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河南省手足口病等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治應急預案(試行)
你要列印?還是?下面就是。如果列印保存word就行了。
1、總則
腸道病毒是人類最常見的病毒,是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個屬,主要包括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新型腸道病毒和脊髓灰質炎病毒等,共有70多個血清型,易致任何年齡段的人類和某些哺乳動物發病。該類病毒往往在人類胃腸道細胞侵襲繁殖,然後通過血液侵襲其他器官,引起各種典型或不典型的臨床表現,包括呼吸道感染、皰疹性咽峽炎、出疹性疾病、手足口病、無菌性腦膜炎、心臟疾患、流行性肌痛、嬰兒腹瀉、急性流行性結膜炎等。
腸道病毒傳染性強,易引起暴發或流行,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其中,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可在托幼等嬰幼兒集中的機構與家庭引起暴發和局部流行。少數患者可並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症患兒病情進展快,易發生死亡。為有效做好我區手足口病等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預防控制工作,制定本預案。
1.1目的
有效和及時預防、控制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暴發和流行,指導和規范全區范圍內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疫情的應急處理工作,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公眾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眾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發展。
1.2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河南省實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辦法》、《焦作市手足口病等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治應急預案(試行)》、《焦作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與應急處理辦法(試行)》等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1.3工作原則
政府領導,部門配合;依法防控,科學應對;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群防群控,分級負責;快速反應,高效處置。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於在全區范圍內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身心健康嚴重損害的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暴發和流行且達到本預案規定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標准時,衛生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單位開展的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
2、應急組織體系及其職責
2.1衛生行政部門
根據疫情等級,衛生行政部門在建議同級人民政府成立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同時,要迅速成立防控工作指揮小組,其職責是:在同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轄區內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應急處理工作,統一調配應急技術力量和應急物資,組織實施各項防控措施;組織專業隊伍培訓和疫情應急處置演練;對疫情的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導檢查;向同級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本轄區內發生的疫情應急處理情況。
2.2 應急處置專家小組
為了及時有效快速控制疫情,區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工作需要,成立相應的應急處置專家小組:
⑴醫療救護專家小組。主要由傳染(感染)科、內科、兒科、急診科等專科的專家組成,參與病人的醫療救治。
⑵預防控制專家小組。由流行病學、病媒生物防制和衛生監督等專業人員組成,參與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和應急處置工作。
⑶檢測技術專家小組。由病原學和血清學等方面檢驗專家組成,負責病原學、血清學樣本的採集、運送、檢測及結果的判定等。
2.3 應急處置專業技術機構
2.3.1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疫情信息的收集、匯總分析、信息上報;開展疫情監測工作,參與和指導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疫區消毒;負責病例樣本的採集、檢測、上送;按照衛生部《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的要求,對疫情應急處理情況依照疫情的發生、發展、控制過程進行初次報告、進程報告和結案報告。
2.3.2 醫療機構
⑴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要成立由主要領導負責的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治領導小組,負責病人的醫療救治,並做好病人隔離、院內消毒、疫情報告等工作。
⑵做好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
⑶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感染性疾病科或腸道門診,負責完成門診和住院病人的登記、樣本採集、檢索和報告,協助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落實腸道感染性疾病防控措施。
2.3.3 衛生監督機構
衛生監督機構依法開展本行政區域內疫情應急處置工作的衛生監督檢查,督促規范各項應急處置措施的落實。依法加大對食品、生活飲用水的衛生監督力度,加強對公共場所、托幼機構、學校等單位防控措施的監督檢查。
3、疫情分級
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內涵的釋義(試行)》,根據手足口病疫情的發生例數、流行范圍、擴散趨勢和危害程度,結合當前防控工作需要,將手足口病疫情劃分為特別重大疫情(Ⅰ級)、重大疫情(Ⅱ級)、較大疫情(Ⅲ級)和一般疫情(Ⅳ級)四級。
4、監測、預警與報告
4.1監測
4.1.1 建立區、縣、鄉三級手足口病監測網路。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制定《全區手足口病監測技術方案》,並指導各地實施。各地要按照《全區手足口病監測技術方案》要求開展手足口病日常監測工作。
4.1.2 設置監測點。根據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徵及防治工作需要,科學設置手足口病的監測點醫院(按疫情發生發展需要適時調整監測點的設置),各監測點醫院要根據手足口病發病特點和診斷標准開展病例監測,每日定時報告監測情況及收治病人的動態情況,實行「零報告」制度。在重點地區和高發季節,要加大對手足口病的監測力度和重症病例的主動搜索工作。
其它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要按照手足口病發病特點和診斷標准,開展病人篩選,發現有可疑症狀的病人要及時向轄區內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4.2 預警
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提供的監測信息,根據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和特點,及時分析其對公眾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發展趨勢,及時做出預測,提出預防控制措施和建議,報同級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做出疫情預警。
4.3報告
在發生一種或幾種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暴發和流行時,區衛生局根據疫情性質和危害,可要求各醫療衛生單位進行日報告;衛生部列為法定傳染病管理的病例(如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和其它感染性腹瀉),要在24小時內進行網路直報,未列入法定傳染病管理的,也要加強疫情報告與管理。一旦出現暴發疫情,達到本預案中規定的疫情分級標准時,要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要求,在2小時內通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系統進行網路直報。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為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責任報告單位。執行職務的醫護人員和檢疫人員、疾病預防控制人員、鄉村醫生、個體開業醫生為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責任報告人。
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責任報告單位要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准確地報告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及其處置情況。
5、應急響應和終止
5.1應急響應原則
當轄區內疫情達到本預案中規定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標准時,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分別由省、市、區三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重大疫情(Ⅱ級)、較大疫情(Ⅲ級)和一般疫情(Ⅳ級)的應急處置工作,並向當地政府提出啟動相應級別應急響應的建議。同時,要遵循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結合實際情況和預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時調整預警和反應級別,以有效控制事件,減少危害和影響。對事態和影響不斷擴大的事件,應及時提升預警和反應級別;對范圍局限、不會進一步擴散的事件,應相應降低預警和反應級別。
衛生行政部門及其有關部門對在托幼機構、學校或重要活動期間發生的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要高度重視,可相應提高反應級別,確保迅速、有效控制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維護社會穩定。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應急處理要採取邊調查、邊處理、邊搶救、邊核實的方式,有效控制事態發展。
各級專業機構在處置腸道病毒感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應按照《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河南省手足口病防治技術方案(試行)》、《焦作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實施方案(試行)》以及其它相關技術方案的要求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5.2應急響應措施
5.2.1衛生行政部門
(1)組織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開展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疫情的調查與處理。
(2)組織專家小組對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疫情性質進行評估,確認疫情的級別,提出應急反應級別的建議。
(3)應急控制措施:根據需要組織開展應急疫苗接種、預防服葯、病例及其密切接觸者隔離、疫區檢疫或交通封鎖等應急控制措施。
(4)督導檢查:區衛生局組織對全區或重點地區的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導和檢查。
(5)發布信息:按照「公開、透明、及時、准確」的原則和《衛生部法定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發布方案》、《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切實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豫政辦明電[2008]83號)的規定,省衛生廳是我省發布疫情的唯一單位,負責向社會發布本行政區域內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疫情信息,確保公眾的知情權,同時配合宣傳主管部門做好輿論宣傳和引導工作。未經省衛生廳認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散播有關疫情的消息。
(6)技術標准和規范的培訓:區衛生局針對衛生部、省衛生廳新制定的有關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技術標准、規范和防控指南等,及時組織開展培訓工作。
(7)普及衛生知識:針對事件性質,有針對性開展衛生知識宣教,提高公眾健康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
(8)進行事件評估:組織專家對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處理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包括事件概況、現場調查處理概況、病人救治情況、所採取的措施、效果評價等。
5.2.2醫療機構
(1)開展病人接診、收治和轉運工作,實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類管理,對疑似病人及時排除或確診。
(2)協助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標本的流行病學調查,做好標本採集工作。
(3)做好醫院內消毒、隔離、個人防護、醫療垃圾和污水處理工作,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和污染環境。
5.2.3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1)信息收集與報告: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做好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信息收集與分析工作,並根據同級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通過中國疾病信息報告系統開展網路直報或日報告。
(2)流行病學調查: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到達疫區現場後,應盡快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提出並實施有針對性的預防控制措施;對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攜帶者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調查,查明傳播鏈,並向相關地方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通報情況。
(3)實驗室檢測: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按有關技術規范採集標本,或指導醫療機構進行標本採集,開展實驗室檢測,如不具備條件,可送上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檢測。
(4)技術培訓: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轄區內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應急處理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
5.2.4衛生監督機構
(1)在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下,開展對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相關單位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應急處理各項措施落實情況的督導、檢查。
(2)圍繞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應急處理工作,開展食品衛生、環境衛生、職業衛生等的衛生監督和執法稽查。
(3)協助衛生行政部門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調查處理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應急工作中的違法行為。
5.2.5非疫區地區的應急反應措施
未發生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疫情的地區應根據其鄰近地區疫情的性質、特點、發生區域和發展趨勢,分析本地區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密切保持與疫區地區的聯系,及時獲取相關信息。
(2)組織做好本轄區應急處理所需的人員與物資准備。
(3)加強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監測和報告工作,必要時建立專報制度。
(4)開展防治知識宣傳和健康教育,提高公眾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5.3應急響應的終止
疫點(區)在各項防控措施均己落實,最後一例病例治癒後,經過一個最長潛伏期無新病例出現時可解除應急響應。當轄區所有的疫點、疫區宣布解除後,方可終止本轄區的應急響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區終末消毒合格,由啟動應急響應的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專家進行分析論證,提出終止應急響應的建議,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報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6、善後處理
6.1後期評估
疫情結束後,衛生行政部門應在本級政府的領導下,組織有關人員對疫情的處理情況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包括疫情、現場調查處理、病人救治、措施效果、取得的經驗、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評估報告上報本級政府和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
6.2獎勵
衛生行政部門可對在應急處置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和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
6.3責任
對在疫情監測、報告、調查、處置過程中,有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等行為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7、保障措施
7.1 加強技術培訓,提高應對能力
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疾病預防控制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流行病學調查、監測、消毒處理和實驗室檢驗的能力;加強對醫務人員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治知識的培訓,要求每一位接診醫務人員都要掌握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診療、預防控制和流行病學調查的相關知識,提高基層醫務人員早期發現病人的意識、能力和診療水平,切實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7.2 完善檢測網路,提高檢測能力
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均應建立腸道病毒感染等急性傳染病檢測實驗室,專人負責,並選擇技術水平高、責任心強的技術人員承擔檢測工作。
7.3 加強生物安全管理,確保實驗室生物安全
(1)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科研機構要完善有關生物安全規章制度,配備必要的人員,健全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使生物安全管理做到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
(2)開展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檢測工作的實驗室必須符合我國實驗室生物安全的有關規定和要求,依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則(WS 233-2002)》和《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等規定開展工作。
(3) 各醫療衛生機構要對專業人員進行有關生物安全知識的培訓,提高專業人員生物安全防護意識和能力。
7.4 加強監督檢查,確保措施落實
衛生行政部門要認真開展對腸道病毒感染防控措施落實情況的督導檢查和指導,特別加強對重點地區的督導和檢查,督查應急預案制定、業務培訓、技術演練、疾病監測、疫情報告、傳染病預檢分診及疫情現場控制等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玩忽職守的人員要嚴肅處理。
7.5 做好物質儲備,保障經費支持
衛生行政部門要合理安排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應急工作經費,做好各類應急物資儲備,包括防護用品、應急預防性葯物、抗病毒治療和對症治療葯品、消殺葯械、檢測試劑等物資。
8、預案的制訂
7.1本預案由區衛生局組織制訂,並定期進行評估,根據疫情形勢變化和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更新、修訂和補充,並由區衛生局按規定公布。
7.2可能發生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流行的區衛生行政部門要根據本預案的規定,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組織制訂本地區工作方案。
9、 預案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區衛生局負責解釋。
10、 預案實施的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⑵ 疫情對線下培訓最大的影響在哪些方面
疫情對線下培訓最大的影響有很多方面的,比如說是在一些組織方面不能統一的進行培訓了!
⑶ 傳染病防控及疫情報告業務培訓班1期;歸檔資料應有、培訓內容、課程安排、培訓成績、培訓簽到、辦班小結等
性病
1. 什麼是性病
性病,全名為性傳播疾病。STD是英文性傳播疾病的縮寫。性病是以性接觸為主要傳播方式的一組疾病。國際上將20多種通過性行為或類似性行為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列入性病范疇。較常見的性病有淋病、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銳濕疣、沙眼依原體、軟下疳、生殖器皰疹、滴蟲病、乙型肝炎和艾滋病等。其中,梅毒、淋病、生殖器皰疹、尖銳濕疣、軟下疳、非淋菌性尿道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和艾滋病等8種性病被列為我國重點防治的性病。性病可由病毒、細菌和寄生蟲引起。由病毒引起的性病有生殖器疣、乙型肝炎和生殖器皰疹等。由細菌引起的性病有淋病和梅毒等。疥瘡、滴蟲病和陰虱是由寄生蟲引起的性病。
通常,性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以下3種方式:
(1)直接性接觸傳染。
(2)間接接觸傳染。
(3)胎盤產道感染。
據統計,佔90%以上的性病是通過性交而直接傳染的,因此,性病的傳播主要是通過性接觸。
2. 性病在我國的流行
性病既是人類最古老的疾病之一,也是世界上發病最廣泛的傳染病。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政府十分重視性病的防治工作,性病曾在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迅速減少和消失。但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性病在我國重新出現,並迅速蔓延。如1980年全國僅報告48例性病,2000年全國報告性病859040例。由於各種原因,存在著大量的性病漏診和漏報,所以實際上性病患者要比報告的數多得多。我國專家估計,實際性病數是報告數的5~10倍或以上。性病流行已對人們健康和社會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
3. 性病的危害
性病是危害人類最嚴重、發病最廣泛的一種傳染病,它不僅危害個人健康,也殃及家庭,遺害後代,同時還危害社會。
性病對人體健康的損害是多方面的。感染性病後如果不能及時發現並徹底治療,不僅可損害人的生殖器官,導致不育,有些性病還可損害心臟、腦等人體的重要器官,甚至導致死亡。有些性病一旦染上是難以治癒的,如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
有相當一部分的性病患者症狀較輕或沒有任何明顯的症狀,但卻可以通過各種性病傳播途徑傳給其他健康人。
性病的流行還給家庭帶來嚴重危害。例如淋病,通常情況是,夫婦中的一方由於某種原因而感染上性病,然後通過夫妻間的性生活,傳染給對方,家中的孩子或是通過母嬰途徑傳播,或是通過日常生活的接觸而被感染,使得一家人都深受其害。
性病包括的疾病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標准,它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從概念上說,當某種傳染病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染時,它就是性病,但受到疾病本身的發展趨勢,或在某一地區、某一國家的實際情況所限制,如艾滋病。我國在80年代、90年代初期,共用注射器靜脈注射毒品是主要的傳播方式,但仍被視為性病,因為大多數國家認定其是性病;疥瘡、乙型肝炎等疾病,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是性病,而在我國性接觸不是它們的主要傳播途徑,故我國不認為它是性病。
經典性病只有5種疾病,即梅毒、淋病、軟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腫、腹股溝肉芽腫,也稱第一、二、三、四、五性病。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艾滋病、淋病、梅毒屬乙類傳染病。國家衛生部制定的《性病防治管理辦法》中所指定的性病為8種,即艾滋病、淋病、梅毒、軟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腫、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這8種疾病是國內公認的性病 。在學術上,及臨床醫生一般也將陰部念珠菌病、滴蟲病、細菌性陰道炎、陰部傳染性軟疣、性病肉芽腫(腹股溝淋巴肉芽腫)、陰虱病、巨細胞病毒感染歸入性病范疇。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性病,分類為四級:
一級性病:艾滋病。
二級性病:梅毒、淋病、軟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腫、腹股溝肉芽腫、非淋菌性尿道炎、性病性衣原體病、泌尿生殖道支原體病、滴蟲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炎、性病性陰道炎、性病性盆腔炎。
三級性病: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陰部念珠菌病、傳染性軟疣、陰部單純皰疹、加特納菌陰道炎、性病性肝周炎、瑞特氏綜合症、B群佐球菌病、乙型肝炎、疥瘡、陰虱病、人巨細胞病毒病。
四級性病:梨形鞭毛蟲病、彎曲桿菌病、阿米巴病、沙門氏菌病、志賀氏菌病、甲型肝炎。
------------------------------------------------------------------------------------------------
性病潛伏期
梅毒:2~3周;淋病:2~10天;非淋性尿道炎:1~3周;尖銳濕疣:3周~8個月,平均3個月;生殖器皰疹:2-20天,平均6天;性病性淋巴肉芽腫:6~21天,平均7~10天。
性病症狀
在此潛伏期後,如果出現一些令人不適的症狀,如:
①生殖器潰瘍是一期梅毒的典型表象。潰瘍直徑一般一厘米左右,男性多發生在陰莖冠狀溝的部位,女性多發生在大陰唇、小陰唇或子宮頸。由於潰瘍表面沒有明顯的膿液,患者本人也不覺得痛,常常被忽視,直到出現二期梅毒的皮疹時才到醫院看病。
②外陰部的出現疣狀物可能染上了尖銳濕疣。染上尖銳濕疣的病人一般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既不會造成小便疼痛、不適,也不會在外陰部出現潰瘍。它悄悄發生、逐漸增大,直到有一天病人有意或無意中注意到在外陰部出現了小疣狀物。尖銳濕疣男性多見於冠狀溝、陰莖、包皮內側,女性多見於大陰唇及小陰唇,但也可發生在泌尿生殖器的其他部位,如尿道口、宮頸等不易察覺到之處。
③外陰部出現的小水皰可能染上生殖器皰疹。它的特點是在外陰部出現一小堆約4~5個小水皰,局部有一種燒灼感或刺痛感。這些小水皰很快就潰破而成小片的糜爛面。生殖器皰疹的一般症狀很輕,即便不治經過7~10天左右糜爛面也能長上,但極易復發,給患者的心理上帶來巨大的壓力。
④尿道口出現膿性分泌物要懷疑可能感染上淋病。
性病症狀
性病通常都直接損害生殖器官。最常見的淋病和非淋球菌性尿道炎表現為泌尿生殖系統的炎症,造成小便時尿道疼痛,燒灼感。尿道口有或稀或稠的膿性分泌物。淋病引起女性生殖系統炎症時,有膿性白帶、腰痛、下腹痛。 尖銳濕疣可在外生殖器部位長出大小不等的菜花樣腫物,容易出血,表面還有惡臭的膿性分泌物。在嚴重的病例中,女性外生殖器有時可有較多的菜花樣腫 物遮蓋,甚至使大小便都發生困難,病人痛苦不堪。 生殖器皰疹在外生殖器部位發生小水皰,破潰後產生有少量分泌物的淺潰瘍和很嚴重的疼痛。 梅毒、軟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腫等在生殖器部位也都有病變。 性病除了損害生殖器官外,還會引起內臟和全身的病變,例如淋病、梅毒都可能發生內臟損害。其中梅毒引起內臟損害多而嚴重,可以影響心臟、肝臟、腎 臟、大腦和脊髓等,因此表現出的症狀也很復雜。 發現可疑的性病症狀時,應立即去醫院就診。性病中有一部分只要及時正規治 療是可以徹底治癒的,如淋病、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等。但是如果患者不及時到醫院去接受有規則的抗生素治療,而是自己不規則用葯,就會因不能徹底治癒而耽誤病情,轉變成慢性過程,嚴重損害健康。
最常見的幾種性病症狀
衣原體病——這是一種細菌感染,是目前最常見的性傳染病,但如果進行早期治療,是可以通過抗生素治癒的。75%的女性患者及25%的男性患者不會有症狀表現。
症狀:排泄物異常,小便疼痛,下腹部疼痛或性交時疼痛。
淋病——這是一種由細菌傳播的疾病,它能侵襲人的子宮頸、尿道、直腸、眼或喉,而且常與衣原體病共存。
症狀:感到小便時灼痛或瘙癢,或許你也有可能什麼症狀都沒有。
人乳頭狀瘤病毒——也被稱為HPV或生殖器濕疣,是美國最常見的性傳染病之一。正如這種病的名字所標明的,這是一種病毒,一旦受到它的感染,這種病會伴隨一生。濕疣可能生在外陰部、陰道內、子宮頸上、肛門里,或者甚至會出現在喉部。對生殖器濕疣的療法包括通過冷凝療法冷凍,用激光療法治療,通過外科手術切除或採用化學療法。雖然經過了治療,生殖器濕疣還可能在以後復發,某些這種病毒還會引起子宮頸癌。因此,對於已經患過一次HPV的女性,每年應至少做一次巴氏試驗。對於易發性感染應多進行幾次巴氏試驗。
症狀:濕疣可能生在外陰部、陰道內、子宮頸上、肛門里,或者甚至會出現在喉部。
生殖器皰疹——或稱為二型皰疹,是通過皮膚接觸傳染的。症狀開始表現為陰部,大腿或臀部瘙癢或灼癢、疼痛。繼而,陰部、臀部、肛門或身體的其他部位會明顯的潰瘍。這些傷處會在幾周內痊癒,但對於大多數人,這種病會復發。皰疹雖然無法根治,但可以通過服用抗病毒葯物控制病情,這些葯物可以減少該病暴發的頻率,減輕病情。但在懷孕期患皰疹會引起嚴重的綜合征。生殖器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Ⅰ型、Ⅱ型所致性病之一。
症狀:開始表現為陰部,大腿或臀部瘙癢或灼癢、疼痛。繼而,陰部、臀部、肛門或身體的其他部位會明顯的潰瘍。這些傷處會在幾周內痊癒,但對於大多數人,這種病會復發。皰疹雖然無法根治。
滴蟲病——這是由寄生蟲引起的感染,其症狀表現為陰道有分泌物,性交時有不適感,排尿疼痛,以及陰道惡臭等。對於患者本人,尤其是男性,有可能身患滴蟲病而自己一無所知。因為這種病常常沒有什麼症狀。由於這種病是由寄生蟲引起的,所以可以通過服用抗生素類葯治療。滴蟲性陰道炎是婦科常見的疾病。它是由陰道毛滴蟲引起的。滴蟲通過性交可直接傳給女方。
症狀:性交時有不適感,排尿疼痛,以及陰道惡臭等。
梅毒——這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它能侵襲人的心臟、眼睛、大腦、骨骼及神經系統。初期梅毒表現為陰部出現無痛潰瘍,通常在受感染後10天到3個月後開始出現。梅毒是由蒼白螺旋體即梅毒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慢性性傳播疾病。可以侵犯皮膚、粘膜及其他多種組織器官。
症狀:陰部出現無痛潰瘍,通常在受感染後10天到3個月後開始出現
幾種常見性病的症狀特點
梅毒 :是由梅毒螺旋體感染引起的一種性病。病程很長 ,症狀時隱時現 ,它的自然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人體沒有感覺 ,病毒侵入部位出現紅斑、丘疹、破潰 ,這些症狀經歷一段時間可「自愈」。進入第二階段 ,病毒在血液中大量繁殖 ,在皮膚和粘膜上出現類似玫瑰糠疹、銀屑病、痤瘡的紅斑、血疹、斑丘疹等。這時患者才有感覺而去就診。如果此時沒有治療 ,就會進入第三階段 ,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危及生命。
治療方式 :青黴素治療 ,足夠的劑量和療程。
淋病 :是目前世界上發病人數最多的性病之一。由淋球菌引起 ,男性較女性多見。男性得淋病後 ,主要症狀是尿道炎 ,尿道口紅腫、流膿、有刺痛、灼熱感。排尿困難 ,小便次數多。若不及時治療會轉成慢性尿道炎。女性淋病患者表現為宮頸炎 ,陰道口有膿性分泌物 ,陰道紅腫 ,充血並有刺痛感覺 ,其它症狀不明顯。
治療方式 :青黴素治療 ,療程與劑量足夠。
非淋病性尿道炎 :主要由沙眼衣原體和支原體引起的一種性病 ,症狀與淋病相似 ,但對分泌物檢測時沒有淋球菌 ,青黴素治療無效。一般選用四環素、紅黴素等對衣原體和支原體都有效的抗生素。
生殖器皰疹 :由單純皰疹病毒Ⅱ型引起的一種性病。傳染性極強。主要症狀 :生殖器部位出現水皰、潰瘍 ,並伴有疼痛感 ,繼續發展會出現全身發熱、肌痛、頭痛等症狀。女性生殖器皰疹患者發生宮頸癌的危險性很高。如果是孕婦患病 ,極容易傳染給新生兒 ,可導致新生兒60%- 70%死亡。
尖銳濕疣 :由乳頭瘤病毒引起 ,在生殖器部位出現菜花樣的增生物 ,可破潰、流水和感染 ,並發展到肛門部位 ,病人十分痛苦。
治療方式 :葯物治療 ;冷凍治療 ;電烙治療 ;激光治療 ;手術切除。
⑷ 賓館工作人員防控疫情培訓記錄怎麼寫
這個問題,疫情培訓記錄,要看公司是怎樣布置的,公司怎樣布置就怎樣記錄就可以,客人的體溫檢查,還有從哪裡來的等!
⑸ 疫情結束後,培訓機構如何增長客流量
大力宣傳,廣告費不要省,在網站或者軟體上投放廣告,廣告詞什麼的一定要想好,一定要有吸引力。利用抖音快手裡德zs進行宣傳和引流;在相關論壇和貼吧上宣傳
⑹ 昆明市人民政府堆疫情期間培訓機構是否有什麼要求
昆明市人民政府對疫情期間培訓機構是否有什麼要求肯定是有要求的。
⑺ 甲型H1N1流感、人禽流感、手足口防治知識培訓考試
選擇題答案
DBACD
EFMAD
⑻ 疫情期間培訓班退費規定
學費(保教費)不得跨學年或學期預收。各地應按照當地人民政府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統一部署開學復課,未開學或未開課不得提前收取學費(保教費)。
請選擇正規的教育培訓機構。正規教育培訓機構須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或《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等證照,並在培訓場所醒目位置懸掛民辦培訓學校辦學公示牌。
公示牌內須含有辦學許可證、法人登記證書、收費標准、教師信息、經審核備案的培訓方案及「十個嚴禁」承諾書等內容,接受社會監督。家長在交費前可及時了解相關信息。
(8)疫情知識防控培訓擴展閱讀:
專項督查:
2018年5月9日至15日,教育部、民政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派出七個督查組,赴華北地區、東北地區、華東地區、華中地區、華南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督查,覆蓋全國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教育部從直屬機關抽調32名處級幹部,為每省分派一名聯絡員,指導督促日常工作,專項督查期間,聯絡員與相關省份見面對接。
這次專項督查的重點任務為:聽取省級教育行政、民政、市場監管等部門工作匯報,了解各地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的政策亮點、典型經驗和做法,取得成效以及面臨的困難。
⑼ 疫情期間培訓機構組織學生去旅遊可以嗎
機構組織學生去旅遊,我認為不妥當。最好是過了疫情再說吧,什麼時候都可以玩。但這個時候盡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