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推廣 > 部編八年歷史網路培訓總結

部編八年歷史網路培訓總結

發布時間:2023-03-31 18:51:07

㈠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總結

多讀書,讀不同觀點的書,能夠豐富自己的知識,能夠拓寬自己的思路,能夠增強自己判斷真偽的能力。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 八年級 上冊歷史的知識 總結 ,希望能夠游敬橘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1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一、長征(戰略轉移)原因

直接原因: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軍事指揮上「左」的錯誤

二、長征的路線:★★(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路線

瑞金→→沖破敵人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強渡烏江→→遵義會議(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四渡赤水(打亂敵人的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吳起鎮會師→→會寧會師

2、遵義會議(1935年1月)——轉折

(1)內容:

①集中力量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

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

(2)意義:

②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③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3、紅軍在長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難:①惡劣的自然環境②敵人的圍追堵截③缺衣少食

4、長征精神 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稿掘永不言敗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紅軍勝利會師陝甘

1、吳起鎮會師(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陝北紅軍

2、會寧會師(1936年10月)—長征勝利結束的標志

(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一方面軍,紅軍三大主力會師)

四、長征勝利的意義

1、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神團的企圖 ,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2、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2

北伐戰爭

一、國共合作的實現

1、中共三大(1923.6)

①正式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②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黨內合作) ;③把國民黨改組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同盟

2、國民黨一大(1924.1廣州)

①對三民主義做出了新的解釋,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 ;②在實際上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意義: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也是國民大革命的開端)

※ 註:新三民主義同中共二大通過的民主革命綱領的若干原則基本一致,成為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

3、黃埔軍校

概況:1924年5月廣州黃埔,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政治和軍事並重 孫中山兼任軍校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擔任政治部主任

意義:培養出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隨後的北伐戰爭作了准備

※註:1925.3.12 孫中山先生病逝於北京1925.7 廣州國民政府成立,部隊改稱國民革命軍

二、北伐勝利進軍

1. 口號 :打倒列強,除軍閥

2.時間:1926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誓師北伐蔣介石任北伐軍總司令

3.目的:推翻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

4.過程:初期主戰場——湖南、湖北;重要戰役——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 ;先鋒部隊——葉挺第四軍獨立團「鐵軍」

5.戰績:①消滅吳佩孚、孫傳芳主力,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②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震動全國

※註:1927.1國民政府遷往武漢,武漢國民政府

6.各地工農革命運動的開展(北伐戰爭與工農革命運動相互促進)

①農民協會組織和會員數劇增②城市工會組織和工人運動也得到很大發展(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裝起義)

三、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

1、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

(1)四一二反革命政變:1927.4蔣介石、上海

(2)七一五反革命政變:1927.7汪精衛,武漢「分共會議」,「寧可枉殺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網」

後果: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標志著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失敗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2、南京國民政府:

1927.4.18南京,蔣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標志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建立

3、全國統一

(1)南京國民政府繼續北伐:1928.6進至北京、天津一帶

(2)東北易幟:1928年底,張學良。標志著南京國民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

4.※教訓:①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②必須掌握革命武裝,堅持武裝斗爭

※註:國民革命時期/大革命時期/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1924-1927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3

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

一、五四運動的爆發

1.背景: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新 文化 運動的興起;十月革命的影響

2.導火線: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3.時間:1919.5.4 4.地點:北京 5.主力:學生

6.口號:「外爭主權,內懲國賊」(最能體現五四運動性質)、「 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廢除二十一條」 、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7、斗爭方式:罷課、遊行示威、集會演講

二、五四運動的擴大

陳獨秀《北京市民宣言》號召北京學生、商人、勞工奮起斗爭,勇敢的對社會進行根本改造。

1.主力:工人階級成為五四運動的主力2.中心: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

3.結果:取得初步勝利——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合約」上簽字。

三、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1. 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性質)

2. 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現了偉大 的力量

3. 一些初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在運動中起重要作用

4. 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地位)

四、五四精神

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樂於奉獻和敢於斗爭的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是其精神真諦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4

新文化運動 1915年

一、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

1.北洋政府統治下政局混亂,社會動盪2.「尊孔復古」逆流;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愛思想的傳播 3.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對辛亥革命 反思 後深刻的認識到,必須徹底盪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

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開始的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後改名《新青年》)

2.代表人物: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蔡元培等 3.陣地:《新青年》、北京大學

三、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1.抨擊舊道德,舊文化。猛烈抨擊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傳統道德和文化。魯迅《狂人 日記 》

2.提倡民主與科學。(兩大口號)陳獨秀「德先生」「賽先生」

3.進行文學革命,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胡適《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文;陳獨秀《文學革命論》。

四、新文化運動的意義

1.意義

①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②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③為隨後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作用④性質:我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⑤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2.局限:對於中國 傳統文化 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

★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5

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

一、二次革命:孫中山、黃興

1、導火索:宋教仁遇刺案。

2、結果:由於國民黨力量渙散,(失敗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二次革命被袁世凱鎮壓,孫中山、黃興流亡日本。

二、袁世凱復辟帝制(7項准備工作)

失敗原因:違背民主共和的歷史發展潮流;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全國人民支持護國運動;帝國主義國家由支持到反對袁世凱眾叛親離。

三、護國戰爭:

爆發: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號召維護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鍔、李烈鈞、唐繼堯在雲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護國戰爭爆發。

結果: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絕望中死去。護國戰爭結束。

四、軍閥割據

局面:馮國璋和曹錕為首的直系軍閥(控制江蘇、江西、湖北等省);

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掌握著北京政府(並控制著安徽、浙江、山東、福建等省);

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盤踞東北。 其他如滇系軍閥唐繼堯,桂系軍閥陸榮廷。

對內;實行軍事獨裁統治;對外:不惜出賣國家利益,依附帝國主義。

危害:大小軍閥連年混戰,中國陷入到軍閥割據紛爭的動亂之中。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總結相關 文章 :

★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

★ 歷史八年級知識上冊總結

★ 2020最新八年級歷史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梳理

★ 初二上冊歷史知識點經典總結1-2單元總結

★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歸納

★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

★ 八年級上冊歷史復習提綱整理歸納

★ 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知識點優質總結

★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大全

㈡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

知識和世故不同,真有學問的人往往是很天真的。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 八年級 歷史上冊知識點 總結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1

第5課 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 時間:1894——1895年

1,背景:日本企圖侵略中國,稱霸世界; 導火索: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

2,開始標志:豐島海戰:1894年7月25日,日軍突然襲擊中國運兵船

結束標志:威海衛伍歲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3,主要戰役

①平壤戰役:左寶貴力戰身亡。葉志超倉皇出逃。

②黃海海戰:鄧世昌壯烈殉國。

③遼東半島戰役:徐邦道孤軍迎敵,日軍製造旅順大屠殺(2萬多人)。

④威海衛戰役:丁汝昌自殺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4、結果:簽訂《馬關條約》(1895)

①割地:割讓遼東半島啟橘迅、台灣全島及所有的附屬島嶼澎湖列島;

②賠款:2億兩白銀;

③通商: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④設廠: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適應了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輸出資本的迫切需要)

影響: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瓜分」中國狂潮

(1)三國干涉還遼事件(英法俄-----日)

①三國:沙俄、法國、德國 ②代價:贖遼費—清政府賠償日本3000萬兩白銀

③影響: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2)「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1899年)

①提出者:美國②主要內容:承認各國在華的勢力范圍和它們已經取得的特權,同時要求列強開放在華的租借地以及勢力范圍,使美國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機會。

③評價(實質):反映出美國與 其它 帝國主義國家在侵略政策上的矛盾。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2

第6課 戊戌變法 時間:1898年6月-9月

(時代背景:中日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的簽訂)

1、代表人物: 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或資產階級改良派)

2、揭開序幕: 1895年春,康有為、梁啟超發起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

3、運動的發展:①嚴復翻譯《天演論》,宣傳「物競天擇」的觀點,把西方進化論學說介紹到中國,是中國西學之第一人,中國近代的啟蒙思想家。

②影響最大的報刊是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

4、運動的高潮:百日維新(戊戌變法)

①變法開始的標志: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

②內容:經濟:發展農工商業。軍事:訓練新式陸海軍。政治:開放言論,取消多餘的衙門和廢除無用的官職。 文化 教育 :創悄此辦報刊,興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

③作用: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但不可能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

④失敗:慈禧太後等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搜捕維新人士,殺害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劉光第、林旭、楊銳、楊深秀、康廣仁)。譚嗣同就義前,留下一首絕命詩:「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5、失敗原因:①寄希望於無實權的皇帝; ②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力量強大;③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力量過於單薄,脫離人民群眾。

6、性質:戊戌變法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3

第7課 抗擊八國聯軍時間:1900-1901

1、義和團運動

①興起:義和團由山東、直隸一帶發展而來。 ②性質:反帝愛國運動。

③ 口號 :「扶清滅洋」④失敗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主觀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⑤影響: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

2、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①時間:1900.6.10—1901.9.7

②成員:英、美、俄、日、法、德、意、奧2000多人

③統帥:西摩爾(英國)→瓦德西(德國)

④主要戰役:廊坊阻擊戰,天津保衛戰直隸提督聶世成壯烈殉國

3、《辛丑條約》的簽訂

①簽字雙方:八國+西、比、荷共11國

②主要內容

【經濟上】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 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由帝國主義控制,作為償付賠款之用。【軍事上】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北京到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政治上】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最能體現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外交上】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 「班列六部之前」。

③影響: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地位】從此,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4

第8課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1. 孫中山創建革命黨:

⑴1894年11月,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組織了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

⑵1895年,孫中山聯絡陸皓東發動廣州起義,結果失敗,孫中山斷發改裝,流亡海外。

2、中國同盟會:1905年8月;日本東京

(1)政治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族主義: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創立民國(民權主義:建立民主共和國),平均地權(民生主義:改革土地制度)

(2)機關刊物:《民報》

(3)性質: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4)意義:它的成立,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發展

3、三民主義

⑴創立者:孫中山

⑵三民主義內容:民族(前提)、民權(核心)、民生(發展)

⑶意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5

第9課 辛亥革命

一、革命志士的奮斗

1、萍瀏澧起義:劉道一、蔡紹南;是同盟會成立後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

2、安慶起義時間:徐錫麟,秋瑾

3、廣西起義:孫中山、黃興;

4、黃花崗起義:1911年4月,孫中山、黃興、趙聲。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意義:起義雖失敗,但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鬥志。

二、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的意義: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進步潮流的閘門。

三、為什麼說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的一次歷史性巨變?

①終結封建帝制②創建資產階級共和制③引發社會生活巨變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相關 文章 :

★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

★ 2020最新八年級歷史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

★ 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梳理

★ 歷史八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

★ 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知識點優質總結

★ 八年級上冊歷史復習提綱匯總(兩份資料)

★ 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

★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與復習方法

㈢ 八年級歷史知識總結歸納

八年級 的 歷史 科目是同學們必學的科目,那麼同學們對歷史知識的總結歸納的怎麼樣了,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歷史知識總結歸納,希尺則望對大家有幫助!
八年級歷史知識總結歸納一
紅色政權的創建與紅軍長征

一、南昌起義——建立了中國第一支工農紅軍隊伍

1、背景:國民革命運動失敗後,中共吸取了革命失敗教訓,認識到獨立領導武裝力量的重要性。

2、1927年8月1日(八一 建軍節 ),在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

3、南昌起義的意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中國革歷困枯命戰爭的開始,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二、井岡山會師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並 決定 派毛澤東到湖南領導秋收起義。

2、1927年,毛澤東在湖南發動秋收起義。

不久,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3、井岡山會師: 1928年,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隊伍跟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的隊伍會師,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

4、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5、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

中考鏈接:

1、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給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啟示是:必須將工作重心轉移到農村。

2、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3、毛澤東、朱德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實踐,為中國革命開創了一條走向勝利的道路。這種的中心內容是: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4、紅軍長征勝利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主要是指:保存了革命的基幹力量

三、紅軍的長征

1、長征

(1)開始時間:1934年10月 結束:1936年10月

(2)紅軍長征的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3)經過:沖破敵人四道封鎖線→強渡烏江→解放遵義(遵義會議召開保證了紅軍勝利完成長征)→四渡赤水→搶渡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進入甘肅、陝西。

(4)紅軍長征的勝利:會寧會師(1936年10月)

2、遵義會議

(1)時間:1935年1月

(1)內容:會議結束了「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

(3)意義: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長征的意義:

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肢洞革命轉危為安;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促使中國革命新局面的到來。

中考鏈接:

1、紅軍長征及長征的勝利說明:中國革命道路艱難曲折,中國革命需要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

2、紅軍長征精神遭到了哪些艱難險阻?——惡劣的 自然 環境和國民黨的圍追堵截。(2006年中考題)

3、長征精神:不畏艱難困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艱苦樸素的作風。

4、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第二次合作主要是由於:日本侵華的不斷加劇

5、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遵義會議的召開。
八年級歷史知識總結歸納二
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一、九一八事變(1931年)

1、背景:1929—1933年, 資本主義 世界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日本帝國主義為擺脫經濟危機,加緊了侵略中國的步驟。

2、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

3、結果:九一八事變後,南京國民黨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張學良按蔣介石旨意 命令 不許抵抗,東北三省全部淪入敵手,變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挾持溥儀建立偽滿洲國傀儡政府,東北同胞受日軍欺壓凌辱。

二、抗日救亡運動高漲

九一八事變後,中共發表宣言,號召全國民眾行動起來,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同時,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

三、西安事變

1、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壓蔣介石,發動西安事變,逼蔣抗日。

2、爆發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及國民黨對日侵華的不抵抗政策。

3、中共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4、如何評價張學良及張學良的行為: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不計個人得失。

5、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十年內戰(1927—1937年)基本結束和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准備了必要的前提。

中考鏈接:

1、國共兩黨「化干戈為玉帛」,達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識的是: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 2、20世紀30年代中期,中國大學生傳唱著許多歌曲。這些歌曲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是:抗日救亡

3、西安事變後應對時局的方案較多,最好的是:和平解決,共同抗日

4、西安事變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這里「時局」是指:國共分裂對峙
八年級歷史知識總結歸納三
全民族抗戰開始

一、七七盧溝橋事變

1、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的盧溝橋事變, 抗日戰爭 開始。

2、面對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

3、1937年8月,日軍進攻上海的淞滬會戰,11月,上海失守。

4、19

37年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伏擊日軍,取得「平型關大捷」,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一、南京大屠殺

1、1937年12月13日日軍佔領南京,南京淪陷,國民黨政府遷都重慶。

2、日軍佔領南京後,大量屠殺我無辜同胞,達30萬人以上。

中考鏈接:

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和全面侵華戰爭,其共同點是:都實行過野蠻的屠殺政策。

第14課 同仇敵愾,抗戰到底

一、台兒庄戰役

1、時間:1938年 指揮:李宗仁

2、台兒庄戰役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上取得的重大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廣大軍民的士氣。

二、百團大戰

1、為了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起,彭德懷等指揮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

2、百團大戰的主要目標:破壞敵人的交通線,摧毀日偽軍的據點。

3、百團大戰的意義: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的戰役,取得了輝煌戰績,增強了人民堅持抗戰的信心。(最重要的意義:增強了人民堅持抗戰的信心)

三、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1945年延安)

1、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大會的中心任務是動員和領導全國人民最後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建立獨立、自由、民主、富強的俗人中國。

2、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提出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

3、制定了黨的 政治 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4、七大上確立了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

5、中共七大召開的意義:七大為奪取抗戰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中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四、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1、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國抗戰結束

2、抗戰勝利的意義:

抗日戰爭是100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為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

中考鏈接:

1、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最主要原因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全民族抗戰)

2、近代以來,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是:抗日戰爭的勝利

3、八年抗戰結束了,回到祖國懷抱的是:台灣(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日本)

二戰中哪一 國際 文件規定台灣應歸還中國:《開羅宣言》

4、抗日戰爭與甲午中日戰爭相比,中國方面最大的變化是:中華民族已經覺醒,形成全民族的抗戰。
八年級歷史知識總結歸納四
兩種命運的決戰

一、重慶談判(1945年8月—10月)

1、中共參加重慶談判的目的: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

2、中共前往重慶談判人員: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2005年中考題)

3、主要成果:簽訂《雙十協定》

4、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

5、面對國民黨軍隊的瘋狂進攻,人民解放軍採取「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針,粉碎了敵人的全面進攻。

二、轉戰陝北

1、從1947年3月起,國民黨軍隊對陝甘寧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行。

2、面對敵人的進攻,中共中央撤離延安,轉戰陝北。

三、挺進大別山

1947年6月30日,劉伯承、鄧小平等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中考鏈接:

(1)重慶談判沒有達成的協議是:解放區民主政權和人民軍隊的合法地位。

(2)新民主主義時期,國共兩黨最高級的談判舉行地點是在:重慶

(3)1945年8月,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到重慶商談國內和平的主要目的是:為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將內戰責任加於共產黨。

毛澤東到重慶談判的主要目的是: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

(4)美國支持蔣發動內戰的原因是:企圖把中國變成美國的殖民地。(或控制中國)

(5)抗戰勝利初期,共產黨面臨的主要政治任務是:爭取和平、民主

第17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

一、遼沈戰役(1948年9月開始,殲敵41萬餘人)

1、軍隊:東北解放軍 指揮:林彪、羅榮恆

2、攻佔錦洲、關門打狗

3、東北全境解放為華北的解放創造了條件

二、淮海戰役(1948年11月開始,殲敵55萬餘人)

1、千里躍進,逐鹿中原(以徐州為中心)

2、華東解放軍和中原解放軍

3、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人指揮

4、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使國民黨政府所在地南京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軍的威懾之下。

三、平津戰役(殲敵52萬餘人)

1、參加部隊:東北解放軍和華北解放軍

2、分割包圍,瓮中捉鱉(圍而不打,隔而不圍/先打兩頭,後取中間)

3、國民黨北平守將傅作義投降。

4、三大戰役的勝利,國民黨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四、渡江戰役

1、1949年4月20日,解放軍百萬雄師在東起江蘇江陰,西至江西湖口發起渡江戰役(毛澤東詩: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2、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標志統治中國22年(27年至49年)的國民黨政權跨台。 3、1949年解放戰爭中國民黨敗退至台灣,造成了當今海岸分離的局面。

中考鏈接:

1、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國共產黨及全國各階層的努力

2、在決戰中和平解放的是:北平

3、文獻紀錄片《走近毛澤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在西柏坡村的院子里,警衛員給毛澤東梳頭時拔下一根白發,毛打趣地說:「打了三個勝仗,白了一根頭發,值得!」這是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了戰略性大決戰的勝利

4、三大戰役的勝利表明:國民黨內戰政策失敗

㈣ 初二歷史知識點總結

在初二年級的歷史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做好每一個知識點的 總結 。下面是我網路整理的初二歷史的知識點總結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初二歷史知識點總結(一) 八年級 上冊知識點

一、林則徐虎門銷煙(1839年6月3日)(八上P2):“苟利國家生死以,起因禍福避趨之?”

1、英國走私鴉片的原因:扭轉對華貿易逆差。根本目的:打開中國市場。

2、鴉片走私對中國的危害:導致白銀外流,物價上漲;軍隊戰鬥力削弱;威脅到清政府統治。

3、林則徐禁煙的目的是:維護清政府的統治。

4、從鴉片的危害給我們的啟示:遠離毒品,珍愛生命。

5、意義:林則徐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是中國近代史上民族英雄。

二、《南京條約》(八上P5):

1、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1842年)

2、主要內容:①、割香港島給英國;②、賠款2100萬元;③、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3、影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增加了人民負擔;有利於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開始喪失獨立自主地位。

三、鴉片戰爭的影響:(八上P6)――標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1840年6月——1842年8月

2、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①社會性質: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社會任務:中國開始進入反侵略,反封建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③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四、左宗棠收復新疆(八上P14)

1、陝甘總督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東邊倒卻西邊”,力主收復新疆;

2、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

3、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國懷抱。

4、1884年在新疆設立行省。

五、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八上P15-17)

1、時間:1894年—1895年。 黃海大戰:鄧世昌犧牲。

2、結果:①中國戰敗。北洋海軍全軍覆沒。②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八上P17)。(內容:割遼東半島、台灣和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2億兩;增開重慶等為 通商口岸(外國資本主義勢力深入中國內地);允許日本開設工廠(標志大規模資本輸出,阻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3、影響:使中國喪失更多的的領土和主權,中國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六、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八上P20)

1、1900年,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在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侵略中國。

2、《辛丑條約》(1901年)(八上P21)的主要內容:①清政府賠款4.5億兩白銀,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運動;③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④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3、危害:它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主權,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辛丑條約》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七、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90年代。(八上P28-30)

1、目的: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

2、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

3、 口號 : 前期(60年代)以“自強”為口號,

後期(70年代)以“求富”為口號。

4、主要內容:①、創辦軍事工業(八上P29);②、創辦民用工業(八上P29);

③、籌建海軍(八上P30);(北洋,南海,福建三支海軍)

④、興辦新式學堂(八上P30)(近代第一所新式學校:京師同文館)。

5、評價(八上P30):洋務運動發生在中國近代社會新舊交替的特殊歷史階段,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 經驗 ,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八、公車上書(八上P33):

1895年,由康有為、梁啟超領導。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九、戊戌變法(八上P34):是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1、時間:1898年6月——9月(共103天)

2、人物:光緒帝、“戊戌六君子”(八上P35)

3、失敗原因:①維新派脫離廣大人民群眾,只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

②封建頑固勢力的反對和破壞。

十、中國同盟會(八上P38):(1905年)

1、地點:日本東京; 2、領導人:孫中山

3、性質: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4、同盟會的機關報是:《民報》

5、政治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6、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十一、辛亥革命:(八上P39-41)

1、武昌起義(八上P39):

1911年10月10日爆發,史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

2、、中華民國的成立(八上P40):

1912年1月1號(即中華民國元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3、、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八上P41)

袁世凱取代孫中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了辛亥革命勝利果實,建立起北洋軍閥的統治。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辛亥革命失敗了。

4、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5、失敗原因: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力量過於強大;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性。

十二、新 文化 運動(八上P43-46)

1、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①開始標志:1915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提出民主與科學口號。

②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胡適、魯迅。

③主要內容: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等。

2、“新文化運動的新階段”

李大釗是舉起社會主義大旗的第一人,1918年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預言:“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3、評價: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條件,推動五四運動的發生。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有對東西方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這一直影響到後來。

十三、五四運動(八上P49-51)

1、導火線:巴黎和會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P49)

2、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等人。

3、結果:初步勝利,罷免了三個賣國賊職務,並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4、歷史意義:①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

②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

③標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

④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共成立准備條件。

十四、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八上P51-53)

1、成立時間:1921年7月23日

2、成立地點:上海(後轉移到浙江嘉興)

3、成立標志:中共“一大”的召開。

(大會通過黨綱,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大會選舉新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

4、成立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領導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十五、國民革命運動 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八上P55)

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即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了。

十六、北伐戰爭(1926年)(八上P56-59)

1、北伐的目標: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

2、北伐的主要對象:張作霖;吳佩俘;孫傳芳。

3、北伐的先遣隊:葉挺獨立團。(先後取得汀泗橋、賀勝橋等戰役的勝利,其所在的第四軍被譽為“鐵軍”)

十七、南昌起義(八上P63):

1、1927年8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

2、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標志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

十八、秋收起義(1927年9月9日)(八上P65):

毛澤東領導,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為建設一支新型人民軍隊奠定基礎。起義隊伍後來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創中國革命勝利道路。

十九、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八上P65)

1、建立者:毛澤東

2、中國共產黨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意義:井岡山等農村根據地的建立,為中國革命開創了一條走向勝利的道路,這就是從城市轉向農村,創建農村根據地,由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這是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勝利道路。

二十、遵義會議:(1935年在遵義召開)(八上P71)

1、內容: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

②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

③在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

④黨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二十一、紅軍的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八上P70-74)

1、原因: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的泛濫。

2、開始: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

3、經過:中央根據地------向貴州進軍-----解放遵義-----四渡赤水河(打亂敵人的追剿計劃)-----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敵軍的包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雪山--------過草地———三軍大會師

4、勝利的標志:1936年10月甘肅會寧,紅軍三大主力會師。

5、勝利的歷史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二十二、“九·一八”事變(八上P79):

1、1931年9月18日,日軍炸毀沈陽柳條湖村南滿鐵路的路軌,接著進攻沈陽。半年內東北三省淪陷。

2、這是日本為了轉嫁經濟危機,大規模侵略中國的開始。

二十三、西安事變(八上P82-85):

1、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留蔣介石,實行“兵諫”,逼蔣抗日。

2、中國共產黨從民族解放事業的大局出發,採取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正確方針。

3、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4、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它標志著十年內戰局面的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二十四、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八上P87):

1937年7月7日,日軍炮轟盧溝橋附近宛平城,二十九軍奮起還擊,標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爆發。

二十五、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八上P92)

國民黨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

二十六、南京大屠殺(八上P90):

1937年12月,南京被占,日軍殺害中國軍民30萬人以上。

二十七、台兒庄戰役(八上P94):

在李宗仁指揮的徐州會戰中,中國軍隊取得台兒庄戰役的勝利。台兒庄戰役是國民黨正面戰場上的一次重大勝利。

二十八、百團大戰(八上P95):

由彭德懷指揮八路軍取得,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的最大規模的戰役,它大長了抗日軍民的志氣。

二十九、中共七大(八上P100-101):

1、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決抗戰勝利後中國的發展前途問題。

2、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七大。

3、會上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的 報告 ,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4、大會為爭取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准備了條件。

三十 、抗日戰爭的勝利(八上P101):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2、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的事件:(1)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2)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 。(3)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號召全國戰略大反攻。

3、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改變了100多年來中國人民反侵略戰爭屢遭失敗的局面,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勝利。

三十一、重慶談判(八上P108)

“我們不但必須打敗蔣介石,而且能夠打敗他。”

1、目的: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

2、時間:1945年8月-10月

3、中共談判代表: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

4、結果:簽定了《雙十協定》(1945、10、10)

三十四、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的開始,揭開反攻序幕。(八上P113)

三十五、三大戰役(八上P117-120):

1、1948年9月-1949年1月

2、遼沈戰役:林彪、羅榮桓指揮東北人民解放軍,解放東北。(P93)

3、淮海戰役:劉伯承、鄧小平、陳毅指揮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P95)

4、平津戰役:東北解放軍和華北解放軍合力,北平和平解放,基本解放華北地區,奠定了全國勝利的基礎。(P95)

5、三大戰役的作用: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的主力軍隊,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三十六、渡江戰役(八上P120):江西湖口到江蘇江陰。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標志著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結束。

三十七、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八上P144):

1、要改變現狀,必須學習西方的長處。

2、《海國圖志》:

(1)作者:魏源,生活在鴉片戰爭時期。

(2)寫書目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外國的長處用來抵制外國侵略。

(3)內容:系統介紹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

3、《天演論》:

(1)作者:嚴復,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

(2)主張:要救國,只有效法西方,推行威信變法。

(3)進步觀點: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

(4)意義:在當時的中國,啟發了知識界去探索西方先進的社會,也打擊了封建頑固勢力。

初二歷史知識點總結(二) 八年級下冊知識點

一、司母戊鼎

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

二、華佗、張仲景和《傷寒雜病論》、李時珍和《本草綱目》

共同點:

(1)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製成全身麻醉葯劑“麻費散”。

(2)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書中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3)李時珍和《本草綱目》:明朝傑出的醫葯學家,著有《本草綱目》。

三、都江堰

北:P54 李冰石像圖

都江堰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組成,它代表了我國當時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

四、長城

北:(1)P72(七年級上冊)秦長城示意圖。(2)秦長城:為了防禦匈奴,秦始皇派人修築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全長一萬余里,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明長城:(七年級下冊)P117明朝時,在歷代修長城的基礎上,先後花了近二百年的時間修築長城。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多千米。工程堅固,無論規模、質量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結晶。

五、大運河

北:P4-5隋朝時開鑿的貫穿南北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餘杭自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

大運河通航後,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運河的通航還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發展。歷朝對運河不斷疏浚、改造,使它持續發揮著貫通南北動脈的作用。

6、四大發明

北:P40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加上造紙術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四大發明”,這些發明對全人類的文明與進步產生了了巨大影響。

(一)造紙術

北:P87西漢前期,已經發明了紙。東漢時期,蔡倫在總結前人造紙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麻頭、破布和舊魚網做造紙原料,擴大了原料來源,降低了造紙的成本,同時又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將他改進的紙稱為“蔡侯紙”。

(二)印刷術

北:P40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明確時間記載的印刷品。

P81北宋時期,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一個活字可以重復使用多次,保存也比較方便。活字印刷術節省雕版費用,大大提高印刷效率,為近代印刷術的發展奠定基礎。中國的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四百多年。對傳播知識和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指南針

北:P82宋代時,製成了指南針,指南針一經發明,很快就運用到航海上,南宋時,指南針經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環球航行和新大陸的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

(四)火葯

北:P82唐朝開始運用於軍事,宋代廣泛應用於軍事。

猜你感興趣:

1. 八上歷史知識點總結

2. 初二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

3.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

4.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大全

5. 八年級下冊歷史每課知識點歸納

㈤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總結歸納

知識的寬度、厚度和精度決定人的成熟度。每一個人比別人成功,只不過是多學了一點知識,多用了一點心而已。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 八年級 上冊歷史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八年碰扮悄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1

中華民國的創建

1、中華民國的建立:1912年1月1日

措施 :改用公歷;選舉黎元洪為副總統;成立臨時參議院。

中華民國紀年法:1911年+民國?年=公元?年

2、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過程:①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下詔退位,標志著清朝260年的統治結束。②2月13日,孫中山辭職。③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④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⑤4月,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的職務。

3、《中華民缺輪國臨時約法》1912年3月11日

(1)內容:中華民國的主權屬於全體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選舉等自由和權力;參議院行使立法權,臨時大總統行使行政權,司法獨立。

(2)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4、如何評價辛亥革命?

成功:(1)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創立了中華民國。

(2)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失敗:(1)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2)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未完成。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2

辛亥革命

一、革命志士的奮斗

1、萍瀏澧起義:劉道一、蔡紹南;是同盟會成立後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

2、安慶起義時間:徐錫麟,秋瑾

3、廣西起義:孫中山、黃興;

4、黃花崗起義:1911年4月,孫中山、黃興、趙聲。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意義:起義雖失敗,但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鬥志。

二、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的意義: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進步潮流的閘門。

三、為什麼說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的一次歷史性巨變?

①終結封建帝制②創建資產階級共和制③引發社會生活巨變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3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1. 孫中山創建革命黨:

⑴1894年11月,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組織了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

⑵1895年,孫中山聯絡陸皓東發動廣州起義,結果失敗,孫中山斷發改裝,流亡海外。

2、中國同盟會:1905年8月;日本東京

(1)政治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族主義: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創立民國(民權主義:建立民主共和國),平均地權(民生主義:改革土地制度)

(2)機關刊物:《民報》

(3)性質: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4)意義:它的成立,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發展

3、三民主義

⑴創立者:孫中山

⑵三民主義內容:民族(前提)、民權(核心)、民生(發展)

⑶意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4

抗擊八國聯軍時間:1900-1901

1、義和團運動

①興起:義和團由山東笑渣、直隸一帶發展而來。 ②性質:反帝愛國運動。

③ 口號 :「扶清滅洋」④失敗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主觀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⑤影響: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

2、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①時間:1900.6.10—1901.9.7

②成員:英、美、俄、日、法、德、意、奧2000多人

③統帥:西摩爾(英國)→瓦德西(德國)

④主要戰役:廊坊阻擊戰,天津保衛戰直隸提督聶世成壯烈殉國

3、《辛丑條約》的簽訂

①簽字雙方:八國+西、比、荷共11國

②主要內容

【經濟上】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 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由帝國主義控制,作為償付賠款之用。【軍事上】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北京到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政治上】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最能體現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外交上】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 「班列六部之前」。

③影響: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地位】從此,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5

戊戌變法 時間:1898年6月-9月

(時代背景:中日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的簽訂)

1、代表人物: 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或資產階級改良派)

2、揭開序幕: 1895年春,康有為、梁啟超發起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

3、運動的發展:①嚴復翻譯《天演論》,宣傳「物競天擇」的觀點,把西方進化論學說介紹到中國,是中國西學之第一人,中國近代的啟蒙思想家。

②影響最大的報刊是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

4、運動的高潮:百日維新(戊戌變法)

①變法開始的標志: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

②內容:經濟:發展農工商業。軍事:訓練新式陸海軍。政治:開放言論,取消多餘的衙門和廢除無用的官職。 文化 教育 :創辦報刊,興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

③作用: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但不可能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

④失敗:慈禧太後等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搜捕維新人士,殺害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劉光第、林旭、楊銳、楊深秀、康廣仁)。譚嗣同就義前,留下一首絕命詩:「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5、失敗原因:①寄希望於無實權的皇帝; ②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力量強大;③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力量過於單薄,脫離人民群眾。

6、性質:戊戌變法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 總結 相關 文章 :

★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

★ 2020最新八年級歷史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

★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歸納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梳理

★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總結

★ 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

★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要點歸納總結

★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 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㈥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梳理總結

要想學好歷史,一定要做好知識點的總結。以下是我梳理總結的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一起看一下具體內容,供參考。

林則徐虎門銷煙

1、背景:①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為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原材料,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中國。②在中英正當的貿易中,許多白銀流入中國。為了扭轉貿易逆差,向中國走私鴉片。

2、鴉片的危害:①經濟上:白銀大量外流,加劇了中國的貧困;②政治上:腐蝕清朝的統治機構;③軍事上:消弱了軍代的戰鬥力;④身體上:嚴重摧殘中國人民身心健康。總之鴉片的大量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

3、時間:1839年6月 地點:廣東虎門海灘 領導人:林則徐

4、措施:收繳鴉片、緝拿煙販、虎門銷煙

5、意義: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鴉片戰爭

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商品,掠奪原料。

②直接原因:虎門銷煙(導火線)。

2、經過:①開始標志:1840年,英軍駛達廣東海面;②結束標志:1842年,英軍駛達南京。

3、結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性質:《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⑴時間:1842年8月

⑵主要內容:①割香港島給英國(中國領土主權受到嚴重破壞)。②賠款2100萬銀元(加重了中國人敏譽民的負擔)。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便利英國對中國的經濟侵略)。④英商進出口的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破壞了中國的關稅主權)。

⑶影響: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⑷失敗原因: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不能對抗新興的資本主義。(落後的封建制度)

⑸啟示:落後必然挨打;我國要大力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時間:1900年

2、目的:為鎮壓中國的義和團運動,維護在華權益

3、經過: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軍在西摩爾率領下發動侵華戰爭。8月中旬,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列強第二次洗劫、焚燒北京)

4、結果:1901年,清政府被與列強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①《辛丑條約》主要內容:A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賠款最多的一次),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B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最能說明清政府已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C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D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咐做人居住。

②影響: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五四愛國運動

1、導火線: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

2、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

3、斗爭口號:「外爭國權,內除國賊」(最能體現出五四運動的性質)、「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

4、經過:①第一階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主力是學生,中心在北京;②第二階段:1919年6月初以後,主力由學生轉向無產階級,中心由北京到上海。(斗爭形式由罷課轉變成罷工、罷市)

5、結果:取得初步勝利(表現在①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②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③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6、性質: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7、意義:①是一次徹底的反對橋簡段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②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原因: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

8、「五四」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樂於奉獻的精神。(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㈦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要點歸納總結

八年級 的同學們對 歷史 知識的要點歸納,是同學們在學習下冊歷史的關鍵,那麼同學們有沒有歸納歷史要點呢?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要點歸納總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要點歸納總結一
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羅河流域,埃及人創造的是象形文字。建築傑作是金字塔。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緩胡和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漢謨拉比法典是歷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它的性質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古代西亞兩河流域人創造的楔形文字。

2、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是古代希臘。雅典的民主 政治 是古希臘最重要的民主成果。公元前6世紀羅馬共和國建立。公元前2世紀,羅馬共和國成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建立了羅馬帝國。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地跨亞、歐、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395年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廢除,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的奴隸制也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而崩潰。

3、646年,大和參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內政,實行中央集權史稱大化改新。它標志著日本封建社會的開端。

4、古代擾盯印度人發明了0到9的記數符號,後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稱阿拉伯數字。

5、佛教產生的時間是公元前6世紀,地點印度,創始人釋迦牟尼,公元前3世做瞎紀阿育王在位時得到發展。____產生的時間:1世紀,地點:巴勒斯坦,創始人耶穌,歐洲最大的封建主是教會,後來基督____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政教,以羅馬為中心的天主教。

6、7世紀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他號召人們信仰真主安拉,地點麥加(或者阿拉伯半島),622年,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

7、古希臘的文學作品是《伊索寓言》、《荷馬史詩》,阿拉伯的文學名著是《天方夜譚》。

8、843年,查理曼的3個孫子在凡爾登締結條約,三分帝國。此條約奠定了法蘭西、義大利和德意志基礎,它們加上英吉利王國,成為西歐的主要封建國家。

9、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達·芬奇的作品有《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要點歸納總結二
一、文藝復興運動

1.時間:最早興起於14世紀義大利,15至16世紀擴展到歐洲其他地方。

2.首先發生的地點:義大利

3.主流思潮:人文主義

4.方式:新興資產階級通過弘揚古代希臘、羅馬 文化 的方式,反對教會的陳腐說教。

5.實質:一場嶄新的、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

6.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義大利詩人但丁:文藝復興先驅,被譽為舊時代的最後一位詩人,新時代的最 初一 位詩人,著有長詩《神曲》,率先對教會提出批評。

(2)義大利藝術大師達·芬奇:最大成就是 繪畫 ,代表作品有《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3)英國大戲劇家、文學巨匠莎士比亞: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

7.意義: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 資本主義 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二、新航路的開辟

1.目的:去東方尋找財富。

2.最早開辟新航路的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3.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1492年哥倫布的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古巴和海地。

4.意義:

A: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B:歐洲大西洋沿岸 工商 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C:給亞非拉許多國家帶來了殖民災難。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要點歸納總結三
一、美國獨立戰爭

1.根本原因: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時間:1775—1783年。

3.領導人物:華盛頓(美國第一任總統,歷史功績:領導北美人民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親自主持制訂了美國第一部憲法,並忠實地執行憲法。)

4.開始的標志:1775年4月來剋星頓槍聲,北美獨立戰爭開始。

5.美國獨立的標志: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發表,標志北美十三塊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標志著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7月4日為美國國慶日)

6.轉折點: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

7.英國承認美國獨立: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8.勝利原因:

(1)獨立戰爭是北美人民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解放的正義戰爭;

(2)人民群眾積極支持,堅強不屈,英勇作戰;

(3)得到法國、荷蘭等國的 國際 援助。

9.意義:

(1)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

(2)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3)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10.性質:既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又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二、1787年憲法

1.主要內容: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權,從而確立了三權分立的總統制政治體制。

2.意義: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要點歸納總結四
1.根本原因:隨著市場的擴大, 手工 工場生產無法滿足海外市場的需求。(動力)

2.前提: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確立。

3.時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70年代。

4.參與國家:英、法、美、德、俄、日。(最早發生的英國)

5.開始的標志:哈格里夫斯發明手搖珍尼紡紗機

6.主要標志:蒸汽機的廣泛運用。(促進了煤炭這一新能源開發和利用)

7.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8.主要發明:A英:哈格里夫斯→珍妮紡紗機;瓦特→改良蒸汽機;史蒂芬孫→火車機車。B美:富爾頓→輪船。

9.交通工具革新,汽船和火車機車出現。(加強了各地聯系,世界進一步連成一體)

10.工業革命完成的標志:1940年前後,英國大機器生產成為生產的主要方式。

11.影響:

(1)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說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2)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資本主義逐漸確立了對世界的統治。

(3)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12.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後,為開辟海外市場,發動了對中國的 鴉片戰爭 ,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說明落後就要挨打!)

閱讀全文

與部編八年歷史網路培訓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旅遊電子商務網站策劃書 瀏覽:355
餐飲營銷方案案例範文 瀏覽:635
青少年籃球培訓方案流程 瀏覽:233
我國電子商務建設有哪些 瀏覽:97
關於教師禮儀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457
大型戶外泡沫秀策劃方案 瀏覽:485
小學元旦晚會ppt策劃方案 瀏覽:603
培訓機構參加投票的活動方案 瀏覽:903
幼兒園教育法培訓方案 瀏覽:112
元旦晚會策劃書的實施方案 瀏覽:957
香水市場營銷方案 瀏覽:309
婦科葯品銷售推廣方案 瀏覽:271
學校德育培訓計劃和方案 瀏覽:759
紹興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 瀏覽:486
正能量的營銷方案 瀏覽:900
茶網路營銷策劃書 瀏覽:684
國慶存款營銷方案 瀏覽:735
大學生校園電子商務創業實訓基地建設方案 瀏覽:332
網上商店在網路營銷中的應用總結 瀏覽:251
網路營銷就是以什麼手段開展的營銷活動 瀏覽: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