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眾汽車的營銷為何如此成功
先是市場進來的早,別人還沒進來的時候搞合資。當年日系車其實口碑很好,開藍鳥,皇冠(參數|圖片),公爵王,被認為是有錢人,再往上就是大奔,但是老百姓能看到的車是桑塔納,捷達(參數|圖片)。因為進來的早,國內的合作者也是最強的,一汽是半個政府機構,上汽也是實力最強的。成功達成利益共同體。
但是在中國,日系的堅持未必合理,有什麼市場就造什麼車,今年豐田也開始上渦輪增壓了,這就對了,消費稅在這,你堅持自吸不是傻嗎?消費者還在對品質不敏感的階段,供應鏈你搞封閉高可靠性不是自己擋財路嗎?學習德國人,找個研發成本攤完了的老舊平台,用國產的供應鏈壓成本,出個中國專用低價車型不就行了。
2. 上海大眾營銷策略
上海大眾憑借其在中國大陸市場近20年的積累,已成為中國轎車市場的一線領軍廠商。但現在上海大眾面臨著宴桐更多的市場進入者的挑戰,其壟斷地位受到威脅,市場佔有率逐漸萎縮。
而新進入的廠商除了不斷推出新車型佔領細分市場外,其蠶食市場的最主要手段就是以相對較低的價格沖擊市場。
面對激烈競爭,上海大眾也在竭力維護其車壇老大的地位,技術含量高的新車型投放市場的步伐明顯加快。但是從整體上看,其價格與新進入的廠商相比依然堅挺。並且,上海大眾的有關負責人公開在媒體上表示「市場的領導者是不會主動降價的」,「上海大眾汽車質量好,故其造車成本高基祥如,實際上單車利潤已經很低」。
本文針對上述說法,以價格作為切入點,用博弈論來搏啟分析上海大眾市場營銷策略的有效性。
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與價格策略
為簡便起見,我們將上海大眾視為博弈的一方,而將所有的競爭對手視為博弈的另一方(對手)。兩個博弈矩陣分別表示上海大眾為高成本企業和低成本企業,我們可以看看在這兩種情況下,其對手是否進入市場。
以上是一個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即對手具有不完全信息,而上海大眾具有完全信息。可知:
一、給定對手進入市場的情況下,上海大眾選擇低價斗爭行動還是高價合作行動,取決於其成本類型。如果它是高成本企業,則高價合作是最優策略;如果它是低成本企業,則低價斗爭是它的最優策略。
二、對手不知道上海大眾的真實成本類型。如果假定對手知道上海大眾為高成本企業的概率為P,則對手選擇進入時的期望利潤是40P+(-10)*(1-P)>0,解得P*>0.2,即P*>0.2時,對手進入市場。也就是說,對手是否進入市場依賴於它「知道」上海大眾為高成本企業的概率,這是對手對於可能性的一種主觀判斷。
三、顯然,對於處在壟斷地位的博弈一方,若是低成本企業,它將在博弈中占據最主動的地位,因為它可以通過採取單一的低價行動向對手發信號,從而獲取最大利潤。
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與價格策略
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中,壟斷者降低價格並非是為了放棄最大利潤,而是向進入者傳達自己低成本的信息。這樣,如以上博弈矩陣所示,對手進入就會無利可圖,只有選擇不進入,從而達到壟斷者維護市場地位、繼續佔有壟斷利潤的目的。
上海大眾營銷策略博弈分析的結論
一、如果上海大眾是高成本企業,並且對手也深知其作為高成本企業的概率超過一定的P*而採取進入行動時,上海大眾的最優行動是高價合作。這樣,雖然將一部分壟斷利潤分給對手,自己還能夠保持一定的利潤。就目前上海大眾堅挺的價格特點而言,可以視同高價策略,這是當上海大眾為高成本企業並且這一點被對手以較大概率確認後,它所能採取的最優策略。從這個意義上講,上海大眾目前的高價策略是正確而有效的。
二、既然是不完全信息博弈,那麼上海大眾作為高成本企業這一信息就不應該透露給對手。也就是說,即便上海大眾是高成本企業,如果此時上海大眾發出低成本的信號,並能影響到對手以為其為高成本企業的概率P(使P變小,P< P*),則對手會選擇不進入,這樣,上海大眾仍將獲得原有的利潤。而上海大眾「單車成本高」的說法直接向對手發出了一個使P增大的信號,雖然這種信號並不可靠,但它卻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從市場營銷及博弈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一個敗筆。
三、既然是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那麼上海大眾作為壟斷者,完全可以主動降低價格,即向對手發出其低成本的信號,逼迫對手不進入市場。而上海大眾「市場領導者是不會主動降價的」這一說法有悖於最優價格策略。
四、上海大眾「單車利潤已經很低」的市場營銷宣傳是極為不妥當的。首先,消費者在乎的是汽車的銷售價格(消費者剩餘),而不是廠家利潤的多少。其次,大家都知道,汽車的研發環節是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的,需要相對比較高的利潤率作為支撐,而上海大眾自已說自己的利潤率很低,會引發人們對其後續研發能力的擔憂,從而影響其客戶的品牌忠誠度。
五、上海大眾「高質量要求高成本,也就導致了高價格」的邏輯是不能令人信服的。高質量並不必然要求高成本,否則怎麼會有「物美價廉」之說呢?並且,上海大眾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造車技術,而先進技術的使用以及大規模生產,應該是有利於降低單車成本的。因此,上海大眾「高質量要求高成本」的說法如果成立,那麼我們就可以認為上海大眾存在X低效率現象,即生產未能達到現有技術條件下的生產可能性邊界。也就是說,上海大眾有可能因為曾經的壟斷使得它減少了降低成本的壓力,從而滋生了X低效率,而消費者卻要為這一低效率買單。
六、對於上海大眾和對手的博弈分析,同樣也適用於某個細分市場的車型。如果上海大眾能夠積極採用新技術,提高其生產效率(降低X低效率),使其某個車型的成本大大降低,那麼它仍有可能在某些細分市場上佔有博弈的主動地位,獲取較高的利潤。
3. 大眾T-ROC探歌紀念版配專屬標識,怎麼看待這樣的營銷策略
我認為大眾T-ROC探歌紀念版配專屬標識,這種營銷策略非常好,不僅給人一種汽車很尊貴的感覺,而且也能讓消費者認為這款汽車與其他的汽車與眾不同,所以能很好增加汽車銷量。從現在當前市場競爭強度來看,大眾汽車擁有非常好的競爭優勢,因為發動機技術非常先進而且工作狀態很穩定,再加上這樣的營銷策略,我認為對大眾T-ROC探歌這款汽車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總結:如今現在的汽車消費市場競爭優勢和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企業也越來越了解消費者的心理訴求,所以在生產汽車的時候,往往都會根據消費者的生產需求來解決,這樣不僅能夠讓自己的產品更接地氣,更重要的是能夠讓自己的銷量增加,因為只有把汽車賣出去生產企業才有生存下去的希望,如果生產出來汽車沒有任何優勢,那麼對於一家企業而言,將會造成巨大損失。
4. 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下課」,大眾會在哪些方面改動經營策略
一、推出運動風車型營銷
五菱都開始出敞篷車型了,大眾作為“質量上乘”的老牌車企,針對現在年輕人的喜歡風格,自然要退出運動型風格的車輛。買車流傳,如果你選車不知道買什麼,大眾的中規中矩一定是首選。本身大眾的營銷策略面對的就是中年群眾群體,他們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和購買能力,大眾也針對這些人的消費水準推出,速騰,邁騰,寶來等價格不等的車型,可以說無論是轎車還是SUV,大眾都能有一席之地佔領。
大眾車燒機油,顆粒捕捉器產生問題的情況已經不是一件兩件了,本身大眾車就是主打結實耐用,對於現在的大眾而言,三大件不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創新,更多的是要讓原來購買者感受到大眾的誠意,才會有回頭客,才會讓更多的人去推薦。所以
赫伯特·迪斯下課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反而很有可能會讓大眾對於消費者更注重他們的實際體驗。所以大眾如果可以在售後方面能更推陳出新讓消費者滿意的話,大眾這個企業一定可以走的更遠。
5. 案例討論德國大眾汽車的客戶優先戰略,大眾公司在關系營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大眾特別重視輿情,對於客戶的各類投訴,會第一時間解決
6. 一汽大眾奧迪的營銷策略是什麼
1、奧迪最初以「高級公務車」的概念進入中國市場,目標客戶為單位和企業領導者。區別於賓士的豪華和寶馬的運動時尚方面,奧迪的外觀更加低調,給中國人一種沉穩、有地位的印象。因此,很多中國官員放棄了原來的紅旗車,轉而選擇了奧地利。迪,尤其是奧迪的A6系列作為公務用車。奧迪在中國市場的先入優勢和高端公務車的定位,為品牌積累了第一要務一批消費者。公務車市場的龐大體量不僅讓奧迪獲得了豐厚的利潤,還為奧迪進行了免費有效的宣傳,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愛。
4、奧迪有產品、技術和品牌資源,急需在中國進行本土化生產,而一汽集團有產能、政府資源和國內市場領域的了解,雙邊合作和強有力的合作。在本土化問題上,中外利益並不完全一致。中國要奧迪的生產、零部件采購和生產產品研發、市場營銷等方面都應盡可能本土化,以實現中國在技術、管理、配套和銷售等方面的最大利益,但奧迪希望盡可能多地進口零部件,以獲得更多的利潤,提升品牌形象。一汽大眾和奧迪成功解決了這個矛盾,找到了滿足雙方需求的方法在利益交匯處,本土化戰略貫穿於采購生產全線,形成了高端汽車品牌本土化程度最高的合作關系。
7. 大眾汽車公司的市場營銷策略
大眾公司的市場營銷策略是關乎公司戰略目標的,是屬於商業機密,出乎高管及相關職專能人員,誰也不屬知道,但是很多專業人士通過分析與專業知識判斷,能給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但不一定是正確的。
市場細分是市場營銷戰略中最核心的部分,大眾是一個龐大的公司,其細分市場又有許多不同的車系,不同車系又各有其特點的營銷策略。如果你想從某一車系入手可能會比較容易。
大眾斷加大網路宣傳:與建行合作推出首張汽車聯名信用卡:「上海大眾龍卡」並有相關活動網路視頻。
名人營銷:新款蒙迪歐致勝即將上市時,詹姆斯邦德駕駛致勝的廣告深入人心。
感動營銷: 經常在全區各盟市開展「感恩,一汽大眾在行動」為主題的活動。
希望有解決你的問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