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更好地開展全科醫療工作
隨著時代的發展,醫學模式從神靈主義模式,歷經自然哲學醫學模式,機械論醫學模式,生物學模式,一直到現在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每一個醫學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執行者,或者說每一種醫學模式都對自己的執行者有特定的要求。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是全面看待健康和疾病,不再只是看到患病的局部,在這樣的要求下,全科醫生應運而生。它是順應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法制國家在社會醫療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模式,因此,在我們畢業後或畢業後若干年後,都有可能成為一名全科醫生,那麼,假如我們是一名全科醫生,我們如何扮演好這一角色呢?要扮演好全科醫生,首先要了解全科醫生與生俱來的要求。正如前面所述,全科醫生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理想執行者,這就要求我們善於從生物、心理、社會等方面看待病情,善於採取最佳的方法診治常見病,慢性病,不但要給患者提供醫療服務,也要善於觀察他們的言行,真正做到對症下葯。我們要扮演的不但是患者的醫生,更是患者的朋友,甚至是他們健康和醫療方面的經紀人。當然,做好一名全科醫生,知識很重要。全科醫生,顧名思義,就是什麼都會的醫生,而要做到什麼都會,就必須掌握各方面的知識。而且要鑽研內外婦兒皮膚等各項專業知識,有了這些知識作為基礎,我們才能從容、正確地處理各項常見病,多發病和心理疾病。當然,僅有這些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了解社會學、心理學、政治、法律、社會經濟甚至宗教的知識,學會善於與各類人群溝通交流,這樣我們才能解決各種問題以及各種個體的身心疾病和整個社區的健康問題。作為一名全科醫生,如果沒有堅實的理論作為根基,就不可能在實踐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所以,雖然我們不可能對每一個專業都精通,但必須做到見多識廣,無所不會。知識固然重要,各種經驗也不可或缺。我們不但要有醫學經驗,也要有社會經驗。全科醫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以認為是全科保姆,患者的傾訴對象,心理醫生。在一個社區裡面,我們遇到的病會五花八門,遇到的人也會五花八門。有些人或許根本算不上有病,或許只是喜怒哀樂的影響,這些也可能成為我們需要診治的「病症」。所以,要做一個稱職的全科醫生,僅僅有專業上的知識是
㈡ 「369人才工程」是什麼
河南省特招醫學院畢業生(簡稱「369」人才工程),是河南省衛生人才發展建設的重大舉措,現已經納入健康扶貧脫貧計劃,特招醫學生試用期為1年,服役期為6年,本科及研究生確定錄用後即可辦理入編手續,用人單位有空編的,要優先解決特招生入編制問題,不受服役期限制。
用人單位沒有空編的可在市縣事業編制總量內按照「特需特辦、人編對號、人留編留、人去編銷」的原則,將取得醫學本科的特招專科生納入人才編制管理,對於福利待遇,對於服務期間暫未入編的特招生納入單位正式人員崗位管理,實行同工同酬,辦理社會保險,享受單位同等條件下正式職工待遇。
(2)全科醫生培訓計劃擴展閱讀
「369人才工程」的建立背景:
為深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河南省自2015年8月正式啟動「369人才工程」,即通過引進、培養、培訓3種途徑,用6年時間,實施醫學院校畢業生特招計劃、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計劃、基層骨幹醫師培訓計劃。
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計劃、基層衛生人才在職學歷提升計劃、住院(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計劃、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幫扶計劃、「紅會送醫」計劃等9項行動計劃,著力破解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短缺困境。
㈢ 全科醫生培訓三年後還需要在基層服務6年嗎
全科醫生是指一般在提供基本醫療衛生保健服務的機構執業,提供給老百姓的是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即幫助老百姓看好大多數小病、常見病,並做好防病的服務,是老百姓身邊的「醫學服務者」。
一、充分認識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建立全科醫生制度是保障和改善城鄉居民健康的迫切需要。我國是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國家,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對提高健康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工業化、城鎮化和生態環境變化帶來的影響健康因素越來越多,人口老齡化和疾病譜變化也對醫療衛生服務提出新要求。全科醫生是綜合程度較高的醫學人才,主要在基層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病人康復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發揮好全科醫生的作用,有利於充分落實預防為主方針,使醫療衛生更好地服務人民健康。
(二)建立全科醫生制度是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客觀要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工作是醫葯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重點,是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的基本途徑;醫療衛生人才是決定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關鍵。多年來,我國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相對滯後,合格的全科醫生數量嚴重不足,制約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提高。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為基層培養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合格全科醫生,是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客觀要求和必由之路。
(三)建立全科醫生制度是促進醫療衛生服務模式轉變的重要舉措。建立分級診療模式,實行全科醫生簽約服務,將醫療衛生服務責任落實到醫生個人,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的發展方向,也是許多國家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經驗。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全科醫生制度,有利於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形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城市醫院合理分工的診療模式,有利於為群眾提供連續協調、方便可及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狀況。
二、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四)指導思想。按照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居民健康需求變化趨勢,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路徑,遵循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全科醫生培養規律,強化政府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中的主導作用,注重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立足基本國情,借鑒國際經驗,堅持制度創新,試點先行,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全科醫生培養、使用和激勵制度,全面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五)基本原則。堅持突出實踐、注重質量,以提高臨床實踐能力為重點,規范培養模式,統一培養標准,嚴格准入條件和資格考試,切實提高全科醫生培養質量。堅持創新機制、服務健康,改革全科醫生執業方式,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引導全科醫生到基層執業,逐步形成以全科醫生為主體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堅持整體設計、分步實施,既著眼長遠,加強總體設計,逐步建立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制度;又立足當前,多渠道培養全科醫生,滿足現階段基層對全科醫生的需要。
(六)總體目標。到2020年,在我國初步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全科醫生制度,基本形成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全科醫生與城鄉居民基本建立比較穩定的服務關系,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全科醫生服務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適應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三、逐步建立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
(七)規范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將全科醫生培養逐步規范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臨床醫學(含中醫學)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在過渡期內,3年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可以實行「畢業後規范化培訓」和「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兩種方式,具體方式由各省(區、市)確定。
參加畢業後規范化培訓的人員主要從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中招收,培訓期間由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在衛生部門(含中醫葯管理部門)和教育部門共同指導下進行管理。全科方向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按照統一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要求進行培養,培養結束考核合格者可獲得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合格證書;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以教育部門為主管理。
(八)統一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方法和內容。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以提高臨床和公共衛生實踐能力為主,在國家認定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進行,實行導師制和學分制管理。參加培養人員在培養基地臨床各科及公共衛生、社區實踐平台逐科(平台)輪轉。在臨床培養基地規定的科室輪轉培訓時間原則上不少於2年,並另外安排一定時間在基層實踐基地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進行服務鍛煉。經培養基地按照國家標准組織考核,達到病種、病例數和臨床基本能力、基本公共衛生實踐能力及職業素質要求並取得規定學分者,可取得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合格證書。規范化培養的具體內容和標准由衛生部、教育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制定。
(九)規范參加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人員管理。參加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人員是培養基地住院醫師的一部分,培養期間享受培養基地住院醫師待遇,財政根據不同情況給予補助,其中,具有研究生身份的,執行國家現行研究生教育有關規定;由工作單位選派的,人事工資關系不變。規范化培養期間不收取培訓(學)費,多於標准學分和超過規定時間的培養費用由個人承擔。具體管理辦法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部、教育部、財政部制定。
(十)統一全科醫生的執業准入條件。在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階段,參加培養人員在導師指導下可從事醫學診查、疾病調查、醫學處置等臨床工作和參加醫院值班,並可按規定參加國家醫師資格考試。注冊全科醫師必須經過3年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取得合格證書,並通過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取得醫師資格。
(十一)統一全科醫學專業學位授予標准。具有5年制臨床醫學本科及以上學歷者參加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合格後,符合國家學位要求的授予臨床醫學(全科方向)相應專業學位。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衛生部制定。
(十二)完善臨床醫學基礎教育。臨床醫學本科教育要以醫學基礎理論和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基本知識及基本能力培養為主,同時加強全科醫學理論和實踐教學,著重強化醫患溝通、基本葯物使用、醫葯費用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養。
(十三)改革臨床醫學(全科方向)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從2012年起,新招收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全科方向)要按照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的要求進行培養。要適應全科醫生崗位需求,進一步加強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能力建設,逐步擴大全科方向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
(十四)加強全科醫生的繼續教育。以現代醫學技術發展中的新知識和新技能為主要內容,加強全科醫生經常性和針對性、實用性強的繼續醫學教育。加強對全科醫生繼續醫學教育的考核,將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情況作為全科醫生崗位聘用、技術職務晉升和執業資格再注冊的重要因素。
四、近期多渠道培養合格的全科醫生
為解決當前基層急需全科醫生與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周期較長之間的矛盾,近期要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力爭到2012年每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農村鄉鎮衛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醫生。
(十五)大力開展基層在崗醫生轉崗培訓。對符合條件的基層在崗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按需進行1-2年的轉崗培訓。轉崗培訓以提升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為主,在國家認定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進行,培訓結束通過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統一考試,獲得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合格證書,可注冊為全科醫師或助理全科醫師。
(十六)強化定向培養全科醫生的技能培訓。適當增加為基層定向培養5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臨床技能和公共衛生實習時間。對到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工作的3年制醫學專科畢業生,可在國家認定的培養基地經2年臨床技能和公共衛生培訓合格並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後,注冊為助理全科醫師,但各省(區、市)衛生行政部門要嚴格控制比例。
(十七)提升基層在崗醫生的學歷層次。鼓勵基層在崗醫生通過參加成人高等教育提升學歷層次,符合條件後參加相應執業醫師考試,考試合格可按程序注冊為全科醫師或助理全科醫師。
(十八)鼓勵醫院醫生到基層服務。嚴格執行城市醫院醫生在晉升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職稱前到基層累計服務1年的規定,衛生部門要做好組織、管理和考核工作。建立健全城市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對口支援制度和雙向交流機制,縣級以上醫院要通過遠程醫療、遠程教學等方式加強對基層的技術指導和培訓。要制定管理辦法,支持醫院醫生(包括退休醫生)採取多種方式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含私人診所等社會力量舉辦的醫療機構)提供服務,並可獲得合理報酬。
五、改革全科醫生執業方式
(十九)引導全科醫生以多種方式執業。取得執業資格的全科醫生一般注冊1個執業地點,也可以根據需要多點注冊執業。全科醫生可以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醫院)全職或兼職工作,也可以獨立開辦個體診所或與他人聯合開辦合夥制診所。鼓勵組建由全科醫生和社區護士、公共衛生醫生或鄉村醫生等人員組成的全科醫生團隊,劃片為居民提供服務。要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全科醫生的人力資源管理辦法,規范私人診所雇傭人員的勞動關系管理。
(二十)政府為全科醫生提供服務平台。對到基層工作的全科醫生(包括大醫院專科醫生),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通過簽訂協議的方式為其提供服務平台。要充分依託現有資源組建區域性醫學檢查、檢驗中心,鼓勵和規范社會零售葯店發展,為全科醫生執業提供條件。
(二十一)推行全科醫生與居民建立契約服務關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全科醫生要與居民簽訂一定期限的服務協議,建立相對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服務責任落實到全科醫生個人。參保人員可在本縣(市、區)醫保定點服務機構或全科醫生范圍內自主選擇簽約醫生,期滿後可續約或另選簽約醫生。衛生行政部門和醫保經辦機構要根據參保人員的自主選擇與定點服務機構或醫生簽訂協議,確保全科醫生與居民服務協議的落實。隨著全科醫生制度的完善,逐步將每名全科醫生的簽約服務人數控制在2000人左右,其中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要有一定比例。
(二十二)積極探索建立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機制。逐步建立基層首診和分級醫療管理制度,明確各級醫院出入院標准和雙向轉診機制。在有條件的地區先行開展全科醫生首診試點並逐步推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部要制定鼓勵雙向轉診的政策措施,將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執行雙向轉診和分級醫療情況列為考核指標,並將考核結果與醫保支付掛鉤。
(二十三)加強全科醫生服務質量監管。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全科醫生執業注冊管理和服務質量監管。衛生部門和醫保經辦機構要建立以服務數量、服務質量、居民滿意度等為主要指標的考核體系,對全科醫生進行嚴格考核,考核結果定期公布並與醫保支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撥付掛鉤。
六、建立全科醫生的激勵機制
(二十四)按簽約服務人數收取服務費。全科醫生為簽約居民提供約定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按年收取服務費。服務費由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簽約居民個人分擔,具體標准和保障范圍由各地根據當地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簽約人群結構以及基本醫保基金和公共衛生經費承受能力等因素確定。在充分考慮居民接受程度的基礎上,可對不同人群實行不同的服務費標准。各地確定全科醫生簽約服務內容和服務費標准要與醫保門診統籌和付費方式改革相結合。
(二十五)規范全科醫生其他診療收費。全科醫生向簽約居民提供約定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除按規定收取簽約服務費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費用。全科醫生可根據簽約居民申請提供非約定的醫療衛生服務,並按規定收取費用;也可向非簽約居民提供門診服務,按規定收取一般診療費等服務費用。參保人員政策范圍內的門診費用可按醫保規定支付。逐步調整診療服務收費標准,合理體現全科醫生技術勞務價值。
(二十六)合理確定全科醫生的勞動報酬。全科醫生及其團隊成員屬於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正式工作人員的,執行國家規定的工資待遇;其他在基層工作的全科醫生按照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簽訂的服務合同和與居民簽訂的服務協議獲得報酬,也可通過向非簽約居民提供門診服務獲得報酬。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部績效工資分配可採取設立全科醫生津貼等方式,向全科醫生等承擔臨床一線任務的人員傾斜。績效考核要充分考慮全科醫生的簽約居民數量和構成、門診工作量、服務質量、居民滿意度以及居民醫葯費用控制情況等因素。
(二十七)完善鼓勵全科醫生到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津補貼政策。對到艱苦邊遠地區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全科醫生,按國家規定發放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對在人口稀少、艱苦邊遠地區獨立執業的全科醫生,地方政府要制定優惠政策或給予必要補助,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在安排轉移支付時要予以適當傾斜。
(二十八)拓寬全科醫生的職業發展路徑。鼓勵地方按照有關規定設置特設崗位,招聘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經過規范化培養的全科醫生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可提前一年申請職稱晉升,並可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到全科主治醫師崗位。要將簽約居民數量、接診量、服務質量、群眾滿意度等作為全科醫生職稱晉升的重要因素,基層單位全科醫生職稱晉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放寬外語要求,不對論文作硬性規定。建立基層醫療衛生人才流動機制,鼓勵全科醫生在縣級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雙向流動。專科醫生培養基地招收學員時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具有基層執業經驗的全科醫生。
七、相關保障措施
(二十九)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推動修訂執業醫師法和相關法規,提高醫生執業資格准入條件,明確全科醫生的執業范圍和權利責任,保障全科醫生合法權益。研究制定醫生多點執業的管理辦法,明確自由執業者的職業發展政策,引導醫院醫生到基層提供服務,鼓勵退休醫生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
(三十)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基地建設。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基礎上,按照「填平補齊」原則,建設以三級綜合醫院和有條件的二級醫院為臨床培養基地,以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為實踐基地的全科醫生培養實訓網路。政府對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建設和教學實踐活動給予必要支持;中央財政對財政困難地區給予補助。衛生部會同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制定臨床培養基地、實踐基地的建設標准和管理辦法。加強全科醫學師資隊伍建設,制定全科醫學師資標准,依託有條件的高等醫學院校建設區域性全科醫學師資培訓基地,重點支持基層實踐基地師資的培訓。
(三十一)合理規劃全科醫生的培養使用。國家統一規劃全科醫生培養工作,每年公布全科醫生培養基地名單及招生名額,招生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各省(區、市)衛生行政部門要統籌本省(區、市)全科醫生需求數量,以縣(區)為單位公布全科醫生崗位。以醫生崗位需求為導向,科學調控臨床醫學專業招生規模。衛生部要制定全國醫生崗位需求計劃,教育部在制定臨床醫學本科生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計劃時要與醫生崗位需求計劃做好銜接。
(三十二)充分發揮相關行業協(學)會作用。加強相關行業協(學)會能力建設,在行業自律和制訂全科醫生培養內容、標准、流程及全科醫師資格考試等方面充分依託行業協(學)會,發揮其優勢和積極作用。
八、積極穩妥地推進全科醫生制度建設
(三十三)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按照本指導意見精神,盡快制定本省(區、市)的實施方案。衛生、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中醫葯、法制等部門要盡快組織修訂完善現行法規政策,制定出台相關實施細則。
(三十四)認真開展試點推廣。建立全科醫生制度是對現行醫生培養制度、醫生執業方式、醫療衛生服務模式的重要改革,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影響深遠。對改革中的難點問題,鼓勵地方先行試點,積極探索。有關部門要及時總結實踐經驗,逐步推廣。要強化政策措施的銜接,及時研究新情況、新問題,確保全科醫生制度穩步實施。
(三十五)做好輿論宣傳引導。通過健康教育、輿論宣傳等方式培養居民的預防保健觀念,引導居民轉變傳統就醫觀念和習慣,增強全社會的契約意識,為實施改革營造良好環境。
㈣ 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計劃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發展改革委、衛生計生委、財政廳(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中醫葯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發展改革委、衛生局、財務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蘭州大學:
201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啟動實施了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23號)、《國家衛生計生委等7部門關於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國衛科教發〔2013〕56號)和《教育部等6部門關於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教研〔2014〕2號)精神,進一步做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繼續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
重點為鄉鎮衛生院及以下的醫療衛生機構培養從事全科醫療的衛生人才。免費醫學生分5年制本科和3年制專科兩種,以5年制本科為主,培養專業主要是臨床醫學、中醫學(含民族醫學,下同)專業,培養工作主要由舉辦醫學教育的地方高等學校承擔。3年制專科主要面向鄉鎮衛生院以下的醫療衛生機構和欠發達地區鄉鎮衛生院醫療衛生崗位,其培養、使用和支撐保障政策參照本科免費醫學生有關規定執行。培養工作向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扶貧開發重點工作縣傾斜。省級衛生計生、中醫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部門根據本地農村衛生隊伍建設發展規劃和需求,於上年11月份前確定下一年度定向單位和崗位數,並會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各類免費醫學生需求數量計劃;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商衛生計生、中醫葯、發展改革部門確定開展免費醫學生培養的學校,省級衛生計生、中醫葯行政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聯合與學校簽署免費醫學生培養協議。
二、統籌做好免費醫學生招生錄取工作
訂單定向培養計劃作為定向就業招生計劃,納入普通高等學校年度招生規模。報考免費醫學定向就業招生計劃的考生均須參加當年全國統一高考,實行單列志願、單設批次、單獨劃線,本科計劃在本科提前批次錄取,高職計劃在高職提前批次錄取。免費醫學生面向培養高校所在地全省(區、市)招生,原則上只招收農村生源,在符合投檔要求的考生范圍內,優先錄取定崗單位所在縣生源。生源不足時,未完成的計劃可在院校所在同批次補征志願時重新公布剩餘計劃,並按補征的考生志願及錄取要求,從高分到低分順序錄取,直至完成計劃。中央財政支持的本科層次免費醫學生在招生來源計劃中單列編制,計劃性質為「免費醫學定向」。免費醫學生錄取後、獲得入學通知書前,須與培養學校和定向就業所在地的縣級衛生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簽署定向就業協議,承諾畢業後到定向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6年。免費醫學生在學期間戶籍仍保留在原戶籍所在地,畢業後可按有關規定遷入定向就業所在地區。
三、落實好免費醫學生培養經費
免費醫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並補助生活費,學費、住宿費標准按照當地物價部門制定的收費標准執行,生活費補助標准由各省(區、市)結合實際確定,所需經費由省級財政在醫療衛生支出中統籌落實。國家每年為中西部鄉鎮衛生院招收5000名左右5年制臨床醫學、中醫學專業的本科免費醫學生,中央財政予以經費補助並將適時調整生均補助標准。免費醫學生的生均撥款正常劃撥。
四、改革免費本科醫學生人才培養模式
要根據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特點,深化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本科生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學生服務基層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教育。
(一)完善免費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強的服務基層群眾健康的意識,掌握扎實的醫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備解決農村常見病、多發病、傳染病和地方病等疾病的基本診療能力和相關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畢業後經全科專業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能在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從事全科醫療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質醫療衛生人才。
(二)優化調整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要根據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要求,優化課程設置,統籌安排基礎醫學課程與臨床醫學課程,推進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的有機結合,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將實踐教學納入課程體系,增加本地區常見病、多發病、傳染病、地方病的診療防控、中醫學(民族醫學)常用診療技術和計劃生育技術的教學內容,加強全科醫學理念和專業素質培養,構建與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三)加強免費醫學生臨床能力培養。改革臨床實踐教學體系,實施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教學計劃,加強基層實踐教學基地能力建設,優先考慮承擔免費醫學生培養任務的高校附屬醫院全科醫生臨床培養基地建設。增加免費醫學生到縣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和縣級公共衛生機構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見習、實習時間。
五、切實做好免費醫學畢業生就業安排
免費醫學生畢業後,按照入學前簽署的定向就業協議,到相應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到,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按照有關規定與之簽訂聘用合同,辦理相關手續,實行合同管理。免費醫學畢業生在協議規定的服務期內,經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批准,可在縣域行政范圍內的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之間流動。
六、積極開展免費醫學生畢業後教育培訓
免費本科醫學畢業生報到就業後,均須按照規定參加3年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免費專科醫學畢業生均須按規定參加2年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培訓期間的人員管理、待遇、經費保障等政策按照有關規定執行。經招收錄取納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助理全科醫生培訓,並取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或《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合格證書》者,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時間或2年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時間計入6年服務期內。取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並達到學位授予標準的臨床醫師,可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申請並被授予臨床醫學或中醫碩士專業學位。免費醫學畢業生按規定參加醫師資格考試,考試合格者按相關規定注冊為全科醫師或全科助理醫師。免費醫學畢業生在服務期內,醫師執業證書註明執業地點限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在服務期內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的,執業注冊按注冊管理有關規定執行。
七、加強免費醫學畢業生就業履約管理
不能畢業的免費醫學生,要按規定退還已享受的減免教育費用和生活補助;延期畢業的,延續學年內的相關培養費用由學生本人承擔。畢業及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後未按協議到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免費醫學生,要按規定退還已享受的減免教育培訓費用和生活補助並繳納違約金,具體辦法由省級衛生計生、中醫葯、教育、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制定。省級衛生計生、中醫葯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免費醫學畢業生的履約管理,履約情況納入醫師誠信管理,公布違約記錄,並記入人事檔案。
八、完善免費醫學畢業生職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在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免費醫學畢業生,注冊全科醫師後可提前一年晉升中級職稱。職稱晉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放寬外語要求,不對論文作硬性規定,把接診量、服務質量、群眾滿意度等作為免費醫學畢業生職稱晉升的重要因素。對按協議到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免費醫學畢業生,主管部門及其所在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按照國家政策落實有關工資待遇,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條件和周轉住房。取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的免費醫學畢業生,優先納入全科醫生特崗計劃。在開展或參加各類業務培訓時,要優先安排免費醫學畢業生,鼓勵其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對服務滿6年、願意繼續留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免費醫學畢業生,所在單位要在績效工資分配上予以適當傾斜。對服務滿6年的免費醫學畢業生,在城市公立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開招聘時,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
九、加強免費醫學生培養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有關地區、部門和高等學校要進一步充分認識免費醫學教育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將該項工作作為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和學校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結合本地實際,制訂具體實施辦法,加大投入,加強管理,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養輸送高素質的醫療衛生人才,有效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省級衛生計生、中醫葯行政部門負責協調落實免費醫學畢業生工作崗位;省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免費醫學畢業生人事接轉工作;省級財政部門負責落實相關經費保障。對中央財政支持中西部地區培養的免費本科醫學生,各有關省級發展改革、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計生、中醫葯、教育部門在免費醫學生畢業當年6月10日前將免費醫學生的就業落實情況報上級主管部門。
㈤ 全科醫生規培政策
法律分析:對中國全科醫生的培養、執業、待遇、職稱評定等多方面提出了眾多扶持政策,明確提出要繼續加大農村訂單培養全科醫生,農村訂單本科醫學生畢業後全部納入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法律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醫教協同深化院校全科醫學教育改革。高等醫學院校要高度重視全科醫學學科建設,面向全體醫學類專業學生開展全科醫學教育和全科臨床見習實習。鼓勵有條件的高校成立全科醫學教研室、全科醫學系或全科醫學學院,開設全科醫學概論等必修課程。依託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和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基地,建設一批全科醫學實踐教學基地。加強全科醫學師資隊伍建設,制訂建設規劃,在人員配備、職稱評聘、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醫學院校在全科醫學實踐教學基地聘請有教學潛質的全科醫生承擔教學任務,符合條件的可聘任相應的教師專業技術職務。2018年起,新增臨床醫學、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計劃重點向全科等緊缺專業傾斜。繼續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推進農村基層本地全科人才培養。改革完善高職臨床醫學、中醫學等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推進教育教學標准與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標准有機銜接。
㈥ 上海5+3卓越醫師培養是什麼意思'影響考研嗎
「5+3」模式是一種醫學教育培養思路,即5年醫學院校本科教育加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全科醫生培訓計劃與院校醫學教育三者結合在一起的一種醫學教育培訓模式。醫學教育是一個由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和繼續教育組成的連續統一的體系,如果將畢業後教育融入院校教育,將職業培訓與學位授予掛鉤,動了體制、動了體系,就是一項非常重大的改革。「5+3」的培養模式的設計,可以解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身份問題,也可以就此理順在校畢業實習、實習醫生、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前期臨床實踐重復安排的問題,也可以就此機會把醫學教育的臨床能力培養做大幅度地提升。但同時,現行的臨床專業研究生教育如何調整,龐大的培訓基地建設如何實現,醫學教育學制改革,培訓學員待遇的確定,各項體制、機制的改革、設計、銜接,都是需要研究解決的重大問題。從面向基層、到醫學教育標准、到「5+3」的培養模式的設計,大家可以看到「卓越醫師教育培養計劃」不是拔尖計劃,而是對各不同層面的醫學教育提出的教學改革、提高質量的要求。同時要說的是,醫學教育也必須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重點建設的大學,要培養包括全科醫生在內的各學科領軍人才。這樣才能形成完整的卓越醫學教育。
㈦ 第十八界三中全會對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提出了什麼新要求
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就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深入推進醫改工作答記者問1、記者問:我國深化醫改取得的主要進展和成效是什麼?
孫志剛副主任: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涉及到13億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安康,是經濟社會領域的一項重要綜合改革。黨中央、國務院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一直高度重視深化醫改,2009年3月,印發了《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了到2020年建設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
4年多來,各項改革任務得到平穩有序推進,深化醫改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效。一是全民基本醫保制度框架基本建成,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到2011年底就覆蓋了13億多人口,比改革前增加了1.72億,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織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全民基本醫療保障網。二是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全面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持續深化,建立公益性的管理體制、競爭性的用人機制、激勵性的分配機制、規范性的葯品采購機制和長效性的補償機制,初步建立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基層運行新機制。三是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顯著加強。中央和地方共同投入大量資金支持縣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基本實現村村有衛生室、鄉鄉有衛生院、每個縣有達標縣醫院的目標。啟動了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實施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計劃,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軟硬體」都得到明顯改善。四是由政府年人均補助30元,人民群眾免費獲得11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使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走向制度化、規范化,促進了衛生發展模式從重疾病治療向全面健康管理的轉變,對保障群眾不生病、少生病正在發揮積極的效應。五是按照「四個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葯分開、營利性非營利性分開)的總體要求,堅持上下聯動、內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則,在17個國家試點城市和37個試點城市進行體制機制改革和便民惠民服務的試點。2012年6月起,在18個省份311個縣啟動以破除以葯補醫機制為關鍵環節的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總體來看,四年多的醫改起步穩健,進展順利,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顯著提高,有力地保障了民生,加強了社會建設,促進了社會公平,廣大人民群眾從改革中得到更多實惠,進一步激發對醫改的擁護、支持和信心,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有所緩解,我國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由2008年的40.4%下降到現在的33.4%。
2、記者問:深化醫改取得了哪些重要經驗?
孫志剛副主任:
新一輪醫改始終堅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注重借鑒歷史經驗和國際做法,逐步探索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醫改道路,改革經驗概況起來有5點。一是在指導思想上,堅持將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堅持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循序推進的基本路徑。這「三個基本」是醫改這一世界性難題中國式解決辦法的核心。二是在實現路徑上,深化醫改將醫療衛生服務分為基本和非基本,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履行好「保基本」,非基本醫療服務可主要交給社會去辦,政府對醫療市場進行必要的監管和調節。改革選擇從基本入手,從最薄弱的環節改起,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基本醫保制度建設,把人才技術引向基層,使廣大人民群眾能夠盡快從改革中得到更多實惠。三是在重點突破上,堅持把創新體制機制放在突出位置,先後建立了全民基本醫保制度、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全科醫生制度等一系列新的制度和機制,始終強調要把增加投入與構建新機制兩者結合起來,用投入促進改革,用投入換來新的機制。四是在政策設計上,堅持從實際出發,認識和把握事物的內在規律,鼓勵各地在局部進行試點探索,同時加強對地方試點的跟蹤和指導。五是在組織實施上,從中央到地方建立強有力的領導體制和推進機制,為深化醫改提供有力有效的組織保證,充分發揮我們的政治優勢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3、記者問:在深化醫改工作中如何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孫志剛副主任:
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提出了具體而明確的要求。總的來說,是要統籌推進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葯品供應、監管體制綜合改革。《決定》提出要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醫保體系,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加快公立醫院改革,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合理分級診療模式,加強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資源整合,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鼓勵社會辦醫等。在深化醫改工作中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和《決定》,要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優化改革路徑,凝集改革力量,減少改革成本。要更加註重攻堅克難,敢於觸及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敢於破除思想的禁錮和壁壘,重構新的利益格局,攻堅克難,協力齊心,咬定青山不放鬆。要更加註重落實領導責任,充分認識深化醫改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提高認識、堅定信心,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作為改善民生、擴大內需的重大戰略性任務。
4、記者問:怎樣進一步完善全民醫療保障體系建設?
孫志剛副主任:
落實《決定》提出的健全全民醫保體系的要求,必須推動全民醫保從形成框架向制度建設轉變。要繼續鞏固擴大基本醫保覆蓋面,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到2015年政府對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人均補助標准提高到360元以上,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到75%左右。改革支付方式,推進即時結算,建立異地就醫結算機制,方便群眾就醫。加快推進建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建立起城鄉居民重特大疾病的保障機制。完善醫保管理體制,整合醫保管理職責,推進運行機制改革,提高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需求。
5、記者問:如何鞏固完善基層醫改成果?
孫志剛副主任:
鞏固基層醫改成果要以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鞏固完善基本葯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國辦發〔2013〕14號)為抓手,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逐步完善定型。要有序擴大基本葯物制度實施范圍,推進非政府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逐步實行基本葯物制度。特別是要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編制管理、補償機制、人事分配等方面的綜合改革措施,健全網路化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運行機制。要採取定向培養、崗位培訓、繼續教育、對口支援等多種方式,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狠抓現有政策落實,加大對村醫的扶持力度,切實穩定和優化鄉村醫生隊伍。
6、記者問:如何加快公立醫院改革步伐?
孫志剛副主任:
公立醫院改革是深化醫改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決定》提出的重要任務要求。要推動公立醫院改革由試點探索向全面推進的轉變,做好破除以葯補醫、創新體制機制、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這三篇文章。明確政府辦醫職責,全面落實政府在公立醫院的基本建設、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公共衛生服務、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貼等六個方面的投入政策。同時逐步取消葯品加成政策,將醫院的補償由服務收費、葯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三個渠道,改為調整服務收費和增加財政補助兩個渠道。改革規范葯品、耗材的招標采購機制,切斷葯品及耗材等生產流通領域與醫院、醫生之間的利益鏈條。深化人事制度、分配製度改革。醫院不能將創收指標層層分解到醫生頭上。要建立競爭性的用人機制,建立體現公益性和高效率的新的績效考核和分配製度,探索符合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動醫院內部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精細化。當前,要以縣級公立醫院為重點,推進以取消以葯補醫機制為關鍵環節,以改革補償機制和落實醫院自主經營管理權為切入點,統籌推進管理體制、補償機制、人事分配、價格機制、醫保支付等綜合改革。同時,繼續拓展和深化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加強指導,為整體推進改革打好基礎。
7、記者問:如何鼓勵發展社會資本辦醫?
孫志剛副主任:推進社會資本辦醫既要在完善頂層設計上下功夫,也要在確保政策落地上下功夫。要鼓勵社會辦醫,在衛生規劃中要給社會辦醫留有合理發展空間,特別要注意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建立以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的社會資本辦醫體系。完善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措施,動員境內外有經濟實力、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團體和個人興辦一批規模大並能夠做精做細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社會資金可直接投向資源稀缺及滿足多元需求服務領域,多種形式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完善醫師多點執業政策,提升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水平。到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達到總量的20%左右。同時要推進醫葯衛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促進健康和生物醫葯產業發展。研究制訂老年護理服務產業發展規劃,開展老年康復護理服務試點。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帶動醫葯產業轉型升級,推進中醫葯走向世界。
㈧ 上海全科醫生培訓前途如何
上海萬元招聘社區全科醫生 三年培訓可獲補貼
日前,上海首個《全科醫師規范化培養試行辦法(2006-2010年)》文件正式下發,透露至2010年,將面向全國招生,培養1000名全科醫師。據了解,外地醫學院畢業生,如果願意到上海來從事社區全科醫生的工作,不僅能獲得上萬元的獎勵,參加培訓還可獲生活補貼。為全科醫生培養提供這么全面規范的培訓計劃和優厚條件,此舉在全國還是先例
本次面向全國的招生將提供相當優厚的條件。在滬接受全科醫生的三年培訓期間,學生將享受生活補貼,第一年每人每月1600元(含稅、不含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以後每年按12%幅度遞增。學生培訓結束,凡到中心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並簽訂5年及以上合同,工作滿3年並經考核合格者,給予1.2萬元獎勵;工作滿5年並經考核合格者,再予獎勵1萬元。凡到寶山、閔行、浦東偏遠地區及崇明、奉賢等郊區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並簽訂5年及以上合同,工作滿3年並經考核合格者,給予獎勵1.8萬元;工作滿5年並經考核合格,再予獎勵2萬元。
此次招生,將面向全國任何地區,只要願意在上海從事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兩年內的臨床醫師或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應屆畢業生都可以報名。
㈨ 想請問下全科醫生的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主要為那些謝謝
一、全科醫生的工作職責:
1、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有關負責人員領導下和上級醫師指導下,開展門診、 巡診、出診、家庭病床、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復等工作。
2、經常深入社區居民住戶,及時了解掌握社區人口動態、居民健康狀況,建立健康檔案,提供多種形式衛生服務,滿足群眾基本衛生需求。
3、開展一般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對病人進行體格檢查和相應輔助檢查,並提出診斷和制定治療、康復方案,負責病人的治療,指導、幫助其康復。
4、進行急、重、危病人的現場搶救,並及時向上級領導匯報。確定病人的轉診,應 按要求書寫病歷摘要,記錄處理,協助轉診。
5、認真、及時完成有關醫療文件書寫。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常規,親自操作或指導護士進行相應的檢查和治療,嚴防差錯事故。
6、開展流行病、傳染病的預防、監測與處理。開展社區婦女保健、兒童保健與老年 保健。開展健康教育與心理衛生咨詢。
7、建立家庭衛生保健合同制及家庭病床,主動提供醫療保健服務。
8、參加在職全科醫學學習和社區專項技術服務培訓,不斷拓寬知識面,提高社區衛 生服務技能。
9、做好社區衛生服務各項登記、統計、分析總結工作,完善社區衛生服務。
二、全科醫生工作內容:
1、建立並使用家庭、個人健康檔案(病歷)。
2、社區常見病多發病的醫療及適宜的會診/轉診。
3、急、危、重病人的院前急救與轉診。
4、社區健康人群與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包括疾病預防篩查與咨詢。
5、社區慢性病人的系統管理。
6、根據需要提供家庭病床及其他家庭服務。
(9)全科醫生培訓計劃擴展閱讀:
特點
1、強調持續性、綜合性、個體化的照顧。
2、強調早期發現並處理疾患;強調預防疾病和維持健康。
3、強調在社區場所對病人進行不間斷的管理和服務,並在必要時協調利用社區內外其他資源。
范疇
1、可及性服務。
2、人格化照顧。
3、綜合性照顧。
4、持續性服務。
5、協調性服務。
6、以家庭為照顧單位。
7、以社區為基礎的照顧。
8、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為診斷程序。
9、以預防為導向的照顧。
10、團隊合作的工作方式。
全科醫生和其他醫生的區別和聯系
1、服務宗旨與責任不同
2、服務內容與方式不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全科醫生 (醫務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