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推廣 > 國外對農產品的推廣

國外對農產品的推廣

發布時間:2022-09-05 12:33:53

㈠ 比較國內外農業推廣模式的優缺點

國內外農業推廣模式的比較
一、建立新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式,是指從農業科技成果的創新性研究到成果的中試,到市場(生產第一線)的整個過程。按照世界農業發達國家採用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式,我們可以把這些基本的模式劃分為五種類型:首先是美國的三位一體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第二是荷蘭、法國的合作社為主的社區式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第三是日本、韓國和我國台灣地區使用的農民協會形式;第四類是以色列等國家的舉國體制;第五類是澳大利亞等國使用的混合型體制。多年來,我國形成了傳統的研官學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當前,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都全力支持新農村建設,企業成為了科技創新的主體,都在探索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新模式,因此,研究發達國家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對我國新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的確立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幾個主要農業發達國家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的比較
1.美國的「三位一體」為特點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美國是一個超級經濟強國。美國的農業同樣達到了高度現代化的水平,其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具有可耕地面積1.52億hm2,可用於放牧的牧場5.6億hm2。美國是現代農業的典範,地大物博,農業人口相對較少,只有600餘萬人以農為業,但是其農業生產總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7%。而美國農業的高度發展,則是同美國卓有成效的農業科研和推廣工作分不開的。美國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始建於l9世紀60年代,實行的是教育、科研、技術推廣「三位一體」的合作農業技術成果轉化模式。這一模式,以州立大學為依託,農業教育、科研、技術推廣有機結合。它的基本思想是「通過把大學帶給人民而實現幫助人民自助的目的」。它是以Morrill法、Hatch法、Smith-Lever法三個法案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該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1)「三位一體」的中心和依託是各類州立大學;(2)「合作」是「三位一體」模式;(3)「三位一體」的重要內容是進行推廣和服務;(4)「三位一體」開展龐大的成人教育工程。
2.法國的農業及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法國是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的農業和食品進出口大國。2003年,法國農產品總值為650億歐元,占歐盟15國的23%;法國農業以市場價格計算的農產品附加值占農產品總值的50%左右,約320億歐元。這與法國政府加強和完善農業研究和技術推廣體系,以及土地經營方式多元化、農業經濟組織合作化和政府強有力的農業補貼政策等措施分不開。法國設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三級金字塔式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最上層是農業成果推廣署及農村發展署;第二層是農業研究單位和專業技術中心;最低層是農會系統、農業合作社系統、農業技術協調協會、農業資源與發展服務中心等推廣服務體系。農業合作社作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載體是法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大特色。其中僅農業合作社就由3800個企業、130萬個社員和12萬多名雇員組成,涉及到90%的農業領域。其分會遍及全國,深入到農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其任務主要是:維護農業工作者的利益,進行技術推廣和技術服務工作。
3.荷蘭的農業及科技成果轉化體系。荷蘭是僅次於美國、法國的世界主要農產品、農業食品和園藝生產及出口大國,其國土面積只有4.15萬km2,從事農業的人口只有區區30萬。但是其花卉生產和出口額雄居世界第一位,其他農副產品,如馬鈴薯、牛奶及奶製品在歐洲乃至世界上都有重要地位。荷蘭農業現代化程度非常高,其單位勞動力農業增加值居世界第一,每公頃農業用地農業增加值居世界第二。荷蘭農業取得的成績與其發達的農業科研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分不開,荷蘭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主要實行政府與地方或農民合辦,由國家推廣機構、農協組織及私人咨詢服務組織組成,其中,國家起主導作用。
同樣,荷蘭也有完善的農業合作社體系作為補充。荷蘭的農業研究可以追溯到l9世紀,1876年荷蘭建立起了第一個農業試驗站,目前全國擁有100多個農業研究機構,這些機構在農漁部屬下的農業研究局的統一管理下從事研究工作。荷蘭於1890年就成立了農業咨詢局,負責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並與農業科研與教育機構密切配合。各省則設有省農業咨詢局。推廣人員除了負責推廣工作外,還從事研究試驗和教育工作。在大田作物方面,將全國劃分為6個推廣地區,每區約有6千農戶,設有推廣主任1人。並配有1~2 名推廣人員和若干名助理人員協助工作。
在園藝作物方面,全國劃分為18個推廣地區,畜禽乳業劃分為19個地區,推廣人員經常進行調查訪問,並採用開會、放電影、演講、發印刷品、舉辦農業展覽以及巡迴表演等方式傳授新技術。
4.以色列的農業及科技成果轉化體系。以色列土地貧瘠,其國土總面積的45%是沙漠,且水資源極其貧乏,有可耕地面積44萬hm2,人口630萬,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畝,但是,以色列卻以這樣的自然條件創造了農業生產的新奇跡,以4%的農業勞動力可創造了10%的GDP。成為設施農業、節水農業發展的典範,為眾多發展中國家所學習。
三、發達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的異同及對我國的借鑒
我國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目前,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30%~40%,遠低於發達國家65%~85%的水平。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如表1 所列)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1.強力的政府扶持力度。各國政府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是多方面的,不但包括宏觀發展政策,而且包括穩定的資金政策等。美國有莫爾法案支持建立穩定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法國、荷蘭則通過法律來確定農業發展的方向,避免出現農業波動,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穩定發展。我國近年來同樣非常重視三農問題,從2003年開始,中央連續6年(2004~2009)以中央一號文件的形式出台關於「三農」問題的指導性意見。即使這樣,相比國外發達國家,我國農業科技投入占農業生產總值的比重也僅為1%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2%~5%的水平。
2.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體系。美國、法國、荷蘭與以色列都是市場經濟國家,主要特徵就是企業是市場的微觀主體,政府部門是服務機構。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源頭一一科技創新領域,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其成果以具有顯著市場價值的產品和成果為主,而具有較強公益性的產品則主要交給國家科研部門完成。因此,市場經濟是農業科技成果迅速實現產業化,完成轉化的基礎條件。
3.產學研的緊密結合。縱觀以上國家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現了產學研緊密結合,實現了生產、研究和教育三者的有機結合,例如美國的三位一體,農業推廣、教育和科研工作都由農學院承擔和獨自完成,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僅起配合、協調作用。荷蘭有著相當發達的農業教育、科研和推廣系統,農業教育、科研和推廣被譽為荷蘭農業發展和一體化經營的三個支柱。而法國、以色列等國也將生產、研究和教育實現了有機結合。這個過程可以概括為:以市場經濟為基礎,在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實現有目的的生產,在生產滿足市場需求,通過在生產中發現關鍵環節與節點,用研究創新來完善,而教育則主要體現在技術教育,就是實用技術教育,通過教育體系把科技成果向生產領域有效傳播,形成了新的消費、生產、研究、創新與教育的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研究創新體系。
4.發達的科技與教育。先進的科技成果也需要有知識的生產者去應用,同我國目前農村生產現狀不同的是,我國農民總體上受文化教育程度水平不高,農民人均受教育的年限在8年左右,相當於初中二年級。與此相比,這些農業發達國家的居民受教育程度相當高,美國全國人口中具有本科學歷的有17.4%,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中80%以上具有高中以上學歷,同樣,荷蘭、以色列、法國等國家人口具有較高的受教育程度。24%的以色列勞動人口擁有大學學歷,法國60%的青年農民達到中等農業技校畢業水平。
四、對中國建立高效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式體系的啟示
4.1 依生態區合理布局農業科研機構,積極推進體制改革
在當前農業科研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可借鑒美國和韓國的管理經驗,推行改革工作的進一步深化。改變目前中國大多數農業科研機構都設在城市的局面,按生態區而不是按照行政區對科研機構重新進行布局,並且對科研機構之間要進行明確的分工,力求相互補充、相互促進。面對市場,創造條件,讓非公共部門參與到農業科研中來,設立國家農業科研中心機構對農業科研的項目申報和立項進行統一的管理,以避免課題的重復立項。
4.2 加強政府和立法在農業科研中的積極作用
借鑒美國及其它國家的經驗,制定有關農業研究法規,用法律保障農業科研事業的健康發展。國家有關部門聯合組建全國農業科研教育推廣協調委員會,從宏觀上協調全國農業和涉農科研教育推廣單位。要制定國家農業科研計劃,引導科研方向,保證科研經費,逐步通過政府和立法對農民進行教育,普及推廣農業技術。
4.3 鼓勵分工合作,強化農業科研機構間的橫向聯系
為了提高農業科研的整體水平,要推鑒國外農業科研體制設置的經驗,加強地方研究機構之間的橫向聯系,加強中央農業研究機構和高等農業院校、綜合性大學、農業企業、農民組織以及國際農業研究和教育機構的聯系,鼓勵農業研究機構間的科研協作。
4.4 引進人員管理的激勵機制
參照美國的人員管理機制,在中國農業科研管理中,引進「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科研新機制,依據項目、課題推行科研人員聘用制度,進行競爭上崗,積極引進有用人才,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進取精神。
4.5 建立科學、動態的項目評估及管理制度,完善項目管理機制
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充分利用競爭機制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實行課題和項目招標制度,進行擇優委託。借鑒美國和韓國的項目管理經驗,在研究課題不重復的條件下,對農業科研項目的申請、批准和管理及評審進行詳細規定。
4.6 實施農業科研人才培育計劃
可以通過國家農業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建設,結合重大科技計劃和人才培訓計劃,以任務帶動人才培養。同時,加速造就一支由學術帶頭人、農業技術推廣人才、農業科技企業家、高素質農民和農業科技隊伍,加強農業科研管理,採取多種形式提高農業科研力量。
4.7 以市場為動力,引導企業,促進成果轉化
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沒有市場前途的科研項目不會得到企業的支持,因而企業參與農業科研投入可以為農業科研成果的推廣打下堅實的基礎。借鑒別國經驗,必須改革現有科研體制,創造有利於企業參與公有性科研機構轉制的環境,積極調動企業和農民的積極性,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化農業科研體系,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
4.8 增加科研投資,特別是應用、開發研究投入,改善科研條件
在加大國家財政投入的同時,鼓勵農口企業和涉農企業增加對農業科研的投入。充分發揮市場和社會需求對農業科技進步的導向和推動作用。農業科研單位也要廣開思路,通過科研成果推廣轉化效益帶來的資金,以股份制或利用信貸資金的形式和方式,興辦科技企業,形成科研成果轉化的良性循環。要積極吸引外資,爭取國際科技合作與援助。從而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並存的多元化農業科研投入體系,不斷改善和提高中國農業科研工作水平。

㈡ 目前中國搞農產品網路營銷研究的權威人物有哪些,國外的研究現狀是怎樣的

農業電子商務充滿商機,農產品網路營銷待發展。

十年前,對大多數市民來說,網購還只是個新名詞,在商家眼裡,網上交易猶如海市蜃樓可望而不可及。有多少人能想到,2004年名不見經傳的淘寶網,僅僅用了4年,銷售額就突破400億元人民幣,且持續5年以高於100%速度增長,近十倍於同期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同期大型連鎖零售企業40%的年增幅與淘寶網相比,只相當於尾數。淘寶網銷售額2005年超越了沃爾瑪,2006年超越了家樂福,2007年甚至超越了沃爾瑪與家樂福之和,2009年的年交易額超過2000億元,2010年有望超3000億元。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和網商來說,它簡直就是個奇跡,是個神話。

互聯網的日益普及、網民的更加成熟拓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空間。從1996年我國正式開通intnet那天起,網路電子商務就開始萌芽發展,經過2000年到2003年的冰凍調整期、2004到2006年的復甦回暖期,2007年起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即使在國際金融危機時期,電子商務仍然顯示了巨大的發展優勢和市場潛力。據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數據,2010年10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46億,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33%;預計2010年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將達到4.2萬億元,其中B2B交易額3.8萬億元,網購交易額4300億元(網購交易額2007、2008、2009年連續3年以超過100%的速度增長)。網上支付、網路購物和網上銀行半年用戶增長率均在30%左右,預計這幾年,人數還將上升。

[探索]

農業電子商務充滿生機

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與一些優勢行業比較相對滯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當前農業生產集約化程度不高,農業電子商務參與主體相對規模較小,導致經營成本過高;二是部分鮮活農產品物流運輸要求比較高,操作的難度較大;三是農產品利潤比較低,對風險投資和商業資本的吸引力不強。但發展農業電子商務,作為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的一項重要內容,越來越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今年下半年,工信部、農業部等五部季聯合發布了《農業農村信息化行動計劃(2010-2012)》,文件除了提出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外,還專門制定了農業電子商務拓展計劃,國家對農業信息化的扶持力度可謂前所未有。除此之外,農業標准化的逐步完善、農產品冷物流體系的發展、網上銀行和電子支付的日益普及,也為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外部環境日益成熟,農業電子商務的春天為時不遠。

與其他行業一樣,經過長期探索與實踐,農業電子商務領域也涌現了一批成功的案例。在B2B領域,有農業部建設的《中國農業信息網商務版》,商務部建設的《新農村商網》。《「菜籃子」信息網》已聯網310多家產銷地批發市場,每天採集肉、蛋、魚、果、蔬菜等348個品種的批發價格,為社會公眾服務。這些網站集成農產品信息發布、咨詢互動、購銷對接等板塊,同時發布TV版本與數字電視整合,農民坐在家裡就可以查詢農產品供求信息,足不出戶銷售自己生產的農產品。一些地區也藉助淘寶網C2C平台打響了當地農特產品牌,如現在家喻戶曉的河南新鄭好想你紅棗、鐵觀音茶等。

隨著三網融合進程不斷推進,農村信息化服務網路不斷完善,農業信息化「最後一公里」瓶頸難題有望徹底得到破解,農村信息服務網路將直接延伸到鄉鎮農服中心、中介組織、龍頭企業、批發市場、鄉村以及經紀人、種養大戶。暢通的全方位立體化信息高速公路將為農業電子商務普及掃清最後的障礙。

[實踐]

大力發展宜興農產品網路營銷

我市位於江蘇省南部,農業發達,特產豐富。全市現有農產品加工企業400多家,規模農業基地800多家,種養專業戶1000多家。為促進我市農業電子商務快速發展,讓優質農產品走上網路銷售這條快車道。市農林局將市內優質農產品生產企業集中起來抱團發展,專門建設了農特產網路商城——天綠農特產網,以此作為展示本市優質農產品的窗口,集中優勢資源,加快優化推廣天綠網,整體提升了我市農特產在全國市場上的競爭力。

政府牽頭、農企參與,形成網路營銷格局。2010年5月份,市農林局按照農業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農民受益」的原則,牽頭部分農業龍頭企業,召開了「宜興市天綠優質農產品營銷網」建設工作會議,分析研究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經過詳盡的調查與研究,決定組建「宜興天綠優質農產品營銷公司」。期間委託專業公司開發B2C商城「天綠商城」(天綠農特產網),在淘寶C2C平台開設了天綠淘寶旗艦店。在市區開設了實體專營店。實體店的設立,既作為網路銷售倉儲,又是對網路銷售的一種補充,更是網路銷售公司強有力的保障。

「天綠商城」以實體店+網上商城相結合,營銷採用直銷+分銷模式,通過一系列商業化運作,最終在全國打響了宜興「天綠」優質農特產品。

大力宣傳、積極促銷,圍繞市場逐步推開。「天綠農特產網」在2010年7月份正式運行以來,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與支持。《無錫日報》、《宜興日報》等多家媒體進行了一系列深度報道。

在迎中秋佳節時,天綠網及淘寶店打出「迎中秋、慶國慶,天綠商城秒殺優惠大促銷」的口號,推出各類有針對性的禮包組合,並用一些產品進行低價促銷及提供一些休閑小食品等一系列手段,藉助中秋節這個有利時機,在網路銷售上打開了一片市場。短短幾個月,實體店月成交5萬元,網上交易月超1萬元。

立足本地、面向全國,做強做大天綠品牌。網商要做大,最關鍵是要樹立自己的品牌。天綠網要做強,就要充分利用網路營銷技術,重點進行品牌推介。一是在產品經營層面上,以品牌經營為重點,聯合我市規模農企,整合小規模基地,打造一個輕資產結構、重營銷網路的核心企業集團。二是以資本運營為手段,吸收社會資本和風險投資的加盟,壯大天綠公司實力,架設農產品生產全程產業鏈。三是根據市場需求,鼓勵企業開發市場消費量大的產品,引領企業生產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農產品。四是專業策劃天綠網路推介活動:在谷歌、網路等搜索引擎和知名門戶網站做關鍵詞、廣告展位和鏈接交換等推廣,合理分析關鍵詞價位、適時投放廣告,邊投放邊測試,以求取得資金最高回報率。五是靈活採用多種網路營銷模式。天綠網採用直銷+分銷模式運行。網站在設計時已整合了強大的分銷功能,即實施會員制和代理制兩種模式。六是實施對天綠網升級工程,整合成B2B2C綜合網站。運用天綠網整合的B2B板塊進行網銷,同時免費給農業企業、種養大戶、農業專業戶等提供農產品供需信息發布服務,使天綠真正成為雙向互動多功能的農業電子商務網站。

㈢ 美國農業發展對中國農業有何啟示

美國擁有世界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農業,
它以不到
3%
的農村勞動力,
不僅養活了本國的
2.7
億人口,而且還可以向國外大量輸出農產品。從
20
世紀
40
年代起,美國就在科學
技術的推動下開始了
「第二次農業革命」

其具體內容包括全盤機械化、
農業化學革命、
生物技術革命和農場管理革命。如今,美國農業「已經成為資本和知識密集程度都很高
的現代化產業部門」。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發揮過積極作用的美國農業政策,堪稱全世
界的成功典範,值得正在向市場經濟轉軌的發展中國家認真研究和借鑒。下面,將是美
國農業政策的內容體系。

美國的農業政策是一個內容非常豐富、復雜的政策體系,其農業立法和政策幾乎涉
及農業的每一個方面。歸納起來,其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發展農業生產、降低生產
成本的政策;價格和收入支持政策;擴大需求的政策。
政府應從實際出發,加大對農業的直接補貼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
2014
年全年累計,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收入
140350
億元,
比上年增加
11140
億元,增長
8.6%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財政收入
64490
億元,比上年
增加
4292
億元,增長
7.1%
;地方一般公共財政收入(本級)
75860
億元,比上年增加
6849
億元,增長
9.9%
。一般公共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
119158
億元,同比增長
7.8%

2014

1-12
月累計,
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支出
151662
億元,
比上年增加
11449
億元,


8.2%
。其中,中央本級支出
22570
億元,比上年增加
2098
億元,增長
10.2%
;地方
財政支出
129092
億元,比上年增加
9351
億元,增長
7.8%


由此看來,國家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在更大程度上補貼農業,支持農業的發展。我國政府
已經給農業進行補貼,但我們認為從補貼水平上看,目前我國政府每年對農業實際補貼
率為財政支出的
2%

3%
,大大低於對世貿組織
8%
的承諾。這一政策受益者將不止於農
民,
由於農民購買力的提高,
中國目前大量閑置的工業生產能力,
將因占人口規模
2

3
的農村市場的復甦,
而重新啟動,
城市居民普遍面臨的下崗失業危機也可因此得以緩解。

5.2
各地應因地制宜地發展我國農業的專業化和規模化

全國各地應根據實際情況,
總體上主要農產品生產要有生產環節機械化向全過程機械化
發展,由產中向產前,產後延伸。發揮比較優勢,結合各地優勢農產品布局,形成各具
特色的農業機械化區域,
滿足農民對農業機械化新技術及機具的多樣化和增加收入的需
求,促進地區農業機械化與地區經濟協調發展。

5.3
積極推廣現代化農業的經營模式—農業產業化經營

6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同農業和農村經濟商品化、市場化、社會化和現代化緊密聯系的。通
過產業化,可以優化生產要素組合,充分發揮科技要素的作用,從而提高農產品的質量
和檔次,實現多層次增值,使農民收入獲得大幅度提高;通過產業化,可以在不改變家
庭承包經營的前提下,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實現種植區域化、生產專業化,形成與
支柱產業或龍頭企業相適應的、有特色的區域經濟格局,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占
有率;
通過產業化,
可以促進工業和農業、
城市和農村、
農業和商業的有機銜接與結合,
形成多產業環環相扣的、互相依存的一體化產業鏈,從而推進經濟一體化的過程。農業
產業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一種更加符合生產力發展
要求的新的經營方式,也是農業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5.4
政府應盡快健全相關法律,大力發展農業合作社

美國農業合作社對外銷售農副產品與勞務輸出和參與國際競爭,
對內為其社員提供
資金與物資,組織經營管理等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美國政府為支持其農業發展,往往給
予農業合作社以多種優惠政策,如給予有限豁免待遇、稅收優惠、提供信貸支持等。政
府給予合作社的各種支持都常常會通過法律形式固定下來。
中國也應盡快完善相應的立
法,健全農業合作社的法律規范,用法律的形式把對農業合作社的政策固定下來,使它
的發展有法可依。

㈣ 如何借鑒發達國家發展現代農業的經驗

一、選擇符合國情或區情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 國外現代農業發展有三種主要模式,即以美國為代表的規模化、機械化、高技術化模式,以日本、以色列等國為代表的資源節約和資本技術密集型模式,以及以法國、荷蘭為代表的生產集約加機械技術的復合型模式。研究表明,一個國家發展現代農業的模式,主要由該國的土地、勞動力和工業水平決定。美國經濟學家弗農拉坦用實證資料證明了這條規律,世界上勞均土地在30hm2以上的國家,基本上走的是機械技術型道路;勞均土地在3~30hm2之間的國家,走的是生物技術―機械技術交錯型道路;而勞均土地不足3hm2的國家,多數走的是生物技術型道路。 由於國家之間資源稟賦、社會經濟條件等存在差異,農業現代化的道路和特點各不相同,不能照搬套用。針對中國農業區域廣闊、各地農業資源稟賦差異巨大、農業技術應用不充分、農村勞動力數量龐大而素質低下和農業投入不足等客觀現實,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路徑的選擇,既不能走美國大規模土地經營的道路,也不具備日本高額補貼的條件,但我們可充分利用當前世界農業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造傳統農業,避免發達國家早期忽略可持續發展和環境問題所走的彎路,通過推廣先進技術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發展現代農業。也可借鑒荷蘭和以色列等國人均農業資源很少但農業效益很高的國家的經驗,把技術和勞動力的優勢很好地結合起來。 因此,在能實行規模經營的地方,可以通過有效地轉移農村勞動力來集中土地,推行機械化生產,實現規模經營;經濟發展較落後、地形較復雜的地方,可以採取集約經營的方式,通過拓寬農業發展的深度、廣度,實行產業化生產來發展農業。就地形復雜、經濟發展落後的貴州等西部欠發達地區而言,應當發揮勞動力資源優勢,採取集約經營的方式,走勞動技術密集型的集約農業道路,在引進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和加快農民技能培訓上下工夫。總之,發展現代農業,必須順應中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和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二、高度重視政府在發展現代農業中的作用 縱觀發達國家的現代農業發展,政府對農業的扶持和保護對於農業現代化的實現是至關重要的。 美國政府頒布法律、制定政策,全方位地規范和引導農業健康發展。美國政府的農業政策主要是為了減少市場波動和自然災害對農業的影響,以彌補市場調節功能的不足。政府還通過休耕計劃、農作物保障計劃等來穩定和保護農業;通過建立健全法制,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指導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法律體系,保護農民的正當利益,維護市場秩序,保證公平交易,政府每隔5年就出台一個「農業法案」計劃,該法案用做今後5年農業科研、教育、推廣的行動綱領和編制相應財政預算的依據;另外,美國農業科技研究局根據美國農業發展的情況,制定6年農業科技發展計劃,與農業法案相銜接;通過國家稅收、補貼、價格干預、信貸管理以及產量定額分配等手段,對農產品市場與農業內部資源配置保持有效調節。 日本分散的小農經濟能迅速納入現代化的軌道,主要是依靠日本政府的全面干預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政策。日本在迅速實現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也出現過由於過分剝奪而導致農業萎縮的情況,但均在工業化達到一定水平後,分別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初期實行了對農業的反哺政策(分為初級和高級兩個階段,初級階段以硬體哺育為主,重點是提高農業固定資產裝備水平、加速農村建設等,政策導向是為擴大再生產,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打下堅實的基礎;高級階段則採取硬、軟體相結合,以軟體為主的方針,政策導向放在結構調整、擴大經營規模、提高農村組織水平和農民素質等方面),從而使農業迅速強大起來。 以色列政府以大量投資支持農業發展,通過全國墾荒和興修水利,提高機械化程度,實現了農業大起步。 法國的土地政策有利於土地集中,促成了法國農場的規模化經營,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率;機械化政策激發農戶使用先進農機具的熱情,使得農田耕作效率和土地產出率在較短時期內取得巨大提高;專業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業勞動的分工協作,既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又便於管理和機械化的推廣;財政、金融和外貿政策的傾向性,極大地鼓勵了農戶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同時也誘導了社會資金向農業投資;健全的農業科技和推廣體系的建立,為法國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也給法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荷蘭政府為使有限的土地得到高效的利用,採取了一系列符合國情和氣候特點的農業發展戰略及政策,避開需要大量光照和生產銷售價位低的禾穀類作物的生產,充分利用地勢平坦、牧草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畜牧業、奶業和附加值高的園藝作物,通過信貸政策和補貼政策,鼓勵重點發展的領域和產業「快步增長」,出口創匯;積極參加歐盟事務,使整個歐洲成了荷蘭的農產品市場;加強水利工程和環境保護的建設,使荷蘭農業能夠高效持續發展。 發展中國現代農業,政府必須對農業進行必要的保護,地方政府也應積極配合中央政府從以下五方面著手推動現代農業健康發展: 一是完善政府支持農業的制度安排、組織管理和支持政策體系。為了提高農業競爭力,在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要借鑒農業發達國家建立的合理的制度安排,建立結構合理、分工明確、運轉高效的農業管理體系;加強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科技教育支持體系、財政金融支持體系、中介服務支持體系的建設;確定適宜的生產和經營方式,制定合理的價格政策,提供便利的金融信貸服務以及信息和技術服務,增強政府部門的服務意識等。 二是加大政府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農業的支持保護政策不斷得到加強,但農業支持保護水平還很低,支持保護機制還很不完善。目前,中國每年對農業實際補貼率為財政支出的2%~3%,大大低於對世界貿易組織8%的承諾。為此,必須按照「形成城鄉社會經濟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目標要求,進一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和支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繼續實行並加大對農民的各種直接補貼,向農民提供更多、更實惠、更直接的現金轉移支付,並使之制度化。 三是加大農業投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在資金投入上要根據項目不同的性質,採用政府直接補助和信貸投入相結合的辦法,加大投資整合力度,下大力氣抓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大中型渠系配套等農田水利建設,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加快提高耕地質量,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准農田;加強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上下暢通、靈敏快捷的信息中國絡體系,讓農民充分利用社會信息資源,解決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推動農業發展;大力推動城市基礎服務設施向農村延伸,努力形成城鄉銜接的公共交通、供水供電、廣播電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中國絡。 四是加快農業立法進程,保障農業發展。把農業國內支持納入法制化軌道,是保持農業國內支持政策連續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以法律的形式明確規定政策目標、預算額度、操作程序、部門分工、法律責任等,並盡量公開化,接受社會監督,有利於提高政府支農投資的效率,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同時,要從中國農業小規模經營的實際情況出發,盡量採取簡便易行的方法,充分利用各種組織資源,降低管理成本,建立可操作性的農業支持體系。 五是建立和完善農業生產風險防範與保險機制。農業風險防範機制的建立與完善,有助於減少農民突遇自然災害的損失。為此,需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災害救濟制度。對於非人為因素造成的自然災害,政府應給予農民往年平均收成一定比例的補貼,以維持農民的正常生活及來年對生產的再投入。同時,結合農業保險的特殊性,積極推行多種災害保險制度,實施有別於一般商業保險的政策性保險,最大限度地降低農民投資風險。 三、努力發揮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重要作用 綜觀國外發展現代農業的經驗,任何一個現代國家都高度重視民間組織的力量,許多國家都鼓勵農民組織起來,提高自我服務水平,以期能夠節約交易費用,降低成本和市場競爭的風險,增加獲利的機會。 美國農業合作社在其整個農業經濟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內為其社員提供物資與資金、組織經營管理等,對外輸出勞務和銷售農副產品等。因此,農業合作社不僅直接成為土地和市場聯系的紐帶,而且成為一種能夠避免市場風險、保護農民利益的有效的合作經濟組織,同時也大大促進了美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合作社完全由農民自發聯辦,不依託政府,沒有任何官方色彩,主要活躍在流通及農產品初加工、儲運和銷售環節,把分散的農戶與大市場聯結起來,增強了農業抵禦各種風險的能力。 日本農業的重要特點之一是採用了全盤合作化的土地節約模式,由農業協同組織聯合分散農戶形成勞動集約經營,其農協的作用聞名世界。農協在日本政府財力物力支持下,通過其遍及全國的機構和廣泛的業務活動,同農戶建立了各種形式的經濟聯系,起到在產前、產中、產後諸環節上使小農戶同大市場對接的作用,在有效阻止商業資本對農民的盤剝、保護農民利益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日本的農協並非是一個純粹的經濟組織,它除了完成經濟職能外,還兼有幫助政府貫徹農業政策、代表農民向政府施加壓力的雙重職責,在日本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農業生產組織方面,以色列至今有並駕齊驅的三種形式:公有制集體農庄、合作社、個體農戶,他們分別創造著以色列農業總產值的32%、46%和22%,共同創造了以色列的高效農業,政府對他們一視同仁。農戶們根據所簽訂的產銷合同安排種植計劃,負責種植。種植之外的加工、采購、儲藏、購銷等繁瑣的農業服務由區域合作組織承擔。 法國的合作社產生於19世紀中葉,隨後迅速發展起來。到20世紀60年代末,法國建立了3 100個農業信貸合作社,7200個供應和銷售合作社,1400個服務合作社。合作社一般按行業劃分,農戶可根據經營情況,同時加入幾個合作社。雙方每年簽訂一次合約,農民只要專心生產,其他的事項全交給合作社去辦理。年終結算時,扣除風險基金和發展儲備金,其餘的按入社資金和按農產品收購量分給社員。如果發生虧損,社員也要按對應的份額承擔風險。為了鼓勵合作社的發展,國家出台了有關政策,合作社可免交33.3%的公司稅。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法國農戶基本上都成了合作社社員,農業合作社占據了農產品市場絕大多數的份額,生產資料和飼料基本上由供銷合作社銷售,90%以上的農業貸款業務,由信貸合作社提供。 中國實行的是家庭分散經營與集體統一經營相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但事實上在很多地方雙層經營目前只剩下家庭分散經營這一個層次,村集體組織農民進行統一經營的能力和意識嚴重不足。近年來,在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有了較大的發展,農產品購銷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等建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因此,發展中國的現代農業,應積極探索適合農業和農村發展特點的農民合作組織形式,大力支持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者在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中的競爭能力和經濟效益,有效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四、以可持續發展成為重要的政策目標 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資源配置統籌協調,是以色列一個成功的戰略性舉措。以色列在發展農業中處處注意維護生態平衡、維護生物鏈的自然連接;有計劃地開發荒地、坡地和沼澤、灘塗,以改善自然環境;通過增加植被種植,綠化沙漠,科學使用農葯、化肥等改善土質土層結構;通過「三污」回收與治理,以改善空氣、環境和海水的質量;通過北水南調工程,改善全國的水資源配置等。在以色列的農業結構中,基本形成了糧食、經濟作物、林業、畜牧業和漁業協調發展的良性態勢,這與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配置是密不可分的。 中國發展現代農業,就是要改變長期以來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農業發展模式,按照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努力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方式,走出一條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農業發展道路。換言之,要在繼續抓好生態重點工程建設、積極推進農村能源建設、大力推廣循環經濟模式的同時,研究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業生態保護補貼政策,充分發揮農業合作組織的作用,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應用現代科學技術,保護、培植和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防止和減少環境污染,形成農林牧副漁良性循環,保持大農業穩定發展等。 五、促進農業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和市場化發展 美國農業專業化程度很高,形成了著名的生產帶,如玉米帶、小麥帶、棉花帶等。這種區域分工使美國各個地區能充分地發揮各自的優勢,有利於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通暢的水陸運輸中國的建立,更進一步促進了區域化分工、專業化生產,而區域分工和專業化生產也有力地推動了附近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美國農業生產不僅在地域上專業化,而且農民按照批發商的訂購合同,組織農產品生產;加工商根據批發商對農產品的質量和規格要求,對生產者提供的產品進行加工,然後交由批發市場組織銷售,從而實現了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有機聯系。 法國政府在推行農場經營規模化、生產方式機械化的同時,不失時機地引導本國農業走上了專業化和一體化道路。其農業專業化有三種類型:區域專業化、農場專業化和作業專業化。根據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傳統習俗和技術水平,對全國農業分布進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到20世紀70年代,法國半數以上農場搞起了專業化經營。專業化生產提高了農業效益,使法國農民人均收入達到城市中等工資水平。 荷蘭耕地不足,農業企業大多採用集約化、規模化的生產方式。荷蘭溫室農業無論是蔬菜還是花卉,一般都是專業化生產、多品種經營。這種專業生產有利於設施專業化配置,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並形成規模效益。同時,專業化生產促進了專業領域的研究,使企業有長足的發展後勁,也為企業贏得了良好的市場份額。 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各地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總體上主要農產品生產要由生產環節機械化向全過程機械化發展,由產中向產前、產後延伸。同時,發揮比較優勢,結合各地優勢農產品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農業機械化區域,滿足農民對農業機械化新技術及機具的多樣化和增加收入的需求,促進地區農業機械化與地區經濟協調發展。 此外,在不改變家庭承包經營的前提下,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實現種植區域化、生產專業化,形成與支柱產業或龍頭企業相適應的、有特色的區域經濟格局,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促進工業和農業、城市和農村、農業和商業的有機銜接與結合,形成多產業環環相扣、互相依存的一體化產業鏈,從而推進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不管農業的地位多麼特殊,它總是一個產業,應該按照產業的特性來發展它,即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優勢為基礎,這是各國農業現代化最基本的經驗之一。 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提高農業科技含量 美國農業教育、科研和推廣的「三位一體」體系有效地提高了農業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這個體系有三個特點:一是由州農學院同時承擔教育、研究和推廣三項任務,使三者結合在一起,互相促進,並切實為農業生產服務;二是每年的研究推廣計劃由基層向上申請,推廣站提供的服務應盡量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三是推廣經費由聯邦、州和縣共同負擔。美國農業科學研究的經費充足,它主要采自公共和私人(公司)兩大系統,二者互相補充,前者側重於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後者側重於新產品開發和應用研究。 日本確定了優先水利化、化學化而後機械化的方針,並把生物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施肥方法的改進、土壤的改良置於極其重要的地位。在推進日本農業的技術改造上,採取了適應小規模經營的小型化、靈巧化的發展方針,先引進國外先進的農業機械,經過研究、改進,製成適合本國使用的農業機械。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達到了農業全面現代化的水平。 以色列農業的迅速發展,是同科學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分不開的。除節水灌溉技術在世界領先外,以色列農業的良種化、機械化、化學化、電子化水平都比較高。近年來,以色列科研人員以高新技術發展農用機械,使拖拉機、摘棉機、地溫測量器、病蟲害預警機、擠奶機等主要農用機械都實現了更新與普及。以色列將先進的電子技術應用到農業機械,發明安有計算機和自動裝置的拖拉機,能完成從犁地、種植到收割的全套田間作業,並以最經濟的辦法保證燃料低消耗和作業速度,既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又提高了經濟效益。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法國積極採用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在良種、農機、施肥等農業技術方面都達到了較高水平。法國的中央和地方政府、農業行業組織和工業企業都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共同參與農業技術的推廣、普及,在全國形成了農機、農葯、化肥、良種和先進農藝的立體推廣中國絡。1949-1968年間,法國農民自發組織了1300多個「農業技術研究中心」,學習新的農業技術。此外,國家還設立了「全國農業進步基金」,成立了「全國農業推廣和進步理事會」及各省的委員會,1959年還頒布了《農業推廣憲章》。 為適應21世紀農業發展的要求,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國必須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進農業技術創新步伐,改革目前農業科研與推廣相脫節的體制和機制,使農科教緊密結合。加大對農業基礎科研的投資,有重點地完善一批農業基礎科研設施建設,保證農業有充足的技術儲備。加強農業科技推廣應用,逐步形成國家扶持和市場引導相結合、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相結合的新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農業信息化,提升農機裝備水平,健全農業信息收集和發布制度。加強農民教育培訓,提高現代農民的素質。適應市場競爭需要,加快培育有較強市場意識、較高生產技能、一定管理能力的現代農業經營者。進一步改善農民外出務工環境,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加快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和農村成人教育,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農民轉移就業培訓,增強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能力。 本回答由科學教育分類達人 顧鳳祥推薦

㈤ 本土化農產品品牌如何在進口品牌圍剿下殺出重圍

本土化農產品品牌要在進口品牌圍剿下殺出重圍,首先要利用當地的地理自然位置優勢,為打造本土化農產品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其次要更加註重用標准化的程序打造標准化的生產,保證並逐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只有這樣在進口品牌圍剿下殺出重圍 。

㈥ 美國如何調整農產品出口政策

隨著科技的進步特別是轉基因等生物技術的發展,美國農業的生產率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的發展速度大大加快,在農業生產成本不斷下降的同時,產量不斷增加。但由於國內市場需求飽和,農產品過剩問題越來越突出。美國政府採取過許多辦法包括實施休耕政策等試圖解決農產品過剩問題,效果均不明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美國政府瞄準國際市場,千方百計推動農產品的出口。 2001財政年度,美國的農產品出口額高達535億美元,是1970年73億美元的7倍多。從世界市場的份額上看,美國農產品佔有很高的比例:小麥出口佔世界市場的45%,大豆出口佔34%,玉米佔21%以上。目前農產品出口佔美國農業總銷售的比例高達25%。 美國農業出口政策的戰略性調整主要著眼於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調整農產品出口方向,把重點轉向發展中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美國政府認為,不但美國國內農產品市場飽和,歐洲等發達國家也是「成熟的市場」,拓展潛力不大。因此,要大規模推動農產品出口,必須開辟發展中國家和中東歐國家市場。在努力開辟世界各國市場的同時,美國還把一些經濟發展快的發展中國家視為市場潛力巨大的「中產階級」國家,把對這些國家(其中包括中國)的出口作為調整的重點。美國制定這樣一個戰略的依據,一是發展中國家糧食和農產品需求大;二是發展中國家花在食品方面的開支比例大,平均占收入的47%,三是發展中國家市場潛力大,2020年內世界農產品需求增長總量的85%將來自這些國家;四是隨著這些國家經濟的增長,其市場對高質量肉類和果蔬產品的需求會迅速增加。 其次,大力增加高附加值農產品的出口比例。近10多年來,世界糧食價格呈逐年走低趨勢。因此,美國十分注重將糧食轉化成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的工作,既提高了出口價值,又增加了國內就業,一舉兩得。在美國農產品加工中,糧食轉化率快速提高。在出口中,高附加值的產品增長十分迅速。據統計,1990年,美國利用穀物和大豆轉化成的肉類產品出口價值,占這兩類糧食生產總值的1.4%和1.8%。而到2000年,這個比例已經上升到4.3%和5.4%,10年中增加了約兩倍。目前美國已經成為牛肉、豬肉、禽類產品的純出口國。 第三,努力打破出口障礙,迫使別國降低農產品進口關稅並減少農業補貼。從世界市場總體形勢看,農產品貿易競爭日趨白熱化,美國的出口雖然不斷增加,但在市場總份額中所佔的比例卻不斷縮小。美國認為,除了近年來美元價格過高對農產品出口產生了不利影響外,許多國家的進口關稅過高是美國農產品無法大量出口的主要障礙。為此,美國近年來同許多國家舉行了貿易談判,農產品貿易是談判的重點之一。目前美國已經同不少國家就農產品出口問題達成了協議,迫使一些國家降低進口關稅,從而推動了美國農產品的出口。與此同時,美國還長期同歐盟和其他一些農業發達國家討價還價,迫使它們減少對農業的補貼,以增強美國農產品的競爭力。 進入21世紀後,美國的農業出口戰略調整將不斷加強,預計重點將放在這樣幾個方面:一是繼續推動農產品貿易自由化,迫使其他國家逐步降低進口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同時努力擴大轉基因農產品的國外市場;二是大力提高本國農產品的競爭力,包括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和提高高附加值產品的比例等;三是保證出口渠道的暢通,包括市場信息收集和發布以及提高運輸效率等;四是加大國外市場開發方面的投入,市場開發方面的支出將明顯增加;五是繼續將增長最快的一些國外市場作為重點來經營,政府將把向這些國家出口作為重點支持對象,提供更多的出口便利。

㈦ 急:農產品出口國外,應該怎麼做

一、商業洽談
出口雙方經洽談有出口意向,中方出口企業首先向客戶郵寄貨物小樣,由客戶進行全面的檢測,當檢測合格後,可以進一步簽訂正式合同。

二、准備貨物
因國際市場需求各不相同,但單一品種需求量會較大,所以中方出口應提前准備好貨物,並且保證貨物的品質穩定一致。為了保障貨物的質量,可以申請國內權威技術檢測單位做檢測,以確保產品符合出口標准。
三、申請許可證
中方企業如果是生產加工型企業,長期從事進出口貿易,並有獨立的進出口權,可以到當地商檢局進行備案,直接向國內大型外貿公司申領進出口許可證同。時可以依客戶要求申請FORM—A(普惠制產地證)。FORM—A可以在當地商檢局辦理。
四、報檢
中方出口企業應該完成報檢工作。企業依客戶要求提供材料(包括國內權威技術檢測單位的檢測報告),申請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完成各項檢測。如果農產品出口企業在當地商檢局有備案,可以直接申請當地商檢局進行商檢,商檢放行即可出口。

五、報關
同時中方出口企業應該完成報關工作。報關需要向有關部門提供進出口許可證、報關委託書、核銷單、報關單、發票、箱單等。

六、定艙
當完成上述申報和檢測工作後,中方出口企業就可以向貨運公司發出海運或空運定艙委託定艙。

七、提單確認
由合同雙方確認提單各細節,以確保提單無任何遺漏。

八、貨物投保
如果貨值比較高,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向保險公司投保險。

九、貨物出運
針對客戶需要,採用海運或空運,茶商向貨運公司發出貨物。

十、裝船電通知
在貨物出運後,通知客戶貨物已經出運。同時,將提貨單郵寄給客戶。

十一、交單結算
一般採用銀行交單,買賣雙方完成收匯(銀行水單)、付貨款(增值稅票認證)、付運費等過程。同時,涉及到外匯交易的可以向國家外匯管理局進行外匯申報。

㈧ 人民幣國際化,能給農產品帶來哪些機遇

首先,根據不同農產品的特徵,將農產品打造為國際品牌。其次,提高農產品的出口量和影響力,提高國內外進出口貿易總額。

我國不同地區分布著不同的植被,生長著截然不同的農作物。每到收獲季節,北方地區的居民忙於耕種和收獲,尤其是小麥和玉米。南方地區的居民更加傾向於種植水稻等農作物,插秧的難度並不低。

隨著人民幣實現國際化,這會對我國農產品的對外銷售和進出口銷售帶來很大的影響。我國相關工作人員在保證農產品質量的基礎上,火速與多個國家的企業或單位簽訂出口農產品的訂單。久而久之,質量上乘+人民幣國際化,中國農產品也可以成為國際化品牌。

總的來說,農產品的銷售和出口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更需要合作雙方建立誠信互惠的關系。反觀中國農產品出口到多個國家,不僅可以增加國外居民對部分農產品的需求,還可以體現中國農產品的性價比。

㈨ 美國的農業是怎麼經營的

美國農業的主要特點
(一)標准化生產方式不僅是食品質量安全的保障,同時也是堅實的技術壁壘.為了確保農產品和食品的質量安全,美國聯邦政府建立了包括農業部(食品安全及檢驗服務局,穀物檢驗、包裝、儲存管理局,動植物檢驗服務局)、食品葯物管理局、環保署,衛生部等在內的諸多行政管理機構,各州縣市也建立了相應的管理機構,上下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行政管理機制,各類農產品生產都有具體的量化標准,標准化生產方式已完全普及。美國政府非常注重通過法律法規加強管理,在標准化生產方面逐步完善了相應的法規。如《聯邦雞蛋生產檢驗法》、《聯邦肉類檢驗法》、《聯邦家禽生產檢驗法》,《聯邦公共健康服務法》、《飼料法》、《肥料法》、《魚類檢驗法》等,其中把食品安全管理放到了突出的位置,確保了食品安全和市場秩序,同時也為國外農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建立了堅實的技術壁壘。美國聯邦政府有關部門及相關機構依法對食品安全行使監督職能,各項職責非常明確,監督分工十分具體。如食品安全檢驗服務局,對其生產的魚類、谷類以及動植類產品是否符合質量要求,環保署在生產環節中是否對空氣、水源土壤等生態環境構成污染,都要進行嚴格監督。對沒有達到標准或違規的生產者進行嚴厲的處罰;沒有達到標准要求而生產和銷售產品的公司,一經查實,立即依法予以重罰,一直罰到傾家盪產為止。同時,在監督中強調科學性、公開性和透明度,建立有序的預防機制。
(二)農業合作社為農業高度集約化經營做出了重要貢獻
美國農業的最大特點是高度集約化經營,而農業合作社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業合作社連接千家萬戶的農民和千變萬化的市場,較好地解決了生產與銷售之間的銜接,同時,還避免了同一產品在不同生產者之間的價格競爭,有效地保護了農民的利益。
美國的農業合作社是個體農場主(農戶)為了增強經營活動能力和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完全自願的基礎上成立的,是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三位一體互助合作經營性質的組織,擁有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職能,其組織成員由合作社董事會,理事會選聘使用。農業合作社不像私營公司以營利為目的,也不像政府部門可以提供無償服務,而是在商品交換原則的基礎上,以社員獲益為基本宗旨。
作為農民的組織代表,農業合作社的主要作用是:
(1)負責同政府、議會、工商界以及外國機構的對話、談判、維護農民的共同利益;
(2)承擔宣傳和推銷農副產品的任務;
(3)負責組織農業信息傳播以及與社會其他行為建立聯系;
(4)對國家農產品檢疫,食品立法等提出建議。
(三)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獨具特色
農業教育、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是美國農業發展的三大支柱。早在20世紀30年代即建立起了集教育、科研、推廣一體的獨具特色的三結合體系。包含三個層次:在聯邦一級農業部設有農業教育、科研和推廣三個局。農業部還下設一個農業科技研究中心,該中心在各州設有120多個專業研究所,主要分布在各州大學內。大學內設有農業實驗站和農業推廣站,往往集教學、科研、推廣三個職能為一體。在縣一級設有州立大學派出機構推廣站。
這種三結合的體系密切合作,使美國農業科技推廣呈現這樣幾個基本特徵
(1)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農業人才,州立大學每年都要向農業部門培養和輸送一大批高級農業人才,這些人員充實在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有的還直接當了農場主。
(2)確保農業科研成果源源不斷地向農業生產領域輸送。大學納教授既從事教學也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農業基礎理論研究在大學的實驗室,應用研究由大學研究所和實驗站共同完成。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緊密結合,推廣人員將農民的實際需要迅速反饋,使得農業科研成果有針對性並且源源不斷地進入農業生產領域。
(3)農業科研成果的推廣運用速度加快。美國現有約3000多個科技推廣機構,他們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在及時將最新的科研成果推廣給農民的同時,也將農民的要求帶回大學和科研部門,從而縮短了科研成果開發和推廣周期,加速了科研成果向生產成果的轉化。

閱讀全文

與國外對農產品的推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錫博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34
社區中秋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34
市場營銷對社會和生活有什麼作用 瀏覽:973
分崗位培訓方案 瀏覽:942
體育店開業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7
銀行營銷方案主題口號 瀏覽:781
網路營銷情景劇腳本的例子 瀏覽:66
成都金銀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351
北京盈泰財富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18
市場營銷計劃產品怎麼寫 瀏覽:463
市場營銷專業辦學定位 瀏覽:121
文明有禮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979
太原電子商務企業名錄 瀏覽:472
2015珠寶類端午節促銷活動 瀏覽:169
上海市場營銷師培訓班 瀏覽:112
電子商務中的數字簽名 瀏覽:356
體育市場營銷大綱 瀏覽:319
社區垃圾分類樓組長培訓方案 瀏覽:421
招贏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體檢 瀏覽:31
鞋子促銷活動方案範文大全 瀏覽: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