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推廣 > 廣東佛山嶺南文化產品推廣

廣東佛山嶺南文化產品推廣

發布時間:2023-03-27 16:26:31

Ⅰ 嶺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有粵劇、醒獅等74個國家級非物質大沒塌文化遺產、「五羊傳說」等182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佛山部分、8項)。文化空間:佛山祖廟北帝誕、佛山秋色。民間手工技藝:「石灣公仔」陶塑藝術。戲曲:粵劇(佛山)。滾圓曲藝:龍舟說唱(佛山市順德區)。民間舞蹈:廣東醒獅(佛山南海區)。民間美術:佛山剪紙、佛山木版年畫。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佛山部分、11項)。民間音樂:佛山十番、八音鑼鼓。民間舞蹈:杏壇人龍舞(佛山市順德區)。曲藝:粵曲星。民間美術:佛山彩燈、佛山木雕。察讓傳統手工技藝:佛山獅頭製作技藝、香雲紗染整技藝。民俗:佛山春節習俗、行通濟、樂安花燈會
更多關於嶺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7b2bd71615835596.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Ⅱ 獨具魅力的嶺南文化,八大歷史街區處處給人驚喜:漫步佛山禪城老城

在佛山待得越久,就越喜歡這個城市。

在禪城區逛吃逛吃了一個禮拜後,在開往順德的鉛森悶公交車上,我跟kk總結陳詞——這里無論氣候飲食地位,還是歷史文化古跡,都與泉州有幾分低調的相似。

泉州曾是宋元時期的世界第一大港,佛山則為明清時的「天下四大鎮」(佛山鎮、漢口鎮、景德鎮、朱仙鎮)之首,以冶鐵和陶塑聞名,作為港口城市,同樣是古時重要的貿易城市。

經濟上,泉州GDP位居全省第一,佛山在廣東則緊跟深圳、廣州,最新數據2022年一季度增速領跑4城。

與泉州眾多的知名品牌一樣,佛山的企業說出來都是鼎鼎大名,碧桂園、美的、海信、一汽、海天……

全世界25%的電飯煲、33%的抽油煙機、43%的熱水器、48%的微波爐都在佛山生產,號稱「家電之都」名春數副其實。

佛山實在是被廣州、深圳壓得毫無存在感。至少對於旅遊來說,很少有人專門來這兒旅行的。

熟不知,悠久的歷史孕育了佛山獨具魅力的嶺南文化。

遍布禪城老城區的文物古跡,古民居群,歷史街區都給外地遊客以驚喜。

漫步在歷史文化街區,總能與很多的古街老巷不期而遇。

紅磚牆、老房子,很多都是明清的遺留,雖然有些已經空置、破舊不堪,但並沒有拆毀,像其他城市一樣蓋了仿冒的假古董。

2019年始,佛山市政府對禪城區八個歷史文化街區進行改造,包括品字街、梁園、蓮花南、任圍、祖廟—東華里、新安街、南風古灶、霍氏大宗祠。以修舊如舊的方式,大多保留了原貌。現在來看,這項浩大的工程算是成功。

陽光正好,穿透巷角茂盛的梧桐樹,形成道道斑駁的影子。一個老人在輪椅上曬著太陽,靜靜地享受這暖暖的陽光。此刻,時間好像回到從前。

四通八達的狹窄小巷如毛細血管一樣長在佛山這座不大的城市身上,太適合用腳步來丈量。

於我,這正是佛山最具魅力的地方。

暢游佛山,無需做什麼攻略,佛山旅遊局已經給出了官方的「旅遊文化線路導覽圖」,按圖索驥就好。

起點塔坡,途徑六大歷史文化街區,在中山公園結束。走馬觀花,一天的時間便覽佛山禪城老城槐彎區的精華,個人是強烈推薦的。

當然,最好的方式是不急著趕路,花幾天的時間慢慢溜達,是另一番體味。

塔坡作為起點,有著某種象徵意義。佛山有佛,一語雙關。

唐代貞觀二年(628),鄉民在塔坡崗建屋,偶掘得三尊銅佛像,人們便把塔坡崗稱為佛家之山,並捐款重建塔坡寺,將佛像供奉於寺內,立石榜,上刻「佛山」二字。佛山由此得名。

塔坡古寺,經過修葺,慢慢地恢復原來的光輝,將花鳥壁畫重新展示出來。可惜疫情,不開放,內部無緣得見。

「未有佛山,先有塔坡」。佛山初地,這塊街坊心目中的福地——塔坡街,如今成為特色的游覽勝地。

從塔坡古廟出發,往上走百米,是鴻勝紀念館,原身是蔡李佛武館,創辦於清朝咸豐元年。

眾所周知,佛山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展館不大,簡明扼要地介紹了鴻勝館150多年的發展概況。沒想到,蔡李佛拳仍是世界最流行的拳種之一,在國際武術界中頗有影響。

隔壁是個街心小公園,被周邊的高層的住宅包裹。走在其中,有一種奇妙感。

沿著塔坡街向西,橫穿福寧路,馬路對面就是新安街。

與人潮洶涌的嶺南天地商圈不同,新安街安靜、從容,偶爾有取道的行人穿行而過。

行不遠處,看見色彩艷麗的鑊耳封火山牆,海棠形,典型的嶺南建築風格。這棟建築原來是有著400多年歷史的國公古廟。

國公古廟始建於明代,歷經清代歷朝多次修葺擴建,現存山門、香亭及前殿部分古跡。在檐廊梁架上,可以看到色彩鮮艷的浮雕,塑造富麗繁縟,典雅華貴的景象。

這里曾是鐵釘行西友會館,是佛山炒鐵行的行業會館,也是佛山唯一現存的古代手工行業師傅廟,是佛山冶鐵行業發展的重要見證。

如今的國公古廟改造為佛山冶鑄歷史展覽館,通過實物和圖片展示佛山冶鑄業五百年來的興衰變遷。走進國公古廟,彷彿踏入了佛山冶鑄歷史的長河。

羅一星先生在《帝國鐵都》寫道——佛山因鐵而生,因鐵而聚,因鐵都之名而雄天下。「居民大率以鐵冶為業」,當時的盛況可參見清人梅璇樞的《汾江竹枝詞》:

祖廟旁的泥模崗就是由鑄鐵廢棄的泥模堆積而成,現在還留有遺址。

佛山成為明清兩代的帝國鐵都,以至「佛山之冶遍天下」,廣鍋等鐵器更是暢銷海內外。

在新安街由東往西走,便會行至與其交會的衙旁街。

衙旁街上,有一座佛山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私人武館舊址鴻勝祖館,該館由蔡李佛拳名師張炎(字鴻勝)於清代咸豐元年(1851年)設立。

原址已經不剩下什麼,新館在前文提到的塔坡街。張炎首徒陳盛的故居也位於不遠處。

在鴻勝祖館的斜對面,有個院落看起來古香古色。走進二層小院,兩棵樹冠交織在一起的紫荊花樹,花開正好,芳香四溢。

看了牌子,才知道這里原來是節芳學校舊址,本是民國時佛山一所頗具規模的私立學校。校舍已經破敗,倒是可以在二樓俯瞰一下紅磚青瓦的古樸街景。

在這片古街老巷裡面肆意穿梭,總有意外的驚喜,這正是旅行的一大樂趣。看狹窄小巷中這棵蓋過屋頂的老樹,陪伴著老屋,猶如戀人一樣,就這樣的相守下去。

生源大街的百年古井和老樹,通心巷的創意店鋪、浪漫商店、拾翻劇場、小酒館等一眾店鋪,猶如一個小的798藝術區。

明代的鶯崗是佛山鎮的最高處,可遠眺(明代佛山八景中,有一景就是「鶯岡遠眺」)。老屋依舊住著人,充滿了人間的煙火氣。

現在鶯崗社區縱橫交錯的古巷裡,青磚古跡和紅磚舊民居鱗次櫛比,走在其中有一種時光交錯的感覺,像是闖入了繁華鬧市之中的「桃花源」。

一座城市的靈魂,保留在它的老建築里。對於本地居民來說,習以為常,但對於像我們這樣的旅人,則是一種新奇。

緊挨著新安街不遠處,則是佛山文物古跡最密集,規模最大,傳統風貌保存最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祖廟東華里街區。

位於禪城老城中部,在佛山八大歷史文化街區中,祖廟東華里無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早在清朝時,東華里已被稱作「嶺南第一街」。歷來都是官家富戶所居,商賈雲集,所以無論建築形式或室內裝修,均極為考究。幸運的是,很多建築都完好地保存了下來。讓我們得以一窺究竟。

現在東華里有另外一個更現代的名字——嶺南天地,是佛山的地標和名片。

在保護文物建築的前提下,注入現代時尚氣息,讓東華里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走在嶺南天地,歷史與現代不停閃現。

喜茶、居酒屋、反斗娛樂城、貓咖、書店穿插著簡氏別墅、龍塘詩社、嫁娶屋、孔廟,毫無違和感。

邊逛街邊吃飯邊休閑邊賞古建,也算是難得的體驗。

何況這里還有不定時舉辦的各種主題展覽,是文青和小清新的最愛,網紅們的最愛。

逛累了,奶茶咖啡啤酒飲料任君選擇,餓了還有世界各地美食和誘人小吃,豐儉由人。

我們在佛山的時候正值春節前夕,整個嶺南天地街區都被節日氣氛裝點著。到處張燈結綵,大紅燈籠高掛,還有新春市集,人氣頗足。

最美的還是夜景。華燈初上,在霓虹燈的照耀下,古建築和現代光影酷炫的結合,完美演繹出一個新佛山。

有點像香港的蘭桂坊,是年輕佛山人夜生活必去之地。

逛完嶺南天地,左近還有一處「來佛山不到這兒就等於白來」的所在——祖廟。

To Be Continued

Ⅲ 廣東佛山有哪些歷史文化

佛山原名季華鄉,「肇跡於晉,得名於唐」,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據考證,佛山的人類歷史起源於現禪城區瀾石街道區域,距今約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而來在這里繁衍生息,以漁耕和制陶開創原始文明。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內塔坡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認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華鄉為「佛山」,又稱「禪城」。

唐宋年間,佛山的手工業、商業和文化已十分繁榮。明清時,更是發展成商賈雲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重鎮,與湖北的漢口鎮、江西的景德鎮、河南的朱仙鎮並稱全國「四大名鎮」,與北京、漢口、蘇州並稱天下「四大聚」,陶瓷、紡織、鑄造、醫葯四大行業鼎盛南國。清末,佛山得風氣之先,成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先後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新式繅絲廠和第一家火柴廠,並建立了「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竹嘴廠」。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獨具魅力的嶺南傳統文化。佛山素有陶藝之鄉、粵劇之鄉、武術之鄉、廣紗中心、嶺南成葯之鄉、南方鑄造中心、民間藝術之鄉等美譽。

佛山是「南國陶都」,制陶藝術源遠流長,有700多年歷史,自古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南風古灶,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柴燒龍窯,薪火相傳至今400多年,被譽為「陶瓷活化石」。2005年,佛山榮獲「中國陶瓷名都」稱號。

佛山是「南國紅豆」粵劇的發源地。誕生了粵劇藝人的代稱——「紅船子弟」和粵劇最早的戲行組織——瓊花會館。民間自發組織的粵劇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長盛不衰。每年一度舉辦的瓊花粵劇藝術節,使佛山呈現「紅船泊晚沙,萬人看瓊花」的盛況。

佛山是「嶺南成葯之鄉」。古方正葯的歷史有400餘年,其產品種類齊全,大約分為膏、丹、丸、散、茶、油、酒等七大類,是工匠、居家、旅行必備的中成葯,涌現出了「黃祥華」如意油、「馮了性」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型大小名葯。

佛山的鑄造業始於2000多年前。宋代時佛山所鑄鼎、鍋、鍾、塔等聞名全國。到明代佛山的鑄造技術已達相當高的水平猛塵櫻,成為南中國冶煉中心。鴉片戰爭期間,佛山所鑄大炮為抗擊外來入侵發揮了重要作用。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民間藝術的搖籃,孕育並保留了秋色、醒獅、舞龍、龍舟說唱、龍舟競渡等大量體現嶺南文化精髓的民間藝術及民俗事象;秋色、剪紙、木刻年畫、陶塑、灰塑、磚雕等手工傳統技藝精湛,獨樹一幟。2005年底,佛山參與申報的獅舞、粵劇、龍舟說唱、佛山木版年畫、廣東剪紙、石灣陶塑技藝等6個項目,進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名單。

佛山自古人文薈萃,才俊輩出。唐宋以來廣東出過九個狀元,佛山占其五。明清時為「氣標兩廣的人文之邦」。近代以來,孕育了維新運動領袖康有為,政治活動家張蔭桓、戴鴻慈、譚平山、何香凝、羅登賢、鄧培,民族實業家陳啟沅、簡照南、簡玉階,科學家詹天佑、鄒伯奇,文學家吳趼人,粵劇名伶薛覺枝叢先、馬師曾,武術名家梁贊、黃飛鴻、李小龍,名醫李廣海,能工巧匠黃炳、陳渭岩、劉傳,第一位華人牧師梁發等傑出人物。

近年來,佛山圍繞建設文化名城目標,推動傳統歷史文化與現代都市文化相互融合,塑造開放、兼容和創新的佛山文化形象,全力打造「文化名城」品牌。成功承辦亞洲文化部長論壇暨第七屆亞洲藝術節、第六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舉辦廣東國際音樂夏令營等在國內外有著重大影響的文藝活動。各類文化設施建設均處於全省、全國先進水平,多層次配套發展的文化服務網路基本形成。廣東粵劇藝術大劇院和廣東粵劇博物館落戶佛山,中國美術家協會兄宴國際藝術交流中心落戶順德。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佛山市孔雀廊影音電器有限公司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禪城區石灣鎮街道被評為「中國魅力名鎮」,三水區大旗頭村、順德區碧江社區被評為「全國歷史文化名村」。

佛山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佛山祖廟、西樵山、南風古灶、清暉園、皂幕山、南國桃園、陳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評為「佛山新八景」。其中,佛山祖廟融古代陶瓷、木雕、鑄造、建築藝術於一體,被譽為「東方藝術之宮」;西樵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南粵名山數二樵」之美譽;順德清暉園與佛山樑園是清代廣東四大名園;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陳村花卉世界是中國南方最大的花卉生產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題公園;三水荷花世界是目前世界上規模大、品種資源豐富的荷花生態專類園。還有東華里、康有為故居、寶林寺、蘆苞祖廟、黃飛鴻紀念館、李小龍紀念館可讓遊客領略獨特的嶺南文化。目前,佛山以歷史文化、南國武術、商務會展、產業觀光、休閑度假、購物美食、美化家居等為主題的特色旅遊方興未艾。
佛山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是珠三角「美食之鄉」。佛山是粵菜發源地之一,素有「食在廣東,師出佛山」的美譽。一直以來,佛山以其民間食譜豐富、茶樓食肆林立、烹飪技藝精良而蜚聲海內外。2004年,順德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中國廚師之鄉」。為弘揚佛山美食文化,每年「十一」期間舉辦的「佛山美食歡樂節」,已成為集美食、旅遊、文化藝術為一體的盛大旅遊節慶活動。

Ⅳ 佛山有著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假如你是佛山市旅遊局的局長,你對開發佛山旅遊文化資源有什麼樣的好的想法

粗糙旅遊產品悄然被取代 文化是旅遊業的核心競爭力,文化之於旅遊,猶如科技之於工業。在旅遊市場慢慢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滲殲的今天,粗糙的旅遊產品和品位低下的景區逐步被理性的遊客所摒棄,旅遊產品的質量時代已經來臨。據了解,佛山名勝古跡眾多,文化旅遊資源豐富獨特,絢爛多彩。 南風古灶、祖廟、佛山樑園、順德清暉園、康有為故居、佛山鴻勝館等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民俗文化極富地方特色,佛山民間工藝如美術陶瓷、紙扎製作、剪紙等以精工細作而聞名於世,娛樂風俗方面如粵劇、秋色會、醒獅表演等均具有群眾基礎與地方傳統,極具開發價值。 同時,佛山市的文化旅遊資源,在各區中都有分布,整體上呈分散態勢。但在有的區域,卻非常集中,如禪城區集中了祖廟、南風古灶、東華里等三家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多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物星羅棋布,粵劇文化、武術文化、民俗文化、民間工藝等也在這里得到集中體現,有利於形成聚集效應,便於集中開發,減少資金投入。 部分文化資源開發欠規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佛山的文化旅遊開發已初具規模,如修復、改建和新建了佛山樑園、南海南國桃園、黃飛鴻獅藝武術館、高明藹雯教育農庄等一大批富有特色的文化旅遊景區,相當一部分文化資源已經轉化為旅遊產品。 但是文化旅遊資源開發方面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規劃欠缺或規劃落實不到位,已開發的旅遊產品處於分散狀態,缺乏組織與聯系,內容不夠豐富;頃搜還有很多有價值的文化資源未曾轉化為旅遊產品,如祖廟街片的民居及舊商鋪建築,雖然這一片的改造已納入城市規劃控制之下,但由於種種原因至叢乎沖今未能對外開放供遊客參觀。另外,開發力度和推廣力度還稍顯不夠,如武術文化等,盡管名氣甚響,但仍未能形成影響較大的規模旅遊點。 建議:成片開發祖廟周邊 有業內人士提出,在開發文化旅遊資源時,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尊重原文化的基礎上,恰當地提煉出文化主題,提高旅遊產品的檔次。如可以以祖廟為中心,展開一個博物區和特色民居區旅遊點。 將區內擁有的十幾處文物保護單位,祖廟、簡氏別墅、霍氏宗祠、傅氏家廟、嫁娶屋及黃祥華如意油祖鋪、李眾勝堂祖鋪等轉化為旅遊點,經過整修裝飾,在傳統建築文化的基礎上,配以佛山的民間手工藝文化、曲藝文化、飲食文化、嫁娶風俗文化等等,豐富旅遊內容。 其次,也要合理組織旅遊線路,改變現有的景點分布散亂、缺乏聯系的狀態,使之能夠形成集中體現佛山旅遊文化主題的文化旅遊系列。如可將分散在佛山各地的旅遊景點串聯起來,組成旅遊線路,推出武術之旅、工業旅遊、歷史文化之旅、美食購物之旅、摘果旅遊等。 再說遠點,加大宣傳的力度和交流的深度,通過宣傳與演繹,使佛山「獅舞嶺南,傳奇佛山」的文化形象得到認同,提高佛山文化影響力也不失為捷徑一條。

Ⅳ 為什麼要弘揚嶺南特色文化

去大學城的嶺南印象園看一下感此仿受一下,嶺南文化你就知道為什麼要弘揚嶺南特色文化了。
嶺南印象園位於廣州大學城(小谷圍島)南部,原練溪村的區域內,總佔地面積 16.5 公頃 ,是集觀光、休閑、娛樂、餐飲、購物,體驗嶺南鄉土風情和嶺南民俗文化的旅遊景區。
嶺南印象園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鋪等,充分展現了嶺南傳統文化的精華。景區突出原生的嶺南文化和鄉土景觀,復原嶺南民間繁榮生活場景,將成為以嶺南建築完整、民間文化深厚、田園鄉村風情濃郁,成為現代人檔賀了解嶺南古文化的窗口,嶺南人回味溯源本土文化的沃土,外地人短時間了解嶺南文化的課堂,滿足了廣大你一天了解嶺南民間千年古文化的心願。
嶺南印象園是典型的嶺南傳統風格建築群落。民居依水而建,或窄門高屋,或鑊耳高牆。悠長的青雲巷、古樸的趟櫳門、壯觀的蚝殼牆、精緻的滿洲窗,小溪蜿蜒,池塘清澈,處處散發著森蠢纖嶺南水鄉的韻味。

Ⅵ 請問佛山的嶺南文化有哪些

佛山在嶺南文化中的地位 陳恩維 內容提要:本文運用數量統計方法和人文地理學理論,考察佛山文化在廣府以及嶺南文化中地位,認為無論是歷代人才的量與質,還是遺留文獻的多與寡,佛山均在嶺南各地中占首要位置,這決定了佛山在嶺南文化中的中心地位。而佛山文化之興盛,則取決於佛山地域環境、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水平。關鍵詞:佛山 廣府文化 地位作者簡介:陳恩維(1975-),男,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中文系副主任) 屈大均在論述廣東文化及其興起歷程時說:「廣東居天下之南,故曰南中,亦曰南裔。火之所房,祝融之墟在焉,天下之文明至斯而極。極故其發之也遲,始然於漢,熾於唐於宋,至有明乃照於四方焉,故今天下言文者必稱廣東。……嗟夫,一國之人文,天下之人文也。知天下於一國,知一國於一人。……廣東者,吾之鄉也,一猜模桑梓且猶恭敬,況於文章之美乎。文者道之顯者也,恭敬其文,所以恭敬其道。道在於吾鄉之人,吾得由其文而見之,以為尚友之資,以為畜德之本,豈非吾之所以為學者乎。」[[1]]在這里屈大均闡明了廣東文化的興起取決於廣東地理的學術觀點,提出了人——文——地——國的地域文化的考察視角和地域文化研究的意義。本文擬繼承並發展先賢對於鄉土地域文化的考察方法,運用數量統計方法和人文地理學理論,考察佛山之「人」「文」、「地」,以圖科學准確評估佛山在嶺南(廣府)文化中的地位。 一、佛山為嶺南人文淵藪在封建時代,一地文化之盛,可從朝廷從地方選拔的人才數來考察。為此本文根據《廣州府志·選舉表》,制定《廣州府歷代鄉貢、進士地域分布簡表》,以了解佛山在廣府文化中的地位。(1)佛山在廣府文化中居中心地位。廣州府歷代鄉貢進士總人數為1283人,其中番禺為260人,佔20.3%,南海357人,佔27.8%,順德238人,佔18.6%,東莞193人,佔15.0%。佛山所轄南海、順德、三水、高明四縣歷代的鄉貢和進士人數占廣州府歷代鄉貢進士總數的48.7%,幾佔半壁江山。佛山在嶺南文化中的中心地位,由此可見。(2)佛山區域文化以南海和順德為中心,其發展是不平衡的。南海所提供的鄉貢、進士人數居第一,占廣州府總人數的27.8%。顯然是廣府文化的中心地。晉代郭璞稱:「南海盛衣冠之氣」。清代吳榮光也指出:「國朝制科,廣東九郡舉人中額七十有二名,每科廣州郡幾居其半,廣州十四屬,南海又居其半。」[[3]]順德佔18.6% ,論比例似乎遜於南海,但是明代以來順德從南海分離、單獨置縣後,文化崛起的速度是驚人的,尤其是清代,其進士人數竟然超越了南海、番禺而躍居第一。相比之下,三水僅佔2.0%,高明僅佔0.1%,這與它們建縣較晚、文化開發較遲有關。《高明縣志·列傳序》承認:「高明本廣肇錯壤,半山半澤,風氣朴茂,自畫疆開縣曾不數十年,而人才繼起,德行文學載在通志、郡志者不一書。」[[4]]高明進入選舉的人數,歷代僅有一人,因此縣志編纂者,只好強調記載在《廣東通志》中的德行、文學之士,其文化相對落後是不爭的事實。從廣東全省來看,佛山文化也是居領先地位的。這一點可以從《廣東歷代狀元、榜眼、探花分布簡表》中看出。從上表可以看出,廣東歷代狀元遠遠有9人、榜眼8人、探花9人,佛山在這個排行榜中無論是狀元、榜眼還是探花,數量均是第一,所佔比重也有三分之一多。2007年廣州市越秀區建成南粵先賢館,首批入館56位對嶺南文化做出重要貢獻的南粵先賢,佛山入選10人,佔17。8%,居各地之首。[[5]]這也說明了李族佛山在嶺南文化的地位。以上主要從文化人才的數量分析,就人才質量而言,佛山歷代涌現了方方面面的人才,成為了廣府文化的豐碑。在經學方面,佛山自明清以來出現了方獻夫、鄭毓、龐嵩、區大倫、何維柏、曾釗、桂文燦、溫汝能、簡朝亮等人,或通一經,或兼通數經,皆為嶺南著名經學家。史學方面,周克明、黃衷、鄺露、梁廷楠、李文田、汪兆鏞等人,皆學有專攻,自成名家。文學方面,明代初期南園前五先生開嶺南詩派,五子中佛山人居其二,順德孫蕡被譽為「嶺南詩宗」;明代中葉,南園後五先生繼起,引領粵海詩壇,其中順德歐大任、梁有譽影響遍及全國。明末清初,「南園十二子」中佛山人佔一半;順德陳邦彥與南海陳子壯、東莞張家玉並稱「嶺南三忠」;陳邦彥之子陳恭尹與番禺黎遂球、南海鄺露並稱「嶺南前三家」。清中葉,順德黎簡與同縣張錦芳、黃丹書、番禺呂堅因擅畫穗擾緩被譽為「嶺南四家」;順德胡亦常、張錦芳與欽州馮敏昌因善詩並稱「嶺南三子」。晚清至近代順德黃節與番禺梁鼎芬、曾習經、羅癭公以詩文並稱為「嶺南近代四家」;吳趼人開近代譴責小說之先河,康有為成「詩界革命」之代表……。上述歷史文化名人,「風節可仰而思也,德業可考而法也,論議可誦而服也,……後賢繼興,將亦藉聲光以自壯矣。表南海者著,其在於茲。」[[6]]他們生於佛山、長於佛山,建設佛山,奠定了佛山在廣府文化中的中心地位,是佛山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名」片,也是佛山「文化名城」建設的文化資源。例如,我們今天討論佛山人精神,我認為歷史文化名人身上的風節德業,治學精神、重文傳統,完全可以成為其重要內涵。 二、佛山為嶺南文獻之邦我們討論一地文化的地位,最為重要的依據是當地所遺留的文獻典籍。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十一文語「劉御史集」條雲:自韓昌黎入粵,粵之人士與之游,而因以知名於世者,在海陽則有趙德,在南海則有區冊、區弘。於時昌黎於德有牒,又有詩以別之,於冊有序,於弘亦有詩送之,至今粵人以為榮。……若漢之時,吾粵文始於西,為陳欽、陳元父子。唐之時,吾粵文始於北,為張文獻(九齡)與君(劉軻)。文獻與君,其又為粵北之終而南之始者也。[[7]]漢唐時期,嶺南文獻中心分別在粵西之廣信(封開)和粵北曲江(韶關),至唐宋以來,以番禺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迅速崛起,成為嶺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佛山嶺南也隨之發展為最為重要的交通重鎮,文獻也隨之累計發展。,逐漸成為嶺南的文獻中心。羅志歡先生曾制《嶺南作者及文獻分布簡表》,目的在於反映嶺南文獻分布,我們藉此以觀察佛山地區在嶺南文化中的地位:1.自漢至清,佛山有作者258人,占總人數692人中的37%,高出廣州的21%;惠陽的12%;佛山歷代見於著錄的經史子集四部著述592種,佔29%,高於廣州的22%、惠陽的16%。無論是作者人數,還是著述數量,佛山都是毫無爭議的第一,佛山在嶺南文化中的中心地位,由此可以見出。2.從佛山文獻遺存的類別來看,經、史、集部文獻數量均居嶺南第一。就各部在所佔比例而言,經部占佛山總文獻數量的13%,史部21%,集部56%,子部佔10%。由此可見,佛山文化中文學與史學尤為發達。3.從歷代作者分布的朝代來看,佛山自明清時期才成為嶺南的文獻中心。明清兩代,佛山共有作者248人,占佛山歷代總人數96%,占嶺南作者總人數的35%。由此可以推出,佛山文化的崛起時期是明清兩代。佛山歷代的文獻遺存中,史部文獻數量較為可觀。而史部文獻中地方誌的數量所佔比重最大。據統計,佛山地區歷代地方誌著錄43種,現存58種,現存數量在整個嶺南地區居第一,著錄數量居第二。[[9]]地方誌是記錄一定行政區域自然和社會風貌、歷史與現實材料、物質生產和精神生活的綜合性文獻。因此,地方誌的製作與保存,實際是對地域文化的一種自覺構建。一個地域的人們基於某種文化認同——種姓、方言、風土、產業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價值觀和榮譽感,出於對地域文化共同體的歷史求知慾,會有意識地運用一些手段來構建和描寫傳統,其中最重要的手段是歷史編纂,因為「歷史編纂的任務是確立和完善關於過去的形象。批判的或科學的歷史編纂所探究的,是已為人們所接受的、或是傳統的過去之形象,並且對他們進行考證和加以完善。」[[10]]這從清代中葉著名史學家順德人梁廷枏對廣東地方史志的研究可以得到驗證。梁廷枏曾著有《順德縣志》、《南越五主傳》、《南漢書》、《廣東海防匯覽》、《粵秀書院志》等一批地方史志。在這些著作中,他一方面通過精細的史料考證,試圖准確再現地方歷史,另一方面則結合自身對於嶺南文化的體認,自覺參與對廣東文化特質的構建。如《南越五主傳》記南越政權的開創者漢人趙佗 「和集百越」[[11]]、北通中原;《南漢書》中,記烈宗父子「所招應多中朝名士」[[12]],提升了嶺南與中原文化的融合水平。這實際上是作為歷史學家的梁廷枏在刻意凸顯嶺南文化的兼容性特質,這種著述行為,其實是一種典型的文化構建。[13] 三 佛山為廣東之聚佛山文化之所以能夠在嶺南占據中心地位,取決於佛山的地域環境、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水平。明陳洪謨、張瀚《松窗夢語> 卷二載:自南安逾梅嶺,嶺高路隘,路盤旋而上,亦不為險。過嶺,登舟。經黃塘,平圃,路多奇峰怪石,而清流旋繞其下,良可娛目。至韶州,有白塔堤,英德有觀音洞。洞在江中,石山高峙,水滸壁立,而岩洞深奧。過江口橫石磯飛來寺,寺在山上,奇峰聳秀,回渚呈瀾,一勝概也。歷清遠,三水,時值潮長,水勢湍急,緩緩拽牽而進。登小金山,昔名靈州山,寺曰寶陀,有東坡遺像,前有超然台。登山而望,四面皆水,若登金山觀大江,但廣狹不同耳。自此經官窯,抵廣東之會城,為古南越。城有七門,城東北隅有粵秀山,西北有九眼池,為一方勝概。天氣甚暖,乃陽泄陰盛之地,冬不雪,花不謝,草木不凋,民人多濕疾,亦風氣使然。其俗賤五穀而貴異物,然珠翠牙玳與五金諸香皆產自交南海島,非中國所有。[[14]]佛山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西接肇慶,南連珠海,北通清遠,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確實可以看作是廣東各地的輻輳之地,為廣東地理之「聚」。從更大的范圍來看,佛山乃雲南、四川、貴州、湖南、江西、廣西數省進入廣州的門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交通環境和氣候條件,使佛山物產豐富,貿易發達,成為物資與人員的聚散之敵之。唐宋年間佛山的手工業、商業和文化已十分繁榮,至明清時更是發展成商賈雲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重鎮,與湖北的漢口鎮、江西的景德鎮和河南的朱仙鎮並稱中國的「四大名鎮」,曾為中國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商貿重鎮,被列為全國「四大聚」(北京、佛山、蘇州、漢口)之一。可以說,佛山的地理交通位置之「聚」,使之成為了物資之聚,人才之聚,從而也成為了廣東的人文淵藪、文獻之邦。從文化地理學的角度來看,佛山匯集各方物資、人員的「聚」,其實是一種文化的聚,即「兼容」,而這乃是廣東文化的典型特質之一,這也可以看作是佛山對廣府乃至嶺南文化的貢獻之一。康熙《南海縣志》卷十一《人物列傳序》曾不無自豪的總結:「南邑惟時都會,十郡輻輳,嶺海靈氣於滋郁蟠,故其上下古今,千有餘年,發為人文,實冠全粵。或以勛名傳竹帛;或以著述流休美;而且殉節封疆;而且高蹈岩穴;下至笄褘閨媛,亦砥礪捐軀,與丈夫等烈。煌煌緗帙,不啻盛矣。」[[15]]佛山文化之所以興盛,直接取決於佛山的經濟發展水平。葉石洞雲:「廣東好詩辭,縉紳先生解組歸,不問家人、生產、惟賦詩、修歲時之會,粵人故多高致乃爾。」[[16]]正是因為廣東富饒的地方經濟,可以解決退休士大夫生活之憂,故而可以放心進行文化生產。溫汝能論順德雲:「順邑處羊城西南,境接南、番、香、新之交,無地非水,所居山莊村舍,悉水繞其旁,而舟楫往來隨潮上下,一望而波光四合,景物超然。故其人士多瀟灑出塵,能文章,工吟詠,而其所著見亦無涯無盡,一寓其汪洋浩瀚之勢,論者謂地之靈有以鍾之也。」[[17]]可以說,自然環境以交通條件,影響經濟發展,而經濟發展又為文化發展奠定基礎。佛山經濟發展對文化的推動作用,還可以從直接從當地出版業的發展來考察。金武祥《粟香三筆》卷四指出:「廣東刻工,在順德縣之馬岡。均以書板多者為富,嫁女常以書板為奩資。」[[18]]咸豐《順德縣志》卷三《輿地略·物產》也記載:「今馬岡鏤刻書板,幾遍藝林,婦孺皆能為之。男子但依墨跡刻界畫線,余並女工,故值廉而行遠。」正是因為有便利的刻書條件,咸豐《順德縣志·藝文略》才可以自信宣稱:「吾順本南海離明地,夙號人文淵藪。大手著作,卓有可觀,自來俗尚聲詩,操觚家既不可數計,而悠遊林下者,往往假吟詠以自娛,故詩集之鐫,幾等南渡蘭亭。」[[19]]佛山之所以成為嶺南文獻之邦,與明清時期佛山的出版業發達不無關系。 如果說佛山歷史名人是佛山文化的「紀念碑」,佛山所遺留的文化典籍是建築這座紀念碑的「沙石」,那麼承載這一座座文化紀念碑的則是佛山之「地」。鑒古可以知今,佛山今天要建設歷史文化文化名城,就研究而言當從歷史文化名人研究和文獻整理入手,就現實發展而言,則取決於以環保、交通和文化產業為基礎的經濟的振

Ⅶ 嶺南傳統文化傳播困境的原因

嶺南傳統文化傳播困境的原因文化內涵和傳播形式單一。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嶺南文化中最重要的是佛山獅頭彩扎,具有深厚的底蘊和獨特的魅力。當前佛山獅頭彩扎文化最出名的黎家獅,目前裂派已傳承到第六代,除此之外再鮮有旁系旦態,沒有在文化內涵和傳播形式上模源源進一步提升。

Ⅷ 廣東嶺南文化特色

園林:嶺南園林主要指珠三角的廣府園林,是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國造園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戲曲:粵劇又稱大旅「廣東大戲」,發源於佛山,以粵方言演唱,漢族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書法:陳獻章是當時廣東的大書法家,門下弟子甚眾,自成一格,形成「白沙書派」,開嶺南書法之先河,陳白沙晚年以茅根作筆被稱作茅龍筆。

1、園林:嶺南園林主要指珠三角的廣府園林,是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國造園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戲曲:粵劇又稱「廣東大戲,發源於佛山,以粵方言演唱,漢族傳統戲曲劇種之一。粵劇於2009年9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書法:陳獻章是當時廣東的大書法家,門下弟子甚眾,自成一格,形成「白沙書派,開嶺南書法之先河,陳白沙晚年以茅根作筆被稱作茅龍筆。

4、音樂:嶺南古琴從漢代便逐漸發展起來,歷代都出現不少有名的琴人,寫作不少琴學的典籍,創造枯仿圓和保藏不少有名的古琴樂器和琴譜。

5、繪畫:明代廣東南海林良是宮廷中最傑出的水墨花鳥畫家,是明代院體花鳥畫沒塌的代表人物,也是明代水墨寫意畫派的開創者,在明代院體畫中獨樹一幟,對後世畫壇,包括宮廷畫家、職業畫家、文人畫家均產生重大的影響。

Ⅸ 嶺南文化藝術有哪些

嶺南文化藝術如下:

1、粵劇。

粵劇又稱廣府戲,廣東大戲,是廣東及廣西粵方言區最大的劇種,發源於佛山,以粵方言演唱,漢族傳統戲曲之一。

2、嶺南畫派。

指的是廣東籍畫家組成的一個畫派,創始人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簡稱二高一陳。

3、粵語。

廣東地區稱為廣東話,廣府話,廣西地區稱為白話,是一種聲調語言,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漢語方言。

4、廣綉。

廣綉是粵綉之一,指廣州,佛山,南海,番禺,順德,東莞,寶安,香山,台山等地的刺綉,也就是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間刺綉工藝的總稱。

5、廣彩。

一般指廣州織金彩瓷,是廣州燒制的織金及其採用的低溫配汪旅釉上彩裝飾技法,是一種產自廣東省廣州市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

鄰南文化的概念:

嶺南文化是指中國嶺南地區文化,涵蓋學術,文學,繪畫,書法,音樂,戲曲,工藝,建築,園林,培凳民俗,宗教,飲食,語言,僑鄉文化等眾多內容,從地域上,嶺南文陵讓化又分為廣東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塊。

廣東文化又分為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海陸豐文化,雷州文化,高涼文化,西江文化,南江文化,漠陽文化,嶺南文化,源遠流長,歷史上,在漢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在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等多方面,嶺南文化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史上居於重要地位,起著重要作用,近代嶺南文化更是近代中國的一種先進文化,對近代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嶺南文化以其獨有的多元,務實,開放,兼容,創新等特點,采中原之精粹,納四海之新風。

在中華大文化之林獨樹一幟,對嶺南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Ⅹ 有哪些嶺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工藝呢

東莞茶山公仔
象牙雕刻
佛山木版年畫
潮州木雕
潮州麥稈剪貼畫
潮州剪紙
潮州花頃棚早燈
潮州大吳泥塑
潮綉
潮州花燈
佛山彩燈
潮州大吳泥塑雀雀
英石假山盆景技藝
新會葵藝
佛山獅頭製作技藝
陽美翡翠玉雕刻技藝
潮州彩瓷技藝和或
潮州麥稈剪貼畫

閱讀全文

與廣東佛山嶺南文化產品推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保定市電子商務服務中心 瀏覽:429
譚候宇雨後電子商務王 瀏覽:879
電子商務模式的創新 瀏覽:655
港大商業分析和市場營銷 瀏覽:860
浙江大學市場營銷學視頻下載 瀏覽:120
香奈兒營銷方案 瀏覽:179
發展對象入黨積極分子培訓方案 瀏覽:140
網站後台培訓方案 瀏覽:776
校學生會針對各部門培訓方案 瀏覽:409
市場營銷要素7p 瀏覽:119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代碼 瀏覽:781
養老護工培訓方案 瀏覽:644
傢具商場感恩節策劃方案 瀏覽:234
整合營銷方案格式 瀏覽:726
活動促銷費率 瀏覽:234
自助燒烤營銷方案 瀏覽:479
農村安全知識培訓方案 瀏覽:117
紅白電子商務是什麼 瀏覽:69
商城周年慶宣傳推廣方案 瀏覽:310
btob電子商務模式的交易流程 瀏覽: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