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將於何時舉辦
你好,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將於9月23日舉辦。9月4日,隨縣召開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湖北主會場隨州活動籌備會。會上得知,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湖北主會場活動將在位於隨縣厲山鎮的炎帝故里風景名勝區謁祖廣場舉辦。
活動形式與內容:此次活動以農民為主體,以豐收為主題,以節慶為主線,圍繞「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的辦節宗旨,打造一場具有炎帝故里特色的豐收慶祝活動。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望採納。
Ⅱ 求大神!要一張秋收節的手抄報,有畫的寫的貼照片的那種。版圖也行,但要標出來哪裡寫字哪裡畫哪裡貼照片
我最喜歡的一個,希望對你有幫助
Ⅲ 請問中秋節 起源於何時除了團聚之外,還為了慶祝豐收的么
中秋節的由來和傳說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根據史籍的記載,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中秋節的傳說也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葯自己成仙。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拚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傳說之四——後羿射日
傳說中後羿和嫦娥都是堯時候的人,神話說,堯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莊稼都枯幹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為天氣酷熱的緣故,一些怪禽猛獸,也都從乾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裡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
人間的災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於封射箭的後羿下到人間,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後羿帶著天帝賜給他的一張紅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還帶著他的美麗的妻子嫦娥一起來到人間。
後羿立即開始了射日的戰斗。他從肩上除下那紅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驕橫的太陽射去,頃刻間十個太陽被射去了九個,只因為堯認為留下一個太陽對人民有用處,才攔阻了後羿的繼續射擊。這就是有名的後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後羿的豐功偉績,卻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到天帝那裡去進讒言,使天帝終於疏遠了後羿,最後把他永遠貶斥到人間。受了委曲的後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隱居在人間,靠後羿打獵為生。
嫦娥又是怎樣奔月的呢?在古書上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根據《淮南子》的記載是,後羿覺得對不起受他連累而謫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裡去求來了長生不死之葯,好讓他們夫妻二人在世間永遠和諧地生活下去。嫦娥卻過不慣清苦的生活,乘後羿不在家的時候,偷吃了全部的長生不死葯,奔逃到月亮里去了。另一種說法是屈原(約前340椩記?78)《天問》的記載,說後羿後來對嫦娥有不忠行為,和河伯的妻子發生暖昧關系,因而引起嫦娥極大的不滿,便離開後羿跑到天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後,很快就後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對她的好處和人世間的溫情,對比月亮里的孤獨,倍覺凄涼。
關於後羿之死,戰國時思想家孟子(約公元前372椩記?89年)所著《孟子》和西漢初年劉安(前179椙?22)編成的《淮南子》都說他是被恩將仇報的徒弟逢蒙暗害的。暗害的手段記載各不一樣,有的說是用桃木大棒打死的,有的說是用暗箭射死的。總之這位蓋世的英雄死在陰謀家的手裡。
有的傳說里還說,後羿死後英魂不散,變成了打鬼的鍾馗神。這一說法是我國著名史學家顧頡剛(1893-1980年)根據《淮南子》等古書的記載考證出來的。這種說法,實際上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這位不幸死去的英雄的無限懷念。
各地中秋節的習俗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
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遊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
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
每逢中秋來臨,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賞月談月也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
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歷,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也就是說,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為何人們鍾情中秋賞月呢?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台寶鑒,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萬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從時令上說,中種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穀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獲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描繪。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於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秋分」這個季節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從科學觀察來看,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的暖濕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西北風還很微弱。如此,濕氣已去,沙塵未起,空氣即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凈,月亮看上去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恰如古詩所雲:「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
《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盛於唐宋,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據宋朱翌《曲消舊聞》說:』中秋玩月,不知起於何時?考古人賦詩,則始於杜子美。」瀏覽唐詩,中秋賞月詩確有多篇,如王建有詩雲:「月似圓盛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徐凝的詩雲:「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間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據《東京夢華錄》對北宋京都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夕,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我連坐至曉」。《新編醉翁談錄》記載:「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飾之,登樓或於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台,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台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每逢中秋,一輪圓月東升時,人們便在庭院、樓台,擺出月餅、柚子、石榴、芋頭、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邊賞月,邊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樂融融。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中秋這一天,還舉行別具特色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游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因此,中秋節還有「團圓節」之稱。許多古詩表達了人們此時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萬里無雲境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詩雲:「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十大賞月佳處
1.廬山賞月
奇秀天下的廬山屹立於長江南岸,鄱陽湖之濱。中秋之夜,在上匡廬賞月也許是人生中難忘的經歷。廬山素有「清涼世界」、「避暑勝地」等美名,秋日裡更是賞紅葉的好去處。山上空氣清新,森林、花鳥、溫泉、飛瀑、峭壁、別墅一應俱全,形成完善的休閑渡假旅遊勝地。廬山含鄱口是觀日出的最佳勝景,但其實這里也是賞月的好去處。在望鄱亭中坐下,鄱陽湖上碧波萬頃,漁火點點,輕風陣陣。漸漸地,一輪明月從湖那邊緩緩升起,中秋的月色,在山上看起來顯得更加清冽,更加明朗,彷彿伸手可及,讓人慾乘風而去。又或走在牯嶺鎮上,抬頭看明月如鏡,月色撒在地上,四下如同鍍上一層銀色的光澤。
2.. 黃山邀月
黃山之美是一種多彩而又清純的美。在南國還是初秋時節的中秋佳節,黃山卻已層林盡染。漫山的紅葉,將名傳天下的黃山迎客松映襯得愈發蒼翠。入夜,盈盈明月輕輕爬上樹梢,爬上了山,山霧如輕紗將其籠罩,更顯得朦朧皎潔。黃山的月如此純凈,黃山的夜如此靜謚,這個時候,無論您是在山路上漫步而行,或是在山上品酒賞月,都將不由自主沉醉於這片銀色的世界之中。
3. 三峽仰月
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氣勢雄偉。峽內重巒疊嶂,礁石林立。到了晚上,江上生明月,聽江濤澎湃,觀遠山夜景,夜色朦朧中的三峽別有一番景緻。由於受長江截流前「告別三峽游」口號的影響,許多遊客誤認為截流後長江水位將上升,景點將被淹沒,三峽不能游。事實上,三峽的景點在截流後不但美景如昔,而且增加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大壩」這一氣勢恢宏的景觀。月明之夜,在豪華游輪的大型觀景台上與三五好友品茗賞月,把酒談心,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4. 西湖游月
杭州西湖之美,乃世人皆知。中秋月明之夜,泛舟湖上,盡可領略「煙籠秋水月籠紗」的詩般意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島之一,也是自古以來的賞月勝地。三個石塔,亭亭玉立在波光瀲灧的湖面上。每逢月夜,特別是中秋佳節,在塔里點上燈燭,洞口蒙上薄紙,燈光從中透出,宛如一個個小月亮,倒影湖中。待到皓月中天,月光、燈光湖光交相輝映,月影、塔影、雲影融成一片「一湖金水欲溶秋」。
5. 石湖串月
石湖,離蘇州城西南九公里。石湖東面有座九環洞橋,又叫行春橋,這里是石湖看串月的最佳處。每當農歷八月十七半夜子時,月亮偏西時,清澈的光輝透過了九個環洞,直照北面的水面上。這時,微波粼粼,在石湖水面上可以看到,一串月亮的影子在波心盪漾,這就是「石湖串月」奇景。這兩三天中,石湖裡燈船往來如梭、絲竹弦歌聲徹夜不絕。上方山上,楞枷塔下,皓月當空,澄澈萬里,湖波山嵐,一片清光。
6. 象山夜月
在廣西桂林象山。象鼻和象身中間有一水月洞,江水從洞中橫貫而過。中秋之夜,乘小舟作江上游,駛入水月洞,便見「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不還流」的絕妙景觀。
7. 槳聲燈影水鄉月
浙江不僅西湖秋月、三潭映月動人,紹興水鄉的月更有一番靈韻。古城紹興河道縱橫、曲水流殤,石橋相連,酒肆林立,其水醉人,景醉人,書法醉人,黃酒醉人,月色更醉人。水鄉的月夜靈動飄逸如水墨畫,坐著紹興獨有的烏篷船漫遊夜的水鄉,艄公在船尾用雙腳劃槳,好像在騎腳踏車,邊品嘗黃酒、茴香豆,輕欞的月光便順著矣乃的槳聲流淌過來,和著水中倒映的臨河白牆青瓦小樓里的燈影,如夢如幻,不由讓人猜度月的心事,細讀水的情節。在紹興可參觀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蘭亭,游稽山鑒水,咸豐酒店,景如詩畫,景含文化,各有情趣。而距紹興不遠的寧波有8月16過中秋的傳統,在天一閣上望月,秋月年年望相 似,不知秋月待何人?奉化溪口山水掩映,清幽秀麗。從寧波乘船前往海天佛國普陀山,可觀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壯觀景象。在潮聲音倫中賞月,更有一種超凡脫俗的味道。
8. 峨眉山月半抱秋
有「峨眉天下秀」之稱的峨眉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因有山峰相對如峨眉得名。全山縱橫200多公里,頂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雄渾秀麗,氣象萬千,山上寺廟眾多,濃蔭密布,雲霧繚繞。24座古剎依山取勢,各具特色。在半山賞月,峰如峨眉,月如金盤,別有一番靜劾和奇俏。觀方池秋月,波影融融,來水漱玉,去波尋珠。白水秋風,聖積晚鍾,雙橋清香,靈岩疊翠一處又一處的勝景讓人浮想連翩。特別是金頂的「峨眉四絕」——日出、雲海、佛光、聖燈和沿途可見的峨眉猴群更別有情趣。 下了峨眉山,可游樂山大佛,往距樂山城北23公里的平羌三峽,過奉節,游長江三峽,感受朗月映照下的三峽「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壯闊。
9. 洞庭湖月兩澄明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一望無際的蘆葦搖曳滿湖金黃。八百里洞庭煙波澹盪搖空碧,葉葉扁舟弄斜陽。1700年的風吹雨打並沒有使岳陽樓蒼老,日登層樓,見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夜上層樓,見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瀟湘八意中的「洞庭秋月」、「遠浦歸帆」、「漁村夕照」都可見到。湖中的小島君山有湘妃祠、柳毅井、傳書亭等眾多古跡,斑竹、連理竹等竹影婆娑。時間充裕可前往3小時車程距的長沙,游嶽麓山,訪嶽麓書院,看橘子洲的金桔開始熟了,而天心閣古城牆上的月色更有一種古樸蒼涼的味道。
10. 天野蒼茫月無言
甘肅省蘭州以南的美麗大草原,貫穿了夏河、碌曲、瑪曲、合作等七個省市。這里秋天雖不似夏天那般繁花似錦,但格桑花、香柴花、小野菊、蒲公英......星星點點,色色相映,營造著甘南無處不飛花的意境。草原與山、河、湖密切相處,藏傳佛教古寺點綴期間,更添了些神秘和誘惑。夏河是甘南遊的第一站,有「小西藏」之稱,擁有世界藏書最多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拉卜楞寺。桑科草原、格桑花草原一個連一個。瑪曲的草原也很美,瑪曲的黃河又很壯觀。黃河流經這里,突然一個加彎,形成了秀美絕倫的「天下黃河九曲十八灣」之首曲景觀。秋夜,半個月亮爬下來,月光灑在黃河岸上連綿不斷的峰巔,微風輕輕吹著,如濤低吟,大草原越發安靜了,連牧羊犬聲也聽不到,彷彿萬物都已沉入夢鄉。明月下黃河潔 麗、沉靜,還帶著點兒羞澀;而月下的草原更加空曠、靜沓。天蒼蒼、野茫茫的情結凝聚在天邊的草原月色里。碌曲縣內有郎 木寺眾多寺廟,寺廟高高低低藏在鬱郁蔥蔥的山谷里,經殿金碧輝煌,佛邸、僧房、民宅則是木頂石壁,風情各異天藍山白,草綠水清的景緻好似瑞士風光。
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其它中秋節的習俗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岩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 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 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
Ⅳ 以秋收節(豐收節)為主題的手抄報應該怎麼做不用成品,各位大神能幫忙規劃一下就好了
給你5個版式參考吧,這是我剛設計的
內容的話可以從網路裡面截取:中國農民豐收節
Ⅳ 農民豐收節是在每年的什麼時候
農民豐收節是在每年的秋分日,2021年農民豐收節是9月23日。
今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晚會,第一次走出演播廳,走向豐收的田野。晚會以潮汕地區豐收為中心,利用5G技術手段,串聯起全國各地的豐收景象。
呈現出一幅全國共慶五穀豐登、共享歡樂喜悅的節日畫卷。展現了在黨的領導下,各地農民「慶豐收、感黨恩」的圖景,全國主糧和農副產品「物質豐收」的同時,在鄉村振興推向全面加速進程中,中國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我國今年農業生產情況
我國是農業大國,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一季度,中央和地方財政累計投入小麥病蟲防控資金近30億元,支持開展病蟲統防統治,累計防治面積超過10億畝次,病蟲損失控制在5%以內。
進入4月份,化肥、農葯價格出現較大幅度增長,中央財政及時安排200億元補貼糧食生產。6月初,河南新麥開秤價每斤1.18—1.2元,比去年高8分錢到1毛錢。截至9月15日,主產區累計收購夏糧6091萬噸,同比增加260萬噸。
Ⅵ 全球四大最High狂歡節都有哪些
人類為什麼需要節日?說通俗點,就是找個理由玩一把,並且還是瘋狂地玩一把。在狂歡節上,所有女孩都渴望成為桑巴舞表演的皇後;熱愛面具的人為了這3天歡樂,做了362天的准備;小鎮的農民們為了歡樂,把自己的房子打扮的「花枝招展」娛人娛己……他們熱情狂放,情緒高漲,目的很單純。就是要快樂,簡單而瘋狂的快樂。所以,就以節日的名義,來個全球大派對,讓我們把狂歡High到頂點!
巴西·里約熱內盧
巴西人的瘋狂事
巴西狂歡節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狂歡節」。每年在復活節的前47天舉行,也就是在二月的中旬或下旬,為期三天。里約熱內盧的狂歡節有四個「世界之最」:參加桑巴舞大賽演員人數最多,服裝最華麗,持續時間最長,場面最壯觀。
平等,讓狂歡節具有生命力
巴西狂歡節最早是從里約熱內盧開始的,始於19世紀中葉。起初規模不大,僅限於貴族的室內化妝舞會。參加者戴著從巴黎購買來的面具,盡情歡樂。1852年,葡萄牙人阿澤維多指揮樂隊走上了街頭,將狂歡節從室內帶入了室外。
沒有膚色之分,沒有財富之別,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達到不分彼此的境界。這種「接地氣」的做法,使巴西狂歡節能夠不斷發展壯大,規模越來越龐大。這也是巴西狂歡節吸引遊人之處,許多遊人專程趕來參加,就是被這平等的雨露所感動。
為了讓里約熱內盧狂歡節有一個固定的場所。1983年,巴西著名工程師奧斯卡·涅梅耶爾親自操刀設計,6萬名建設者齊心協力,僅用了117天,就建成了一座能容納數萬觀眾的桑巴舞賽場。巴西里約熱內盧狂歡節開幕當天,里約熱內盧市市長將親手將城門的金鑰匙交給被稱作「莫莫王」的「狂歡節國王」,由此拉開狂歡節的序幕。在長達一周的狂歡節中,里約熱內盧城將由「狂歡節國王」「統治」,全體市民將按照自己的方式盡情狂歡。「莫莫王」的責任就是帶領民眾盡情跳舞,盡情享樂,民眾越「嗨皮」,市長就越稱職。
快樂,讓煩惱無處藏身
在狂歡節的遊行隊伍里,人們從白天跳到黑夜,不知疲倦。白天烈日炎炎,人人臉上淌著汗水,但汗水沖不去臉上的笑容。快樂就像接力賽,你傳我,我傳他,人人都被快樂所俘虜,所有煩惱被拋到了九霄雲外,所有不滿被情緒宣洩殆盡,人們將自己的想像力發揮到極致,可以把自己打扮成任何你想成為的樣子,沒有人會笑話你的千奇百怪非主流。而「非主流」則是狂歡節的「主流」,有的參與者以走極端的奇裝異服來吸引大眾眼球,比如,在赤裸的身體上塗滿了巴西國旗的黃綠顏色等。
更為美妙的是,巴西狂歡節是「地球上最偉大的表演」。你看看那站在彩車頂部的歌手,唱得是多麼忘情;桑巴舞小姐的舞姿,又是多麼得曼妙婀娜;還有那體重超過130多公斤的「莫莫王」,跳起來的樣子詼諧滑稽,讓人開心,「狂歡後」、「狂歡公主」則都是經過評選而出的桑巴能手。
女人,讓狂歡節活色生香
巴西女人性感嫵媚、開放野性。前挺後撅,細腰粗腿的身材極能調動男人腎上腺激素分泌。如果要見識巴西女人,除了里約熱內盧的海灘,還有一處就是狂歡節。如果說海灘上的女人是洗盡鉛華的天然美,那麼,狂歡節上的女人則是極盡脂粉的華麗。
在狂歡節遊行的桑巴舞彩車上,擁有魔鬼身材和天使面孔的桑巴舞模特、舞者,或赤裸上陣,或只穿比基尼。她們頭戴色彩斑斕的羽毛,面戴珠光寶氣的面具。男人們則是「護花使者」,穿著由無數箔片鑲成的衣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有的男人也趁此過一把當女人的癮。這就是出現在狂歡節中的「易裝癖」。在起舞的隊伍中時常可見化著濃妝,穿著暴露女性裝束的男人們,跳著熱辣的勁舞,顛倒眾生。
貼士:
時間:每年的2月中旬或下旬,舉行三天。
簽證:巴西簽證分上海和北京兩個領區,上海受理上海、浙江、江蘇居民的簽證申請,其他的都屬於北京領區。
交通:乘飛機抵達里約熱內盧後,即可前往裡約熱內盧桑巴大道,這里有整個狂歡節最重要的節目——桑巴舞表演。
注意事項:
大部分的街頭表演是不需要買票的,但狂歡節最後的花車大遊行的票則需要早早向旅行社購買,特別是便宜的票,非常搶手。
在狂歡節期間要時刻注意安全。
瑞士·巴塞爾
低調瑞士人的高調視覺盛宴
瑞士的狂歡節雖然無法與里約熱內盧相比,但一定會讓那些認為瑞士人保守的人們大跌眼鏡。2012年的2月,我就在巴塞爾受到了這樣的「驚嚇」,且興奮不已。狂歡節期間,參與者們誇張地妝扮,盡情地享受,可謂瘋狂至極。
搶位,從凌晨三點開始
巴塞爾的Fasnacht是從2月27日凌晨四點開始的。我為了感受一下這異國他鄉的節日氣氛,凌晨三點就出發了,天還是黑黑的,人們已經開始如潮水般湧向巴塞爾著名的馬克特廣場(Marktplatz)。小小的廣場其實就兩條大街,里三層外三層的人們站滿了街道兩旁,迎接著鍾聲的到來,有強壯的男人、有年邁的老人和婦女兒童。有的小孩早早地爬上了路邊的廣告牌,生怕別人佔領寶地。從萊茵河橋的那頭,三三兩兩迎面而來,他們穿著各色的節日服飾,蹦蹦跳跳或走走停停,不時有小夥伴還不小心撒的滿地糖果,大家挑戰著體力,更是挑戰著冬日的寒冷。
凌晨四點,教堂的鍾聲響起的一刻,市中心的所有街燈都瞬間熄滅,音樂聲即刻傳來,剎那間遊行就開始了。此時,人們頭戴誇張猙獰的面具,身著彩服木鞋,伴著此起彼伏的鼓點、短笛聲,有序穿行在巴塞爾中心的大街小巷,一盞盞燈籠猶如螢火蟲般在黑暗中飛行,場景十分壯觀美妙,由此拉開了Fasnacht的序幕。
這種日子,拼得就是創意
更盛大的遊行在2月27日和2月29日下午,它是由眾多企業、民間團體、學校等官方隊伍組成的遊行,每個方陣或演奏短笛、長笛,或敲打別具特色的巴塞爾鼓,將節日氣氛引向一個又一個高潮。樂隊方陣的組織十分有序,都是由引導先鋒和吹笛者,或指揮和鼓手組成。2月28日下午則是孩子們的狂歡遊行日,屆時你會看到超多可愛的小精靈,宛如童話世界。
我已經參加過數次瑞士狂歡節,2012年的巴塞爾狂歡節是參加人數最多、氣氛最熱烈火爆的一次。從下午一點交通戒嚴開始,巴塞爾的主要街道就已經被擠得水泄不通了,共有484個團體11400個會員參加了2012巴塞爾狂歡節的遊行表演,其規模盛大空前。
濃重的政治時事色彩是巴塞爾狂歡節的最大特色,或嘲諷或警示或恐懼,每個遊行方陣從主題創意到造型服飾都是費盡心機,無形之中能感覺到這也是一種較量,大家比的就是誰更有創意。
貼士:
時間:每年2月末或3月初
簽證:在北京瑞士駐華大使館,瑞士駐上海、廣州、香港總領事館接受辦理個人旅遊簽證。
購票注意事項:
瑞士通票:憑借瑞士通票游遍整個瑞士。瑞士通票分為幾種,分別可以在4天、8天、15天、22天或一個月內重復使用。該通票在著名的游覽線路以及瑞士37座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統有效,持有者在山巔游覽和其他服務中還能享受到許多驚喜折扣。優惠方式: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遊客一起旅行,每個人都將享受15%的優惠折扣。
瑞士青年票:不滿26歲的青年在購買瑞士青年票時可以獲得原票價25%的優惠。青年票持有者可享受與瑞士通票持有者相同的優惠,不過,在購買時,瑞士青年票不再同時享受經濟型通票的折扣,而且這種票不是機動通票。
菲律賓·盧克班
可以吃到肚子里的房子
盧克班是一個小鎮,因此坐完大巴以後,到達Luceanna汽車站,還需要坐Jeepney去到盧克班,最後換乘三輪車到鎮中心。盧克班狂歡節是菲律賓第一大狂歡節,因此,從汽車站到鎮中心一路水泄不通,沿路有很多人都是攜老帶小一家子來參加狂歡節,人們甚至因為Jeepney太擠而坐上了車頂。
Pahiyas Festival打扮房子
Pahiyas Festival意為「打扮房子」的意思,是盧克班這個小鎮一年一度的重頭戲,在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每家每戶都會用農作物裝飾自己的屋子甚至是車,准備期長達一個月!在當地,他們稱這些房子為「可以吃的房子」。節後,他們將會評出一個裝飾大獎,在當地,這可是一項至高無上的光榮!
進入豐收節的范圍,街道上就開始掛滿了彩旗。菲律賓人熱情、率性的民族性格在這種狂歡節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在我們剛進入鎮內沒多久,就看到有一隊人在路中間開始載歌載舞,還試圖將其他遊人也拽入他們的隊伍中。最後,我也成為了他們的一員,在狹窄的小路間圍起來,手搭著前一位的肩膀跟著節奏跳起了舞。
假如你沒有親眼看到這些裝飾過的樓房,你是無法認識到菲律賓人對於這個節日的狂熱和喜愛。置身於盧克班現場,我彷彿到了童話世界中,看到一幢幢的糖果屋。除了將顏色鮮艷的蔬果串在一起掛在外牆上,他們還會將稻草或者某些植物的須藤重新染色。我最喜歡的一間房子,正是一棟高兩層,外牆完全布滿染成彩色的稻草的門簾,漂亮極了。一些更有心思的主人,甚至會裝飾一個用蔬果搭成的神龕!
盛裝下的帥哥靚妹大遊行
真正的狂歡高潮在下午時分到來,四面八方的人都匯集到盧克班內,這個原本擁堵的小鎮就更加水泄不通。盛大的遊行也是狂歡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排在最前面的是一輛輛蔬果、竹子搭成的花轎,每個花轎裡面坐著公主、王子打扮得五六歲小朋友,估計是每個村莊派出來的花童。接下來的隊伍就更有看頭了,小城每年在本地選出十對俊男靚女,在豐收節上盛裝打扮,令人驚奇的是,他們的衣服用的都是自然的材質,菠蘿的纖維,孔雀的羽毛,都是傳統服裝的樣式,每對的風格各不相同。他們身上的「禮服」無論是手工、裁剪都非常精緻,色彩搭配艷麗又搶眼,如不細看,也不知道竟然是用這么環保的材料造成的。
他們行進的表演中,步伐款款,亦步亦停,很開心地和周圍的觀眾一一合影。炎炎夏日,美女旁的男子很紳士地為其打著一把小小的陽傘,遠遠望去,彷彿一幅王子公主的景象,令狂歡節更具童話色彩。
貼士:
時間:每年5月的第二個周日。
交通:盧克班距離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約120公里,可乘大巴或包車前往。
注意事項:
1.盧克班豐收節期間太陽照射,一定要做好防曬准備,買一頂當地的大草帽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2.豐收節名聲在外,如果選擇在當地住宿一定要提前預定,如果當日返回一定要做好瘋狂大堵車的心理准備。
3.豐收節期間市場上有很多好玩的小東西,要多准備一些零錢。
義大利·威尼斯狂歡節
面具詭異,內心奔放
膚色不同、語言各異的人們穿小巷,過小橋,從四面八方匯集到舉世聞名的威尼斯聖馬可廣場,一年一度的「水城」狂歡節正在這里達到高潮。只見人們戴著各式各樣詭異的面具,穿上義大利傳統華麗服飾,這里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化裝舞會。
人們戴著詭異的面具,威尼斯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化裝舞會
威尼斯狂歡節和里約熱內盧狂歡節是世界上最隆重的狂歡節,每年2月舉行。
人們從四面八方匯集到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戴著各式各樣詭異的面具,穿上義大利傳統華麗服飾。不少人從頭到腳全副武裝,有的扮成17世紀的貴族,有的扮成電影中的角色,有的扮成卡通人物,有的扮成神話故事裡的魔鬼,有的扮成小丑……他們非常樂意與遊客合影,並任由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師「擺布」。
在外人看來他們很神秘,一般都不開口講話,你只能看到他們未被遮住的眼睛,連真實性別都難以分辨。在面具的後面我稱之為「三不分」:不分地位尊卑,小人物藉助面具代表的權威把自己裝扮成大人物,有身份的人也可打扮成小丑,權貴和窮人融合在一起,互相尊敬地打著招呼。人們這種娛己娛人的游戲要持續10多天後,便摘下面具,恢復本來面目,重新回歸自我。
威尼斯大街小巷有數不清的面具店,華麗得令人眼花繚亂
威尼斯大街小巷有數不清的面具店,有臉譜的,有隻戴在眼上的,更有簡單到直接畫在臉上,它們共同的特點是誇張、華麗、精緻、五彩繽紛,令人眼花繚亂。
平時,威尼斯總是遊人如織,街道狹窄得似乎不能容納得下這么多人。但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還是源源不斷地來到這里。一到狂歡節期間遊人更會成倍地增長,尤其是狂歡節的周末。 但來到這里的人們都會禮貌而有序,我沒看到人擠人,更沒看到有人吵架。威尼斯本就是一個千變萬化、充滿魔力的城市,在這里過狂歡節就好像是親自去揭開她神秘的面紗,其獨特和美妙之處超乎想像。
據介紹,威尼斯狂歡節起源於歐洲古代的神農節,是當今世界上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狂歡節之一,是威尼斯象徵性的節日。狂歡節通常是基督教四旬齋前飲宴和狂歡的節日。一年一度的歡慶活動從2月初到3月初之間,大約兩周時間。
如果你錯過了狂歡節,就不要再錯過貢多拉節
威尼斯最具有代表性的節日有兩個。一個是威尼斯狂歡節,另一個是貢多拉節。如果不參加狂歡節的話,那麼最好參加貢多拉節。
貢多拉節是在每年9月的第一個星期日舉行,當天,威尼斯所有最具特色的慶典用船和形形色色的貢多拉,全都會行駛在大運河上,與會者都會穿著正式古裝,這是繼狂歡節後最受當地人喜愛的傳統節日。舉行傳統的貢多拉劃船比賽和盛大的「雷戈塔·斯托里卡」祭禮,這令人依稀感受到從前以「亞得里亞海女王」馳名的威尼斯的風采。
Ⅶ 以中國農民豐收節為主題的作文怎麼寫
寫作思路:以中國農民豐收節為主題,從贊美秋天的角度來思考,真情實感的表達,結合實際情況描寫。
正文:
涼爽的秋天已經悄悄地來了。它帶給了人們新的收獲和希望,當然也有那收獲後喜悅的心情。
秋的天還是這么的明朗,蔚藍的天空中偶爾會出現幾朵潔白的雲。躺在草地上,仰望著天空,幻想著一些美好的事物,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呀!幾只小鳥從天空中飛過,給天空增添了幾分色彩。
在秋天,蟬的聲音漸漸地消失了,換來的是秋蟲「唧唧」的聲音。每當到了夜裡,我都會去青林灣公園,因為在那裡,可以讓我捕捉到許多秋蟲的聲音。它們那奇妙地聲音讓我把所有的煩惱都拋到九霄雲外,靜靜地聆聽著秋蟲的聲音。
說起水果,我最喜歡的就是秋天的石榴了。它們在陽光的照耀下,那種橙不是普通的橙,而是橙的有些黃,金燦燦的黃。果園里人很少,那陽光照著的石榴就像畫在畫布上的油畫一樣,特美。早晨,我坐在自己的房間里,邊吃著石榴邊看書。
我彷彿覺得自己就像果園中的一個石榴,一陣風吹過,我和兄弟姐妹們一起擠來擠去,碰來碰去,快樂極了!風停了,幾只小鳥飛來,站在我們身長的枝頭上,唱起了動聽的歌兒。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看著稻田裡滿地金黃的稻穀時,辛勤勞動的農民伯伯此時也露出了笑臉。看著他們,我不禁想起這樣一句話:只要付出,就會有回報的。
秋天的事物在我眼裡都是美好的。它輕輕地塗掉了夏天的腳印兒,給人們帶來的是不一樣的色彩。我愛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