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攀岩宣傳片

攀岩宣傳片

發布時間:2023-01-05 03:36:35

Ⅰ 你見過哪些驚艷的攀岩視頻

有一部電影叫《徒手攀岩》,雖說是電影,但好像是屬於記錄片的,該片記錄了美國攀岩大師亞歷克斯·霍諾爾德,無輔助徒手攻克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3000英尺高的酋長岩(El Capitan)的全過程。聽說是屬於真實實拍的,應該算的上是驚艷的攀岩視頻,去年我就有去看了,就是想了解下這項運動。

現在國內也是有很多攀岩館,這類的商業型攀岩,算不上什麼驚艷的攀岩,都是有保護裝備保護著的。但是對於一些戶外大自然的攀岩,估計會有一些刺激的,但是我沒見過相關的。


寫在前面

這是人生的第十三篇影評。末尾放個混剪視頻,以此致敬像Alex Honnold一樣,眼中有星辰的自由的靈魂們。

觀影背景

早晨聽邏輯思維的時候,知道了這部電影。為了不影響我的思路,不讓羅胖劇透,10分鍾的音頻聽了2分鍾果斷關掉,准備看完電影之後再聽。

沒看前的想法

1、很喜歡看紀實片,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羅胖推薦加持,五星期待!

2、如果只是攀岩,會不會很無聊?

3、我來猜猜大概劇情,一個平凡的人,通過努力,最終克服了困難,站上人生巔峰。

4、羅胖在短短的兩分鍾里還是劇透了,我知道主角將要徒手。不帶任何裝備的前提下,攀登上一塊陡峭的將近1公里的花崗岩!

影片描述

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記錄了Alex的登頂之旅。亞歷克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是在攀岩中度過的。沒有繩索、安全帶及其它防護設備,只憑四肢,一口氣爬上高3000英尺(900餘米)的「攀岩宇宙中心」伊爾酋長岩之巔。

感想——怎樣成為高手

高手看起來,似乎永遠是普通人眼中的奇跡。

Alex做的事情有多難?這么說吧,徒手攀岩位列世界十大最危險運動之首,死亡率高達50%!而Alex要挑戰的這個岩壁——酋長岩,是所有攀岩者心中的黎明之牆,是鑽石,是聖地,是光。。。反正就是很牛X那種!之前挑戰成功的人多是有保護裝備的,徒手成功的用時15天!並且在他挑戰之後的幾天里,還去了一個由adidas贊助的專業德國團隊,用了5天,硬是沒爬上去。。。

那麼重點來了,Alex創造的奇跡是:3小時56分,徒手無保護的情況下,攀登上了近千米的酋長岩!畫面過於震撼,建議自己去看。

毫無疑問,這是個奇跡,這個奇跡足矣震撼奧斯卡的所有評委以及我們每個人,但這個奇跡不是突然長出來的,而是努力創造出來的。在這背後,是8年的漫長准備,是1000多個動作反復的記憶,是50多次的重復攀登。。。這座酋長岩,他熟悉到不能再熟悉,這岩壁的每個細節,每塊石頭的方向,Alex都了如指掌,用他的話說,那次成功的挑戰就像綵排了無數次之後的表演,正常的不能在正常。 我想,那是一種在外人看來的洶涌澎湃,在他看來卻是一種波瀾不驚,就像你早起刷牙洗臉一般的自如。

所以,他是怎樣創造的這個奇跡呢?換句話說,他是怎樣成為的高手?以下九招和你分享。

一、奇跡的身體。

對於Alex來說,身體素質必須是一個能創造奇跡的身體,有點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味道。他可以用一根手指的力量可以吊起自己1小時之久,常年的訓練讓他的每個肌肉,關節都像是為攀岩而生的,這讓他具備了攀岩的基礎。另外他的身體早已形成了習慣,有了肌肉記憶,所有高難度的動作依賴的不是大腦的臨時思考,而是習慣。

我們看到各行各業的高手,無論是頂尖的籃球高手,還是廚師高手,還是打字高手等等,都離不開身體的作用,身體或多或少或在某個步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在創造奇跡的時候,時間太少,任務太多,情況太復雜 ,我們無法依賴大腦臨時感性或理性的思考來決定我們應該怎麼做,而是應該像機器人,全自動,瞬間調取出對的經驗和能力。

奇跡的身體沒有什麼捷徑,而不斷的重復,大量的練習,用時間的復利去塑造身體,就是最好的捷徑。與此同時,奇跡的身體為我們節約了不少能量,擁有更好的狀態,甚至更長的壽命,這好像也對成為高手,創造奇跡的成功率有點幫助。

二、鈍化的杏仁核,淡定的靈魂。

杏仁核一直是人類情緒的代表,能控制好杏仁核,也就能控制好情緒。 Alex想要挑戰成功,最主要的還不是身體有沒有準備好,而是他的心理狀態,我們姑且叫它靈魂吧。

靈魂如果告訴身體,告訴Alex那60萬億的細胞:我害怕!我還沒有準備好!我太累了!可想而知,Alex一定會掉下去,粉身碎骨。那他是怎麼做的呢?反復演練,這次演練的不是身體,而是靈魂。他一次又一次在腦中重復攀登細節,攀登者把這種練習稱為視覺想像,他想像自己的每個動作,如果錯了,再重新來,甚至想像自己從高空墜落,身體砸到岩石上的炸裂聲音,以及故意做錯動作看自己能不能解決問題。。。這種反復,鈍化了他的杏仁核,事實證明也如此,醫生給他做了核磁共振,發現他的杏仁核要比常人更難以激活。另外Alex從小的經歷,性格,家庭環境也鑄就了他的淡定,但我相信,最主要的還是後天的反復錘煉,才讓他30多數的身體里住著一個百歲的靈魂。

在我剛成為培訓師的時候,有人告訴我,如果站在台前緊張,只能說明站的次數還不夠。當你站了1000次的時候,任何人都不會緊張。我想,對於我們常人來說,不用像Alex一樣需要那麼淡定的靈魂,那麼鈍化的杏仁核,畢竟咱也不準備徒手攀登千米高的懸崖峭壁,但是,修煉內心的平靜,遇事的淡定從容,講台上的放鬆自如,是我們很多人都需要面對的,那麼這種視覺想像,模擬演練,把自己置於極端情況下訓練自己的靈魂,就很有必要,秘訣就一個:反復練習,刻意練習。當你把生活中的每個能練習的場景都作為精進的機會時,幾天幾月幾年下來,你的靈魂也一樣瀟灑淡定。

三、標准化與 游戲 化。

1000米的過程,有多少細節和可能性?按照每米一個,也至少有1000個,更何況這只是一條路線!想要完美的記住每個細節,每個手點和腳點,必須動點腦筋。我們從紀錄片中可以看到,從岩壁底端到頂端的路程被專業的攀登者拆分成了很多模塊,並且賦予每個重要節點以名字,比如「保釋之地」。

我們來看看這背後的原理。第一個是拆分目標,將1000米大目標拆成小目標,小節點,更容易達成,這在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也經常用到,巨大的看似不可能的目標被拆分後變得沒那麼可怕,拆分更多扭轉了人們的心理恐懼。

第二個是建立了統一的標准,一旦有了標准就意味著可知、可控、可量化,最重要的是,可以迭代升級。 酋長岩的每個節點的數據來源一定不是Alex自己全權收集的,因為有了標准,它自己就可以迭代進化,數以千計的攀登愛好者從各個角度提供了大量數據,讓標准不斷的修正完善和擴充,這種效率不是單獨一個人能做到的。所以,想要讓一個事物持續的迭代進化,就一定要有一標准或者制度流程,它會像有了生命一樣,而不是在混亂的信息中止步不前,沒有方向。

第三個是 游戲 化的思維,我想,任何一件事情在大量重復後都會變得無聊無趣,就和我們生活工作一樣。所以,我們可以讓著一切變得有趣一些,畢竟你我都是有趣的靈魂,你可以將這一切 游戲 化,比如賦予冷冰冰的岩石以搞怪好玩的名字。有趣的名字在人們交流起來會更輕松,更有趣,它給這充滿緊張氣氛的攀岩環境帶去了調節。 游戲 化思維在現如今很多公司都有運用,常見的如積分榜,勛章,里程碑,工作像極了打怪升級,完成任務可以有積分換獎品等等,這很符合新時代下的年輕人。生活也一樣,你可以給自己在早上下一個微笑挑戰的任務,見到每個人都微笑;你也可以把某天搞的很有儀式感,出點幺蛾子,你開心就好,反正人生就是要有趣一點。

四、復盤與反思。

人是怎樣進步的?答案是:思考。所有的知識,經驗,能力都是至少在你腦袋裡過了兩遍的東西,如果你想記住它運用它,需要更多遍。Alex有自己的攀岩日記本,每次回來都會做復盤,總結自己的得失,優缺點,所以任何細節在Alex那裡被演繹了多次,這種提升的效率會很高。

我們很多人都不願意思考,更不願意反思。有種說法是90%的人每年認真思考的次數是兩次,雖然有些誇張,卻反應了現實情況,而對於反思這件事,因為要直面自己的短板,缺點,不好,所以更少有人能做到,所以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是普通人的原因,而高手通常選擇了更為艱難的那條路,那條路需要時時對標自己,反思自己,直面最真實的自己。

五、細節到極致,自由到限制。

高手都是有死磕或者匠人精神的人,那是一種對細節追求極致的狀態。 就像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為了練刀功,在之前要擰燙毛巾10年!就像攀登大師Alex,為了一個腳點會琢磨研究幾個月。 這種追求極致的過程,不僅磨煉了成事需要的心性,更是將隨機的不確定因素變得可控。 所有的高手不是敢於冒險的人,而是將風險可控的人,怎麼可控?細節到極致!如果連構成事件的基本單位都研究練習的爐火純青,何嘗害怕組合之後的整體事件。當然,細節掌握了不一定能掌握整體,高手一般也會考慮到,所以高手會從整體追到細節,再從細節追到整體,比如Alex會把腳點放到拆分的模塊去記憶,細節到位後再整體練習,光是酋長岩就完整的攀爬過50多次,既有了局部的微觀,又有了整體的宏觀。

當做到了以上,風險變得可控,行動變得唯一,自由變得限制。羅胖說, 高手能看到更多的限制,而不是自由。 我們也許認為厲害的作家想怎麼自由寫都能寫好,風格隨意切換,可實際上最厲害的作家知道一篇好文章有多少的限制,有多少的固定套路而不是自由。我們也許認為Alex與我們普通人相比,他之所以厲害是想怎麼攀爬怎麼攀爬,可能從酋長岩底端到頂端有無數種選擇,會比我們常人有更多的自由,更多的隨意,而真實情況恰恰相反, Alex所攀爬的線路可能是唯一!可能到處是限制! 高手更應該知道,不能做什麼,而不是能做什麼。

另外在追求極致的過程,事物會發生變化,終極的奧義在深處,追去極致的過程也是在深挖的過程,從從表及里,從淺入深,你會體會到日本人的那句話: 神靈在細節。

六、聚焦單點突破。

在一個細分領域,做到了頂尖,你就擁有了在在這個 社會 中的稀缺性 。所有的高手都是聚焦專注於某一個領域,而且是細分的領域,那種在各個領域都能做好而且為眾人所知的人極少,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在各個領域淺嘗輒止並不是最優策略。所以,想要成為高手,想要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你得有一項專長,你得聚焦,甚至能靠這個專長擊穿現實階層的束縛。原因很簡單,之所以聚焦是因為我們精力有限,資源有限,還有,世界太復雜,也太全面。

在Alex之前,已經有人完成了酋長岩的攀登,但前人要不就是有保護的攀岩,要不就是時間很長,沒有人能在一天時間內徒手完成這項挑戰,這就像攀登珠穆朗瑪峰,現在已經有很多人攀登成功,如果是你想在搞點事情出來,你可以嘗試蒙著眼睛攀登或者不穿任何裝備攀登成功,你一定會被世人所記住,當然這是玩笑。

Alex做到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成就,這就是在一個細分領域專注之後取得的突破。聚焦單點突破不僅讓我們有限的精力得到最大化的釋放,更是一個或者說是唯一一個,能讓世界看到你的方式。因為,世界太復雜, 信息太多,也太全面,你若想在這么繁雜的世界裡脫穎出,必須在細分的領域做到極致,才能被別人看到。這件事分為兩步,第一步,發現細分的領域。第二步,專注細分,聚焦,做到極致。

有人說,一個人是否成功的衡量是速度,而不是時間。 時間足夠長,給你1000年,一定會活的很成功,一個人16歲一年賺了10萬,你可能會說他很厲害,很成功,而到了50歲,同樣的結果可能就是失敗。有人還說,成長的速度要趕得上父母老去的速度,這就涉及到一個人成長效率的問題。怎麼才能高速成長?不是靠自己死磕,而是像別人學習。

如果這個世界就是一場 游戲 ,想要把這個 游戲 玩好,一定有很多的 游戲 秘籍,這種秘籍可以是經典的書,可以是牛人的經驗,但同時秘籍也分優劣 。低等級的秘籍所帶給你的效率一定比不上高等級的,怎麼獲得高等級的秘籍?答案是,成為高手。為什麼高手在成為高手之後,和普通人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因為這個世界存在平等互利,也存在頭部效應。你擁有了一個領域內最頂尖的頭部能力和資源,再把它橫向展開,你發現周邊都是各行各業的高手,每個高手都拿著一本自己領域最厲害的秘籍,都擁有著自己的稀缺性,然後與你交換,你說你能不成長的快嗎?打個比方,一個演員想要當導演,可是他從來沒有相關經驗,也沒有名氣,怎麼辦?先成為一個好演員,有名之後,它不僅可以當一個導演,還可以開演唱會,還可以。。。比如鄧超。

成為高手,會讓你看到更美的風景,遇到更好的人,就是這樣。

七、特立獨行。

獨自一人且走路快的人都比較厲害?之前聽說過這樣的說法,可能是因為這樣的人比較珍惜時間,將精力放在了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學校下課,其他人勾肩搭背嘻嘻哈哈去吃飯時,學霸獨自一人且快步穿越人海,吃上了飯!學霸此時心裡是不是會想:你們這群zhazha,浪費時間。我們先不說這樣的行為方式好不好,不可否認的是這種特立獨行確實屏蔽了很多誘惑,節約了更多的時間,為成為高手打下了基礎。Alex的特立獨行最初是因為性格的原因,這種孤僻害羞的性格又是因為家庭因素,導致他在最初攀岩的時候,經常獨自一人。高手在追求高的道路上,人會越來越少,這條路本來走的人就少,到了最頂尖的高手,旁邊就應該沒有同行的人。

成為高手也許不一定就要不合群,就要特立獨行, 但至少你要預見未來的有一天,你要忍受孤獨寂寞甚至不理解。 來碗雞湯, 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 !

八、主動與被動的運氣。

運氣有兩種,一種是主動的,一種是被動的 。大多數人把那種天上掉餡餅砸到你頭上的叫運氣,這種運氣是被動的運氣,隨機,不確定,不知道哪天自己找上門來,你全無選擇權,換句話說,你是被動的。

還有一種運氣,是主動的,是因為你嘗試的多了,自然就發生了,就好比運氣就在那裡,它不過來,你主動過去。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運氣也是,當你自身的能力得到加強,當你嘗試的行動逐漸增多,才能把別人認為不是機會的機會變成機會,把別人認為不是運氣的運氣變成運氣,這才是高手。有人說Alex運氣真好,他挑戰的那天風和日麗,他挑戰之後的幾天就有岩石因為風化而掉落,可是你可知,Alex為了能讓機會和運氣來臨,和朋友一起特意背著空包去裝看上去岌岌可危的岩石,去判斷天氣的變化。。。 一切的努力,主動,都增大了運氣和機會的發生概率。

做個主動者,而不是被動者。

九、使命與史詩意義。

Alex說,這是他的free solo,這是他的獨唱。在他攀爬的最後幾百米,影片淡淡的背景樂把Alex沉重而堅定的呼吸聲襯托的格外清晰,這是屬於他的獨唱,也是屬於全人類的獨唱。

在茫茫宇宙,我們一直在探尋地外生命,也在探尋自我,一次又一次問自己,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們害怕孤獨,害怕成為全宇宙唯一的智慧覺知。在短暫而漫長的人類歷程中,我們一次又一次挑戰著自身的極限,更快的速度,更高的高度,舉起更重的重量, 每一次突破都彷彿是在宇宙大背景下,人類這個小小的生命發出的吶喊,不屈服! 我們的思想能跨越銀河,直抵宇宙的深處,我們的身體,也一次次突破著物理的標定極限。

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這種不斷突破自身局限的態度,我把它看做是對生命的敬畏。

我一直覺得敬畏生命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以這種熱烈刺激的方式,也是我喜歡的一種。Alex說有的人把追求幸福當作人生的意義,而他把性能當作是人生的意義,自己就好比一個卓越的戰士,追求著更好的性能。我不能完全理解,但我知道,他一次又一次挑釁著死神,絕對不是褻瀆生命,而是在致敬生命。

Alex3小時56分徒手攀爬酋長岩的成功,這在人類史上必將寫下奇跡的一筆,能完成這種史詩意義的事情沒有哪個人會拒絕吧,同時,功成名就之後的Alex,致力於公益和對地球自然的保護,希望通過自身的力量影響和幫助更多人,他所有的行為又被加持了一層意義,這讓他更能義無反顧的去做徒手攀岩這件事情。

一個公司有自己的使命,比如阿里巴巴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一個 游戲 賦予每個角色使命,比如拯救人民,保護家園;我們每個人需要讓給自己的行為賦予一定的使命意義,這是一種能幫助我們剝離自身,站在更高的角度看世界的方式,一旦有了使命,你就不是你了,你有了更宏大的目標和方向,那種油然而生的舍己為人的feel肯定,也應該把你自己感動的稀里嘩啦。

我在生活中也有體會。比如說跑步這件事,賦予什麼樣的意義會讓你更堅持呢?我曾經賦予了跑步這樣一個意義:一個月完成20次打卡就可以在月底給愛心公益捐贈錢和衣物,當每次想偷懶的時候,這個意義就提醒我,你要堅持,否則就不能給山區的小朋友捐贈圖書了,嗯,親測有效。

以上,九招,送給你,祝願我們都能成為高手。

寫在最後

在去年8月份的時候,完成了我30歲之前的心願之一——跳傘,從芭提雅海灘的10000英尺縱身而下。很多人可能以為我是喜歡刺激才去跳傘的,不可否認,我對高空項目確實有好感,還想去紐西蘭皇後鎮的峭壁鞦韆,澳門塔的蹦極,還有很多很多,但這一切不單單是感官上的刺激,更是對生命的一種敬畏,那是一種與自然碰撞時的真實存在感。

Ⅱ 如何評價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岩》(FreeSolo)

2月下旬,第91屆奧斯卡獲獎名單出爐,獲得最佳紀錄長片獎的是金國威(Jimmy Chin)和伊麗莎白·柴·瓦沙瑞莉執導的紀錄片《徒手攀岩》(free solo)。

消息一公布,影片《徒手攀岩》立刻受到網友的狂熱追捧,很多人認為該片非常精彩,並在豆瓣上打出了9.1的高分,看來該片得獎是實至名歸。奧斯卡獲獎影片《徒手攀岩》口碑好,評分高,這三個亮點非常關鍵。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導演金國威是華裔,網友們與有榮焉。金國威的媽媽是哈爾濱人,爸爸是溫州人,不過他從小生活在美國,從外形看金國威活生生就是一個康巴漢子。

這樣一個華裔面孔拍攝的影片獲得奧斯卡大獎,國人也是覺得臉上有光,《徒手攀岩》也順理成章受到追捧。奧斯卡獲獎影片《徒手攀岩》口碑好,評分高,這三個亮點很關鍵。

Ⅲ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岩》:一場向死而生的偉大挑戰!

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岩》,講述了美國頂級攀岩選手艾利克斯,徒手無防護攀登美國加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最著名的景點之一——伊爾酋長岩(El Capitan)的故事。

這部紀錄片大獲成功,就因為它向觀眾展示了一場沒有退路的挑戰,以及一個在自我封閉世界中,努力追求極限紀錄的挑戰者,那孤獨又豐富的內心世界。

艾利克斯是美國加州人,1985年出生,是世界攀岩界大神級的傳奇人物。

19歲父親去世後,已經從事攀岩運動多年的艾利克斯,從加州伯克利大學退學,開著家中一輛貨車四處游盪,尋找一切值得挑戰的岩石進行攀爬。

《徒手攀岩》這部紀錄片拍攝兩年,全片長100分鍾,只有最後13分鍾展現了艾利克斯整個攀爬的過程。

而其餘87分鍾,都是在記錄艾利克斯與拍攝團隊一起規劃路線、制定計劃、前期訓練、受傷治療等等過程。

為了攀爬這座伊爾酋長岩,艾利克斯准備了8年,而最終攀爬成功的時間,卻只用了3小時58分。

要知道,在1958年沃倫·哈丁第一次攀爬成功,用了整整46天時間。

這部紀錄片之所以感人,除卻艾利克斯徒手攀爬3000英尺(約900米)伊爾酋長岩的勇敢之外,挑戰失敗後的嚴重後果,也是使觀眾最為揪心的原因。

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個人毫無防護地攀爬在高達上千米、幾乎光滑平直的陡峭岩壁上,回頭就是萬丈深淵。

而他的手腳只能在每一處只有幾毫米的凸起處扣緊、踩牢,甚至完全依靠摩擦力來在岩石的縫隙間緩慢向上移動。

風力、疏鬆的碎石、手滑、恐懼等等等等,任何一個意外或閃失,即會令艾利克斯墜入萬劫不復之地。

什麼樣的人,才會對這樣的冒險充滿著迷戀?

我們每一個人,人生中都會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挑戰。比如我,成長到現在,最大的挑戰就是參加司法考試和跑馬拉鬆了。

前者一度被稱為"天下第一考",以考察的知識龐雜、考試通過率極低而著稱。後者因42.195公里的超長比賽距離,被稱為"極限耐力運動"。

所以我理解,一個人認定目標後努力奮斗的精神,是多麼令人欽佩。

但與艾利克斯的這項挑戰不同,許多種類的人生挑戰,至少失敗的後果不嚴重。

考試不通過,大不了第二年再經過一輪魔鬼復習。馬拉松沒有跑完全程而棄賽,大不了充分休息和訓練後接著再來。

但艾利克斯的徒手攀岩挑戰不同,他選擇的是Free Solo(無保護攀岩)。

也就是說,在陡峭光滑的千米高的岩石之上,稍有不慎,艾利克斯將付出生命的代價。

他是在用生命來進行挑戰。

艾利克斯一直離群索居地住在一輛貨車內,獨自生活與訓練。

盡管艾利克斯有各種贊助,收入不菲,但他對物質生活的要求極低,還是一個素食主義者。

艾利克斯建立了一個基金會,每年會把收入的三分之一捐給基金會,以資助一些極度貧困的國家和地區,用以改善那裡人們的居住條件。

對於艾利克斯而言,這項運動雖然極度危險,但只要細心准備,風險還是可控的。

他說,"總有一些東西會給你自信,有時候是良好的感覺,有時候則是充分的准備和訓練。我沒有在任何我覺得重要的事情上妥協過!"

醫生曾經對艾利克斯的大腦進行過核磁成像掃描,研究發現,他大腦中杏仁核區域,對外界的刺激異常遲鈍。

所以對一切能引起危險、恐懼、厭惡反應的外界刺激,艾利克斯都不敏感。

這也是他在挑戰極限時,可以克服內心恐懼、超乎常人冷靜的主要原因。

當艾利克斯攀爬成功之後,並沒有悲喜交加、痛哭流涕到情緒失控。

即使他打給女朋友的電話中,也是語氣平淡地說,"導演讓我此時哭一下,影片效果會更好,可是我並不想哭。"

當導演問他終於挑戰成功之後想做什麼時,艾利克斯淡淡地說,"下午繼續訓練吧!"

艾利克斯身邊以亞裔美籍導演金國威(Jimmy Chin)為首的拍攝團隊,同時也是一群專業攀岩運動員。

拍攝者們需要在安全繩的保護下,與艾利克斯在同等高度和難度的陡峭光滑的岩石壁上進行拍攝。

在對工作專業性的不懈追求中,他們也一度對自己工作的性質和意義充滿了懷疑。

他們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在記錄一個人的毅力和勇氣,還是在記錄一個專業運動員生命的最後一刻?

這種工作中專業要求與道德 情感 的沖突,時刻都在折磨著拍攝者們,他們必須提前做好艾利克斯隨時死亡的心理准備。

他們將拍攝位置選在盡量不幹擾艾利克斯攀爬的角落,一個在地面拍攝的成員,在艾利克斯攀爬到最危險的地段時,甚至不敢再看鏡頭,痛苦地扭過了頭。

艾利克斯的偶像兼好朋友,同樣是頂尖攀岩高手的湯米(Tommy Caldwell),他曾經第一次攀爬上著名的"黎明牆",還有一部紀錄片《黎明牆》來拍攝湯米的創舉。

但湯米的挑戰,是在有防護繩的保護之下進行的。

湯米雖然佩服艾利克斯的挑戰勇氣,但他對導演表示,他不會像艾利克斯這樣冒險的。

紀錄片中有一些關於艾利克斯回憶自己的原生家庭的片段,以及後期艾利克斯女友桑尼相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由此我想到了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性格的形成,起著多麼重要的作用。

從片中艾利克斯的自述中,我知道他從小便性格孤僻。

帶他進入攀岩世界的父親,在艾利克斯19歲時去世,而母親在他的記憶中,從來沒有對他的行為進行過任何肯定性評價。

艾利克斯的母親常說的一句話是"幾乎做到不算做到",這種對艾利克斯的苛求,造成了他性格上的極度自卑。

艾利克斯說, 正是這種無止境地自我厭惡心態,成為他在攀岩運動中永不停止地追求極限頂峰的動力。

艾利克斯在抱著湯米幼小的孩子時,笑著對導演金說,"在我性格成型的關鍵時期,家人沒有擁抱過我,在23歲時,我得自己學會去擁抱。"

女友桑尼說,在對他人表達感情這件事上,艾利克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艾利克斯與女友桑尼相識於一次新書發布會上,桑尼主動給艾利克斯留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

桑尼陪艾利克斯住在貨車上,但終歸嚮往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家。

片中,一次艾利克斯陪桑尼看房子,當桑尼滿心歡喜地給未來的家布局謀劃時,艾利克斯則一臉茫然。

桑尼拿著尺子費力地量著各種尺寸時,艾利克斯也是木然地站在一旁,甚至不知道走過去幫女友一把。

這次看房之旅,桑尼很生氣。

艾利克斯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極限運動世界中,對於他來講,過於親密的感情,都有可能對他的挑戰造成影響。

畢竟,那是一個需要投入十二分的注意力和萬分的努力,才可能萬無一失的挑戰啊。

他所作的事情,只有失敗和成功兩種結局。

成功,只不過在他無數次記錄中再添一項,而失敗,則一切完結,徹底清零。

艾利克斯與女朋友桑尼的關系,也是片中爭議最大的一部分。

艾利克斯這樣頂級的攀岩選手,個人世界裡已經容不下其他任何與訓練無關的東西。所以親人、戀人之類具有親密關系的人,在他內心世界裡的地位異常模糊。

或許可以這樣理解, 艾利克斯的女朋友桑尼,只是他與外部真實世界連接的紐帶。

艾利克斯的內心世界,是一個封閉且豐富的世界。童年家庭生活的不幸,造就了他內心孤僻的性格,但在徒手攀岩這種孤獨者的 游戲 中,他找到了生命的樂趣與意義。

在追求達到極致的道路上,孤獨,就是艾利克斯們註定的命運。美國作家娜塔莉·戈德堡在她暢銷30年的著作《寫出我心》一書中曾說過, "任何事情,一旦你投入全副身心,就註定是一場孤獨的旅程。"

所謂"高處不勝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努力攀爬的人生高峰。

盡管高度不同,難度各異, 但以艾利克斯為代表的這種永不言敗、堅毅執著的精神,是人類 歷史 之所以不斷進化的關鍵因素。

也是每一個曾經努力堅持過的人,共同擁有的高貴品格!

Ⅳ 攀岩真的危險么

攀岩,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較為小眾的運動,尤其是在國內,但近些年國內攀岩運動的發展勢頭還是很好的。

2018年從加州剛回國的時候,國內高質量靠譜的岩館還相對較少,玩家大多是國內第一批玩攀岩的「老人」,還有一些體育院校培訓的攀岩運動員,普通的興趣型玩家明顯感覺較少。當然,一些大城市由於資源條件較好,攀岩運動的接受度較高,要比其他大部分城市的攀岩氛圍好很多。

也許是由於東京奧運會將攀岩第一次列入了奧運項目,這幾年來引來了更多的關注,加上國內的岩館數量、質量都在提高,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嘗試這項運動。

對於很多國內的朋友來說,第一次了解攀岩運動可能是從那個拍攝於美國著名的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紀錄片電影《徒手攀岩》(原名: Free Solo ),主人公是一位叫Alex Honnold的大神岩友。

他爬的就是這塊叫做酋長岩(El Capitan)的岩壁:

就算沒去過這里,Mac電腦用戶想必也很眼熟,這就是之前的El Capitan版OS桌面背景所在地。下圖是他當時的攀爬路線:

這部電影對攀岩運動的宣傳自然是功不可沒,但是也讓很多人本身不了解攀岩的人產生了更大誤區,覺得攀岩很極限、很危險。對於攀岩,國內一開始很多人簡單粗暴的評價就是 「國外人少系列」 。

可事實真的如此么?

首先必須要說明一下,正如電影名稱所告訴你的,這部電影所展示的運動叫做徒手攀岩(Free Solo,筆者認為翻譯為「自由獨攀」或「徒手獨攀」更准確且有利於分類上的理解)。自由獨攀這種方式的攀岩確實很危險,但它只是攀岩運動的一個分支,一個極限分支,其實絕大多數的攀爬者都不會去嘗試它,因為真的太危險了。

攀岩其實有很多種類型。宏觀來看,也是從攀岩的發展階段來說,其經歷了傳統攀岩階段,然後從中分離出了運動攀岩這一大類。

傳統攀岩 & 運動攀岩

傳統攀岩 (Traditional Climbing,或者簡稱Trad)和 運動攀岩 (Sports Climbing)的攀爬形式其實大體上還是很相似的,兩者之間的關系可以理解為: 運動攀岩是從一部分傳統攀岩中抽象出來的運動形式 。

傳統攀岩有兩個大類:一個是 輔助攀登 (Aid Climbing,也有稱之為器械攀登的),一個是 自由攀登 (Free Climbing,也可翻譯為徒手攀登,這也是為什麼筆者認為Free Solo不應該翻譯為徒手攀岩而是徒手獨攀的原因)。這兩者的區別在於是否藉助器械/外力來輔助完成攀登。 自由/徒手攀登 是 不藉助外力輔助攀登的,但並不意味著沒有保護 ,只有稱之為「獨攀」(Solo)的才可能是無保護的。多說一句,也不是所有包含solo字樣的攀爬形式都是無保護的。

本文重點介紹自由攀登的三種主要形式:一種是 先鋒 (Lead Climbing),一種是 頂繩 (Top Roping),一種是 抱石 (Bouldering)。這三種自由攀登都是有保護的,在傳統攀岩和運動攀岩中也都是有的。可能關注這屆東京奧運會攀岩比賽或者近些年一些其他攀岩賽事的讀者知道,攀岩比賽現在有「速度」、「難度」、「抱石」這三個項目。這里的「難度」其實就是「先鋒」(實際上如果你注意到了「難度」賽的英文名稱,你就發現其實它就是「Lead」),之所以叫「難度」我覺得可能是一開始為了區分與「速度」攀的不同特點而產生的一個叫法,筆者認為直接叫「先鋒」比較合適且直觀。而「速度」攀是從運動攀岩中衍生出的一個獨有的項目,傳統攀岩由於從不講求攀爬速度,也就沒有這么一個門類。本質上「速度」攀還是頂繩攀爬(使用了自動保護器而非真人保護),只是從競技的角度講求速度罷了。

運動攀岩與傳統攀岩相比,同類別的攀爬邏輯基本相同,差別主要體現在 錨點 (Anchor)的設置上:由於運動攀岩中的錨點使用的是 掛片 (Bolt),是預先在岩壁(人工或者自然岩壁)上固定好的,省去了傳統攀岩中設置錨點的相關環節。抱石由於本身就不需要設置錨點,可以傳統攀與運動攀之間的區別就很少了。當然還有一點不同,那就是傳統攀岩活動只在戶外自然岩壁進行,而運動攀岩既可以在自然岩壁、也可以在室內/外的人工岩壁上進行(運動攀的抱石都是在室內,岩點也都是人工岩點)。

掛片(Bolt)

關於攀岩形式,你可能還聽說過一些別的類型,比如 結組 (Multi Pitch,長距離岩壁交替攀爬)、 帶繩獨攀 (Roped Solo,自己保護自己)等,本文不做展開描述。

上文提到的「先鋒」、「頂繩」、「抱石」這三個形式,是最核心也是最常見的。

先鋒 & 頂繩

「先鋒」和「頂繩」都是在攀爬較高的岩壁,與「抱石」只是攀爬相對低矮的大石塊兒(Boulder)形成鮮明對比。「先鋒」和「頂繩」這兩種類型的攀爬,攀爬者都會穿上安全帶(Harness),然後會使用專門用於攀岩的繩子(Climbing Rope),繩子的一端系在安全帶上,另一端穿過保護器(Belay Device)掌握在攀岩保護者(Belayer)的手裡。

上邊是攀爬者端;下邊是保護者端

保護器裝置有各種各樣的類型,如:

各種類型的保護器裝置

但先鋒和頂繩最大的不同在於: 對繩子不同的使用方式和邏輯 。直接上圖對比:

左邊是頂繩;右邊是先鋒。注意,圖中最上邊的「頂」只是一個示意,更像是運動攀岩的「頂」,傳統攀岩的頂不是這樣子的。

對於頂繩攀登,指的是人可以通過某種方法,比如從一條小路徒步,事先到達岩壁頂點,然後在頂上做好錨點和主節點(Master Point),我們有時統稱為保護站或者簡稱「頂」,傳統攀岩做頂的方式要比運動攀岩麻煩一些,但也更貼近自然,主要使用鮮活粗壯結實的樹根、又大又穩的岩石等,這里涉及很多方面的細節,如安全考量、受力平衡、繩子磨損、繩結處理等,就不展開描述了。

傳統攀岩頂點保護站示意圖

在樹根上做錨點

在石頭上做錨點

做好了頂之後,將攀岩的繩子穿過主節點上的環鎖(Carabiner)順岩壁放下,徒步到岩壁下方或者將自己從繩子上降下去(Repelling)。這個在主節點上的環鎖(出於安全備份的考慮,會使用至少兩個環鎖)就相當於一個固定在頂點的定滑輪。

各種類型的環鎖(Carabiner)

開始頂繩攀岩,由於保護員會控制著繩子的另一端,且在攀爬者的爬升過程中會時時收緊,因此當攀爬者發生脫手墜落情形時,基本上只會墜落一小段距離,約等於繩子未收緊的長度(Slack)加上繩子的動態延展距離(Stretch),從墜落傷害的角度來說完全不具有危險性。

對於先鋒攀岩,可以這么想:在有些情況下人們無法或者難以通過其他途徑到達岩壁頂點,只能從岩壁下方攀爬到達岩壁頂點,為了攀爬者的安全,這一過程也需要保護,但是由於沒有「頂點「保護站,這就需要先鋒攀爬者(Lead Climber)每爬升一小段就做一個錨點作為臨時保護站,然後將繩子穿過掛在臨時保護站上的快掛(Quickdraw)。

先鋒攀的過程中,如果攀爬者在將繩子放入下一個臨時保護站的快掛前發生墜離,可能墜落更大的距離,大致等於攀爬者墜離位置到上一個臨時保護站的距離的二倍,加上繩子未收緊的長度,再加上繩子的動態延展距離;同時根據墜離點和上一個保護站的位置關系還可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擺盪;這種墜落在國內攀岩圈稱之為沖墜(Fall),英文直譯其實就是墜落,沒有使用特殊描述是因為在頂繩狀態下(頂繩攀或者在先鋒攀時攀爬者腰部低於最高的已經掛繩的臨時保護站)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墜落,如前所述,就只是繩子的未收緊距離加上繩子的動態延展。

沖墜示意圖

沖墜就要刺激多了,同時也提升了危險性,尤其是在攀爬者剛離地開始攀爬到將繩子掛入第二把快掛之前,會有觸地撞擊危險,輔之以抱石保護。而對沖墜的保護本身,處理方式也與頂繩保護有所不同,這里就不展開說了。

這里也並未講很多其他具體的操作細節,如傳統攀岩用到的諸如岩塞(Cam)、岩楔(Nut)等各類不同特性錨點裝置的使用,以及快掛的使用等。

快掛(Quickdraw)

高山快掛(Alpine Quickdraw,或簡稱Alpine)

岩石機械塞(Cam)

岩楔(Nut)

傳統攀岩者攜帶的部分裝備

我們剛才主要是從傳統攀岩的角度來做介紹的,更加全面一些。以上對於運動攀岩其實大體上都是適用的,只是 運動攀岩省去了做錨點、做頂的過程,或者確切的說,這些工作交是由定線員來完成了 ,他們需要提前將保護點設置好(如:將掛片在岩壁上固定好),並且使用了更加持久、穩定的裝置和方式。

忽略環境本身的因素,對於頂繩和抱石,運動/傳統攀的攀爬體驗,差別不會很大。不過現在的岩館會使用一種叫做自動保護器(Auto Belay)的裝置作為頂繩保護,解放了真人保護員,但攀爬體驗就有所區別了,因為攀爬者一旦脫手墜落就會緩緩落地,而不能像真人保護員保護時那樣可以停在半空,稍事休息放鬆後繼續攀爬。至於先鋒,只能使用真人保護員,這一點傳統、運動攀之間一致,但在運動攀中,先鋒攀登者由於只需要將快掛掛入掛片,然後將繩子掛入快掛即可完成在當前保護點的操作(甚至在有些室內岩館快掛都已經掛好了,只需要將繩子掛進去),省去了在岩壁上尋找適合放置安全點的位置並放入錨點裝備的流程,體驗還是很不一樣的。但對於攀爬動作本身而言並無太大區別。

自動保護器(Auto Belay)

其實傳統攀岩和運動攀岩之間更多的是一個「理念」的問題,側重點不太一樣。傳統攀岩更在意在戶外自然環境狀態下的登頂過程,除了攀爬之外,還比較注重各類繩結的運用、錨點的設置等;而運動攀岩由於本身就是從傳統攀岩發展抽離出來的,其更注重攀爬本身,即攀岩動作、攀岩技巧等。

抱石

抱石不用繩索等器材保護,因而攀爬高度不高,以確保攀登者墜落無危險。而保護方法也不同於其他攀爬,抱石保護(Spot)的目的 並非使攀登者遠離地面(墜落撞擊),而是使攀爬者墜落時,身體能夠盡量垂直於地面,避免攀登者因墜落而造成背與頭部傷害 。另外,抱石活動中,攀爬者附近的地面都是放置有很厚的墊子用作緩沖的,室內抱石館更是會在在岩壁下方整體布置上厚厚的墊子。同時,抱石活動中也需要攀爬者掌握正確的墜落技巧以避免受傷。

對於戶外攀岩,從環境上說還有一些細分,如比較刺激的深水自由獨攀(Deep Water Soloing),顧名思義,就是岩壁底下是相對較深的水域,攀爬者墜落後會落入水中避免觸地撞擊傷害,一般會有隊友劃個皮劃艇在附近隨時准備「救援」,防止溺水危險。

PS

本著嚴謹負責的態度,必須說明的是:即使對於有保護的攀岩,危險性當然也還是有的。比如保護站的設置、繩結的運用是否安全合理,掛繩、保護的動作是否規范安全,等等。

以及還有一個不應忽視的危險就是裝備失效( Gear Failure ),如因金屬疲勞而導致的環鎖斷裂等,但這個事兒跟攀爬行為本身關系不太大(當然也必須注意裝備的正確使用方式和基本保養),它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有點類似於開車時因為爆胎而導致汽車失控發生危險的邏輯。這個問題在攀岩、包括一些其他的諸如跳傘等運動中,基本就是通過 准備冗餘 ( Rendancy )這一邏輯來在一定程度進行彌補的。當然,裝備本身質量靠譜是安全的大前提。

本文只是對攀岩做了一個的粗淺的介紹,其實文中提到的各個環節都有更多的細節需要掌握,在實際嘗試攀岩前一定要做足功課,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完成一些基本的安全訓練,正是如此也才能最大程度地確保攀爬安全。

所以,攀岩到底危險么?相信你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OblivionMe

Ⅳ 《徒手攀岩》觀後感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徒手攀岩》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徒手攀岩》觀後感1

這不是普通人可以擁有的人生,工作是攀岩,生活也是攀岩。他卻成為了攀岩領域的大神,靠攀岩實現了財務自由,甚至出資成立了基金會從事公益事業。妥妥的人生贏家。

這種人生贏家真不是常人可以做的。無保護徒手攀岩,沒有任何裝備和保護措施,只靠雙手雙腳,攀爬這世上最陡峭的岩壁。成,踏破雲霄;敗,墜入死亡!無保護徒手攀岩的本質是什麼?我覺著是直面死亡的勇氣,是靠著頑強的意志、精湛的技藝和充沛的體力去戰勝死亡的過程。

什麼樣的人可以把人生過成這樣?從今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岩》中可以找到答案。影片記錄了亞歷克斯徒手攀上酋長岩的過程,他也是世上首位完成無保護徒手攀登酋長岩的人。

影片看完,想說的是亞歷克斯是人不是神,雖然他完成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

亞歷克斯的成長過程是有缺憾的,性格也不是完美無缺。幼年的亞歷克斯性格偏孤僻內向,是父親把他領上了攀岩的道路。因羞於與他人交往,亞歷克斯只得獨自進行徒手攀岩活動,之後就在無保護徒手攀岩的路上越走越遠。可以說是性格上的缺陷讓他專注於攀岩,而對攀岩的專注又促使他走向成功。

亞歷克斯的母親是個完美主義者,母親追求完美的性格也被亞歷克斯繼承下來。正是對完美的渴求,驅動著他不斷地挑戰一個又一個高峰。

亞歷克斯的成功有父母的影響,但堅定頑強的意志才是他取得成功的最關鍵因素。酋長岩是一塊垂直高度超過 900 米的巨型花崗岩石,亞歷克斯的攀登過程長達3 小時 56 分鍾。試想若沒有堅定頑強的意志,他怎麼可能堅持的下來?

總結一下亞歷克斯得以成功的幾個要素,那就是專注、追求完美和意志堅定。能夠做到這幾點,雖不一定能夠取得比肩亞歷克斯的成就,但在我們各自的領域里,應該都會有所收獲,我想這也是影片想要向觀眾們傳達的理念。

《徒手攀岩》觀後感2

攀岩,是我們所熟知的極限運動,它需要極強的耐力、臂力以及思維能力,體能是我們眾所周知的必不可少的東西,可思維在攀岩中也占據著龐大的地位。

首先,在攀岩時我們必不可少的要找到一些「落腳點」這其中的一步一步的操作,並不只單憑體力就可以做到的,攀岩者需要用大拇指來支撐自己轉換身體,但那根指頭如何用力,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事情。

其次,我們可以看到影片的主人公Alex在對話當中說到:「我不希望別人告訴我什麼時候找樂子」因為他從不願意只做一顆隨波逐流,人雲亦雲的人,他有自己的 思想、執念、追求以及生活中的樂子。他在一次訓練之前說:「你所做的一切都會訓練你的 思想,比其他人更自由」一如李白的「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也如蕭紅與外祖父菜園中的散漫,可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思維,看似飄緲的未來,卻在心中早已有了定向。

最後,我想如果Alex沒有如此強大的思維 網路,單憑一身力氣,不足以支撐他站在山頂,正因為他有自己的勇氣思維,懂得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才能在攀岩中更加比常人更珍惜自己的生命,所以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講,攀岩者並不是比其他人更不在意自己的生命,恰好相反的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維方向」,才比別人更珍惜自己的生命。

我欣賞他與李白的共同之處,便是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能再用自己的才能去打造屬於自己的.未來,也如褚時健老師從「煙草大王」到「橙王」的轉變,也如李白謫官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艙海」的氣魄,也如Alex無數練習後登頂的輝煌。

這世界從不缺乏「徐公」如此千 篇一律的皮囊,缺乏的是如這些攀岩者的有趣的靈魂。

《徒手攀岩》觀後感3

攀岩,是我們所熟知的極限運動,它需要極強的耐力、臂力和思惟能力,體能是我們盡人皆知的必不可少的東西,可思惟在攀岩中也占據著龐大的地位。

首先,在攀岩時我們必不可少的要找到一些「落腳點」這其中的一步一步的操作,其實不只單憑體力就能夠做到的,攀岩者需要用大拇指來支持自己轉換身體,但那根指頭如何用力,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事情。

其次,我們可以看到影片的主人公Alex在對話當中說到:「我不希望他人告知我甚麼時候找樂子」由於他從不願意只做一顆隨波逐流,人雲亦雲的人,他有自己的思想、執念、尋求和生活中的樂子。他在一次訓練之前說:「你所做的一切都會訓練你的思想,比其他人更自由」一如李白的「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也如蕭紅與外祖父菜園中的渙散,可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思惟,看似飄緲的未來,卻在心中早已有了定向。

最後,我想如果Alex沒有如此強大的思惟網路,單憑一身力氣,不足以支持他站在山頂,正由於他有自己的勇氣思惟,曉得甚麼時候該做甚麼,才能在攀岩中更加比常人更珍惜自己的生命,所以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講,攀岩者其實不是比其他人更不在乎自己的生命,恰好相反的是,由於他們有自己的「思惟方向」,才比他人更珍惜自己的生命。

我欣賞他與李白的共同的地方,便是不管在任什麼時候候都能再用自己的才能去打造屬於自己的未來,也如褚時健老師從「煙草大王」到「橙王」的轉變,也如李白謫官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艙海」的氣魄,也如Alex無數練習後登頂的光輝。

這世界從不缺少「徐公」如此千篇一概的皮囊,缺少的是如這些攀岩者的有趣的靈魂。

《徒手攀岩》觀後感4

8月30日,奧斯卡獲獎佳作《徒手攀岩》「開學第一課」活動在北京大學舉行,本片主角、全球徒手攀岩第一人亞歷克斯·霍諾德親臨現場,在現場分享自己的極致生活,與學生答疑解惑,與北京大學的學生進行了一堂生動有趣的開學第一課。

亞歷克斯·霍諾德是無保護、無輔助、單人徒手攻克酋長岩的全球第一人,他用絕對的熱愛與專注挑戰了一個又一個人類極限,此壯舉也被稱為「攀岩界的登月之舉」。活動當日,北大學子在活動前首先進行了提前觀影,觀影結束後,亞歷克斯驚喜空降百年紀念講堂,與北大山鷹社同學親密互動並合影留念。

「我認為能專注於自己最擅長的事才是最有意義的」,在談及學子們最為關心的,電影中有關夢想及熱愛的問題時,亞歷克斯表示自己「對攀岩發自內心的熱愛最為重要,只要有激情,我就會一直攀岩,一直探索和學習新的東西。」

他還表示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停下追夢的腳步,因為「相對於其他運動,攀岩不會太被年齡束縛。因為攀岩對身體的沖擊很小,隨著年齡增長,經驗會越來越多,身體不會因為高強度沖擊而受傷。」相信亞歷克斯·霍諾德將帶著突破極限、孤膽向上的精神,繼續他的極致人生。

在觀影結束後,現場學子也發表了自己對電影的見解「直面並去戰勝來自內心的恐懼,才能爬到頂峰,才能看到最美的風景」、「除了他的勇氣、堅持和熱愛之外,更重要的是上千次的練習和嘗試,才成績了一次的完美綻放」,相信莘莘學子們將同樣帶著這種極致精神,不斷激勵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能做出最正確和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在分享會後,亞歷克斯還與三位山鷹社成員進行了一場妙趣橫生的四指俯卧撐大賽並毫無疑問輕松獲勝,讓正常分享活動在歡樂與詼諧氣氛中接近尾聲。

《徒手攀岩》觀後感5

這是一部在絕美中透露殘忍的紀錄片。

幾乎是抱著忐忑不安的心看完了整部影片,其實剛開始,我並不認為他能順利登頂,那座名為酋長岩的山,太陡峭了。而人的渺小,在這一刻,更是毫無保留地顯露出來,從來沒有人能做到,不是嗎?我並不認為這是一項運動,它倒更像是一場賭局,「你必須達到絕對的專注,因為性命攸關」「一失足成千足恨」用在此處,一點也不為過。

所有人都會有畏懼心理,其實本質上就是對生的渴望,這里的生與苟且偷生還有很大的差別。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只有一次」,這是從幼兒園開始,老師便會反復說的,無形之中,這讓我們下意識的便要保護好它。意外的概率雖然很小,可只要發生過,就還是存在的,所以在過多的思考後,人們自然選擇了放棄。在許多視頻中,當一個正在做極限運動的人不慎墜落,他的手往往是向上的,那是一種垂死掙扎,也更加令人膽戰心驚。

「人總有一死,不如趁活著做點想做的事。」在觀看影片的途中,看到亞歷克斯一遍又一遍驚心動魄的失誤時,我的心中頓時一涼,好好地活著,去追求快樂與舒適不好嗎?為什麼總要挑戰些「不可能」的事呢?或許,是因為熱愛和信仰罷。

翻越酋長岩是他一生的信仰,而熱愛就是他前進的動力,一部可以榮獲奧斯卡獎的紀錄片,絕非只是在宣揚攀岩這么簡單,而是暗含了一個深刻的哲理:因為熱愛,才有追求。很多人也許最初和亞歷克斯一樣,對一種特定的事情抱有一份衷心,可漸漸地,他們在歲月中磨平了自己的稜角,隨著大流成為中規中矩的圓,總是抱怨生活和歲月將人變得不像自己。其實,不過是自己不夠熱愛,沒有定力,所以這些人只配處在狹小而普通的空間里,望名人興嘆。

熱愛很簡單,擁有將它持續下去的勇氣卻很罕見,在渺小的生命中用熱愛和信仰編織出自己獨有的人生,這才是最精彩的人生。

Ⅵ 十大極限運動電影是什麼

1、極限攀岩《徒手攀岩》是由金國威、伊麗莎白·柴·瓦沙瑞莉聯合執導的紀錄片。該片於2018年8月31日在美國上映,於2019年9月6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記錄了美國攀岩大師亞歷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2017年6月3日無輔助徒手攻克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3000英尺高的酋長岩(El Capitan)的全過程。

2、極限沖浪《靈魂沖浪》是由美國索尼電影娛樂公司發行的運動劇情片,該片講述了女孩瑟妮·漢密爾頓被虎鯊咬掉了一條胳膊之後,得到家人的支持重返沖浪賽場的故事。影片於2011年4月8日在美國上映。

3、極限沖浪《沖浪男人》是由柯蒂斯·漢森、邁克爾·艾普特聯合執導,傑拉德·巴特勒、喬尼·維斯頓、伊麗莎白·蘇主演的運動傳記電影,於2012年10月26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根據沖浪運動員傑伊·莫里瑞蒂的生平事跡改編,講述了沖浪天才傑伊為征服巨浪,找到沖浪傳奇人物羅斯提來訓練自己,兩人攜手改寫沖浪史的故事。

4、極限攀岩《127小時》是由丹尼·鮑爾執導,詹姆斯·弗蘭科等人主演的冒險片。該片上映於2010年11月5日。講述艾朗·羅斯頓在峽谷探險時遇到意外,並且成功地拯救了自己,該片是以真實故事為題材。

5、極限攀岩、越野、跳傘、滑雪、翼裝飛行等等《極盜者》由埃里克森·科爾執導,講述了一位年輕的探員卧底在一個熱衷極限運動的犯罪團伙,並與團伙領袖等人成為摯友的故事。

6、極限跑酷《暴力街區13:終極》是由法國歐羅巴影業製作的101分鍾動作影片。該片由帕特里克·亞力桑德羅執導,2015年的「暴力街區13」,沖突和暴力事件更加頻繁。特殊行動小組高級督察達米安與身手矯健的雷伊托再度聯手,一同打入黑幫,拯救這座暴力之城的故事。

7、極限飛躍、攀登《極限飛躍》,一個掌管著數億資產的企業家熱衷於某種冒險體育活動,這種捨身家性命不顧的行為令不少人大惑不解。攀登者的勇氣來自強健的體格和嫻熟的登山技巧,本片探討「什麼是膽量」。

8、極限攀登《殘酷冰雪》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本片,記敘了1936年首度挑戰艾格北壁失敗的故事。

9、極限潛水《碧海藍天》是一部法國愛情電影,由呂克·貝松執導,讓-馬克·巴爾、讓·雷諾主演,於1988年5月11日法國上映。

電影描述個人難以融入現實社會的困境中,因此轉而尋找夢想中的另一種生活,帶著濃厚的自傳色彩。人類不斷向極限挑戰,但最後以回歸大海為終,為一部藍色調的電影。

10、《狗鎮之主》是由美國哥倫比亞影業公司出品的運動劇情電影,由凱瑟琳·哈德威克執導,埃米爾·赫斯基、約翰·羅賓遜、希斯·萊傑聯合主演。

該片於2005年6月3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自稱為「西風少年」的酷愛沖浪的男孩們希望成為職業沖浪選手的夢想的故事。

Ⅶ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岩》假如他失敗,我們就記錄了死亡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岩》講述了33歲的攀岩家艾利克斯·漢諾的故事。徒手攀岩是在無保護的情況下,不藉助其他裝置,僅憑雙手進行攀登,具有極大的危險性。漢諾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徒手攀登酋長岩的人。(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於2019年3月7日《南方周末》)

天亮之前,艾利克斯·漢諾摸黑上路。他在凌晨3點半的鬧鍾響起前一分鍾醒來,和被窩里的女朋友道別,驅車前往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山谷。

全球最大的花崗岩巨石等在那裡。酋長岩的名字取自印第安語,意思是「岩石中的首領」,它最高的垂直落差超過九百米,寫滿了攀岩的 歷史 。不過,還沒有人能夠不假繩索、徒手攀登它。

漢諾志在打破這一紀錄,這個願望盤亘心頭足有七年。他每年都想著「就是今年了」,然後開車來到約塞米蒂,仰望著岩壁,對自己說,「好吧,不是今年」。

徒手攀登酋長岩是否可能?攀岩界對此也沒有一致的意見。曾有兩位攀登家公開表示這是可行的,但他們在2007年和2015年攀登其他地方時相繼遇難。先驅級人物約翰·巴克爾覺得人類不可能徒手攀登酋長岩,他也於2009年意外墜亡。

死亡對徒手攀岩者來說不太稀罕,他們談論這件事時已養成一種漫不經心的口吻,比如漢諾的前輩約翰·朗估計,至少一半的徒手攀岩者已經不在人世了。漢諾的朋友湯米·考德威爾有次也不經意地和他聊起,身邊大概死了三四十個朋友,「大概每個把徒手攀岩視作生命的人都死了」。

湯米爬過很多次酋長岩,當然都是在有繩索的情況下,他堅稱自己絕不可能徒手嘗試。「試想假如有一項奧運會項目,得不到金牌就得死,基本上徒手攀登酋長岩就是這樣。必須毫無差錯。」

酋長岩此刻就在眼前,一片漆黑,因為漢諾希望趕在艷陽高照前爬完全程。過去就有人因為陽光刺眼,打了個噴嚏而失去重心摔死了。

攝影師們各就其位,攀上繩索或在山腳下遠遠等待。「地面上見。」導演金國威用對講機對大家交代。

除了漢諾頭頂的手電筒光,鏡頭內黑黢黢的,幾乎什麼都看不見。不是最佳的拍攝狀態,問題不大。不是最佳的攀爬狀態?不堪設想。

隨後發生的事證實了這一點。爬了幾十米之後,漢諾沿著固定繩索折返。他說感覺不對。他尷尬地用攝影師遞過去的對講機宣布:「我想我要放棄了。」

「等等,可以再說一遍嗎?」金國威在對講機里問。

「我覺得他真的要放棄了。」一個攝影師答。

「真的要放棄了,沒錯。」另一個確認。

這是2016年11月,漢諾對酋長岩發起的第一次進攻。事實證明:好吧,不是今年。

金國威不安地在山腳下踱步,他迫切想知道漢諾放棄的原因。他和妻子伊麗莎白·柴·瓦薩赫打算拍攝一部以漢諾為主人公的紀錄片,他們兩個都是美國華裔。金國威和漢諾相識多年,他自己也是一位富有經驗的攀岩者。

大家猜測著漢諾放棄的原因,「難道他也會緊張?」金國威有另一層顧慮——鏡頭的跟拍是否影響了漢諾的心緒?畢竟,漢諾放棄時確實說過,「我不確定我能在眾目睽睽下嘗試。」

在岩壁上,有時整個生命就仰賴著手指能攀住的淺淺幾毫米,需要注意力的極度集中。金國威和攝影團隊(大多是專業攀岩者)花了很多精力准備拍攝方案,就攝影機的位置徵求漢諾的意見,希望盡力減小對他的打擾。

金國威甚至直截了當地問漢諾,他是否不願接受拍攝?這時已經拍攝了一年多,漢諾的女朋友在旁勸阻,如果他後悔,可以隨時叫停。漢諾說,他不想停下。

最後看來,這是一件幸事。2019年2月,這部電影《徒手攀岩》打敗了其他幾部題材上更具優勢的作品,取得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榮譽。和漢諾的攀登計劃一樣,這是一個隨時會夭折的拍攝計劃,因此柴在頒獎典禮上說,「這部電影是為所有相信不可能的人而拍。」

3月4日,攝影師之一安德魯·貝倫茲突然離世,終年46歲,死因尚未公布。

對於攝制組來說,拍攝時最大的難題在於內心的憂慮。這些自身也是攀岩者、深深理解漢諾處境的攝影師和導演本人也被呈現在片中,金國威說,「你的鏡頭可能活生生記錄他死去的過程」。

這不是漢諾首次接受拍攝。和他自傳同名的紀錄片《孤身絕壁》記錄了他徒手攀登370米高的「月光拱壁」的過程。製作人彼得·莫蒂默差點抑鬱:「如果漢諾在為了拍攝而攀爬的時候死了,那麼在某種意義上我會覺得是我害死了他。」

那次拍攝中,漢諾險些做錯一個動作,他倒攀下來,又重新爬了回去。一旁的攝影師嚇得面如死灰,「我的天!我要拍到這個傢伙摔死的畫面了。」漢諾注意到了這位攝影師的不安,沖他大喊:「嘿,沒大礙!這在攀岩時經常發生。」

所以,當他在酋長岩放棄之後,攝制團隊都表現出矛盾的心情:一方面感到擔憂,替他難過;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認,真是如釋重負。

折返回來,漢諾在山腳下遇見一位攀岩家朋友。對方寬慰他:你做了正確的決定,並不是非爬不可的。漢諾有點哽咽,「我只是希望這件事快點過去」。

「很多像這樣的時刻,你只想上去給那傢伙一個擁抱,但你知道,他終歸要自己挺過去。」柴對這個鏡頭印象深刻,她事後接受采訪時說。

在美國,漢諾是備受矚目的攀岩明星。他年少成名,年僅22歲就攀登了美國著名風景區Astroman和Rostrum兩大岩壁,成為世界第二人,此後開始不斷創造紀錄。他頻繁登上《紐約時報》等各大媒體,所寫的自傳也成為暢銷書。

用谷歌搜索他的名字,曾一度自動關聯到「艾利克斯·漢諾死亡」「艾利克斯·漢諾死了嗎」。據媒體報道,達拉斯的一個老人每天都要搜索他死了沒有,因為他下注一千美金賭漢諾三年內必定失手,指望發一筆橫財。過去他曾在另一位攀登家身上賭注成功。

對於死亡,漢諾有一種不明就裡的坦然:「我覺得每個人都會在某一天死去,徒手攀岩只不過是讓那一天來得更快而已。」他接受老牌新聞節目《60分鍾》采訪時說,「如果有一天我停下來,肯定不是因為危險,而是因為我疲倦了。」

中國觀眾似乎很喜歡漢諾的眼睛,他們在這段采訪視頻下留言,「他的眼睛裡有星星。」

這可以在《徒手攀岩》里找到證明,漢諾童年的照片里就有一對碩大的眼睛。他從十歲起就在攀岩館里開始攀岩,他每周去六天,持續了很多年,沒有其他業餘生活。他考上了加州伯克利大學,但很快就輟學了,除了攀岩之外,對其他事情很難提起興趣。

漢諾過著近乎清心寡慾的生活,用他自己的話,「近乎摩門教徒,除了不信那個上帝」。他住在一輛隨時啟程的房車里,肉食已經戒了好幾年,把蔬菜和醬料隨便攪在一起,就可以美餐一頓。

通常人們很難不好奇,為什麼有人願意冒生命危險進行徒手攀岩。湯米有些憤憤不平,太多人誤以為他們是「不畏死亡的冒失鬼」「腎上腺素飆升的混混」。

那麼,他們和常人真的有生理或心理上的差異嗎?電影里提供了一些跡象,比如漢諾的核磁共振(MRI)結果顯示他大腦中的「杏仁核」不太活躍,換句話說,常人感受到的恐懼,對他來說需要更強的刺激才能激發。比如在他的家庭中,父親是疑似亞斯伯格症(註:一種有社交障礙的自閉症)患者,母親則對他要求甚高,他稱自己有「無止境的自我厭惡」。

母親倒是不反對他攀岩。「我覺得他在攀岩時最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你怎麼可能從一個人身上奪走這些呢,我做不到。」她說,「我甚至覺得幸福在此處是個多麼蒼白的詞彙,我不能理解為何會有家長想要阻礙他們的孩子,人生短暫,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度過慘淡而安全的一生。」

漢諾的歷任女友在分手時都指責他有人格障礙。他看上去也不大在意,在攀岩面前,戀愛似乎自然要居於其後。

現任女友桑妮是他從簽書會上主動認識的。對於攀岩,她充其量算得上業余愛好者,漢諾帶著她一起在酋長岩進行帶繩攀岩的訓練,結果兩度摔傷。背部骨折、韌帶拉傷,傷勢不算輕,按說都需要幾個月的恢復。

漢諾有點責怪桑妮,他直接對著鏡頭坦承:「我七年都沒受過傷了,但和這個不會攀岩的女孩在一起之後,我突然開始不斷受傷。」

老朋友湯米認為,「徒手攀岩真的要有一副精神上的盔甲,這樣一段浪漫的戀愛是不利於形成精神護甲的。」

在第一次徒手攀登酋長岩之前,漢諾沒有告訴桑妮,他希望越少人知道越好,以免產生壓力。不過,桑妮從言談間敏感地察覺到了。

「當你徒手攀岩時,也要時刻掛念著我,時刻掛念著我會不會改變什麼事情,會不會影響你做決定?」

「如果我有某種義務來最大限度延長我的壽命,就像這樣,那麼顯然我必須放棄徒手攀岩。」

「那我問你,你覺得陪伴著我算是一種義務嗎?」

「嗯,不,不算。謝謝你的關心,我也尊重你對我的關心,但我絕不會認為那算是一種義務。」

2017年春天,在上次放棄的幾個月後,漢諾決定再次嘗試酋長岩。

不久前,登山者、多項紀錄的保持者烏利·斯特克墜亡的消息傳來。桑妮和漢諾談論起這位朋友的妻子,漢諾直言,「你以為她沒有心理准備嗎?」

「這話什麼意思?」桑妮有些激動,「我就是她,我可不想做這種心理准備。」

大部分時候,桑妮小心地避免和他的攀岩事業產生對立,兩個人生活得還算融洽。漢諾這樣總結兩人的差別:「在她看來,生命的意義在於幸福,在於結交讓自己生命更充實的人,好好享受一切。在我看來,生命的意義在於成就,誰都能活得舒服快活,但如果人人如此,世界就無法進步。」

攀登史的進步此刻需要征服酋長岩。它成為好幾代攀岩者的夙願,大概從1958年就開始了,沃倫·哈丁和團隊首次登頂,他們計劃准備了16個月,足足爬了46天,中途就在山崖上安營紮寨,睡在帳篷里。

要想進行徒手攀登,需要反復熟悉路線,漢諾每天寫下攀登日記,記錄技術要點。

隨著正式攀登的日子趨近,連湯米都感到異常擔心。他在前一周陪漢諾做了許多攀爬准備,之後就回到另一個州的家中,他努力讓自己不要過多去想漢諾的計劃,「因為這樣的思緒令人恐懼」。

湯米做過一個頗為清晰的噩夢,夢到漢諾從山壁墜落,雙臂和雙腿完全粉碎,出現在他家門口,血染濕了地板。那是2016年,醒來的第二天漢諾就打來電話,說自己的腳踝扭傷了。

攝制組討論了假使意外發生的緊急預案。有人說,應該打911,警察會來做筆錄。大家都低頭不語。

這一次,桑妮主動提前開車離開了。在漢諾看來這是幫忙減小壓力的貼心之舉。車開出去很遠,她還是抑制不住地哭起來。

6月3日,周六,漢諾清晨醒來,把房車開到約塞米蒂山谷。他穿著塑膠攀岩鞋,腰上別著防滑粉袋,隻身開始了征途。當天他穿了一件紅色上衣,在遠處的鏡頭里像一個顯眼的斑點。

他依次通過六個最難的路段,有條不紊地爬過全長914米的路線。爬到半山腰時,路過岩壁上安扎的帳篷,裡面的人走出來驚詫地看著漢諾。

難度最高的動作叫做「空手道踢」,需要像踢腿一樣躍起,完成後,漢諾對著鏡頭笑了一下,嘴裡說道「哦耶」。

「我想像這一切就像在幾千英尺之上精心編排的舞蹈。」事後他說自己並不緊張,「很舒服自在,就像在公園里散步一樣」。

他攀上山頂,俯瞰深淵。桑妮打來電話,泣不成聲。「別哭了桑桑,你哭我也想哭。」漢諾說,「他們叫我哭出來,我猜如果我放聲痛哭,電影會更精彩,但是我不太想這樣。」

漢諾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徒手攀登酋長岩的人,用時3小時56分鍾。

「一個正常人可能會休息一下午……」對方說。

「但我每隔一天會進行指力板訓練,今天剛好就是那個隔天。」

Ⅷ 前段時間很火的徒手攀岩紀錄片,誰記得片名是什麼

1,《極盜者》

《極盜者》是由中國DMG印紀娛樂傳媒集團、美國華納兄弟、美國艾肯娛樂聯合出品的動作片。由埃里克森·科爾執導,埃德加·拉米雷茲、盧克·布雷西、泰莉莎·帕爾墨、克雷蒙斯·施伊克、馬蒂亞斯·帕丁、托比亞斯·桑特曼、戴爾里·林多、雷·溫斯頓聯袂主演。

2,《絕命海拔》

《絕命海拔》是由英國沃克泰托影片公司、環球影業聯合出品,由冰島導演巴塔薩·科馬庫執導,傑森·克拉克、喬什·布洛林、傑克·吉倫哈爾領銜主演災難冒險片。

3,《喜馬拉雅》

《喜馬拉雅》是由韓國希傑娛樂株式會社(CJ Entertainmen )發行,由李皙勛執導,黃政民和鄭宇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該片於2015年12月16日在韓國上映。影片根據真人事件改編,講述了韓國傳奇登山運動員嚴洪吉帶領登遠征隊遠赴喜馬拉雅,尋找遇難的韓國登山隊員遺體的故事。

4,《北壁》

《北壁》是Philipp Stouml執導,本諾·福爾曼、弗羅里安·盧卡斯、喬娜·沃卡萊克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08年上映該片講述了1936年德國青少年挑戰艾格北壁失敗的故事。

5,《127小時》

《127小時》是由丹尼·鮑爾執導,詹姆斯·弗蘭科等人主演的冒險片。該片上映於2010年11月5日。講述艾朗·羅斯頓在峽谷探險時遇到意外,並且成功地拯救了自己,該片是以真實故事為題材。

Ⅸ 2019紀錄片《徒手攀岩》觀後感5篇

《徒手攀岩》作為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為我們帶來了讓人窒息的100分鍾,觀看過紀錄片《徒手攀岩》的觀眾,都被電影中攀岩大師亞歷克斯·霍諾德的勇氣所折服,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關於2019紀錄片《徒手攀岩》觀後感5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徒手攀岩》觀後感1

流動的雲霧,筆陡的峭壁。一個小紅點正艱難地蠕動於岩縫之間。鏡頭慢慢拉近,一位小伙正在試圖完成人類史上難度系數最高的徒手攀岩路徑。沒有繩索保護,甚至沒有頭盔護具,他的安全保障只有一雙沾滿白粉的手,生死就在毫釐之間。直到他登頂的那一刻,一顆懸著的心才終於落下。

不用配樂襯托,無需特效粉飾,一個鏡頭就足以讓人不寒而慄,這便是紀錄片《徒手攀岩》的魔力。它讓我在這九十分鍾內高度緊張,它使我被人類的勇氣與耐力所深深震撼。但這部紀錄片的真正特別之處,在於使我對「恐懼」二字有了全新的理解。

「恐懼」自古以來都被看作是罪惡的根源。我國清代詩人沈近思曾說過:「非大膽不足以任大事。」古羅馬政治家塞涅卡在《美狄亞》中寫道:「命運害怕勇敢的人,而專去欺負膽小鬼。」由此可見,似乎人類最可恥的本能便是恐懼。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認為不然。——對恐懼心理加以利用,它可能會成為我們成功之路上的墊腳石。

在利用恐懼之前,我們先要學會面對恐懼,而不是選擇迴避。從生理的角度講,恐懼是人體與生俱來的一種自衛手段。沒有恐懼的人,將忽略危險,也因此置身於危難之中。所以,感到恐懼不需要羞恥。就像世界攀岩第一人阿歷克斯說過:「我面對恐懼的方式與其他人不同。我在一次的戰勝恐懼中獲得經驗與快樂!」

人只有在一次次戰勝恐懼後,才能獲得最純真的快樂。戰勝恐懼便是突破自我,而人類正是在一次次突破自我中進步的。換句話說,恐懼是人類的必須品。沒有了恐懼,人類發展將停滯不前。或許這也就是為什麼,再勇敢的人也會有恐懼吧!

學會了面對恐懼,就要掌握恐懼,並對其加以利用。恐懼心理可以積聚人的內在潛能,使我們成就更偉大的自己。阿歷克斯對自己的攀岩事業表態:「恐懼是我百分百專注於正在做的事。我能做到在攀岩時心無旁騖,這也避免了意外的發生。」

在攀爬難度極高的酋長岩時,阿力克斯需要完成很多高難度動作,對他的身體素質和耐力都時極大的考驗。而所有這些動作在他的數十項有繩索練習中從未同時成功過。在最終的徒手攀岩中,他卻萬無一失地完成了所有這些動作,登上了酋長岩的頂峰。我相信這一點更不是運氣或巧合。正是因為他此時心懷對死亡的恐懼,對自然的敬畏。所有這些恐懼迫使他的身體達到人類極限,最終取得成功。

他的成就是我遙不可及的。但反觀你我,恐懼似乎一直在默默幫助著我們。因為有了對落後的恐懼,我們發奮圖強,不斷進取。因為有了對死亡的恐懼,人們更加珍惜生命,使一生更加絢爛多姿。如此看來,你還認為恐懼是罪惡嗎?

《徒手攀岩》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感官上的刺激,心靈上的震撼,更教會了我們如何看待恐懼,化恐懼為動力,化敬畏為激勵。別讓恐懼限制了你的人生,面對它,戰勝它,利用它,登上成功的巔峰!

《徒手攀岩》觀後感2

這不是普通人可以擁有的人生,工作是攀岩,生活也是攀岩。他卻成為了攀岩領域的大神,靠攀岩實現了財務自由,甚至出資成立了基金會從事公益事業。妥妥的人生贏家。

這種人生贏家真不是常人可以做的。無保護徒手攀岩,沒有任何裝備和保護措施,只靠雙手雙腳,攀爬這世上最陡峭的岩壁。成,踏破雲霄;敗,墜入死亡!無保護徒手攀岩的本質是什麼?我覺著是直面死亡的勇氣,是靠著頑強的意志、精湛的技藝和充沛的體力去戰勝死亡的過程。

什麼樣的人可以把人生過成這樣?從今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岩》中可以找到答案。影片記錄了亞歷克斯徒手攀上酋長岩的過程,他也是世上首位完成無保護徒手攀登酋長岩的人。

影片看完,想說的是亞歷克斯是人不是神,雖然他完成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

亞歷克斯的成長過程是有缺憾的,性格也不是完美無缺。幼年的亞歷克斯性格偏孤僻內向,是父親把他領上了攀岩的道路。因羞於與他人交往,亞歷克斯只得獨自進行徒手攀岩活動,之後就在無保護徒手攀岩的路上越走越遠。可以說是性格上的缺陷讓他專注於攀岩,而對攀岩的專注又促使他走向成功。

亞歷克斯的母親是個完美主義者,母親追求完美的性格也被亞歷克斯繼承下來。正是對完美的渴求,驅動著他不斷地挑戰一個又一個高峰。

亞歷克斯的成功有父母的影響,但堅定頑強的意志才是他取得成功的最關鍵因素。酋長岩是一塊垂直高度超過 900 米的巨型花崗岩石,亞歷克斯的攀登過程長達3 小時 56 分鍾。試想若沒有堅定頑強的意志,他怎麼可能堅持的下來?

總結一下亞歷克斯得以成功的幾個要素,那就是專注、追求完美和意志堅定。能夠做到這幾點,雖不一定能夠取得比肩亞歷克斯的成就,但在我們各自的領域里,應該都會有所收獲,我想這也是影片想要向觀眾們傳達的理念。

《徒手攀岩》觀後感3

看完《徒手攀岩》後,我有了許多感想。

這部電影講的是亞力克斯徒手攀爬酋長岩。在他徒手攀爬的每分每秒,我都是心驚肉跳的,生怕他摔下去。當他爬到山頂時,我的心禁不住為他歡呼起來。

酋長岩是一座非常高,非常光滑的山,很多攀岩者都去爬過,但是都死在了途中。亞歷克斯也曾經爬了40多次,他這樣堅持地去征服一座山讓我很佩服,有多少人能做到爬山40多次呢?

但是在觀看影片時,我心想:這么困難的事情為什麼要去做呢?而且還死了那麼多攀岩者。指導最後,我才茅塞頓開——原來,是因為熱愛和信仰。

翻越酋長岩是亞力克斯一生的信仰,而熱愛就是他前進的動力。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在講攀岩的事情,它在啟示人們:有信仰才有熱愛,有熱愛才有追求。

很多人也許最初和亞力克斯一樣,對某一件事情抱有一份熱愛,可是,漸漸地,他們在時間的歲月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失去了原先的那份熱愛,當然這件事情肯定做不成功。因為他們的不堅持,所以對很多事情的熱愛很快消失了,於是他們總是失敗。失敗了以後,他們總是抱怨,哀嘆,卻沒有想到真正的原因。那是因為他們自己,因為他們不夠熱愛,不夠堅持。而另一種人,他們總是有堅持到底的勇氣,總是始終熱愛一件事,就像攀岩者,所以最後成功了。這就是世界上的兩類人,失敗者和成功者。

熱愛很簡單,堅持卻很困難,堅持到底的人也比較少見。在短暫的生命中擁有信仰,熱愛,並堅持到底的人生,這才是最精彩的人生。

《徒手攀岩》觀後感4

在今年好萊塢獲獎名單里,有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紀錄片,徒手攀岩作為一個非常小眾的運動,能夠在好萊塢的評獎舞台上獲得親睞必然有非常過人之處,在我看來一個高手的成功方法論仍然是有跡可循值得我們仔細思考。

紀錄片全長100分鍾,講述了33歲攀岩家AlexHonnold(下文簡稱:亞歷克斯)在2017年6月徒手攀爬1000餘米高酋長岩的故事。酋長岩是世界上最具標志性的岩壁之一,位於美國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它看上去幾乎是一塊直上直下、沒有植被的花崗岩岩壁。Alex的這次經歷之所以值得被記錄,是因為他全程徒手攀爬,不使用繩索作保護,只有一個人、一雙攀岩鞋、一個鎂粉袋。

要知道即使是職業的攀岩運動員想攀上酋長岩也非常困難,在有安全繩保護的情況下。攀爬四到五天都是高手水平,紀錄片拍攝結束有攀岩運動員去挑戰攀爬酋長岩,但是進行一半無法攀爬上去。可以說徒手攀爬酋長岩的難度不亞於一次登月,一次小小的失誤或者一個意外(如:手滑或者小鳥沖過來),而亞歷克斯只用了不到四個小時就完成了整個徒手攀爬。

在我看亞歷克斯成功攀岩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學習的經驗。首先,堅定的想法和扎實的准備。亞歷克斯有徒手攀岩酋長岩的想法大概有八年之久,而為了這次攀岩他准備了兩年,即使平時沒事的時候亞歷克斯經常吊在自己的房車車門上沿,一弔就是一個多鍾頭。在准備攀岩的過程中,每一個步驟他都細化到細節,攀岩過程被一共分解成一千多個步驟,每次攀岩歸來都仔細記載本子上研究記憶。在真正不帶繩子攀爬之前,亞歷克斯會在繩索的保護下一次又一次地練習線路,直到弄清楚其中的每一個細節。其次,在練習過程中身體已經極度適應攀岩。紀錄片有一段講亞歷克斯到醫院檢查自己的大腦有無異常,檢測結果表明因為長期攀岩練習一般的刺激已經懟他沒有影響,他面對高空並不恐懼,需要很大的刺激才會讓他激素增加分泌感受到焦慮恐懼。他的肌肉結構和手指肌腱粗細也在攀岩的練習中極度適應了攀岩需要。最後,冥想式的內心訓練。在很多運動都看到有人在內心中不斷重復練習(包括邁克爾喬丹內心籃球投籃練習),這種在內心中不斷演練的過程中如果有一點瑕疵,就回過頭重新開始練起,直到中間沒有任何停頓的在內心完成動作。

徒手攀岩最大的風險和魅力都在於不確定性,世界上最好的徒手攀岩運動員最後都難逃一死命運。電影中亞歷克斯在聽到一個前輩墜崖的消息面無表情說,他肯定想到過會是這種結果。對於他的方法值得學習,但是我覺得自己感覺輸不起的游戲還是不要上賭桌。

《徒手攀岩》觀後感5

有異於常人之行為者,必有異於常人之思想。也就是說,其人必定有他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

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明知與大多數不一樣,仍堅持自己的想法。這種人不是瘋子,便是天才。反正這兩者之間的間隔,也很小。

《徒手攀岩》里的主人公,亞歷克斯,在我看來,是瘋子,也是天才。我這么定義他,定義他帶給我的影響。

對「死」,他的認知是,那一天早晚會來,攀岩只是讓那一天更早到來。

也是,一個做好了死之覺悟的人,才有可能克服那最終極的恐懼,而獲至極大的喜樂。亞歷克斯徒手攀爬,挑戰各高峰,稍有不慎,便會葬身山谷。

但恰恰是因為這個後果很嚴重,所以在行動(徒手挑戰酋長岩)之前,盡力做好每一個細節的准備,降低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概率很低,後果很嚴重。這才是真正理性的態度。

為什麼一定要去做那麼危險,或者說有可能傷害到自己的事情?

你知道,有些事情並不決定於你的大腦、理智和思考,其出聲點,來自內心,來自情感。

總的來說,人是非理性的。理性只在決策確定下來後的操作執行方面,是很好用的工具。對做決策,反而干擾很多。

智性的東西,皆源於過往總結而來的經驗。已知無法應對未知,過去無法衡量未來。這是智性的上限。

在攀爬上升的過程中,亞歷克斯體驗著獨屬於他一人的感受。思想,動作,感受,三者融合一體。

合一的感覺,極致的享受。

free solo,在我看來,亞歷克斯的成功登頂,幾乎是確定的。他的內心深處有強烈的登頂渴望,操作上仔細勘察設計每一步路的合適動作,飲食上、體力上做足了准備,從心理上成功排除了攝影師和女友帶給他的干擾,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選擇開始的時間點。天時,地利,人和,一應俱全。

登頂的結果,是必然的。

在外人看來,亞歷克斯完成了一項超神的任務。不了解個中詳情的人,自然會有諸多投射、想像、腦補。

若干年前,我看到過一張一個人站在崖邊的圖片,驚喜的是,我在片中再一次看見了這張圖片。此時我知道,圖中人,就是他。

原來,緣份,幾年前已種下。

閱讀全文

與攀岩宣傳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營銷的大學有哪些特點 瀏覽:323
微信營銷廣告有哪些 瀏覽:924
農牧民科技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469
上海寶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英文 瀏覽:153
電商培訓計劃與實施方案 瀏覽:396
人力資源專業與市場營銷專業怎麼樣 瀏覽:70
重慶廣告促銷方案 瀏覽:547
飯店春節促銷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38
網路營銷的方式和特點是什麼 瀏覽:334
少兒培訓機構活動方案 瀏覽:316
實訓一網路營銷市場分析 瀏覽:26
教師期末工作結束培訓方案 瀏覽:721
教學培訓應急方案 瀏覽:3
雙十二機構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77
廣州1601電子商務時尚島 瀏覽:354
烏魯木齊天山區金中電子商務 瀏覽:657
教育培訓開業策劃活動方案 瀏覽:268
母乳喂養培訓方案範文 瀏覽:267
電子商務的深遠意義 瀏覽:521
網路營銷面試的問題 瀏覽: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