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能幫我寫一篇學習生物的體會感想
現行《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是重新修訂後於2002年5月頒布的,在大綱頒布之時,《課程標准》正在研究之中,由於大綱修訂和標准研製在工作和人員上的連續性,使得此次生物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在大綱中已經有適當的體現,兩者在課程改革上的方向是一致的,但與《教學大綱》相比,新課程仍有許多變化,這些變化決定了新課程課堂教學的變化。本文著重分析課程內容的變化及在這種變化背景下的課堂教學難點。
1 課程內容的變化
1.1 必修部分的變化
1.1.1 課程內容組成上的變化
高中生物教學大綱側重於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按生命的基本特徵為線索展開,其內容和體系主要是高校《普通生物學》的內容和體系,即生物學的學科體系。新的高中生物學課程則拋棄學科體系,綜合考慮高中學生的發展、社會發展和生物科學的發展需要,對原教學大綱的教學內容進行刪減、增補和整合,精選出三個模塊,即生物1(分子與細胞)、生物2(遺傳與進化)、生物3(穩態與環境)。
1.1.2 課程內容的具體變化
《分子與細胞》模塊整合了大綱教學內容中的「生命的物質基礎」、「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及「生物的新陳代謝」三個章的內容,刪掉「生物的新陳代謝」一章中「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礦質營養」、「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和「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四節的內容,增加了「說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分析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使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研究影響光合速率的環境因素」、「探討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討論惡性腫瘤的防治」及「細胞膜系統結構功能」、「細胞的凋亡」等內容。
《遺傳與進化》模塊整合了原大綱教學內容「生殖和發育」、「遺傳和變異」及「生物的進化」三章內容。刪掉第五章中「生殖的類型」和「個體發育」兩部分,增加「關注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探討人類遺傳病的監測」、「關注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意義」等內容。
《穩態與環境》模塊整合了大綱教學內容必修部分中「生命活動的調節」、「生物與環境」與「人與生物圈」三章內容。刪掉「生物圈穩態」中部分內容,及「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生態因素」等內容。增加了「探索動物激素在生產中的應用」、選修本「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和免疫」(第一章)、「群落的演替」及「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等內容。
在三個必修模塊中保留了原來必修部分十二個實驗中的七個,補充十五個,合計有22個實驗,此外,在《課標》活動建議部分還增加了八個搜集資料活動、六個調查活動及一個參觀活動、一個學生討論活動。
1.2 選修部分的變化
三個選修模塊除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微生物和發酵工程、酶工程等少數的內容來自原大綱教學內容的選修部分,其餘絕大多數內容都是全新的。選修模塊共有14個實驗,除「DNA粗提取和鑒定」這個實驗外,其餘13個實驗全部集中在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都是全新的內容。
1.3變化的特點
新課程內容變化的特點是內容多而新,實驗內容及其他活動多,體現生物科學的時代性和實踐性,注重生活性,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 課堂教學的難點
2.1 課堂教學的組織
2.1.1 面向全體學生
任何教學都有個起點,這就是學生的知識基礎,課堂教學在多大程度上能面向全體學生,往往受制於學生知識基礎的整齊度,面向全體學生的課程觀念要求教學要給所有的學生提供同樣的學習機會 ,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標》規定的基本要求。面對知識基礎差異的學生,特別是選修課上的學生,如何組織課堂教學,才能體現向全體學生呢?有專家提出如下建議:1、精心設計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2、課堂提問及練習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全面性;3、努力改進教學方法,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主動性;4、布置給學生的作業要根據難易程度分級編組。雖然有專家的建議,但在具體操作上仍不乏難度。
2.1.2 探究性活動
科學既是一個知識體系又是一個探究過程,倡導探究性學習是普通高中生物新課程的一個基本理念,《標准》建議「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在探究性學習的課堂上,教師講解的時間不多,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獨立的自主探究,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進行富有創造性的指導。探究性學習的指導是一門嶄新的教學藝術,他不僅涉及教育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等教學理論,還涉及組織、引導、指導等方面的技術,如何進行行有效的指導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課時中既完成大量教學內容,又騰出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這將是探究性學習教學組織的難點所在。對於時間問題,有專家建議:1、把完整的探究活動和局部探究活動相結合;2、把課內探究和課外探究相結合。對於探究性活動的組織,《課標》也提出一些建議(詳見《課標》實施建議部分),但建議歸建議,具體操作上仍是困難很大。
2.2 教學內容的處理
課程標準是根本,教材是在《課標》基礎上再創造的結果,任何一本教材都無法適應不同地區的所有學生。同樣,我們所選用的教材(人教版)雖然對現行教材有一定的繼承性,但畢竟有不少變化,比如教材中的完整探究性活動過程不一定都適應我們的學生,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課標》及學生情況對教材的教學內容進行取捨。
另外,由於高中教學都要面對高考,因而,如何取捨教材還要考慮高考的需要。顯然如何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也是一個教學難點。
2.3 實驗課的開課率和效率
新課程的實驗課比重明顯增大,實驗內容新,完成實驗所需的條件較高。受到實驗室條件的限制,有些實驗內容在短時間內還沒法開課,特別是選修1的實驗,比如DNA擴增需要DNA擴增儀,這得在實驗室建設逐漸完善之後才能開課。
新課程的學生實驗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實驗操作技能訓練為主的技能性實驗,如觀察細胞中的DNA和RNA、酶及DNA的提取;第二類是以檢驗已知的事實、概念或原理的真實性為主的驗證性實驗,如驗證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復原、觀察有絲分裂等;第三類是以引導學生通過探究獲得新知識和接受科學方法訓練為主的探究性實驗,如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等。
每一類實驗都有其特定的基本程序,如驗證性的實驗的基本程序是確定論題、獲得論據、進行論證;探究性實驗的基本程序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因而每一類實驗活動的完成各有難度,如第一類實驗主要難度在於學生操作技能的掌握教學上,每二類實驗除操作上難度外,論證過程的教學也需要教師進行科學的設計,第三類實驗主要難度在於組織上。顯然,要上好實驗課,不僅需要教師有較好的實驗操作技術和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還需要教師有較強組織能力。這對於絕大多數教師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4 針對學生的課堂教學評價
在《標准》所倡導的改革中,教學評價改革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鑒於傳統評價方法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情感、態度等缺點,《標准》對課堂評價提出如下建議:1、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建立學生學習記錄卡;2、在不同的教學方式中採取不同的評價策略;3、對紙筆測驗進行適當改革;4、根據學生實際操作情況,評價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5、從多個側面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等。這些評價建議中,除對紙筆測驗進行適當改革及對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進行評價外,其餘評價方式都是全新的,因而,在實驗內容多、難度大、教材量大的課堂教學中,如何安排時間有機地使用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課堂評價,以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也是課堂教學的難點之一。
2.5 選修模塊的選修率及課堂效率
影響選修模塊選修率的因素有:必修模塊教學對學生學習生物學興趣的影響(或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認同程度)、學生對選修模塊興趣程度、選修模塊實驗開課率、學生對選修模塊教學認同度、學科選修廣告的的煽動性、其它學科選修模塊影響及高考的需要等。可以看出在這些因素中,課堂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與物理、化學相比,同樣做為實驗科學,生物實驗設備不足、實驗教學資源緊缺、高考對實驗教學的沖擊,以及因而產生的對實驗教學的長期忽視導致的學科教師實驗教學經驗和能力水平的有限,將嚴重影響生物學科課堂教學的魅力,從而影響選修模塊選修率。
與大綱選修部分教學內容相比,新課程選修模塊的內容新、難度大、容量多的特點,對於選修模塊的教學都是很大的挑戰,在短時間內一個教師要適應三個選修模塊的教學,困難很大。對此,有學者建議先嘗試教師分工,一個人上一個模塊;但若選課人數不平衡也可一個模塊由多個教師來上,或外聘部分教師授課。即便如此,每位教師仍應加強培訓學習,以勝任選修模塊教學。
② 學習生物的心得體會
學習生物需要天賦,能抓住書中的重點,有敏銳的觸覺與洞察力,做題要明察秋毫,了解題意,問題之然迎刃而解。
死記硬背對於學習生物並沒有任何作用,一個名詞解釋,一個生物現象,一條生化反應途徑等等,理解了即記住了,只記住了書上的死文字,而不懂其含義,不能融會貫通,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不管是對於應試還是本身的學習都是如此。
這是本人的一點感受,僅作參考。
③ 生物學習心得
1 生物學習心得
通過對初中生物新課程標准和有關專業書籍的學習,聽取名師的新課改經驗傳授,以及和課任老師的交流,使我對新課改有了新的認識,認識到新課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新課程,談幾點看法:
一、內容體繫上的改變
根據改革的要求,新的課程內容拋棄了以往追求科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的知識體系。它以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為出發點,綜合考慮生物科學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根據生命科學的本質,重新組合內容,構建全新的體系。
二、行為動詞的改變
生物課程中對以往表示不同認知層次的了解、理解、掌握,以及技能目標運用和使用等也已約定俗成的慣用術語,並不一概排斥,而是兼用並蓄,以及通用過重新界定,來提高其可測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三、能力要求上的改變
高中生物的《課標》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夠正確地使用一般的實驗器具,掌握採集和處理實驗材料、進行實驗的操作、生物繪圖等技能;第二,能夠運用多媒體搜集生物學信息,學會鑒別、選擇、運用和分享信息;第三,發展探究能力。
四、教學觀念上的改變
傳統的教學,往往把學生當成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老師教學生多少知識,幾乎就要求學生掌握多少。學生所學的知識是死知識,學生掌握的技能是沒有創新的技能。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改變「滿堂灌」、「一言堂」的授課方式,教師的教學地位不再是教學的主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傳統教學方式把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角,忽視學生的地位。生物學科是一個實驗科學,這就要求在學科教學中,創設各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目的教學。不要忽視學生創造性地學習,不要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不要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有很多設計實驗的題目,教師不要包辦,要讓學生大膽去設計,大膽開拓自己的思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每位學生的設計思路進行分析比較,找出不足之處,進行改正,教師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是一個指導者,是一個輔導者。
素質教育要培養學生主體精神、參與意識、獨立思考和創造才能。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必須依據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認識規律,在每一個環節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創造參與的機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才能。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積極思考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獨立進行觀察分析或實驗操作,並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評價方式上的改變
在傳統教學中,人們關於評價的理念存在一些誤區。這些誤區表現在:把評價的過程和學習過程割裂開來,將評價看作是學生學習的終結;把評價的方法簡單等同於考試和測驗;把評價的目的和功能簡化為選拔和等級評定;把評價的主體窄化為教師或行政部門肥學生排除在評價主體之外。
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中最重要的學習手段。首先要有來年搞好的記憶習慣。不論是哪門學科都有背誦的任務,要求背誦的必須背誦,以形成習慣。再就是根據遺忘規律去記憶,即即使的重現,勤復習、多復習。當天的內容當天復習,本周的功課周復習,一月還有小復習,考前再做總復習,這樣學習才記憶牢固,才能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四:
及時做好筆記與作業
記性好不如爛比頭。記筆記是一種良好的聽課習慣,好筆記不是全記,不是漏記,不能只聽不記,更不能只記不聽。可以記在課本上、教學內容附近,這樣記錄的內容不易丟失,又易和教學內容相聯系,既實用,又利於今後復習。布置作業的目的是鞏固學習的知識。多數學生為了完成任務,不復習就急於做作業,這不利於知識的鞏固。做作業前首先閱讀一遍課本內容,和老師講課的內容對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這樣做等於及時地復習了一遍,3然後再做作業,既快速又能保證作業質量,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2
生物新課標學習心得
推薦新課標用高度概括的語言,表述了生物學的基礎性重要性。生物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生物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生物課程的內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要,生物課程應具有開放性,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基本理念。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師?首先要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刻領會其中的精神實質,更新科學教學理念。生物課的教學要注重初中學生與生俱來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和需要,強調用符合初中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要注意把對學生「學」的關注轉向對學生周圍世界的關注。要進行科學探究方面的訓練,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原理、方法、要點,認識科學探究的性質及在科學中的核心作用等。同時還要補充必要的生物基礎知識,生物教師必須具有堅實而廣泛的基礎知識,必須了解主要生物學基本事實、理解其基本概念,知曉和弄懂某些輔助性的實驗知識和理論知識。此外,科學教師還要對基礎內容、學習方法、教學方法、學生情況等各個方面都有所了解,並把這些知識應用於生物教學。初中生物教師必須具有指導那些基於學生所提問題而進行的探究活動所需要的種種技能,必須參與研究和改進教學、評價和課程設置等的新方法和新途徑。自覺參加各種教學實踐,在實踐中鍛煉、提高自己。教學工作是很復雜的,需要不斷學習、不斷總結和思考。教學的新知識、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種來源,可以來源於研究,來源於新教材新手段,來源於對先進教學法的報道,來源於同事,來源於專家,來源於對教學的自我總結,來源於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的思考,等等。所以教師的教學實踐過程也是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只有不斷參加和經歷各種教學實踐活動,才能把自己錘煉成一個合格的科學教師。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所以,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思考和總結,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學教學水平
④ 怎樣理解高中生物新課程標准
高中生物學課程標准提出了四項課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解讀和領會基本理念是順利實施新課程的首要任務。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
科學素養最基本的含義是學生能夠合理地將所學到的科學知識運用於社會與個人生活中。高中生物學的基本科學素養包括理解生物學基本現象、事實、規律以及生物學原理如何應用於生物技術領域之中,解釋發生在身邊的生物學現象等5個方面。我們可以從「科學態度和科學的世界觀,生物學知識,科學探究方法與技能,科學、技術與社會(STS)」四個維度來理解生物科學素養,並通過教學過程使學生在這四方面得到發展。
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是指高中生物課程要面向所有的在校學生。在這一理念指導下,高中生物學教學應該注意:(1)要給所有學生提供同樣的學習機會。(2)要讓每個學生通過努力達到必修模塊的基本要求。(3)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4)面向全體學生不是降低高中生物學教育的水準。
倡導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有效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教學方法,成為新課程改革中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突破口。生物學科的產生與發展本身就是人們不斷地進行科學探究的結果,其中不僅包含了生物學知識,也包含了生物學的研究方法與技能,包含了生物學的思維方式和基本思想。用類似與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與過程來介紹生物學知識,不僅有利於學生掌握生物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掌握較強的生物學基本操作技能,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
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生物學來源於自然和社會,生物學研究的目的就是通過揭示生命本質和生命活動規律,提高人們解決社會、生產和生活實際中面臨的問題(如資源問題、環境問題、疾病與健康問題等),提高人們應對自然現象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學課程就要注重與現實生活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養成關注社會、生產和生活實際的習慣。
⑤ 高中生物學習交流作文(1000字)
1 生物學習心得
通過對初中生物新課程標准和有關專業書籍的學習,聽取名師的新課改經驗傳授,以及和課任老師的交流,使我對新課改有了新的認識,認識到新課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新課程,談幾點看法:
一、內容體繫上的改變
根據改革的要求,新的課程內容拋棄了以往追求科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的知識體系。它以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為出發點,綜合考慮生物科學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根據生命科學的本質,重新組合內容,構建全新的體系。
二、行為動詞的改變
生物課程中對以往表示不同認知層次的了解、理解、掌握,以及技能目標運用和使用等也已約定俗成的慣用術語,並不一概排斥,而是兼用並蓄,以及通用過重新界定,來提高其可測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三、能力要求上的改變
高中生物的《課標》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夠正確地使用一般的實驗器具,掌握採集和處理實驗材料、進行實驗的操作、生物繪圖等技能;第二,能夠運用多媒體搜集生物學信息,學會鑒別、選擇、運用和分享信息;第三,發展探究能力。
四、教學觀念上的改變
傳統的教學,往往把學生當成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老師教學生多少知識,幾乎就要求學生掌握多少。學生所學的知識是死知識,學生掌握的技能是沒有創新的技能。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改變「滿堂灌」、「一言堂」的授課方式,教師的教學地位不再是教學的主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傳統教學方式把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角,忽視學生的地位。生物學科是一個實驗科學,這就要求在學科教學中,創設各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目的教學。不要忽視學生創造性地學習,不要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不要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有很多設計實驗的題目,教師不要包辦,要讓學生大膽去設計,大膽開拓自己的思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每位學生的設計思路進行分析比較,找出不足之處,進行改正,教師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是一個指導者,是一個輔導者。
素質教育要培養學生主體精神、參與意識、獨立思考和創造才能。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必須依據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認識規律,在每一個環節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創造參與的機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才能。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積極思考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獨立進行觀察分析或實驗操作,並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評價方式上的改變
在傳統教學中,人們關於評價的理念存在一些誤區。這些誤區表現在:把評價的過程和學習過程割裂開來,將評價看作是學生學習的終結;把評價的方法簡單等同於考試和測驗;把評價的目的和功能簡化為選拔和等級評定;把評價的主體窄化為教師或行政部門肥學生排除在評價主體之外。
⑥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學習興趣成績的心得
在農村普通高中任教已十幾個年頭了,雖然去年被選調到城市中學,但仍是一所普通中學,相比之下,雖比農村的學生基礎好一些,但畢竟是經重點中學刷下來的,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不同方面的薄弱之處,但是,作為教師,我們總是要面對現實,奮斗在自己的崗位上,捧著一顆心來,不帶走半根草去,本著「教書育人」,「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思想,去探索教學之法,踐行教育之路。現就教學之中的體會略談以下幾點。
1.學生狀況分析
1.1 基礎差。
被重點中學選剩下來的學生,有的是學習態度不認真導致成績不理想,有的是偏科,且「瘸腿」學科往往是出現在理科上,還有的學生是有一些不良習慣,如無節制上網、看小說等,學習不專心,導致基礎不牢。這些都是學習生物的不利因素。
1.2 不重視。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連一些班主任在抓教學時,都不重視生物這門課,普通高中學生將來報考文科的學生又比較多,總認為高考不考,學業水平測試題又容易,自然就從思想上放鬆了生物學科的學習,影響了班級上生物課的氣氛。
1.3 缺乏信心。
有的學生認為,無論自己的成績還是老師的帥資力量都不如重點中學,進入了普通高中,就沒有多大的希望去升入大學,再加上一次考試不理想,兩次考試不進步,就開始失去信心,越是這樣越影響自己的水平發揮。
2.應對的策略
針對以上種種情況,教師不能處於被動,要積極採取措施,在現有的水平上提高生物教學能力和水平,充分挖掘學生的淺能,把這門課教好,讓學生盡可能學好,所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應對措施:
2.1 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我不止一次的聽學生說考不上重點高中,在普通高中沒什麼希望之類的話,所以這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定不能讓個別學生的這種失去信心的思想進行傳播。因此,我每接一屆新生,從學習生物的第一節開場白時,就先分析同學們的生物學基礎情況及這門課的特點:大家都是在初中學了點皮毛,中考又不考,初中又不學,高中再學,原有的一點皮毛知識也已忘卻,它不像數理化,高初中層層遞進,緊密聯系,基礎差很大程度的影響高中新知識的接受,生物這門課特殊,誰也不會因基礎好而超出他人很多,大家的基礎都一樣,連重點中學的學生跟我們的起點都一樣,在同一起跑線上,只要努力,我們甚至超過他們。我還誇張地告訴學生;生物課不難,只要識字就能學會。就這樣給學生打氣,鼓勁。
2.2 幫助學生提高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並非僅僅從責任感開始,而是從人對客觀事物的愛與興趣中產生」。教師通過趣味教學,直觀教學及精諶的教學水平調動差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逐漸形成在學習中的注意力和持久性。
2.2.1 教師講課要把握好教學難度。
普通高中的學生總體上確實比重點中學生的基礎稍差,接受能力也有差距,教師一定要在上課時把握好教學難度,上新課時,注重基礎知識,給學生定的目標不能過高,讓他們覺得跳一跳就能夠得到。不要對課本知識度延伸,過於繁雜的題目放一放,等具備一定的生物學基礎知識時,即復習時,適當拔高一些,以達到居高臨下的目的。否則,當一次次的學習目標難以達成時,就會對這門課失去興趣和信心。
2.2.2 編口訣。
把要記住、掌握的知識以不同的形式編成口訣,不僅便於記憶掌握、而且還可以激取。教材中的知識到處都可編口訣,只要老師善於總結思考。如:微量元素的記憶;鐵猛(錳)碰(硼)新(鋅)木(鉬)桶(銅)。必需AA的記憶;蘇(蘇氨酸)甲(甲硫氨酸)懶(賴氨酸)鞋(纈氨酸)本(苯丙氨酸)色(色氨酸)亮(亮氨酸),且異常亮(異亮氨酸)。又如減分特點的記憶:有絲同源不配對,減II無源難成對,聯會形成四分體,同源分離是減I。再如細胞分裂圖識別法:一數二看三判斷,後期圖看一半。
2.2.3 關注社會熱點。
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如人口、環境、資源、能源、糧食等,都與生物科技有著直接的關系。還有熱點問題,如SARS、禽流感、EV71、豬流感、甲型HI1N1、大頭嬰兒等。這些重大熱點問題涉及到哪些生物學知識,我們從生物學的角度應該如何解決?根據這些背景命題往往是一類源於教材又高教材,源於單科知識又融合各科知識的綜合題。這些事實讓我們覺得生物學中的知識變得不再那麼空洞和毫不關已,而是那樣的真實,因為真實,與自身聯系密切,於是便學的認真,他們也不會因基礎差而不願聽。
2.2.4 理論聯系實際。
生物學的理論知識與自然、生產、生活都有密切的關系,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聯系這些實際。聯系實際的學習,既有利於扎實掌握生物學知識,也有利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學習的興趣。教材內容的編寫就注重了這一環節,我們必須講好這一聯系實際的應用,切不可只注重理論的學習,而省略理論聯系實際,有些老師因課堂時間緊,常犯這些錯誤。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有關知識,理論知識非常費解,學習中若脫離蔬菜大棚的控溫、控光、通風的目的等生產實際的聯系,學生就會產生「那麼難理解,學他幹嘛?」的思想,從而失去興趣。
3.幫助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
為了有效進行教學,讓普通高中的學生盡快的提高成績,就必須進行學習方法的引導,以求事半功倍。這要求教師工作要具體詳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課前預習是不可少的。課前通過預習大體了解本課或本章的內容,並隨時記下不懂的問題。帶著問題聽課,目標明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課時除了十分重要的內容以外,課堂上不必記很詳細的筆記。如果課堂上只記憶與筆記,聽課效率一定不高,況且你也不能保證課後一定去看筆記。課堂上的主要工作應當是將老師講的課消化吸收,適當做一些簡要的筆記即可。
在學習時不妨定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自己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幹部分,把每一個部分限定時間,這樣不僅有助於提高效率,還不會產生疲勞感。如果可能的話,逐步縮短所用的時間,不久你就會發現,以前一小時就完不成的作業,現在四十分鍾就完成了。不要在歇息的同時干其他事或想其它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誰都明白,所以盡量不要一邊學習一邊聽音樂。
學習過程中,把各科課本、作業和資料有規律的放在一起。待用時,一看便知在哪。省得東翻西找,浪費時間,我認為,沒有條理的學生不會學得很好。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將知識在課下及時加以整理分類,按一定順序納入到一定的體系之中。在教材的每章自我檢測中都有用圖解的形式對本章知識系統歸納,其實他就是引領我們將學習的知識或已學的知識系統的整理。實際上,知識系統整理的過程,就是我們對知識深入理解,靈活掌握、牢固記憶的過程。
教育教學是一項艱難、漫長的工作,實施新的教育理念,實施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發、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做一個能在課堂中讓學生全方位參與,能在課後使學生全面發展的「學有特長」的教師,我還有很大的差距,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慢慢摸索,只有不斷提高自己,才能對得起這個職業。
⑦ 談談怎樣構建高中生物知識網路
樹乾和樹葉問題解決後,再來看知識樹中知識的維度問題,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我這里只談兩個重要的維度。一個是參考cmmi的思考,即任何一個知識點在構建的時候,都涉及到標准規范,指導書,培訓教材,模板,檢查單這些核心內容,這相當獨立來看是完整的一套體系。
第二個重要的維度,即從基礎理論,方法,工具,技術這個維度展開,一個專業的知識點都涉及到基礎理論知識,方法論知識,涉及到具體的工具技能,涉及到具體的技術點,把這些都描述清楚了可以講知識點本身形成可以實踐性操作的活力。
我們可以簡單回想下,我們讀書的時候每個學期考試,我們都會花時間復習,但是復習完了考試過後很快就會遺忘,從學以致用來說,任何知識都是如此,學過的知識最重要的還是要思考內化,在思考內化後要實踐。我們講的聞,思,修基本就是這個道理。
首先從聞這個角度來說,唯一的方法就是大量的重復,在思這個角度是每一次重復都是思考後的迭代過程,有思考再重復就會有提升,螺旋上升。而對於思考,最有用的就是將思考的內容記錄下來,我們學習和閱讀,最好的方法就是記筆記,或者說寫博客,將你的心得寫下來。從修的角度,即反復的實踐,真正將學過的知識用起來,通過實踐後的知識往往形成更加長久的記憶。我前面也談過,如果一個知識學習後不會馬上實踐,或者說不會馬上用到,那麼學習重點就是理解核心思想,在記憶裡面只需要存儲知識索引。即下次面臨問題的時候,知道原來學過的某種知識或技術可以解決該問題。
其次要注意到,知識的復習往往會觸類旁通,有時候不要局限在當前的知識點上面,多看看外延的相關知識,在看的過程中你可能會對當前知識點又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認識,理解加深了自然就是復習的過程。
⑧ 網路培訓心得體會總結怎麼寫
當然是要看你的所學所想啊!這個只能是你自己寫就是對培訓的感想!
⑨ 新課程標准下如何轉變高中生物傳統教學模式
生物學科是現在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考科目之一,同時也是一門實驗性學科,但現實的高中教學過程中,卻處於相對尷尬的地位。如何使高中生物教學改變目前的困境,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多元化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已經成為生物教學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一、問題的提出
如今的素質教育已經全面推行,現在又進行新課程改革,新課程改革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生物課程標准》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要很好地領悟教改的主旨,大膽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模式、新方法,並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二、我國高中生物教學現狀
在傳統模式的影響下,現行的高中生物教學模式存在著不足,老師只是傳授口頭的理論知識,為了教學而教學,這與具有實踐性特點的生物教學是相違背的。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現行生物課堂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圍繞教師轉。久而久之,學生習慣被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逐漸喪失,能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學生較少,沒有在課下延續學生的興趣能力的培養,沒有組成實驗小組去進行實踐,這讓學生很難掌握與鞏固所學的知識。
2、課堂上教師習慣滿堂灌,師生間幾乎沒有交流互動,長此以往,學生的依賴性增強,獨立思考能力變差,一般難以體會到合作的樂趣,甚至有的學生很難與其他同學合作。。
3、由於課堂上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易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學生有些方面的天賦受到影響,各方面的發展不平衡。
這就要求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把過去的教育模式轉變過來,針對學生自身的特點與能力去相應地調整教學理念與方法,把過去單純教學的課堂作為一個培養能力的實踐場所,建立一個高效自主創新的新型生物課堂。
三、對轉變高中生物教學模式的研究
1.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採取小姐合作探究模式,調動學生積極性
教師在上課時,要改變傳統的一言堂,滿堂灌,課堂主導者教學模式,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課堂的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教師轉換自己的角色,從傳授者變成指導者、參與者、監控者和幫助者,並切實注意自身行為的方法和效果,及時進行調整。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個體價值的實現,分成合作小組主動學習,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充分表現自己,同時,對於青春期表現欲極強的學生來講,能夠在課堂上表現自己,也是對自我價值的一種承認,從而得到一種成功感,進而激發上進心。
2.充分利用網路信息技術及多媒體課件,提高教學質量
隨著社會經濟的加快,需要的是人才的創新能力和創造力。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重點。傳統的生物學教學方式採用「傳遞」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現代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校園網的出現,教育網站、電子書刊、虛擬圖書館、虛擬軟體庫等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探索發展的學習環境,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說是教師的得力助手,它可以取代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例如:1.O2在產生後,向外運出葉綠體通過膜的層數時,葉綠體類囊體薄膜算不算一層膜,淋巴因子是由效應T細胞產生還是淋巴細胞都可產生,這些問題模糊不清,具有一定爭議,鼓勵學生對這些模糊知識點,藉助網路信息技術獲得求解,上網到虛擬科學館、生物園、圖書館查找有關資料,,尋求答案。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的提高探究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可以讓學生感到學習生物的樂趣和一種獲得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3、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深入理解生物學科知識。
生物中的生物概念是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方面的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一個生物概念是從一類具有共同本質屬性的對象中概括出來的,它是生物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使學生正確掌握生物概念,是理解和掌握其他生物基礎知識的條件。如在 「《細胞增殖》一節中,利用多媒體展示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過程的動畫圖,學生可以根據觀察,利用簡易材料親自動手去製做,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把微觀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通過實物結合圖文演示出來,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加強理解和掌握。
4.對全體學生,分清層次,運用不同教學方法
由於各個學生的先天素質、教育影響、主觀努力程度和基礎等的不同,同一個班級的各學生之間在學習上存在明顯的差異。根據高中學生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教材,應從實際出發,實施有差異的分層教學。教師在心目中要根據成績,基礎等情況將即同一個班學生相對分為優、中、差三個層次,既A、B、C三個組。這種情況不是一成不變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測試,各層次也進行適當的更換學生。分層和分組後有利於教師上課組織教學,有利於教師上課輔導,有利於批改作業,有利於學生信息的反饋,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總之,轉變高中生物教學模式,將傳統課堂轉變成為一個高效自主的課堂,是我們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採取新的教學模式,可以普遍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讓他們既得到了知識,又發展了個性,堅持不斷調整教學思想和理念,才能在教育革新這條路上走下去,培養更多的新世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