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封開縣宣傳

封開縣宣傳

發布時間:2022-09-20 00:49:20

Ⅰ 廣東的第一位新科狀元是誰

誰是嶺南第一狀元?莫宣卿?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雖然中秋已過,然詩人張九齡的這千古絕唱卻依然在心頭翻湧。 張九齡(公元680年-748年),又名博物,字子壽,謚文獻。唐朝韶州曲江(今韶關)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我帶著對文獻公的景仰以及對史實的尊重,帶著「誰是嶺南第一位狀元」的疑問開始了這篇文章。 很巧的是,中秋之後的農歷八月十七(公歷9月21日),是歷史上一位嶺南名士莫宣卿的誕辰日。又像往年一樣,「莫宣卿狀元誕辰一千一百七十一周年」系列活動如期舉行,緊接著,類似《廣東封開舉辦活動紀念嶺南第一狀元莫宣卿》的新聞開始周期性的活躍起來。然而,拂去封開縣轟轟烈烈的宣傳「狀元」的熱鬧氣氛,翻開塵封的歷史,依舊有不少的問題留給我們共同探討。嶺南第一位狀元是張九齡而不是莫宣卿?莫宣卿是不是進士,是不是進士科狀元? 【唐相張九齡,中南第一狀元郎?】 在余秋雨的散文《十萬進士》里,有這么一段話: 「考狀元的要求過於特殊,難於讓更多的傑出人物獲得機會是事實,但狀元中畢竟有一大批諸如王維、柳公權、賀知章、張九齡、呂蒙正、張孝祥、陳亮、文天祥、楊慎、康海、翁同龢、張謇這樣的人物,說他們沒有學問是讓人難以置信。」 以前看到這段話,我就在疑惑,難道張九齡是狀元?不會是余秋雨先生弄錯了吧?然而肯定的是,在六朝古都南京城江南貢院大門口的《中國狀元題名碑》上,張九齡榜上有名。之後在王鴻鵬主編寫的《中國歷代文狀元》,清楚地看到了對張九齡的中狀元的事件的記載,現將片段摘錄如下: 「張九齡(680-748),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則天武後長安二年(702)癸卯科進士第一人。此科進士及第21人。考官為沈佺期。……」 張九齡在長安二年(702)考取癸卯科進士第一之後,又先後參加了兩次制科考試,在宋代王溥撰寫的《唐會要》中有載:一是「神龍二年(706),才堪經邦科,張九齡、康元瑰及第」,二是「先天二年(713),文經邦國科,韓休及第;藻思清華科,趙冬曦及第……;道侔伊呂科,張九齡及第 」(見《唐會要》卷七十六《貢舉中•;制科舉》) 張九齡在長安二年(702)癸卯科狀元及第,比起大中五年(851)莫宣卿取得制科第一,要早足足149年。顯然,「甲開嶺南」的,是張九齡而不是莫宣卿。 遍考中南諸省,各省第一狀元依次是:廣東第一位狀元張九齡,則天武後長安二年(702)癸卯科進士第一人;第一人湖南第一位狀元是李郃,唐文宗大和元年(827)丁未科進士第一人;湖北第一位狀元是杜陟,唐大和五年(831)進士第一人;江西第一位是盧肇,唐會昌三年(843)癸亥科進士第一人;廣西第一位狀元是趙觀文,唐乾寧二年(895)進士第一人;福建第一位狀元是徐奭,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進士第一人。海南無。 張九齡不只是嶺南的第一狀元,也是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海南等中南諸省歷史上的第一位狀元。 今日身處貧窮落後的粵北大地,誰又會想到唐宋的韶、連二州,是嶺南文化的龍頭呢?然而,我們必須承認,唐代的粵北,經濟發達,「進士甲通省」的粵北,是擁有出狀元、出宰相的客觀環境的。 在韶關市始興縣的張文獻公祠,寫著「唐代無雙士,南天第一人」。唐代嶺南出了兩位宰相,一是張九齡,另一位是連州的劉瞻。張九齡是第一位出任宰相的嶺南人,是「開元盛世」的功臣,被後人譽為「江南入相從公始」、「嶺海千年第一人」。張九齡在開鑿的梅關古道以及在文學上的貢獻,筆者就不多說了。 唐相張曲江,甲開荊楚嶺南地,中南第一狀元郎。 【大中五年辛未科狀元是李郜,莫宣卿是制科第一?】 在廣東,很流行地說莫宣卿是唐大中五年辛未科狀元。然而清人徐松在其撰寫的《登科記考》卻提出辛未進士科狀元是李郜而不是莫宣卿。 徐松的治學態度以嚴謹求實著稱,他撰寫《登科記考》,前前後後花了30年才完成,查閱研究了大量的古籍。徐松撰寫《登科記考》可謂「用力甚深,考證精審,資料富贍」,因此他的觀點我們不得不重視。 再看文辛房寫的《唐才子傳》,辛未科進士鄭嵎的條目在書中是這樣記載的:「鄭嵎,字賓光,大中五年李郜榜進士。有集一卷,名《津陽門詩》。津陽,即華清宮之外闕。詢求父老,為詩百韻,皆紀明皇時事者也。」如果辛未科狀元是莫宣卿,那為什麼不寫「莫宣卿榜」而寫「李郜榜」呢?有人也許會說前面《唐才子傳》的鄭嵎條目只能說明鄭嵎是李郜同榜進士,而無法說明李郜是狀元。老西以為,如果李郜不是狀元,文辛房是不會輕易寫成「李郜榜進士」的,只表達同榜,他該寫成「與李郜同榜進士」。例如,《唐才子傳》常建條目:「長安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登科。大歷中,授盱眙尉。」開元十五年的新科狀元是李嶷,因此該榜正確的叫法是「李嶷榜」,以所以文辛房一樣也是不會輕易寫成「王昌齡榜」。《唐才子傳》一書,在孟遲、令狐楚、張籍、岑參、包佶、李嘉祐、薛據等人的條目下,對應的登科榜分別為易重榜、尹樞榜、封孟紳榜、趙岳榜、楊護榜、楊譽榜、王維榜,而易重、尹樞、封孟紳、趙岳、楊護、楊譽、王維等人無一例外地都是該科狀元。顯然,與鄭嵎一起登科的進士中,李郜是狀元。 關於莫宣卿不是辛未進士科狀元的疑問,我們似乎可以從康熙年間始修的《全唐詩》詩人小傳上找到答案:「莫宣卿,字仲節,封州人。大中間舉第一,官台州別駕。詩三首。」這段小傳並沒有說莫宣卿是「進士第一」,而只說是「舉第一」。 白鴻儒在《莫孝肅公詩集序》(見《全唐文》卷八百十六)就說得更清楚了: 「唐宣宗大中五年,龍集辛未,設科求賢。合天下士對策於大廷,臚傳以莫公宣卿為第一。」 莫宣卿是在「設科求賢」中取得制科第一。所以不存在和李郜進士科第一相矛盾。 李郜與莫宣卿在同一年分別取得進士科第一和制科第一。 何為制科?唐朝的科舉分為常科與制科兩類。常科每年舉行。常科有進士等科。只有生徒和鄉貢才有資格考進士。通過朝庭尚書省的省試者稱為進士及第,考頭名的稱狀元。制科則是皇帝臨時設置的科目,唐代制科的科目見於記載的就有百種,如博學宏詞科、文經邦國科、達於教化科、可以理人科等。對應試者出身不作限定。應試者可以由他人舉薦,也可自薦。而且已經考取進士的,也都可以參加制科,如劉瞻,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中進士。大中四年,又中博學宏詞科。 制科第一和進士及第第一,顯然不是一回事。那麼是不是第一都可以稱為狀元呢?嚴格地說是不可以的。周臘生先生以為,狀元應是:由朝廷任命的知貢舉主持,用同一套試題,在同一個地點開考,然後又經統一閱卷、排名,並經最高當局認可的進士第一名。(《<登科記考>所載唐代狀元正補》)周臘生先生強調「進士第一名」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狀元。再如唐代的薛據,在開元十九年登王維榜進士,之後的天寶六年,又中風雅古調科第一人。薛據風雅古調科第一而不是進士科第一,顯然不能稱為狀元,而王維就可以。要不然,制科科目這么多,如果什麼科的第一都稱為狀元,那就亂套了。 莫宣卿不是進士科第一,甚至沒有史料可以說明莫宣卿是一名進士。莫宣卿並不是我們常說的進士科狀元。 那麼,莫公是不是就不能冠「狀元」名號?不是。白鴻儒的《莫孝肅公詩集序》又有:「……歸省迎母,未至官所,而尋卒故里。葬之於文德鄉鑼鼓岡。咸通九年,封州刺史李邦昌上其事於朝,欽奉上敕為唐正奏狀元莫孝肅公,祀以廟食,表其里居曰文德……」這個「狀元」顯然還是還是與「進士科」毫無瓜葛。所以此「狀元」非彼「狀元」。我們能見到的金匾「孝肅狀元」,是不是可以說明這一切呢? 唐大中五年辛未科狀元的懸念,到此應該也比較明朗了。莫宣卿是否參加了進士科舉,除了後代編寫的家譜外,似乎已無典籍可考。我們只有先考證莫宣卿是個進士,才有可能繼續考證莫宣卿是進士科狀元。現在,我們只能認為莫宣卿是制科狀元,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狀元。 【狀元秀,回歸理性的思考】 為了旅遊和經濟的發展,各地大炒「狀元文化」。筆者以為,只要在嚴格考證,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進行,是無可非議的。但是隨意冠上「第一」的名號,現代人內心的浮躁便暴露無疑。這些年,莫宣卿被冠以各種第一,「嶺南第一狀元」、「嶺南首魁」、「嶺南第一才子」、「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狀元」等等,而且這些名號都是「據專家考證」後被冠以的。有人更是語出驚人,說莫宣卿是當之無愧的嶺南文化祖師爺。祖師爺這頂帽子不能亂戴,莫宣卿留下不過三首半詩文。而且,在同一朝代的嶺南人中,莫宣卿在文學造詣上,前不及張九齡,後不及孟賓於。 真要請個古人出來做嶺南文化祖師爺,張九齡比莫宣卿更適合。當然,嶺南文學的一代宗師張九齡的影響可能更廣些,早已經跳出嶺南影響全國了。明胡震亨在《唐音癸簽》寫道:「張子壽首創清淡之派。盛唐繼起,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韋應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風神者也。」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清人姚南青比喻成「五律中《離騷》」。王士禛在《古詩選凡例》說:唐五言古詩「變梁陳之俳優,陳伯玉之力最大,曲江公繼之,太白又繼之」。張九齡在推動盛唐詩文上作出了貢獻,文學上的地位不同凡響。 今年的3月,廣州開展的嶺南歷史文化名人史跡展出了109位歷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跡。有人提出「廣東首位狀元(莫宣卿)為何不入選?」有關專家解釋說,狀元是科舉制度下的一個產物,在某種程度上並不一定代表其對文化就有多大貢獻。(來源《南方日報》3月24日)專家的回答,就如一盆冷水潑在那些提出「莫宣卿是當之無愧的嶺南文化祖師爺」觀點的人的身上。筆者以為,宣傳是需要的,但是一定要尊重史實、事實,過於浮誇,反而不利於弘揚先賢的精神。 今日的封開,使出渾身解數宣傳「狀元文化」。出版本《甲第開南粵——嶺南首魁狀元莫宣卿》,要舉行首發式。據說還要拍攝二十集大型電視連續劇《嶺南第一狀元》,還要早人造景點「莫宣卿狀元草堂」。在人家興高采烈的時候,西平風卻站出來說人家不是嶺南第一狀元,似乎不是很厚道。但是,是一種對歷史的尊重,對文化的景仰,我忍不住把自己的觀點提出來與各位共同商討,希望也能得到封開莫宣卿狀元研究會的寶貴意見。 【結尾】 羅嗦了一通,得出的主要結論無非有兩個: 1、張九齡是嶺南第一狀元,甚至是中南諸省第一個狀元;2、唐大中五年辛未科進士第一人是李郜,莫宣卿只是制科第一。 但是,得出這樣的結論並非我的目的,我的目的只是希望把問題提出來和大家探討,讓我們更加地了解先賢,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更好地繼承他們的精神。 「我本南山鳳,豈同凡鳥群」,少年莫宣卿以非凡的氣勢自信高歌,讓人景仰。「願借青雲當白紙,將來寫盡太平歌」,少年莫宣卿已胸懷大志,讓人敬佩。 本來想寫其他文章的,中秋已過,還是寫不出來,無意念起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於是乎,提著「誰是嶺南第一位狀元?」的問題,寫下了此文熱身。都不知道說了啥,就此匆匆提筆吧。期待與南方網的各位共同探討。

Ⅱ 端州、鼎湖、四會、廣寧、懷集、封開、德慶、高要各局電子郵箱

懷集縣公安局:[email protected]
教育局:電話:0758-5523521 傳真:0758- 5523527
縣政府:[email protected]
縣委辦公室:[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縣人大辦公室:[email protected]
縣政府辦公室:[email protected]
縣政協辦公室:[email protected]
縣紀委辦公室:[email protected]
縣委政研室:[email protected]
縣委督查辦:[email protected]
縣委機要局:[email protected]
縣委農辦:[email protected]
縣直工委:[email protected]
縣委組織部:[email protected]
縣委統戰部:[email protected]
縣委黨校:[email protected]
縣總工會:[email protected]
縣團委:[email protected]
縣人事局:[email protected]
縣民政局:[email protected]
縣機關事務局:[email protected]
縣旅遊發展局:[email protected]
縣檔案局:[email protected]
縣統計局:[email protected]
縣物價局:[email protected]
縣勞動保障局:[email protected]
縣社保基金局:[email protected]
縣安監局:[email protected]
縣工商局:[email protected]
縣質監局:[email protected]
縣國稅局:[email protected]
縣地稅局:[email protected]
縣審計局:[email protected]
縣葯監局:[email protected]
縣公路局:[email protected]
縣煙草專賣局:[email protected]
縣氣象局:[email protected]
縣委宣傳部:[email protected]
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email protected]
縣科技局:[email protected]
縣人口計生局:[email protected]
縣委政法委:[email protected]
縣人民法院:[email protected]
縣人民檢察院:[email protected]
縣司法局:[email protected]
縣財政局:[email protected]
教育局:[email protected]
縣衛生局:[email protected]
縣經濟貿易局:[email protected]
縣交通局:[email protected]
縣發展和改革局:[email protected]
縣建設(房管)局:[email protected]
縣規劃局:[email protected]
縣環保局:[email protected]
縣市政管理局:[email protected]
縣國土資源局:[email protected]
縣農業局:[email protected]
縣林業局:[email protected]
縣水利局:[email protected]
縣供電局:[email protected]
縣外經貿局:[email protected]

我只找到懷集的。
其他的你上各地區的政府網站吧,上面應該有各部門的聯系信息。你打開看看
肇慶市:http://www.zhaoqing.gov.cn/
端州區:http://www.zqdz.gov.cn/website/portal/DZPortalAction!index.action
鼎湖區:http://www.zqdh.com.cn/
德慶:http://www.deqing.gd.cn/
四會:http://www.gdsihui.gov.cn/
廣寧:http://www.gdgn.gov.cn/
封開:http://www.fengkai.gov.cn/
高要:http://www.gaoyao.gov.cn/

Ⅲ 哪裡人姓賓

▲賓姓遷徙分布:
據《路史》記載:「周桓王之後有賓氏。」推斷賓氏最早在歷史上出現的時候,大約就是東周春秋周桓王時期,約公元前719~前697年。而最早出現確定人物名姓與事跡的,應就是賓須無,為東周春秋齊國齊桓公大夫,周桓公時賢臣,時約公元前685~前641年,此後,直到廣東增城賓公,北宋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或綿竹松坡公及封川茂德公,宋末元初(公元1271年),囿於宋朝以前譜牒不興,方誌少存,以致中間相隔之二千年歷史,於我們賓姓宗親而言,真可謂是無從查考,至為遺憾。
賓氏廣西玉林博白系:
據廣西博白民國二十六年《賓氏族譜》十卷所述:裔孫祖夔撰《賓氏族譜序》所述:「至南宋時,賓氏宗族乃敷衍於粵嶠湖湘間,我太的公(即茂德公,譜名裕周)以宋季郡庠生,由廣東封川(現為廣東肇慶市封開縣),遷廣西博白,卜居於水鳴賓村。創業詒謀,為博屬吾族開基之祖,迄今傳世二十餘代,子孫三千餘多。」
另,裔孫兢克謹識《序》說明:「煥雲公(譜名季華)為避宋亂,遂於廣東老居,偕父(太的公)與胞弟(飛雲公譜名季府)喬遷於今之博白,時值元初。雈苻靖,伏莽堪虞,其中以石狸寨寇為最披猖,公即偕弟飛雲往征,悉能一鼓剿除,榮膺兵部郎中之職,飛雲公即授封正律都統大元帥,昆季名噪一時。」
故而廣西博白系賓氏宗親,可溯源自宋末元初廣東封川,而且基本上可以說是源自於歷史久遠的客家語族。
博白賓姓宗親,積功累仁承先啟後,歷代人文薈萃,其十一世祖欽所公,學名惟懋,明末崇禎年間由歲貢歷授南寧橫州、潯州、養利州學正,後提升翰林院待詔。
博白系宗親,瓜瓞綿綿藩衍各地,如現今浦北縣官垌鎮平石鋪兩杈塘村,就有賓姓宗親一千多人。近日,博白老家召集浦北、橫州、南寧各地族人,於農歷5月11在博白水鳴召開族務會議,決定續修族譜,農歷6月底再開第二次族務會議。
賓氏廣東肇慶德慶封川系:
明永樂年間德慶州學貢生賓禮,任永州推官(一般史志誤為賓禮慶,山東德州人);明永樂十八年庚子科舉人,封川人賓友任昆陽州學正;明永樂年間封川縣學貢生賓興,任交址寺廉主簿,貢生賓盛,任交址洪州吏目;清朝順治年間,封川縣學亦分別有貢生賓大式與順治十五年貢生賓於王,以及乾隆五年貢生賓章。另明永樂十八年庚子科舉人,賓繼木為惠州府儒士。又,賓公廣東增城金牛都香埔塘人(現為增城市正果鎮),只知俗姓,父興俊母葉氏,北宋天聖五年歲丁卯二月七日子時生。
故而廣東賓姓宗親應是人丁茂盛,能人輩出。賓禮為官公平寬大,史而有徵,賓公生而異稟,得成正果,均可准備撰文介紹。期待廣東賓姓族人,共同加入尋根行列。
賓氏廣西潯州平南系:
目前尚未有賓氏宗親聯系,無法尋得相關世系祖考。廣東肇慶府封川縣,唐代一度隸屬廣西蒼梧郡,而潯州平南、蒼梧梧州、肇慶封川分處潯江上下游(潯江行經廣東稱西江),地緣接近,原先以為廣西平南系極可能是出自廣東封川。但是南寧祖煥族兄積極奔走,親往廣西賓陽查找賓姓宗親下落之時,取得一九九五年新修平南系《賓氏始祖宥聚公族譜》,其中《根源記》說明:「入鄉太祖宥聚公,原居廣東省南雄府珠璣巷歸德村石子社,避明朝交替之戰亂,兄弟三人分逃各處,我祖宥聚定居廣西省潯州府平南縣六陳賓村開基創業,宥文公定居湖南,宥武公定居全州,而宥良公原定居南鄉賓垌村,因來探訪兄弟而故於平南賓村,葬於燕沖馬貴嶺也,是記。」又,其中《牛尾嶺祖碑文》說明:「祖諱宥聚乃南、容、桂、博等縣我賓姓入鄉之鼻祖也,朱□譜□奠。考兄弟三人,元初自□徙荊。一宥文,卜居湖廣。一宥武,隸籍全州。吾祖創村於平南竹瓦山之南賓村名焉。」
宋朝因蒙古人從北方入侵,許多人往南逃難,都來到廣東地區。明代大量人口從中原遷到廣東省的東部和北部,他們被稱為「客家人「。珠璣巷位於廣東省南雄縣城北九公里處,自唐朝丞相張九齡(即張昌)開鑿梅關之後,成為梅關古驛道上一個南北交通的重要街鎮。它是古代中原人民到南方經商或遷徙的中轉站,現分布於珠江三角洲的絕大多數粵語方言群和小部分客家人均為其後裔。
另據其中:「石碑排列」以及「始祖一至九世演變圖」,再配合查考廣西通志,其三世祖:賓伯才,明朝洪武二十六年癸酉科舉人,任知州;賓天秀,洪武二十九年丙子科舉人,奉天府推官,以及賓質,同科舉人,惠州府學正;賓天秀二子,長賓繼學,正統三年戊午科舉人解元,潯州府平南人,任吏部文選司主事;次賓繼本,明朝正統十年間,任廣東(慶遠縣)鹽課提舉司提舉。另賓福壽平南人,清道光咸豐年間參加太平天國起義,幼天王昭封為天朝九門御林殿前工部正冬官,後又封為愉王。
考其「始祖一至九世演變圖」,此份族譜似以其三世祖賓質公系為主,其後八世祖之一朝明公,遷博白羅定。而衡山系所稱之「衡山訓導平南賓賢」,亦是該系八世祖之一,但其世系演變尚無法與衡山系聯結,恐需進一步訪查平南系宥聚公通譜,或查考該系舊譜,才得釐清。
潯州平南賓姓宗親繁榮,成就不少。賓繼學廉介不阿銓法一清;賓福壽以木匠專業領導太平天國總營造,造詣非凡,都是平南賓姓族人的驕傲。
賓氏湖南衡山系:
據北京京明族兄提供《大梁堂賓氏用廷公八修房譜》所附,原載衡山系六修通譜之《世系考》稱:「古大梁郡,吾賓氏之發祥地也……乘漢唐而後,陸續散居各地,而粵西為最多。元末寇攘烽起,我德誠公由平南避兵遠出,流離轉徙,艱苦經年。迄明初,奠居衡山河東大山沖,是為衡山有賓氏之始。」又原載六修通譜,衡山訓導平南賓賢,正德六年撰《道鑒公夫婦壽序》說明:「兄高祖德誠公名貴久,為予高祖貴長公同懷弟,皆出自昌嗣公,昌嗣父質,質父思安,實春秋齊大夫胥無公之後……因思胥無公自山東致仕,歸籍河南後漸式微,由河南而粵西,遷凡幾地,由粵西而楚南,則吾兄獨推遷衡之碩果焉。」
「大梁郡」者,始見於戰國魏惠王三十一年,魏國自安邑遷都於大梁。秦始皇二十三年命王賁攻魏,引浚儀渠水灌大梁,城遂毀。漢時置陳留郡浚儀縣、祥符縣,大梁故城在浚儀縣西,祥符縣西北。祥符縣後改稱開封縣,舊浚儀縣省入。隋、唐以後,又通稱開封為汴梁、汴京或大梁,現為河南開封市。
據衡山系族人所述,顯然賓姓遠祖上追春秋齊大夫胥無公,而湖南衡山系賓姓族人始遷祖,源起於元末明初,由廣西平南遷來之德誠公,迨無疑義。其十五代祖起字輩詩歌為:「律本懋修、仕顯鴻猷、光昭志典、閥閱延庥」,今「賓氏宗親台灣聯誼會」亦以衡山系子孫為眾,字輩排行悉依族譜。
衡山系族人才華輩出,清乾隆時期名書法家賓鴻,上諭為絕筆,清末解元賓玉纘(楷南),為湖南法政專門學校校長,清末優貢賓鳳陽(煦東),長沙嶽麓書院齋長、山長王先謙高足,歷任四川、浙江各縣知縣。
賓氏四川中江重慶大足系:
據四川攀枝花賓賢榮自寫簡譜所述:「春秋時齊國有大夫賓媚人,司禮賓之職。後一支族人南遷,定居於兩湖間,今湖南省耒陽縣及其附近有眾多賓姓者即其後裔。清初,一支族人從湖北麻城縣孝感鄉遷來四川,大部分落足於中江縣、大足縣一帶。我高祖賓正福於清末,由大足龍水鎮遷居於雲南省綏江縣。其後人有一房於民國初年遷居於四川省屏山縣新市鎮。」其排行字輩為:「一朝宏國正,世代有賢良,理(禮)義通權道,登明達上邦」。
另據友剛族兄提供:其老家在永川雙石鎮太平鄉,離龍水鎮非常近,所以與中江大足系可能是同屬一支。該地有三個賓姓大院,幾百人,屬同一宗族,能排上字型大小。其賓氏字輩也是二十字:「己祖人齊昌,宗文大有光,孝忠多富貴,道德振家邦。」
由北京京明族兄提供《大梁堂賓氏用廷公八修房譜》所附,民國九年賓鳳陽所撰之湖南衡山系《六修通譜》序,所述內容:「及權榷三台(今四川三台),聞其地有賓家沖,訪之,頗豐於財,稽其家世,亦以湘籍應之,他無所知也。惟中江大磉(今四川中江大磉墩),賓姓聚族而居者,以數千計。予宰彭縣(今四川彭縣)時,有數人執譜來謁,並言新建宗祠頗宏,求敝題聯額為門閥光,予勉應其請。考其譜系則來自湖南東安,東安同族甚伙,與予族均出粵西。予少時只知粵西為祖籍望族,庸詎知由湘遷蜀者正不復少也。」
由此大約還是可以確認,四川中江重慶大足一系,應是清初湖廣填四川時,由湖北麻城縣孝感鄉遷移過去,但由於尚未找到相關家譜、志書左證,無有進一步詳細資料。
賓氏廣西全州湖南東安系:
根據東安琳平族兄轉述,所見東安族人抄錄於記事簿中之記載:「賓姓子孫昌盛,卻少典籍記載。廣西全州賓氏始遷祖松坡公,於宋朝自四川綿竹請兵卻寇,移居廣西清平鄉四都洞,有據可考。」而且,廣西全州賓姓自始遷祖松字輩以下,排行班輩為「松竹繼學惟啟應,甲汝丙辛仲?以世朝廷時付宏,國正民安永孝忠,自(綿俊業懷恩)澤,雍睦敦倫景福長,毓秀森芳昭旺發,名垂寰宇頌輝光。」沿用至今。
始祖松坡公後裔宋朝自賓州播遷多次,後定居全州子孫繁衍,至元、明之間,支脈分為十甲散居全州、東安、興安、恭城等處。其中,一甲遷居東安鴨頭村,嗣後甲午郎公寄居距東安縣城(即現紫溪鎮)六十里的山口鋪(鄉),即東安山口鋪先祖。所以東安山口鋪一支賓姓始遷祖為「一甲甲午郎公」,堂號郡望:「大梁郡」,圖齒錄記的是「甲午郎公系賓聰公房朝棋公支」,而至第十二派付翎公生三子,長子住興隆橋;次子遷住嶺凹仔;三子(即宏禮公)遷往大樹腳,所以山口鋪大樹腳賓姓家譜註明:自始遷祖甲午郎公以下「十三派宏禮公遞衍系」。
四川綿竹縣,唐宋二代初屬蒙州後屬漢州,清代又改綿州,現為四川德陽綿竹市,市政府駐地劍南鎮,經查綿竹縣志,尚未見賓姓族人蹤跡。廣西賓州新橋鎮清平鄉四都洞,目前則是廣西省賓陽縣新橋鎮清平村。據查賓陽縣新橋鎮已無賓姓宗親,離賓陽縣城五公里處另有新賓鎮。另據南寧祖煥族兄聽說,賓陽縣的甘棠鎮有賓姓族人,正著手聯系當中。
全州東安系賓姓宗親定期收族家譜屢修,民國十五年時,曾大規模召集十甲各房編訂通譜,刊出共二十五冊,惟目前東安族人所存不全,將待聯系全州老家宗親,確認本系源起與遷徙歷程。
全州東安系族人,明清民國代出賢能,賓興民初為廣西省議會議員,任全縣縣長,川軍破城,身殉以保居民。賓步程清末德國柏林大學留學,同盟會歐洲三大發起人之一,湖南大學前身工業專門學校校長,歷任湖南省府委員,省議會駐會議員等,近湖南省志人物誌有傳。
資料有待補充。
▲賓姓古今名人:
賓須無:(公元前685~前641年待考),齊國人。著名春秋時期齊國大夫。
曾任齊國大夫,與管仲一道輔助齊桓公稱霸。齊桓公當政時期為前685~643年,管仲生於公元前725年,逝世於公元前645年,可見賓胥無當生活在公元前600年以前。據台灣澤歐族兄考證,時約公元前685~前641年。
賓媚人:(公元前?~前573年),齊國人。著名春秋時期齊國大夫。
周成公二年任齊國國佐。他擅長外交活動,又稱國差、國武子、國子,事見《大雅·既醉》、《小雅·信南山》、《商頌·長發》。
周宣公十年(公元前599年)被聘到魯國,周成公十八年(公元前573年)被殺害。
賓 起:(生卒年待考),即賓孟;河南人。著名周景王時的重臣。
周景王於公元前?~前520年在位,而且賓孟在周景王去世後,公元前520年6月11日的葬禮上單穆公發動了政變,他首先殺死了儒子王大夫賓起(《文子》一書作者),立了孔子。
史籍《左傳》中說:王子朝、賓起,有寵於景王,王與賓孟說之,欲立之,劉獻公之庶子伯蚡事單穆,單子立劉蚡,五月,庚辰,見王,遂攻賓起,殺之,盟群王子於單氏。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告訴賓起要立王子朝為太子,而單穆公和劉獻公庶子伯蚠「惡賓起之為人,願殺之;又惡王子朝之言,以為亂,願去之。」
賓 滑:(生卒年待考),齊國人。著名春秋時期齊國大夫。
史籍《左傳昭公九年》中有「王有姻喪,使趙成如周吊,且致閻田與襚,反穎俘。王亦使賓滑執甘大夫襄以說於晉,晉人禮而歸之」的記載(周王也派大夫賓滑逮了甘地的大夫襄,來討晉國的喜歡。晉人也遣返在穎地抓到的俘虜)。
賓一兵:(公元1916~今),湖南湘潭人。著名高級農藝師。
任職於湖南省農業廳,現退休。系湖南省詩詞協會會員、省楹聯藝術家協會會員等。
1972年開始收藏,主集古錢幣。從時代分,宋幣為佳,含徽宗崇寧重寶白銅幣、崇寧通寶鐵母、大觀通寶楷通等大型幣;從造型分,環錢北魏太和五銖鎏金幣、金貞佑通寶、大清咸豐重寶、清咸豐重寶(當五十)、銅幣光緒元寶(當三十)等均為珍奇幣;從種類分,流通幣開元通寶、元豐通寶等各具特色。兼集名人字畫、古玉、古瓷、玉雕、骨雕、石雕、酒盤(玉)、花瓶、玉牌等。同時藏有文、史、哲類工具書等書刊四千餘冊。在藏品鑒賞等方面有一定造詣,有錢幣研究論文發表於報刊。曾參與《湖南省農業志》的編撰工作。專著有《湖南水稻栽培技術手冊》、《南園詩聯集》等二十餘種。
賓占元:(公元1933~今),湖南衡山人。著名高級經濟師。
畢業於大連貿易學校。原遼寧省飲食服務公司經理,省人像攝影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兼省烹飪協會、遼菜研究會、美發美容協會秘書長。省商業經濟學會理事,省攝影家協會理事,中國人像攝影學會理事。曾聘為《人像攝影》特約編輯,首屆全國「人像攝影十傑」評選組織委員等。
他通過協(學)會的積極活動,在上級領導重視支持下,發動專家、學者、技師,撰寫論文上百篇;並組織、編撰、出版了《中國名菜譜·遼寧風味》、《遼菜研究文集》、《遼寧省人像攝影論文集》、《中外新潮發式100例》和《中國烹飪》、《我像攝影》、《服務科技》等「遼寧專輯」。
通過精心組織,在參加首屆中國烹飪世界大賽、第一、二、三屆全國烹飪技術大賽,第四、五、六、七屆全國人像攝影藝術展覽中,遼寧的先手和作品,都鄧得了全國矚目的成績。遼寧省烹飪協會、人像攝影學會,多次獲組織工作獎。他出席了首屆中國飲食文化國際研討會,出席了遼寧省第三次文代會。
賓占元堅持業余攝影創作。主要作品有:《人像攝影家姚經才》等五幅入選全國人像影展,其中《憩》,獲第六屆全國人像影展一等獎,一幅入選全國職工影展。四十多幅入選省級影展,其中一等獎兩幅,二、三等獎十幾幅。還發表有《烹飪大師劉國棟師徒技藝集錦》、《攝影世界》、《中國烹飪》等書報刊的封面、封底和插圖等拔白多幅。
通過考評,他成為特級攝影師。曾三次被評為遼陽市勞動模範,兩次獲省攝影家協會優秀組織工作者獎,還獲省人像攝影學人「貢獻杯」一座。
辭條收入《中國攝影家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華翰墨名家作品博覽》、《中國專家大辭典》、《中國當代創業英才》、《中華魂·中國百業領導英才大典》等辭書。
賓伯駿:(公元1935~今),湖南長沙人。著名花卉盆景藝術家。
早在五十年代於湖南第一師范求學時即加入中國共產黨及美術學會。參加工作後又相繼加入中國花卉盆景協會等學術團體。
現雖退休,但仍老當益壯,受聘出任《中國花卉盆景》記者(北京)及湖南記者通訊站副站長兼藝術顧問,以及廣州珠海香洲海龍實業有限公司工藝美術顧問、《中國當代藝術家大觀》及《中國當代藝術家國際名人專題作品精選》等書的副主編。
新近又被日本愛華路多國際書畫函授學院聘為客座教授、書畫師、研究員以及會州書畫院院士兼學術委員等要職。
其藝術佳作在國際書畫藝術交流領域中,光榮入選參加第二屆國際書畫家藝術交流,並先後在韓國漢城、巴西聖保羅以及日本東京等地展出與收藏。其傳略、相片、論文、作品先後二十餘次收入國家及國際性有關經典文獻,其中包括在國際上有相當影響的《中外藝術家名錄》、《國際名人專題作品精選》、《世界優秀人才大典》等經典文獻巨著。
先後被省、市評為省、市級「五好家庭」、「現代文明家庭」、古漢城杯「優秀藏書戶」,以及首批「文化家庭」、首批「書香門第之家」和「教育子女的好老人」等。
賓德智:(公元1937~今),著名地礦部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局助理巡視員、高級工程師。
專業特長與業績:長期從事供水水文地質工作,熟悉供水水文地質普查勘探、綜合水文地質研究、水文地質編圖、地下水資源計算、地下水動態觀測、地熱地質、環境水文地質、礦區水文工程地質等多項實際工作。勝任地下水、地熱、礦泉水、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報告及有關研究報告的審查。
他長期在北京水文地質隊工作,其間先後主編北京中心區供水水文地質勘探總結研究報告,主持北京1:100000比例尺綜合水文地質圖系編制,主持北京綜合水文地質研究及北京全市地下水動態觀測、地下水人工回灌,參與援越公路工程地質勘探技術管理,主持援蘇丹公路供水打井項目技術工作,參與援莫三比克紡織廠供水項目技術考查,主持全隊(公司)技術管理工作。
1982年調入全國儲委工作後,他主持水文地質處工作,主持或主審全國大型、特大型地下水水源地、地熱、礦泉水勘查報告審查,參與全國大型、特大型礦床地質勘探報告(礦區水工環部份)的審查,組織並參與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規范、地熱地質勘查規范、礦泉水地質勘探規范、地下水分類分級等標准(規范)的編制,組織並參與了與編制規范有關的《中國固體礦床工程地質工作研究》、《礦床合理勘探程度研究》、《地下水水源地勘查與評價》等專題研究工作。
賓世岳:(公元1941~今),廣東樂昌人,中學一級教師。
韶關市第九中學副校長。系廣東省集郵協會副會長。主集中國各時期郵票;兼集原地封、極限片。多次參加廣東省集郵展覽,有郵集參加中山市紀念孫中山郵展、韶關市郵展等。對原地封。極限片、加字明信片有獨到研究,多篇郵文發表於報刊。自辦《韶關集郵》季刊。
賓本義:(公元1944~今),著名機械工程師。
發明有「半喂入聯合收割機」。
技術專長業績:從事機械研究、進一步改進了南方水田水稻聯合收割機為多用收割機,功能有:能犁田;能耙田;能扦田;能聯合收割、一機四用、北方大麥區設置成了米割幅、配用馬力三十匹。
另研製成功一台「流動式半自動壓磚機」。該機是套裝在汽車桶尾下部的裝滿一車坭開到曬磚坪產能的,出一塊、割一塊、割出一塊後,又過壓一次、使每塊磚的六個平面壓得平井扎實,該車內設、挖土、攪拌、輸送等裝置,富有省勞力、省場地、省設備等優點。
另設計製造有「棉花果創皮機」,還有「衛生掃街車」,可以土麵灰塵一次性自理完善。
賓業明:(公元1945~今),廣西博白人。
永安鄉鄉長。1966年8月玉林專區師范中師畢業,1985年7月取得農業經濟師任職資格。
1966年8月~1970年12月,任小學教師。1971年1月調入水鳴公社革委會任幹部,搞新聞報道工作。
1972年1月~1978年9月,任博白縣革委會政工組、宣傳部幹部。1977年被廣西人民廣播電台評為積極通訊員。
1984年8月當選為水鳴公社組織委員。1987年5月至1990年8月,任永安鄉黨委副書記兼組織委員,永安鄉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主席。
1990年9月~1993年10月,任永安鄉第十屆人民政府鄉長。
1993年11月~1999年12月,任永安鄉第十一、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專職常務主席。先後十多次被縣委、縣政府、縣人大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
賓新群:(公元1954~今),女,著名湘潭市優秀教師。
湘潭縣茶恩鎮聯校雙鳳學校小學一級教師;民辦教師。在二十多年教育教學中,成績顯著,被評為市優秀教師。
賓進林:(公元1955~今),廣西人。著名記者。
《桂林鄉情報》社采編記者、政工師。
曾在《人民日報》海內外版、《中國化工報》、《中國橡膠》、《探索》、《疏導》、《生財有道》、《廣西日報》、《西南工商報》、《經貿時代報》、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國內五十多家新聞單位發表了《多做少說》、《談政治打假》、《淺談正確的用人觀》等論文、雜談、新聞稿件、新聞照片、藝術照片近兩千篇(幅),多年獲部、區、市先進或優秀通訊員稱號。
1986年為《中國化工報》通訊員。1991年吸收為特約記者。
1986年擔任桂林輪胎廠主辦的《火炬輪胎報》編輯記者,桂林市職工攝影協會會員。
賓勇進:(公元1957~今),廣西玉林人。著名文化人。
現任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會員,中國書畫人才研修中心書畫師等,山東天香書畫院名譽教授,桂林愛華書畫藝術教育學校客座教授。
畢業於首屆北京中國書道大學、天津市神州書畫進修學院。自強不息學書法十多年,1993年考入天津市神州書畫進修學院學習兩年,專攻行書、篆刻。又於1995年畢業於北京首屆中國書道大學、於1996~1997年又結業於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家雜志社首屆中等、高等書法刊授經典專業。曾得沈鵬等名家單傳身教,評為首屆全國三十名優秀學員,中國書法97年第一期報道、沈鵬課堂授課一圖,沈鵬後面第一個是本人,第四期後面優秀學員名單。
作品在全國書畫大賽中二十多次獲獎;土地杯、黃河杯、天池杯、三龍杯、金馬杯、水滸杯等,作品獲1994年中國書畫赴新加坡展出,1995~1996年兩次參加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市場研究中心高級研修會優秀獎,並被該中心聘為創作委員、調研員及1996年首屆中國書法雜志社中等書法臨書大展,並有作品被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收藏,1998年全國書畫人才考試共合格並評為「書法師」光榮的藝術稱號。
人名作品、簡歷入《雷鋒之歌書畫大典》、《中國西王母萬碑林》、《中國國際文學藝術大觀》、《跨世紀著名書畫家名人錄》、《世界美術書法家世界未成大典》、《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等二十多部書著。

Ⅳ 廣府文化的定義

廣府文化指以廣州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為通行范圍的粵語文化。廣信(今廣東封開縣)作為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前後歷經300多年,被譽為「嶺南古都」,是嶺南文化和粵語的最早發祥地。 西漢時南海郡治所仍在番禺,東漢獻帝建安八年(203年),交趾部改稱交州,州治仍在廣信。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遷交州治所到番禺。此後番禺重新成為嶺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吳黃武五年(226年)交廣分治,設廣州,以後廣州的中心地位持續了一千多年,粵語的發展成熟便主要在廣州一帶。
廣府文化是中華文明重要一脈——逾兩千年嶺南文化的本源。作為廣府文化發源地、千年商都核心,越秀區人民政府一直致力廣泛宣傳和強力運作該區的文化、旅遊資源 。廣州是廣府文化的核心區域,越秀區是廣州建城兩千多年來未曾變更的中心城區,是廣府文化發源地、千年商都核心 。 廣府民系在文化的推廣得到極高的成就,在明朝海禁後,大量進入珠三角的人群以及後來的香港人都被粵語同化,早期壹口通商和五口通商的廣州以及六七暴動後語文統壹的香港都是推廣廣府文化的基地,使不少香港原住的疍家人和客家人以及外籍人士亦主動學習粵語,因此,粵人為漢族民系所推廣自身分支文化廣府文化最成功的人群。此外粵人亦有多方面的成就,如:經濟、政治,尤其在文化、飲食、建築、風格、藝術、設計、革命等。
廣府文化是廣府民系的文化。所謂廣府民系,即廣州府民系,簡稱廣府民系,或稱粵海民系,並非只是指廣州,而是通常指的是使用粵語方言地區的漢族族群。按照這一說法,廣府人的分布地域相當廣大。有學者認為:「廣府人是華南漢族的主要族群之一。廣府人分布在粵中、粵西南、粵北,以及桂東南一帶,人口約有5100萬,其中廣東約有3800萬,廣西約有1300萬。」(此統計數字應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數字)
廣府人主要由早期移民與古越族(南越族)融合而成 。
廣府民系文化特徵以珠江三角洲最為突出,既有古南越遺傳,更受中原漢文化哺育,又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經濟因素影響,具有多元的層次和構成因素 。
廣府文化的中心城市廣州,自古以來是廣東乃至嶺南區域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建築、藝術、宗教、戲劇、音樂、文學、繪畫、工藝、飲食、園林、風俗等各個文化領域,處處表現出悠久的歷史淵源和鮮明的個性,給人以多層次、立體的和豐富的感受,使廣府文化在廣東各民系文化中佔有優越的地位 。
由於至少從漢代開始與海外文化的接觸交流不斷,故廣府民系的人民,在三大民系中最具開放性,比較易於接受外來新事物,敢於吸收、摹仿和學習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並將傳統文化與之相互融合。廣府人還具有敢於探索和嘗試的拼搏精神,視野較為寬廣,思路較為開闊,商品意識和價值觀念較強,精明能幹,善於計算,創造了珠江三角洲多元化農業商品經濟,以廣府人為主幹的「廣幫商人」清中期就已馳名全國。廣府人由於最早受到海外,尤其是近代西方先進文化思想的影響,得風氣之先,加上強悍的民性,冒險、創新的氣質,因而反抗性和斗爭性也特別強烈,在中國近代史上,精英繼出,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中國以及改革開放、發展經濟中,有一種「敢為天下人先」的最為寶貴的性格特徵 。
由於廣府文化在廣東民系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因此,廣府文化在各個領域中常被作為粵文化的代稱。如廣州話稱為「粵語」,廣州方言歌統稱為「粵謳」;廣州戲劇音樂分別稱為「粵劇」、「粵曲」、「廣東音樂」;廣東飲食文化體系中雖有廣州菜、潮州菜、客家菜之分,但「粵菜」常用以指廣州菜;廣州工藝品的重要品類被稱為「粵綉」、「廣彩」、「廣雕」等 。

Ⅳ 封開龍山風景區怎麼樣

景點位於肇慶市與廣西梧州市的交界,我是自駕游,一路上的風景十分好。龍山景區其實就是傳說中的小桂林,不過這方面宣傳不足,甚至到了景區門口都看到關於「小桂林」的宣傳。門票是成人80元,60歲以上半票,70歲以上免費。景區內主要是三個溶洞,第一個溶洞規模最大,但上坡路很多,而且有點窄;之後的兩個溶洞都比較一般,第三個溶洞直接淪為飯堂……大囧……景區的佔地算是蠻大的,服務也不錯,亮點是沒啥強制消費的地方。對了,還有一個魔術師表演魔術(其實是魔術道具推銷),魔術道具價格不貴,才50元,真後悔沒有學兩手。總體評價還是不錯的,推薦~

Ⅵ 廣東省地震局的領導信息

黃劍濤
廣東省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2013年4月起,兼任中國地震局深圳防震減災科技交流培訓中心(中國地震局駐深圳辦事處)主任、黨組書記。
梁干
廣東省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個人信息:男 1958年12月出生 廣東省封開縣人 漢族 中共黨員 碩士研究生
任職時間:2001.05-廣東省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工作分工:分管辦公室、法規、宣傳、外事、地震災害預防、抗震設防管理工作
呂金水
廣東省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個人信息:男 1963年10月出生,廣東省高州市人 漢族中共黨員 本科學歷
任職時間:2005.11--省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工作分工:分管規劃、計劃、財務、監測、預報、科研、開發管理工作
錢順琴
廣東省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個人信息:女 1957年2月出生,江蘇溧陽人 漢族 中共黨員 本科學歷
任職時間:2008.12--省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工作分工:分管教育、計劃生育、基建、國有資產、後勤服務工作;協管人事工作
武守春
廣東省地震局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個人信息: 男 1965年1月出生,河南輝縣人 漢族 中共黨員 本科學歷
任職時間:2009.7—省地震局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工作分工:分管紀檢、監察、審計、直屬機關黨委、工青婦、統戰工作
鍾貽軍
廣東省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個人信息: 男,1963年9月出生,湖南祁陽人,漢族,中共黨員,大學本科
任職時間:2009年12月
工作分工:分管地震應急、救援、市縣工作,以及離退休幹部管理服務工作

Ⅶ 徐少華的人物履歷

1974.12-1976.12,廣東省肇慶地區石牌大隊知青;
1976.12-1979.09,廣東省肇慶矽鋼片廠工人;
1979.09-1983.07,中山大學歷史系歷史專業學習;
1983.07-1985.07,中山大學團委組織部長;
1985.07-1988.02,中山大學團委副書記(副科級,其間:1985.09-1987.07在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研究生班學習);
1988.02-1988.05,中山大學黨委宣傳部秘書(正科級);
1988.05-1989.04,中山大學綜合服務總公司副總經理(享受副處級待遇);
1989.04-1990.05,廣東省封開縣副縣長(掛職);
1990.05-1992.04,廣東省封開縣副縣長;
1992.04-1992.06,廣東省封開縣委常委、副縣長;
1992.06-1992.12,廣東省封開縣委常委、副縣長、代縣長;
1992.12-1994.10,廣東省封開縣委副書記、代縣長、縣長;
1994.10-1996.03,廣東省封開縣委書記(其間:1995.03-1995.07在省委黨校中青幹部培訓班學習);
1996.03-1998.11,廣東省肇慶市副市長(其間:1998.04-1998.11任市政府黨組副書記);
1998.11-2001.09,廣東省湛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其間:1999.11-2005.08,兼任廣東陸軍預備役高射炮兵師副政委兼第五團第一政委);
2001.09-2002.03,廣東省湛江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
2002.03-2005.08,廣東省湛江市委副書記、市長(其間:2004.03-2005.01在中央黨校一年制中青班學習);
2005.08-2006.02,廣東省湛江市委書記;
2006.02-2008.04,廣東省湛江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8.04-2008.09,廣東省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
2008.09-2012.02,廣東省委常委、秘書長、辦公廳主任;
2012.02-2012.05,廣東省委常委、副省長;
2012.05-2015.05,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2015.05—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

Ⅷ 粵語發源地是廣西梧州市還是廣東封開縣

廣東封開,粵語在廣東有著許多關於粵語電視節目及歷史,並不是廣西人隨便說幾句做個網頁或者做個視頻配配音就說是廣西梧州發源來的,關於粵語發源我也特意在網路搜了搜,發現都是廣西人自己說的話,由於廣西在南方地位低沒什麼好炫耀的,之前廣西人說自己打架很牛逼,後來廣西人做個視頻然後配音說南寧是中國最干凈的城市,現在又說粵語發源地也是在廣西,我很好奇下次他們會不會說他們會飛天,他們經常會談及歷史來炫耀至於有多少真假我也不想去看會,在網路搜梧州網路官方的確有說梧州是粵語發源的但是有之一,但在網路搜封開網路官方給的答案封開是粵語發源的沒有之一。歸根到底粵語來源在我很小的時候廣東記者就走訪封開了解了粵語來源絕對不會是現在廣西人說說歷史就糊弄到別人,廣西人說粵語來源是梧州的時候的確說的很專業,但粵語在廣東影響和歷史不會輕易改變。

Ⅸ 當前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對策

封開縣是廣東省的山區縣之一.轄16個鎮178個村委會21個社區,總人口48.3萬,農村人口39.6萬.占總人口的82.5%,其中3~6歲學齡前 兒童 18261人。現有幼兒園93所,在園(班)幼兒14895人。幼兒教師專業達標率53.2%,學前班教師專業達標率48%。幼兒學前三年入園(班)率達85.2%,一年入園(班)率達99.6%。村辦幼兒園69所(含19個混合班或托幼班),開辦率50.3%。可見。農村學前 教育 是一個薄弱環節.情況不容樂觀,有待致力發展。

農村學前教育是孩子接受正規

教育的第一步,是孩子體驗集體生活、樹立人生品格的開端,是九年義務教育體系的基礎,至關重要。

2011年國務院印發《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O20年)》(國發[2011]24號)後,人們更趨關心兒童的發展事業.密切關注農村學前教育,必須積極探索切合實際的農村學前教育路子。才能改變當前的狀況。



、家長觀念要由“勉強”向“樂意”轉變目前.農村家庭對學前教育的態度極為牽強。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高尚的心靈是在勞動集體生活中逐漸培養起來的。”要使農村兒童能體驗集體生活.當前首要工作是加大農村學前教育宣傳。使每個農村家庭都能夠充分認識學前教育的重要性,讓更多的父母認可學前教育,樂意讓孩子在集體生活中學習知識、接受教育。

二、教學活動要由“看班”向

“教育”轉變學前教育目標在於引導、教育孩子。要充分利用中小學布局調整的機遇.改建一批村級規范化幼兒園。努力改善幼兒園的基礎設施和配備足夠的玩具、教具,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學習和游戲環境。

針對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要

充分利用中小學布局調整的富餘師資調配幼兒教師.並通過勞動、職業教育等部門開設幼兒師范教育課堂,開展幼教專業技能培訓,增強學前教育師資力量。同時,要採取專業人員下鄉指導、選送培訓等方式,提高教師的學前教育教學水平和專業達標率。促進教師從“帶孩子”到“教孩子”轉變、從“從業”到“專業”轉變。使孩子得到更為全面的“啟蒙”教育。
三、發展進程要由“關注”向

“著重”轉變當前.要著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農村學前教育機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教育 措施 ,促進學前教育工作規范化、系統化、合理化、人性化,以滿足適齡兒童入園需求,促進學前教育科學發展。

縣、鎮政府要把發展學前教育

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將幼兒園作為新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統一規劃,優先建設,加快發展。按照“以點帶面、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發展思路.積極建設村級幼兒園。利用教育“創強”之機,加大對農村學前教育的投入。

建設鎮級中心幼兒園,發揮它們的示範、輻射作用,帶動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並通過撥付專項資金,專款專用。確保農村學前教育機制的建立運行.幫助學齡前兒童就學、入托,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同時,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有實力、有條件的社會力量興辦私立幼兒園或捐資助園。縣教育局、婦兒工委、共青團等部門要積極發揮職能作用.體現服務特色.全力推進學前教育的發展,讓農村幼兒有學上、上好學。

四、資源管理要由“數量”向

“質量”轉變通過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合理布局農村學前教育資源。整體優化辦園條件。合理配置保教人員.不斷提高辦園水平和學前三年教育的入園率。努力創建條件均衡、質量優異、具有農村地域特色的學前教育新體系。

切實加強對農村學前教育的管

理,改善農村幼兒園的保教條件,加強安全、衛生、教學設備的監督檢查,配備完善保教設施、玩教具、幼兒讀物等。對農村幼兒園要進行嚴格評估,提高辦園質量,縮小城鄉學前教育的差距。

針對農村實際開展以落實《幼

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主體的教研活動,在教育教學中貫徹以人為本、終身教育的理念,遵循幼兒教育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決克服以片面傳授知識技能為主要教育內容的“小學化”傾向等問題,使農村孩子與城裡的孩子一樣站在接受教育的同一起跑線上。

Ⅹ 江口的詳細鎮情

【建置沿革】 封開縣曾是嶺南與中原地區經濟、文化交流之要地,也是嶺南土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史料記載,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在嶺南設交洲,下轄兩廣及交趾(今越南)一帶地區,刺史治設在封開,使封開成為整個嶺南地區最早的首府。封開在漢初取名廣信,是謂「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也」,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至宋代將廣信以東劃為廣東,廣信以西劃為廣西,廣東廣西得名由此而來。秦漢時期,封川屬廣信縣地,開建屬封陽縣地。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廢梁信郡,改梁信縣為封川縣。此後於唐、宋、明年間,曾先後置州(封州)或易郡(臨封郡),至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兩縣均以縣建制隸屬肇慶府。清朝廢除兩縣建制,民國時期,恢復兩縣建制,期間均隸屬肇慶府。1949年11月6日開建縣解放,1950年1月1日成立開建縣人民政府。1949年11月23日封川縣解放, 12月7日成立封川縣人民政府。1952年3月,封川、開建兩縣合署辦公,1957年後幾經分合。1961年4月,封川、開建兩縣合並置封開縣建制至今, 隸屬肇慶。
【歷史·人文】封開歷史悠久,十四、五萬年前,古封開人就在封開大地上繁衍生息,境內發現的古人類牙齒化石距今14.8萬年,比歷來認為是嶺南最早的古人類「馬壩人」還向前推進了2萬多年,是古嶺南人最早的生息地。封開在歷史上曾是領南首府,是整個領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領南文化和粵語的發源地,同時也是廣東、廣西及廣州的得名來源,是領南地區通往中原廣大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絲綢之路海陸對接點。封開有著燦爛的廣信文化,其間孕育了大批的歷史名人,其佼佼者有「領南儒宗」之稱的漢代大經學家陳欽、陳元父子,有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領南第一個狀元莫宣卿,有南漢開國之君劉岩,有「中華傳佛第一人」之譽的佛學理論家、《理惑論》作者牟融等不下百人。有大批的罕有的文物古跡,有品類齊全的古人類文化遺址及大量的古墓葬、古窯址,有保護完好的古城址、古建築、古村落。
【地理氣候】封開縣位於廣東省西北部,北緯23°13′~23°59′,東經111°21′~112°02′,東西寬68千米,南北長84千米,總面積2723.29平方千米,是「西江走廊」經濟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珠三角」與大西南的交匯點。東面與德慶縣毗鄰,南面與鬱南縣接壤,東北面與懷集縣相連,西北面與廣西蒼梧縣、梧州市、賀州市交界,素有「兩廣門戶」之稱。縣人民政府駐地在西江與賀江的匯合處——江口鎮,西距梧州市22千米,東距肇慶陸路142千米,水路152千米;與廣州相距陸路255千米,水路281千米。
封開,屬山地丘陵區。海拔50~250米的丘陵遍布全縣,佔全縣山地面積67.4%。東部高山,西部丘陵,中間低丘和河谷盆地,為丘陵山區地帶;地勢自東向西,中間凹,南北低,兩邊向中間傾斜,形成狹長槽形地帶。海拔800米以上的15座山峰均集中於東部邊境,以七星頂為全縣最高山峰,海拔1274米。
北回歸線穿境而過,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受到季候風影響,太陽輻射強,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暖,冬短夏長,無霜期長。風向季節轉換明顯,夏季盛行偏東南風,冬季盛行偏北風。
【物產資源】縣境內有豐富的森林、礦產、水資源,主要有黃金、水晶、錫、銅、鉬、鎢、錳、雲母、鈦、鐵、花崗岩、大理石、石灰石、礦泉水等,其中花崗岩蘊藏量達30億立方米,大理石15億立方米,石灰石300億立方米。工業產品主要有松脂及其系列產品、中纖板、牛皮紙、火機、水泥、木雕工藝傢具等。縣內盛產竹木、黃煙、蜂蜜、麻竹、冬菇、蜜桔、杏花雞、蓮都羊、猴頭菇、白馬茶、麒麟李、長崗油栗等名優特產。尤以杏花雞、封開油栗、麒麟李、漁澇煙、白馬茶、蜂蜜等久負盛名。林業面積20.5萬公頃,森林覆蓋72.7%,森林活立木總蓄積837萬立方米,被譽為「南國大花園」。先後榮獲「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單位」、「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範縣」和「中國松脂之鄉」等榮譽稱號。可開發水力資源16萬千瓦,年發電量5億千瓦時,是全國第一批100個實現農村電氣化縣之一。
封開具有獨特的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境內山川秀麗、景色迷人。有集中石炭岩、沙頁岩、花崗岩三種地質地貌,構成各具特色的巨石、奇峰、幽洞、秀水、林海等自然景觀於一體的西江流域第一個國家地質公園,有集奇、險、秀、幽於一體的千層峰、童話皇宮般的雙龍洞、諶稱大自然藝術宮殿的白石岩和古文化遺址黃龍洞為主要景點的龍山名勝風景區,有漫江碧透、兩岸翠竹青山、猶如畫卷的賀江風光,有橫空出世、一石成山的天下第一石—杏花大斑石景區風光,有面積6萬畝原始森林、廣東十大自然保護區之一的黑石頂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風光,有流經縣境長104千米,32曲22個U型灣的賀江山水風光等。
【區劃·人口】2014年轄江口、長崗、平鳳、江川、大洲、白垢、羅董、杏花、漁澇、河兒口、蓮都、都平、大玉口、南豐、金裝、長安16個鎮,設178個村委會和21個居委會。年末常住人口40.75萬人,戶籍人口50.76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55‰。有姓氏438個。
【民族·語言】 全縣居民絕大多數為漢族,少數民族約佔0.08%,有壯、滿、蒙古、藏、侗、瑤、黎、怒、門巴、土家、彝族共11個。境內方言有粵語(即白話,又分開建話、封川話) 、客家話和標話。
【經濟綜述】2014年,全縣生產總值127.3億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6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43億元,增長13.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2.6億元,增長15.5%,佔GDP比重為25.6%;第三產業增加值48.7億元,增長10.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1124元,增長9.5%。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5億元,增長4.4%。固定資產投資74.2億元,增長1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億元,增長12.1%。外貿進出口總額6898萬美元,增長10%;實際利用外資8475萬美元,增長7%。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5097萬元,增長13.76%。其中國稅縣級庫收入1.15億元,增長35.9%,增速排名全市第一。12月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39.5億元,比年初凈增3.8億元,比年初增長10.5%。新型建材、林產化工以及能源等主導產業完成投資8.43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12.67%。全縣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40687元,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361元,增長10%。
【農業經濟】 2014年,封開縣農業總產值54.99億元,增長4.4%;其中,種植業總產值33.9億元,漁業總產值3.25億元,畜牧業總產值8.47億元,農業服務業總產值0.36億元,林業總產值8.9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361元,增長13.0%。
種植業全縣農作物播種總面積88.01萬畝,增長3.04%。糧食播種面積53.78萬畝,增長4.2%,產量21.17萬噸,增長10.28%,其中水稻面積43.42萬畝,增加0.76萬畝,總產18.24萬噸,增1.82萬噸,完成糧食生產任務;蔬菜瓜類13.21萬畝,增長4.09%;油料作物8.46萬畝,增長0.28%,甘蔗0.94萬畝,增長7.05%,煙葉2.18萬畝,增長10.44%。新種水果面積2.09萬畝,其中柑桔0.12萬畝、其他品種1.97萬畝;水果收獲面積28.44萬畝,總產量21.34萬噸,產量略增。
畜牧業全縣生豬飼養量42萬頭,其中出欄量21.6萬頭,增長4.7%和5.2%;生豬定點屠宰量達99079.5頭,增長101.5%。耕牛飼養量5.8萬頭,出欄量1.3萬頭,增長0.5%和2.0%;山羊飼養量2.8萬頭,出欄量1.3萬頭,增長1.2%和2.8%。全縣杏花雞飼養量達到2000萬只,與去年持平。肉類總產量31654噸,增長0.6%。
漁業 全縣水產養殖面積為3.18萬畝,與去年同期持平;網箱養殖面積7700平方米。增加220平方米。全縣漁業總產量3.0萬噸,增長4.0%;其中養殖總產量2.9萬噸,增長4.0%;捕撈產量950噸,與去年持平。
林業 2014年,全縣造林3417公頃,其中人工造林1417公頃,低產林改造2000公頃;封山育林590公頃;木材產量17.94萬立方米,松脂2.43萬噸。
【工業經濟】 2014年,全縣工業生產總值136.3億元,增
長16%,工業增加值35.21億元,增長14.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家。完成市重點項目建設投資11.7億元,為年計劃的161%。其中,華潤水泥項目完成投資7.57億元,5、6線建設加快推進,C1段皮帶廊、大沖礦進礦道路正在建設,華潤水泥全額入庫3.68億元。華林化工基地威斯達、海藍松脂深加工生產車間達標達產,中試中心運轉正常;勞特化工加緊建設。嘉誠紙業第一條生產線已順利投產,第二條生產線動工建設。一德化工第一期工程建成投產。質量強縣工作取得新進展,楓華明珠公司獲得2014年市政府質量獎,華林化工公司脂松節油成為省名牌產品。
【第三產業】 2014年,全縣港口貨物吞吐量1200萬噸,增長7%;公路客運周轉量8195萬人公里,增長21%;公路交通運輸總周轉量15639萬噸公里,增長22%;水路貨物周轉量83230萬噸公里,增長22%。金融保險、信息消費、旅遊觀光等現代服務業增長平穩,全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億元,增長12.1%;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分別增長30%、13%、6.1%、11.1%。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幣存款余額85.8億元,比年初增長11.7%;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39.5億元,比年初增長10.5%。第三產業增加值48.7億元,增長 10.6%。全年房地產報建面積26萬平方米,預售面積15萬平方米,銷售面積11萬平方米。房地產建安稅入庫9700多萬元。
【財政】2014年,封開縣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192730萬元,為年度計劃的125.76%,同比增收20667萬元,增長12.01%。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5097萬元,為年度計劃的100.23%,同比增收9081萬元,增長13.76%。公共財政預算總支出192492萬元,為年度計劃的125.80%,同比增支24038萬元,增長14.27%。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190800萬元,為年度計劃的126.15%,同比增支24456萬元,增長14.70%。
【供電】 2014年,封開縣實現供電量9.1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32%;售電量8.83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44%;綜合線損率3.76%,比上年同期降低0.11個百分點;最高用電負荷148.9兆瓦,日最高用電量281.8萬千瓦時;主營業務收入5.08億元;完成農村電網工程建設改造74項,總投資5105萬元,其中新增、改建10千伏線路10回,共41.43千米;改造台區84台,總容量17335千伏安,新建與改造低壓線路779千米。
【供水】2014年,封開縣供水量582.6萬立方米,銷售量502.4萬立方米, 銷售總收入1268.5萬元。新增用水1651戶,總用戶20483戶。安裝DN80至DN250管道3906 米,DN300以上管道2208 米。
【區域合作】一是試驗區建設得到國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4月17日,《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2013-2030年)》獲得粵桂兩省區政府批復。7月8日,國務院批復《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試驗區上升為國家戰略。10月13日,粵桂兩省區政府簽署推進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實施的「聯席會議制度」、「共同行動計劃」和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兩省區在土地、財稅、金融、合作開放、生態環保等方面支持試驗區建設發展的23條政策措施;10 月14 日,粵桂兩省區政府在大園橋舉行試驗區聯合啟動儀式,肇梧兩市政府簽署《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開發建設兩市政府合作協議》,全面啟動試驗區建設。11月中旬,省政府批准試驗區建設啟動資金5000萬元。試驗區管理機構黨工委、管委會組建運作。試驗區各項規劃正在抓緊編制:完成試驗區城市總體規劃綱要成果;開展試驗區規劃環評前期工作,產業發展規劃正抓緊編制;平鳳拓展區5平方公里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通過專家評審;界首啟動區5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正在編制中。二是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大園橋建成通車。廣梧高速公路封開連接線擴寬工程、西江干堤達標加固工程、110千伏變電站等動工建設。粵桂水上驛站項目列入省建設計劃。污水處理廠和自來水廠簽訂投資協議。三是抓好招商引資。是年,試驗區先後與中建集團、中交集團、中材集團、國電集團、匯聯國際集團、番禺珠鋼集團等20多家大企業洽談合作。中建集團與封開縣簽訂試驗區基礎設施開發合作協議,總投資達38.9億元。投資30億元的兩廣生態新城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項目建設】廣佛肇高速封開段全線動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1.4億元。賀江大橋、葫蘆頂隧道、羅日免隧道、封開東西互通等控制性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完成省道266線路面維修主體工程。懷陽高速工可報告通過專家評審。華潤水泥項目完成投資7.57億元,5、6線建設加快推進,C1段皮帶廊、大沖礦進礦道路正在建設,華潤水泥全額入庫3.68億元。華林化工基地威斯達、海藍松脂深加工生產車間達標達產,中試中心運轉正常;勞特化工加緊建設。嘉誠紙業第一條生產線順利投產,第二條生產線動工建設。一德化工第一期工程建成投產。投入電網改造資金1.2億元,改善農村電壓質量。縣城區東麗新城、星河御景、星河國際、匯景灣、康盛花園等項目順利開售。投資1.5億元建成長崗新城項目。
【節能降耗】2014年,加大對機動車尾氣排放整治力度,淘汰黃標車1026輛,完成年度任務的108%。完成縣環境監測執法業務綜合樓建設。開展工業鍋爐整治工作,全年共完成鍋爐整治17個,其中華林公司2013年8月份後改用生物質能源替代煤炭燃料;華潤水泥(封開)有限公司全面完成3#、4#脫硝減排工程建設。加強農業污染源治理,廣東溫氏畜禽有限公司長安種豬場等8家養豬場完成污染源設施建設並投入正常運行。
【城鄉建設】 完成縣城總體規劃綱要修編。啟動縣城老城區、小湖塘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和江東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進一步完善縣城區市政基礎設施和綜合服務設施。河南三元市場整體搬遷到幸福市場,還路於民。建成縣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完成南豐鎮酒井地塊土地徵收250畝,南豐鎮街道升級改造完成投資500萬元,南豐賀江二橋前期工作順利推進,南豐污水處理廠完成「三通一平」。宜居城鎮、宜居社區、宜居村莊創建工作順利推進,河兒口鎮,白垢鎮白垢社區,江口鎮榕木根村、南豐鎮下山村、長安鎮福興村的創建工作通過專家評審。建成生態文明村50條,受益人口1.4萬人。羅董鎮實施「一河兩岸」亮燈工程,漁澇厥村、河兒口西村、長崗大佃村、平鳳吉鄧村的名村建設取得良好成效。
【教育】2014年,封開縣教育經費投入60068萬元,公共財政預算安排教育經費52936萬元,比上年增長14.40%。南豐、長安創建成為省教育強鎮,實現教育強鎮全覆蓋。江口中學新校區完成招投標等前期工作。完成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工作。標准化學校覆蓋率達100%。學前教育毛入園率93.66%, 小學入學率100%, 初中入學率98.59%, 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4.63%。普通高考上重點線125人,上本科以上1065人,三A線以上1997人,上線率分別為3.68% 、31.32%、58.74%。全縣有5348名初中畢業生就讀中職中技學校,向珠三角地區中職中技學校轉移送547人,中職畢業生就業率100%。
【文化】 2014年,封開縣完成村級文化室19個,鎮級文化站公共電子閱覽室2個,完成農家書屋提升工程36間,實現全縣鎮級文化站公共電子閱覽室全覆蓋;全年送戲下鄉126場,送電影下鄉2266場(含農民工專場130場),送書下鄉18萬多冊(贈書2500冊)。共出動執法人員3180人次,檢查網吧425家次,娛樂場所317家次,音像店51間次,書報店128家次,印刷復印94家次,立案查處案件6宗,其中對1家在規定的時間以外營業的網吧進行進行警告和罰款,對1家違規接納未成年人進入營業場所的網吧進行警告、罰款和責令停業整頓處理,共取締無證照店檔2檔,沒收出版物425本、音像製品349張。順利通過「全國文化先進縣」復查驗收。推進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實現縣文化館升國家一級館和10個鎮文化站升省級站目標。縣博物館新館土建工程基本完成。獲市以上各種獎勵共21人次。
【體育】組織開展「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同心共築中國夢」全民健身系列活動和封開縣第十五屆「體育節」啟動儀式。組織開展封開縣2014年巾幗綜合趣味運動會,共31支婦女代表隊參加。7月,封開縣首次組隊參加第十屆香港「敬發杯」羽毛球邀請賽,馮志炘、余建雄分別獲冠軍和季軍。封開籍運動員孔德宇代表廣東參加全國青年皮劃艇比賽,分別獲甲組1000米第四名、200米第六名。封開籍運動員賓振強參加廣東省青少年羽毛球錦標賽,獲丙組團體第三名。封開縣運動員參加2014年廣東省青少年錦標賽共獲金牌7枚、銀牌4枚、銅牌7牌,總分全市第四名。組隊參加市第十六屆中學生運動會,獲團體總分第一名。組隊參加2014年市少年錦標賽全部13個項目比賽,共獲41個單項第一名,65個單項第二名和38個單項第三名,其中武術、舉重團體總分均獲第一名,男子籃球獲第二名,女子籃球、田徑團體總分均獲第三名,羽毛球、乒乓球團體總分均獲第四名。7月,首次組隊參加夢想成真「動向杯」兩岸五地少年兒童足球邀請賽,獲優勝獎和精神文明獎。8月8日,舉行2014年全民健身日暨廣東省億萬人群健步走(封開縣)活動啟動儀式。8月至12月承辦2014年肇慶市籃球聯賽暨廳處級領導幹部籃球賽(封開賽區)比賽。縣供電隊代表封開參加廣東省百萬職工第九套廣播體操比賽(肇慶站)比賽,獲一等獎。10月14日,封開縣國民體質監測與運動健身指導站順利通過省、市驗收。11月,舉辦中國體育彩票2014年封開縣「豐收杯」男子籃球比賽,參賽隊伍32支。11月,舉辦裁判員和社會體育指導員業務知識培訓班1期,參加培訓學習70多人。
向市運動學校輸送優秀體育苗子11名,由外地引進並輸送優秀後備人才1名。完成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工作,及時做好全縣場地普查和數據錄入、上報工作。據普查,全縣有各類體育場地670個。超額完成市下達的體育彩票銷售任務。
【衛生】抓好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抓好鎮衛生院醫護人員公租房建設,推進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縣沒有發生登革熱疫情。動工建設縣婦幼保健院綜合樓,完成縣第二人民醫院住院樓擴建工程。抓好蓮都鎮和羅董鎮創建省級衛生鎮工作。開展「美麗鄉村,環衛先行」專項活動,確保農村垃圾日收日清,建成省級衛生村34條。2014年,兒童免疫規劃疫苗常規免疫接種率95%,其中卡介苗接種率99.82%,糖丸(第一糖丸接種率99.04%、第二糖丸接種率98.89%、第三糖丸接種率99.38%)。麻疹接種率為98.32%,百白破(第一針百白破接種率98.80%、第二針百白破接種率98.95%、第三針百白破接種率99.61%),乙肝 (第一針乙肝接種率99.88%、第二針乙肝接種率99.8%、第三針乙肝接種率98.43%),乙腦接種率99.65%,流腦A群(第一針流腦A群接種率為99.64%、第二針流腦A群接種率為99.57%),甲肝接種率為99.55%。參加無償獻血人數1800人,獻血總量36萬毫升。派出衛生監督執法人員694人次,監督檢查各類生產經營單位1199個次,累計處置金額0.8萬元。新生兒入冊4879人,入冊率99.88%。
【旅遊】 2014年共接待遊客208.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旅遊總收入10.9億元,增長5.1%。全縣有旅業350家,其中國家五鑽酒店1家,三星級酒店1家,二星級酒店3家,綠色飯店一家,有各類客房13785間,床位24145張。4月下旬大旺海鷹博覽中心新進一個完整的導彈裝甲營、一架殲—15艦載模型機及殲—6戰機等軍械裝備,豐富、完善軍事景觀建設。同時,開展「星級現場管理」活動及申報工作,規范企業管理,提升服務水平。10月13日規劃投資5000萬元人民幣的《封開狀元川文化生態農業旅遊項目》通過縣發改局批准備案(封發改字[2014]171號)。封開縣水緣農業有限公司規劃投資1500萬元開發建設《眾譽農業旅遊生態園》旅遊項目。打造廣佛肇、粵桂合作平台,推進區域旅遊合作。開拓高鐵和華南五市旅遊客源市場。充分利用網路、電視、報刊等傳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旅遊品牌和知名度。
【民生實事】 2014年,封開縣投入扶貧開發「雙到」資金1.27億元,實施村級項目182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和貧困戶家庭年收入分別比幫扶前增長268%和35.8%。投入4295.7萬元實施「一事一議」村級公益事業財政獎補項目81項。全縣16個鎮均建立「三資」管理交易平台,完成社會綜合服務平台規范化建設行政村116個。建成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實現鎮級農產品質量檢測全覆蓋。完成2013年度4.39萬畝高標准農田項目、1.35萬畝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和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綜合示範項目建設。平鳳鎮新寧村、紅庄村1萬畝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獲省批復。省級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順利推進。加強縣鎮三防應急保障系統建設和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建設。完成救災復產重建家園任務。強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動工建設江口水上居民公租房。全年用於民生的支出達到12.7億元,增長10.7%,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66.8%。
【社會保障】 2014年,封開縣完成城鄉勞動力培訓13075人,轉移就業9380人,城鎮新增就業4012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60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38%以內。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43.5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4.8萬人,超額完成市下達任務,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農村五保供養標准提高到月人均492元,城鎮低保保障標准提高到月人均470元,農村低保保障標准提高到月人均300元。對低收入群眾發放臨時價格補貼556萬元。
【計劃生育】2014年度,封開縣戶籍人口出生6395人,人口出生率為12.2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55‰;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1.60%;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4.90。全縣參加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4804人,目標人群覆蓋率為86.40%。同期,全縣共完成「四術」3231例,其中結扎1059例(含純二女戶結扎54例),放環1715例,皮下埋植1例,採取補救措施456例;年度長效節育措施落實率為84.38%,長效節育措施及時率為66.99%。指標均符合市下達的指標和任務要求。
【綜治維穩】 2014年,封開縣綜治信訪維穩中心收集各類矛盾糾紛502宗,成功調處488宗, 調處成功率97%。各類刑事立案1132件,破獲562件;抓獲各類犯罪嫌疑人457人,破獲24件八類暴力惡性案件。破獲毒品案件109件,強制戒毒305人,繳獲各類毒品近500克。審判機關受理各類案件2054件,辦結1938件,解決訴訟標的總金額32928萬元。審結刑事案件171件,判處罪犯213人。審結民商事案件1450件, 解決訴訟標的總金額30777萬元。檢察機關受理各類移送審查案件190件245人,批准逮捕228人。

閱讀全文

與封開縣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妝品牌營銷概念 瀏覽:995
默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97
電子商務專業自薦信 瀏覽:820
招贏電子商務官網 瀏覽:137
推廣普通話社團在行動實施方案 瀏覽:32
市場營銷學第五版課後題答案 瀏覽:255
少兒選拔類活動策劃方案ppt 瀏覽:279
速賣通店鋪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174
關於梳子的市場營銷策劃 瀏覽:414
施工單位培訓方案 瀏覽:217
怎麼寫品牌策劃方案 瀏覽:748
網路營銷合作協議 瀏覽:107
市場營銷以後客戶酒局 瀏覽:505
君樂寶公司官方微信營銷分析 瀏覽:570
電大廣告方案策劃包括 瀏覽:952
小學重陽節全科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0
父親節酒店營銷方案 瀏覽:326
專業名稱市場營銷 瀏覽:301
推廣成都美食活動方案小學 瀏覽:64
車位營銷策略方案 瀏覽: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