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學習網路教育的心得體會
當今社會的各個方面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充滿了機會與挑戰 , 而知識則是我們面對這一切的籌碼 , 我相信我們這些參加網路學習的同學們對這一觀點 , 或多或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會 , 這也是我們參加網路教育的學習目的 . 如何在網路教育這種模式下來學好知識 , 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問題 . 在這兒 , 我談一下我是如何學習的 , 供大家參考 . 只想以此拋磚引玉 , 讓大家對學習方法多發表自己的意見 , 以利於學習。
作為教師,師德是必備的。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也正是這個意思,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問題,學生都有向師性,實際上是做人的一種認同感;同時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網路學習中我與同行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在互動中我學到了一些粗淺的網路知識,老師們的答疑解惑讓我在學習上信心百倍,更使我的學習進步很快,教育教學工作有了動力和努力的方向。
語文課堂上,課前我們可以到網路上搜索資料(包括文本、圖片等),課上再把搜集到的大量資料與夥伴交流共享。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中,教師可以積極主動去探求知識,保持最旺盛的求知慾望,對資料的搜集、整理與分析為學生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搭建平台,有利於建構新型的教學模式。
通過培訓,我進一步確定了自己的方向,並且有了日後工作的指南針。
通過網路學習,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學會終身學習。我們不僅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還要學習更多方面,如教育學、心理學、課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做事與人際交往。教師從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於觀察、研究、思考;處理好與學生、家長、同事之間的關系,那麼相對來說,工作起來就會更得心應手。
不斷反思,要想從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就少了這個環節;不斷的反思、改進。教師職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斷的反思與積累中獲得屬於自己的經驗與方法,並且能將這種方法深化為一種理論,這便是做一名教師的最高境界了。
這次培訓,在思想、行動和實踐工作上給了我切實的指導和鼓勵。讓我有了明確的定位、堅定的信念、奉獻的精神、良好的心態、高度的責任心、熱愛學生的行動、進取的意識並且不斷地規范自己的行為,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我將以本次網路培訓精神作為指導,盡快適應教師工作環境,擺正自己的位置,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為教育做貢獻,同時實現自身價值。
② 亞波長電磁學學完後的心得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07
③ 寫一篇500字的物理學習心得
1.切倫科夫效應
媒質中的光速比真空中的光速小。粒子在媒質中的傳播速度可能超過媒質中的光速。在這種情況下會發生輻射,稱為切侖科夫效應。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超光速,真正意義上的超光速是指超過真空中的光速。
2.第三觀察者
如果A相對於C以0.6c的速度向東運動,B相對於C以0.6c的速度向西運動。對於C來說,A和B之間的距離以1.2c的速度增大。這種「速度」--兩個運動物體之間相對於第三觀察者的速度--可以超過光速。但是兩個物體相對於彼此的運動速度並沒有超過光速。在這個例子中,在A的坐標系中B的速度是0.88c。在B的坐標系中A的速度也是0.88c。
3.影子和光斑
在燈下晃動你的手,你會發現影子的速度比手的速度要快。影子與手晃動的速度之比等於它們到燈的距離之比。如果你朝月球晃動手電筒,你很容易就能讓落在月球上的光斑的移動速度超過光速。遺憾的是,不能以這種方式超光速地傳遞信息。
4.剛體
敲一根棍子的一頭,振動會不會立刻傳到另一頭?這豈不是提供了一種超光速通訊方式?很遺憾,理想的剛體是不存在的,振動在棍子中的傳播是以聲速進行的,而聲速歸根結底是電磁作用的結果,因此不可能超過光速。(一個有趣的問題是,豎直地拎著一根棍子的上端,突然鬆手,是棍子的上端先開始下落還是棍子的下端先開始下落?答案是上端。)
5.相速度
光在媒質中的相速度在某些頻段可以超過真空中的光速。相速度是指連續的(假定信號已傳播了足夠長的時間,達到了穩定狀態)的正弦波在媒質中傳播一段距離後的相位滯後所對應的「傳播速度」。很顯然,單純的正弦波是無法傳遞信息的。要傳遞信息,需要把變化較慢的波包調制在正弦波上,這種波包的傳播速度叫做群速度,群速度是小於光速的。(譯者註:索末菲和布里淵關於脈沖在媒質中的傳播的研究證明了有起始時間的信號[在某時刻之前為零的信號]在媒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可能超過光速。)
6.超光速星系
朝我們運動的星系的視速度有可能超過光速。這是一種假象,因為沒有修正從星繫到我們的時間的減少。
7.相對論火箭
地球上的人看到火箭以0.8c的速度遠離,火箭上的時鍾相對於地球上的人變慢,是地球時鍾的0.6倍。如果用火箭移動的距離除以火箭上的時間,將得到一個「速度」是4/3 c。因此,火箭上的人是以「相當於」超光速的速度運動。對於火箭上的人來說,時間沒有變慢,但是星系之間的距離縮小到原來的0.6倍,因此他們也感到是以相當於4/3 c的速度運動。這里問題在於這種用一個坐標系的距離除以另一個坐標系中的時間所得到的數不是真正的速度。
8.萬有引力傳播的速度
有人認為萬有引力的傳播速度超過光速。實際上萬有引力以光速傳播。
9.EPR悖論
1935年Einstein,Podolski和Rosen發表了一個思想實驗試圖表明量子力學的不完全性。他們認為在測量兩個分離的處於entangled state的粒子時有明顯的超距作用。Ebhard證明了不可能利用這種效應傳遞任何信息,因此超光速通信不存在。但是關於EPR悖論仍有爭議。
10.虛粒子
在量子場論中力是通過虛粒子來傳遞的。由於海森堡不確定性這些虛粒子可以以超光速傳播,但是虛粒子只是數學符號,超光速旅行或通信仍不存在。
11.量子隧道
量子隧道是粒子逃出高於其自身能量的勢壘的效應,在經典物理中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計算一下粒子穿過隧道的時間,會發現粒子的速度超過光速。
一群物理學家做了利用量子隧道效應進行超光速通信的實驗:他們聲稱以4.7c的速度穿過11.4cm寬的勢壘傳輸了莫扎特的第40交響曲。當然,這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大多數物理學家認為,由於海森堡不確定性,不可能利用這種量子效應超光速地傳遞信息。如果這種效應是真的,就有可能在一個高速運動的坐標系中利用類似裝置把信息傳遞到過去。
④ 怎樣把網路教育用於物理教學中去
2010年9月本人參加廣東省教育技術能力中級培訓,網路上自主學習讓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模式的優勢。那麼,能不能把這種模式引入到物理教學中呢?如果能夠通過活動在網路上建立「虛擬教室」,組織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而且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學校每年都舉辦校運會,學生很喜歡。但是真正參加項目的學生畢竟只是一部分,如果所有學生帶著與運動有關的物理課題去參與,不但參與運動會,同時也能促進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借運動會的契機,既保證了活動的時間,又有場地和活動情景、資源。特別是運動會中到處都蘊含著初中生很容易發現且容易著手研究的物理知識,有利於活動的開展。
在本次組織學生開展《校運會中的物理知識》科技實踐活動中,對「如何開展活動讓小網路在物理教學中發揮大應用」有了很大的收獲和很多的感悟,在活動結束後作反思和總結。
第二部分:活動中的收獲
在繁忙的常規教學工作中,如何採取科學的、高效的組織方法開展科技實踐活動一直是一線教師探索的難題。在本次活動積累了一些操作性強的措施。教師採取藉助網路開展活動的模式,將活動過程的每個環節設計成模板,通過網路發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開展活動,教師在網路上輔導指引,同步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發揮小網路在物理教學中的大應用。
以下是以《校運會中的物理知識》為案例總結活動中的一些可操作性經驗。
一、探索一套藉助網路開展活動的模式。
在活動中運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開展研究性學習。建構"教師創設情境——網路資源共享與交流——學生實踐創新——教師歸納總結"的教學模式。特別是利用網路創設學習情境,提供會話、協作和展示作品的平台。主要按照以下結構模式進行:
1、引言:教師讓學習者知道將要學習什麼,激發學習者的興趣。
2、任務:具體描述學生所開展的活動。在活動中,教師通過設計PowerPoint演示稿說明活動的任務,並在網路上上傳給學生。
3、過程:教師在利用網路給學生提出的建議性步驟。學生開展具體的活動項目,並在網路中反饋交流,教師全程通過網路進行輔導、調控。
4、評價:評價指標可以由學生在網上商議共同制定。這些評價表通過網路分發給評價者。評價者可以是教師、家長或是學生。評價標准可以根據任務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形式。
5、反思與總結:這部分提供了總結的機會,鼓勵對過程進行反思,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方法進行拓展和概括,可以寫小論文或設計新的研究課題。教師寫活動反思、論文。
案例介紹:
《校運會中的物理知識》活動過程簡介
一、活動的准備
1、確定活動的任務
(1)、運動會中蘊含了哪些物理知識,可選擇某一運動項目觀察其中所含的物理知識,也可以根據物理知識的分類,進行收集含有相同知識點的各種運動;
(2)、運用物理知識探究如何在運動中避免受傷和如何提高成績;
(3)、用物理知識為依據發明校園新的運動項目,此要求不高,只要能動腦筋進行創新即可。
2、制定活動計劃
(1)活動時間:2010年9月——2010年11月
(2)參與的人員:珠海市第五中學初三(10)班
(3)分小組並選擇研究的小課題、寫活動計劃書。
二、活動的實施
(一)認識各種運動項目
具體活動:通過書籍、網路了解各種運動,並下載整理。
(二)開展活動,收集原始資料
開展的活動形式有:老師講解、網上搜集材料、觀摩運動項目、實驗探究分析、專題采訪報道、設計創作、網路上資源共享及交流討論(電子信箱、Q群、聊天室和網頁等)。
初三(10)個小組班48人分成11個小組開展活動。(小課題內容略)
(三)採用多種形式完成活動結果的呈現。
1、以文字的形式寫活動總結報告、小實驗報告、小論文或活動體驗感悟;
2、可根據條件輔以必要的實物、模型、活動過程或結果的照片、錄像、課件、幻燈片製作及網頁等。
3、以表演形式展示成果;
4、其它新穎有創意的表現形式。
(四)活動展示,
1、在網路上召開一次以「校運會中的物理知識」為主題的交流課。
2、展示同學們設計的校運會新運動項目,請體育老師做評點。
3、以「運動會中如何防止受傷」為主題在網路上進行討論交流。
4、活動原始資料展示活動(網頁形式)。
5、將活動製作成網頁,繼續探究本活動課題,延續活動的開展,並不斷豐富活動的內容。
(五)活動的反饋與評價
在網路上共商評價標准,制定評價表,在網上進行生生互評、教師評價。指導教師對活動進行總結,並將教學反思與同學分享。
二、網路上指導學生確定小課題的方法。
學生確定小課題可以是在Q群上師生共同討論,也可以是老師直接擬題給學生選擇。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共同討論意義非常大,等同於和學生共同復習梳理了初中物理知識,也無形中教會學生如何總結知識這一科學的學習方法。
附:本次活動教師所提供的小課題
(1)、自行車中所蘊含的物理知識
(2)、廣播系統中所蘊含的物理知識
(3)、獎牌中蘊含的物理知識
(4)、醫療設備
(5)、運動會時身體表現中蘊含的物理知識(熱)
(6)、校運會中如何應用物理知識避免運動傷害
(7)、跳高、跳遠中蘊含的物理知識
(8)、拔河
(9)、跑步
(10)、接力
(11)、籃球、足球等球類運動
(12)、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類運動
(13)、跳繩
(14)、獨輪車(重心、輪軸、力、摩擦力等)
(15)、儀仗隊(聲音、樂器等)
(16)、鮮花隊(密度、光的色散等)
(17)、彩旗隊(相對運動、光的色散、密度、光沿直線傳播等)
(18)、「聲」在校運會中的應用
(19)、電學知識在校運會中的應用
(20)、杠桿在人體運動中的運用
(21)、重心知識在運動中的運用
(22)、力學知識在跳高運動中的運用
三、設計「活動記錄表」作為模板以簡化組織過程。
由教師根據活動的需要把活動的流程設計成「活動記錄表」,作為模板讓學生在開展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填寫。它在實際操作中作為學生開展活動的指引,同時也是原始材料的記錄目錄。這個措施大大方便教師組織開展活動,使活動的記錄、整理材料和活動的總結一體化。
小組開展科技實踐活動記錄表
活動目標
小課題名稱:
活動計劃
活動時間
指導教師
課題組其他成員
姓名
聯系電話
電子郵件
QQ號
小組長
成員1
成員2
成員3
課題的意義(選擇本小課題的目的):課題介紹活動實施
活動形式
1
書店或網路中收集資料
2
采訪調查或問卷調查
3
采訪、訪問專業人士
4
實驗探究
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
1
小論文
2
活調查報告
3
實物、模型或展板展示
4
網站
5
多媒體
6
音像資料
活動實際記錄
時間
參與人數
具體活動記錄
活動反思
總結與反思(總結、反思整個科技實踐活動學習,提出改進意見)四、開辟網上論壇的課外交流模式。
從本次活動中得出的經驗是:完成教學模式的構建後,應當選擇合適的平台。在網路開展活動。在網路上建立學習論壇是一種比較合適的教學平台,在平台中教師可以下達任務,制定流程,可以檢查任務完成情況,可以通過互評來完善評價體制。而學生利用網路,突破空間的圍牆,時間的界限,促進網路資源的共享和網上交流。師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的收發和聊天室、網頁進行溝通、交流。必須強調,教師應該對學習的過程有一定的干預能力,也就是說能夠起到主導作用。教師還可以在網路上與學生暢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對教學的反思。甚至還可以在網路上交流生活、學習的體會,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使師生間的相互交流更為融洽,拉近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
五、利用探究性學習推進活動,同時促進學生掌握探究性學習方法。
在教學中,我們根據教材組織學生研究問題以學會探究性學習的方法,掌握實驗目的的確定、設計實驗步驟、製作實驗表格、學會分析實驗數據和推導結論。但學習效果總不是很如意。或某些環節薄弱或考慮不全,而且學習被動,水平參差不起。
在本次活動中,本人對每個小組都提出必須採用課堂教學中學習的探究性學習開展活動。活動中發現效果非常好。通過運動會中具體的參與,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運動項目,實實在在的觀察,學生很容易確定實驗的目標,研究有針對性、有實景觀摩,在小組的合作下,制定的計劃、繪制的表格都比課堂教學有很大的進步。由於在網路中查詢相關資料、Q群中老師的指導和同學之間充分的交流,大家對研究的問題也有很深的理解,得出的結論也很正確。最讓人可喜的是,活動中,探究學習漸漸變成學生出自自我需要,學生很投入地開展,而不是老師強加要求了。學生在活動中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更深更透,伴隨著小課題的研究,學生知識面得到針對性的擴寬加深,也提高了探究性學習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在本次活動中,初三(10)班58名學生全部參與,共分成11個小組開展活動。
以第二組為例介紹學生在活動中是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從中擴寬加深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提高探究能力。小組選擇的小課題是《跳高中蘊含的物理知識》。
活動內容簡介:本小組圍繞「如果起跳時不向下蹬地,還能跳
起來嗎?」展開探究活動。運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釋了「不能跳」的原因;做了「關於躍起高度是否與起跳時蹬地的力度有關」的實驗,驗證了:在相同條件下,蹬地力度越大跳高的高度越大。另外,小組還用「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及「壓強」等知識分析了「為什麼跳高運動員的下方會鋪一層海綿墊?」;從跳高時重心位置的分析解析了各種類型的跳高成績情況;還分析了「撐桿跳應選擇怎樣的桿呢?」,最後小結了跳高小步驟。
六、不局限學生表達活動成果的形式以發揮其特長與個性。
在活動准備期間,可以教會學生一些常用的表現形式。但不要禁錮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由於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發揮其特長,效果出奇的好。文科強的學生寫小論文、動手能力強的學生搞製作、繪畫水平高的學生畫設計圖等等。
附:學生小論文
摩擦知識在自行車中的應用
……
3、剎車以後,自行車為何能停止?
剎車時,剎皮與車圈間的摩擦力,會阻礙後輪的轉動。手的壓力越大,剎皮對車圈的壓力就越大,產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後輪就轉動的越慢。如果完全剎死,這時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就變為滑動摩擦力(原來為滾動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後,阻礙了自行車的運動,因此就停下來了。
同學們:是不是收獲很大呢!讓我們繼續翱翔在物理這有趣的天地里吧!
第三部分:活動後的感想及展望
感想:師生通過活動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雙贏。
本次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讓學生在網路環境下的自主學習。信息技術和網路的運用,優化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師生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生信息處理能力得到了培養,並且是一個創新的過程。而在網路環境下,教師要想做到輕松自如地駕馭活動,應該先提高自身素質,擔當起課件製作員、課程輔導員、網路領航員等角色,這樣才能發揮網路在物理教學中的大作用。
展望:由於開展《校運會中的物理知識》的活動具備天時地利人和,而且仔細整理發現,校運會中包含了初中物理三冊教材的所有知識,可以將其做成校本教材不斷開展活動,也可以作為學生的第二課堂內容,是值得教師不斷挖掘的題材。而依託網路可以讓活動更加豐富便捷。很值得教師將傳統知識與學生活動進行結合、將信息技術與傳統課程進行整合結合起來,發揮小網路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大應用。
⑤ 高中400字學習物理心得體會
學習高中物理的一點體會
1.全面、深入、准確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規律:
例如:對力的概念的理解包括對具體的力(重力、彈力、摩擦力、電場力、安培力、洛侖茲力等)的概念的理解,也包括對一般、抽象的力的概念的理解,還包括力作用於物體產生不同的效果的理解等。我們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力的概念,我們在繁雜的力學問題中,在帶電粒子在電場和磁場運動問題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力,通過這些問題不斷加深對不同性質的力的理解,也不斷加深對抽象的普遍的力的概念的理解。如:靜摩擦力可以使物體加速,也可以使物體減速,可以做正功、做負功、不做功,但一對靜摩擦力總不做功(做功代數和為零).洛侖茲力的方向總跟速度垂直,總不做功,它只改變速度方向不改變速度大小,這是洛侖茲力的最大特點,其它的力都不具有這一特點.力產生加速度,反之如果發現物體有加速度就判定一定是力產生的等等2.注意物理狀態、物理過程的分析。 2.對一道物理題在弄清題意確定應用的物理規律和研究對象後,就要對對象進行物理狀態、物理過程的分析,對問題形成鮮明的物理圖像。這樣才容易排除一些錯誤觀念的干擾,找准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尤其是對一些較難的、靈活性較大、情景較新的問題,分析清楚物理過程才容易找到解題的關鍵條件或問題中的隱蔽條件。如,兩個帶同種電荷的小球A,B,電量分別為+Q,+2Q,它們以一定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運動,速度大小分別為V,2V,相撞後分別沿與原方向相反的方向運動,當A速度大小重新回到V時,則B的速度大小應該A等於2VB小於2VC大於2VD無法確定 很多情況下,一般我們都會根據經驗,這滿足動量守恆定律,很簡單答案就是A等於2V,我們再仔細想想整個物理狀態和過程,相撞過程中發生了電荷的轉移,相撞後二者之間相互作用力變大了,所以此題答案應為C大於2V 3.正確對待解題
高考是通過物理試題的求解成績來區分考生能力的高低、優劣,理解和掌握物理理論當然應該表現為求解各種物理題方面,所以,解一定數量的較多類型的問題是必要的,這有利於加深對物理概念、規律的理解,提高解題的能力。但是,我們在解一道物理題時心裡要清楚,解這道題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其目的是檢查我們對概念、規律掌握的程度,培養和提高獨立地、靈活地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物理習題是不可窮盡的,現在流傳的高中物理習題已經在萬題以上,每年的高考試題又出現不少新題,對一個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考查可以從許多角度、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只有緊緊抓住解題的根本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⑥ 物理學習感悟
寫作思路及要點:以大學時學習物理的感悟為例,在此過程寫出自己學習的更深層次理解。
正文:
在本學期,我們又有了一節物理學課程,本以為在大一學習物理學課程之後,大學生涯不會再碰到這門課程的我,卻是非常的開心。因為我個人對於物理的學習非常喜歡。每當有物理的作業,每次都是放在首位的。
還記得第一次的物理課上的我,人滿為患,由於去的晚,已經沒有了座位,只能站著上課。但是即便如此,我也是聽得津津有味。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物理老師不是一個電視里那種懊糟的老頭子,反而,他是一個思路清晰的老師。
於是,我便是站著,開始了我這個學期的物理學習。 在大學理科各科目中,物理是相對比較難學習的一門課程,學習物理的許多同學,特別是物理成績徘徊在中游或者下游的同學,總會遇到這樣的困擾;
在課上的時候,聽著老師的講課覺得有理有據,自己明白的也七七八八,但是一旦要自己動手去解決書本上的一些物理知識時,卻已經束手無策了。
在大學物理慢慢的學習之中,我明白在正式開始物理學習之前,最好是能根據老師第一天第一節課對於物理課程體系的籠統介紹,以及在眾多學姐學長那裡得到的有用信息,弄清物理學習的課程特點和必備的基礎知識,結合自己在高中學學習物理的情況,提前做好充分准備的准備工作和預習工作。
因為大學物理與高中的物理是緊密相關的,是高中物理知識的提高和拓展,所以復習高中物理學知識的物理概念和公式是十分重要的,還有一些常用的物理模型也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在大一時候所學習的許多高等數學知識也是需要及時復習的,畢竟數學算數也算是物理學習的基礎。
然後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長久積累的不同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同時每個人的基礎知識也不盡相同,要正確認識自身,熟悉周圍學習條件和適應學校的學習環境,根據物理課程的特點,把自己一天中最具有效率的時間安排給最難學習課程的學習。這便是我由大學物理學習所得出的一點經驗與體會。
我認為學習大學物理,是鍛煉個人思維運用的一個重要方式,物理這門課在大學的學習已經不同於你高中和初中的物理學習,很多大學物理的內容在以前看起來也許就是天方夜譚,非常的抽象。
這就要求我們以一種新的學習態度來對待這門課程的學習,比如各種抽象理論章節的學習,我們就不能按照以前的舊觀點和舊思想來強制自己來接受,這樣對於學習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反而會使那部分的內容更難理解,也會使得學習的過程枯燥無比,漸漸失去興趣。
所以說,學習大學物理對我們的思維來說是一種鍛煉,也是對於我們學習能力的一種鍛煉,同時這對於我們學習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大學生來說是彌足珍貴的,這也是一種學習能力的考驗。
而物理對於我的提高,不止是專業上面的幫助,也是在生活和其他學習上面的。例如在於生活之中,面對受力的問題,我可以巧妙的應用物理知識,來明白力的`大小以及如何做到省力,從而在生活中做到巧妙的運用和快速的解決問題。
還有就是對於我的兼職生涯也是有一定的幫助。大一的時候,在安吉我曾經給當時高三的同學輔導過物理方面的知識。在當時,由於要給他輔導物理實驗,我也是找了好多高中的學習資料,溫習以前學習過的知識,保證自己教學的准確性。
由此我也增強了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同時,也緩解了我當時的經濟壓力。所有說,學習物理對我的幫助不可謂不大!
總之,學習物理對於我們的生活有著巨大的幫助,同時物理學的發展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中起著相當大的作用。我們應該明白,大學的學習是人生事業的真正開始,每一門大學課程的內容都是自己專業知識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我們作為學生,應該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濃厚自己的學習興趣,改進自身的學習方法,提高所有課程的學習的重視,投入足夠的精力和時間,爭取在每一門課程的學習中取得最大收獲,充實地度過大學這段寶貴時光。
對於物理的學習,我們不能輕視物理,也不能小瞧物理,要做到喜歡不喜歡的學科都一視同仁,並且我們在學習大學物理的過程中我們也應該踏踏實實,不要出現那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事;
我們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學習所有大學課程,相信最終我們會牢固掌握其中的知識,一步步的走下去,在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⑦ 網路心得體會
人要走進知識寶庫,是一輩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們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網路教育,給了我們一把學習的鑰匙。這是一把增長知識才乾和提高思想素質的鑰匙。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社會,世界已經開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所以,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們教師必須首先牢固樹立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積極參加培訓學習,緊跟時代脈搏,做一個E環境下的新型教師。通過此次培訓,我收獲很多,體會深刻。具體想就有關網路學習淺談幾點體會:
1、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保證質量
大家知道,經濟發展狀況可以促進教育的發展,影響教育的規模,一般地,教育受經濟的影響是從二個方面展開的。一是從教育設施上,教育技術和設施的改良,提高了教育的效益。二是從教育的規模上,麥克風和音響可以讓幾百人聚集在一起上課。但是,這種教育模式實踐證明是不可取的。網路學習可看做是一種在教育領域內擴大勞動規模的典型形式,勞動力因素(教師)被網路所替代,並不意味著教師作用是多餘的,相反,作為指導者的教師或設備維護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2、自我決定學習時間和地點
網路學習不是讓學生,而是讓課堂從一個地方轉向另一個地方。這種學習方式下是適應了成人的特點,它為學員節省了很多時間。比如,我們現在的培訓就可以通過網上課件自由回家抽時間進行網路學習。
3、按需進修
網路學習最大的特點是成人能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進行選擇性地學習。在網路社會中,人的學歷已不顯得多麼重要,替代的是人的學術水平和真實本領。一個人在工作之餘要不斷地了解新技術,掌握新技術,網路社會需要的是有多個學位、多張資質證書的人才。
網路學習還有一個特點是每個學員能與優秀教師開展互動。傳統教育教師在課堂中與學生面對面講課,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依賴教師個人的素質和能動性。然而,好的教師是極少的,如果教師缺乏能動性或素質不高,傳統教育的優勢將消失。遠程式學習中,每門課程一般由優秀教師主持(現在多數採用課程主編與主講教師合一的模式),教師在教學中能把握好課程的精髓。學員在選擇課程的同時也選擇了教師。
網路學習對我們教學觀念,思想模式的轉變很大,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通過講授、板書及多種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灌輸給學生。老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則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在這樣一個模式下老師是主動施教者,學生是被動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輸對象,媒體是輔助老師向學生灌輸的工具,教材則是灌輸的內容。表面上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但這是一種被動的參與。它的優點是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於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與控制;但是它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能力的培養,不能把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很好地體現出來,學生缺乏主動的思考、探索能力,其自主性、積極性難以發揮,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不利於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創造性人才的成長。
在信息時代,教師既不會被技術所替代,也不應該再作為傳遞知識的權威。教育技術的發展永遠不會替代教師角色,教師之所以是教師,在於教師能在智力、情感、個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全面培養和塑造學生,教育的根本特性是以人育人。有了信息技術,教師將會從廣播知識的繁重任務中解脫出來,有精力和時間真正進行以人育人的活動。現代教育技術進入到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由原來的處於中心地位的知識權威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合作夥伴、設計者、開發者、社會文化的詮釋者、教育的研究者,更多關注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和開發。特別在網路環境中,教師會自然而然地專注於對信息教學系統的設計、監控、研究和評價。在信息技術的環境中,學生應該被看作為待點燃的火把,學生地位應該由被動的知識容器和知識受體轉變為知識的主宰、學習的主體,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積極建構者。
夜深人靜時,我坐在電腦前,登上繼續教育網,已成為多年來的一種自然習慣。「繼續教育網」像一本磁力很強的教科書,裡面共享信息內容豐富,各類課件製作精良。網上資源中,不只是知識的儲存和播放,更為我們提供了旨在提高實踐能力的諸多方法。而且,這里有著良好的互動交流的學習氛圍。比如在線答疑、教師論壇、等欄目,讓我們的協同學習和自主學習相得益彰。
對知識的貧乏,就會產生對知識的無知。一位名人說:「認識到我們知識上的不足,便向成功走了一大步。」懶漢最容易做出的辯解,是沒有時間學習。其實這不過是一種托辭罷了。有一個著名的「三八理論」說,八小時睡覺,八小時工作,這個人人都一樣,非常公平。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在於業余時間怎麼度過。
當今社會的生活,豐富多彩。人們選擇生活的方式,也變得千姿百態。就說網路吧,有人藉助這一現代科技手段,學知識,用信息,長才幹,出成果,助推了自己的事業。可是也有不計其數的人,把大好時光「網」費了。有的長期沉溺於虛擬的「網戀世界」,有的徹夜迷失在所謂「新新人類」的網路游戲之中,有的熱衷於與天下網友「狂聊」得天昏地暗,有的甚至「借網」實施各類違法犯罪。這些不是網路本身的錯,錯的是「入網者」把握不夠好。
我把網上學習當作了一種生活方式。再忙再累,每天都要抽點時間光顧繼續教育網,或調閱課件,或與人交流,或完成作業,或自我檢測,或搜尋信息。網路學習的關鍵還在與相互的參與。我們都知道現代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強調自主學習和討論式的學習,網路就給我門這樣一個機會,今天在坐的老師們能在網路上自由地發表自己的對網路環境下教師專業發展的思考與體會,這本身就已經體現了網路環境下的教師這個團隊的協作學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