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需一份社區綜合工作管理創新實施方案
宇宙巷社區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
工作實施方案
為大力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推動我社區社會建設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根據《昆侖路街道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我社區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探索社會服務管理新模式、新機制和新舉措,全面提升社區社會服務管理水平,促進社區各項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二、工作目標
針對社會管理中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薄弱環節和工作盲區,圍繞社會矛盾化解,特殊人群服務管理、社會治安重點地區排查整治、綜治維穩基層基礎建設、「兩新組織」服務管理、互聯網管理等工作,探索社會管理創新「三項工程」、四大格局和四支隊伍建設、理順工作體制,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工作措施,用兩年時間率先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管理體系,建立起「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調、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實現對流動人口、特殊群體和矛盾排查、化解的一體化、常態化規范化管理。群眾信訪案件明顯下降,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三、成立工作領導小組
為確保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工作取得實效,我社區成立由社區主任任組長,副主任任副組長,社區工作人員、轄區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工作領導小組。
四、主要內容
(一)創新社會管理機制,推進「三項工程」建立科學規范的社會管理網路
1、推進社會服務管理「網路化」工作
(1)科學劃分網路管理框架。社區綜治維穩工作站要及時建立社區級社會服務管理機構,科學的劃分網路(此項工作各社區3月30日前完成)。要配齊配強專門工作力量,指定各網路負責人,將轄區以企事業單位,居民小區,大型商(市)場等全部納入網格化管理,實施對所有組織的服務管理。(個社區5月30日前完成)
(2)推進網格化管理規范運行。按照網格化管理要求,把轄區人、地、物、事,組織全部以網格為單位,進行登記造冊,納入網格進行管理,積極協助建立「五大系統」(即:基礎建設系統,信息網路系統,組織指揮系統,應急處置系統,維穩防控系統)規范網路化運行,實現社會服務管理「責任化、綜合化、精細化、信息化、實效化」。(各社區5月30日前完成)
2、推進社會組織管理「一體化」工程
(1)規范對各類社會組織的管理。對各類社會組織進行統一登記,分類管理,及時掌握其活動情況。(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2)規范對新經濟組織的管理。配合相關職能部門,探索建立新形勢下加強非公有制企業等新經濟組織服務管理的體制機制、方法手段,落實新經濟組織內部安全穩定法人責任制及社會責任制,實現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全覆蓋。(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3)加強對宗教活動場所的管理。健全和完善社區主要領導和工作人員聯系重點活動場所工作制度。探索管理機制,逐人逐戶建立檔案信息庫,實現網上查閱和信息化管理,有效解決非法設立活動點,非法舉辦宗教培訓班,未成年人入教等問題,確保實現合法活動場所規范有序。
(二)創新社會管理體系,構建「四大格局」,切實提高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水平
1、創新和加強科學化的社會服務管理體系,構建「大綜治」工作
(1)推進「大綜治」組織建設。建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矛盾化解、維護穩定四位一體的工作平台,實行集中辦公。社區綜治維穩工作站按照「一個中心,四個功能區」的模式設置,下設信息綜合,綜合服務,訴求調解,隱患整治四個功能區。(各社區2011年5月30日前完成)
(2)規范「大綜治」工作運行。依託網路化管理模式,在綜治維穩工作站的統一指揮下,按照其職責范圍,負責相關工作開展。(各社區5月30日前完成)
(3)推進「大綜治」規范化建設。首先要統一硬體設施。各級綜治維穩工作站要統一使用中央綜治委制定的全國綜治徽章作為標識(此項工作3月1日前完成)。中心總使用面積要達到200平方米以上,安裝視頻監控系統,配備工作必須的電腦,電話,傳真機,復印機,列印機及工作車輛,社區綜治維穩工作站的硬體設施,由各社區根據各自實際情況確定統一標准(此項工作3月1日前完成)。其次要統一台賬薄冊,各社區綜治維穩工作站要統一使用市綜治辦制定的「1書2本3單4報5表7冊」基本台賬薄冊,檔案記錄要做到「簡便易行、首尾連貫、有據可查、詳要分明、一目瞭然」,實行一案一檔制度。辦理的來信來訪及受理的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案件,要做到日清,周報,月結,有案可查,科學歸檔。(各社區5月30日前完成)
2、創新和加強立體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構建「大綜治」工作
(1)加強技防設施建。協助相關部門按照「大集中,大整合」的思路,制定轄區技防建設總體規劃。(各社區5月30日前完成)
(2)制定治安重點地區整體發展規劃。社區要把社會治安重點地區特別是城鄉結合部、少數民族群眾聚居區的經濟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公共服務納入轄區社會發展整體規劃,制定具體規劃方案。(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3)建立社會治安重點地區,治安突出問題滾動排查整治機制。建立治安混亂地區和圖出治安問題排查整治常態化機制。(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以城鄉結合部、學校、幼兒園等重點地區,定期開展治安隱患大排查,摸清底數,分析梳理治安突出問題,制定整治方案(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4)加強公共突發事件預防處置機制建設。認真貫徹執行《青海省維護藏區穩定預防和應急管理辦法(實行)》精神,建立完善應急處置隊伍,防範處置預案和指揮機制(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5)健全完善公共安全監管機制,健全完善安全制度、措施和監管機制,抓好轄區各類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定期、不定期開展安全檢查工作。(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3、創新和加強規范化的重點人員管理體系,構建「大服務」工作格局
(1)規范建立各級人口管理體系,依託「大綜治」平台,實現服務管理工作資源共享。按照500:1的比例配備專職管理人員。社區並設立實有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站,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2)積極探索推進「一證通」服務管理機制。協助相關部門大力推行外來人員居住證管理,探索建立房租憑、職業介紹、技能培訓、教育、社保、醫療保險、交通管理等內容為一體的「一證通」,不斷完善居住證在外來人口參與社會建設方面的作用。(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3)建立健全房屋出租服務管理機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出租、誰負責、誰留宿誰負責」的原則,協助有關部門對轄區出租房屋實行分類管理。做好登記備案工作,做到人來有登記,人走有注銷。(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落實以業管人的具體措施。督促轄區用工單位按照「誰用工誰負責」的原則,嚴把錄用關、使用關、管理關。按照規定做好登記造冊工作。(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4)建立實有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建立聯系會議機制,每季度召開一次工作會議,討論流動人口管理中存在、出現的熱點、難點問題,並解決問題。(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5)重點青少年群服務管理工作。建立相關部門參與就的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管理機制,完善對有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犯罪預防工作。建立在校生的法制輔導員制定,建立對服刑在教人員子女、留守兒童聯點幫扶關愛機制。(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6)刑釋解教人員服務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安置幫教工作格局。積極推進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一體化,建立監管場所與家庭、單位、社區幫教管理的銜接機制,建立「三無」(無家可歸、無業可就、無親可投)人員安置機制。(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7)服刑人員社區矯正工作。建立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社區矯正工作機制。建立接受、管理、考核、獎懲、解除矯正制定。(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8)吸毒人員服務管理工作。深入開展排查登記和管控工作。(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9)其他特殊人群的服務管理工作。開展對重點人員的排查登記,堅持定期排查、專人穩控、嚴防漏管、失控。(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4、創新矛盾化解體系,構建「大調解」工作格局
(1)完善信訪工作協調處置工作,利用綜治維穩工作中心(站),積極協調各職能部門建立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長效工作機制。(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2)深化「大調解」聯動聯調工作機制。以推進調解機制創新為動力,不斷完善「訴調對接、檢調對接、公調對接、訪調對接」等制度,實行工作站平台與相關部門派出機構調解矛盾糾紛的無縫對接(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3)建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在教育、醫療、交通事故、環境保護等領域全面建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4)建立科學規范的行政調解組織。督促轄區單位建立專門的行政調解工作辦公室,配備專兼職調解人員。(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5)建立完善依法管理社會的長效機制。深入推進普法依法治理,深入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加強法律援助、法律服務和司法救助工作。(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6)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保障工作。落實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人、財、物保障措施。(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三)配備社會管理輔助劑力量,建好「四支隊伍」,建立全民參與社會管理的長效機制
1、建好社會志願者隊伍
(1)各社區要全面掌握轄區社會工作者專業特長、服務領域等情況,實施分層分類管理,規范各種形式的社會服務管理志願者隊伍,充分發揮人民封群眾在維穩信息、治安巡邏、人口管理、糾紛調處、法制宣傳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2、建好維穩信息員隊伍
(1)按照「公秘結合」原則,依託社會管理網路化工程建設,組建維穩信息員隊伍。以公開的信息員隊伍由基層五員、五老組成(治安巡邏員、綜治工作人員、糾紛調解員、法制宣傳員、信息聯絡員,老黨員、老幹部、老職工、老戰士、老模範)為主體,以各部門各單位內部信息員為補充。(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3、建好治安巡邏員隊伍
(1)以社區為基礎,以網格為劃分,按照每社區不少於10人的標准,建立單位、小區治安巡邏隊伍;建立小區看樓護院隊、治安「紅袖標」、單元樓棟長、治安中心戶長,開展義務治安聯防工作。(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4、建好基層黨組織隊伍
(1)進一步加強各級、各類黨組織建設,認真做好黨員發展的培養計劃,把具備黨員條件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內來。(各社區3月1日前完成)
五、工作步驟
(一)動員部署階段:(2010年11月1日--2011年1月31日)
主要任務:成立街道社區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工作機構及制定工作實施方案,明確綜合試點工作方向,落實工作任務,逐級分解量化工作目標,層層動員部署,全面推進綜合試點工作順利開展。
(二)整體推進階段(2011年2月1日--12月31日)
主要任務:將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工作納入「十二五」整體規劃建設任務,全方位、大范圍、集中力量,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三項工程、四大格局和四支隊伍建設的整體落實工作,確保目標任務落實到實處。按照試點先行,整體推進的原則確定一批基層社區和單位開展綜合試點建設工程,以點帶面確保社會管理創新試點工作取得實效。
(三)總結提高階段(2012年1月1日--3月31日)
主要任務:對社會管理綜合創新試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對未落實的項目進行集中攻堅,確保項目建設落實到位;對取得經驗加以總結、推廣,形成具體做法上報有關部門,使社會管理創新試點工作全面推進、整體發展。
(四)考評驗收階段(2012年4月1日--5月31日)
主要任務:由街道社會管理創新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對各社區綜合試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考評驗收,將社會管理創新合試點工作納入2011年領導責任制考核內容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一票否決內容。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統一思想。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涵蓋內容多,涉及領域廣,各社區要高度重視,明確任務,狠抓落實,力爭在2012年人實現各項既定工作目標。
(二)落實責任,制定方案。各社區要認真對照任務分工,落實責任制,研究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切實將工作責任、任務指示細化到人。
(三)加強督導,強化考核。街道領導小組將及時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督導,定期通過工作進度。
(四)充實力量,強化保障。各社區要配齊專兼職的社會管理工作人員,確保有人幹事。
Ⅱ 關於如何在新形勢下做好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的思考
社會管理是人類社會必不可少的一項管理活動,在現代社會,社會管理地位日益重要。北海當前正處在跨越發展的黃金期,同時也是社會矛盾的凸顯期。特殊的區位市情和所處的發展階段,決定了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並著力抓好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努力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為跨越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社會管理工作,特別是近兩年來,我們圍繞實施北海三年跨越發展工程,在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的同時,切實負起維護社會穩定第一責任,大力加強社會管理,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大膽創新社會管理手段,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盡管近年來我們在社會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面對北海跨越發展的新態勢、不斷增加的流動人口、交織疊加的社會矛盾、日益增多的群眾新期待,繼續探索新時期、新形勢下適應社會和諧發展的社會管理方法和模式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適應形勢變化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迫切需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順應民心、共建共享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解決當前社會管理中突出問題的必要舉措。
社會管理涉及面廣、工作量大、任務艱巨繁重,相關工作千頭萬緒,既要整體推進,又要注意突出重點,爭取重點突破。當前要重點抓好8項工作。
一要整合各方力量,努力構建齊抓共管的社會管理格局。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社會管理領域一場深刻變革,必須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形成工作合力。全市各級黨委要充分發揮在社會管理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領導社會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抓經濟建設那樣抓社會建設,像經常分析經濟形勢那樣經常分析社會形勢,科學制定社會管理的大政方針。
二要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加強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關鍵是改善民生。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基礎性、根本性工作來抓,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社會建設的投入,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三要注重完善機制,努力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社會矛盾產生的根源之一,往往是群眾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利益訴求得不到充分表達。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必須努力完善黨委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利益機制,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讓北海的老百姓切實感受到權益受到保護、人格受到尊重、心情更加舒暢,從而自覺接受管理、主動配合管理、積極參與管理。
四要不斷改善服務,努力優化對流動人口及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務。最佳的社會管理方式是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要抓緊建立覆蓋全市城鄉所有人口的基礎資料庫,要建立健全以流入地為主、流出地與流入地協調配合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制;要對特殊人群實行特殊關愛;要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使他們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五要切實加大投入,努力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根基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工作要落實在基層,問題要解決在基層。要結合換屆工作,切實選好配強鄉鎮黨政領導班子,轉變工作職能,加強社會管理;要充分發揮村組織在基層社會管理中的作用;要在城市發展中統籌抓好街道社區管理建設;要加強對新經濟組織及新社會組織的培育、引導和監管;要充分發揮工青婦以及其他社會團體、行業組織、中介機構、志願團體的作用,形成社會管理工作合力。
六要完善安全體系,努力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社會管理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要圍繞提高預知、預警、預防、應急處置能力,加快建立主動防控和應急處置、傳統方法與現代手段相結合的公共安全體系。要科學制定突發性事件的應急預案,要加強重點領域突發事件的防範,要善於發揮媒體在突發性事件處置中的作用。
七要堅持群眾路線,努力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幹部,一定要站穩群眾立場,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根本標准。要用更多的時間深入基層,深入實際,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和訴求,耐心做好釋疑解惑和矛盾排查工作,切實解決實際問題,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針對社會不同群體的思想問題和利益訴求,把政策講清,把道理講明,把利弊講透,讓群眾聽得進、信得過,最大限度地爭取廣大群眾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八要加強教育引導,努力抓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一個有道德、講文明的社會,才有可能成為安寧和諧的美好社會。我們要加強形勢任務教育,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以及市委九屆八次、九次、十次全會精神,圍繞實施北海三年跨越發展工程,廣泛開展形勢政策宣傳活動,特別是要大張旗鼓地宣傳北海當前來之不易的大好形勢,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大局意識,凝心聚力,奮力開創北海跨越發展的新局面。今年底,第24屆世客會將在北海隆重舉行,要抓緊在全市廣泛開展「當好東道主,辦好世客會」專題教育。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打牢基礎。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一項浩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須整合各種資源,凝聚各方力量。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各項工作有效推進。一要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事關北海跨越發展大局,全市各級各部門必須充分認識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真正將其作為「十二五」發展和當前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好。要加強教育培訓,加強調查研究,結合實際對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進行謀劃及部署,並加強督促檢查,強化社會管理績效考核,保證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各項部署與要求全面落實。二要積極探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有效途徑。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積極學習借鑒先進城市的成功經驗,同時堅持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有效途徑,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努力實現科學化管理、人性化管理並形成長效機制。三要充分發揮領導幹部在社會管理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全市各級各部門黨政主要領導要切實擔負起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第一責任,發揮好模範帶頭作用,帶頭宣傳發動,帶頭學習研究,帶頭謀劃部署,帶頭狠抓落實,完善社會管理格局,協調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保持社會穩定,推動社會管理不斷取得新成效。
Ⅲ 加強社會建設 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總結
創新社區社會管理工作總結會議發言
我市開展社區建設10年來,已建成社區240個,其中:三區110個,四縣130個,基本實現了市區、縣城、鄉鎮人口集中區域居民的社區化管理。社區已成為我市社會管理服務的重要載體,在開展居民自治,保障居民民主權益,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維護基層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各種新問題不斷出現,基層社會管理的難度空前增大,我們只有不斷創新社區社會管理服務觀念和制度,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不斷優化社區組織結構
1、實現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全覆蓋。要加快推進城鄉結合部、城中村、工礦企業所在地、新建住宅區、流動人口聚居地的社區居民委員會組建工作,實現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的全覆蓋。
2、健全社區居民委員會下屬的委員會。調整充實社區居民委員會下屬的委員會設置,建立有效承接社區管理和服務的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計劃生育、群眾文化等各類下屬的委員會,切實增強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居民開展自治活動和協助鄉鎮(街道)加強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
3、選好社區各級管理服務負責人。選齊配強社區居民小組長、樓院門棟長,推動形成社區居民委員會及其下屬的委員會、居民小組、樓院門棟上下貫通、左右聯動的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體系新格局。
4、健全社區工作專業服務機構。根據工作需要可建立社區服務站(或稱社區工作站、社會工作站)等專業服務機構,開展社區的行政性事務和專業化幫助居民的工作。
二、不斷完善居民自治體系
1、不斷健全居務公開民主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如居民自治章程、居規民約、居務公開民主管理規定、財務管理制度等。創新公開形式,暢通干群之間的溝通渠道。
2、嚴格依法搞好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通過選舉,凝聚民心,形成社區歸屬感和參與感,選出居民滿意的幹部;強化對新任社區幹部的培訓提升,增強其依法開展居民自治、帶領群眾致富的意識和能力。
3、加強社區幹部隊伍建設。全面推行鄉鎮(街道)幹部聯系社區制度,增強聯系幹部對社區工作的指導,防止社區幹部違反法規民意獨斷專行;推進廉政文化進社區工作,規范社區幹部行為和工作作風,培育廉潔為民的社區「兩委」班子;落實並適當提高社區幹部報酬及辦公經費,確保社區建設各項工作有錢開展;充實社區工作力量,增大從優秀社區幹部中考錄公務員的比例。
4、充分發揮居民監督委員會的功能。通過去年底的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我市已全面建立了村(居)民監督委員會,並逐步建立健全了相應的規章制度。接下來,重點是落實好制度,發揮好監委會的監督作用,保證社區黨組織、居委會、監委會「三權制衡」,良性互動;全面推行「四議兩公開一監督」為主要內容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5、堅決遏止和扭轉社區行政化傾向。根據社區的性質定位,梳理社區服務內容,分離出不屬於社區業務范圍的工作項目,讓社區回歸到以開展居民自治為主要工作的軌道上來。只有這樣,社區自治組織才有更多的精力放到加強社區管理,更好服務居民上來。
三、大力整合社區管理服務資源
1、推進共駐共建。廣泛開展社區同駐社區企業、單位、協會等的共駐共建活動,尋求駐區企業、單位、協會等參與社區公益事業,發揮其工作優勢和資源優勢,提供資金、智力和人力幫助,促進社區建設發展。
2、健全志願者隊伍。整合社區志願者隊伍,建立符合社區居民需要、專兼職相結合的社區志願者隊伍,人數力爭達到居民總數的10%,並通過開展系列活動增進居民之間的交流,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環境。
3、充分發揮居民參與社區建設。居民是社區建設的主體,既要保證社區居民享有社區服務,更要推動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服務。可通過各種群眾組織、興趣小組、壩壩會、自編自演文藝節目,寓教於樂,形成居民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工作的良好局面。
4、引進社區社會工作專業機構。針對社區特殊群體(如流動人口、殘疾人、老年人)等開展社會工作服務活動,引進人員、資金、項目等,用專業方法改善社區服務,努力使公共產品和服務惠及每個社區居民。
四、努力拓展社區服務領域
1、推進社區信息化服務平台建設。通過信息化服務平台建設,把政務服務、公益服務和便民服務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居民家庭和社區組織的網格化對接,保證社區組織更加方便快捷地服務居民,尤其要強化醫療衛生、社會救助等的服務網路建設。目前,社區信息化服務平台建設已經納入了我市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
2、鼓勵社區居民和社會力量發展社區服務業。以民生工作為重點,加快推進和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事業發展,尤其是社區服務業的發展。一方面,鼓勵社區居民開辦小型社區服務業。如乾洗店、美容美發店、面館、茶館、廢物回收利用點等,就近方便居民生活,帶動就業,以不斷滿足居民多樣化的公共服務需求;另一方面,鼓勵社會力量在社區范圍內開設專業服務機構。如幼兒園、社區醫院(門診)、葯房、家庭式養老院、社區文體設施等,鄉鎮(街道)和社區可以為其讓渡部分利益,在雙贏原則下推動社區服務業的發展。
3、支持社區組織開辦經濟實體。在服務和改善居民生活條件的基礎上,創辦經濟實體,增加社區組織的經濟收入,可以有效緩解社區資金缺乏的問題,推動自治組織實現持續發展。
總之,充分挖掘和發揮社區的社會管理功能,是創新社會管理服務體系的必然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我們將立足於民政部門工作職責范疇,積極指導社區開展好社會管理創新試點工作。
Ⅳ 如何創新社會管理,推進社會和諧穩定
「六個加強」、「兩個完善」,即要加強和完善社會管理格局,加強社會管理制度建設,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加強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服務管理,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完善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完善信息網路服務管理,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強調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出了「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的要求」。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上強調,要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以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突出問題為突破口,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這是我們黨從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局出發、科學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做出的戰略決策。一、明確新時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大意義對處於戰略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的中國來說,只有社會管理得到了切實加強和改善,社會才會有序、和諧,人民才能安居樂業。也只有在這樣的社會環境里,全社會才會為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凝聚強大力量,抓住機遇實現更大發展。黨中央重視和加強社會管理的政策導向,是人民群眾的福音,是各級黨員幹部的新課題,是國家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保證。1、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新情況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長,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中國用30多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走過的道路,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等人類社會的重大變革,在中國短時期內同時展開。發達國家在不同時期漸次出現的許多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在我國相對集中地在較短時間里疊加顯現出來,有些問題還相當突出尖銳,有些問題將會在較長時期內存在,有些問題可能會在較短時間內爆發。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加快,特別是隨著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思想觀念等發生深刻變化,新情況、新問題不斷產生,我國社會管理已經並將長期面臨新的課題、新的挑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徵,決定了我們必須通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妥善處理各種社會問題,應對各種社會風險,以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2、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科學發展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長期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社會管理是維系社會正常秩序、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營造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的活動。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必須搞好社會管理,也只有加強社會管理,才能促進科學發展。從現實情況看,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形勢是好的,但經濟和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狀況並未根本改變,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各社會階層和群體之間的利益沖突趨於明顯,全國刑事犯罪、社會治安案件居高不下,群體事件易發多發。社會管理體制不完善、機制不健全,基層社會管理存在著不少空白點和薄弱環節。城鄉社區治理思路不夠明晰,社會組織、基層自治與行政管理的關系不順,社會服務需要加強。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用統籌兼顧的方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協調各社會階層、群體、成員之間的利益關系,加強對流動人口的服務和管理,促進各類社會組織和基層社區健康發展,才能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3、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需要。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擴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建設和黨的建設。這就要求我們。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應更加註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社會建設包括發展教育醫療衛生事業、擴大就業、調整收入分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管理等多個方面。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方面。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人們對社會管理的了解和熟悉程度,遠遠不如我們對經濟管理的了解和熟悉程度。這里十分重要的,是需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問題。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也特別強調,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這是黨中央全面審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和新任務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這就要求,必須對我國新形勢下的社會矛盾狀況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和把握社會管理規律和特點,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體制機制,提高社會管理的能力和水平。4、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需要。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黨的十七大豐富了全面小康社會的內涵,強調要增強發展協調性、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加強文化建設、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建設生態文明等。而創新社會管理模式,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總的來看,當前我國的社會管理還沒有完全擺脫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社會管理模式。在思想觀念上,重經濟建設、輕社會管理;在管理主體上,重政府作用、輕多元參與;在管理方式上,重管制控制、輕協商協調;在管理環節上,重事後處置、輕源頭治理;在管理手段上,重行政手段、輕法制規范和道德自律。這些與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是不相適應的。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相適應的中國特色社會管理模式,具有很大的緊迫性。面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情況,必須對社會管理基本理論、社會管理存在的問題等進行深入研究,立足中國國情,借鑒世界上一切有益的社會管理經驗,提出加強和創新我國社會管理的思路與對策,為黨和政府完善社會體制、制定社會政策、推進社會管理,提供科學決策的參考依據。 二、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要重點解決五個基本問題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面臨的重大任務,關繫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繫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關繫到國家長治久安。胡錦濤總書記強調指出,社會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所以,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七大「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的要求,結合社會實際,堅持以人為本、以情為本,從解決當前群眾情感、社會情緒的幾個突出問題入手,探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新路子。一是解決好「距離感」問題,讓幹部融入群眾中間。毛澤東曾指出:「要做群眾工作,就要接近群眾、面向群眾。」但當前部分黨員幹部不敢、不善甚至不願、不想與群眾打交道,黨群之間、干群之間的時空距離越拉越大,與群眾的心理距離也越來越遠。有群眾講:「五六十年代同吃住,摸得到腳;七八十年代上廣播,聽得到聲;九十年代坐小車,看得到煙;現在只能在電視上瞧得到影。」這種距離不是群眾拉開的,而是部分黨員幹部坐在「機關衙門」、疲於「文山會海」,忙於「迎來送往」造成的。在群眾心裡,一些幹部高高在上、遙不可及;而「群眾」也成為部分幹部僅僅是在車窗里看到、講話里念到、匯報里提到的概念。黨員幹部與群眾要拉近距離、消除「隔膜」,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沉下去,走進基層、走進社區,與群眾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二是解決好「人情味」問題,把真情送到群眾心間。社會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群眾工作本質上是做人的工作,應該把「情」字放在重要位置,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必須重視「社會情感」,讓其成為調和社會關系的「潤滑劑」。避免演變成為激化社會矛盾的「催化劑」。重慶渝中區創新實施「人生關懷」系統工程,每一個群眾在出生、入學、婚育、養老、節日、生活困難、重病、離世等8個人生重要節點,黨委政府都會送上「禮包」,上門看望慰問。一方面,在群眾大喜時送上祝福、悲傷時給予安慰、困境時扶助激勵,能讓群眾感受到「一個區域就是一個大家庭」的溫情;另一方面,關懷對象由困難群眾等特殊人群擴大到全體群眾,由特惠到普惠,讓人人都能感受到黨委政府全方位、全過程的關心;同時,關懷內容由扶貧幫困拓展到人情關懷,由物質幫扶擴展到情感交融,多了真心真情的感動,少了程序化、公式化的冷漠。三是解決好「信任度」問題,把承諾兌現到群眾眼前。從近年來發生的貴州甕安、湖北石首、河北定州等頗具影響力的群眾性事件中,我們發現一個現象:群眾寧願相信網路傳言、簡訊甚至謠言,也聽不進黨委政府的真實解釋說明,使小問題釀成大矛盾、個體事件放大為公共事件,明顯表現出群眾對當地黨委政府的不信任。這種現象的根源在於,在一些地方,黨委政府為民辦實事的政策常常成為「空頭文件」,為民解難事的承諾往往只是「空頭支票」,為人民服務僅僅停留在「會議上」,久而久之,就使老百姓對我們的政府、我們的幹部失去了信任。取信於民的關鍵在於,答應群眾的事,要事事有迴音、件件得落實;作出的承諾,要逐一「兌現」,不能讓群眾的合理訴求「落空」、熱切期盼「延期」。針對群眾提出的具體問題要堅持現場查看、現場研究解決,努力實現辦結一件、滿意一件、爭取群眾一片,不讓歷史遺留問題繼續遺留歷史,努力做到老問題、棘手問題逐步解決,新問題、現實問題不留「後遺症」。同時,對群眾反映事項,建立「三日反饋、十天辦結」和「組織督察+群眾監督」的雙向督辦機制,通過電話回訪、社區公示、群眾見面會等形式,做到「群眾不滿意、事項不銷帳」,不讓黨政失信、幹部失職、群眾失望。四是解決好公共服務「均衡化」問題,把服務送到群眾身邊。有群眾講:「現在少數富人致富了,少數窮人政府關懷了,大多數人被遺忘了。」對於政府的公共服務,很多群眾認為沒有落到自己身上,感覺不具體、很飄渺。為此,我們應該設身處地,從百姓生活的細微處來觀察、關心,把服務送到百姓身邊、送到群眾家門口,讓群眾感受到、享受到無處不在、觸手可及的公共服務。近年來,不少地方都在致力於打造社區「10分鍾便民服務圈」,讓老百姓步行10分鍾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務。五是解決好群眾「參與性」問題,讓發展富集群眾智慧。有群眾反映,「高樓大廈越蓋越多,但我住不上;高速公路越修越多,但我用不上;明天的事說得越來越好,但我靠不上。」一方面,幹部希望為群眾做更多的事情,謀更好的發展;另一方面,黨委政府抓工作、上項目又存在「剃頭挑子一頭熱」問題,工作很努力,但群眾不買帳。毛澤東講:「要聯系群眾,就要按照群眾的需要和自願。」如何讓黨和政府的工作在更大程度上得到老百姓的廣泛認可?實踐證明,必須依靠群眾、發動群眾,讓群眾感受到發展有我參與,實現黨群干群「雙向互動」。如有的地方危舊房片區改造前,要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群眾支持率達到90%以上才啟動拆遷;在實施社區環境整治、小區園林綠化、斷頭路打通等項目前,都要進行公示,廣泛徵求群眾意見,讓老百姓感到自己的想法被尊重、建議被採納,也能從中看到變化、享受到幸福,在共同參與中形成共建美好家園的強大合力。 三、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要正確處理好四種關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樹立科學的社會管理理念,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辨證思維,正確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辨證處理社會發展所面臨的「成長的煩惱」,妥善解決廣大群眾日益多元的合理訴求,不斷開創社會和諧發展的新局面。一是正確處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克服「眉毛鬍子一把抓」的偏向。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社會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權利腐敗等問題隨之出現,教育、醫療、住房、就業、征地拆遷等矛盾沖突不斷,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從表象看,社會矛盾觸點多、燃點低、處理難,利益紛爭錯綜復雜,涉及社會發展的多個領域。面對這些矛盾和問題,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而應該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用主要矛盾的解決來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甚至同一地區不同時期主要矛盾也不一樣,需要從實際出發,認真分析研究,仔細甄別。二是正確處理人與物的關系,克服「見物不見人」的偏向。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發展不是一種純客觀的發展,而是同人的發展及其價值實現直接相關的社會發展。因此,社會管理之「本」是「人」,而不是「物」,要按照人的需要來組織管理。要正確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的關系,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切實貫徹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服務人民、管好社會。社會管理需要創新,但更要「創心」。只有心繫群眾,始終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堅定信念,才能真心與群眾交流,真正傾聽群眾的呼聲,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只有從「心」做起,用「心」去創新,少一些替民做主、多一些讓民做主,少一些管理、多一些服務,才正真正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只有堅持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把群眾滿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讓群眾感受到權益受到保障、心情更加舒暢,實現上下聯通的「互動境界」,這才是社會管理的真境界。三是正確處理重點與全局的關系,克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偏向。鄧小平告誡我們:「要提倡顧全大局,有些事從局部看可行,從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從局部看不可行,從大局看可行。歸根到底,要顧全大局。」社會發展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人的發展等要素之間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過程,社會問題千頭萬緒,群眾需求千差萬別,做好社會管理工作不僅僅是一項任務,更是一門藝術。所以,搞好社會管理,既不能全面推進、遍地開花,也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做到既全面推進各項工作,又集中精力破解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辨證處理好重點與全局的關系。當前,社會管理的重點是建立一套源頭治理、動態管理、精細執行的新管理模式。樹立預防為主、應急為輔、頂層設計的理念,建立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權益保障機制等,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更多地把工作重心從治標轉向治本,從事後救急轉向源頭治理,盡可能使社會矛盾和社會沖突少產生、少轉化、少激化,不斷增強社會管理的前瞻性、主動性、有效性。用社會機制的良性運行約束社會和諧發展的步調,使整個社會形成和諧共生的良好局面。四是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的關系,克服「急功近利」的偏向。社會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研究投入和產出績效,需要在平時積累經驗的基礎上強化制度設計,處理好短期政策與長效機制的關系問題。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是扎實推進社會管理、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的一個重要原則。這是由社會管理的緊迫性、艱巨性和長期性決定的。我國的社會管理是一項無從借鑒的開創性事業,頭緒更多、涉及面更寬、要求更高、任務更重,既要立足當前加緊謀劃、加快落實,按既定的部署推進各項工作,又必須著眼長遠,做好持續奮斗的充分准備,把握好當前與長遠的辨證關系。同時社會管理要注重八個方面的觀念和政策創新。1、解放思想擺正位置,牢固確立民主民生意識。2、充分發揮政治優勢。黨的群眾工作要深入一切社會領域、社會群體、社會組織。3、合理設定政府職權。著力研究解決「缺位」、「越位」和許可權交叉問題。4、努力納入法治軌道,把社會管理的法律法規作為「十二五」期間的普法重點。5、積極推進社會自治。更好地發揮社會組織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發展和表達訴求、維護權益、有序參與、社會協商、化解矛盾等作用。6、及時解決社會問題。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問題必須及時作出反應,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一時難以解決的也要向群眾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取得諒解。7、謹慎制定社會政策。要對當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各種利益矛盾進行全面系統分析,弄清問題所在和制約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充分聽取所有相關利益群體的意見,加強對政策實施後果的預測,制定應對預案。8、有效引導社會輿論。對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政府和主流媒體一定要保障人民群眾的及時知情權,增強自己的公信力,對事關民生民權的謠言要以最快速度通過權威媒體和各種現代傳播手段加以澄清。 總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切實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創新社會管理要實現從以政府單一主體、以單位管理為主要載體、以行政辦法為主要手段、以管制為主要目的的傳統模式,轉向政府行政管理與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動,社區管理與單位管理有機結合,多種手段綜合運用,管理與服務融合、有序和活力統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使社會管理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以及和諧社會要求相適應。
Ⅳ 加強社會管理創新方法
導語: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要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目標。社會管理的核心,是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第一,貫徹落實國務院和安委會辦公室的通知,推進安全社區建設。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入推進安全社區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各地以此為工作目標,將安全社區建設納入政府工作計劃,建立完善推進機制和工作機制,深入開展和推廣安全社區建設。廣州、上海、沈陽等城市和地區提出了“十二五”期間安全社區建設規劃,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確了目標和措施。
第二,廣泛發動,擴大覆蓋面。
安全社區建設較早的經濟發達的省區和地市,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如上海市2011年共有69個街道、鄉鎮啟動和建設安全社區,是前6年總和的1.2倍。區域性的全面啟動和建設安全社區有了新進展,2011年山西、四川、寧夏、廣州先後召開了全省、區、市的安全社區建設推進會,有計劃、有重點地推進安全社區建設。陝西、甘肅等省區也啟動和建設安全社區,實現了向中西部地區的延伸。
第三,加強和推動社會管理創新。
安全社區建設加強了社會管理,強調區域內的資源整合,共同管理;立足安全服務和安全項目促進,打造安全文化社會大安全格局;加強安全生產雙基建設,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意識和社區安全管理水平,減少了事故和人員傷害。
第四,圍繞中心、夯實基礎,加強企業主導型安全社區建設。
山西晉煤集團、中煤能源公司平朔煤礦、燕山石化、長慶油田、華北油田等企業,都突出優勢和特色,圍繞企業的安全生產和社區居民的安全健康,加強安全文化、安全促進項目和安全基層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安全生產形勢的持續好轉。
第五,實施安全社區建設工程,建設中國特色安全社區。
協會推出了一批優秀安全促進項目,如:青島市嶗山區開展的全員傷害監測、全民安全素質工程等項目,華北油田華苑社區的富園祥市場消防安全促進項目,大連金州新區七頂山街道的大棚職業病防治推進項目,寧波市海曙區白雲街道的駕駛員俱樂部項目等,都為社區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預防和減少了事故和人員傷害,實現了生產生活雙贏。
第六,加大安全社區的宣教和培訓工作力度,建設骨幹隊伍。
為適應新形勢下安全社區創建發展的需要,強化基層基礎建設,提高群眾的知曉率,2011年協會結合“安全生產月”、安全文化“五進”等活動,共舉辦10餘期培訓班,培訓近2000人,推動了安全社區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
第七,加強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發揮地方支持中心作用,規范建設安全社區。
為加強組織協調,為社區做好咨詢和服務,協會在2010年已建立4個地方支持中心的基礎上,2011年又新建了沈陽和潞安兩個支持中心,為遼寧和山西地區及煤礦行業開展安全社區建設,提供技術支持保障。
第八,加強國際交流,促進共同發展。
協會向國際安全社區合作促進中心推薦了19個安全社區,有13個成功獲得國際安全社區命名。我們還協助亞洲安全社區網路中心在上海舉辦了亞洲安全社區網路會議第三次會員大會,參加了在瑞典法倫召開的第20屆國際安全社區大會。通過開展國際交流,加強了彼此了解、合作和信息交流,為國內安全社區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
一是變堵為疏、以柔克剛,改進政府的社會管理方式。
隨著公民權利意識的增強,傳統政府對社會單方面、強制性地作出命令、決定的方式已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相反通過柔性的服務方式可能更容易實現剛性所不能實現的管理目標。蘇州市工業園區金益新村有13000多外來人員給管理帶來了不小的困難。小區夜宵攤擾民嚴重,地上油膩容易摔倒,因喝酒引發的打架斗毆時有發生。2009年4月9日,蘇州公安局在此試點舉辦了該市第一場“警民懇談”活動,通過“懇談”,派出所多方聯系協商,最終由鎮政府投資500多萬元,建成了東振路小吃廣場,於2010年7月份將52家小吃攤點引入小吃廣場合法經營。變堵為疏的做法得到了金益新村居民的支持。之後,蘇州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圍內推廣“警民懇談”的經驗,至2011年,蘇州全市舉辦了22334場“警民懇談”活動,出動警力81540人次,為38萬多群眾解決了各種各樣的難事。
二是適應現代行政民主化發展趨勢,引導政府與私人部門的平等互動。
當前,社會管理事務的繁多、復雜,僅靠行政機關自身是難以高效地完成行政任務的。資源分配和社會發展面臨更多的矛盾,因此要求政府有效藉助私主體的力量。私人部門對政府的合作、配合,有助於行政主體節約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為此,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紅庄社區將轄區360餘家企業近500名廠企內部保安組織起來,成立紅庄社企義工巡防隊。隊員年參加巡防時間不少於一周,每天不少於8小時,確保每天6名以上社企義工隊員在社區巡邏,有效緩解了基層警力不足的困境,保障了社區的長治久安,成功打造了“城中村”治安綜合治理的“紅庄”樣本。同時,創新社會管理需要社會協同,企業也承擔著社會管理的社會責任。例如2010年,蘇州工業園區在全省率先探索“碳排放交易”試點,政府通過與企業簽訂減排協議,政府引入市場機制探索政府與企業的通力合作。建立自願減排與交易相結合的減排機制,改變了傳統控制節能減排主要靠單一行政手段控制的弊端,既給企業減排提供激勵機制,又實現了政府環境保護的社會管理職能。
三是大膽創新基層民主管理,建立政府與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有效銜接機制。
2009年,江蘇省太倉市出台《關於建立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群眾自治互動銜接機制的意見》,在全市率先開展“轉變政府職能、提升自治能力、促進法治建設、創新社會管理”的探索實踐活動。城廂、雙鳳兩個試點鎮在梳理、限定基層自治組織和政府管理法定事項基礎上,通過集中簽訂委託協議書,建立政府與基層自治組織的互動合作關系。並且試點鎮政府還積極運用行政指導、資助獎勵、創建基層服務平台等創新機制,引導、推動群眾自治組織發揮自治功能,協助政府加強基層社區的管理和服務,改革試點的示範效應十分明顯,被我國理論界稱為繼我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後的行政改革“第二次革命”。
四是釋放社會活力,推進政府與行業協會(商會)的協同治理新模式。
蘇州滄浪區大力扶持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來協助政府進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的政社合作模式。該區將戶外廣告、養老服務、市容環衛整治等政府公共管理事項,通過公開招標、項目發包、項目申請、委託管理等方式,由政府購買服務,建立了以項目為導向的契約化管理模式。蘇州市吳中區工商局整合社會資源,藉助行業平台,通過行業協會服務所有從業單位的“行業指導”模式,提升行業組織的自我管理水平及行政機關的服務水平。例如,該局分別對吳中區洞庭山碧螺春茶業協會和度假區塑料粒子加工行業成功實施了“洞庭山”碧螺春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保護和消除出租廠房無證照隱蔽經營等方面的指導,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果。
五是發揮社區組織在基層管理中的優勢。
蘇州工業園區湖西社區作為該園區最早開發的區域,轄區內有小區35個,入住居民達62000餘人,其中60%以上的是新蘇州人,常駐境外人士7510餘名。如何讓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習慣、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和睦相處、創建和諧家園是湖西社區管理的重點和難點。2009年湖西社工委在學習借鑒新加坡經驗的基礎上,啟動了以“志願、奉獻”為核心的“觸愛行動”,社工委將活動的開展與解決社區成員實際問題相結合,調動社區居民、轄區單位、共建單位、非政府組織等參加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共同營造“包容、參與、互助、共享”的社區氛圍。同時,社工委還通過為社區居委會委派民情聯系人的方式,全面及時了解掌握各社區的情況,從而為構建和諧社區創造條件。
六是優化權益救濟保障機制,引導當事人依法尋求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救濟。
近年來,江蘇省蘇州市高度重視行政復議工作,充分發揮行政復議便民、省費、快捷的優勢和行政訴訟在處理行政爭議的核心、權威作者用,加強行政復議制度建設,加大行政機關應訴工作力度。2005年至2010年,蘇州全市兩級政府及部門共受理行政復議案件1129件,經審理撤銷或確認違法15件,行政復議救濟、監督的雙重功能得到較好發揮。同時,為不斷加強行政復議工作,幾年來,蘇州市注重規范完善行政復議工作制度以及積極創新行政復議方式,各級行政復議機關逐步建立健全了行政復議簡易程序、聽證、實地調查核實、專家咨詢、分析報告、案件流程管理、定期統計、調解、行政首長負責及考核等十項制度,通過採取書面審查、實地調查、行政調解、信訪對接、召開聯席會議等多種辦案方式,有效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
Ⅵ 如何做好社會組織能力建設
社會組織能力 是指社會組織有效管理與利用社會資源,為社會提供公益性產品與公共服務,進而實現自身願景與目標的能力。從結構要素看,社會組織能力具體包括使命履行、內部治理、資源動員、項目運作和服務創新等。而社會組織能力建設,主要是為了增強社會組織的能力,尤其是初創期及發展中期的社會組織。能力建設可以讓社會組織與時俱進,適應環境變化,獲得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本文將以中心為例,就 支持型社會組織 如何 開展能力建設活動 進行分享和 探討。
一、經驗做法
(一)以社會組織需求為導向
能夠切實回應需求的能力建設活動,才是社會組織真正需要的。為及時全面了解社會組織能力建設需求,中心注重對 需求 的 多渠道挖掘 :一是基於日常來電、來訪的咨詢記錄,了解社會組織在特定時間內重點關心的問題;二是結合社會組織行業最新動態,以問卷或訪談的形式收集需求信息,並進行歸納分析;三是回顧以往能力建設工作情況,根據社會組織報名情況、參與率、評估反饋結果等信息,梳理總結出能力建設主題清單,作為提供服務的依據;四是以個案輔導為載體,深入了解社會組織在運營過程中有哪些困惑,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哪些難題。
(二)標准化管理流程確保能力建設的質量
在了解需求的基礎上,中心有依據地制定能力建設方案或計劃,形成 「計劃-籌備-實施-宣傳-總結」 的能力建設路徑 ,逐步將能力建設服務流程標准化,確保服務質量。
1 、制定能力建設計劃
根據需求調查分析結果,能力建設小組共同 制訂出具體可行的工作計劃 。明確服務對象、服務目標、主要內容,安排負責人、協助人員,確定具體開展時間、場地、形式以及所需物資、設備,做到分工明確、保障有力。
2 、做好前期籌備
根據計劃開展籌備工作。首先,團隊需 召開籌備會議 ,說明分工及具體活動安排。其次,在計劃啟動後,需 定期跟進 ,以確保物資、場地、報名等准備工作有序推進。需要邀請專家授課,應提前與專家就能力建設服務主題進行充分溝通,了解專家分享的大致內容,傳達社會組織需求。如果是在線上開展活動,需提前與專家測試直播設備,確保聲音及畫面播放穩定。
3 、推進具體實施
無論是專題培訓、工作坊,還是小組督導、一對一輔導,任何能力建設活動的實施都需要 重點把握好參與人員、專家老師、後勤保障工作 ,包括 活動前和活動當天,應通過簡訊、微信群組、電話等方式提醒並確認參與人員准時到場。活動前,應做好專家的接待溝通工作,確保服務實施所需的物資、設備、場地准備充分。在此基礎上,相關工作人員按照服務計劃各司其職,及時溝通。
記得有次中心在日常電話咨詢過程中,發現社會團體對政策這塊的了解甚少。想邀請北京市社會組織管理中心社團處室的相關老師給社會組織同仁做一次分享。但是邀請老師分享政策,這個題目太大了,老師無從下手,也不知道如何有所側重。基於此背景,中心專門就政策解讀的專題培訓分享,做了一次小調研,發現在換屆、如何規范化運營社會團體、年檢這幾大板塊上疑問比較多。中心就這些需求進行梳理之後,發給培訓老師支持他在些基礎上做准備工作。培訓之後,得到了社會組織同仁們一致好評,表示培訓很對口,受益匪淺。
4、做好動員和宣傳
開展能力建設活動,宣傳是其必須可少得一個環節。在活動前期,中心會涉及針對培訓主題的宣傳方案。涉及三個階段,即活動前期,活動開展過程中和活動結束後。在活動前期,中心會發布宣傳招募文案,以此吸引社會組織參與。除此之外,還會製作海報在相關社群予以推送。活動開展時,中心會安排倡導部門的同事拍攝活動場景、錄制培訓視頻,基本是全過程跟蹤。拍攝的視頻,我們除了讓社會組織二次鞏固學習之外,還會剪輯成短片,讓大家知曉本次活動的「二三事」,比如培訓老師的鏡頭、學員的鏡頭、主持人的鏡頭、現場互動的鏡頭等。
活動結束後,我們會將活動分享的內容進行摘錄進行二次宣傳。已經聽課的社會組織同仁,可以再次重溫,沒聽課的社會組織同仁,通過我們的消息稿,也能夠學習到一些實質性干貨。涉及大型培訓活動時,我們還會根據情況去邀請一些媒體,透過他們的傳播,會讓活動的整體宣傳效果上升一個新的台階,也能夠讓跟多的人知曉。
正是通過這樣的形式,中心的能力建設活動影響力越來越大,不僅助力社會組織更好的發展,也能夠讓負責的同事在宣傳的工作上更勝一籌。
5 、做好評估總結
(1)外部評估
能力建設服務實施過程中和結束後,需要特別重視效果評估,中心一般採用 過程評估 和結果 評估 兩種方式:
過程評估,指中心負責計劃落實的工作人員在活動開展過程中,通過觀察、訪談,活動反饋等方式,對過程進行監測評估。
活動結束後,計劃落實的工作人員則以評估表、滿意度調查、個別訪談等形式,了解參與人員對能力建設服務的反饋意見。評估內容包括內容目標達成情況、內容與形式等是能回應其需求、專家老師授課或輔導方式是否易於接受、中心行政保障服務是否滿意等方面。
(2)內部評估
除此之外,工作團隊還會 召開內部評估會議 ,總結「計劃-籌備-實施-宣傳」流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經驗, 撰寫評估總結報告 。評估報告將作為下一次開展活動的參考依據。中心工作人員也據此檢視自己,是否按照建議完善相關服務?各個時間節點需要推進的事項是否按時完成?對於工作團隊而言,評估報告的每一次更新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
6、做好資料歸理與存檔
評估結束,還需要做好 資料歸檔 工作。團隊將能力建設服務涉及到的所有過程資料,包括計劃、招募通知、專家資料、課程內容、服務記錄、簽到表、線上反饋截圖、評估材料等整理存檔,完整的服務檔案記錄將為後期改進提供有效參考。
(三)多元化能力建設服務形式滿足社會組織不同需求
中心會根據社會組織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形式的能力建設服務。
1 、協作者課堂
專題培訓方面,中心打造「協作者課堂」品牌,針對社會組織基礎財務、稅收優惠、法律問題、項目管理等專題,定期開展培訓,每月一次至兩次,中心稱之為 常態化培訓 。常態化培訓內容的基礎性和普適性較強。
同時,中心還會不定期開展 熱門專題培訓 ,例如品牌管理、等級評估、信息技術、風險管理、對外合作洽談及資源維護等,針對社會組織的特定需求提供專業支持。
2、助力計劃
中心為處於穩定發展階段的社會組織提供戰略規劃、項目管理、技術督導、資源開發與利用、專業人才建設等各類專業化服務;為處於發展成熟期、面臨戰略轉型和服務創新需要的社會組織,提供組織轉型、品牌建設、輿情管理、研究倡導、跨地域交流等提升類或個性化的專業咨詢與服務。
助力計劃一方面為服務型社會組織提供服務,另一方面也注重挖掘助力計劃夥伴自身的潛力,使其從受助者成長為助人者,為其他有需要的組織提供支持,共同推動公益行業的繁榮發展。「助力計劃」在招募夥伴(培訓對象)時明確提出,希望培育和支持的組織有信念、守信用、能分享。在「助力計劃」的能力建設支持中,上述理念貫穿始終。中心希望受益於「助力計劃」的夥伴能將公益的種子傳播出去,深化自助互助的氛圍,打造並踐行「培育、倡導、傳承」的助力模式。
3 、公益輔導日
中心針對初創期的社會組織開展小型輔導班。在活動前期,中心會收集社會組織的疑問。例如:3月份安排的4場財務能力提升課程中,老師授課占時40分鍾,其餘40分鍾老師會與社會組織面對面交流解答他們的疑問。對於社會組織來說,這種形式的針對性較強。參加活動前准備問題,也會讓學習過程更加深入和系統。
(四)重視社會組織參與
中心運營方秉承「助人自助」的專業理念,在為社會組織提供能力建設服務的同時提倡社會組織的參與。社會組織不僅是簡單的「被建設者」,其自身也有獨特資源和專業特長。中心動員社會組織加入資源聯合體夥伴,在能力建設服務中為他們提供展示機會,發掘優秀社會組織經驗,推動不同組織互動合作。
線上服務中,部分社會組織同仁就毛遂自薦成為志願者,協助回復群里社會組織咨詢的一些問題。專家授課時,志願者也會進行協助記錄,便於內容的二次傳播。這種參與對社會組織而言也是一種實踐成長,有助於提升其社群運營能力。
Ⅶ 一名步入社會兩年的打工者,我有心成為管理者,我是尋求一份想要踏入企業管理的學習計劃或者個人規劃。
你是否大學本科畢業,若是,請報考工商管理研究生班,工商管理研究生班有眾多管理者在讀,可以接觸中高層管理者,有廣泛的人際關系,對你今後的發展有好處;其次,工商管理專業有管理的專業課程,如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營銷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學等
Ⅷ 創新社會治理的措施有哪些(5)
更多熱門「創新社會治理的措 施和工 作心 得」 ↓歡迎點擊↓ ◇?創新社 會治 理的措 施?◇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的必要性?◇ ◇?創新社 會綜合治 理工 作總 結?◇ ◇?加強和創 新社會管 理學 習心 得?◇ ◇?創新社 會管 理綜 合治 理工 作總 結?◇
創新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總結篇一
一年來,我局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維穩、平安創建等各項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綜治辦的具體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有關文件精神,按照房管局年初社會管理綜合治理 工作計劃 ,堅持以黨的精神、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嚴格按照縣綜治委的決策部署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考核要求,結合房地產管理工作實際,切實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領導重視,積極推進。全局社會管理綜治工作堅持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局與各股站所室簽訂了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目標責任書,並結合我局工作實際,把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目標,切實增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的思想認識,加強對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的領導,形成層層抓落實,一級抓一級的格局,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年初制定了房管系統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和平安建設活動工作計劃、綜治宣傳日工作計劃,安排部署房管系統全年社會治安、生產安全、消防安全等綜治工作,結合有關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在具體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落實。
2、認真落實安全防範措施,突出做好重點部位的「四防」工作。建立和完善內部管理規章制度,狠抓落實,完善物管小區和機關單位內部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廣經濟適用、防範效果好的人防、物防和技防設施,提高了物業服務水平,落實了物管小區和機關單位的治安防範措施。辦公樓、大院和各物管小區都有專、兼職人員值班。及時開展了社會管理綜治工作大檢查,排查矛盾糾紛、事故隱患和薄弱環節,及時加以調處和整改,高度重視直管公房防火和房屋安全工作,形成了日常檢查和雨季、災害性天氣、節假日重點檢查相結合的工作制度,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3、認真做好來信來訪工作。貫徹落實《信訪條例》,落實領導幹部信訪工作責任制和信訪接待日制度、節假日值班制度和目標責任制,針對排查的信訪突出問題,認真開展細致的政治思想工作,穩定群眾思想,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各種問題,化解各種熱點、難點問題矛盾,把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階段。同時按質按量完成了上級交辦的各類信訪事項。今年以來,共辦理信訪案件13件。落實信訪責任制和初信初訪首問責任制,堅決防止因工作不力而造成重大信訪事件的發生。
4、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兩辦」《關於進一步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的意見》、縣綜治委《關於印發黟縣2013年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和《城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把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認真開展了流動人口集中排查工作,全縣共排查直管公房330戶、保障性住房950戶,落實了治安責任,建立健全了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長效機制,進一步落實「以房管人」工作制度,防止因漏管失控而發生重大安全隱患和事故。
5、進一步深入推進平安建設,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深入推進平安單位、平安住宅小區和平安重點工程創建活動,進一步夯實了平安建設工作基礎,提高平安創建的質量和水平,深入開展涉及重點工程建設矛盾大排查大調處活動,深入開展平安建設多種形式的創建活動,創新平安建設工作措施和方法。大力開展平安住宅小區建設,完善考評標准,把新建小區作為創建平安住宅小區建設的重點,努力提昇平安創建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6、加強社會管理綜治宣傳教育工作,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以建設「平安黟縣」為主題,大力開展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宣傳月活動,按照「六五」普法規劃要求,牢固樹立知法守法思想,狠抓年度普法工作的落實,努力營造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良好的宣傳氛圍,加大社會管理綜治工作的教育培訓力度,全面提高幹部職工思想道德水平,不斷增強幹部職工的法制觀念,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下一步,在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中,繼續堅持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思想,以黨的精神為指導,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結合我局的特點和實際,切實加強領導,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方法,與時俱進,不斷開創全局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新局面。
創新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總結篇二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縣政法委、綜治辦等相關部門的具體指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按照《羅源縣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成員單位2013年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責任書》確定的目標要求,認真履行綜治責任,為我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廣播電視輿論宣傳。
一、加強領導,統一思想認識
我局把綜治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與新聞宣傳、廣電事業發展等同對待,經常研究和部署綜治安全工作,形成統一思想認識上下齊抓共管的格局。一是調整充實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副局長為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確定了全局綜治工作人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義務消防隊員等,進一步完善了綜治員 崗位職責 ,為開展好全年綜治管理維穩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二是制定下發了2013年廣電局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責任書,把綜治創安和廣播電視業務結合起來一起抓,做到同計劃、同部署、同總結、同考評,形成了「誰主管、誰負責」和「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管好自家人,看好自家門」的運行機制,把綜治創安工作落到實處。
二、主動配合、積極開展宣傳
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開展宣傳,主動配合縣綜治委和其他相關單位做好綜治宣傳報道工作,加大綜治和「平安建設」新聞宣傳力度,在《羅源灣新聞》中播出《我縣社區相繼開展綜治宣傳月活動》、《多部門聯合開展綜治宣傳 建設平安羅源》、《開展綜治宣傳 建設平安鳳山》、《松山綜治宣傳進校園》等新聞,播放綜治宣傳公益 廣告 8條,並常年在LED顯示屏滾動播放「平安建設」標語,提高了全縣人民對「平安羅源」建設的知曉率,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平安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加強教育,提高綜治意識
我局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開展經常性和針對性的法制教育,有計劃地組織員工學習上級的有關文件精神和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提高各類崗位人員的法制觀念,加強對綜治工作的深刻理解,提高全體職工的參與意識,形成了自覺遵紀守法,自覺維護工作和生活秩序的良好氛圍。關心幹部職工特別是離退休幹部的業餘生活,引導全體員工樹立正確的宗教信仰觀,堅決不參與「」、「全能教」等非法宗教活動,堅決嚴厲打擊黃、賭、毒的各類丑惡現象和違法犯罪活動,扎實推進「六五」普法和「法律六進」活動,全面推動綜治工作的進程。
四、緊抓制度,促綜治工作落實
在綜治工作中,我局始終抓住「創建平安先行單位」這個載體,把住各個環節,堅持多管齊下,切實實行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制度建設是工作的前提,制度落實是工作的保證,局領導經常指導督促各科室台站做好綜治工作,大會小會必講安全,提醒大家警鍾長鳴。並落實好編輯室、設備間、高山台站的定期巡檢工作,加強廣播電視設備的巡查工作,全縣各廣播室根據各自的要害部位,嚴格落實安全崗位目標責任制,從防火、防盜等方面嚴格制度,一絲不苟,有效遏制各類案件和事故的發生,切實把綜治工作做到最基層,做到每一個人。
五、落實機制,確保廣電平安
1、按照省、市廣電局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我局開展了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活動,集中力量、突出重點對可能影響安全播出、安全生產的不安定因素、不安全隱患進行排查,摸底。對廣電大樓、高山台、全縣11個鄉鎮廣電站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部位進行全面摸底,從單位自查到復查再到重點部位抽查,及時整改,杜絕隱患。
2、以創建「平安先行單位」為載體,深入開展「平安大樓」、「平安家庭」創建活動,有效化解矛盾糾紛。今年我局進一步健全維穩信訪組織機構,完善責任追究機制,不斷提高平安創建實效,全年本系統內沒有發現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同時,圍繞政府維護穩定這個中心工作,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為政府排憂解難。
3、配合上級部門開展各項安全活動。5月17日至6月17日開展「三電」設施安全保護宣傳月活動。6月份開展了以「強化安全基礎,推動安全發展」為主題的「安全生產月」活動。9月份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及「百日行動」。7月至10月份,開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重點排查高山台、機房、辦公場所、住宅樓等火災隱患,確保了全縣廣播電視的正確輿論導向和廣電事業的繁榮發展。
4、做好局機關大樓的治安防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單位內部安全保衛工作責任制,設立保衛機構和突發事件應急小組,每逢重要節日、重要播出時期事先都開展安全檢查,以人為本抓好安全生產,把安全工作作為一項硬任務來抓。二是強化機關門衛管理,為機關大樓內外安裝視頻監控設備,在一樓設立門禁,聘請保安加強值班,對可疑人員進行盤問跟蹤,起到了很好的防範效果。三是加強對辦公樓的監督檢查力度,消除一切治安和消防隱患,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確保廣電系統零事故。
創新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總結篇三今年以來,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綜治委的具體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創建平安社會,構建和諧機關」主題,以「維護社會穩定,確保一方平安」為己任,積極適應新形勢對綜治工作的要求,不斷深化「大調解「工作,大力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健全社會管理整體聯動防控體系,進一步夯實綜治基層基礎工作,確保了工作有序推進,全局和諧穩定。現將今年以來的主要工作匯報如下:
一、強化領導,切實落實工作責任
為進一步加強對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的領導,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我局重點抓好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實調整了局綜治工作領導小組,局長蘇旻任組長,所有黨組成員任副組長,所有副處以上幹部、科室負責人、局屬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分管領導兼任辦公室主任,後勤服務中心負責日常工作。二是制定了工作方案,強化了工作措施,制定了《婁底市商務局2013年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計劃》,對全年綜合治理工作做了統籌安排。三是將綜治工作納入 年度工作計劃 和商務系統目標管理考核體系當中,實行「一把手」負責制,並作為「一票否決」的重要內容,全面落實「誰主管、誰負責」、「屬地管理」原則和「一崗雙責」要求,做到獎懲掛鉤,嚴肅責任倒查追究,以達強化效果的目的。
二、建章立制,加大創建平安機關力度
在平安創建活動中,市商務局針對普法教育和平安創建對職工隊伍的要求,以國務院、湖南省的《安全生產條例》、《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為依據,結合我局實際,精心修訂完善了《政務公開制度》、《車輛管理制度》、《績效考核制度》、《考勤值班制度》、《信訪工作責任追究制度》、《領導幹部定期接訪和包案制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度》等一系列平安建設規章制度,保證了平安創建工作的規范化、標准化和制度化。由於在制度制定和落實方面抓得嚴、抓得細,局機關、基層單位未發生一起治安案件,單位幹部職工的思想認識和整體素質得到了提升。
三、突出重點,抓好專項整治行動
1、細致做好信訪維穩工作。2013年,隨著「創衛」工作的深入開展,我局新的矛盾不斷出現,信訪事件也有了新的變化。年初,制訂了領導幹部年度接待群眾來訪工作計劃,針對上訪案件,我們按照「一個問題、一名包案領導、一套工作班子、一個方案、一定時限、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及時組織調處化解,做到件件有書面答復,件件與當事人當面溝通,千方百計做好解釋與穩控工作。2013年11月18日-20日,湖南省第四屆「農業機械、礦山機械、電子陶瓷產品博覽會」(簡稱「湘博會」)在婁底市體育中心召開,為確保「湘博會」順利召開,市商務局會同市維穩辦、市信訪局在全市范圍內對重點信訪人員進行了摸排,並制訂了《湖南省第四屆「農業機械、礦山機械、電子陶瓷產品博覽會」期間信訪接待勸返工作方案》,成立了應急處置工作組,確保了「湘博會」期間的「零上訪」。今年以來,我局共接待上訪群眾8批、150餘人次,其中7件案例均成功調處化解。
2、認真抓好安全生產工作。今年是我市開展安全生產「打非治違」專項整治年,我局結合實際,在全市商務系統開展了打擊流通領域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的專項行動,制訂並下發了《婁底市商務局2013年「打非治違」行動方案》。3-5月份,各分管領導分別帶領市場運行調節科、商貿服務科、投資管理科、市場建設辦、商務執法支隊等業務科室,深入縣市、深入企業,自上而下,對「打非治違」專項行動進行宣傳發動,對所負責的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隱患、非法違法行為進行全面深入細致的排查摸底,並建立台賬,做到底子清楚,情況明了,目標明確。6-9月份,在聲勢浩大的「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中,局長蘇旻先後兩次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工作,就如何貫徹落實「安全生產大檢查」進行了具體安排,明確了責任,明確了任務,明確了措施,明確了要求。全市商務主管部門也積極行動,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總體要求,對全市加油站、大型商場、超市、農(集)貿市場、批發市場、餐飲企業、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等重點部門進行了拉網式的大檢查。市商務局先後派出兩個督查組,分別由副局長覃章榮、總經濟師劉飛躍帶隊,採取聽取匯報、查看台賬、實地檢查和暗訪等方式,深入各縣市區及鄉鎮,對各地商務主管部門就「安全生產大檢查」情況進行了督查,同時抽查、暗訪了34家企事業單位,並就督查情況下發了督查通報。「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期間,全市商務系統共組織檢查組130個,參加檢查人員1150人次,監督檢查企事業單位和場所943家,共排查重大安全隱患107處,已整改96處。在全市商務系統「打非治違」專項整治行動中,截止11月底,我局共出動執法人員5300多人次,出動執法車輛1540多台次,查處各類行政執法案件300多起,檢查了生豬屠宰、酒類批發零售、成品油、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再生資源回收等多市場、多領域,實現了商務執法日常監管常態化、制度化。10-12月份,在全市商務系統開展的「百日安全生產保障行動中」,結合「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危爆物品安全大檢查大整治」專項行動的深入開展,進一步強化了領導責任,強化了企業主體責任,強化了督查、排查、整改等工作,堅決把各項安全生產工作落實到位。今年以來,全市商務系統沒有發生一起安全生產責任事故。
3、扎實做好防毒禁毒工作。為認真落實《禁毒條例》,省市禁毒委的工作部署,加強了對商務系統吸毒人員的排查和管理登記。為深入開展全國易制毒化學品專項整治行動,我局積極與韶山海關等部門聯系,對我市自2012年以來有進出口業績的40餘家企業就進出口業務進行了調查摸底,經排查,全市無一家企業有易制毒化學品進出口業務。為強力推進「無毒單位」、「無毒家庭」創建工作,與局機關全體幹部職工簽訂了《家庭拒毒 承諾書 》,組織全局機關女職工成立了「媽媽禁毒聯盟」,並將相關禁毒宣傳資料帶回家庭和所有社區進行宣傳,今年以來,全局沒有發生一起「涉毒」案件。
四、積極參與,維護駐地和諧穩定
在參與駐地綜治工作中,我局歷來大力支持與積極配合社區開展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為加強對流動人口和出租戶的管理,我局進一步完善了入戶登記制度,配合社區民警對我局辦公樓6個門面及下屬機構和原商業局等老院子逐棟逐戶開展入戶核查登記,採集出租房屋和流動人口信息,共採集到流動人口80餘人,涉及到40餘戶出租戶和6個門面,並將採集的信息及時錄入湖南省社區流動人口管理系統。同時,大力支持社區創建「平安社區」活動,今年以來,我局共投入資金約20萬元,先後為清泉社區、童家社區等老舊院落進行改造,共硬化路面925㎡,更換路燈4桿,加蓋明溝蓋板730餘塊,為社區在婁底「創衛」工作中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加強教育,營造綜治工作的良好氛圍
今年是安全生產「打非治違」專項活動整治年,我局將綜治工作與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結合起來,將安全生產與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動結合起來,將治安安全工作與「6·26」國際禁毒日宣傳活動結合起來,通過開展培訓、講座、演練、網上答題等活動形式,提高廣大幹部職工的安全意識。在「安全生產宣傳月」、「6.26」國際禁毒日宣傳活動中,市商務局和市直相關部門在婁星廣場懸掛宣傳橫幅,製作宣傳板報、免費發放宣傳資料,並對市民關心的如食品安全等熱點問題給予熱心解答。今年以來,我局共張貼各種安全宣傳圖片、標語橫幅等150餘條,發放宣傳材料5000餘份,出 黑板報 、宣傳欄2期,組織觀看安全錄像、安全警示片200人次,安全員培訓3名,局機關工作人員參加「無紙化學法及考試」活動60餘人,組織參加安全生產知識競賽活動30人。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形式,使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融入到群眾喜聞樂見的具體活動中,使廣大幹部職工意識到安全工作就在自己身邊,看得見,做得到,形成了人人講安全、層層抓安全、個個重安全的濃厚氛圍。
今年以來,我局沒有發生一起交通事故、安全生產事故、火災事故,沒有發生一起「涉毒」案件和幹部職工參與賭博的行為,沒有發生過參與邪教組織人員案、危害國家安全案、重大過錯或瀆職案,綜治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但離上級組織的要求仍有距離,如隨著新問題、新矛盾的出現,社會管理創新探索還不夠等,今年,我們將繼續開拓創新,扎實工作,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努力創新社會管理途徑和模式,健全和完善社會管理綜合治理長效機制,為發展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作出應有的貢獻。
創新社會治理的措施有哪些相關 文章 :
★ 創新社會治理的措施有哪些
★ 創新社會治理的措施有哪些
★ 創新社會治理的措施有哪些
★ 創新社會治理的措施有哪些
★ 淺談社會管理創新4篇
★ 淺談社會創新管理3篇
★ 關於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管理工作的調研報告
★ 黨建創新工作措施
Ⅸ 社區網格化管理年終總結
社區網格化管理年終總結
極其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年又要過去了,在經過一年的努力後,我們終於可以說自己在不斷的成長中得到了更多的進步,你的年終總結寫好了嗎?適時做總結才能讓自己的努力更有方向哦。但是拿起筆的時候卻發現不知道寫什麼,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社區網格化管理年終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來,xx街道深入貫徹落實區網格化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工作動員部署大會精神和「智慧xx」戰略部署,以實現上地「平安、綠色、暢通、健康、文明、和諧」為目標,以「高起點謀劃全方位推進」為思路,全面構建「明智建設,睿智管理,仁智服務」的智能化社會管理創新體系,積極打造上地街道「智慧網格」,真正把社會建設、社會管理、社會服務更好地與城市運行結合起來,把社會管理各項工作落實到基層,讓群眾生活更幸福,讓社會更和諧,讓城市運行更有序。
目前,街道正在按照《xx街道關於推進網格化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實施》、《xx區推進網格化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導則》和《xx區網格化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綜合管理平台——社會管理用戶手冊》努力打造「更清晰地掌握情況、更及時地發現問題、更迅速地處置問題、更有效地解決問題」的運行機制,遵循「六項原則」全方位穩步推進落實各項目標任務,下面就此項工作簡要匯報如下:
一街道網格化建設的進展情況:
xx街道網格化建設定位於「智慧網格」,即:依託數字化信息技術,打造動態化智慧網格,實現智能化社會管理,凸顯「小網格,大服務」,從而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實現民情聯系無遺漏、社區管理無盲點、社區服務無縫隙,實現瑣事不出網格、小事不出社區、大事難事不出街道。在順利完成宣傳部署和試運行以來,目前街道網格化建設正穩步邁入鞏固提高階段。
1.制度保障,試點推進
6月初,xx街道分別召開街道網格化工作部署會、工作推進會,進一步細化和完善街道關於推進網格化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實施方案,明確職責,形成了全員高度重視、積極參與的局面。
(1)成立街道網格化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分中心
依據區三級網格化建設體系,在整合街道綜治維穩中心、城管監督分中心、群眾事務呼叫分中心等公共服務管理機構和職能的基礎上,建立街道網格化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分中心,下設辦公室及社會穩定、安全檢查、城市管理、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社區建設、地區發展、黨群、績效考核和綜合保障十大工作組並明確了相應職責和制度。
分中心主任由街道黨政xx和xx主任擔任,常務副主任由辦事處xx副主任擔任,副主任由街道班子副職和xx派出所所長擔任,成員分別為xx司法所、xx派出所、xx交通支隊、xx城管監察分隊、xx工商所、xx衛生監督站、xx稅務所、xx區房屋管理局第六房屋管理所,地區重點單位負責人,街道各科室負責人,各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社區服務站站長,樹村負責人,街道法律顧問。
(2)確定xxxx社區為街道網格化建設試點
8月1日,xx街道召開網格化工作推進會。會上確定了xxxx社區為街道網格化建設試點,重新組建由街道社區建設科牽頭的上地街道網格化社會管理和服務分中心辦公室,成員重點由街道社區建設科、行政辦公室、綜治部、城管科、公安分局、社區等相關人員組成。會上,街道主任不僅詳細介紹了網格化建設工作的背景、意義、意見,並就如何推進工作確定了每兩周匯報等網格化建設相關制度。
2.試點運行,具體落實
工作推進會以後,街道分中心辦公室成員立即下沉到xx社區試點,按照《xx街道關於推進網格化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實施方案》和《xx區推進網格化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導則》,重點對xx網格試點人、地、物、事、組織進行全方位細致梳理。
(1)具體分解xx網格試點十大項工作內容
街道分中心辦公室成員在深入了解、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完成了《xx街道網格化試點xx社區網格管理示意圖》,具體包括六大項:一是網格力量,分為基礎日常力量人員和社會參與力量人員。二是管理對象。三是服務對象。四是門前三包。五是出租房屋。六是重要設施,分為基礎設施、環境設施、便民設施、區外設施等工作內容。《海淀區推進網格化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導則》下發以後,辦公室成員再次對照試點進行梳理,重點分解了十大項工作內容,即:掌握基礎數據、反映群眾訴求、提供社會服務、管理實有人口、協調城市運行、維護治安秩序、排查化解矛盾、落實矯正幫教、指導安全生產、引導社會參與。
(2)召開街道網格化建設階段性工作匯報會
街道曾先後參觀xx等街道網格化建設經驗。8月16日,街道分中心成員在xx副主任的帶領下到xx街道實地考察、學習網格化建設經驗,並於17日召開xx街道網格化建設階段性工作匯報會。會上,街道xx主任針對試點工作提出了街道網格化建設工作要遵循「五個結合」,即:網格化建設要與本部門日常工作相結合;網格化建設要與創建國家文明城區相結合;網格化建設要與加強基層黨建相結合;網格化建設要與社區自治相結合;網格化建設要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這五個結合的工作思路已被區網格化工作領導小組第10期簡報以「上地街道『五個結合』進一步推進網格化建設工作」為題進行了報道。
(3)迎接區網格化建設工作監督組視導工作
8月23日,街道迎接區網格化建設工作監督組到街道視導工作。首先xx副主任採用沙盤形式介紹了轄區十二個網格的具體分布情況以及工作推進情況。在xx網格試點實地調研匯報中,監督組對街道網格化推進工作予以高度認可並提出xx街道網格化建設工作應定位於不是試點的試點。以此為契機,辦公室成員認真領悟並逐步完善檢查組提出的改進意見。
3.試點成果,全面推進
(一)完成街道「三級網格五級管理」框架模式
9月初,街道分中心辦公室依據《xx區推進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體系建設導則》,結合xx經驗,按照完整覆蓋、便於服務管理、無縫銜接的原則,街道完成了xx街道網格化社會管理服務「三級網格五級管理」的框架模式,即:區級一級網格(中心)、街道二級網格(分中心)、社區三級網格(12個),同時根據社區實際我們還進一步深化完成了56個網格單元內142個自治小組力量的充實和組建。
(二)完成街道網格單元電子示意圖劃分
街道分中心辦公室沒有受控於系統局限,先期於區里依託《xx街道網格化試點xx社區網格單元劃分示意圖》完成了12個社區網格的56個網格單元劃分並繪制了街道層面的電子示意圖,目前正在籌備各社區網格化辦公室布置,並初步設想調整建立街道網格沙盤。
(三)完成街道「四種」網格力量公示下沉
10月底街道已經對區委辦局、街道職能科室和協管員和社會力量三級下沉力量統一製作了高質量的標准展板進行公示。通過科學四至劃分網格,同時建立了領導包片制度,明確了各社區主任擔任格長,並按照區委辦局、街道職能科室、社會力量和社區組織下沉了三級網格力量和街道網格化10大工作組人員,至此基本上完成了xx社區試點的事項梳理和事件模擬處置工作,為下一步全面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目前街道網格化運行的基本情況
1.具體指導,全員培訓
9月13日,街道結合xx區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培訓會要求積極開展上地街道「智慧海淀﹒網格化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綜合管理平台」使用培訓會。機關全體幹部、委辦局和社區相關工作人員150餘人參加了培訓,本次培訓組織部還納入了20xx年機關幹部培訓學時。最後,技術人員又採用互動的方式實操培訓了各社區網格管理員和工作組信息員,為9月17日全區試運行打下了堅實基礎。
2.掌握系統,實踐操作
為便於具體工作人員快速、熟練、准確地系統操作,在培訓的基礎上,工作將培訓指導手冊、PPT、視頻等相關資料發布街道網格化工作郵箱,便於大家隨時閱讀熟悉。目前,街道相關工作人員,特別是社區網格格長已經比較熟悉系統登錄、走訪日誌、社情民情、簡訊平台的基本操作,對於事件上報等相關流程也基本掌握。目前街道分中心已經依託簡訊平台常態化開展信息發布、實際指導、會務通知等網格化相關工作。
3.以會代訓,常抓不懈
(一)形成常態具體培訓指導機制
9月19日和10月19日,在街道社區主任工作例會上,工作組分別就街道網格試運行情況、如何發揮網格管理員的作用、走訪日誌、社情民意和事件上報等相關事宜做了具體培訓指導,會上還專門下發了xx網格走訪日誌範本,網格郵箱內轉發了樹村網格工作信息範本供大家學習參考。目前,以會代訓已成為我街道常態具體培訓指導機制。
(二)形成「七步」閉環流程和「三級」循環機制
目前街道依據系統功能設置建立起包括信息採集、立案受理、分類派遣、任務處理、核查反饋、結案歸檔、綜合評價七個環節的問題處置閉環工作流程和社區網格內部「微循環」、街道「小循環」、區級「大循環」的平台運行和問題解決機制。目前,街道層面已經陸續接到社區網格的各種事件上報,分中心通過及時批轉給各個工作組處理結案。通過試運行,目前街道大多數社區網格在「微循環」處理機制上發揮了很好的自治作用。
4.多元整合,彰顯實效
按照「抓好試點,全面推進」的工作要求,分中心辦公室依託街道城管、綜治、勞動等相關部門原有的網格化管理方式,積極溝通整合資源實現綜合管理新模式,力爭把公共服務、便民服務、治安防控、矛盾排查調處、城市綜合執法、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實有人口服務管理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管理工作落實到實處,目前已取得了實效。
以下三個案例是我街道在實際運行中的整合應用,很值得借鑒:
(1)專項活動網格特色化
例如勞動監察科利用網格管理積極推進新籌建的xx科技園社區「勞動用工規范一條街」建設。通過本年度「一條街」工作,使規范區域內的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了100%,單位均能按月支付工資並執行xx市最低工資標准,100%的用工單位建立了勞動用工規章制度,100%的用工單位為員工繳納了社會保險。以此為鑒,我們覺得街道各職能部門的專項工作可以依託網格管理實現特色化建設,例如通過支部建在網格上,擴大黨組織和黨建工作的覆蓋面,逐步形成一網格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的黨建亮點。
(2)重點區域網格專治化
再如十八安保專項行動開展以來,街道綜治部門不僅按照社區網格為志願者配備活動座椅、T恤和雨傘,同時利用網格加大了對區級掛帳重點地區上地城鐵站周邊整治工作,著力解決黑車、黑摩的非法營運、自行車停放混亂等現實問題。這種對重點區域實施網格化陣地管控,可以實現處處布防,可以形成地區人、地、物、事、組織「格格管控」無縫隙、無盲點。
(3)常規工作網格常態化
例如對於小廣告等城市頑疾,街道一直苦於監管盲區較多,城管部門在網格化管理中與「門前三包」有效對接,可以實現時時處處有人管的良好局面,不僅可以消除一些公共綠地建設死角,及時清運垃圾渣土,同時更好地為企業發展和居民生活營造一個安心整潔舒適的環境。
三、推進網格化建設工作實際問題和設想
(一)系統基本情況
街道近年來發展迅速,由於網格化系統要依託政府OA網路運行,各社區的系統運行設備和網路環境遠遠不能滿足實際應用,目前分中心已經協調行政辦公室和相關部門得到解決。隨著街道社區規模和轄區不斷變化調整,系統試行之初,街道12個社區網格僅有xxxx社區可以實名登錄系統進行相關操作,通過溝通,11月初其他11個社區網格已經基本能夠正常登錄系統。
(二)基本運行狀況
現在街道相關工作人員,特別是社區網格格長已經比較熟悉系統登錄、走訪日誌、社情民情、簡訊平台的基本操作,對於事件上報等相關流程也基本掌握。目前街道分中心已經依託簡訊平台常態化開展信息發布、實際指導、會務通知等網格化相關工作。12月4日,xx區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工作會上通報我街道社區民情上報57條,排全區第四位,走訪日誌上報157條,排全區第三位,兩項總排全區第四位。截至12月15日,我街道社區民情上報73條,走訪日誌上報182條。
(三)基本運行思考
就目前情況而言,如何發揮地區物聯網的優勢,整合街道城管、綜治、勞動等相關部門原有的網格化管理方式和目前12個網格對接是當前街道網格化有效運行的一個現實模式,同時當前需要解決的還有如何提高各層面下沉力量的重視程度和認識水平,積極有效地對接基層網格員和10大工作組是進一步推進工作運行的基本保障。
社區網格化管理是一項社會管理創新工程,為把網格化管理做好,做實,做精,做細,造紙社區通過健全服務網路,強化服務功能,改善社區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實現了社區服務管理的全覆蓋、全天候、零距離。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實施了管理區域網格化。按照「任務相當、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考慮居民的認同度和社區工作人員的狀況,社區設置了14個網格,形成居民委員會主任—社區工作人員--樓棟長為線條、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社區黨總支為核心的條塊結合的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
二是實現了基礎檔案規范化。造紙社區自製居民基礎信息表,表內涉及計生、醫保、社保等28項內容,保證每家每戶信息採集的完整,同時全部輸入電腦。網格管理員又自製了每棟樓檔案的封皮,對樓長、單元長、流動戶、黨員戶等分別用不同顏色標記,做到重點戶一目瞭然,便於有針對性的開展管理服務工作。
三是實行了管理內容標准化。社區網格化管理主要以「三活」、「四清」、「五必報」為內容,「三活」即社區工作人員對責任網格的工作對象和工作資源准確掌握,成為本網格的「活戶籍、活檔案、活地圖」;「四清」是指每名社區居委會成員都要對所負責區域的情況掌握清楚,做到家庭情況清、人員類別清、區域設施清、隱患矛盾清;「五必報」主要是針對樓棟長的職責而言,是指他們能夠做到發現安全隱患及不穩定因素必報、新增孕婦必報、外來人員流入必報、居民房屋出租必報、公共設施損壞必報。
四是推進了管理人員責任化。在網格化管理中每位社區工作人員都將巡查作為日常工作,堅持每天巡查,實現人到格中去,在網格中察民情、訪民意、解民憂、促和諧,成為發現、受理、處置、協調、報告第一人。對於網格工作中的任何問題都由該負責人第一時間接手處理,對於能夠現場解決的問題現場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再與社區其他網格負責人碰頭,共同協商解決。
五是有效轉變工作作風。實行網格化管理以後,每位社區工作人員都有了自己的一份「責任田」,促使他們經常深入群眾,了解和聽取居民的意見建議,使社區工作重心下移,居務信息的來源更多,情況掌握更全面,更重要的.是消除了機關化工作現象,把工作的觸角延伸到網格,延伸到一家一戶,及時了解居民的需求,及時解決一些矛盾和問題,有效地避免了工作「盲區」和「真空」,實現了社區管理服務全覆蓋。
二、問題和不足
一是居民參與意識還需提高。由於城市社區居民素質層次不同,不少較注重隱私,居民在網格服務人員入戶走訪、採集信息過程中,經常會「避而不見」,往往無法採集到第一手資料。
二是團隊服務質量還需提升。每一個小的網格都承載著社區所有的工作,包括計生,社保、醫保、綜治等多項內容,這就要求社區工作人員要具備多方面,多層次的知識,熟練掌握各類政策法規,目前看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
三是樓棟長的積極性還需調動。樓棟長作為網格內的重要成員,在社區管理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他們都是熱心社區公益事業的愛心人士,但其主動性還有待於提升,作用的發揮和調動尚需要一定的資金和物質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要進一步摸清家底,建冊立庫。網格化管理實際上就是精細化管理,要做到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社區的管理目的,人口信息不清是制約精細化管理的瓶頸。社區網格內人員應在轄區內更加深入地開展人口信息摸底工作,最終實現基本群體、特殊群體、流動群體三項詳實信息入庫工作,以詳實的基礎信息為網格化管理提供賴以生存的條件。
二是要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為提高群眾知曉率和參與率,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在宣傳欄、公共活動場所、各樓棟等張貼宣傳材料,懸掛網格示意圖,公布網格責任人照片、姓名、聯系電話、工作內容和服務管理職責等基本信息,向每個住戶發放網格責任人服務聯系卡,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三是要加強學習培訓。要分層次、分類別地堅持經常開展學習培訓,不斷提高網格責任人的素質和能力,有計劃地開展政策法規、業務知識、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專題培訓。網格責任人要自覺加強相關政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完成社區網格化管理工作任務。
隨著城市建設、發展,社區原有服務模式已不能滿足現在社會管理需要,不能承載新形勢下群眾需求。為正確引導群眾理性化表達訴求,為多樣化的群眾需求和個性化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我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化解社會矛盾為基礎,以「民主自治」為主線,進一步創新群眾工作機制,全面提升社會管理的能力水平,全面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現就社區網格化管理實施情況匯報如下:
一、夯實基礎,為網格化管理順利實施提供堅實的保障
1、建章立制。我鎮以社區職責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了鎮政府(每周)、社區(召集小組長)(每周)、協管員(每天)例會制,居民代表會議制度,民情收集和公示制度,居民議事代表制,社區對協管員的考核制度等,以完善的規章制度,為確保網格化管理順利施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2、摸清家底。網格化管理實際上就是精細化管理,要做到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社區的管理目的,人口信息不清是制約精細化管理的瓶頸。從2015年開始,我鎮各社區全面開展轄區內人口信息摸底工作,建網格、建立人口信息冊、人口定點陣圖,最終實現基本群體,特殊群體,流動群體三項詳實信息入庫工作。以詳實的基礎信息,為網格化管理提供了賴以生存的條件。
3、組建隊伍。創新社區網格化管理,暢通社情民意渠道,社區綜合協管員是關鍵因素,通過群眾推薦、社區考察、崗前培訓等方式成立了一支能勝任日常協管工作的高素質協管員隊伍。
二、注重實效,用「小網格」服務「大民生」
1、網格化管理的運轉方式。形成社區整體一張網,網中有格,按格定崗,人在格上,事在網中,力求做到:集中管理,條款結合,延伸服務,一崗多責,一員多能。最終形成三級聯動管理機制。三級即:
(1)綜合服務管理站(社區服務中心);
(2)綜合服務管理網格(分片管理);
(3)院落居民自治小組(具體到院落)。
要求綜合服務協管員做到天天下院落,情況全掌握,門外一把抓,回來再分家。
2、實行三定一包責任制。定人即確定綜合服務管理員,定責即明確,細化的社區工作職責,定崗即明確綜合服務協管員所在的人民調解員、法制宣傳員、信訪代理員等7個崗位和應負的職責。一包即包片,由綜合服務協管員負責自己所在責任區的所有民情事務,能處則處,不能辦理則逐級上報。
3、創新社區調解機制,及時化解矛盾糾紛。(1)上下調節:在人民調解網格構建上,形成「站、片、院」三級聯動,有利於矛盾糾紛早發現、早化解,將矛盾解決在院落中;(2)是「分流」調解,協管員在院落調解→社區調解→鎮調解中心;(3)是聯動調解,法院、法律工作者、社區民警明確專人,積極參與調解,形成社區矛盾化解的多方支持、聯動調解新格局。
通過網格化服務,進一步創新活動載體,開展個性化服務活動,進一步暢通社情民意渠道,引導群眾更理性化地表達訴求,進一步深化居民自治,培養群眾主人翁意識,在社區幹部和協管員的努力下,做到鄰里友愛、鄰里守望、鄰里互助,達到鄰里和睦,最終實現大和諧、同快樂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