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內容是什麼
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內容:
一、傳染病的概念
傳染病,也就是傳染性疾病,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染的疾病。傳染病都有潛伏期。所謂潛伏期,是指人們體內進入了各種引起傳染病的病原體到出現症狀的這段時間。
二、傳染病的特點
1、有病原性(每種傳染病都有其特異的病原體例如手足口病就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
2、有傳染性(乙肝、肺結核等疾病都傳染)。
3、有流行性、季節性、地方性。
1)流行性:按傳染病流行病過程的強度和廣度分為:散發、流行、大流行和暴發。
2)季節性:指傳染病的發病率,在年度內有季節性升高。此與溫度、濕度的改變有關。
3)地方性:是指某些傳染病或寄生蟲病,其中間宿主,受地理條件,氣溫條件變化的影響,常局限於一定的地理范圍內發生。如蟲媒傳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4、有免疫性。(傳染病痊癒後,人體對同一種傳染病病原體產生不感受性,稱為免疫。不同的傳染病,病後免疫狀態有所不同,有的傳染病患病一次後可終身免疫,有的還可感染)。
三、傳染病的分類(甲乙丙類39種)
(一)甲類傳染病也稱為強制管理傳染病,2種:鼠疫、霍亂。
(二)乙類傳染病也稱為嚴格管理傳染病,26種: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細菌性和阿米巴痢疾、傷寒和副傷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質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病、布魯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腦炎、肺結核、血吸蟲病、瘧疾、登革熱、甲型H1N1流感。
(三)丙類傳染病也稱為監測管理傳染病,11種: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絲蟲病、包蟲病、麻風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以及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
四、傳染病的報告時限
責任疫情報告人(首診醫生)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立即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上報醫院感染監控科,專職疫情管理員2小時內將傳染病報告卡通過網路報告上級。
對其他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規定報告的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後,應於24小時內進行網路報告。
其他符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標準的傳染病暴發疫情,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管理規范》要求報告。
五、傳染病的常見症狀和體征
1、發熱。
2、發疹:(皮疹和粘膜疹)。
3、毒血症狀。
4、單核-巨噬細胞增生反應。
六、傳染病的預防
(一)管理傳染源
1、對病原攜帶者進行管理與必要的治療。特別是對食品製作供銷人員,炊事員,保育員作定期帶菌檢查,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和調換工作。
2、對傳染病接觸者,須進行醫學觀察、留觀、集體檢疫,必要時進行免疫法或葯物預防。
3、對感染動物的管理與處理對動物傳染源,有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及家畜,應隔離治療,必要時宰殺,並加以消毒,無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發動群眾予以捕殺。
(二)切斷傳播途徑
根據傳染病的不同傳播途徑,採取不同防疫措施。
1、腸道傳染病作好床邊隔離,吐瀉物消毒,加強飲食衛生及個人衛生,作好水源及糞便管理。
2、呼吸道傳染病,應使室內開窗通風,空氣流、空氣消毒,個人戴口罩。
3、蟲媒傳染病,應有防蟲設備,並採用葯物殺蟲、防蟲、驅蟲。
(三)保護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抵抗力,有重點有計劃的預防接種,提高人群特異性免疫力。
人工自動免疫是有計劃的對易感者進行疫苗、菌苗、類毒素的接種,接種後免疫力在1--4周內出現,持續數月至數年。
人工被動免疫是緊急需要時,注射抗毒血清、丙種球蛋白、胎盤球蛋白、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後免疫力迅速出現,維持1~2月即失去作用。
常規預防措施。
1、定時打開門窗自然通風。可有效降低室內空氣中微生物的數量,改善室內空氣質量,調節居室微小氣候,是最簡單、行之有效的室內空氣消毒方法。學校也會有計劃的實施紫外線燈照射及葯物噴灑等空氣消毒措施。
2、接種疫苗。常見的傳染病現在一般都有疫苗,進行計劃性人工自動免疫是預防各類傳染病發生的主要環節,預防性疫苗是阻擊傳染病發生的最佳積極手段。
3、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春季傳染病的關鍵。要保持學習、生活場所的衛生,不要堆放垃圾。飯前便後、以及外出歸來一定要按規定程序洗手,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應用衛生紙掩蓋,用過的衛生紙不要隨地亂仍,勤換、勤洗、勤曬衣服、被褥,不隨地吐痰,個人衛生用品切勿混用。
❷ 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內容是什麼
1、對有關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和指導。
2、對醫院感染及其相關危險因素進行監測、分析和反饋,針對問題提出控制措施並指導實施。
3、對醫院感染發生狀況進行調查、統計分析,並向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或者醫療機構負責人報告。
4、對醫院的清潔、消毒滅菌與隔離、無菌操作技術、醫療廢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導。
5、對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導。
6、對醫務人員有關預防醫院感染的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工作提供指導。
7、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進行報告和調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並協調、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8、對醫務人員進行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培訓工作。
9、參與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的管理工作。
主要職責是:
負責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工作,根據本科室醫院感染的特點制定管理制度,並組織實施。
對醫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環節進行監測,採取有效預防與控制措施,防止病原體傳播及造成嚴重後果,降低本科室醫院感染發病率。發現有醫院感染暴發趨勢時,及時報告感染管理科,並積極協助調查。
監督檢查本科室抗菌葯物臨床使用情況。
監督檢查本科室工作人員執行無菌操作技術、消毒隔離制度、職業衛生安全防護等情況。
❸ 消毒隔離知識培訓內容是什麼
消毒隔離知識培訓院感科清潔、消毒、滅菌是預防和控制醫院內感染的重要環節。它包括醫院病室。內外環境的清潔、消毒,診療用具、器械的消毒、滅菌,以及接觸傳染病病人的消毒隔離和終末消毒等措施。
消毒隔離工作的重要性
傳染病傳染問題其實最常發生的場所就是醫院,因為醫院會接收一些傳染病病人,而且一些病人在沒有確診為傳染病的時候也是會在醫院就診的,所以醫院如果做不好消毒隔離等工作的話,傳染病的危害也是巨大的。
在醫院的病人他們因為生病抵抗力是比較低下的,更容易被傳染,所以醫院是最應該做好傳染病消毒隔離工作的場所。
❹ 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內容是什麼
院感知識培訓內容如下:
一、院感的定義
醫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後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存在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於醫院感染。
二、醫務人員在院感管理中的主要職責
1、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2、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則,做到合理應用。
3、掌握醫院感染診斷標准。
4、發現醫院感染病例,及時上報感染管理部門。
5、掌握自我防護知識,正確進行各項技術操作,預防銳器刺傷。
三、無菌技術操作原則
1、環境要清潔,採用濕式清掃,並每日用紫外線消毒。
2、進行無菌操作時,帽子要把全部頭發蓋住,口罩須遮住口鼻,並修剪指甲、洗手。
3、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分別放置。無菌物品應放在清潔、乾燥、固定的地方,不可久露於空氣中並定期檢查。
4、取無菌物品時,必須使用無菌持物鉗。凡未經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觸及和跨越無菌區。無菌物品取出後,雖未動用,但亦不能放回原處。
相關簡介
做好醫院內外環境的衛生工作:是醫院生存、發展的需要,是醫院保障系統的重要任務,是醫院管理者的重要職能之一。
保潔人員在日常操作過程中,不僅要清掃垃圾,擦掉塵埃,必須做好消毒隔離,預防交叉感染。這是提高醫、護質量的要求,這是醫院安全管理的需要,也是提高醫院整體水平的重要環節。
❺ 消毒隔離知識培訓
2017年8月21日下午三點半,我院五樓小會議室召開了本院一年一度的《消毒隔離知識培訓》。分別由院感科王紅梅主任和馬雨露主持和講授。
本次培訓分為兩部分,「醫院感染事件分享」及「消毒隔離質控內容分析」。
首先,馬雨露從事件經過、原因分析、處理結果及警示等方面,舉例介紹了過去十餘年間各地醫療機構發生的七起震驚國內的 「院內感染事件」,主要涉事科室為新生兒科及血透室。由於當事機構的相關領導對於院內感染的重視、監督不足以及有關醫務人員對於消毒隔離措施的認識、執行不到位,導致各類細菌、病毒的污染和傳播,感染無辜患者,釀成無法挽回的慘劇。
面對這些真實而可怕的案例,在場的臨床護士們發出了唏噓嘆息,有人表示院感無小事,一旦發生,不僅當事的醫務人員的難辭其咎,領導層也會受到牽連,更不用說給患者及家屬帶來的痛苦與災難了。
接下來,馬雨露根據我院下發的《醫院感染管理質量考評標准》,帶領大家共同學習了實際工作中亟需注意的三十項消毒隔離方法與措施,具體如下。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醫療廢物處理條例》。
2.重點檢查治療室、換葯室及病房等區域的布局、分區及物品擺放的合理性。
3.對於無菌物品應保證100%合格,專櫃專放,按消毒滅菌先後順序排放,包裝外應標明物品名稱、滅菌日期、失效期、滅菌器編號、批次、打包者姓名;包裝內應有化學指示卡,包裝應無潮濕、破損,松緊適度;開包以後標注時間,有效期24小時。
4.無菌盤:應現用現鋪,標注時間(有效期4小時),並及時更換(肌注小壺加葯)。
5.無菌溶液應標注開啟時間,根據用途有效時間為——無菌溶液有效時間≤4小時;配葯、霧化等溶媒≤24小時;抽出葯液≤2小時,故應現用現配;特殊葯品如胰島素,肌注常溫保存,輸液冰箱保存,應查看說明書。
6.酒精/碘伏容器應保持密閉,每周滅菌2次,容器上標注滅菌日期。
7.持物鉗單包裝一用一滅菌,II類環境,干罐標注滅菌日期、啟用日期和時間,4小時更換。
8.一次性無菌物品注意有效期,包裝完好(打開的不可再存放),應一次性使用。
9.治療車物品擺放有序,上層清潔(治療盤、手消液及輸注液體等),下層污染(利器盒、垃圾袋及使用後的物品等)。
10.醫務人員手衛生根據操作內容選擇洗手、衛生手消毒或外科手消毒,並定期監測消毒效果。
11.冰箱應整潔,無過期私人物品,每周清理,定期除霜,保存葯品需登記。
12.床單元晨、晚間護理,應一床一套(一次性)濕式清掃,掃床套總數不少於床位數,掃床套用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
13.患者轉出、出院或死亡時,床單位應終末消毒,且病室通風,空氣紫外線照射,物表用含氯消毒劑擦拭。
14.對桌面應一桌一布,不少於床位數,用後消毒晾乾。
15.設備帶面板各管道(氧氣吸引管道)未用時封閉。
16.病室內清潔,空氣新鮮(晨晚間護理後通風30~60分鍾),地面濕式清掃,污染時即刻消毒(含氯消毒劑擦拭)。
17.每周更換床單、被罩、枕套一次,污染時隨時更換,被褥定期拆洗消毒,更換污衣,被服放於污衣袋內或治療車下層(不可再病房、走廊清點)。
18.含氯消毒液濃度達標(一般500mg/L,特殊感染2000mg/L),護理人員應掌握配置使用方法。
19.定期進行環境衛生學檢測,對紫外燈進行擦拭和強度監測。
20.葯杯每周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晾乾備用。
21.止血帶一人一用一消毒。
22.使用後含氯消毒劑浸泡後乾燥保存。
23.吸氧管/面罩一次性使用。
24.治療器械、器具如換葯包、清創包等用後先清洗後由消毒供應中心消毒,特殊感染實行雙消毒。
25.對於公共用具,如體溫計應保證數量足夠,使用後含氯消毒劑浸泡後晾乾備用,血壓計袖帶應保持清潔,污染時用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聽診器、手電筒用75%酒精擦拭消毒。
26.墩布用不同的顏色分區使用,懸掛晾乾,如衛生間黑色、治療室紅色、辦公室綠色、病房走廊黃色。
27.廢物按規定處理,生活垃圾投黑色垃圾袋,醫療垃圾入黃色垃圾袋,銳器置於利器盒,達3/4滿封閉,外貼標識。
28.呼吸機管道至少每人兩套,每周更換,如有明顯分泌物及時更換,管道由消毒供應中心處理。
29.著裝、環境、物品及技術操作遵守無菌操作原則。
30.對於傳染病或多重耐葯菌患者,應做好標識、隔離、消毒、防護、標本轉運及垃圾處置。
經過這次學習,我們深刻感受到院感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更對院感防控工作的具體細節也有了清晰的了解。雖然看似都是細微的小事,但卻牽動著患者的生命健康,依託於醫務工作者們的責任和細心。通過我院所有醫務人員的堅持付出和努力學習,這一道用責任心和執行力共築的院感防控之牆,定會堅不可摧、牢不可破,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❻ 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內容怎麼寫
培訓內容可以是醫院保潔工作與醫院感染管理的關系:
1、是預防疾病、治療疾病及保健的重要場所。清潔衛生是控制醫院感染的基礎,醫院感染率能反映醫院的醫療水平,管理水平及社會形象. 醫院感染率極大地影響著醫院衛生資源的流向,影響著病人身心康復和醫院的綜合效益。
2、是病人醫療、護理、康復、 生活的重要場地。
良好的室內環境,如適宜的:微小氣候,充足光線、清新空氣、安靜環境、整潔病房等對病人均是良性刺激,可使中樞系統處在正常狀態,有利於提高機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增強患者抵抗力,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和流行,從而有利於醫、護質量的提高和病人早日痊癒、康復。
3、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
微生物:是很小的、用肉眼看不見的,只能在顯微鏡下才可以看見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等。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動直接/間接造成空氣/物表污染傳播。
醫院感染源:通過咳嗽、打噴嚏、講話等,可排出數以萬計的飛沫,其中較大粒徑者可很快降落,造成物體表面污染。較小粒徑在空氣中可很快蒸發,形成較小粒子在空氣中長時間漂浮,而造成人與人或室與室之間空氣傳播。如結核桿菌、流感、麻疹、腮腺炎、水痘、帶狀皰疹等病原微生物經飛沫直接引起的傳播。
病人的污染物: 如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直接造成醫院環境和物體表面的污染。也可由乾燥的污染物隨塵土飛揚散布造成間接污染。
門診病人、陪護者、探視者等將社會感染源帶入醫院造成醫院空氣環境污染。病人、探視人員和醫務人員的各種活動,如說話、呼吸、咳嗽、打噴嚏、脫鞋換衣、換洗被褥等,都可以散布大量微生物,造成對環境物品的污染。
在環境臟、亂、差的情況下進行診療、治療、護理,就無法確保各項消毒、滅菌的效果,就談不上預防、控制醫院感染具體措施的落實。如果把降低醫院感染率看做一個整體工程,醫院環境衛生就是基礎工程之一。
❼ 醫療機構應當定期對醫務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培訓,培訓應當包括哪些內容
培訓內容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醫療機構傳染病預檢分診管理辦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規章的。
培訓涉及的重點傳染病主要包括: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不明原因肺炎以及當地流行的其他重點傳染病等。培訓的具體內容包括上述重點傳染病防治基本知識;流行病學知識與病史採集技能;診斷標准、治療原則、疫情報告的要求;消毒、隔離、防護技能等。
(7)醫院消毒知識培訓內容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傳染病預防、控制預案,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傳染病預防、控制預案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傳染病預防控制指揮部的組成和相關部門的職責;
(二)傳染病的監測、信息收集、分析、報告、通報制度;
(三)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在發生傳染病疫情時的任務與職責;
(四)傳染病暴發、流行情況的分級以及相應的應急工作方案;
(五)傳染病預防、疫點疫區現場控制,應急設施、設備、救治葯品和醫療器械以及其他物資和技術的儲備與調用。
地方人民政府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發出的傳染病預警後,應當按照傳染病預防、控制預案,採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
❽ 每月院感知識培訓內容有哪些
一、醫院感染也叫醫院內感染,是指在醫院內發生的住院、醫院工作人員、就診患者、探視者、陪住者等在醫院內發生的各種感染性疾病。醫院感染與醫院相伴而生,且隨著醫院的發展日益復雜化。其研究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
從單純清毒隔離到病因學、流行病學、病理生理學、診斷學、免疫學、消毒學、管理學、治療學等復雜的研究過程。
從傳染病角度來看,醫院也是一種疫源地,具有存在傳染源和曾經存在傳染源的場所的特點,因此醫院要做好隨時消毒、終末消毒;醫院又具有沒有明確傳染源的特點,因此,醫院清潔、消毒隔離一定要減少醫院感染。
二、預防隔離技術醫院應在實施標准預防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情況,對感染病人採取相應隔離措施。即認定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須進行隔離.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或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粘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採取防護措施。
三、醫療廢棄物管理為了加強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傳播,保護環境和保障人體健康,國務院發布施行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包括醫療廢物管理的一般規定、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的管理、醫療廢物的集中處置、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內容。
❾ 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
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如下:
一、醫療機構應加強對蹉努人員及消毒、滅菌工作人員的培訓;
二、醫療機構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與物品,應符合以下要求:
1、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腔隙,或接觸人體破損皮膚、破損黏膜、組.織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進行滅菌;
2、接觸完整皮膚、完整黏膜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進行消毒。
三、醫療機構使用的消毒產品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並應對消毒產品的相關證明進行審核,存檔備案;
四、醫療機構應保持診療環境表面的清潔與乾燥,遇污染應及時進行有效的消毒,對感染高風險的部門應定期進行消毒;
五、醫療機構應結合單位消毒滅菌工作實際,為從事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與滅菌的工作人員提供相應的防護用品,保障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
六、醫療機構應定期對消毒工作進行檢查與監測,及時總結分析與反饋,如發現問題應及時糾征;
七、醫務人員應掌握消毒與滅菌的基本知識和職業防護技能;
八、醫療機構從事清潔、消毒、滅菌效果監測的人員應經過專業培訓,掌握相關消毒滅菌知識,熟悉消毒產品性能,具備熟練的檢驗技能,按標准和規范規定的方法進行采樣、檢測和評價,消潔、消毒與滅菌的效果監測應遵照相關規定。
。
《消毒管理辦法》第三條 國家衛生計生委主管全國消毒監督管理工作。
鐵路、交通衛生主管機構依照本辦法負責本系統的消毒監督管理工作。
第四條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消毒管理組織,制定消毒管理制度,執行國家有關規范、標准和規定,定期開展消毒與滅菌效果檢測工作。
第五條 醫療衛生機構工作人員應當接受消毒技術培訓、掌握消毒知識,並按規定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