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大足石刻宣傳

大足石刻宣傳

發布時間:2023-01-11 23:22:11

Ⅰ 重慶大足石刻值得一去嗎

重慶的旅遊產業有多火熱,相信不用跟大家多說,從各大社交媒體平台的熱搜也能看到。重慶和中國其他的城市一樣,作為面積最大的直轄市,有著地大物博的特點,所以各種景區十分豐富。

不管是網紅景點,還是自然生成的景區,38個區縣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大足石刻,作為重慶大足區最有名的旅遊景區,也是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有著其他景區無法相提並論的價值。

作為千手觀音的原型,大足石刻只需稍加宣傳,就能產生非比尋常的效果,值得期待。未來,大足石刻將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我們拭目以待。

Ⅱ 小學生如何腳踏實地的保護大足石刻

1、自覺不用收觸摸,以及其它損害大足石刻的行為
2、發現別人有這樣的行為,禮貌合理的進行勸解
3、主動清理影響大足石刻的垃圾等
4、向身邊的親戚、朋友宣傳保護大足石刻的重要性

Ⅲ 中國古代雕塑經歷了哪幾個發展時期

中國古代雕塑經歷了萌芽期、成熟和繁榮期、高峰期、低潮期四個時期。1、萌芽期:新石器時代到夏、商、周 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可追溯至公元前4千年以上,這一時期石器和陶器的出現,拉開了中國雕塑史的序幕。其雕塑作品側重於動物外形的器皿、飾物和人物的捏塑,形體小巧,造型粗略,帶有濃厚的人情味,青銅器藝術代表了商周雕塑的最高水平。此時的青銅作品雖然多具實用目的,但已初步具備了雕塑藝術的特性,一些誇張、變形、奇特的紋飾,渲染了威嚴神秘的氣氛,形成了端莊、華麗、氣質偉岸、形象乖張的藝術特性,突出反映了商周時期人們的審美觀和對自然環境的理解。鼎是這一時期典型的雕塑作品。2、成熟和繁榮期:秦漢和魏晉南北朝秦漢雕塑突飛猛進,形成發展史上第一個高峰。臨潼出土的數千兵馬俑,給世人展示了秦代雕塑藝術的輝煌成就,其兵俑體態與真人相等數量眾多、形態各異、栩栩如生;馬俑形象寫實身體矯健、活靈活現。人物雕塑更注重面部的形象刻畫,神態萬千、精細逼真。漢代雕塑在繼承秦代恢弘莊重的基礎上,更突出了雄渾剛健的藝術個性。這一時期的墓葬雕塑特別發達,在形式上突出了石雕作品的雄渾之勢和整體之美。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前石刻最重要的一件。它採用象徵手法,以氣勢雄壯、昂首挺立的戰馬象徵霍去病和他所統率的英雄健兒;以馬下所踏的一個面目猙獰作垂死掙扎的人物象徵被戰敗的奴隸主貴族侵略者,採取了大起大落,精細有別的手法處理,形象十分醒目,是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統一的典範,是西漢紀念碑雕刻取得劃時代成就的標志。源於魏晉時期的佛像雕塑藝術風格的多樣化與技巧的純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水平。此時的佛雕作品既有博大凝重之態,又不失典雅鮮活之美。雕塑製作規模宏偉,數量巨大,藝術技巧有很大提高,在反映社會生活的廣度與深度方面,在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都不同程度超過前代。各族人民在雕塑藝術上互相交流,促進了雕塑的發展,在總的時代風格下有一定的地區特色。3、高峰期:隋唐 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步入更為成熟也是成就最高的一時代,主要體現在佛教美術方面,出現了內容更豐富、表現范圍更廣大技巧更熟練的佛教造像。於此同時,從事雕塑的藝術家與工匠也更多的出現,創造出一批劃時代的作品。宗教題材以外的雕塑,則以陵墓雕刻最為重要。它從另一個方面顯示了唐代雕塑藝術的水平和風格。隋代至盛唐時期是古代大規模開窟造像的最後一個高峰期,石窟寺遍布北方、西北以及巴蜀地區。現存著名的石窟寺有:山東雲門山、駝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炳靈寺石窟、天龍山石窟、廣元千佛崖和皇澤寺造像等。其中敦煌石窟的彩塑和龍門奉先寺的雕像藝術水平最高,唐代的藝術風格也最為鮮明。位於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在經歷魏晉唐多個朝代的開鑿後,雖歷經千年歲月的風霜,仍不失其神秘華麗之彩。龍門奉先寺群雕更顯示出大唐帝國的強盛。此時的佛像雕塑藝術已逐步擺脫外來佛像樣式的影響,走向了雕塑作品民族化的成熟期。4、低潮期:唐之後至清末宋元雕塑缺乏隋唐時期的宏偉規模和奔放氣勢,在寫實手法的精雕細刻上卻有所發展,宗教雕塑占重要地位,開鑿石窟的風氣已趨衰微,寺觀雕塑仍具一定規模。由於宗教藝術進一步世俗化,神佛塑像中理想化成分明顯減弱,現實性生活氣息則大大增強,特別是菩薩、羅漢、侍者像幾乎是現實生活人物寫照。繼中晚唐之後的宋代雕塑進一步生活化、世俗化,創作手法趨於寫實風格,材料使用則更加廣泛。宋代的彩塑較為發達,在佛雕造像上較唐代有了較大變化,此時的佛像造像以觀音菩薩居多。宋代帝陵的表飾仿效唐代,但其表現手法以寫實為主,石雕作品更具端莊溫順之態。宋代雕塑的過分世俗化,嚴重削弱了雕塑藝術應有的紀念性、恆久性,其作品在空間布局、形體數量上的追求也不及前代。元代喇嘛教佛像又出現於寺廟之中,帝王陵寢缺乏漢唐之氣魄。從雕塑整體發展來看,宋至元題材因襲唐代而有變化,雕刻手法雖細膩寫實,缺乏洗練,整體不夠堅實有力,造型上缺乏深沉豪邁的氣概,是中國古代雕塑日趨衰落的時期。 明清的雕塑沿著古代傳統繼續發展,呈現了定型化與世俗化的面貌。雕塑藝術的進展主要表現為敬神意識的衰落與世俗審美趣味的增長。名目繁多的寺廟里,供奉著各式各樣的神像,從題材到表現手法日趨世俗化、民間化,形成了工巧繁縟、萎靡纖細、色彩亮麗的藝術風格。佛教石窟造像驟減,佛寺造像雖亦有世俗化佳作,但一般流於定型化而失生氣,城隍、土地、關帝等偶像增多。明清帝陵的陵墓表飾較前代規模更大、像設更多,布置講究,技術嫻熟,但其既缺乏唐代的超然、也缺乏漢代的雄渾,此時的作品更能滿足人們的賞心悅目之功能。得到發展顯著的雕塑品種是小型的案頭雕塑和工藝裝飾雕刻,生氣勃勃,品色繁多。如泥、陶、瓷塑,明清有廣州石灣陶瓷、福建德化瓷塑、廣東潮安漆泥塑和無錫惠山泥塑等。明清雕塑有明顯追隨唐宋風格的痕跡,在明清石雕佛像幾乎絕跡,寺廟造像逐漸發達,且趨於程式化。

Ⅳ 在重慶大足是不是有個石刻之鄉

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各地摩崖造像群的總稱,到目前為止,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75處,其中全國文物保護單位5處,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6處。大足石刻雕鑿始於初唐,興於晚唐,盛於兩宋,續及明清,前後綿延1200餘年。造像題材以佛教為主,兼有道教、儒教,共50 000餘軀,銘文10餘萬字。它是中國石窟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藝術中公元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最為輝煌壯麗的篇章,代表了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最高成就,被譽為中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的最後一座豐碑。

早在1986年,國家文物局就將大足石刻列入申報世界遺產預備名單,1993年又列入申報推薦名單,但由於當時條件尚未成熟而推遲申報。1996年,國家文物局將大足石刻正式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

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大足石刻申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工作,於1996年12月20日成立了「重慶市大足石刻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市申報委領導和成員實地考察了大足石刻環境整治和文物保護工作情況,先後召開了兩次工作會。市政府還專門召開常務會議,研究申報方案,落實申報資金。

為確保申報一次性成功,1997年6月17日,中共大足縣委、縣人民政府成立了大足縣申報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工作指揮部,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宣傳組、環境整治組和申報文本編輯製作組,為大足石刻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作了大量工作。

按照國家文物局對大足石刻文物區的保護要求,大足縣拆遷了不利於石刻保護的機關、學校和單位18個,居民125戶,拆遷總面積31 921平方米,新征、收回土地333畝;完成了聖跡池清淤12 850立方米,修建排水溝3 465米,清除拆遷廢棄物28 000立方米,開挖各種土方8 343立方米,修建道路2 449米、堡坎3 769立方米、石欄桿515米、石梯2 840米;完成綠化面積104 600平方米,栽植喬灌木44 230多株,種植草坪4 800多平方米;完成了寶頂、北山文物區停車場建設、寶頂排污管網鋪設,電力、通訊、廣播電視線路改造等;修建了寶頂、北山環境監測站,寶頂遊客接待中心,博物館綜合業務樓,石門山、石篆山管理用房等。通過大規模整治,使大足石刻的保存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為按時、高質量地完成《文本》的編輯製作工作,文本編輯製作組的全體人員遵照「高標准,嚴要求,出精品」的要求,1998年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文本》五易其稿且經國家文物局專家三次審定,業已定稿的基礎上,又提出新的文本格式。為此,文本編輯製作組又對《文本》進行重新編寫。3月,國家文物局在大足召開專家論證會,對《文本》提出修改意見。4月,《文本》定稿。6月5日,《大足石刻申報文本》(包括幻燈片、電視片、軟盤)正式呈報國家文物局,經國務院批准推薦,報送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7月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通知,大足石刻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已注冊,編號為912號。

1999年7月5日至11日,設在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召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3屆主席團會議,世界遺產中心協調員亨利.克利爾根據到大足石刻現場考察的情況,向主席團會議作報告時指出:①大足石刻是天才的藝術傑作,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②佛、道、儒三教造像能真實地反映當時中國社會的哲學思想和風土人情;③大足石刻的造型藝術和宗教哲學思想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他對大足石刻的保護和管理水平給予了較高評價,認為申報文本能充分反映大足石刻的基本情況。會議一致通過將大足石刻推薦給締約國代表大會進行最後表決。

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3屆全委會於1999年11月26日至12月5日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市召開。12月1日,全會一致同意將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足石刻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重慶惟一的一處世界文化遺產,給重慶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異彩,對於進一步發展重慶文化、旅遊產業,提高重慶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增進國際問文化交流與合作,擴大重慶對外開放,都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Ⅳ 重慶市大足石刻博物館講解員的待遇

一、招聘原則

堅持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採取考試與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二、招聘范圍及對象

具有高中、中專及其以上學歷的女性人員。

三、招聘條件

政治立場堅定,思想素質好,綜合能力強,身體健康,容貌端莊,氣質較佳,口齒清楚,普通話純正,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年齡在18-22周歲,具有大專以上學歷者,年齡可放寬至24周歲,女性,身高160厘米以上;有藝術、體育、演講特長者,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

四、招聘名額 10名

五、用工性質 勞動合同工

六、報名辦法

(一)報名時間和地點

2008年5月14日—23日工作時間,在重慶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宣傳營銷部辦公室報名(大足縣龍崗街道辦事處北山路7號)。

(二)報名手續:按照招聘條件,報考人員報名時須持本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學歷證書原件及復印件,交近期二寸彩色免冠同底照片2張。

七、考試

考試分面試和筆試。擬招聘人數與實際報名人數未達到1:4比例的,相應遞減招聘人數至規定比例。

(一)面試。組成評委會進行面試,內容包括形象、氣質、普通話、語言表達能力、現場答問等,滿分100分。

(二)筆試。筆試人選按擬聘人數1:2的比例,根據面試成績從高分到低分依次確定筆試人選。筆試採取閉卷方式進行。筆試內容以文史哲知識為主,兼考時事政治,滿分100分。

(三)考試時間

面試時間:2008年5月24日上午9:00開始。

筆試時間:2008年5月25日上午9:00—11:00時。

(四)面試地點 重慶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三樓學術報告廳。

(五)考試總成績計算方式:考試總成績=面試成績60%+筆試成績40%。

八、體檢

九、考核

體檢合格即參加我館舉辦的為期15天的講解員培訓(不收取培訓費,住宿、交通、生活等費用自理);

十、聘用與待遇

招聘人員試用期為三個月,試用期內月基本工資600元。試用期滿,經考核合格者,重慶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與其簽訂勞動用工合同,有關待遇按《重慶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講解員管理辦法》執行。在重慶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工作期間,可提供單間職工宿舍。

咨詢電話:43734666

二〇〇八年五月六日

Ⅵ 大足石刻的營銷目的分析

通過互聯網,藉助線上與線下的有效融合,創新景區營銷手段
從問卷調查發現,大學生旅遊市場了解大足石刻景區的最大途徑是朋友介紹。在此基礎上,必須豐富景區的營銷途徑,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大學生市場中的宣傳作用。一方面在寒暑假將來臨之際,加強景區、旅行社與大學生群體的聯系,搭建景區與高校旅遊信息的互動平台。整個游覽中,發揮線上與線下的溝通作用。游覽前,線上需向大學生提供景區咨詢、票務預定、旅遊目的地攻略、景區評價等旅遊服務。游覽中,充分發揮線上與線下信息的及時共享。將線下大足石刻景區各景點的排隊狀況、遊客密集程度、購票狀況等,在線上進行信息的及時更新。旅程結束後,可提供交流平台,加大旅遊信息的擴散。第二,充分發揮微信、微博在大學生市場中的營銷作用。在大學生市場中,微營銷已成為重要的營銷工具。大足石刻景區可充分利用網站的微信號,讓大學生進行關注,實現景區信息的多次推廣。第三,藉助文明旅遊使者、大學生旅遊志願者等選拔活動,擴大景區形象在大學生市場中的受眾范圍與文化認可,從而刺激大學生的旅遊慾望。

Ⅶ 大足的習俗

婚喪嫁娶
婚嫁 舊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六禮。臨近婚期新娘要「坐歌堂」(唱哭嫁歌),哭父母、哭長輩、哭親戚好友,由嬸嫂及女友陪哭。出嫁前一天要「過禮」(男方向女方送禮品)。臨上轎前行告別禮,先朝香火拜祖先,再拜父母及長輩,然後上轎,由送親客陪送至男家。有錢人家還以綺羅轎傘,吹吹打打接送。陪奩擺成抬盒若干,兩人一抬一盒,一字形前行。新郎新娘行跪拜禮,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夫妻交拜,而後揭蓋頭,喝交杯酒,入洞房。次日謝媒,新娘回門耍九天(亦有三天返回的)。凡嫁娶喜事,忌孕婦、鰥寡者幫忙,月之初五、廿二為忌日,不辦婚嫁喜事。解放後昔日婚禮儀式多廢,提倡自由戀愛,婚事新辦,勤儉持家,婦聯,共青團等部門在節假日不定期主持集體婚禮(現基本無人搞集體婚禮)。80年代始,賀親迎客之風復起,賓客有多至數十桌者,有小汽車數輛披紅扎花迎娶新娘者。
喪葬 本縣人民一向崇尚土葬,「厚葬重殮」,禮儀繁多。稍微富有之家,皆於生前早早備辦棺木,以極厚柏木為料,外漆土漆。將死之時,要剃發、更衣,死時燒「落氣錢」。死後設靈堂,做道場,子孫守靈,披麻戴孝。喪家門前有的書寫黃紙對聯:「不迎不送喪家禮,或往或來弔客情」。有客來靈堂,孝家跪迎,親戚哭靈,孝子陪哭。出殯前親友聚集,讀祭文,「打玩友」(打圍鼓唱川戲)。凡親人不梳頭,不洗臉,不食葷,吊喪親友亦然。吊喪親友在孝家吃齋飯。擇地擇期出殯,道土打「開路」,孝子端靈牌,執幡「引路」。沿途拋灑"買路錢」。親友護靈送葬。富昔墳墓砌石樹碑。下葬後開葷宴請親友。三天後要看墳,燒七,做百期。解放後提倡火葬,喪儀簡化。80年代開始,舊是喪葬習俗,民間盛行。
壽誕 滿十為「大生」(整生),平時為「小生」(閑生)。大生多做酒,唯獨滿10滿20多家中「做生」,不全請客。有的小生或小孩兒滿歲也做酒。老人滿十,子女或近親好友送以鞋、帽,衣物,壽面,糖果的。壽家回贈「壽碗」,答謝送禮親友。解放後中央一再倡導不祝壽,但民間仍然盛行。
生育 生兒育女,第三天要打「三朝」,辦酒席。滿月也要辦滿月酒。產婦坐月,他人忌登其門。產婦也不能去串門。
節日
舊俗崇尚過年(春節),清明、端陽(端午)、七月半、重陽等傳統節日,其最隆重者為過年,次為端陽、中秋,稱為「三大節」。
時至臘月,多殺年豬,辦年貨,制新衣,打掃揚塵。清朝時臘月十六縣官封印,不理民事。商人倒牙,年關收賬。臘月二十三送灶神菩薩。除夕日貼春聯,貼門神,接灶神,張燈結綵,吃團年飯,飯菜豐盛,有餘有剩。其夜敬天祭祖,闔家圍爐守歲取暖,閑話家常,長輩給晚輩或幼者押歲錢(壓歲錢)。正月初一凌晨燒子時香,小輩開始給長輩拜年,長輩說幾句吉祥話,並給小孩兒「拜年錢」。初一早晨吃湯元。彼此相見,互助恭喜發財,說吉利話,以死,病、霉、鬼等不祥之語為忌。初一,忌掃地倒垃圾。老年人清早上山撿柴,已示「抱財歸家」。從初一開始,有衣官袍,捧財神(或挑劈柴,持掃帚)串門「送財」者;早晨還要去給逝去的祖先上墳拜年;耍獅子、龍燈、綵船,打蓮蕭慶賀新年者。小輩向長輩拜年,親友間互相拜年吃春酒。亦習以賭取樂。年節活動直至正月十五鬧元宵,燒大龍告終。元宵夜有「偷青」習俗,並且偷青之後別人罵的越凶越好,偷摘別家豌豆尖,青菜等煮熟後吃了才睡。元宵節還盛行看墳,亮燈等掃墓活動。清明節祭祖掃墓、「掛青」,各姓氏清明會集會各姓宗祠,祭祀祖宗,聚餐。五月初五端陽節,劃龍船,吃粽子,掛濕菖蒲(蒲劍)、艾草,噴雄黃酒,以辟邪驅蟲。八月十五中秋,打糍粑,吃月餅,賞月直到深夜看「月華」。
春節習俗大多保留,為封建迷信色彩較重則有所革除。清明,端午,中秋等節俗皆依舊流傳。但耍獅子龍燈的少了。
舊習
昔日大足,求神打醮,十分普遍。
打醮 舊時農村插秧季節興辦「春祈會」,插秧後要畫符「打秧苗醮」,祈求風調雨順,滅蟲除害。秋收後,要辦秋報會。天旱,要打醮,或扎黃荊龍,沾場鎮遊行,群眾備凈水澆潑,祈求降雨,或抬靈官菩薩。遇瘟疫也要打清醮,抬靈官菩薩。
驅天狗 遇日、月食,以為是天狗吃日、月,齊敲面盆等物驅之。
嫁毛蟲……
潑水飯……
燒橙香……
起水……
敬小山……
……習俗太多太多,一天半天難以說清。上面說的這些都是省之又省少之又少的習俗,詳細的習俗說幾天幾夜都說不完。

Ⅷ 重慶市旅遊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主要任務

「十二五」時期,全市旅遊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優化旅遊發展空間格局,推動旅遊產品轉型升級,加強旅遊市場宣傳營銷,完善旅遊產業體系,提升旅遊企業競爭力,促進旅遊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旅遊資源與環境保護。
(一)優化旅遊發展空間格局。
突出主城區都市旅遊以及精品景區打造,推進區域旅遊縱深發展,實現旅遊產業發展在空間上的拓展和相對均衡,把「一小時經濟圈」建設成為「山水都市旅遊區」,把「兩翼」分別打造成為「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和「渝東南民俗生態旅遊帶」,構建「一區兩帶」旅遊業發展空間格局。
1.以城帶郊,加快打造「山水都市旅遊區」。
進一步明確主城區在全市旅遊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增強其休閑娛樂、旅遊集散和公共服務功能,大力發展都市旅遊,建設成為融山城、江城、不夜城於一體的國際特色旅遊都市。依託有利的客源市場基礎和強大的旅遊集散能力,強化主城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帶動「一小時經濟圈」多層次、多級別、多類型的旅遊地共同發展。打造以南山、縉雲山、歌樂山、中梁山等為代表的中心城區遊憩帶,以九龍坡、大渡口、沙坪壩、巴南、涪陵、南岸、渝北、北碚、長壽、璧山、江津等地的溫泉、湖泊、島嶼、森林為代表的環主城休閑度假帶,以潼南大佛寺、江津四面山、綦江古劍山、南川金佛山、萬盛黑山谷、永川茶山竹海、涪陵武陵山等為代表的遠郊旅遊觀光度假帶,促進合川釣魚城建設和大足石刻延伸發展,推動「山水都市旅遊區」成為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全國重要旅遊集散地和西部旅遊高地的主要載體。
2.以線帶面,積極構建「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
積極發展郵輪遊艇旅遊,深化發展地質地貌觀光、生態休閑和歷史文化旅遊,突出小三峽、白帝城、天坑地縫、白鶴梁、名山、張飛廟、龍缸、石寶寨、柑橘城、紅池壩、西沱等亮點,加強三峽旅遊資源整合利用,提升長江三峽旅遊品牌。深入挖掘三峽文化資源,加緊建設長江沿線延伸景區,提升萬州旅遊集散功能,打造巫山、奉節、巫溪旅遊「金三角」,推進庫區腹地旅遊目的地發展,將「渝東北翼」構建為品牌突出、產品豐富的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
3.以點帶片,加快建設「渝東南民俗生態旅遊帶」。
依託武隆世界自然遺產,做好資源和環境保護工作,加大市場宣傳營銷力度,加快天生三硚、大仙女山、芙蓉江、南天湖、武陵山等精品景區建設,配套完善大仙女山休閑娛樂項目,形成功能齊全的國內一流旅遊目的地,帶動周邊地區旅遊發展。依託烏江畫廊品牌,加強彭水、黔江、酉陽、秀山、石柱等區縣(自治縣)旅遊業的統籌規劃,推動旅遊資源整合開發,加快烏江幹流、阿依河、阿蓬江、酉水河等水域風光帶開發,推進黔江濯水、酉陽龔灘古鎮等一批古鎮建設,積極發展彭水摩圍山、鞍子苗寨、秀山洪安邊城等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民俗旅遊,建設酉陽大桃花源、石柱黃水等精品景區,打造功能齊全、特色鮮明的大旅遊區。全面提升渝東南地區旅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將「渝東南翼」打造成為「渝東南民俗生態旅遊帶」,成為重慶旅遊業的重要增長極。
4.構建多層次、多功能、全覆蓋的旅遊集散地體系。
確立主城區為第一層次的旅遊集散地,承擔「山水都市旅遊區」和全市旅遊集散中心功能,同時擴大在中國西部地區的輻射范圍,打造西部旅遊門戶。確立萬州區、涪陵區、黔江區為第二層次的旅遊集散地,將萬州區建成三峽庫區對外旅遊樞紐城市和渝東北地區的主要旅遊集散地,將涪陵區建成連接「一區兩帶」的重要樞紐,將黔江區建成渝東南主要旅遊集散地以及大武陵山區的門戶型樞紐。確立依託區域性中心城市和旅遊熱點城鎮建立第三層次的旅遊集散地,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服務,發揮對相關區域的旅遊集散功能。
5.加強市內外區域旅遊合作。
結合各區縣(自治縣)旅遊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推動區縣(自治縣)旅遊錯位發展,發展一批旅遊強區強縣。加強區縣(自治縣)旅遊開放合作,打破地區封鎖、市場分割局面,促進相鄰景點整體打包開發經營,建立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共同市場,實現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鼓勵實行旅遊連線聯票制。加強「一小時經濟圈」內部以及各地區和「一小時經濟圈」之間交通聯系,加強渝東北與渝東南地區的跨區域旅遊發展協作,構建一批新旅遊環線。充分發揮重慶作為西部地區重要增長極和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的作用,全面深化跨省(區、市)合作,構建一批跨區域旅遊精品。聯手湖北,實現長江三峽旅遊發展統一規劃、統一營銷、統一執法,共同爭取國家出台支持長江三峽旅遊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西三角、渝川黔金三角、成渝經濟區、武陵山經濟協作區等重點區域合作,共同塑造區域旅遊特色品牌。
(二)推動旅遊產品轉型升級。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全面提升觀光旅遊產品,加快發展休閑度假旅遊產品,積極發展郵輪遊艇等專項旅遊產品,推動旅遊產品多樣化和復合化發展,促進旅遊產品的轉型升級。
1.全面提升觀光旅遊。
以山水都市景觀為基礎,依託「五個重慶」、「十大民生工程」建設,圍繞兩江新區、公租房、廉政教育基地、唱讀講傳、國防教育基地、山城夜景等創新舉措和發展亮點,加強主城區風貌改造,燈飾提升工程等的動態文化意蘊,實行整體包裝,突出地方性、時代性,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觀光旅遊。
以長江大小三峽(白帝城、小三峽)、大足石刻、天生三硚、釣魚城、天坑地縫、白鶴梁等為重點,進一步優化旅遊環境,健全配套設施,提高服務質量,豐富文化內涵,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然和人文觀光旅遊精品。
充分發揮全市旅遊資源豐富、旅遊發展潛力巨大的優勢,突出景區特色,加速三峽庫區濕地、神女峰、神女溪、大昌古鎮、金刀峽、黑山谷、桃花源、阿依河、千野草場、雪寶山等觀光旅遊精品建設。
2.加快發展休閑度假旅遊。
完善「五方十泉」,加快建設「一圈百泉」,推動「兩翼多泉」開發,豐富溫泉文化內涵,推進溫泉資源多樣化利用,提高重慶「中國溫泉之都」的品牌號召力,著力打造「世界溫泉之都」。「十二五」時期,「五方十泉」應普遍加強文化設施建設,其中至少兩家溫泉要建立與療養院合二為一的正規療養溫泉。
結合「宜居重慶」、「森林重慶」等建設,發揮重慶美食之都、購物之都優勢,大力發展都市休閑度假。建設一批符合普通老百姓需要的休閑娛樂場所,基本形成覆蓋全市的公園綠地體系,大力發展集購物、美食、娛樂等於一體的旅遊休閑綜合體,推動旅遊和城鄉居民休閑的融合發展。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村地區人居環境,促進鄉村休閑度假蓬勃發展。
以山地、湖泊、河流、草甸、森林等資源為依託,結合「健康重慶」建設,大力發展康體養生旅遊和生態休閑度假。推進金佛山、摩圍山、四面山、長壽湖、漢豐湖、黃安壩、石柱黃水等一批以休閑度假為主要功能的目的地高水平建設。
適應旅遊活動休閑化的趨勢,豐富長江三峽、大足石刻、武隆大仙女山等傳統觀光旅遊景區的休閑度假功能。
3.積極發展專項旅遊。
加快發展郵輪遊艇旅遊。加快主城區及沿江旅遊碼頭建設,鼓勵提升郵輪旅遊檔次,加快老舊普通遊船更新換代步伐,支持高端遊艇發展,推進長江三峽沿線一批遊艇基地建設,形成頂級郵輪集群,使長江三峽成為國內內河郵輪遊艇旅遊龍頭。鼓勵烏江、阿蓬江游輪遊艇旅遊發展,加快重要節點遊艇基地建設。
積極發展紅色旅遊、歷史文化旅遊、民俗文化旅遊和鄉村體驗旅遊。加強紅色旅遊資源開發,豐富展示手段和體驗內容,將紅色旅遊和青少年修學、黨員學習、干群教育等有機結合起來,打造一批國家級和市級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加強各類歷史文化遺址、名人故居、名人蹤跡的開發,加大博物館等現代文化場所開發利用力度,形成良好人文氛圍。充分利用民俗文化優勢,挖掘傳統商業、傳統舞蹈、傳統音樂等文化資源,加大整合開發力度,以民俗旅遊發展促進民俗文化保護。積極發展融生態旅遊、民俗旅遊於一體的鄉村旅遊,打造特色化和多元化旅遊產品,推動鄉村旅遊收入從以餐飲住宿收入為主向以旅遊綜合收入為主轉變,實現鄉村旅遊轉型升級,促進「兩翼」農戶萬元增收。
大力發展商務旅遊。建設和完善商務設施,打造一批功能完備、服務專業的商務酒店。加強旅遊企業與各類企事業單位的銜接和合作,建立商務旅遊服務網路,促進商務旅遊專業化經營。抓住主城改造以及悅來國際會展城建設等機會,完善會展場所及設施,提升會展業發展水平。制定商務會展旅遊發展規劃,針對商務旅遊特點推出個性化訂制產品,提高舒適性、安全性和靈活性,打造現代化的商務旅遊產業體系,創立國家商務旅遊示範區。
規范發展高爾夫旅遊和主題公園項目。打造以山地高爾夫為特色,具有世界影響、國內一流、西部領先的生態休閑旅遊目的地。順應現代消費需求新趨勢,按照精品化、差異化要求適度發展大型主題公園項目。
4.強化精品旅遊線路建設。
針對本地市場,重點開發一日游、兩日游旅遊線路,做好交通銜接規劃,加強市場秩序管理,促進「重慶人游重慶」。針對中遠程市場,加強不同旅遊目的地之間的合作,加強旅遊景區和旅行社、飯店等不同類型旅遊企業之間的合作,推動旅遊線路產品開發。爭取將溫泉之都、大足石刻、武隆大仙女山、烏江畫廊、合川釣魚城、天坑地縫、四面山、金佛山等納入國家旅遊線路。
(三)加強旅遊市場宣傳營銷。
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整合資源、創新發展的思路,加大旅遊市場宣傳營銷經費投入和工作力度,全面提升重慶旅遊形象。
1.整合宣傳營銷資源。
樹立大旅遊理念和集團軍概念,整合各行業、各區縣(自治縣)、各主體宣傳營銷資源,共同促進旅遊宣傳營銷工作。充分發揮市級宣傳營銷資金帶動作用,根據各區縣(自治縣)從宣傳營銷資金專戶中實際支出的旅遊宣傳營銷費用,給予一定比例補助,放大市級宣傳營銷資金使用效果,力爭每年整合全市旅遊宣傳營銷資金達到10億元以上。按照公司化運作模式,做大做強重慶旅遊產業發展公司。加強與其他地區的合作,推進共同營銷。
2.構建立體化、全方位的旅遊宣傳營銷體系。
圍繞全市旅遊主題口號,構建旅遊形象體系。加大投入,集中對全市主題旅遊形象和長江三峽(大小三峽、白帝城)、大足石刻、天生三硚、天坑地縫、白鶴梁、釣魚城等旅遊精品進行宣傳營銷,打響重慶旅遊品牌。完善旅遊宣傳的「十個一」(一個標識、一句口號、一幅地圖、一本畫冊、一首歌曲、一張光碟、一台演出、一份報刊、一套叢書和一家網站)工程,加快打造「三名平台」(名媒宣傳營銷平台、名人宣傳營銷平台、名節宣傳營銷平台),綜合運用電視、報刊、廣播、戶外廣告、網路、手機簡訊等手段,深度推介重慶旅遊。進一步深化與中央、境外及市級主流媒體的戰略合作,集中時段強力宣傳重慶旅遊。重視宣傳效果,對於市場反響較差的演出項目等要重新打造,提升品質。開設重慶衛視旅遊欄目,重點打造重慶旅遊頻道、重慶旅遊廣播頻率宣傳品牌。在中央電視台黃金強檔播出重慶旅遊整體形象廣告,每年集中推介1―2個重點景區。各大型活動應把旅遊宣傳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戶外公益廣告欄按一定比例切塊用於旅遊宣傳。鼓勵著名製片人來渝拍攝影視劇作品,獎勵推介重慶風土人情和景區的優秀影視和文學作品。
3.加大旅遊市場營銷力度。
實施旅遊消費激勵措施,穩步開發本地旅遊市場。利用高速交通發展的機遇,加強成都、貴陽、西安、武漢等周邊大城市以及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地區旅遊市場的開發。圍繞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努力提升旅遊接待設施和服務的國際化程度,吸引更多國際遊客。實施旅遊目的地全球營銷計劃,構築國際化的旅遊營銷網路體系。在市外主要客源地設立辦事處。每年開展專題旅遊推介、組織海內外重要客源地旅遊推介各10次以上。創新旅遊營銷方式,建立旅遊門戶網站,適時發布旅遊信息。
4.豐富旅遊節會活動。
繼續辦好中國西部旅遊產業博覽會、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重慶山水都市旅遊節等重點節會活動,策劃推出溫泉之都旅遊節,打造成全國知名旅遊節會品牌。提升大足石刻國際旅遊文化節等節會影響力,支持「一區縣(自治縣)一節會」活動。積極申辦國際國內重要會議。深入開展旅遊主題年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旅遊宣傳營銷工作。
(四)完善旅遊產業體系。
圍繞旅遊產品開發和目的地建設,完善旅遊要素,推動旅遊產業集群形成,強化旅遊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構建合理的旅遊產業體系。
1.加快建設旅遊精品景區。
夯實基礎設施,完善旅遊服務設施,加強策劃規劃,重點打造長江大小三峽(白帝城、小三峽)、天坑地縫、天生三硚、釣魚城、白鶴梁、大足石刻等「六大精品景區」。結合「一區兩帶」空間布局,在各區縣(自治縣)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的景區。強力推進合川釣魚城、涪陵白鶴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支持一批景區創建5A級景區。建設10個以上旅遊人數超100萬的精品景區。
2.優化飯店業結構和品質。
規劃建設一批五星級酒店和一批有品位、有特色的旅遊酒店,積極引進國際頂級酒店管理品牌,支持開發青年旅舍、經濟型連鎖式酒店、自駕車營地和房車營地,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補的包含星級飯店、經濟型飯店、度假村、休閑公寓、鄉村旅館、青年旅舍、汽車旅館、農家樂等多種類型的旅遊住宿接待體系。到2015年,全市五星級酒店要達到100家以上。
3.加強旅行社規范管理。
加強對旅行社的監督,加快實施星級旅行社標准,規范旅行社管理運作方式,提高服務水平。重點培育骨幹企業,鼓勵發展專業化與特色化旅行社,支持導游服務公司以及旅遊電子中間商等新業態發展,加強對旅遊中間服務業態研究和分類管理,推動形成比較合理的分工體系。「十二五」時期,全市力爭實現全國十強旅行社集團1家、全國百強旅行社4家的目標。
4.實施「暢通旅遊」工程。
把發展旅遊景區交通作為「暢通重慶」的重要內容。大力促進旅遊公路與高速公路網路的連接,力爭在3年內5A級景區一級路或高速公路直達,3A級以上景區公路建成三級以上油路。建設旅遊交通網路,形成旅遊交通環線,加強各種交通工具的銜接。旅遊客運服務要延伸到主要景區和主要鄉村旅遊目的地,交通標識、公路服務區要增添旅遊服務功能。改善旅遊包車條件,在中心城市和旅遊重點區縣(自治縣)設立旅遊車公司。完善重點景區停車場設施。加快高速鐵路建設,優化運行調度,加強時刻銜接,開行旅遊專列。開通到北美、歐洲、日韓等主要大城市直航航線,加密台灣等主要客源地航班,2011年直航台灣航班每周確保達12班以上,力爭達20班以上。鼓勵開辟旅遊包機航線。支持萬州、黔江機場向旅遊機場轉型,推進巫山、武隆等支線機場建設。規劃並建設朝天門等郵輪母港和旅遊碼頭,完善配套設施。對碼頭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降低各類郵輪遊船停靠費用。
5.大力發展旅遊餐飲娛樂。
充分挖掘餐飲文化,繼承發揚傳統名品,積極發展創新產品,支持各區縣(自治縣)打造地方特色餐飲品牌,強化重慶「美食之都」形象。規范餐飲場所管理,規劃建設旅遊餐飲集聚區,提升餐飲管理水平。組織廚藝大賽和餐飲服務技能大賽,提升菜餚質量和餐飲服務水平。鼓勵發展主題餐飲,鼓勵連鎖化、品牌化經營,支持重慶餐飲「走出去」。深入挖掘巴文化、抗戰文化、渝東南少數民族文化等資源,加強傳統民間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開發推出一批獨具特色的文化藝術項目。支持旅遊景區開發娛樂項目,支持科技含量高、文化內涵豐富、市場前景好的大型主題公園建設,鼓勵社會娛樂業和旅遊業結合發展,適度發展大型旅遊演藝項目。
6.加強旅遊商品開發。
依託本地名優特新產品,打造全市及各區縣(自治縣)標志性旅遊購物產品,積極發揮旅遊業對工農業產品的營銷功能。做大做強傳統民間工藝品牌,加大地方特色工藝品、紀念品、宣傳品等研發力度,構建差異化旅遊商品體系,努力實現「一個區縣(自治縣)一個品牌」。積極建設旅遊商品產業園區、交易中心和研發中心,大力發展旅遊商品特色街或特色集貿市場,推動旅遊商品研發、生產、營銷一體化。在主城區及有條件的區縣(自治縣)打造一批不同特色的旅遊商品生產和銷售基地。進一步規范旅遊購物市場秩序,逐步建立起適應市場需求的產銷體系。
7.推動旅遊產業融合與集群發展。
強化旅遊業關聯帶動作用,推動旅遊和農業、工業、文化、體育、金融、物流等相關產業和行業的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旅遊裝備製造業。圍繞精品景區和旅遊目的地建設,延伸旅遊產業鏈,增強綜合配套功能,積極發展旅遊綜合體和旅遊產業園區,利用3―5年時間,形成3―5個產值規模超100億元的旅遊產業集群以及20個產值規模超10億元的旅遊產業集群。
(五)提升旅遊企業競爭力。
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具有國內競爭力的骨幹企業,發展一批具有市場活力的旅遊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旅遊經營主體。
1.加快培育旅遊龍頭企業。
深化改革創新,以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為重點,加快重慶旅遊投資集團、重慶旅遊產業發展公司等龍頭企業發展,提升市場競爭力。鼓勵國際國內品牌酒店管理公司入駐重慶,鼓勵非旅遊大型企業集團進入旅遊業經營,鼓勵國內大型旅遊企業集團進入重慶發展。支持各類旅遊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合資合作、並購等方式,實現集團化、專業化、網路化發展,重點培育從事資源經營、旅行接待、景區開發和主題公園打造等的大型旅遊集團。扶持旅遊裝備、酒店設施、休閑用品等生產、營銷龍頭企業發展。
2.提升中小旅遊企業活力。
積極支持中小旅遊企業發展,引導中小旅遊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自身市場開拓能力。落實國家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扶持政策,積極組織中小旅遊企業爭取融資、財政、稅收、人力資源培訓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探索更有效的獎勵、稅收減免和補貼措施。推動旅遊業信息化建設,大力發展旅遊電子商務,鼓勵旅遊商業模式創新和新業態發展。制定實施針對「農家樂」、民俗戶等特殊經營主體的優惠政策,支持鄉村旅遊發展。
3.鼓勵各種資本進入旅遊業經營。
放寬准入門檻,除法律明令禁止的領域,旅遊業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鼓勵各種類型的資本共同參與旅遊業發展,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依法投資旅遊產業,鼓勵利用外資發展旅遊業。簡化旅遊項目審批程序,除國家有明確規定外,旅遊產業項目一律改為備案制。鼓勵旅遊創業,特別是對農民、城鎮失業人員、大學生等群體給予更大力度的支持。鼓勵民營博物館等旅遊資源開發,支持旅行社將其納入旅遊線路。
4.加強面向旅遊企業的公共服務。
積極打造旅遊投融資公共平台,加快行業協會改革,加強對旅遊企業發展的信息咨詢服務、創業輔導和教育、培訓、科研支持,協助組織集體采購、聯合營銷、對外交流等各項工作。
(六)促進旅遊人才隊伍建設。
面向市場需求,緊緊抓住培養、吸引、用好人才三個環節,實施旅遊人才體制機制創新、旅遊人才交流、旅遊人才星火、旅遊人才繁星等「四大工程」,加強旅遊學歷教育,大力發展旅遊職業教育和在職培訓,加大旅遊人才開發工作力度,推進旅遊人才市場建設。
1.加強旅遊學歷教育。
整合存量旅遊教育資源,籌建重慶旅遊學院。加強旅遊院系和學科專業建設,爭創旅遊博士點。科學合理設置旅遊專業和教學內容,創新旅遊教學模式。加強旅遊實習基地建設,編制實訓教材,培育「教師+技師」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中高級旅遊經營管理人才和服務一線技能型人才。
2.大力發展旅遊職業教育和在職培訓。
積極爭取國家旅遊局將重慶確定為中國西部旅遊教育培訓基地。在主城區、黔江區建立重慶旅遊教育培訓基地,在雲陽縣建立庫區旅遊培訓中心,加強庫區旅遊職業教育發展,探索以旅遊職業教育發展培養農村人才的新機制,大力發展農村中等旅遊職業教育。到2015年,實現旅遊業直接從業人員全部持證上崗,學歷水平大幅提升。
3.推進旅遊人才市場建設。
鼓勵農村勞動力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以就業或創業等方式轉移到旅遊產業。利用西部地區引進人才的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旅遊人才參與全市的旅遊開發建設和經營管理,鼓勵大專院校畢業生到重慶從事旅遊工作,積極引進旅遊業界高層次人才。建立與發達地區的人才互動交流機制,定期選派黨政幹部、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到發達地區學習考察旅遊工作。建立全市旅遊人才信息庫,推動人力資源合理配置。到2015年,全市旅遊業直接從業人員達到50萬人,就業總量達到250萬人。
4.改善旅遊人才發展環境。
將旅遊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全市人才發展規劃予以支持。在地方率先建立完善旅遊職業資格和職稱制度。抓緊改革完善導游等級制度,實行導遊人員聘任薪酬與職業資格掛鉤制度,提高導遊人員專業素質和能力。積極開展旅遊服務技能大賽,提升旅遊從業人員思想、業務素質。建立和完善旅遊激勵制度,對旅遊產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表彰。
(七)推進旅遊資源環境保護。
強化旅遊發展中的資源環境保護,推進旅遊業的節能環保,優化城鄉風貌,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1.加強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管理。
旅遊項目經營權出讓一律實行招投標等公開競爭方式,對資源閑置或造成破壞的項目要立即整改或限期退出。進一步提高旅遊規劃的法律效力,對不符合旅遊規劃的新建、改建、擴建旅遊項目和設施,有關部門不予批准立項和開工,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的要求,加強旅遊資源的整合利用,靈活運用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等方式,積極探索將相關旅遊資源納入統一經營主體,推進旅遊資源的一體化管理。加強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切實保障博物館、紀念館、文物保護單位等建設經費。
2.加強旅遊景區生態環境保護。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把景區綠化納入「森林重慶」建設范疇。關閉影響景區生態環境的小水電、小礦山,修復景區生態。嚴格執行旅遊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自然保護區等生物多樣性富集區域開展旅遊活動,必須按規定編制項目對保護區域的生態影響報告。對長江三峽、武陵山區等生態環境敏感地區以及溫泉、高爾夫、大型主題公園等生態影響較大的旅遊項目開發建設,要制定全市開發利用調控規劃。完善景區污染防治設施,污水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要達到100%。制定旅遊景區生態環保評價指標體系,並率先在5A、4A級景區實施生態環保評估。加強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治理消落帶,推進「綠化長江 重慶行動」。積極發展環境友好型生態旅遊,提升生態脆弱區居民生態保護意識,減少旅遊開發和旅遊者活動對環境的破壞。
3.推進旅遊業節能環保。
制訂實施旅遊業節能減排計劃,積極推進低碳旅遊發展,鼓勵賓館飯店、景區景點、鄉村旅遊經營戶和其他旅遊經營單位使用節能減排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十二五」時期,全市力爭將星級飯店、A級及以上景區每萬元旅遊收入的用水用電量降低20%。推動綠色旅遊飯店創建,推行賓館、餐飲行業一次性用品收費制度。
4.優化城鄉風貌。
加強城區衛生日常保潔工作,做到「無縫隙」覆蓋,徹底消滅衛生死角。對影響景觀的建築物、構築物進行改造或拆除。加強交通管理,積極疏導影響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各類違規行為。加強城市治安、文化綜合整治及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素質,著力解決車輛亂停、攤位亂擺、牌子亂掛、垃圾亂扔等問題。加強旅遊景區風貌整治,對景區標徽、字體、色調、員工服裝、紀念品包裝等進行創新設計,充分體現地方性、民族性、藝術性。

Ⅸ 中國哪個城市被國家文化部譽為中國民間石刻藝術之鄉

四川省安岳縣
重慶直轄後,安岳成為四川省的「第一石刻大縣」,著名美學評論家王朝聞先生贊譽安岳石刻「古、多、精、美,藝術水平全國一流。」美籍華人作家韓素音女士贊美說:「我到過許多國家,見過許多石刻,像這樣精湛絕倫的還是第一次看見。」上承雲岡、下啟大足的安岳石刻,借大足石刻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契機,目前作為其擴展部分「接力」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然而,有著千百年歷史至今更加絢爛多姿的「國之瑰寶」,卻無法像敦煌一般氣勢磅礴,聲名遠播;也遠不如大足石刻那樣觀者雲集,人氣興旺。數十年來,她竟如藏在深閨的少女,羞澀而甘於寂寞……

2002年9月18日,國家文化部正式將安岳縣命名為「中國民間石刻藝術之鄉」。今年5月18日,國家旅遊局又對安岳石刻申報國家AAA級旅遊區進行了評審。安岳石刻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內涵和旅遊價值開始閃耀熠熠光輝。為此,安岳縣委縣府負責人表示,充分利用石刻藝術之鄉的自然資源優勢,著力將安岳石刻打造成川南旅遊環線上的一個精品,已經勢在必行。於是,有人戲稱:「石刻姑娘早該出嫁了」!

始創於南北朝,盛於唐宋的安岳石刻,在我國石窟藝術中享有上承敦煌、雲崗、龍門石窟,下啟大足石刻的重要地位,被譽為「中國古代石刻又一偉大寶庫」,更是名副其實的「石刻藝術之鄉」。安岳石刻規模宏大,僅摩崖石刻造像就有10萬余尊。以佛教造像為主,兼有道教造像和宗教藝術,大多數是摩崖造像群,也有一些單個石刻造像。記者走進安岳石刻群,立即被造像雕工精細,刀法嫻熟,獨具匠心的石刻藝術所震撼,神態各異鬼斧神工般的摩崖石刻似在講述一個個遠古的故事,無不引人遐思。

據研究安岳石刻藝術的專家們介紹,安岳石刻群中不乏經典之作:有身長23米,肩寬3米,頭長3.1米�居世界之最的釋迦牟尼涅 全身卧佛像。還有雕刻經文40餘萬字,全國獨有、舉世罕見的卧佛溝藏經洞,曾被盛贊為「國之瑰寶」。藏經洞中保存完好、清晰可辨的主要經目近20種,經文精雕細刻,是研究我國佛教經典和書法史,及校正佛經版本的重要歷史文獻。毗盧洞紫竹觀音更被譽為「東方維納斯」。

作為農業大縣的安岳,石刻旅遊資源一直未得到合理開發,部分石刻精品出現了風化嚴重和人為損壞等情況。最近,當人們意識到發展縣域經濟僅靠農業是不夠的時候,安岳石刻這一曾經備受冷遇的「閨中怨女」,瞬間成為「情人眼裡的西施」,魅力綻放。安岳人眼睛一亮,他們發現:利用安岳石刻帶動旅遊相關產業的發展,比在農業道路上「蹣跚」前行省事得多。旅遊才是發展安岳經濟的一條捷徑。於是,有關方面投入了3600多萬元對石刻和其他古建築進行了保護和維修,並計劃徵用4300畝土地擴大文物保護區。1999年12月27日,張中偉省長在對川南旅遊資源開發考察時,對安岳依託石刻發展旅遊的思路給予了充分肯定。

安岳石刻已被省上列入四川南環旅遊線重點景區開發。專家認為,解決交通不暢及完善旅遊配套設施後,以石刻藝術為主的安岳旅遊業將迎來春天。安岳縣委書記李平貴、縣長謝乃文信心十足地說:安岳縣將對資源利用、生態保護和防治污染有機結合,樹立安岳石刻品牌形象,吸引遠近賓客。近期,他們將在互聯網上建安岳石刻網頁,舉辦安岳石刻藝術專題巡迴展、「通賢柚子節」或「安岳檸檬節」等,以促進旅遊為核心的產品交易活動,全面宣傳和介紹安岳,推銷安岳石刻旅遊。

閱讀全文

與大足石刻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教師期末工作結束培訓方案 瀏覽:721
教學培訓應急方案 瀏覽:3
雙十二機構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77
廣州1601電子商務時尚島 瀏覽:354
烏魯木齊天山區金中電子商務 瀏覽:657
教育培訓開業策劃活動方案 瀏覽:268
母乳喂養培訓方案範文 瀏覽:267
電子商務的深遠意義 瀏覽:521
網路營銷面試的問題 瀏覽:788
員工激勵方案策劃書 瀏覽:977
面膜市場營銷方案 瀏覽:954
潛伏網路營銷 瀏覽:822
網路營銷是文科嗎 瀏覽:883
2020年部門員工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597
地板磚營銷方案 瀏覽:10
公司安全生產培訓方案 瀏覽:146
寶潔賣品牌營銷現象 瀏覽:22
游戲品牌營銷計劃 瀏覽:704
超市促銷活動總結範文 瀏覽:845
高校教師培訓考核方案 瀏覽: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