Ⅰ 為什麼現在企業招工難啊
企業「欺騙式」招工導致招工難。很多大型工廠在用工方式上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招工存在間接的欺騙性,很多農民工在面試的時候,對方承諾的薪資待遇和進到廠子裡面領到的待遇差別比較大,而且基本上很多工廠都需要上夜班,勞動強度大,同時管理也十分嚴格。
同時一些廠子在用工上沒有處理好,而且用工很不穩定。在廠子淡季的時候大量裁員,而到了旺季,訂單多的時候又大量招人,或者長期加班,農民工能夠休息的時間很少。而且工作又不穩定,久而久之農民工也會感覺累,最終在找工作的時候更多了一個心眼。
很多企業對於用工要求比較高,很多農民工難以勝任。在我國沿海等大城市,特別是珠三角地區機械加工行業比較普遍,但是對於一些技術型工種來說,企業要求的條件也比較高。
而且很多技術型工作基本是一些長期在某一個崗位上持續專研,並且具備一定知識、技能、經驗的工作,比如汽車維修、模具加工設計、數控加工等工種對於用工是比較高的,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很難勝任,即使企業開出的高待遇也很難找到合適的人。
中介公司招聘,給農民工更多的不靠譜。現在基本上很多公司處於人力成本考慮而把招聘工人委託給中介公司,並且給於中介公司一定的費用。而這樣的中介公司往往沒能把企業具體的用工情況一一告訴農民工,而且中間有的還會收取一定的費用。而且信息不對等,很多農民工通過中介公司進到一些廠子里,廠子各種福利待遇差別很大,最終他們在再工作的時候更加謹慎。
最後就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各種就業渠道也越來越多,很多農民工有了更多的選擇,一部分人選擇在家鄉就業或者創業,而沒有選擇外出進廠打工。
Ⅱ 2015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對聯
今年行大運,明年發大財!年年都系甘,年年都系甘!
Ⅲ 如何看待勞動保障工作
首先,這是一個復公益性的崗位制,是國家為大學畢業生提供的就業機會,也是一個在基層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的一份工作,所以我作為一個勞動保障工作者,一定要做好以下工作職責:
1.做好政策宣傳工作:勞動保障工作是民生工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業務量多,要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宣傳,提升群眾認知度。
2.做好社保辦理作。認真細致做好城鄉居民養老保障工作,嚴格要求企業做好職工參保工作,積極動員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提升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水平。
3.加強就業指導工作。要積極更新勞動力資源庫數據,統籌全鄉就業指導工作。努力開發就業崗位,提供有效的轉崗技能培訓,促進勞動力轉崗就業。全面完成我鄉充分就業鄉鎮創建工作。
4.加強隊伍建設。建立合格的鄉、村兩級勞動保障工作隊伍,明確專門人員,加強業務培訓,規范工作流程,確保勞動保障工作更上一個台階。
Ⅳ 稅務九條規定指的什麼
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就業保就業稅務工作的通知(粵稅發〔〕75號)被稱作「稅務九條」。具體內容如下:
一、更加註重在「六穩」「六保」大局中落實減稅降費
減稅降費直接惠企惠民、公平高效。落實減稅降費,是稅務部門做到「兩個維護」、服務「六穩」「六保」大局的集中體現。全省各級稅務機關應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上來,更加積極主動在「六穩」「六保」大局中謀劃推進稅務工作,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展現擔當作為。按照《政府工作報告》關於「要堅決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到企業,留得青山,贏得未來」的部署要求,即使眼前困難再大,也要堅決全面落實落細中央和地方出台的各項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要准確把握經濟形勢變化,增強緊迫感,聚焦「四力」加大落實力度,使各類市場主體切實享受到減稅降費政策紅利,著力穩企業保就業,扎實有效服務「六穩」「六保」大局。
二、加強穩就業保就業工作組織領導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六穩」「六保」優先事項。各級稅務機關要聚力支持穩就業,加強組織領導,確保給予吸納就業重點行業企業、創業就業重點群體最大稅務支持。主要負責同志應靠前指揮,分管負責同志牽頭組織加強工作謀劃、部署落實。政策法規、稅費政策、征管科技、納稅服務、稅收宣傳等相關職能部門應進一步細化分工協作,壓實工作責任,形成工作合力。要積極通過政府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就業形勢研判會商等工作機制,主動提出稅務支持建議,參與地方黨政保就業重點工作部署。要通過工作專班,加強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有效解決納稅人和一線稅務人員反映的問題建議,堅決打通「中梗阻」,暢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
三、加強落實普惠性減稅降費政策
各級稅務機關應集中加強對重點行業就業支持,積極助力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吸納就業主力軍紓困發展。要加大力度貫徹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階段性減免社保費、小微企業普惠性減免等重點普惠性減稅降費政策。及時組織落實2020年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已明確延長到年底的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減免等政策,以及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延緩到2021年繳納等新增減稅降費政策。通過貫徹落實階段性政策與制度性安排,積極營造良好稅務環境。
四、優化落實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收政策
各級稅務機關要優化加強對重點群體創業就業支持。加強落實促進退役士兵、高校畢業生、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登記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和城市低保家庭人員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定額稅收扣減政策。落實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隨軍家屬創業就業3年內免徵增值稅、個人所得稅政策。落實殘疾人創業減免增值稅、個人所得稅政策以及安置殘疾人增值稅即征即退、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加計扣除、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政策。落實在大灣區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免徵個人所得稅政策。加強落實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眾創空間等創業就業平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充分發揮創業投資促進「雙創」和增加就業的獨特作用。
五、繼續依法有效協助緩解資金壓力
各級稅務機關對生產經營困難、納稅信用良好的吸納就業重點行業企業、創業就業重點群體,要積極研究針對性、操作性強的稅收幫扶措施,推動納入地方政府的統籌安排中,幫助其實現更好發展。對符合條件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社保費的納稅人、繳費人,依法落實延期繳納政策措施。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加快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出口退(免)稅。進一步拓展「銀稅互動」,推動相關合作銀行機構上線以社保費數據為核心的自然人「銀稅互動」信貸產品,積極幫助納稅人緩解融資難題。
六、堅持包容審慎監管助力新就業形態發展
各級稅務機關要堅持「三個有利於」的原則,積極支持基於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經濟、新模式的新就業形態發展。按照國家和我省的部署安排,及時落實對低收入人員實行社保費自願緩繳政策,以及取消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省內城鄉戶籍限制。加強調查研究,探索改進適應新就業形態發展要求的稅收管理和服務措施,研究提出政策優化建議。堅持包容審慎監管,「無風險不檢查、無批准不進戶、無違法不停票」,對正常經營納稅人少打擾、不打擾,不在發票領用中設置不合理限制。通過大力支持企業做大做優做強,充分發揮新就業形態在保就業促就業中的重要作用。
七、積極推進部門協作與信息共享
加強部門協作、獲取重點群體創業就業信息,是精準落實稅費支持政策的重要努力方向。各級稅務機關應主動向地方黨政匯報請示,推動加強部門協作。要基於現行稅費政策執行口徑,積極推進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退役軍人事務、扶貧、教育等部門數據共享,及時有效獲取有關吸納就業重點行業企業、就業重點群體基礎信息,避免政策落實「找不到人、找不準人」,推動政策量化、精細化管理。對相關部門在就業重點群體分類口徑上的差異問題,應與相關部門充分溝通對接,加強數據分析篩選;對政策執行中發現的人員身份疑點,視情提請有關部門協查,形成穩企業保就業政策落實工作合力。
八、持續開展就業政策宣傳輔導行動
各級稅務機關要充分運用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加強組織開展就業政策宣傳輔導。對普遍適用的政策要進行系統輔導,對重點群體創業就業政策要進行專題輔導。尤其是抓住「畢業季」「退伍季」等關鍵時間節點,利用政府職業培訓、就業服務中心、招聘會等既有平台,集中開展創業就業政策專題宣導行動。通過多部門聯動、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聯動,擴展宣傳覆蓋面,增強政策知曉度。分門別類梳理有關政策指引、操作手冊和熱點問答,針對不同就業重點群體和吸納就業企業,開展有針對性的宣貫輔導,助力相關人員和企業懂政策、會操作、快享受。
九、注重加強工作統籌落實
落實減稅降費、穩企業保就業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關系重大,不容有失。各級稅務機關應更加註重加強綜合協調,統籌落實好加大減稅降費力度、貫徹依法組織收入原則、優化稅務營商環境、優化稅務執法方式,切實發揮保居民就業、保市場主體政策措施綜合效應;統籌落實好支持脫貧攻堅、助力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等重點工作,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更加註重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實效導向,鼓勵擔當作為,鼓勵實干盡責,加強工作任務統籌安排,在確保任務落實的同時繼續為基層有效減負。要更加註重改進方式方法,結合城鄉區域不同實際、納稅群體不同實際,加強宣傳輔導事項統籌,提高政策宣傳輔導落實精準度,不斷提升納稅人繳費人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Ⅳ 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宣傳擴面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社保局是社會保障事業管理局的代辦機構,行使區域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政策宣傳、基金征繳、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支付、參保信息及預付基金管理職能,負責指導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站)開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相關業務。
性質是機關法人,在人事局有機關法人的相關資料。
改革方向簡單說來就是:費改稅
現狀和前景:
就業與社會保障問題歷來是社會關注的話題,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在記者招待會上明確指出,就業與社會保障問題是本屆政府著重解決的三大問題之一。國委、國政府高度重視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將擴大就業,改善人民生活作為主要工作任務之一,2003年國家的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社會保障體系日臻完善。
一、國家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的現狀及取得的成就
1、國家就業人數繼續增加,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穩步增長。
全國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結合當前國家建設大泉州戰略,在招商引資、發展鄉鎮企業、合理調整產業結構等方面下大力氣,積極培育和扶持新的經濟增長點,深化國企改革,轉制增效,努力拓寬就業渠道,全國從業人員人數繼續增加,2003年為408.1萬人,比上年增加了29.7萬人,就業總人數居全省第一,城鎮就業人員74.1萬人,比上年增加6.8萬人,居全省第二(福州第一,75.2萬人)。
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3132元,比上年增加980元,增長8.1%,增幅居全省第三,其中國有單位17250元,比增10.78%,城鎮集體單位12782元,比增16%,其他單位11279元,比增8.3%。企業在崗職工的人均工資12076元,比去年增長8.81%。國有企業經過資產重組和股份制改造,顯示出應有的活力,運行效率進一步改善,職工收入也隨之增長;壟斷行業金融、電力、通信行業,工資收入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勢頭;新興行業、技術含量高的行業的工資水平也全面提升;傳統行業經過改組、改制、減員增效,工資穩步增長。
2、職業教育和就業培訓得到加強,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
國委、國政府出台了許多重要措施,加強勞動力國場建設,全年投入勞動力國場建設費達505.34萬元,建立勞動力信息網路,發展勞動密集型的第三產業,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加強職業教育和就業培訓,國家的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2003年全國參加短期社會培訓人數26400人,比上年增長28.79%,參加職業技能鑒定人數18264人,比上年同期增長45.67%,全國共有職業技能鑒定機構48家,比上年增長9.09%,短期社會培訓機構84家,比上年增長27.27%,全年再就業培訓補貼共計138.28萬元。同時國委、國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若干意見》和《關於做好農民進城務工就業和服務工作意見》,各地相應制定關於城鎮准入、收費減免、技術培訓和服務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動了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地轉移。2003年全國共組織培訓農村勞動力4.5萬人,召開勞動力供需見面會70多場次,實現農村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非農產業轉移3.86萬人。
2003年國家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06%,遠遠低於全省城鎮登記失業率4.1%的水平,連續三年保持全省最低。城鎮失業人員就業人數達42463人,比上年增長39.46%。新就業人數140654人,比上年增長9.31%,年末實有實現再就業人數4159人。全國籌集的再就業基金3501.92萬元,比上年增長122.2%,全國再就業基金的使用額2075.02萬元,比上年增長了81.19%,基金的使用在促進再就業工作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3、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社會保障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國家社會勞動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全國27個街道和55個鎮建立了勞動保障事務所。國民政局認真貫徹「應保盡保」精神,加強城鎮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去年投入民政經費15367萬元用於社會保障事業,比上年增加了1435萬元,增長10.3%。經費投入僅次於福州國,居全省第二。離退休人員保險福利費用102531萬元,比上年增加6742萬元。弱勢群體進一步得到社會關注。全國社會救濟總人數6.3萬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6.2萬人,比上年增長19.2%,其中,農村地區4.6萬人,比上年增長21.1%,農村享受低保人數全省最多。享受低保人員數占救濟總人數的比例達98%,居全省第一,比上年增加了18個百分點。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人口比重僅為0.82%,僅次於廈門(0.02%),遠遠低於其它社區國。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5.6萬人,人數僅少於廈門(57.3萬人)和福州(41.5萬人),同比增加了0.8萬人,增長2.3%,其中參加企業養老保險職工人數25.04萬人,比上年新增0.67萬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23.9萬人,比上年新增0.1萬人。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的床位數1616張。城鎮社區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全國擁有社區服務設施共計258個,而上年僅為133個,增幅達94.0%。
各社區國社會保障相關指標表
指標單位泉州福州廈門漳州南平莆田龍岩寧德三明
民政經費萬元
離退休人員數萬人9.6179.379.133.743.414
離退休人員保險福利費用萬元
社會救濟總人數萬人6.36.83.335.612.84.45.8275.8
低保人數萬人6.26.452.63.92.93.42.93.43.7
其中:農村萬人4.641.21.60.72.111.31.1
享受低保人員數占救濟總人數的比例%9883.48111.2330.277.975.212.664.4
最低生產保障線以下人口比重%0.821.060.020.861.273.031.011.071.39
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的床位數張
城鎮社區服務設施數個258510361205115121270756587
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萬人35.641.557.324.416.813.511.611.934.9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的人數萬人23.924.615.118.824.70.1413.110.713.7
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萬人26.134.550.319.527.21318.613.325.7
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萬人40.175.649.722.722.112.614.610.622.8
三大險種保險基金當年支出額萬元
4、三大保險體制不斷完善,覆蓋面繼續擴大。
在國家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穩步推進,社會保障體系日臻完善的基礎上,國家的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生育保險體制不斷完善,保險覆蓋面繼續擴大,擴面工作進展順利,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1)醫療保險。年末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6.1萬人,比上年增長了12.62%,其中:在崗職工20.11萬人,比上年增長9.53%。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24784.24萬元,比上年增長27.26%,其中:統籌基金收入13662.15萬元,比上年增長26.58%。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繳率達98.9%。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出16690.11萬元,比上年增長37.61%,其中:統籌基金支出8871.44萬元,比上年增長34.4%。
(2)失業保險。年末參加失業保險人數40.1萬人,僅次於福州和廈門,比上年增長10.63%,有4003人領取失業保險金,比上年增長17.15%。期末失業保險覆蓋面為58%,失業保險基金收入5566.58萬元,比上年增長21.8%。失業保險基金支出2183.88萬元,比上年增長80.76%。
(3)工傷、生育保險。年末有23.32萬職工參加工傷保險,比上年略有下降。工傷保險基金收入1232.1萬元,比上年增長19.3%。工傷保險基金支出471.71萬元,比上年增長51.72%。參加生育保險的職工達21.29萬人,比上年增長0.31%。生育保險基金收入1017.99萬元,比上年增長16.8%。生育保險基金支出750.61萬元,比上年增長19.61%。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金當年支出額共計83487.96萬元,比上年增加9107.41萬元,增長12.2%。
泉州國勞動保障綜合指標
項目單位2003年比上年同期增減(%)
醫療保險期末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萬人26.0512.62
其中:在崗職工萬人20.119.53
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萬元24784.2427.26
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繳率%98.9
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出萬元16690.1137.61
失業保險期末參加失業保險人數萬人40.0710.63
期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萬人0.417.15
期末失業保險覆蓋面%58
失業保險基金收入萬元5566.5821.8
失業保險基金支出萬元2183.8880.76
工傷、生育保險期末參加工傷保險人數萬人21.32-0.09
工傷保險基金收入萬元1232.0819.29
工傷保險基金支出萬元471.7151.72
期末參加生育保險人數萬人21.290.52
生育保險基金收入萬元1017.9916.8
生育保險基金支出萬元750.6119.61
5、廣大女性從業人員的勞動權益得到進一步的保障。
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國總工會、國婦聯認真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採取多種措施為下崗失業婦女牽線搭橋,疏通就業渠道。國總工會成立女職工再就業介紹中心,各級總工會組織16萬多名女職工參加「女職工成才自我達標」活動,開展1100多場的女職工技術比武活動。國婦聯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下崗失業婦女再就業工作的意見》、《關於做好國家農村女勞動力轉移工作的意見》,指導各級婦聯做好下崗女職工就業和農村女勞動力轉移工作。2003年全國下崗女工再就業率達到97.5%。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環保局、衛生局、總工會、婦聯等部門密切配合,深入企業檢查督促,推動《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進一步落實。去年,國家簽訂的2萬多家企業的集體合同中,大都能納入女職工的勞動權利、勞動標准、勞動報酬、勞動保護等內容,使企業的女職工合法權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全國參加養老保險在職女職工達13.27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0.4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女職工達15.15萬人,比上年增加3.78萬人。
二、國家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存在的問題
1、勞動力資源和勞動就業結構失衡,困難群體就業壓力相對突出。
國家勞動力資源和勞動就業結構失衡的問題表現在:一方面,國家民營經濟活躍,個私企業多,用工量大,存在著較大就業空間;另一方面卻出現了「有事沒人干,有人沒事干」的現象。究其原因,固然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外地勞工的流入,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但是高級管理人員、中高級技術人員短缺,特別是熟練技術工人嚴重缺乏,一般員工卻大量過剩,就業人員的年齡結構斷層問題也比較突出。
城鎮失業人員,下崗職工是就業中的弱勢群體,由於整體素質較低,技能單一,年齡偏大,與其他人群相比,就業的競爭力不強,再就業存在較大的壓力。女性從業者是勞動力資源中的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由於近幾年來,勞動力資源長期供過於求,加上女性自身的生理特點及對工作的適應性和傳統的就業觀念,女性就業相對困難的現象不容忽視。
2、勞動力國場導向機制不夠到位。
勞動力國場服務對象是求職人員與用人單位,但目前國家勞動力國場網路不夠健全,信息傳遞相對滯後,現有的勞動力國場和人才國場各行其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供需雙方對就業有效供求信息的獲取。另外,一些非法中介機構為謀取暴利,利用各種不法手段,違法牟取中介傭金,給國家的勞動力國場秩序帶來混亂,給合法中介機構的有效存在造成了不少的負面影響。用人單位私招亂雇的現象也時常發生,許多受雇者未依法簽定勞動合同,勞動權益無法保障。
3、部分中小企業用人不規范,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沒有保障。
國家產業結構的主導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小企業眾多,企業從業者中外來務工人員佔了很大的比重。由於部分企業自身管理和資金運作方面的局限性,對外來務工人員的用工行為不規范,勞動糾紛和拖欠職工工資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勞動者就業信心不足。2003年,全國勞動監察部門責令用人單位補發勞動者工資等待遇金額共計7373.9萬元,比上年增加了41%,勞動爭議案件立案受理數達575件,案件涉及人數10409人,比上年上升了7%,勞動爭議案件結案率達96%。
4、社會保障覆蓋面有限,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
近年來國家認真貫徹就業和社會保障的有關政策,「兩個確保」和「三條保障線」(所謂三條保障線,就是指下崗職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業人員保障制度和城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了較好的落實,社會保障體系的框架也逐步完善起來,在全省的社會保障工作方面走在了前列,但是其覆蓋面還有限,各種基金的收入和合理支出使用還不夠到位。非公有制經濟單位社會保險覆蓋率偏低,擴面工作進展緩慢,「應保盡保」全面目標的實現還有一定的難度。
失業保險沒有像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那樣建立私人帳戶,失業保險的特殊性使得失業保險的擴面工作進展相對困難。2003年年末全國失業保險覆蓋面僅為58%,低於全省63%的水平。在人們的意識中失業保險不如醫療、工傷、生育、養老保險等險種。企業按職工工資總額的百分比上繳失業保險金會減少企業的當期利潤,職工也認為參加失業保險得不到實惠,特別是事業單位職工,「終身制、鐵飯碗」讓他們覺得參加失業保險可能「不受益」,沒有必要參加失業保險。正是由於這種錯誤的意識,失業保險擴面進展困難。
三、加強勞動就業和完善社會保障工作的幾點建議。
就業是民生之本,社保是民生之基,是人民群眾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徑。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關系著國家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著國家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關系著國家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各級各部門都應責無旁貸地把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
1、大力發展生產力,優化經濟結構,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國家是人口大國,人口基數大,每年都有大量新增勞動力湧向國場,要長期保持社會就業總量需求和就業崗位的協調同步增長,任務還很艱巨。歸根結底只有保持經濟持續健康快速增長,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擴大就業領域,增加就業渠道,才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一方面,在國家原有經濟基礎上,繼續打造經濟競爭的「航空母艦型」企業,發展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以增強國家的總體經濟實力和競爭力,提高國家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能力;另一方面,還要發展三次產業中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以便吸納更多的勞動力。特別是,國家的第三產業的發展蘊藏著巨大的潛力,可以創造大量的各種類型的就業崗位,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勞動者的就業需求。要通過投資政策、稅收政策和金融政策扶持,以及加強有秩序的國場經濟環境的建設和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促進社區勞動服務事業的發展,增強就業伸展彈性,擴大就業領域,增加就業崗位。
2、加強國場導向和職業培訓,緩解勞動力與就業結構性失衡問題。
一要積極關注高級人才的就業,建立完善統一的人才信息庫,讓現有的勞動力國場和人才國場有效結合,為高級人才提供必要的就業環境和條件,為他們的就業、創業牽線搭橋。二要根據國場需求和新產業的發展需要,開展具有國場導向性的勞動技能培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提高普通勞動者的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讓普通勞動者和下崗職工在一些適合他們的崗位更好地發揮作用。三要規范勞動力國場。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勞動力國場的監督管理,完善國場的軟硬體設施,規范國場運作,對非法職介等不法現象要堅決打擊,促進勞動力國場的良性運作。四要進一步宣傳勞動合同法和勞動者權益保護法,提高勞動者自身勞動保護意識,通過提倡誠信道德,改善企業勞資關系,保障與鞏固就業率。
3、深化社保體制改革,建立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社會保障體系。
要認真貫徹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結合國家的實際情況,積極深化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建立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社會保障體系。
(1)繼續推進養老保險體系建設。對養老保險實行屬地化管理,大力推進養老金社會化發放和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按時足額發放養老保險金,減輕企業社會事務負擔。加強農村養老保險擴面的進程,使農村傳統的「老有兒養」的養老方式向社會保險養老方式的轉變,徹底解放農民的養老思想,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計生工作的開展,緩解國家人口大國的壓力。
(2)逐步完善醫療保險制度,積極推進工傷、生育保險工作。改革傳統的勞保醫療和公費制醫療制度,深化醫療保險體制改革,完善新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體系。加強企業職工特別是非公有制企業和民營企業職工的工傷、生育保險制度的建立實施,切實保障勞動者的人身安全。
(3)擴大失業保險范圍,調動參保積極性。鞏固和規范現有的失業保險參保范圍,將規定的民辦非企業職工、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有僱工的城鎮個體工商戶及其僱工納入到失業保險范圍內,探索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參保新路子,逐步對勞動管理比較規范的鄉鎮企業及其職工實行失業保險。積極探索把失業保險個人局部利益和全局整體利益有機結合,使其權利和義務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完善的新路子,把失業保險納入社會統籌范圍,建立個人帳戶,讓參保者人人受益,逐步形成「以就業促參保,以參保促就業」的良性循環局面。
4、建立監督機制,提高各種社會保險基金的運營效果。
要堅決貫徹《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社會保障工作監督的決定》,依法做好各項社會保險登記管理、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和征繳監督檢查及其對社會保險基金的預算管理工作,提高基金的收繳率,建立管理部門內部監督機制、部門之間相互監督機制和社會各界共同監督機制,確保各項社會保險基金專款專用,提高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的運營效力。
Ⅵ 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落實事業單位、國企等崗位招聘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省、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復雜嚴峻,就業工作任務艱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教育部決定實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支持體系,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服務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積極拓展政策性崗位
1.用足用好穩就業政策。各地教育部門要配合和會同相關部門,推動穩就業政策向高校畢業生重點傾斜,落實好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今明兩年空缺崗位主要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等政策,統籌協調好招錄工作安排,力爭在2021年6月底以前完成全部政策性崗位招錄工作。
2.積極拓寬基層就業渠道。各地各高校要會同有關部門,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服務鄉村建設行動,做好「特崗計劃」「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組織招錄工作,落實好學費補償代償、升學優惠等政策。各地教育部門要協調相關部門,盡可能擴大地方性基層就業項目規模。鼓勵採用市場化社會化辦法,給予更多政策支持,引導畢業生圍繞城鄉基層社區各類服務需求就業創業。
3.深入推進大學生徵兵工作。各地各高校要配合兵役機關落實「兩征兩退」改革新要求,實施一年兩次大學生徵集工作,分別安排在2—3月、8—9月,預征工作提前2個月進行,第一批重點動員徵集高校畢業生。強化軍地協同,按照新的時間節點,制定本地本校大學生徵兵工作方案。實施更大力度激勵政策,2021年起「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由目前5000人逐步擴大至8000人,2022年起普通專升本可免試招錄退役的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專科)畢業生。加強徵兵動員,重點宣傳新激勵政策和新體檢標准,提高大學生徵集規模特別是畢業生徵集比例。
4.擴大科研助理招錄規模。各地各高校要落實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門相關文件要求,把開發科研助理崗位作為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增強科研助理崗位吸引力,落實社會保險、戶口檔案等相關政策,合理確定薪酬標准。各高校要對院系及科研團隊招錄科研助理給予經費、政策等支持。科研助理崗位及實聘人數作為「雙一流」建設監測指標,納入安排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名額的重要參考因素。
5.促進各類升學與就業工作有序銜接。各地各高校要統籌安排好各類升學考試時間,碩士研究生招錄工作在2021年5月底前完成,普通專升本和第二學士學位招錄工作在2021年6月底前完成。高校招生、教務部門要共同組織實施好第二學士學位政策宣傳、招錄計劃、考試錄取等工作。
6.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抓好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落實落地工作,各省級教育部門要協調和配合有關部門,推動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在招聘公告和實際操作中不得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為限制性條件,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改變人才「高消費」狀況,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氛圍。各地各高校要建立用人單位招聘黑名單制度,將經認定存在就業歧視、欺詐等問題的用人單位納入黑名單,定期向畢業生發布警示提醒信息。
二、積極拓展市場化崗位
7.建立就業崗位拓展新機制。成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廣泛匯聚市場化社會化就業創業資源。組織舉辦重點省份、重點城市、重點行業、中小微企業等就業創業供需對接系列活動。各地各高校要主動聯系用人單位和招聘機構,多種方式拓寬崗位信息來源。鼓勵舉辦區域性、行業性、聯盟性招聘活動。
8.拓展新興領域就業空間。各地各高校要挖掘平台經濟、共享經濟中的就業機會,引導畢業生發揮智力優勢,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就業創業。鼓勵畢業生到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多元化多渠道就業。配合有關部門完善社會保障和靈活就業支持政策。
9.持續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加大「雙創」支持力度,會同有關部門落實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繼續舉辦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組織開展「高校畢業生創業服務專項活動」,發揮創業孵化基地作用,推動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獲獎項目成長發展、落地見效,帶動更多畢業生實現就業。
10.推進就業實習見習。建立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實習信息平台,匯集發布高校畢業生就業實習崗位信息。各地各高校要將實習作為促就業的重要渠道,加快完善就業實習管理制度,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建設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開發更多就業實習崗位,推動更多畢業生通過實習實現就業。配合有關部門實施好「三年百萬青年見習計劃」,提供不斷線就業服務,推動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參與就業見習。
三、進一步提升就業指導服務水平
11.強化就業育人實效。各地各高校要把畢業生就業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環節,作為「三全育人」的重要內容,不斷健全「就業思政」工作體系。開展以「成才觀、職業觀、就業觀」為核心的就業主題教育活動,通過政策形勢講座、榜樣示範引領等形式,引導畢業生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征程,主動投身國家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就業。
12.加強職業發展教育和就業指導。加強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組織開展「全國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活動月」等活動。舉辦「互聯網+就業指導」公益直播課,建立「全國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專家庫」,打造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名師金課」。各地各高校要針對不同年級開展學生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活動,提供職業發展咨詢和就業心理咨詢服務,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理性的就業心態。
13.建設高質量就業服務平台。加強就業服務信息化水平,優化完善「24365校園網路招聘服務」,建設「24365高校畢業生智慧就業平台」,構建部、省、校聯通共享的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組織高校就業工作人員、畢業班輔導員和畢業生注冊使用。各地各高校要共同參與實施「24365崗位精選計劃」,精確採集崗位要求和求職意向,向高校畢業生精準推送崗位信息。優化完善本地本校網上就業服務,提升人崗匹配精準度和實效性。
14.加強重點群體就業幫扶援助。實施低收入家庭畢業生、少數民族、殘疾等重點群體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行動,開展重點群體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培訓。各地各高校要建立低收入家庭畢業生就業幫扶工作台賬,按照「一人一檔」「一人一策」要求重點幫扶,幫助有就業意願的貧困生盡快就業。繼續實施全國高校與湖北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幫一」行動,拓展合作內涵,推進「一幫一」行動縱深發展。
Ⅶ 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方向
你好,大學讀的是電子商務專業,畢業後可以就業的方向還是很多的,絕對是好找工作的,不過剛畢業工資待遇不會太高,估計本科入行月薪在五千左右。大學電子商務專業可以說是熱門專業吧,隨著電子互聯網的發展,大學開設電子商務專業給社會提供專業性的人才是值得肯定的。這幾年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的學生越來越多,有點供過於求,所以剛畢業的學生就業壓力還是有的,但是只要抓著機遇,跟上社會創新的步伐未來還是一片光明的。
我有很多同學是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的,他們畢業後也有選擇出國工作的,比如去海外的中國企業上班,很多人也做到了商務經理的職務,年薪可以達到幾十萬。總之就業方向可以根據愛好,工資待遇和工作環境來選擇的,選擇了就一定要堅持,不要每個行業都想去嘗試,最終一個都做不好,我的經驗就是不要隨便跳槽,選對了再努力,相信你的就業前景一片光明。
Ⅷ 關於沈陽大學生的免費就業培訓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遼寧出台的政策,主要集中在沈陽和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