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推廣 > 構建新型農產品營銷體系的研究

構建新型農產品營銷體系的研究

發布時間:2020-12-15 18:09:57

❶ 農產品線上線下互補營銷理論研究綜述怎麼寫呀

理清思路,並按照城鄉一體化的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的新格局,積極引導和幫助制定完善結對村的發展規劃,在結對,產業優勢,根村充分利用資源繪制藍圖出潛能,增強後勁,理清發展思路。
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立仙洪檢查區域的戰略規劃,一年多前,完成了試驗區14個鄉鎮,407個村發展規劃編制,吸引了大量社會資金,為全省新農村發展提供了樣板;選擇鄂州市州一級的城鄉建設新格局的一體化發展,全區推廣試點新農村建設;選擇7個縣(市)開展貧困29個貧困縣(市)小康試點,全縣推進新農村建設;在全省88個縣(市,區)各選擇一個重點鄉鎮開展整鎮推進新農村建設;走集團的資源,指導和協助省級新農村建設隊伍的居住援助措施整合優勢發送到駐地村新農村建設。五個級別的新農村建設試點,覆蓋全國近30%的全省村鎮,全面的戰略,促進新農村建設格局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示範作用。
項目建設的基礎
整個堅持鞏固部門「重點選准一個好項目」,作為「城市的連接,結對子」的五個目標和任務,整合項目和資金的活動之一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村集體經濟穩步增長。
城市和農村地區採取了「聯建」,「改變」,「幫建」等措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農村公路改造工程硬化,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田改造工程,以及「百村千鄉名鎮」示範工程和村莊整治。同時,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和其他形式的專業化,特色,品牌農產品生產基地。先後投入專項資金2.9億元打造優勢農業基地2700英畝,支持46縣的食品,30個縣畜牧業發展,新增規模養殖小區200建設,建設26水產縣,100高效養殖示範家庭超過500萬畝高效示範村和漁業效益,打造50英畝蔬菜長廊,百里吳卡線,三峽經濟區板塊200英畝柑橘,200英畝密集魚出口部門經濟區建設。
改善民生和共同保險
服務部門圍繞「城市的連接,結對幫扶」作為學習實踐活動,實現一個或兩個批次的重要舉措渾然一體,上下聯動,建立和完善城市和農村,機關與基層之間的聯動抓整改,保民生,促進長效機制的發展。
參加學習,並主要集中在第一個單元「城市連接,結對子」,鞏固和擴大第一個研究和實踐成果的做法,開展第二,三批學習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通過開展「聯合秘書百百村」,「100聯合常務委員會百強企業」,「千人聯千村單位」,「聯戶萬會員」等活動,著眼於基層,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突出的問題需要以最迫切解決農民。目前,全省70多個縣市開展以「建三改」作為新農村綜合治理工程已建成沼氣池36萬,建成無害,安全的飲用水,以20萬的廁所主要內容受益農民達到200萬人。同時,積極推進縣(市,區)為單位全覆蓋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擴大農民受益面; 3400個村衛生支持項目,加強對農村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建設。
文明
在所有部門創造豐富的內容,以推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為出發點,為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為載體,以「提供幫助」的作用發揮在全市形成隨著農村城市和農村的鄉村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格局。
省委,省政府在2009年實施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項目作為全省「十件實事」之一,已安排2000萬元補貼100鄉鎮文化服務站的建設,投入資金1750萬元,支持農民房屋建築,1200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的實施。充分利用流動舞台車,流動圖書館,流動電影車,開展送戲,送書,送電影下鄉和「三農」,「四進社區」等基層,在群眾服務的文化和藝術活動;鼓勵和支持各地區自編自演,自娛自樂,容易參與,健康的群眾性文化活動。
黨的建設各部門的總捕撈量,以加強保護
堅持攜帶「城市連接,結對」的重要途徑,加強基層黨的建設水平,深化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扎實推進」五個基本「建設,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整體水平。
積極創新,在村與村,村與村,企業的底座之間設置基層組織,村黨組織和協會建立橫向聯合,優勢互補,有弱到強的形式, ,促進共同發展。南漳18行業協會,21農民專業合作社,11個龍頭企業,九個專業市場建立行業黨組織,在行業黨組織,90%以上的黨員成為種養大戶,共有3961農工黨超過工作7960農民形成了幫助「配對」,輻射超過25600工業戶,幫助12.5萬人走上了工業的繁榮。
同時,擇優選拔,競爭的重點,全面實施直接選舉,大力實施「復工」走出去企業的致富能人,請回來,首批共有的826招聘大學生到村任職,100創業項目和學生的能力支持「村官」的企業,一批立志基層的出現,農村麗錦麟優秀大學生「村官」服務型,不斷增強活力的農村黨組織。

❷ 你認為當前中國農產品營銷應該有那些方面創新

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的研究進展及思考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豐產不豐收」、「價賤仍賣難」的事件
頻頻發生,使得農產品營銷問題愈來愈突出。隨著農產品相
對過剩時代的到來,農產品營銷困境必將嚴重製約我國大農
業的發展,因此對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的需要顯得極為迫
切。筆者回顧了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的發展,並
提出建議,以期對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和實踐的發展提
供參考。
1圍繞「問題」展開的階段性研究
我國農產品營銷研究開展雖晚,但發展較快,研究議題
較為廣泛,其中關於營銷策略的探討是近年來農產品營銷研
究的主要內容。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基本圍繞各個時期農
產品經營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展開,其研究范疇和內容與各時
期農業經營面臨的困境緊密相關,呈現出階段性特徵。
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產品進入了供應寬松乃至過剩
的階段。農產品「賣難」問題開始凸現。此背景下理論界對
農產品經營問題展開探討。研究者主要從產品視角探尋農
產品經營困境的問題所在,普遍認為中國農產品經營的焦點
問題是流通渠道不暢。原因在於我國農產品市場體系不健
全,管理體制不靈活、流通主體不成熟、政府宏觀調控不完
善。基於此認識,這一階段營銷策略的研究集中於農產品流
通渠道範疇。研究者從宏觀層面上提出了解決農產品流通問
題的各種辦法與措施。此時的研究尚缺少關於農產品生產、定
價、儲存、促銷等系統營銷策略(4P策略)的內容,但卻是我國農
產品營銷策略研究的開端,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9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農業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以
及政府對農產品市場和道路建設投資的不斷加大,我國農產
品流通渠道和流通效率大為改觀。但各地「豐產反成災」的
事件仍不斷發生,農產品賣難問題依然是困擾農業經營的突
出矛盾。經過反思,研究者們認識到農產品經營困境的突圍
在於微觀經營主體的營銷能力和營銷手段的發展和提高,這
甚至關繫到整個農業的發展,有學者提出了「發展農業的主
要任務是進行市場營銷系統的總體開發」[1]的觀點。
從此我國理論界開始從管理的視角審查農產品營銷活動,進行系統
的營銷策略研究,對目標市場策略、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
道策略等農產品營銷策略展開了廣泛的討論。
2限於農產品流通策略的研究
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之初,研究內
容主要限於農產品流通范疇,針對農產品流通市場和流通主
體構建問題提出若干對策。賈益東[2]提出應按照市場經濟
的一般規律和農產品流通的特殊要求「建立多層次的農副產
品流通網路、高效靈活的流通調控體系、新型的經營組織體
系」的市場建設思路。對農產品流通主體的構建,可選擇「主
體形式多元化,經營目標市場化,管理體制一體化」的目標模
式[3]。崔曉文[4]進一步認為應當從提高農民進入流通領域
的組織化程度,推進工貿農一體化,交易方式規范化等幾方
面來深化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
這一階段研究者們基於產品視角從宏觀層面上對解決
農產品流通體制、市場體系建設,流通主體培育等問題提出
對策和建議,主要限於宏觀管理的范疇;由於在我國舊的農
業經濟管理體制下,農業經營問題長期以來突出表現為宏觀
管理的各種缺陷和矛盾。雖然關於「流通網路和市場建設」
的研究屬宏觀經濟管理范疇,但它們同時也是微觀主體進行
營銷渠道建設、制定渠道策略的重要環境因素。可以說,關
於營銷渠道的研究是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的開端。

❸ 農產品營銷策略有哪些

可以搞聯合創品牌,也可以搞地域式批發。

❹ 目前中國搞農產品網路營銷研究的權威人物有哪些,國外的研究現狀是怎樣的

農業電子商務充滿商機,農產品網路營銷待發展。

十年前,對大多數市民來說,網購還只是個新名詞,在商家眼裡,網上交易猶如海市蜃樓可望而不可及。有多少人能想到,2004年名不見經傳的淘寶網,僅僅用了4年,銷售額就突破400億元人民幣,且持續5年以高於100%速度增長,近十倍於同期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同期大型連鎖零售企業40%的年增幅與淘寶網相比,只相當於尾數。淘寶網銷售額2005年超越了沃爾瑪,2006年超越了家樂福,2007年甚至超越了沃爾瑪與家樂福之和,2009年的年交易額超過2000億元,2010年有望超3000億元。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和網商來說,它簡直就是個奇跡,是個神話。

互聯網的日益普及、網民的更加成熟拓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空間。從1996年我國正式開通intnet那天起,網路電子商務就開始萌芽發展,經過2000年到2003年的冰凍調整期、2004到2006年的復甦回暖期,2007年起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即使在國際金融危機時期,電子商務仍然顯示了巨大的發展優勢和市場潛力。據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數據,2010年10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46億,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33%;預計2010年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將達到4.2萬億元,其中B2B交易額3.8萬億元,網購交易額4300億元(網購交易額2007、2008、2009年連續3年以超過100%的速度增長)。網上支付、網路購物和網上銀行半年用戶增長率均在30%左右,預計這幾年,人數還將上升。

[探索]

農業電子商務充滿生機

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與一些優勢行業比較相對滯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當前農業生產集約化程度不高,農業電子商務參與主體相對規模較小,導致經營成本過高;二是部分鮮活農產品物流運輸要求比較高,操作的難度較大;三是農產品利潤比較低,對風險投資和商業資本的吸引力不強。但發展農業電子商務,作為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的一項重要內容,越來越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今年下半年,工信部、農業部等五部季聯合發布了《農業農村信息化行動計劃(2010-2012)》,文件除了提出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外,還專門制定了農業電子商務拓展計劃,國家對農業信息化的扶持力度可謂前所未有。除此之外,農業標准化的逐步完善、農產品冷物流體系的發展、網上銀行和電子支付的日益普及,也為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外部環境日益成熟,農業電子商務的春天為時不遠。

與其他行業一樣,經過長期探索與實踐,農業電子商務領域也涌現了一批成功的案例。在B2B領域,有農業部建設的《中國農業信息網商務版》,商務部建設的《新農村商網》。《「菜籃子」信息網》已聯網310多家產銷地批發市場,每天採集肉、蛋、魚、果、蔬菜等348個品種的批發價格,為社會公眾服務。這些網站集成農產品信息發布、咨詢互動、購銷對接等板塊,同時發布TV版本與數字電視整合,農民坐在家裡就可以查詢農產品供求信息,足不出戶銷售自己生產的農產品。一些地區也藉助淘寶網C2C平台打響了當地農特產品牌,如現在家喻戶曉的河南新鄭好想你紅棗、鐵觀音茶等。

隨著三網融合進程不斷推進,農村信息化服務網路不斷完善,農業信息化「最後一公里」瓶頸難題有望徹底得到破解,農村信息服務網路將直接延伸到鄉鎮農服中心、中介組織、龍頭企業、批發市場、鄉村以及經紀人、種養大戶。暢通的全方位立體化信息高速公路將為農業電子商務普及掃清最後的障礙。

[實踐]

大力發展宜興農產品網路營銷

我市位於江蘇省南部,農業發達,特產豐富。全市現有農產品加工企業400多家,規模農業基地800多家,種養專業戶1000多家。為促進我市農業電子商務快速發展,讓優質農產品走上網路銷售這條快車道。市農林局將市內優質農產品生產企業集中起來抱團發展,專門建設了農特產網路商城——天綠農特產網,以此作為展示本市優質農產品的窗口,集中優勢資源,加快優化推廣天綠網,整體提升了我市農特產在全國市場上的競爭力。

政府牽頭、農企參與,形成網路營銷格局。2010年5月份,市農林局按照農業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農民受益」的原則,牽頭部分農業龍頭企業,召開了「宜興市天綠優質農產品營銷網」建設工作會議,分析研究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經過詳盡的調查與研究,決定組建「宜興天綠優質農產品營銷公司」。期間委託專業公司開發B2C商城「天綠商城」(天綠農特產網),在淘寶C2C平台開設了天綠淘寶旗艦店。在市區開設了實體專營店。實體店的設立,既作為網路銷售倉儲,又是對網路銷售的一種補充,更是網路銷售公司強有力的保障。

「天綠商城」以實體店+網上商城相結合,營銷採用直銷+分銷模式,通過一系列商業化運作,最終在全國打響了宜興「天綠」優質農特產品。

大力宣傳、積極促銷,圍繞市場逐步推開。「天綠農特產網」在2010年7月份正式運行以來,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與支持。《無錫日報》、《宜興日報》等多家媒體進行了一系列深度報道。

在迎中秋佳節時,天綠網及淘寶店打出「迎中秋、慶國慶,天綠商城秒殺優惠大促銷」的口號,推出各類有針對性的禮包組合,並用一些產品進行低價促銷及提供一些休閑小食品等一系列手段,藉助中秋節這個有利時機,在網路銷售上打開了一片市場。短短幾個月,實體店月成交5萬元,網上交易月超1萬元。

立足本地、面向全國,做強做大天綠品牌。網商要做大,最關鍵是要樹立自己的品牌。天綠網要做強,就要充分利用網路營銷技術,重點進行品牌推介。一是在產品經營層面上,以品牌經營為重點,聯合我市規模農企,整合小規模基地,打造一個輕資產結構、重營銷網路的核心企業集團。二是以資本運營為手段,吸收社會資本和風險投資的加盟,壯大天綠公司實力,架設農產品生產全程產業鏈。三是根據市場需求,鼓勵企業開發市場消費量大的產品,引領企業生產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農產品。四是專業策劃天綠網路推介活動:在谷歌、網路等搜索引擎和知名門戶網站做關鍵詞、廣告展位和鏈接交換等推廣,合理分析關鍵詞價位、適時投放廣告,邊投放邊測試,以求取得資金最高回報率。五是靈活採用多種網路營銷模式。天綠網採用直銷+分銷模式運行。網站在設計時已整合了強大的分銷功能,即實施會員制和代理制兩種模式。六是實施對天綠網升級工程,整合成B2B2C綜合網站。運用天綠網整合的B2B板塊進行網銷,同時免費給農業企業、種養大戶、農業專業戶等提供農產品供需信息發布服務,使天綠真正成為雙向互動多功能的農業電子商務網站。

❺ 新形勢下,農產品市場營銷策略有那些

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的研究進展及思考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豐產不豐收」、「價賤仍賣難」的事件
頻頻發生,使得農產品營銷問題愈來愈突出。隨著農產品相
對過剩時代的到來,農產品營銷困境必將嚴重製約我國大農
業的發展,因此對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的需要顯得極為迫
切。筆者回顧了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的發展,並
提出建議,以期對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和實踐的發展提
供參考。
1圍繞「問題」展開的階段性研究
我國農產品營銷研究開展雖晚,但發展較快,研究議題
較為廣泛,其中關於營銷策略的探討是近年來農產品營銷研
究的主要內容。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基本圍繞各個時期農
產品經營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展開,其研究范疇和內容與各時
期農業經營面臨的困境緊密相關,呈現出階段性特徵。
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產品進入了供應寬松乃至過剩
的階段。農產品「賣難」問題開始凸現。此背景下理論界對
農產品經營問題展開探討。研究者主要從產品視角探尋農
產品經營困境的問題所在,普遍認為中國農產品經營的焦點
問題是流通渠道不暢。原因在於我國農產品市場體系不健
全,管理體制不靈活、流通主體不成熟、政府宏觀調控不完
善。基於此認識,這一階段營銷策略的研究集中於農產品流
通渠道範疇。研究者從宏觀層面上提出了解決農產品流通問
題的各種辦法與措施。此時的研究尚缺少關於農產品生產、定
價、儲存、促銷等系統營銷策略(4P策略)的內容,但卻是我國農
產品營銷策略研究的開端,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9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農業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以
及政府對農產品市場和道路建設投資的不斷加大,我國農產
品流通渠道和流通效率大為改觀。但各地「豐產反成災」的
事件仍不斷發生,農產品賣難問題依然是困擾農業經營的突
出矛盾。經過反思,研究者們認識到農產品經營困境的突圍
在於微觀經營主體的營銷能力和營銷手段的發展和提高,這
甚至關繫到整個農業的發展,有學者提出了「發展農業的主
要任務是進行市場營銷系統的總體開發」[1]的觀點。
從此我國理論界開始從管理的視角審查農產品營銷活動,進行系統
的營銷策略研究,對目標市場策略、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
道策略等農產品營銷策略展開了廣泛的討論。
2限於農產品流通策略的研究
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之初,研究內
容主要限於農產品流通范疇,針對農產品流通市場和流通主
體構建問題提出若干對策。賈益東[2]提出應按照市場經濟
的一般規律和農產品流通的特殊要求「建立多層次的農副產
品流通網路、高效靈活的流通調控體系、新型的經營組織體
系」的市場建設思路。對農產品流通主體的構建,可選擇「主
體形式多元化,經營目標市場化,管理體制一體化」的目標模
式[3]。崔曉文[4]進一步認為應當從提高農民進入流通領域
的組織化程度,推進工貿農一體化,交易方式規范化等幾方
面來深化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
這一階段研究者們基於產品視角從宏觀層面上對解決
農產品流通體制、市場體系建設,流通主體培育等問題提出
對策和建議,主要限於宏觀管理的范疇;由於在我國舊的農
業經濟管理體制下,農業經營問題長期以來突出表現為宏觀
管理的各種缺陷和矛盾。雖然關於「流通網路和市場建設」
的研究屬宏觀經濟管理范疇,但它們同時也是微觀主體進行
營銷渠道建設、制定渠道策略的重要環境因素。可以說,關
於營銷渠道的研究是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的開端。參考下

❻ 中國農產品市場營銷存在的問題最好能歸納幾點

1、總會有扎堆現象,感覺農民的自主性很差,比較喜歡跟風,同時市場的消化專力有限,導致價 格下降,產生傷屬農現象,今年的大白菜就是一個典範
2、運輸成本升高,隨著現在油價的升高,長途運輸的成本從以前的幾分錢升到了現在的幾毛錢,貨更有甚者
3、當地政府缺乏有效的組織,開發市場。農產品幾乎是自產自銷,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的上市速度,一旦過期就會造成筆不要的損失
以上是我個人的意見觀點,僅供參考

❼ 我國目前的農產品營銷環境有哪些變化

我國來農產品營銷策略的研究自進展及思考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豐產不豐收」、「價賤仍賣難」的事件頻頻發生,使得農產品營銷問題愈來愈突出。隨著農產品相對過剩時代的到來,農產品營銷困境必將嚴重製約我國大農業的發展,因此對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的需要顯得極為迫切。筆者回顧了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的發展,並提出建議,以期對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和實踐的發展提供參考。1圍繞「問題」展開的階段性研究我國農產品營銷研究開展雖晚,但發展較快,研究議題較為廣泛,其中關於營銷策略的探討是近年來農產品營銷研究的主要內容。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基本圍繞各個時期農產品經營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展開,其研究范疇和內容與各時期農業經營面臨的困境緊密相關,呈現出階段性特徵。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產品進入了供應寬松乃至過剩的階段。農產品「賣難」問題開始凸現。此背景下理論界對農產品經營問題展開探討。研究者主要從產品視角探尋農產品經營困境的問題所在,普遍認為中國農產品經營的焦點問題是流通渠道不暢。原因在於我國農產品市場體系不健全,管理體制不靈活、流通主體不成熟、政府宏觀調控不完善。

❽ 當前農產品物流營銷有哪些特點

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創新研究
摘要:相對落後的農產品流通渠道建設一直是制約我國農產品市場快速發展的瓶頸。與國外農產品流通渠道相比,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體系還存在諸多的弊端。在目前條件下,要提高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運行的績效,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關鍵是要對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從渠道關系、參與主體、流通業態、流通技術(手段)、政府政策支撐體系等層面進行創新,這是發展我國農產品流通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2154(2009)02—0016—07

農產品流通渠道體系的建設無疑是現階段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環節之一。長久以來,我國一直面臨著在「大工業、小農業」二元經濟結構內如何激活農產品流通發展的難題。主要表現為農業、農民、農村對市場的不適應和制度、政策建設的落後(夏春玉,2005)。在目前條件下,要提高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運行的績效,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關鍵是要對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進行創新,而創新從哪些層面展開,這是發展我國農產品流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國內外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的現狀

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是指農產品從生產者向最終消費者轉移過程中所採取的流通方式或組織方式,所涉及的內容包括渠道結構、參與主體、成員關系、流通業態、流通技術、支撐體系等。迄今為止,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大體經歷了五個階段的演變:農產品運銷階段一分銷商銷售為主階段一垂直一體化渠道階段一以顧客為中心的渠道階段一渠道整合階段(孫劍、李崇光,2003)。從世界和我國范圍來看,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呈現出如下的類型和特點。

(一)世界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類型與特點
世界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的形成,受各國社會體制、農業生產、經濟發展水平等的影響。迄今為止。世界農產品流通渠道主要有三種模式:東亞模式、西歐模式與北美模式(見表1)。

(二)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類型與特點
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借鑒和吸納了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表現出較強的中國特色。我國目前現存的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主要有「農戶+批發商」模式;「農戶+龍頭企業」模式;「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模式:「農戶+供應商+超市」模式(趙一夫、任愛榮,2007)。各模式表現出不同的流通效率、渠道結構、穩定性等特點。
但總的來看,我國農產品渠道模式呈現出「權力不平衡性」和「結構不對稱性」,渠道權力嚴重向龍頭企業傾斜,農戶談判能力弱,利益受不到保障;渠道結構呈現出「兩端小中間大」的不對稱性,農戶和零售終端規模小,中間流通環節紛雜,造成流通不暢,效率低下。由於「權力不平衡性」和「結構不對稱性」,又導致「關系不穩定」,表現為違約率高。對比我國與世界農業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農產品流通模式,可以發現,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還相當不完善,存在諸多的弊端,主要表現為流通成本高、渠道關系不穩定、上游參與主體力量薄弱、流通業態單一、流通技術不發達、政府政策支撐體系欠缺、流通效率低下等(表2),這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亟待對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進行變革和創新。

二、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創新

近年來,在借鑒國外農產品流通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我國學術界和實踐界在農產品流通模式創新方面作了大量的有意義的探討。
袁華(2005)提出了構建以合作組織為紐帶的農產品流通渠道。張闖,夏春玉(2005)認為提高農產品流通渠道穩定性及效率有賴於農產品流通合作社規模與實力的壯大、農戶組織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政府的互補性制度安排。熊湘輝,白彥平(2006)認為,創新我國農產品流通模式應該從加強農產品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交易條件;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的信息化建設;革新農產品流通市場的交易方式;提高市場建設和管理的現代化水平等方面入手。周發明(2007)認為,構建農產品新型營銷體系必須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依託,提高農產品營銷的組織化程度,推進農產品品牌經營戰略,完善批發市場、構建農產品新型營銷體系,大力推進農產品零售業態和交易方式的變革。張希穎,榪海霞(2007)提出了基於第三方物流的農產品連鎖經營模式。王新利,李世武(2008)提出了渠道結構信息化、主體組織化及聯盟化的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創新思路。
以上這些探討為我們進行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創新提供了廣闊的思路和深厚基礎,但是學者們對這些探索大都是基於某一視角而論,沒有形成一套較為系統的體系。筆者認為,模式創新應該站在現有模式基礎上,發現優點和不足進而進行創新。因此,筆者認為,我國農產品流通模式創新應該針對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存在諸多的弊端,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進行:渠道關系層面、參與主體層面、流通業態層面、流通技術/手段層面、政府政策支撐體系層面(圖1)。

(一)渠道關系創新
迄今為止,渠道理論研究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以效率和效益為重心一以權力和沖突為重心一以關系和聯盟為重心的演變。而以關系和聯盟為重心正是渠道關系學派研究的重點,渠道關系是指一條渠道中共同做生意的各成員之間的交往狀態和合作深度,根據業務關系合作的深度,可將渠道關系分為交易型關系,合作關系,夥伴關系和聯盟關系(卜妙金,2001)。而「聯盟關系」正成為渠道模式創新的新著力點。因此,筆者認為,從關系層面對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進行創新主要是建立農產品渠道聯盟。從構建渠道聯盟視角來看,除了發展渠道縱向聯盟,還應該注重發展渠道橫向聯盟。根據我國農業現實,筆者認為,可考慮從資源優勢的角度發揮三個聯盟主體(農戶、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作用,尤其是龍頭企業的核心作用。農產品渠道聯盟模式主要應涵蓋生產、加工、流通三方面的內容。

1 合作社(協會)指導下的農戶生產聯盟。這種聯盟模式主要是以農戶間共通性和互補性資源,建構產業群聚體系,整合農戶間專業化技能、信息和生產設施等關鍵性資源,以一致性的定位,推動農產品生產技術化和規模化,實質上屬於橫向渠道聯盟(圖2)。比如,蔬菜聯盟、水果聯盟、穀物聯盟、西瓜聯盟等。他們採取共同采購種苗、共同育苗、共同租地、共同采購農葯、肥料、飼料、共同采購耕耘機與車輛進行農產品生產。因為農戶的分散性和弱組織性,這種聯盟應在合作社或者其他農業協會的指導下,遵循積極引導、操作透明,農戶自願的原則進行。
2 加工企業主導下的企業加工聯盟。基於我國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現狀,可考慮利用「龍頭」加工企業農業生產技術和食品加工優勢,通過建立「企業加工聯盟體」,實現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優勢互補等戰略目標。這種聯盟縱橫模式都存在(圖3),但主要應該發展橫向聯盟(圖3的虛線矩形部分)。橫向模式的內容通常包括:共同采購包裝設備、共同采購紙箱、共同采購冷藏設備、包裝設備交換使用、冷藏設備交換使用、產品銷售搭配、共同分級包裝、共同冷 藏或使用倉庫等(陳貽設,2003)。
可以採取的具體策略有:(1)企業間加強合作,發展具市場導向、市場差異化及具外銷潛力、新鮮優勢、特殊效益的農產品進入市場,通過同業與異業聯盟,以提高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2)扶植小型農村加工企業,推動產地品牌、通路的共同營銷和建設,可採取以大區域(如縣級以上)來建立共同品牌,組建農產品加工中心,建立網路化、立體化的農產品加工聯盟體系。(3)共同建立本身不具生產優勢的境外原料供應聯盟體系,降低成本,維持加工原料的穩定供應。

3 營銷企業主導下的流通聯盟。流通聯盟是通過廣泛建立農產品的各種國內外營銷通路,與同業或異業營銷企業進行聯盟,主要目的是整合農產品之間(縱向)以及農產品與其他產品之間(橫向)的流通渠道,建立快速、高效、穩定的農產品配銷體系(圖4虛線矩形部分)。
可以採取的具體策略有:(1)整合營銷企業的物流設施及通路資源,通過同業聯盟建立專業、高效及具規模效應的現代化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聯合組建或借用第三方物流)。(2)與其他非農企業異業聯盟,建立農產品運銷公司或區域物流中心,進行農產品共同配送,盤活流通。(3)通過打造農產品加工配送基地、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和規范的連鎖經營體系,建立與實施具有「扁平化、集中化、強控制、高效率」特點的「生產者一加工配送中心一農產品銷售集團連鎖店一消費者」新型渠道模式(陳曉群、冉春娥,2007)。(4)建構農業產銷信息網,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化,建立具JIT模式的農產品產銷聯盟,實現農產品流通的信息化、網路化、高效化(何廷玲、夏文匯,2005)。

4 超市(賣場)主導下的縱向直銷聯盟。構建超市(賣場)主導下的縱向直銷聯盟,可使農產品從分散的農戶通過超市(賣場)直接到達消費者手中,減少了中間環節,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控制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但由於超市(賣場)在我國農產品物流中占的比例還比較低,物流配送中心、標准化生產基地缺乏,因此,超市(賣場)主導下的縱向直銷聯盟重點應集中在物流配送中心、標准化生產基地的建設上(圖5)。
可採取的策略有:(1)在超市、量販店設立品牌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專櫃。(2)扶植農業大戶和大型超市(賣場)直接建立渠道戰略合作關系,強化對超市(賣場)的新鮮農產品供應。(3)嘗試在較小型超市間建立聯合物流配送中心(聯合組建或借用第三方物流),進行統一采購,同時讓聯合物流配送中心牽頭與農戶建立標准化生產基地。

(二)渠道參與主體創新
我國農產品流通的突出問題之一是流通主體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這種低組織化程度尤其以農戶組織化程度低最為明顯。這種低組織化程度造成市場信息搜尋成本高,交易費用高,承擔經營風險的能力低。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求營銷主體必須具有一定的組織化程度。周發明(2007)曾指出「只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才能成為中國農產品營銷的最重要的主體」。但低組織化程度不僅僅在農戶端,在龍頭企業和經銷商身上也有體現。「農產品加工企業由於規模小、技術弱以及人才缺乏等原因,也不能很好地加工農產品,導致農產品增值有限且不能使顧客滿意」(王新利、李世武,2008)。因此,渠道參與主體創新應該從農戶、龍頭企業和經銷商三方面進行。
1 農戶組織化。主要手段一是可通過共同購買、共同銷售、技術與服務共享等實現聯合;二是通過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並努力增強其規模與實力,發揮流通主體作用。比如,可以組建上文所說的「農戶生產聯盟」,還可以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服務職能,利用龍頭企業的牽動作用發揮專業學會、協會、村級基層組織和鄉土能人的作用來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張紅宇(2007)提出了六種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模式,分別是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模式,農民專業合作社模式,現代公司制企業模式,傳統農村合作組織的改造轉型模式,社區性集體經濟組織模式,生產服務的組織化提供模式。郭紅(2007)提出了兩種適用於不同的產業水平的農村科技專業合作組織模式——「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戶」模式和「研究機構+支部+專合組織」模式——來提高農戶組織化程度。
2 龍頭企業規模化。當前,我國現有的龍頭企業一般規模較小,競爭力不強。可通過對龍頭企業內部相關業務重組,抓精放弱,使企業經營自己的強項;對弱小的企業應予以合並,擴大企業的覆蓋面和業務范圍;對正在發展且企業規模和實力一般的企業要積極促其聯合,不僅增大規模更重要的是提升競爭力(王新利、李世武,2008)。張希穎、榪海霞(2007)也指出,農產品流通渠道創新的關鍵之一就是要加快國有農業流通企業改組改制。鼓勵優質企業,以優質資產為紐帶,通過市場機制和政策引導,實現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聯合重組,鼓勵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制資本以及外資等國內外各種資本參與流通企業改組改造。
3 經銷商品牌化。由於流通發展的滯後,我國現有的關於農產品的經銷商數量多、規模小並且競爭力低,因此,可通過支持大型農產品經銷商採用參股、控股、承包、兼並、收、託管和特許經營等方式,幫助這些企業實現規模擴張,使之盡快成為擁有自主品牌、競爭能力強、帶動作用強的大型農產品分銷集團。

(三)流通業態創新
商務部在《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連鎖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業態,努力提高連鎖超市、便利店、大型綜合超市等新型零售業態中農產品的經營規模。因此,流通業態的創新成為建設農村市場體系的關鍵。筆者認為,流通業態創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 經營「連鎖化」。農產品連鎖經營是目前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的最重要途徑之一。開展連鎖經營,首先要積極培育農產品連鎖經營主體,可結合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情況,培育連鎖經營主體。其次要鼓勵龍頭企業發展連鎖經營。依託農業龍頭企業上聯市場、下聯生產基地和農戶,有品牌、有市場的良好條件,引導它們通過開設直銷店、連鎖店等形式,不斷壯大連鎖網路,將更多的名特優新農產品推向市場,打響企業品牌。再次要積極推進工商企業投資農產品連鎖經營,引導相同業態或經營內容相近企業,通過兼並、聯合、合作等方式,進行資產與業務重組,發展農產品連鎖經營業務,帶動連鎖經營實現低成本擴張和跨地區發展。一些企業已經在此方面開展了有益的嘗試。比如,「江蘇蘇果」超市陸續進入農產品銷售領域,涌現出三種比較成功的連鎖經營模式:一是無錫的「天惠連鎖超市+批發市場+基地+保險承諾」;二是鎮江的「萬方連鎖超市+基地」;三是鹽城的「放心糧油專賣連鎖店+加工企業+基地」(張希穎、禡海霞,2007)。
2 銷售「超市化」。農產品銷售「超市化」是農產品進人品牌競爭階段的標志。農產品銷售超市化的實質,就是商業企業從流通領越向農產品生產領域滲透和擴張,融入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以現代流通業作為引導,更好地推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進而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超市化不僅能提升市場品位,吸引更多消 費者,而且有利於引導農業生產按照消費需求組織生產,調整結構,提高品質,克服農副產品生產的盲目性,從而增加農民收入。
3 配送「集中化」。配送「集中化」就是要求農產品流通施行以「物流中心」為連接紐帶的一體化渠道模式。「由於物流中心一般具有較大的規模與物流能力,一般可以同時為多個上游環節及下游環節提供物流服務,所以通過物流中心聯結供應鏈上下游環節,能夠大大提高農產品物流配送效率」(汪旭暉,2008),形成一定的綜合效應和規模效應,進而促進農產品物流向一體化、集約化的發展,最後形成一個社會化的高效農產品物流體系(張文松、王樹祥,2006)。目前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有實力的零售連鎖企業已經擁有或正在組建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如上海聯華、江蘇蘇果。

(四)流通技術/手段創新
業態的創新必須以流通技術/手段創新作為支撐,它是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的重要技術保證。筆者認為,流通技術/手段創新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 物流體系創新。營銷渠道的高效率需要物流系統的高效率作支撐,「實現物流系統高效率必須把傳統的物流途徑簡化為由生產者經配送中心到達零售終端」(周發明,2007)。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大幅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減少流通損耗,提高流通績效。而我國農產品物流成本相對農業發達國家還偏高。據統計,我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採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達25%-35%左右,而發達國家的蔬果損失率則控制在5%以下,美國蔬果在物流環節的損耗率僅有1%~2%(方昕,2002)。
因此,物流體系的創新應該圍繞著建立能夠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的現代物流體系來進行。具體策略有:
(1)樹立和加強現代物流意識,現代物流不僅僅是運輸,更是信息化,標准化,全程化,一體化的服務。
(2)積極實施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可以減輕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負擔,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集中精力於自己的核心業務;能夠提高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節約交易費用。而農產品生產經營通過實施第三方物流能夠給其帶來規模的擴大,有利於其提高市場佔有率,增加利潤(張希穎、榪海霞,2007)。
(3)抓好農產品物流的標准化體系建設。在物流用語、計量標准、技術標准、數據傳輸標准、物流作業和服務標准等方面,不僅要結合WTO規則,制訂能夠與國際同行業接軌的標准,而且要強化應用。
(4)開展物流共同化業務。物流共同化是企業之間通過由物流聯盟(Logistics allianoe)等方式來處理營運中有關物品流通(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業務。共同化能夠達到降低經營成本、擴大服務范圍、提升經營能力和內容的作用。共同化可通過企業間共組物流體系,或共享物流專長(如專業人力、知識及技術,及其廣布的據點和設施)等方式來實現,具體形式諸如策略聯盟、夥伴關系、中心衛星工廠制度、物流外包等。
2 交易方式創新。農產品交易方式創新要求在農產品領域逐漸採用拍賣、倉單、遠程合約、期貨等交易方式(周發明,2007),積極實施農產品電子商務。具體策略有:
(1)擴大農產品拍賣制度的試驗試點。在條件基本具備的地方尤其是銷地批發市場逐步嘗試採用拍賣、合約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對於拍賣設施不完備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可以暫時採取傳統的叫價方式;而對於檔次高、標准化和規格化程度高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可以開展電腦拍賣的試點(汪旭輝,2005)。在這方面深圳「布吉模式」的做法值得借鑒。
(2)發展農產品期貨交易。期貨交易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利於農產品的價格發現,有助於穩定農產品價格和價格預期。但期貨交易對農產品本身、制度、設施等要求較高,大力推廣仍有局限。謝勇模(2006)根據我國目前的農戶分散經營、生產規模小、市場能力不足、並不具備直接利用期貨市場的能力和條件,提出了通過合作社把農戶和期貨結合的「期貨合作社」構想。他認為可以考慮兩種主要的期貨合作社模式。一是「企農聯合型期貨合作社」。農戶組建或參加合作社,合作組織代表農戶與訂單企業簽訂訂單合同,由於可以利用期貨市場來歸避風險,合作社的建立既能維護農民的利益又降低了企業與農戶的交易成本,從而穩定了流通渠道關系,實現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三方共贏。二是「信農互動型期貨合作社」。信貸機構根據農戶與合作社簽訂的期貨銷售協議向合作社提供一定比例貸款,合作社以這筆貸款開展資金互助,放大資金需求,聯結更多農戶進入合作社,同時解決信貸機構面對分散的農戶提供小額貸款運行成本高的問題。
(3)積極實施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從而形成信息商務化、數字化,可以將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諸環節有機地結合到一起,解決了農業生產與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可以幫助農產品經營者科學決策,合理的安排生產,利用電子商務技術改造傳統經濟下的流通過程,形成由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商流組成的並以信息流為核心全新的流通流程,可有效避免農業生產的盲目性,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比如有些涉農企業已經實施了諸如綜合性第三方電子市場、專業性第三方電子市場、B2B電子市場、(B+C)2B電子市場模式,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功。但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需通過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加快信息設施建設,建立高效的農產品物流體系,建立安全可靠的支付體制等措施來保證。

(五)政府政策支撐體系創新
我國目前的農產品流通體系中,政府主要扮演著管理者的角色,政府非市場化手段盛行。因此,政府應該轉變職能,變「管理者」為「服務者」,為農產品流通提供服務平台和政策保障。

1 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的信息化建設。政府要建立快速、准確、有效的農產品信息傳播網路:建立健全信息收集發布制度,並建立信息中介組織;加強農村信息市場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監控問題探索機制,識別真假信息;大力培訓農村信息化管理人才。
2 轉變對農產品流通主體支持方式。對農產品龍頭企業而言,要將支持大型農業龍頭企業實現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出口創匯、產業升級和增強國際競爭力等方面,轉到發揮其對農戶、特別是中小型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上。財政支持要取消無償支持的方式,改為全部通過貼息,或建立擔保基金的方式進行。對農合組織,要加大對其在財稅、信貸方面的支持力度。比如稅收減免、政策優惠、專項資金支持、信貸支持等。
3 完善農產品流通立法。國家要盡快出台《農產品批發市場法》、《農產品公平交易法》等法律法規,使農產品流通步入健全的法制軌道。中央和地方應制訂和嚴格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機構,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信息公開發布制和不合格農產品就地銷毀制度,保證農產品「依法」流通和「安全」流通。

三、結語

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變革是我國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流通渠道的完善與否,將直接影響到農產品流通的成本與效率,進而影響到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因此,進行流通渠道的變革和創新將會為農產品流通效率的提高注入新的動力。渠道關系、參與主體、流通業態、流通技術/手段和政府政策支撐體系的創新也許能為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變革提供新的視角。

另外,團IDC網上有許多產品團購,便宜有口碑

❾ 農產品營銷主要包括的三個層次是什麼

農產品營銷主要包括的三個層次是「原產地」戰略;「原生態」戰略;「文化突內圍」戰略;

「原生容態」就是「自然、原生、健康」,產品推出後大受歡迎,農產品營銷最近還被作為甘肅特色產品的經典代表,被2007年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合作國際研討會確定為指定飲品。


(9)構建新型農產品營銷體系的研究擴展閱讀:

農產品營銷作為市場營銷(指個人和群體通過創造並同他人交換產品的價值,以滿足需求和慾望的一種社會過程和社會管理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農產品生產者與產品市場經營者為實現農產品價值一道經行的一系列的產品價值的交易活動。

農產品營銷探尋消費需求,結合市場競爭和企業實力、擁有資源情況,對企業現實的農產品和有待開發的農產品進行有系統的策劃和市場推廣的行為。使產品增值,在向消費者提供價值的過程中讓企業獲利。

❿ 農產品營銷的基本職能

農產品營銷作為一種活動,有如下四項基本職能:
1.發現和了解消費者的需求。
現代市場營銷觀念強調市場營銷應以消費者為中心,農業企業和合作社也只有通過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可能實現企業的目標,因此,發現和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是農產品營銷的首要功能。
2.指導企業決策。
農業企業和合作社決策正確與否是企業成敗的關鍵,要謀得生存和發展,很重要的是做好經營決策。通過市場營銷活動,分析外部環境的動向,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慾望,了解競爭者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結合自身的資源條件,指導農業企業和合作社在產品、定價、分銷、促銷和服務等方面作出相應的、科學的決策。
3.開拓市場。
農產品營銷活動的另一個功能就是通過對消費者現在需求和潛在需求的調查、了解與分析,充分把握和捕捉市場機會,積極開發產品,建立更多的分銷渠道及採用更多的促銷形式,開拓市場,增加銷售。
4.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與慾望是農產品市場營銷的出發點和中心,也是市場營銷的基本功能。企業通過市場營銷活動,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並根據不同目標市場的顧客,採取不同的市場營銷策略,合理地組織農業企業和合作社的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為消費者提供適銷對路的農產品,搞好銷售後的各種服務,讓消費者滿意。

閱讀全文

與構建新型農產品營銷體系的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全方位電子商務分析 瀏覽:591
安徽省市場營銷協會 瀏覽:989
服務營銷品牌營銷 瀏覽:134
餐飲微博推廣方案 瀏覽:674
電子商務哪裡去學 瀏覽:677
服裝品牌營銷模式論文 瀏覽:295
童裝品牌營銷策略 瀏覽:957
公司活動策劃方案word 瀏覽:345
電大電子商務概論形成性考核冊答案2014 瀏覽:570
電子商務平台的用例圖 瀏覽:50
2016電子商務預計增長 瀏覽:490
2020大學黨員具體培訓方案 瀏覽:830
企業電子商務管理重點 瀏覽:523
不銹鋼電子商務 瀏覽:738
新員工培訓方案5000字 瀏覽:679
桐廬織彩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03
重慶移動市場營銷崗位怎麼樣 瀏覽:470
市場營銷報告英語作文 瀏覽:55
怎麼改善促銷活動效果 瀏覽:263
學市場營銷還是學英語翻譯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