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必須加強個人品德建設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也是無窮的,必須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重視個人品德建設,有助於提升社會道德水平。
個人品德既是社會道德原則和規范的內化,也是個體作為主體對社會道德的認識、選擇以及實踐的結果,是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行為活動個性化了的道德特質。個人品德提高了,就可以「內德於己,外德於人」,促進社會道德進步。
(1)個人品德宣傳教育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社會道德規范的高度凝練和集中體現,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於提升人民對國家的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同時也能築牢意識形態長城,防止西方敵對勢力通過各種社會思潮對廣大青年進行滲透。
具體來說,要全面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學習,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從而使廣大青年從內心深處去理解,認同我國的核心價值觀,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引導廣大青年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其成為自身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准則。
B. 品德教育的方法與技術
道德教育的方法與技巧
一、道德教育不是說教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固然需要一定的「說教」,但是「說教」並不是唯一的教育方法。
其理由有二:
第一,是學生個體情況是因人而異的,這就決定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而內因才是事物變化的決定因素。道德不是自發形成的,道德行為是發自個人內心的自覺才能奏效。這就要求班主任在思想教育過程中注重教育的科學性、靈活性,做到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道德思想教育,規范道德行為,讓學生真正接受,達到入腦、入心的程度,才能由理解變為自覺的道德行為。這樣道德氛圍才能形成,思想道德教育才能真正見成效。因此,對初中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首要的是根據初中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個性差異而確定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初中學生由於年齡小、知識缺乏,對許多問題無法理解和認識。對他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如果內容不加選擇、生搬硬套千篇一律,方法上又實施大量的強輸硬灌。這樣極易造成學生知行分離、言行不一,甚至不知錯,更談不上改錯。
第二,不妨抓好重要節慶日、紀念日的思想道德宣傳教育和實踐活動。利用各種法定節日、傳統節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紀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學、入隊、入團、成人宣誓等重要時機,舉行各種慶祝、紀念活動和必要的儀式,集中開展思想道德主題宣傳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弘揚民族精神,增進愛國情感,提高道德素養。要精心組織設計面向中學生的旅遊、參觀、考察等活動,豐富中學生節假日參觀、旅遊活動的思想道德內涵。充分利用五四青年節、教師節、國慶節等重要節日,組織未成年人開展各項主題教育活動。每年"公民道德宣傳日",也要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為重點,確定鮮明主題,開展系列活動,形成宣傳熱潮。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遠比空洞的說教的效果好得多。
二、當前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道德教育在整個教育中占據著首要位置。道德教育方法與技巧是實現德育任務的重要條件之一。道德教育方法與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及目前在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醒我們在道德教育中 ,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須關注道德教育方法與技巧的研究 ,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改進。這就需要改變過去說教式的道德教育方法,因為它不能達到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四者統一協調發展。那當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都存在的什麼問題呢?
一是部分未成年人理想信念模糊,價值觀念錯位。相當一部分未成年人,對社會、對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缺乏信念;對愛國主義精神缺失,對民族精神淡漠;對中國革命、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光榮歷史知之甚少或一無所知;對民族英雄、模範人物缺乏仰慕之心,缺少應有的敬重。而更多的是對現代影視偶像的盲目崇拜與追逐,價值觀念的錯位,言行舉止的失范。
二是一些獨生子女「惟我獨尊」觀盛行,個人主義至上。隨著獨生子女群體的逐漸擴大,相當一部分未成年人從小到大受到的方方面面的「呵護」和「優待」,使他們從小養成懶惰、任性、自私等不良習慣。生活中稍不如意,便採取各種極端方式進行抵制反抗,嚴重者離家出走,極少數未成年人甚至養成極端自私自利的性格,無法與別人交往,無法和社會溝通。
三是未成年人法制意識淡薄,違法犯罪現象增多。當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現象日趨嚴重,且犯罪呈低齡化、團伙化、暴力化特徵顯著,一些未成年人缺乏法制觀念,沒有法律意識,加之受鑒別能力和心理偏差影響,動輒結成團伙,打架斗毆,群毆群盜,甚至暴力相殘。一部分在校學生中出現抽煙、酣酒、結拜、厭學、逃學等不良行為的現象有逐漸蔓延之勢,成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現象發生的前兆,給學校、家庭、社會帶來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影響。
三、新的道德教育的方法與技巧
1.改正面教育為主為全面教育;
學校教育導向偏差。一些學校因為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了對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教育。重智育、輕德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的現象普遍存在,應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改知識灌輸為培養能力;
學校德育脫離社會現實和學生實際。德育內容不能貼近現實生活,德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不強,直接向學生灌輸相關道德知識,這反而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這使學生真正做人的能力沒有樹立起來。另外,心理健康教育欠缺,目前中小學基本上沒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有心理咨詢室的學校也不多,心理健康知識未能在中小學生中普及,因此,大多數學生不懂得如何進行心理調節,無法消除心理困惑,承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非常差。
3.改道德說教為「聊天對話」;
隨著獨生子女群體的逐漸擴大,相當一部分未成年人從小到大受到的方方面面的「呵護」和「優待」,使他們從小養成懶惰、任性、自私等不良習慣。生活中稍不如意,便採取各種極端方式進行抵制反抗,嚴重者離家出走,極少數未成年人甚至養成極端自私自利的性格,無法與別人交往,無法和社會溝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改道德說教為「聊天對話」,多花時間和精力經常性地與學生溝通。
4.用親身體驗代替空洞說教;
有位母親哭訴說,買了18隻大蝦,孩子一口氣吃了17隻,剩下一隻母親想嘗嘗味道,可孩子居然大哭起來,質問母親:你明明知道我愛吃,為什麼不給我留著?我在教學生涯中,也時常感受到孩子的漠然。對孩子,我有足夠的溫情和母愛,但卻常常感到寒心。「現在的許多孩子,為什麼不會被感動?」所以要讓學生或子女自己去親身體驗,學會換位思考。
5.利用講故事進行道德教育;
兒童心理,具有容易接受暗示和容易接受具體形象的特徵,而且,兒童對道德的認識也是從無到有,由淺到深,從簡單到復雜,由零碎到系統發展起來的。因此在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時,要注意形象性、榜樣性、漸進性和針對性,而游戲、故事是兒童最容易接受的形式。
6、建立良好的秩序和嚴格的紀律;
道德教育中不僅需要給兒童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而且還要對兒童進行紀律教育。之所以要進行紀律教育的原因在於:我們不可能謹慎到不讓任何惡事得到一個進口,所以,嚴格的紀律是必須用來制止邪惡的傾向的。古代波希米亞的一句諺語能充分說明紀律的重要性,「學校沒有紀律就猶如磨盤中沒有水,沒有水磨盤就會停止,學校中取消了紀律,就剝奪了它的發動力。」嚴格的紀律只是在道德問題遭到危險時才應用,而不是在學習的事情方面去用。因為,學習如果組織的合適,學習本身就有充分的吸引力,就可以利用它們本身具有的快感吸引一切人。在生活中應該對那些諸如「各種不信神的情形」、「頑梗和蓄意的惡行」、「驕傲與輕蔑」的行為施以嚴格的紀律教育,強調利用責備或懲罰、斥責或鞭笞來維護紀律的權威性。但是,紀律本身的目的不在於強迫兒童用功,不是單純的為了懲罰;紀律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使兒童以後不在犯錯,是為了保證澄清的德行。所以,教育者在執行紀律時應該對兒童心懷坦誠,使他們明白之所以這樣做是出於對他們的愛,是為了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並非是憎惡他們。如果兒童不明白這一點,就會造成他們輕視一切紀律,甚至是故意違反紀律。雖然強調紀律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反對教師對學生濫用體罰的。學校的道德教育中雖然需要紀律,但這並不意味著學校中充滿著呼號和鞭撻的聲音。可以說:「體罰這種極端的方法不能用的太隨便、太熱心,因為倘若我們濫用了,那麼責打應當對付的不服從的極端情形還沒有發生,我們早已智窮力竭了
C. 如何培養良好的個人品德
第一。明確你自己培養品德的動力。沒有動力基本啥都干不好。而動力就比如「擁有良好品質後對你的好處,如讓你更有魅力等。」
第二。讓自己開心起來。事實證明。過不好,人容易墮落。不利於培養良好品質,而且過得不好,很少有人會對別人好,而就算對別人好,很多時候也是出於自身利益考慮,這顯然不是真的良好品質。自己過不好還對別人好的太少。
第三。多做好事。好事做多了,做好事自然也成了本能,好的品德也就不成問題。當然,你也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要被別人氣死。
第四。看看品德高尚的榜樣。比如那些舍己為人的消防戰士,戍守邊疆的愛國軍人等等,在感動中學習他們。
第五。端正一些思想。比如。我們都應該回報社會。原因是:哪有什麼風輕雲淡,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我們欠了社會太多。我們應該回報社會,而好的品德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因為這利於我們回報社會
D. 如何培養良好的個人品德
培養良好的個人品德,首先要從每天的事一點一滴做起,因為每一點事情都是積累你整個良好品德的基礎,你只有對待每件事都用心了,都用良好的品德去做,那麼你才會成就一個非常優秀的品德
E. 四德教育宣傳標語
1、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四德」新風,建設和諧清原!
2、打造文明清原,構建和諧社會!
3、全面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
4、大力倡導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的社會公德。
5、大力倡導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
6、大力倡導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
7、大力倡導正直無私、謙虛謹慎、團結友愛、勤奮奉獻、言行一致的個人品德。
8、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促進社會全面發展。
9、以道德立身,以誠信興業,做文明公民。
10、樹立「四德」新風,弘揚社會正氣。
11、樹立道德楷模,爭當文明標兵。
12、服務社會講奉獻,扶貧濟困獻愛心。
13、強化服務意識,改善發展環境。
14、保護環境,善待自然,造福後人。
15、禮貌謙讓鄰里團結,尊老愛幼家庭和睦。
16、大力倡導積極向上、健康和諧的良好道德風尚!
17、嚴以律己知廉恥,寬以待人講原則。
18、創建文明法治、穩定和諧,諒解寬容的社會環境。
19、知榮辱、樹新風、促和諧!
20、文明是一盞燈,照亮別人,溫暖自己。
21、與文明牽手,與文明同行,共建共享城市文明。
22、我們因文明而幸福,社會因文明而和諧。
23、愛心構建和諧,細節展現素質,行動鑄就文明。
24、知榮明恥樹「四德」新風,共建文明和諧新清原。
25、保護生態環境,倡導文明新風。
26、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27、 家庭多一份溫馨,社會多一份安寧。
F. 8、良好個人品德修養的途徑和方法是什麼
加強道德修養要將他律與自律相結合。既要重視他律階段的積淀和發展,主動接受各種道德教育,在學校和社會豐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活動中,提高道德認識,陶冶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識,規范道德行為;主動接受社會輿論的監督,自覺依靠各種制度、紀律等外來壓力來規范自己、約束自己;主動參與營造文明的環境,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又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轉化,經常自覺自省,用道德良心來評價自己,用道德意志來支持自己;努力做到慎獨。
G. 如何做好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供參考:
一、
家校合力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首要任務。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這樣講「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小學階段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良好品質形成的初始階段。可以好的思想品質使人受益一生。
毛澤東曾說:「青少年是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祖國的希望,民族地未來。」「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可見對未成年人培養教育,事關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富強。
小學階段是兒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觸社會,了解生活,學習知識的新階段,同時也是他們的基本道德觀念、基礎心理素質開始形成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兒童的身心發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亦很強,所以思想品德教育,會對兒童今後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一個人從小思想品德會長遠地起作用,甚至會影響一生。
作為教育人的主陣地——學校。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它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作為和學生朝夕相處的教師更是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重要力量。
1進行常規訓練
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過程,是嚴格訓練,反復強化,堅持不懈的結果,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學生年齡小,如果不經過反復訓練,不一定做到。學校生活,要求孩子們樹立嚴格的集體和時間觀念,遵守學校紀律。時時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對怎樣上課、下課、回答問題、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等等,都要做明確的要求,然後,進行反復訓練,對做得好的同學給予表揚,並讓他示範給大家看。有的同學做錯了,就讓他們重做一次,兩次……不厭其煩,多次反復,直到做好為止,只有在老師的嚴格要求和關心體貼下,學生才能有信心和決心,久而久之,才能使這些良好的品德得到內化。
2用教師品格影響學生
小學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時期。對於純潔的猶如一張白紙、好奇心強、知識少、缺乏社會生活經驗的小學生來說,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種影響。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兒童時代是模仿力最強的時期,他們的學習從模仿開始,由於他們的認識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榜樣對學生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永遠是教師的主題。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是給學生無言的教育。學校的全體教師都應注意對學生的養成教育,教師應為人師表,言談舉止、衣著住行,都應起到表率,因為在小學生的眼裡,自己的老師是神聖的,教師的舉止經常滲透於孩子的言行,所以教師平時面對學生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體力行,身教重於言教,平時,教師走進學校、教師,一發現地面有廢紙、垃圾就自覺拾起扔到垃圾箱里,扶正學生弄歪的課桌椅等,久而久之,學生受到的影響也都會自覺堅持學習。記得有一位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做出的比喊出的有份量。小事情大內涵,大道理小行為。」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光動嘴去說服教育學生,更多的時候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以教師自身的表率讓學生受到教育,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自覺樹立起尊敬市長、勤奮好學、積極上進的品格觀念。
3教師用「真愛」與學生「心靈」溝通
品德教育要「以人為本,因人而異」,必須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賦予「真愛」。只有愛心打動學生,才能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感情和願望,關注學生。多觀察、多發現其特點,諸如好玩、好動、好奇心、喜歡成功、喜歡表揚和自我表現,部分學生具有自卑封閉性格和逆反心理等等。師生關系融洽,與學生交知心朋友是成功教育的基礎。教育工作是「良心事業」,只有教師動真情,學生才能動真格。我們還要關愛學生,以真誠的愛心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成長環境。教育的真諦是愛,一個哲人說過,愛自己孩子的是人,愛別人孩子的是神。有一個冷漠、自傲、言語刻薄的女孩。導致同學們都疏遠她。她的這些個性與家庭教育有著很大的關系,媽媽在外打工,她長期和爸爸生活在一起,雖然她爸爸是愛她的,但遠不及那細膩的母愛,加上爸爸的 知識有限,導致教育方法欠妥當,有時候甚至是拳腳相向,為此,孩子逐漸變得冷漠,仇視身 邊的一切。如何才能融化她心底的堅冰呢?雨果說:「愛是情感的升華,它像陽光一樣照耀大地,賦予萬物生長的力量,並且使之欣欣向榮。」 ,在批改作文時,老師發現她的文章表達流暢,語言精美,為何不抓住這一時機呢?老師用紙條寫下了:「孩子,你真得很棒!從你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你文思敏捷,文辭優美,看你的作文對老師來說就是一種享受,老師很是欣賞你。」寫好後,放到了即將發下去的本子裡面。老師預感到這一次她會有話和我說的,拿破崙說過,人性最深切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 欣賞,更何況是孩子呢?不出所料,第二天下課後,她在教師的辦公桌上也留了一張便條,上面寫道:「老師,謝謝您的誇獎。您是我遇到的第一個贊揚我的老師,我很感動。」看完便條,老師暗自樂了好一陣子。她心底的堅冰已經在慢慢融化了,只是還需要時間,才能夠真正走進她的內心,緣於她和同學發生了矛盾那次。那幾天,老師發現她總是悶悶不樂的,就知道,她一定是遇到了煩心事。「孩子,老師發現這些天你的心情不怎麼好,遇到了什麼困難?可以告訴老師嗎?讓老師也幫你出謀劃策。」寫了這張便條偷偷放到她的筆盒裡。「老師,最近我和一個同學發生了矛盾,他們都不理我,我感到很孤獨。」她很快回信給我說。孩子需要愛,除了師愛,還有更加重要的同伴之間的愛,不然,學習生活就會失去色彩,變得黯淡無光。老師迅速回給她:「孩子,老師能夠理解你此時的心情,孤獨的滋味的確不好受,難為你了。和同學偶爾發生摩擦是不可避免的,發生以後,你的心情是可以調節的,關鍵看你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它,解決它。如果你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你不會感到煩惱,反之,你會感到煩惱纏身。孩子,老師說這話,是希望你待人寬容,同時,老師也相信在看完這張便條後,你會像這樣做的。只要你始終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同學們會敞開胸懷接納你的,那時,你將會發現生活原來是如此的五彩斑斕。加油喲!老師永遠支持你!」 在給她的便條的同時,老師迅速找到了班上幾個得力的同學,讓他們囑咐其他同學,要敞開自己博大的胸懷去接納她,不可以讓她無法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和同學之間的友愛。
有一天,老師感冒了,而且比較嚴重,課也不能夠講,就讓學生做作業。下課後,那個女孩給老師一張便條,寫道:「老師,今天上課時,我發現您感冒了,好象還有點嚴重。您弄葯沒有?您要注意自己的身體。老師,您辛苦了!」看完之後,老師不禁熱淚盈眶,孩子心底的堅冰已經已經融化成了涓涓細流,滋潤著她自己、同學以及 老師的心田。
這以後,老師終於可以多看見一個陽光燦爛的女孩,活躍在校園的每個角落。愛的便箋原來 是如此的神奇!那就讓我們給每一個孩子愛心和耐心,讓每一個孩子在愛的陽光下成長。這種以尊重、平等、信任為前提建立的師生關系,以友愛和贊揚做橋梁,收獲的是十份理解、百份熱愛、千份努力。
4家校合力——增強教育效果
小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環境的影響。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長的搖籃,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環境,家庭環境會給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難以磨滅的烙印,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位老師,也是他們終身的教授,在人一生教育中,家庭教育處於初始和基礎的地位,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覺中忽視了德行的教育,「重智輕德」成為家庭教育的普遍問題。有位著名文學家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過很多位教師,但我真正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生命的教育。」可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正如小學教育學所說的:「因為家庭是兒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響的地方,家長是兒童接觸最多最親近的人和第一位教師」,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兒童的成長。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緊,抓得好,兒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學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較快,反之就比較困難,進步得比較慢,甚至有的還會變壞。如:有一個學生不完成作業時,師問其沒有完成作業的原因時,學生回答說:「我家昨天晚上一放學,爸爸、媽媽就和幾個人在家打麻將,也不做飯,讓我出去玩兒,我說我作業沒做,爸爸就說,不要緊,這一次我給你放假,就一次作業沒什麼了不起的,作業嗎,在課堂上聽懂就行了,我小時候就不做作業,考試一樣考到好成績 」。這些學生大多天資聰明,學習成績卻屬於後進者。因此教師應當對這部分學生加強思想教育,及時召開家長會,共同研討教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家長的科學文化、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思想觀念等方面的素質。要讓家長懂得自己與子女朝夕相伴,對子女的身心,人格等個性化情況最為清楚,教育具有針對性和即時性。以血緣為基礎的親情關系更增加了道德教育的情感色彩,從小培養孩子的道德習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子女,這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所無法比擬的。因此,父母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敬,相互謙讓,與鄰里友好相處,關心別人,為孩子營選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為他們做出榜樣。樹木只有根深才能葉茂以至開花結果,只有從小培養學生的良好思想道德,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二十一世紀的人才。
因此,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要相互協調一致,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修養,使祖國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圍下茁壯成長。
總而言之,良好思想品德它需要學生自身的長期努力,和教師不斷地督促引導。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終有一日,會水滴石穿,百芳齊現。
二、
小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道德德育。道德是人們在生活中應當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的總和,是知情意行的有機統一。道德教育是小學教育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個極為寬泛的概念。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觀念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科學精神的培養,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國情教育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這就確定了德育工作在素質教育中的統領優先地位,同時又指明了學校工作的目標方向。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德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德育是培養四有新人的必要工程,放鬆或削弱德育工作,培養四有新人就成為一句空話。我國傳統的教育理論認為,「為學」的目的,首先是學會做人。孔子所謂「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就是告誡人們先學會做人,做一個品行符合道德標準的社會成員。因為,個人良好的品德素養是提高全民素質,形成良好社會風尚的重要基礎,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因素。十九世紀的教育家赫爾巴特也認為,整個教育工作可以用一個概念簡略的表示,那就是德性的培養。品德素質在學校全面素質的發展中起著定向和制導作用。無數事實證明,德育擔負著提高學生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審美、交往、生活及個性發展等多項基本素質的培養任務,有了德育作為基礎,智育、美育乃至團結協作才有存在的價值。所以,只有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才能培養德才兼備的四有新人,才能使國家昌盛,社會和諧。
德育工作為學生積累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提供必要的精神動力,抓好了德育工作,不僅不會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反而會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進步。只有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使其提高道德認知水平,才能構建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只要使學生認識到通過學習才能掌握更多的文化與科學知識,才能了解祖國的興衰,才能增強其各種情感。德育對學生的成長起著導向、動力、保證作用。由此,才能保證學習的精神動力,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德育工作是維持學校正常教育秩序的思想和紀律保證,放鬆了德育工作,就難以維持學校的正常秩序。如果一個學生沒有言行的規范,紀律的約束,隨意所為,口出臟言,遲到曠課,不尊重老師,那麼學校就連正常的課堂教學也無法開展,然而,以上現象都是由於學生的思想道德所造成的。只有加強品德教育,才能提高學生素質,才能保證學校的一切工作。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呈現多元化,社會上出現了種種道德迷茫和道德缺失,加之西方文化中錯誤的、腐朽的、反動的內容的侵蝕,人們的價值取向趨於低級化、庸俗化,因而,在社會形態各異、成人思想復雜混亂的感染和影響下,自私自利、集體觀念差、愛國主義思想淡薄、缺少同情心等現象不同程度地在一些小學生身上存在。加強小學生的品德教育,是關繫到學生長大後成什麼樣人才的問題,關繫到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發展,也是學校、家長和社會所共同關注的。只有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構建和諧校園,才能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
近年來,我校在德育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嘗試與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強化班主任工作是促進學生品德養成的主渠道。班主任是學校的骨幹力量,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班主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常言道:言傳身教,言教在說理,以提高道德認識,身教在示範,以指導學生的道德行為。在學校里,一個班學生的大小事情都離不開班主任,因此,班主任的言談舉止、學識文化等對學生的影響極大,具有明顯的示範性與導向性。小學班主任的素質是做好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條件。班主任的思想、行為決定著班風的形成,班主任如果能嚴格管理班級,靈活引導學生,詳細制定計劃,加深師生感情和加強班級凝聚力,班級會更團結,學生會更進步。常言道:打鐵須得自身硬,小學班主任作為帶路人,要具備為小學生發展導航的能力。讓學生有信仰,班主任首先要有信仰;要學生講誠信,班主任首先要言必信、行必果;要學生有愛心,班主任首先要有愛心;要學生有進取心,班主任自己要體現出自強不息的精神。提升班主任各方面的素質,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是我校搞好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班主任要正言、正行、正教,以身作則,用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感召學生。
小學生處於人生轉折的關鍵時期,他們在政治態度、價值觀與世界觀、道德品質、成才理念等方面,需要通過班主任的正確引導,才能往正確的方向發展。班主任在與學生的交往中,要充滿愛心。學生越是感受到教師的愛心,就越親近和信任他,教師的教育就越容易被學生理解,從而達到所期望的教育效果。因而,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作為班主任應該與學生平等對話,將心比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自己的愛心來換取學生的真心,用希望、激勵等科學教育方法,激發學生上進的信心。小學班主任還應該培養好班集體,組織豐富多彩的班會,形成團結、向上、文明、進步的集體輿論。除此之外,小學班主任指導開展文體活動是新形勢下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文化陣地。這既是班主任的工作職責,又是班主任的教學任務之一。成功地組織舉辦好各種班級活動,對於增強學生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樹立良好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創建優良班風、學風的有效途徑。總之,班主任工作是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個主渠道。
二、重視品德與社會課的建設,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當今社會我們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其本質就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目標的教育。而事實客觀公正地告訴我們:思想品德課(德育)極其重要,它關繫到將學生塑造成具有什麼樣思想道德面貌的人的原則問題。特別是在新世紀,各種思想、思潮、流派、學說尤為活躍,為使國家、民族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我校特別加強品德與社會課的建設。品德與社會並不是以單一的知識教學為主的課程,而是一門以社會生活為主線,集地理知識、歷史知識、社會知識及法律知識於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其內容豐富,知識面廣,蘊含著大量的教育信息,可以這么說,它不僅是學生認識世界的窗口,也是向學生展示世界、社會的大舞台,更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陣地。它系統的、分層的疏導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有效途徑之一。例如,社會課中的歷史知識包含著大量的教育因素。如社會第四冊教材中的第一單元中的林則徐虎門銷煙、甲午中日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反抗外來侵略者、孫中山和辛亥革命等內容。通過教師的講解使學生了解歷史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又如我們講到古代思想家孟子時,學習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講到三國知識時,讓學生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學到范仲淹,可以學習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樂觀等,通過這些培養學生堅忍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明是非,辨丑惡。再如,學習古代科學家張衡、現代科學家鄧稼先時,都可以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學習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只有一個地球》時,可以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為愛護環境打下思想基礎。因而,廣大教師要充分利用課程資源,發揮課堂教學作用,使學生在課堂上形成良好的品德。
三、狠抓少先隊工作,突出陣地作用,提高道德素養。
少先隊是少年兒童的先進組織,因而少先大隊部要有先進的思想覺悟,在班級,在學校起帶頭作用。少先隊的教育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它在學校的教育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少先隊教育寓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對孩子們有很大的吸引力,是一個更加寬廣、生動的課堂。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少先隊的教育優勢,廣泛地開展各種活動。首先,各中隊輔導員要上好每周的主題隊會課。隊會課應該有豐富、鮮活的內容,如學習少年兒童的先進事跡,有目的地組織隊員在班內開展有關理想的演講會,出宣傳板報,寫一些激勵學生上進的古詩詞,名言警句等,這樣對學生的理想道德觀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其次,我校少先隊精心設計德育活動,引導學生自我管理,將學生自我活動引向新的境界。如一周一主題隊會課,一月一主題板報,雛鷹爭章活動,紅領巾監督崗,爭創文明班級活動等,通過充滿個性化的課外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活動中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使學生的思想品質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於學生人格的養成、道德完善和學業的進步都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再次,我校少先隊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利用國慶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觀看一些愛國主義教育大片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使他們從小就樹立崇高的生活目的和遠大的理想。在清明節時,組織學生為革命烈士掃墓,使學生從小認識到和平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並深切感受英雄的事跡,使其心靈得到洗滌。積極參與尊老敬賢、爭創文明城市、優化發展環境塑造良好形象等社會活動,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接受教育,得到鍛煉,從而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四、心理幫助及輔導是做好個別後進生思想工作的方法之一。我校為了切實轉化後進生的思想工作,專門成立了心理輔導室,由富有教學經驗、善於做學生思想工作的老師擔任心理幫助及輔導工作人員。對於後進生的思想轉化,只憑單一的說教是不夠的,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是一個細致的過程,擔任心理輔導的教師應經常同需要轉化的學生談心,變師生間的批評為朋友式的良言勸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正確地進行心理疏導、情感交流,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自我轉化。但個別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往往會有逆反心理,作為輔導教師一定要耐心引導,用溫暖的愛去融化他們心靈的寒冰。當這些學生在遇到困難時,作為教師應主動熱情地給予幫助,鼓勵他們戰勝困難積極向上,增強自信,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逐步轉化,改掉不良習慣,從而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另外,我校安排校委會成員任各年級的分級領導,積極走進教室、深入課堂,察看學生言行,協同班主任在思想品德方面教育學生,也是一種強化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方法。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與實踐,我校在學生德育養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教風、學風和校風有了可喜的變化,學生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素質教育穩步推進。學校先後被市、區評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衛生先進單位、尊老敬賢先進集體。2008年在區教育局組織的目標責任書考核中榮獲二等獎,2009年在區教育局組織的目標責任書考核中榮獲一等獎和2009年教學質量優勝獎。
總之,小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建設,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重視陶冶、養成,小學德育要開展兒童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導之以行,持之以恆,使兒童在活動中得到鍛煉,才能收到實效,學生就能實現從道德認識向道德實踐的轉變。
H. 個人品德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個人品德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愛國奉獻、明禮遵規、勤勞善良、寬厚正直、自強自律。
2、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個人品德修養,一直強調「修、齊、治、平」傳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個人層面提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要求弘揚個人品德、磨礪個體品行。
3、《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推動踐行以愛國奉獻、明禮遵規、勤勞善良、寬厚正直、自強自律為主要內容的個人品德,鼓勵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好品行。」
4、這一鮮明主張,充分反映了新時代對公民個人品德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為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指明努力方向。
I. 如何培養自己的個人品德
在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公民品德在現代社會的公共領域制度中,起著攸關重要的作用。社會風氣、正氣、社會環境會直接影響社會的健康發展,在加強社會制度建設的同時,加強個人品德修養是時代的需求,也是國家繁榮昌盛的需求。
方法:
要給自己樹立理想目標,結合自身情況,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是聯系在一起的。也就是在短時期或長時期,自己要在未來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上,有所追求和嚮往的目標。在追求目標時不要僅僅計較個人得失,有利於培養自己品德修養。
要做一個忠實愛國者和改革創新的實踐者,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保持頭腦清醒,即充分利用好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又要堅決維護國家的利益,按本國的國情發展自己的事業和學好周圍的民族文化。
要正確理解人生的價值觀,以正確的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道路的坎坷,積極樂觀地面對現實生活,懂得人生的價值首先在於奉獻,從而在工作中積極進取,盡心盡責。提升自身價值,務實做好每一件事。
培養自身誠實守信的良好品德,以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守信光榮的基本原則要求自己,把誠信作為自己高尚的人生追求,立身處事的原則。讓自己成為一個自覺守信有擔當的公民。
養成節約節儉的好習慣,將節約的理念滲透到自己的生活中和交往朋友中,不浪費糧食,不浪費物品,想辦法做到廢物利用。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約束和嚴格要求自己。
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法治觀念,遵紀守法,養成法律至上的思維、養成公平正義的思維,養成人權保障思維。注重培養尊重別人人權,也有利於提高依法保護自己人權的品德修養。
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法治觀念,遵紀守法,養成法律至上的思維、養成公平正義的思維,養成人權保障思維。注重培養尊重別人人權,也有利於提高依法保護自己人權的品德修養。
J. 個人品德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愛國奉獻、明禮遵規、勤勞善良、寬厚正直、自強自律。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個人品德修養,一直強調「修、齊、治、平」傳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個人層面提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要求弘揚個人品德、磨礪個體品行。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推動踐行以愛國奉獻、明禮遵規、勤勞善良、寬厚正直、自強自律為主要內容的個人品德,鼓勵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好品行。」
這一鮮明主張,充分反映了新時代對公民個人品德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為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指明努力方向。
(10)個人品德宣傳教育擴展閱讀:
加強個人品德建設,須多管齊下。
一是應提高人們的道德認識。要使人們具備高尚的品德,就必須使人們了解和把握社會各個生活領域的道德規范,了解和認識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榮、什麼是辱,然後才能有一個明確的道德實踐方向。
二是應陶冶人們的道德情操。有了某種道德認識,還需要熾熱的道德情感,需要有一種對善的執著追求,在實踐中形成穩固的道德情感。
三是應鍛煉人們的道德意志。如果沒有堅強的道德意志,就不能在道德實踐中克服困難,堅持善良和正義,抵制邪惡和私慾,也就難以形成高尚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