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提高教師信息素養,運用先進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迅速普及,信息來源的多樣化、信息處理的集成化、信息反饋的模塊化在迅速的改變著這個世界,人們前所未有的感受著信息時代的信息化沖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作為「百年育人」的教育行業,更是面臨著如何充分運用現代化科技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提高教育水平的問題。「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尤其是信息素養已經勢在必行。我們通過「網路」搜索關鍵字「教師信息素養」進行檢索,搜索到了多達2562635篇的相關網頁。針對「教師信息素養」的問題更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信息全球化浪潮撲面襲來,人們猶如逆水行舟,不及時有效地處理和吸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就將成為這個時代的棄兒;如果善假以物,卻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正如在此次遠程教育學習中,充分利用了互聯網這個平台,極大的方便了廣大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學習條件,為我們創造了「秀才不出門」的學習方式,充分證明了信息世界資源共享的優越性和先進性。教育的今天,要求我們必須發現採用新的模式、新的戰略,在終身學習理念下不斷追求新的高峰,能在信息海洋當中找到自己所需的東西,從而更新自身的知識架構,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下面是我在信息網路中學習的收獲,簡要闡述了提升教師信息素養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敬請各位專家、同行指正
一、明確「信息素養」的內涵,區分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的差別
「信息素養」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車可斯基(PaulZurkowski)於1974年提出來的,他認為,完整的信息素養應包括三個層面:文化素養(知識層面)、信息意識(意識層面)以及信息技能(技術層面)。1992年,美國的ChristinaDoyle利用循環問卷的方法,集合全美各地136位受訪者的意見,將信息素養進一步定義為「有能力自各種不同的信息來源,獲取、評估及使用信息」。現在國內外已達成共識:信息素養的內涵應覆蓋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個層面的內容。筆者認為,就是對信息(涵蓋多種信息源)有效地檢索、評價和鑒別的能力。
信息素養是一種基本能力是一種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且是一種綜合能力,它涉及各方面的知識,是一個特殊的、涵蓋面很寬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術的、經濟的、法律的諸多因素,和許多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信息技術是信息的獲取、理解、分析、加工、處理、傳遞等有關技術的總稱。信息技術強調對技術的理解、認識和使用技能。
信息技術支持信息素養,信息素養的重點是內容、傳播、分析,包括信息檢索以及評價,涉及更寬的方面。信息素養是一種了解、搜集、評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識結構,既需要通過熟練的信息技術,也需要通過完善的調查方法、通過鑒別和推理來完成。信息技術只是它的一種工具。一個人的計算機應用水平不能代表他的信息素養層次。
二、針對教師信息素養的職業要求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教師信息化如何,又將直接影響到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十五期間,我國提出,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要堅持立足於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型教師,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信息素養。由此可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是教師的信息素養的培養,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是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客觀要求。
1、時代的進步要求
現代信息技術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方面,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為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的變化,教師就必須進行角色的轉換,不斷提高信息素養,並以此作為滲透整個素質教育的核心要素。在教育觀念上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做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者;做新課程的設計和開發者。「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在教育教學中應自覺加強自身信息素養的養成與提高,與時俱進,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
2、教學的形式變革
隨著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育常常打破了國家和地區的限制,為所有受教育者服務,教育平等逐漸得以實現。教育形式不可能還是過去單一的課堂教學形式,獲取知識的渠道也將越來越通暢和廣泛。面對豐富多採的內容和形式,要求教師必須有靈敏的信息資源,並且博採眾家之長,選我所用。沒有較高信息素養的教師,在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方面是很難勝任或者成為名師的。
3、教師的職業要求
教師是課程改革的主動力,在教學過程中居於主導地位。提高教師的信息素質是課程改革中的「重頭戲」,教師能否「與時俱進」也是教育成敗的關鍵。教師在這一個過程中要面臨一次大洗腦,,以應對這場挑戰。「一言堂』的方式已成昨日黃花,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資源師生共享,教師必須首先具備取之不竭的「活水」,,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教導學生,全面實施和推動素質教育。因此我們不難看出,強化教師信息素養的必要性。
主動地投入到這場教育變革中去,是當前教師亟待考慮的問題。對教師而言,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中,並不要求一節課從頭到尾都用信息技術,也不等於要有很高的技術水平,教師應邊學邊用,逐步掌握和提高。
教師的信息素養的最高層是信息應用。就是應用信息去解決學習生活,乃至工作中的問題,從而培養教師的高級思維技能,問題解決能力,尤其是應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質量。教師信息意識、信息技能都能在實踐中逐步得到體現。但是,教師合理選用信息的能力,不應始終注重機械照搬現成的教學課件,這些課件並不能簡單「拿來」即用。而應有意識的注重與教學有關的素材,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選用,適時地加工,有創見地利用。教學信息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並不一定讓教師成為計算機的高手,而是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意識和信息篩選的能力。
B. 網路心得體會
人要走進知識寶庫,是一輩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們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網路教育,給了我們一把學習的鑰匙。這是一把增長知識才乾和提高思想素質的鑰匙。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社會,世界已經開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所以,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們教師必須首先牢固樹立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積極參加培訓學習,緊跟時代脈搏,做一個E環境下的新型教師。通過此次培訓,我收獲很多,體會深刻。具體想就有關網路學習淺談幾點體會:
1、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保證質量
大家知道,經濟發展狀況可以促進教育的發展,影響教育的規模,一般地,教育受經濟的影響是從二個方面展開的。一是從教育設施上,教育技術和設施的改良,提高了教育的效益。二是從教育的規模上,麥克風和音響可以讓幾百人聚集在一起上課。但是,這種教育模式實踐證明是不可取的。網路學習可看做是一種在教育領域內擴大勞動規模的典型形式,勞動力因素(教師)被網路所替代,並不意味著教師作用是多餘的,相反,作為指導者的教師或設備維護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2、自我決定學習時間和地點
網路學習不是讓學生,而是讓課堂從一個地方轉向另一個地方。這種學習方式下是適應了成人的特點,它為學員節省了很多時間。比如,我們現在的培訓就可以通過網上課件自由回家抽時間進行網路學習。
3、按需進修
網路學習最大的特點是成人能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進行選擇性地學習。在網路社會中,人的學歷已不顯得多麼重要,替代的是人的學術水平和真實本領。一個人在工作之餘要不斷地了解新技術,掌握新技術,網路社會需要的是有多個學位、多張資質證書的人才。
網路學習還有一個特點是每個學員能與優秀教師開展互動。傳統教育教師在課堂中與學生面對面講課,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依賴教師個人的素質和能動性。然而,好的教師是極少的,如果教師缺乏能動性或素質不高,傳統教育的優勢將消失。遠程式學習中,每門課程一般由優秀教師主持(現在多數採用課程主編與主講教師合一的模式),教師在教學中能把握好課程的精髓。學員在選擇課程的同時也選擇了教師。
網路學習對我們教學觀念,思想模式的轉變很大,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通過講授、板書及多種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灌輸給學生。老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則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在這樣一個模式下老師是主動施教者,學生是被動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輸對象,媒體是輔助老師向學生灌輸的工具,教材則是灌輸的內容。表面上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但這是一種被動的參與。它的優點是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於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與控制;但是它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能力的培養,不能把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很好地體現出來,學生缺乏主動的思考、探索能力,其自主性、積極性難以發揮,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不利於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創造性人才的成長。
在信息時代,教師既不會被技術所替代,也不應該再作為傳遞知識的權威。教育技術的發展永遠不會替代教師角色,教師之所以是教師,在於教師能在智力、情感、個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全面培養和塑造學生,教育的根本特性是以人育人。有了信息技術,教師將會從廣播知識的繁重任務中解脫出來,有精力和時間真正進行以人育人的活動。現代教育技術進入到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由原來的處於中心地位的知識權威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合作夥伴、設計者、開發者、社會文化的詮釋者、教育的研究者,更多關注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和開發。特別在網路環境中,教師會自然而然地專注於對信息教學系統的設計、監控、研究和評價。在信息技術的環境中,學生應該被看作為待點燃的火把,學生地位應該由被動的知識容器和知識受體轉變為知識的主宰、學習的主體,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積極建構者。
夜深人靜時,我坐在電腦前,登上繼續教育網,已成為多年來的一種自然習慣。「繼續教育網」像一本磁力很強的教科書,裡面共享信息內容豐富,各類課件製作精良。網上資源中,不只是知識的儲存和播放,更為我們提供了旨在提高實踐能力的諸多方法。而且,這里有著良好的互動交流的學習氛圍。比如在線答疑、教師論壇、等欄目,讓我們的協同學習和自主學習相得益彰。
對知識的貧乏,就會產生對知識的無知。一位名人說:「認識到我們知識上的不足,便向成功走了一大步。」懶漢最容易做出的辯解,是沒有時間學習。其實這不過是一種托辭罷了。有一個著名的「三八理論」說,八小時睡覺,八小時工作,這個人人都一樣,非常公平。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在於業余時間怎麼度過。
當今社會的生活,豐富多彩。人們選擇生活的方式,也變得千姿百態。就說網路吧,有人藉助這一現代科技手段,學知識,用信息,長才幹,出成果,助推了自己的事業。可是也有不計其數的人,把大好時光「網」費了。有的長期沉溺於虛擬的「網戀世界」,有的徹夜迷失在所謂「新新人類」的網路游戲之中,有的熱衷於與天下網友「狂聊」得天昏地暗,有的甚至「借網」實施各類違法犯罪。這些不是網路本身的錯,錯的是「入網者」把握不夠好。
我把網上學習當作了一種生活方式。再忙再累,每天都要抽點時間光顧繼續教育網,或調閱課件,或與人交流,或完成作業,或自我檢測,或搜尋信息。網路學習的關鍵還在與相互的參與。我們都知道現代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強調自主學習和討論式的學習,網路就給我門這樣一個機會,今天在坐的老師們能在網路上自由地發表自己的對網路環境下教師專業發展的思考與體會,這本身就已經體現了網路環境下的教師這個團隊的協作學習精神。
C. 信息時代教室如何提升教育素養
1.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與輔導,提高教師信息化素養
對教職工進行信息技術技能培訓,推廣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在學習中不斷提高,開始收集整理學校各種教學數字化資料。開展教學課件的評比、學生信息化作品評比、組織教師和學生參加各種信息技術的競賽。
(1)教學平台的運用培訓——校園平台技術培訓
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教學平台是不可或缺的首要資源,全校教師能熟練運用校園平台進行教學工作與開展教研活動,並且基於平台,實現資源共享。
(2)基本信息技術培訓——校本培訓
對於基本的信息技術如Word,PPT,Excel等的培訓,加強校內培訓,由我校信息技術教師分別進行專題培訓,全校教師能熟練運用基本的辦公軟體進行課件製作、電子備課。
(3)教學資源建設——專題培訓
除了基本的信息技術外,還有一些新媒體技術的運用,如信息交流互動、觸媒體、教學模擬、微課、微視頻等,採用「請進來」的方式請高校或培訓機構的技術專家進行定期的專題培訓。建立督導措施,完成作業,並進行跟蹤評價。
(4)信息化綜合運用能力培訓——專業帶頭人培訓
根據教師每次培訓的目標達成度及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跟蹤評價,擇優選擇部分教師利用「走出去」的形式參加高校、企業或培訓機構舉辦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高水平培訓,為信息化教學大賽做好充分准備。組織教師參加信息化專題培訓,以學促教,以應用促發展,推動學校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5)分專業進行教研——專業或學科教研
每個大周根據專業或學科進行集體教研一次,討論本專業的相關課程應用信息化的策略及交流共享信息化學習心得,促進全體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
(6)開展各級各類比賽——信息化教學比賽
在實施信息技術的初、中級培訓的過程中,學校開展課件製作比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質課比賽等,納入一級級選拔,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信息化教學比賽。
2.強化教學理論的學習,聚焦課堂,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
培訓教師現代教育理論和信息技術支持下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加強信息技術與課堂的整合,掌握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方法和策略,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提高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效益。
(1)觀摩學習。組織教師觀摩校內外優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課,在線觀摩全國信息化教學比賽優秀作品,通過觀摩教師能更具體體會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方法;
(2)請職業教育專家、教授或名師作講座。培訓教師現代教育理論和信息技術支持下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
(3)開展網上教研活動,提高教研活動效率、效能。創建微信、QQ等自媒體群,教師在群里開展學術交流和討論。
(4)以信息化教學大賽為契機,帶動整個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開展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研究。
(5)以課題研究為切入點。積極承擔上級與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化教學有關的科研課題任務,切實做好課題申報和開展、實施工作。
3.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既包括學科專業性,又包括教育專業性,教師專業能力包含思想品德素質與職業道德素養,知識結構,教學能力,實踐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教師通過進企業等多種形式促進自身專業能力的發展。
(1)完善教師教育保障制度
規范的教師教育制度,是教師專業素質提升的保障,也是教師應享有的權利,中職院校應根據自身師資力量來制定完善的教師培訓制度。例如,對處於適應期的新教師要強化職教教育理論的培訓,強化對職業教育的特徵和規律的認識等
(2)加強業務學習,促進專業知識的提高和能力的發展
在教師的知識結構中,首先要具備基本的文化知識,即社會、歷史、人文等方面的常識,以幫助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世界,滿足學生多方面發展需要。其次要有學科專業知識,要精通學科本身的基本概念、原理、事實,能把握學科知識的體系和概念的結構,還要具備教育專業理論知識,了解教育的目的、功能、教育對象的身心特點,掌握課程的設置及知識體系,熟悉常用的教學方法。還應具備一定的外語交流能力,密切關注國際相關領域的前沿動態。
(3)提高教師實踐能力
首先派遣教師在相關專業的對口企業中進行半年以上的鍛煉,企業認可合格為完成培訓依據。其次,建立鼓勵政策和制定培養計劃,把教師推出去,增強教師實踐技能水平。
(4)樹立「網路前沿」新理念,豐實專業內涵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不斷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素養,將著重培養教師三種能力:一是資源搜集整理的能力,能夠自己尋找豐富的教育教學信息資源,獲取、分析、整理這些信息資源;二是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學校將通過網路、專題講座等方式,對教師進行《微機常用故障處理》《多媒體課件製作》等內容的相關培訓,提高計算機網路基本技能;三是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師能夠自己進行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輔助教學,並關注和利用好校園網站,增強教師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4. 完善學校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共享優質信息化課程資源。
(1)全體教師實行電子備課設計(文本、課件),靈活運用多媒體和網路資源進行學科課堂教學,探索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技能、擴展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法與途徑;合理運用信息資源指導學生進行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運用網路開展學生課內外作業指導、學習情況分析和學習評價。
(2)參加培訓的教師,將獲取的資源上傳至教學平台,實現資源共享,並且通過培訓,教師不但能夠熟悉教育技術工具的性能、特點和使用方法,而且能掌握教育技術、教學設計,將先進的教育思想、方法與信息技術結合。
(3)加快各學科教學資源和多媒體課件素材庫的建設,為教師網上備課和製作多媒體課件以及教改科研提供條件。積極探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積累本校的教學精品課例,以點帶面,提升學校的教研水平。
(4)全體教師靈活使用教學平台進行授課,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達到「隨手可得」,進一步完善校本資源庫建設,建設與課程改革相協調的共建共享、互動開放的精品課程資源。
(5)優化組合學校現有教育資源,融視頻、網路、多媒體等多種方式為一體,為師生提供多種類,多形式、多規格和多層次的教育教學服務。
D. 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的學習心得或思考
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的學習心得:
幫助各科教師具備適應現代教育的信息技術能力。
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創造高質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必須要以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和教學的基本素質提高為起點。教師只有努力適應時代的要求,具備適應現代教育的綜合素質。並在教學中廣泛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信息素質不斷提高,推廣信息技術,最終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拓展培訓渠道,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專業化發展打下基礎。
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讓教師從觀念上內更新,理解整合的內涵: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從思想上達成共識。
加強整合教學問題反思,為研究型教師發展開拓思考之路。
教師不僅要重視基礎理論的學習,更要特別重視掌握「診斷性」研究方法,重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發展,突出對教學和實際情境與自身教育經驗的分析與反思。
E. 上信息課心得體會作文
學習信息技術心得體會
在當今這個「瘋狂信息化」的計算機時代,信息技術是衡量教師的重要標志。教育要實現現代化,首先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教學形態要現代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美術教學,改善教學環境,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創新意識,將多媒體技術運用於美術課堂教學,是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自動化、增強藝術教育的感染力與說服力,施素質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
現在電腦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到學習、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做為一名教師,對電腦的應用應該更加精通。在學院學習了馮春暉老師的信息技術課,又學到了很多電腦的知識,比如,職稱考試的操做題還可以,自己製作畫面,制幻燈片,等等。多媒體電教手段能為學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觀,形象的感性材料,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十分有利。也對課文中的重點、難點的解決十分有利。如教師在講解示範製作表演時,通過攝像機不同角度拍攝,然後投放出來,能解決學生看不清,或不明白的操作過程,也可以多次重復播放,消除學生畏懼情緒。使學生明確、自信、愉快地理解創作過程,學會怎樣去表現美。
學了這些新知識,給我以後教學上帶來了很多收獲,多媒體教學中要經常出示一些課件,和課上用的相關圖片,我都能自己動手製做。有了這些新鮮的畫面,學生很願意學,更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電腦製做圖片,可動可以靜,生動活潑,能獲得手工繪制的投影片無法產生的效果。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直觀,形象學生也很高興。
電腦,讓社會變成了信息社會世界已經開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
做為一名新世紀的教師,要不斷的實踐,掌握電腦的技巧,就會覺得這些並不困難。
通過學習信息技術,我現在回到了工作崗位上把他運用到了教學中,利用多媒體信息來表現語文教材的內容,不但使學生入境入情,也活躍了氣氛,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
回想起,在學院短暫的學習信息技術,我深切的體會到,要正視自我,完善自我的道理,做為一名教師以後在工作中要學生滿意,要社會滿意,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努力的去學習,探索新知識,尤其是信息技術。
此次培訓,使我開闊了視野,受益匪淺。
通過學習我的最大收獲是:
1、教育觀念的改變
本次培訓,最大的收獲是使我的教育理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一直認為信息技術就是教給學生計算機知識,通過這次培訓才知道計算機技術只是信息技術的一部分,計算機只是我們獲取信息最有效的工具。而信息技術課主要內容是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主,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培養學生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說,信息技術教師在教給學生信息技術技能的同時,更要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2、信息技術是一門新的學科,所以沒有現成的教學規律可循,而本次培訓就我們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討論。通過教師展示,指導,其他學員的探討,使我學會了如何寫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設計,學到了許多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方法。而且師生平等,使我更易於理解與接受。使我認識到怎樣從學生的角度,將自己的課設計好和上好,並且很大程度的彌補了我的計算機知識的缺陷。
總之,我覺得這次培訓很有實效,使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也是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一定要努力深研,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把時間都用到學習中去,充分利用自己身為信息技術教師的優勢,多利用網路的優勢,不荒廢時光,化榮譽為壓力,為今後教育教學多積累寶貴知識財富。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輕松工作,輕松生活。
F. 說說這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全員培訓給自己帶來哪些改變
參加「國培計劃2015」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訓學習,覺得受益匪淺,對於現代信息技術與物理學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後的物理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以下是本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培訓不但全面,而且細致,有溫館長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精彩解讀和分析;有各個區域教師現場示範,有課堂實錄,更有各種軟體培訓實踐。「國培」為我們這些在職一線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學習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的機會,同時也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學習期間,專家們精彩的講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我的反思。在這種理論和實踐的對話中,我收獲著專家們思想的精髓,理論的精華。聽了教授的講座,我進一步體會到了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的重要性。知道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對於課堂教學的意義,在教學中,利用電子白板多創造互動機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以促進學生利用資源進行學習;要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使他們能夠通過主動參與、學會學習、得到發展。培訓期間,聽了許多的案例課,更加直觀地讓我們了解到這次培訓的作用與意義。 總之,在「國培」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學習,使我充分了解了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對課堂教學的意義;充分提高了信息技術知識水平,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今後的工作中,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方面的技巧和方法還需要我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發展。那樣才可以說是真正發揮到了教育信息化的優點。從而使信息技術更好地輔助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篇二:2015年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心得 2015年的1月6日至10日,我有幸在省奧體中心參加了湖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提升工程校長集中培訓班第二期的培訓,通過這幾天的培訓,自己了解了精神,更新了觀念,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認識,感覺責任更重了。 短暫的五天培訓讓我收獲頗豐,這五天時間,先後聆聽了張才生等專家有關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提升工程的講座,圍繞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提升工程項目的實施,通過幾位專家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講解,使我比較全面地學習了有關創新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提升工程標准及實施方案,教育信息化規劃的內容、方法和策略,區域信息化套餐課程建設,信息技術下的校本研修,遠程培訓的質量管理,培訓管理中的信息技術應用,項目管理與方案設計等內容;初步了解和學習了有關 「翻轉課堂」、「微視頻」、「可汗學院」等一些世界頂級的教育模式,以及國內對這種教育模式的嘗試應用和取得的一些效果;了解了目前世界或是國內在教學上應用的一些先進信息技術。 通過培訓,自己受益匪淺。知道了七大教育技術的趨勢:3D列印、大規模開放課程、大數據、電子教科書、游戲化、翻轉課堂、移動學習,明白了什麼是教育信息化新名詞:雲計算、教育雲、泛在學習、移動學習、碎片學習、可汗學習、翻轉課堂、微課、慕課(moocs)、網易課程等等。「三通兩平台」: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建立教育管理基礎資料庫和信息系統。 培訓其間,我們實地參觀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該中心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教育信息化領域的國科研機構,近距離的感受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講解員的演示、操作、介紹,直觀、真實、神奇。雙電子白板設備、手持終端機、三維立體工具、物理、化學模擬演示、地理學科實驗、音樂學科的操作、全空間數字化監控系統、未來智慧教室的參觀,一個個高端的數字儀器、設備讓我們目不暇接、大開眼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教育教學輔助設備將會走進學校,讓孩子們都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享受信息技術的方便、快捷。 通過學習,我感受到了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黨中央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路。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構建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搭建國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這些規劃高瞻遠矚,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通過學習,我明白了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過程。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培養創新人才具有深遠意義,是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帶來了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促進了教育改革。 通過學習,我體會到了一個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對校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摒棄舊的思維方式、確立科學的教育信息化理念、才能做一個新型的合格的校長。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決策者和高級管理者,有什麼樣的校長,就有什麼樣的學校。有什麼樣的信息思維就就會有什麼樣的行動。在這個全新的信息時代,網路已經成為人類最重要的工具,它對學校教育的影響是巨大而且深遠的,教育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會帶來教育方法和學習方式的革命性的變革。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今後的工作中,自己將以此次培訓為契機,真正將先進的教育技術合理地融入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在思想觀念的轉變、資源配置的投入、信息技術的培訓、應用能力的普及、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上下功夫,以發展的觀點看待教育的信息化進程,在創建信息化教育的道路上不懈努力。 篇三:2015年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心得 2015年12月15日至20日,在省教育廳的高度重視下,我們天門152名一線教師來到了湖北省奧林匹克中心,參加湖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骨幹教師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6天,但給我觀念帶來的沖擊、思想帶來的變革、能力帶來的變化卻是無與倫比的。 近年來,我大大小小參加過多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了,從最早的幻燈機、錄音機、電影機等當時名為電教設備使用的信息技術培訓,到2003年的網路初識培訓,再到2006年的真正意義上的電腦使用技術培訓,再到2009年的因特爾培訓,及至2010年的微軟助學培訓,可以說,每次的培訓,都見證著課堂教學中信息化設備的變化、課堂教學的變革。這次,我又一次參加信息技術培訓,所接觸的內容,又一次見證了課堂教學信息設備的革新、教學方法的革新,也使我的信息化教學理念產生了再一次的變革,更使我感覺到了身上擔子之重。 1、理解了為什麼這個時候教育部、省教育廳開展這次培訓。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現在,我所在農村學校都普及了班班通,教學點也完成了「教學點數字全覆蓋項目」建設,所有學校的數字化設備已基本追上了城市學校,這為農村偏遠學校實現信息化教學奠定了堅實的硬體基礎。看看外邊的世界,現在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使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技術變革高速時段,網路已進入人們日常生活各方面,許多學生都已可以熟練「玩」電腦,然而作為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卻仍然停留在過去的教學方式上,許多教師根本就不能用、不敢用、不會用這些數字化設備,更別說利用網路或數字資源開展高效的課堂教學了。現在開展這次培訓,無疑就是讓大家不與社會脫軌,不與時代脫軌,能夠迅速熟練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改變大家對數字化、信息化設備和資源的認知,讓大家由「怕」變為「愛」,由「疏」變為「親」,讓大家由習慣書本和粉筆變為習慣屏幕和滑鼠,由習慣黑板變為習慣白板。充分利用好「三通一平台」,讓優質資源效率最大化,讓每們學生享有平等的教育。 2、更新了眾多的信息理念。通過肖新國老師的《政策解讀》,我了解了國家現在對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視,更了解了傳統與現代的差距,知道了自己現在的工作社會需要的差距。通過彭景老師的《技術引發的教育變革主題報告》及彭林老師《新技術、新媒體、社會性軟體、網路教學平台等在教學中等應用》等,使我的信息理念徹底得到了轉變,可以說,這是我本次培訓最大的收獲。 3、掌握了新技能。通過張浩老師的《信息化環境的運行和維護》的學習,使我對信息化環境的運行有了全新的認識,也使我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過去,我從來沒有在這方面作過思考,但通過本次學習,我才發現,信息化環境原來有這么重要的作用,它的運行與維護,我想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作為一個新的興趣點去鑽研它,爭取有所收獲。 4、鞏固和提升了過去有的技能。回想起2010年參加全省教育裝備幹部培訓時廠家介紹電子白板,自己還覺得很遙遠,與本文由www.icaNjOb.Com 職場範文 網整理提供自己不相乾的東西,卻在短短的兩年後就來到了身邊,進入了平常課堂中,忽然心裡有種害怕的感覺。時代發展太快,自己被世界扔開得原來這么容易!電子白板安裝後,由於沒有認真、系統地學習,在電子白板的使用上,只能自己按照圖標或者說明上說的基本功能去亂摸索,浪費了許多時間,掌握的功能卻少之又少,只有許多基本功能投入使用。通過呂立立老師的《電子白板應用技巧與維護》的講解,使我對目前學校班班通設備中的投影式電子白板及教學點電子白板功能電視的應用技能上了一個大台階。相信回去後,我一定能使電子白板的作用發揮得更好、更大。當上到孫俊峰老師的《PPT製作 與美化》課時,忽然就有了親切感。從OFFICE97到OFFICE2010,我都接觸使用,使用得最得心應手的莫過於2003,由於工作需要,做了許多PPT,現在再重新面對,而且是自己不是太喜歡的2010,倒也有了全新的感觸和認識。看到孫老師製作的優美的PPT,忽然才發現,PPT依然強大,如果用心,它並不比FLASH差,甚至更牛! 5、找到了終身學習、自我提升的突破口。一直以來,總是嘆息自己沒有機會親臨各位優秀教師身邊,聆聽他們的教誨。通過王金濤老師的《網路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項目理論與實踐》的學習,才發現自己原來學習走進了一個誤區,其實,現在網路這么發達,設備這么齊全,只需身邊連一線,何必千里求一信!只要一根線,就可以很容易把各位專家教授請到身邊來,想怎麼聽,想聽多久,都非常容易。說起來,只在於自己想不想學,而不是能不能學啊! 6、感覺到了身上擔子之重。這次集中培訓時間很短,只有5天,但5天時間,對於一個中小學教師對於學習來說,已經是很奢華的。全省幾十萬教師,能選多少人來參加培訓。全省素質提高工程,每年2萬人,做了十年,只做了20萬人。而現在要在4年時間完成50萬人的培訓,那麼,大部分的教師只能通過網路學習來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說,我們今天來參加這個培訓,是萬分幸運的人。幸運就意味著責任,做為種子老師,在我們身上,還有肩負有講授的重任,我們回去後要傳幫帶,給其他教師講座,培訓。我能完成這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嗎?心裡真是沒底! 另外,非常感謝上級領導對參培人員的關愛,使我們不僅有著舒適的居住環境,食宿非常方便,而且培訓地點就在住的地方,這對人生地不熟的我們來說,真是太好了! 不管如何,培訓後回去,我將一是不是斷加強自我學習,努力繼續提升自己;二是積極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探索提升設備與資源應用的途徑與方式;三是扎實開展培訓,努力讓身邊的同事都迅速成為信息化設備應用高手,讓課堂教學更加精彩,教學效益更加顯著! 個人建議和意見: 1 省、市各級都成立了以一把手負總責、親自抓的一把手工程。我校也要提高認識,成立領導小組,由一把手親自抓。 2 制定教師長期培訓機制,定期和不定期對教師進行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制定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上課的有效管理制度,讓課堂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比例大大提高。
G. 如何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習心得
一、幫助各科教師具備適應現代教育的信息技術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廣大教師要學好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要注重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同時還必須要加強學習教育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注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創造高質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必須要以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和教學的基本素質提高為起點。教師只有努力適應時代的要求,具備適應現代教育的綜合素質。並在教學中廣泛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信息素質不斷提高,推廣信息技術,最終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訓渠道,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專業化發展打下基礎。
首先,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讓教師從觀念上內更新,理解整合的內涵: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從思想上達成共識;其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針對師資現狀,確定培訓內容:即:計算機意識、知識、技能與態度;學科教育理論與學科最新發展;教育技術和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最後,提供展示平台讓教師通過「設計——實踐——反思——再實踐」活動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創設氛圍,將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
(一)培訓方式上
1、走出去,請進來。選派骨幹教師參加培訓,請周邊學校優秀的信息技術教師到學校進行講課。
2、定時學習,以骨幹帶全體。做好校本培訓
3、進行考核,嚴格把關。利用暑期對教師進行計算機考核,要求教師能熟練掌握教學中常用的30個軟體操作方法。
4、通過教師之間相互觀摩、互相介紹經驗、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師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創新能力。
(二)培訓內容上
主要側重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實施「硬考核」。培訓內容分為四個階段:基本技術階段、開發技術階段、整合技術階段、技術熟練階段。
1、基本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主要解決信息技術「怎麼使用」的問題;
2、開發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工具軟體,像Flash、Photoshop等,主要解決信息技術「能做什麼」的問題;
3、整合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信息技術與課例研究相結合起來的培訓,主要解決信息技術「為什麼用」的問題。
4、技術熟練階段。主要的培訓內容是Office中的Powerpoint、Frongpage和Flash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解決信息技術「怎麼樣用好」的問題。
三、加強整合教學問題反思,為研究型教師發展開拓思考之路。
教學反思是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教學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術,提高自己的一個重要途經。教師不僅要重視基礎理論的學習,更要特別重視掌握「診斷性」研究方法,重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發展,突出對教學和實際情境與自身教育經驗的分析與反思。在實施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課程的整合時,注意以下原則:
1、要明確以課程為本的信息技術整合目標,堅持符合學科特點和學生發展需求的方式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的終極目標是學生的發展而不是技術的有無、多寡和先進與否。在教學中是否使用信息技術、使用什麼樣的信息技術、如何使用信息技術都應服務於課程、教學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在理解信息技術整合的目標時,應避免「技術本位」的目標取向,避免單純為了炫耀技術的優勢,而偏離課程培養目標或忽視學生的體驗和發展。同時,作為學科教師,要注意處理好學科本體目標與發展目標之間的關系,不管採用何種技術、何種應用方式,應首先保障本學科教學目標的實現,在此基礎上將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等發展性目標有機融合進來,不能在學生未掌握本領域或本學科必備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時,就本末倒置地培養學生的綜合信息素養或其他能力,並影響課程基本目標的實現。
2、在追求課程「效果」的同時兼顧「效益」
如果不採用信息技術就可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甚至更佳教學效果時,我們就應該盡量不要刻意地使用信息技術。不能不加選擇地將信息技術用於所有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中;當有多種技術方案可供選擇時,利用低成本的技術解決方案就能達到相同的、甚至更好的教學效果時,就不要脫離實際地一味追求技術奢華和技術時髦。我們在評價信息技術應用效果時,應注意考察信息技術的應用對學生的學習及其全面發展是否有效、應用是否適度,而不要過多關注技術應用的多寡和技術是否前沿高端。在學校具有不同層次技術設備時,也應注意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集成功能,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其他教學技術結合使用,不能因為購置了新設備就盲目地棄置原有技術設備。
3、在選擇或設計教學策略、設計教學和學習活動時,應追求信息技術應用與教學方式變革的相互促進
教師應注意有機組合各種技術手段和數字化學習資源,幫助和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問題解決、交流協作等學習活動,並積極探索和組織學生開展信息技術環境中特有的學習方式,如基於網路的探究性學習、遠程協作學習等,實現信息技術應用與教學方式變革之間的相互促進和有機結合。一定要注意避免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機械電灌」,或有了信息技術支持反倒不利於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
H. 如何培養和提高教師信息化素養初探
前,現代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方面,完全改變了傳統教育教學活動。為適應網路時代給教學帶來的變化,教師就必須進行角色的轉換,不斷提高信息素養。但如何盡快培養和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使廣大教師迅速適應教育信息化這一發展的新形勢,肩負起培養21世紀人才的重任,主動地投入到這場教育變革中去。是我們當前亟待考慮的問題,使之成為當前素質教育的核心要素。一、教師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必要性 1、信息時代的要求 信息時代教師的角色已經發生了變化,教師不再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學習模塊的構建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信息資源的提供者。信息的發展,知識的更新,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信息素養。隨著多媒體技術應用於課堂、電腦網路進入學科課程教學以及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傳統的教育理論及觀念、教學策略及模式、教學方法及手段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多年沿襲下來的「一個課本一張嘴」的授課模式也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媒體網路環境下的新型授課方式。教師因此能在教育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信息素養也就變得更加重要。 2、課程改革的要求 當前的新一輪課程教材改革把提高學生信息素養作為素質教育目標的一部分,《上海市中小學課程方案》中提出要加強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將信息技術作為資料的來源、交流的平台、認知的工具和管理的手段,應用於課程的設計、實施、評價和管理的全過程,全面提高課程的信息化水平和學生的信息素養。因此,教師必須首先強化自身的信息素養,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全面實施和推動素質教育。 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要求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它要求把信息技術融合到學科教學當中,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收集、判斷、篩選、整理、處理傳輸、表達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術發展思維、學會學習、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和信息化社會中的行為規范、社會責任等要素。這就要求教師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從而來優化教學過程,達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機整合。 教師信息素養是教師根據信息社會環境及其教學發展要求所應具備的信息品質、信息知識與信息能力。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我們可以將教師的信息素養歸結為「技術」和「意識」兩方面 1、信息技術方面:較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使用各種信息傳播工具獲取信息。包括:(1)基本操作能力:了解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具備操作系統基本知識。(2)寫作能力:會使用文字處理軟體進行寫作,初步的多媒體寫作能力及網頁製作能力。(3)如會瀏覽互聯網和網上圖文資料下載方法,能正確下載和安裝應用軟體等。(4)能根據自己的目的對信息進行組織、編輯,並通過自己的思考處理信息,用多媒體方式表達出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展示、發布、教學、交流和討論等。 2、信息意識方面:它不是具體信息技術層面的內容,而是就教師對信息的態度、認識層面的要素;但這是非常重要的,是信息素養中的觀念性問題;而只有觀念的更新和確立才是帶有根本決定性意義的轉變。包括:(1)快速獲取信息:為解決問題而確認自己所需要獲取的信息是什麼,能制定獲取信息的幾種策略。(2)加工處理信息:能有效地整合信息以創造性地解決工作、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工作中常有創新。(3)運用信息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有積極學習和使用各種信息工具的慾望,並能付諸行動;善於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能積極正確地引導學生使用信息工具,注重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4)信息道德修養:應具有辨別有用信息與無用信息、健康信息與污穢信息的能力,抵抗網路不良信息的誘惑和污染;有責任和義務教導學生樹立正確合理使用信息的能力。其中「信息意識」這一要素,尤為重要,教師只有具備了對信息較強的敏感度,具備有主動獲取、分析、加工有關教育教學信息的能力。才有利於教師的信息素質不斷提高,才能實現教師信息技術跨越式的發展。 三、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的方法 1、學校要對教師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培訓 計算機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得到重視。如何使用計算機這個工具,在起初的階段的辦法是可以有計劃地組織教師進行計算機基礎、辦公軟體的應用、課件開發平台的使用、動畫製作軟體的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等一系列課程的培訓。可以先以中青年教師為突破口,重點培訓,以點帶面。其次通過培訓要重視教師的觀念的更新,培養信息素養所包含的理念:數據的處理和使用過程,基於資源的學習、基於項目的學習,樹立終身學習和數字學習的觀念,培養教師的批判性創造性思維。在培訓過程中,可以讓教師在英特網上查找新的有關信息素養方面的理論文章,通過教師交流學習、座談討論,寫出學習心得體會。同時聘請有關專家作相關的輔導報告,注重突出主體、模塊結合、關聯指導、反思升華的課程整合原則,突出現代化教育技術運用、突出課程教材改革、突出課程的整合、突出信息技術的教育科研。 再次信息技術的培訓要持之以恆,信息技術的發展是在不斷變化的,要使教師適應信息化的發展就必須對教師的信息化培訓以常抓不懈的態度。但是在培訓中要避免過分的注重技術層面的培訓,主要是學習動畫和網頁、課件製作等;很少涉及關於有目的地搜集獲取信息、篩選整理信息、發布信息進行交流等知識技能的專題培訓。 2、學校要為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搭建舞台 學校不僅要在教師技術培訓方面下一定的功夫,還要讓教師掌握利用現代技術的教學技能、教學水平、教學成果能有突破性的發展,這並不是一兩次培訓就能做到的,而必須是通過長期的學習與實踐,因此學校應該為教師創造好的信息化教學平台,在注重信息化硬體環境建設的同時,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類信息技術方面的教學評比,或學校定期組織教師信息化的教學評比及各種信息技術的競賽,同時對教師日常的信息化教學和信息化工作進行鼓勵和督促。要讓教師感受到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不是應付幾節公開課,應付評比,這樣的化教師的信息素養是無法提高的,而是只有在不斷的應用中素養才會提高,教師才會有所感悟,才有利於學校的信息化的發展。 3、學校要創造環境讓教師自己培養信息素養 目前很多學校都配置有相應的現代化教學設施,建設了校園網。開放了多功能網路教室、電子閱覽室,學校中所有計算機都能聯入互聯網;同時學校也相應成立了網路中心購進了大量的軟體和教學資料,逐步在建立學校自己的教學資源庫;同時在探索網路環境下研究性學習的策略和模式,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實驗研究,來推動整個教師隊伍信息素養的提高。這就需要教師有自覺的學習和使用信息化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應先自己培養適應網路閱讀,從文本閱讀走向超文本閱讀;從單純閱讀文字發展到多媒體電子閱讀;基於網路的高效率檢索式閱讀。教師應感到網路閱讀將成為教師獲取知識、進行教學和科研的重要手段,是培養教師信息素養的重要途徑。其次,教師應習慣用電腦寫作。在電腦上寫作,除了方便於編輯、修改和保存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可以實現網路閱讀與寫作的一體化,即利用網上豐富的多媒體資源來幫助寫作。當然,還要掌握超文本結構的多媒體寫作。如教學課件、電子幻燈片、個人教學網站的建立等。這樣有利於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成就感。再次,教師應學會和主動地在多媒體室或電腦室上課,敢不敢、能不能在多媒體室或電腦室上課,是教師信息素養提高過程中的分水嶺。對教師而言,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中,並不要求一節課從頭到尾都用信息技術,也不等於要有很高的技術水平,教師應邊學邊用,逐步掌握和提高。最後,教師應經常培養自己多用電腦處理日常事務。只要能用電腦處理的事情,就要盡可能讓電腦來做,如學生成績統計、電話號碼管理、家庭藏書管理、幫助子女學習等。教師只有這樣通過自身的努力和自我的培養,適應學校信息化環境才能加強自身信息素質。 4、教師應培養自我合理選用信息的能力 教師的信息素養的最高層是信息應用。就是應用信息去解決學習生活,乃至工作中的問題,從而培養教師的高級思維技能,問題解決能力,尤其是應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質量。教師信息意識、信息技能都能在學科學習實踐中得到體現。教師合理選用信息的能力,不應始終注重機械照搬現成的教學用課件上,這些課件並不能適應教師的教學思路。教師而應有意識的注重在這些教學課件中的教學素材上,目前上海的語文學科教學配套課件中有很多與教學有關的素材,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教學需求進行適當的選用上,對於這些素材,可以說給教師提供了很大的發揮的空間。教師只需進行適當的加工,就能很好地體現教師個性化的教學理念,是未來信息化教學的發展趨勢。不需要教師成為計算機的高手,而是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加工的能力,更注重的是教師的信息意識和信息篩選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師應能主動的根據教學的要求,組織學生進行網路化的探究學習,從而提高和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I. 如何培養和提高教師信息素養初探
信息時代呼喚教師角色的迅速轉換和信息素養的盡快提高,如何進行角色轉換及培養教師信息素養成為當務之急。因此如何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使其能較好的進行信息時代的角色轉換,成為當前教育界的一大課題。
信息時代教師信息素養的要求
1
教師信息素養的內涵
信息知識成為社會中的基本資源,滲透到社會生活與工作的各個方面,信息素養成為信息社會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與傳統的「讀、寫、算」方面的知識與能力一樣重要,是信息社會對新型人材培養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教師的信息素養是指教師在基於信息化的教學實踐基礎上,根據社會信息環境的發展要求,對信息進行檢索、獲取、分析、處理以及利用信息解決教育、教學及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現代的教育信息化的工作當中,主要指學科教師能夠熟練的應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與本學科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2
教師的信息素養及教師新角色的關系
信息化社會教師的信息素養具體表現為:信息意識、信息道德、信息知識、信息能力。目前我國教師的信息素養低的主要表現為:
(1)信息意識弱、信息敏感度低。教師的學位和學歷層次普遍偏低,這是因為我國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合理,信息面窄,缺乏對信息的敏感和處理能力,甚至有不適應現代化教學的現象發生。
(2)對現代教育技術掌握不夠,因此缺乏信息意識和觀念,許多時候教師不是去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而是逃避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而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他們更是裹足不前。因此,當前對我國教育界而言,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促成新形勢下的角色轉換,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END
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的建議
1
幫助教師實現角色轉換
面對教師角色提出的新挑戰,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採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技能。在此,我們結合他們的做法以及我國的實際情況,從社會的角度來談談我們可以採取的幾點措施:
1.轉變教師的觀念和態度
轉變觀念就是要轉變和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知識觀、人才觀。要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教育技術意識,使他們對教育技術的發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重大變革有一個明確的理論認識。應讓他們認識到,教師是新的教育技術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現,為教師施展才華提供了契機,如果不把握住這一歷史機遇,就會成為時代的落伍者。
教師對新技術的態度影響到技術的應用以及教師角色的轉換,由於缺乏計算機網路等知識的培訓,不了解它們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師滿足於傳統的「粉筆加黑板,課本加筆記」的教學方式,存在著不良的態度:有的由於有誤解,產生機器會取代人的憂慮,有失落感;有的態度冷漠,甚至拒絕在教學中使用新媒體;有的認為信息技術高不可攀,產生恐技術症;有的害怕在教室中擺弄計算機時卡殼,當眾出醜;有的對教育媒體產生恐懼心理,望而卻步,從「不會用」、「不能用」到「不想用」;有的對新技術期望值過高,一旦失敗,就認其無效,產生失望心理。凡此種種,都不利於教師角色的轉換。
2.為教師配備多媒體計算機和教學軟體
目前,我國不少學校存在設備不足、陳舊落後的情況,阻礙著新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的步伐。由於我國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可能一下子要求所有的學校都增添先進的教學設備,可通過多種渠道籌借經費添置多媒體計算機和教學軟體,為教師實現角色的轉換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
2
對教師進行培訓
網路信息化社會的當前教育應為信息素養的教育,如今的教育要面向網路信息化社會,只有實施課程改革方案,才能適應知識創新型的信息素養的素質教育,因此以培訓教師信息素養為宗旨的教育方式是我國教師教育信息化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首先是提出對在職教師進行信息技術的全員培訓的實施方案,設立考核制度,通過初級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和中級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和網頁課件製作培訓,教師的信息素養能達到一個最基本的層次水平。教師的信息素養與教師信息化教學整合能力是密切相關的,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最終是體現在他們的教學實踐之中。能夠有效地運用各種數字化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將逐步成為教師職業素養的一項重要內容。
3
開展教研活動,提高運用多媒體課件的水平
輔助教學是一個整體,它的效果受課件製作、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能力、交互響應、軟硬體結合程度等影響,因此,在日常的教研活動中設置有關多媒體課件應用交流活動,讓老師們結合教學實際交流心得體會,探討運用課件輔助教學各方面的問題,對一些共性的難點問題,可以作為教研項目立項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各專業課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納入課程建設項目,由教研室主任組織人員共同協作攻關,發揮集體的智慧與力量,積極為教師和兄弟院校的同行創造交流平台,共同探討課件設計、課件製作、完善、使用的心得體會。只有這樣才能逐步解決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中出現的難點熱點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
學校行政領導的支持和激勵機制的建立
學校行政領導應對新技術採取積極支持的態度,鼓勵教師在課堂中應用技術,參與在職教師培訓方案的實施,為實驗新的教學手段提供足夠的時間和必要的經費。
學校應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提高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新技術的積極性。
5
抓緊教學軟體的開發與製作
要使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必須有充足的配套軟體。由於人們在開展電化教育活動時,往往注重硬體的投入,忽略軟體的配套問題,導致設備利用率低或閑置而不能發揮作用。而由計算機公司或計算機專業人員開發的教學軟體,由於不符合教學規律,不能與各科教材及教學大綱緊密結合,雖投入很多,卻不能被第一線的教師所接受,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因此,應由軟體專家,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以及教育技術專家組成一支教學軟體的研製開發隊伍,製作出高質、高效、滿足個性化需要的多媒體教學軟體,提供給廣大教師使用。學科教師也可利用操作簡便的軟體開發工具,針對教學中的重點或難點,自行開發短小精悍的CAI軟體。
6
大力提倡教師開展教育科學研究
長期以來,在教師隊伍中,科研風氣不濃,一些教師滿足於靠積累個人經驗采教書。面臨新技術的挑戰,僅憑經驗來進行教學是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了,應向教育科研要質量、要效率,在教育、教學中不斷研宄、探索,有所發現、有所創造,並通過科研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實現由經驗型教師向科研型教師的
END
總結
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教育改革就無從實現,而整個國家的人才戰略也將成為一句空話。教師角色的轉換有助於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在信息化時代,是全民素質提高的可靠保障和前提之一。因此,應該充分重視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當然,教師的信息素養是一個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而其內容不斷變化的概念,因此.教師的信息素養的培養也是一個其內容不斷發生變化的工作,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改變我們培養教師信息素養的內容和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