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師網路培訓5分,學時是多少
一學時一般都指的是40分鍾。
具體的可能有差異,需要當面咨詢了,培訓時間一般安排在每年的6月初至12月底,具體時間以系統里項目開展時間為准,由各地按照當地需要在規定時間段內選定,學員網路學習時間為15天,學時數為30學時。主要採取線上學習與線下交流相結合的模式。具體相關您可去相關的網站進行搜索查找。
㈡ 如何有效使用網路教育資源
因而如何有效利用網路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至關重要。
一、利用網路教育對教師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課已經悄悄進入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條奔騰的江水,這就迫切需要我們不斷充電。要使教師學會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組織課堂教學和上課,對於大部分教師而言,無異於是思想領域的一場深刻革命。對於農村中小學來說信息比較閉塞,教師根本沒有大量的時間進行計算機培訓,即使培訓了因為沒有機會接觸計算機很快就忘了。因而可利用網路教育對教師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進行培訓。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網路教育管理員制定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由網路教育管理員擔任輔導教師,有條件的學校可利用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培訓時要結合教師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塊分類教學。 2、培訓過程中要注重教師的動手操作能力、學會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如計算機開關的操作、word文字處理、IE瀏覽器的使用、文件的下載和解壓縮處理、學會利用幻燈片製作課件。把培訓的內容與網路教育資源緊密結合起來,避免教師學了不會應用,從而失去學習計算機的信心。
二、利用網路教育資源進行集體備課,提高教學質量。 以往,教師在備課時往往以抄現成的教案為主,來應付即將到來的檢查。而上課時,還是憑借平時一貫的經驗來從事教學,備課僅成了一種被動的為了檢查而備的手段,早以失去了它本該有的意義。其次,教師的思想觀念滯後,將先進技術工具帶入課堂的積極性遠遠不夠,寧願這些儀器設備躺在貯藏室里耗費小學教育論文小學教育論文,也不願將它們帶進課堂而上一次漂亮的課。針對農村中小學的課堂教學現狀,具體實施措施如下: 1、學校領導應大膽創新,積極改革,開展利用網路教育資源進行集體備課論文的格式免費論文下載。備課前,要求教師認真查閱網路教育資源;備課中,先集體討論,給每一位教師充分表達的空間,針對每一課發表各自的見解,集思廣益。並且,每備一課,做到與農村網路教育資源的有機結合,為每一份新型教案的誕生的質量和可行性打下堅實的基礎。2、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小組再分任務執筆,執筆人根據討論意見來完善教學設計。這種舉措,讓種種教學經驗密切地交流,很好的上升為一種適合農村本土教學教案的藍本,為今後的實際教學提供了十分有益的設計框架。3、將各小組通過討論、反復修改得來的教案進行匯總,再進行指導性的審核,並提出意見,經過修改,最後存入電腦,作為永久性資料。在整個備課過程中,集體備課要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它既解決了應付、抄襲的現象,又有效地減輕了教師教學負擔,從而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推動了網路教育資源的縱深發展,促進了教育教學工作邁向了新的台階。
三、利用網路教育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否合理地處理教材,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點、突破難點是至關重要的。而有效地利用網路教育技術,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就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有效手段。多媒體課件具有文字、圖片、動畫、聲音、圖像等直觀媒體信息可同步進行的優點。在同一屏幕上同時顯示相關的文本、圖像或動畫,這是其它教學媒體無法達到的。教學中,若能充分利用這一優點,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通過向學生展示教學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是創設情境的最佳途徑。如六年級下冊《思品與社會》中《動物的滅絕》,這是一篇關於環境保護的課文,其中「酸雨」產生的原因是這篇課文理解的難點,特別是產生的原因這個科學性的知識點學生不易理解小學教育論文小學教育論文,運用了多媒體,利用計算機中光碟中形象的影像把學生自然地引入到情景之中,把抽象的知識變成了形象的畫面,親眼目睹它的變化,如身臨其境,使學生對這一自然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通過閱讀課文的環節,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再如「日本的水俁病」、「長江被污染的水面」等。課文僅用了幾句話敘述,這對於知識貧乏的學生來說,單靠教師採用傳授、口述等一般媒體設境進行這一段語言文字教學,是難以掌握課文摘要以網路教育資源為平台,學科教研組學習為載體,促進教師與資源對話、與同伴對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聲,在一個群體中有不同思想,鼓勵教師大膽批評,各抒己見。以教師提出的問題為研究內容,將問題入組,以組為單位制定計劃,開展研究。 網路教育為農村中小學帶來了先進的文明之光,是廣大師生了解世界和認識世界的窗口,是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技術手段,是教師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
㈢ 教師培訓管理制度
教師培訓管理制度(通用6篇)
現如今,我們可以接觸到制度的地方越來越多,制度是國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體化,是人們行動的准則和依據。擬起制度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教師培訓管理制度(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新世紀的人才,首先應提高全體教師的素質,因此加強全員崗位培訓十分必要。
第一、堅持每周一次政治理論學習或業務學習,以提高廣大教職工的政治思想覺悟、師德修養和業務理論水平。
第二、教職工參加政治理論學習或業務理論學習須遵守學習紀律,做到不遲到,不早退,認真做筆記,並定期組織學習交流活動。
第三、加強崗位練兵,要求教師為人師表,說標准普通話,寫規范漢字,具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和應用,加強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培訓。
第四、全體教職員工都有責任、有義務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在職崗位培訓。
第五、抓好師徒結對子工作。定出「師徒」公約,雙向考核,限期達到培養目標。
第六、堅持科研興校,選派上進心強、素質好的教師開展專題研究,培養典型。
第七、學校定期對教職工培訓情況進行考核,表彰獎勵先進集體和個人,考核結果記入教師業務檔案,並與教職工評聘、晉級提薪掛鉤。
教師是教育思想、方向、方法最集中的體現,他不僅決定教育質量而且制約教育事業的發展水平,所以《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就明確指出「振興民族教育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大計。」
因此,為適應當前全國素質教育形式的發展要求,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提高我校教師的道德、業務水平,加快知識更新,完善知識結構,增強創新意識,適應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搞好我校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工作,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特製定教師校本培訓管理制度:
一、校本培訓的目標:
努力建設一支「愛崗敬業、務實勤業、博深精業、開拓創新」的符合我校教育事業發展需要,家長學生滿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二、明確職責:
1、領導小組職責
1)制訂本校教師培訓計劃、建立評估考核措施、建立參培教師業務檔案。
2)定期檢查指導培訓教師的學習與教學、幫助教師解決學習與教學中的疑惑困難。
3)期末總結師訓情況、評估考核。
4)經費和時間保證。積極投入資金,為順利開展校本培訓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開展培訓時,領導要大力支持各個負責人的總做,確保教師的培訓時間,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礙教師參加各式培訓。
2、骨幹教師職責
根據骨幹教師的具體情況,骨幹教師要協助學校,承擔教師培訓任務。並能上好示範課、專題講座,做好分工,承擔教師的傳幫帶工作。
3、教師職責
1)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活動。不得無故缺席和遲到、早退,活動考勤納入教師每回目標管理考核之中。
2)認真學習新課程的有關理念,提高自己理論水平,做到讀書有筆記,學習有體會,教研有案例,研究有論文,課題有成果。
3)新理念要與教學實踐研究反思相結合,學習實踐,反思提高,探索新課程理念,並把新課程理念從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來。
4)整理自己的業務檔案。
三、培訓內容:
1、有關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能力、教研科研能力的培訓。
2、師德培訓。通過各種形式加強教師的師德培訓,培養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的教師隊伍。
3、對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知識的培訓,要求教師普遍掌握現代教育信息技術。
4、各教研組日常教研活動。
四、培訓形式:
1、集中學習和分散學習相結合,點面相結合。
每學期開學初的教師會上,由教科處布置本學期培訓的重點內容要求、方法。以組為單位組織學習;通過集體備課、教研活動,專題講座等方式組織教師集中學習。把握好「點」與「面」的關系,將培訓的主要內容合理科學地化解為若幹部分,組織教師分塊學習。
2、專家指導
在校本培訓過程中,應切實避免閉門造車現象,主動邀請優秀教師來校指導。
3、充分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開展校本培訓。教師可以通過專家講座,上網查閱教改信息等各種現代信息技術方式參加校本培訓。
4、開展師徒結對子活動。通過以老帶新,師徒結隊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師的師德素質、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
五、檢查評估
具體要求以《校本培訓考核細則》為准。
1、對新分配的青年教師入校後,支持參加市教師進修學校的見習期培訓。從備課、上課、寫教案、班級管理、培養小幹部等方面進行講授,為幫助青年教師更快地過好備案關,課堂教學關,班級管理關打下堅實的基礎。
2、組織新教師拜師活動,新教師入校後要向他們引薦師傅,師傅要從政治上,業務上全面幫助與關懷新教師,使其在邊聽課、邊學習、邊實踐中更快地成長起來。
3、每月組織一次教師業務培訓,由學校教導處組織,由校內名師和骨幹教師或請校外專家、名師主講。
4、組織中青年教師積極參加學校及上級教研部門組織的各類型的教學競賽活動,做到在活動中培養,在活動中提高。
5、不定期在教師中開展課堂教學賽課(上課、說話、評課和教學技能、基本功比武活動。)各教研組要強化平時的幫助活動。「師傅」不放鬆對新教師的輔導督促與檢查。
6、定期組織教師外出參加學習,聽課和參加業務講座,在五年內讓每位教師至少參加一次不少於90學時的集中培訓。
7、要求教師掌握和充分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達到計算機應用能力考核二級水平,能製作或使用課件進行多媒體教學。堅持使用普通話,寫規範字,50周歲以下教師普通話達到二級乙等以上水平。
8、關心教師,提高教師的文化素質,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業余文化進修,學校在排課上要給予支持,時間上給予保證,力爭在20xx年,50周歲以下教師全部達到本科學歷。
9、學校每學年至少征訂10份的教學教育方面的報刊雜志供教師們學習。每位教師個人至少訂閱1份有關教學、教育方面書刊、雜志,並做好學習筆記
10、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文化業務學習從嚴要求,每月檢查一次教案、作業批改及業務理論學習筆記。
11、按照學校聽課制度和要求,領導堅持「隨堂聽課」。教師保持「互聽互學」的良好風氣。
12、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實驗專題的研究,做研究課、寫實驗方案、寫實驗報告,總結經驗體會。
以上考勤由校本培訓辦公,考績由考核小組負責。考核結果與學校績效工資、評先、評優、晉級掛鉤。
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特製定教師人事管理制度,以抓好學校人事管理工作,造就師資強、師風純、教風正的教師隊伍。
一、全體教師必須服從上級和學校的管理,自覺做到依規辦事、依法治教,遵守上級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做到遵紀守法、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崇尚科學,反對邪教。
二、學校內部教師人事調整,由學校領導班子成員根據教師的專長和表現,召開專門會議研究討論決定,人事調配實行一次性討論,一經討論確定,原則上不得變動,特殊情況需要調整的要經過學校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決定。
三、每學期對教師的各方面表現進行一次業績考評,考評結果由高分到低分排隊,末位的實行待崗;考評結果作為教師評聘、評優、評先、考核、晉升的重要依據。
四、實行教師聘任制,學校根據教師的平時的表現和業績考評結果,由校領導班子根據學校和崗位的需要,確定聘任教師的名單,各教師與學校簽定聘任協議。
五、全體教師必須從大局出發,服從學校分工,按學校分工認真搞好本職工作,想方設法提高工作效率。如不服從分工的,視情節輕重,在學年度業績考評「思想表現」和「工作態度」中扣分。
六、建立教師工作考核檔案,健全教師業務檢查評比制度,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各部門負責人定期或不定期對教師各方面的表現進行檢查,並作好記錄,對教師各方面的表現每學期由學校考評小組作出公平的`評價。
七、各教師要認真學習教育法律法規各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樹立高尚的師德師風,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和教研教改活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認真總結教育教學經驗,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任務,想方設法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成績,為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而努力奮斗。
為培養一批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一支教育教學骨幹教師隊伍,激勵骨幹教師專業不斷發展,以帶動整個教師隊伍的迅速成長,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一、界定
學校將我校將已評為「淄博市農村骨幹教師」的14名教師,和在教育教學中嶄露頭角、熱愛教育事業、責任心強、工作效果好、業務能力強的中青年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教學新秀等確定為骨幹教師,並加以培養。
二、培訓
1、建立老教師與骨幹教師的師徒結對制度,通過老教師的傳、幫、帶促進骨幹教師的成長。
2、定期組織骨幹教師外出進行參觀學習與培訓。
3、邀請關專家來校作專題報告,一年1-2次。
4、優先推薦參加由市、區教育局、教研會等部門組織的骨幹教師培訓活動。
5、選拔優秀骨幹教師擔任科室、級部等重要崗位。
6、學校定期召開骨幹教師座談會,聽取他們的匯報和對學校工作建議。
三、職責
1、要認真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轉變教學觀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增強依法施教的意識。
2、在學校培訓小組的領導下,積極承擔安排的教學任務,在組內集體備課中起主導和帶頭作用。
3、參加校內、外各級組織的培訓,學習研究新課程,把握新課程的內涵。
4、擔任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擔任班主任,抓好學科組的教學研究,在課內外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抓好培優扶差的工作。
5、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積極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結合本校實際,深入進行教學研究,基本功扎實,一專多能,勝任教學工作。
6、與青年教師結對子,向青年教師傳授教學經驗,起到傳幫帶的作用。
7、不斷研究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風氣。
8、嚴格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增強師德意識,關心愛護學生,建立文明的師生關系。
9、認真參加教學經驗交流、德育經驗交流,培養新教師。每學期聽課、評課不少於16節,上公開示範課不少於一節,每年要撰寫教學教育論文一篇,創建自己的教育教學博客,積極撰寫教育教學隨筆與反思。
10、嚴格遵守培訓紀律,認真完成培訓任務,努力提高培訓效果。
四、考核和獎勵:
在任期結束前,每個骨幹教師參照《市農村骨幹教師培訓考核制度》進行評定,評定等級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為了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根據省、市關於教師校本培訓的有關精神,加強對校本培訓工作的管理,特製定如下制度:
1、業務進修制度:要求教師每周利用業余時間到圖書館、閱覽室或網路系統進行自培自練;同時,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學歷和非學歷的教育和培訓。內容包括:
2、分層培訓、整體推進制度:針對我校教師教齡結構和發展水平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培訓。共分為三層次:年輕教師培訓、骨幹教師培訓、名師培訓,分別制定相應的培訓目標和計劃,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3、校本教研培訓制度:教研組開兩周集中半天時間,確定主題,由專人主講,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最新教改動態,探討教育教學體會;組織全組成員按照學校工作要求有序組織集體備課,技能培訓,三課匯報課、研究課、示範課,活動和課題研究。
4、活動考勤制度:在開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的過程中,將設置考勤登記表或手冊,對全體參加教師進行嚴格的考勤,無故曠缺者作為曠課處理。
5、學分登記制度:參加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的教師,教研處和教研組共同根據教師參加培訓的數量和質量進行整理評定,上報縣教育局和教師進修學校按校本培訓規范性學分登記辦法申請相應的學分。
6、過程督查制度:學校對校本教研和培訓工作實行動態管理,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抽查。強化六種工作態度:積極主動參與態度;一切為了學生態度;團隊合作態度;勤於研習態度;善於反思態度;合理利用業余時間豐富自己專業的態度。堅持做到勤學習、勤鑽研、勤反思。
7、資料建檔制度:學校對開展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活動以及教師參加該活動的各種資料,做好建檔工作,將課程理念、教學觀、學生觀的認識和變化、收獲和感悟記錄下來,做好教師個人專業成長過程資料的積累。
;㈣ 學校、教師和學生應如何預防和應對網路、信息安全事故
學校的責任,購買防火牆等硬體設備
老師的責任,部署殺毒軟體,設置安全策略,加強管理
學生的責任,遵守計算機教室的規章制度,聽從老師的指導。
安全最薄弱的一環恰恰就是學生那一環,因此,除了加強管理和教育以外,真的別無良策。
㈤ 作為教師,應如何對網路課堂進行管理
首先就是人數一定要查一下,
盡量都到齊。也要多互動。
然後就是課堂練習或者課後練習。
把學過的知識鞏固一下。
㈥ 如何有效開展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
國家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21世紀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帶來教育形式和學習的重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影響。用教育的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作為21世紀的教育工作者掌握信息技術已是迫在眉睫,那麼如何大面積的提高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的基本能力呢?筆者根據本學校的實際情況,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宏觀入手、整體把握。
如何有效的進行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基本能力培訓?本校幾年來的實踐證明,採用校本培訓是一條有效的途徑。所謂校本培訓,簡言之就是學校自主開展的培訓,它是相對於脫產集中培訓而言的一種繼續教育形式。
就現階段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來看,一是存在一種培訓的知識不系統,整體觀念不強的現象;二是單純是技術層面的培訓。我校結合成都市市級課題《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基本能力及培訓方法》,從宏觀入手,整體把握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系統工程,根據學校的現狀和發展目標,制定好了切實可行的長遠的培訓規劃,確定培訓內容和考核標准。我們首先採用無紙化的網上調查對教師進行需求分析研究,認為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為此,我們的培訓內容不僅要求掌握WINDOWS操作系統、WORD文字處理軟體、EXCEL電子表格的使用和POWERPOINT電腦幻燈片的製作等基礎知識和技能,還要了解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模式,能主動應用CAI課件輔助教學。熟練掌握多媒體課件製作基礎(包括聲音、圖象、動畫、視頻素材的採集與製作)、FLASH軟體。能結合教學的科學理論使用網路資源庫進行信息的搜索、獲取、分析、加工、處理、傳播。能設計與自己的所任學科相適應的網路課件。這些內容分模塊製作成《教師信息技術能力要求細則》,給老師一個可供學習的大綱。(當然培訓的內容應當與時俱進,不斷修改和完善。)根據模塊確定每一階段培訓應達到的目標檢查及考核具體辦法,對於需要學校各個部門互相配合的工作,則應明確分工,各司其職,責任落實。因此,有相對穩定的培訓主管部門和領導,確定明確的長遠規劃和分期目標是搞好這一培訓的先決條件和基礎。
二、「任務」主題,學以致用。
計算機、網路技術在不斷發展,誰也不可能把它學完,作為普通教師也沒有必要學習計算機、網路的所有技術掌握與自己工作生活相關的內容就可以了。我們認為教師學習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目的主要有三:一是進修充電的需要。Internet網上有海量的信息,包括學科知識信息、專業理論信息、教改教科研信息,教師通過上網瀏覽,下載有用的信息,進行充電學習,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二是實施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需要。製作並運用圖、文、聲、像並茂的多媒體課件,多種媒體刺激學生的大腦,將使課堂教學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形象,從而使學生身臨其境、視野開闊、思維活躍、情趣盎然,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三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標准明確規定:信息技術不僅是教師教學的手段,更應成為學習的工具。只有教師掌握了信息技術,才能有效指導學生掌握信息化的學習技能。根據這一認識,我們在安排培訓內容時採用了任務主題和學以致用的策略。所謂任務主題就是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實際需要,把計算機、網路技術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任務,每次培訓的目標是完成一項任務(一項技術),學了就可以用,這樣一步一個腳印,日積月累,就會產生質的飛躍。3年以來,我們完成了十個模塊的培訓任務:
在進行培訓的同時,我們選取了2001級的10個班作為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的研究年級。通過對這10個班的多媒體應用研究,我們逐步掌握了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的一般方法。通過教師製作課件、收集網路素材、使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素質,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三、靈活研究、注重策略。
在做好周密培訓計劃的基礎上,合理的安排好教師的培訓全面完成培訓任務:
1、首先在時間上給予保證,每周的星期二、三、四、五分別安排當天沒有課的不同年級的教師進行學習。
2、採用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教師的整個培訓過程是三年的時間,在這當中我們邊培訓,邊調整、採用了多種的研究策略。
在研究的過程當中,我們就如何優化教師的教和提高受培訓老師學習信息技術的效率方面進行了研究:從基本的調查看,老師認識到領導重視佔19%,培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佔30%,受培訓教師重視程度為29%,受培訓教師平時多問多操作25%,從數據上看出教師的觀念是得到了改變,歸納起來教師在培訓中占因素為30%,而教師本身的態度和學習方法佔54%,所以我們著重在優化教師的教學和受培訓對象的學習方法的優化上總結出以下適合教師信息技術基本能力培訓的若干方法:
1、演示講解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培訓方法。
對計算機基本常識,操作系統基本原理和常用軟體基本功能一般採用講授法,在講授的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室的 演示 功能進行示範。對優秀課件的 解剖 一般用示範法,力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2、任務驅動的培訓方法。
根據現代信息技術培訓內容的特點,所有參培教師在每一輪的培訓中,首先就是自選或接受一個(幾個)作業任務,而這些任務都是與日常教學工作相關的。帶著任務參加培訓,讓參培教師在創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務的過程中提高信息技術能力。分模塊制定檢測的要求,老師按照指定的任務完成檢測。例如:培訓了網路部分,讓教師共享、復制、粘貼自己的資料,進行區域網的文件交流,還可以讓教師發送郵件到老師的郵箱,並添加附件等讓教師在任務中掌握知識。
3、主體實踐的培訓方法。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即學習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探索過程,學習的主體是學習者,他們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學科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真正提高,靠的是學習主體對信息技術內在規律的領悟,因此,尊重學習者的主體地位是至關重要的。具體體現在 實踐 上,在培訓過程中受培訓教師以上機操作為主原則上上機操作時間應不少於信息技術培訓總學時的三分之二;在實踐操作的基礎上,有目的地組織教師小組合作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教師獨立製作CAI課件,從收集素材、處理素材到效果的實現是全面展現教師信息素養和能力的窗口,「實踐」的全過程更重要的意義是學習的過程;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展示運用,不僅能給教師們帶來成功後的信心,也常給大家留下遺憾和不足,這些都是實踐培訓中不可多的經驗。
4、網路自主訓練法:
信息技術 自主訓練 不是任教師自由隨意操作,也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培訓對象怎樣去解決面臨的與信息技術有關的問題,它要求培訓者根據受訓教師的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具體問題與期望目標來設計任務,並提供解決任務與問題的有關線索,核心思想是通過受訓者在完成具體學科教學任務中實現信息技術操作技能的培養以及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a)我校通過教師信息技術專題學習網站,提供一個學習任務:比如信息技術有關的文章,要求教師搜索相關文章並上傳到學習網站進行交流和學習;或者通過論壇的方式讓教師自主學習理論和信息技術操作等知識然後同斑竹和同事交流學習的看法和心得等等拓展了學習的資源,擴大了教師學習空間和時間。
所有的教師通過學校網站道更新自己的資料包括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要求教師修改自己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最後完成上傳的任務,教師是很樂意的完成了任務同時又培養了信息素養。
b)選取優秀的信息技術人員進行網路上傳任務,通過學校主頁、學校概覽、學生天地和《鳳儀新語》電子校報的平台搭建,從校長、中層、信息技術教師、一般教師形成立體化的網路管理體系,全方位的培養了教師的信息素養。
c)選取優秀的信息技術人員進行網路上傳任務,通過學校主頁、學校概覽、學生天地和《鳳儀新語》電子校報的平台搭建,從校長、中層、信息技術教師、一般教師形成立體化的網路管理體系,全方位的培養了教師的信息素養。
5、全員培訓與分層教學相結合的方法。
通過教師的集體授課外,在培訓時採取多關照、多提問、多輔導,同時建立一幫一學習小組。同時根據工作堅持全員培訓和分層培訓相結合。教師信息素養的培訓提高是一個長期的大面積的工作,要從根本上改變教師隊伍的素質,提高對現代教育的適應性,必須堅持面向全體的全員性培訓。但是我們必須承認,教師隊伍中個體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技術水平有高低,認識有差異。因此在對全員進行培訓的同時,還必須因材施教。因此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得到的信息對教師進行分層。通過抓兩頭帶中間,以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抓骨幹 教育思想先進,信息素養較高的教師群體,通過骨幹教師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去影響、帶動周圍的教師,為其他教師的提高積累經驗。抓 後進 在各方面暫時落後的老師,通性質的不同,培訓重點也有所不同,如學校行政領導重點是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對教育教學的管理的現代化;對學校後勤人員,尤其是對會計出納重點是進行數據的處理培訓,實現辦公快捷、准確;對學科教師的培訓則重點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教學的整合,以及與教育科研的結合。通過分層、分類的培訓能夠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根據教學的要求,我們還選取了信息技術能力和教學能力較強的教師進行了INTEL未來教育的培訓,以點帶面,共同提高。
6、以賽促學的方法。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針對不同階段進行的不同要求,共組織了多次信息技術技能比賽:如打字比賽每期一次,通過課件製作和課堂大賽等比賽,使信息技術培訓豐富多彩,教師人人製作課件。我們在2002年5月開展了實驗小學首屆課件製作比賽,人人參與,涌現了一批製作優美、設計思路新穎的課件。形成了形成了實驗小學課件資源盤(一)和實驗小學課件資源盤(二)。從優秀選手中選派了十位教師參加區課件製作比賽,有3位教師獲得一等獎、3位教師獲得二等獎、4位教師獲得了三等獎。2003年 月,開展了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了第二屆課件製作比賽,形成了實驗小學課件資源盤(三)。教師通過自主製作到合作完成高質量的課件應該說是一個不小的進步。2004年我校教師自製課件參加區級說課獲得一等獎七人,是教師從理論培訓到教學設計的一個量到質的一次飛躍。
7、專題培訓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通常是一個一個的有系統的專題培訓,這種培訓方式對大面積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和操作技能經濟、簡便、快捷。但如果沒有很好與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那這樣的培訓就是一種流於形式的做法。因此,我們把教師的信息素養的培訓與他們的學科教學結合起來,以真正達學以致用,提高教育教學效益的目的。如當老師學習了word 文檔的知識和操作後,就要求教師凡是上交的材料盡可能的是列印件,還組織了漢字輸入和文檔編輯比賽;當老師學習了CAI課件製作後,就要求教師結合所教學科自製課件,並運用於教學活動之中,同時也組織了課件製作比賽,還組織教師參加各級課件製作比賽;當老師學習了網路基礎知識和利用網路獲取教育教學所需信息時,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充分利用網路知識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學習了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理論和實踐後,學校就組織了學科整合的研究課、網路環境下的學科教學觀摩課等供教師學習研討。
四、動態管理、注重成果。
當然要做好工作,總離不開領導和管理,開展計算機、網路技術校本培訓也不例外。為使培訓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我校建立一支能駕馭現代教育技術的師資隊伍,我們動了不少腦筋,推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舉措。如:在決策規劃上,我們提出了技術先行的思路;在具體操作策略上,我們以任務主題定內容,以互幫互學求效益;在制度上,我們劃定參加培訓的年齡段,規定限時完成測試作業要求,還把計算機技術培訓成績列入了教師學年度工作考核的內容;在激勵措施上,我們對學習成績顯著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等。
五、反饋評估、注重評價。
對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情況的反饋和評估是整個培訓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保證培訓質量,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達到什麼狀況,合理科學的評價是必須的,所以我們在研究的全過程中,始終貫穿了對教師信息技術的評價,從多媒體的使用到課堂設計,從理論認識到實踐操作,均設計了不同的評價量規,對教師進行定量的分析:
例如:1、多媒體使用登記評價表:採用WEB頁面的提交方式,教師開機使用多媒體時就直接通過WEB頁面登記,使用完畢後,資料庫就記錄了教師使用多媒體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簡單情況,適時掌握教師在教室里的使用情況。2、課件製作評價表:課件製作評價表可以對教師的課件製作進行客觀的評價,通過我們的課件製作活動,讓老師了解課件應該考慮哪些方面製作技巧。3、教師培訓考勤表:教師在平時培訓當中,讓老師在考勤表上親筆簽字、真實的記錄培訓的時間和上機情況。同時記錄講課教師的姓名和授課內容以及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的調整教學。4、教師個案調查表:教師自行填寫,對自己就課題開展以來的狀態進行真實的記錄,進行自我的評價,反應了教師在培訓前期、中期、和後期的變化。5、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基本能力評價量規等級要求:對教師十個模塊的成績根據評價量規進行量化的分析,課題組根據教師的培訓情況,評價時不搞一刀切,採用了分年齡段(40歲以上50歲以下和40歲以下兩個年齡段)進行要求的方法分別進行量規劃分等級。6、實驗小學信息技術使用評價量規:考查50歲以下的在職教學人員 ,對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一個量規,引導教師從這些方面靈活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採用了這一套教師量化教師信息技術基本能力的評價體系,讓我們在培訓的過程中適時了解教師的動態,使培訓和研究工作科學、有理、有據。
總之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深信掌握了信息技術並將它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手段必將產生全新的教育手段必將產生全新的教學模式,讓我們攜手共進,披荊斬棘開辟出以信息技術為基點的教育教學新天地。
㈦ 網路教研(五):如何提高骨幹教師的培訓能力與作用發揮
澄邁縣白蓮中心學校 黃月玉 通過這段時間的網上研修學習,我聆聽了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領略了他們幽默風趣的教育風格、先進的教育理論;也與班上各位優秀的教師一起進行了交流,不但加強了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又和本班的教師一起進行了問題探討。我認為提高骨幹教師的培訓能力與作用發揮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積極參加各種學習活動。 古人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師者學者也。作為骨幹教師首先要多讀書,將讀書和思考變成一種習慣和一種時尚,做一個有功底的教師。俗話還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因此,作為骨幹教師就應該積極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吸取先進的教育理論,從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二、做同行和學生的表率。 骨幹教師一定要做到為人師表,行為示範,做到愛事業、愛學生,視學生和事業為自己生命的延續,在日常工作中更應做到榜樣的作用,工作認真,勤勤懇懇,嚴格要求自己。對學生做到有愛心,有耐心。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教師必須做到,這就叫言傳身教。 三、積極反思、研討教學。 作為骨幹教師,每教完一個內容就要懂得反思自己的教學中的優缺點,找到優點繼續發揚,找到缺點,想方設法在今後改進,並能寫教學反思。在教學生活中還應不斷研討教學。研討時,注意聆聽同事的建議,聽取別人好的見解,不斷去改進自己的教學。除此之外,還要懂得評價別人,積極參與討論,提出自己寶貴的意見。這樣就能做到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讓自己的教學不斷提高。 四、積極上示範課,提高教學藝術。 骨幹教師應該積極上好示範課。因為每上一次示範課,教者備課會特別認真,花的精力也很多,在課堂上,如果好好發揮,就能有意識地積累經驗,培養能力,切實提高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切實做到示範,引領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骨幹教師。 骨幹教師的工作態度與教學水平在單位起著示範作用,能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影響著集體成員中的每一個人。因此,骨幹教師的一舉一動,要在單位中處處起模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認真負責,嚴於律己,積極進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做其他教師的好榜樣。
㈧ 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中已審核通過怎樣上傳國內培訓
上傳方法如下:
1.以培訓管理員身份登陸2. 項目信息登記——新增——報送3.項目信息審核4.等待縣級審批5.學分(學時)登記(方法1)新增(逐一登記)—報送(方法2)導入(批量登記)——下載模板——填寫模板——選擇文件——上傳文件——報送6.學分(學時)信息審核7.等待縣級審核8.教師個人登陸查看國內培訓項顯示。
㈨ 作為教師應該如何應對教育信息化的挑戰
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各領域的應用已十分廣泛,而教育信息化對學校教育所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尤其對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促進教學改革、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等都能起到顯而易見的作用。那麼,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在教育信息化面前應對自如、如何通過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來促進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使之更能切合課堂教學的實際與學生的需求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必須進行深入的思考。
1.教育信息化對教師意味著什麼?
教育信息化是將信息作為教育系統的一個基本構成要素,並在教育的各個領域廣泛地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教育信息化的技術特點是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基本特徵是開放、共享、交互和協作。教育信息化旨在把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應用於教學過程,其目的是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促使教育和教學在已有的基礎上不斷跨越新的台階。當然,教育信息化對傳統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教學形式、學習方式等也會產生巨大的沖擊,而且這種沖擊已經形成。但它又是一種有利於教育健康發展和進步的沖擊,因為我們的學校教育已從中初步嘗到了甜頭。
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離不開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師又是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力量。在信息化時代,一個教師如果不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沒有現代人必須具有的信息技術,難以立足於三尺講台,也談不上稱職,更會貽笑大方。因為在如今的社會里,人人已經置身於信息化所覆蓋的環境之中,從舉手投足到待人接物,假如沒有一些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和能力,恐怕會處處遭遇難堪。而校園更是信息化普及的先遣之地,教學大樓、教室、實驗室、圖書館、辦公室等等,哪一處沒有信息化的痕跡?只不過程度有高有低而已。當然,我們的教師要完全適應教育信息化,也需要有一個過程。
那麼,在教育信息化時代,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應該有怎樣的實際表現呢?首先,要樹立現代化教育觀念。教師應從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協調者,即對學生的多種學習活動進行指導、計劃、組織、協調,注重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及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能力。其次,要有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這就需要教師熟練掌握相關的電腦知識和有關的操作技能,了解和學習必需的軟體,培養自己設計和製作課件的能力,做到能進行單機教學和網路教學。
2.教育信息化應該指向課程整合。
在實際教學中,對教師來說,課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非常重要方面,如果他能很好地運用合適的教學軟體進行課程開發,對於突破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提高教學效率無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對改革現有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也具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
課程整合就是將各種技術手段完美、恰當地應用到課程中,使課堂教學從傳統的教科書、講義、粉筆和黑板中解脫出來,對教師而言,則是走向現代教學的開端。但要達到課程整合的目標,也並非輕而易舉。教師不僅要掌握信息技術手段,還須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質、本學科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傳統教學的優點和局限性。教師在課程整合的過程中,必然會碰到難以預料的問題和困難,這就要求教師注意積累,想方設法獲取各種有用的信息,如有目的地經常上網搜尋信息或閱讀有關紙質媒體、電視媒體、電子讀物,對信息源的了解越多越好,要能從一般人不易察覺之處發現那些隱含的信息,並不斷提高自身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另外,教師還要不斷提高對相關信息的整合能力,能夠創造性地策劃、處理和加工所獲得的信息,如設計課堂教學方案、撰寫課件腳本,同時能從實際出發,考慮利用信息的最有效方式,體現嶄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要能經常根據獲取的教育教學的最新信息,組織和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策略,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經常處於「否定之否定」的狀態,對於特別適合運用計算機等現代媒體輔助教學的課程內容,要及時納入到課件製作的范圍,並盡可能地製作成相關的課件用於教學,達到提高教學的目的。
3.教育信息化最終要著眼於學生素質的培養。
注重對學生進行信息素養的培養,是教師面對教育信息化要注意的又一個重要方面。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面向信息社會的人才應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就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社會中每一個人賴以生活、學習的基本能力,是進入信息社會的通行證,是實現國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礎和保證。教育信息化應將每一位學生的信息能力培養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在信息化社會里,一個人如果不能正確地選擇信息、利用信息,就會有被信息淹沒的危險。教師應注重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引導和指點學生學會搜集和處理信息,並轉化為自己的一種能力;要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路、書刊、電視等渠道來開展學習(包括網路環境下的協作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加快上述能力的培養。
在以知識的傳遞、知識的理解為中心的傳統接受式教學中,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與現代化社會的要求是有相當距離的。要扭轉這種局面,促使學生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思維方法,並教會他們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知識,主動地去探求未知世界。
㈩ 全國教師管理系統國內培訓怎麼看自己有沒有
登錄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國內培訓」,進行查詢。
如果沒有也可以打電話查詢。
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是針對全國教師的一種網路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由全國、省級、市級、縣級、學校層面分層管理,包含教師任職、學歷、年齡、教學情況和師德情況等。
我國已在2016年底建成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開展精準管理,該系統將於2017年全面啟用,嚴重違背師德的情況將被錄入該系統。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王定華介紹,教師管理信息系統包括教師任職、學歷、年齡、教學情況和師德情況等內容。該系統由全國、省級、市級、縣級、學校層面分層管理,各自擁有不同許可權,教師也可以對系統中部分信息進行閱覽或更新。他指出,該系統的建成將有利於開展精準管理工作,提升對教師的服務能力。在義務教育階段,可通過這一系統了解教師的准確情況,有利於推動縣域教師輪崗交流。
據介紹,教師的師德記錄在系統中也有顯示,特別是教師的獲獎情況、典型善舉等記錄。同時,違背師德規范的嚴重事件也將記錄在案。王定華表示,對於師德嚴重不良者,在晉級、提職等方面要實行一票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