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校外培訓機構整治有哪些規定
8月23日報道,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針對當前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有安全隱患、證照不全、超前培訓、超標培訓等突出問題,從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關鍵環節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今年2月,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總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出《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部署全面開展拉網式摸底排查,堅決治理一些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有安全隱患、無證無照、『應試』傾向、超綱教學」等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在已經有四部門部署專項治理的情況下,現在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出台《意見》,其重要意義在於切實構建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發展的長效機制,落實專項治理的成果,避免專項治理變成「一陣風」。
這次國務院辦公廳出台《意見》,力圖解決專項治理發現的問題。比如,明確由省級教育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本地校外培訓機構設置的具體標准,省域內各地市差距大的,可授權地市級教育部門制定,並從場所條件、師資條件、管理條件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這對規范培訓市場的供給十分重要,因為如果標准設置過高,很多機構難以達到設置標准,培訓供給就有限,這就可能推高正規培訓機構的價格,而價格低的非正規培訓機構也會借機滋長,且游離在監管之外。
規范教育培訓機構,只是從供給端進行治理,這對緩解培訓熱會有一定作用,比如禁止培訓機構開展提前教學、超綱教學,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家長的焦慮。針對禁止提前教學、超綱教學,《意見》明確提出建立教育培訓機構備案制,有助於教育監管部門及時了解培訓內容,糾正提前教學、超前教學等問題。
應當看到,我國家庭的校外培訓需求,主要源於升學競爭之下家長對提高孩子競爭能力的渴求,而且這種需求普遍存在。成績好的學生在校內可能吃不飽,並想保持競爭優勢,因此要選擇校外培訓;成績差的學生在校內可能跟不上,也要選擇校外培訓。比如,每個假期都被學生作為「趕超」「逆襲」的機會,名義上是假期,但有的學生比上學時還累,很多學生的暑假生活都在培訓班度過。
❷ 在這次整治校外培訓機構中貴陽市教育局對校外託管有何新政政策
12月13日,貴陽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工商局聯合市督辦督查局等部門對清鎮市、烏當區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完成情況進行督導檢查。
據介紹,貴陽啟動校外培訓機構清理整頓規范專項行動後,各區(市、縣)按照全市的統一安排部署,聯合教育、民政、人社、工商、公安、消防、城管、社區等部門成立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對轄區內校外培訓機構辦學情況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和清理整頓。
全市共排查校外培訓機構2657所(有證有照297所,存在問題2360所),對存在問題的培訓機構取締關停738所,整改合格698所
❸ 校外輔導機構三小時規則是什麼
校外培訓機構要嚴格執行國家關於財務與資產管理的規定,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❹ 成都教育雙減政策
隨著今年7月中央出台的「雙減」政策的推行,各地政府迅速對當地教育機構進行整改叫停,例如近期,四川成都市場監管局正式發布了《關於落實「雙減」政策嚴控校外教育培訓廣告的行政提示》,對全市廣告經營、發布單位、廣告場所管理者和教育培訓機構不得發布以「一對一輔導」「上門輔導」等形式變相開展學科培訓廣告提出提醒和要求(9月11日,成都商報)。
「雙減」政策的實行,是全面貫徹我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深化教育改革的直接體現,是促使教育回歸學校本質的重要手段,切實有效的降低了校外教育「內卷」和學生學習壓力。
一是切實減輕了家庭教育負擔。近年來各地「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突出,既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又導致家庭經濟負擔增加,家長教育焦慮過多,通過「雙減」政策的推行,有效遏制了校外補習發展的浪潮,減輕了教育負擔。
二是全面提升了學校教學質量。通過「雙減政策」的推行,進一步提高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加強了教育針對學校老師的教學整體要求,促使了學校老師時刻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保持充足的課余時間。
三是合理保障了科學學習進程。通過「雙減」政策的推行,有利於避免超前教育,促進教育循序漸進發展,增強義務教育階段學科的基礎性、免費性的特點。
最後,「雙減」政策的實施,有效促進了教育公平,減輕了家庭教育壓力和學生學習壓力,也提升了義務教育能力水平。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相關部署安排,統籌推進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工作,結合成都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堅決防止侵害群眾利益行為,構建教育良好生態,有效緩解家長焦慮情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二、工作原則
(一)堅持學生為本、回應關切。遵循教育規律,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保障學生休息權利,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強宣傳引導,積極回應社會關切與期盼,凝聚社會共識。
(二)堅持政府主導、多方聯動。堅持系統思維,綜合治理,市級統籌、屬地負責、上下聯動,落實部門職責,理清工作機制,明確責任主體,健全保障政策,強化家校社協同。
(三)堅持統籌推進、標本兼治。多措並舉,疏堵結合,統籌校內校外兩個資源和課內課後兩個時段,以提高課後服務質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校內作業減負和校外培訓減負。
(四)堅持依法治理、穩步實施。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突出工作重點,實施分類處置,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全面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管理,穩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確保「雙減」工作平穩有序。
三、工作目標
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後服務更好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范。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內有效減輕、2年內成效顯著,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四、工作措施
(一)落實作業管理清單,控製作業總量時長
1.健全作業管理機制。落實成都市義務教育階段作業管理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建立健全作業管理制度機制。學校要建立教務部門、年級組(學科組)、班級三級作業統籌管理制度,合理調控作業結構和作業總量,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鍾,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鍾。學校要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定期開展校內作業情況調研,並將調研結果反饋學科教師和家委會。
2.分類監測作業總量。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作業管理監測督導機制,制定作業監測指標,加強對學校作業管理的日常檢查、效能監測和督導,發布作業監測報告,實現作業監測全覆蓋,並將作業管理情況納入學校績效考核,推廣先進典型經驗。暢通社會反映渠道,引導學生家長共同監督作業情況,切實做好減負工作。
3.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建立市、區(市)縣兩級作業設計教研機制。市、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教研機構要制定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政策,並將作業設計與實施統籌納入教研和繼續教育培訓內容,提升教師作業設計、布置、批改、分析、反饋和輔導能力,將作業設計、實施與指導能力納入教師專業技術考核指標;指導學校研發與教材和課程標准相配套的練習,建立優質作業資源庫,推動優質作業資源共建共享。教師要加強學生作業完成指導,認真批改作業。
(二)落實課後服務清單,提高校內託管質量
4.保證課後服務時間。落實教育部和教育廳相關要求,中小學推行課後服務「5+2」模式,即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後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學校應提供延時託管服務,提供或聯系提供託管學生晚餐。支持初中學校在工作日晚上開設晚自習班,非寄宿制學校晚自習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00。高中學校可參照義務教育學校開展課後延時服務。支持學校、社區、青少年宮、科技館等參照暑期託管模式探索開展周末託管服務,服務內容以素質拓展為主,不得組織集體補課加重學生學習負擔。
5.提升課後服務質量。中小學全面推行「託管+拓展」課後服務模式。學校要結合辦學特色、學生學習和成長需求,提供菜單式課後服務項目和內容,供學生自願選擇。學校要利用課後服務時間,指導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初中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學校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藝、體育、勞動、閱讀、社團等活動;支持學校因材施教分層開展學生學習輔導,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和答疑,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
6.拓寬課後服務渠道。課後服務一般由本校教師承擔,也可聘請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志願者提供。課後服務不能滿足部分學生發展興趣特長等特殊需要的,可適當引進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參與課後服務,由教育部門負責組織遴選,供學校選擇使用,並建立評估退出機制。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可組織區域內優秀教師到師資力量薄弱的學校開展課後服務。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發揮好青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鄉村少年宮、科技館、紅色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在課後服務中的作用。
7.建立教師激勵機制。中小學校針對課後服務情況,修訂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可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制」,保障教師學習、備課時間及休息權利。課後服務經費主要用於參與課後服務教師和相關人員的補助,有關部門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應考慮教師參與課後服務的因素,把用於教師課後服務補助的經費額度,作為增量納入績效工資並設立相應項目,不作為次年正常核定績效工資總量的基數。教師參加課後服務的表現應作為職稱評聘、評優評先和績效工資分配的重要參考,對平時積極參與課後服務的教師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考慮。
8.推進免費線上學習。建設成都智慧教育雲平台,面向學生、教師、家長、市民等對象,提供招生入學、政策咨詢、信息查詢等應用服務。統籌成都數字學校等在線教育資源,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在線學習平台,免費提供高品質在線教育資源以及名校課堂直播、名師在線答疑等優質服務,同步打造一批學生在線學習的智能引擎工具以及學習診斷、教與學評價、自適應學習、綜合素質數字檔案等應用服務,推動公益性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和高品質在線學習立體環境惠及全域學生、家長和教師。
9.強化課後服務保障。中小學課後服務和假期託管收費遵循「家長自願、成本補償、非營利性」原則,參照本市義務教育課後服務相關收費標准執行。各區(市)縣應加強對中小學課後服務性收費的管理和監督檢查,督促建立健全收費管理制度,做好收費項目和收費標准公示。嚴禁以課後服務名義亂收費。學校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減免課後服務費用。依法依規嚴肅查處教師校外有償補課行為,不得組織、推薦或引導學生參加有償補課。建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完善教師失德失范信息庫,按規定對失德失范行為進行處理。
(三)落實培優提質清單,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10.促進優質均衡。積極推動區(市)縣申創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示範縣。落實「精準扶薄」,建立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報到率和幼升小、小升初就讀民辦學校情況台賬。實施「優質教育倍增工程」,積極推動集團化辦學、學區化治理,深化區域教育聯盟發展,著力建設「家門口的好學校」。
11.優化入學政策。穩步推進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多校劃片,進一步精準調控民辦學校招生入學,規范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升初工作。深入治理掐尖招生,進一步強化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均衡分班。研究完善指標到校生政策,穩步提高優質普通高中指標到校生比例。優化調整高中招生錄取批次,有序規范實施公民同招,更好地發揮綜合素質評價在高中招生錄取中的作用。實施普通高中擴容提質工程,增加公辦普通高中學位供給和優質高中招生計劃;實施中職學校提質培優工程,拓寬中職學生升入高職和本科通道。
12.提升教學質量。指導學校以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區建設為契機,加強教學管理,開齊開足國家規定課程,優化教學方式,做到應教盡教,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積極推進幼小科學銜接,嚴格按課程標准零起點教學。制定新時代中小學高質量課堂教學指導政策,強化示範引領,組織開展「精品課堂展教師風采」大賽活動和全市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提升比賽,強化名師引領。開展成都市中小學現代課堂教學示範校創建活動,在全市范圍內遴選100所現代課堂教學示範校,促進全市中小學課堂教學提質增效。
13.創新評價體系。堅持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統籌「五項管理」「雙減」工作和新高考改革,探索建立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體系。落實教育部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將「雙減」工作成效納入縣域和學校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切實扭轉單純以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教育質量的傾向。
(四)落實考試管理清單,強化育人導向
14.強化中考改革導向。穩步推進中考制度改革,堅持兩考合一、一考多用、學完即考,減輕學生多次備考負擔。中考命題嚴格依據課程標准,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注重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素質。到2022年,建立「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招生錄取模式,克服唯分數論,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
15.規范考試內容。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要求,嚴格依據課程標准和教學基本要求確定考試內容,禁止超前進度考試。考試難度應基於國家課程標准和學校教學進度,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減少死記硬背考題,不出偏怪考題。
16.規范考試次數。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義務教育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初中年級從不同學科實際出發,可適當安排一次期中考試。學業質量監測採取分學科抽樣方式進行,防止用統一試卷統考統測,避免給學生造成過多壓力和負擔。
17.規范考試評價。市、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不得下達中考升學指標或以中考升學率考核學校和教師,學校不得將升學率與教師評優評先等掛鉤。建立試題命制正負面清單,建立中小學試題質量監測評估制度。
(五)落實校外培訓准入清單,把好培訓入口關
18.嚴格審批時限和許可權。各區(市)縣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分類制定體育類、文化藝術類、科技類等校外培訓機構的設置指導標准,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未經教育審批部門批准,任何機構(含個體工商戶,下同)不得以託管、家教、教育咨詢、自習輔導、文化傳播等名義面向中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開展教育培訓業務。依法依規嚴肅查處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未經審批多址開展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全面清理和整頓尚未取得辦學許可但仍在實施學科類培訓的無證機構。不再審批新的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和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對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培訓機構的管理,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19.嚴格重新審核登記。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已登記為營利性的學科類培訓機構應當開展章程修訂、財務清算並經培訓機構董事會審議通過後,於2021年底前到區(市)縣企業法人登記部門辦理注銷登記、持驗資報告等到教育審批部門換領新編號(即培訓機構性質代碼為「8」)的《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到同級民辦非企業法人登記部門辦理重新登記,也可於2021年底前向區(市)縣教育審批部門提出變更培訓類別的申請,轉設為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並相應變更主管部門。逾期未完成重新審核登記或變更登記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年檢為不合格,不得繼續開展招生和培訓業務。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於2021年底前由所在地的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移交管理許可權、教育審批部門直接變更主管部門並換發辦學許可證。
(六)落實校外培訓實施清單,把好培訓過程關
20.嚴格執行培訓時間。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在學校正常行課期間組織學員培訓;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30,線上直播類培訓活動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1∶00;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培訓機構不得以課前預習、課後鞏固、作業練習、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業。
21.嚴格規范培訓內容。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及與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應將所辦培訓班的名稱、班次、培訓內容、招生對象、進度安排、上課時間、培訓材料等報屬地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完成備案審核工作並向社會公布。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培訓,要以發展學員興趣特長為導向,培訓內容不得超過國家相應課程標准,培訓班次必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匹配,培訓進度不得超過所在區(市)縣的中小學同期進度。培訓機構教學內容和教育行為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嚴把教材使用關、教師講授關,使用規范教材與資料,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
22.嚴格規范教員聘用。校外培訓機構要強化黨建及思想政治工作,加強教職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師德師風建設。要在培訓機構場所及網站、微信公眾號顯著位置實名公布教師資格信息,從事按照學科類管理培訓的須具備相應教師資格證書,從事按照非學科類管理培訓的須具備相應的職業(專業)能力證明。依法依規嚴肅查處教師誘導、介紹、組織學生參加校外有償培訓以及舉辦、參與校外有償補課行為。以家教、託管、自習輔導、「攢班」、團課等名義組織或參與校外有償培訓的中小學在職教師,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處分和其他處理。聘請外籍人員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建立教職員工准入查詢違法犯罪信息制度,不得聘用具有違法犯罪記錄的人員,嚴禁聘請在境外的外籍人員開展培訓活動。
23.嚴格實施實名制管理。依託國家、省級校外培訓機構信息管理平台,完善教育綜合執法、部門聯合懲戒、培訓大數據分析等功能。實施校外培訓機構教師、職員、學員全員實名制管理,提高監管效力和水平。培訓機構登記信息應經未成年人監護人同意,不得過度收集學員信息,並應對學員信息採取嚴格保護措施。違法處理學員信息或者未履行信息保護義務的,依法予以處罰。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綜合分析和應用學員參訓情況,將結果納入學校綜合評估及教師教育教學認可度評價,壓實學校及教師履行好教育教學主責,促進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4.嚴格加強安全管理。校外培訓機構要健全安全責任體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教職員工崗位安全責任,確定專門人員負責安全管理工作。加強安防建設,校門和校內學生行進主要道路、教學樓和宿舍樓道路等部位、地段,要安裝照明設施,亮化率達100%。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車通道應保持暢通,按要求配備消防設施、器材,並保持完好有效。單獨設立一對一上課的教室,應安裝視頻圖像採集裝置或設立開放式觀察窗。主要出入口、走廊、其他教室等人員聚集場所等重點部位要設置視頻圖像採集裝置,採集及回放視頻圖像應能確保特別是夜間清楚辨別進出人員的體貌特徵,視頻信息保存時間應不少於90天。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學員信息登記、量體溫、亮健康碼、戴口罩、洗手、消殺等常態化工作。落實安全巡查、風險隱患排查和信息報告制度,建立巡查日誌、隱患排查整改台賬。
(七)落實校外培訓督導清單,把好培訓監督關
25.強化培訓收費監管。將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市發改委會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科學合理確定計價辦法,明確收費標准、收費及退費方式。嚴格執行國家關於財務與資產管理的規定,加強對培訓預付款經營模式的規范管理,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培訓費一般應於臨近培訓課程開班前收取,不應過早提前收取。支持龍泉驛區和金堂縣試點培訓預收費全額資金監管。預收學費應開具國家規定的票據,全部打入培訓費資金專戶,並與開戶行簽訂監管協議,培訓費資金專戶相關信息依法依規予以公開,形成事前預警、事中預防和事後防範機制。支持和鼓勵校外培訓機構探索「先消費、後付費」「一課一消」培訓收費模式,有效預防「退費難」「卷錢跑路」等問題發生。行業主管部門要立足職能職責、強化協同配合,加強資金、賬戶、稅務等監管,切實做到管機構、管賬戶、管預案、管風險。
26.加強教育綜合執法。堅持多措並舉、疏堵結合,加大對校外培訓機構無證辦學、超時培訓、超綱培訓、超前培訓、虛假宣傳、違規收費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實施「雙隨機、一公開」常態化監管。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校外培訓廣告管理,確保主流媒體、新媒體、公共場所、居民區各類廣告牌和網路平台等不刊登、不播發校外培訓廣告。不得在中小學校、幼兒園內開展商業廣告活動,不得利用中小學和幼兒園的教材、教輔材料、練習冊、文具、教具、校服、校車等發布或變相發布廣告。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各種誇大培訓效果、誤導公眾教育觀念、製造家長焦慮的校外培訓違法違規廣告行為。將教育執法納入區(市)縣綜合執法。
五、組織保障
27.加強領導。加強黨對「雙減」工作的領導,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全市中小學「雙減」工作。各區(市)縣黨委和政府要將「雙減」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結合本地實際,細化完善「雙減」工作措施,制定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方案,理清工作機制,明確責任主體,預防和化解風險,確保「雙減」工作落地見效。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要採取黨建聯建共建、選派黨建指導員等方式,提升校外培訓機構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強化對本領域校外培訓機構的日常監督管理。學校黨組織要認真做好教師思想工作,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性、創造性。深入推進校外培訓機構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市本級建立「雙減」工作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教育局,市、區(市)縣兩級組建工作專班,協調推進試點區建設。
28.明確責任。市級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將「雙減」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范疇。教育部門要抓好統籌協調,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日常監管,指導學校做好「雙減」有關工作;宣傳、網信部門要加強輿論宣傳引導,網信部門要配合教育、工業和信息化部門做好線上校外培訓監管工作;機構編制部門要支持教育部門強化校外培訓機構監管職能,優化機構設置;發展改革部門要會同財政、教育等部門制定學校課後服務性或代收費標准,會同教育等部門制定校外培訓機構收費指導政策;財政部門要加強學校課後服務經費保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做好教師績效工資核定有關工作;民政部門要做好學科類培訓機構登記工作;市場監管部門要做好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登記工作和校外培訓機構收費、廣告、反壟斷等方面監管工作,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會同教育等部門依法依規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培訓行為;體育、文廣旅、科技部門要分別制定體育類、文化藝術類、科技類培訓機構標准,並負責行業監管;政法、公安等部門要做好相關維護和諧穩定工作,依法處理違法犯罪行為,做好相關涉穩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人民銀行、金融監管部門負責指導銀行等機構做好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風險管控工作,清理整頓培訓機構融資、上市等行為;其他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起責任、抓好落實。
29.營造良好氛圍。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發揮學校、社區等力量做好學生、家長工作,引導家長合理表達訴求、依法維權。依法妥善解決培訓機構裁員、員工討薪等矛盾和問題,組織開展培訓機構教員再就業培訓和再就業援助。新聞媒體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宣傳好「雙減」工作的政策內涵、積極意義、發展願景、工作舉措,凝聚社會共識,為治理行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30.督導檢查。將落實「雙減」工作情況及實際成效,作為督查督辦、漠視群眾利益專項整治和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的重要內容。各區(市)縣要在每月15日和30日前,將「雙減」工作落實進度報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匯總分析各區(市)縣「雙減」工作落實情況,並定期通報。各區(市)縣要設立舉報電話和信箱,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發揮群眾監督舉報、媒體監督作用。及時總結宣傳和推廣「雙減」工作典型經驗和做法。按照黨紀政紀有關規定,對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的屬地、部門、學校及相關責任人要依法依規嚴肅追責問責。
❺ 教育機構新政策
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教育部高度重視、態度堅決,將「雙減」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事項,列為今年部黨組的「一號工程」和教育督導的「一號工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採取積極穩妥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實。
提前謀劃
周密安排
七月初「雙減」文件尚未印發,暑期又即將來臨,為堅決防止中小學生暑期學習負擔過重,教育部提前謀劃、周密安排,一是召開專門會議作出部署,嚴禁學校和培訓機構利用暑期進行集體補課。二是聯合銀保監會加強暑期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監管工作,嚴防出現「卷錢跑路」現象。三是聯合中央網信辦、公安部部署做好暑假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確保工作平穩有序。四是合理引導暑期培訓消費,部署開展暑期託管工作,努力解決暑期家長看護孩子的後顧之憂。總體上,今年暑期校外培訓遇冷、學校託管走紅,社會普遍反映這才是暑假應有的模樣。
加大工作力度
推動政策落地見效
七月下旬「雙減」文件印發後,教育部加大工作力度,推動「雙減」政策落地見效。一是建立工作機制,牽頭建立由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等19個部門組成的「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指導各地迅速成立校外監管專門機構。建立「雙減」工作專項督導半月通報、各地 制度和專報機制。制訂了「雙減」工作台賬監測指標體系。建立完善了培訓機構監管平台。二是召開專門會議,提出工作目標,明確工作任務,細化工作舉措,部署開展專項行動。三是加強宣傳引導,舉辦廳局級「雙減」培訓班,開辟專欄,發布新聞稿、答本人問、專家解讀文章,推廣典型經驗,營造良好氛圍。總體上,社會輿論反響熱烈積極,稱贊「雙減」工作直擊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教育熱點,滅校外培訓虛火、還教育生態清風,彰顯了黨中央對新一代少年兒童的親切關懷和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堅定決心。四是推動行業自律,發揮中國民辦教育協會作用,爭取培訓機構頭部企業理解支持並堅決擁護「雙減」政策。五是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集中查處一批校外培訓機構虛假宣傳、價格欺詐典型案件,持續開展「線上校外教育培訓巡查」專項活動,設立「雙減」曝光台,公布校外培訓治理違規行為典型案例。六是開展暗訪調研,會同相關部委組成暗訪調研組,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兵團進行了實地暗訪調研,了解工作進度,挖掘經驗做法,研判困難問題,聽取意見建議。七是防範化解風險,商相關部委建立定期會商機制,進一步精準摸清底數,加強重點監測,消除風險隱患。據共青團中央和中國青年報對511043名家長的調查,「雙減」政策實施之後,72.7%的受訪家長表示教育焦慮有所緩解,中等收入群體緩解比例更高。
[(5)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收費標准擴展閱讀]
構建「1+N」政策制度體系
為確保「雙減」意見落地見效,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基本構建起了「1+N」的「雙減」政策制度體系。
這個「1」指的是中辦、國辦印發的《「雙減」意見》,是方向性的、宏觀性的「雙減」工作的總綱領,如「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對原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改為審批制」「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等。
這個「N」指的是落實過程中需要對一些概念進行科學界定,對一些工作要求進行細化,以指導各地更好地抓好貫徹落實工作。目前已出台了學科類培訓范圍界定、「備改審」、「營改非」、培訓材料管理、培訓人員管理、查處變相違規培訓、加強收費監管、上市公司清理整治、課後服務、建立監測機制、培訓機構登記等11個文件。同時,在深入推進校外培訓機構治理過程中,對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培訓機構和個人「打擦邊球」或轉入地下的隱形變異培訓問題,參與課後服務導致學校教師負擔增加的問題,學科類培訓轉向和資本湧入非學科類培訓的問題,亟需出台相應指導意見,防止出現政策空白。總體思路是按照「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的要求,系統出台涉及校外培訓機構的設置、審批、收費、人員、材料、行為、資本等方面的配套文件,這是一套政策「組合拳」,以實現全覆蓋、全鏈條有效治理。
下一步舉措
「雙減」工作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系統性的工程,必須注重當前和長遠相統一,往深里做、往寬里做、往嚴里做、往遠里做,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一是繼續完善配套政策。在督促各地落實好已經出台的配套文件基礎上,加快預收費監管、加強培訓機構黨建等其他配套政策法規的制訂進度。研究修訂競賽管理辦法,治理打著「國際」旗號的各類競賽。同時完善「營改非」流程,進一步明確過程中的公示期限、資產確權等政策。研究起草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標准,在組織機構、從業人員、培訓場所、培訓內容等方面對學科類和非學科類機構同步作出規定。加快校外培訓管理條例立法進度,對非學科類機構管理一並納入。
二是強化監督檢查。加強與有關部門聯絡協調,統籌運用好各種方式方法,加大對「一對一」「高端家政」「眾籌私教」「住家教師」等隱形變異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繼續跟蹤各地進展,壓實地方責任,適時開展「雙減」大督查,對工作進展緩慢的省份加強針對性指導幫扶,對履職盡責不到位的地方和人員嚴肅問責。
三是總結推廣經驗做法。梳理各地好的經驗做法,建立典型經驗推廣制度,遴選推廣一批、印發宣傳一批、網站公布一批、主流媒體報道一批、深度剖析一批、打造「雙減」精品一批,持續深入宣傳引導,營造「雙減」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
各地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雙減」政策,有這些具體做法↓↓↓
來聽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丁大偉介紹北京市學科類培訓機構重新審核、資金監管、人員安置等情況↓↓↓
關於機構重新審核的問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雙減」政策,不再審批新的學科類培訓機構,並對現有線下線上機構實施重新審核登記,解決培訓機構過多過濫問題。線下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部按照「1+1+3」要求重新審核,「1+1+3」是指線下機構必須符合證照齊全、培訓費納入資金監管,必須符合北京市「培訓機構辦學標准」「培訓行為規范」「培訓機構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指引」三項規範文件要求,才可恢復線下培訓。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由備案制改為審批制。
關於資金監管問題:當前,全市恢復線下培訓的機構預收費已經全部納入資金監管。對於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將預收費資金監管作為線上機構重新審批准入的前置條件。同期出台《北京市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管理辦法》,在重申3個月或60課時收費上限的基礎上提出,如周期和課時收費並存,機構只能選擇收費時段較短的方式,防止發生變相超過 3 個月收費問題。此外,鼓勵實施先培訓後付費的收費模式等。
關於人員安置問題:充分發揮「2+N」(2為政府部門和民辦教育協會,N為各家市場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就業服務機制,形成服務矩陣。一是指導民辦教育協會舉辦「教培行業同業互助對接會」活動,持續共同為教培行業人才提供就業服務。二是持續開展教培行業人才專項服務季行動,累計提供崗位32.3萬余個,3.5萬家用人單位參會。三是提供覆蓋全市各區學校事業編制內專任教師崗位366個。招聘活動收到應聘人員簡歷5300餘份,近2500名人員現場參會。
建立市教委每周三下校聽課調研機制,全委處室全體機關幹部下校實地調研。全面開展對各區黨委和政府履行「雙減」職責情況專項督政檢查。自9月13日起,全面啟動局級領導聯系各區實地督查機制,每周以「四不兩直」方式深入學校檢查一次,並建立周周檢查通報機制,將檢查結果每周通報、督促整改。
來聽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介紹上海市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在資金監管、公益互助、分類管理等方面的有關舉措↓↓↓
上海積極貫徹落實「雙減」新政,針對新規范、新要求探索創新管理舉措。
一是加強源頭治理,創新資金監管方式。從「支付行為」的源頭出發,積極探索「銀行定期劃扣」等新型資金監管機制。消費者可以按照合同約定隨時要求銀行申請停止劃扣培訓資金,保障自身合法權益。積極推廣商業銀行和培訓機構「雙承諾」機制,並通過「家長告知書」等形式鼓勵家長優先選擇已實施「銀行定期劃扣」等有效保障預付資金安全機制的培訓機構。
二是堅持系統治理,推進公益互助機制。建設「上海市培訓協會跨界公益互助平台」。當有培訓機構非正常停業時,利益受損的消費者可以在平台上申請獲得其他機構提供的公益互助培訓課程。相關培訓課程均為「公益」屬性,不免除消費者對原培訓機構的債權關系和追責權力。平台於9月下旬正式面向消費者開放。
三是落實分類管理,完善配套鑒定機制。研究制定《校外培訓服務類別鑒定指引》和《鑒定指標》,指導校外培訓機構准確區分學科類和非學科類培訓服務、落實主體責任,防範假借非學科類培訓項目實際開展學科類培訓服務等逃避監管的行為。
來聽聽天津市教委一級巡視員孫惠玲介紹天津市推進「雙減」政策落地,強化風險防控、從嚴從實督查等有關情況↓↓↓
天津市全面落實中央決策部署要求,打出「雙減」工作組合拳。
一是強化風險防控。做好研判應對,對全市校外培訓機構特別是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面摸排。做好精準防範,出台《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管理辦法》,將培訓機構預收費全部納入監管范圍。做好重點管控,對部分大型培訓機構委託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經濟鑒證。
二是從嚴從實督查。圍繞合同簽訂、收費退費、資金賬戶、廣告宣傳等問題加強嚴查嚴管。聚焦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課後服務、風險防控、廣告治理、治理違規培訓行為5項階段性重點任務,採取實地調查、「藍軍」暗訪、點調抽查、問卷調查等方式加強重點督查。加強專項督辦,點調抽樣市內六區部分培訓機構,發現問題線索及時移交相關部門處理,並形成常態化機制。
三是研發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台「金信培」。通過這一平台實現教育部門一站式監管、培訓機構一站式服務、學生家長一站式消費。截至目前,平台已注冊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1124家,報備教師10545名,上架培訓課程1464門。
❻ 鞍山雙減政策
據了解,8月6日,為保障「校外培訓專項整治」工作取得實效,市教育局制發了《關於開展暑期校外培訓專項整治督查的通知》,成立8個督查組,劃分包保責任縣(市)區,自8月10—17日針對是否存在以託管名義開展培訓的「黑機構」等18項督查內容採取聽匯報、明察暗訪等形式對全市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全覆蓋式督查,確保「雙減」工作落到實處。
第一督查組針對鐵西區校外培訓機構相對集中的蘇寧生活廣場進行了實地暗訪檢查。經查,蘇寧生活廣場中凡涉及學科類教育機構均已停業,小新星英語口語訓練和麥克夥伴訓練已經轉型。
第二督查組以暗訪的形式對立山區、高新區校外培訓專項整治情況進行督查。對立山區揚帆教育、銘博教育、恆銘文化藝術培訓學校,高新區維卡國際學院、鼎立教育等12家培訓機構進行了實地檢查。其中4家從事學科培訓的機構已停業,正在營業的培訓機構中並未發現違規補課、學科培訓情況。
第三督查組到經開區隨機抽查了5家培訓機構,其中1家英語學科類培訓機構與1家培訓學校已停業,其餘3家藝術類培訓機構並未發現學科類培訓現象。
第四督查組聽取了海城市教育系統「雙減」工作的匯報後,前往牛庄鎮、海城市內萬和城等培訓機構聚集地進行實地走訪,經查,未發現學科類培訓現象。
第五督查組在聽取鐵東區簡要情況介紹後,分組實地檢查了30家校外培訓機構,未發現學科類培訓行為,部分培訓機構處於停業狀態,對剩餘營業的培訓機構進行了證件、執照、票據等相關資質的查驗,同時提出了相關要求。
第六督查組先後到台安縣黃沙坨鎮的勵志、艾格教育,高力房鎮的藝童、神童、歐藝雅、英博、英才教育等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進行暗訪,就存在的問題,已轉交台安縣教育局調查處理,並要求縣教育局認真做好「雙減」督查工作。
第七督查組到岫岩進行督導檢查,採取聽取匯報、實地查看、查閱資料等方式,檢查了藝欣美術、暢想教育、世文語言等17家校外培訓機構,65家學科類教育培訓機構已經全部關停。
經實地督查,發現個別地區仍存在違法違規校外培訓廣告,一些藝術類培訓機構門外牌匾及內部收費標准中還標有「寫作」、「英語」等學科類字樣,均已責令其去除。
相關人士表示,今後,市教育局督查組還將繼續落實「雙減」工作精神,做好校外培訓機構的排查、檢查工作,確保「雙減」工作穩步推進。
❼ 教培雙減政策內容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堅決防止侵害群眾利益行為,構建教育良好生態,有效緩解家長焦慮情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2.工作原則。堅持學生為本、回應關切,遵循教育規律,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保障學生休息權利,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積極回應社會關切與期盼,減輕家長負擔;堅持依法治理、標本兼治,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規定,加強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堅持政府主導、多方聯動,強化政府統籌,落實部門職責,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確家校社協同責任;堅持統籌推進、穩步實施,全面落實國家關於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有關規定,對重點難點問題先行試點,積極推廣典型經驗,確保「雙減」工作平穩有序。
3.工作目標。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後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范。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二、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
4.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學校要完善作業管理辦法,加強學科組、年級組作業統籌,合理調控作業結構,確保難度不超國家課標。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加強質量監督。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
5.分類明確作業總量。學校要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鍾,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鍾。
6.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發揮作業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
7.加強作業完成指導。教師要指導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初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反饋,加強面批講解,認真分析學情,做好答疑輔導。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
8.科學利用課余時間。學校和家長要引導學生放學回家後完成剩餘書面作業,進行必要的課業學習,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開展適宜的體育鍛煉,開展閱讀和文藝活動。個別學生經努力仍完不成書面作業的,也應按時就寢。引導學生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控制使用時長,保護視力健康,防止網路沉迷。家長要積極與孩子溝通,關注孩子心理情緒,幫助其養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寄宿制學校要統籌安排好課余學習生活。
三、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
9.保證課後服務時間。學校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有效實施各種課後育人活動,在校內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引導學生自願參加課後服務。課後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於當地正常下班時間;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學校應提供延時託管服務;初中學校工作日晚上可開設自習班。學校可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制」。
10.提高課後服務質量。學校要制定課後服務實施方案,增強課後服務的吸引力。充分用好課後服務時間,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不得利用課後服務時間講新課。
11.拓展課後服務渠道。課後服務一般由本校教師承擔,也可聘請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志願者提供。教育部門可組織區域內優秀教師到師資力量薄弱的學校開展課後服務。依法依規嚴肅查處教師校外有償補課行為,直至撤銷教師資格。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發揮好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校外活動場所在課後服務中的作用。
12.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教育部門要徵集、開發豐富優質的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利用國家和各地教育教學資源平台以及優質學校網路平台,免費向學生提供高質量專題教育資源和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學習資源,推動教育資源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優秀教師開展免費在線互動交流答疑。各地各校要加大宣傳推廣使用力度,引導學生用好免費線上優質教育資源。
四、堅持從嚴治理,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
13.堅持從嚴審批機構。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對原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改為審批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對已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面排查,並按標准重新辦理審批手續。未通過審批的,取消原有備案登記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ICP)。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各地要區分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類別,明確相應主管部門,分類制定標准、嚴格審批。依法依規嚴肅查處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未經審批多址開展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產;外資不得通過兼並收購、受託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等方式控股或參股學科類培訓機構。已違規的,要進行清理整治。
14.規范培訓服務行為。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材料管理辦法。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依法依規堅決查處超范圍培訓、培訓質量良莠不齊、內容低俗違法、盜版侵權等突出問題。嚴格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培訓機構不得高薪挖搶學校教師;從事學科類培訓的人員必須具備相應教師資格,並將教師資格信息在培訓機構場所及網站顯著位置公布;不得泄露家長和學生個人信息。根據市場需求、培訓成本等因素確定培訓機構收費項目和標准,向社會公示、接受監督。全面使用《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進一步健全常態化排查機制,及時掌握校外培訓機構情況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單」制度。
15.強化常態運營監管。嚴格控制資本過度湧入培訓機構,培訓機構融資及收費應主要用於培訓業務經營,堅決禁止為推銷業務以虛構原價、虛假折扣、虛假宣傳等方式進行不正當競爭,依法依規堅決查處行業壟斷行為。線上培訓要注重保護學生視力,每課時不超過30分鍾,課程間隔不少於10分鍾,培訓結束時間不晚於21點。積極探索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合理控制學生連續線上培訓時間。線上培訓機構不得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等惰化學生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獨立思考、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不良學習方法。聘請在境內的外籍人員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嚴禁聘請在境外的外籍人員開展培訓活動。
五、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
16.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各地要鞏固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積極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工作,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學區化治理和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充分激發辦學活力,整體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加快縮小城鄉、區域、學校間教育水平差距。
17.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育部門要指導學校健全教學管理規程,優化教學方式,強化教學管理,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學校要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積極推進幼小科學銜接,幫助學生做好入學准備,嚴格按課程標准零起點教學,做到應教盡教,確保學生達到國家規定的學業質量標准。學校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提高難度、加快進度;降低考試壓力,改進考試方法,不得有提前結課備考、違規統考、考題超標、考試排名等行為;考試成績呈現實行等級制,堅決克服唯分數的傾向。
18.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各地要積極完善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模式,依據不同科目特點,完善考試方式和成績呈現方式。堅持以學定考,進一步提升中考命題質量,防止偏題、怪題、超過課程標準的難題。逐步提高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比例,規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絕違規招生、惡性競爭。
19.納入質量評價體系。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嚴禁下達升學指標或片面以升學率評價學校和教師。認真落實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將「雙減」工作成效納入縣域和學校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把學生參加課後服務、校外培訓及培訓費用支出減少等情況作為重要評價內容。
六、強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撐保障能力
20.保障學校課後服務條件。各地要根據學生規模和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准,統籌核定編制,配足配齊教師。省級政府要制定學校課後服務經費保障辦法,明確相關標准,採取財政補貼、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等方式,確保經費籌措到位。課後服務經費主要用於參與課後服務教師和相關人員的補助,有關部門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應考慮教師參與課後服務的因素,把用於教師課後服務補助的經費額度,作為增量納入績效工資並設立相應項目,不作為次年正常核定績效工資總量的基數;對聘請校外人員提供課後服務的,課後服務補助可按勞務費管理。教師參加課後服務的表現應作為職稱評聘、表彰獎勵和績效工資分配的重要參考。
21.完善家校社協同機制。進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責任,密切家校溝通,創新協同方式,推進協同育人共同體建設。教育部門要會同婦聯等部門,辦好家長學校或網上家庭教育指導平台,推動社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服務站點建設,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理性確定孩子成長預期,努力形成減負共識。
22.做好培訓廣告管控。中央有關部門、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校外培訓廣告管理,確保主流媒體、新媒體、公共場所、居民區各類廣告牌和網路平台等不刊登、不播發校外培訓廣告。不得在中小學校、幼兒園內開展商業廣告活動,不得利用中小學和幼兒園的教材、教輔材料、練習冊、文具、教具、校服、校車等發布或變相發布廣告。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各種誇大培訓效果、誤導公眾教育觀念、製造家長焦慮的校外培訓違法違規廣告行為。
七、扎實做好試點探索,確保治理工作穩妥推進
23.明確試點工作要求。在全面開展治理工作的同時,確定北京市、上海市、沈陽市、廣州市、成都市、鄭州市、長治市、威海市、南通市為全國試點,其他省份至少選擇1個地市開展試點,試點內容為第24、25、26條所列內容。
24.堅決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對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重新審核登記,逐步大大壓減,解決過多過濫問題;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存在不符合資質、管理混亂、借機斂財、虛假宣傳、與學校勾連牟利等嚴重問題的機構。
25.合理利用校內外資源。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在課余時間向學生提供興趣類課後服務活動,供學生自主選擇參加。課後服務不能滿足部分學生發展興趣特長等特殊需要的,可適當引進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參與課後服務,由教育部門負責組織遴選,供學校選擇使用,並建立評估退出機制,對出現服務水平低下、惡意在校招攬生源、不按規定提供服務、擾亂學校教育教學和招生秩序等問題的培訓機構,堅決取消培訓資質。
26.強化培訓收費監管。堅持校外培訓公益屬性,充分考慮其涉及重大民生的特點,將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科學合理確定計價辦法,明確收費標准,堅決遏制過高收費和過度逐利行為。通過第三方託管、風險儲備金等方式,對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進行風險管控,加強對培訓領域貸款的監管,有效預防「退費難」、「卷錢跑路」等問題發生。
八、精心組織實施,務求取得實效
27.全面系統做好部署。加強黨對「雙減」工作的領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要把「雙減」工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重點任務,結合本地實際細化完善措施,確保「雙減」工作落實落地。學校黨組織要認真做好教師思想工作,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性、創造性。校外培訓機構要加強自身黨建工作,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
28.明確部門工作責任。教育部門要抓好統籌協調,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日常監管,指導學校做好「雙減」有關工作;宣傳、網信部門要加強輿論宣傳引導,網信部門要配合教育、工業和信息化部門做好線上校外培訓監管工作;機構編制部門要及時為中小學校補齊補足教師編制;發展改革部門要會同財政、教育等部門制定學校課後服務性或代收費標准,會同教育等部門制定試點地區校外培訓機構收費指導政策;財政部門要加強學校課後服務經費保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做好教師績效工資核定有關工作;民政部門要做好學科類培訓機構登記工作;市場監管部門要做好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登記工作和校外培訓機構收費、廣告、反壟斷等方面監管工作,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會同教育部門依法依規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培訓行為;政法部門要做好相關維護和諧穩定工作;公安部門要依法加強治安管理,聯動開展情報信息搜集研判和預警預防,做好相關涉穩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人民銀行、銀保監、證監部門負責指導銀行等機構做好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風險管控工作,清理整頓培訓機構融資、上市等行為;其他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起責任、抓好落實。
29.聯合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建立「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集中組織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在教育部設立協調機制專門工作機構,做好統籌協調,加強對各地工作指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專門工作機構,按照「雙減」工作目標任務,明確專項治理行動的路線圖、時間表和責任人。突出工作重點、關鍵環節、薄弱地區、重點對象等,開展全面排查整治。對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依規嚴懲重罰,形成警示震懾。
30.強化督促檢查和宣傳引導。將落實「雙減」工作情況及實際成效,作為督查督辦、漠視群眾利益專項整治和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的重要內容。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對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的地方、部門、學校及相關責任人要依法依規嚴肅追究責任。各地要設立監管平台和專門舉報電話,暢通群眾監督舉報途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及時總結「雙減」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並做好宣傳推廣。新聞媒體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各地在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雙減」工作的同時,還要統籌做好面向3至6歲學齡前兒童和普通高中學生的校外培訓治理工作,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不再審批新的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和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對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培訓機構的管理,參照本意見有關規定執行。
❽ 2021年培訓機構最新政策
2020年的疫情讓校外培訓機構受到重大影響,很多機構紛紛轉到線上授課,雖然得到了一定的緩解,然而2021年的國家教育政策讓校外培訓機構人心惶惶,那麼在2021都有哪些教育政策呢?尼克國際少兒英語為您整理了2021年上半年校外培訓機構政策,有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指摘。
1月
大力治理校外培訓機構。2021年1月7日至8日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長陳寶生指出2021年工作的重點是大力整頓校外培訓機構,重點整治唯利是圖、學科類培訓、虛假廣告等不良行為。
四不兩直。1月16日至17日,北京市教委督查組以「四不兩直」方式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疫情防控工作重點督查。
寒假期間規范校外培訓機構。1月28日教育部發出提醒,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寒假期間要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管理,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培訓行為,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必須停止一切線下校外培訓活動。
北京市暫停校外培訓和集體活動。1月23日,根據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北京全市校外培訓機構暫停線下培訓和集體活動。
3月
2021年3月31日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提出,各級教育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加大對校外培訓機構、小學、幼兒園違反教育規律行為的治理力度,開展專項治理。落實國家有關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前兒童違規進行培訓。
3月31日,北京市教委印發《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近期檢查發現校外培訓機構存在問題的通報》,稱在近期開展的執法檢查中,發現相關區部分恢復線下教學活動的校外培訓機構,依然存在不符合工作規范要求的問題
4月
2021年4月2日,教育部在新聞通氣會上就《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校外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30,線上直播類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1:00,不得以課前預習、課後鞏固、作業練習、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業。
2021年4月12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把禁止留作業作為校外培訓機構日常監管的重要內容。
各地也紛紛出台政策,大力整頓校外培訓機構,四川、江蘇、福建、陝西、安徽、山東、吉林、湖南、黑龍江等地也紛紛出台整頓校外培訓機構政策,大力整頓校外培訓機構。
5月
5月21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指出強化線上線下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管理。
會議強調,要全面規范管理校外培訓機構,堅持從嚴治理,對存在不符合資質、管理混亂、借機斂財、虛假宣傳、與學校勾連牟利等問題的機構,要嚴肅查處。要明確培訓機構收費標准,加強預收費監管,嚴禁隨意資本化運作,不能讓良心的行業變成逐利的產業;要完善相關法律,依法管理校外培訓機構。
5月25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發布《教育培訓廣告發布標准》,要求教育培訓廣告不得對升學、通過考試、獲得學位學歷或合格證書,或者對教育、培訓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證性承諾;不得明示或暗示有相關考試機構或者其工作人員、考試命題人員參與教育、培訓;不得利用科研單位、學術機構、教育機構、行業協會、專業人士、受益者的名義或者形象作推薦、證明。
6月
2021年6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召開新聞發布會,5月份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強化市場監管檢查,檢查發現,15家校外培訓機構均存在虛假宣傳違法行為,13家校外培訓機構存在價格欺詐違法行為,對15家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頂格罰款。
受疫情影響,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市、中山市、惠州市校外培訓機構停止下線教學。
2021年6月15日,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明確其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職責。
2021年6月15日,國務院教育督導辦發布校外培訓機構風險提示。
2021年6月23日,國務院部署進一步做好高考考生志願填報工作,嚴禁相關媒體、培訓機構、中學、個人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復讀生」等信息。
❾ 雙減政策下
從「嚴」落實審批要求。自2021年8月3日起,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停止對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3類校外培訓機構的審批業務,包括已經遞交申請材料尚未批復和許可證已經頒發正在辦理登記等審批業務。
從「細」做好宣傳解讀。及時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停止審批此類業務的通知,詳細向辦事群眾宣傳「雙減」政策;主動聯系已經提交申請材料、進入審批程序的上述三類校外培訓機構,耐心向其解讀上級文件精神,爭取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積極對接區12345熱線服務中心,對目前群眾關注度高的校外培訓機構審批新規定作出詳細說明,納入12345熱線高頻事項知識庫,方便12345熱線工作人員及時解答。
從「全」加強審管互動。根據《關於開展「證照不全」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主動與區教體局對接,積極參與區教體局成立的校外培訓機構整治工作專班,對轄區內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全面摸排,掌握第一手數據;同時,將審批登記的校外培訓機構信息及時抄告相關部門,並在職責范圍內協助主管部門做好事中事後監管,以「釘釘子」的精神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見效。
學科類培訓機構轉型慎重 以下可供參考
一、1對1家教
1對1機構轉型1對1家教可能會更順利些,對於班課類的機構來說,則需要重新制定規則,是做一個家教平台中介,還是做一個家教類的機構,則需要好好考慮。
二、轉型做高中類培訓機構
按現有政策來說,高中階段是允許進行學科類培訓的。但是高中階段的學科類培訓,第一個是對教師的綜合能力要求高,第二是高中階段培訓不容易出口碑,培訓三年就上大學了,不具有連續性。
三、轉型課後託管或者與公立學校合作的託管
託管,與學科類培訓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尤其是作業託管,可以發揮學科類機構的優勢。隨著公辦學校託管的興起,與公立學校合作託管業務,也是未來學科類機構轉型的方向。
四、早教興趣班、托育和幼兒園
早教興趣班、托育和幼兒園,在此不做深入解讀了
五、學科+素質
目前相關政策放出的信息,是可能寒暑假和周末不能進行學科培訓,那麼周一至周五仍然可以進行。所以培訓機構可以嘗試規劃學科加素質的聯合方式,周一至周五仍然進行學科類的補課輔導,周六周日寒暑假,則可以針對相關學科,進行素質教育的拓展,比如英語學科,則可以開展英語書法等。
六、轉型教育硬體和軟體
教育機構相關的硬體和軟體需求
❿ 成都培訓機構政策
法律分析:為進一步鞏固成都市,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行動的成果,成都市教育局近日印發通知,開啟了「雙減」試點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督辦。
法律依據:《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 關於學科類培訓機構審核,按照最新要求,自2021年7月中旬開始,成都各區(市)縣就不得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關於節假日、寒暑假培訓費用,從2021年7月20日「雙減」文件印發起,成都各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再收取義務教育階段學員今後參加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的培訓費。如有此類情況,培訓機構應當無條件地全額退還學生家長上述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