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足三里保健操培訓計劃

足三里保健操培訓計劃

發布時間:2022-11-12 04:56:15

❶ 足三里的特殊治

1.拇指按揉足三里用拇指指面著力於足三里穴位之上,足三里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其餘四指握拳或張開,起支撐作用,以協同用力。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脹、痛和走竄等感覺,持續數秒後,漸漸放鬆,如此反復操作數次即可。

2.捶打足三裏手握空拳,拳眼向下,垂直捶打足三里穴位。捶打之時,也會產生一定酸、麻、脹、痛和走竄等感覺,反復操作數次即可。

3.艾灸足三里艾灸足三里,是足三里保健最經典的保健方法。民間即有諺語「艾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之說。《針灸真髓》曰:「三里養先後天之氣,灸三里可使元氣不衰,故稱長壽之灸。」常灸之保健防病,延年益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預防衰老,對結核病、感冒、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風心病、肺心病.腦出血等都有防治作用。對體質虛弱者,尤其是腸胃功能不好,抵抗力減低的人宜用此法增強體質。對足三里施灸時,取清艾條一根。將其點燃後,靠近足三里熏烤,艾條距穴位約3厘米,如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就固定不動,每次灸10~15 分鍾,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施灸1 次,每月灸10 次即可。

❷ 適合夏季養生的保健操

適合夏季養生的保健操

適合夏季養生的保健操,現在的人都很注重養生,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會通過一些保健操來鍛煉身體,其中保健操的種類有很多的,下面我為大家分享適合夏季養生的保健操。

適合夏季養生的保健操1

1、進腿虎步

兩腿分開直立,兩手反叉腰,提左腳呈虛步,再向前輕輕踢出,足尖先向內再向外各轉3圈後向前踏平,再練右腳,重復三次以後同樣方式退後3步,還原。

功效:強肌保健下肢關節。

2、交替擊腹

雙腿分一後交替輕叩小腹與腰背兩腿交替活動。

功效:增強肌力,預防關節過早衰老。

3、旋轉健腰

兩腿自然的張開,兩個手臂圈在身體的小腹前,腰部以上的'肢體隨著兩臂向左側的身後轉動,重復數次鍛煉即可。

功效:強健腰腹部。

4、巡迴搓棍

兩腿分開,微微蹲著,手臂向前伸,肘部要稍彎曲,掌心相對大約1尺左右。兩手前後來回的搓動,身體也隨之跟著轉動,重復數次。

功效:強健腰部。

5、定步雲手

兩腿分開直立,膝蓋略屈。身體左轉45度,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心相對呈抱球狀。隨身體由左向右轉動,右手交叉上升,左手下降,轉呈向右45度,右手達喉水平前方1尺左右,左手自然下垂。再作反向運動,重復數次。

功效:寬胸理氣,健腰強腿。

6、舒筋活絡

把兩臂和肩同平,由內向外運動,手在兩腋向下來回按摩,並以意引導到湧泉,兩腿再做深蹲,這樣重復多次。

功效:可放鬆全身,舒筋活絡。

7、太極開合

自然站立,兩臂胸前伸展如抱球狀。隨呼氣兩手臂向外舒展,吸氣時復原,兩腿微蹲,重復數次。

功效:開闊心胸。

頸椎保健操

左顧右盼

頭向左轉90度,停留3秒,再向右轉,停留3秒。做兩個8拍。

頭手相抗

雙手交叉緊貼頸後,用力頂頭頸,頭頸向後用力,互相抵抗5次。

搖頭晃腦

360度旋轉5次,再反方向旋轉5次。

仰頭望掌

雙手上舉過頭,手指交叉,掌心向上。將頭仰起看向手背。保持5秒。

頸項爭力

左手放在背後,右手手臂放在胸前,手掌立起向左平行推出。同時頭部向右看。保持幾秒鍾。再換左右手。

伸頸回望

雙手向前平伸疊掌,努力向前伸頸到最大限度,做擴胸運動,頭向一側回望,保持兩秒鍾,換另一邊。

腿部保健操

拿揉大腿

用五指拿揉大腿各肌群,以股四頭肌為重點。

拿血海

用拇、食指分別拿住血海穴(髕 骨內上緣上2寸)、梁丘穴(髕骨外上緣上2寸),向上捏拿10餘次。

揉髕骨

先用掌揉髕上,繼用指揉髕周1~3分鍾。

按揉委中

用指按揉委中穴(橫紋 中點),並屈伸膝關節10餘次。

推揉足三里

用拇指沿脛前外側一橫指足陽明胃經自外膝眼向下至踝,以足三里穴為重點,推揉2分鍾。

拿小腿

用五指拿小腿後側肌群2分鍾。

拿三陰交

用三指自三陰交至太溪拿揉1分鍾。

搖踝

一手握足趾,一手托足跟,順、逆時針搖踝關節10餘次。

屈足

手握足,使踝極 度屈曲或過伸,並維持數秒,反復數次。

適合夏季養生的保健操2

醫療養生保健操

交叉擺掌

站立,兩手下垂,兩掌交叉,掌心向腹部,然後兩臂向外側張開,張開幅度以自己適宜自然為度,速度不求快,張開手臂之後,隨即收臂,使兩手掌回復成交叉,時間約1分鍾。

兩掌劃圓

兩掌心相對約10厘米,保持這個距離,兩掌高低與褲腰帶平,兩掌心保持距離不變,然後以上臂帶動手臂作劃圓運動。

首先身體要略向左側劃圓,進行順時針的20圈,逆時針再劃20圈,然後身體向右側轉動,繼續上述的動作,順逆的方向各劃20圈。

腿部運動操

此時,正是鮮花絢爛之時,時尚的美眉們早已迫不及待地換上了裙裝,修長纖細的美腿可是漂亮裝束的點睛之筆啊!

1、呈自然站立姿勢,雙手叉腰,左腿彎曲後抬起,同時右腿下蹲,靜止2秒後姿勢還原。換腿交替重復4次。

2、雙手叉腰,抬高右腿與上半身垂直,注意足尖要綳直,維持5秒。換腿交替進行5次後呈自然站立姿勢。

3、身體呈站立的姿勢,左臂前伸並且要與地面平行,右腿盡量的上踢,右臂前伸,維持3秒鍾之後,換另一隻腳重復進行上述動作5次後,返回自然的站立姿勢。

腰背運動操

1、腰部伸展運動

雙手高舉,十指交叉,雙腳分開站立,與肩同寬,隨後徐徐側彎腰,彎至極限,靜止10秒,然後換方向。重復5次。

2、舒背運動

呈自然坐姿,雙肘彎曲,雙臂側平舉,雙手握拳,拳心向下,含胸、低頭。隨後,抬頭、挺胸,做擴胸運動。重復10次。

膝部保健操

堅持鍛煉膝關節功能,可以避免因膝關節僵硬而導致的不必要的疼痛。

1、自然坐在地上,伸直雙腿,雙手撐於地上。左腿屈膝內旋,膝蓋貼地,身體重心後移,靜止20秒,左右腿交換各運動5次。

2、站在桌前,雙手撐在桌面上,抬高後腿,靜止5秒後,慢慢放下,換腿交替重復5次。

3、左手扶椅背,右手握住緩慢內彎的左腿腳踝。盡量拉伸。靜止5秒後,姿勢還原,換腿各做5次。

老年人保健操

一、起床活動

早晨起床後,洗漱完畢,略帶微笑,雙足與肩等寬站立,上身放鬆,下身部分微微下蹲,足趾輕輕抓地,雙目遠眺。

二、頭部活動

以頭作筆尖,搖動頭部寫「長壽」兩個字。然後令頭部圍繞這兩個字劃圓,先順時針方向,再反方向,以上動作要緩慢些,時間約2分鍾。

三、擴胸活動

站立姿勢不變,兩腿稍屈,兩臂經胸前平屈向前平舉(合掌指尖向前),低頭含胸。再兩腿伸直,兩臂向後擺至側平舉(掌心向後),抬頭挺胸。

兩腿屈伸一次,兩臂胸前平屈並後振一次(拳心向下),再收回。時間約1分鍾。

四、弓步擴胸法

一隻腳在前,一隻腳在後,成弓步狀站立姿勢,然後兩臂平伸開來,手掌微握空心拳,接著做兩臂開合攏的擴胸運動,動作要慢。

同時兩腳踝部及下肢配合上肢的開合作兩腳一前一後的屈伸運動,使上下肢及踝部得到鍛煉。做完後,兩只腳調換一下再進行一次擴胸活動。

五、放鬆及整理並結束

方法是雙手搓搓熱,在身體上下前後,尤其是足三里穴(位於膝關節髕骨下,髕骨韌帶外側凹陷中。即外膝眼下四橫指處)及湧泉穴(腳底,五趾用力彎曲,中央凹處)重點按揉一番,另外腰部也重點按揉一會兒,時間約一分鍾。

產後保健操

1、深呼吸運動

仰卧位,雙腿伸直,全身放鬆,慢慢地吸氣擴張胸部,腰部緊貼著床,然後慢慢地呼氣。

2、舉頭運動

仰卧位,雙臂平放於身體兩側,將頭舉起盡量貼近胸部,然後放下,全身保持原狀。

3、上肢運動

仰卧位,兩手伸直舉向頭部,放下。

❸ 中醫經絡養生操的做操方法及要領

綠谷五春經絡操分為五節,下面介紹每節運動所對應的經脈位置、動作要領及作用: 腹部運動。分:腹式呼吸和拍小腹兩個動作。
(一)、腹式呼吸。用肚子呼吸,吸氣肚鼓,呼氣肚癟。用鼻呼吸、口呼吸都可以。
1. 要領:雙手上下疊於下腹前,兩眼微閉,意守下丹田,胸不動,不停頓,不憋氣,不提氣。每天早、午、晚3次,每次5-20分鍾,每分鍾呼吸4-6次。睡在床上更好做。
(二)、拍小腹部。拍小腹,九十九。可以幫助燃燒腹部脂肪,達到減肥的效果。
1. 要領:五指並攏、空掌,從腹部左邊順時針方向,圓圈拍打,伴隨向下蹲動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11個9呼。
2. 作用:人體的腹部有9條重要的經絡經過,還有關元、氣海等重要穴位,可以說腹部是人體元氣的大海、生命動力的寶藏。腹式運動可以培固人體元氣、提高免疫力,對於高血壓、糖尿病、便秘、失眠、免疫力低下等慢性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功效。 下蹲運動。分:高蹲、半蹲、全蹲、直起直蹲,是最好的全身有氧養生運動。
1. 要領:上身直立,雙手向前伸直,雙腿彎曲向下蹲,然後起立。每個動作做2-4個8呼。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50下。
2. 作用:下蹲運動是一種全身運動,可以活躍全身所有經絡中的氣血,加強足六經與督脈的活力,可固腎精、強腰力、積蓄生命陽氣,對於冠心病、糖尿病、便秘、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拍打膽經。位於大腿外側、褲子的正中線,從腰部直到腳腕部。
1. 要領:雙手向兩側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腕力空掌用力拍打到腳腕,伴隨下蹲動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6個8呼。
2. 作用:《黃帝內經》中記載: 「十一臟皆取決於膽」之說,也就是說所有臟腑功能的強弱,都要取決於膽腑。膽經是十二經子午流注的起端,是保證全身氣血運行暢通的關鍵,所以經常拍打膽經可以充盈全身氣血,從而調養全身臟腑,對氣血虧損、長期失眠、體質虛弱者有很好的治療功效。 手抓運動。分4個動作:貓抓、嬰兒抓、鷹抓、數手。連起來做效果更好。
1. 要領:上身直立、不能向前傾,手指用力,伴隨下蹲動作。貓抓、嬰兒抓、鷹抓每個做2-4個8呼;數手每個動作做3次,8-18個9呼。每天2次,早、晚各做一次。
2. 作用:《黃帝內經》指出:「心主神明,主血脈」。常言也道:「十指連心」。手抓運動是通過鍛煉手部六條經絡,增益人體大腦、心腦功能,對預防和調理老年痴呆、心腦血管疾病有極大的功效。此外對肩、肘、關節的各種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拍打六要穴。從人體的十四條經絡的400多個穴位中,選出最重要的六大保健養生穴位。每個穴位每次6-8個8呼。每天拍2次,早、晚各一次。
第1穴:膻中穴。位於兩個乳頭連線的中間點,正中心的心窩處。任脈上的要穴。
1. 要領:雙手合十向前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手腕的慣性彈打,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對感冒、哮喘、氣短、心悸等肺經、心臟疾病都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第2穴:大椎穴。位於頸部後面中間的第七節頸椎處、低頭時凸起的部位。督脈上的要穴。
1. 要領:雙手交叉向上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手腕的慣性彈打,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對頸椎病、肩骨疼痛等病症有很好的防療作用,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要穴。
第3穴:內關穴。位於手腕橫紋下3個手指、兩條筋中間。心包經上的要穴。(以下穴位都是空掌拍打)
1. 要領:沿著手臂內側中線的心包經,一直拍到肩膀,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防治各種心臟疾病,增強心肺功能,是自古以來治療心臟疾病的首選要穴。
第4穴:合谷穴。位於大拇指根部和食指根部的中間位置。大腸經上的要穴。
1. 要領:沿手臂外側中線的大腸經拍到肩膀,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防治腦中風、老人痴呆症有很好的效果,是治療頭、面部疾病的第一要穴。可防治各種腸胃疾病、大腸炎和大腸癌。
第5穴:腎俞穴。位於腰部最後一根肋骨同高、腰椎旁開兩指。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
1. 要領:雙手向兩側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的慣性空掌拍打,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防治腎虛、陽痿、性功能低下、性冷淡、前列腺、糖尿病、脫發、耳鳴、耳聾等有很好的效果。是調理腎臟的第一要穴。
第6穴:足三里穴。位於膝蓋骨下四指、脛骨外線旁開一指的位置。胃經上的第一要穴。
1. 要領:沿著小腿外側的胃經一直拍到腳腕部,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調理人體後天的脾胃和治療所有脾胃有關的疾病,預防胃炎和胃癌。是兩大長壽穴之一,自古以來的養生要穴。 起跳運動。中醫葯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早、晚各一次,每次4次。
1. 要領:雙腳起跳,雙手在身體兩側從前面往向上揮,同時大聲喊出:「通」的一聲。
2. 作用:結束動作,能起到氣血通暢,五臟調和,陰陽平衡的效果。

❹ 最簡單找足三里方法

最簡單找足三里方法

最簡單找足三里方法,足三里是中醫概念所指的一處重要穴位,而艾灸是我們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的一種養生舒緩方式,對於足三里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以下了解最簡單找足三里方法。

最簡單找足三里方法1

最簡單的找足三里的方法有兩種:方法一,患者可以坐在椅子上,膝蓋彎曲成90度角,手掌放在膝蓋上,用虎口覆蓋膝蓋的上部邊緣,中指尖之處就是足三里。

方法二,彎曲雙腿,使大腿與小腿呈90度角,伸直手,五指並攏,食指的第二個關節放在膝眼,手指垂直於小腿放在腿上,用小指的第一個關節夾住脛骨,在第二個關節下面就是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穴位,針灸足三里可以強身健體,補益正氣,緩解疲勞、虛弱等症狀。

一、足三里穴位怎麼找

足三里穴位非常容易找到。具體來說該穴位位於外膝眼下的大概3寸的部位,也就是脛骨邊緣。在取穴時可以由外膝眼向下量四橫指,或者是由脛骨旁量1橫指。如果擔心不能准確找到,也可以用右手掌心按准右腿膝蓋頂部,讓指頭朝下,其中中指頂端向外指的部位就是右腿的足三里穴,換左手用同樣方法可找到左腿足三里。

二、足三里穴位的作用

1、調理脾胃

足三里穴位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可以發揮出調理脾胃的作用。如果因為腸胃功能變弱,而出現腸胃蠕動不足和消化酶活性下降等情況,就可以通過刺激足三里穴幫助改善。除此之外,還可以增強食慾,改善食慾減退、泄瀉便秘和嘔吐腹脹等多種不良症狀。

2、補中益氣

針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以起到補中益氣的作用,改善由於氣血虛弱和陰虛所致的各種不良病症。

3、通經活絡

由於足三里穴可以通經活絡,經絡阻塞者容易出現關節肌肉疼痛等症狀,或者存在有下肢痿痹症,此時就可以通過針灸足三里穴位幫助改善。具體可以採用直刺法、斜刺法以及艾灸法等多種針法來刺激足三里,還可以用手指按壓,每分鍾按壓20次左右即可。

4、其它作用

除了上述功效之外,足三里穴還可以作為治療癲狂、中風和下肢不遂等多種病症的主要穴位之一,同時有助於提高免疫力,對於心肌功能和心律也有改善作用,還可以雙向調節內分泌系統功能。

最簡單找足三里方法2

足三里的准確位置

足三里是中醫術語,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內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古今大量的實踐都證實,足三里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足三里是延緩衰老的有效穴位,經常按摩該穴,對於抗衰老延年益壽大有裨益。每天堅持按摩足三里穴5分鍾左右即可,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

足三里主治功效

足三里,主治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便秘、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羸瘦。此穴主治甚廣,為全身強壯要穴之一,能調節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有疾病防治、日常保健的作用。

足三里穴,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針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並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在神經系統方面,可促進腦細胞機能的恢復,提高大腦皮層細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環系統、血液系統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調節心律,增加紅細胞、白細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內分泌系統方面,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有雙向性良性調節作用,提高機體防禦疾病的能力。生發胃氣、燥化脾濕。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足三里的保健作用

1、拇指按揉足三里用拇指指面著力於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其餘四指握拳或張開,起支撐作用,以協同用力。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脹、痛和走竄等感覺,持續數秒後,漸漸放鬆,如此反復操作數次即可。

2、捶打足三裏手握空拳,拳眼向下,垂直捶打足三里穴位。捶打之時,也會產生一定酸、麻、脹、痛和走竄等感覺,反復操作數次即可。

3、艾灸足三里艾灸足三里,是足三里保健最經典的保健方法。民間即有諺語「艾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之說,《針灸真髓》曰:「三里養先後天之氣,灸三里可使元氣不衰,故稱長壽之灸。」常灸之保健防病,延年益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預防衰老,對結核病、感冒、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風心病、肺心病。腦出血等都有防治作用。

對體質虛弱者,尤其是腸胃功能不好,抵抗力減低的人宜用此法增強體質。對足三里施灸時,取清艾條一根,將其點燃後,靠近足三里熏烤,艾條距穴位約3厘米,如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就固定不動,每次灸10~15分鍾,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施灸1次,每月灸10次即可。

經常按摩足三里有養生保健之效,所以大家一定要多按按哦。

最簡單找足三里方法3

足三里是按壓還是敲打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一個穴位。用於臨床治療時敲打和按壓都可以,無論是敲打或者是按壓都是起到一個刺激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對穴位的刺激,然後調節臟腑功能失調。足三里穴是人體的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具有健脾養胃,提高機體免疫力等功效,同時也是人體的一個強壯要穴位和保健穴位,常按足三里能夠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延年益壽。

按摩足三里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

中醫穴位按摩可以起到強健脾胃的效果,足三里是最重要,最常用的一個穴位。有句俗話,叫做"常拍足三里,勝吃老母雞"。足三里是胃經的"合穴",有扶正培元、調理陰陽、健脾和胃的功效。經常按摩此穴不僅能補益脾胃,對於消除疲勞、恢復活力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按摩足三里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

晚7-9點(戌時),此時為心包經與腦神經系統活躍的時間,是按摩和放鬆的最好時間,此時可以邊看電視邊按摩3個保健穴位:內關穴、合谷穴和足三里穴,每次按一刻鍾(15分鍾)就可以了。

按摩足三里的作用

1、孩子用可集中注意力

研究表明,一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脾氣差,是由於體內微量元素(鋅、鈣等)缺乏,或鉛元素過高導致的。這時可通過刺激足三里來健脾,脾胃好有助於調節微量元素水平,糾正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等現象。按摩時間3~5分鍾,力度不要過大。

2、老人按延緩衰老

足三里是胃經的合穴(全身經脈流注會合的穴位),全身氣血不和或陽氣虛衰引起的病症都可以通過敲打足三里來調整。具體方法是:用大拇指或中指做按壓,每次5~10分鍾,感覺該處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感。持之以恆,可防病健身,抗衰延年。

3、女性按緩解痛經

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指腹稍用力點揉足三里,以感覺酸脹為宜;宮寒痛經還可用艾條來艾灸足三里。此法有補益氣血、暖宮調經、止痛的作用。

4、男性按緩解胃痛

工作壓力大常導致胃病頻發。可採取坐位,操作者站在患者左側,先點按足三里,再將拇指尖端與穴位處皮膚成45度角向上方按摩,由輕到重,逐漸加壓,持續按摩2~3分鍾,多數胃痛可緩解。

❺ 回春醫療保健操的動作技巧

此操適合不同年齡,性別,職業和體質的人,不需任何器具。
准備:兩腳分開同肩寬,頭正,眼平視,自然站立,全身放鬆,上虛下實,上虛是指臍以上的上體要虛,好似空靈無物,下實是指臍以下的下體要充實,好似精力充沛,內氣滿盈。思想安靜,排除雜念。 動作:兩手叉腰,拇指在後掐住命門穴兩旁各1點5寸的腎俞穴。順時針方向轉腰,帶動肚臍以下的兩胯和兩膝做小幅度旋轉16圈,轉動後呼氣,轉動前吸氣。上身和兩腳不動,兩腿要伸直。再逆時針方向轉16圈。
(圖2)
作用:舒通經絡,增加腰部血液供應,防治腰肌勞損,預防閃腰岔氣,緩解腸粘連,消除腰疲勞,防治習慣性便秘。 動作:雙手置面前,手心向里,再左右分開,臂伸直,以肩為軸,雙臂由前,下,後,上搖轉16圈。上搖時吸氣,下搖時呼氣。方向相反,再轉16圈。,搖完畢時,臂向前伸直,然後還原(圖4)
作用:活動背、肩、肘部經絡,防治肩、臂、肘、腕關節疾病。 動作:兩腳分開,一肩半寬,兩腿稍屈,臀下坐,如騎馬勢。雙手握拳,拳心向上置兩側腰間。先右拳用力向前推,拳心隨即改向下,呼氣;再用力把右拳收回腰側,拳心改向上,吸氣。換左拳,用同樣方法,左右交替,共推32次(圖5)。
作用:活動肩臂經絡,增強臂力,強身壯力,輔助治療全身無力,腰酸腿軟,消化不良。 動作:右手掌經身前用力拍打左側肩井穴(在頸旁肩部高處),吸氣,同時左手背經身後用力拍打右腰腎俞穴,換左手掌和右手背用同樣方法拍打右肩和左腰,呼氣。左右手掌交替拍打。兩邊共32次(圖8)。
作用:防治高血壓、肩周炎,調節氣血,解除肩背酸痛。 動作:兩手握拳,腰向左,左拳向左甩出,與肩平,吸氣,同時右拳移放左胸處,頭隨著左拳轉動,眼注視左拳的前方。然後,腰向右轉,用同樣方法甩右臂,呼氣。左右交替,共甩16次(圖11)。
作用:活動頸、肩、臂、腰各關節,對老年慢性氣管炎、哮喘、肺氣腫有療效。 動作:兩腳分開,一肩半寬,兩腿稍屈,臀半蹲,上身挺直,騎馬姿勢。兩手握空拳,置於兩側腰間,拳心向上。右臂向前平伸,掌心轉向右面,吸氣,用力往腰間拉回,拳心轉向上,呼氣,再換左拳,方法同上,交替進行,共摟24次(圖12)。
作用:導引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活動上肢關節和肌肉,並起調理脾胃作用。 動作:雙手叉腰,拇指在後。上身漸漸往右彎,臀稍左移,重心落在左腳。彎腰呼氣,起來吸氣,一彎一起,連續8次。同樣方法再往左彎8次(圖13)。
作用:活動腰部起調理脾胃作用。 動作:握拳,屈肘,兩臂擺動,原地踏步,腳平放落地。抬右腿時呼氣,抬左腿呼氣。跑64步,冬天加倍(圖14)。
作用:活動肩、肘、腿經絡,蠕動內臟,加快血液循環,對消化系統疾病有一定療效。 動作:右臂向前上擺,與肩平,左肩向後下擺,不要用力。自然上下,上擺時吸氣,放下呼氣。配合手臂運動,兩膝一屈一伸。共32次(圖15)。
作用:解除疲勞。 動作:肘平屈,兩手平放,手心向下,並齊在右腰前,由右向左用力捺4下,力量在前臂和手掌上,顫動手指。按捺時呼氣,手起吸氣。再由左向右用力捺4下,交替進行。共32下(圖16)。
作用:增強臂力,防治手顫抖 動作:兩手如抱球, 舉在頭前部略抬頭,沿上、下、右方向搖12圈,眼跟手轉。上搖時吸氣,下搖時呼氣。用同樣方法,方向相反再搖12圈(17)。
作用:活動肩、肘經絡,鍛煉平衡能力,增強視力。 動作:兩手如抱球,放在胸前,沿上、左、下、右方向搖時呼氣。用同樣方法,方向相反再搖12圈(圖18)。
作用:同17節。 動作:兩手如抱球,彎腰50°,兩手從頭頂部上主,沿上、左、下、右方向劃大圈12圈,上搖時吸氣,下搖時呼氣。用同樣方法,方向相反再搖12圈(圖19)。
作用:同17節,並活動腰部經絡。 動作:右腿跨前一步,兩臂前伸,兩手握空拳,手心向下,如搖轆轤,由上往下搖,右腿微屈,左腿伸直,呼氣;由下向上搖,左腿隨著微屈,右腿伸直,搖到胸前要挺胸後仰,呼氣。搖16圈(圖21-1)。換左腿跨前一步,兩手放轆轤,方法同上,方向相反。搖16圈(圖21-2)。
作用:活動肩、肘、腰經絡,調理脾胃。 動作:左腳向前方跨一步,伸直,右膝稍彎,肘平屈,兩手伸平並齊,從右向左劃大圈。劃到左前方,左腿微屈,右腿伸直,上身挺直向前傾,呼氣;沿左胸向右劃,左腿伸直,右膝微屈,上身挺直向後傾,吸氣,劃12圈。換右腿向前方跨一步,用同樣方法,再劃12圈(圖22)。
作用:活動腰、腿、肩、肘各關節經絡。 動作:兩腳分開,一肩半寬,兩臂伸直舉過頭,沿上、左、下、右方向轉6圈,下轉時頭稍低,兩手到膝部,呼氣;上轉時,稍抬頭,上身略後仰,吸氣。轉圈要緩慢,防止摔倒。用同樣方法,方向相反,再轉6圈(圖23)。
作用:活腰健腎,使氣血通暢,增強腰力,防治腰肌勞損。對腰、胯酸麻有治療作用。 動作:兩臂舉在頭頂兩側,吸氣,手心向外。右手從右側,左手從左側下移,同時兩腿慢慢下蹲,呼氣;待兩手移動到腳部前方時,手心轉向上隨身上托,兩腿跟隨慢慢直立。反復8次(圖24)。
作用:活動腰、膝、髖關節,對五臟六腑起調理作用,並防治肥胖症。 動作:上身微屈,雙手交替拍打膝蓋。打右膝吸氣,打左膝呼氣。共32下(圖25)。
作用:解除兩腿酸疼感,防治膝關節疾病。 動作:肘平屈,兩手並齊放在左側腰部,頭向右後轉動,帶動上身,兩眼看到右足跟時,雙手隨著轉到右後方吸氣,雙手向下按一下,呼氣。然後頭向左後轉,用同樣方法,交替先進。共16次(圖26)。
作用:防治頸、腰、肩、肘、關節骨質增生。 動作:兩手交叉在一起,手心向上,手臂往伸直,連舉3下,連續吸氣3次;向前彎腰,兩手下慢慢按壓3下,連續呼氣3次。初練時按不到腳面,經過鍛煉,逐步達到,腿要直,不能彎曲。重復2次。兩手交叉再舉3下後,腰向右轉,用同樣方法從上向右腳面按3下。重復2次。腰向左轉,從上向左腳面,用同樣方法按3下。重復2次(圖27-1、27-2)。
作用:防治閃腰岔氣、腰背酸疼、脊柱側彎。 動作:在後腰處兩手抱時,上身向前盡可能彎腰,呼氣(圖28-1)。再盡可能向後仰,吸氣。共16次(圖28-2)。
作用:增強腰椎功能,溝通任督二脈,防治駝背,對體虛、腎虧、腰酸、背痛和腰椎骨質增生有療效。 動作:與第2節轉腰相同。轉32圈(圖29)。
作用:與第2節轉腰相同。這里重復一遍,消除以上各節彎腰活動可能引起的腰肌疲勞,防治外傷和閃腰岔氣。 動作:上身稍微前俯,兩腿下蹲,兩膝並攏,兩手分別按緊左右膝蓋,膝關節從右、前、左、後方向旋轉16圈,向前轉呼氣,向後轉吸氣;方向相反再轉16圈(圖30)。
作用:活動膝關節,增強腰腿足膝功能,抵抗衰老。防治足膝痿軟,酸痛、乏力和鶴膝風等症。 動作:兩腿分開一肩寬,伸直,上身前俯,兩掌心分別壓住左右膝蓋,用力壓16次。掌心下壓時呼氣,掌心起來時吸氣(圖31)。
作用:舒展膝關節經絡,防治腿病。消除第30節轉膝後的膝關節疲勞。 動作:雙手叉腰,拇指在後。右大腿抬平,吸氣:腳尖向下,腳面綳平,右腳尖向前踢,呼氣,右腳還原。換左腿,用同樣方法前踢。交替進行,共踢32下(圖32)。
作用活動腿、膝、踝關節,防治下肢無力、風濕麻木、酸痛,大小腿痙攣症。 動作:兩臂向前平伸,手心相對,先右臂,後左臂,交替上下擺動,同時兩腿交替抬高,一上一下原地跳動,腳平落地。左腿抬高時吸氣,放下時呼氣,32次(圖33)。
作用:活動全身關節、肌肉和五臟六腑,促使全身氣血暢通。 動作:一敲大陵穴:兩手握空拳,拳心相對,兩手腕關節橫紋的正中兩筋之間的大陵穴,對敲32次(圖34-1)。
二敲腕骨:兩手握空拳,放鬆,右拳在上,拳心向上,左拳在下,拳心向下,腕骨穴對腕骨穴,用力敲打16次。換左拳在上,用同樣方法,再敲16次(圖34-2)。三敲合谷穴:雙手握空拳,拳心向下,手臂向前平伸,用右拇指關節的高處,敲左手合谷穴(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邊緣上,拇指尖到達之處,就是合谷穴)16次;換左手,用同樣方法敲右手合谷穴16次(圖34-3)。四敲後溪穴:肘屈兩手握空拳,拳心向里,第五掌骨小頭後方的掌橫紋頭為後溪穴,雙手對敲32次(圖34-4)。
五叉虎口:兩手拇、食指分開,掌心向下,對叉虎口(相當於合谷穴),叉32次(圖34-5)。交叉八邪穴:兩手十指張開,手心向里,十相對、叉五歧骨間的八邪穴,32次(圖34-6)。七打內勞宮;右拳掌骨高處敲左手掌主的內勞宮穴。屈指握拳時,中指與無名指之間,即內勞宮。敲16次(圖34-7)。
作用:防治腕掌、手指腫麻無力,增強肺腑功能,靈活手指,防法手指麻木病痛。 動作:右腿向前跨一步,左腿微屈,上身向前彎一打三陰交:左掌心拍打右腳內踝骨直上四個橫指處的三陰交穴,右掌心在右腳外側對應處同時拍打24次(圖35-1)。二打足三里:右掌心拍打右腿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的足三里穴,左掌心在右腿內側對應處同時拍打24次(圖35-2),三打陽陵泉:右掌心拍打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的陽陵泉穴,左掌心同時拍打側對應處24次(圖35-2)。四打風市、血海穴。直立時,兩手垂直中指尖觸到處是風市穴;髖骨內上緣二寸是血海穴。以右掌心拍的風市穴,左掌心同時拍打血海穴24次(圖35-2)。五打箕門;以左掌心拍打血漲穴上六寸處的箕門穴,右掌心同時拍打右側對應處24次,然後兩掌心從三陰交沿著腿的兩側向上連續拍打到箕門,瑞從箕站向下連續拍打到三陰交。右腿還原。換右腿向前跨一步,用同樣方法拍打右腿各穴。拍打完畢,還原直立。六打居:(髖關節處)右掌心拍打右腿居穴,左掌心同時拍打左腿居。穴24次(圖35-2)七打承扶:臀下蹲,右掌手指拍打右臀下橫紋之中央處的承扶穴,同時左掌手旨拍打左臀承扶穴24次(圖35-3)。作打環跳:(在股骨大轉子的後方,並足直立時出現的凹陷處)右掌心拍打右腿環跳穴,左掌心拍打左腿環跳穴24次(圖35-4)。兩掌心從兩腿的居,經承扶同時連續拍打左腿環跳穴24次(圖35-4)。兩掌心從兩腿的居 經承扶同時連續拍打到環跳,瑞從環跳連續拍打到居。
作用:對下肢穴位進行拍打,產生刺激作用,疏通經各,舒筋活血,促進血液循環,防治下肢關節酸痛、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偏癱和功能性腰腿痛。 動作:膝關節策屈,右手掌拍打右膝蓋一下,吸氣;再左手掌拍打左膝蓋一下,呼氣。交替進行,共打32次(圖37)。
作用:解除36節蹲堆對腿、膝的疲勞,防治膝關節病,對腿軟、月初能有療效。 動作:兩臂前伸與肩平,手心向下,兩腿慢慢彎屈下蹲,上身挺直,下蹲時呼氣,起立時吸氣。反復8次(圖36)。最好深蹲,蹲到底,但不要勉強。
作用:活動腿、膝關節經絡,增強腿力,防治腿、膝酸軟無力、病痛,輔助治療髖,膝關節炎。 動作:雙手叉在一起,抱著後腦顛足跟,腳跟顛起,吸氣;腳跟落地,呼氣;要收腹提肛。一起一落為1次,顛8次(圖38)。
作用:防治足跟骨剌足跟病和痔瘡。溝通任督二脈,使脊髖大服充滿活力。谷話說:背後七顛百病消就是這個動作。 動作:身體放鬆,兩手叉在一起,手心向上,身下沉,兩手托住小腹不動,兩腿膝蓋上下顛動200次。膝蓋下顛時呼氣,上顛時吸氣(圖39)。
作用:對五臟六腑起調理作用,防治習慣性便秘、腸胃病;肥胖症,能減輕。 動作:兩手叉腰,拇指在後。右腿後屈,足跟踢臀部,吸氣;腿落地呼氣。換左熱愛,用同樣方法,交替進行。左右共16次(圖41)。
作用:活動下肢關節,防治腿膝酸痛無力有療效。 動作:兩手叉腰,拇指在後。右腿後屈,足跟踢臀部,吸氣;腿落地呼氣。換左腿,用同樣方法,交替進行。左右共16次(圖41)。
作用:活動下肢關節,防治腿膝酸痛無力。 動作:右腿向前跨一步,伸直,左腿微屈,雙手摞在一起,右掌在下,放在右膝上,從右、下、左、上方向揉16圈(圖43-1)。揉畢,不要站立,雙手上下搓膝16次。向下搓呼氣,向上搓吸氣。搓畢,雙手用力在膝蓋上向後慢壓16次。向下壓呼氣,掌心略起時吸氣。壓畢,右腿收回還原。換左腿,用同樣方法做揉膝、搓膝和壓膝(圖43-2)。
作用:活動膝關節,防治膝關節病。 動作:兩手叉腰,拇指在後,兩眼微閉,頭由右、下、左、上方向慢慢轉6次,向下轉,盡量低頭,呼氣;向上轉,盡量仰,吸氣。方向相反,用同樣方法再慢轉6次(圖42-1)。
作用:防治頸椎病,暈車、暈船和神經官能症。
注意:高血壓者不做轉脖頸改做搓脖頸。方法:兩手手掌緊按後脖頸,用力向左右來回搓32次。向左搓呼氣,向右搓吸氣。搓畢,右手掌緊緊抓住後脖頸的中央捏5下(圖42-2)。
作用:防治頸椎病,暈車、暈船和神經官能症。
注意:高血壓者不做轉脖頸,改做搓脖頸。方法:兩手手掌緊按後脖頸,用力向左右來回搓32次。向左搓呼氣,向右搓吸氣。搓畢,右手掌緊緊抓住後脖頸的中央捏5下(圖42-2)。
作用:使頸項靈活,精神烯發,防治頸住增生、落枕和扭傷。 動作:兩手半握拳,眼微閉,兩拇指彎曲,拇指背分別輕輕地壓在左右眼球上,將上眼皮向內眼角晃動,呼氣,晃回吸氣。晃32次(圖44)。
作用:使眼周圍組織氣血暢通,維護肌肉彈性,防治眼瞼下垂,對近視、遠視、白內障、老花眼有一定療效。 動作:兩手中指腹,輕輕地從左右兩個內眼角順著上眼皮往外眼角劃圈,吸氣;再往回沿下眼皮劃到內眼角,呼氣。共16圈(圖45)。
作用:按摩白眼球 動作:兩眼微閉,兩手的中指和食指由兩眉之間的印堂穴,分別沿眉毛用力橫摩到太陽穴,吸氣。手指離開太陽穴,呼氣。反復做16次(圖46)。
作用:魚腰穴在眉中心凹陷處。按摩魚腰,防治角膜炎。此節同時按摩印堂穴、攢竹穴(眉頭內側凹陷處)、絲竹空穴(眉梢外側端凹陷處)和太陽穴按摩印堂穴,治眼病和頭病。按摩攢竹穴,使眼明亮,治流淚、頭痛。按摩絲竹空穴,眼病和偏頭痛。 取穴方法:承泣穴:眼平視,瞳孔直下,在下眼眶邊緣上。四白穴:在眼眶下正中一橫指。動作:兩眼微閉,兩手中指指腹壓住承泣、四白,同時分別向里晃動,呼氣;晃回吸氣。共16次(圖47)。
作用:防治近視、遠視、老花眼。 動作:雙手食指按揉鼻翼兩旁的迎香穴。揉16圈。向上揉,吸氣;向下揉,呼氣(圖50)。
作用:防治鼻塞、感冒、鼻炎、鼻竇炎,維護嗅覺功能。 動作:雙手握拳,食指伸直,分別捅進左右耳孔向前轉3圈,再向後轉3圈,往裡一捅拔出來。每圈向上時吸氣,向下時呼氣。做8次(圖51)。
作用:防治耳鳴、耳聾、聽力減弱,增強聽覺功能。 動作:左手叉腰,右手拇指和食指指腹輕輕地捏揉兩眼內眼角的凸部分,這是淚管頭,手不離開,連捏帶揉16圈。向下揉呼氣,向上揉吸氣。16次(圖48)。
作用:防治見風流淚、近視、遠視、老花眼,改善眼球周圍血液循環,增強視神經及眼肌功能,消除視力疲勞。 動作:兩手中指指腹緊按鼻翼兩側,同時從兩邊鼻尖處擠一下,用力沿鼻樑向上搓到內眼角,吸氣;再輕輕搓回鼻翼兩側,呼氣。上下為1次,做16次(圖49)。
作用:促使鼻粘膜血液循環加快,增強耐寒力,防治感冒、鼻炎、鼻竇炎、鼻出血,並使嗅覺靈敏。 動作:兩手掌心用力按壓左右耳孔,其餘四指按壓後腦枕骨不動,吸氣;把掌主驟然離開,可以聽到耳膜的震動聲浪,呼氣。反復10次(圖52-、-2)。
作用:同51節指耳。 動作:右腿跨前半步,伸直,左腿微屈。右手放在右膝上,左手心按在右手背,從手背用力搓到手指,呼氣;從手指搓回手背,呼氣。共32次。右腿還原,左腿跨前半步,用同樣搓左手32次(圖53)。
作用:防治手部麻、痛、無力。 動作:全身放鬆,兩臂自然下垂,兩膝稍屈,一屈一伸,帶動全身抖動。手和上肢有病,兩手下垂;高血壓和腿病患者,手90°平放;腰疼和心臟病患者,手50°斜放。兩手、兩膝和全身肌肉、內臟、乳房、男子陰囊、女子陰部等,都有抖動感,上下牙齒也抖動,即叩肩動作。手、膝下抖時呼氣,上抖吸氣。速度不宜太快。共200下(圖54)。

❻ 老年人保健操什麼時候做最好

一般是早晚,早上起床之後稍微吃點東西,然後開始做操,晚上吃過飯之後稍微運動一會可以開始做操,切記別空腹。

❼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作用以及操作方法

足三里是一個 養生 穴位 ,平常 按摩 或是 艾灸 ,能夠起到養生 保健 的作用,很多人喜歡用艾灸來灸這個穴位,那麼灸這個穴位的 功效作用 有哪些呢?今天我給大家整理了艾灸足三里的功效作用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作用
1.男性 壯陽 第一穴:足三里是男性養生的第一大穴,能夠調理脾胃、補中益氣、 補腎 壯陽,對治療男性勃起不堅、早泄、脾胃虛弱等症有幫助。而且足三里越補越壯,所以對男性來說,若想提升性 健康 ,足三里的養生手法就必須要掌握。

2.調養氣虛血虛:民間流傳“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這是因為 針灸 刺激足三里穴,可以起到推動脾胃、生化全身氣血的緣由,而經常刺激足三里,可以起到補氣生血、補腎益精、強壯身體的作用,更能使人皮膚白嫩,氣血充盈。

3.人體長壽第一穴:常灸足三里,可健脾益氣、增補後天氣血生化之源,使氣血化生源源不斷、四肢百骸、臟腑均得以滋養,從而延緩人體的衰老。

4.臟腑疾患必取穴位:在 中醫 經絡上,足三里穴是胃經合穴,擅治臟腑疾患,尤其是脾胃方面的問題,“肚腹三里留”, 胃痛 、胃脹等 消化 道 疾病 都可以通過刺激足三里治療。

5.按壓治療高 血壓 :中醫認為,高血壓發病與體質、情緒以及生活失調等有很大關系。足三里具有調節脾胃,抑制 神經 興奮,降低血壓的作用,用於治療高血壓效果顯著。

6.拍打祛失眠:中醫說“胃不和則睡不眠”,足三里為胃經之主要穴位,有理脾胃、主消化之功效,拍打或按揉至酸、麻、脹感後,可有效緩解 失眠症 狀。

7. 減肥 與增肥:妙用針刺足三里的位置,能夠有效的調節胃腸道的蠕動,而這種調節是雙向的,既可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又可以延緩胃腸道的蠕動。所以體質虛弱的美眉就可以用她來強 健身 體,而略顯肥胖的美眉就可以用其來減肥。
艾灸足三里保健的操作方法
1、一般進行溫和灸,操作時將艾條一端點燃,對准足三里,約距0.5-1.0寸左右進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即可,一般每側穴灸10-15分鍾,至皮膚稍呈紅暈為度,隔日施灸一次,一個月十餘次左右。老年人可於每日臨睡前30分鍾左右施灸。還有一種方法是化膿灸,每天灸足三里穴一次,灸時採用艾條,一次約15分鍾或更長時間。穴位處出現小水泡後停止艾灸,並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待水泡自行吸收。在應用化膿灸時應嚴格消毒,以防止感染。

2、在灸足三里的同時,可以有選擇的配伍一些穴位,以便達到更理想的效果。一般強壯灸可以配伍關元,腎俞;消化系統加灸脾俞、胃俞、中脘;神經系統配伍大椎、身柱、腎俞; 呼吸 系統可配伍肺俞、身柱、風門。 心血管 系統:高血壓可加風門、曲池、陽陵泉; 冠心病 配伍身柱、郄門、三陰交、膻中。 泌尿 生殖系統加腎俞、關元、三陰交。
足三里什麼時候艾灸好
1、艾灸足三里治療時間選擇在一天陽氣最甚的時間會比較好,這個時間在每天午後的1到3點,也就是13點到15點,切記不要剛吃午飯就去艾灸。

2、艾灸最好的季節是夏季,因為艾灸溫通經絡,祛除寒濕,補益人體陽氣的效果好,在夏季大 自然 陽氣最盛的時候艾灸補益的效果最佳。其次,在冬季,如果經常出現怕冷和 感冒 ,也可以經常艾灸。

3、一天當中,早上人和大自然的陽氣升發,到中午午時最旺,而後逐漸減退,因此,需要補益陽氣的人群可以在上午時段進行艾灸,如果在晚上補益陽氣進行艾灸,可能造成夜晚陽不入陰而引起失眠。
艾灸後出現8種反應代表什麼
1.有麻感、穴位冒寒氣

灸後膝蓋處有向外冒風感或發麻感;還有艾灸命門穴或肚臍是湧泉穴發涼,屬風邪外排或寒濕氣外排現象。

2.紅白相間斑點

如果灸後皮膚潮紅不均勻,潮紅中間夾雜大小不一的淺白 色斑 點,有的甚至白色多紅色少!這是由於局部經脈不通、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提示要繼續進行艾灸治療,直到灸處溫熱感增強,灸後皮膚白色斑點消失,出現均勻的潮紅、汗出為一個療程的充足劑量。

3.皮膚成片潮紅、有水汽

在艾灸過程中,穴位周圍皮膚還會出現成片的潮紅,甚至有水汽,手摸起來有潮潤的感覺(一般在用灸盒或灸罐施灸的情況下出現這種現象,艾灸懸灸較少出現這種反應),這種反應多是表明一次的灸量已經相對足夠,可以停止本次施灸。

4.出現皮疹,發癢

如體內濕氣較重,灸治過程中面部或身體上會出現小皮疹,並且發癢,這是體內濕氣外排的表現。此種情況可繼續施灸以觀察,如皮疹自行消退則罷,不退或加重則可加灸曲池、合谷。

5.穴位深處出現響動

有時在施灸過程中,特別是在施灸一定療程之後,灸友會感覺在穴位深處有響動,這是達到一定灸量之後,搜索關注公眾號學艾灸,長久積滯的經絡得以疏通的表現。

6.出現水泡

這點在剛開始艾灸,或者,開始試著加大灸量的灸友身上經常出現,原因主要有兩種:

(1)施灸過量:表明這次艾灸時間太長了,灸量過頭了,這種情況應該減少施灸的次數或縮短單次的艾灸時間。

(2)排病反應:出現水泡也可能是疾病邪氣較重,發水泡是機體正氣恢復、祛邪除病的過程,所以這種水泡的出現有利於疾病的痊癒。古人提出艾灸起效的標準是機體的反應,這個反應就是灸瘡,所以古人將灸瘡作為判斷灸量和治療效果的一個主要指標。

艾灸

7.皮膚灼痛

(1)初灸時不適應:當然,也有些疾病在初灸時很痛,當灸至一會兒之後,局部皮膚適應了灸感,反而又不痛了。

(2)艾灸火力太大:當施灸時局部穴位皮膚灼痛,原因可能是艾灸火力較大,此時可減小灸火或增加灸材和皮膚之間的距離。

(3)選擇的艾灸器具可能有問題。

(4)疾病本身症狀就很痛:也有的疾病本身症狀就很痛,在初灸時疼痛明顯,當灸一定時間之後疼痛即減輕,這是疾病好轉的表現。

8.艾灸的返病現象

部分顧客在初次施灸或施灸一定次數之後,有50%以上的人,但不是所以的人,會有病氣加重,或者其它異常反應比如在艾灸的時候出汗,或者灸後出汗,這種現象有可能會持續幾天或更久,這就是一種典型的排病反應。還有人艾灸過程中或艾灸後,流鼻涕,打噴嚏,這是體內寒氣外排的表現。

艾灸後突然出現 腹瀉 ,是因為寒濕被集中到了胃腸,最後排出體外;典型的排病反應。腹瀉後除了腸胃稍感不適外,身體沒有任何不適。

猜你感 興趣 :

1. 艾灸足三里的最佳時間

2. 艾灸十大養生部位

3. 艾灸足三里有什麼作用禁忌有哪些

4. 艾灸後的排毒反應

5. 艾灸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和最佳時間

6. 艾灸十大養生穴詳細介紹

❽ 足三里正確手法圖片

足三里正確手法圖片

足三里正確手法圖片,足三里是人體最重要的穴位之一,適當按摩足三里具有補益氣血的功效,能起到強身健體的效果。艾灸通常在這個針灸穴位進行,這對身體有益。以下是關於足三里正確手法圖片內容分享。

足三里正確手法圖片1

足三里在哪?

足三里位於小腿的前

外側,外膝眼(犢鼻)直下三寸,且距脛骨前嵴一橫指(中指)處。或者用手從膝蓋的正中往下摸,在脛骨粗隆外下緣直下三厘米有小凹陷的地方便是足三里。這個穴位按上去會有輕微的酸麻感,並且會伴有酸脹感。

足三里的保健作用

足三里的穴位應用非常廣泛,可以說三養生保健全身強壯的重要穴位,能夠預防衰老、緩解疲勞、強壯神經,針灸按摩還能夠起到預防腦血管意外發生的作用,除此之外也是強健消化系統的常用要穴。

補腎益氣

按摩足三里,能夠起到補腎益氣的作用,像是腎氣不足引起的頭暈耳鳴、遺尿、尿頻、【遺】精、陽痿、早泄以及腰疼都有非常好的的改善作用。

強經健步

足三里的按摩可以促進四肢經絡強健,特別是對雙腿的強健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像是四肢經常腫脹、膝蓋酸疼、對脛腓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腳氣、末稍神經炎等疾病的恢復與保健作用都很顯著。

預防改善腸胃問題

足三里主消化系統,是胃經的穴位。像是一些有腸胃方面問題的人,都是應該經常按摩足三里的,比如消化不良、食慾不好、腹瀉、便秘以及胃痙攣、消化道潰瘍、急慢性胃腸炎、腸梗阻等,疾病的患者,都是需要經常按摩足三里的。

提高免疫力

足三里對很多疾病都有作用,可以調節神經衰弱、失眠和頭疼,還能幫助過敏性鼻炎以及其它耳鼻問題都可艾灸或者按摩足三里穴。

什麼時候不可以按摩足三里?

按摩足三里非常方便,不受地點的限制,像是午休、課間等,可以隨時拍打、按摩,但是最佳的按摩事件是在午後一點左右。

每天早上七到九點是胃經最活躍的時候,此時候按摩足三里穴能夠加速脂肪的'消耗,晚上八點到九點按摩也可以有助消化。但是,飯後是不宜馬上對足三里進行刺激的。而且每次按摩等事件不能超過半小時,十分鍾最有就可以亂,每天按摩一到兩次。

按摩足三里的禁忌

足三里到按摩對身體非常有好處,大多數人也都是適合按摩的。但是其實按摩的過程中也是有一些禁忌的事項,大家一定要牢記。

不能按的人

但是如果你的小腿有傷,或者腿部的肌肉拉傷以及腿部的皮膚有外傷的時候,都不宜按摩足三里,以免受到刺激後加重傷情。

不能太用力

按摩足三里的時候切忌不可太用力,因為力道過大會導致淤血,按摩的時候感到微微的酸痛就可以了。

不能按太久

按摩的時間不宜超過三十分鍾,如果時間過長,會導致肌肉、皮膚受到刺激,從而出現疼痛或淤血的情況。

足三里按摩方法

足三里可以敲打、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如果選擇敲打,需要手握空拳,以拳背或者小魚際的位置輕輕敲打。選擇按摩的時候可以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用力打圈按摩。

足三里正確手法圖片2

1、足三里的位置

足三里在小腿的前外側,脛骨與腓骨之間,犢鼻穴下方三寸的位置。犢鼻穴也就是外膝眼的中心處。如果要找到足三里,就要知道外膝眼的位置。順著自己膝蓋前正中線往下摸,可以摸到髕韌帶,髕韌帶的兩側有兩個凹陷的地方,內側的凹陷叫做內膝眼,外側的凹陷就叫做外膝眼。

2、取穴方法

(1)找到外膝眼後,用自己的手掌往下量四橫指,脛骨外側邊沿就是足三里穴,按壓有酸脹感。所謂四橫指就是除掉大拇指外,用其它四指並攏。然後進行測量,即為同身寸的三寸。

(2)取坐位,膝關節呈90度,用手掌心按住同側的膝蓋頂部,五指自然朝下。定好中指指尖的位置,往外側一指的位置就是足三里。

(3)取站位,腿要綳直,彎腰,用同側手的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除了大拇指外,其餘四指頭垂直向下,中指指尖的位置就是足三里穴。

3、足三里的功效與作用

足三里穴有調節機體免疫力、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等功效,常用於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胃腸虛弱、腹瀉、便秘、急慢性胃腸炎、肥胖等問題。由於足三里有出色的養生功效,民間素有「每天按摩足三里,勝吃一隻老母雞」的說法。

足三里的刺激

刺激足三里最好的方法是艾灸,艾灸時最好採用隔姜灸。

操作方法

(1)生薑切成硬幣的厚度的薄片,用針在薑片上戳幾個眼兒;

(2)將艾條做成艾絨,將艾絨搓成不散的圓錐體(脾胃功能弱的老年人艾絨的大小可大一些,壯實的成人和孩子可小一些)

(3)把艾絨放到生薑片上,點燃艾絨。

(4)如果感覺非常燙時要及時把艾柱取下。

(5)對於脾胃特別虛的人可以一次艾灸兩柱。對於脾胃虛弱的老年人可每日灸,每次10分鍾左右;對於體質相對壯實的人可以採用隔日灸。

足三里正確手法圖片3

長期按摩按摩足三里穴還可以收獲到這些好處:

1、補中益氣

這是按摩該穴位的主要功效之一,足三里穴是土經土穴,可幫助調整脾胃,而脾胃又是氣血生化之源,所以按摩該穴位,可以起到補中益氣的效果。老話有一句是這么說的「常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其理亦在此。

2、止瀉功效

如果你屬於脾胃虛弱或虛寒引起的腹瀉,那麼,你就可以試試刺激足三里穴,止瀉效果明顯;但如果是因痢疾或濕熱引起的腹瀉,單獨按摩該穴位效果不理想,需配合其它穴位。

3、促進食慾

該穴位還是胃經合穴,所以按摩它,還可以幫助治療胃病及胃經諸病,尤能調暢胃氣,從而改善飲食不節、食慾不振等症狀。

4、安神止痛

該穴位所在的足陽明胃經可治療神志病,所以按摩它還可以起到很好的安神鎮靜的效果。此外,按摩足三里穴該可以幫助緩解氣滯、氣虛、血虛、積食、胃虛以及脾虛等多種原因引起的腹痛的症狀。

可見,按摩足三里穴,可幫助我們解決多種健康問題。但是它有個前提,那就是必須找准了位置,掌握了正確的按摩方法,才能達到想要的目的。那麼,在家想要按摩足三里穴,應該如何取穴呢?

在家如何自行取穴?教你正確方法

第一步:將腿部保持屈膝狀態,先找到外膝眼。

第二步:明確好劇烈,差不多在外膝眼下四指寬。

第三步:在外膝眼下四指寬與小腿正中央的骨頭外側交匯處,用拇指按在骨頭與肌肉的縫隙里。

找准位置後,可以試試以下2種方式來自我保健:

一是按摩:這個操作比較簡單,平時閑的時候就可以按一按,力度以可以忍受的程度為宜,按揉結合,直到出現酸、麻、脹等崗位為宜,1次5-10分鍾左右。

二是艾灸:主要有艾炷灸和艾灸條兩種,前者對操作有嚴格要求,需在專業人士下進行,以免燙傷;後者相對安全點,很多葯店或網上都可以買到,方法是點燃一頭的艾條,然後放到合適的距離,以皮膚保持熱而不燙為最佳距離,1次灸10-20分鍾左右。

適當按壓或針灸足三里穴,可以起到多種功效,上述已經將足三里的位置以及按壓方法都給大家詳細介紹過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❾ 怎麼找足三里的准確位置

怎麼找足三里的准確位置

怎麼找足三里的准確位置?足三里穴也是人體重要的穴位之一,足三里穴位在古代被稱為「長壽穴」,經常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那麼怎麼找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呢?

怎麼找足三里的准確位置1

怎麼找足三里穴位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找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按摩足三里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1、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

2、治療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便秘、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羸瘦。

3、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楊痿,移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4、修飾曲線,恢復窈窕、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促進代謝。

溫馨提示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位一次,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鍾,每分鍾按壓15-20次,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

足三里的保健作用

1、拇指按揉足三里用拇指指面著力於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其餘四指握拳或張開,起支撐作用,以協同用力。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脹、痛和走竄等感覺,持續數秒後,漸漸放鬆,如此反復操作數次即可。

2、捶打足三裏手握空拳,拳眼向下,垂直捶打足三里穴位。捶打之時,也會產生一定酸、麻、脹、痛和走竄等感覺,反復操作數次即可。

3、艾灸足三里艾灸足三里,是足三里保健最經典的保健方法。民間即有諺語「艾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之說

《針灸真髓》曰:「三里養先後天之氣,灸三里可使元氣不衰,故稱長壽之灸。」常灸之保健防病,延年益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預防衰老,對結核病、感冒、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風心病、肺心病。腦出血等都有防治作用。

對體質虛弱者,尤其是腸胃功能不好,抵抗力減低的人宜用此法增強體質。對足三里施灸時,取清艾條一根,將其點燃後,靠近足三里熏烤,艾條距穴位約3厘米,如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就固定不動,每次灸10~15分鍾,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施灸1次,每月灸10次即可。

經常按摩足三里有養生保健之效,所以大家一定要多按按哦。

怎麼找足三里的准確位置2

足三里的准確位置

足三里的准確位置主要指的是在外膝眼下四橫指,位於脛骨邊緣的位置。在尋找足三里穴位的時候,可以用左腿右手或者右腿左手,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突出斜骨頭阻擋為止。

准確快速找足三里穴位的方法

小腿裡面的骨頭叫做脛骨,外面的骨頭叫做腓骨,在小腿前面可以摸到一點稜角,像菜刀刀背一樣的骨頭叫做脛骨,然後用大拇指的指肚從下往上推,感覺推不動的時候就是足三里。

從下往上摸,觸摸小腿的外側,右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就可以摸到凸塊,再往下斜一點,有另一個凸塊,然後兩個凸骨頭線相連為底邊向下做一個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頂點就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的作用

足三里作為足陽明胃經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按摩足三里可以起到很好的健脾和胃,還具有補氣養血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腸胃疾病,包括用來治療氣血虧虛等各種疾病,按摩足三里穴還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在平時,足三里穴還能夠用來治療嘔吐,消化不良,腹痛,便秘,咳嗽,氣喘,失眠,頭暈等疾病。

足三里穴位按摩的注意事項

雖然適量的按摩足三里穴對身體有好處,但是不要長時間的按摩,每次按摩的時間最好是在30分鍾左右。足三里穴按摩可以起到很好的舒筋活絡的功效,可以打開足三里穴的毛孔,所以說在按摩足三里穴的時候最好不要受風。如果出現小腿外傷之後也是不能夠按摩足三里穴的。

足三里穴作為人體的一個重要部位,適量的按摩足三里穴對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在平時如果出現胃痛,嘔吐,咳嗽,氣喘,失眠等疾病之後,都是可以按摩足三里穴來得到緩解。

怎麼找足三里的准確位置3

足三里的准確位置

足三里是中醫術語,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

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內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古今大量的實踐都證實,足三里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足三里是延緩衰老的有效穴位,經常按摩該穴,對於抗衰老延年益壽大有裨益。每天堅持按摩足三里穴5分鍾左右即可,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

足三里主治功效

足三里,主治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便秘、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羸瘦。此穴主治甚廣,為全身強壯要穴之一,能調節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有疾病防治、日常保健的作用。

足三里穴,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針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並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在神經系統方面,可促進腦細胞機能的恢復,提高大腦皮層細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環系統、血液系統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調節心律,增加紅細胞、白細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內分泌系統方面,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有雙向性良性調節作用,提高機體防禦疾病的能力。生發胃氣、燥化脾濕。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❿ 降壓保健操的練習方法

此操共十節,坐姿、立姿均可鍛煉,全操只需要10分鍾做完
第一節:預備動作
坐、站姿勢均可、保持自然端正,正視前方,沉肩墜肘,含胸拔背,調息存念,意守雙足底湧泉穴,全身肌肉放鬆,練功時採用鼻吸口呼法。可根據個人身體素質選擇站、坐姿勢。
第二節:按揉太陽
功效:疏風解表、清腦、明目、止頭痛。
操作:以左右手食指羅紋面,緊貼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後的一寸凹陷處,按太陽穴,右時針旋轉,一周為1拍(四個八拍)。
第三節:按摩百會
功效:寧神、清腦、降壓。
操作:用左可右手掌,緊貼百會穴旋轉,一周為1拍(本穴在頭頂,兩耳尖聯線的中央)(四個八拍)。
第四節:按揉風池
功效:安神、清腦、除煩。
操作:以雙手拇指羅紋面掃揉雙側風池穴,順時針旋轉一周為1拍(風池穴在頸後際兩側凹陷處)(四個八拍)。
第五節:摩頭清腦
功效:舒筋通絡,平肝熄風,降壓、清腦。
操作:兩手五指自然分開,用小魚際從前額向耳後分別按摩,從前至後弧線行走1次為1拍(四個八拍)。
(此節動作涉及按摩眉沖、頭臨泣、頭維、攢竹、魚腰、陽白、四白、翳風及耳穴降壓漢等穴)
第六節:擦頸降壓
功效:解除胸鎖乳空肌痙攣、降壓。
操作先用左手大魚際擦右頸部胸鎖乳突肌,再換右手擦右頸,1次為1拍(四個八拍)。
第七節:揉曲降壓
功效:清熱、降壓。
操作:先用右手再換左手、先後按揉肘關節、屈肘尖凹陷處曲池穴。旋轉一周為1拍(四個八拍)。
第八節:揉關寬胸
功效:舒心、寬胸。
操作:先用右用大拇指按揉左後內關穴後,調左手按揉右手內關穴,以順時針方向按揉一周為1拍(內關穴在腕橫兩橫指,兩筋之間)(四個作拍)。
第九節:導血下行
功效:揉里治本,健脾和胃、導血下行。
操作:分別用左、右手拇指同時按揉雙肢小腿足三里穴,旋轉一周為1拍(本穴在外膝眼下四橫指外側凹陷處)(四個八拍)。
第十節:擴胸調氣
功效:舒心、寬胸、暢氣。
操作:兩手放鬆下垂,然後握空拳,屈付抬起,提肩向後擴胸,最後放鬆還原。如站勢擴胸時,可同時左腿膝提起,還原時跳落地,如此批復,換右跳屈膝提起,最後放鬆還原(四個八拍)。

閱讀全文

與足三里保健操培訓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營銷的大學有哪些特點 瀏覽:323
微信營銷廣告有哪些 瀏覽:924
農牧民科技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469
上海寶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英文 瀏覽:153
電商培訓計劃與實施方案 瀏覽:396
人力資源專業與市場營銷專業怎麼樣 瀏覽:70
重慶廣告促銷方案 瀏覽:547
飯店春節促銷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38
網路營銷的方式和特點是什麼 瀏覽:334
少兒培訓機構活動方案 瀏覽:316
實訓一網路營銷市場分析 瀏覽:26
教師期末工作結束培訓方案 瀏覽:721
教學培訓應急方案 瀏覽:3
雙十二機構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77
廣州1601電子商務時尚島 瀏覽:354
烏魯木齊天山區金中電子商務 瀏覽:657
教育培訓開業策劃活動方案 瀏覽:268
母乳喂養培訓方案範文 瀏覽:267
電子商務的深遠意義 瀏覽:521
網路營銷面試的問題 瀏覽: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