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禁止課外培訓機構的存在,對國內的教育事業有哪些影響
禁止校外培訓機構的存在對於國內的教育事業有著很好的推進作用,因為校外的培訓機構其實多半也都是老師舉辦的。有些老師為了吸引更多的學生去自己舉辦的培訓機構當中上課,於是就在課堂之上隨隨便便的講課,到了培訓機構才會認真的講,所以參加了培訓機構的學生成績就會變得非常好。但是這種現象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所以說校外培訓這種機構確實是應該被禁止的。
對於這些學生而言老師的教學方式是非常不公平的,而且老師的教學方式也應該受到有關部門的抨擊。所以如今有關部門禁止校外培訓機構的存在對於整體的教育事業都有著很大的提升作用,因為禁止了這些教育培訓機構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就必須要好好地傳授知識,這樣的話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平等地接受教育。
⑵ 你認為國內的音樂教學現狀是怎樣的有哪些弊端
音樂是創造性的學問最大的優點是可以感受到美,培養製造美的能力音樂的實踐特徵教育內容的體驗性可操作性決定了音樂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多樣性。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音樂教育在教育觀念、教學方法等方面難以適應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需求改革勢在必行。論文從音樂教育的不同角度入手針對當前我國音樂教育中教育觀念教育思維教育方法的現有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和思考。音樂教育的意義和作用音樂教育以審判美為核心,以學生的快樂和積極參與為出發點為了提高全體學生的審查美能力和審查美修養,培養學生感情美創造美其他學者的分析表明,音樂教育有三個重要作用。音樂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審判美能力,在聽感受和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默默提高自己的審判美能力。
我國的音樂教育在教師、教育設施等方面發展落後。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我國的音樂教育取得了快速發展,但目前在師資力量、教育設施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教員部署不合理,差距很大。在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師,特別是農村和偏遠地區的中小學,幾乎沒有專業的音樂教師。相反,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專業音樂教師中初級職稱較多,高級職稱較少,職稱越低,講課越多。音樂公共課配備了很多職稱低、教學量不足的教師,由於對專業的局限性和教學經驗不足,這些教師在課程安排上的任意性很大。教育設施要健全和完善。目前我國許多中小學沒有專門的教樂器,沒有專門的音樂教室,也沒有學生練慣用的基本樂器。音樂教育設施的不足對音樂教育的正常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⑶ 藝術教育這個行業的市場前景怎麼樣
根據數據統計2019年全國0-12歲人口2.3492億人,人口與機構數量的不對等照成巨大市場缺口,因有強大的需求量,我國藝術教育培訓市場規模逐年增長,從2013年的402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937億元,復合增長率為13.02%;2019年我國藝術教育培訓規模達到937億元,較上年增長11.81%。看的出是投資對這片市場的認可。
根據教育部通知:高考改革勢在必行,全面支持藝術教育,實行加分政策對於藝術教育行業瞬間成為「香餑餑」。2014年,國家教育部又發表文件《教育部關於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制定了一系列促進學生素質教育的保障政策,其中包括要將藝術課程納入必修課范疇,要求藝術課程課時不低於總課時的9%。一經發布,全國已有53所高校率先響應藝術特長生加分政策。素質教育勢必成為國家重視且重要的教育類型。藝術教育機構的也會迎來噴井式發展。
⑷ 音樂培訓市場創業分析
一、音樂培訓市場發展概況
近年,我國社會音樂培訓教育市場活躍異常,宏觀誘因是國民經濟生活水平提升,社會家庭對兒童素質教育需求同步。
中國目前擁有全球最大的音樂教育市場。藝術高考音樂培訓和社會音樂考級培訓成為音樂教育培訓產業產值的主要來源,音樂教育培訓行業整體規模呈上升趨勢。
五、移動智觀察點評
從市場需求方面來講,一方面,音樂培訓市場發展迅速,各年段人群都有消費意願。另一方面,二胎政策以後,兒童培訓市場將逐漸放大,家長也希望孩子可以通過音樂教育培養情操。在音樂培訓市場創業,機會是有,但是如何繞開競爭者,是一個難以迴避的話題。
從行業競爭方面來看,目前還沒有一家創業公司可以提供音樂教育一站式自選服務,包含推薦老師、推薦課程、在線客服、LBS、線下活動、周邊商城 、樂器保養等多項內容。要麼全,要麼專,從「音樂教育一站式自選服務」這個定位進行創業,還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
關於音樂培訓市場的創業,你怎麼看,歡迎留言探討!
文/大衛獨舞
不一定夠爆,但一定有料。更多精彩,請關注【移動智觀察】。原創聲明:本賬號已入駐今日頭條、搜狐、騰訊、新浪、網易、一點資訊等多個平台,如需轉載,還請註明來源。新浪微博@大衛獨舞
⑸ 教育改革對培訓機構的影響
大部分教育機構不允許再開辦課程了。沖擊力很大。
一教育機構的特點
(1)尤其是中小學的教育培訓,超出3000多億的市場,並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長,每年參加各類培訓的青少年兒童超過1億人次。目前,我國現有2億多的中小學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學生在課後接受各種各樣的輔導,這是一個無比巨大的需求群體市場。
(2)幼兒教育市場是一個潛在的大市場,近兩年來,中國教育市場迎來了培訓行業投資高峰期。除去風險投資商的青睞,國際教育集團參與度也在提高。而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投資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斷增多。中國教育培訓領域的市場空間巨大。
二教育的社會意義
(1)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
(2)教育是人類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教育本身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是每個時代亘古不變的文化傳播手段,沒有教育的國家,缺乏教育的國家就是過家家。
⑹ 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分析
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及改革思路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整個教育事業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中小學音樂教育獲得了難得的良好發展機遇,受到了黨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視,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概括起來,這些成績主要表現在以下這幾個方面:第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大都初步建立了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管理、咨詢、教研機構,改變了過去一直無專門機構和無專人管理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那種自發狀態;第二,制定了一系列指導中小學音樂教育工作的法規和文件,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無法可依的局面;第三,改變了中小學音樂教育長期存在著大面積空白的狀況,中小學音樂課開課率穩步上升,特別是1994年高中開設藝術欣賞必修課,更是結束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高中不開設音樂課程的歷史;第四,涌現了一大批中小學優秀音樂教師,積累了許多成功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經驗,中小學音樂師資隊伍建設初見成效;第五,開展了一系列有聲有色的課外校外音樂活動,有效地推動了學校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第六,編寫了一定數量和質量的中小學音樂教材,音樂教學器材配備在部分地區也已初具規模。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由於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基礎差,底子薄,發展很不平衡,因此,盡管取得了上述這樣的成績,但存在的問題還很多,這些問題包括: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管理機構和管理隊伍仍不健全;音樂課開課率不平衡,有的還很低,音樂師資缺額大,教師素質以及學歷達標率和崗位合格率低,外流情況嚴重;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往往只停留在口頭上,真正的投入少,整體上教學設備奇缺;對音樂教育的認識不科學全面;教學水平及教材質量不高等等。顯然,這些問題中的大多數是只有依靠政府行為才有可能得以逐步解決的,而不是科研工作者和一個或幾個科研課題所能駕馭和解決得了的。 在另一方面,我們也不難看到,中小學音樂教育目前所取得的成績更多的還是一種量的壯大和硬體上的加強。當然,沒有這些量上和硬體上的發展,就根本談不上音樂教育的質的發展和飛躍。但音樂教育的質的提高,或者說要想使音樂教育能夠可持續發展,除了要得到量和硬體這些外在條件的保證之外,還有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那就是與此同時,我們應當更多地關注中小學音樂教育本身即中小學音樂教育內在的問題。因此,在20世紀行將結束,21世紀即將到來的時刻,認認真真地審視我們以往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實實在在地回答中小學音樂教育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包括理論上模糊的問題和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對我們音樂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是迫切的和不可迴避的。 我們認為,目前我國中小學音樂課程本身存在著兩個較為嚴重和突出的問題,一個是音樂教育的非藝術化的傾向,即中小學音樂教育沒有很好地突出音樂藝術的特點;另一個是中小學教育的專業化傾向,即中小學音樂教育沒有很好地突出中小學生的特點,以至於中小學音樂教育往往在實踐中變成了非中小學的、非音樂的教育。上述問題可以說在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和任務、內容與形式、原則和方法等諸多方面都明顯地表露出來。 對於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和任務的理解,目前主要存在著下面幾種片面偏頗的觀點,這些觀點或者把專業音樂教育的目的和任務理解為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或者把其他非音樂課程的目的和任務當作音樂教育的目的和任務來理解。一些人往往把教會學生掌握音樂教材上的知識技能看作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本身,認為中小學音樂教育主要是為高一級專業音樂學院輸送專業後備人才,因而培養音樂特長生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一些人則習慣把音樂教育看作是「飯後的甜食」,是學校教育的一種點綴,是學校其他方面教育的附庸;還有一些人則喜歡把整個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簡單移植成音樂教育的目標,特別是在目前大家都在談論素質教育的時候,很多人更是喜歡人為地、空洞地拔高音樂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把音樂教育當作了醫治百病的良方。我們認為,上述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各種片面理解主要是由於對中小學音樂教育本質特徵認識不足所至。一方面,中小學音樂教育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教育,而不是面向個別尖子的專業音樂教育或職業培訓教育;另一方面,音樂教育是一種藝術的教育、美的教育,而主要不是一種科學的教育、真的教育甚至善的教育,而藝術教育、審美教育的主旨就是美化生活,提高人類的生存與生活質量。因此,中小學音樂教育應該是通過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使學生享受成功的滿足,獲得審美愉悅體驗,進而使學生喜愛音樂,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慾望,並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具備進一步學習音樂的基礎知識和能力,以及了解音樂文化發展的歷史,為他們在音樂方面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同時達到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的目的。 在中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方面,目前存在的問題同樣也比較嚴重。這首先表現於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人們往往採用沒有突出音樂藝術特點的、與其他學科相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音樂教學;在理論上,雖然近年來學者們也提出了許多音樂教學原則,但其中的一些原則也同樣沒有突出藝術的特點,因而很難對中小學音樂教學實踐發揮出應有的指導作用。總之,目前中小學音樂教學過分知識化、理性化,重教師的講授,輕學生的參與體驗,重教學的結果,輕教學的愉悅過程,重知識技能的教學,輕音樂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效果不好。以至於普遍出現這樣的情形: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音樂,但卻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我們認為,教師所採用的教學方法的非藝術性,必然地使音樂教育中摻雜了一些非音樂、非藝術的成分,其存在勢必會影響到學生作為音樂欣賞、音樂表現和創作主體的那種主體地位。因此,音樂教學方法上的改進,歸根到底就是要真正確立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音樂課是活動性、實踐性課程,音樂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音樂實踐活動,因此,音樂教學的形式和方法也就必然不同於其他知識性、學術性的學科。對於音樂教學來說,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學生是否真正成為了音樂教學,即音樂實踐活動的主人。如果音樂教學的形式和方法照樣是以教師講授為主,那麼學生的主體地位就不可能得到保證,音樂教學就不可能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參與音樂活動的機會,就不可能使學生真正獲得審美愉悅體驗和成功的滿足。因此,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為學生創造主動參與音樂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音樂教學活動的主人。 在內容及要求方面,目前中小學音樂教育也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專業化、成人化的傾向。總體上講,現行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及據此編寫的多種版本的音樂教材,無論在內容上、體例上,還是在要求上,受專業音樂藝術院校的相關影響比較深:內容與要求追求全面、系統,難度偏大,既超出中小學生的現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中小學生在音樂方面發展的需要,許多知識和技能是一個非專業音樂工作者所無需掌握和不可能運用的;而在體例安排上,各類音樂知識往往成條塊分割狀態,沒能夠很好地將它們融合在一起,使它們以完整的音樂形象而不是以相互分離的知識點呈現在學生面前,致使學生接觸到的往往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識點而不是真正的音樂。同時,教材編排過分強調自身嚴密的邏輯體系及時序安排,封閉單一,死板不活潑,沒有給教師和學生留下多少創造的餘地,與音樂學科本身的創造性格嚴重相悖。我們認為,要想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充分尊重音樂課程自身的規律和特點,也必須充分遵循中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中小學生音樂審美特點。 由於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和任務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也由於目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實踐水平不高,理論探討不深入,因此,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也相當落後並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可以說,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具有統一標準的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制度,以至於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合符中小學音樂教育規律的行為往往被人們認為是錯誤的,而一些違背中小學音樂教育規律、與中小學素質教育大目標相背離的行為,則往往被人們加以肯定並推廣。因此,認真探討並建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評價標准,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總之,目前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在發展,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應該說,我們在上面所指出的問題只是其中的幾個主要問題而已,還有如學校音樂教育與社會、家庭音樂教育的脫節,音樂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的分離,學習國外音樂教育理論不能與我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等等問題也較為嚴重。
⑺ 美育對我國音樂教育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我國的音樂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它有很多的價值和功能,其中美育也是它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儒家樂教思想輕美的現象嚴重,這時音樂教育的目的僅僅局限於為統治階級的享樂和統治服務的。主要側重的是音樂的教化功能和音樂的社會功能。如《周禮》中就把音樂作為音樂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之一,其中樂的地位是很重要的,音樂以特有的方式發揮著重要的社會作用。孔子對於樂教也非稱重視,他認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在這里「樂」的完成是教育完成的最後一個階段,在孔子的教育內容中,他把「樂」作為同「禮」一樣的政治手段。他還認為,音樂具有政治作用和教化功能,並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孔子的這種教育理念對後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在漢代以後,無論官學還是私學都沒有設置音樂教育的課程。到了清朝末年,學校中的音樂教育已經銷聲匿跡。近現代在維新思想的影響下,一些要求改良的知識分子主張學習日本的音樂教育,並把西方的音樂帶回了中國。梁啟超等人積極提倡在學校設立樂歌課,發展學校音樂教育,學堂樂歌的出現使得中國近代音樂教育思想在這個時期萌生了。到了二、三十年代由於受西方美育思想的影響,美育思潮進一步興起,這股思潮的興起對當時音樂教育思想的影響是極大的,人們對音樂教育的看法也發生了很大轉變,這時認為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是美育。並把音樂教育片面的歸到了美育范疇當中。而音樂教育自身的功能與目的卻被淹沒。這股美育思潮不僅對當時的音樂教育思想有影響,甚至這種影響持續到現在。本論文以歷史為主線主要分為四個部分來進行論述:
第一部分為緒論,主要敘述了本文問題研究的緣由以及問題研究的意義。
第二部分是清末民初的音樂教育思想概況。主要從近代音樂教育思想產生的背景進行分析,總結該時期的音樂教育思想。
第三部分主要闡述二、三十年代的美育思潮對當時音樂教育思想產生的影響。這一時期受到西方美育思想的影響,美育思潮興起來了,這股思潮如此強大,甚至淹沒了音樂教育對它自身的一種探索,受這時美育思想的影響,人們把音樂教育也歸類到了美育教育當中。
第四部分主要闡述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育思潮對當時到現在的音樂教育思想所產生的影響。
通過筆者對大量文獻資料的分析、研究,本論文梳理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育思潮對近百年的音樂教育思想所產生的影響主要是釐清音樂教育思想發展的軌跡,來探討從20世紀以後音樂教育思想在各個不同時期的發展特點,然後引起人們更清晰的對音樂教育的價值、功能有更廣泛的研究。
⑻ 談音樂教育對高校校園文化的影響
談音樂教育對高校校園文化的影響
論文關鍵詞:音樂教育 校園文化
論文摘要:校園文化具有多方面功能,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引入音樂教育,開展音樂審美活動,對提高大學生全面素質,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歷史和空間總構成的教育資源,體現了學校的人文底蘊的厚度和廣度,對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會產生較大的影響。高校校園文化是先進文化的創新源頭和重要基地,具有強大的育人作用。建設校園文化的終極價值就在於創設一種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和氛圍,以期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校園文化的內涵非常豐富,在文化設施、制度規章等方面很容易設立,而作為校園文化核心價值的人文精神則需要經年累月、潛移默化的逐漸形成。審美教育是培育人文精神的一項重要內容,能夠在提高個人審美情趣的同時,增強人文素養,體認人類的終極關懷,知道自尊自愛,關懷自然、社會和他人。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實施多樣的教育教學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音樂教育活動,能夠使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陶冶情操,純凈心靈,完善人格,從而促進身心和諧、健康的發展,有利於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高層次人才,促進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
一、音樂教育能夠促進校園文化的育人和導向功能
高校校園文化的功能歸根到底是育人,目標就是教育教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綜合素質等等。教育的本質是文化知識的傳遞,使廣大學生通過對文化知識、文化價值的不斷攝取,逐步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亦即不斷社會化的過程。音樂教育以音樂作品生動鮮明的旋律和藝術意象感染人,以內容豐富、感情真摯的音樂主題教育人。一部好的音樂作品,對形塑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能夠產生較大的影響。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熱愛和平、熱愛人類等文化主題是國民精神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是校園文化的核心主題,因此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愛心是校園音樂文化教育中的重點。高校的音樂教育可以採取靈活多變的教育教學模式,向學生傳播此類人類傳承的文化精髓。比如選擇一些思想性較強的時代歌曲,開展歌詠活動,通過歌曲的藝術形象和豐富內涵來感染和教育學生;通過樂器獨奏、齊奏、合奏等表現形式,在給予學生音樂藝術熏陶的同時,學生思想觀念上也得到啟迪和感染,讓他們在器樂表演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並能逐漸內化為自己的價值、理想和信念;通過音樂欣賞,加以教師的講解和詮釋,引導學生領會作品的深刻含義,感染和教育學生。通過這樣一些音樂教育活動,在審美育人的同時,也將校園文化的正面導向功能充分體現出來。通過音樂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抵制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和侵蝕,既統一了學生的思想,面向統一目標,又一致了廣大學生的價值理念。
二、音樂教育能夠增強校園文化的凝聚和激勵功能
在高校校園文化中,音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除了通過音樂課程教學的形式,在大學生中普及音樂樂理等基礎理論知識之外,還可以通過學生藝術社團音樂指導的方式,對那些有一定的音樂技能基礎和熱愛文藝表演的學生,進行系統、專業的輔導,使他們成為校園文化活動中的積極分子,活躍校園文化生活。在校園文化活動中,無論是學生社團聯合會舉辦的各種活動,還是學生自發組織一些興趣小組,在諸如迎新晚會、中秋晚會、聯誼會、校園卡拉OK歌手大賽、街舞大賽、校園主持人大賽、合唱比賽、音樂劇展演等等活動中,音樂是這一校園文化的常規表現形式。在這些活動中,加強對學生的音樂審美和思想性引導和訓練,以主題性音樂表演來統一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增強凝聚力;以催人奮進、健康向上的勵志音樂作品,鼓舞學生,讓好的音樂作品和音樂主題活動激發大學生的內在驅動力,強化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積極向上的動機。通過內容豐富、格調高雅、主題鮮明的系列校園音樂活動,在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和活力的同時,也將會很大程度上增強校園文化的凝聚和激勵功能。
三、音樂教育能夠增進校園文化的協調功能
校園文化的協調功能是指其能夠促進學生生理、心理素質、人文素質、科技文化素質等方面的協調發展。特別是在當前提倡構建和諧社會的新時期,意義尤為重大。在大學校園這個小社會,和諧校園的構建就是要達到學校各種發展要素間的一種均衡有序、協同發展的和諧狀態。和諧校園的本質屬性是文化和諧,和諧校園建設的根基在於校園文化建設。
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科技改變自然、經濟和社會的力量也越來越強大,隨之也帶來一系列包括倫理道德、生活方式、人與人的關系和人與自然的關系等方面的所謂“人的異化”問題。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加強和關注高等院校大學生人格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文化的最後成果是人格”。塑造大學生健康的人格有多種方式,但就音樂審美教育的特點和作用來說,有著其他教育方式無法比擬和替代的作用。音樂教育是人格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式,對人格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音樂教育是以具體的音樂作品呈現出來的,大量的音樂作品主題是以情感為紐帶,強調欣賞作品時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的和諧統一,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獲得自我的教育和情感升華,在藝術氛圍中不知不覺就陶冶和完善了自我的人格。
當前,大學生們往往強調自我意識、彰顯個性,易受外部社會的多方面影響,社會閱歷缺乏,遇到困難和挫折,又常常會出現困擾和焦慮,甚至產生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但專職教師的職業化程度不夠,處理大學生心理問題也往往流於過去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教俗套。一個顯而易見的現象是音樂在大學生的生活隨處都在,特別是流行音樂。從這樣一個文化現象的側面也可以說明,音樂對大學生心理需求所起到的作用和影響。所以,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重視音樂審美教育,正確引導學生的音樂審美需求,抵制不良音樂作品給大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非常關鍵,也是非常必要的。音樂藝術活動是個人參與的審美歷程,而按照美學的一個流行定義“審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是人對美的規律的能動建造、美的理想自覺追求、美的標準的積極實踐。音樂審美教育可以使學生的內在情感與外部形象形成相應的交流,通過認知、情感、意志在反復交流中所達到的統一,有助於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從而讓學生親近社會、親近自然,增進人際交往,促進形成和諧的校園文化。
四、音樂教育能夠增進校園文化的創新功能
一個時代的新思想、新觀念、新發現往往都是在具有文化精英意識的校園中產生,校園文化具有創造創新的功能。高校校園里各種文化思想聚集,相對容易受到各種文化思潮的沖擊,同時作為人類獲取知識的高等學府,承載著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具有批判和創新的思維意識。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隨著國家創新戰略的實施,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需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緊迫要求。高校作為培養人才重要陣地,不僅僅向國家和社會輸送具有專業理論知識的畢業生,更要培養出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有關音樂和創新關系的研究文獻很多,無不明確地指出音樂審美活動對開發潛能和培養創造力具有獨特作用。一個流傳很廣的例子,是說愛因斯坦就是在他彈鋼琴時把“一個奇妙的想法、一個美妙的想法”變成了舉世聞名的相對論。經過教育科研論證,音樂教育和技術訓練能使學生的雙手同時活動,促進大腦左右兩半球的積極思維,鍛煉大腦,提高能力。音樂是一種聲音的藝術,它以和諧、有節奏、富於形象的聲音來反映現實生活。音樂審美活動中,通過聽覺產生音樂形象,喚起人的大腦中相關的視覺印象,聽覺和視覺的通感效應,促使人想像豐富,進而調動儲存的表象,進行重新組合更新,構成現實生活中沒有的新意象,從而開發智力,增強創造力。因此,在校園文化活動中,積極開展音樂審美活動,對增進校園文化的創新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校園文化是高校發展的靈魂,音樂是美的靈魂,建設符合時代需要的校園文化,必須有效的利用作為主體的人的審美需求,在高等校園里,重視音樂教育和音樂實踐活動,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建設新世紀符合國際競爭力的大學,培養符合國家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雷默.音樂教育的哲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2]王耀華.中國傳統音樂概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8.
[3]姚思源.中國當代學校音樂教育文獻.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
[4]詹薇.音樂欣賞與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
[5]馮光鈺.20世紀中國音樂思考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9
查閱更多相關論文範文: 電子商務畢業致謝信範文 、 調研報告畢業論文範文 、 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的培養 ;
⑼ 禁止課外培訓機構的存在,對中國的教育事業有什麼影響
社會上沒有了培訓機構,高學歷人才照樣優秀,照樣有創新,社會照樣發展,中國照樣蒸蒸日上,現在社會上那些傑出的教授科學家院士們讀書的年代,哪有什麼內卷,哪有什麼惡性競爭,那個時代輔導機構遍地開花了嗎?他們的成就跟輔導機構有什麼關系?誰能舉證過去的輔導機構干出來了幾個院士專家泰斗?
培訓學校不是造成學生和家長負擔的原因,根本原因還是我們的選拔制度,應試考試在,社會和用人對學歷的要求在。
這些問題只要存在,算培訓學校取消了,另外形式的競爭還會出現,家長該焦慮的還會焦慮,該有負擔的還是會有負擔。
⑽ 你認為理想的國民音樂教育體系會對國家產生哪些影響
影響如下:
1、音樂對人的品德有教化作用,提升國民綜合素養,凈化社會風氣,以達到和諧社會的美好目標 。
2、音樂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音樂教育就是要內容積極向上,多些正能量。當今,將古詩詞配上中國傳統絲竹音樂而成的詩歌也在小學生中頗為流行。父母認為這樣的詩歌朗朗上口,有助於孩子背會古詩,殊不知這樣還有助於幫助孩子建立樂感,培養歌唱和器樂聽辨等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值得推廣。
3、音樂課的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師生互動,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或任務驅動法等教學方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學生在獲取音樂知識與其相關的技能的同時,身心的到全面發展。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教育意在為提高我們整個民族的文化素養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