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推廣 > 特色農產品營銷

特色農產品營銷

發布時間:2020-12-05 20:37:21

❶ 假如你是一名大學生村官,你如何幫助當地的農民進行農產品網路營銷(廣西蕉農)

針對農產品進行網路營銷2009年的香蕉銷售不出去,香蕉是不易久放的產品內,很快就會爛掉,容堆放到爛掉,這蕉農的焦急,讓蕉農一時也不知道怎麼辦?僅僅靠政府補貼是不行的。作為一名村官就是要更好的為農民百姓服務,也就是幫農民把產品銷售出去,增加農民的收入,我們意識到是當今網路時代,我們可以靠網路銷售來為農產品打開更多的銷路,創出更大的市場,我們可以通過網路與那些對香蕉需求大的城市的中間商聯系,我們可以在網上把當地盛產的農產品放在網上進行深入細致的介紹並促銷。由於網路的綜合統計功能強大,傳播范圍廣,利用網路進行市場調查,了解相關農產品的各地市場信息、供需情況,從而進行對需求大的地區市場的中間商聯系,開發建設農產品流通信息系統,建設農業電子商務平台,推薦你農產品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有利於突破農產品區域局限性。農產品的地域特性。

❷ 《求救》廣西柑橘特色農產品欲進入東盟市場,請分析營銷環境。

1、東盟與中國的關系較為緩和,還是比較不錯的,但與廣西的關系就無從考究回了。
2、關稅方面比較寬松,答東盟對農產品的進口在中國的量比較大一些,中國是農業大國,農產品較多,主要對黃麴黴毒素的限量要求高一些,對農殘、葯殘只要是國內檢測合格,東盟是能接受的。
3、農產品油價格優勢:比較低廉,種類較多、物產豐富。東盟相對來說比較貧窮,對購買能力方面還是農產品比較實惠。
4、東盟比較注重農產品的酥脆程度較感興趣,外形沒什麼重要的要求。
我司出口東盟的農產品有花生類、蠶豆、豌豆等炒貨食品,還是不錯的。祝你成功!

❸ 特色農產品營銷策略的概念

在當今的農產品中普抄通農產品過剩,優質特色農產品相對短缺,特色農產品營銷是以營銷學為基礎,運用現代營銷技巧,對農產品的生產、銷售進行有效指導,使作用的農產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更加具有競爭力。
特色農產品營銷就我個人根據《農產品營銷學》(高教版),是這樣理解的,指導生產差異化的農產品,屬農產品目標市場策略,是對資源條件較差的企業或者農業生產者尤其適用的一中營銷方法。
此只屬於鄙人之見。

❹ 誰有特色農產品 銷售渠道,河南的,本人有5畝超甜水果玉米,沒有人見過,不好銷售,跪求 銷售渠道

可以到農產品批發市場,一般都比較好銷售

❺ 西藏甘語倉特色農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西藏甘語倉特色農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2009-05-08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丁青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西藏昌都市昌都經濟開發區A區。

西藏甘語倉特色農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40324585771950X,企業法人貢布多加,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西藏甘語倉特色農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設備采購;蟲草收購、蟲草加工、蟲草包裝;青稞種植、青稞系列食品初加工、青稞系列食品深加工;青稞精粉、膨化食品、麵包的加工銷售;青稞低度酒生產;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民族手工藝、民族用品(服飾及生活用品)的銷售;畜牧產品加工銷售(氂牛肉、氂牛絨製品、氂牛角飾品);礦泉水生產銷售;預包裝農特產品加工銷售(蘋果、葡萄、西瓜、橙子、西紅柿、石榴、核桃、香瓜、藏紅花、羊肚菌、松茸、獐子菌、天麻);象牙玉飾品銷售;蔬菜、水果種植及冷凍儲藏、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西藏自治區,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3200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3家。

西藏甘語倉特色農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對外投資0家公司,具有3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西藏甘語倉特色農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❻ 特色農產品(羊肚菌)的生產與銷售在稅收方面有什麼優惠政策

1、農產品(羊肚菌)的生產,屬於自產自銷的農產品免交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
2、農產品(羊肚菌)的銷售,屬於蔬菜流通環節,免徵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
3、相關規定:
(1)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產品是免徵增值稅,見《增值稅暫行條例》。
(2)《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免徵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137號)
(3)《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免徵部分鮮活肉蛋產品流通環節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75號除了增值稅優惠,是否能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還要注意:《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七條 企業的下列所得,可以免徵、減征企業所得稅:(一)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十六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規定的企業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可以免徵、減征企業所得稅,是指:(一)企業從事下列項目的所得,免徵企業所得稅:蔬菜、穀物、薯類、油料、豆類、棉花、麻類、糖料、水果、堅果的種植;2.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3.中葯材的種植;4.林木的培育和種植;5.牲畜、家禽的飼養;6.林產品的採集;7.灌溉、農產品初加工、獸醫、農技推廣、農機作業和維修等農、林、牧、漁服務業項目;8.遠洋捕撈。(二)企業從事下列項目的所得,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1.花卉、茶以及其他飲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種植;2.海水養殖、內陸養殖;企業從事國家限制和禁止發展的項目,不得享受本條規定的企業所得稅優惠。

❼ 利用電商銷售特色農產品,可以彌補傳統貿易方式的哪些不足

首先是受眾。來傳統貿易方式如果源想要擴大受眾面,要麼廣告推廣,要麼開發渠道,而電商將這部分工作簡單化,在平台上輕而易舉的達到了推送,展示的作用。
其次,利用網路平台訂單,可以制定相應產品策略,何時促銷防止積壓,何時高密度推廣,都可以掌握。
還有就是假鈔問題,人力成本這些也是一些好處。

❽ 當前農產品物流營銷有哪些特點

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創新研究
摘要:相對落後的農產品流通渠道建設一直是制約我國農產品市場快速發展的瓶頸。與國外農產品流通渠道相比,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體系還存在諸多的弊端。在目前條件下,要提高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運行的績效,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關鍵是要對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從渠道關系、參與主體、流通業態、流通技術(手段)、政府政策支撐體系等層面進行創新,這是發展我國農產品流通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2154(2009)02—0016—07

農產品流通渠道體系的建設無疑是現階段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環節之一。長久以來,我國一直面臨著在「大工業、小農業」二元經濟結構內如何激活農產品流通發展的難題。主要表現為農業、農民、農村對市場的不適應和制度、政策建設的落後(夏春玉,2005)。在目前條件下,要提高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運行的績效,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關鍵是要對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進行創新,而創新從哪些層面展開,這是發展我國農產品流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國內外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的現狀

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是指農產品從生產者向最終消費者轉移過程中所採取的流通方式或組織方式,所涉及的內容包括渠道結構、參與主體、成員關系、流通業態、流通技術、支撐體系等。迄今為止,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大體經歷了五個階段的演變:農產品運銷階段一分銷商銷售為主階段一垂直一體化渠道階段一以顧客為中心的渠道階段一渠道整合階段(孫劍、李崇光,2003)。從世界和我國范圍來看,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呈現出如下的類型和特點。

(一)世界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類型與特點
世界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的形成,受各國社會體制、農業生產、經濟發展水平等的影響。迄今為止。世界農產品流通渠道主要有三種模式:東亞模式、西歐模式與北美模式(見表1)。

(二)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類型與特點
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借鑒和吸納了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表現出較強的中國特色。我國目前現存的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主要有「農戶+批發商」模式;「農戶+龍頭企業」模式;「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模式:「農戶+供應商+超市」模式(趙一夫、任愛榮,2007)。各模式表現出不同的流通效率、渠道結構、穩定性等特點。
但總的來看,我國農產品渠道模式呈現出「權力不平衡性」和「結構不對稱性」,渠道權力嚴重向龍頭企業傾斜,農戶談判能力弱,利益受不到保障;渠道結構呈現出「兩端小中間大」的不對稱性,農戶和零售終端規模小,中間流通環節紛雜,造成流通不暢,效率低下。由於「權力不平衡性」和「結構不對稱性」,又導致「關系不穩定」,表現為違約率高。對比我國與世界農業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農產品流通模式,可以發現,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還相當不完善,存在諸多的弊端,主要表現為流通成本高、渠道關系不穩定、上游參與主體力量薄弱、流通業態單一、流通技術不發達、政府政策支撐體系欠缺、流通效率低下等(表2),這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亟待對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進行變革和創新。

二、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創新

近年來,在借鑒國外農產品流通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我國學術界和實踐界在農產品流通模式創新方面作了大量的有意義的探討。
袁華(2005)提出了構建以合作組織為紐帶的農產品流通渠道。張闖,夏春玉(2005)認為提高農產品流通渠道穩定性及效率有賴於農產品流通合作社規模與實力的壯大、農戶組織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政府的互補性制度安排。熊湘輝,白彥平(2006)認為,創新我國農產品流通模式應該從加強農產品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交易條件;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的信息化建設;革新農產品流通市場的交易方式;提高市場建設和管理的現代化水平等方面入手。周發明(2007)認為,構建農產品新型營銷體系必須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依託,提高農產品營銷的組織化程度,推進農產品品牌經營戰略,完善批發市場、構建農產品新型營銷體系,大力推進農產品零售業態和交易方式的變革。張希穎,榪海霞(2007)提出了基於第三方物流的農產品連鎖經營模式。王新利,李世武(2008)提出了渠道結構信息化、主體組織化及聯盟化的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創新思路。
以上這些探討為我們進行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創新提供了廣闊的思路和深厚基礎,但是學者們對這些探索大都是基於某一視角而論,沒有形成一套較為系統的體系。筆者認為,模式創新應該站在現有模式基礎上,發現優點和不足進而進行創新。因此,筆者認為,我國農產品流通模式創新應該針對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存在諸多的弊端,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進行:渠道關系層面、參與主體層面、流通業態層面、流通技術/手段層面、政府政策支撐體系層面(圖1)。

(一)渠道關系創新
迄今為止,渠道理論研究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以效率和效益為重心一以權力和沖突為重心一以關系和聯盟為重心的演變。而以關系和聯盟為重心正是渠道關系學派研究的重點,渠道關系是指一條渠道中共同做生意的各成員之間的交往狀態和合作深度,根據業務關系合作的深度,可將渠道關系分為交易型關系,合作關系,夥伴關系和聯盟關系(卜妙金,2001)。而「聯盟關系」正成為渠道模式創新的新著力點。因此,筆者認為,從關系層面對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進行創新主要是建立農產品渠道聯盟。從構建渠道聯盟視角來看,除了發展渠道縱向聯盟,還應該注重發展渠道橫向聯盟。根據我國農業現實,筆者認為,可考慮從資源優勢的角度發揮三個聯盟主體(農戶、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作用,尤其是龍頭企業的核心作用。農產品渠道聯盟模式主要應涵蓋生產、加工、流通三方面的內容。

1 合作社(協會)指導下的農戶生產聯盟。這種聯盟模式主要是以農戶間共通性和互補性資源,建構產業群聚體系,整合農戶間專業化技能、信息和生產設施等關鍵性資源,以一致性的定位,推動農產品生產技術化和規模化,實質上屬於橫向渠道聯盟(圖2)。比如,蔬菜聯盟、水果聯盟、穀物聯盟、西瓜聯盟等。他們採取共同采購種苗、共同育苗、共同租地、共同采購農葯、肥料、飼料、共同采購耕耘機與車輛進行農產品生產。因為農戶的分散性和弱組織性,這種聯盟應在合作社或者其他農業協會的指導下,遵循積極引導、操作透明,農戶自願的原則進行。
2 加工企業主導下的企業加工聯盟。基於我國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現狀,可考慮利用「龍頭」加工企業農業生產技術和食品加工優勢,通過建立「企業加工聯盟體」,實現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優勢互補等戰略目標。這種聯盟縱橫模式都存在(圖3),但主要應該發展橫向聯盟(圖3的虛線矩形部分)。橫向模式的內容通常包括:共同采購包裝設備、共同采購紙箱、共同采購冷藏設備、包裝設備交換使用、冷藏設備交換使用、產品銷售搭配、共同分級包裝、共同冷 藏或使用倉庫等(陳貽設,2003)。
可以採取的具體策略有:(1)企業間加強合作,發展具市場導向、市場差異化及具外銷潛力、新鮮優勢、特殊效益的農產品進入市場,通過同業與異業聯盟,以提高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2)扶植小型農村加工企業,推動產地品牌、通路的共同營銷和建設,可採取以大區域(如縣級以上)來建立共同品牌,組建農產品加工中心,建立網路化、立體化的農產品加工聯盟體系。(3)共同建立本身不具生產優勢的境外原料供應聯盟體系,降低成本,維持加工原料的穩定供應。

3 營銷企業主導下的流通聯盟。流通聯盟是通過廣泛建立農產品的各種國內外營銷通路,與同業或異業營銷企業進行聯盟,主要目的是整合農產品之間(縱向)以及農產品與其他產品之間(橫向)的流通渠道,建立快速、高效、穩定的農產品配銷體系(圖4虛線矩形部分)。
可以採取的具體策略有:(1)整合營銷企業的物流設施及通路資源,通過同業聯盟建立專業、高效及具規模效應的現代化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聯合組建或借用第三方物流)。(2)與其他非農企業異業聯盟,建立農產品運銷公司或區域物流中心,進行農產品共同配送,盤活流通。(3)通過打造農產品加工配送基地、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和規范的連鎖經營體系,建立與實施具有「扁平化、集中化、強控制、高效率」特點的「生產者一加工配送中心一農產品銷售集團連鎖店一消費者」新型渠道模式(陳曉群、冉春娥,2007)。(4)建構農業產銷信息網,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化,建立具JIT模式的農產品產銷聯盟,實現農產品流通的信息化、網路化、高效化(何廷玲、夏文匯,2005)。

4 超市(賣場)主導下的縱向直銷聯盟。構建超市(賣場)主導下的縱向直銷聯盟,可使農產品從分散的農戶通過超市(賣場)直接到達消費者手中,減少了中間環節,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控制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但由於超市(賣場)在我國農產品物流中占的比例還比較低,物流配送中心、標准化生產基地缺乏,因此,超市(賣場)主導下的縱向直銷聯盟重點應集中在物流配送中心、標准化生產基地的建設上(圖5)。
可採取的策略有:(1)在超市、量販店設立品牌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專櫃。(2)扶植農業大戶和大型超市(賣場)直接建立渠道戰略合作關系,強化對超市(賣場)的新鮮農產品供應。(3)嘗試在較小型超市間建立聯合物流配送中心(聯合組建或借用第三方物流),進行統一采購,同時讓聯合物流配送中心牽頭與農戶建立標准化生產基地。

(二)渠道參與主體創新
我國農產品流通的突出問題之一是流通主體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這種低組織化程度尤其以農戶組織化程度低最為明顯。這種低組織化程度造成市場信息搜尋成本高,交易費用高,承擔經營風險的能力低。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求營銷主體必須具有一定的組織化程度。周發明(2007)曾指出「只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才能成為中國農產品營銷的最重要的主體」。但低組織化程度不僅僅在農戶端,在龍頭企業和經銷商身上也有體現。「農產品加工企業由於規模小、技術弱以及人才缺乏等原因,也不能很好地加工農產品,導致農產品增值有限且不能使顧客滿意」(王新利、李世武,2008)。因此,渠道參與主體創新應該從農戶、龍頭企業和經銷商三方面進行。
1 農戶組織化。主要手段一是可通過共同購買、共同銷售、技術與服務共享等實現聯合;二是通過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並努力增強其規模與實力,發揮流通主體作用。比如,可以組建上文所說的「農戶生產聯盟」,還可以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服務職能,利用龍頭企業的牽動作用發揮專業學會、協會、村級基層組織和鄉土能人的作用來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張紅宇(2007)提出了六種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模式,分別是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模式,農民專業合作社模式,現代公司制企業模式,傳統農村合作組織的改造轉型模式,社區性集體經濟組織模式,生產服務的組織化提供模式。郭紅(2007)提出了兩種適用於不同的產業水平的農村科技專業合作組織模式——「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戶」模式和「研究機構+支部+專合組織」模式——來提高農戶組織化程度。
2 龍頭企業規模化。當前,我國現有的龍頭企業一般規模較小,競爭力不強。可通過對龍頭企業內部相關業務重組,抓精放弱,使企業經營自己的強項;對弱小的企業應予以合並,擴大企業的覆蓋面和業務范圍;對正在發展且企業規模和實力一般的企業要積極促其聯合,不僅增大規模更重要的是提升競爭力(王新利、李世武,2008)。張希穎、榪海霞(2007)也指出,農產品流通渠道創新的關鍵之一就是要加快國有農業流通企業改組改制。鼓勵優質企業,以優質資產為紐帶,通過市場機制和政策引導,實現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聯合重組,鼓勵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制資本以及外資等國內外各種資本參與流通企業改組改造。
3 經銷商品牌化。由於流通發展的滯後,我國現有的關於農產品的經銷商數量多、規模小並且競爭力低,因此,可通過支持大型農產品經銷商採用參股、控股、承包、兼並、收、託管和特許經營等方式,幫助這些企業實現規模擴張,使之盡快成為擁有自主品牌、競爭能力強、帶動作用強的大型農產品分銷集團。

(三)流通業態創新
商務部在《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連鎖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業態,努力提高連鎖超市、便利店、大型綜合超市等新型零售業態中農產品的經營規模。因此,流通業態的創新成為建設農村市場體系的關鍵。筆者認為,流通業態創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 經營「連鎖化」。農產品連鎖經營是目前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的最重要途徑之一。開展連鎖經營,首先要積極培育農產品連鎖經營主體,可結合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情況,培育連鎖經營主體。其次要鼓勵龍頭企業發展連鎖經營。依託農業龍頭企業上聯市場、下聯生產基地和農戶,有品牌、有市場的良好條件,引導它們通過開設直銷店、連鎖店等形式,不斷壯大連鎖網路,將更多的名特優新農產品推向市場,打響企業品牌。再次要積極推進工商企業投資農產品連鎖經營,引導相同業態或經營內容相近企業,通過兼並、聯合、合作等方式,進行資產與業務重組,發展農產品連鎖經營業務,帶動連鎖經營實現低成本擴張和跨地區發展。一些企業已經在此方面開展了有益的嘗試。比如,「江蘇蘇果」超市陸續進入農產品銷售領域,涌現出三種比較成功的連鎖經營模式:一是無錫的「天惠連鎖超市+批發市場+基地+保險承諾」;二是鎮江的「萬方連鎖超市+基地」;三是鹽城的「放心糧油專賣連鎖店+加工企業+基地」(張希穎、禡海霞,2007)。
2 銷售「超市化」。農產品銷售「超市化」是農產品進人品牌競爭階段的標志。農產品銷售超市化的實質,就是商業企業從流通領越向農產品生產領域滲透和擴張,融入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以現代流通業作為引導,更好地推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進而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超市化不僅能提升市場品位,吸引更多消 費者,而且有利於引導農業生產按照消費需求組織生產,調整結構,提高品質,克服農副產品生產的盲目性,從而增加農民收入。
3 配送「集中化」。配送「集中化」就是要求農產品流通施行以「物流中心」為連接紐帶的一體化渠道模式。「由於物流中心一般具有較大的規模與物流能力,一般可以同時為多個上游環節及下游環節提供物流服務,所以通過物流中心聯結供應鏈上下游環節,能夠大大提高農產品物流配送效率」(汪旭暉,2008),形成一定的綜合效應和規模效應,進而促進農產品物流向一體化、集約化的發展,最後形成一個社會化的高效農產品物流體系(張文松、王樹祥,2006)。目前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有實力的零售連鎖企業已經擁有或正在組建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如上海聯華、江蘇蘇果。

(四)流通技術/手段創新
業態的創新必須以流通技術/手段創新作為支撐,它是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的重要技術保證。筆者認為,流通技術/手段創新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 物流體系創新。營銷渠道的高效率需要物流系統的高效率作支撐,「實現物流系統高效率必須把傳統的物流途徑簡化為由生產者經配送中心到達零售終端」(周發明,2007)。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大幅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減少流通損耗,提高流通績效。而我國農產品物流成本相對農業發達國家還偏高。據統計,我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採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達25%-35%左右,而發達國家的蔬果損失率則控制在5%以下,美國蔬果在物流環節的損耗率僅有1%~2%(方昕,2002)。
因此,物流體系的創新應該圍繞著建立能夠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的現代物流體系來進行。具體策略有:
(1)樹立和加強現代物流意識,現代物流不僅僅是運輸,更是信息化,標准化,全程化,一體化的服務。
(2)積極實施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可以減輕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負擔,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集中精力於自己的核心業務;能夠提高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節約交易費用。而農產品生產經營通過實施第三方物流能夠給其帶來規模的擴大,有利於其提高市場佔有率,增加利潤(張希穎、榪海霞,2007)。
(3)抓好農產品物流的標准化體系建設。在物流用語、計量標准、技術標准、數據傳輸標准、物流作業和服務標准等方面,不僅要結合WTO規則,制訂能夠與國際同行業接軌的標准,而且要強化應用。
(4)開展物流共同化業務。物流共同化是企業之間通過由物流聯盟(Logistics allianoe)等方式來處理營運中有關物品流通(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業務。共同化能夠達到降低經營成本、擴大服務范圍、提升經營能力和內容的作用。共同化可通過企業間共組物流體系,或共享物流專長(如專業人力、知識及技術,及其廣布的據點和設施)等方式來實現,具體形式諸如策略聯盟、夥伴關系、中心衛星工廠制度、物流外包等。
2 交易方式創新。農產品交易方式創新要求在農產品領域逐漸採用拍賣、倉單、遠程合約、期貨等交易方式(周發明,2007),積極實施農產品電子商務。具體策略有:
(1)擴大農產品拍賣制度的試驗試點。在條件基本具備的地方尤其是銷地批發市場逐步嘗試採用拍賣、合約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對於拍賣設施不完備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可以暫時採取傳統的叫價方式;而對於檔次高、標准化和規格化程度高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可以開展電腦拍賣的試點(汪旭輝,2005)。在這方面深圳「布吉模式」的做法值得借鑒。
(2)發展農產品期貨交易。期貨交易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利於農產品的價格發現,有助於穩定農產品價格和價格預期。但期貨交易對農產品本身、制度、設施等要求較高,大力推廣仍有局限。謝勇模(2006)根據我國目前的農戶分散經營、生產規模小、市場能力不足、並不具備直接利用期貨市場的能力和條件,提出了通過合作社把農戶和期貨結合的「期貨合作社」構想。他認為可以考慮兩種主要的期貨合作社模式。一是「企農聯合型期貨合作社」。農戶組建或參加合作社,合作組織代表農戶與訂單企業簽訂訂單合同,由於可以利用期貨市場來歸避風險,合作社的建立既能維護農民的利益又降低了企業與農戶的交易成本,從而穩定了流通渠道關系,實現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三方共贏。二是「信農互動型期貨合作社」。信貸機構根據農戶與合作社簽訂的期貨銷售協議向合作社提供一定比例貸款,合作社以這筆貸款開展資金互助,放大資金需求,聯結更多農戶進入合作社,同時解決信貸機構面對分散的農戶提供小額貸款運行成本高的問題。
(3)積極實施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從而形成信息商務化、數字化,可以將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諸環節有機地結合到一起,解決了農業生產與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可以幫助農產品經營者科學決策,合理的安排生產,利用電子商務技術改造傳統經濟下的流通過程,形成由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商流組成的並以信息流為核心全新的流通流程,可有效避免農業生產的盲目性,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比如有些涉農企業已經實施了諸如綜合性第三方電子市場、專業性第三方電子市場、B2B電子市場、(B+C)2B電子市場模式,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功。但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需通過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加快信息設施建設,建立高效的農產品物流體系,建立安全可靠的支付體制等措施來保證。

(五)政府政策支撐體系創新
我國目前的農產品流通體系中,政府主要扮演著管理者的角色,政府非市場化手段盛行。因此,政府應該轉變職能,變「管理者」為「服務者」,為農產品流通提供服務平台和政策保障。

1 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的信息化建設。政府要建立快速、准確、有效的農產品信息傳播網路:建立健全信息收集發布制度,並建立信息中介組織;加強農村信息市場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監控問題探索機制,識別真假信息;大力培訓農村信息化管理人才。
2 轉變對農產品流通主體支持方式。對農產品龍頭企業而言,要將支持大型農業龍頭企業實現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出口創匯、產業升級和增強國際競爭力等方面,轉到發揮其對農戶、特別是中小型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上。財政支持要取消無償支持的方式,改為全部通過貼息,或建立擔保基金的方式進行。對農合組織,要加大對其在財稅、信貸方面的支持力度。比如稅收減免、政策優惠、專項資金支持、信貸支持等。
3 完善農產品流通立法。國家要盡快出台《農產品批發市場法》、《農產品公平交易法》等法律法規,使農產品流通步入健全的法制軌道。中央和地方應制訂和嚴格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機構,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信息公開發布制和不合格農產品就地銷毀制度,保證農產品「依法」流通和「安全」流通。

三、結語

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變革是我國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流通渠道的完善與否,將直接影響到農產品流通的成本與效率,進而影響到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因此,進行流通渠道的變革和創新將會為農產品流通效率的提高注入新的動力。渠道關系、參與主體、流通業態、流通技術/手段和政府政策支撐體系的創新也許能為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變革提供新的視角。

另外,團IDC網上有許多產品團購,便宜有口碑

❾ 如何進行種子及農產品營銷預測和制定營銷策略

3 基於7PS營銷理論的鄭州市特色農產品營銷策略
研究者根據走訪的三個具有特色農產品產地的五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獲得的訪談和對比記錄,重點對新鄭大棗和中牟草莓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農產品進行調研分析,對兩地特色農產品傳統營銷方法與先進的7PS營銷理論進行了分析研究。
3.1特色農產品新鄭大棗的成功營銷經驗
依託品牌效應,新鄭大棗的平均價格比外地棗的平均價要高30%—40%,並已初步形成全國棗產品集散地,年出口量高達600萬公斤。新鄭為宣傳中華棗鄉推出一項集觀賞性、娛樂性、參與性、知識性為一體的生態旅遊活動—「中華棗鄉風情游」,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處返璞歸真的旅遊場所。
新鄭大棗的成功展示了河南乃至中國特色特色農產品營銷的成功,由特色產品帶動工業經濟、拉動旅遊,形成以大棗為中心的產業鏈,不僅僅增加農民收入,更帶動了新鄭市的國民生產總值。
3.2 特色農產品中牟草莓的營銷現狀
中牟縣姚家鄉西春崗村草莓種植面積已成規模,但仍處於農產品加工的初級階段,當地加工企業缺乏,仍處於再生產、再加工、再包裝的初級階段,只是將草莓按質量優劣、個頭大小分開,紙箱分裝銷往全國各地市場。
研究者在中牟縣姚家鄉西春崗村春峰果蔬專業合作社與李峰的交談中了解到,當地草莓的種植技術已經成熟,然而以後草莓要怎麼發展,成為了一個問題,當地食品加工企業缺乏,目前僅處於自己包裝階段,品牌知名度遠遠不如新鄭大棗,農民從草莓中獲得微薄的利潤,作為省人大代表的李峰當前從各種渠道來宣傳當地產品,致力於對草莓的包裝加工,通過各種方法增加草莓附加值。
草莓未來的發展道路必須向商品化轉變,樹立自己的品牌,吸引各地加工企業,形成以草莓為中心的工業園區,走品牌化營銷。
3.3 鄭州特色農產品營銷的的7PS理論分析
1981年布姆斯(Booms)和比特納(Bitner)建議在傳統市場營銷理論4PS的基礎上增加三個「服務性的P」,即人( People )、過程( Process)、物質環境(Physical Evidence)。 在原有的基礎上形成產品(Proct)、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分銷(Place)、人(People)、過程(Process)、物質環境(Physical evidence)的7PS營銷理論。
市場營銷的7PS理論作為服務營銷理論被廣泛應用於餐飲、航空公司、保險公司、私人機構(如醫療、教育、博物館)等行業,7PS在是宏觀的4P層面增加了周圍元素,更注重營銷的細節,顧客及產品及購買過程的要求,與4P相比,7PS更側重於對企業的研究。基於新鄭、中牟兩地特色農產品策略的分析,研究者選用了7PS策略,詳細揭示各個要素對特色農產品營銷的重要性,並為河南特色農產品營銷提供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3.3.1 產品(Proct)
產品主要包括產品的實體、服務、品牌、包裝。它是企業提供給目標市場的貨物、服務的集合, 包括產品的效用、質量、外觀、式樣、品牌、包裝和規格等因素。
特色農產品本身就可以以其自有的性能滿足消費者生理需求,但是如果現代特色農產品不能很好的滿足消費者對高質量、精神和心理需求的需求,那麼這種產品將得不到長遠的發展。通過對中牟春峰草莓合作社和新鄭大棗合作社的調研,本研究從特色農產品的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鄭州市特色農產品在營銷中的的優勢與劣勢。
優勢:鄭州市特色農產品生產規模巨大,擁有大面積的生產基地,無公害的產業園。而且新鄭地區的棗類加工企業眾多,形成以紅棗成品加工為中心的工業園。中牟姚家鄉的草莓產區在隨著國際食品安全問題的凸顯,草莓村農民對自己生產的產品安全質量要求更高,草莓基地按照無公害綠色食品標准進行生產。
劣勢:鄭州多數特色農產品的商品品牌化程度低,知名度較低,僅新鄭大棗商品化品牌化發展比較完善。伴隨著農產品的消費需求結構趨向高級化,消費者現代消費需求促進特色農產品走商品化營銷道路,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不再簡單的追求數量,而是轉向高質量的農產品,對農產品的安全、服務越來越關注,注重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滿足,農產品向農商品品牌化的轉變滿足了他們對產品差異性和內在品質的心理需求。
第二,特色農產品再生產、再加工、再包裝,實施產品組合戰略。
新鄭棗區形成了以大棗為主生產加工企業280餘家,大棗品種80多個,形成以大棗為中心的紅棗精、棗酒王、好想你棗片等產品組合,滿足 各種需求的銷售商
中牟姚家鄉草莓種植自2005年以來不斷擴大規模,產量也不斷攀升,但至今仍無知名企業投資姚家鄉草莓的加工,草莓的再生產、再加工、再包裝局限於初級階段,只是將草莓的質量優劣分開,用紙箱封裝起來銷往各地的商場和農村市場。據負責人李峰講解,中牟草莓的商品化道路需政府和企業的幫助,將農產品轉變為農商品,然後賣出自己的品牌。
第三,產品建立品牌,轉變觀念,實施特色農產品品牌營銷
品牌效應,不僅使新鄭大棗的平均價格比外地棗的平均價高,還為帶動了當地其他產業的發展。大棗帶動了新鄭的旅遊業、餐飲業。「中華棗鄉風情游」是新鄭推出的一項集觀賞性、娛樂性、參與性、知識性為一體的生態旅遊活動,繼而又出現「農家樂」、「摘花生」、「黃帝觀棗台」、「萬畝紅棗園」等景區,為當地的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3.1.2 價格(Price)
傳統的差別定價方法是農產品主要的定價方法,特色農產品受季節的影響程度較大,無論是草莓、大棗、西瓜還是蔬菜,同樣的產品在不同的季節價格不一樣。如何讓農民能以合適的價錢賣出農產品,是研究者考慮的重要問題。
根據市場營銷理論,列出常見的3個定價理論,首先是地區定價策略,各地區的消費水平不同,人們對產品的認知度也不同,因此不同的地區的定價也不同。在中牟草莓產區和中牟西瓜產區,農產品的價格變動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幫助農民根據不同的商家制定了不同的價格。比如春峰草莓專業合作社北京地區的特色草莓一個就10元,而鄭州地區只是7.9元/斤
其次是差別定價策略,一些受季節影響的特色農產品在市場上形成了固定的定價模式,大部分農民根據自己的經驗對自己的產品採用差別定價法。例如研究者調研的草莓,發現農民將不同品種的草莓分開銷售,將大小、質量不同的草莓分開,分別以不同的價格銷售。
最後是新產品定價策略,中牟姚家鄉今年引進了最新品種草莓—紅豐草莓和藍調庄園,分別以240/箱、480/箱的價格銷售,採用產品形式差別定價法,一不同的包裝形式賣出,反映了新舊產品的差異。
3.1.3 促銷(Promotion)
企業注重銷售行為的改變來刺激消費者,以短期的行為(如讓利,買一送一,營銷現場氣氛等等)促成消費的增長,吸引其他品牌的消費者或導致提前消費來促進銷售的增長。
調研時間正值中牟草莓產區的淡季,旺季剛去不久。西瓜正值播種季節,課題組了解到,這些特色產品知名度較低,旺季促銷的主要方式是選擇電視廣告、口碑宣傳、折扣促銷。據春峰合作社分責任人李峰介紹,他們已開始嘗試網路宣傳和網路營銷。特色農產品的促銷方式正在嘗試各種不同的促銷方法,我們看到了特色農產品的美好前景。
3.1.4 分銷(Place)
特色農產品的銷售不再僅僅局限於傳統農村市場的單一銷售,開始藉助相應的中間商及渠道商將產品走向城市的大賣場和食品加工企業。
傳統銷售渠道,中牟草莓種植區,2005年以前幾乎全部的草莓靠當地的農民在本縣的各個地方銷售,規模小,銷量有限。農民特色專業合作組織的建立,更好的幫組農民解決了產品銷售問題。
傳統銷售模式之外,研究者從調查的五個地區發現,每個專業合作組織或合作社都不同程度上幫組農民解決銷路問題,開始探索新的銷售渠道,特色農產品產區與商場或超市合作的供銷模式即「農商結合」、「農超結合」,逐漸變得普遍起來,農民通過合作社與外地商場、大型超市、各地方收購商合作,建立供銷關系,實現當前的供銷新模式。合作組織也使用各種方式去宣傳自己的產品,春峰草莓負責人李峰還告訴我們,他們開始使用電視、網路、微博等方式銷售農產品。科研組還從中牟縣農經科了解到,當前為擴大農產品產業規模,中牟縣開始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橫向聯合,讓同類農產品合作社強強聯合,增強市場競爭力。
在產品緊銷的情況下,讓自己的產品賣的放心、超值,實現本地產品本地加工,外地銷售,樹立品牌,建立加工企業+基地+農戶、商場或超市+供應商或加工企業+基地+農戶、超市+農業協會+基地+農戶的特色農業產業化,將是未來特色農業農產品發展的新道路。
3.1.5 人(People)
在營銷組合里,人扮演著傳遞與接受服務的角色。換言之,也就是公司的服務人員與顧客。在現代營銷實踐中,公司的服務人員極為關鍵,他們可以完全影響顧客對服務質量的認知與喜好。任何生產過程都離不開人的作用,所有的人都直接或間接地被捲入某種服務的生產、消費過程中,這是7P營銷組合很重要的一個觀點。農產品的生產、銷售主要涉及的人群特點更鮮明。
首先生產者,農民個人或家庭,他們的文化水品低,除了農產品的生產技術外,不懂什麼高深的文化知識,這就要求農村有具有一定能力、有遠見的帶頭人,幫助解決農產品營銷問題。再者是消費者,消費者擁有選擇消費品的權利,而且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不再簡單的追求數量,高質量的農產品,安全的產品,優質的服務對他們吸引力更大。最後是經銷商,選擇一個好的經銷商能幫助產品獲得一個好的形象,如果你選擇的經銷商是小商販,那你幾乎就讓產品與低檔畫上了等號,如果你的經銷商是大商場或大超市,消費者就會覺得你的產品上檔次,同樣的產品在不同的經銷商手中意義就不同了,這是消費者的心理意識決定的。
3.1.6 過程(Process)
無論是消費者、企業還是商家,他們滿足自己需求時都要經歷這個過程,這個過程他們要尋找,要等待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如何讓他們在這個獲得商品或服務過程中也得到滿足,與讓他們獲得商品滿足是同等重要的。過程是服務營銷的重要內容,調研者決定從滿足客戶服務的角度分析農產品營銷。
農產品產地是農村,然而在農村這個天然市場裡面,讓前來購買農產品的商家、企業得到滿足,得到娛樂,讓買賣過程愉悅化。每年西瓜、草莓等作物成熟的季節,選購農產品的商家要排隊等待,農民也在忙著採摘,這個等待過程以往以來沒有人考慮,如果在產區開展一些農家樂、生態游等活動,便恰如其分的填充了這個缺陷。
3.1.7 物質環境(Physical evidence)
物質環境又稱作有形展示,這個過程主要是對自己產品或服務的展示,使產品更加貼近顧客,讓顧客了解或親身體驗產品的質量。
這點去過農產品種植區的人們都有親身體會,農產品銷售季節,家家戶戶都會把自己的產品擺出來,供消費者、商家品嘗。研究者在調研中了解到,當前,許多特色農產品被帶到了農產品展銷廳和農業展銷會,特色專業合作組織還通過電視、報紙展示自己的產品,網路平台也成為展示農產品重要渠道。
營銷因素組合的要求及目的就是,用最適宜的產品,以最適宜的價格,用最適當的促銷辦法及銷售網路,最好的滿足目標市場的消費者的需求,以取得最佳的信譽及最好的經濟效益。
針對營銷中的7PS理論,研究者根據其中四個重要的營銷手段做出了新鄭和中牟特色農產品營銷策略矩陣(營銷策略矩陣圖見下頁)。

新鄭市和中牟縣特色農產品營銷策略矩陣圖
產品(Proct) 價格(price0

促銷
(Promotion) 產品促銷策略 價格促銷策略
1, 特色農產品受季節影響較大,根據農產品的季節性為農產品實施不同的促銷手段增加銷售。
2, 特色農產品的傳統促銷手段單一,而且效率較低,在農產品成熟季節多採用人員促銷、廣告促銷和廣告促銷來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和銷量
3, 將市場細分為多個小市場,並針對不同的市場採用不同的促銷手段,城鎮市場走農產品商品品牌化道路,農村市場採用口碑+商品化營銷模式。 特色農產品不同於其他的產品,它具有季節性和最佳食用期,所以在促銷過程中要根據不同質量的產品制定不同的促銷價格來增強市場競爭力。
對特色農產品自身進行分類,劃分為不同的檔次進行定價促銷。
1,對新鮮度高的,質量好的,無公害的特色農產品應採用高價促銷策略。
2,新鮮度低,外觀美觀的採取中間價促銷策略等等

分銷
(Place) 產品分銷策略
1,特色農產品向農商品產業化轉變,藉助政府、媒體等中介,吸引各地農產品加工企業投資建廠,建立加工企業+基地+農戶、商場或超市+加工企業+基地+農戶、超市+農業協會+基地+農戶等模式的特色農業產業化,實現特色農產品的產供銷一體化的分銷而略。
2,目前多數特色農產品基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超市或商場建立了「農超」「農商」結合的供銷模式,少數與外地的渠道商建立了合作關系。

價格
(Price) 產品價格策略
1,地區定價策略,細分後的市場會應以各地區的富裕程度、消費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價格占據市場。
2,差別定價策略,農產品本身因質量的優劣、外觀、包裝等因素的不同,本身的價值也不同,應採用差別定價方法。
3,新產品定價策略,引進新產品的目的不一樣,應採用不同的價格。春峰草莓的高質量草莓(藍調庄園)採取高價格進入市場。
通過圖表可以看出研究者給出的新鄭和中牟兩地特色農產品商品化營銷的不同策略,為特色農產品在不同的條件下的產品營銷策略選擇提供了思路。

閱讀全文

與特色農產品營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5電子商務百強縣 瀏覽:535
寶武鋼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957
小型ktv營銷方案 瀏覽:53
安鋼電子商務平台登陸 瀏覽:652
網路營銷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瀏覽:131
電子商務專業考證 瀏覽:110
機關單位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16
網路營銷模擬試卷a 瀏覽:257
儀隴縣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101
定製微信營銷 瀏覽:762
理解網路營銷的概念和特點 瀏覽:722
愛心節的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23
2013美國亞馬遜電子商務佔比 瀏覽:855
汽車城網路推廣方案 瀏覽:213
宣講員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363
村級開展電工培訓班實施方案 瀏覽:523
廣告學和市場營銷區別 瀏覽:868
電子商務對未來市場營銷的影響分析 瀏覽:736
電子商務的應用是 瀏覽:775
江淮汽車品牌營銷總經理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