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業標准化生產是什麼
標准化是指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潛在的問題制訂共同的和重復的規則的活動。農業標准化是以農業為對象的標准化活動,即運用「統一、簡化、協調、選優」原則,通過制訂和實施標准,把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納入標准生產和標准管理的軌道。農業標准化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科技興農」的載體和基礎。它通過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成熟的經驗組裝成農業標准,推廣應用到農業生產和經營活動中,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從而取得經濟、社會和生態的最佳效益,達到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它融先進的技術、經濟、管理於一體,使農業發展科學化、系統化,是實現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
農業標准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這項工程的基礎是農業標准體系、農業質量監測體系和農產品評價認證體系建設。三大體系中,標准體系是基礎中的基礎,只有建立健全涵蓋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等各個環節的標准體系,農業生產經營才有章可循、有標可依;質量監測體系是保障,它為有效監督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提供科學的依據;產品評價認證體系則是評價農產品狀況、監督農業標准化進程、促進品牌、名牌戰略實施的重要基礎體系。農業標准化工程的核心工作是標準的實施與推廣,是標准化基地的建設與蔓延,由點及面,逐步推進,最終實現生產的基地化和基地的標准化。同時,這項工程的實施還必須有完善的農業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健全的社會化服務體系、較高的產業化組織程度和高效的市場運作機製作保障。
② 什麼是農業標准化生產
標准化是指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潛在的問題制訂共同的和重復的規則的活動。農業標准化是以農業為對象的標准化活動,即運用「統一、簡化、協調、選優」原則,通過制訂和實施標准,把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納入標准生產和標准管理的軌道。農業標准化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科技興農」的載體和基礎。它通過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成熟的經驗組裝成農業標准,推廣應用到農業生產和經營活動中,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從而取得經濟、社會和生態的最佳效益,達到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它融先進的技術、經濟、管理於一體,使農業發展科學化、系統化,是實現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
農業標准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這項工程的基礎是農業標准體系、農業質量監測體系和農產品評價認證體系建設。三大體系中,標准體系是基礎中的基礎,只有建立健全涵蓋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等各個環節的標准體系,農業生產經營才有章可循、有標可依;質量監測體系是保障,它為有效監督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提供科學的依據;產品評價認證體系則是評價農產品狀況、監督農業標准化進程、促進品牌、名牌戰略實施的重要基礎體系。農業標准化工程的核心工作是標準的實施與推廣,是標准化基地的建設與蔓延,由點及面,逐步推進,最終實現生產的基地化和基地的標准化。同時,這項工程的實施還必須有完善的農業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健全的社會化服務體系、較高的產業化組織程度和高效的市場運作機製作保障。
③ 農業標准化的現實意義
農業標准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基石。國內外農業發展的實踐經驗表明,農業標准化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有效途徑,是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的重要保證,是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本前提。加快農業標准化進程,是新世紀新階段推進農業產業革命的戰略要求。
推進農業標准化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必然要求。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一個最為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實現這個目標,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大力推行農業標准化,包括農產品生產及加工、流通的標准化。要以農業標准化帶動農業生產專業化和區域化,進而推動農業的戰略性結構調整。
推進農業標准化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和消費安全的基本前提。「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年來,因農葯殘留、獸葯殘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超標,導致的農產品污染和中毒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威脅了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建立起與中國農業和農村生產力發展階段相適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准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和認證認可體系。在這三大體系中,農產品質量安全標准體系具有基礎性的作用。
推進農業標准化是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進產業化經營的有效途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業標准化既源於農業科技創新,又是農業科技創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載體。科技成果轉化為標准,可以成倍地提高推廣應用的覆蓋面。同時,標準的提高又會推動科技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新時期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農業產業化的實施過程,既是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行為標准化的過程,也是規范千家萬戶農民生產行為和應對千變萬化農產品市場的過程。沒有農業的標准化,就難以實現農業的產業化。
農業標准化是增強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和調節農產品進出口的重要手段。我國加入WTO後,價格優勢在國際市場上受到了安全標準的挑戰。2002年我國90%的農產品出口企業,不同程度地受到國外技術壁壘的影響。同時,由於我國標准「門檻」低,加之檢測能力弱,客觀上為國外農產品大量進入我國市場提供了便利。在此形勢下,加快建立符合國際規范和食品安全的農業標准化體系,使其承擔起擴大出口、調節進口的作用,已成為當務之急。
推進農業標准化是建設現代農業的現實選擇。農業標准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加快推行農業標准化,是推動和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力量。現代農業,不僅要求農產品品種要標准化、農業生產技術標准化,農業生產管理也要標准化,還要求農業市場規范、農村經濟信息建設也要標准化。建設現代農業的過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農業標准化的過程、農業信息化的過程和農業市場化的過程。沒有農業的標准化,就談不上建設現代農業。
④ 農業標准化生產系統是什麼
農業標准化生產系統就是。
運用「統一、簡化、協調、優化」的標准化原則,
對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通過制定標准、實施標准和實施監督,促進先進的農業成果和經驗迅速推廣,
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促進農產品的流通,規范農產品市場秩序,指導生產,引導消費,從而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以達到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和效力為目的的一系列活動過程,叫農業標准化。
⑤ 如何推進農業標准化生產
農業標准化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成生產力的有效途徑,是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拜城縣農業局堅持「政府推動、市場引導、龍頭帶動、農民實施」的發展思路,採取有效措施,大力推進農業標准化生產進程。
一是注重政府推動。加大對地區級以上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產品質量認證的政策扶持力度,優化龍頭企業發展環境,充分調動農業企業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快農業重點項目建設步伐,大力實施標准化農業生產,引導農產品基地嚴格按標准化要求生產,確保基地生產出「優質、安全、高效」的產品。
二是加快「三品」認證。加快農產品質量認證步伐,引導已達到一定規模、實施標准化生產、產品質量達標的農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及時申報產品質量認證。加強對已取得認證的產品質量監管,確保基地產品質量安全。
三是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注重農業龍頭企業的規范帶動發展,將分散的農戶聯合起來,由農業龍頭企業根據市場需要,帶動農民整合農業資源,實施標准化生產,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標准化、產業化發展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民增產不增收、產品銷售難等難題,實現了企業農民互惠雙贏。
四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深入開展農業投入品專項治理活動,嚴厲打擊以無證經營、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及違規使用「三品」認證標志等違法行為,嚴格落實農產品定期抽檢制度,實施產前、產中、產後全方位監管。加大標准化生產技術推廣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力度,進一步提高生產技能和安全生產意識。
⑥ 農產品基地品牌化戰略
在建設好基地的同時,應考慮建設外向型的基地,也就是盡量能夠版使農產品至少是出省權創收。在可能的情況下,還要建立出口農產品基地。一般出口基地的要求較高,以原來獲得農業標准化示範基地、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綠色食品基地、有機農產品基地的基地為主。可以把這些基地作為建設的重點,使其成為發展外向型農業的窗口,示範推廣優良品種、先進科技的場所,基地產品應通過農產品質量認證。
另外,要注意抓品牌建設、農業標准化和綠色農產品生產,實施優質名牌戰略。在基地建設中,應大力推進農業標准化,各基地縣(市、區)盡量統一標准生產、搞好商標注冊,統一品牌經營,促進特色農產品基地的發展。
農產品基地建設要與標准化、品牌化建設相配套,集中品牌優勢,以標准和品牌擴大基地建設規模,做大品牌,提高農產品知名度,實施品牌戰略。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示範縣建設,建立一批有地方特色的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使全省農產品盡快適應「打出去」的需要。建立農產品品牌,有利於全省農產品的對外銷售。據2008年傳來的消息,江西省有望為北京供應蔬菜。如果此事成為事實,那更應該建立相應的品牌,為以後江西省農產品更好地走出去打下良好的基礎。
⑦ 如何推進農業品牌建設
目前國內農業品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很多企業通過品牌咨詢管理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一個又一個品牌,曾幾何時,「農業品牌」在國內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下到鄉村,上至中央,對此都鮮有關注。十餘年間,各種咨詢公司結合國際經驗,逐漸構建起了中國農業品牌的理論體系,並將之實踐運用於近百個地方政府的農業品牌打造中。如今很多農業品牌都已經將現代化的成果反哺給了農業。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要創建農業品牌,不僅能提升農業行業整體形象,更能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甚至推動一個地區的發展。
當水果、糧食等農作物成立品牌的時候會立即上升到營銷式發展的層面,就可以通過品牌定位、產品創新、產品核心價值、品牌形象設計以及傳播推廣等手段,提升產業、企業、地區來實現價值並實現標准化和產業化得到資本的升級,現代化的建設思路比傳統營銷方式肯定更加有效。我們今天就來淺析建立農業品牌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幾個小問題。
如今的社會,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追求再提高,對於農作物同樣也是一樣,各企業在建立品牌的時候要明確自己的產品結構,要搶占公共資源走市場引領之路,企業需要知道什麼時候該種什麼,種什麼是迎合市場需求的,例如蔬菜來說,要引領菜農「埋頭種菜」轉變成「種市場需要的菜」緊跟市場架構,並且企業要第一時間佔領到最佳的資源,比如土地、地方性的農產品,做市場的龍頭老大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手段,因為與其他行業不同的是有了不錯的產品才等於有了最重要的戰略資源。
當然後續的營銷當中給產品創意建立品牌識別符號,選准品牌代言人,做正確的廣告並設計精良的包裝彰顯價值和差異都非常重要。企業需要去發掘與競爭不一樣的內容,例如「壽星桃」這樣的方法就會給企業創造差異化價值。這一點與其他行業一紙,做差異化品牌才能提升更大的價值。同時企業需要注意的是,當開發出新型農產品的時候一定要拿到知識產權,這就等於拿到了標准,這樣就會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當中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和主動權。
當企業形成一定的標准化的時候,說明品牌咨詢管理起到了作用,當然企業發展還是要按照「尊重自然、循環發展」的理念,從培育到銷售,安全優質的農夫產品才是一切農業品牌的核心內容。
⑧ 品牌農業的農產品打造品牌的八大法則
法則一:搶占公共資源
創建農產品品牌戰略的第一步,就是發現、發掘和搶占公共資源,包括產地資源和品類資源,將其「據為己有」。即將產地和品類資源「企業化」,出於產地,高於產地,占據品類,打自己的品牌,做產地和品類的代表。
這些資源對於創建農產品品牌來說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這是與做工業品品牌最大的不同。
法則二:以快制勝做老大
做品牌,就要搶做老大品牌。如果你不是老大,就要尋找能夠做老大的行業或者品類市場。
一個行業一個品類只能有一個老大,老大的資源越來越少,企業家們應該有責任感和緊迫感。做老大,就是要以品牌佔位,以傳播稱王!
法則三:用文化塑造提升品牌
飲食承載著文化,文化影響著飲食。
農產品從田間地頭來到廚房餐桌,要想賣得多賣得貴賣得持久,就一定要借重文化的力量,使品牌增值。因此,挖掘、打造、提煉和傳播與食品相關的文化價值成為創建品牌的必需。
與農產品相關的文化資源包括:消費者認知、消費習慣和飲食習俗,比如食品概念、飲食習俗、口味方法,諸如南甜北咸,中辣西酸就是這種資源,還包括人文歷史資源,比如產品傳說,名人故事等。
法則四:內在品質差異化、外在化
面對高度均質類產品怎麼辦?將內在品質差異化、外在化!
一是從種養方式和品種改良入手,在產品上製造不同。
特別的品種有的會帶有獨特的外在差異性,這是這類地域特產備受消費者追捧的原因之一,甚至為此津津樂道。營銷者要擅於將這些產品獨特的差異性與品牌相連,使之成為自己品牌的特徵,像標志標簽一樣成為消費者辨識這個品牌的依據。
同樣是獼猴桃,紐西蘭從中國引種後,對原先口味偏酸的綠色果肉獼猴桃進行了改良,推出了口味偏甜的黃色果肉的全新品種——黃金奇異果。2012年紐西蘭佳沛國際奇異果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8%,遠遠超過奇異果的故鄉中國的出口量。
二是挖掘提煉產品和品牌差異化價值並加以彰顯傳播
農產品市場是一個天生高度同質化的市場,這就是前面說的「高度均質」問題。如果產品本身現成的差異化不足,那麼需要下功夫挖掘,在產品和品牌價值上製造出不同。
盛產大桃的北京平谷,挖掘桃子本身吉祥長壽的涵義,通過並不復雜的技術讓桃子長成壽星的模樣,一個賣到100元的高價。
法則五:外在形象品質化、差異化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
要設法讓產品和品牌在外在形象上表現出差異,用外在形象彰顯和提升內在價值,即內在品質外在化,外在形象品質化、差異化,這就是品牌和產品形象的塑造。
主要有以下手段:
1. 創意建立品牌識別符號
2. 選准品牌代言人,做正確的廣告
3. 好包裝彰顯價值和差異
4. 利用新型產業模式創造差異,利用終端設計塑造形象
法則六:創建領先或者獨特的標准,引領行業
這里說的標准分兩種。一種標準是國標體系,另一種標準是消費者評判標准。
在品類或者行業中,創建領先或者獨特的品類或者行業標准,引領行業,甚至引導國家標準的形成,取得先手,讓競爭對手淪為跟進者、模仿者,或者為消費者樹立一個評判產品的「主觀」標准,從而在消費者購買決策時提供依據,這是在農產品搶市場、做老大、做品牌的有效法則。
某種意義上說,知識產權比知識本身重要,技術標准比技術本身重要,擁有消費者心中標准比實際標准重要。擁有標准,就有話語權,就有主動權,也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如果你是創新者,請放開手腳大膽創新,創意出與眾不同的標准,大張旗鼓地宣傳這一標准,把標准做到消費者心裡。
法則七:雜交創新
許多涉農企業第一次踏入高度競爭的現代市場,做品牌更是第一次,他們有的營銷觀念模式陳舊,有的完全從零做起,沒有成熟的模式和經驗,因此特別需要雜交創新。
雜交創新就是指大膽借鑒、疊加、互補和融合其他行業的優秀思想、資源、技術、模式和方法,從而催生出全新的產業、品類(產品)或者營銷思路,獲得競爭優勢,實現突破。
雜交創新的兩大類型:
第一個類型是,不同行業間的互動、借鑒與合作。比如獐子島海參借高端酒水渠道雙贏,比如淳牌有機魚與酒店合作,實行獨創的專賣政策。
另一個類型是,將不同行業間的營銷要素的整合進來,為我所用,改良產品或者其它營銷要素的DNA,使它產生變異,創造出(1+1)n的幾何倍增效應,從而產生巨大的營銷能量。比如雅克V9和果維康VC含片,食品功能化與功能食品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雜交變異後的產品與原來大不一樣了,顯現出更為強勁的優勢基因;比如哈根達斯入鄉隨俗,創造出「月餅冰激凌」;比如湛江國聯水產,借鑒速凍水餃經驗,請名廚研製成功中國第一款速食「水煮蝦」。不通廚藝或者沒有時間下廚房的人,只需把「水煮蝦」下鍋煮5分鍾,就能享受到五星大廚級的美味。
法則八:深加工,讓產品徹底與眾不同
農產品市場是個天生高度同質化市場,常見的產品其產品價值和附加值都低,越是生鮮食品,同質化越是嚴重。常規的想法是,這樣的產品放到市場里唯一可以拼的只有價格了,結果,誰也賣不出好價錢。
怎麼辦,對產品進行深加工,改變產品原始形態,大幅度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使原來相同的產品變得徹底與眾不同。
農產品做品牌的難度與加工深度成反比,即隨著加工程度越來越深,做品牌的難度逐漸降低,反之亦然。冷鮮肉做品牌的難度很大,可是把鮮肉深加工做成火腿腸,做品牌就相對容易得多;同樣,新鮮的蔬菜水果做品牌的難度很大,
經過深加工後,蔬菜水果罐頭、果蔬片做品牌就相對容易一些。事實確實如此,火腿腸的品牌早於冷鮮肉,蔬菜水果罐頭品牌更是很早就出現了。
深加工正是產品差異化、增值化的魔術師。深加工可以大大增加農產品食用的方便、衛生程度,易貯存和運輸,這些增值在消費者的需求上找到了落腳點。
1公斤鮮辣椒價格約為1.2元;曬製成干辣椒後,收購價格約為每公斤5元;把1公斤干辣椒製成辣椒醬,市場價格最高也不過10元左右。當同樣的辣椒,換成深加工方法,得到的是令人振奮的新答案案:1公斤干辣椒中可以提取辣椒紅色素40克、辣椒精10克、辣椒籽油60克,還可以提取辣椒鹼,剩餘的椒粕和籽粕等下腳料作飼料賣。這樣一來,1公斤干辣椒能增值到35元,是干辣椒價值的整整7倍!
⑨ 如何具體的實施農業標准化
(一)正確把握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形勢。去年以來,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三農」工作的決策和部署,全面落實支農惠農政策,進一步加大各項工作力度,農業和農村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糧食保持較大幅度增產,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農業各行業平穩較快發展,農業科研和推廣工作成效顯著,農村改革穩步推進,農產品對外貿易快速增長,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取得明顯成效。但必須看到,農業仍然是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農業基礎設施脆弱,糧食穩定增產的基礎還不牢固,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還比較大,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還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任務十分艱巨。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任務。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決策,進一步指明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方向,明確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總目標。各級農業部門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全面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科學內涵,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任務,切實把中央關於新農村建設的各項部署和要求,落實到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實際行動中去,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