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學習網路教育的心得體會
當今社會的各個方面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充滿了機會與挑戰 , 而知識則是我們面對這一切的籌碼 , 我相信我們這些參加網路學習的同學們對這一觀點 , 或多或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會 , 這也是我們參加網路教育的學習目的 . 如何在網路教育這種模式下來學好知識 , 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問題 . 在這兒 , 我談一下我是如何學習的 , 供大家參考 . 只想以此拋磚引玉 , 讓大家對學習方法多發表自己的意見 , 以利於學習。
作為教師,師德是必備的。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也正是這個意思,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問題,學生都有向師性,實際上是做人的一種認同感;同時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網路學習中我與同行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在互動中我學到了一些粗淺的網路知識,老師們的答疑解惑讓我在學習上信心百倍,更使我的學習進步很快,教育教學工作有了動力和努力的方向。
語文課堂上,課前我們可以到網路上搜索資料(包括文本、圖片等),課上再把搜集到的大量資料與夥伴交流共享。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中,教師可以積極主動去探求知識,保持最旺盛的求知慾望,對資料的搜集、整理與分析為學生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搭建平台,有利於建構新型的教學模式。
通過培訓,我進一步確定了自己的方向,並且有了日後工作的指南針。
通過網路學習,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學會終身學習。我們不僅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還要學習更多方面,如教育學、心理學、課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做事與人際交往。教師從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於觀察、研究、思考;處理好與學生、家長、同事之間的關系,那麼相對來說,工作起來就會更得心應手。
不斷反思,要想從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就少了這個環節;不斷的反思、改進。教師職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斷的反思與積累中獲得屬於自己的經驗與方法,並且能將這種方法深化為一種理論,這便是做一名教師的最高境界了。
這次培訓,在思想、行動和實踐工作上給了我切實的指導和鼓勵。讓我有了明確的定位、堅定的信念、奉獻的精神、良好的心態、高度的責任心、熱愛學生的行動、進取的意識並且不斷地規范自己的行為,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我將以本次網路培訓精神作為指導,盡快適應教師工作環境,擺正自己的位置,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為教育做貢獻,同時實現自身價值。
Ⅱ 網路培訓心得體會總結怎麼寫
當然是要看你的所學所想啊!這個只能是你自己寫就是對培訓的感想!
Ⅲ 網路心得體會
人要走進知識寶庫,是一輩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們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網路教育,給了我們一把學習的鑰匙。這是一把增長知識才乾和提高思想素質的鑰匙。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社會,世界已經開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所以,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們教師必須首先牢固樹立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積極參加培訓學習,緊跟時代脈搏,做一個E環境下的新型教師。通過此次培訓,我收獲很多,體會深刻。具體想就有關網路學習淺談幾點體會:
1、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保證質量
大家知道,經濟發展狀況可以促進教育的發展,影響教育的規模,一般地,教育受經濟的影響是從二個方面展開的。一是從教育設施上,教育技術和設施的改良,提高了教育的效益。二是從教育的規模上,麥克風和音響可以讓幾百人聚集在一起上課。但是,這種教育模式實踐證明是不可取的。網路學習可看做是一種在教育領域內擴大勞動規模的典型形式,勞動力因素(教師)被網路所替代,並不意味著教師作用是多餘的,相反,作為指導者的教師或設備維護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2、自我決定學習時間和地點
網路學習不是讓學生,而是讓課堂從一個地方轉向另一個地方。這種學習方式下是適應了成人的特點,它為學員節省了很多時間。比如,我們現在的培訓就可以通過網上課件自由回家抽時間進行網路學習。
3、按需進修
網路學習最大的特點是成人能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進行選擇性地學習。在網路社會中,人的學歷已不顯得多麼重要,替代的是人的學術水平和真實本領。一個人在工作之餘要不斷地了解新技術,掌握新技術,網路社會需要的是有多個學位、多張資質證書的人才。
網路學習還有一個特點是每個學員能與優秀教師開展互動。傳統教育教師在課堂中與學生面對面講課,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依賴教師個人的素質和能動性。然而,好的教師是極少的,如果教師缺乏能動性或素質不高,傳統教育的優勢將消失。遠程式學習中,每門課程一般由優秀教師主持(現在多數採用課程主編與主講教師合一的模式),教師在教學中能把握好課程的精髓。學員在選擇課程的同時也選擇了教師。
網路學習對我們教學觀念,思想模式的轉變很大,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通過講授、板書及多種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灌輸給學生。老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則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在這樣一個模式下老師是主動施教者,學生是被動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輸對象,媒體是輔助老師向學生灌輸的工具,教材則是灌輸的內容。表面上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但這是一種被動的參與。它的優點是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於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與控制;但是它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能力的培養,不能把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很好地體現出來,學生缺乏主動的思考、探索能力,其自主性、積極性難以發揮,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不利於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創造性人才的成長。
在信息時代,教師既不會被技術所替代,也不應該再作為傳遞知識的權威。教育技術的發展永遠不會替代教師角色,教師之所以是教師,在於教師能在智力、情感、個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全面培養和塑造學生,教育的根本特性是以人育人。有了信息技術,教師將會從廣播知識的繁重任務中解脫出來,有精力和時間真正進行以人育人的活動。現代教育技術進入到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由原來的處於中心地位的知識權威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合作夥伴、設計者、開發者、社會文化的詮釋者、教育的研究者,更多關注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和開發。特別在網路環境中,教師會自然而然地專注於對信息教學系統的設計、監控、研究和評價。在信息技術的環境中,學生應該被看作為待點燃的火把,學生地位應該由被動的知識容器和知識受體轉變為知識的主宰、學習的主體,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積極建構者。
夜深人靜時,我坐在電腦前,登上繼續教育網,已成為多年來的一種自然習慣。「繼續教育網」像一本磁力很強的教科書,裡面共享信息內容豐富,各類課件製作精良。網上資源中,不只是知識的儲存和播放,更為我們提供了旨在提高實踐能力的諸多方法。而且,這里有著良好的互動交流的學習氛圍。比如在線答疑、教師論壇、等欄目,讓我們的協同學習和自主學習相得益彰。
對知識的貧乏,就會產生對知識的無知。一位名人說:「認識到我們知識上的不足,便向成功走了一大步。」懶漢最容易做出的辯解,是沒有時間學習。其實這不過是一種托辭罷了。有一個著名的「三八理論」說,八小時睡覺,八小時工作,這個人人都一樣,非常公平。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在於業余時間怎麼度過。
當今社會的生活,豐富多彩。人們選擇生活的方式,也變得千姿百態。就說網路吧,有人藉助這一現代科技手段,學知識,用信息,長才幹,出成果,助推了自己的事業。可是也有不計其數的人,把大好時光「網」費了。有的長期沉溺於虛擬的「網戀世界」,有的徹夜迷失在所謂「新新人類」的網路游戲之中,有的熱衷於與天下網友「狂聊」得天昏地暗,有的甚至「借網」實施各類違法犯罪。這些不是網路本身的錯,錯的是「入網者」把握不夠好。
我把網上學習當作了一種生活方式。再忙再累,每天都要抽點時間光顧繼續教育網,或調閱課件,或與人交流,或完成作業,或自我檢測,或搜尋信息。網路學習的關鍵還在與相互的參與。我們都知道現代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強調自主學習和討論式的學習,網路就給我門這樣一個機會,今天在坐的老師們能在網路上自由地發表自己的對網路環境下教師專業發展的思考與體會,這本身就已經體現了網路環境下的教師這個團隊的協作學習精神。
Ⅳ 輿情應對心得體會
網路輿情應對心得體會
一、線上輿情應對
1.每一起網路輿情事件背後,必然都有一個問題的歸因。當網路輿情擴散時,特別是突發事件引發的虛假信息不斷增多時,涉事企業/部門需要及時採取措施加強引導,尤其是要結合輿情事件背後反映的問題,或者說是輿論的核心訴求,使正面真實的聲音占據主導地位,直至謠言、惡意攻擊聲音陷入沉默。
2.「第一時間」及時發布回應信息。一旦網路輿情事件發生後,倘若還不能「第一時間」及時發布並不斷更新信息,網民就會「胡亂猜想」,導致矛盾激化,事態擴大。為此可遵循實事求是、多聲部聯合動態發聲、線上線下同步跟進的輿情回應原則,及時發聲。
3.開展網路輿情監測。網路輿情事件發生後,可以通過藉助像識微商情這樣的全網輿情監測平台,關注監測收集網上輿情,運用大數據、智能化手段進行分析研判,掌握網上輿情演化動向,科學指導實體處置。
二、線下輿情應對
1.涉事人員/部門應主動擔責,做好牽頭,抓好實體處置和,尤其是要加強部門間協調聯動,為處理網路輿情事件創造有利條件。
2.建立「聯合戰隊」,協同值班監測,打好整體戰,並對網上反映普遍的問題進行調查核實,與線上應對人員保持溝通,確保線上線下一致,避免信息不對稱對決策的影響。
3.與此同時,還應當經常開展輿情演練活動,以提升網路輿情事件處理的實戰能力。
Ⅳ 說什麼怎麼說網路輿論引導與輿情應對的讀後感
說什麼怎麼抄說網路輿論引襲導與輿情應對主要是講一些輿情應對的技巧和方法的書,你可以把讀完這本書之後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就可以成為這本書的讀後感說什麼怎麼說網路輿論引導與輿情應對這本書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
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
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
以上四點是寫說什麼怎麼說網路輿論引導與輿情應對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
希望能夠幫到你~
Ⅵ 輿情管理規定心得體會怎麼寫
輿情管理規定心得體會應該著眼於以下幾個重點內容構思和書寫:
1、組建輿情管理工作隊伍;
面對動則數以億計的互聯網實時數據,網路輿情瞬息萬變。再加上高速發展的互聯網信息技術,波及范圍之廣,社會影響之深是難以想像的。
因此通過組建一支專業的輿情管理工作隊伍成為了必然。在此基礎上,企業就可以進行明確分工,落實到人,對網路輿情進行及時的分析管理,把握輿情。
2、加強網路輿情預警工作;
眾所周知,在社交網路時代下,網路輿情對企業的影響尤為突出,尤其是負面輿情,會極大地影響消費者對於企業品牌的認同,誘發其他的企業發展和生存危機。
為此,企業就需要加強網路輿情預警工作。具體既可以通過人工的方式進行輿情風險排查,也可以選擇採用輿情管理軟體,如識微商情,實時監測有關企業形象和口碑的網路負面輿情,自動識別提前預警,把握輿情態勢。
3、有效利用輿情管理軟體;
大數據時代,信息量巨大、傳播迅速,企業已經很難通過人為的方式來對實時的輿情進行管理。為此,輿情管理軟體逐漸被大家所接受,也成為了越來越多的企業的選擇。
識微商情監測系統,通過對海量網路輿論輿情信息進行全天候24小時的實時自動採集,輿情分析,輿情匯總,並識別其中的關鍵輿情信息,提前預警向相關人員發出通知,幫助企業掌握與自身相關的網路實時動態,以維護企業形象,應對自身危機。
(6)網路輿情班培訓心得體會擴展閱讀:
企業輿情管理的重要性:
1、企業某一熱點事件的出現,往往會迅速地形成一種情緒化的意見。因此,加強企業輿情管理,及時准確地對各類信息甄別、研判和核實,把握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進行輿論疏導,是維護好企業良好的網路輿論環境的重要方法。
2、網路具有互動性,有許多網民會對企業某一問題或者事件進行討論和交流,這一現象加速了企業負面輿情的爆發。所以,為避免網民因偏聽偏信產生的誤會和不滿情緒,減少負面輿論,就需加強網路輿情管理。
3、涉及與企業相關的輿情信息在網上傳播,若不能及早管理和應對,容易導致一些非理性和不切實際的信息傳播開來,影響到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Ⅶ 求一篇新聞發言人培訓感想
新聞發言人培訓班學習心得 為期一周的我區首屆新聞發言人培訓班已經結束,作為培訓班的學員,我非常有幸能夠參加這期培訓,這是一個非常寶貴的學習和提升的機會,在這短短一周的培訓和學習過程中,我受益非淺,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進一步提升了對新聞發言人的作用和地位的認識。
新聞發言人,是代表其他自然人或法人(如公司、政府或其他機構)的身份發言,並向記者宣傳情況、回答提問的公共關系人員。
為何要設立新聞發言人?在鋪天蓋地的信息面前,如果沒有一個權威的信息來源,雜亂信息容易攪亂人們的思想。實施新聞發言人制度,有利於人們看到權威性的言論,避免小道消息影響社會公眾正確判斷力。
新聞發言人是一種制度,是對公眾知情權有效履行的途徑之一,是溝通媒體、社會公眾和政府部門的重要橋梁。
我們政府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開展新聞發言人課程的培訓,培養專業的新聞發言人的初衷,我個人認為就是要增強權力與大眾的溝通,發言人背倚公共部門而面向社會,要披露政府信息,形成互動。信息公開法規定了政府義務,新聞發言人是主動達成這一願景的法定中介。他們的真正價值就在於協調政府、媒體和公眾之間的關系,同時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地引導輿論。
二、學要善思
在一周的培訓中,我們聆聽了《經濟社會轉型與「十二五」規劃》、政府新聞發言人實務、社會轉型時期的輿情引導、新聞記者與輿論監督等8個專題講座,並參與了媒體溝通情景模擬的行為訓練,親身體驗了一回新聞發言人的感覺。
通過這些資深的授課教授和學者深入淺出、旁徵博引地講解,我深深感到,不單單知識面得到了極大的拓展,更重要的是讓我能夠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和感悟作為一名合格的新聞發言人,應該如何去面對媒體,面對公眾?如何去合理運用政府所賦予你的權力去開展新聞發布,加強媒體溝通,改善輿論環境?
三、學一定要為我所用
從目前的輿論環境,我們不難看出,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危機」若放大將直接危及執政根基,基層幹部應築牢與群眾之間的信任基石,為執政黨嬴得民心。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近日發表評論文章說,歷數近些年來各地發生的群體性事件,都有著類似特點:原本只涉及相關部門的單體事件,卻發展成當事人與非利益關系者共同參與的群體性對抗,其背後的誘因,往往是群眾對當地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缺乏信任。文章還指出,一個執政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地位,從根本上說都來自人民,築牢干群關系的信任基石,方能為人民謀取福祉、為政黨贏得民心。
這次區委區府的領導給了我們這么好的一個機會,由區委宣傳部組織開展了區首屆新聞發言人的培訓,對我們每一個參加培訓的同志來講,不僅僅是一個增長見識、豐富學識的機會,更是一個提升能力,強化素質的機會。我個人認為,通過此次系統地學習和培訓,至少應該提升三方面的能力,才不會辜負黨和政府對我們這首批新聞發言人培訓學員的期望,才不會辜負專家、學者對我們的授業解惑。才會為更好的應對輿論危機,解決信任危機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是及時高效地處理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
從7.23動車事故等輿情事件的分析和研判來看,作為新聞發言人,或者說作為一名政府官員,必須敏銳地把握這類突發性事件可能會產生的各種後果,以及在媒體報道和應對過程中可能會對公眾造成的負面影響。只有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才能作好充分准備,才能處驚不亂,沉著應對。
二是全面的信息搜集和掌控能力。
俗話說的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為一個新聞發言人,在重大事故或者突發性事件發生後召開新聞發布會,廣大受眾最想了解和看到的就是事件的真相。事實無論多少,應該盡量准確、官方和權威。在召開新聞發布會之前,必須要作好信息搜集的充分准備。向公眾發布和傳達的信息要客觀、數據精準、內容真實。這樣才能讓受眾感受到你的誠意,感受到你所代表的政府在該事件上所付出的努力和關注。
三是協調和運用媒體的溝通能力。
個人認為,發布真實客觀的信息只是新聞發言人的基本功,要想通過信息的發布來更好的贏得公眾的諒解、理解和支持,那麼作為新聞發言人的態度遠遠比事實更重要,尤其是當新聞發言人還不能提供足夠的事實或者不能把全部的事實及時公布於眾的時候,這里的態度更顯得尤為重要。必須要誠懇,必須要真實。你的語態、神態和體態在新聞發布會的現場,在面對媒體采訪時,都會直接影響到媒體記者等廣大受眾對你的評價,從而間接影響到對你所代表的部門和機構的評價。
通過學習,我真切的感受到,作為一個新聞發言人,不僅要敢說,更要會說,善說。關鍵的關鍵就是發自內心的真實和誠懇,還要努力把好事說好,不好的事好好說,這需要技巧,也需要錘煉。
《環球時報》曾經有過這樣一段社評,我覺得非常值得我們每一位政府官員,尤其是新聞發言人深思:「可以預見,將不斷有與政府相關的部門和機構捲入公共危機中,它們在輿論面前的笨拙將不斷顯現。這些笨拙將給中國的大形象抹黑,並將一點點損耗中國的政治資源。因此這個問題應當受到中國官方的高度重視。」我們所面對的是信息爆炸的現代社會,媒介越來越影響著人們對世界的認知。這就意味著作為新聞發言人應對突發事件,應對媒體將更加趨於常態化。對事件處置得是否得當,表達得是否恰當,都直接影響著政府的威信。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不僅是政府的代言人,更是政府公信力的堅強維護者。我們的責任重大,我們也必須通過我們的自身努力,全力提升協調和運用媒體的能力和水平,把每一次新聞發布都作為一個引導輿論的前沿陣地,努力讓我們廣大的媒體記者成為新聞發布會的「捧場者」和特別可靠的「信息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