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推廣 > 鼓勵企業研發推廣等江西地道中葯材產品

鼓勵企業研發推廣等江西地道中葯材產品

發布時間:2022-06-07 16:19:27

㈠ 國家對中葯材產業有哪些扶持政策

找到這個,看是否令你滿意竹溪中葯材種植歷史悠久,葯用植物種類齊全,蘊藏量大,上個世紀十一年代曾獲「中國黃連之鄉」殊榮,近年來我們以市場為導向,立足資源優勢,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培植了一批葯材生產大鄉(鎮)、大村、大戶,中葯材生產有了長足發展,目前全縣葯材總面積8.7萬畝,年產量近2萬噸,綜合收入達3300萬元,主產區農民葯材收入達到500多元,最高人平近5000元。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亮點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一、竹溪縣中葯材發展現狀。1、歷史久,影響大。中葯材在我縣有悠久的種植歷史,據縣志記載,早在唐代就有中草葯的採集、製作和簡易的栽培。民國初年常年收購的中草葯材有70多種,達3000餘擔,黃連、天麻、黨參等品種影響較大。五十年代初我縣曾被國管院授予「黃連之鄉」稱號,七十年代,全縣就建有18個中葯材生產基地。196個葯材生產專業隊,種植葯材品種64個,面積達3萬多畝,產量近1000多噸。2、種類多,儲量大。據1983年國家資源普查和近年來植物檢測普查資料顯示,我縣境內有中草葯1316個品種,分180科,其中植物葯1160種,動物葯156種,礦物1種,珍稀名貴葯材如金釵、紅豆杉、杜仲等約有15種;地道葯材如厚朴、天麻等約有25種;引進栽培的葯材如板藍根、棗皮、枸杞、絞股藍等約30餘種;大宗葯材如黃連、木瓜、牛夕、魚腥草約有65種;全縣常年葯材儲量在2萬噸以上。3、分布廣、覆蓋寬。全縣各個區域都適應不同品種葯材生長,大致可分為四個類型:一是南部高山區,其面積接近全縣總面積的一半,主要以黃連、天麻、魚腥草、白夫子等品種為主;二是中部二高山區,約佔全縣總面積的20%,主要以冬花、玄參、獨活、牛夕等葯材為主;三是東部及平壩河谷低山區約佔全縣總面積30%,主要以杜仲、木瓜等品種為主。4、興基地,拓市場。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立足資源優勢,推進結構調整,把中葯材生產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骨幹項目來抓,把依託資源做大產業、搞活經濟作為發展葯材的基本目標,通過典型引路、示範推廣、市場拉動,大戶帶動等作用的影響,農民種植中葯材的積極性空間高漲,涌現了一批大鄉、大村、大戶、大場。同時市場營銷新突破。其一是構建本地市場。全縣立足區位優勢,以開放促開發,以加快「中心」葯鎮建設為契機,打造市場平台,提升集鎮功能,著力構建縣內市場,初步形成了以集鎮為中心,以基地為支撐的中葯材市場體系。已成為鄂渝陝周邊地區漸趨成熟的中葯材市場。其二是積極開拓外地市場。近幾年來,縣政府積極引導,各地葯材經營能人堅持外引內聯,先後與安徽亳州、河北安國、河南禹州、四川啤縣等多個葯材市場經銷商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其三是形成了一支以民營為主體的葯材營銷隊伍,如:豐溪鎮的張真明、向建軍,桃源鄉的彭友述等都是遠近有名的葯材經營大戶。二、我縣中葯材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困難。(一)思想觀念認識上落後。一是群眾怕虧本,片面認為「葯瘋子」,「賣得好是個寶,賣不好不把草」,不敢發展,而不是辯證的從市場信息把握品種是否對路、產品批量多少、質量標准好壞等方面去分析原因,一概認為賣不掉就是沒市場,幹部在瞎指揮。二是幹部怕擔風驗落抱怨,不敢組織發展,思想保守,認識不統一。三是種植上捨不得拿好田好地,也捨不得多投入,管理粗放,有多少,收多少,沒抱多大希望。(二)種植環節上技術含量偏低。一是資源品種多,主導產品少;二是基地規模小,產品批量少;三是科技投入跟不上,生產效益不明顯,關鍵是缺人才,缺技術。(三)流通環節上產銷渠道不暢。主要是市場信息不靈,中介服務體系不夠健全,產銷銜接不緊湊,渠道單一,與國內大市場及制約企業缺乏長期性、緊密型合作關系。(四)加工環節上龍頭帶動不力。目前除黃姜有加工企業的「龍頭」帶動外,地道中葯材基本無龍頭加工企業帶動,深度開發陷入盲點。(五)在產業發展上政府扶持不夠。由於縣財政困難,目前在葯材產業上政策傾斜扶持不夠,資金投入不足。三、竹溪縣中葯材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與措施。1、基本思路:堅持走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路子,依託資源,面向市場,優化品種,提高質量,增強效益,建立穩定、安全、有效的中葯材產業化基地;以黃姜梯級系列開發為重點,擴大生產規模,組建產業集團;加快以杜仲、黃連、天麻等為主的傳統地道中葯材的生產種植,狠抓加工流通,培育龍頭企業,推進中葯材產業化。用5年時間,建成三大葯材生產基地。一是以豐溪、向壩、桃源為重點,建設人工黃連栽培基地,面積達到2萬畝,力爭建成全省最大的黃連人工栽培基地,年收入達到3000萬元。二是以305省道沿線的縣河、中峰、蔣家堰、水坪、龍壩為重點,建設黃姜生產基地,面積穩定在5萬畝,年鮮姜產量7.5萬噸,綜合收入達到4億元。三是以南部山區為中心,建設板蘭根、丹參、玄參、冬花、天麻、薄荷、魚腥草、杜仲等地道中葯材基地8萬畝,年收入達到1億元。到2007年,全縣中葯材人工栽培基地15萬畝,年產值達5.3億元。2、基本措施:一是建立規范化、規模化的種植基地。從解決農民思想認識問題入手,通過示範引導,推進種植結構調整,抓好中葯材重點示範基地建設,培植一批葯材種植專業鄉、專業村,努力建成葯材經銷商的貨源基地,制約企業的葯源基地。二是完善社會化、產業化的經營機制。加強中葯材產業化經營的宏觀管理,搞好引導協調和組織調控,規范市場運行秩序,營造寬松環境。堅持一個產業、一套政策、一個規劃、一套班子、一套實施辦法的思路,完善中葯材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加強與大型制約企業的合作,提高貿工農一體化經營水平,帶動中葯材基地建設的效益化和規模化。三是構建多元化、民營化的融資體系。立足區位優勢,集中把財政資金、以工代賑、扶貧開發、流域治理、退耕還林、小額信貸等扶持資金捆綁使用,實施重點傾斜,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促進中葯材產業化進程。四是開辟外向化、現代化的銷售渠道。努力培育內外兩個市場,構建以豐溪為重點的輻射鄂渝陝周邊地區的區域性中葯材專業集散市場,與國內主要葯材市場捆綁協作,著力在中葯材銷售環節上下功夫,發展訂單生產,以銷售流通帶動葯材生產健康發展。五是培植標准化、集團化的產業龍頭。有重點的培植示範大戶、示範基地、龍頭企業,把基地發展與適度規模經營結合起來。抓好龍頭企業建設,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深度開發竹溪的黃姜、黃連等優勢資源,發展起點高、競爭力強的現代醫葯加工企業,提倡和鼓勵企業辦基地,把基地建設和產品加工密切結合起來,形成產、加、銷一條龍的生產加工體系。

㈡ 江西鷹潭有什麼地道葯材

夏天無,這是好葯。

㈢ 400分急求!找一些反映中醫葯產業廣闊前景的數據,還有貴洲中醫葯廣闊前景,鼓勵政策

發展前景誘人

目前,中醫葯產品和醫療服務已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根據中國醫葯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的數據,2008年,中葯進出口額達到17.52億美元,同比增長14.08%,增速高出2007年3.5個百分點。其中,進口4.43億美元,同比增長24.46%,增速高出2007年5.2個百分點;出口13.09億美元,同比增長10.94%,增速高出2007年2.8個百分點,貿易順差8.66億美元。世界中醫葯聯合會副主席黃建銀指出,中醫葯產業「走出去」的基本規律是,以中醫葯服務貿易帶動產品貿易,產品貿易帶動服務貿易。隨著國際范圍內醫療模式的轉變和回歸自然潮流的興起,以及中醫葯產業水平的提升,中醫葯產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

近年來,在國際范圍內,包括中葯在內的傳統葯品得到迅速發展。世界中醫葯聯合會副主席董志林認為,導致傳統葯品越來越受到人們青睞的主要因素有四:首先,隨著人們對化學葯品副作用認識的深入,國際醫葯市場中傳統葯物的用途和影響不斷擴大;其次,世界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對社會、環境、心理及生活方式產生前所未有的影響,導致人類疾病譜和健康觀念發生巨大變化,僅依靠單一的現代醫學技術已不能應付這種復雜的新局面;第三,世界各國在尋求抑制醫療費用不斷上漲、減輕公共福利開支沉重負擔的有效途徑的同時,紛紛把目光投向傳統葯品,對植物葯的認識逐漸加深,其對待傳統葯品的態度已明顯轉變;第四,隨著現代科技的運用,傳統葯品的質量、安全和可控性得到保證,這大大增強了政府和消費者的信心。

經過數千年發展,中醫葯學在老年人養生、保健、康復及疾病預防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獲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特別是在現代科學技術的輔助下,中醫葯在老年醫學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得到國際老年醫學界的認可。黃建銀表示,當前,世界范圍內人口老齡化加劇也為中醫葯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權威機構分析認為,從1950年到2025年,全球人口將增加兩倍多,從25億增加到82億。其中,老齡人口將增加4倍,從2億增加到11億,人口老齡化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中醫葯在老年群體中有著獨特的優勢,其市場前景誘人。

但是國內中葯行業「小、散、亂、差」的現象嚴重。澳中貿易促進會副會長林東峰表示,產業低水平表現在兩個方面:內部經營上,部分企業還有較多的短視行為,如不惜重金鋪天蓋地地做廣告,而只以很少的資金用於科研投入和提高產品質量。對外貿易上,中國出口的中葯產品存在嚴重的包裝問題,現有產品包裝幾乎都不符合西方國家的法規和市場要求。主要表現在成分表達含混不清、生產日期和產品批號不規范、有的是全中文、有的把功能和主治用英文寫得特別細、包裝設計過於中國化、紙張差等方面。

中共貴州省委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2-9-9 0:0【大 中 小】【我要糾錯】
發文單位:中共貴州省委 貴州省人民政府

發布日期:2002-9-9
執行日期:2002-9-9

推進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發展,是我省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發揮生物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培育後續支柱產業的重要舉措。根據國家《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行動計劃》和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推進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省生物資源豐富,是全國四大中葯材產區之一,發展中葯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省醫葯製造業產值年均增長25%以上。目前,全省已有一批骨幹企業通過了國有CMP(中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並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中葯材種植基地。但是,由於基礎薄弱、資金短缺、人才不足等原因,我省中葯產業仍然處於起步階段。一是產品開發能力較低,生產工藝落後,技術水平與中葯現代化加快進程的趨勢不相適應。二是生產規模小,加I能力弱,產業整體規模與我省作為中葯材資源大省的基本條件不相適應。三是品種分散、附加值少、知名度低,競爭能力與市場競爭的要求不相適應。

當前,我省加快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發展,既有良好的機遇,又面臨嚴峻的挑戰。一方面,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特別是建設「國家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貴州)基地」,我省苗族葯被批准上升為國家標准,為開發生物資源,加快中葯現代化進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另一方面,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新形勢和國家加快中葯現代化的新要求,國內各省區中葯產業發展步伐加快,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對我們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搶抓機遇,迎接挑戰,大力推進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發展,努力把中葯產業培育成新的支柱產業。這既是加快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一個重大舉措。

二、推進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要求,按照把中葯產業培育成新的支柱產業的目標,抓住建設「國家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貴州)基地」的機遇,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明確重點、突出特色,加快推進中葯現代化;充分發揮我省中葯材資源的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運用高新技術改造現有的中葯骨幹企業,大力發展貴州民族葯業,重點培育名牌產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高規模效益和競爭能力,建設具有貴州特色的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體系,促進全省經濟加快發展。

(二)發展思路: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加強宏觀指導,突出技術創新,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加快產業開發,逐步建立「四個體系、一個網路」,即現代化的中葯材生產體系、中葯現代化研究開發體系、現代中葯制葯生產體系、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保障服務體系和市場信息服務網路。

(三)發展目標:今後五年,力爭研製開發三、四類以上新葯25個左右,其中國家二類以上新葯5個左右,建立完善一批中葯研究開發實驗基地或中心;到「十五」期末,所有中葯骨幹生產企業均應通過GMP認證。重點培育5至8戶銷售收入5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建設一批符合GAP(中葯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要求的中葯材生產基地:「十五」期間中葯產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15%至20%,到2005年達到60至80億元。

三、推進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發展的工作重點

(一)把以市場為導向與發揮資源優勢有機結合起來,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市場,按照國家制定的中葯種植、產品開發、生產工藝、市場流通標准(規范),加快建立規范化、現代化的產業發展體系。

建設現代化的中葯材生產體系。按照GAP的要求,搞好種植區劃和品種選擇,鼓勵。中葯制葯企業建立優質中葯材原料生產基地,因地制宜發展商品葯材、原料葯材和食葯兩用綠色葯材生產基地。

建設中葯現代化研究開發體系。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建立和完善中葯新葯葯學研究、葯效學研究、安全性評價等重點實驗室或研究中心,爭取按照GCP(葯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加強中葯臨床葯理基地建設,抓緊建立我省中葯質量標准體系,努力形成貴州中葯新葯和民族葯研究開發體系。

建設現代中葯制葯生產體系。按照GMP的要求,重點完善已有的中葯生產企業,搞好中成葯開發生產,積極發展現代中葯和民族葯的新劑型,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建設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保障服務體系。完善政策措施,搞好產業指導,加強信息服務,努力形成良好的資金、技術、人才投入和保障機制。

建設市場信息服務網路。建立醫葯行業協會,搞好行業自律服務;完善「貴州醫葯信息網」,加強資料庫建設,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發展醫葯電子商務;按照GSP(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在有條件的中心城市逐步建立一批骨幹商業醫葯企業;運用連鎖經營、網路銷售、配送中心等形式,加強定點零售管理,規范發展醫葯營銷網路,努力開拓農村和國際國內醫葯市場。

(一)把體制創新與科技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形成中葯產業發展的新體制、新機制。支持有條件的中葯企業加快技術改造、結構調整步伐,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採取資產重組、兼並、項目聯結、委託加工、分組核算等方式,努力成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密集、主業突出、核心競爭能力較強的龍頭企業,創立名牌產品。引導中小型企業與龍頭企業或企業集團進行分工協作,實現優勢互補,延長產業鏈。

重點扶持開發能力強、基礎條件好、發展速度快的龍頭企業,配套發展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經營的中葯材種植基地,運用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機制,促進中葯材種植產業協調發展。

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以資本和技術成果為紐帶,形成「技工貿農」一條龍、「產學研」一體化的產業聯合體。抓好關鍵技術的協同攻關,重點推廣一批共性技術。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中葯新葯的研究開發,現有中葯及民族葯產品質量的提高,生產工藝的優化,新技術和新設備的應用,地道中葯材的品質和質量標准研究,中葯材規范化種植示範基地等工作。抓緊建立規范化、標准化的質量、計量和安全監管體系。

鼓勵和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技術協作機制,加強中葯研究開發中心、重點實驗室或中試基地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設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在新葯研製、中試生產、市場推廣等方面,堅持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路子。

按照「創新、產業化」的方針,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設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園區,搞好發展規劃,完善基礎設施,建立新型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發揮好輻射和示範帶動作用。

加強教育培訓和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對制葯企業從業人員進行先進適用科學技術、生產經營管理、葯品營銷管理和法律法規等知識的培訓。支持高等院校調整優化醫葯專業學科結構,大力發展在職人員職業技術教育,加快培養既懂得研究開發,又具有經營管理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三)把加快發展、跨越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促進中葯產業健康成長。

綜合運用財政貼息、信用擔保、稅費優惠和產業政策等措施,加大對中葯產業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使其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鼓勵省外、國外著名制葯企業在我省設立制葯研究開發機構,通過參股、控股、收購、兼並等形式,與我省制葯企業進行資產重組,優化資源配置,盤活存量資產,提高增長質量。

結合中葯企業CMP改造和新產品開發,努力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最新科技成果,力爭實現跨越式發展。

結合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民發展中葯材的種植和養殖,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在科學規劃和論證的基礎上,在確保地表植被完整、減少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可以實行退耕還葯、林葯間作。保護中葯種植資源,鼓勵投資興辦野生葯用植物保護基地,逐步建立野生葯用植物資源保護體系,努力實現中葯材資源的合理開發、科學利用與生態環境建設的協調發展。

四、推進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多渠道增加投入。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努力形成政府投資引導、企業投入為主、民間投資參與、吸收外商投資的多元化投資格局。

今後M年,省級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發展資金。主要用於中葯產業重大項目的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或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建設,有自主知識產權新葯的研究與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制劑、新劑型等技術的研究與引進,優秀人才啟動科研項目,貴州地道葯材規范化種植試驗示範和國家項目的資金匹配。

「十五」期間,省經貿委在已有的省級技改資金中,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通過貼息等方式,幫助重點中葯制葯企業、葯品流通企業、中葯材種植基地企業進行GMP、GSP、GAP改造。並把通過GMP認證的中葯制葯企業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點龍頭企業來培育。

鼓勵各部門將管理使用的建設發展資金,按照渠道不變、性質不變的原則,根據項目情況,自主決定對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項目給予扶持。各級政府要根據本地的資源情況、基礎條件和財力狀況,安排一定數量的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發展資金。

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債券和股票、進入國際國內資本市場融資,籌集發展資金。

通過政府貼息、信用擔保等方式,爭取金融機構增加對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的信貸規模。

探索以中外合資產業基金、風險投資基金、轉讓經營權、出售股權、兼並重組等方式引進外資。積極爭取外國政府貸款或國際金融組織資金發展我省中葯產業。

(二)落實稅費優惠政策。

對設在我省的以國家鼓勵類產業項目為主營業務,且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企業總收70%的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的內資和外資企業,在2010年以前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對設在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的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企業,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定期減征或免徵企業所得稅。進入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高新技術制葯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所得稅,新辦的高新技術制葯企業自投產年度起免徵所得稅兩年。

對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的中葯材產品,按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02年擴大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實施等擴大農村稅費改革試點配套文件的通知》(黔府辦發[2002]49號)斗的配套文件之四,即:《關於調整農業特產稅及附加徵收管理有關規定的通知》執行。

對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項目,在投資總額內進口自用的先進技術設備,除國家規定不予免稅的商品外,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對發展中葯、民族葯方面的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收入免徵營業稅;對轉制進入中葯產業的科研機構,凡符合企業所得稅納稅條件的,在2005年6月30日以前免徵企業所得稅及科研開發自用土地的城鎮土地使用稅。

(三)鼓勵省外、境外資金投資政策。

對外商投資我省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項目,適當放寬外商投資的股比限制,申請國內銀行固定資產人民幣貸款資本金比例享受國內企業同等待遇。對在華合資企業到我省再投資,其投資項目外資比例超過25%的,享受外商投資企業待遇;對符合條件的省外、境外資金在我省投資的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項目,不受所有制限制,平等享受全省各級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發展資金、技改貼息資金等政府支持。

(四)土地使用保障。

對中葯現代化科技企業,其項目用地應優先規劃,優先安排,並按國家和省的規定簡化用地審批程序。其有關征地補償費用按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給予優惠。

對利用集體荒山荒地造林種葯的,應徵得集體經濟組織的同意,並簽訂土地使用權租賃、承包等合同。提倡通過拍賣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對退耕還葯、林葯間作的,實行誰退耕、誰造林種葯、誰經營、誰受益。

各種經濟組織和個人可以依法有償使用國有荒山荒地進行造林種葯等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土地使用期限依法按合同約定,期滿後可以續簽合同。國家建設需要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時,依法給予補償。

(五)促進體制和科技創新。

對因歷史原因造成的民營制葯企業與國有單位、集體經濟組織的產權糾紛,要本著保護國有資產權益、集體資產權益,有利於鼓勵科技成果轉化、支持科技人員創業和民營企業發展的原則,依法予以解決。

在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的前提下,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制葯企業的改革、改組和改造。支持民營企業在自願的基礎上,通過聯合、參股、控股的方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組建股份制中葯生產、流通企業。

鼓勵國內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會各類投資者以技術等要素參與發展中葯制葯企業,其作價金額可占注冊資本的35%(另有約定的除外);允許提高中葯制葯企業在銷售額中提取開發經費的比例。

對中葯制葯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研製開發和項目推廣,納入科技攻關計劃、「高技術產業發展計劃」、「星火計劃」、「火炬計劃」、「中小型科技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新產品試制計劃」等,優先組織實施。

促進各類制葯企業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建立雙邊或多邊技術協作,有條件的還可以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設立博士後工作站。

(六)簡化審批程序,維護市場秩序,搞好市場推介和信息服務,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中葯現代化科技企業用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投資國家允許和鼓勵類產業項目的,相應簡化投資項目審批程序,項目建議書和可研報告合並按程序報批,初步設計和開工報告不再報政府審批。

通過CMP認證的企業,經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可以接受委託加工或在企業內部異地生產。

嚴格保護葯品知識產權,加大知識產權執法力度,嚴厲查處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整頓和規范葯品流通秩序,提高葯品抽驗的科學性、合理性、代表性;加強葯品廣告審查管理,糾正葯品銷售中的不正之風,依法嚴厲查處和打擊假冒偽劣產品。

加快建立和完善中葯科技成果、中葯名優新特產品、產業發展情況定期公開發布制度;不定期舉辦產品交易會和產業發展研討會,組織或引導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舉辦的產品交易會。

適應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支持我省中葯產品獲取國際認證,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獲得進出口經營權,支持制葯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參與國際競爭。

(七)建立激勵機制,吸引並用好人才。

葯業科研機構轉制為企業後,實行企業的勞動用工制度和工資分配製度;其內部的職務結構比例,可自主設置和確定。

科研機構和企業培養、引進和使用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方面的學科帶頭人,除兌現國家的優惠政策外,項目所在的市、州、地要在戶籍、住房、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便利。

對在新葯研發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單位和個人,省政府將給予表彰和獎勵。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二等獎的,省政府比照中央獎勵標準的100%再給予獎勵。

對在我省工作的中葯研究開發的國內外重點學科帶頭人、省部級學科帶頭人,省中醫葯現代化科技產業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供一定的科研啟動經費。

由省中醫葯現代化科技產業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組織「貴州省中葯現代化專家委員會」,為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提供決策建議,為中葯企業提供咨詢意見。

五、加強領導,狠抓落實,扎實推進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省中醫葯現代化科技產業協調領導小組要加強對全省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發展的宏觀指導和綜合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具體搞好統籌協調、產業指導和綜合服務等工作。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引導成立貴州省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其自我服務、自我協調職能。

各級黨委、政府要結合本地實際,把加快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發展,作為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特色經濟、培育支柱產業的一件大事,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省直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切實增強服務意識,積極支持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發展。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並根據本意見制定和採取相應的配套措施。省中醫葯現代化科技產業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應擬訂具體的考核辦法,強化目標管理,確保工作落實。

2002年9月9日

中共貴州省委 貴州省人民政府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貴州省「十一五」中葯現代化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黔府發[2007]10號)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區行署,各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特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貴州省「十一五」中葯現代化產業發展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貴州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四月二十日

最後一條發不出來了。你自己網路找一哈。你可以去貴州省政府網站檢索看一看那些文件。

㈣ 國家對中葯種植,中葯產業規劃的扶持政策

十二五醫葯規劃中就著重提到中葯種植及中葯產業方面,詳情可上網搜下相關規劃內容。
中醫葯是中國的國粹,國家一定會大力扶持,而且醫葯方面中國拿得出手的也只有中醫葯,也有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如同仁堂、天士力、阿膠、片仔癀及雲南白葯等。
中醫葯發展的瓶頸就是中葯資源,現在農產品價格高漲,極端天氣變化無常,中葯資源更是深受影響,隨著野生資源的稀少,搞中葯種植從長遠看非常有前途。
選擇品種要注意:1.一定要選有價值、附加值比較高、種植技術有點難度的品種,當然也不能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的去發展品種,如蟲草技術到目前還未攻克,沒技術的話就不用去浪費時間和金錢了。 2.中葯種植是個長期的持續的投入,如果抱著急功近利想快速掙錢的念頭那最好不要去弄。3.選擇品種的時候要注意,中葯講究地道性,要結合當地的土壤、氣候、水源等來綜合考慮,尤其是水,一定要有水,而且水質要看是否合適。
有了品種,而且能種植,接下來就要考慮銷售的問題,最好有專門的銷售渠道。中葯有價就是寶,無價當柴火還嫌麻煩。
所以,種植一般流程就是細致調研——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確定品種——種植、管理、加工——銷售。
一般的模式,自己建立個小基地,進行育種和種植試驗,成功了,總結經驗再擴大點規模,獲得更多經驗和種源,然後可以申請國家及地方資金向農民推廣,這樣才能把規模擴大,實行基地+農戶模式較為實用些。
以上為粗淺經驗,希望有用

㈤ 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文件內容

一、充分認識扶持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長期以來,中醫葯和西醫葯互相補充、協調發展,共同擔負著維護和增進人民健康的任務,這是我國醫葯衛生事業的重要特徵和顯著優勢。中醫葯臨床療效確切、預防保健作用獨特、治療方式靈活、費用比較低廉,特別是隨著健康觀念變化和醫學模式轉變,中醫葯越來越顯示出獨特優勢。中醫葯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扶持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對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弘揚中華文化、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經濟全球化、科技進步和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我國中醫葯發展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中醫葯特色優勢逐漸淡化,服務領域趨於萎縮;老中醫葯專家很多學術思想和經驗得不到傳承,一些特色診療技術、方法瀕臨失傳,中醫葯理論和技術方法創新不足;中醫中葯發展不協調,野生中葯資源破壞嚴重;中醫葯發展基礎條件差,人才匱乏。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扶持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採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強中醫葯工作,開創中醫葯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新局面。
二、發展中醫葯事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葯服務的需求作為中醫葯工作的出發點。遵循中醫葯發展規律,保持和發揚中醫葯特色優勢,推動繼承與創新,豐富和發展中醫葯理論與實踐,促進中醫中葯協調發展,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服務。
(二)基本原則。堅持中西醫並重,把中醫葯與西醫葯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堅持繼承與創新的辯證統一,既要保持特色優勢又要積極利用現代科技;堅持中醫與西醫相互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西醫結合;堅持統籌兼顧,推進中醫葯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全面發展;堅持發揮政府扶持作用,動員各方面力量共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
三、發展中醫醫療和預防保健服務
(一)加強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在區域衛生規劃中合理規劃和配置中醫醫療機構(包括中西醫結合和民族醫醫療機構)。大力加強綜合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科室建設,積極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的中醫葯服務。在其他醫療衛生機構中積極推廣使用中醫葯適宜技術。通過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進一步加大公立中醫醫院的改造建設力度,有條件的縣以上綜合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要設置中醫科和中葯房,配備中醫葯專業技術人員、基本中醫診療設備和必備中葯,基本實現每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都能夠提供中醫葯服務。加強中醫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建設,研究制訂中醫診療常規、出入院標准、用葯指南、臨床診療路徑、醫療服務質量評價標准等技術標准和規范,促進中醫醫療機構因病施治、規范診療、合理用葯,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培育、培養一批名院、名科、名醫。推動中醫葯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
積極促進非公立中醫醫療機構發展,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格局。鼓勵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名老中醫開辦中醫診所或個體行醫,允許符合條件的葯品零售企業舉辦中醫坐堂醫診所。非公立中醫醫療機構在醫保定點、科研立項、職稱評定和繼續教育等方面,與公立中醫醫療機構享受同等待遇,對其在服務准入、監督管理等方面一視同仁。
(二)積極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充分發揮中醫預防保健特色優勢,將中醫葯服務納入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在疾病預防與控制中積極運用中醫葯方法和技術。推動中醫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機構。制定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機構、人員准入條件和服務規范,加強引導和管理。
四、推進中醫葯繼承與創新
(一)做好中醫葯繼承工作。開展中醫葯古籍普查登記,建立綜合信息資料庫和珍貴古籍名錄,加強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整理歷代醫家醫案,研究其學術思想、技術方法和診療經驗,總結中醫葯學重大學術創新規律。依託現有中醫葯機構設立一批當代名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研究室,系統研究其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和技術專長。整理研究傳統中葯制葯技術和經驗,形成技術規范。挖掘整理民間醫葯知識和技術,加以總結和利用。
(二)加快中醫葯科技進步與創新。建立符合中醫葯特點的科技創新體系、評價體系和管理體制,改革和創新項目組織管理模式,整合中醫葯科技資源。推進中醫葯科研基地特別是國家和省級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支持中醫葯科技創新,開展中醫葯基礎理論、診療技術、療效評價等系統研究,推動中葯新葯和中醫診療儀器、設備的研製開發,加強重大疾病的聯合攻關和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中醫葯防治研究。推行中醫葯科研課題立項、科技成果評審同行評議制度。
五、加強中醫葯人才隊伍建設
(一)改革中醫葯院校教育。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中醫葯事業需要,規劃發展中醫葯院校教育。調整中醫葯高等教育結構和規模,堅持以中醫葯專業為主體,按照中醫葯人才成長規律施教,強化中醫葯基礎理論教學和基本實踐技能培養。選擇部分高等中醫葯院校進行中醫臨床類本科生招生與培養改革試點。加強中醫葯職業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養。國家支持建設一批中醫葯重點學科、專業和課程,重點建設一批中醫臨床教學基地。
(二)完善中醫葯師承和繼續教育制度。總結中醫葯師承教育經驗,制訂師承教育標准和相關政策措施,探索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師承教育模式,豐富中醫葯人才培養方式和途徑。落實名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培養與專業學位授予相銜接的政策。妥善解決取得執業資格的師承人員在職稱評定和崗位聘用等方面的相關問題。完善中醫葯繼續教育制度,健全繼續教育網路。
(三)加快中醫葯基層人才和技術骨乾的培養。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積極探索定向為農村培養中醫葯人才的措施。鼓勵基層中醫葯人員參加學歷教育以及符合條件的中醫執業醫師帶徒培訓。探索中醫執業醫師多點執業的辦法和形式。將農村具有中醫葯一技之長的人員納入鄉村醫生管理。制訂實施中醫葯學科帶頭人和技術骨幹培養計劃,造就新一代中醫葯領軍人才和一大批中青年名中醫。鼓勵西醫師學習中醫,培養一批中西醫結合人才。開展面向基層醫生的中醫葯基本知識與適宜技術培訓。
(四)完善中醫葯人才考核評價制度。制訂體現中醫葯特點的中醫葯專業技術人員水平能力評價標准,改進和完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中的中醫葯專業考試方法和標准。建立國家中醫葯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開展中醫葯行業特有工種技能鑒定工作。建立政府表彰和社會褒獎相結合的中醫葯人才激勵機制。
六、提升中葯產業發展水平
(一)促進中葯資源可持續發展。加強對中葯資源的保護、研究開發和合理利用。開展全國中葯資源普查,加強中葯資源監測和信息網路建設。保護葯用野生動植物資源,加快種質資源庫建設,在葯用野生動植物資源集中分布區建設保護區,建立一批繁育基地,加強珍稀瀕危品種保護、繁育和替代品研究,促進資源恢復與增長。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建設道地葯材良種繁育體系和中葯材種植規范化、規模化生產基地,開展技術培訓和示範推廣。合理調控、依法監管中葯原材料出口。
(二)建設現代中葯工業和商業體系。加強中葯產業發展的統籌規劃,制定有利於中葯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組織實施現代中葯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加大支持力度。鼓勵中葯企業優勢資源整合,建設現代中葯產業製造基地、物流基地,打造一批知名中葯生產、流通企業。加大對中葯行業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的扶持與保護力度。優化中葯產品出口結構,提高中葯出口產品附加值,扶持中葯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三)加強中葯管理。完善中葯注冊管理,充分體現中葯特點,著力提高中葯新葯的質量和臨床療效。推進實施中葯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加強對中葯飲片生產質量和中葯材、中葯飲片流通監管。加強對醫療機構使用中葯飲片和配製中葯制劑的管理,鼓勵和支持醫療機構研製和應用特色中葯制劑。
七、加快民族醫葯發展
加強民族醫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建設,改善就醫條件,滿足民族醫葯服務需求。加強民族醫葯教育,重視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民族醫葯人員素質。完善民族醫葯從業人員准入制度。加強民族醫葯繼承和科研工作,支持重要民族醫葯文獻的校勘、注釋和出版,開展民族醫特色診療技術、單驗方等整理研究,篩選推廣一批民族醫葯適宜技術。建設民族葯研發基地,促進民族醫葯產業發展。
八、繁榮發展中醫葯文化
將中醫葯文化建設納入國家文化發展規劃。加強中醫葯文物、古跡保護,做好中醫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加大對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保護力度,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葯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創造良好傳習條件。推進中醫葯機構文化建設,弘揚行業傳統職業道德。開展中醫葯科學文化普及教育,加強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加強中醫葯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打造中醫葯文化品牌。加強輿論引導,營造全社會尊重、保護中醫葯傳統知識和關心、支持中醫葯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九、推動中醫葯走向世界
積極參與相關國際組織開展的傳統醫葯活動,進一步開展與外國政府間的中醫葯交流合作,扶持有條件的中醫葯企業、醫療機構、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開展對外交流合作。完善相關政策,積極拓展中醫葯服務貿易。在我國對外援助、政府合作項目中增加中醫葯項目。加強中醫葯知識和文化對外宣傳,促進國際傳播。
十、完善中醫葯事業發展保障措施
(一)加強對中醫葯工作的組織領導。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醫療衛生事業、醫葯產業發展要求,編制實施國家中醫葯中長期發展專項規劃。充分發揮中醫葯工作部際協調機製作用,加強對中醫葯工作的統籌協調。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對中醫葯工作的領導,及時研究解決中醫葯事業發展中的問題,認真落實各項政策措施。
(二)加大對中醫葯事業投入。各級政府要逐步增加投入,重點支持開展中醫葯特色服務、公立中醫醫院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學科和重點專科建設以及中醫葯人才培養。落實政府對公立中醫醫院投入傾斜政策,研究制訂有利於公立中醫醫院發揮中醫葯特色優勢的具體補助辦法。完善相關財政補助政策,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中醫葯適宜技術與服務。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捐資支持中醫葯事業。合理確定中醫醫療服務收費項目和價格,充分體現服務成本和技術勞務價值。
(三)醫療保障政策和基本葯物政策要鼓勵中醫葯服務的提供和使用。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定點機構范圍,將符合條件的中醫診療項目、中葯品種和醫療機構中葯制劑納入報銷范圍。按照中西葯並重原則,合理確定國家基本葯物目錄中的中葯品種,基本葯物的供應保障、價格制定、臨床應用、報銷比例要充分考慮中葯特點,鼓勵使用中葯。
(四)加強中醫葯法制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積極推進中醫葯立法進程,完善法律法規。加強中醫葯知識產權保護和利用,完善中醫葯專利審查標准和中葯品種保護制度,研究制訂中醫葯傳統知識保護名錄,逐步建立中醫葯傳統知識專門保護制度。加強中葯道地葯材原產地保護工作,將道地葯材優勢轉化為知識產權優勢。
(五)加強中醫葯行業管理。加強中醫葯行業統一規劃,按照中醫葯自身特點和規律管理中醫葯。推進中醫葯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綜合統計制度。推進中醫葯標准化建設,建立標准體系,推動我國中醫葯標准向國際標准轉化。嚴格中醫葯執法監督,嚴厲打擊假冒中醫名義非法行醫、發布虛假違法中醫中葯廣告以及制售假冒偽劣中葯行為。加強地方中醫葯管理機構建設,強化管理職能,提高管理水平。
國務院
二○○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㈥ 江西適合種植什麼中葯材

「江西適合種植旱半夏、板藍根、薏苡仁、荊芥、牛膝、車前子、牛蒡子、蛇舌草、決明子、丹參、生地、桔梗、白術、瓜蔞、百合、白芷、元胡、黃梔子、吳茱萸、枳殼、厚朴、杜仲、黃柏等葯材。」

㈦ 國家鼓勵類產業有哪些

一、農林業
1.糧食中低產田綜合治理與穩產高產基本農田建設
2.國家級農產品基地建設
3.蔬菜、花卉無土栽培
4.優質、高產、高效標准化栽培和養殖技術開發及應用
5.重大病蟲害及動物疾病防治
6.農作物、家畜、家禽及水生動植物、野生動植物遺傳工程及基因庫建設
7.動植物優良品種選育、繁育、保種和開發
8.種(苗)脫毒技術開發及應用
9.旱作節水農業、保護性耕作、生態農業建設、耕地質量建設以及新開耕地快速培肥技術開發
10.生態種(養)技術開發與應用
11.農用薄膜無污染降解技術及農田土壤重金屬降解技術開發及應用
12.綠色無公害飼料及添加劑研究開發
13.內陸流域性大湖資源增殖保護工程
14.遠洋漁業
15.奶牛養殖
16.牛羊胚胎(體內)及精液工廠化生產
17.農業克隆技術研發
18.耕地保養管理與土、肥、水速測技術開發
19.農、林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地、保護區建設以及種質資源收集、保存、鑒定、開發和應用
20.農作物秸稈還田與綜合利用(包括青貯飼料、秸稈氨化養牛、還田、氣化、培育食用菌等)
21.農村可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開發工程(沼氣工程、生態家園等)
22.平垸行洪退田還湖恢復工程
23.食(葯)用菌菌種培育
24.草原、森林災害綜合治理工程
25.利用非耕地的退耕(牧)還林(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復工程
26.動物疫病的新型診斷試劑、疫苗及低毒低殘留新葯開發
27.高產牧草人工種植
28.天然橡膠種植生產
29.無公害農產品及其產地環境的有害元素監測技術開發及應用
30.有機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及有機肥料產業化技術開發及應用
31.農牧漁產品的無公害、綠色生產技術開發及應用
32.農林牧漁產品儲運、保鮮、加工及綜合利用
33.天然林等自然資源保護工程
34.植樹種草工程及林木種苗工程
35.水土保持綜合技術開發及應用
36.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工程
37.森林、野生動植物、濕地、荒漠、草原等類型自然保護區建設及生態示範工程
38.防護林工程
39.石漠化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
40.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生產
41.抗鹽與耐旱植物的培植
42.速生豐產林工程、工業原料林工程及名特優新經濟林建設
43.竹藤基地建設及竹藤新產品生產技術開發
44.中幼林撫育工程
45.野生經濟林樹種保護、改良及開發利用
46.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工程
47.林業基因資源保護工程
48.次小薪材、沙生灌木和三剩物的深度加工及系列產品開發
49.野生動植物種源繁育、培植基地及疫源疫病監測預警體系建設
50.地道中葯材和優質、豐產、瀕危或緊缺動植物葯材的種(養)殖
51.香料、野生花卉等林下資源的人工培育及開發
52.木基復合材料的技術開發
53.竹質工程材料、植物纖維工程材料生產及綜合利用
54.林產化學品深加工
55.人工增雨防雹等人工影響天氣技術開發和應用
二、水利
1.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及干支流控制性工程
2.跨流域調水工程
3.水資源短缺地區水源工程
4.農村人畜飲水及改水工程
5.海堤防維護及建設
6.江河湖庫清淤疏浚工程
7.病險水庫和堤防除險加固工程
8.堤壩隱患監測與修復技術開發應用
9.城市積澇預警和防洪工程
10.牧區水利工程
11.淤地壩工程
12.水利工程用土工合成材料及新型材料開發製造
13.大中型灌區改造及配套設施建設
14.高效輸配水、節水灌溉技術及設備製造
15.水情水質自動監測及防洪調度自動化系統開發
三、煤炭
1.煤田地質及地球物理勘探
2.120萬噸/年及以上的高產高效煤礦(含礦井、露天)、高效選煤廠建設
3.礦井災害(瓦斯、煤塵、礦井水、火、圍岩等)防治
4.工業及生活用環保型煤開發及生產
5.水煤漿技術開發及應用
6.煤炭氣化、液化技術開發及應用
7.煤層氣勘探、開發和礦井瓦斯利用
8.低熱值燃料(含煤矸石)及煤礦伴生資源開發利用及設備製造
9.管道輸煤
10.煤炭高效洗選脫硫技術開發及應用
11.節水型選煤工程技術開發及應用
12.地面沉陷區治理、礦井水資源保護及利用
13.煤電、煤焦化(焦爐煤氣、煤焦油深加工)一體化建設
14.提高資源回收率的採煤方法、工藝開發應用及裝備製造
四、電力
1.水力發電
2.單機60萬千瓦及以上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電站建設
3.採用30萬千瓦及以上集中供熱機組的熱電聯產,以及熱、電、冷多聯產
4.缺水地區單機60萬千瓦及以上大型空冷機組電站建設
5.風力發電及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
6.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
7.30萬千瓦及以上循環流化床、增壓流化床、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等潔凈煤發電
8.單機20萬千瓦及以上採用流化床鍋爐並利用煤矸石或劣質煤發電
9.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輸變電
10.投運發電機組脫硫改造
11.城鄉電網改造及建設
12.繼電保護技術、電網運行安全監控信息技術開發
13.大型電站及大電網變電站集約化設計和自動化技術開發
14.跨區電網互聯工程技術開發
15.輸變電新技術推廣應用
16.降低輸、變、配電損耗技術開發及應用
17.分散供電技術開發及應用
五、鋼鐵
1.黑色金屬礦山接替資源勘探及關鍵勘探技術開發
2.炭化室高度6米以上、寬500毫米以上配干熄焦、裝煤、推焦除塵裝置的新一代大容積機械化焦爐建設
3.煤搗固煉焦、配型煤煉焦工藝技術應用
4.干法熄焦、導熱油換熱技術應用
5.120萬噸/年以上大型鏈篦機回轉窯和帶式球團焙燒機等氧化球團生產
6.15萬噸/年及以上直接還原法煉鐵
7.先進適用的熔融還原技術開發及應用
8.廢鋼加工處理(分類、剪切和打包,不含煉鋼)
9.合金鋼大方坯、大型板坯、圓坯、異型坯及近終型連鑄技術開發及應用
10.現代化熱軋寬頻鋼軋機關鍵技術開發應用及關鍵部件製造
11.薄板坯連鑄連軋關鍵技術開發應用及關鍵部件製造
12.高強度鋼生產
13.高速重載鐵路用鋼生產
14.石油開採用油井管、電站用高壓鍋爐管及油、氣等長距離輸送用鋼管生產
15.H型鋼、400MPa及以上螺紋鋼筋生產
16.冷連軋寬頻鋼關鍵技術開發應用及關鍵部件製造
17.冷軋硅鋼片生產
18.控制軋制、控製冷卻工藝技術應用
19.直徑550毫米以上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生產
20.大型高爐用微孔、超微孔炭磚生產
21.優質合成、不定形耐火材料生產
22.鐵合金新工藝、新技術開發應用
23.全燃煤氣熱電聯產
24.蓄熱式燃燒技術應用
25.冶金綜合自動化技術應用
六、有色金屬
1.有色金屬礦山接替資源勘探及關鍵勘探技術開發
2.銅、鋁、鉛、鋅、鎳大中型礦山建設
3.緊缺資源的深部及難采礦床開采
4.硫化礦物無污染強化熔煉工藝開發及應用
5.高效萃取設備和工藝技術開發
6.高精銅板、帶、箔、管材生產及技術開發
7.高精鋁板、帶、箔及高速薄帶鑄軋生產技術開發與設備製造
8.軌道交通用高性能金屬材料製造
9.有色金屬復合材料技術開發及應用
10.高性能、高精度硬質合金及深加工產品和陶瓷材料生產
11.稀有、稀土金屬深加工及其應用
12.錫化合物、銻化合物(不含氧化銻)生產
13.高性能磁性材料製造
14.超細粉體材料、電子漿料及其製品生產
15.非晶合金薄帶製造
16.新型剎車材料製造
17.高品質鎂合金鑄造及板、管、型材加工技術開發
18.有色金屬生產過程檢測和控制技術開發
19.焙燒、熱壓預氧化和細菌氧化提金工藝技術開發及應用
七、化工
1.化工原料礦產資源勘探及大中型化工原料礦山建設
2.資源節約和環保型氮肥裝置建設以及原料本地化、經濟化改造
3.優質磷復肥、鉀肥及各種專用復合肥生產
4.高效、低毒、安全新品種農葯及中間體開發生產
5.用清潔生產技術建設和改造無機化工生產裝置
6.環保型塗料生產
7.新型生物化工產品、專用精細化學品和膜材料生產
8.新型高效、無污染催化劑開發及生產
9.有機硅、有機氟及高性能無機氟化工產品生產
10.無機納米及功能性材料生產
11.新型染料及其中間體開發及生產
12.大型芳烴生產裝置建設
13.提高油品質量的煉油及節能降耗裝置改造
14.大型乙烯建設(東部及沿海80萬噸/年及以上、西部60萬噸/年及以上)及現有乙烯改擴建
15.大型合成樹脂及合成樹脂新工藝、新產品開發
16.大型己內醯胺、乙二醇、丙烯腈的生產技術開發和成套設備製造
17.大型合成橡膠、合成膠乳和熱塑性彈性體先進工藝開發、新產品製造
18.新型環保型油劑、助劑等紡織專用化學品生產
19.復合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及低成本化、新型塑料合金生產
20.採用先進工藝技術的大型基本有機化工原料生產
21.高等級道路瀝青、聚合物改性瀝青和特種瀝青生產
22.低硫含酸重質原油綜合利用
23.合成樹脂加工用新型助劑、新型吸附劑、高性能添加劑和復配技術開發
24.20萬噸/年及以上氧氯化法制聚氯乙烯
25.氯化法鈦白粉生產
26.高等級子午線輪胎及配套專用材料、設備生產
27.醇醚燃料生產
八、建材
1.日產4000噸及以上(西部地區日產2000噸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及裝備和配套材料開發
2.新型節能環保牆體材料、絕熱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建築密封材料、建築塗料開發生產
3.優質環保型摩擦與密封材料生產
4.3萬噸/年及以上無鹼玻璃纖維池窯拉絲技術和高性能玻璃纖維及製品技術開發與生產
5.優質節能復合門窗及五金配件生產
6.新型管材(含管件)技術開發製造
7.優質浮法玻璃生產技術、裝備和節能、安全平板玻璃深加工技術開發
8.一次沖洗用水量6升及以下的坐便器、節水型小便、蹲便器及節水控制設備開發生產
9.高新技術和環保產業需求的高純、超細、改性等精細加工礦物材料生產及其技術裝備開發製造
10.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牆體材料等建材產品生產中消納工業廢棄物、城市垃圾和污泥的無害化與資源化關鍵技術及裝備開發
11.玻璃纖維增強塑料製品(玻璃鋼)機械化成型技術開發
12.散裝水泥裝備技術開發
13.高性能混凝土用外加劑技術開發與生產
14.50萬噸/年及以上人工砂生產線及其技術裝備開發生產
15.100萬噸/年及以上大型水泥粉磨站建設
16.20萬立方米/年以上大型石材荒料、30萬平方米/年以上超薄復合石材生產
17.高品質人工晶體材料生產技術開發
九、醫葯
1.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葯開發與生產
2.重大傳染病防治疫苗和葯物開發與生產
3.新型診斷試劑及生物晶元技術開發與生產
4.新型計劃生育葯物及器具開發與生產(含第三代孕激素的避孕葯,第三代宮內節育器等)
5.天然葯物、海洋葯物開發與生產
6.制劑新輔料開發與生產
7.關鍵醫葯中間體開發與生產
8.醫葯生物工程新技術、新產品開發
9.新型葯物制劑技術開發與應用
10.大規模葯用多肽和核酸合成、發酵生產、純化技術開發和應用
11.葯物生產中的膜技術、超臨界萃取技術、手性技術及自控技術等開發和應用
12.原料葯清潔生產工藝開發與應用
13.新型葯用包裝材料及其技術開發
14.中葯現代化(瀕危稀缺葯用動植物人工繁育技術開發;先進農業技術在中葯材規范化種植、養殖中的應用;中葯有效成份的提取、純化、質量控制新技術開發和應用;中葯現代劑型的工藝技術、生產過程式控制制技術和裝備的開發與應用;中葯飲片創新技術開發和產業化)
15.少數民族醫葯開發生產
16.數字化醫學影像產品及醫療信息技術開發與製造
17.早期診斷醫療儀器設備開發製造
18.微創外科和介入治療裝備及器械開發製造
19.醫療急救及康復工程技術裝置開發生產
20.實驗動物養殖
21.微生物開發利用
十、機械
1.數控機床關鍵零部件及刀具製造
2.三軸以上聯動的高速、精密數控機床,數控系統及交流伺服裝置、直線電機製造
3.新型感測器開發及製造
4.轎車軸承、鐵路軸承、精密軸承、低噪音軸承製造
5.轉輪直徑8.5米及以上混流、軸流式水電設備及其關鍵配套輔機製造
6.大型貫流及抽水蓄能水電機組及其關鍵配套輔機製造
7.60萬千瓦及以上超臨界及超超臨界火電機組成套設備技術開發、設備製造及其關鍵配套輔機製造
8.30萬千瓦及以上循環流化床鍋爐製造
9.40萬千瓦級以上燃氣、蒸汽聯合循環設備製造
10.大型、精密、專用鑄鍛件技術開發及設備製造
11.500千伏及以上超高壓交、直流輸變電成套設備製造
12.清潔能源發電設備製造(核電、風力發電、太陽能、潮汐等)
13.30萬噸/年及以上合成氨成套設備製造
14.60萬噸/年及以上乙烯成套設備製造技術開發及應用
15.集散型(DCS)控制系統及智能化現場儀表開發及製造
16.精密儀器開發及製造
17.新型液壓、氣動、密封元器件及裝置製造
18.自動化焊接設備技術開發及設備製造
19.大型、精密模具及汽車模具設計與製造
20.可控氣氛及大型真空熱處理技術開發及設備製造

㈧ 江西有沒有葯材批發市場

有著一千八百多年歷史的「葯都」樟樹,抓住難得的市場機遇,以產業化、現代化、國際化為目標,大興「葯市、葯地、葯業」, 開始了葯業經濟的新跨越。 樟樹葯市源遠流長。遠古時代,這里的先民就開創了原始醫葯活動。三國時代,樟樹鎮便有葯材攤販擺攤賣葯,懸壺施診;唐代辟有葯墟,宋代形成葯市;明有葯碼頭之稱,清為南北川廣葯材總匯之所,素有「葯不到樟樹不齊,葯不過樟樹不靈」之美譽。鴉片戰爭之後樟樹葯市逐漸衰落,但新中國成立之後又得到振興。從樟樹葯市的興衰可見華夏醫葯發展之一斑。 1、懸壺施診的葯攤。 祖國醫葯事業的發展是醫與葯同源,醫葯一體的。三國時期,樟樹一帶民間的醫葯活動,經葛玄等道學家、丹術家、醫葯家的推動,有了很大發展。閣皂山的山民經過長期實踐,漸漸積累和豐富了認葯、采葯和行醫看病的知識。當時,山下贛江、袁河兩岸水患頻仍,瘟疫流行,於是,一些懂醫識葯的閣皂山人便到淦陽擺攤賣葯,懸壺施診。 漢晉年間,在樟樹行醫賣葯的人沒有固定的落腳點。他們或采葯於山林,或巡診於鄉村,或到淦陽古鎮席地擺攤。擺攤的時間也不固定,采了葯來,賣完就走。病人多就多住,病人少就少住。有如現在的游醫和草葯郎中。古時行醫賣葯的人,開初只是兼業。他們既種田地、養禽家、捕魚打獵,又兼采葯治病。後來,一些醫葯技術漸精、獲利較大的人,便漸漸開始專門從事醫葯業了。 南北朝時,樟樹鎮一帶從事醫葯業的人逐漸增多,開始有了初步分工。樟樹不僅有葯攤,而且出現了兼醫帶葯的葯材開始進入樟樹交易。 2、葯墟和葯市的形成。 唐代,葯材的交流日益頻繁,樟樹鎮的葯材集散初具規模。開初,本地出產的枳殼、枳實、陳皮、蘇葉、荊三棱、黃梔子、前胡、白前等有較大批量的外銷。鄰近州縣的地道葯材也開始在樟樹集中轉運。兩粵、蜀、鄂、湘等地的葯材經大庾嶺路和贛江、袁河,陸續運到樟樹鎮交易。於是,樟樹鎮便設有專門進行葯材交易的葯墟。墟場上曾立一石碑,上書「葯墟」二字。葯墟的開辟使葯材交易有了固定的場所,也有了固定的時間。葯材攤販、葯材商人逢墟日趕集。樟樹鎮的葯商在葯墟修建起店面,前櫃看病、賣葯,後櫃制葯,謂之「前店後坊」。 五代十國迄宋元,中原動盪,富紳方伎大量南徙,形成南北文化合流,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和醫葯業的繁榮。這一時期,樟樹醫葯事業空前繁榮,出現了許多名醫生、制葯專家和醫學理論家。南宋偏安江南,使樟樹中葯交易的規模進一步擴大,成為南方主要的葯材集散地。宋寶佑六年(1258年),樟樹鎮早已是葯攤遍布、葯店林立,逢墟而集已遠不能滿足葯材交易的需要,於是便改為每日集市的葯市。 3、繁華的葯碼頭。 明代在醫葯學上頗有成效。這一時期,樟樹醫葯事業也迅速發展。明成化年間,贛江改道,樟樹遂成為袁河與贛江的交匯處,這加強了她的港口地位,使葯材集散規模更趨擴大。各地葯材,尤其是川、廣葯材大量運到樟樹。這樣,兩粵出產的藿香、桂枝、桂子、肉桂、山奈、八角、茴香等,蜀、鄂出產的附子、川芎、黨參、茯苓等,湖南出產的硃砂、雄黃等,安徽出產的棗皮、生曬等,中原出產的黃芪、生地、條芩、柴胡、防風等;鄭和下西洋、熊化出使朝鮮,使中醫葯與外國醫葯的交流擴大,一些「舶來」的葯材也開始進入樟樹交易,如豆蔻、砂仁、乳香、沒葯、西洋參等葯材,大批運到樟樹。樟樹經營葯業的人大量增加,外地葯商雲集樟樹。明崇禎《清江縣志》回憶說:「樟濱故商賈湊沓之地也」,「(葯)有自粵、蜀來者,集於樟鎮,遂有『葯碼頭』之號」,「帆檣櫛比皆葯物」。</P<> 樟樹葯業界的經營隨著葯材集散規模的變化而變化,從以零售為主,發展到以批發為主,開始出現專事批發的葯材號。外籍葯商在樟樹定居落戶開業經營的也逐漸多起來。 4、江南葯材之總匯。 清代,葯材生產的發展和炮製技藝的進步,吸引了各地的葯材商人。他們紛至沓來,將各地的葯材源源不斷運到樟樹加工、交流。四川的附片客、河南的地黃客、湖北的茯苓客、安徽的棗皮客,浙江的白術客、湖南的雄黃客,福建的澤瀉客,廣東的陳皮客,多在葯材收獲時成批采購,運到樟樹銷售,成群結伙,終年不斷。這時,樟樹碼頭終年千帆林立;茶樓酒肆竟日座無虛席。 大批外地客商涌來交易,需要經紀人,葯材貯運則需要棧房。於是,以代客買賣、貯存、轉動的葯材行棧便應運而生。在葯材行代客買賣,收取傭金的基礎上,一些葯商為謀取更大利潤,就自營葯號,專事批發。樟樹鎮當時有專營廣浙所產葯材和參茸燕桂以及國外的豆蔻、砂仁、乳香、沒葯、西洋參等名貴葯材的廣浙號;有專營川、陝、冀、豫等地所產葯材的西北號;有專營某一種葯材的小伙字型大小,如黨參號、附片號、雄黃號、茯苓號等。道光(1821-1850年)初年,樟樹鎮有葯材行、棧、號、店200餘家,樟樹終成為「南北川廣葯材之總匯」, 由於各地葯材雲集樟樹,樟樹葯材應有盡有,因而「葯不到樟樹不齊,葯不過樟樹不靈」之說在業界家喻戶曉。 樟樹人創造了耀眼的榮光,樟樹不僅僅是一個城市的名稱,更是一種文化的名稱。穿過時光遂道,超過歷史峰巒,滄海桑田,幾多變遷,這個江南小城始終沒有改變的是那淡淡的親切的葯味。 建國初期,樟樹葯市就被國務院認定為全國十大中葯材市場之一,1996年經國家批准,樟樹中葯材專業市場成為全國l7家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也是江西省唯一的國家級中葯材專業市場,於1991年5月興建。隨著葯商的增加,交易量的擴大,原葯市的規模、設施、交通等逐漸成為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為滿足現代葯市的發展需要,樟樹市委、市政府果斷決定,重新規劃建設一個檔次高、規模大、軟硬體設施屬全國一流的新中葯材專業市場。 2001年醞釀籌備10個月之久的新樟樹市葯材專業市場,在各方的努力下,終於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新葯市位於樟樹城區西側,沿105國道500米布局,向縱深規劃發展。時年2月15日,當時的樟樹市中葯材管理局與樟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正式鑒定了委託開發合同書。該項目一期工程佔地257畝,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投資1.5億元,並在12個月內完成。2月16日,承建單位進駐現場施工,這標志著樟樹市最大的投資項目--樟樹中葯材專業市場建設正式啟動。2003年初市場一期工程基本完成,2003年5月6日市場正式投入使用。 樟樹市場站國際化、道地化、科學化、現代化平台,展中華葯都、葯材、葯品、葯技風貌,融中華葯業信息、研發、生產、交易於一體,創中華葯業齊、靈、廉、實之一流。在市場整體搬遷後,一流的硬體設施為葯市的發展提供了必備的條件,剛建成的大型仿古青銅制碾槽雕塑已成為葯市的標志性建築,大大提高了葯市的整體形象。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對樟樹中葯材專業市場非常重視,多次前來考察,局領導還曾兩次專門為樟樹葯市場詞:「質量第一」、「品質求精」。隨著國家對葯品加強監管,樟樹中葯材專業市場也加強了規范管理。一是積極執行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的政策法規措施,聯合葯監、工商、葯業等相關部門對中葯材市場進行專項整治,打擊違法行為,規范市場經營;二是政府出台相關優惠措施,鼓勵市場內的葯商組建公司進行規范經營,支持配合大型的醫葯流通企業吸納葯商進行合法經營。三是加強同全國各醫葯企業的橫向聯系,出台鼓勵措施,吸引各地醫葯企業到樟樹設點銷售產品,逐漸將葯市進行轉型過渡,使之成為醫葯用品的集散地。 在國內眾多的中葯材專業市場中,樟樹葯市將後發爭先,並在全國同類市場中力創兩大特色:一是葯市「信息化」,融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市場信息於一體,與全國各大葯市聯網,及時向葯商發布國家中醫葯政策、科技及國內外市場供求等方面的信息,形成全國中葯材交易的信息港。二是葯材「道地化」。注重吸引外地葯市、葯材經營大戶到樟開設分支機構,或落戶樟樹市場經營;吸引道地中葯材產地葯商到樟樹設立專賣點,引導本地葯商進行各類道地葯材區域專賣代理,形成「買全國道地葯材,賣全國道地葯材」的特色,真正實現現代意義的「葯不到樟樹不齊,葯不過樟樹不靈」。樟樹中葯材專業市場將帶動全省中葯材產業的飛速發展。</P<> 樟樹葯業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千年葯都以她的寬厚和深沉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葯都人,在時代和葯業之間續寫著灼灼華章。

閱讀全文

與鼓勵企業研發推廣等江西地道中葯材產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教研電教培訓方案 瀏覽:871
翼支付線下推廣活動方案 瀏覽:414
學市場營銷學心得體會 瀏覽:525
市場營銷研究哪些內容 瀏覽:904
市場營銷學吳健安業務戰略 瀏覽:9
學校食品安全宣傳培訓的方案 瀏覽:167
雙11購物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36
農產品網路營銷量 瀏覽:119
書店網路營銷策劃活動 瀏覽:177
2016電子商務政策法規 瀏覽:11
北京方圓品牌營銷機構概況 瀏覽:695
慈善促銷方案 瀏覽:406
德芙的品牌營銷策略 瀏覽:813
網路營銷調查問卷實訓報告 瀏覽:669
市場營銷需要的素質 瀏覽:365
濟南網路營銷培訓哪裡好 瀏覽:183
火鍋店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28
銀行活動策劃方案總結 瀏覽:842
應急業務工作培訓方案 瀏覽:680
縣師德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