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商業銀行營銷問題與對策
1、銀行為什麼要營銷(包括歷史、背景,不要忘了「入世」、外資登陸這一重點)。2、現狀及存在的問題。3、思考與對策。4、展望(混業經營不要忘)。
『貳』 商業銀行營銷策略的我國商業銀行營銷戰略轉型的對策建議
(一)在營銷競爭戰略上,以WO戰略為主
通過SWOT分析,已經知道我國銀行的外部機遇大於威脅,內部劣勢大於內部優勢,因此我國商業銀行目前在商業運營過程中應採取WO爭取型戰略,以抓市場機遇為主,通過不斷彌補自己的先天缺陷從而在競爭中取得優勢。
(二)在市場細分基礎上,注重營銷組合策略的靈活選擇
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逐步完善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銷策略。以業務品種為載體,進行個性營銷。銀行面對的是眾多的客戶,它們對產品的需求存在著差異,不僅僅體現在金融產品的類型和檔次上,而且體現在對利率、費率和銷售方式的不同需求上。因此,沒有一個銀行能通過一種營銷組合策略能夠滿足所有客戶的所有需求。因此,只有將市場區分為更細小的市場或客戶群體,或區分為具有不同特徵的目標市場,實施不同的營銷組合策略,而且根據自身的戰略定位,判定和選擇相應的市場組合,才能做到銀行營銷的市場定位准確,從而達到營銷的預期效果。
(三)力日強金融品牌營銷,強化銀行品牌形象
金融品牌營銷就是指金融機構通過對金融產品的品牌的創立、塑造,樹立品牌形象,以利於在金融市場中的競爭。銀行作為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也如一般流通性服務行業一樣,具有服務需求彈性大、提供產品的同一性和易模仿性等特點。我國商業銀行想要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企業形象與品牌就顯得尤為重要。
(四)注重營銷策略的選擇
我國商業營銷要在營銷策略上逐漸尋求突破,可採用關系營銷、綠色營銷、文化營銷等手段。例如花旗銀行的營銷除了突出服務意識之外,還特別突出塑造成功的形象,這對年輕顧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文化因素的注入已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營銷潮:一是有助於傳遞金融企業的差別優勢。金融產品的趨同現象當前非常普遍,在眾多模式化的宣傳中,脫穎而出形成差別優勢已成為金融營銷的共同追求。而文化因素的注入正是適應了這一要求。金融廣告中注入豐富的文化內涵,可有效地區別於競爭對手。
(五)注重目標市場的細分
任何一家商業銀行,不可能滿足所有客戶的整體需求,不可能為某一市場的全體顧客服務。相反的,商業銀行必須確認市場中最具有吸引力且最能有效提供服務的市場區劃,滿足一部分人的某種需要。一般把這種商業銀行選定的服務活動的對象稱為「目標市場」。商業銀行在目標市場戰略中應分為兩步:一是通過金融市場細分,選擇目標市場。二是市場定位,擬定一個競爭性的市場位置。
目前,在國內、國際經濟環境更加復雜、競爭日趨激烈的新背景中,我國商業銀行的營銷工作需要繼續努力,尤其應在客戶導向、產品創新、品牌營銷、市場定位、服務營銷等方面做足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我國商業銀行營銷推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叄』 要寫一篇關於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現狀以及面臨的問題論文。給個提綱
是要寫論文還是要發表文章?「淺議」看起來像期刊文章的標題。你注冊一個知網之類的網站,好像是一篇文章2塊錢吧,多看看別人的就會寫了。
總的來說,理財業務在我國發展時日尚短,市場也不夠成熟,無論是客戶還是銀行都還沒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從客戶來說,簡單趨利較多,而且是短期利益,還沒有具備正確的「理」財的觀念,將「理財」與生活規劃結合起來的能力還很差。從銀行來說,也還沒有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而是以產品銷售為主導,追求短期利益,忽視對客戶長期關懷;從營銷來看,仍停留在大眾營銷,或比較粗放的以產品為中心的目標市場營銷,客戶細分較歐美還不夠精細;從內部管理來看,比較追求量指標,忽視質指標。這些都可以寫啊。
個人認為,預測是很難的,大部分人會選擇寫「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雲雲,樓主給自己挖的這個坑深了點。
Anyway,good lucky !
『肆』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策略發展史
個人理財產品憑著市場容量大、風險低、業務范圍廣、經營收入穩定的特點,已經成為外回國大型商答業銀行的主導產品和重要的收益來源及利潤增長點。隨著近些年來批發業務發展減緩和外資銀行的步伐逼近,各商業銀行迫於形勢都爭先恐後地推出形式多樣的個人理財服務和專有品牌。因此,個人理財業務已經成為我國目前銀行業的一個熱點,積極進行理財產品的營銷對於銀行和客戶都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系統研究了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策略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成因、面臨的新形勢及新的監管要求,並對國外商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進行分析和借鑒,同時結合運用SWOT分析方法,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例解析商行如何進行營銷戰略構建。最後,基於以上分析的基礎,為商行開展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策略提出針對性的優化建議。這些研究可以為政府金融監理機構在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監管方面提供一些政策參考,同時對商業銀行有效的進行個人理財產品的開發與營銷具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價值,有利於促進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發展與完善,提高國內商業銀行在個人理財產品上的市場競爭力。
『伍』 銀行理財業務的存在問題
(一)理財市場不規范,導致惡性競爭
2005年前,商業銀行推行理財業務目的並不完全是為了增加中間業務收入,而在於爭奪存款、提高市場份額。一些銀行採取盲目承諾高保本收益率,甚至採取搭售儲蓄存款的方式銷售理財產品,將個人理財產品演變為變相高息攬儲的工具。不少股份制商業銀行甚至在虧損讓利的條件下推出理財產品,以理財產品為競爭手段吸引中高端客戶、爭奪零售客戶資源。而國有商業銀行推出個人理財產品的主要目的是應對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同業競爭,鞏固中高端客戶,減少客戶流失。
(二)理財人員知識結構不健全,專業的理財規劃師嚴重缺乏
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綜合性的業務,要求理財人員不僅要了解銀行的各項產品和功能,還要掌握證券、保險、房地產等行業的相關知識。目前銀行理財人員知識構成較為單一,具備理財規劃師資格的就更少了。由於缺乏對個人理財業務熟悉的人才,銀行理財師隊伍建設可能成為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的瓶頸。自2007年1月1日起中國政府允許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起,中國理財規劃師人才的爭奪戰已進入白熱化階段,目前各地金融機構理財規劃師已成搶手人才。06年理財規劃師持證人數不過2萬人。人才匱乏亟待培養。麥肯錫的一項調查資料表明,2006年中國的個人理財市場增長到570億美元,專業理財成為我國最具發展潛力的金融業務之一。與理財服務需求不斷看漲形成反差,我國理財規劃師數量明顯不足。我國國內理財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一個成熟的理財市場,至少要達到每三個家庭中就擁有一個專業的理財師,這么計算,中國理財規劃師職業有20萬人的缺口,僅北京市就有3萬人以上的缺口。在中國,只有不到10%的消費者的財富得到了專業管理,而在美國這一比例為58%。
(三)理財產品營銷不規范,產品透明度不高
部分銀行在推銷理財產品時,沒有清楚、全面地告知客戶該理財產品的收益和風險,甚至為了完成發售任務,採取模糊收益率、弱化風險提示等手段誤導投資者,或吸引不適合該理財計劃的客戶購買。在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的《2008年銀行理財產品評價報告》中,匯豐、花旗、恆生、東亞等6家中外資銀行因理財產品的運作信息缺乏透明度而登上了報告中的「黑名單」。報告指出,在信用類和利率類產品方面,光大銀行和招商銀行信息不明產品合計佔全部不明產品的3/4,尤其是光大銀行,其不明產品佔到本行產品的77.59%。而外資銀行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問題最為嚴重。在人民幣和外幣的股票產品中,外資銀行的不明產品占其全部產品的比重分別高達78.6%和32.9%,遠高於中資銀行的33.3%和11.1%。
(四)對公眾理財知識的宣傳教育力度不夠
客戶對於理財產品的認知尚不成熟,理性投資理念尚未完全樹立,投資風險意識比較淡薄。最近很多針對銀行理財產品「零收益」、「負收益」現象的投訴事件也隨之增多。理財產品的投訴除了部分是源自銷售人員的誤導以外,實際上相當一部分都是投資者對於風險的應急能力以及金融知識欠缺導致的。據調查有近八成的消費者對理財業務知之甚少。
(五)理財業務售後服務不到位
從各商業銀行理財實踐活動看,客戶在理財過程投訴乃至訴訟最多的是開放式基金、代理證券業務、代理保險業務、個人賬戶黃金買賣、個人賬戶外匯買賣業務、個人理財業務等理財流程問題。雖然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不斷創新,但相關的業務咨詢、功能介紹、金融導購等售後服務卻嚴重滯後,使得許多居民對個人金融服務項目一知半解,無法真正享有服務。
(六)風險揭示不到位
部分銀行在向客戶推薦銀行理財產品時,沒有向客戶揭示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還款來源以及銀行理財產品存在的風險。甚至有的銀行理財經理口頭告訴客戶,他們的理財產品是保本保收益的,誤導部分客戶。
『陸』 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在哪裡如何防範
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
1、知情權受侵犯
從理財產品銷售的實踐來看,客戶知情權遭受侵犯最容易引發相關法律風險。表現在:理財產品對於投資去向約定不明;投資標的的表述不確定或含糊不清。有的理財產品的有關法律文件僅授權銀行用客戶資金投資某類產品,但是對這些產品缺乏描述和限定。投資產品的背景缺乏披露,尤其是直接影響客戶收益指標和風險的因素缺乏揭示。
2、不當宣傳或不當銷售行為
如私自口頭承諾,誇大預期收益,掩飾或故意不提及產品的投資風險,或者突破認購協議和產品說明書等有關法律文件的約定而擅自對客戶進行口頭宣傳或承諾;書面宣傳資料與交易法律文件分離,兩者不一致、不協調或不銜接。
3、風險提示不到位
理財產品的風險提示問題是引發客戶糾紛的最核心環節。如在產品名稱中顯示有誘惑性、誤導性或承諾性收益安排的字樣;用過於專業化的語言來描述產品風險,並有意將風險抽象化或模糊化;在認購協議和產品說明書中有關風險提示的表述處於不明顯的位置,或將風險因素分散在不同的條款,有意淡化風險;使用引用性表述,不直接將風險記載於產品的核心法律文件中。
4、營業機構或個人違規承銷或代銷理財產品
此類違規行為,在目前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中,因其具有隱蔽性,一般不易被發現,倘若出現關聯理財類公司高管「跑路」或不利丑聞,對銀行業的信譽及代理理財銷售,畢將帶來不小的沖擊。
風險防範措施:
1、做好信息公示
信息公示或者說信息披露,是消除理財產品知情權受侵犯和風險提示不到位所引發風險的一種重要方式。做好信息公示,要求理財產品在設計和營銷的過程中,相關當事方,充分說明相關產品的資金用途、投資風險及產品背景,避免因投資方援引消費者知情權受侵害抗辯權,引起不必要的訴訟風險的發生。同樣,做好信心公示,也有利於減少不當宣傳及不當銷售行為的發生,充分保護雙方的合法權益。
2、規范宣傳、營銷行為
從理財產品的實踐來看,大多數產品均能做到最基本的信息公示,相關法律糾紛多發生在營銷階段。所以,規范營銷行為在理財產品的營銷中就顯得尤為重要。規范營銷行為,要求銀行從業人員在產品的營銷過程中,基於產品自身的要求,做好宣傳、銷售及重要信息的提示,避免用過度專業的術語來描述產品,堅決杜絕誇大或隱瞞有關產品重要風險提示情況的發生,避免陷入虛假宣傳或欺詐營銷的法律風險,做到合理合法營銷。
3、加強營銷監管建設
由於銀行從業者的特殊性,根據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基本都已建立專業營銷隊伍,並已按要求持相關專業資格證上崗,但營銷隊伍素質參差不齊、魚龍混雜,相關專業資質證書取得流於形式、無證上崗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加強營銷隊伍建設不僅要關注營銷人員的業務素質,也要關注營銷人員的道德素養,防範道德風險的發生。商業銀行或地方銀監部門,可以通過建立營銷人員定期輪崗制度或者電話回訪制度等加強監管,防範營銷人員道德風險的發生,避免營業機構或個人違規承銷或代銷理財產品的行為發生。
『柒』 銀行理財產品營銷策略方面存在什麼問題
1、銷售誤導,急於求成向客戶推薦不揭示風險。
2、產品錯配,不能給客戶需要的產品。
3、產品導向。為了銷售任務完成,不能以市場為導向。
『捌』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存在哪些問題
銀行理財產品時間比較長而且收益低,現在理財通還是不錯的投資理財方式,理財通保護資金是比較安全的設置了安全卡,你的資金不用於消費,只能提現到你的銀行卡裡面投資的風險也比較低,幾乎是沒有什麼風險,收益比較穩定,還是可以信賴的,比較高收益低風險的理財選擇
『玖』 我的論文題目是《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請幫我談談選題的目的和意義!在線等
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如何發展我國的個人理財業務,不斷開發出適應市場需求的個性化產品,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成為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及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圍繞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理財和經濟發展相互聯系研究為主線,具體分析了目前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現狀,深刻剖析了目前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所存在的問題,指出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方向和產品創新的方式,提出了使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理財價值;個人理財業務;現狀;創新;風險建議
個人理財業務又稱財富管理業務,是目前發達國家商業銀行利潤的重要來源之一,它起源於美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流行於全球。個人理財不僅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而且也改變著整個金融業的游戲規則。我國商業銀行自90年代開展個人理財業務以來,逐漸呈現出競爭激烈的態勢。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截止到2008年一季度,我國居民儲蓄存款總額已經超過17萬億,由此可見我國民間資本得不到有效的增值服務。因此個人理財業務在中國有著強烈的市場需求。目前來看,我國個人理財的品種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個人理財的專業人員的隊伍需要逐漸形成,個人理財專業人員的素質,專業技能需要不斷的提升和完善,金融實踐的變化對我們理論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期間存在的問題絕不容小覷,我國的個人理財理論研究和業務發展有較強的緊迫性。
一、正確認識投資理財的價值
(一) 平衡收支
收入和支出的不同步性是我們需要理財的主要原因。理財就是站在整體的角度,訂立一生的目標與計劃,讓我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能輕松應變,在保證財務安全的前提下享受更高質量的生活,實現一個生活無憂、合理有序的生活狀態。
(二) 積累財富
通過理財,我們可以採用正確的投資態度和方法,在每一個時期使自己手中的金錢在風險可承受的范圍內產生最大的效益,更快地積累到實現各種目標的資金,並在需要資金的時候有充足的現金可供支配。
(三) 明白自己的需求
理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價值是讓理財的人思考並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然後將財務資源科學地分配到需要的地方。有很多人盡管很會賺錢,也積累了很多的財富,但其生活品質卻並沒有隨著其財富的增加而同步提高。這都是因為他們並沒有明白自己真正的需求,從而導致財富消費的效用不大。
(四) 保障生活規避風險
現代社會人人面對的是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風險無處不在。我們時刻都有可能遭遇意外事件。無論是諸如事業、疾病傷殘、意外死亡等與我們自身相關的微觀風險還是我們個人無法控制的像通貨膨脹、金融風暴、政治動盪等的宏觀風險,這些風險如果發生都會給個人的財務安全以至日常生活帶來巨大的沖擊,而一個科學的財務資源的安排則可以事先採取有針對性的防範措施,當風險來臨時不會驚慌失措。
二、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現實需求分析
(一) 個人可用於理財的財富數量不斷增加
近年來,隨著我國宏觀經濟的持續向好運行,個人手中累積的貨幣財富越
來越多。截止到2008年一季度,我國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已達到17萬億,由於基於傳統中國文化及對財富觀念,導致個人儲蓄率逐年增高。我國國民儲蓄率2001至2005年間達到44%,居民戶儲蓄率達到16%以上,再加上家庭發展因素的制約,如住房、子女教育、養老、及疾病等問題的內需成本持續走高,也使得居民個人消費被極大抑制。而2005年以來,由於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輕微的物件持續走高逐漸向通貨膨脹轉化。在這種情況下,個人現金資產保值增值的需求不斷增強。
(二) 金融機構無法滿足個人理財的需求
從目前金融機構能夠提供的理財產品看,主要特點是金融產品簡單疊加而缺乏創新、產品重復率高。雖然各理財產品的名稱不同,但其市值內涵基本相似。對於客戶而言,實際上沒有較多的選擇。因此,無法改變理財產品單一的困境。此外,理財門檻過高,手續繁雜也是制約金融機構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桎梏。
(三) 宏觀調控政策對個人金融活動的影響不斷增強
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個人逐漸對金融市場產生更大的影響,構成了金融市場另一強大主體。例如,截止2007年5月末,滬深兩市賬戶總數已經突破1億大關,其中2006年以來新增開戶數超過2660萬。因此,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對個人投資者的針對性不斷加強,調控個人投資主體變得與機構投資者一樣重要,但個人投資者畢竟是市場中的弱勢群體,信息獲得和專業性反應都較差,因此往往成為政策調控的犧牲品。這樣就促進了個人投資者尋求專業理財人員、專業理財機構的需求。
(四) 金融市場對個人金融法活動的開放高度提高
隨著我國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入,金融抑制現象逐步改變,體現在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對個人投資者的開放。2005年7月,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交易正式向個人開放。個人投資者可通過特批的商業銀行作為平台,直接參與國內黃金市場進行實物黃金投資。2007年2月開始實施的《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將個人持有的外匯額度從2006年剛放寬的2萬美元又擴大到了5萬美元,增加了個人投資選擇。2007年5月11日,中國銀監會頒布了《關於調整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境外投資范圍的通知》,該通知取消了以前代客境外業務「不得直接投資於股票及其結構性產品」(QDII)投資紐約、倫敦等海外股市、基金,這就為國內現在相對封閉的個人投資市場打開了新途徑,這些都是表明了我國個人參與金融市場已經越來越廣泛和深入。在這種情況下,個人投資者對金融機構提出的投資預期不斷高漲,就給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產生了壓力。
三、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現存問題的揭示
(一)法律保障缺失
我國對於金融機構理財業務的監管標准不統一,商業銀行有《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證劵公司有《證劵公司客戶資金管理業務試行辦法》;基金公司有《關於基金公司開展委託理財業務辦法》;保險公司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暫行規定》;信託公司有《信託投資公司資金信託業務管理辦法》,這些辦法一般都是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的,在稅收、利率(收益率)以及會計制度等多方面的規定各自為戰,造成金融機構競爭上的事實不平等,金融秩序一定程度的混亂。理財業務是近年來金融業的新興業務,尤其是第三方理財業務更是其中的創新。因此更需要完備的法律法規環境來規范其發展,以保證各方參與者的利益。
(二)信用制度建設薄弱
長期以來,我國居民已經習慣並認可了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並且建立了較強的信任感。個人理財業務的開展必須要解決個人對於機構的信任問題,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個人理財對業務活動建立在個人與機構互相信任基礎上的金融活動,但由於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對稱的廣泛存在,第三方機構極易產生「道德風險」。健全的信用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道德風險」,給客戶帶來大的理財損失。我國信用制度的建設剛剛起步,針對理財機構的信用制度建設還處在空白階段,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第三方理財的整體發展。因此,金融監管部門必須建立信用信息平台,推出信用缺失懲罰制度,從根本上保障個人利益,這也能夠促進理財業務的快速發展。
(三)缺乏組織機構及運行機制保障
個人理財業務是體現「以客戶為中心」理念,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的一種新型綜合性業務。目前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工作通常都歸口於個人銀行業務部。但是由於個人理財業務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幾乎涵蓋了銀行資產、負債業務、中間業務,這些業務又由多個部門管理,造成最後各業務在管理上各自為政。在實際工作中條塊分割,難以融會貫通,無法實現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四)缺乏高素質的專業理財人員
個人理財業務對客戶來講,就是確定階段性生活及投資目標、審視資產分配狀況及承受能力。根據專業理財人士的建議調整資產配置與結構投資,及時了解資產狀況及相關信息,通過有效控制風險,實現個人資產收益的最大化。對於銀行來講,個人理財業務就是細分不同層次個人客戶的理財需求,研究開發滿足不同層次客戶需求的理財產品,綜合利用各種金融工具,以理財專員一對一的專業化服務為依託,以高效的計算機系統為支撐,為客戶提供多功能、全方位、分層次、個性化的綜合服務。因此,它要求理財人員不僅必須全面了解個人銀行業務的各項產品和功能,還應掌握證劵、保險、房地產等相關知識,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而且還必須具有優良的品德,誠實守信。可是由於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實行的是嚴格的分業經營,從而使其理財人員對證劵、保險、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相關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十分有限。因此,目前我國還普遍缺乏既熟悉銀行業務又精通證劵交易、保險等金融業務的高素質的、專業的、訓練有素的、全能性的金融策劃師。
(五)產品創新落後於市場需求
由於金融產品沒有專利權,創新產品極易被模仿。為了保持和擴大對客戶的吸引力,各商業銀行就必須不斷的進行產品創新。目前我國的理財機構在產品策略上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由於受政策、配套環境和自身能力諸多方面的限制,理財新產品的開發無論是在速度上還是在功能上均滯後於市場需求。各商業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大多是將原有的存貸款產品及中間業務重新組合或在服務上做一些提升,在觀念和內容上有實質性突破的產品並不多;二是已有產品的功能深度挖掘和宣傳推動不夠,一些不錯的產品,實際了解的客戶不多,更無法讓客戶靈活運用;三是理財服務尚未創立「品牌」,無法取得品牌競爭優勢。
四、 對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合理化建議
(一)從宏觀政策上適應當前金融政策法規,支持個人理財業務發展
1、 我國金融業混業經營是發展趨勢
從混業經營到分業經營,再到金融業重新關注和探討混業經營,說明我國金融政策也在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變化。監管當局已經認識趨勢和發展方向,各項工作正在進行之中,但是銀行證劵、保險分業經營和監管的局面已延續很多年,「混業經營,分業監管」可能才是我國金融業混業經營的途徑。
2、 我國金融機構在分業監管條件下,實行混業經營的現實選擇是成立金融控股公司
3、 在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下加快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
4、 加強和培育社會第三方機構理財業務的開展,以行業自律的形式,監督
考核理財專業人士的執業能力,使其通過科學的方式來分析其內在的理財目標,然後利用各種金融產品為客戶提供組合投資工具,使專業的理財人員做到金融產品的交叉營銷。
(二)積極進行個人理財業務環境建設和培育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分業經營格局還未發生大的變化的時候,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應能較好地融入現行體制,推動個人理財業務市場發展。銀行在組織架構上和業務分工的重組中,要充分研究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特殊性要求。銀行應根據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需要和要求,專門指定一個職權相對獨立的、職責比較明晰的、專業結構比較綜合的業務部門負責個人理財業務的管理、規劃和發展。
(三)做好個人理財業務技術性研究
一要做好個人理財業務服務內容的研究,客戶個人理財業務產品個性化需求化的研究。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客戶對個人理財業務產品的需求表現了較大的差異性。因此,根據不同客戶需求提供適合其資產增值或保值的願望,這是拓展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空間的十分關鍵的環節。
二是確保個人理財業務內容充實,提供更為科學的理財理念。隨著我國加入WTO後,金融業開放進程的加快,個人理財業務將不再是簡單的為客戶提供單一的儲蓄或國債咨詢,而是真正的使客戶資產得到科學理財,最大化的客戶資產得到保值和增值。
(四)加強理財產品和服務項目的開發與經營
1、 創新個人理財產品,提升理財業務品牌內涵
個人理財業務要想有新突破,就必須在服務、銷售渠道等方面進行不斷創新,認真了解、體會客戶的需求,在研究分析客戶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對現有的各種理財產品進行更新和完善,既要滿足低端客戶服務的一般需求,又要重視差別化地為高端客戶提供特殊安排,實現由產品同質化向差異化的轉變。
2、 開辟多種投資渠道,拓展理財產品空間
商業銀行應利用信息技術的發展,積極開展網上銀行業務,使客戶通過互聯網或者電話就辦理各種銀行業務,讓客戶充分體驗到電子化個人理財工具的快捷、方便,最大限度地建立起穩定的電子銀行及高端客戶群體。商業銀行在應在法律政策的允許的范圍內,加大同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程度,加強金融產品創新力度,進一步拓展理財產品的空間。
(五)分步驟、分階段發展我國個人理財業務,提升我國個人理財業務領域的競爭力。從為客戶提供以差別化服務為手段的理財建議到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投資咨詢業務到成為代客投資理財,需要得到政策上、技術上、環境上、人材上多方面支持和配合,特別重要的是,當前,個人理財規劃師的培養,已成為我國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重中之重。
結 論:
綜上所述,我國個人理財業務要在不斷變化發展的環境中占據積極有利的地位,必須在新環境中加速創新機制、完善體制。在宏觀政策上,應加強金融政策的積極引導,支持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努力培育業務環境;在微觀上,理財機構內部應加強執業人員的培訓、考核等相關工作,提升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競爭力,從而使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更趨合理、完善。
參考文獻:
[1]張穎《個人理財教程》 [M].2007
[2]倪鳳月《對我國個人理財市場發展問題的思考》[J].2007(151-155)
[3]葛兆強 高宇輝《銀行家》 [J].2008(11)
[4]劉瀟《中國科技博鑒》 [J].2008(24)
[5]劉哲《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 [J].2008(b11)
[6]趙彥鋒 李秀菊《投資理財細節全書》 [M].2007(1-2)
『拾』 商業銀行金融理財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平安銀行為例的選題背景及要求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體制的不斷完善,金融理財產品也越來越多樣化。商業銀行金融理財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問題,需要給予足夠重視。本文首先對我國金融理財市場及產品現狀進行了全面介紹和分析;其次從金融理財產品同質化程度高、金融產品的缺乏創新性、金融產品缺乏有效的風險防範機制以及金融產品創新機制不完善等四個方面對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理財的現狀及問題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和解讀;再者從順應市場需求,拓寬金融產品受眾、科學構建客戶風險評估體系、全方位加強金融產品監管以及大力強化金融產品創新等四個角度相應提出了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理財的應對策略;最後對全文進行了概括性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