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簡答高校如何開展網路教育
一、學校開展網路教育教學的基礎與現狀
(一)具有設備先進、功能完善的現代教育信息網路
近年來,學校與中國電信公司合作,先後投入5000多萬元開展數字校園建設,建設了國內一流的網路設施。目前,校園網採用三層交換技術,連接教育網(1000M)、電信網(1000M)、中國聯通網(1000M)和第二代互聯網IPv6(1000M),出口帶寬達到4G。建設了網路與遠程教育平台,應用當前國內外信息與通訊技術,以及學習與教育理論方面的先進理念和最新成果,高起點、高標准構建全面支持網路教育的數字化教學綜合環境。
(二)數字化教學綜合支撐平台已部署完成
數字化教學綜合支撐平台由清華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根據學校現代遠程教育未來發展的需要以及辦學實際情況構建,平台集遠程教育、成人教育、非學歷培訓三種模式為一體,結合在職碩士研究生培養和大學本科生網路課程選修,實現網路教學資源的共享,對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全過程中涉及到的學生、教師、管理人員的網上教學和管理活動進行全方位的支持。目前平台系統功能完整、運行穩定,並已先後多次實施教師與管理員培訓。
(三)數據介面已實現,平台內數據完備
數字化教學綜合支撐平台已與教學、教務管理實現了數據介面,完成了數據的導入與初始化。平台內注冊教師用戶1852人,學生用戶19979人,開設課程教學空間3466門,各項數據完整,具備開展網路教學的條件。
(四)已有部分教師率先、自發的開展網路教學
2010年9月開學以來,部分教師已自發的開展網路教學,目前平台總訪問量近120萬,近百門課程上傳了教學材料,課程問卷、課程作業和論壇等互動欄目應用良好。網路教學平台已經得到了大部分教師的關注,全校范圍的「課程上網工程」也已啟動建設。
(五)技術支持部門已調整到位
學校網路與教育技術中心已調整完成,教育技術部的領導和老師通過訪問學習、相關培訓、參加研討交流,目前對平台應用熟悉,對開展網路教學的意義認可,可以說從觀念和技術上具備了開展網路教育教學的技術支持和服務能力。
⑵ 如何開展網路教育
一、開發培訓項目需注意幾個問題
1、培訓教育與學歷教育還是有較大差別的,特別是利用網路技術在全國范圍內搞大規模培訓還需要探索,我們的選項又比較難,因此在選項和設計教學過程時,要充分考慮到其中的困難與風險。在試行初期,建議避開教育發達的特大城市,選擇東部經濟較發達的中等城市先行試驗,以規避風險,取得經驗後,再大范圍推廣。
2、網院應該設立獨立的部門從事培訓項目的開發和運作,在試行初期,要利用好網院現有的資源和招生渠道。如在開發培訓市場方面,要與招生部門協調,在開展培訓教育方面,與教學部門相結合,可能還會有其他部門先後參與進來。
3、重視核心教育資源的建設,打造叫得響的教育產品,避免以往產品的模式化和非實用性,培養出有特點、有學術背景的培訓教育人才隊伍,形成真正屬於自己的教研力量。
4、開展培訓教育,應是網院辦學的一個重要方面,要有長期規劃,不斷開發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項目。在開辦初期建議先選擇注冊會計師、物流師和北京市成人本科英語考試培訓做試驗,這三個項目生源多,影響大,也具代表性,成功後再推出其他項目。初期寧可少盈利,以宣傳和擴大影響為主,經過對市場的培育,形成一定規模後,再取得經濟效益。
5、培訓教育的特點是運作周期短,盈利低。我們認為北大、人大網院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還是以學歷教育為主,培訓教育要結合學歷教育,服務於學歷教育。
二、培訓與學歷教育互補共同發展
近些年我國高等學歷教育的改革確實在加快,但仍不能適應社會和市場的變化。學歷教育與社會需求有距離、教育改革滯後等問題,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也不是某個教育單位能解決的。我們應該考慮的是目前能做什麼。
網路教育是大眾化教育,更要緊密貼近市場,最好是社會需要什麼人才,我們就開辦什麼專業;學生需要什麼知識,我們就開設什麼課程。要學歷教育完全做到如此貼近市場其實並不很現實,但要市場來適應我們則更不現實。而培訓教育卻具有針對性和靈活性,做好了可以部分彌補學歷教育無法緊貼市場的不足。有市場、有機遇,北大、人大網院又有一定的能力,現在的關鍵就是要我們主動去創造市場。
如果我們的教育改革適應了社會需要,學歷學生和培訓學生都感覺受益,就會形成對我們更加有力的社會輿論,最終達到提高北大、人大網院的辦學層次、提高網路教育知名度的目的,也一定會帶來相應的經濟收益。
我們提出的開展中、高檔培訓也有一定難度,主要是學生的基礎不太好,利用網路教育方式在全國開展大規模培訓還沒有可借鑒的成功經驗。但正是因為有難度,社會參與競爭的單位目前較少且質量不高,才給我們留下了為數不多的培訓教育市場空間。
三、培訓辦學理念要以市場需求為核心
當前社會上培訓教育市場范圍很廣,但真正適合網路學院開辦的項目卻很有限。要開展好培訓教育,關鍵是建立以市場需求為核心的辦學理念,選好培訓項目。
培訓項目選項時,一定要密切結合當前和今後一定時期的教育市場,沒有效益和沒有長期發展潛力的項目不予考慮。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到利用好北大、人大這個優質品牌、優勢學科和優秀的師資,低端培訓不做,要做就做中、高檔的培訓。這里的中、高檔培訓主要是指圍繞著國家最高水平資格認證而展開的培訓,如注冊會計師考試、國家司法考試,以及其他有著廣泛社會影響力的資格考試。
運作時應充分利用北大、人大網院現有的網路教育資源和完善的服務體系,辦出自己的特色,使網院的培訓在一個較高起點上起步和運作。目前,這一領域的市場除了北京、上海等教育資源雄厚的城市競爭較為激烈之外,其它城市的市場則主要由本地政府下屬部門的培訓機構或一些單純的營利網站控制,教學質量良莠不齊,服務體系更是無法滿足日益提高的培訓服務需求。北大、人大網院現有的教學資源已形成良好的學科體系,只需為適應培訓的要求加以改造和豐富,就完全可以在培訓教育中進一步發揮作用。另外,北大、人大網院還擁有完備的服務體系,加之北大、人大在高等教育領域所擁有的巨大社會聲譽,在這個基礎上開展中高層次的培訓教育,應該具有較大的優勢。
四、細化教育市場提供優質教育產品
目前,網路教育市場在經歷了幾年爆發性的發展後,已進入重新細化市場的重要轉折期。各個試點院校網院已經逐漸從依靠原有學歷教育這個「金字招牌」贏取市場份額,轉向用提供優質的教育產品來吸引生源。如中國地質大學網路教育學院與澳大利亞的一所大學之間互認學分的教育項目;中南財經大學和東北財經大學的考試培訓項目;這些教育項目都是適應市場變化的產物。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北大、人大網院必須重新走在眾多網院之前,解決好學院發展戰略的定位問題,開拓適用於不同終端的教育產品,使在這一領域的教育優勢得以充分發揮。
分析現有的市場情況,北大、人大網院開展國家最高職業資格認證考試的培訓項目,必將優化自己的教育產品結構,吸引各層次需求的生源,為今後推出更高、更具特色的教育產品培植潛在的教育消費者,並最終領導培訓教育市場
⑶ 網路教學設計原則有哪些
基於網路環境的教學設計不同於傳統課堂環境的教學設計。為發揮網路環境的優勢,體現網路教學的特點,開展網路環境的教學設計,應遵循如下原則:
教學(學習)關系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學習(教學)活動具有個性化的特點;
學習(教學)方式是以問題為中心的,以任務來驅動;
學習(教學)過程是協商合作、共同建構的過程;
學習(教學)成果是具有創造性和生產性的。
⑷ 網路研修平台建設原則是什麼
網路研修平台建設原則是加大投入,建設平台;注重管理,科學規劃。
1、加大投入,建設平台。
研修平台的建設,無疑給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了生機,是一種強力劑,推動了新課改的不斷開展。要抓住時機、利用時機,去將網路研修平台動起來,使之為教師所用。
2、注重管理,科學規劃。
為使網路研修走向科學規劃的軌道,應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強對教師參與網路研修的督促和管理。定期檢查教師網上研修的活動情況。把教師開展網路研修的情況依據「教師網路研修管理考核評價辦法」進行量化打分,並且把量化結果納入教師工作考核檔案中。
網路研修技術學習培訓:
1、加強學習,轉變教研觀念
各學科教研員必須加強學習,轉變傳統的教研理念,樹立新的資源觀、教研觀和共建合作觀,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素養,做到會使用計算機和網路,能在網上收集、整合、發布各種教育信息和教學資源,不斷提高網路教研的能力和實效。
2、加強培訓,提高技術水平
要加強對教研員和廣大教師的網路技術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基本網路知識、電腦處理文字、學會在網上收集各種教育信息和教育資源、學會建立博客、學會應用電子郵箱傳遞電子文檔等。
⑸ 如何開展語文學科網路研修活動
一、 集體備課:
1、 提出:其一,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增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其二,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 「抄教案」。因此,我校於兩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體備課方案。
2、 實施:
(1) 原則: 「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後反思」(田校長提出)
(2) 措施: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周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致、深入地備課。每周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准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語文書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每個班的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集體備課上網,個人備課、教學反思教導處會隨時抽查並總結)
3、 收獲: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群研智慧」,做到了資源共享。
4、 思考:在我校推行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我校語文教研在思考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對於富有研究精神與教學經驗的老師 ,我們還在思考向「0教案」過渡的嘗試。
二、 嘗試走班:
1、 提出:其一,教師的需要。我校的語文教學基本是以一貫之——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盡管一直推行群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因此,學校應努力為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台,為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學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里,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我校就力圖為孩子們創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於這兩個需要,兩年前,我校田征校長提出試行教師走班制。
2、 實施:其一,以課改龍頭年級為試點,由「自主、合作、探究」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其二、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各語文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本學期建議每位語文老師設計一節精品課,在本年級走班,年級組老師聽課評議。)
3、 收獲:其一,學生的收獲。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走班課都是經過精心准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說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願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二,授課教師的收獲。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為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文素養等方面的差異,有助於發現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後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獲。作為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現自己在本班語文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現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4、 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於教研組的。但針對學校要達到優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於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我們在思考:其一,年級大課走班嘗試;其二,跨年級走班;其三,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為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驗,並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
三、 集體評課:
1、 提出:授課、說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語文學科在推行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2、 實施:其一、組織活動。我校每學期召開一至兩次的校級教學研討活動(教學競賽—— 十幾年來,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長開放日——讓學校的每一位老師都站到了家長的面前,請家長評價,與家長互動;青藍工程匯報課——一年來,田校長全方位而長遠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導處、師傅們扎實有效的指導、徒弟們虛心的學習;校級推優課——「眾人搭台,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為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台;其二、形式多樣。我校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各教研組或學段教研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語文老師集中評課,為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其三,明確分工。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於每位參與的老師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 討論交流。
3、 收獲:其一,評出了方向。以教學為媒介、課例為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了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了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了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了進步。有人說:「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加快了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評出了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4、 思考:目前我校的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範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為了促進我校語文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在思考既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辟包含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著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平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⑹ 培訓的原則是什麼
企業發展與個人發展相結合原則
學以致用原則
軟硬兼施原則
全面培訓和重點提高原則
嚴格考核和擇優獎勵原則。
⑺ 培訓應遵循哪些原則
參與培訓應遵循:
1.事前預習,了解課題和准備問題,
2.准時到場,不隨便進出課室,
3.專注研修,積極參與,
4.尊重老師,善待同學,
5.注重總結,公開交流得失心得;
⑻ 高校教師如何開展網路教學
1.開展網路教學是時代對大學生的要求信息時代對大學生的要求已不僅僅是依靠課堂的方式來傳授知識,時代要求高校必須培養人才的創新素質,那些具有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即具備高度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不能只記憶和背誦前人經驗,而是善於創新,勇於挑戰的知識型人才。當代大學生要學會認知,具有信息的獲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這是信息社會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學生必須「有選擇地學、不斷地學」,想從老師那裡學點知識以「一勞永逸」已經不可能了。「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明智的選擇應該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尋覓到自己需要的知識,如何利用各種認知手段以不斷獲得新知,使自己與時代同步。2.網路教學具有自身的優勢網路的特點就是信息量大、信息傳遞便捷、交互性強的特點,有利於開展發現式和協同式教學,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利於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同時,網路是信息社會最為有效的信息獲取工具,開展網路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利用網路進行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的能力。由於當前社會信息多、更新快、人才競爭激烈,現在的教育除了有人才素質結構的要求以外,還要求其內容科學、方法優化,使學習者可以優質、高效地接受教育。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高校教學需要大幅度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對教育的水平及受教育的機會和方便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網路教學具備這些特點,主要體現在:資源共享、享受服務不受時空限制、可快速傳輸多種媒體信息、多向交流等。這些無疑是對信息時代教育的極大支持。
⑼ 開展網路教研需要那些培訓
一、學校電腦和網路要完善。
開展好網路教研的第一要素是電腦及網路,還有硬體設施要不斷改善與更新。教師辦公提供的電腦要達到使用數量的要求。電腦硬體效果要好。
二、網路教研要規范統一
教師的網路教研活動主要採用的交流平台有E-mail、QQ、BBS、Blog等。資源建設、教師培訓、教學設計和網上教學的教研活動互相依存和互相影響的。要提高網路教研成效,要增強網路資源的數量和質量。
三、學校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
教師不受年齡及教學任務繁重的影響,在討論教研問題時要理性的、有學術性的相互交流,要形成教師群體的親和力。提高教師教育信息化理念和應用能力,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和操作技能。
四、提高教師的參與熱情
網路教研的活動主體是一線教師,網路教研具有跨時空性、交互性等特徵。它應該成為一線教師暢所欲言的交流平台。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度,不能只做個看客或當勉強參與者,或隨意復制粘貼他人成果。教師要認真分享教學資源,積極討論與交流,不能把網路作為獲得信息的途徑,真正促進教師成長。
五、建立網路教研的激勵機制
網路教研需要一線教師的熱情參與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包括時間、精力、智慧等方面的長期堅持。要有激勵機制的促進,如:根據教師在網路教研活動中的貢獻發放相應的證書。在教師職稱晉級給予政策上的傾斜。使網路教研的發展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從而促進更多的教師參與。
六、建立網路教研的考核與評價機制
學校應將網路教研納入常規教研工作中,可採用學分制,要有一定的評價標准和操作細則。評價教師是否通過了一定的標准。鼓勵教師參與網路教研,實行「加分制」將網路教研成果納入常規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