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校長培訓課程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校長培訓課程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發布時間:2022-09-14 00:25:04

Ⅰ 結合實際經驗論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中的問題與改革策略

以國家級實驗區和第一批省級實驗區為例:從管理者、教師到學生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管理者與教師的觀念改變

問卷和訪談資料顯示,實驗區課程管理者和教師的觀念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一是校長、教師對自身專業責任的認識發生了變化。學習、研究與探索成為校長、教師的需求,校長、教師認識到實施新課程需要學習來補充新知識、新技能,特別需要更新觀念。在調研中發現,許多校長自覺地寫讀書筆記、不斷學習、不斷研究新問題,不再停留在常規的管理上。在教師座談中,教師們普遍談到,課程改革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新課程促進了不同教育思想的交鋒,向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一位教師感慨地說:「教了二十多年的書,到現在才知道怎麼教書。」

二是教師的課程觀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多數教師能根據學生和情境需要活用教材。當問到「您在教學中是如何利用教材的?」,69.4%的教師選擇「利用教材時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調整」,僅有3.5%的教師完全按教材組織教學。同時,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和課程資源開發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

三是教師的教學觀和學生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問卷中,當問及「老師上課經常鼓勵學生提問嗎?」有38.7%的學生認為老師總是鼓勵他們提出問題,51.1%的學生認為教師經常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同時,教師努力將課堂變成民主的學習和交流場所,有學生在問卷的開放題中說,「現在的老師對我們來講也好像換了個人似的,以前上課,整節課都是老師講,學生做錯了題目就要受到批評,而現在每節課老師大約講半節課,學生講半節課,學生回答問題時,即使我們答錯了,老師不但不批評,反而還是積極鼓勵我們,讓我們對學習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感興趣。」

●校本教研製度的建立

從調研評估中了解到,實驗區在創建校本教研製度上,均有自己的特色。為有效實施新課程創造了條件,提供了保障。例如,重慶市渝中區實施了「研究推進、課題帶動」的策略。各個學校立足本校的實際,創造性地實施了校本教研製度,有關部門在全區組織了集體研討、觀摩、培訓於一體的「新課程實驗現場會」「新課程實驗階段總結交流會」「新課程校本教研論壇」等。在第四次評估中,94%的教師認為校本教研有必要或很有必要,89.4%的教師認為所在學校應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校本教研活動。

●新的課程管理機制的形成

課程改革實驗需要與之相配套的管理機制與方法,因此,課程實驗區首先對課程管理機制進行了創新,以保證課程改革實驗的順利開展。如有學校高度重視課程改革實驗,由專人負責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同時,將「常規教學與管理」賦予新的內涵與意義。在教師問卷中,對於「課改以來您是否有機會和其他學校的相關教師進行交流」的問題,回答「總是」或「有時」的比例總計佔69.2%。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總是」或「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的總計佔81.6%。多數教師有和其他同事交流的機會,大多數教師能夠在教育實踐中不斷進行反思。這從某種角度上說明學校正在形成合作、交流、反思的教師文化。

(三)課程實施過程的地區和學段差異

從幾次評估結果的分析中,我們看到城鄉之間、中學和小學之間均存在較大的差異;在對課程改革的認同,對課程教材的適應等方面,都表現出比較明顯的地區和學段的差異。從圖3可看到,小學教師認為「暫時不可以」的比中學教師低近10個百分點。從圖4可看到,村鎮教師認為「暫時不可以」的比省會城市分別高出32個百分點和5個百分點。
(四)課程改革推進過程中的困難與問題

一是城鄉差異明顯,農村課改進程存在一定難度。在第二、三次調研中,特別了解了農村學校的情況,發現城市、鄉鎮、農村學校之間一直存在明顯的差異。由於三類地區學校在基礎條件、教學環境、教師水平和學生基礎等方面存在差異,城市學校的課程改革推進得比較順利,而鄉鎮和農村存在一些困難。在農村實驗區的一些學校,教師缺乏基本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加上學校運行經費的解決渠道不暢,農村學校課改面臨著許多困難。問卷調查的數據也顯示了城鄉差異,城鎮和農村地區對課程改革的信心、對課程理念和課程改革目標的可實現程度的估計、對新課程教學方式的認可等都明顯低於城市地區。如不採取有效措施,隨著課改的深入,幾類學校將會形成更大的反差。
二是課程資源暇乏,經費投人不足。四次課改評估都涉及改革實驗中遇到的主要困難的統計,排在前三位的主要困難分別是缺少課程資源、時間緊和缺乏指導。缺少課程資源是教師實施新課程遇到的最突出問題,又以農村地區表現最為突出。時間緊和教師負擔過重問題也很突出,對教師的專業支持和引領以及實施的政策和經費保障(尤其是評價制度)都是不容忽視的。筆者在與實驗區教師的座談中感受到教師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和負擔,教師問卷調查表明,課程改革以後,教師的工作量明顯增加,70%以上的教師反映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

三是校本教研不夠深入,教師缺少專業支持。課程改革推動了校本教研製度的建立和校本教研製度作用的發揮。校本教研製度的推行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但校本教研製度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專業支持。教師和校長都反映,雖然專家和學者介紹了很好的理論,但是將這些理論轉化為實踐,還需要更多的專業支撐。教師現在普遍覺得缺少這種支撐,非常希望這種專業支撐能進入學校。調查中發現,教師認為缺少專業支持是影響新課程實施的不利條件之一,在給定的十個選項中,位列第二。專業支持的來源主要是教研員和各層次的專家。調查數據表明,僅有5%的教師經常得到專家的指導,而近20%的教師只能得到教研員的指導,加大課程改革專家和教研員對課程實施的指導是深入課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四是部分課堂教學存在單純追求形式的現象。調查中發現,有的課堂教學雖然表面上氣氛活躍,學生也積極展開討論、探究、合作,但是往往對於形式上的東西過於看重,過多地追求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學生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發展和提高,教學缺乏有效性。

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策略

(一)堅定課程改革的方向與信心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來,關於新課程的目標、內容以及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引發了人們的廣泛研究和討論,人們開始反思課程改革的方向與存在的問題。如何看待改革的方向,怎樣面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值得重視的。對任何一次教育改革來說,實施者對改革的認同是影響改革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的認同感在實施初期,會受到課程政策宣傳等因素的影響,而在實施的中、後期,影響教師對課程改革認同的直接因素就是實施的效果問題。課程改革在總體運行上取得的成果,對於增強人們改革的信心具有重要作用。隨著實施的推進,不斷總結、推廣改革過程中的成功經驗,採取有效措施解決改革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同時適當修訂課程改革方案,會使實施者堅定改革的方向,增強改革的信心。這是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心理策略。

(二)認真總結課程改革的實施經驗,科學發展我國的教育理論

近些年的課程改革實踐積累了許多的經驗。這些經過實踐檢驗的創造性經驗是課程改革方面的財富,應當及時總結、提煉和交流。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對課程改革的進程和實施效果進行專門的研討,做好提煉與升華的工作,及時推廣具有普遍借鑒意義的經驗。決策者、理論工作者、媒體工作者應該走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第一線,走進課程實施的現場,與課程實施者一起分享課程改革的經驗,積累課程教學改革原創性經驗,科學發展我國的教育理論。當代我國教育理論的科學發展,離不開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踐的檢驗與推動,離不開對傳統優秀教育理論和經驗的繼承和創新,離不開以改革開放的心態對國外好的做法的研究和借鑒。當代我國教育理論的科學發展,應該以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踐及其經驗總結作為源頭活水。認真總結課程改革的實施經驗,是科學發展我國教育理論的實踐性基礎;基於總結實施經驗而升華成的先進教育理論,又是進一步推進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性基礎。這是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明智策略。

(三)關注課程改革中出現的不平衡

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整體推進中,不可迴避教育的均衡發展與公平問題。要科學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我們應當關注並研究課程實施過程中突出存在的城鄉之間的不平衡和中小學之間的差異,應當及時地採取有效措施實現城鄉課程改革的協同發展和均衡發展,應當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教育投人,特別是教師的培訓與提高方面的投入,針對農村地區的需要採取具體可行的措施提高農村教師專業水平和課程實施能力。例如,加大網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將課程改革成功的經驗和優秀教師的示範教學通過多種媒體送到農村第一線。應針對中小學的特點和不同學科的特點進行分類指導,特別是解決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這是整體推進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和諧策略。

(四)對課程改革方案進行恰當的調整

改革的成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改革方案的清晰度、可行性、明確性是改革成功不可缺少的。課程改革的過程是一個互動調適的過程,實施者要努力使自己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提高自己新課程的實驗能力和實施能力。課程的設計者也應通過實施過程的研究與反思,及時了解出現的問題,對課程方案進行必要的調整。應建立一種反饋、溝通與交流的渠道,創造條件使實施者與設計者保持經常性的交流。在此基礎上,及時調整課程改革方案,使其更加完善,更加可行。這是推進課程改革的互動策略。

(五)加強行政管理與政策導向

中央和地方行政部門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設計與實施過程中起著重要的組織領導和政策導向作用,是推進如此大規模課程改革的至關重要的因素。因此,行政管理的可行和有效,政策導向的正確和合理對於課程改革順利推進十分重要。教育行政部門必須採取有效的政策和策略,使課程改革健康有序地推進與發展。如,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上,各級教育行政管理者應當及時了解、切實解決學校和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題,及時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和專業上的支持。這推進課程改革的行政策略。

Ⅱ 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校長

學校要想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就應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抓手,出好管理「牌」,高舉科研「旗」,奏響特色「曲」,下活減負「棋」。
一、強化人本意識、實現課程設置科學化
課程是教育目的、教學思想和教育政策的直接體現物,是決定人才發展方向水平和素質結構的關鍵因素,也是教與學的依據,因而課程是教育的「心臟」。小學階段是學生從童年到少年、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所受的教育對人的一生有著特殊的意義,這一階段,教育具有發展和掌握知識技巧雙重功能。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依據國家課程標准,結合本地、本校實際情況,研發校本教材,課程設置力爭做到合理、全面。
二、強化關鍵意識、實現教師素質精良化
教師是一本最現實的教科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很大程度地決定著學校辦學水平的高低和辦學質量的優劣。因此,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得抓好教師隊伍建設,以教師的發展為本,進行民主管理,做到人人高興愉快和諧做事,事事高效高質低耗完成。
為了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我們堅持「抓改革用能人、抓教育樹師德、抓學習強素質、抓業務打基礎」,倡導並樹立「敬業、愛生、奉獻、進取」的良好師德師風,學校開展「鑄師魂,養師德,練師能,為師表」系列活動,開展師德師風培訓,舉辦師德師風演講,開展學科帶頭人「師徒結對」,舉行教學比武,開展黨員崗位大練兵等等活動。幾年來,我校十分重視師資培訓工作,組織教師參加市級各種培訓,創造一切條件選派教師外出觀摩學習和參加教育教學研討會,鼓勵教師參加業余進修。在學校辦學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學校為每名教師訂閱教學雜志,每學期給予購書經費。
三、強化中心意識、實現課堂教學有效化
1.抓細有效教學的基礎――教學常規
教學常規是實現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性工程,必須抓細抓實。一抓常規的貫徹落實。每學期初以教研組為單位,重溫學校「五認真」常規要求,不斷使教師深化對「五認真」的認識,明確該怎麼做該做到什麼程度。二是抓常規實施過程。學校利用月考核,加強監控與督促的力度。依據月考核條例,通過隨堂聽課,檢查備課、作業及課外輔導,對教師的教學常規進行定量評估,並與年終考評掛鉤。
2. 抓牢有效教學的關鍵――課程改革
轉變教學思想、改進教學方法、整合課程資源、推進課程改革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一是加強校本培訓,通過培訓使教師確立新課程理念,掌握適用課改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二是注重研討,提高實踐技能。通過課改研討課、課改展示課、骨幹教師引領課等活動,強化課堂實踐。三是加強備課和反思,每個年級組為一個備課組,備課組通過同伴互助和個人反思實現「一課兩議」,即課前議和課後議。「一課兩議」活動每單元針對一節課課前研討教法,課後反思總結。把個人備課、集體研究、理論學習、公開課及聽評反思結合在一起,把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全體教師的智慧火花、聽評課後的反思和業務知識的學習融為一體,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抓住有效教學的先導――教學科研
教學科研的實質就是尋找實施有效教學的方法和途徑,也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先導。在教學科研實施過程中,我校注重課題立項的針對性,課題管理的規范性,課題研究的實效性,做到三個結合:既課題研究與課程改革相結合,課題研究與常規教學相結合,課題研究與校本培訓相結合。學校按照「立足教學抓科研,抓好科研促教學」的工作思路,切實加強科研投入,努力改善科研環境,加大獎勵力度。
四、強化減負意識 ,實現「輕負高效」實效化
給學生減負是一個老話題了,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這一呼聲喊了很多年,但總是「打雷不下雨」「雷聲大,雨點小」,有些學校甚至為了考試分數的提高,以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為代價。 如何才能真正實現「輕負高效」呢?首先必須抓課堂,保效率。抓住教學改革這一要害,提高「一次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改變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把「講堂變學堂」,把「教室變學室」,把「要我學變我要學」 ,注重學海無涯趣作舟,不讓學生死讀書、讀死書。每一堂課力爭做到「預設課堂,創生精彩,提升效率,追求高效,減少低效,杜絕無效」,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其次必須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心理負擔。溫總理說過要給學生「留下了解社會的時間,留下思考的時間,留下動手的時間」,不延長學生在校時間,不剝奪學生的課余時間,合理布置適量、難度適中、兼顧各個層面學生能力的作業,課內外有機結合,加上相對科學的評價制度,才能真正將學生從沉重的作業堆中解放,健康學習快樂成長。第三,要給教師減輕負擔。給學生減負的同時,還要看到教師負擔過重、壓力過大的狀況。各種考核種類繁多、學校的管理不規范、按教學成績排隊、家長期望過高等,均給教師造成了一定的工作壓力和心理負擔。因此給教師減壓也是「輕負高效」的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管理部門和管理者應轉變觀念,關注教師身心健康,做到科學管理,以人為本,全社會通過各種渠道形成關心、理解和支持教師工作的氛圍,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
總之 ,強化減負增效意識,抓牢抓細常規管理,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才能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真正提高。

Ⅲ 校長培訓的目的和意義

校長培訓的目的和意義:

掌握運用現代觀念和現代化手段治校育人的真本領,逐步使學校管理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用一致,按需施教,注重實效,既學理論,又研討解決現實問題,做到了系統培訓與專項業務培訓相結合。

校長培訓的問題:

(一)在培訓方案的制定上,沒有真正面對參訓校長的需求,適應當地學校管理的需要。不論是縣級教育幹部培訓機構組織實施的培訓,還是縣級以上的校長培訓,無不是根據教育部、省教育廳的有關文件要求,並依據文件規定的培訓目標、內容、時間、形式、手段等制定培訓方案的。

由於沒有充分做好培訓需求調研,有時根本不進行調查研究,對中小學校管理的現狀和新情況、新問題等知之甚少,或一無所知。這種狀態下拿出的培訓方案就很難具有問題針對性和地域適應性。

(二)在培訓課程的實施上,一方面習慣於採用講座(授課)的方式,參與式、討論式也多流於形式。一方面看重理論學習的環節,忽視校長間的互動交流,漠視向崗位實踐的拓展延伸。集中面授請幾個專家做幾場講座,請幾位名校長介紹治校經驗,布置作業,組織考試。

Ⅳ 校長如何解決薄弱學校的問題

農村薄弱學校校長要面對學校所處的位置相對較偏、學生生源質量較差、教師結構不合理、課堂教學效率低、學校管理制度不完善、學校建設相對滯後等等諸多現實問題。新時期的農村薄弱學校校長怎樣在當前的教育形勢和教育環境下管理好學校,促進學校的發展呢?作為校長,要認清自己的實際情況,端正自己的思想,走入自己的內心世界,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學校管理要走近教師,要靠感情引領,從制度上進行規范,多靠人文關懷,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入手。校長要以課堂為主陣地,尋找突破口。要走進課堂,在課堂教學中去發現學校管理制度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去尋求學校的辦學特色和辦學方向。在課堂教學中去發現人才,培養人才。要努力去挖掘學校的校園文化,搞好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要把學校好的做法通過不同的渠道向外進行推介,引起社會的關注,使學校受到社會的認可,促進學校和校長自身走向發展。
關鍵詞:校長 素質 制度管理 人文關懷 課堂 發展

正文:
農村薄弱學校的校長大都面臨的是轄區各校規模不大、覆蓋面積寬、學生生源少、教師結構不合理、學校建設相對滯後等等這樣的工作環境。但是不管學校條件如何艱苦,做為學校校長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學校找到一條適合農村學校特點的發展之路,從而讓當地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呢?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思考和改進。
一、走入自己。那就是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認清自己的實際情況,使自己有強烈的使命感。通過不斷的學習培訓,豐富和提升自身的人格素質、知識素質、管理素質以及發展素質。筆者認為,做為一名普通的農村學校的校長,面對的是最基層的農民朋友和他們的孩子,面對的是朴實的農村教師。我們的辦學理念、工作思路從一定程度上客觀反映著我們的教育實施水平。校長的工作作風將影響學校的整體形象,校長肩負的責任是重大的,不能因為學校規模小,位置偏,生源少,學生整體水平差,學校條件艱苦,學生家長整體知識水平低而降低工作標准和對自己的要求。農民的孩子也是孩子,農村學校也是學校,校長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立足學校實際開展學校各項工作,做到不舍棄、不放棄,讓學校教師發揮出最大的能力,努力做到不使一個孩子掉隊。
二、走近教師。那就是學校管理上,以感情引領為主。關心教師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入手。學校的發展關鍵在於教師。農村教師要發展,一個是要從制度上進行規范,二個是要多的人為關懷。
學校制度的制定要立足教師的發展,而不是限制教師,既要靠制定去規范教師的行為,更需要校長去用感情來引領。更多的去關心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特別是規模小的學校,要少講大道理,多投入感情。一般的學校就十幾二十來個教師,凡事都講制定講原則,有時候根本行不通,特別是有些年紀大的教師,弄不好還影響干群關系。所以在處理問題上不能生搬硬套、千篇一律。比如在農村教師的請假問題上,做為農村,風俗習慣是非常多的,原來有些老教師因農忙或者親戚、朋友、街坊鄰里家裡紅白喜事需請假的特別多,作為學校可以從人性化出發和教師沒有特殊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批准教師,但也要教師們明白,我們不是農民我們是首要工作是教書育人的教師。教師們也非常理解和支持我的觀點。一年來,因上述原因請假的教師明顯減少,教師也變得越來越自覺。我認為從感情上來引領教師比「你怎麼樣了,我要扣你多少分、扣你多少錢」等等的話效果要好得多,老師們也樂於接受的多。
對待教師少一點強制,多一份尊重;少一點限制,多一份人性。工作中,對待老教師要愛中有嚴,對待青年教師要嚴中有愛,和諧共處,共同發展。要給教師們營造一個「家」,讓老師們處處感受到家的溫暖。經常走到老師們中去,力求一種心靈上的相互靠近。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傾聽他們的心聲。從細節上入手解決他們生活、工作當中的問題。開學之初,為全體教師更換新的辦公桌,夏天為教師們安裝好電扇,超過三十三度的天氣強迫他們到有空調的多媒體教室辦公。關心大齡青年的婚姻問題,想方設法為他們物色對象;關注困難教師,定期上門探望,送去學校「家」的關懷。從學校有限的資金中擠出活動經費組織老師們外出遊玩。廣大教師和你心貼近了,對你認同了,你的工作也就好開展了。
三、走進課堂。學校的生命在於課堂。學校要發展,關鍵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在農村學校的內部管理上不像城區學校那樣,分管領導專一化。為此,作為農村小學校長,要深入到教學管理中,最有效的一個捷徑就是走進課堂。帶上聽課記錄本,親切地走進教師的課堂,用管理者的眼光去聽課,透過課堂教學現象挖掘其背後潛藏的學校管理問題,從而為逐步提升學校管理水平提供第一手真實的依據。
1.校長通過走進課堂,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去發現學校管理制度問題。校長的聽課不必像教研員那樣去深層次地分析教學現象和規律,但透過課堂教學現象,必定可以發現學校哪些教學管理制度是合理的,哪些管理制度還需完善。比如,當校長不打招呼走進了教師的課堂,你可以發現哪些教師做到了課前准備充分,哪些教師又體現了課改思想?學生在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習慣是否有利於今後的學習和成長?實行新一輪課改後,村級學校教師在課堂上有了哪些變化,其變化大不大?凡此種種,只有在聽課之後,校長才能有所思考,學校的教學管理制度也才有可能進一步完善。
2.校長走進課堂,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去尋求學校的辦學特色和辦學方向。如果一所學校在外界看來沒有什麼特色和明確的辦學方向,那這所學校不是成功的學校,校長也必定不是成功的校長。因此,校長日常所要思索的就是如何體現本校的特色。尤其是農村學校,要讓自己的辦學特色和辦學理念得到別人的認可,更是困難重重。那麼,課堂作為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可以提供給校長更多的思索空間,關鍵是校長如何在聽課中去發現。
3.校長走進課堂,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去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一個優秀的教師,必定在課堂上是一個成功者。一個將來走向成功的教師,也必定是在課堂上打磨出來的。校長要發現這些成功者,就只有走進教師的課堂。同時,只有在課堂上,校長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個性特點,從而有效地根據教師的特點調整工作崗位,達到教師隊伍的優化組合。也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調整學校的教學管理方向。
四、走向發展。
1.形成自己特有的校園文化。「最大的貧困不是物質的貧困,而是觀念的貧困」,一所學校不論大小,不管歷史長短,都有根植於學校深處的校園文化。學校文化是學校的靈魂,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永恆主題。一所學校怕的是沒有文化,更怕沒有能夠發現學校文化的校長。農村小學校長就更要用敏銳的眼光去挖掘和發展這種文化內涵,迅速提煉並宣傳從學校根上長出來的本校發展的核心文化理念。良好的文化氛圍,可以使人們的思想形成一致,共同追求崇高的目標。校長要實現從學校文化的無意識建設到有意識建設的轉變,把學校文化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來抓。
2.通過宣傳報道架起與外界溝通的橋梁。農村小學位置偏,上級領導來得相對要少,學校教師走出去的也少,信息相對閉塞。那麼可以怎樣找到一個方法來讓社會更多的了解學校關注學校的發展呢?那就是宣傳報道。通過宣傳報道讓領導關注、了解學校。為學校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要通過報道,讓社會對學校有一種認同感。通過報道,讓家長知道學校正在發生的變化。所以,農村小學校長更要關注學校對外的宣傳報道,既要扎扎實實的做工作,還要大大方方的搞宣傳。作為農村小學的校長,工作上因為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很多事情是想到了做不到,做到了別人關注不到。要想做好一個普通農村學校的校長,思想上必須耐住寂寞,紮根農村。工作上加強學習,勤於反思,善於總結,不斷創新。為學校的發展多做思考,把思考轉化成行動,把行動物化為成果,在這個過程中來促進自己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中國著名校長辦學思想錄》, 高萬祥等,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網路文章:《學校管理學》之「校長自我管理」
《如何做好一名農村學校校長》

Ⅳ 校長如何做好教學管理

答:校長是學校發展的第一責任人,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校長對教學方向的引領,對教學管理指揮權的把握,走入教學第一線進行調研、分析的能力和由此表現出來的熱情、態度,是促進教學工作深入發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您不擅長教學,最好方法就是找到一個專業的教學管理人員協助你工作,或者直接找我們做項目託管吧,哈哈! 而後,作為校長,你應從以下幾方面抓好教學管理工作: (一)校長要正確引領教學的方向- 校長作為學校的領導者,需要對教學工作做一個准確定位,並預設教學質量願景,領導教師以研究者的工作姿態,認真完成教學任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這個版塊的工作不需要專業從事教學的人就可以做到,看看你的競爭對手、看看新課程標准、看看目標客戶群體的實際需求,相信就能拿捏到90%左右了。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到: 1.引導教師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落實課程方案要求,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校長要採取有效措施,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管理、調控,實施有效的評價,使其明確課程承載的育人功能和具體目標,自我規范教學行為,創出教學特色,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說的直白點就是不斷洗禮你學校老師的大腦,讓他們都知道自己肩負著很重的責任! 2.引導教師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學規律,走出「耗時低效」的教育教學誤區,不斷走向「低時高效」的教育教學境界。校長既要自己精通教育規律和教學規律,又要大力引導教師潛心研究教育教學規律,做一個規律的研究者和實踐者:在工作中,遵照學生生理成長、身心發展和認知的特點開展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特別是課堂教學的效益。校長要在制度上逐步規范,採取諸如不無故加課時、限製作業量等措施,讓教師把精力和智慧放於課堂,增強教師從教的教科研意識,讓「向課堂要質量和效益」成為教師的追求和嚮往。上述內容請首先去新華書店采購大量書籍進行學習,這筆錢一定不能省,如果真的看不進去這種書,那麼就看看親子教育類書籍吧,其中也隱含了很多相關信息; 3.建立教學質量願景。校長要把學校明晰的辦學思想落實在教學工作之中,引導廣大師生確立並形成科學的教育觀、教學觀、教育價值觀、學生觀、評價觀、管理觀、質量觀。在此基礎上,建立教學質量願景,發揮學校教學指揮系統的作用,引領和促使廣大教師朝著這個被廣泛認同的、期望的目標,主動地逐步接近。- (二)校長要把握教學管理的指揮權- 校長是學校的管理者,在教學管理工作中,需重點抓好科學管理與人文管理的「韁繩」,搞好指揮、評價和改革工作。這話說的很官方,但是意義重大,反正就是大方向絕對不能錯!作為一名校長,尤其是大家都知道你不懂教學的情況下,應堅決摒棄只聽教學管理人員報告或簡單過問了解表面現象的做法,要深入教學管理工作中,把握指揮權,促進教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標准化、序列化,推動教學管理向縱深發展,向教學管理要質量,要效益。否則某一天你會發現,你的學校已經和你當初創建時的設想完全不一樣了!所以從以下三點著手吧! 1.建立、健全教學管理的規章制度。校長不一定親自去編制相關教學管理的規章制度,但必須親自審定,保證學校的辦學思想、管理理念能夠體現在制度之中,並審查制定的教學管理制度是否與學校的其他規章制度內容與要求相容,構成一個相容的制度體系。這個編撰的工作托普尼爾教育願意為您全權代勞。包括後期的督導體系與測評體系,我們也可以提供全面支持! 2.完善和落實教師教學評估體系。為了進一步落實教學管理的規章制度,細化和量化教學各項工作的要求,校長要與教務人員一起建立並不斷完善教師教學的評估體系,制定教學評估方案。這樣橫向使教師明確了教學管理的全部和管理的重點,縱向使教師明確了各個管理的環節、過程的評價要求。教學評估方案要盡可能形成「板塊」,能夠「自由」拆卸、組合,以便用以評估整個學期的不同時期、不同指標的教師的教學工作。校長要在工作中既能根據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研部門的新要求有目的地調整教學評估方案的相應標准和內容,又能突出學校在教學管理中的主體性,更多地從本校總結、提升經驗,完善教師教學評估體系,不斷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管理風格。- 3.突出教學管理的「有序」性。校長要根據教學的客觀規律和教學活動的階段性特點,對教學管理進行「序列化」安排,提高教學管理的針對性。初期的規劃性管理重在要求教師學會「規劃」,制定各項計劃,明確任務和要求,預設教學進度,整體把握學期教學內容的內部結構及其在整個學科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學期中教學過程的調控性管理重在「檢查」,要督促教學管理人員依據教學評估方案中相應「板塊」要求去檢查,並及時反饋意見,提出改進的要求和措施;學期末終結性管理重在「總結」,要促使教師對本學期教學目標任務完成的情況、計劃落實情況、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等進行分析和評價,找出下階段教學工作的努力方向。- 校長把握教學管理的指揮權,還體現在對教師和學生的人文關懷上。校長要關注教師的工作、教學狀態,關注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態,使他們幸福快樂地從事教學和學習。特別是在評價教師教學問題上,校長要參與進去,在定性與定量評價、自由與規范、標准與個性化等關繫上,要高瞻遠矚、以人為本,立足教師發展,關注教師思想和情感,解決評價中的相關矛盾,讓評價充分發揮促進教師發展和工作發展的作用。把「冷冰冰」的科學管理與「暖融融」的人文管理處理得相得益彰,這是校長應該努力追求的藝術。- (三)校長要走入課堂教學的前沿 校長要引領教學的方向,把握教學管理的指揮權,必須深入基層,蹲級包組,最重要的是必須走入課堂教學的前沿,去認真地聽課和分析課。 之前我給很多學校的校長提意見,不要以任何理由不進入課堂去聽課。懂教學的校長可以站在教學的角度去評定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懂教學的校長就站在家長的去觀察老師,這對你學校的發展都是有好處的!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對一個有經驗的校長來說,他的注意和關心的中心就是課。……由於學校領導人對課進行深思熟慮的分析而使課堂教學得到不斷的改進,就能提高學校整個教育過程的水平。……只有當學校的領導人掌握了足夠的事實和進行足夠的觀察時,才能在教學和教育過程的這個領域里達到工作的高質量。經常聽課和分析課的校長,才能了解學校里在做些什麼。……盡管學校領導人有各種各樣的活動,而聽課和分析課卻是應當擺在首要地位的工作。」蘇霍姆林斯基的做法和精神更值得所有校長去學習,他說:「我給自己定出一條規定:如果我沒有聽過兩節課,我就認為今天我在學校是什麼事也沒有做。」校長要把聽課和分析課作為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走入課堂,深入師生。在工作中,校長不能僅為了完成上級規定的聽課任務而去聽課,也不應僅把聽課定位在教給教師一些方法和技巧,提一些建議。作為學校的教育者,校長聽課,要重在發現教學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並分析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推廣成功的教學經驗變為全校教師的教學財富;要重在營造教師成長和專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對迫切希望指導的教師,校長的任務是幫他「登高」;對盼望展示自己才華的教師,校長的任務是給他們「搭台」;對害怕聽課的教師,校長的任務是為他們「加油」。

Ⅵ 作為校長,如何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管理,應從哪些方面著手,採取什麼措施

為保證高中新課程方案的實施,充分挖掘並有效利用校內現有課程資源,通過自主開發、聯合開發等形式建立廣泛而有效的課程資源,為學生、教師創造主動發展的無限空間。根據高中新課程方案要求及學生實際,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轉變教育觀念為前提,以加強教育科研為後盾,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突破口,著眼於學生未來的發展、教師專業水平的發展、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立足本校,全員參與,全面展開,切實加強校本課程開發、實施和領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確保校本課程的順利開發與實施。

二、課程目標

1、開發目標

①主體性:課程編制以學校為主體,充分體現本校特色。課程編制充分尊重教師意見,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課程的編制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②基礎性:課程編制以全面發展學生能力、促進學科知識的運用與綜合為目的,為每個學生打好基礎服務。

③發展性:課程編制應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照顧到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④全面性:課程編制以全面的、互補的課程設置來促進學生全面的、和諧的發展。

2、培養目標

①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

②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⑤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三、開發原則

1、可行性原則:從本校教師實際特點和學校資源現狀出發,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制定校本課程。

2、互補性原則: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的重要補充,通過校本課程的設計,使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能相互協調地發揮整體的育人功能。

3、針對性原則:從學校實際和辦學特色出發,從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出發,從學校教師的特點出發。課程設置利於形成學校特色,發展學生特長和發揮教學的特點。

4、多樣性原則:課程設置從社會多樣化需要出發,培養多樣化人才,提供多樣化的課程門類供學生選擇。

四、課程結構與內容

1、課程結構設置

我校在2002年開發了《康傑人啟示錄》、《關公文化》、《燦爛的電腦文化》等13本校本課程,並以講座的形式開設了校本課程。我們計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在下列選題及方向上開發校本課程:

①學生社團類:根據學生的需要,培養其興趣愛好,提高其藝術品位,組織如書法、繪畫、器樂、健美操、跆拳道及球類等社團活動小組。

②學科競賽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與信息學奧賽輔導。

③課外延伸類:利用各學科的自編教材和選編教材,拓展學生課外知識。

④學術講座類:利用教師、專家及社會多種教育資源,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專題介紹,培養興趣,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⑤校園活動類:利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如英語周、藝術節、校運會、元旦文藝匯演等,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展示、競爭等綜合素質。

2、課時安排

年級

學期

內容

課時

學分

高一

上學期

《心理健康教育》/《魅力運城》

18/18

1+1

下學期

《心理健康教育》/《魅力運城》

高二

下學期

《學科競賽》/《校本課程》

36

2

高三

上學期

《學科競賽》/《校本課程》

36

2

3、教學形式

在教學形式上,按學生興趣選課,實行「走班制」,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意願和學習狀況選擇不同的課程,讓學生學有所長。

五、課程管理體制

1、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

(1)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組

組 長:黃孟強

副 組 長:郭林濤、郭樹立

成 員:解良田、張世溫、潘前進、任向陽、薛馥秀、何華堂、梁元成、李春草、梁宏康、衛會民、雷佩娟、雷愛萍、連 芳、張國保、焦均龍、景曉波、王鐵鋒、牛乾太、范進成、柴天平、王 華、高清泉、陳張英、喬芙蓉

(2)校本課程實施工作組

組 長:黃孟強

副 組 長:郭樹立、郭林濤

成 員:梁元成、秦光明、李春草、朱 岩、程順剛、鄧凱、尉惠玲、

楊俊恆、雷愛萍、馮雷傑、郭六雲

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由教研處負責校本課程的開發,教導處負責校本課程的實施。

2、過程管理

①定題: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首先分析校內外教育資源;教師的素養、能力、特長、優勢;學生的需求狀況後,再確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項目及項目框 架。

②申報:由校本課程開發教師經過研究討論後提出開課申請,提交開發方案(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課程實施建議、課程評價建議等)

③審定: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對開發方案進行審核,符合要求的,可同意開發,基本符合尚有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見,對不符合的指出研究方向,重新考慮課程的相關內容。

④開題:經審核通過後,可編入《學生選課指導手冊》,向學生公示校本課程開課計劃,學生自主選擇門類報名。

⑤原型評價:校本課程的原型評價通常安排在課程試驗前進行,由學科專家負責實施。原型評價的范圍包括課程目標、教學目標、課程的構成要素、課程的呈現形式、課程內容組織、課時安排等諸多要素,目的是評定校本課程的質量,並及時發現和確定需要補充和修訂的內容。

⑥課程實驗:課程試驗由學生擔任被試,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領導小組及學科專家擔任評估者,試驗工作在小范圍(一個教學班)內進行。評估者利用各種手段收集有關信息,如課堂觀察、檢查學生作業、座談、提問、問卷調查等方式。

⑦課程評價:校本課程由任教老師根據課程特點自己選定考核方法(如成果展示、匯報演出、辦展板、櫥窗或作報告),校本課程對學生的評價採用學分制。

3、學生管理

①選修同一課程的學生成立新的班集體,選出班長配合老師管理班級。

②對學生的評價實行學分制管理,根據平時考勤及考核情況(成果展示、匯報表演、調查報告等)綜合計分,三年必須修滿6學分方能畢業。

③定期進行評教評學,以便及時調整及改進。

④嚴格考勤制度,規范課程管理,對學生的出勤進行公示。

4、教師管理

①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導處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②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③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④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⑤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⑥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六、課程實施步驟

1、確定學校校本課程目標;

2、建構學校校本課程的框架設想;

3、形成學校校本課程方案;

4、組織實施校本課程開設:

①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領導小組對各類開發的校本課程進行討論評估,教導處確定開設的課程和開設的時間,並安排指導老師。

②組織好教師學習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知識,明確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任務,能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案,或課程實施計劃並嚴格執行。並由教研處審核備案。

③積極開展校本課程的開發活動,能根據學生的實際和該課程的特點,制定方案;加強集體備課,製作教學用具,達到資源優化和共享。

④組織好校本課程開發,積極參省級、市級的課程研究。

⑤組織好學生學習成果展示,記錄好學生參加的各級各類比賽的獲獎名單、先進事跡、榮譽稱號等。

七、課程考核和評估

1、校本課程的日常考核與評估由教導處負責。

2、學生校本課程成績評定採用學分制,每位學生三年內修滿6個學分才能夠畢業。

3、學分制的管理採用《學分卡》,學生憑卡上課,任課教師負責學分制的執行和落實,根據學生上課的出勤和表現填寫《學分卡》,每學期期末由教導處統一登記並存檔管理。出勤率未達到規定課時的80%者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

4、教導處對學生的上課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

5、凡在國家、省級、市級各類各項競賽活動與資格考試中獲獎或獲得資格證書的學生均可獲得獎勵學分,並可免修相應類別的校本課程。

Ⅶ 中小學校長教學管理的方法

導語:可以說,校長對學校的管理是一門比較復雜的藝術,這是由於校長在擔負責任的過程中,還需要注重怎樣更加有效地實施管理,以促進學校的良性發展,教師的不斷進步,以及學生的健康成長。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和總結工作經驗,以能夠做到游刃有餘。

中小學校長教學管理的方法

一、中小學校長在教學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1.校長是一名普通的教師

在中小學,校長首先是一名優秀的教師,只有深入教學一線的校長才能與教師有共同的語言,才能與教師同甘共苦;只有在教學技能上高人一籌的校長,才能在教學管理方面具有權威性。作為一校之長應深刻明白隔行如隔山的道理,因此,校長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否則自己的教學管理就將大打折扣。

(1)校長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外,還要學習理論方針,端正辦學思想,明確辦學目標。校長要認真學習社會的最新理念,加深對科學發展和和諧理念的學習,從而運用到教學管理實踐中,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除此之外,校長還要學習辦學成功學校的經驗,認真思考,明確辦學目標和辦學理念,並將辦學理念等編製成校本教材,列入教學課程,確保人才培養方向的正確性。

(2)校長要加強教學管理研究,通過開展深入性調查和研究,及時了解教學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從而在第一時間解決問題。有些中小學的校長對於學生實際存在的問題全然不顧,僅僅坐在辦公室聽教師或學生發表觀點,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只有通過細致地調查研究,並經常與教師和學生交流,才能了解學生的第一手資料,第一時間解決實際問題。而且,校長要轉變自己的工作作風,做好師生表率。一方面深入教學實踐,參與教學工作,通過加入備課、聽課和評課工作做好校長的工作;另一方面通過兼一門課程的任課教師與學生打成一片;另深入學生實際學習中。

(3)要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對教師加以培訓,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加大投入,不斷完善設施設備。

2.校長是一名優秀的管家

學校和家庭是一樣的,只不過在這個家庭中,教職工是成員,校長是管家。校長對學校的所有資源(人力與物力)只有管理使用的權利而不具備處分權。一個家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要經過管家,學校大大小小的支出也要經過校長,因此,校長也是學校的優秀管家。

3.校長是一名人文老師

校長要實施人性化管理,加強人本主義教育,利用人文精神管理好學校。

(1)校長要帶頭做好教學工作,通過以身作則實現對學校的管理。學校制度禁止的校長不能做,學校制度提倡的校長要首先做好。

(2)校長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和教師的差異。在了解實際情況之後實施差異性教學,充分發揮每一個教師的優勢和特長,讓教師在自己的崗位上各得其所,從而增長才幹。此外,校長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科學評價,對學生實施引導式教育,發揮每一個學生的特長,使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

(3)校長要站在教師的角度上思考問題,了解學生家庭、工作、興趣及處境,及時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遇到的難題,真心為教師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個教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讓各位教師並肩為學校的教育事業奮斗。

4.校長是學校教育教學的組織者與管理者

校長應熟知課程標准、教育理論、教材教法、教改動態。作為學校教學組織者與管理者的校長,要組織教師採取不同的形式認真學習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與教學水平,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校本教研,倡導人人參與教學研究,並對教師的.研究工作給予有效的指導。

努力提高辦學層次,提高教學質量。學校的發展,得益於教學質量的提高。校長要充分認識辦學層次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性,全方位地打造一流的教學質量。

(1)通過創建民主、和諧、積極的教學環境和優雅的校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①校長要加強領導幹部的服務意識建設,讓每一個領導正確處理好與教師、學生和家長的關系,注重師生關系的優化,打造學生滿意、家長滿意、教師滿意的教學服務。

②校長要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充分挖掘具有人文氣息的文化底蘊,通過圖書室、實驗室、多媒體室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學生會、牆報、手抄報的策劃等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③校長還要創造積極的外部環境,通過同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學生家長、社會集體等單位進行合作和溝通,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校外環境。

(2)從多個角度提高教學質量。

①校長要加強學校課程體系的建立,讓課程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質,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並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②校長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建立健全規范的課程管理制度,促進課程體系的有效完成。校長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水平,打造一支業務素質強、綜合能力高、擁有現代化教學能力的師資隊伍,以更好地實現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③此外,校長要加強同外部社會的聯系,促進學生在學習課程知識的同時,增加學生體驗和對社會動態的了解,促進學生在課程內容的學習期間不脫離社會,不脫離實際。

(3)要從溝通交流的角度使教育體系不斷完善,共同實現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要建立開放型的課堂,邀請外校教師到本校、安排本校教師到外校相互間進行工作交流,並對相關問題提出指導和建議;要加強師生互動和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心理狀況,並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難題,對學生的心理負擔進行有效緩解,以便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二、中小學校長在教學管理中的基本原則

1.以人為本的原則

即以教師為主體,校長通過幫助教師轉變教育思想,進而使他們能夠在課改中明確教學理念,確定教學目標,調整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行為。

2.依法治校的原則

這里的“法”主要是指學校根據自身的管理需要而制訂的、與國家的法律法規不相悖的規章制度。中小學校長不能以情代法、以言代法,相反必須嚴格地按照既定的規章制度進行教學管理,對所有教師一視同仁。否則,將會後患無窮。

總之,中小學校長在教學管理方面的原則可以用一句話來表述: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用嚴格的制度管人,用濃厚的人情味管心。

三、中小學校長在教學管理中的一些方法

1.知人善任,揚長避短,人盡其才

教學管理說到底就是管教師,不論是從管理的過程還是管理的對象來講,它都是圍繞教師進行的。要想全面細致地了解教師,除了可以通過交流、訪問、考核外,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聽課。作為中小學校長需要多聽課,對教師的每一節課能夠做出恰如其分的點評,只有這樣,才能詳細地了解教師,才能夠做到知人善任、人盡其才。

2.關心、愛護每一位教師

作為校長,要想做好教學管理工作不僅要把教師當成是自己的兄弟姐妹,而且還要從生活上、工作上關心愛護他們。對於教師要多給予肯定,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教師。

總之,教學管理是一個動態的、漸進的過程,這既需要校長的不懈努力,還需要教育部門和全社會的大力支持,作為中小學校長要認清自己在教學管理中的角色、把握好基本原則,掌握相關的管理方法,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做好中小學的教學管理工作。

Ⅷ 校長如何推進學校課堂教學改革

下埠鎮中 李凌志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已成為我市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抓手。市局組織校長培訓班,給我們校長們帶來了強烈的思想沖擊和視覺沖擊,為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創造了良好的氛圍。目前,全縣許多學校正在不遺餘力地推動或嘗試著課堂教學改革,掀起了一股學思洋模杜郎的熱潮。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是否能形成燎原之勢,而不自生自滅。我認為,校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面對這樣重大而全新的改革,校長肩負著神聖的使命和重大的責任。校長的認識水平、思想觀念、意志品質和管理方法無不直接關繫到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成敗。作為一名校長,就應成為推動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決策者、組織者、參與者和實踐者。 一、校長應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理念先知者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不僅要樹立符合當代課程與教學發展的理念,而且還要真正地、徹底地實踐著新課程的核心思想。 作為一名校長,首先必須要自覺領悟新課程理念,掌握新課程標准,全面而深刻地認識新課程改革的背景、目的、意義,認識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內容、方法及要求,更重要的是在認識的基礎上,逐步樹立現代課程觀、現代教學觀、現代教師觀、現代學生觀和現代評價觀。其次,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新的理念來支撐,作為校長不僅要注重自身的學習與提高,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而且還要影響引導全體教職工自我充電,把提高自身素質的學習轉化為內在的需求,使之成為自覺行為。再次,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是一項充滿挑戰性的工作,作為校長,要打破以往的思維方法,在先進的思想和理論指導下,大膽嘗試,不怕困難,抱定目標,堅持到底。大魄力,硬手腕,立足本土,先做後說,抓住核心,一步到位,層層推進。善於總結經驗教訓,逐步走出一條符合本校實際的改革之路。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引領全校的課堂教學改革,才能成為改革的先知者。 二、校長應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設計者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應該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常言道先有思路,後有出路,沒有思路,就沒有出路。作為一名校長應該立足當前,放眼未來,認真思索,精心設計學校發展的藍圖,決不能只擺出一種小改小革、應付了事的架勢。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認真反思學校管理,反思自身實踐,直面校情,在反復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學校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的教學狀況,學生的成長需要及教學條件、外部環境等設計好學校的改革目標,要廣泛博採眾家教改理論之長,汲取各校教改的精華,構建好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模式。針對學校實際,努力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形成風格,形成特色,形成品牌。 三、校長應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研究者 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這就要求我們校長應成為改革的研究者,不斷思考研究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確定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之後,校長需要為實現這一目標而開展各項工作,但校長需要考慮的變數很多,遇到的困情和疑惑不少,其中許多是不明確的或無法預期的。作為校長要站在現代教育的高度,全面反思傳統課堂的弊端,全面反思傳統學校管理對教學改革的制約和影響,從而思考如何建立適應教學改革的學校管理機制,思考如何全面而扎實有效地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思考如何建立一支適應改革的教師隊伍,思考如何創造出更鮮明的辦學特色。校長要在全面反思的基礎上,制訂出學校教學改革的實驗方案,確立學校教學改革的目標、內容、步驟、途徑、方法和要求。面對困難,校長要始終保持一個創造性頭腦,要有識別機遇的敏感性,又有克服困難的膽識,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創造性地走出一條脫困之路。 四、校長應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關系協調者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需要不同部門和人員的分工協作。教學改革是一項牽動學校全員和社區、家長的工作。校長必須充分發揮整體的合力效應,以保證所有的力量都為改革的順利實施服務。首先校長應做好學校內部目標任務、職權、利益的協調,營造出一個團結和諧、相互協作、運作有序、充滿活力的濃厚氛圍,加強學校成員的協同合作。力求全校上下認識上高度統一,步調上高度一致。其次是搞好學校內部與外部的協調。校長要注意學校與社區及學生家長之間的關系處理,加強學校與校外各種力量的溝通與交流,調動學生家長在教學改革中的積極性,努力為學校的教學改革創設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作為校長只有主動作好協調多方關系,不坐守觀望,教學改革才有生命力。 五、校長應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具體實踐者 校長在課堂教學改革中,不僅是管理者,更是參與者和實踐者,因此校長必須及時轉換角色。在教學改革中必須與教師一起去發現、分析、解決問題。校長只有站在教學第一線,深入到課堂,深入到教師和學生中去,才能從多個視角去發現差異,尋找改革中的問題,做出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符合新課改精神的決策。新課程倡導教師的個性化教學,倡導教學方法的百花齊放,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展,作為校長要少點指令,多點指導;少說空話,多參與教學實踐活動;與課改同步,與師生同行;與許多前所未有的新問題面對面,科學高效地組織。參與全校的教改工作,到師生中去,到課堂中去,堅持上課、聽課、評課,掌握教改的主動權,成為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的忠實實踐者。 六、校長應成為課改中教師專業成長的引導者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實踐者是教師,而我們的教師多數是從傳統教學中成長起來,課堂上灌,課下壓,多布置作業,題海戰術,體罰學生是教師的看家本領。在課堂教學改革中他們自然又成了新兵,因此,關注教師成長是校長在教學改革中的重大責任。首先要營造教師成長的氛圍。作為校長要摒棄過去那種滯後的管理做法,花大力氣構建新課程理念的各種管理制度,特別是教學管理制度。只有引導教師把自己的工作當事業來服務,當人生的目標來追求,教師工作起來才有積極性,才有源動力,才會不斷創新,才會熱心於改革。否則,課堂教學改革就會成為教師的負擔,就會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校長要把推動課堂教學改革與教師的成長聯系起來,努力創設教師實現自我價值的氛圍,努力構建教學改革的自我展示平台,促進教師成長。其次要抓好校本培訓。教學改革的推動需要我們轉變教師觀念,並充實和更新教師知識。因此校長要重視抓好教師培訓,把培訓貫穿於教學改革的全過程中,切實做到邊實驗,邊培訓,邊研究,邊開發,必須堅持不斷學習、實踐、感悟、提高、深化,把教學改革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在校本培訓中,特別要倡導合作交流,形成共同探索的良好氛圍,切實提高培訓的實效。再次要扎實開展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就是直接圍繞學校自身所遇的真實教育問題開展的教學研究活動。它是引導教師踏上問題設計行動反思教研旅程的新模式,也是目前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的方向和重點。教研活動的方法應多種多樣。如集體備課、研討交流、觀摩聽課、課後評議、課後反思、教學論壇等。校長應努力為培養一批教學骨乾和優秀教師創造條件。 七、校長應成為課改中學生自主發展的服務者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適應學生的發展,一切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能否讓學生最大限度地自主發展把學生培養成為符合現代文明要求的時代新人,作為校長要為學生自主發展積極創造條件。一是要創造理想的學習環境,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建一個環境優美、健康向上、人文氣息濃厚的校園。二是要創造民主平等、和諧健康的人際環境。努力建立起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和團結友愛的同學關系。真正形成團結友愛,奮發向上,充滿和諧的集體氛圍。三是要創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倡導新的學習方式,不斷強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給學生創設更多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的時間與空間。四是要改變評價體制。力求建立一套適合課堂教學改革的評價體系,正確評價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正確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不斷推動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實施。 課堂教學改革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能否真正推行課堂教學改革,能不能真正引領教師擺脫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關鍵是學校校長有沒有堅定改革的先進理念、勇氣和毅力。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一個矢志改革的校長必然會帶出一個富有改革特色的學校。我相信課堂教學改革的旋風一定會吹醒各中小學校,萍鄉教育的明天一定會百花齊放,大放異彩。

Ⅸ 幹部培訓可以解決幹部工作上的哪些問題

思想認識問題、能力建設問題。

Ⅹ 對 「十二五」校長培訓工作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一、明確「十二五」時期教師和校長培訓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教育規劃綱要》,以服務全省教育現代化建設為中心,以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和校長隊伍為目標,以提高教師師德修養、業務水平和校長管理能力為核心,以提高培訓質量為主線,以完善省市縣校四級培訓體系為支撐,以農村教師和校長、骨幹教師和校長、「雙師型」教師為重點,堅持改革創新,完善政策機制,加強統籌管理,著力推進教師和校長培訓,全面提高教師和校長素質,為率先建成教育強省、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目標
——全員培訓全面落實。有計劃地對全省66萬幼兒園、中小學、職業學校教師和校長進行分類、分層和分崗培訓,全面提升教師和校長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化水平。五年內,每位教師和校長培訓時間累計分別不少於360學時和240學時,每位教師和校長至少參加一次省級以上培訓和兩次市縣級培訓。
——高水平骨幹教師梯隊基本形成。加強骨幹教師培養培訓,增選150名「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進行重點培養,支持5000名骨幹教師和學科專業帶頭人進行省級培訓,選派1萬名骨幹教師和校長赴海外研修,促進教學名師和教育家成長。
——教師學歷層次普遍提高。組織在職教師進行學歷進修,到2015年,全省幼兒園、小學教師專科及以上學歷比例分別達到90%和95%,本科及以上學歷分別達到35%和60%。初中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研究生學歷(學位)比例分別達到95%和5%。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教師研究生學歷(學位)比例達到12%。
——培訓體系進一步完善。重點建設一批省、市、縣(市、區)級教師和校長研修中心,培育一批培訓實踐基地學校和企業實踐基地,繼續建好海外培訓基地,基本形成省、市、縣(市、區)、校四級培訓網路。
——培訓資源不斷優化。形成一支專兼結合、高水平的培訓專家和管理者隊伍,初步建立適應不同教師和校長群體需要、體現江蘇特點的培訓課程資源體系。
二、大力開展各級各類教師和校長培訓
(一)組織實施全員培訓
1.教師全員培訓
按照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遵循教師成長規律,著力抓好新任教師崗前培訓、在職教師崗位培訓和骨幹教師研修提高。其中新任教師崗前培訓時間不少於120學時。要加強音樂、體育、美術、英語、信息技術、科學、綜合實踐、通用技術課程等緊缺學科教師培訓。重視幼兒教師和特殊教育師資培訓。
2.校長全員培訓
緊緊圍繞實施素質教育的中心任務,著眼於提高校長領導學校科學發展的能力素質,認真開展新任校長任職資格培訓、在職校長提高培訓、骨幹校長高級研修和專題培訓。其中新任校長任職資格培訓時間累計不少於300學時。要重點加強農村校長培訓,重視初中校長和幼兒園園長培訓,抓好中青年骨幹校長和優秀校長培養培訓。
(二)強化師德教育
將師德教育作為教師和校長培訓的首要內容。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開展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不斷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師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習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開展「踐行師德創先爭優,辦人民滿意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廣泛宣傳模範教師的先進事跡,弘揚高尚師德。堅持師德考核與業務考核並重,把師德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聘用、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並與教師資格定期登記緊密掛鉤,建立師德教育和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
(三)加強班主任培訓
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訓制度,抓好班主任崗前培訓、崗位培訓和骨幹培訓,所有班主任每五年須接受不少於30學時的專題培訓。完善班主任培訓內容,針對班主任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加強班主任工作基本規范、班級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專題培訓,不斷增強班主任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書育人的本領。有關高校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中要設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培養方向,優先招收在職優秀班主任。切實加強少先隊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
(四)重視農村教師培訓
以提高業務素質和學歷層次為重點,著力加強農村教師培訓,對農村學校緊缺學科教師實行訂單式培養培訓,2012年前對全省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和幼兒園教師進行一輪全員培訓。繼續實施「千校萬師支援農村教育工程」,通過結對幫扶培訓、聯合開展教科研活動等形式,提高農村教師的業務水平。加大農村骨幹教師培養培訓力度,穩定和吸引一批骨幹教師紮根農村任教。
(五)加快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
建立師范院校、綜合性大學和行業企業共同培養,教師在崗研修與到企業實踐培訓並重、教師資格和職業資格並舉的「雙證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到2015年,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達68%以上。實行「訪問工程師」制度,組織教師深入企業一線開展技術攻關和合作研發。實施職業學校領軍人才培養工程,選拔培養一批學科專業帶頭人和校企合作、產教結合的優秀教師團隊。完善職業學校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制度,在企業建立一批職業院校教師研修站。
(六)抓好學歷提升培訓
重點支持50歲以下的教師通過在職學習、脫產進修、遠程教育、自學考試等多種途徑提高學歷水平。擴大面向中小學、職業學校在職教師的研究生教育規模,實施「教育碩士培養計劃」和「工程碩士培養計劃」,提高教師隊伍中研究生學歷(學位)比例。探索自學考試與有關課程培訓相結合、學分互認的模式,積極組織義務教育學校專科以下學歷的教師,依託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學習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義務教育專業課程。在職教師學歷學位進修,應堅持學用一致、學以致用的原則。
三、著力加強教師和校長培訓能力建設
(一)加強培訓基地建設
建立健全省、市、縣(市、區)各級培訓基地。依託師范院校、有條件的綜合性大學特別是高水平大學,採取省市合作、共同投入的方式,在各省轄市建立省級中小學教師和校長研修中心,同時增掛市級研修中心牌子。整合縣級教師培訓、教育科研、電化教育等資源,形成縣級教師和校長研修中心,加強縣域內教師和校長培訓的組織管理和協調服務。省教育廳將制訂省、市、縣(市、區)教師和校長研修中心建設標准,指導各地和有關學校開展創建工作,並組織對縣級研修中心進行達標驗收。對驗收合格的縣級研修中心,給予一定的經費獎勵。依託高等學校,分專業大類重點建設一批省級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依託大中型企業和開發區,建設一批省級職業教育教師企業研修站。充分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重點建好蘇曼、蘇澳、蘇安、蘇密等教師海外培訓基地。加快計算機遠程教育平台建設,建好江蘇教師教育網站,為教師和校長培訓提供公共服務平台。
加強省教師培訓中心和省教育行政幹部培訓中心建設。兩個中心在省教育廳領導下,承擔具體實施各項省級培訓計劃、指導培訓基地培訓工作、開展培訓工作研究等職責。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成立教師和校長培訓管理機構。
(二)創新培訓模式方法
豐富培訓形式。採取集中培訓與送培上門、國內培訓與國外培訓、傳統培訓與網路培訓、高校培訓與企業培訓相結合等多種形式開展教師培訓。
不斷優化培訓內容。加強教師和校長素質能力現狀及其培訓
需求調研,以提高教師和校長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為重點,科學設計培訓課程,努力構建符合時代要求、貼近教育教學實際、體現不同類別、層次教師和校長需求的培訓內容體系。
改進培訓方式方法。改變以固定教材和課堂講授為中心的傳統培訓方式,注重培訓的開放性、民主性和參與性,倡導小班教學,採取案例式、探究式、參與式、情景式、討論式等多種方式開展培訓。
注重教師和校長培訓研究。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加強對教師和校長培訓規律、培訓內容、模式和方式方法的研究,積極開展培訓教改實驗,以科研為先導,推動教師和校長培訓工作科學發展。
(三)推進培訓課程資源建設
採取政府購買、組織開發、引進等方式,形成多樣化的優質培訓課程資源。省教育廳將結合新一輪教師和校長全員培訓的需要,實施培訓課程資源建設計劃,突出針對性、實效性和先進性,重點開發一批網路培訓課程資源,免費提供給各地使用,促進優質培訓資源共建共享。完善優質課程資源評審與推薦制度,各地應主要選用經教育部、省教育廳授權組織評審並推薦的培訓課程資源。
(四)加強培訓師資隊伍建設
按照專兼結合的原則,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既具有廣泛開放性又具有相對穩定性的培訓者隊伍,並逐步向兼職為主、專職為輔的目標努力。實行培訓項目首席專家制度。遴選一批知名專家學者、一線優秀教師、校長以及高技能人才,組建教師和校長培訓專家庫。加強培訓者研修,每年研修時間不少於72學時。完善培訓者考核評價制度,建立培訓者隊伍動態管理機制。
四、努力為教師和校長培訓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教師和校長培訓工作,做到認識到位、政策到位、管理到位。要將中小學教師和校長培訓納入當地教育發展整體規劃,統籌安排,優先保證,做到機構落實、人員落實、經費落實。相關職能部門要明確責任,密切配合,確保培訓計劃落到實處。各級各類學校要按照有關規定,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和校長參加培訓,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
要明確教師和校長培訓職責分工。中學教師和校長培訓由省統籌規劃,主要安排在省級中小學教師和校長研修中心、海外培訓基地進行。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師培訓主要安排在省級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企業研修站和海外培訓基地進行。小學、幼兒園教師和校(園)長培訓由各省轄市會同所轄縣(市、區)規劃,主要安排在市、縣級中小學教師和校長研修中心、五年制高等師范學校進行。縣(市、區)負責組織中小學教師開展校本研修。
(二)完善培訓制度
強化全員培訓制度。教師和校長在五年周期內,必須修滿規定學時的培訓課程。完善教師和校長培訓證書制度,探索建立教師非學歷培訓與學歷教育課程銜接、學分互認的機制,將完成培訓學時和培訓考核情況作為教師資格再注冊、教師考核和職稱聘任、校長任用的必備條件和重要依據。建立教師和校長培訓管理檔案,逐步實現培訓管理信息化、制度化。
建立培訓督導評估制度。將教師和校長培訓工作列為教育督導工作的重要內容,定期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建立培訓質量評估機制,完善培訓質量評估體系,加強培訓項目過程評價和績效評價。對教師和校長培訓工作成績優異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
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加強校本研修的指導和管理,促進校本研修與教研活動相結合,遠程教育與校本研修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提高校本研修的質量和水平。鼓勵和支持師范院校和中小學合作開展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加大經費投入
落實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將教師培訓經費列入政府預算」的規定,以及《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蘇政發〔2007〕125號)
關於「農村中小學按照學校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其他各級各類學校按照不低於核定工資總額的1.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的規定,確保教師和校長培訓計劃的實施。建立健全財政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和個人出資相結合的培訓經費投入機制。建立健全培訓專項經費管理制度,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閱讀全文

與校長培訓課程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都金銀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351
北京盈泰財富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18
市場營銷計劃產品怎麼寫 瀏覽:463
市場營銷專業辦學定位 瀏覽:121
文明有禮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979
太原電子商務企業名錄 瀏覽:472
2015珠寶類端午節促銷活動 瀏覽:169
上海市場營銷師培訓班 瀏覽:112
電子商務中的數字簽名 瀏覽:356
體育市場營銷大綱 瀏覽:319
社區垃圾分類樓組長培訓方案 瀏覽:421
招贏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體檢 瀏覽:31
鞋子促銷活動方案範文大全 瀏覽:505
5個電子商務風雲人物 瀏覽:198
萬達企業的市場營銷管理 瀏覽:760
企業貸款綜合營銷方案 瀏覽:719
舞蹈培訓開業營銷方案 瀏覽:892
大學生的活動策劃方案怎麼寫 瀏覽:843
oto推廣方案 瀏覽:90
濟南網路營銷服務 瀏覽: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