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哪些失敗的營銷案例
失敗的營銷案例最著名的是蘋果公司的麥金塔電腦,一舉成名,一舉落敗,喬布斯最後被趕出公司…
❷ 市場營銷中企業營銷失敗的案例
時間倉促,給你些參考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奧妮之敗
1998年奧美國際廣告公司參與的旨在拯救奧妮皂角洗發浸膏的行動,成了奧妮的「滑鐵盧」———在廣告市場砸進8000萬元後,銷售貨款只收回1億元,減去廣告費用後可謂是血本無歸。
奧妮從此一蹶不振。
秦池「標王」之殤
曾經名不見經傳的秦池酒廠通過採用廣告促銷戰略,以巨額資金獲得中央電視台1996年黃金時段的廣告「標王」,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從而使白酒的銷售額直線上升,由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酒廠一躍成為全年銷售收入達9.5億元,利稅達2.2億元的知名白酒企業。但是,廣告促銷會帶來很大效益,但同時也會帶來很大風險。初嘗廣告甜頭的酒廠人開始有些過分依賴廣告的作用了。他們把「寶」完全壓在廣告的投入上,希望憑借廣告「標王」的身份再度稱雄市場。但是,這樣的決策給該廠帶來的並不是希翼中的滾滾財源,而是難以咽下的苦酒。由於生產管理方面沒有相應加大力度,而且巨額的廣告收入又給企業造成沉重的資金負擔,該廠的經濟指標開始大幅下滑。之後,該廠連續虧損,最後到了破產邊緣,「秦池神話」最終破滅。
巨額廣告費拖垮智強
因每年上億元的高昂廣告費所累,曾經輝煌一時的「中國核桃粉大王」———四川智強集團因破產最終走上拍賣台。
智強集團原是一家地方國營食品企業,在1998年央視廣告招標會上,該集團以6750萬元的巨資奪得央視在1999年第一、二、四季度廣告黃金段位的「A特段」。加上在其他媒體投放的廣告,所耗廣告費用高達1億多元,成為當年四川投放廣告最多的企業,被稱為四川「標王」。
在巨額廣告費的轟炸下,「智強」商標的知名度在全國范圍內迅速提升。該集團的主導產品「智強核桃粉」、「智強雞精」等產品銷往全國近400個大中城市,出口到了新加坡、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企業也先後獲得「四川省重點企業」、「四川省小巨人企業」等殊榮,並被譽為「中國核桃粉大王」。
然而,由於該集團鼎盛時期的年產值才1.6億元,而每年的廣告費就超過1億元,企業經營被高昂廣告費所困,因而經營每況愈下,出現了借錢或貸款打廣告的現象。2003年成都春季糖酒會,智強出巨資包斷主會場的大門和最重要的展場,做最後一拼,不久就潰敗得不可收拾,半年後,集團即向法院提出了破產申請。
❸ 失敗的廣告案例分析
旁氏這支美白產品,從廣告第一集開始,我就在等待下文。畫面質感還不錯,也挺時尚,一個老話題,面對背叛的男友,女主人公做何選擇?你要給你的目標群體怎樣的驚喜?
結果令我非常失望。最後,悔悟的他追到火車站後一句「我愛你」,她感激涕零,兩人重歸於好,彷彿就是一場歡喜大結局。我唯一的感覺,垃圾。
首先,從故事內容講,原來訂婚的男人居然另有新歡,看到女生變白以後,又回心轉意,女生還能原諒他,這個廣告也許在王寶釧苦候寒窯十八載的年代可能有市場,可現在是2008年。這個年代什麼都缺,唯獨不缺男人,幹嘛非要找一個有不良記錄的。不要在這個時候說什麼愛情真偉大,去TMD,都被背叛了,還叫愛情?愛情的付出是雙方的,單方付出那叫單戀,跟愛情沒關系,跟你的美白產品更扯不到一塊兒。
其實,從目標消費群體看,應該是十八到三十歲以前。說白了,就是80後,80後的女生大部分是獨生女,就算不唯我獨尊,也至少是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一路茁壯成長,自我意識跟前輩們比起來只有過之而無不不及,會看到男人跟狐狸精在一塊兒還大方原諒?沒當場跟你兩耳光,那是人家修養好。只能感嘆利華市場部的人完全沒有與時俱進的精神,不是在辦公室里關傻了,就是年紀太大,很久沒有與小女生們廝混了,或者同意這個CASE的是位已婚阿姨,且有親身經歷,更或者,這壓根就是個男人設計的案子,夢著出去晃了,還有良人為你等候。
線上廣告應該是時尚的,誇張的,作為一線產品,會直接引導消費潮流。各家的產品差別不在於你用什麼因子,他用什麼技術,而在於你給予你的產品什麼樣的精神內涵。飄柔自從幾年前大換包裝開始,廣告詞就是自信、新生,在廣告片中,沒用一個大牌,卻強調自信、個性、獨立,不管是運動型,還是學究型,叛逆型,都因其特質表現出來的靈動之美,吸引男生痴痴的眼光。而這個時候,利華還在講什麼背叛與原諒,原諒也許是一種美德,但是不應該被提倡,至少,對這個年齡段的女生不適用。
我當時跟同事講,如果是我,我會火車站故事後再加這樣一個結局:教堂,盛裝的男女主人公,當神父問女生願不原意時,女生作深情款款狀,說:我不願意!然後扯掉潔白頭紗,奔出教堂,外面,是一群等候的閨蜜,在燦爛陽光中,眾人歡呼而去。畫外音是:七日美白,幫我找回自信。而潛台詞是:因為自信,所有美麗;因為自信,我知道我會找到更好的。
不是我女權,也不是我希望女生個個都是復仇女神,這跟女權和復仇沒關系。既然銷售的是女性產品,那就得站到女性的立場來看問題。你首先得讓你的目標消費者覺得你們倆是一條戰壕的,就像咱們的婦聯一樣,處處以娘家人自居。你還得讓他們覺得,你的產品跟你們所倡導的精神一樣,用了前途一片光明。用這種產品的人獨立,堅強,自信,用了以後還會更添美麗,而不只是男人的配角,一句我愛你就會心生感激,不管他多麼惡劣,還得終身不棄。
就說現在流行的沒女、剩女,在韓國那種男性社會,金三順,一個完全跟美麗苗條不沾邊的女人,收視率一高再高,因為女人認可,覺得那就是在講自己。這個女人,不美且胖,還愛上一個又帥又多金的男人,卻從未喪失過自我,工作上努力勤奮,精神上獨立堅強,,硬把那個嬌滴滴瘦弱弱的前女友對比得除了美麗,一無是處。且不管男人最後的選擇,這樣一個真實可愛的女人,還愁嫁不出去?還有前幾年的劉若英演得那個結婚狂,都對結婚狂成那樣了,對背叛一樣不會容忍。
最近看到利華改了結局,加了個旁白,作了個注釋:分開五年後再相逢。算是給男人的背叛找了個理由。估計是罵聲太多,市場反應太糟糕。可別說五年,就是個兩三年,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她的心理成熟度難道不會成長,還停留在小女生時代?對男人的看法還不會成長?看了半天,我還是只能說,又一個失敗的廣告案例。
❹ 找出現實生活中新產品開發成功或失敗的個案,作簡要分析
現實生活中比較容易找到的是快餐業、飲料業、電子行業、日用品行業等。
成功:肯德版基-老北京雞肉卷權
失敗:麥當勞-炸鮮蝦球
分析:肯德基的成功之處:中西合璧,本土化,給消費者更多選擇;產品質量好:雞肉卷味道好;廣告促銷合理。
麥當勞失敗之處:成本控制很難:蝦很容易變質導致成本上升;油炸食品正在被抨擊的時候推出,時機選擇失誤;味道一般,很多中國人對蝦類蛋白過敏;面對中餐的競爭,同樣的價格吃中餐要比西餐更能有飽腹感,中國人還沒到計算著熱量和營養含量吃飯的階段。
❺ 好的廣告案例和失敗的廣告案例
失敗的案例:
1、帶有歧視色彩
「歧視就是指人對人就某個缺陷、缺點、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對待,使之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多帶貶義色彩,屬於外界因素引發的一種人格扭曲。」
案例1:歐派櫥櫃廣告
「連農村人都在用這款櫥櫃!」
案例2:多芬沐浴露廣告
著名洗護巨頭多芬(Dove)曾在Facebook上發布了一張GIF動圖,展示的是一名黑人女性在脫下棕色上衣之後,「脫胎換骨」成了一名徹頭徹尾的白人女性,似乎在暗示這一切都是沐浴露帶來的「神奇效果」。
廣告想要藉此來表達沐浴露的清潔力有多麼強,把黑人皮膚的顏色比喻為污漬,洗掉就白了。 這則廣告遭控種族歧視。「種族歧視」可是當下最為敏感的話題,而多芬的做法無疑挑戰了道德的底線。因此,國外網友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對多芬進行聲討與抵制,之後多芬也為此進行致歉。 這種帶有歧視色彩的廣告會給消費者帶來深深的傷害,也會給品牌帶來難以挽回的損失。從品牌資產角度而言,帶有歧視色彩的廣告事件或使公司的品牌價值和品牌形象就此跌落谷底。
成功的案例
1、農夫山泉有點甜」
農夫山泉 1998年,娃哈哈、樂百氏以及其他眾多的飲用水品牌大戰已是硝煙四起,而且在娃哈哈和樂百氏面前,剛剛問世的農夫山泉顯得勢單力薄,另外,農夫山泉只從千島湖取水,運輸成本高昂。 農夫山泉在這個時候切入市場,並在短短幾年內抵抗住了眾多國內外品牌的沖擊,穩居行業三甲,成功要素之一在於其差異化營銷之策。而差異化的直接表現來自於「有點甜」的概念創意——「農夫山泉有點甜」。
「農夫山泉」真的有點甜嗎?非也,營銷傳播概念而已。農夫山泉的水來自千島湖,是從很多大山中匯總的泉水,經過千島湖的自凈、凈化,完全可以說是甜美的泉水。但怎樣才能讓消費者直觀形象地認識到農夫山泉的「出身」,怎樣形成美好的「甘泉」印象?這就需要一個簡單而形象的營銷傳播概念。
「農夫山泉有點甜」並不要求水一定得有點甜,甜水是好水的代名詞,正如咖啡味道本來很苦,但雀巢咖啡卻說味道好極了說明是好咖啡一樣。中文有「甘泉」一詞,解釋就是甜美的水。「甜」不僅傳遞了良好的產品品質信息,還直接讓人聯想到了甘甜爽口的泉水,喝起來自然感覺「有點甜」。
2、腦白金
腦白金 在中國,如果誰提到「今年過節不收禮」,隨便一個人都能跟你說「收禮只收腦白金」。腦白金已經成為中國禮品市場的第一代表。睡眠問題一直是困擾中老年人的難題,因失眠而睡眠不足的人比比皆是。有資料統計,國內至少有70%的婦女存在睡眠不足現象,90%的老年人經常睡不好覺。「睡眠」市場如此之大,然而,在紅桃K攜「補血」、三株口服液攜「調理腸胃」概念創造中國保健品市場高峰之後,在保健品行業信譽跌入谷底之時,腦白金單靠一個「睡眠」概念不可能迅速崛起。 作為單一品種的保健品,腦白金以極短的時間迅速啟動市場,並登上中國保健品行業「盟主」的寶座,引領我國保健品行業長達五年之久。其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在於找到了「送禮」的軸心概念。 中國,禮儀之邦。有年節送禮,看望親友、病人送禮,公關送禮,結婚送禮,下級對上級送禮,年輕人對長輩送禮等種種送禮行為,禮品市場何其浩大。腦白金的成功,關鍵在於定位於龐大的禮品市場,而且先入為主地得益於「定位第一」法則,第一個把自己明確定位為「禮品」——以禮品定位引領消費潮流。
❻ 誰有寶潔潤妍失敗的案例市場營銷
成功的寶潔 失敗的潤妍
一、洗發水市場群雄割據
中國洗發水市場的發展歷程
綜觀中國洗發水市場的發展歷程,大體上經過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20世紀80年代前後,是中國洗發水品牌發展的初級階段。以夢思、蜂花、美加凈為代表的國產洗發品牌作為中國洗發水市場的開創者,所謂的品牌也只是一個產品或企業的名稱,以單一的低價位、低檔次為主。
第二階段是品牌迅速成熟階段,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寶潔、聯合利華等國際品牌的進入為主要特徵。當時,中國洗發水市場中高檔市場迅速膨脹,開始有了真正意義的品牌,洗發水市場也由此走向了成熟。而與此同時,國內品牌開始逐步萎縮,美加凈等品牌被美國庄臣等公司收編雪藏。
第三階段為品牌繁榮階段。20世紀90年代後期,國內品牌逐漸成熟壯大,國際品牌日顯本土化趨勢。在寶潔神話似乎難以企及的時候,以絲寶舒蕾、奧妮皂角為代表的國內新力量憑借終端等優勢實現了對國際品牌封鎖的突破,看到了國產品牌的希望。隨後,以廣州好迪、拉芳等為代表的民族品牌一擁而上,展開了新一輪反攻,洗發水市場可謂百家爭鳴。而國際品牌一方面加快了本土化進程,一方面不斷在產品、品牌上進行創新。
成功的寶潔 失敗的潤妍
從中國洗發水市場的發展過程來看,寶潔公司等跨國公司的加入,不僅促進了中國洗發水市場日漸走向成熟,而且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了許多洗發新理念。
寶潔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費品公司之一。在《財富》雜志最新評選出的全球500家最大工業/服務業企業中,排名第75位,全美排名第23位並被評為業內最受尊敬的公司。 寶潔公司在全球的雇員總數超過11萬,在全球70多個國家設有工廠及分公司,所經營的300多個品牌的產品暢銷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洗發、護發、護膚用品、化妝品、嬰兒護理產品、婦女衛生用品、醫葯、食品、飲料、織物、家居護理及個人清潔用品。 1987年,自從寶潔公司登陸中國市場以來,在日用消費品市場可謂是所向披靡,一往無前,僅用了十餘年時間,就成為中國日化市場的第一品牌。在中國,寶潔旗下共有六大洗發水品牌,二十多個系列,包括飄柔、潘婷、海飛絲、沙宣洗發護發系列、潤妍、伊卡璐等洗發護發用品品牌。
在中國如魚得水的寶潔也許也不曾料到,竟然在耗費了多種資源,花費了長達3年時間進行市場調研和概念測試的潤妍上載了一個大跟頭。
二、為謀求增長 寶潔力推潤妍
1、寶潔全球增長放慢
潤妍誕生於寶潔全球增長停滯的大背景之下。90年代末期,寶潔全球連續幾年出現零增長。寶潔時任董事長推出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提倡挑戰極限和創新。在此戰略指導下,寶潔在全球市場上都推出了新產品。而在中國市場,寶潔中國自1996——1997財年達到頂峰後,連續三年出現零增長甚至負增長,一些合資的品牌「熊貓」、「浪奇」等逐漸退出寶潔舞台;牙膏「佳潔士」長期徘徊在5%左右的市場佔有率,而眼睜睜的看著「高露潔」扶搖直上;洗衣粉如「太漬」則不斷被「雕牌」、「立白」等越拋越遠;而洗發水更是面臨著絲寶、聯合利華的強大挑戰。此時,寶潔急需一個新的增長點以改變中國的市場局面。
2、中國洗發水市場颳起黑色旋風
1998—2000年,中國洗發水市場中國洗發水市場颳起了黑色旋風:聯合利華的"黑芝麻"系列產品從"夏士蓮"衍生出來,成為挑逗寶潔的殺手鐧:重慶奧妮推出"新奧妮皂角細發浸膏"強調純天然價值,深得"何首烏"、"黑芝麻"、"皂角"等傳統中草葯之精華;伊卡潞把其草本凈化系列產品推向中國;河南民營企業鶴壁天元不失時機地推出"黛絲"黑發概念的產品。這些產品基本上採取定位區隔的方式,將植物與化學進行系統區分,將寶潔劃分為化學成分陣營,有效擊中了寶潔的要害。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圍領域,天然、環保的潮流愈演愈烈,成為未來主導的流行趨勢,而這很可能使得寶潔的洗發水走向窮途末路。面對這一局面,寶潔也不得不正視這一塊的市場,中草葯和植物概念必須被引入到寶潔的品牌當中。潤妍認為新千年,美發產品的潮流將會轉向,自然黑亮之美已卷土重來。同時伴隨著重慶奧妮的衰落,這一塊的市場有許多的既有消費者等待新品牌的出現,由此也更加堅定了寶潔推出該類產品的信心與決心。
三、精耕細作 懷胎三年
1997年,寶潔開始確定新品戰略,並從此開始長達3年的市場調研與概念測試。寶潔在新產品開發上採取其一貫的做法,從消費者到競爭對手,從品牌到包裝等無不經過科學與嚴格的市場測試。
首先是做產品概念測試
在研製產品之前,按照寶潔公司「成功—再推廣」的慣例,首先要找准目標消費者的真正需求。為此,寶潔公司先後請了300名消費者反復進行3次產品概念測試。1999年底,包括時任潤妍品牌經理在內的十幾個人分頭到北京、大連、杭州、上海、廣州等地選擇符合條件的目標消費者,和他們48小時一起生活,進行"蛔蟲"式調查。從被訪者早上穿著睡衣睡眼朦朧地走到洗手間,開始洗臉梳頭,到晚上洗發卸裝,女士們生活起居、飲食、化妝、洗護發習慣盡收眼底。在調查中,寶潔公司又進一步了解到,東方人向來以皮膚白皙為美,東方女性渴望有"一頭烏黑的秀發,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所以最具表現力的黑發美,是她們的選擇。經過反復3次的概念測試,寶潔公司基本把握住了多數消費者心目中的秀發概念——滋潤而又具有生命力的黑發最美。
科學證明:將一根頭發放在顯微鏡之下,你會發現頭發是由很多細微的表皮組成的,這些稱為毛小皮的物質直接影響頭發的外觀。健康頭發的毛小皮排列整齊,而頭發受損後,毛小皮則是翹起或斷裂的,頭發看上去又黃又暗。而潤發露中的滋潤成分能使毛小皮平整,並在頭發上形成一層保護膜,有效防止水分的散失,補充頭發的水分和養分,使頭發平滑光亮,並且更加滋潤。同時,潤發露還能大大減少頭發的斷裂和摩擦,令秀發柔順易梳。寶潔公司專門做過研究,發現使用不含潤發露的洗發水,頭發的斷裂指數為1,含潤發露的洗發水的指數為0.3,而在使用洗發水後再單獨使用專門的潤發露,斷裂指數就降低到0.1。市場調查表明,在歐美、日本、香港等發達市場,約80%左右的消費者都會在使用洗發水後單獨使用專門的潤發產品,而在中國,這個比例即使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只有14%左右,全國平均還不到10%,這說明國內大多數消費者還沒有認識到專門潤發步驟的必要性。因此,寶潔推出潤妍一方面是借黑發概念打造屬於自己的一個新品牌,另外就是把潤發概念迅速普及。
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進行技術創新
根據消費者的普遍需求,寶潔的日本技術中心隨即研製出了沖洗型和免洗型兩款「潤妍」潤發產品。產品研製出來後並沒有馬上投放市場,而是繼續請消費者做使用測試,並根據消費者的要求,再進行產品改進。最終推向市場的「潤妍」是加入了獨創的水潤中草葯精華、特別適合東方人發質和發色的倍黑中草葯潤發露。
設立模擬貨架,檢驗包裝的美觀程度
寶潔公司專門設立了模擬貨架,將自己的產品與不同品牌特別是競爭品牌的洗發水和潤發露放在一起,反復請消費者觀看,然後調查消費者究竟記住什麼,忘記什麼,並據此做進一步的調整與改進。最終推向市場的「潤妍」倍黑中草葯潤發露強調專門為東方人設計,在潤發露中加入了獨創的水潤中草葯精華(含首烏),融合了國際先進技術和中國傳統中草葯成分,適合東方人的發質和發色。
讓消費者選擇他們最喜歡的廣告
寶潔公司先請專業的廣告公司拍攝一組長達6分鍾的系列廣告,再組織消費者來觀看,請消費者選擇他們認為最好的3組畫面,最後,概括絕大多數消費者的意見,將神秘女性、頭發芭蕾等畫面進行再組合,成為「潤妍」的宣傳廣告。廣告片的音樂組合也頗具匠心,現代的旋律配以中國傳統的樂器如古箏、琵琶等,進一步呼應「潤妍」產品現代東方美的定位。
此外,寶潔還委託第三方專業調查公司做市場佔有率調查,透過問卷調查、消費者座談會、消費者一對一訪問或者經常到商店裡看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全方位搜集顧客及經銷商的反饋。
四、市場推廣不遺餘力
2000年,意指「滋潤」與「美麗」的「潤妍」正式誕生,針對18-35歲女性,定位為「東方女性的黑發美」。潤妍的上市給整個洗發水行業以極大的震撼,其包裝、廣告形象、公共宣傳等無不代表著當時乃至今天中國洗發水市場的極高水平。
品牌訴求
針對18-35歲女性,產品目標定位為展示現代東方成熟女性黑發美的潤發產品。寶潔確定 「潤妍」的最終訴求是:讓秀發更黑更漂亮,內在美麗盡釋放。進一步的闡述是:「潤妍」信奉自然純真的美,並認為女性的美就像鑽石一樣熠熠生輝。「潤妍」希望能拂去鑽石上的灰塵和砂礫,幫助現代女性釋放出她們內在的動人光彩。「潤妍」蘊含中國人使用了數千年的護發中草葯——首烏,是寶潔公司專為東方人設計的,也是首個具有天然草本配方的潤發產品。
廣告創意
寶潔拍攝了一組長達6分鍾的系列廣告,組織消費者進行觀看並選擇她們認為最好的3組畫面,根據絕大多數消費者的意見,將廣告畫面進行再組合,進一步呼應"潤妍"產品的現代東方美的定位。具體來說,利用電腦的技術特點,加強潤妍Logo的視覺沖擊力,通過flash技術使飄揚的綠葉(潤妍的標志)在用戶使用網站欄目時隨之在畫面上閃動。 通過潤妍品牌圖標鏈接,大大增加潤妍品牌與消費者的互動機會。 潤妍是一個適合東方人用的品牌,又有中草葯倍黑成份,所以主頁設計上只用了黑,白,灰,綠這幾種色.但以黑,灰為主,有東方的味道。廣告創意採用一個具有東方風韻的黑發少女來演繹東方黑發的魅力。飄揚的黑發和少女的明眸將"盡洗鉛華,崇尚自然真我的東方純美"表現的淋漓盡致。 網站上將建立緊扣"東方美"、"自然"和"護理秀發"等主題的內頁,加深潤妍品牌聯想度。
產品選擇
2001年9月10日 「潤妍」 一款新品在杭州面世,其定位於不同於當時在市場佔主導地位的二合一洗發水,此款產品不含任何潤發成分,強調對頭發的徹底清潔,正因為它本身不含潤發成分,所以也同時強調和潤妍潤發露的配合使用。其實,二合一洗發水也是潤妍產品系列的主要構成,之所以此次仍要推出單獨的純凈單洗型洗發水是因為潤妍相信徹底潔凈每一根頭發是獲得完美、健康秀發的第一步。外界環境的污染,定型產品如摩絲、著哩等的長期頻繁使用等等都會在我們的頭發上積累一些肉眼看不出、不易清洗的「臟」東西,因此需要象潤妍純凈單洗型洗發露這樣的產品,徹底打開頭發表面鱗片,深入清潔每一根頭發里里外外的污垢,也令頭發表面達到吸收營養的最佳狀態, 然後配合潤妍潤發露,深入滋潤秀發,令秀發變得烏黑潤澤。
上市之地
「潤妍」在選擇「上市之地」也費了一番心思。最後選定了杭州——這個孕育著無限商機的市場就成為商家必爭之地。特別是,杭州是著名的國際旅遊風景城市,既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富含傳統的韻味,又具有鮮明的現代氣息,受此熏陶兼具兩種氣息的杭州女性,與「潤妍」要著力塑造的既現代又傳統的東方美一拍即合。
公關宣傳
在產品推出時,寶潔公司還有舉行了一系列公關宣傳。如,開展東方美概念的黑方系列展"公共活動"--1999年8月,寶潔在上海隆重推出《中國美發百年回顧展》;贊助中國美院,共同舉辦「創造黑白之美」水墨畫展; 2000年贊助電影《花樣年華》;「周庄媒體記者東方美發秀」等活動。這些公管宣傳活動都取得了成功。
網上推廣
開設潤妍網站,通過提供豐富的產品介紹、護發知識、品牌近期活動預告、跟蹤報道等內容來教育消費者,同時也刺激了購買慾望。為了更好地在18~35歲的女性中推廣,寶潔還專門聘請賽百威公司進行網上和網下推廣營銷活動,成立了潤妍俱樂部。 通過"潤妍俱樂部Friend's recommendation"的在線活動,可以清晰地辨認消費者的功能,並能有效統計、管理消費者名錄、鎖定目標消費者;通過區別消費者的不同喜好,網站可以"一對一"傳遞消費者關心的信息;讓消費者在與潤妍產品相關"自然多FUN"的在線游戲設計娛樂中,了解產品。
「潤妍」洗潤發系列產品在由Media999代理的網路廣告投放中也創造了驚人的點擊率,其中www.zhaola.com網站投放的cascading logo的網路廣告形式的點擊率最高達到了35.97%。潤妍產品因專為率真、年輕的便裝少女和忙碌而心情平和的成熟女性,所以廣告主題為:表現東方女性的自然之美。這次在線推廣的主要目標是提高"潤妍"產品的知名度;增加"潤妍"品牌網站訪客量與注冊用戶數;獲取線下推廣活動(潤妍女性俱樂部、潤妍女性電影專場)的參加人。
網下活動
店內促銷;試用裝派發,讓消費者盡快認知產品;潤妍俱樂部之"Friend's recommendation"活動;潤妍女性電影專場
五、業績平平 悄然離市
2001年5月,寶潔收購伊卡璐,表明寶潔在植物領域已經對潤妍失去了信心,也由此宣告了潤妍的消亡,2002年4月,潤妍全面停產,一個經歷3年醞釀、上市剛剛2年的產品就這樣退出了市場。到目前為止,寶潔在中國的18個品牌,均是其已有的國際化品牌。寶潔1988年登陸中國以來,針對中國消費者研發卻又因為種種原因退出市場的品牌里,潤妍是第一個,也是惟一的一個。
據業內的資料顯示,潤研產品在過去兩年間的銷售額大約在1個億左右,品牌的投入大約佔到其中的10%。兩年中,潤妍雖獲得不少消費者認知,但據有關資料,其最高市場佔有率,不超過3%——這個數字,不過是飄柔市場份額的1/10。一份對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女性居民的調查也顯示,在女性最喜愛的品牌和女性常用的品牌中,同樣是定位黑頭發的夏士蓮排在第6位,而潤妍榜上無名,同樣是寶潔麾下的飄柔等四大品牌分列1、2、4、5位——時間是2001年3月,潤妍上市的半年之後。一份來自白馬廣告的調查則表明,看過夏士蓮黑亮去屑洗發水的消費者中有接近24%願意去買或者嘗試;而看過潤妍廣告的消費者中,願意嘗試或購買的還不到2%。
那麼因何潤妍不能成為寶潔的第五大品牌?
1、 目標人群有誤,失去需求基礎
潤妍從孕育開始,就應該是一個別人市場製造之後的延續產品,因為這一部分人群已經具有對黑頭發的認知和使用習慣,也是品牌切入最為經濟的辦法。但不知是出於不屑還是對未來趨勢的判斷過於自信,寶潔居然舍棄了已經存在的市場而獨辟蹊徑,將目標人群定位為18-35歲的城市高知女性,於是我們可以看到潤妍具有唯美的廣告形象和唯美的視覺沖擊,其包裝也是素雅和高貴的。但問題在於這部分人群是否是真正的購買者?
當然,我們不懷疑寶潔長達三年之久得出的調查結論,這一部分人群在調研時也必然表現出對黑頭發的嚮往,但這還絕對不是真正購買的理由。讓我們來看一下通過黑頭發成功的例子。重慶奧妮最早提出了黑頭發的利基,但是經由調研得出的購買原因卻是因為明星影響和植物概念,而夏仕蓮黑頭發的概念更是建立在「健康、美麗夏仕蓮」和「黑芝麻」之上的,由此我們不得不懷疑黑頭發是否是真正的購買誘因?再來看一下它們所針對的人群,基本上都是大眾化和普通的家庭使用者,這部分人群具有講求實用、購買能力較低的特點,而「黑頭發」是與生俱來的特質,符合她們在基礎護理層面的直接效果和心理聯想。反觀潤妍的人群,屬於社會階層當中的潮流引導者,她們的行為特點就是改變與創新,隨著染發事業的不斷發展,其發型與顏色都在不斷變換,多種顏色當中也許黑色才是最守舊的一種。當然她們也需要「黑頭發」,但卻是本身健康的發質顏色,而且是希望能快速見效的那種。於是,問題出現了,將目標人群鎖定位為這樣的人群,僅僅提供黑頭發的利益,也許是潤妍最大的敗筆,可能寶潔認為應該讓高端消費群影響低端消費群吧!
事實上,夏仕蓮的黑芝麻洗發水也是與潤妍差不多的時間推出的,其很好的借用了奧妮遺留的市場空間,針對大眾人群,以低價格快速佔領了市場,也許應該成為寶潔的反襯。
2、 未突出新功能和配方,購買誘因不足
就現有成功運做的品牌而言,消費者真正的購買誘因更多的集中在植物、天然或品牌形象上,而黑頭發的作用並不明顯。事實上,黑頭發我們都喜歡,也都認同,就象東方美一樣,但是單純東方美已經是我們所具有的特質,也是無法去感受到改變的,因此不會因為這個原有多少人去嘗試購買,即使買了,也會因為效果不明顯而放棄。由此我們不難發現,黑頭發僅僅是符合現有消費者的認同和情感聯想,而其它的支撐或利益才是購買誘因。這也就是為什麼看夏仕蓮廣告的有24%左右的人願意嘗試購買,而潤妍的不過2%的原因。
其實,潤妍剛剛上市之初的策略還是較為有效的,突出中草葯的概念而不是簡單的黑頭發,其所做的促銷及贈品也都是在這一點上突破的。但是,遺憾的是,也許寶潔以為,形象的作用更為明顯,於是在中草葯的概念尚未深入人心之際就開始轉變策略,將潤妍的品牌完全形象化,在推廣時犯了炫耀性銷售的毛病。廣告和贊助活動高潮迭起,但卻不能給消費者真正的觸摸,美則美,卻似乎只是搭建了一個海市蜃樓。潤妍在豐富的推廣中沒有把消費者最重視的利益點突出來,這就使產品脫離了根基,轟轟烈烈的廣告中掩蓋了潤妍的植物中草葯配方的特性,只留給消費者一幅美麗卻蒼白的圖畫。據調查發現,大部分消費者都不知道潤妍的中草葯成分,更談不上知道它的功能了,消費者印象深刻的就是黑發。也許這是潤妍失敗的又一根源。
3、 品牌自視太高,遭遇推力障礙
寶潔因為四大品牌的緣由,已經成為主導渠道的代表,每年固定6%左右的利潤率成為渠道商家最大的痛,只是因為消費者指名購買的原因,不得不做寶潔的產品。但是也僅僅是在四大品牌范圍內,潤妍作為一個新上市的品牌,當然不具備這樣的實力,於是乎思維定式造成的利益矛盾就十分明顯了。
一方面,寶潔以過去的經驗確定潤妍的價格體系,另一方面,經銷商覺得沒有利潤空間而消極抵抗,致使產品沒有快速的鋪向市場,有廣告見不到產品的現象在寶潔也出現了。一些當時代理寶潔的經銷商現總結潤妍的失敗就是只注重廣告拉動,而忽視渠道推動。一貫作風強硬的寶潔,當然不會向渠道低頭,當然渠道也不會積極配合寶潔的工作,潤妍與消費者接觸的環節被無聲的掐斷了,就好比是一個美麗的大姑娘,剛要出嫁,卻發現沒有人抬轎子,難道要自己走過去?也許寶潔當初若能適度讓出部分空間給經銷商,能夠更好的實現雙贏。
也許對於寶潔而言,潤妍並不是最主要的品牌。寶潔要將目標集中到大品牌大生意上,以便更好地利用研發等資源。也許應該把潤妍的引退「歸功」於伊卡璐,如果沒有伊卡璐,寶潔也許還會給潤妍更多的時間。
❼ 新產品開發方面的失敗案例
新可樂的失敗
自從1886年亞特蘭大葯劑師約翰·潘伯頓發明神奇的可口可樂配方以來,可口可樂在全球開拓市場可謂無往不勝。1985年4月23日,為了迎戰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在紐約宣布更改其行銷99年的飲料配方,此事被《紐約時報》稱為美國商界一百年來最重大的失誤之一。
在80年代,可口可樂在飲料市場的領導者地位受到了挑戰,其可口可樂在市場上的增長速度從每年遞增13%下降到只有2%。
在巨人躊躇不前之際,百事可樂卻創造著令人注目的奇跡。它首先提出「百事可樂新一代」的口號。這一廣告活動抓住了那些富於幻想的青年人的心理。這一充滿朝氣與活力的廣告,極大地提高了百事可樂的形象,並牢固地建立了它與軟飲料市場上最大部分的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在第一輪廣告攻勢大獲成功之後,百事可樂公司仍緊緊盯著年輕人不放,繼續強調百事可樂的「青春形象」,又展開了號稱「百事挑戰」的第二輪廣告攻勢,在這輪攻勢中,百事可樂公司大膽地對顧客口感試驗進行了現場直播,即在不告知參與者在拍廣告的情況下,請他們品嘗各種沒有品牌標志的飲料,然後說出那一種口感最好,試驗過程全部直播。
百事可樂公司的這次冒險成功了,幾乎每一次試驗後,品嘗者都認為百事可樂更好喝,「百事挑戰」系列廣告使百事可樂在美國的飲料市場份額從6%猛升至14%。
可口可樂公司不相信這一事實,也立即組織了口感測試,結果與「百事挑戰」中的一樣,人們更喜愛百事可樂的口味。市場調查部的研究也表明,可口可樂獨霸飲料市場的格局正在轉變為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分庭抗禮。
70年代18%飲料消費者只認可可口可樂這一品牌,認同百事可樂的只有4%,到了80年代只有12%的消費者忠於可口可樂,而只喝百事可樂的消費者則上升到11%與可口可樂持平的水平。而在此期間,無論是廣告費用的支出還是銷售網站,可口可樂公司都比百事可樂公司高得多。
它擁有兩倍於百事的自動售貨機、優質的礦泉水,更多的貨架空間以及更具競爭力的價格,但是為什麼它仍然失去了原屬自己的市場份額呢?
面對百事可樂的挑戰,1980年5月,可口可樂董事會接受了奧斯丁和伍德拉夫的推薦,任命戈伊祖艾塔為總經理。在戈伊祖艾塔於1981年3月成為公司的董事長之後,唐納德·基奧接任總經理。
不久,戈伊祖艾塔召開了一次全體經理人員大會,他宣布,對公司來說,沒有什麼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改革已迫在眉睫,人們必須接受它。
於是,公司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調查研究產品本身的問題上來,證據日益明顯地表明,味道是導致可口可樂衰落的惟一重要的因素,已經使用了99年的配方,似乎已經合不上今天消費者的口感要求了。在這種情況下,公司開始實施堪薩斯計劃——改變可口可樂的口味。
可口可樂公司在研製新可樂之前,秘密進行了代號「堪薩斯工程」的市場調查行動,它出動了2000名市場調查員在10個主要城市調查顧客是否接受一種全新的可口可樂,問題包括:可口可樂配方中將增加一種新成分使它喝更柔和,你願意嗎?
假如可口可樂將與百事可樂口味相仿你會感到不安嗎?你想試試一種新飲料嗎?調查結果表明只有10%-12%的顧客對新口味的可口可樂表示不安,而且其中一半表示會適應新的可口可樂,這表明顧客們願意嘗試新口味的可口可樂。
但是另外一些測試卻提供了一些相反情況,大小不同的消費者團體分別表明了強烈的贊成和不贊成的情緒。
1984年9月,可口可樂公司技術部門決定開發出一種全新口感、更愜意的可口可樂,並且最終拿出了樣品,這種「新可樂」比可口可樂更甜、氣泡更少,因為它採用了比蔗糖含糖量更多的穀物糖漿,是一種帶有柔和的刺激味的新飲料。
公司立即對它進行了無標記味道測試,測試的結果令可口可樂公司興奮不已,顧客對新可樂的滿意度超過了百事可樂,市場調查人員認為這種新配方的可樂至少可以將可口可樂的市場佔有率推高1%-2%,這就意味著多增加2-4億的銷售額。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在採用新口味之前,可口可樂公司投入400萬美元,進行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口味測試。在13個城市中約19.1萬人被邀請參加了無標記的不同配方的可口可樂的比較。55%的參加者更喜歡新可樂,這表明可口可樂擊敗了百事可樂。調查研究的結果似乎證明,支持新配方是不容置疑的了。
新可樂投產之前,一系列輔助性的決定必須相應地實施。例如,必須考慮是在產品大類中加入新口味的可樂還是用它來替代老可樂。在反復考慮以後,公司的高級經理們一致同意改變可口可樂的味道,並把舊可樂撤出市場。
1985年4月23日,可口可樂公司董事長戈伊祖艾塔宣布經過99年的發展,可口可樂公司決定放棄它一成不變的傳統配方,原因是的消費者更偏好口味更甜的軟飲料,為了迎合這一需要,可口可樂公司決定更改配方調整口味,推出新一代可口可樂。
為了介紹新可樂,戈伊祖艾塔和基奧在紐約城的林肯中心舉行了一次記者招待會。請柬被送往全國各地的新聞媒介機構,大約有200家的報紙、雜志和電視台的記者出席了記者招待會,但他們大多數人並未信服新可口可樂的優點,他們的報道一般都持否定態度。新聞媒介的這種懷疑態度,在以後的日子裡,更加劇了公眾拒絕接受新可口可樂的心理。
消息迅速地傳播開來。
81%的美國人在24小時內知道了這種轉變,這一數字超過了1969年7月知道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行走的人數。
1.5億人試用了新可口可樂,這也超過了以往任何一種新產品的試用記錄,大多數的評論持贊同態度,瓶裝商的需求量達到5年來的最高點。決策的正確性看來是無可懷疑了,但這一切都是曇花一現。
在新可樂上市4小時之內,接到抗議更改可樂口味的電話達650個;到5月中旬,批評電話每天多達5000個;6月份這個數字上升為8000多個。由於宣傳媒介的煽動,怒氣迅速擴展到全國。對一種具有99年歷史的飲料配方的改變,本來是無足輕重的,可如今卻變成了對人們愛國心的侮辱。
堪薩斯大學社會學家羅伯特·安東尼奧論述道:「有些人感到一種神聖的象徵被粗暴地踐踏了。」甚至戈伊祖艾塔的父親也從一開始就反對這種改變。他告誡他的兒子說這種改變是失敗的前奏,並開玩笑地威脅說要與兒子脫離關系。公司的領導們開始擔心消費者聯合起來,抵制其產品。
他們看到的是災難性的上市效果:「我感到十分悲傷,因為我知道不僅我自己不能再享用可口可樂,我的子孫們也都喝不到了……我想他們只能從我這里聽說這一名詞了。」人們紛紛指責可口可樂作為美國的一個象徵和一個老朋友,突然之間就背叛了他們。
有些人威脅說以後不喝可口可樂而代之以茶或白開水。
下面是這些反應中的幾個例子:「它簡直糟透了!你應該恥於把可口可樂的標簽貼在上面……這個新東西的味道比百事可樂還要糟糕。」「很高興地結識了你,你是我33年來的老朋友了,昨天我第一次喝了新可樂,說實話,如果我想喝可樂,我要訂的將是百事可樂而不是可口可樂。」
在那個春季和夏季里,可口可樂公司收到的這樣的信件超過了4萬封。在西雅圖,一些激進的忠誠者(他們稱自己為美國喝可口可樂的人)成立「美國老可口可樂飲用者」組織來威脅可口可樂公司:如果不按老配方生產,就要提出控告。
在美國各地,人們開始囤積已停產的老可口可樂,導致這一「緊俏飲料」的價格一漲再漲。當7月份的銷售額沒有像公司預料的那樣得到增長以後,瓶裝商們要求供應老可樂。
公司的調查也證實了一股正在增長的消極情緒的存在。新可樂面世後的三個月,其銷量仍不見起色,而公眾的抗議卻愈演愈烈。
最終可口可樂公司決定恢復傳統配方的生產。這一消息立刻使美國上下一片沸騰,當天即有18000個感激電話打入公司免費熱線。當月,可口可樂的銷量同比增長了8%,股價攀升到12年來的最高點每股2.37美元。但是可口可樂公司已經在這次的行動中遭受了巨額的損失。
(7)失敗的產品推廣案例擴展閱讀:
新產品開發策略
1、服從企業總體經營戰略的要求
包括新產品開發策略的產品決策是企業經營決策的一個部分,而戰略性的經營決策應當並已經在企業資源與外部環境之問做出了最佳選擇.所以制訂新產品開發策略首先應該服從總體經營戰略的要求。
2.准確定義新產品開發的目標
只有準確定義新產品開發目標,才能約束和限定開發工作的方向,並有助於在開發過程中對執行情況作自身評價,制訂正確的新產品營銷計劃。
3.對開發過程中所需的協調、控制和決策給以原則性的指導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在具體開發中出現過多的爭執和沖突。
❽ 營銷失敗的經典案例
在商業悲情故事劇中,盲目擴張成為最刺眼的公司失敗因素之一。
在新的商業文明發育期,探究公司失敗成因,盲目擴張的企業成為推倒公司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不管這種擴張是來自固有業態復制、產業鏈延伸,還是跨行業多元化擴張,失去了控制的盲目擴張大都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翻閱中原商業大潮中因盲目擴張而裸泳的公司,掀起中原商戰的亞細亞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亞細亞)具有典型的剖析價值。因為亞細亞不僅創造了經營驕績,而且開啟了國內新的商業文明風氣,由此,中原商戰成為國內MBA經典的商業案例之一。它的轟然倒下,更具備警醒意味。
剖析亞細亞的盲目擴張,就可解讀與亞細亞一樣「踏進同一條河流」的順馳等公司,為什麼會敗在擴張之途?
擴張的宏觀推手
打開了體制缺口的亞細亞,體制壓擠成擴張動因之一
企業的微觀戰略抉擇與宏觀經濟環境息息相關。企業發展的戰略判斷與實踐首先是建立在宏觀經濟政策趨勢之上,宏觀政策釋放了市場信息、資源的流向。因此,亞細亞的擴張戰略實施的背景,離不開時代商業的政策環境。
1989年,正是國內商業流通體制改革的發端期,這一年,亞細亞作為鄭州商業股份制集體企業改革的標兵應運而生,其領國內商業改革風氣之先的經營機制創新,攪動了沉悶的鄭州商業格局,引發了轟動國內商業界的「中原商戰」。
慘烈的競爭,讓機制靈活的亞細亞脫穎而出,繼1990年大幅業績增長以後,每年以30%的營收業績遞增,成為河南商業的No.1。由此,亞細亞不僅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還獲得了政府的褒獎。
但是,脫胎於計劃體制的亞細亞,其成功經營,必然對計劃體製造成沖擊,遭遇計劃體制下的眾多同行的打擊也就在所難免。但是,這並不是亞細亞持續走向成功的絆腳石,而是被盛名所累的亞細亞陷於商戰之中,無法清醒地找到未來發展的方向。
20年後,再審視這場商戰,其成功之處是為鄭州商貿城建設提供了推力,其失誤之處,正顯現在參與商戰的企業並沒有形成效仿亞細亞進行體制變革的新商業企業涌現,而是陷入了新舊體制之戰。
雖然我們無法再追問當時商業流通體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滯後,但是,商業企業體制改革並沒有跟進經營機制的變革是一個事實。表面紅火而凌亂的競爭之下,難掩體制弊端下沉重的負累,讓人為這些未能借機改制的企業最終落敗而惋惜。
成功而又孤獨無援的亞細亞要選擇突圍。它的方向不是借機進行徹底的股份改制上市,為自身積累更為強大的筋骨,而是抉擇了橫向開拓市場,渴望異地復制自己成功商業模式。
站在當時的經濟背景下分析,突破國有經濟一統天下的鄭州商業格局,並獲得政府的認可,這對亞細亞來說,尋求更大范圍的成功,這是政府正向激勵的效應,也是亞細亞突圍舊體制競爭格局的現實需要。實施擴張戰略,對亞細亞來說,是再合理不過的思維。因為當年積淀的品牌效應、市場效應以及政府激勵所帶來的銀信資源等,讓亞細亞無法抵擋來自市場的誘惑。
正是有了最輝煌的鋪墊,亞細亞開始了自己的「擴張之旅」。考察盲目擴張而倒下的公司,發現一個共同的規律是:最為成功時,公司開始進行擴張,不管是對自身固有商業業態的復制、向產業鏈的上下延伸,還是實施跨行業多元化擴張。比如春都、比如匯通、比如鄭百文、順馳等等,不一而足。
瘋狂擴張
贏家通吃,成為亞細亞們擴張的心理誘因
研究企業盲目擴張,「贏家通吃」的企業心態成為其走向潰敗的誘導性因素。
回憶1991年前後,亞細亞成功的商業經驗,過度地被全國媒體放大為「效應」、「現象」進行深度解讀時,伴隨著聲譽日隆的亞細亞,客觀上也助長了亞細亞渴望復製成功的激情。
1993年,亞細亞的掌門人王遂舟決定了以鄭州亞細亞商場為基礎,吸收外來資本成立鄭州亞細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東由兩家擴大到了五家。王吸納資本,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擴張。由此,亞細亞開始走上了「連鎖經營」的擴張之路。
夢想起飛之時,沒有人能夠依靠理性的投資分析打動抉擇擴張的掌門人,並非王遂舟如此,春都的掌門人,還有匯通的老闆郭號召,順馳老闆張宏斌等等,都被做大的慾望深深地俘虜著。
亞細亞提出的目標是,打造中國零售連鎖帝國,要比肩美國的沃爾瑪、法國的家樂福、日本的八佰伴。記者閱讀三十年來中國商業發展史時,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有了資本與商譽的企業掌門人,往往在開創新的事業之前,就會喊出一個響亮而刺耳的口號,目標之大,往往讓人感覺「無知者無畏」的生猛。
事實上,亞細亞憑借在商業並不發達的鄭州硬闖下的一片小天地,贏得了仍然是體制夾縫中的成功,就以為打遍全國無敵手,顯然是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實力。事實上,亞細亞擴張的一開始就意味著其失敗的結局。
一個數字就能夠看出其擴張的「神話」。自有資本4000萬元,擴張投資規模達到了20億元。在4年時間內,先後在南陽、開封、許昌等省內城市建設6家亞細亞,又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地開設了9家仟村百貨。幾千萬元資本要做幾十億元的事,並非亞細亞如此,春都是一個與亞細亞幾乎同時跨入擴張門檻的典型。
1994年,隨著春都在火腿腸市場內連續5年的高速增長之後,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春都掌門人做大春都的新選擇。兼並擴張,追求規模效應成為春都的戰略抉擇。
從1995年起,春都踏上了多元化擴張之路,不僅兼並了安陽內黃縣冬夏棗茶飼料公司、南陽獼猴桃飼料廠、西峽縣罐頭食品廠等7家企業,新上低溫肉製品、茶飲料、飼料、包裝材料等項目;還參股鄭州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最為瘋狂的時候,春都同時上馬8個項目,所需投資資金規模在10億元以上,而當時春都的利潤額僅為1.5億元。
就是作為全國批發市場一面旗幟的鄭百文上市之後,同樣在擴張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從1996年起著手建立全國性的營銷網路,在沒有一份可行性論證的情況下,大規模投入資金上億元,建起了40多個分公司,最後把1998年的配股資金1.26億元也提前花完。
潰敗結局
盲目擴張,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當擴張膨脹了公司的資產規模時,賬面的負債規模也一同翻番增長,潰敗就成為亞細亞們無奈的結局。
閱讀亞細亞擴張的歷史資料,能夠讀到的是,當亞細亞一路擴張到1997年時,已耗盡了亞細亞所有的資源與聲譽。
截至1997年底,亞細亞銷售額已在7大商場中倒數第二,拖欠銀行債務、廠商貨款等近兩億元,資產負債率已達168%。與此同時,省內外的15家連鎖店因經營失利造成的數億元負債也壓到了亞細亞的肩上。
據亞細亞當事人回憶,從亞細亞15家連鎖店開張之日,便是虧損之時,就能看出其超速擴張背後的慘淡經營。1997年3月,亞細亞掌門人抱病辭職,不僅為亞細亞瘋狂擴張畫上了句號,也預示著亞細亞擴張的失敗。
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看,擴張並不意味著失敗,企業擴張是擴大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是搶占市場份額的必然選擇,但是,導致失控的是盲目擴張,亞細亞的盲目擴張打開了潘多拉魔盒,走上了公司潰敗之路。
與亞細亞同樣走上盲目擴張之路的春都,最多時其兼並擴張而來的旗下公司達32家。8億多真金白銀如同胡椒面一樣撒向各個公司。
在整個擴張的過程中,來自春都的財務數據顯示,賬面資產由1987年的3950萬元迅速膨脹到30億元,年均增速近6倍。盲目擴張已讓春都徹底失血無救。擴張拖累其主業的市場佔有率從1997年最高時的70%跌至2002年的10%。
再看看鄭百文,因為過度擴張以及內部失控,到了1999年,其有效資產不足6億元,而虧損超過15億元,拖欠銀行債務高達25億元。鄭百文從鄭州的一面商業旗幟,不得不走到了賣「殼」求生的地步。
如果說從亞細亞、鄭百文的同業態復制無方,到春都的跨行業多元化擴張亂無章法,人們能夠看到的是在現代商業文明的發育期企業管理仍然處於萌芽狀態之下,盲目擴張有著企業探索之意的話,那麼剛剛因產業鏈上下游擴張而倒下的匯通公司,其失敗就沒有吸取「前輩」春都的教訓了。
據介紹,匯通公司輝煌之時,形成了以肉類加工為主,以種植業、養殖業、飼料業、速凍食品、精煉油、腸衣、彩印包裝、商業連鎖等一體化的產業鏈擴張,寄望把肉類加工業上下游鏈條中每一個環節的利潤全部吞下。然而正是在擴張因資金鏈緊綳而跌入區域擔保鏈之中,最終被緊箍的擔保鏈拴死。
地產公司順馳的擴張更為瘋狂。一年之內,數個城市攻城略地達100億元以上,但是,在宏觀調控之下,其資金、人才與技術的內部管理系統無法支撐其龐大的擴張而快速倒掉。
支撐體系缺失
企業擴張的各種要素與體系支撐,亞細亞們並不具備,其失敗成為必然
盲目擴張壓倒企業的第一根稻草往往是資金鏈斷裂。事實上,這僅是表面,更為深層的因素則是支撐企業擴張的內部系統性紊亂,包括戰略理念、管理團隊、人才儲備、異地商業文化的把握等等。
企業適當運用財務杠桿,走資本運作之路進行擴張並無不可。但,「度」是必須把握的。
考察亞細亞的擴張,人們不難發現,4000萬元要做20億元的事情,5000%的高負債率顯然超出了亞細亞的財務許可范圍。市場利潤指標讓人們從側面看到了亞細亞當時的經營業績。相關數據顯示,1996年,鄭州市大型國有零售商場的利潤率最高的為1.66%,最低的竟為-7.92%。1997年,鄭州市8家重點大商場的經營利潤率半數以上呈現負增長。
從亞細亞商業模式分析,其商場連鎖經營模式的復制性存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比如亞細亞商場本身的核心競爭力並不是商業模式帶來的,因為商場業態已在過度競爭的市場面前顯露疲態。當時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各類專業批發市場、連鎖專賣店、便民店已漸顯崢嶸,亞細亞只是在經營服務有所創新之外,其商場連鎖業態已失去了競爭力。
企業本身因素之外,外部環境的擠壓同樣是亞細亞擴張失敗的成因。從體制因素上分析,當時亞細亞在鄭州商圈第一個吃螃蟹,走體制創新之路搞活了經營機制,贏得了市場,卻得罪了國有體制下的同行們,尤其是同商圈的「冤家」。據了解,為了聯手打壓亞細亞,同商圈內的五家大型國有商業企業出台價格聯盟,一個矛頭對准亞細亞,尋求突圍的亞細亞走向了擴張之路,也為自己立下了墓碑。
而企業核心價值觀的缺失,更顯得亞細亞的擴張戰略莽撞而混亂。翻讀亞細亞擴張的歷史,記者發現其擴張中到海南經營酒店業,並在那裡成立了經營總部,遙控指揮鄭州亞細亞的經營,其急功近利的思維暴露無遺。一個沒有造福員工、回饋社會等價值觀體系支撐的企業,其經營戰略的紊亂就顯得可以理解了。
就支撐擴張的管理與人才方面,亞細亞的擴張准備不足,也成為亞細亞倒下的技術性因素。據介紹,亞細亞最為艱難的1997年,其管理費用高達18.6%,物色管理人員竟然靠「目測」。
而異地商業文化的沖突,也讓亞細亞始料未及。據了解,在北京等地的亞細亞商場,當地員工對亞細亞商業文化並不認同,屢有發生罷工事件,讓亞細亞難以實現資源的最佳整合。事實上,這暴露出了亞細亞在邁出異地擴張的第一步時,其在經營當地政商關系的博弈能力不足的事實。
可以判斷,亞細亞擴張基因的內在缺失,不僅導致亞細亞的失敗,同樣是盲目擴張企業共同的宿命。
此段為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