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課程宣傳方案

課程宣傳方案

發布時間:2022-12-18 19:34:24

❶ 新課程方案及課程標准解讀

新課程方案及課程標准解讀如下:

一、課程性質

科學課程是一門體現科學本質的綜合性基礎課程,具有實踐性,有助於學生保持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從親近自然到走向親近科學,初步從整體上認識自然世界,理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的關系,發展基本的科學能力,形成基本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

二、課程理念

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1、面向全體學生,立足素養發展;

2、聚焦核心概念,精選課程內容;

3、科學安排進階,形成有序結構;

4、激發學習動機,加強探究實踐;

5、重視綜合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三、課程目標

科學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形成初步的科學觀念;掌握基本的思維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思維能力;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實踐能力;樹立基本的科學態度,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四、課程內容

科學課程設置13個學科核心概念,包括:物質的結構與性質,物質的變化與化學反應,物質的運動與相互作用,能的轉化與能量守恆,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生物體的穩態與調節,生命的延續與進化,宇宙中的地球,人類活動與環境,技術、工程與社會,工程設計與物化。

是所有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應該掌握的科學課程的核心內容。課程設置目的:通過對13個學科核心概念的學習,理解物質與能量、結構與功能、系統與模型、穩定與變化4個跨學科概念,將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等核心素養的培養。

五、課程實施

科學教學要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宗旨,以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為基礎,加強教學內容整合,注重教學方法改革,精心設計教學活動。

❷ 幼兒園課程設計實施方案

【2017幼兒園課程設計實施方案】

一、幼兒園發展現狀

優勢:

1、附近農村外來務工人員及同住子女較多,入園困難,本園解決了外來民工同住子女入園特別困難的問題,讓外來人員安心上班、學習。

2、我園地處浦東新區與奉賢交界處,資源較豐富,交通便利。

3、幼兒園周邊有警署、消防站,對幼兒園的安全起到很好的保障。

4、在同類幼兒園中室內外活動場所地很寬敞,室外是鋪有塑膠的寬敞、安全的活動場所;室內活動室環境優美整潔,玩具、教具豐富,各班有電視機、DVD等配套設施齊全;並有獨立的午睡室。

不足之處:

1、由於家長大都是外來人員,文化層次較低,對子女的教育缺失。

2、本園新教師較多,教育經驗缺乏,要加強對新教師的業務培訓。

二、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的編制理念與原則

(―)編制的理念:

圍繞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尊重個體差異,滿足發展需要,符合年齡特點,關注經驗水平;挖掘優質資源,體現師生共建,凸顯多方參與,構建園本課程。

(二)編制的原則:

豐富多樣: 創設富有變化,支持性的環境,選擇多元化的內容,開展多樣式的活動。

合作互動: 開展有效的幼兒園,社區,家庭互動,師生,生生互動。

自主選擇: 在提供教材的同時賦予教師有合理進行課程選擇,重組和拓展的自主權。

特色探索: 開發我園教育特色,開展“動手樂”特色教育。

三、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的目標和內容

我園的課程目標與內容以《規程》、《指南》為基礎,以“讓每個幼兒充分發展”為核心,通過課程實施,培養幼兒形成身心健康有自信,友好合作善交往,主動探究樂表現,積極動手善操作的兒童。

(一)課程培養目標:

1、初步了解並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規則,體驗並認識八與人相互關愛與協作的快樂。

2、初步形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態度和習慣,獨立自信的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責任感。

3、主動活動,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行為的安全性。

4、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了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系,有認識和探索的興趣。

5、初步接觸多元文化,能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審美情趣。

6、積極地嘗試運用語言及其它非語言方式表達和表現生活,具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創造性。

(二)幼兒園學年目標:

本園的學年目標與內容基本以《上海市學前教育綱要》以及《課程指南》為基礎,並組織教師結合本園的教育發展需要,幼兒活動需求和原有特色,進行了擴展,加寬,以及進一步具體化。

小班幼兒學年目標

1、有獨立做事的願望、學習正確洗手,穿脫衣服,自己取杯喝水,吃飯。

2、能接受成人的建議和指示,知道遵守集體生活中的基本常規,體驗與教師、同伴共處的快樂。

3、樂意主動招呼熟悉的人,學習使用禮貌用語,在成人的啟發下能幫助別人。

4、愛護玩具和物品,學習收拾與整理。

5、了解身體主要部位的簡單功能,知道避開日常生活中的危險。

6、對體育活動感興趣,嘗試用各種材料和器械活動,學習一些基本運動方法。

7、會跟著教師有興趣地唱跳、敲打、塗畫、撕貼、搓捏等,發展動手動腦的能力。

8、用普通話表達自己的意思,喜歡翻閱圖書。

9、喜歡做音樂游戲,能感受游戲中節奏,旋律的顯著變化,並隨之變換動作。

10、願意傾聽欣賞簡單的兒歌,歌曲等。

11、嘗試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運用畫、折、搭、剪、貼等方法自由地表現熟悉物體的粗略特徵,並作簡單想像,體驗樂趣。

中班幼兒學年目標

l、初步學習刷牙,使用調羹,手帕,紙巾,便紙等生活能力,對白己能做的事表現出自信。

2、有初步的同情心和責任意識,能關注熟悉的人和弱小的同伴,完成力所能及的事。

3、願意幫助集體做事,有愛勞動的習慣。

4、能對白己生活密切相關的人產生認同感,親切感,能覺察並尊重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5、能理解日常規則和尊重公共生活的基本常規,有初步辨別是非的能力,能曾意和了解周圍生活中各種常見的意思。

6、有了解自己身邊的各種新鮮事物的興趣,樂於主動收集和交流新的信息。

7、喜歡閱讀,初步理解書中表達的內容,學習欣賞各種藝術作品,初步留意周圍符號的意思。

8、結合日常生活,學習並識別數字,了解數的含義,初步理解數量,重量,顏色,質地,距離,方位和時問的等概念,學習比較,測量等的方法。

9、了解上海的一些典型景觀,了解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節日和習俗,感受節日的快樂。

10、愛父母、愛老師、愛長輩,了解他們的職業與自己的關系,懂得要尊重他們的勞動。

11、樂意親近自然,能用簡單的觀察方法,感知自然環境變化與人類和動植物的關系。

12、積極參加各類運動活動,精神充沛,動作輕松,自然協調,能自主選擇各種材料和器械進行活動,能玩出多種花樣。

13、在運動中能遵守游戲規則,有一定的規則意識,對相關的信號能作出相應的反應。

14、學習結伴、輪流、請求、商量等方式與人交往,能注意傾聽他入的說話,並積極表達自己的主張。

15、游戲中樂意用動作,歌聲,語言,繪畫等手段表現所能理解的事物和喜歡的角色。

16、願意與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務,初步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17、喜歡動手、擺弄,願意嘗試使用各種材料、工具和方法,進行拼裝,拆卸,製作,繪畫,體驗成功的樂趣。

大班幼兒學年目標

l、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飲食、睡眠、排泄、胳洗、整理物品等生活習慣,獨立自信的做力所能及的事。

2、體驗人與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樂,尊重他人需要,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規則意識,學習評價自己和同伴。

3、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大膽嘗試新奇,有趣的.活動,獲得身體活動的經驗,、動作協調,靈活,具有安全意識和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4、探究、操作、實驗,對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感興趣,積極嘗試用簡單的認知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5、了解環境與人們生活的依存關系,具有熱愛自然、珍惜資源,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6、了解幼兒園附近及城市其它典型的設施,景觀,參與民間節日活動,萌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7、對衣、食、住、行等基本物品的來源和接觸到的科技成果感興趣,接觸與運用多種媒體,學習多途徑收集和交流信息。

8、知道一些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以及他們的風俗習慣,t有初步的多元文化意識。

9、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實際意義,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數量關系,獲得一些時間、空間概念,會進行比較,推理等智力活動。

10、能從多方面感知周圍生活中的美,能大膽用唱歌、舞蹈、演奏、繪畫、製作、構造、戲劇表演、角色游戲等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體驗,想像和創造。

11、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同伴的講述,會主動用語言與人交往。

12、關心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簡單標志和文字,嘗試用圖象、文字、符號等形式表達自己的意思。

13、積極參與主題環境創設和游戲角活動,發展動手動腦的能力。

❸ 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工作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扎實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准備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那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工作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實施依據

綜合實踐活動是《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新設置的、必修的、獨立的課程領域,由研究性學習活動、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三方面內容構成,佔23個必修學分,其中研究性學習15個學分,社區服務2個學分,社會實踐6個學分。

二、實施內容

1.研究性學習。學生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依據研究內容的.不同,可分為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設計類兩類。課題研究以認識和解決某一問題為主要目的,具體包括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等類型。項目(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會性活動的設計和科技類項目的設計兩種類型。

2.社區服務。參加社區的各種公益活動,其內容包括社區文化活動(如法制宣傳、人口與保健宣傳、環保與衛生宣傳、科普活動、電腦培訓、助學幫困、擁軍擁屬、文娛活動)、社區環境建設(如環保衛生、綠地領養、社區學校輔導、板報櫥窗製作、交通秩序維護及其他志願活動)和其他志願者活動。

3.社會實踐。內容包括軍訓、社會回鄉調查、素質教育基地實踐、值周班管理實踐、社會考察、社團活動等。

三、實施方式

(一)研究性學習活動

1.組織形式。以小組合作研究為主,一般每生三年參加並完成2個課題研究(含項目設計,下同),其中高一完成的課題研究或項目設計,每個課題10個學分,高二為5學分。

2.時間安排。每個課題研究時間總量90課時,課題研究開始和結束階段集中進行;中間研究過程分散落實,高一第一學期每周安排3課時,以後減少課時。

3.課題研究:可以學生自行申報課題,組成6—8名學生的課題研究小組,實行分工合作制,自行聘任教師;也可由學校推薦,填寫申報表,由教務處和年級組負責協調。

課題研究一般應經確定課題—制訂方案—搜集材料—整理分析—總結報告—交流評價。每一步驟工作情況必須記錄,以備學分認定。

(二)社會實踐

1.組織形式:學校或班級統一組織和小組組織相結合,以行政班或小組為單位。

2.時間安排:三個學年總數不少於三周。其中「軍訓」安排在高一(上)開學前,「社會回鄉調查」安排在高一(下)的暑假期間,其他形式的安排在高二寒假進行。

3.活動記錄:由政教處統一記錄。

(三)社區服務

1.組織形式:由教師組織或學生自由安排。

2.時間安排:利用學校規定時間、課余、假期時間分散進行,三年內的服務總時間不少於10個工作日。

3.活動記錄:學校組織的服務活動由學校團委統一記錄;學生自行組織的,由學生本人在活動結束後將《社區服務記載卡》交社區記錄,後交團委以確定學分。

四、學分認定

由教務處、政教處、團委、年級組初步認定學分,教務處組織公示並確認,對認定結果有異議的,由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復議。

1.研究性學習。必須具備五個條件。①有符合要求的課題方案;②研究過程記錄完整;③有符合課題成果報告;④有三級(自評、組評、師評)合格評估結論;⑤實際參加的活動時間達到規定時間以上。以小組上交的《使用手冊》為考評主要依據。

2.社區服務。具備三個條件,可得2個學分:①三年內服務總時間不少於10個工作日;②《社區服務記載卡》記錄完整;③經抽樣回訪、成果展示、公示無異議。服務時間10個工作日以上。

3.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必修6個學分。其中「軍訓」、「社會回鄉調查」、「素質教育基地實踐」和其他活動分別計2個學分。

本方案自xxxx年9月開始實施。研究性學習活動、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三方面各另行制定具體詳細的操作細則。在實施過程中若有改進,以屆時公布的實施細則或年度實施計劃為准。

❹ 初中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初中課程改革是一場深刻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變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把「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結合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課程發展基本理念。我校七年級教師將盡一切力量做好教材的實驗工作。為了積極開展新課程改革工作,推動我校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結合我校實際,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結合我校基礎教育發展的特點,高質量、高品位、富有特色地開展課程改革實驗,全面推進我校的教育現代化和素質教育,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打好基礎。

二、具體目標

1、幫助教師樹立現代課程意識,充分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

2、優化課程的實施過程,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改革評價機制,探索發展性評價,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4、加強課程管理和教師培訓,改革教師評價機制,培養一支高水平、高素質、多能型的現代教師隊伍,把我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推向新的高度。

三、組織機構

成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教導處、政教處、辦公室、總務處等有關部門人員任組員,負責決策、組織、協調、保障等工作,在政策、人力、物力、財力、宣傳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為課程改革實驗營造良好的環境。

四、實驗措施

1、強化師資培訓

七年級教師參加市、縣組織的「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基礎上,繼續選派教師參加縣各類課程培訓、課改研討會,邀請市、縣教研室的領導來學校進行專題講座。努力營造校本培訓的氛圍,加大校本培訓的力度。通過對各學科課程標准與解讀的學習,觀看課改實驗區的教學實錄,外出參觀學習,積極組織探討深入理解理論和有效應用理論於實踐的模式,逐步掌握課改的「真諦」,逾越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把所了解的知識與技能運用於課堂。

2、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

課堂教學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新課程、新教材為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台,同時又對教學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課程的實施,關鍵在課堂教學方式的真正改變。理想的課堂應該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潛能的時空,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是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溫情雙手的懷抱,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才是理想的課堂。認真制定《新豐三中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要求》,改變教師傳統備課方式,加強鑽研教材、了解學情等方面的能力培養,強調師生交往、積極互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為了構建這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我們我們准備從一下方面著手。

(1)拓寬課程資源。

(2)改變教學行為。

(3)改變學習方式。

(4)開展「上好一堂課」的活動。

3、完善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制度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標准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的、恰當的評價將對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文對傳統課堂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和新教材理念下的認識探討,試從二個方面進行闡述:第一,課堂評價的特點和原則;第二,從遵循原則下,探討課堂教育評價從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表現、教師的基本素質三個方面進行科學的、發展的評價。

4、認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加大校本課程建設

我校作為一所年輕而又充滿活力的實驗學校,我們在辦學中結合時代需要,根據校情,加強圖、音、體教學,使之成為我校鮮明的辦學特色。

開展七年級書法課、合唱隊、舞蹈隊、美術班,演播小組以及籃球隊、乒乓球隊、田徑隊等活動。

5、認真做好新課程的宣傳工作。

以各種形式開展宣傳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利用板報、主題班會、講座等進行校園宣傳。通過召開家長會,加大家社的宣傳。

6、落實管理制度

(1) 由學校、教研組長、備課組長 定時間、定地點採用專題講座、集體研討等方式,組織教師學習、領會新課程理念;討論、學習成功的案例和教學設計;學習最新教育理論和學科前沿知識;學習、借鑒新課程經驗等,引導教師逐步將新課程理念演變為個體的個性化理念。

(2)修訂學校教學管理制度,建立與實施新課程相適應的備課制度、備課組管理制度。堅持以教學目標,面向全體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效果等六個方面評價課堂教學,注意教師的教學策略與學生的學習狀態。建立主要從職業道德水平、了解學生、尊重學生情況、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教育科研水平等四方面進行評價教師的教師評價機制。

(3)教師的校本培訓與校本教研同樣執行考勤制度,考勤方法與上課一樣。

(4)教師每月要有一次備課組內的小結;每學期要有兩次書面形式的經驗總結上交教導處,要有1—2個優秀課例上交教導處。

❺ 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河北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推進計劃,自2009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學校全面進入新課程實驗。按照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基[2001]17號)、《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教基[2003]6號)、《關於進一步加強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基[2005]6號)精神,為指導各地科學有序地開展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 指導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願望和能力,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重要階段。實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精神,立足我省實際,借鑒先期進入高中課程改革省份及我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的工作經驗,大力推進教育創新,以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為核心,全面、准確地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構建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普通高中課程管理體系和課程資源體系,努力提高全省基礎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為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二、 目標任務
(一) 構建河北特色課程體系。結合河北省實際,創造性地實施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普通高中各科課程標准(實驗)》,積極探索普通高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努力構建具有河北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課程體系。
(二) 樹立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努力轉變教育觀念,認真落實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尊重學生人格,開闊國際視野,運用現代技術手段,為創新型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三) 提高課程行政管理能力。在國家課程方案框架下,構建我省高中課程建設與管理的有效機制,提高各設區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和高中學校建設與管理課程的能力,開發多樣化的課程資源。
(四) 努力實現教學改革。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推進普通高中課堂教學改革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探索與高中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創建學校新的課程文化,形成學校特色。通過選修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修習,形成辦學特色,提升學校品質。
(五) 改革完善評價制度。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和新課程理念的發展性評價體系和教學水平監控體系,建立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與綜合素質評定相結合的評價制度,探索建立與高中新課程相配套的高校招生考試改革方案。
(六) 促進教師成長與教研製度建設。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制度,促進全省普通高中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全省普通高中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三、 重點工作
(一) 成立機構,全面部署。
1. 成立普通高中課程改革領導機構。省教育廳成立由劉教民廳長為組長的「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組織領導全省高中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楊勇副廳長任辦公室主任,領導小組辦公室掛靠在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負責統籌、協調全省高中課程改革工作。
2. 制定我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及配套文件。如:學分管理辦法、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學業水平考試方案、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學校課程指導意見等。
(二) 加強統籌,科學管理。以高中課改為契機,全面加強我省普通高中管理工作。建立全省普通高中網路平台,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改革和完善普通高中管理工作,實現全省普通高中學籍管理、教育科研、教師培訓、教育資源共享等工作信息化和網路化。
(三) 強化培訓,精心准備。全面改革培訓方式,充分利用網路技術,全力實現全員培訓。廣泛、持久地開展不同層次的培訓工作,既有通識培訓,也有學科培訓;既有行政管理人員培訓,也有專任教師和教研人員培訓。堅持做到「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整體培訓工作分三個階段漸進安排,即:課改實施前的准備性培訓;課改實施中的研究性培訓;課改實施後的反思性培訓。
(四) 全面理解國家課程方案。
1. 課程結構。普通高中課程由學習領域、科目、模塊3個層次構成。
①學習領域。高中課程設置了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實踐活動8個學習領域。
②科目。每一領域由課程價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組成。8個學習領域共包括語文、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技術等12(或13)個科目。其中技術、藝術是新增設的科目,藝術與音樂、美術並行設置,供學校選擇。
③模塊。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塊組成。模塊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反映學科內容的邏輯聯系。每一模塊都有明確的教育目標,並圍繞某一特定內容,整合學生經驗和相關內容,構成相對完整的學習單元;每一模塊都對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提出要求與建議。
2.課程設置。普通高中學制為3年。普通高中課程由必修和選修兩部分構成,並通過學分描述學生的課程修習狀況(具體設置見下表)。
學習領域 科目 必修學分
(共116學分) 選修學分Ⅰ 選修學分Ⅱ
語言與
文學 語文 10 學科選修課程。即:根據社會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適應學生不同潛能和發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礎上,各科課程標准分類別、分層次設置若干選修模塊,供學生選擇學習。 學校課程。即:學校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的興趣,開設若干選修模塊,供學生選擇學習。
外語 10
數學 數學 10
人文與
社會 思想政治 8
歷史 6
地理 6
科學
物理 6
化學 6
生物 6
技術 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 8
藝術 藝術或音樂、美術 6
體育與
健康 體育與健康 11
綜合實踐活動 研究性學習活動 15
社區服務 2
社會實踐 6
3.課程管理。
①學時安排。每學年52周,其中教學時間4 0周,社會實踐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節假日和農忙假)11周。每學期分兩段安排課程,一般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課,1周復習考試。每個模塊通常為36學時,一般按每周4學時安排,可在一個學段內完成。學校也可以結合師資和辦學條件等實際情況按學期安排各模塊課程。
②學分管理。學生每學年在所有學習領域都應獲得一定的學分,學習一個模塊並通過考核,可獲得2學分(其中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每個模塊原則上為 18學時,相當於 1學分)。三年中獲得 116個必修學分(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15學分,社區服務2學分,社會實踐6學分),選修學分在28學分以上,其中在選修Ⅱ中至少獲得6學分,總學分達到144方可畢業。鼓勵學有餘力或希望多方面發展的學生修習更多的選修課,獲得更多學分。通常情況下,三年內總學分不超過180學分。
③課程安排。高中一年級主要設置必修課程,逐步增加選修課程。學校應保證高三學年學生有必要的體育、藝術等活動時間。
(五) 合理構建學校新課程體系。
1. 學校制定課程方案。各普通高中學校要成立學校課程指導委員會,統籌學校的課程實施、管理與評估。學校課程指導委員會下設各學科課程小組,各學科課程小組根據國家的課程方案和省里的指導意見提出本學科的開課方案(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開設的學科、模塊、時間、任課教師,課程說明,以及選修課注意事項等),報學校課程指導委員會審定後實施。學校課程指導委員會在此基礎上編制學生選課指南,指導和幫助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科學、合理地選課。
2. 努力開好選修課程。嚴格按照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中規定的學習領域、科目和模塊的要求實施課程,學校在開設好所有必修模塊的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制定開設選修課程的年度計劃,逐步開好各類選修課程。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盡可能滿足學生選課需求。嚴格按照「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要求開設選修I課程。省級示範性高中選修Ⅰ的課程內容不少於課程標准模塊要求的四分之三;市級示範性高中不少於三分之二;一般高中學校不少於二分之一。學校要為學生提供選修Ⅱ課程的選擇空間,至少應當提供6學分的課程供學生選擇。
3. 合理安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高認識,積極創造條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開設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切實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實施、考核、評價及學生校外活動的管理,在保證課程開設的基礎上,努力提高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的質量和效果,保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安全、有效,防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科化、課堂化的傾向,積極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
4. 認真落實通用技術課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中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結合地域和學校的實際情況落實好師資、場地、儀器設備,保證通用技術課程的實施。
5. 積極探索開發學校課程。緊密結合國內外新的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以及學校所在地經濟社會、人文地理、歷史沿革等方面實際和特點,組織開發獨具特色的學校課程,供學生選擇學習。
(六) 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改進完善教學制度。
1. 突出課堂教學改革。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積極探索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切實推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探究,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的組織管理方式、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2. 建立學分管理制度。學校要根據課程方案的學分要求形成學年學分分配表。遵循客觀、公正、透明的原則,嚴格學分認定的`標准、程序,規范操作過程,嚴禁學分認定中的營私舞弊、弄虛作假行為。
3. 逐步建立選課制度。建立並逐步完善學生選課指導制度,促進基於模塊的課堂教學改革。探索適應新課程需要的教學組織形式,逐步建立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制度。做好學生選課指導工作,幫助學生根據自身實際選課和制訂課程修習計劃,使學生適應新課程的學習。要給學生提供課程設置和選課指導意見,對各門課程簡介、選課基本程序及模式、選課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項、不同發展需求的選課模式、學分計算方法、成績考核方式、普通高中畢業要求、高校招生等進行說明和指導,為學生形成符合個人特點的、合理的課程修習計劃提供保障。學校要指導家長正確地配合學生選課。學生在老師及家長的指導下初步制訂三年課程修習計劃,報學校歸檔。
4. 教科研建設與重組。加強學校教學研究和教育科研組織的建設與重組,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建立健全課程發展的專業咨詢、指導和進修體系。組織並引導教師及時解決新課程實驗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真正使新課程的實施過程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
5. 校長負總責。校長是學校課程改革的第一責任人,應全面負責學校課程改革的實施。要根據新課程實施的需要,進行教師、場地、設備等學校現有人力和物力資源的優化重組,充分發揮其效益,建立適應模塊化教學特點的、行政班與教學班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和管理新機制。
(七) 積極利用、努力開發課程資源。
1. 合理使用教學材料。發揮好教科書的課程資源載體作用。鼓勵提倡學校教師根據本校學生實際有效整合教材資源,摒棄學校教師對輔導、練習資料的濫編、濫印、濫征訂行為。
2. 優化校內課程資源。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場地和設施設備,利用好圖書、報刊、雜志、電子音像教材、多媒體課件、網路課程等多樣性課程資源。
3. 開發社會課程資源。因地制宜開發課程資源,努力與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結合。充分利用學校所在地的工廠、農村、部隊、社區、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社會資源和人力資源,通過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技術教育與成人教育的融合與滲透,為新課程實施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支撐。
4. 建立網路平台,實現課程資源共享。積極利用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課程資源,努力建構富有學校特色的課程資源體系。建立省、市、縣、校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網路平台,形成課程資源共享機制。
(八) 推進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
1. 學生評價。探索高中學生發展性評價體系,建立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制定《普通高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辦法》、《普通高中學分管理辦法》和《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構建發展性的評價制度和科學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測體系。
2. 教師評價。建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制度,全面、科學地評價教師教學工作,將教師教學工作評價與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統一起來。通過評價,促進教師提高實施、開發課程的能力,發揮評價對實施新課程的促進作用,努力營造實施新課程的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
3. 學校評價。不斷完善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學校自我評估與外部評估相結合的普通高中學校評估機制,使普通高中評估成為保障新課程實驗順利進行和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修訂我省普通高中分類分級評估標准和認定辦法。
4. 高考改革。組織力量開展對新課程背景下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研究,逐步探索把高考成績、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等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依據。制定《河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改革方案》。
四、 保障措施
(一) 健全機構,保障經費。
各設區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成立由主管教育工作的領導任組長的高中課程改革領導小組,統籌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的推廣和協調工作;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成立由主要責任同志任組長的高中課程改革工作小組,對高中課程改革進行規劃、組織、督導和評估;各級教研部門要成立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教學指導小組,具體負責高中課程改革的教學研究、管理和指導實施工作;各高中學校要建立由校長任組長的課改機構,確定工作目標,建立工作機制,加強對課改工作的協調、指導和服務。
各級政府要設立專項經費用於普通高中課程改革,重點解決新設課程實施過程中校舍、設施、器材等短缺問題。各普通高中學校要安排重點經費用於普通高中網路平台建設和系統的師資培訓。
(二) 努力學習,提高認識。
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實現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的重要措施。實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對於深入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科學發展,為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等都具有重大意義。實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是一項涉及內容廣泛,參與人員眾多的系統工程。受到傳統觀念、技術手段、人力資源和條件保障上等諸多方面因素的禁錮和制約,必須通過認真的學習討論,全面系統的培訓,從民族未來發展的高度和國際發展趨勢的角度,充分認識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努力提高課程改革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三) 專業引領,加強指導。
成立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項目研究組,組織力量對普通高中課程改革中的各項工作開展專題研究,為我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提供服務。
全省選擇50個不同層次的普通高中,建立省、市共管的省級高中課程改革樣本學校,為全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提供成功經驗。
(四) 密切配合,通力合作。
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工廠企業、政府機關、村鎮社區、福利機構等都應成為高中課改的實習基地,高中學校要主動與這些單位和部門建立聯系,各級政府職能部門要積極牽線搭橋,幫助學校和社會建立固定的互動關系,不斷豐富教育資源,努力實現開放辦學。
(五) 建立機制,強化督導。
建立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工作評估監控機制和專項督導制度,將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工作納入政府對教育工作督導考核和對普通高中辦學水平的評估。設區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好對本地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調研和階段評估,監控各地、各學校新課程實驗的進展情況,及時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總結經驗,分析問題,確保每一所學校新課程實驗都能積極、穩妥、有序地進行。
(六) 搞好宣傳,積極引導。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中學校要積極運用各種宣傳手段,為高中課程改革營造良好氛圍。努力發揮輿論宣傳引導作用,充分利用各類媒體的傳播優勢,向全社會盡可能多地傳遞課程改革信息,徵得社會和學生家長的廣泛理解與支持。
附件:
1. 河北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2. 河北省普通高中學分管理辦法(試行)
3. 河北省普通高中學籍管理規定(試行)
4. 河北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試行)
5. 河北省普通高中學校課程(選修課程Ⅱ)指導意見
6. 河北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裝備工作指導意見

二OO九年六月

❻ 幼兒園課程園本化方案

幼兒園課程園本化方案1

一、課程開發的緣由:

早期閱讀能促進幼兒智慧的發展、促進語言聽、說能力的發展。對培養幼兒的思維力、想像力有很大作用。能增進幼兒良好的社會化情感,提高幼兒獲取信息,運用信息等能力激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為幼兒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從xx年開始,我們對幼兒早期閱讀進行了探討研究,同時為幼兒早期閱讀創設了良好的環境;創設了室內的及專用活動室的閱讀環境,並通過游戲、區域活動等各種途徑,讓幼兒快樂的閱讀、識字、講講、說說、畫畫。xx年開始,又對閱讀中幼兒感興趣的故事教育進行了探索研究,積累了相關的教育經驗、收集了各年齡段幼兒故事教育內容、教材,這也為幼兒園園本化課程的發展打下了基礎。根據幼兒園前階段研究發展的狀況,幼兒園擬以早期閱讀為發展的突破口,不斷深入開展研究、積累經驗,以次帶動促進幼兒整體素質的發展與提高。並以早期閱讀為抓手,逐步構建幼兒園園本化課程。

二、課程總目標:

1、喜歡文學作品,感受不同類型文學作品的風格,萌發幼兒感受美的情感。

2、激發幼兒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培養幼兒獨立閱讀的能力。

3、引導幼兒能安靜傾聽他人的說話,能聽懂並理解說話的內容,並能恰當的做出回答。

4、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流,能運用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5、加強對畫面的理解,幼兒有豐富的思維、想像能力,能運用語言對畫面內容進行形象的描述。

6、幼兒嘗試運用講講、畫畫、表演等多種表現方法,表達故事內容。

三、各年齡段目標:

小班:

1、初步接觸內容簡單易懂,形象童趣的文學作品,初步萌發幼兒感受美的情感。

2、接觸生活中常用物品的圖片、文字,閱讀簡單的兒歌、圖片,培養幼兒初步的閱讀能力。

3、引導幼兒能聽懂老師和同伴的說話的內容,並能恰當的做出反應和簡單的回答。

4、幼兒願意與老師、同伴交往,能運用短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5、幼兒能看懂並理解單張或多張簡單圖片的內容,能根據圖片內容進行思考、想像,並運用簡短的語言對畫面內容進行簡單的描述。

6、嘗試運用講講、粘貼、表演等多種表現方法,表達簡短故事的內容。

中班:

1、幼兒進一步接觸各種類型的文學作品,學習欣賞並初步感受不同類型不同類型文學作品的風格,萌發幼兒欣賞美的情感。

2、豐富文字、圖片的內容,初步激發幼兒對語言、圖書、文字的興趣,幼兒掌握獨立閱讀的方法,有一定的閱讀興趣。

3、引導幼兒能注意傾聽別人講話,會說普通話,能主動參與活動,並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4、幼兒願意與老師、同伴交往,會用較為清楚連貫的語言大膽的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請求。

5、幼兒能看懂並理解畫面的內容,能根據畫面進行思考、想像,並能運用較連貫的進行大膽的描述。

6、運用講講、描描、畫畫、表演等多種表現方法,較形象地表達故事內容。

大班:

1、喜歡欣賞文學作品,能夠感受不同類型文學作品的特點,有欣賞美、感受美的情感。

2、擴大文字、圖書的閱讀面,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語言、圖書、文字的興趣,幼兒能獨立閱讀,有較濃厚的閱讀興趣。

3、引導幼兒能認真傾聽他人的說話,能理解別人的說話的內容,並能恰當的做出回答。

4、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流,會連貫、清楚較完整的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有禮貌地和別人交談、舉止大方。

5、加強對畫面的理解,幼兒有豐富的思維、想像能力,能運用語言對畫面內容進行形象的描述。

6、幼兒嘗試運用講講、畫畫、表演等多種表現方法,形象地表達故事內容。

四、課程實施:

1、以二期課改理念為指導,在實施共同性課程基礎上增加園本化早期閱讀課程的內容。

2、早期閱讀園本化課程內容與主題教育有機結合、滲透。

3、早期閱讀課程內容與游戲及園本化課程個別化學習等手段有機結合。

4、家園步調一致實施。

五、課程管理:

1、建立課程領導小組:小組成員由園長、大小教研組長組成。

2、每月研究反饋課程實施情況及時調控課程實施。

3、每學期期中、期末收集園本化課程教育內容、教材、教案等。

六、課程評價:

1、評價內容:

(1)對幼兒發展進行評價。

(2)對教師的教育行為、方法進行評價。每學期根據各評價內容進行評價。

(3)對課程內容適宜性進行評價。

(4)每學期根據以上評價內容要求進行評價。

2、評價手段;

(1)幼兒評價通過對幼兒的觀察、談話及聽取教師及家長的反饋,評價幼兒的發展。

(2)教師評價通過教師教育活動觀摩及家長的反饋來評價。


幼兒園課程園本化方案2

一、幼兒園發展現狀

優勢:

1、附近農村外來務工人員及同住子女較多,入園困難,本園解決了外來民工同住子女入園特別困難的問題,讓外來人員安心上班、學習。

2、我園地處浦東新區與奉賢交界處,資源較豐富,交通便利。

3、幼兒園周邊有警署、消防站,對幼兒園的安全起到很好的保障。

4、在同類幼兒園中室內外活動場所地很寬敞,室外是鋪有塑膠的寬敞、安全的活動場所;室內活動室環境優美整潔,玩具、教具豐富,各班有電視機、DVD等配套設施齊全;並有獨立的午睡室。

不足之處:

1、由於家長大都是外來人員,文化層次較低,對子女的教育缺失。

2、本園新教師較多,教育經驗缺乏,要加強對新教師的業務培訓。

二、編制理念與原則

(1)編制的理念:

圍繞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尊重個體差異,滿足發展需要,符合年齡特點,關注經驗水平;挖掘優質資源,體現師生共建,凸顯多方參與,構建園本課程。

(2)編制的原則:

豐富多樣:創設富有變化,支持性的環境,選擇多元化的內容,開展多樣式的活動。

合作互動:開展有效的幼兒園,社區,家庭互動,師生,生生互動。

自主選擇:在提供教材的同時賦予教師有合理進行課程選擇,重組和拓展的自主權。

特色探索:開發我園教育特色,開展「動手樂」特色教育。

三、目標和內容

我園的課程目標與內容以《規程》、《指南》為基礎,以「讓每個幼兒充分發展」為核心,通過課程實施,培養幼兒形成身心健康有自信,友好合作善交往,主動探究樂表現,積極動手善操作的兒童。

(一)課程培養目標:

1、初步了解並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規則,體驗並認識八與人相互關愛與協作的快樂。

2、初步形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態度和習慣,獨立自信的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責任感。

3、主動活動,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行為的安全性。

4、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了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系,有認識和探索的興趣。

5、初步接觸多元文化,能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審美情趣。

6、積極地嘗試運用語言及其它非語言方式表達和表現生活,具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創造性。

(二)幼兒園學年目標:

本園的學年目標與內容基本以《xx市學前教育綱要》以及《課程指南》為基礎,並組織教師結合本園的教育發展需要,幼兒活動需求和原有特色,進行了擴展,加寬,以及進一步具體化。

四、幼兒園課程結構與教材使用

(一)課程結構:共同課程和園本課程相結合。

(l)80%的課程是參照xx市二期課改,以運動、游戲、生活、學習四大板塊為主,以幼兒發展為本,滿足每個幼兒對安全與健康、關愛與尊重的基本需求,為幼兒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了解孩子的學習特點與身心發展水平,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

(2)⒛%採用園本課程「動手樂」活動,在教學中,教師把嘗試和操作的主動權給幼兒,通過富有啟發性的開放式問題引導、鼓勵幼兒動手探尋,使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和幼兒共同成長,充分體現了「教而有學、教學相長」。教師學會了觀察、傾聽、欣賞、積極回應幼兒。

(二)我園目前使用的教材是xx市幼兒園二期課改新教材,這套教材涵蓋了運動、游戲、生活、學習四大板塊,使幼兒教師們能更有效地把握幼兒的年齡特點,更方便地操作與實施教材,讓幼兒在新教材的沐浴下健康快樂智慧地成長。

五、幼兒園課程相關資源及對幼兒發展的評價

(一)本園各類課程教材的開發范圍及方法

1、本園共同課程以新教材為基礎,可以進行適當的改編、合並、篩減、增加,且注意課程中幼兒基本經驗的完整,平穩。

2、本園的特色課程:「動手樂」課程

我園的特色課程為「動手樂」課程,以幼兒的動手活動為基本學習方式,以激發幼兒「樂於動手」、「樂於學習」、「樂於探索」的興趣為宗旨,充分挖掘、利用外來農民工家長豐富的農村生活經驗和老師預設的課程並開展結合本地區周圍農村實際情景進行園本特色課程,旨在通過系列化的適應不同年齡幼兒的動手活動項目的實施。使幼兒在思維、能力、情感、社會性和個性等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並能初步感受父母章年的生活,起到親子互動的效果。

(二)由教研組負責,建立課程配套資源庫

1、對新課程中涉及的錄音機、錄象帶、多媒體軟體等進行分類收集和整理,形成盡可能完整的配套。

2、集中整理來自家長的教育資源。

3、建立教育基地整合社區教育資源,以課程開發為實施所需。

(三)幼兒發展評價

建立以「多種來源」為向導的課程反饋;開展以「整體結構」為導向的課程實施調控;形成以「多方參與」為特點的課程評價。

1、由教研組承擔幼兒發展評價,定期針對課程的內容選擇,組織形式運用,幼兒需求資源准備,師生互動特點與教育效果等方面收集信息,作為課程調整和評價的參考,並組織教師參與評價。

2、以「多種來源」為導向的課程反饋:經常通過非正式訪談,問卷表等形式收集來自於幼兒,幼兒家長、社會熱心人士、專家對課程實施方案與實施過程中的意見與建議,並進行分析,思考,以求有效的對幼兒發展進行過程性的評價。

3、重視特色課程實施過程的評價,幫助教師、家長確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理念的落實,指導教師、家長能尊重幼兒發展規律,體現幼兒發展需求和要求的落實,從促進幼兒素質啟蒙教育出發,為幼兒全面和諧發展奠定基礎。

幼兒園課程園本化方案3

一、園所分析

我園是一所19xx年獨立辦園的年輕學校,是xx市二級一類幼兒園。生源充足,設施設備先進,適應教改需求。xx年至今,我園在音樂教學上進行了較深入的實踐探索,積累了一定的適應農村幼兒發展需求的音樂教學經驗,並向音樂藝術的整體化的辦園特色努力。

二、課程組織及任務

1、課程組織

我園成立課程部,下設課程領導小組、基礎課程部和特色課程部。課程領導小組由園長、課程部長、教研組長等組成,主要負責幼兒園課程方案的制定、評價、調整及師訓等。各教研組在課程部的指導下負責本年級組課程的組織、實施。

2、職責任務

規劃幼兒園課程設置框架,科學制定各類型活動的時間和比例,制定和調節不同季節的作息時間安排表,負責課程和教學評價,定期組織課程設計和組織實施的會議,負責幼兒園課程資源庫的建立和補充完善等。

三、課程理念

以幼兒發展為本,尊重並提供幼兒身心發展的.基本需求,尊重並提供幼兒個性發展的需求,尊重並提供幼兒地域文化發展的需求。

四、課程目標

仁愛之美:感恩、關愛、欣賞、

個性之美:大膽、勇敢、自信

禮儀之美:潔凈、禮貌、謙讓

創造之美:想像、創造、審美

具體目標:

1、初步了解並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規則,體驗並認識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與協作的重要和快樂。

2、初步形成文明生活的態度和習慣,獨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責任感。

3、積極活動,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行動的安全性。

4、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了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系,有認識和探索的興趣。

5、初步接觸多元文化,能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初步的審美情趣。

6、積極嘗試運用各種感官和方式進行表達和表現,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創造性。

7、喜歡傾聽音樂,對音樂藝術敏感,積極參加各種音樂藝術活動,大膽表現表達,有初步的劇院文化修養和藝術形態。

五、課程特點

生活性、藝術性、本土性、

1、生活性

以二期課改理念為指導,尊重幼兒的興趣,尊重幼兒的生活,尊重幼兒的經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系」(《指南》),圍繞幼兒生活(農村典型生活場景和事物特徵)選擇課程內容,設計課程 方案 ,提升幼兒生活經驗,拓展幼兒的視野。

2、藝術性

《指南》中指出,要從生活習慣、規則意識、學習能力、情感與自我意識及審美情趣等多方面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藝術審美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農村幼兒普遍拘謹、不自信、氣質欠佳,缺乏明確的精神需求,而音樂藝術教育則從外在的藝術環境、內在的藝術熏陶、直接的藝術體驗、間接的藝術欣賞陶冶著幼兒的藝術情操,提升著幼兒的藝術情趣、改善著幼兒的藝術氣質,逐步形成用「藝術的、審美的態度對待生活」的核心價值觀。

3、本土性

《指南》中強調課程內容具有地方或幼兒園特色(P9),白鶴是xx市有名的滬劇之鎮,白鶴孩子們的生活中時時彌漫著濃郁的滬語戲曲。因地制宜地將滬劇引入我園的課程,凸顯了課程的地方色彩,也是尊重幼兒生活經驗的直觀體現。

六、課程設置及組織形式

(一)課程設置

1、課程結構

我園全日制招收3—6歲幼兒,按年齡設置小班(3—4歲)、中班(4—5歲)大班(5—6歲)三個年齡段,並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和身心特點及發展水平設置相應的課程。

基礎課程:生活運動游戲學習

特色活動:音樂活動滬劇欣賞

生活活動:

幫助幼兒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培養初步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安全、愉快、健康的生活環境中成長。主要內容有生活自理、文明交往、自我保護、環境衛生、生活規則等,為幼兒的後續生活奠定基礎。

運動活動:

旨在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動作協調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安全保護的意識和能力,為幼兒的健康體質奠定基礎。主要內容有形體操、徒手操、律動、體育游戲、器械運動、利用自然因素鍛煉等。

游戲活動:

旨在滿足幼兒自主、自發性活動需要,發展幼兒想像力、創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進幼兒情感、個性的健康發展,主要內容有角色游戲(我愛我家、理發店、肯德基、小商品市場、汽車站等)、結構游戲、表演游戲(大、小舞台)、自由活動等。

學習活動:

旨在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積極體驗,促使幼兒在認知態度和認知能力等方面不斷進步,為幼兒的後續學習奠定基礎。學習活動主要以主題形式推進和以各類區域活動輔助。各個主題活動計劃還在不斷的實踐改進中。

2、課程分配

3、課程組織

七、課程資源

1、二期課改配套教材(生活、運動、學習、游戲)——xx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多元整合幼兒園活動課程——少年兒童出版社20xx年版;

3、「嫣紅奼紫開遍」幼兒園綜合性主題教育新創版——百家出版社20xx年版;

4、白幼園本音樂教材推薦;

八、課程實施的保障

1、教師專業發展和園本研修推進策略

根據二期課改精神和教師專業現狀及特色構建需求,以《文學藝術室》、《技術開發室》、《道德風尚室》、《課堂實踐室》為載體,以「個人原創、自主推薦、課堂實磨、全園展示、分層研討、現場解惑、經驗共享」為白幼園本研修的一般流程,逐步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專業技術。

2、課程評價與調整策略

通過每月常態幼兒發展水平評估(症斷性評估)、每學期期末的專項評估(結果性評估)、教師課堂教學展示、隨堂聽課、園本教研、組長例會等收集課程實施效果的信息。

在全面收集信息的基礎上,每年暑期由課程領導小組進行課程信息的分析、課程內容的調整、課程實施策略的完善等。

3、行政支持和社區支援策略

不斷完善幼兒園教育環境,專業設計和創建,融入更多「以幼兒發展為本」的課程理念和「生活性、藝術性、本土性」的課程特點。

通過家長會、幼兒成長手冊、家園聯系欄等各種途徑向家長宣傳本園的課程理念、課程結構和實施途徑及方法,擴大家長對課程的了解,增進其對課程實施的關注和支持,使家長成為有效的課程資源。。

❼ 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設計方案範文(三篇)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1

一、指導思想

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指導方針,滿足學生運動技能,藝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的需要,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有利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校園特色文化,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基本形式

「走班」就是學生打破原來常態下的年級和班級組織,依照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主選擇輔導老師和活動的內容、形式,教師與學生通過自由選擇和雙向選擇,建立新的班集體後統一管理。本學期校級共設置了越劇、車模、攝影、魔方、科幻畫、石頭畫、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等十多個校級社團,進行拔尖型的教學;年級層面按照班級數設置了書畫、棋類、動手做等社團,進行興趣培養式的教學。

校級節日活動進行整體安排:三月份是第四屆「補天閱讀節」,四月份是首屆「補天戲曲節」,五月份是「補天科技節」,六月份是「補天體育節」。這些節日活動的安排納入「選課走班」的內容,將整體佔用半天的時間搞活動。

三、時間設置

每周利用兩個半天實施:周三下午第二課全校實施具有區域地方特色的越劇課程,根據學生的已有層次選課;周三下午第三課全校實施年級和校級層面的興趣活動走班。周三下午第一課和周五下午三節課,分別實施閱讀、思維、美文和主題活動社團,這些社團均能做到年級內同時(或部分同時),將在該學科的范疇內,根據學生的水平和興趣,實施走班教學。

四、實施過程

(一)全員參與走班課程的研發

每一位教師要樹立「我就是課程」意識。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專長,積極主動地輔導社團、研發課程。每位教師要無限相信卓越課程成就卓越教師,卓越教師研發卓越課程,積極倡導「學科+特色+人生導師」的創新思維,擁有屬於自己、影響學生生命成長課程。

一是開發學科課程。加強和完善原有項目工作室,組建新的項目攻堅團隊,發揮團隊效能,做到有計劃、有方案、有活動、有陣地、有保障、有成果。繼續完善越劇、車模、攝影、魔方、科幻畫課程,開始創編「五彩」石畫、十二生肖、戲曲、橡皮筋、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器樂、聲樂等特色課程。二是開發傳統課程。深度研發「補天文化」,開發升旗、入學、成長、畢業、集會等儀式課程,開發戲曲(藝術)、科技、體育、閱讀等節日課程。用豐富多樣的課程為「選課走班」奠定實施的基礎。

(二)高度重視走班教學的過程

1.召開全體教師動員會,號召全體教師結合自己的愛好特長,確定所欲開設的課程,報少年宮審核確定。

2.少年宮採用自主申報和學校派發相結合的方法,確定走班的具體項目,向相關年級的學生公示。全體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願報名,形成新的教學班級。

3.指導教師根據確定的項目研發課程,形成校本特色教材,組織教學。

4.學期末結合「學生慶典活動」開展走班教學的成果展示活動,評選優秀團隊和優秀個人。

五、基本規則

1.凡一經確定參加各組活動的學生,不得隨意缺曠和改變組別,學生出勤由輔導教師每天作好記載,及時與班主任聯系和反饋情況。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視走班選課活動,配合各輔導教師開展工作,敦促報名學生按時參加選修活動。

2.輔導時間為周三和周五下午,輔導教師必須按照規定時間和地點開展輔導工作,有事不能開展當日選修工作的,必須提前向領導小組報告,作好調課安排,通知好學生,否則將按曠課計算,若造成意外事故將承擔主要責任。

3.領導小組按每天課程時間到指定地點檢查。此項工作由學校統一組織開展,納入學校課程管理。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2

為進一步突出辦學特色,深入實施素質教育,依託一流的教學設施和南山集團的資源優勢,結合小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校開發了鋼琴大課、形體大課、游泳大課、英語等校本課程,現將具體實施方案制定如下:

一、課程設計背景

(一)現實背景

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校本課程與國家、地方課程相互依存、互為補充,對豐富和充實課程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豐富學生的學識,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為此,我校應積極推進校本課程建設,努力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二)發展前景

1、特色學校是現代學校的鮮明標志,有特色才有辦學質量,有特色才有辦學效益,有特色才有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要實現特色立校,就必須引導和推進辦學特色的創建和提煉工作。

2、作為一所民辦學校,辦學自主權的擴大,為建設特色學校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讓學校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形成自己的特色,贏得家長和社會更大的認可。

(三)現有條件

1、一流的教學設施。我校位於龍口市東海開發區,是南山集團投資5億元建設的高標准寄宿制學校。學校擁有音美樓、游泳館、體育館、天文台等一流的教學設施,總佔地1000畝,現有在校生近萬人。

2、豐富的實踐經驗。我校一直以來非常重視特色學校創建工作,自建校以來就以藝術教育為切入點實施特色教育,開展了20餘個特長小組和近10個特色課程,取得了優異的教育教學成果,積累了大量資料和經驗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3

第一部份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傳民族傳統文化灰核心,解決中小學德育工作實際問題,使中小學德育直正體現普教性、持久、創新性、針對性,可行性,有效性特點,減少突擊與形式,使德育走向系統化、科學化、規范化,讓學生得到健康的、和諧的、全面的發展,提高學生文明素質,提高思想道德修養,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大批合格的建設者。

初中重在培養學生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讓學生在學習、生活實踐中,養成文明禮貌、講衛生、講秩序、愛勞動的習慣。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寬容友愛、熱愛集體、關心尊重他人的品質;培養學生善於合作、熱心參與的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情感和樂觀向上的態度。

二.分目標

(一).知識

1.了解禮的起源與發展、內容與實質。

2.懂得學習禮儀的重要意義。

3.掌握正確的形體姿態,懂得中學生得體的服飾要求和談吐規范。

4.掌握家庭禮儀中對待長輩、客人及鄰里的基本禮節。

5.懂得與教師、同學相互交往和行為准則和禮儀規范,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意義。

6.懂得作為社會人在公共場合應遵守的禮儀規范,遵守社會公德。

(二).能力

1.能夠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養成良好的「體態語言」習慣,調整自己的情緒,提高個人素養。

2.靈活運用不同場合下的禮貌用語,掌握與人交往的語言技巧,提高與人交流、與人溝通的能力。

3.學會端莊、大方、整潔的儀表修飾,以符合中學生自身特徵,展示自我良好形象,培養和提高鑒賞力和審美能力。

4.懂得自尊、自愛。養成文明的生活習慣,講究個人衛生,學會做事,培養勞動和生活自理能力。

5.融洽師生關系,學會尊重,關心他人,愛護、幫助他人。培養和鍛煉適應能力,培養協作能力。

6.培養敬老愛幼、助人為樂的誠心、愛心和熱心,培養熱心參與、友好交往能力。

7.自覺遵守公共秩序,保護公共環境,愛護大自然。

(三).情感和態度

1.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從自尊、自重、自律的行為中培養關愛自己、寬容善待他人、關愛他人、關愛社會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強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2.培養高尚的思想品質、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禮貌的行為,在規范行為中培養健康活潑、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和健全人格。

3.培養自覺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維護社會利益,愛護公共設施的良好品質。培養對國家、社會自覺履行義務的責任感和社會公德意識。

4.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生活作風,做到真誠講信用,遵紀守法。

5.樹立環境保護和公共安全意識。愛護環境,愛護大自然,保護與人類共同生存的環境。

第二部份教學計劃、課程內容及安排、活動形式

教學計劃:初中禮儀教育課程的知識部份共24課時,兩個學年完成,知識傳授與實踐活動課時比例基本為1:1,或者活動實踐課時多於知識傳授課時,即禮儀教育總課時數為48節,教師教學時可視實際需要靈活把握。本課程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時效性、可操作性,教學過程注意與學校長德育管理工作密切聯系。另外,學校總體教育計劃中的學生實踐活動,如:節日教育、藝術節、主題演講比賽、社會實踐等,作為禮儀教育課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

一.課程內容及課時安排

一.緒論(共2課時)

1.禮的起源與發展(0.5課時)

2.禮的內涵與實質(0.5課時)

3.做文明禮貌的中學生(1課時)

二.儀容儀表禮儀(5課時)

1.形體姿態(3課時)

2.中學生服飾禮儀(1課時)

3.禮儀修養與個人衛生(1課時)

三.談吐禮儀(3課時)

1.談吐禮儀與語言美(1課時)

2.談吐禮儀與聲音美(1課時)

3.談吐禮儀與普通話(1課時)

四.家庭禮儀(6課時)

1.敬老禮儀(2課時)

2.日常餐飲禮儀(1課時)

3.待客禮儀(1課時)

4.書信禮儀(1課時)

5.電話禮儀(1課時)

五.校園禮儀(4課時)

1.師生之間的禮儀(2課時)

2.同學之間的禮儀(1課時)

3.校園活動禮儀(1課時)

六.公共場所禮儀(4課時)

1.公共禮儀基本原則(1課時)

2.公共場所的禮儀規范(2課時)

3.社會公德與環保安全(1課時)

二.教學活動形式:

本課程是以學生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

常用形式:

1.交流分享:是常用的學生學習、交流活動形式,可以是小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隨機的,也可以是專門安排的。交流分享能使學生有機會運用多種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鍛煉表達能力等。

2.資料調查: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圖書、報紙、電視、電話、網路等途徑搜集資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根據學習內容的要求、學生的興趣和水平進行組織與指導,確定搜集的目標和范圍,將得到的資料按要求或以學生熟悉的方式進行整理、利用、交流。

3.現場調查:通過組織學生到現場觀察或與當事人交流,使學生對所關注的總是能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直觀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

4.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這類活動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某些難以身臨其境去學習的體驗、經驗、知識等,而有目的地創設某種情景,令其經歷的模擬性演習活動。活動的關鍵是讓學生獲得體驗,演技好壞並不重要。如學習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禮節、遵守交通規則、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以利用這一形式。

5.誦讀詩文: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誦讀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古今經典贊歌、文章。一方面是為了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6.欣賞:學生欣賞的對象可以是人文作品、自然景色、音樂,也可以是學生喜歡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如師生共同搜集某一專題的故事、繪畫、照片、錄像、電影、多媒體作品等來一起欣賞。

7.練習:這是指針對某一項或幾項教育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或課後強化練習,以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如學會正確的坐、立、走姿勢,練習中學生形體健美操等。

8.講授:這是以教師言語傳授為主的活動形式。為讓講述生動、有效,應在充份了解學生理解水平的基礎上,盡量利用各種直觀教具、故事和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

9.主題班會:針對某一主題而召開的班會,可以綜合利用上述多種形式,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受到教育,達到教育的目的。

10.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的結合:禮儀教育課程的實施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班會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還可以與音樂欣賞、體育健美操練習等結合,還可以充份利用校園環境等創設禮儀教育氛圍。
一.學校心理健康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範文(三篇)

二.小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範文(三篇)

三.2022年高考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專業課程

四.2022年高考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專業課程

五.2022年高考中葯資源與開發專業課程

六.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專業課程

七.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專業課程

八.中葯資源與開發專業課程

九.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專業學什麼 附學習科目和課程

十.中葯資源與開發專業學什麼 附學習科目和課程
;

❽ 如何讓培訓課程變得更有「彈性」

如何使課程變得有「彈性」呢?
傳統課程往往把重點主要放在課堂呈現的現場部分,但受限於課堂時間和情境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好的實現預期的培訓效果。我們可以考慮將課程進行拓展,逐漸打通「課前、課中、課後」三個階段的界限屏障,從而使課程變得更有「彈性」(如圖1所示),其關鍵在於——「收放之間」,收即聚焦,放即發散,收得有力,放得自然。

下面,我們將從課程的三個階段來分別介紹一下具體的操作方法(如圖2所示)。

課前部分——「預」
「預」是指課程開始前的准備和造勢工作,通過設計課前一系列的准備活動,引導學員初步了解課程的目標、背景和基本內容,同時為課程的進一步優化提供參考信息。
我們可以具體通過以下幾個環節來進行強化(如圖3所示):

課前部分分別從「課程宣傳、報名篩選、激發學習動機、調研課程目標、課程背景信息和課程正式內容」六個環節入手,根據各自的收、放特性,分別組合形成四組彈簧來提升課程的彈性。為方便大家記憶,可以參考以下口訣:
課程宣傳來造勢,報名篩選細斟酌;
學習動機靠激發,調研目標不可少;
知彼解己作對照,內容信息早知道。
課程宣傳(放)
課程宣傳的目標是使目標學員了解課程的安排及基本信息,具體操作可以將線上系統和線下媒介相結合,採用多元化、立體式的方式來進行呈現,如:製作海報、宣傳冊、發布微信課程通知、發送電子邀請函等。
報名篩選(收)
結合課程目標和適用范圍,通過線上報名和線下報名相結合的方式,初步篩選課程的參訓學員,並進行學員背景信息分析(如:性別、部門、職級、學習風格比例等),為課程的實施優化提供參考依據。
激發學習動機(放)
通過「課前測試+課堂報告講解」的方式,在課前就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並提前為課程的學習氛圍造勢,從而提高學員對課程現場部分的期待值,強化學習動機。(此環節的「課前測試」,為非考核類測試,主要以激發學員興趣為主,如:性格測試、水平測試等)
調研課程目標(收)
通過「課前需求調研+課堂數據分享」的方式,提前了解學員及其上級的課程需求,進而從「課程優化」和「現場數據分享」兩個方面提升課程的精準性和友好度,同時,還可實現讓學員「先提前思考,再集體聚焦」的預期目標。
課程背景信息(放)
通過「課前學習資料+案例共同創作」的方式,在課前把學員融入到課程設計之中,一方面提高了課堂現場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講授的案例更容易被學員所理解和接受,從而可以有效提高培訓的轉化效果。
課程正式內容(放)
對於不需要課堂現場培訓的內容,尤其是單純宣講類的課程(如:規章制度等),可以通過「課前學習+課堂考核及答疑」的方式,把需要學習的內容提前讓學員進行自學,從而有效提升課堂現場的吸引度和實用性,進而提高學員在課堂現場的關注度和參與度。
課中部分——「授」與「練」
「授與練」是指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有彈性的進行講授和演練,以更精準、更系統的體驗方式,引導學員充分參與到課程之中,進而嘗試學以致用,為培訓效果的轉化奠定基礎。
我們可以具體通過以下幾個環節來進行強化(如圖4所示):

課中部分分別從「聚焦課程目標、強化學習動機、視頻引爆、專屬案例講解、現場考核&答疑和知識/操作要點卡片」六個環節入手,結合課前和課後的內容,根據各自的收、放特性,分別組合形成四組彈簧來提升課程的彈性。為方便大家記憶,可以參考以下口訣:
現場目標達共識,強化動機再助力;
視頻引爆造熱點,專屬案例針對強;
現場考核解困惑,要點卡片幫回憶。
聚焦課程目標(收)
通過分享課前需求調研信息數據和課程結構的方式,明確課程目標,並與學員達成共識。此環節的關鍵在於對課程目標達成共識,講解時須重點關注調研信息數據與課程目標及結構的關聯性和一致性,盡量避免出現脫節現象,影響課程目標及需求的定位。
強化學習動機(收)
通過對課前激發學習動機的方式(如:性格測試、水平測試等)給予回應,滿足學員的好奇心,同時也可以加強課程對學員個性化需求的滿足程度,進而提升課程的友好度和轉化效果。
視頻引爆(收)
根據課程的實際需要,通過製作視頻或剪輯現有視頻資料的方式,拓展課堂的情境感知范圍,同時以最直觀和有沖擊力的方式引出課程主題或子環節,提升課程吸引度。
專屬案例講解(放)
通過對課前收集的案例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課堂專屬案例。同時,根據課程的需要,引導學員針對案例的內容及解決方案進行現場研討,再通過點評將內容要點進行深化講解,從而加深學員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現場考核&答疑(收&放)
對於單純宣講類的課程(如:規章制度等),可以採用「考核+答疑」的方式進行課堂呈現。課前的自學和現場的考核不僅可以提高教學的效率,還可以提升學員對課程的自主掌控感;同時,答疑環節的互動,可以很好的彌補制度說明的理解偏差,提升課程對學員個性化需求的滿足程度。
知識/操作要點卡片(放)
課堂的實際演練環節是培訓轉化的關鍵之處,但課堂的時間往往有限,會給學員造成淺嘗輒止的感覺,出現「大家剛找到感覺就被迫停止」的尷尬局面,對後期的培訓轉化非常不利。
我們可以通過製作知識/操作要點卡片的方式,將現場的實際演練環節向課後延伸,一方面,可以拓展實際演練的時間;另一方面,學員有卡片的提示又不會忘記知識/操作要點,方便結合工作環境進行隨時隨地的演練。
課後部分——「幫」與「評」
「幫與評」是指在課程結束後給學員提供一個持續支持的環境,幫助他們進行培訓效果的轉化,同時對培訓的效果進行評估,持續優化課程。
我們可以具體通過以下幾個環節來進行強化(如圖5所示):

課後部分分別從「內容回顧、支持指導、互助社區、課程評估、評估反饋和成果營銷」六個環節入手,結合課中的內容,根據各自的收、放特性,分別組合形成三組彈簧來提升課程的彈性。為方便大家記憶,可以參考以下口訣:
內容回顧再聚焦,支持指導不能少;
互助社區促成長,結果評估顯實效;
反饋總結助優化,持續營銷效果佳。
內容回顧(收)
通過將傳統的以考試為主的學習效果驗收方式,轉變為通過在線學習或內容卡片為主的內容回顧方式,幫助學員回憶課程內容,並嘗試應用到工作情境之中。
支持、指導(放)
學員從課堂回到工作崗位,因為工作環境與課堂演練情境有所不同,所以在應用過程中往往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影響行為的轉變。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 忙得停不下來,沒時間應用;
◇ 忘記了學到的內容;
◇ 不知道應該在什麼時候應用;
◇ 不知道在工作環境中應該怎麼應用。
我們應該在幫助學員回憶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對學員實際應用的過程提供持續、有效的支持和指導,有效促進學員實現行為上的真正轉變。在指導和反饋的過程中,可以參考以下關鍵點:
◇ 明確要求,預先告知關鍵點;
◇ 示範能走向成功的重要步驟,幫助學員樹立信心;
◇ 確認學員的理解是否正確;
◇ 即時反饋,正面反饋;
◇ 評估練習效果。
互助社區(放)
除了講師的指導和幫助,還可以通過建立學員互助社區的方式,搭建學習交流的平台,及時了解學員課後的學習狀態和所遇問題,營造積極、持續的學習氛圍,用群體的力量促進個體進行行為實踐。
課程評估(收)
針對不同的評估需求,採用相應的方式對課程效果進行評估。
◇ 反應層面 (學員對培訓的喜好程度)
在線學習管理系統(在線評估)
◇ 學習層面(學員對培訓的學習獲得程度)
在線學習管理系統(在線考核)
◇ 行為層面(學員對培訓的知識運用程度)
觀察、訪談、行為反思工具
◇ 結果層面(對業務結果的改善程度)
訪談、經營數據分析
評估反饋(放)
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選擇適當的時間周期進行課程評估的反饋。針對不同的反饋對象,選擇相應的反饋方式,具體可以參考以下幾種類型:
◇ 項目整體反饋
反饋對象:公司管理層
反饋內容:項目背景介紹、項目情況簡介、課程滿意度評估結果(反應層面)、學員學習評估結果(學習層面)、學員直接上級對學員行為轉變的評估結果(行為層面)、課程產生的積極效果(結果層面)、課程的改進和推廣建議等
反饋方式:評估報告
◇ 對學員上級的反饋
反饋對象:學員上級
反饋內容:課程背景回顧、課程情況簡介、學員學習效果評估、下階段培訓需求調查、感謝語等
反饋方式:評估報告、訪談
◇ 對學員的反饋
針對學員整體
反饋對象:學員整體
反饋內容:
課程目標回顧、學習過程(含應用過程)回顧、整體效果反饋、對學員的鼓勵和感謝等
反饋方式:課程回顧活動、電子郵件
針對學員個體
反饋對象:學員個體
反饋內容:
課程目標回顧、內容要點回顧、在應用過程中的總結和反思、直接上級的評估和反饋,下階段培訓需求調查、對學員的激勵和感謝等
反饋方式:電子郵件
成果營銷(放)
在課程告一段落之後,要及時進行課程成果的營銷。通過課程「點狀發散」和「系統聯接」的傳播方式,為學習型組織氛圍和生態學習圈提供再循環的血液和養分。
反饋對象:企業全體員工(含未參加課程的員工)
反饋內容:
課程簡介、精彩回顧、管理層點評、學員反饋、業務部門反饋等
反饋方式:內部刊物、微信平台
最後,我們來整體回顧一下課程的彈性設置口訣(如圖6所示):

課程是可以具有「彈性」的,當我們建立了這樣的思維模式後,會發現更多的發揮空間,同時也會發現更多的空間聯系,這將有利於我們更系統、更有創造力的打造學習型組織氛圍和學習生態系統。

❾ 教學課程推廣策劃方案

教學課程推廣策劃方案1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及《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精神,牢固樹立「快樂體育」、「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推進體育課程的改革,狠抓體育教學六認真工作,強化學校特色體育項目建設,大力開展青少年陽光體育活動,堅持開展學生體育訓練工作,本著「求實、創新、協作、奮進」的精神繼續做好體育工作,力爭在各項體育競賽中爭創佳績。

二、工作目標

1、深化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立足課堂,扎扎實實上好每一節體育課,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達到學生人人喜歡上體育課的目的,有效地改善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2、抓好課間操、大課間活動、陽光體育活動。

3、加大體育運動隊訓練力度,嚴抓訓練質量,爭取各項比賽獲得好名次。

三、工作要求

(一)深化體育課程改革,優化教學過程

1.體育課程標準是體育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指南,為使體育教師盡快樹立全新的體育教學理念,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促使每一位教師的觀念發生深刻的變化。

2.體育課程是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徑。因此,體育教師要堅決維護體育課程的嚴肅性,按課時計劃上好體育及活動課,並進一步加強安全教育及防範意識。

(二)強化常規管理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體育教師將一如既往,在學校行政的領導下,繼續加強學習,弘揚團隊精神,努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認真貫徹《體衛工作兩個條例》精神,以認真務實的工作態度扎扎實實地開展各項工作。

2.在體育教師之間倡導勤學習、共研討之風,以不斷充實提高每一位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3.圍繞《課程標准》和新的教材體系開展教學活動,本學年,體育教師人人上實踐課,在實踐中得以提煉、得以升華。

4.一絲不苟做好各種資料工作,不斷充實完善學校體育資料。

5.全面負責特色項目建設,擬定專項計劃,用好校本教材,開展各項活動,為創建特色建設先進學校工作作出貢獻。

6.精心組織體育大課間活動的開展,大力開展陽光體育活動。

(三)大力開展陽光體育,打造體育文化

1.全面抓好「陽光體育」活動,精心組織好大課間活動,營造生動活潑的課間活動氛圍,讓校園真正成為學生的樂園。

2.繼續貫徹實施素質教育,組織好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游戲、活動。

3.配合學校行政、德育組、藝術組認真研究,擬定計劃,組織舉行2013年學校學生田徑運動會。

(四)加大課余訓練力度,提高競技水平

1.在普及的基礎上抓提高,使學校體育工作得以健康發展。

2.重新調整學校體育運動代表隊,重點建設田徑隊。責任到人,合理制定訓練計劃。科學訓練,嚴格訓練,爭取在區級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3.注重運動隊員全面發展,做好督促、溝通、協調工作,使運動隊員在學習、思想、行為等諸方面全面發展。

四、重視體育課安全問題

體育課的安全問題是我們體育教師所必須重視的問題。首先,我們要有強烈的責任心,用滿腔的熱情去關愛學生,對學生充滿愛心。上課前,應認真檢查場地器械是否牢固安全;在課堂中,應仔細觀察學生的活動情況;在教學中,應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以免發生意想不到的傷害事故。

教學課程推廣策劃方案2

一、指導思想

跳繩課從健身體育出發,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及自我鍛煉的意識。根據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活動的空間,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內在潛力,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學、自練、互評能力,在愉悅的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

二、活動目標:

1、掌握雙腳跳繩的方法,發展彈跳、協調能力。

2、通過跳繩活動培養勇於創新,團結協作的意識。

3、學習各種跳繩的動作方法,使學生掌握各種跳繩的要領。

4、利用多種跳繩練習發展學生的彈跳能力,協調、靈敏、耐力等身體素質。

5、培養學生時間與空間的感覺,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體育的興趣,增強群體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發揮潛能,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三、措施與方法

1、校內:各班可利用周三的第七節課組織學生進行跳繩活動,將跳繩達標活動與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有機結合;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進行跳繩訓練,充分發揮體育教師、班主任老師、學生家長以及任課教師的作用,組織、指導並帶動廣大學生積極參加跳繩達標活動,掀起我校學生體育鍛煉的熱潮。

2、校外:班主任老師動員學生回家與家庭任何成員自由組合進行訓練,形式不限,通過「小手拉大手」,讓學生家長(或親人)親身參與和了解學校活動,共享一份歡樂,達到共同健身、攜手育人的目的。

四、 周工作安排:

第1周:閱讀性內容————體育常識:課堂常規

第2周:體驗性內容————跳躍:雙腳連續跳上跳下

第3周:延伸性內容————雙腳交換跳單繩

第4周:體驗性內容————雙腳交換跳單繩看誰跳得多

第5周:體驗性內容————並腳跳單繩

第6周:體驗性內容————並腳跳單繩看誰跳的多

第7周:運動參與————行進間跳繩

第8周:運動參與————跳繩游戲

第9周:體驗性內容————繩操

第10周:體驗性內容————繩操和跳繩游戲

第11周:體驗性內容————跳繩

第12周:體驗性內容————行進間跳繩比賽

第13周:運動參與————跳繩

第14周:延伸性內容————體驗雙飛

第15周:體驗性內容————跳繩,游戲

第16周:運動參與————自己創新跳繩

第17周:體驗性內容————考核跳繩

教學課程推廣策劃方案3

一、指導思想

1、根據《小學課程方案》要求,逐步完善我校新課程結構。

2、著眼於學生未來的發展,提高課程的適應性。

3、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實現學校課程的創新,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提升學校辦學的品位。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領導機構

學校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學校課程規劃與審定,發布校本課程開發指南。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整體思路

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整體思路是:立足本校本土,重點突破,全員參與,穩步推進,全面展開。工作上要堅持以轉變教育觀念為前提,以加強教育科研為後盾,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突破口,切實加強校本課程開發、實施和領導,精心組織,保證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確保校本課程的順利開發與實施。

四、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

提倡和推崇科學,重視各門科學知識在校本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及時吸收科學發展的新成就。

2、民主性原則

校本課程開發要充分體現人本思想,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學校要創造機會,鼓勵師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參與課程的開發與建設。

3、針對性原則

校本課程的開發要有利於形成學校的特色,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特長和有利於發揮教師的專長。

4、人文性原則

在校本課程的目的上,崇尚個性;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重視受教育者的需求和興趣,講究教學方法,為學生健康而有個性地發展提供保障,使每個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充分發展其特長。

5、趣味性原則

校本課程要盡可能提供趣味性較強的內容和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盡可能採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拓展思維、開闊視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7、本土性原則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課程資源。

五、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

1、以模塊形式或專題形式開設,每個模塊以18學時為宜。

2、按課程計劃實施教學。對課程教法、學法進行研究。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尋求教學方式的創新,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課程推廣策劃方案4

一、課程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貫徹育人為本的理念,切實推進德育課程建設,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決定在全校范圍內實施校本德育課程,旨在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成長規律,突出行為養成、道德認知、情感體驗和理想信念的教育重點,形成分層遞進、有機銜接的教育序列,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課程資源保障

(一)人力資源

1、學生資源:七年級少先隊、八、九年級共青團;

2、教師資源: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班主任、學科教師;

3、社會資源:社區、家長委員會、家長。

(二)物力資源

學校在此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將根據課程設置需要提供《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古詩詞、諸子百言》、《弟子規、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讓我們學會感恩》等新課標課外閱讀經典叢書、教育影像資料等,並根據社會實踐活動的需要,推薦活動教育基地,以確保課程的順利實施。

三、課程實施

1、實施對象:一至九年級全體學生

2、實施內容:

七年級: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古詩詞、諸子百言

八年級:弟子規、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七至九年級:感恩教育

3、實施要求:

(1)活動經過學科課程德育、德育課程教學、社會實踐活動、行為規范教育、社會環境育人等五個平台進行實施。

(2)學校成立此課程實施的項目組,協調各學科的整合、家長的參與和社會的資源的利用。

(3)各教研組長負責學科的整合和參與,並制定出相應的課程計劃。

(4)各年級組長負責本年級段德育課程的推進,並制定出相應的工作計劃。

(5)團總支、少先隊大隊部負責團隊的實踐體驗活動,並制定活動計劃。

(6)班主任要積極組織學生投入各項活動,協調各學科之間的活動,充分利用晨會課、午會課(周三、周五)進行專題教育,並將此課程納入班級工作計劃。

4、實施途徑:

學科課程德育:全體教師根據各年級德育課程實施內容,充分挖掘本學科的德育元素,以雛鷹爭章為載體,開展教育。

教學課程推廣策劃方案5

一、主要目標

知識與技能,強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過程與方法,關於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對觀察能力,提出問題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信息交流能力的要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習興趣,對科學求知識,科學探究勇氣的培養,培養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與決心,教學中滲透STS觀念,責任感與使命感。

二、具體措施

1、成立物理課興趣小組,由集體備課指導,研究物理教學。

2、加強理論學習。每星期一早晨、第二節,全體物理組按要求理論學習和討論,扎實地完善集體備課,落實集體備課。

3、確立教師發展的方向,物理教師是一個創造者,引導者、引惑者,是學生的合作夥伴。⑴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明確自己想要學習什麼和獲得什麼。

⑵幫助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

⑶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

⑷幫助學生發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

⑸幫助學生營造和維護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

⑹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並促進評價的內化。

4、組織全體物理教師觀看優質課改錄像課,並加以總結。每學期觀看的次數不低於5次。同時鼓勵物理教師向其他學科學習課改的經驗學習,注重學科間滲透。

5、及時總結物理課教學過程的成果。

6、進行課後反思,著眼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及時進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改進,在反思中不斷提高。

三、實施階段安排

1、准備階段:確定實驗教師,實驗教師進一步學習新課改方案,學習課程標准解讀,領會課改精神,明確自己的任務,制定課改實驗計劃。

2、實施階段,在初二實驗年級,各實驗根據新課程標准進行新教材實驗,物理組里有計劃有組織教學觀摩、討論、交流活動。實施集體備課。實驗教師深入課改課堂聽課、討論、分析、總結,互相啟發,共同提高,共同發展。

3、總結階段:實驗教師分階段總結、課改經驗和體會,提出方法和不足。總結課改實驗成果。

教學課程推廣策劃方案6

一、指導 思想

為了更好推進我校小班化「五環節」教學模式實驗實施,切實提高我校廣大任課教師對我校「五環節」教學模式課程改革的認識,探索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完善「五環節」教學模式操作過程,經學校研究決定於9月25日起開展小班化「五環節」教學模式崗位練兵課活動。力爭通過本次活動能不斷總結推廣「五環節」教學模式成功經驗,解決「五環節」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打造我校教學改革的新特色,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二、活動主題

教科研主題:探索課堂教學實效,完善五環節教學模式

活動重點:本次練兵課活動要實現與我校十三五課題的有效對接,因此按照課題實施的進程,本次練兵課的重點,各教研組和教師要放在探索「合作探究」環節組織的有效性上。

三、活動時間

開展順序:先初中部進行,後小學部進行

四、參與人員

中、小學全體一線任課教師

五、活動要求

1、本次練兵課所有任課教師要積極參與,不允許以任何理由拒絕聽課,只要是一線在崗教師不分年齡大小都要參與此次活動,而且必須按照學校安排的時間來進行。如有極特殊情況須提前向校領導請假,並告知教導處以重新安排講課時間。

2.各科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一定要認真組織好課前的教研活動,組內教師要進行集體教研。

3.每位教師務必按照我校的五環節教學模式的要求,深入研究各環節之間的聯系,做好對學生學習前置的指導,力爭通過問題的設計能有效組織學生小組間的合作探究,在課堂上力爭「合作探究」不流於形式。出課教師上課需把教學設計上傳到學校網站個人空間,教學設計要突出活動主題,既圍繞「五環節」教學,又要體現出對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探索。教學設計和課後反思上完課後列印好及時上交教導處,也可交給教研組長由教研組長收齊後一並上交教導處。

4.當堂沒課教師要積極參與聽課活動,特別是同學科或同教研組老師有課時,務必自行串好課,參與聽課活動。聽課教師要做好聽課詳細記錄。學校會及時在微信群通報聽課教師參與情況。

5.課後各教研組長及時組織好本組成員評課並認真填寫「五環節」教學模式課堂教學評價表(自評和他評)。各位教師一定要本著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做課教師做好評價,教研組長負責收齊評價表後上交教導處。

6.本次練兵課的方案和上課的時間安排,上傳到我校網校通知公告欄處,請老師及時關注時間安排,做好課前准備。本次練兵課的上課時間安排明細也會發到微信群,也可從微信群了解各位教師上課時間。另外在講課的前一天,還會在微信群中告知第二天參與講課教師的課節和班級,以便各位領導、老師及時參與聽課活動。

教學課程推廣策劃方案7

一、背景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校根據區域特色與學校發展需求自主開發課程內容,我縣正爭創國家生態縣,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對於環境建設尤為重視,而環保理念也逐漸深入到每個家庭與個人心中。我校處於縣生態路附近,周邊環繞著多家大型花木基地,具有得天獨厚的研究優勢資源,故此,選擇花木文化作為校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

二、課程意義

1、能夠將我校綜合實踐活動學科課程的開展形成系統;

2、有助於學校特色文化的創建;

3、學生在參加活動獲取信息、鍛煉能力、掌握方法的同時,深化對家鄉的感情;

4、強化學生的綠色環保意識,是生態發展深入學生心中。

三、課程內容與實施

本校本課程是對校綜合實踐活動學科課程的一個補充,各年級段指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其中選擇內容開展,也可以在校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拓展性活動。

1、三年級主要是圍繞認識花木、欣賞花木為活動方向;四年級在認識與欣賞的基礎上加入保護,與標本製作方面的內容;五年級更多的關注到花木文化層次上的研究;六年級則走進社區進行花木栽培、管理實踐,調查了解本地花木經濟。

2、圍繞整體安排,拓展校本課程內容,開展的多項以花木文化為中心的主題活動,比如《為學校花木做「名片」》、《早園竹研究》、《快樂的植樹節》、《茶文化研究》、《青青小草踏之何忍》、《樹葉標本製作》、《樹葉的指紋——葉脈觀察》等等,各項主題活動的開展為豐富學生對花木文化的深入了解又增添了一個平台。

3、在全校范圍內開展「班花我來定」活動,提煉花木精神作為班級銘言,使其成為班級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各班設立植物角,這樣既為班級添加了一份生命的綠色,陶冶學生情操,更為現實的是:力求體現綠色課堂的教育理念。

4、3——6年級各班設有校內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學生既是基地的管理者又是基地的實踐者;另外,利用周邊資源,綜合實踐活動小組還與周邊多家花木苗圃場協商設立了校外實踐基地,定期前往活動。

四、課程管理與保障

組織領導

組長:張金星

副組長:

教師隊伍:

教學管理:與綜合實踐活動學科開展相結合,要求每學期各年級段必需選取校本課程中相適合內容開展活動。

科研管理:與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科研統一管理

經費:學校保證充足的校本課程開展經費與軟硬體設施。

五、課程評價:

將校本課程的開展納入到載體學科——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的評價體系中,確保每學期的開展,提倡與其它學科的整合。強調與少先隊班級文化建設的融合,將花木文化深入到學校的方方面面。

教學課程推廣策劃方案8

一、指導思想:

以新一輪課程改革「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從學校的實際狀況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構建學校辦學特色,打造「個性化」學校形象,發展學生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適應社會進步,科教發展,教育改革的客觀要求。

二、實施目標:

1、校本課程要體現基礎性:

基礎教育要重視基礎,校本課程將立足於打好學生文化基礎、品德基礎、身心基礎為目標。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綜合和運用。

2、校本課程要體現發展性:

根據學校實際狀況,兼顧到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樹立著眼於學生發展的教育價值觀,把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當作校本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

3、校本課程要體現現實性:

校本課程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而開設了課程,在開發過程中主要依靠學校的自身力量來完成,所以要充分考慮本校老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及學生的發展情況,還有學校的設備資金等因素,目標不能遠離實際

4、校本課程要體現主體性:

校本課程的主體性體現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需要,教師的充分參與,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要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使校本課程得到更大的開發。同時,還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學生的實際,重視學生參與,注意學生的反饋信息,不斷根據學生的需要完善優化校本課程。

三、實施內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課程開發體系

校本開發不是一兩個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長、課程專家、教師、學生家長等共同參與的。學校要形成開發校本課程的組織網路,形成領導小組----教研組---教師----學生的開發網路,通力合作,共同創建「學習化校園」。

1、成立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課程的初步審議)

組長:劉春生

副組長:

組員:生物老師、班主任

2、成立課程開發研究小組(負責課程的具體開發)

組長:劉金發

副組長:

組員:班主任、全體生物教師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實施程序:

1、成立組織。

2、通過學生座談等了解學生各種需求。

3、全面評估分析確定校本課程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

4、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

5、組織學生選擇課程。

6、確定校本課程。

7、形成完整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8、任課教師擬訂具體的《課程綱要》。

(三)、校本課程的結構:

七年級上學期農業技術

(四)、校本課程的評價

1、學生學習評價:問卷調查

2、學習效果評價:信息反饋

3、課程評價體系

❿ 小學課程活動實施方案

為確保活動順利開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備好一份活動方案,活動方案其實就是針對活動相關的因素所制定計劃類文書。活動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好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學課程活動實施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課程活動實施方案1

中心小學為了加強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採取「點班帶動,面上推廣」的工作策略,採取措施穩步推進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進程。

一、組建機構。

學校建立以國明政校長為組長,張文渻為副組長,7位教師為成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科研課題組。國明政校長負責全面工作,張文渻為業務指導,其餘幾位教師為主研教師。

二、建立一支相對固定的教師隊伍。

1、在校教師均有承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責任和義務。學校安排各班班主任為任課教師,,同時還積極利用當地的社會資源,聘請社會人員兼職。注重教師的培訓與培養,不斷調整教師的知識結構,建設一專多能型的教師隊伍。

2、對教師們進行規范性,靈活性培訓。規范性培訓,就是把老師送到市級進行專題培訓,充實理論,豐富內涵。靈活性培訓,第一就是校內培訓老師,藺國明老師先後組織老師們學習綜合實踐課程標准,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特點,明白了這門課程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同時學習其他地區綜合實踐活動經驗,弄清了具體的操作方法。第二,就是讓教師走出去,多走走,多看看,見多識廣,學習為我所用的東西。

三、按課程表,科學運用活動課時。

按照《綱要》要求,小學3—6年級綜合實踐活動一般每周為3課時,同時開發利用周末、節假日等課外時間,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空。在具體課時分配上,研究性學習每學期組織1-2個研究課題或項目;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每學期2-3次活動,每學年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不少於10天;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可按集中或分散的方式,統籌安排課時。

四、充分利用現有地方教材。

學校以壽光市教研室開發的小學3-5年級(6年級正在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包作為指導性教材,各班班主任充分藉助這一有利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好、實施好本班的綜合實踐活動。

五、形式多樣化

1、在校內開展。注重開發優勢教學資源,學校充分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充分利用各具特長的教職員工以及圖書館、實驗室、計算機房、校園設施、場地和設備等。

2、在校外開展。一是發揮校外實踐基地的作用。二是走出校園,走進社會,開展實踐活動。

六、保證活動經費投入,順利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

綜合實踐活動課,不象其它學科,它強調超越教材,課堂和學校的局限。在活動時,向自然環境,向學生的生活域和社會活動領域延伸,具有開放性和實踐性。這就需要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拍照、攝像、購買資料、獎勵師生等,都需要經費開支,盡管我們學校財力有限,但是,學校也撥出相應的資金投入,確保綜合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七、值得思考的地方。

我校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教師過程中,有許多地方做得不很理想。大家都知道,綜合實踐活動應該讓學生自己去組合,自己去活動,但我們的教師也出現過牽著學生鼻子走的情況,另外,在管理上我們也感到困惑:參加綜合實踐的老師工作量很大,至今我校沒有找到合理計算方法。

小學課程活動實施方案2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全面貫徹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關於綜合實踐活動的精神,有效整合學校教育教學資源,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面向全體,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素質,逐步形成學校的活動特色。

二、活動目標:

1、活動主題:實現整合。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將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課程、特色建設、德育活動等整合,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

2、活動形式:體現多元。開展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努力做到集中與分散結合,校外與校內結合,集體與個體結合,自主與創新結合。

3、活動過程:常態規范。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全方位監控,要求做到課前有準備,課中有指導,課後有反思,力爭每堂課都實實在在。

4、活動評價:不斷完善。注重過程性評價,繼續展開以現場觀察、學生座談,成果展示為主要形式的督查評價,促使活動深入開展。

5、活動資料:注重積累。每位任課老師要及時記錄活動中的成敗得失,及時收集整理學生的優秀成果,不斷更新活動網頁。

三、具體措施:

(一)強化學習,提升活動課程的理念。

綜合實踐活動是隨著課改應運而生的。教師唯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才能充分認識開設此課程的重大意義,才能真正明確此課程的目標及實施操作的方法。

1、加強自身學習。期初全體任課教師進行培訓,每位教師要進一步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及《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深刻領會綱要精神,以先進的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同時,每位教師要善於從報刊雜志、教育書籍、網路等多種渠道了解課改信息,明確活動動態,學習優秀案例,汲取成功經驗,邊學習邊實踐,不斷增強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解和認識。

2、重視同伴互助。同年級的老師要互相協作,共同參與,教師之間要經常切磋交流,形成合力。針對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教學中出現的熱點與難點,人人要出謀劃策,尋求對策,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活動內容的開發、活動方式的選擇、活動途徑的展開等等,老師們要不斷反思,不斷跟進。

(二)注重整合,豐富活動課程的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開發,必須立足校本,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實現多方整合,以拓展活動的實施空間。各年級在制訂活動方案時,要將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特色建設,德育活動等結合起來構想。開展活動時,力求做到課內與課外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集中與分散結合。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從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去選擇感興趣的話題自由研究;啟發學生從數學實踐中去發現問題,深入調查;與勞動技術教育與科技活動相結合,開展學習技能、科技教育的綜合實踐活動;與信息技術教育相結合,上查閱資料,網頁製作等……各任課教師要善於發現,重視引導,努力尋找學科教學與實踐活動的結合點。

2、與特色活動相結合。教師要用心抓住時令特色,關注校園動態,挖掘課程資源,開展主題系列研究。要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引領學生走進生活,指導學生進行考察、研究、體驗等活動。

3、與課題研究相結合。圍繞學校「依託社區資源開展勞動技術研究」這一課題,組織學生開展「走進紅豆」、「走進紅豆杉林」、「走進香樟苗木基地」、「走進養蟹養蝦場」等體驗性活動。在活動中反思,在活動中成長。

(三)關注常態,規范活動課程的實施。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共同開發與實施的課程。要扎扎實實開展好活動,教師要克服畏難情緒,從細節著眼,從實效入手,關注平時,關注問題,關注專題,關注典型,把握好活動的全過程。本學期,我校將特別關注常態下活動的開展,做到規范,有序。

1、期初,精心制訂計劃。各年級各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圍繞綜合實踐活動的四大塊內容(研究性學習、信息技術、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結合學校的校本特色,多方整合,制訂好詳細、全面、切實可行的綜合實踐活動計劃,形成系列,以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的有序、有效開展。

2、期中,常態實施計劃。每位教師要嚴格按照期初計劃上好每堂課。課前重准備,及時備好每節課,採用集體備課的形式實現資源共享;課中重引導,引導學生學會質疑,鼓勵學生觀點爭鳴,組織學生分工探究,教師要全程參與,全面指導;課後重延伸,督促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開展活動,不可「放任自流」。同時,要及時記錄活動點滴,設計活動方案,及時向「小能人網站」推薦優秀活動成果,積累收集相關資料上交教導處。繼續開展教研活動。

3、期末,全面總結活動。結合期初制訂的活動計劃和學校關於綜合實踐活動「六個一」的考評要求,認真反思活動的進展情況,及時總結活動中的成功與失敗;結合親歷活動的體會,認真撰寫活動案例;及時做好對學生的綜合考評工作、資料的整理工作。學期末,每位任課老師向教導處上交一份有質量的活動資料。

四、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訂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

2、召開綜合實踐活動任課教師會議,貫徹活動計劃。

3、圍繞下發材料,各班討論活動內容,制訂本學期班級活動方案。

4、綜合實踐年級負責教師會議,整理形成一學年研究系列。

5、上交每月活動方案以及相關資料。

三月份:

1、抽查各年級各班開展活動的情況(主要看是否按計劃進行)。

2、撰寫綜合實踐活動案例,准備參加區級評比。

3、上交每月活動方案以及相關資料。

4、參加區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開發研討活動。

四月份:

1、更新綜合實踐活動網頁製作。

2、組織全體師生春遊活動。

2、上交每月活動方案以及相關資料。

五月份:

1、綜合實踐活動研究課堂展示。

2、上交每月活動方案以及相關資料。

六月份:

1、收集整理活動資料。

2、上交活動總結與案例。

3、完成綜合實踐活動師生考評工作。

小學課程活動實施方案3

為了充分發揮課程建設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功能,學校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實際和發展需要,確立了「德育活動課程化」的學校德育發展思路,構建學校德育課程體系。「道德講堂活動課」就是在原道德講堂使用基礎上探索、實踐,逐步形成極具學校德育特色的校本課程。

一、開發背景:

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們在新時代進行青少年道德建設的重要思想養分,道德講堂活動課的開展,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青少年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導向作用。

二、課程目標:

道德講堂活動課的開展,旨在引導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感悟其中豐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通過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青少年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課程內容、實施策略:

課程內容以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為主,主題包括孝、感恩老師、誠信、愛國等,每個主題4課時。每學期有專門的教學計劃及規范的教學流程。教學環節包括「唱歌曲」、「學模範」、「誦經典」、「看視頻」

或「講故事」、「談感想」、「行善舉」

一共6個環節。授課人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經過專門培訓的學生主持人。課程的學習需要有專門的道德講堂作為授課固定場所,同時還需要聯系社會,組織學生進行志願服務,開展「行善舉」活動。

四、課程評價:

根據道德講堂活動課程的性質與特點,應重參與、重過程,側重評價主體的多元性,以及評價方法、手段的多樣性。應遵循以下評價原則:

(一)參與原則。

道德講堂活動要注重學生親身參與和學生全員參與,課程計劃規定的課時活動量的參與情況和參與態度的考核。

(二)過程原則。

道德講堂活動評價特別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和實踐體驗,重視在實踐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評價,並且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

(三)自主原則。

道德講堂活動課程的實施要要以學生自主發展為出發點,

讓學生學會積極的科學的自我評價,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到實實在在的落實。

(四)激勵原則。

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

五、道德講堂活動課程評價的要求有:

(一)注重收集、分析學生活動過程與結果的資料及數據。

學生參與道德講堂活動課都要填寫《道德講堂活動報名表》、《道德講堂活動簽到表》、《道德講堂活動感悟表》、《社會實踐活動記錄表》等。這些記錄是道德講堂活動課學習評價不可缺少的重要素材,也是學生自我評價和反思的重要依據。

(二)評價過程中需處理好多元主體評價與自我評價的關系。

道德講堂活動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是志願服務活動,它所涉及的主體是多元的,有校內教師,有其他社會主體。多元主體評價對於學生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它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為學生提供有關自己學習、發展狀況的信息,有助於學生更全面地熟悉自我。

閱讀全文

與課程宣傳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糧食品的營銷方案 瀏覽:929
花店節日促銷活動怎麼做 瀏覽:239
社區迎新春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63
電子商務15模式 瀏覽:563
大學學雷鋒日策劃方案 瀏覽:275
2012自考市場營銷真題及答案 瀏覽:181
學校培訓考核方案設計 瀏覽:661
高校促銷方案 瀏覽:292
運動會醫策劃方案 瀏覽:708
旅遊市場營銷的特點 瀏覽:860
吉首大學市場營銷學導論練習 瀏覽:123
防凍液促銷方案 瀏覽:672
葯品營銷開發方案 瀏覽:409
聚美優品網路營銷現狀及問題分析 瀏覽:98
電子商務安全綜合實驗 瀏覽:763
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348
我國房地產網路營銷的發展和創新 瀏覽:72
網路營銷職業領域 瀏覽:223
培訓學員座談會方案 瀏覽:556
picc培訓方案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