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推廣 > 高中新課標網路培訓總結

高中新課標網路培訓總結

發布時間:2022-05-05 12:47:33

❶ 教師遠程培訓總結

自參加新課程遠程培訓以來,作為培訓學員通過認真收看視頻教學、撰寫學習心得體會、參加班級交流和互評,從中我學到了專家和同行們的很多值得我參考和借鑒的經驗和案例,我深感自己在思想觀念上受到教育和啟發,我的精神受到很大鼓舞。這些都都為我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提供了指導和支持,催我奮進。

《教師成長》中教師的課程智慧、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的管理智慧、教師的人格魅力和促進教師成長的行動研究五個專題演講,讓我明白了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師如何實現自我發展,成長為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所應當具備的智慧。作為教師首先應當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敬業精神,去吃透教材,做正確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去超越教材,根據實際的需要對教材進行取捨和增減,才能達到正確地做事情的目的,要有一股探索精神;教師應當對所從事的職業充滿熱愛,這種熱愛體現在一個老師對所從事的工作充滿激情,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一個老師應當把所從事的事業看成是一種追求,是一種幸福,而不是簡單地把工作理解為謀生的手段,面對外部世界的物質誘惑,要有一種職業的堅守。教師要用自強不息,永不停止的精神,去不斷地學習,更新自我,充實自我,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和你所面對的學生,並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為學生做出榜樣。不為世俗的東西所誘惑,在人格上不能「跪著教書」,以自己的對工作和學生的愛心,來提升自己的氣質,形成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要知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永遠是重要的。但是,無論知識和技能多麼重要,它從來就不是學生學習的全部內容。教師的使命,除了傳遞知識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使命:讓學生成為有獨立人格的人。教師的威信取決於這個教師是否能夠讓他的學生敬畏而喜歡這個教師。敬畏的原因可能教師的思想魅力,也可能因為教師的人格魅力。學生憑什麼喜歡教師?喜歡的原因可能很簡單:這個教師有愛心,他對他的學生好,他的學生就喜歡他。教師要具備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也就是教師的管理能力。人的成長需要付出必要的代價。孩子自己做主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很多錯誤甚至會遇到一些危險,但是,這是成長必須付出的學費。如果教師一直懷疑學生自己做主、自我管理的能力,那麼,學生就會成為精神的侏儒。他們可能善於服從、聽話、俯首稱臣,但他們可能缺乏自信、熱情、勇氣,他們的生命缺乏基本的活力與光澤。

余教授的《課堂教學》強調三維目標的核心是人的發展,我們說教書育人,它的重點還是在育人上,教書的目的還是為人的發展來服務的。縱觀人的一生的發展都是貫穿著從不知到知,從不會到會,從不願學到學,再到樂意學的過程。因為人都是有惰性的。樂學才能更好地進行學會和會學的活動。所以,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只注重在知識、技能和過程方法的教學多下功夫,而在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上比較忽視的做法。相反,要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應當放在教育的首位,道理也很簡單,一個人不可能一輩子總在校園里接受教育,到了一定的年齡段,必須要自己獨當一面地去面對生活,那麼,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一個人在社會和生活的大環境中的發展態勢,決定了以後的生活質量。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關鍵是在效果的大小上,對學生的學習,我想首先要確保有效的學習時間,沒有時間的投入不行,投入時間後,就是要保證學有收獲,收獲越大,效率越高,要保正收獲,學生必須要全身心投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在此前提下,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及時反饋學習效果,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體驗到付出後就能有收獲的愉悅感,哪怕是學生錯了,學生知道哪兒錯了也很好。為學生的學習不斷地矯枉過正,注重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參與程度。教師的教學最怕的就是唱獨角戲。新課程的課堂教學的生成性並不排斥課堂教學預設,預設是充分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學習 「主體」的預設。教師不應該用僵化的形式作用於學生,用預先設定的目標僵硬地規定學生、限定學生,否則就會限定和束縛學生的自由發展。教師只能引導學生自由、主動地生成和發展。學生不是配合教師上課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並成為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多樣性、豐富性和隨機性。
教師的責任就是要讓學生養成自覺的學習習慣,將學習轉化為自覺的行為。教師首先認識到你所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思維和思考。教師必須摒棄過去的那種師道尊嚴的腦筋,蹲下身子,放下架子,要以平等的姿態和學生交朋友,要尊重他們,關愛他們,營造師生和諧的環境。教師才能向下實施你的教學行為。所以,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是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你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果的。

通過聆聽專家的講座,反思過去的教學行為和觀念與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所應具備的專業素質,心裡素質和教師的人格魅力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我認為只有從內心深處去認識自己,反思自己,才能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吸取和借鑒專家和同行們的經驗,通過努力不斷完善自己,促進自身的發展。

❷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實施過程中面臨哪些問題與挑戰

作為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一線教師,我重視加強從教學實踐中不斷的總結和反思。因此,對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歸納總結,發現主要存在在學生學習實際與新課標要求,差異很大;學生學分認定方面,存在困惑多;新教材教學資源開發深度與廣度,不易把握等問題,發現問題就要解決問題,為此,筆者提出了結合學生實際,理順教材內容;適時、適度,增加合適內容;教學形式上,實行分層和小組教學;建設學科網站,提供學習資源;採用活動目錄ad,加強計算機軟硬體管理;設置「網路驅動器」,建立學生學習資源庫;過程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認定學分等對策,和大家一起商討。
一、發現新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學習實際與新課標要求,差異很大。
本人在信息技術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課本內容多,課時少,信息技術課上起來不容易;學生起點不一,程度差異大,給教學內容的選擇帶來了困難的問題。
《課程標准》要求高中信息 技術課程與九年義務教育中的信息技術教育相銜接,高中課標定位在非零起點,我們學校處在北京市的一個偏遠的山區,到現階段零起點的學生人數還很多。高中階段學生的起點水平參差不齊是普遍的現象且長期存在,而且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分化很快,新課標中如何解決學生起點不齊問題,如何實施差異式教學是信息技術教師所要思考的首要問題。內容難度大,課時少,這樣下來信息技術課上起來不容易。以信息技術基礎知識中的第三單元的多媒體信息的加工與表達為例,涉及的知識有:文本的加工、圖片的處理、視頻的處理與加工、音頻文件的處理與加工、動畫的製作等;對於零起點的學生來說,在規定課時的基礎上學起來難度非常大。
2.學生學分認定方面,存在困惑多。
新課程改革倡導評價改革,並且明確提出所有學科的各個模塊的學分認定原則: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這就出現了,信息技術教師教的班都比較多,所以過程性評價實施起來不易。例如:本人今年教六個班級的課,在學期初,我嘗試了用excel來統計每一天每位學生的出勤、課堂紀律、小組合作、任務完成等成績,最後還要對每位學生每節課表現做點評。一個月下來,疲憊不堪。除去統計平時成績的時間我就幾乎沒有時間去備課了,只能犧牲自己晚上的時間在家備課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模塊的平時成績是如實的記錄下來了。
信息技術學科在學分認定方面存在的困惑:(1)在過程性評價中,也許不是很公平,存在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完成作業的情況。曠課的記錄和課堂表現的記錄都是由人為操作的,在評價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誤差。(2)《信息技術》課程在中學普遍不被重視,社會、學生、家長不是很重視信息技術教學。故在信息技術學科學分認定方面,學分評價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阻礙性。
3.新教材教學資源開發深度與廣度,不易把握
新課程講究對內容進行提升,但一些內容(如:圖片處理),學生根本沒有學過,只能從頭開始,如何來提升呢,如何去組織教學呢?新課程要求我們採用自主探究、任務驅動、交流合作、提問式等教學方法去組織教學,本人也嘗試了多種教學方法,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學生學起來很困難,這樣下來如何去組織教學成了我每天要思考的問題。
二、探討解決問題的主要對策
本人認為,以上存在的問題是信息技術教師共同面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人提出如下對策和大家一起商討。
1.結合學生實際,理順教材內容。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資源和工具」。教師在教材面前不是被動的執行者,而是一名研究者與創造者。它要求教師不能拘泥於教材,要站得比教材更高,從而最大限度地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把握學生知識掌握的實際,及時調整教材內容,張馳有度地學習知識。對學生現狀的正確判斷和評價,找出其中的薄弱環節與不足,對症下葯。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注意內容間的聯系,從而設計教學方案,真正發揮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學效果。例如:在實際的教學中本人結合學生實際把整個教材的順序打亂,分成四個單元,第一單元是第一章和第六章;第二單元是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三單元是第四章;第四單元是第五章。
2.適時、適度,增加合適內容。
新課程的普適性決定了任何教材都有取捨增刪的空間。因此,教師可根據當時、當地、本校、教師自身、所教學生的實際和特點,從課外精選具有時代氣息或學科前沿成果的資料,或是生活實際的素材補充到教學內容中來,並以此來確定自己的教學內容。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信息加工與表達時,把漢字輸入法的內容融入這一單元中;在學習信息資源管理時,適時補充資源管理器中的相關知識。這樣適時適當加入合適的內容,學生接受起來很容易。
3.教學形式上,實行分層和小組教學。
針對學生起點參差不齊的這種情況,要進行新課程的教學,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處理學生起點參差不齊的問題。為此,我在實踐中大膽的嘗試採用了分層教學法,具體做法如下:上第一節課前,向學生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以前知識的掌握程度;根據學生提交的調查問卷對全校學生進行信息技術課分班,分為3個班(比較熟練、基本熟練、一點不會)。這樣下來一個班學生的起點差距就小了很多,教學起來也很流暢。每個班級進行小組教學,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我們學校每個班級有40位同學,每4人一小組,每2個人一小小組。如果有人發現自己哪塊東西不會,就先找小小組內的另一個人商議;如果還解決不了,就把這個問題拿到小組內討論解決;如果再解決不了,就在班級內討論解決;最後老師給出解決辦法,這樣下來就鍛煉了學生分析和解決的能力。
4.建設學科網站,提供學習資源。
(1)建立網站,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手段。
在新課程培訓結束後,本人利用假期時間建設了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網站。學生在利用教學網站進行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信息技術學科能夠讓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成為平常生活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工具和手段,使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重要性。
教師教學過程中綜合利用教學網站,更能夠突出教學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的學習環境。教師利用教學網站進行教學可以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實施分層式教學,減輕工作量和提高教學效率。
(2)利用網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課前,教師通過學科教學網站的虛擬課堂欄目中發布學習任務、教學內容和相關練習。教學過程可以採用教師輔導和學生自主學習方式,也可以結合教學網站進行教學方式。學生可以利用教學網站進行課前的探究,這也是新課程實施的一種方式。
教師在講解一些具體的操作步驟的時候,往往都是採用教師邊講邊操作的方法。雖然演示的過程能通過屏幕廣播方式廣播給學生,但如果操作步驟過多和復雜的話,學生就無法記住所有的操作步驟,在學生自己實踐時就感到困難重重,甚至是無法下手。當學生遇到以前所學而又忘了的知識,鼓勵學生從教學網站上查找所學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復習回顧或教學網站上直接查找相關知識點進行了解。學生只要通過課前教師發布教學網站的練習操作方法就可以依照指導步驟一步一步完成練習。
(3)利用在線測試,檢查教學質量更便捷。
教師可以使用教學網站的在線測試系統,課前設計一些課堂練習,學生在學完本節知識後在線完成練習。計算機自動批改並將答案和成績通過網路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反饋對每個學生做出適當的評價和小結。
一個模塊或一個專題的教學結束後通過教學網站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對教學的教學評價,這可以作為模塊成績和期末總評的參考,有利於從全方面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
(4)利用「作業提交」,改進教學管理方式。
學生課後可以通過計算機登錄到教學網站,完成課後作業,並把作業上傳到教學網站中提交給教師批改。通過虛擬課堂欄目或下載相關的課件和學習資料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遇到疑難問題可以到教學論壇中向其他同學和教師請教。
4.採用活動目錄ad,加強計算機軟硬體管理
本人在開學初對機房機器進行了域用戶管理。伺服器裝了windows 2003 server,學生機和教師機都安裝了windows xp系統。把每個學生機和教師機都加入到yqwz域中,每個學生和老師都有自己唯一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陸到域中,由於只是域用戶,所以只能登陸到相應的域,不能登陸到本機,這樣一來,只要在域上設置好用戶或用戶組的許可權,這些用戶或用戶組就只能根據各自的使用許可權使用計算機上的相應資源,沒有許可權的事情自然就不能做了,通過適當的設置,使用時學生就不能對計算機的軟硬體系統進行任何的設置和修改了。
5.設置「網路驅動器」,建立學生學習資源庫
以前上課的時候學生的東西總被刪掉,帶u盤的問題也很嚴重,老師管理學生資源很困難。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在伺服器上給每個學生提供一定的空間,在每個域用戶下建立對應的「網路驅動器」。每位學生以自己的域用戶登陸到域中,都將只看到自己名的「網路驅動器」和一個優秀作品展示的「網路驅動器」。自己名的「網路驅動器」是為學生建立的資源庫這樣他看不到別人的東西就刪除不了了,也不為自己的資源是否被刪除而擔心了,老師也不會為管理學生資源而苦惱了。

網路培訓心得體會總結怎麼寫

當然是要看你的所學所想啊!這個只能是你自己寫就是對培訓的感想!

❹ 高一政治新課標總結

第一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
一、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的
原因: 1.與資本主義不同:(1)社會生產目的: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2)人與人的關系:平等勞動關系,走向共同富裕(3)分配方式
2.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和由此產生的社會成員之間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適應了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為生產力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生產關系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國有經濟:1.外沿: 國有自然資源,國有企業和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
2.地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主要經濟基礎和國民經濟領導力量
3.主導作用體現在控制力上:(1)對國民經濟命脈占支配地位→保證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2)國有經濟要提高自己的整體質量和競爭力
4.主導作用的意義: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控制經濟命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
5.國有經濟比重下降,但只要堅持公有制主體,國家控制經濟命脈,就不會影響我國社會主義性質
6.主導作用實現方式:國有獨資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
集體經濟:1.地位:公有制經濟重要組成部分
2.優越性: (1)把分散的生產資料組織起來,有助於克服個體經濟力量單薄,無力地與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弱點(2)集體經濟組織是獨立的經濟單位,有充分的自主權,經營方式比較靈活,對市場有較強的適應性,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
3.作用: (1)共同富裕原則得以實現(2)吸收社會分散資金(3)緩解就業壓力(4)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收入
4.農村集體經濟: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1) 集體和農戶兩個經營層次
(2) 實行雙層經營體制的理由:銅我國總體水平低相適應,避免過去大規模經營造成的弊端;適應農業生產特點
(3) 內容:a.一方面,在堅持基本生產資料集體所有的前提下農戶與集體簽訂合同,承包一定的土地或生產任務,並根據勞動成果取得勞動收入b.另一方面把集體統一經營和分散經營結合起來,宜統則統,宜分則分,統分結合
(4) 優越性:發揮了集體的優越性和個人的積極性,既能適應分散的小規模經營,又能適應相對集中的規模經營
(5) 作用: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及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
(6) 家庭承包是雙層經營體制的基礎;雙層經營體制是家庭承包的保障
混合所有制經濟:1.含義:由各種不同所有制經濟,按照一定原則,實行聯合生產和經營的所有制形式2.股份制企業的性質取決於與它相適應得的社會制度和控股權在誰手裡
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1.原因:社會化大生產程度有不同層次,生產水平多層次決定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性2.作用: (1)有利於公有制經濟發展壯大(2)有力推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

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以公有制為主體:1.表現: (1)就全國而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既有量的優勢,又有質的提高(2)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2.作用:保證經濟制度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1. 個體經濟: (1)性質:小商品經濟
(2)特點:a.本質特點:以勞動者自己勞動為基礎,一般不剝削他人勞動成果直接歸勞動者所有和支配b具體特點: (與私營經濟比較)規模小,投資少,設備簡單,經營靈活(3)作用: a利用分散的資源b發展小商品生產c保存和發展傳統技藝d活躍市場e方便人民生活f增加勞動就業
2. 私營經濟:(1)性質:資本主義性質
(2)特點: a本質特點:僱傭勞動,剝削他人,以利潤為目的b具體特點:(與個體經濟比較)規模大,設備先進,生產率高
(3)作用:a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資金b為發展生產和滿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務c吸引勞動者就業d增加勞動者收入和國家財政收入e提高國家綜合經濟實力
3. 外資經濟: (1)資本主義性質(2)外延: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中的境外資本部分以及外商獨資企業(3)地位:一種重要的非公經濟(4)作用:a節省我國資金b學習國外先進經驗c有利於培養人才d加快現代化進程
4. 非公經濟作用: (1)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2)加快生產力的發展(3)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要(4)增加就業(5)促進國民經濟發展
5. 非公經濟地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
6. 對非公經濟政策:鼓勵 保護 引導 監督 管理
基本經濟制度的必要性:
1. 根本原因:由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
2. 具體原因: (1)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a是以社會化大生產的公有制必然在所有制結構中居於主體地位b有社會主義本質決定:保證我國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鞏固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逐步消滅剝削,防止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2) 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決定:生產力整體水平低,不平衡,多層次;人口多,底子薄,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3. 有「三個有利於」決定∶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為社會主義服務社會主義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三個有利於」的內容: (1)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2)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3)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基本經濟制度的作用:1.解放和發展生產力2.促進我國經濟建設(3)促進社會進步

三、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以按勞分配為主體: 1.范圍:社會主義公有制
2.分配客體: 個人消費品(不是生產資料)
3.必然性: (1)生產資料公有制是按勞分配的前提(2)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3)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4. 優越性(作用): (1)激發勞動者的勞動積極性(2)推動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3)促進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5. 地位: 社會主義制度下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1.按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配: (1)所有制基礎:個體私有制(2)分配主體:個體經營者(3)分配客體: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4)同個體經濟相適應
2.按生產要素分配: 資金 技術 土地 勞動力
3.福利性分配
基本分配製度的必然性:1.與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
2.由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決定
3.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著各種生產要素的所有者,而這些生產要素在生產中各自發揮著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有者憑生產要素的貢獻獲得自己相應的收入,才能激勵人們更有效的使用生產要素,提高其利用效率
→綜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就必須按勞分配,發展市場經濟就必須承認按生產要素分配,只有將二者結合,才能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

第二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一、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
資源配置:1.目標:是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滿足自己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2.必要性:解決人們對資源需求的無限性和資源有限性的矛盾3.兩種方式:計劃調節和市場調節,在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主要通過市場調節作用實現
市場: 1.產生:市場是和商品經濟同時產生和發展的
2.含義:狹義:商品交換的場所,有形市場 廣義:商品交換關系的總和
3.作用(即價值規律作用):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的變化和相互作用,支配著人們的經濟活動,即調節著人、財、物的投放方向和數量比例
市場經濟:1.含義:社會化的商品經濟,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2.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產生和發展
3.有效運行的條件:(1)企業多,自由進入市場,充分競爭(2)靈活的價格(價格是資源配置最集中的表現)
平等性:1.含義:市場上經濟活動參加者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
2.決定因素:價值規律的作用,價值規律也是市場經濟基本規律
3.內容: (1)經濟活動參加者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2)必須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
4.作用:使市場經濟有利於實現資源合理配置
競爭性: 1.含義:經濟活動參加者之間存在著廣泛的競爭
2.原因: (1)競爭是商品經濟的必然產物,也是市場經濟的特徵(2)在市場經濟中,市場價格在競爭中形成,所以競爭是商品交換得以進行的前提
3.作用: (1)積極作用:a對生產者和經營者形成外在壓力,使其改進技術,提高產率,優勝劣汰 b保證價格變化靈敏性,使供求關系很快得到調整 ,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綜上,競爭是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必要條件(2)消極作用: a盲目競爭,社會資源的浪費b導致壟斷,不利於資源優化配置
4.正確看待競爭:公平競爭,正當競爭,反對不正當競爭
法制性: 1.含義:社會經濟運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礎,生產者和經營者的經濟活動依據市場經濟的法規進行
2.必要性:健全的法制是協調和處理矛盾,體現公正平等的依據和准則
3.對經濟活動參加者的要求:(1)學法 懂法 守法 用法 (2)及保證自己的經濟活動符合法律的規范,又能夠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
開放型:1.含義:市場不是相互封閉的,全國是一個統一的大市場,並同世界連在一起
2.決定因素: (1)生產者和經營者為市場需要而進行生產和經營,實實質是為消費者而生產和經營(2)社會分工和生產專業化廣泛發展要求具有開放性
3.作用: (1)打破區域封鎖(2)生產要素自由流動
4.地位: 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內在屬性
四個特徵的關系:1.平等性與競爭性相互制約:沒有平等性,競爭不能正常進行;沒有競爭就無平等可言
2.法制既是平等和競爭的保證,又是平等性的體現
3.開放是平等和競爭充分展開的前提,也是法制發揮作用的社會條件
4.四個特徵既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又是市場經濟優越性的重要體現
四個特徵的共同作用(市場經濟作用): 1.有效調節社會資源的分配2.引導企業按照社會需要組織生產經營3.對商品生產者實行優勝劣汰的選擇

二、國家的宏觀調控:
市場的不足:1.市場不是萬能的
2.市場具有固有的弱點和缺陷:
(1)自發性:表現:a生產經營者追求自身利益b不正當經濟行為
危害:a兩極分化b社會矛盾,不利於社會經濟健康發展
(2) 盲目性:原因:a生產經營者不可能掌握社會各方面信息b無法控制經濟變化的趨勢
危害:a經濟波動b資源浪費
(3) 滯後性:原因:a事後調節b時間差
危害:a經濟波動b資源浪費
宏觀調控的必要性:1.市場不是萬能的,市場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弱點2.不僅要有市場調節,還要有宏觀調控3.宏觀調控可以克服市場的缺陷4.二者結合,保證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 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宏觀調控的手段:1.經濟手段: (1)含義: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措施
(2)外沿: 經濟政策:價格、稅收、信貸、利率、匯率、產品銷售、產業、扶貧、貨幣等政策
經濟計劃:年度計劃、五年計劃、十年規劃
(3)作用:經濟政策: 調動企業、經營者和勞動者的積極性,促進生產的發展
經濟計劃:有利於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經濟發展起重調控作用
2.法律手段:(1)含義: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
(2)市場經濟法制性
(3)作用:a有效維護經濟活動參加者的合法權利b調整社會經濟關系c規范生產經營者的活動和市場秩序d保證經濟正常運行
3.行政手段:(1)含義:國家通過行政機構,採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標、規定等行政措施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2)特點:直接、迅速(3)注意:a必須反映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b不能片面強調和過多運用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的必要性:1.有利於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2.市場經濟是我國對外開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社會主義舒暢經濟的基本特徵:1.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
公有制意義:(1)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有堅實的經濟基礎(2)勞動人民在社會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實現(3)防止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3.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原因:(1)各部門各企業以及勞動者之間利益上的一致性,國家能夠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辦大事(2)國有經濟導向作用(3)中共作為我國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的領導核心,有能力將全國人民的意志統一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第一節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
一、 企業:
含義: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而是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經濟組織
特點: 1.以盈利為目的2.從事生產經營活動3.獨立經營,獨立核算4.是人和物相結合的經濟組織
地位:最重要的市場主體
作用: 1.市場經濟活動主要參加者2.社會生產和流通的直接承擔著3.推動社會經濟技術進步的主要力量
重要性:企業素質的高低以及企業是否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直接關系著國民經濟狀況的好壞和社會的長治久安
企業法人: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財產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4.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大中型企業的地位和特點:1.地位:我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2.基本特點: (1)大規模採用及其生產(2)較系統利用現代科學技術(3)勞動分工精細,協作關系嚴密(4)適應能力強(5)外部聯系廣泛

二、公司:
含義: 依法設立的,由法定數額所組成的,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
特點: 1.從事生產流通或其他服務性活動的經濟組織2.自主經營,獨立核算
優點: 1.是大中型企業普遍採取的企業組織形式2.有利於企業經營管理3.有利於按照國際慣例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法人治理結構: 股 東 大 會
↓ ↓
( 所有權 ) 董事會 ← 監事會(監督權)
↑ ↑
總經理(日常經營權)
(「→」表示制約關系)
分類: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
1.相同點:(1)都是依法設立的企業法人(2)股東都附有有限責任(3)公司都以其全部資產對債務負責(4)組織機構大體相同(5)都有名稱和章程
2.不同點:(1)資本是否劃分為等額股份(2)是否可以發行股票,公開募股機子(3)資本是否一定是貨幣(股份公司是)(4)股東人數有無限制(5)注冊資本數額、設立程序、適用范圍不同

三、國有大中型企業:
地位: 國民經濟的支柱
支柱作用的表現:1.在國民經濟的關鍵和重要部門中處於支配地位,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2.再過財政收入主要來源的國有經濟中,貢獻最大,為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發揮重大作用3.擁有雄厚的資產、一流技術水平、較高的經營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業素質→壯大國有經濟,鞏固公有制主體地位,鞏固社會主義主義制度,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搞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四、經濟效益:
經濟效益:1.含義:企業的生產總值和生產成本之間的比值
2.地位:衡量一切經濟活動的最終的綜合指標
提高經濟效益:1.含義: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以最小的資源消耗,生產出最多的適合市場需要的商品和勞務
2.原因: (1)企業以盈利為目的(2)經濟效益是企業一切活動的根本出發點
3.重要性: (1)有利於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對企業)
(2)充分利用有限資源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對人民)(3)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增強綜合國力,鞏固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對國家)
4.方法和途徑: (1)a依靠科技進步,採用先進技術,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企業b提高職工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c由粗放向集約轉變→a要求b;a導致c(2)a採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產率,按價值規律和國情辦事b以最少的消耗生產出最多的實行市場需要的產品→a導致b
兼並、聯合和破產:1.依據: (1)激烈的市場競爭(2)優勝劣汰原則
2.作用:(1)提高企業經濟效益(2)優化產業結構(3)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力杠桿
3.兼並: (1)重要性:把國有企業推向市場,讓其參與市場競爭,接受優勝劣汰選擇的有效形式(2)意義:a減輕國家財政負擔b有利於把劣勢轉化為優勢,從而實現生產的集中和優化,提高總體效益(3)核心: 競爭
4.「強強聯合」:(1)目的:大企業為了增強市場競爭力,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2)作用:a實現優勢互補,優化資源配置b降低生產成本c提高產率d促進生產技術的研究與開發e擴大市場佔有額f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g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促進民族工業的發展
5.破產: (1)依據:a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競爭的必然結果b增強我國企業競爭力的現實需要(2)作用: A積極作用: a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激發企業活力,改善管理,改進技術,提高產率b有勝列塔,資源優化配置B消極作用: a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和管理者利益損失b有可能影響社會穩定,造成社會動盪

第二節 企業的經營者
一、 國有企業經營者的地位:
廠長(經理)的地位:中心地位
1.廠長(經理)依法行使職權 ,受法律保護
2.中心地位的表現: (1)統一指揮,全面負責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管理工作,對企業兩個文明建設負全面責任(2)決策權和生產指揮權(3)其他領導受其領導,對其負責
3.中心地位的重要性:使生產經營活動有序進行,使企業在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
4.廠長與職代會的關系: (1)廠長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中心地位和指揮作用,必須建立在民主管理的基礎之上(2)內容:a廠長必須依靠職工群眾履行企業各項義務b支持職代會、工會等的工作c執行職代會決定
職代會的地位:1.性質: 是企業實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使職工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企業民主管理的機構
2.權力和作用: (1)審議企業重大決策(2)監督行政領導(3)維護職工合法利益
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地位: 1.作用: 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本企業的貫徹執行實行監督
2.體現: (1)保證黨的領導,貫徹方針政策,企業向社會主義方向發展(2)支持廠長行使職權,權責統一,有效組織經營(3)發動帶領群眾開展民主管理活動,保證職工主人翁地位,與廠長領導相統一,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發展(4)領導思想政治工作和群眾工作,推動兩個文明健康協調發展
國有企業領導體制: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堅持完善廠長(經理)負責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
企業與國家、職工的關系:
1.企業與國家的關系:是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1)努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促進國有經濟的發展(2)從全局出發,維護整體利益,自覺地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為維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貢獻力量
2.企業與職工的關系:是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1)把自我積累放在首位,增強企業的發展能力,使企業能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2)關心群眾生活,照顧職工現實利益→綜上:充分調動企業職工和管理者的生產積極性,使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

二、企業經營者的素質:
要求: 1.國有企業經營者首先應該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團結職工群眾,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沿著正確方向發展(2)任何企業的經營者都應該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有利於兩個文明建設(3)良好的業務素質: 在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中求生存,求發展

三、企業的信譽和形象:
意義: 是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使企業經營成敗的重要因素
集中表現: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1.正當競爭: (1)手段:提高質量,改進技術,降低成本,創立名牌,提高信譽(2)作用和結果::a社會作用:保護國家集體和消費者的利益,提高產率,促進技術進步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b法律結果:受法律鼓勵和保護2.不正當競爭:(1)手段:躲避法律或直接違法,弄虛作假,欺詐,損人利己(2)危害和後果:a社會危害:損害其他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利益擾亂經濟秩序,不增加社會財富,造成巨大浪費b法律後果:受法律制裁

第一節 三大產業
一、農業:
GDP: 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在其領土范圍內,本國居民和外國居民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總量的貨幣表現
GNP: 一國在一定時期內,所有部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總量的貨幣表現
農業的地位:國民經濟的基礎
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的重要性:
1.農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國民經濟中最基本的物質生產部門 (1)農業是人類社會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2)農業是工業等其他物質生產部門與一切非物質生產部門存在與發展的必要條件(3)農業是支撐整個國民經濟不斷發展與進步的保障
2.由我國農業現狀決定: (1)技術裝備水平與勞動生產率水平較低,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抗災能力差(2)農產品供給尤其是糧食供給處於基本平衡但偏緊的狀態(3)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體國情
3.由建國以來我國歷史經驗證明:農業發展快,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就快
農業基礎地位的重要性:1. 關繫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會的安定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我國在國際競爭中能否保持獨立自主的地位2. 我們要高度重視農業生產,在經濟發展的任何階段,農業的基礎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強
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的途徑:1. 含義:粗放向集約轉變
2. 核心: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3.走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道路:
(1)靠政策
(2)靠科技:靠科技:a教育,提高全體農民的文化素質和科技素質b農業、科技、教育結合,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才能推動農業現代化
(3)靠投入:資金投入和物質投入,國家、集體和農民個人共同投入
(4)靠產業化經營::a措施: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b目標:把農業生產改造為與市場經濟相銜接的社會大生產c重要性:現代化農業的重要保證
(5)靠產業結構調整

二、工業:
分類: 1. 重工業: 生產資料 2. 輕工業: 消費資料
地位 :國民經濟的主導 表現在: 工業是國民經濟各部門進行技術改造的物質基礎
作用: 1. 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技術和裝備(2)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能源和原材料(3)為滿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種消費品(4)國家積累的主要來源(5)加強國防的重要條件
重要性: 1. 一個國家工業的發展水平,直接決定這個國家技術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
2. 要實現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大力發展工業

三、第三產業:
層次: 1. 流通部門 2. 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 3. 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 4. 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
發展條件: 1. 科學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提高2. 社會分工細化和專業化程度提高3. 一二產業產率高,就業人口比重下降,為第三產業提供勞動力4. 居民消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變化,提供市場5.國際經濟技術交流
作用: 1. 方便消費者,提高人民生活質量2. 促進一二產業3. 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重要性: 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
1.第三產業在世界各國蓬勃發展,成為全球性的經濟發展趨勢
2.第三產業的繁榮與發展程度高低,已成為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主要標志之一
發展第三產業的必要性: 1. 由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
2.由目前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後的現狀決定: 原因:(1)一二產業產率低,勞動力束縛(2)認識上重視工業,輕視流通、服務行業
發展第三產業的意義:1. 有效推進我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
2. 擴大就業領域和就業人數,保證社會安定
3. 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發展第三產業的途徑、措施:1. 發展現代服務業2. 改組改造傳統服務業3. 面向居民消費,促進服務業的市場化和社會化4. 明顯增加服務業增加值明顯增加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和服務業從業人員占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

四、三大產業的關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
1.第一產業為二三產業奠定基礎
2.一二產業為第三產業創造條件
3.第三產業發展促進一二產業進步

第二節 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
一、 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
權利和義務統一的意義: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有勞動者享有的權利和勞動者履行的義務構成,是通過勞動者實現權利和履行義務體現出來的
權利: 1. 內容: (1)勞動權是公民享有的各項權利的基礎(2)具體權利:a平等就業和選擇就業b取得勞動報酬c休息,休假d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e接受職業技能培訓f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g提請勞動爭議處理h其他權利
2. 意義:(1)保障和落實勞動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2)充分發揮勞動者積極性、創造性和智慧,使他們成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主力軍的保證
義務: 1. 完成勞動任務
2. 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
3. 提高職業技能: (1)職業技能的高低直接影響勞動生產率水平和產品質量好壞,一個國家的勞動者技能水平代表這個國家經濟實力甚至是生產力水平(2)勞動者職業技能的提高是勞動者迎接21世紀挑戰的需要,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
4.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1)性質: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道德在職業活動中的體現 (2)基本要求: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3)作用:a促進人們形成對本職工作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❺ 培訓心得體會怎麼寫

心得體會怎麼寫 1、什麼是「心得體會" 在參與社會生活與社會實踐中,人們往往會產生有關某項工作的許多感受和體會,這些感受和體會不一定經過嚴密的分析和思考,可能只是對這項工作的感性認識和簡單的理論分析。

用文字的形式把這些感受和體會表達出來,就是「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是一種日常應用文體,屬於議論文的范疇。一般篇幅可長可短,結構比較簡單。 2、心得體會怎麼寫?

心得體會的基本格式大致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I、標題 心得體會的標題可以採用以下幾種形式: 1)、在XX活動(或XX工作)中的心得體會 2)、關於XX活動(或XX工作)心得體會(或心得) 3)、心得體會 如果文章的內容比較豐富,篇幅較長,也可以採用雙行標題的形式,大標題用一句精練的語言總結自己的主要心得,小標題是「在XX活動(或X X工作)中的心得體會」,例如: 從小處著眼,推陳出新 ——參加班組長培訓的心得 II、正文 這是心得體會的中心部分 (1)開頭 簡述所參加的工作(或活動)的基本情況,包括參加活動的原因、時間、地點、所從事的具體工作的過程及結果。
(2)主體 由於心得體會比較多地傾向於個人的主觀感受和體會,而人的認識往往有一個逐漸發展和演變的過程,因此,在心得體會的主體部分的結構安排上,常常以作者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和認識發展、情感變化為中心線索,組織材料,安排層次。具體的安排方

法主要有兩種:並列式結構和遞進式結構。 A.從不同角度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總結成幾個不同的方面,分別加以介紹,層次之間是並列關系。即: 體會(一) 體會(二) 體會(三) ………. 在每一部分內部,可以採用先從理論上總述,再列舉事實加以證明的方法,使文章有理有據,不流於空談。 B.遞進式結構比較適合於表現前後思想的變化過程,尤其是針對以前曾有錯誤認識,經過活動(或工作)有所改變的情況。 在層次安排上,遞進式結構應先簡述以前的錯誤認識,再敘述參加活動的原因、時間、地點、簡單經過,然後集中筆墨介紹經過活動所產生的新的認識和感受,重點放在過去的錯誤與今天的認識之間的反差,以此證明活動的重要意義。 (3)結尾 心得體會的結尾一般可以再次總結並深化主題,也可以提出未來繼續努力的方向,也可以自然結尾,不專門作結。 (4)署名 心得體會一般應在文章結尾的右下方寫上姓名,也可以
在文章標題下署名,寫作日期放在文章最後。

3
、寫作心得體會應注意的問題

(1)
避免混同心得體會和總結的界限。一般來說,總結是單位或個
人在一項工作、一個題結束以後對該工作、該問題所做的全面回顧、
分析和研究,
力求在一項工作結束後找出有關該工作的經驗教訓,

出規律性的認識,
用以指導今後的工作,
它注重認識的客觀性、
全面
性、
系統性和深刻性。
在表現手法上,
在簡單敘述事實的基礎上較多
的採用分析、推理、議論的方式,注重語言的嚴謹和簡潔。

心得體會相對來說比較注重在工作、
學習、
生活以及其他各個方
面的主觀認識和感受,
往往緊抓一兩點,
充分調動和運用敘述、
描寫、
議論和說明甚至抒情的表達方式,
在敘述工作經歷的同時,
著重介紹
自己在工作中的體會和感受。
它追求感受的生動性和獨特性,
而不追
求其是否全面和嚴謹,甚至在有些情況下,可以「只論一點,不計其
余」


(2)
實事求是,不虛誇,不作假,不無病呻吟。心得體會應是在實
際工作和活動中真實感受的反映,
不能扭捏作態,
故作高深,
更不能
虛假浮誇,造成內容的失實。

(3)
語言簡潔,生動。心得體會在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敘述、議論
的基礎上,
可以適當地採用描寫、
抒情及各種修辭手法,
以增強文章
的感染力。

❻ 高中新課標數學總結

1 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2 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5 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6 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8 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0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1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1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14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15 定理 三角形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16 推論 三角形兩邊的差小於第三邊
17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
18 推論1 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19 推論2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20 推論3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相等
22邊角邊公理(SAS) 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3 角邊角公理( ASA)有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4 推論(AAS) 有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5 邊邊邊公理(SSS) 有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6 斜邊、直角邊公理(HL) 有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28 定理2 到一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同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
29 角的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即等邊對等角)
31 推論1 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平分底邊並且垂直於底邊
32 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論3 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並且每一個角都等於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麼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35 推論1 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6 推論 2 有一個角等於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於30°那麼它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上的一半
39 定理 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41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可看作和線段兩端點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42 定理1 關於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兩個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那麼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44定理3 兩個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麼交點在對稱軸上
45逆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麼這兩個圖形關於這條直線對稱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a、b的平方和、等於斜邊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有關系a^2+b^2=c^2 ,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邊形的內角和等於360°
49四邊形的外角和等於360°
50多邊形內角和定理 n邊形的內角的和等於(n-2)×180°
51推論 任意多邊的外角和等於360°
52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1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53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2 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54推論 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55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3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56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1 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7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2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8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3 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9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4 一組對邊平行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60矩形性質定理1 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質定理2 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質定理1 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65菱形性質定理2 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並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66菱形面積=對角線乘積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質定理1 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質定理2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並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71定理1 關於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關於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連線都經過對稱中心,並且被對稱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都經過某一點,並且被這一
點平分,那麼這兩個圖形關於這一點對稱
74等腰梯形性質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 如果一組平行線在一條直線上截得的線段
相等,那麼在其他直線上截得的線段也相等
79 推論1 經過梯形一腰的中點與底平行的直線,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論2 經過三角形一邊的中點與另一邊平行的直線,必平分第
三邊
81 三角形中位線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於第三邊,並且等於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線定理 梯形的中位線平行於兩底,並且等於兩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質 如果a:b=c:d,那麼ad=bc
如果ad=bc,那麼a:b=c:d
84 (2)合比性質 如果a/b=c/d,那麼(a±b)/b=(c±d)/d
85 (3)等比性質 如果a/b=c/d=…=m/n(b+d+…+n≠0),那麼
(a+c+…+m)/(b+d+…+n)=a/b
86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所得的對應
線段成比例
87 推論 平行於三角形一邊的直線截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條直線截三角形的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那麼這條直線平行於三角形的第三邊
89 平行於三角形的一邊,並且和其他兩邊相交的直線,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邊與原三角形三邊對應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於三角形一邊的直線和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相交,所構成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兩角對應相等,兩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邊上的高分成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兩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邊對應成比例,兩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與另一個直角三
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成比例,那麼這兩個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質定理1 相似三角形對應高的比,對應中線的比與對應角平
分線的比都等於相似比
97 性質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長的比等於相似比
98 性質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積的比等於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銳角的正弦值等於它的餘角的餘弦值,任意銳角的餘弦值等
於它的餘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銳角的正切值等於它的餘角的餘切值,任意銳角的餘切值等
於它的餘角的正切值
101圓是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
102圓的內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小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103圓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大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104同圓或等圓的半徑相等
105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軌跡,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
徑的圓
106和已知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著條線段的垂直
平分線
107到已知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這個角的平分線
108到兩條平行線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和這兩條平行線平行且距
離相等的一條直線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
110垂徑定理 垂直於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111推論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於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線經過圓心,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③平分弦所對的一條弧的直徑,垂直平分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另一條弧
112推論2 圓的兩條平行弦所夾的弧相等
113圓是以圓心為對稱中心的中心對稱圖形
114定理 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所對的弦
相等,所對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論 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兩個圓心角、兩條弧、兩條弦或兩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組量相等那麼它們所對應的其餘各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等於它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
117推論1 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周角所對的弧也相等
118推論2 半圓(或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90°的圓周角所
對的弦是直徑
119推論3 如果三角形一邊上的中線等於這邊的一半,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圓的內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並且任何一個外角都等於它
的內對角
121①直線L和⊙O相交 d<r
②直線L和⊙O相切 d=r
③直線L和⊙O相離 d>r
122切線的判定定理 經過半徑的外端並且垂直於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123切線的性質定理 圓的切線垂直於經過切點的半徑
124推論1 經過圓心且垂直於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切點
125推論2 經過切點且垂直於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圓心
126切線長定理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切線,它們的切線長相等,
圓心和這一點的連線平分兩條切線的夾角
127圓的外切四邊形的兩組對邊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於它所夾的弧對的圓周角
129推論 如果兩個弦切角所夾的弧相等,那麼這兩個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圓內的兩條相交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條線段長的積
相等
131推論 如果弦與直徑垂直相交,那麼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徑所成的
兩條線段的比例中項
132切割線定理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切線和割線,切線長是這點到割
線與圓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比例中項
133推論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割線,這一點到每條割線與圓的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134如果兩個圓相切,那麼切點一定在連心線上
135①兩圓外離 d>R+r ②兩圓外切 d=R+r
③兩圓相交 R-r<d<R+r(R>r)
④兩圓內切 d=R-r(R>r) ⑤兩圓內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兩圓的連心線垂直平分兩圓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圓分成n(n≥3):
⑴依次連結各分點所得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內接正n邊形
⑵經過各分點作圓的切線,以相鄰切線的交點為頂點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外切正n邊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邊形都有一個外接圓和一個內切圓,這兩個圓是同心圓
139正n邊形的每個內角都等於(n-2)×180°/n
140定理 正n邊形的半徑和邊心距把正n邊形分成2n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邊形的面積Sn=pnrn/2 p表示正n邊形的周長
142正三角形面積√3a/4 a表示邊長
143如果在一個頂點周圍有k個正n邊形的角,由於這些角的和應為
360°,因此k×(n-2)180°/n=360°化為(n-2)(k-2)=4
144弧長計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積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內公切線長= d-(R-r) 外公切線長= d-(R+r)
實用工具:常用數學公式

公式分類 公式表達式

乘法與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與系數的關系 X1+X2=-b/a X1*X2=c/a 註:韋達定理

判別式
b2-4ac=0 註: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根
b2-4ac>0 註: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
b2-4ac<0 註:方程沒有實根,有共軛復數根

三角函數公式

兩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形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積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數列前n項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註: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

餘弦定理 b2=a2+c2-2accosB 註:角B是邊a和邊c的夾角

圓的標准方程 (x-a)2+(y-b)2=r2 註:(a,b)是圓心坐標
圓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註:D2+E2-4F>0
拋物線標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稜柱側面積 S=c*h 斜稜柱側面積 S=c'*h
正棱錐側面積 S=1/2c*h' 正稜台側面積 S=1/2(c+c')h'
圓台側面積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積 S=4pi*r2
圓柱側面積 S=c*h=2pi*h 圓錐側面積 S=1/2*c*l=pi*r*l

弧長公式 l=a*r a是圓心角的弧度數r >0 扇形面積公式 s=1/2*l*r

錐體體積公式 V=1/3*S*H 圓錐體體積公式 V=1/3*pi*r2h
斜稜柱體積 V=S'L 註:其中,S'是直截面面積, L是側棱長

❼ 總結遠程培訓的意義並寫出自己如何有效完成此次遠程培訓任務(遠程培訓計劃)

1、積極參與到新復課程改革制的遠程培訓中來,認真學習視頻,認真完成作業,達到真正的效果。2、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一定要讓自己的教師角色和教師觀念得到轉變,結束教師唱獨角戲的教學方式,大膽的讓學生參與,大膽的旁觀,創設良好的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做好引導的任務。3、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的觀念、方式的轉變的最終目的是改善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當然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學生的思維方式、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有關,這樣才能真正的實現新課程所賦予的新的教育教學目標。4.與老師們進行在線交流和討論,把品是教學中的疑惑和收獲與大家一起分享探討!從中收益匪淺。

❽ 高中新教材培訓總結

體育與健康新課程的學習總結

新一輪教育改革,給體育課堂教學注入了全新的理念和活力,新教材和課程標准和出台,大大拓寬了原本體育課的學習領域,讓我們這些體育教師盡快地進入角色,積極追求一種全新教學方式來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一、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1、新的課程標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即體育從學生的發展、學生的需要出發。根據課改的指導思想,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學習是經驗的重組和重新理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自主的學習者。學生來到學校,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進行知識建構。 通過自主的知識建構活動,學生的創造力、潛能、天賦等得以發揮,情意得到陶冶,個性得到發展。
2、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體現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實現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目標。
3、教法要求創新,開放和放開,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採用探究教學,情景教學等、重視學生學法指導。新課程強調改變原有單一、陳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建立和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師學生互為中心師生互動的多樣化教學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基本是單一灌輸——接受,使學生完全處於被動接受狀態。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新觀念,促使了教學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變革,一是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引導學生有目的的接受知識,運用知識、拓展知識,注重知識與知識之間的承接。二是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通過學生各種方式的學習,如自主學習、相互間的合作學習等等培養學生積極主動接受知識、開拓思維的能力。三是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這就直接影響到教師為考核而教學轉向為學生接受知識而教學,學生為過關而學習轉向為自己興趣愛好而學習。四是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學生不同的差異和基礎,因材施教,保證每一個學生在自己不同的基礎上有提高。

二、體育教師角色的轉變
1、體育教師將向知識技能的傳授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二者相結合轉變。
在《體育與健康》的課程標准中,體育教師的主要職能除了知識技能的傳授,還應成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體育教師在用各種方法教會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還應做到:一是積極地旁觀,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實驗或積極地看,積極地聽。同時,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各種情況,處理即時發生的事情、狀況,並考慮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支持。二是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熱情更加高漲。三是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
2、師生關系將更加和諧。
傳統教學形成的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體育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中的控制者,學習的指揮者,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和體育成績的判定者,對學生的評定具有絕對的權威。多年來,教師已經習慣了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總是千方百計,要求學生按自己的想法方式進行練習和活動,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絕對阻止學生的另類表現,把一些活躍的學生作為差生來處理。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反映,關注學生的不協調音,用公正合理的態度對待練習中發生的教師意料外的事情。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教與學,彼此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標準的過程。
三、學生學習成績評價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改變只關注學生學業成績的單一總結性評價方式,著眼於充分全面了解學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關注個別差異,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要,發現發展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在自己的水平上發展,發揮評價的教育內能。
總之,在新課程中,教學的根本任務是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一堂好的體育課,最應該提倡的也是最「本色」的東西,就是通過對教材內涵的把握與處理,創設一種氛圍,設置某種情境,使學生忘我地、興致勃勃地主動投入到那種愉快的體驗,探究之中。最後,教學不僅要面向學生的現在,更要面向學生的未來。

閱讀全文

與高中新課標網路培訓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咖啡品牌營銷策略分析論文 瀏覽:980
電子商務會計核算論文 瀏覽:993
市場營銷是什麼類型 瀏覽:98
高效電機推廣方案 瀏覽:468
天貓超時虛假促銷活動 瀏覽:451
山大市場營銷學答案 瀏覽:278
隊長學校培訓方案 瀏覽:900
華為手機產品市場營銷策略 瀏覽:103
大學生促銷大賽活動背景 瀏覽:40
杭州速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98
浙江融天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689
幼兒園六一美食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09
易迅電子商務人才 瀏覽:587
市場營銷主要宏觀因素 瀏覽:194
春節前活動方案策劃 瀏覽:204
1688促銷活動怎麼設置 瀏覽:225
學校培訓管理方案 瀏覽:727
石獅市數碼人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667
女裝店促銷活動廣告語 瀏覽:708
微信推廣方案ppt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