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國際零售企業在華營銷分析

國際零售企業在華營銷分析

發布時間:2022-09-02 15:03:55

1. 論入世後我國大中型零售企業的營銷策略

找了兩個文章你湊合著看能不能用上一點,分就不用了,這個東西看來你只能靠自己了:

就在中國入世槌聲敲響的前幾天,世界零售巨人沃爾瑪從中國東南沿海揮師北上,與北京的合作夥伴簽約,計劃在北京開5家店,與此同時,包括北京物美集團,西單商場等13商家在內的北京商業連鎖集團橫空出世,為的就是打造「航空母艦」結群而御,新一輪競爭山雨欲來。

其實,北京商界的硝煙只是中國商業戰場上的冰山一角,沃爾瑪也只是國際商界大鱷的一員。據統計,從1992年中國零售業對外開放至今,實際進入中國的外資零售業已達300多家,外資零售業在中國的地盤不斷擴大,目前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企業,已經有70%在中國「搶灘登陸」,知名的有美國的沃爾瑪、法國的家樂福、德國的麥德龍、日本的伊藤洋華堂等。

世界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公司預言,在未來3至5年:中國零售業60%的市場將由3~5家世界級零售巨頭控制,30%的市場將由國家級零售巨頭控制,餘下不到10%的零售市場零頭則掌握在區域性零售巨頭手中,雖然這個預言是否屬實未知,但足以說明零售市場競爭的激烈。

權威機構調查顯示:入世後,零售業將是受沖擊最大的行業之一,在感慨生不逢時的同時,中國零售業應該怎麼辦?坐以待斃不行,我們需要認清自己,我們需要分析對手,更重要的,我們要行動!要向「狼」學習。

第一,要學習世界著名零售集團的戰略眼光。

世界著名的零售集團為了確定自己的目標市場和發展戰略,不惜花費重金進行市場調查。據說沃爾瑪進入中國之前花費1000萬人民幣對中國市場進行分析調研,最終選擇了深圳,放棄了在美國已經成熟的折扣店和倉儲商店業態,堅持了天天平價的經營理念,迎合了工薪階層這一目標客戶群,取得了初步成功。雖然目前進入中國的零售集團還處於不盈利狀態,但由於達到了自己的戰略目標,所以他們對自己的未來都充滿了信心。我們有些零售企業缺乏戰略眼光,當百貨店熱時,他搞百貨店,當超市熱時,他發展超市……這種企業是不會成功的。

第二,要學習定位意識。

世界著名零售集團有著很好的定位意識。他們善於與對手合作,而不是擠垮他。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努力形成與對手差異化的互補性,把整個市場蛋糕做大,而不是擠在一個業態,一個商圈進行惡性競爭。例如,家樂福開辦大型超市,目標顧客是家庭主婦,滿足家庭主婦對家需用品一次性購物的需求;麥德龍發展倉儲商店,將機關團體和中小商人作為自己的目標顧客;而7—11便利店則把市場鎖定在年輕人,特別是男士身上。沃爾瑪購物廣場與家樂福大型超市有交叉競爭關系,他們就在商圈選擇上適當區別。

相反,我們許多零售企業仍然處在盲目發展的階段,業態不清,定位不準,自然難以形成特色,惡性競爭難免。

第三,要學習規模化發展。

進入中國的著名零售集團都是規模化多店鋪發展的。這是他們既可以降低采購成本,又可以減少店鋪運營費用,從而在價格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到2000年底,沃爾瑪已經有4000多家店鋪,1923億美元的銷售額,位列世界500強的第二位。世界零售100強中的大多數企業店鋪數都超過1000家,最多的日本伊藤洋華堂已超過30000家,位列第100位的銷售額也達40億美元左右。2000年,中國百強連鎖企業平均店鋪數僅為76.85家,最多的上海聯華為1000家,銷售額為111億元人民幣,僅相當於世界零售百強第100位的三分之一。中國零售業急需做大規模。

第四,學習多條腿走路的方針。

縱觀世界著名零售集團規模優勢的實現,採取了四條腿走路的方針:自建店鋪、全資店鋪、特許店鋪、購並店鋪。沃爾瑪和家樂福至少運用了其中的三條腿。沃爾瑪初期以自建店為主,在20世紀60年代,每年僅開2~3家店鋪;1970年股票上市,加快自建店速度,70年代平均每年開26家店;進入80年代,沃爾瑪採用自建和並購兩條腿走路的方針,10年中每年開店數達到100餘家;進入90年代,沃爾瑪採取了三條腿走路的方針,成立合資公司擴大規模,每年店鋪數以平均200家的速度遞增。家樂福和普美德斯過去一直在世界零售企業排行七、八位左右,兩家合並而成為僅次於沃爾瑪的世界零售巨頭。 在世界零售業的發展上,後來居上者常常是採用了迅速擴張的發展模式,而非費盡心機自己開店。中國零售企業迅速做大規模,也必須多條腿走路`,特別是要利用特許經營和購並的方式。

第五,學習先進的管理制度和營銷策略。

中國零售企業要提高,首先要在基礎管理上下功夫,特別是連鎖業,統一是最重要的。統一形象,統一管理,統一采購,統一核算,這幾個統一如果都沒有做到,根本就不能稱為連鎖企業。還有信息技術的應用,像POS(收集銷售數據)和MIS(管理信息系統)與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等,這都是必須的。
以上是我對入世後中國零售業的一些看法。零售業是和廣大老百姓息息相關的行業之一,願中國零售業一路走好.

流通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企業利潤和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之一。作為流通產業中的零售業,是國家向外資試開大門的行業之一。隨著服務業的進一步開放,外資進入我國零售業的速度加快,我國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已成為接受外資商業挑戰的行業。

外資大幅度進入我國零售業無論是對我國零售商品市場,還是對零售企業都將產生重要影響。從零售市場運行軌跡看,外資的進入已由原來區域性發展、單一業態轉向全國性、全方位較量,外資企業已順利渡過磨合期,正向高速擴張期發展。外資企業的不斷湧入,對國內零售企業產生了巨大的競爭壓力與生存危機,也對國內市場產生一定影響。

外資進入中國國內流通業市場帶來的結果是挑戰與機遇並舉

對於中國流通業而言,外資企業的進入意味著機遇和挑戰並存。從總體上看,外資零售業搶灘中國市場有利有弊,如何趨利避害,適時適地的引導將是吸引外資的關鍵,也是我國零售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從積極的方面看,有六大影響:

第一,提升了流通業技術水平,加快了我國流通業的現代化進程。外資的進入,帶來了國內分銷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短缺的資金,也帶來了先進的營銷理念、營銷策略和科學的管理方式,使得我國傳統的零售業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從根本上改變了計劃經濟時期國內商業業態單一,過於集中的布局,使之更加合理,也更加貼近和方便居民的生活,大大推進了零售業市場化進程和整體水平的提高。外資的進入,還加快了我國商業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帶動了高檔商業設施的發展,增強和改善了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和投資環境。

第二,活躍了國內經濟,帶動了國內相關行業的發展。開放零售業導致跨國零售企業增加在中國的采購,一些跨國零售企業還把采購中心轉移到中國,增強了中國在其全球化經營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據統計,外資零售企業所銷售的商品中,90%-95%來自國內的農業和製造業。不僅拉動了內銷,而且還帶動了內地消費品的出口。此外,通過進入中國的外資零售企業將中國商品輸入其全球經營體系范圍內的其他國家,也可以增加中國相關產品的出口。隨著外資零售企業的擴張,「中國製造」將加速進入跨國零售企業的全球供應鏈,並使得房地產、交通運輸、郵電通訊、能源及多種服務行業都從中受益。

第三,提高了國內同行的競爭力。在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外國著名零售集團進入我國內地將更為暢通。國內零售企業將面臨世界上更多的大零售集團的競爭挑戰,其直接結果必然是迫使內地零售業進行徹底的改造與重組,從而塑造出真正能與國際零售集團抗衡的企業,從而也為國內的零售業進入世界市場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第四,增加了就業。據估算,跨國零售集團在中國采購的300億美元,將創造 1300個就業機會。進入世界500強的零售集團每年的采購額近1.5萬億美元,以高效率的大型業態為主的外資零售業的進入將加速淘汰中國低效率的零售業,但不會對就業產生收縮式的影響。外資零售業所使用的本地人力資源不僅是一般的營業員,而且還有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的投資無疑增加了當地高級專業人才的就業機會。

第五,多樣化的業態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外資零售業進入中國已有十多年,已從初期的磨合適應期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其業態和運作模式也更加成熟。各家都擁有自己的優勢業態。毋庸置疑,外資企業將發展自由的多業態,適應不同人群,並實現規模化。這對於豐富國內零售業態,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群體需求,促進零售市場的不斷繁榮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六,外資大規模進軍西部,促進了西部地區零售市場的繁榮。近年來,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零售業的進一步開放,以往把主要目標放在東部的跨國零售商,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相對貧瘠而又廣袤的西部。大量外資零售業進入西部,將先進的業態和技術管理引入西部,對於改善落後的西部零售市場,發展滯後的西部流通業將起到內資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負面影響看,外資企業的快速進入,使得內地企業面臨了極大挑戰。主要有以下七個方面:

第一,經營管理優勢的挑戰。國外零售業積累了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最先進的現代管理技術與手段,以及很高的商業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而且,在硬體和軟體上,他們也具有別人難以簡單模仿的競爭優勢。

第二,經營規模優勢的挑戰。目前,進入內地商業領域的外資企業大都是一些跨國公司,資本實力雄厚,經營規模龐大,具有強勁的資本運作能力。入世後使僅有的商業保護壁壘被徹底打破,並意味著對內地商業資本營運能力的極大挑戰。

第三,經營業態的挑戰。外國零售商針對自身的優勢及目標顧客的需求,准確地選擇業態,以鮮明的特徵搶占市場,以搶奪未來發展的制高點,並在抓住現有顧客的同時,還把目標瞄準我國潛力巨大、數量眾多的潛在顧客。這些業態的選擇,反映了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的透徹了解和深遠思考。

第四,營銷方式的挑戰。外資企業按照顧客光顧不同類別商品的頻率和時段,巧妙地採用「價格組合」的營銷方式,吸引和誘導顧客最大限度地實現潛在的購買慾望。這種靈活的營銷方式綜合了對顧客的年齡、職業、階層、收入水平和消費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遠遠勝過內地常用的打折促銷,購物贈券,贈禮品等低級促銷方式。

第五,價格優勢的挑戰。外資企業採用大批量買斷方式進貨,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也可以保持穩定的進貨渠道(因為供應商降低了風險),使低價購進有長遠的保證。更為值得注意的是,外資企業的低價位不僅來自於采購環節,而且還來自於管理和信息的綜合性服務。這種既降低成本,又獲得收益,並以收益沖減成本的雙重策略,使外資企業的價格優勢更為明顯。

第六,科技、網路優勢的挑戰。外資企業依靠高科技支持,形成了以網路為輔助的自動化商業,從而改變了傳統零售業的運作方式。使顧客資料的搜集與分析、銷售資料、補貨系統、營銷手段的調整等都可用現代化的電子技術進行管理。

第七,品牌優勢的挑戰。國外商業企業,特別是世界級的零售集團,在企業的內部管理、商品結構確定、服務、購物環境等方面形成了普遍的社會認知,早已名聲卓著。憑借這一優勢,外資企業加大了吸引和爭奪我國消費者的力度,形成了對國內商業企業的威脅。

外資正在加大力度拓展中國國內流通業市場

根據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當人均收入達到250美元至600美元時,以連鎖商業為代表的現代零售開始出現;當人均年收入達到600美元至800美元時,大規模、國際化的連鎖零售便會迅速發展起來。並且經濟發展程度越發達的地方,其現代零售業態在零售業中所佔市場份額也越大。

據統計,目前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已超過1300美元,沿海地區,特別是一些大中城市人均收入水平更高。因此,現代零售業的蓬勃發展也就成為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並且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零售業將會在零售市場上占據越來越大的份額。

外資選擇進入中國市場,正是看重中國龐大的零售市場和巨大的成長潛力。按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我國商業領域過渡期已於2004年12月11日結束,對境外企業的准入已基本取消地域、股權和數量限制。目前大型跨國商業企業已做好在我國市場進行全面競爭准備,並確定了以大型綜合超市及專業店、便利店作為主要業態的發展戰略。過渡期一旦結束,他們將加快在全國布點並建立相應配送體系,短期內外資企業在這些業態方面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上升。

未來幾年,隨著外資進入我國零售業在企業設立形式、數量、地域、股權比例等方面的限制陸續取消,零售業將會形成外商獨資、中外合資以及各種經濟成分共同競爭的格局,內資零售業將在更廣的范圍、更深的層次上參與全球市場的競爭。

外資參與競爭的主要業態,目前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但已開始向西部等地區發展。從發展趨勢看,不排除向中小店鋪發展的可能。

在經營商品領域,外資企業還將進軍多種重要商品的零售連鎖業,將對我國傳統的以攤位制銷售方式為主的商品交易市場形成有力的沖擊。

預計在未來幾年,外資商業企業對二三級市場的進入可能更多的使用並購手段,而近幾年中國的外資連鎖企業則更樂於選擇並購方式,迅速擴大其影響力。那些擁有豐富的網點資源的內資零售企業,將成為外資收購的重點對象,同時因經營不善和競爭失利而選擇退出的外資連鎖店,也為並購提供了大量機會。

理性面對挑戰,從四個方面做強做大國內零售業企業

應該看到,大規模開放後外資企業必然會獲取一定市場份額,這是難以避免的。外資進入國內市場並不斷擴大在中國零售業中的份額,必然會對中國的本土零售企業產生影響,但我們應客觀地分析這種影響。外資零售業代表了更高的生產力水平,它們的進入必然導致中國企業的模仿、競爭和跟進。第二,沒有理由相信外資就一定會輕易佔領中國市場。目前外資流通企業在全國市場中的整體份額並不高,不超過5%。外資在個別業態(大型綜合超市)中的份額略高,但銷售額本身占國內零售市場的份額並不高。加上國內潛在市場巨大,外資零售企業主要集中於東部的大中城市,二、三線城市和廣大農村的有效市場還沒有開發,而國內零售企業在這些地區還處於壟斷地位。因此,外資零售企業的市場份額還不足以控制國內零售業。我們對此要有清醒認識和足夠的心理准備。國內企業要盡快適應這一新的市場環境,先做模仿者或合作者,再做競爭者,並在競爭中擺正自己的定位,進而做大做強。

國內外的經驗和教訓證明,流通業不是可有可無的小行業,而是國民經濟整體提升的關鍵環節;流通業也不是政府可以放手不管,任其發展的一般性服務業,而是需要政府高度重視,全力發展的先導產業。

第一,應盡快研究制定一整套支持流通產業快速發展的政策措施。要建立大型超市開店的聽證制度,充分論證大型店鋪開設的合理性。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快商業立法進程,最大限度去開發商業資源,使我國商業功能得到更加充分發揮;規范企業的市場行為,合理整合資源,避免惡性競爭,避免因重復建設而導致資源被浪費。

第二,重新整合國內流通企業。按照做大企業集團規模的要求,以優勢業態和知名品牌為龍頭,推進相同業態、相同行業之間的聯合,是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企業集團的重要途徑。通過大型流通企業集團整合小型流通企業,提高中國流通企業的組織化程度,獲取規模經濟優勢和范圍經濟優勢,同時提高流通業整體規模經營和集約化經營的水平。

第三,積極開拓兩個市場,推進流通產業的國際化,參與國際競爭。我國流通業需大力提高自身實力,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搶佔有利地形。在鞏固國內市場份額的同時,可利用特有優勢和「入世」後種種優惠,到外商「後方」去開拓國際市場,實施跨國經營。

第四,加強流通模式研究和人才培養。商業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目前,嚴重阻礙我國商業企業規模化發展的原因之一是商業系統專業技術人員的嚴重短缺。必須抓緊人才培養,建立與現代商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隊伍,培養適應大流通模式、掌握現代管理方法的經營人才。

2. 走出國門的零售企業有何營銷建議

如下建議,
1、根據目標市場的生活習俗制定營銷策略。例如印度不吃牛肉,牛肉製品的生意肯定就不能做了。
2、根據目標市場的消費習慣制定營銷策略。例如俄羅斯喜歡喝烈性白酒而日本則不同。

3. 在中國經濟放緩的形勢下,中國的跨國企業如何做好國際市場營銷

對外貿易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推動貿易中高端化發展

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下半年外貿工作面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外貿企業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從自身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培育競爭新優勢。要積極開拓新市嘗尋找新夥伴,降低對美國市場的出口依賴;要主動「走出去」,在海外投資辦廠;要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打造核心競爭力。

我國外貿持續穩中向好態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以7.9%的增速延續並鞏固了去年以來穩中向好的態勢。但是,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下半年外貿工作面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如何盡可能地規避風險、減少損失,並通過培育新優勢來提升競爭力,已成為各地政府及廣大企業必須面對的新挑戰。

客觀上看,各方對於中美經貿摩擦的長期性、復雜性均有一定思想准備,對於中美經貿摩擦可能帶來的傳導效應也有所應對。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對美出口下滑趨勢難以避免,一些對美國市場較為依賴、國際競爭力一般的出口企業,將首先感受到市場的變化。與此同時,一些外向型經濟比較發達的省份和地市,也將直接感受到出口下滑帶來的陣痛。

中美經貿摩擦:三方面積極應對思考

從國內層面看,我國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為外貿平穩增長提供了基本面支撐,外貿企業要充分利用好國內巨大的消費市場優勢,實現兩條腿走路。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穩」字當頭,著力穩增長、穩就業、穩金融,繼而實現穩預期。

從中美層面看,一方面要對美挑起的貿易戰采勸跟進式」策略,有理有利有節地進行反制,另一方面要通過擴大對外開放、放寬市場准入等措施,充分發揮跨國企業、行業組織等在中美經貿摩擦中的緩沖作用。

從全球層面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國發起貿易戰不得人心,要爭取更多國家對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的支持。

上述三個層面,構成了我國外貿行業未來發展的宏觀背景。對於廣大外貿企業來說,更需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從自身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培育競爭新優勢。

我國外貿發展前景分析

首先要積極開拓新市嘗尋找新夥伴,降低對美國市場的出口依賴。近年來,貿易多元化已成為我國外貿結構不斷優化的重要體現,但對具體企業來說,在短期內找到可以完全替代美國的新市場有一定難度。在積極尋求政策扶持的同時,廣大外貿企業要著力開拓新的市場,特別是挖掘「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潛力,從中找到更多新商機。

其次要主動「走出去」,在海外投資辦廠。對於大多數外貿企業來說,規避中美經貿摩擦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把工廠建到成本更低、資源更豐富的國家和地區,不失為一個現實的選擇。需要指出的是,「走出去」同樣存在著這樣那樣的風險,需要做足功課,做好准備,防止走彎路。

第三要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打造核心競爭力。這既是外貿企業培育競爭新優勢的根本路徑,也是外貿企業最為現實的選擇。從歷次全球經濟危機及貿易風波來看,處於產業鏈最高和最低端的貿易產品受影響最小,處於中端的貿易產品受沖擊最大,我國出口產品恰恰是位於產業鏈中端的居多,亟需通過技術創新提高附加值,通過品牌培育提升競爭力。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動力轉換有所加快、質量效益穩步提高的特徵更加明顯,這也為培育外貿新優勢打下了扎實基矗下一步,要繼續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強化產業發展基礎,優化政策供給保障,深化改革開放舉措,推動外貿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

4. 企業在開展國際營銷活動時需要考慮哪些環境影響因素案例分析

企業開展國際營銷活動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1)經濟環境。主要是各專個國家的經濟屬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結構問題。不同國家的收入水平差距較大,向非洲的多數國家和亞洲的一些國家,主要為農業國,居民收入較少,購買力有限,市場機會不大。而印度和巴西等新興的工業化國家,機會較多。歐洲和美國作為發達國家有龐大的中產階級,各種產品的需求量最大,也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海外市場。(2)文化環境。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文化。在營銷中應該結合當地的文化。比如LG在韓國開發了可以放泡菜的冰箱,肯德基在中國為了適應中國人的口味,對食品做了很多改進。(3)政治法律環境。有的國家對外來投資很友好,有的國家很排斥。比如印度就很排斥外來投資,他們認為西方產品所伴隨的西方文化會沖擊本國的傳統文化。而香港和新加坡就對外來投資非常歡迎。還有一些國家政治不透明,辦事效率低下。這些因素都要考慮。

5. 國際營銷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試分析企業從事國際市場營銷的驅動力因素,

福、沃爾瑪到國內的華聯、大型百貨商場(從生活日用品到家電、汽車都採用尾數定價法。 國際市場營銷學(本) 4. 波士頓矩陣 (4分):波士頓咨詢集團法(BC Approach)(又稱波士頓矩陣、四象限分析法、

產品系列結構管理法等)是由美國大型商業咨詢公司——波士頓咨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一、名詞解釋 (共5題,每題4分,共20分)

1. 邊際貢獻定價法 (4分):這種定價方法也稱邊際成本定價法,即僅計算可變成本,不計算group)首創的一種規劃企業產品組合的方法,是用「市場增長率-相對市場佔有率矩陣」來對企業固定成本,在變動成 本的基礎上加上預期的邊際貢獻。邊際貢獻是指企業增加一個產品的銷售,的戰略業務單位加以分類和評價。

所獲得的收入減 去邊際成本的數目,即: 邊際貢獻,價格一單位可變成本 從上式可以推出單位5. 全球化營銷戰略 (4分):是指企業從世界的角度去考察企業的生產、流通等全部營銷活動,產品價格的計算公式: 價格:單位可變成本+邊際貢獻 這種定價方法的優點:易於各產品之間按最優化的原則,把不同國家中的不同企業組織起來,以最低成本、最優化的營銷方案去滿足合理分攤可變成本;採用這一方法定價一般低 於總成本加成法,能大大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根市場需求。其目的是強調營銷的國際比較。全球營銷戰略突破了國界的概念,從世界市場范圍據各種產品邊際貢獻的大小安排企業的產品 線,易於實現最佳產品組合。這種產品一般在賣方來考慮公司營銷戰略的發展,以求得企業的綜合競爭優勢。 競爭激烈時採用。

二、單選題 (共10題,每題1分,共10分) 2. 選擇性銷售策略 (4分):選擇性分銷是指企業有選擇性地精選幾家中間商來分銷本企業的

1. 跨國公司的母公司試圖將那些在公司稅率高的子公司的帳面利潤轉移到公司稅率低( )。 產品。這種分銷方式使用較普遍,它適應於大多數商品,尤其是消費品中的選購品、特殊品以

(1分) 及一些標准化程度較高的工業品。這種分銷方式比獨家分銷面寬,又比廣泛分銷面窄,企業能

A.高價進口產品 B.高價出口產品 過對中間商的精選,去掉那些效率不高的中間商,易於節省成本和費用,又較容易控制和經常

C.低價進口產品 D.低價 保持聯系,能更好地督促中間商完成企業所賦予的營銷職能,效果好。生產商往往先採取廣泛

.2. 出口商所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是(A )。 (1分)A.匯率波動 分銷,以促使新產品迅速上市,而後改用選擇性分銷,淘汰一部分經營管理差或不守信用的中

.3. 國際市場營銷管理部門的一項極其重要的職能是( D )。 (1分) D.協調與控制工作 間商。

.5. 下列關於集中性營銷策略的敘述中,說法錯誤的是( B ) 。(1分)B.目標集中在少數幾個子3. 尾數定價法 (4分):尾數定價法(Mantissa Pricing)是指在確定零售價格時,以零頭數結尾,

市場 使用戶在心理上有一種便宜的感覺,或是按照風俗習慣的要求,價格尾數取吉利數字,以擴大

.6. 在產品生命周期中,當產品處於成長期和成熟期時應採用的廣告策略是( D)。 (1分) 銷售。這會使顧客產生大為便宜的感覺,屬於心理定價策略的一種,目前這種定價策略已被商

D.提醒性廣告策略 家廣泛應用,從國外的家樂福、沃爾瑪到國內的華聯、大型百貨商場(從生活日用品到家電、

.7. 以下不屬於國際市場營銷的戰略決策的是( )。 (1分) 汽車都採用尾數定價法。

A.外銷人員甄選 B.目標市場抉擇 4. 波士頓矩陣 (4分):波士頓咨詢集團法(BC Approach)(又稱波士頓矩陣、四象限分析法、

C.營銷組合戰略 D.組織框架決策 產品系列結構管理法等)是由美國大型商業咨詢公司——波士頓咨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8. 在國際分銷渠道中,直接渠道主要適用於分銷( C )。 (1分)C.工業產品 group)首創的一種規劃企業產品組合的方法,是用「市場增長率-相對市場佔有率矩陣」來對企業

.9. 影響國際市場營銷最經常、最直接的法律環境因素是(B )。 (1分)B.東道國法律 的戰略業務單位加以分類和評價。

.10. 企業的促銷組合中,可信度和傳達力最強的是( D)。 (1分) D.公共關系 5. 盈虧平衡定價法 (4分):盈虧平衡定價法也叫保本定價法或收支平衡定價法是指在銷量既

1. 當企業促銷的產品屬於標准化產品時,那麼它最有可能的選擇是( )。 (1分) 定的條件下,企業產品的價格必須達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做到盈虧平衡、收支相抵。既定的銷量

A.選擇當地廣告代理機構 B.選擇跨國廣告代理 就稱為盈虧平衡點,這種制定價格的方法就稱為盈虧平衡定價法。科學地猜測銷量和已知固定

成本、變動成本是盈虧平衡定價的前提。 C.選擇本國廣告代理機構 D.自行組建廣告公司 盈虧平衡定價法就是運用盈虧平衡分析原理來確定產品價格的方法。盈虧平衡分析的要害是確.2. 中間商最關心的問題是(D ) 。(1分)D.通過購銷差價取得利潤 定盈虧平衡點,即企業收支相抵,利潤為零時的狀態。 .3. 國際市場營銷管理部門的一項極其重要的職能是(D )。 (1分) D.協調與控制工作 1. 目標市場拓展戰略是指企業在不改變產品原有性能的條件下,開拓新市場的戰略。例如開拓.4. 市場滲透戰略適用的情況是(C )。 (1分)C.現有市場——現有產品 農村市場、西部市場,或開拓國際市場等。拓展戰略是多角度、多層次的一種延展戰略。 .5. 下列關於集中性營銷策略的敘述中,說法錯誤的是( B ) 。(1分)B.目標集中在少數幾個子2. 國際化營銷戰略 (4分):指企業對於國際化進程中較為長期的總體打算及其實施的原則意市場

見,它對於一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生存和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指導意義,也是擬定短期或年度.6. 在產品生命周期中,當產品處於成長期和成熟期時應採用的廣告策略是(D )。 (1分) 國際營銷策略的依據 。國際營銷這里要回答的主要是關於企業國際營銷目標和實現目標將採取 D.提醒性廣告策略

的基本策略的原則等,如有關企業國際化進程、市場擴展與定位、國際競爭等策略。 .7. 對產品定價影響最直接的費用是( )。 (1分)

3. 尾數定價法 (4分):是指在確定零售價格時,以零頭數結尾,使用戶在心理上有一種便宜A.產品製造費用 B.儲運費用 的感覺,或是按照風俗習慣的要求,價格尾數取吉利數字,以擴大銷售。這會使顧客產生大為C.關稅 D.中間商毛利 便宜的感覺,屬於心理定價策略的一種,目前這種定價策略已被商家廣泛應用,從國外的家樂.8. 產品概念中,屬於核心利益的物質載體的是(A )。 (1分)A.基本產品 situation, fully understand the intention of the leadership, to ensure the

6. 零售商業如何運用體驗營銷

而且,從國際視野來看,中國已發展成為世界國際零售商爭奪的主戰場,大量的巨頭零售商都盯准了中國這塊大蛋糕,各大零售商為了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使勁渾身解數,爭奪消費者的戰爭儼然成為了一場無聲卻又硝煙彌漫的戰爭。殊不知消費者並沒有感覺到任何滿足,更談不上獲得生活方式上的歸屬感。 可是就以我們身邊最常見的零售店——百貨商場為例,吸引顧客的途徑主要還是以折扣、禮券、贈品為主的營銷方式,這樣的營銷方式日漸同質化,價格仍舊是關鍵因素。
以價格為導向的營銷方式的延續,一方面是消費者歷來的消費習慣所影響,另一方面是各零售商之間相互惡性競爭、搶奪顧客所導致。從百貨商店這樣的零售形式出現以來,零售行業代表產品來源、質量、後續服務方面的保證,商品的零售價格相比其他渠道的同類商品要高得多。到了物質生活豐富的現代,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能力也逐漸增強,去百貨商店消費也越來越日常化和普遍化,大家的選擇更多了。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傳統的零售商一改以往坐等顧客前來光顧,而是主動給與消費者有吸引力的營銷方式,用價格手段來吸引消費者前去購物。
在各大商家價格大戰時,有誰考慮過消費者的真實感受呢?我覺得,對於零售行業的消費者來說,他們追求的更高層次是消費和體驗的統一過程,而不是以價格作為刺激手段的短暫滿足。從理性的角度看,價格的確能對消費者產生刺激作用,也能對商場的營業額提到促進作用,但價格因素並不能使消費者的情感得到滿足、思想得到共鳴。因此,以滿足消費者心理需求的體驗營銷將成為零售業的未來營銷趨勢。
縱觀目前國內的大部分本土零售業和一些外資零售店,營銷方式還是停留在傳統的模式層面,這種傳統營銷手段以結果和目標取向,割裂了過程與結果的連續性,忽視了過程的內在價值;其過程強調營銷的簡捷性和引導性,忽視了營銷的親歷性和自主性,從而遺棄了很大一部分顧客利益。
隨著消費者購物需求的不斷升級以及零售業同行之間的競爭不斷愈加激烈,所有傳統的營銷方式一定會趨於一種以滿足消費者更高級心理需求為主的、讓消費者情感得到共鳴並且最終得到自我實現為導向的營銷方式。這種更追求創新性和互動性的營銷方式就是體驗營銷,通過與消費者進行深入溝通,知道消費者想要什麼,讓消費者知道想要什麼,進而讓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獲得自我實現的滿足感。
體驗營銷是指讓消費者從生活與情境出發,塑造消費者追求的生活方式的感官體驗環境,創造消費者情緒抒發方式,激發消費者創造靈感,鼓勵其參與行動改變現狀,最終讓消費者找到相同生活方式群體的歸屬感。消費者獲得的不只是產品的滿足,而是生活方式的解決方案,他們甚至願意為感性需求的滿足而付出更高的代價。
在聯縱智達體驗營銷研究中心看來零售業實施體驗營銷可以分為三個步驟:通過調研與接觸點設計掌握消費者感性想法,通過產品宣傳與環境氛圍讓消費者知道自己想要的,通過解決方案與人員溝通讓消費者自我實現。
(1)調研。調研的內容是顧客的感性認識。從體驗營銷的5個層面來展開對消費者購物心理的由淺入深的調查研究。
例如,調查感覺:這家品牌店是否能讓我在感官上有特別的感受;調查情感:走進這家品牌店是否使我有一種心情愉悅的感覺;調查行動:這家專賣店是否有意引導與我進行互動交流;調查思考:這家品牌店是否有意刺激我對某些事物的聯想;調查關聯:購買這個品牌的顧客是否和我是同一類人。除了問卷調查,在賣場可粘貼請幫助我們提高的標語,或通過服務員與顧客進行深度交流。
(2)接觸點設計。接觸點就是在售前、售中、售後分解顧客的體驗過程(感覺→情感→思考→行動→關聯),運用不同的工具實施營銷策略。
在售前,可利用網路、宣傳冊等讓顧客感知賣場的主題;當顧客走進賣場,立刻感覺到音樂、燈光、氣味等主題氛圍;當顧客產生購買慾望時,應通過產品製作激發他們創造性思考,去認識和解決問題;通過參與活動感受這種生活方式,展示自我認知和價值觀;最後通過與環境中的其他消費者與服務人員溝通,深刻體會源自社會文化意義的相互影響和對社會地位的需求,使其樂意成為這一群體或文化的一部分。
個人認為,美國快餐連鎖巨頭麥當勞在這方面是做的比較到位的,相信去過麥當勞用餐的人都不難感覺到其標准化規范化的服務:每當走進店內,會有親切一致的問候聲迎面而來,當你點餐的時候,服務員會露出友善的微笑耐心給你點餐,同時,如果有新品推出他們會詢問你是否需要嘗試新品,點單結束等候上單時,服務員會告訴你請在一側等候,讓後面的顧客可以上前點單,另外,通過餐盤上擺放的食物你也能發現一些規律,那就是帶有麥當勞標志的那一面是對著顧客的,這種細節都能說明麥當勞的服務員訓練有素,其服務標准非常講究規范化。因此,在麥當勞用餐你會感受到親切,方便,快捷,安全,溫暖,這種舒適的購物體驗和消費環境會吸引大批目標人群一次又一次地光顧。
(1)產品宣傳。在消費者思考前,需要通過產品宣傳讓消費者在感覺、情感上得到體驗。這里的產品宣傳不僅僅停留在產品功能的層面,而是要把產品所象徵的意義融入進去,這種象徵意義是廣義的,也就是說它可以代表一種生活理念、一種價值追求或者是一種精神狀態。星巴克在每一本宣傳冊都印上第三空間概念,與一般企業宣傳不同,它宣傳的是體驗,是除了工作和家庭之外的第三種生活狀態。星巴克告訴他的消費者,星巴克就代表了這第三種空間,在這里你沒有束縛、沒有壓力和煩惱,有的只是享受咖啡的輕松自在和朋友相聚的歡樂休閑。除雜志型廣告目錄、宣傳小冊、產品呈現、吉祥物等方法,網路也是一個極其有用的體驗途徑。現在很多企業也會在網路上做廣告,通過故事情節模仿現場氣氛,甚至滿足現實中無法實現的需求。
(2)環境氛圍。環境是零售業得天獨厚的優勢。只要能讓音樂、燈光、氣味、圖畫、布局等所有工具在統一的主題下營造氣氛,就能讓消費者融入情景中。例如,整個星巴克就像一杯咖啡:夾帶暗紅的咖啡色牆壁,淺黃色隔板,或深或淺的咖啡色桌椅、沙發,加上暗黃色柔和的燈光,四周充滿咖啡的香味,再嘬上一口醇香潤滑的咖啡,整個人似乎溶入到濃濃的咖啡中。耳邊的爵士樂讓人雀躍,更添一份輕松與愉悅。牆壁上的掛畫或色彩紛呈、抽象感覺十足,給人以時尚與個性的張揚感。咖啡館內的一切,都圍繞著咖啡文化而設計。
讓消費者自我實現
(1)解決方案。自我實現是消費者需求的最高層次,也是體驗營銷的最關鍵部分。體驗營銷中的體驗是要消費者經過自我思考與嘗試去獲得的解決方案。商家要做的是對產品的文化、功能、搭配方案的介紹及製作展示等,幫助他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案。如:宜家把傢具賣場打造成消費者尋找靈感和設計思路的地方,消費者可根據產品價格、材料大小、顏色等思考搭配方式。星巴克則讓消費者自己選擇添加濃縮咖啡的量、奶的種類、香草或杏仁等不同口味或選擇咖啡沖器與咖啡豆自己沖調。
(2)關聯體驗。要滿足顧客思考、行動、關聯的需求,必須通過與顧客的互動溝通制定彰顯出主題生活方式的銷售解決方案。關聯體驗是體驗的最高層次,讓消費者找到群體歸屬感並實現自我價值觀,它是所有體驗策略的結果。在零售業中,人員溝通能夠對關聯體驗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體驗溝通的內容不僅包括產品本身和解決方案,更重要是要了解消費者的心情,交流生活方式,促進與消費者間的溝通。星巴克員工對待顧客像對待自己的朋友,他們會熱情地介紹咖啡的產地、種類、不同咖啡的食物搭配、咖啡的不同口味嘗試方法,能叫出熟客名字,可以和顧客閑聊半小時之久,使自己融入這個交友環境。星巴克把一切東西融入第三空間,讓消費者自由享受。而宜家則採取不同的人員溝通方式,提倡把賣場變成為全家人外出的理想場所,為營造一種舒適的氛圍和服務。宜家的服務員從不主動向顧客推銷,但顧客需要咨詢的時候,他們會立刻熱情的為你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
總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零售企業的形式肯定是多種多樣,因此其對應的體驗營銷形式也應該是豐富多樣的,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各種營銷方式的本質還是建立在充分挖掘消費者的需求、掌握其需求的變化的基礎上,而體驗營銷在這一點上對企業及企業的營銷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設計體驗營銷方案時,充分分析和研究消費者的購物心理,將其感覺、情感、思考、行動、關聯充分融入每一個購物的細節,才能給消費者創造出更好的消費體驗。(來源:價值中國 作者:張健)

7. 國外4p市場營銷案例具體分析

營銷是個大學問,關於營銷的知識你知道多少呢?那麼接下來我跟讀者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4P營銷理論。

國外4p 市場營銷 案例篇一
星巴克

1、品(Proct):星巴克強調不是只賣咖啡,還包括星巴克的環境氛圍,在星巴克它提供了優雅的爵士樂、悅目且調性統一的圖畫、舒適的沙發,透著濃濃的地方 文化 ,又保有美式風情,讓星巴克的消費者徜徉其中。

產品內涵包括:1.核心(利益)產品:咖啡,星巴克提供消費者在繁忙碌生活中,舒緩緊張的情緒的香醇濃郁咖啡。2.基本產品:以咖啡為基底,依季節性或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創意咖啡產品。3.期望商品:星巴克給予消費者充滿咖啡香、舒適的環境氛圍,及多樣咖啡商品組合或優惠選擇。4.附加(潛在)產品:門市不定期舉辦巡迴講座、體驗分享活動及增加輕食供應。

2、格(Price):星巴克標榜「休閑生活」,賣的不只是一杯高質量咖啡,並提供忙碌的現代人一個放鬆的地方。所以,星巴克的產品訂價會較高,並以咖啡為主、西點為輔,在台灣由統一集團及國外統一采購及物流等,有效穩定進貨價格並增加獲利。星巴克不打折扣戰,但為與顧客建立良好的關系,推展隨行卡及相關體驗分享在價格策略上建立明顯的分享精神。

3、道(Place):星巴克在台灣已經300店了星巴克店面開在百貨通路,捷運站火車站,星巴克把店開在比較容易看到、買到的地方,並根據星巴克四大設計風格元素:土(栽種)、火( 烘焙 )、水(濾炮)、氣(香氣),開發四種不同的設計風格,使得星巴克在各營銷管道的識別形象與消費體驗,都可以達到相當的識別性及集客意象,再加上慎密的展店立地條件等評估等,在專售通路妥善布建下,2012年星巴克的年營收已擴增至新台幣59.52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4、銷(Promotion):星巴克產品定期設計以節慶活動推出促銷方案,提升買氣增加銷售量,節慶如耶誕咖啡、Ibon請你喝咖啡、門市活動:一起跟好友繽紛一夏、咖啡好友分享日等,星巴克咖啡買一送一 。另星巴克亦善用網路及智能手持裝置行動App、Line等,帶動相關分享及轉傳效益,在有限廣宣費用下,獲得相當熱切的回響,其案例足為新興媒 體操 作之典範。
國外4p市場營銷案例篇二
海爾

一、產品(Proct)

海爾集團根據市場細分的原則,在選定的目標市場內,確定消費者需求,有針對性地研製開發多品種、多規格的家電產品,以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需要。如海爾洗衣機是我國洗衣機行業跨度最大、規格最全、品種最多的產品。在洗衣機市場上,海爾集團根據不同地區的環境特點,考慮不同的消費需求,提供不同的產品。針對江南地區“梅雨”天氣較多,洗衣不容易乾的情況,海爾集團及時開發了洗滌、脫水、烘乾於一體的海爾“瑪格麗特”三合一全自動洗衣機,以其獨特的烘乾功能,迎合了飽受“梅雨”之苦的消費者。此產品在上海、寧波、成都等市場引起轟動。針對北方的水質較硬的情況,海爾集團開發了專利產品“爆炸”洗凈的氣泡式洗衣機,即利用氣泡爆炸破碎軟化作用,提高洗凈度 20 ﹪以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針對農村市場,研製開發了下列產品:①“大地瓜”洗衣機,適應盛產紅薯的西南地區農民圖快捷省事,在洗衣機里洗紅薯的需要;②小康系列滾筒洗衣機,針對較富裕的農村地區;③“小神螺”洗衣機,價格低、寬電壓帶、外觀豪華,非常適合廣大農村市場。

二、價格(Price)

海爾產品定價的目的是樹立和維護海爾的品牌和品質形象。具體的定價策略如下:

(1)撇脂定價

即將價格定得相對於產品對大多數潛在顧客的經濟價值來講比較高,以便從分額雖小但價格敏感性較低的消費者細分中獲得利潤。採用這種定價策略的前提是公司必須有一些手段阻止低價競爭者的進攻,如專利或版權、名牌的聲譽、稀缺資源的使用權、最佳分銷 渠道 的優先權等。

(2)海爾產品定價的原則

① 產品價格即消費者認可的產品價值;

② 消費者關注產品價值比關注產品價格多得多;

③ 真正的問題所在是價值,而不是價格。

海爾的價格策略從來都不是單純的賣產品策略,而是依附於企業品牌形象和盡善盡美的服務之上的價格策略。這種價格策略贏得了消費者的心,也贏得了同行的尊重與敬佩,更贏得了市場。

海爾的定價策略還依託於其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這點在大中城市尤為明顯。海爾在每個城市的主要商場,都是選擇最佳、最大的位置,將自己的展檯布置成商場內最好的展台形象;在中央和地方媒體上常年堅持不斷的 廣告 宣傳,這其中幾乎全是企業品牌形象宣傳和產品介紹,對於價格則從沒“重視”過。正因為如此,“海爾”兩個字已經成為優質、放心、名牌的代言詞。海爾的定價策略概括起來,即(1)價值定價策略 (2)創新產品高價策略

三、渠道(Place)

海爾的渠道組合策略如下:

(1))採取直供分銷制,自建營銷網路

所謂直供分銷制就是由廠商自主獨立經營,不通過中間批發環節,直接對零售商供貨。海爾直供分銷制的具體做法是根據自身產品類別多、年銷售量大、品牌知名度高等特點,進行通路整合,在全國每個一級城市(省會和中心城市)設有海爾工貿公司;在二級城市(地級市)設有海爾營銷中心,負責當地所有海爾產品的銷售工作;在三級市場(縣)按“一縣一點”設專賣店。海爾現在已建立了一個龐大、完善的營銷網路,擁有服務網點11976個,銷售網點53000個(海外 38000個)。海爾在全國共設有48個工貿公司,實行逐級控制,終端的銷售信息當天就可反饋到總部。

(2)採取特許經營方式,建立品牌專賣店

海爾設立品牌專賣店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全面展示產品,提升品牌形象,提高海爾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譽度,同時促進產品的銷售。海爾設立專賣店有利於品牌的樹立,專賣店以其統一的形象出現在消費者面前,有利於企業整體品牌的塑造。專賣店採用統一的標識、統一的布置、統一的服務標准,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和服務的質量,防止了假冒偽劣產品,保證了產品的貨真價實,避免了偽劣產品造成的沖擊。專賣店由被選定的經銷商自己投資改造,這其中利用的實際上就是海爾的品牌價值。海爾試圖以品牌優勢達到經銷商和自己的雙贏:自己節省開支,而經銷商借海爾提升形象。海爾的專賣店一般開在社區、郊區和居民小區等比較“邊緣”的地帶,避免了與海爾另一大營銷體系——綜合商場、大型百貨“重復建設”,發生“商圈”沖突。由於海爾多元化家電的定位,在海爾專賣店裡,可以有電視機、空調、洗衣機、微波爐和燃氣灶等十幾個種類的“海爾造”商品,避免了其他家電企業專賣店只賣一兩種電器的情況,擺脫了“成本偏高效率偏低”的困境。

四、促銷(Promotion)——海爾的品牌廣告

廣告是品牌傳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它通過報紙、雜志、電視、戶外展示和網路等大眾傳媒向消費者或受眾傳播品牌信息,訴說品牌情感,在建立品牌認知、培養品牌動機和轉變品牌態度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結語

讀者們,都了解了嗎?
4P營銷理論的主要內容
4P營銷理論被歸結為四個基本策略的組合,即產品(Proct)、價格(Price)、渠道(Place)、促銷(Promotion),由於這四個詞的英文字頭都是P,再加上策略(Strategy),所以簡稱為"4P's"

4Ps營銷理論實際上是從管理決策的角度來研究市場營銷問題。從管理決策的角度看,影響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各種因素(變數)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企業不可控因素,即營銷者本身不可控制的市場;營銷環境,包括微觀環境和宏觀環境;二是可控因素,即營銷者自己可以控制的產品、商標、品牌、價格、廣告、渠道等等,而4Ps就是對各種可控因素的歸納:

產品策略(Proct Strategy),主要是指企業以向目標市場提供各種適合消費者需求的有形和無形產品的方式來實現其營銷目標。其中包括對同產品有關的品種、規格、式樣、質量、包裝、特色、商標、品牌以及各種服務 措施 等可控因素的組合和運用。

定價策略(Pricing Strategy),主要是指企業以按照市場規律制定價格和變動價格等方式來實現其營銷目標,其中包括對同定價有關的基本價格、折扣價格、津貼、付款期限、商業信用以及各種定價 方法 和定價技巧等可控因素的組合和運用。

分銷策略(Placing Strategy),主要是指企業以合理地選擇分銷渠道和組織商品實體流通的方式來實現其營銷目標,其中包括對同分銷有關的渠道覆蓋面、商品流轉環節、中間商、網點設置以及儲存運輸等可控因素的組合和運用。

促銷策略(Promotioning Strategy),主要是指企業以利用各種信息傳播手段刺激消費者購買慾望,促進產品銷售的方式來實現其營銷目標,其中包括對同促銷有關的廣告、人員推銷、營業推廣,公共關系等可控因素的組合和運用。

這四種營銷策略的組合,因其英語的第一個字母都為“P”,所以通常也稱之為“4Ps”。

猜你喜歡:

1. 2017國外營銷案例

2. 國際市場營銷心得3篇

3. 國際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4. 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5. lv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8. 國際市場營銷與國內市場營銷有什麼區別,請以某中國企業為例說說你的看法。

聯系:國際市場營銷與國內市場營銷他們的基礎理論與框架基本是一樣。從營銷原理和方內法上看,容他們有著相通之處,企業在國內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如 營銷調研 市場環境分析 目標市場選擇 4P戰略 以及營銷活動的管理
區別:營銷環境不同 國際的比國內要復雜和困難的多 不管是環境的分析還是適應都難
營銷組合策略不同 可以依次從4p來分析
營銷管理過程不同 由於國際營銷比國內營銷活動要復雜 所以國際營銷的管理過程涉及國外

9. 中國零售業的SWOT分析

(一)對廈門本土零售業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種最常用的企業內外環境戰略因素綜合分析的方法,於20世紀60年代由戰略管理設計學派(Design School)提出。運用SWOT分析方法,可一目瞭然地全面分析組織內部條件的優勢(S)與劣勢(W)、外部環境的機會(O)與威脅(T)的相互制約因素,又可從內外環境條件的相互聯系中做出更深入的分析評價。
1、優勢(Strength):外資大舉登陸本土零售市場,並不意味著本土零售企業已沒有生存空間。本土零售企業不僅應看到與國際零售巨頭的差距,同時還應看到本土企業所具有的地域、歷史、人文等方面的優勢。
盡管外資零售企業擁有品牌、人才、營銷技術、資金實力、管理能力等優勢,但從實際運作情況看,外資零售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後會面臨陌生的文化,尤其是消費文化方面的沖突。例如「一站式購物」雖然便捷,可以滿足現代化快節奏生活的需要。而在廈門,生活、工作節奏與上海、北京等國際大都市相比相對比較緩和,廈門城市小而生活便捷,市民更傾向於「在休閑中購物」。因此,通過適當策略,一些有實力的本土商業企業同樣可以為自己爭取足夠的市場生存空間。據2005年限額以上連鎖店(公司)商品銷售情況統計,廈門市的內資企業在銷售額及店鋪數都遙遙領先。2005年,內資連鎖企業年銷售額為54.1億元,佔全市限額以上連鎖店(公司)92.3%;店鋪數為530家,佔全市限額以上連鎖店(公司)的87.5%。
2、劣勢(Weakness): 與本土零售企業相比,外資零售巨頭確實有許多明顯的優勢,如遍布全球的進貨渠道、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雄厚的資金實力、統一的物流配送體系、巨大的經營規模、先進的經營業態、先進的供應鏈管理模式等等。特別是早期進入本土市場的跨國零售巨頭,已經在國內織就了一條高效的供應鏈,控制了一大批供貨商,這為它們在新一輪擴張中帶來更大的運營和價格優勢,也對本土零售業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本土零售企業則普遍存在融資困難及實力薄弱的問題。據2005年國家商務部商業改革發展司報告稱,國內最大的流通企業--百聯集團總資產為340億元,僅為沃爾瑪的4.3%。從3家國外著名零售商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和3家排名前列的中國零售企業聯華超市、華聯超市、北京華聯的長短期借款對比中,中國企業長短期負債總數明顯高於國外企業。前10名超市和連鎖百強的凈利潤留成,分別是1.77%及1.32%,而國外平均是2.22%。這種高負債、低利潤率的經營方式,對本土零售企業的擴張形成了巨大障礙。另外根據景氣監測資料,從2005年一季度至今,廈門市批發零售業企業融資指數一直在「低度不景氣」至「低度景氣」之間徘徊。可見,廈門市的批發零售業企業普遍存在融資不暢的問題,這也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帶來困擾。同時,從目前來看廈門市零售市場趨於同質化,差異性很小,不能滿足顧客的需求。隨便走進一家超市,如果不從門面辨認,很難知道這是哪一家超市。顯然,這種狀況不利於本土零售企業在激烈的商戰中求得生機。
3、機遇(Opportunity):外資大商家的進入,較快地提升了廈門的零售業的整體水平。確切地說,外資零售商入駐的最大的積極作用在於「鯰魚效應」,通過外資進入國內市場競爭,激活了廈門本土零售企業。概括而言:
(1)外商帶來了國際上先進的現代化營銷方式,如自有品牌管理、洋快餐的店面管理及各種業態的經營方式等等。例如沃爾瑪的「天天平價」、「一站式購物」等理念和麥德隆的倉儲式會員制的營運方式已經得到了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2)外商的進入,不可避免會出現「技術外溢」,如帶來了國內商業缺乏的供應鏈管理、超市防損技術及信息技術的導入等等。大量的人員在與外商企業的接觸和工作中,學習到許多先進的管理知識,形成在業內的傳播。
(3)國外大型零售企業入駐廈門,也產生了一定的吸引和幅射效應,帶動了周邊地區居民的消費慾望,為廈門的零售市場帶來極大商機。
4、威脅(Threat):隨著競爭的加劇,廈門市原有的零售業格局可能會被打破。在國內外連鎖巨頭紛至沓來的同時,首先受到沖擊的會是單獨支撐的單店。由於不能形成規模效應,單店在成本、廣告、經驗等方面都缺乏優勢,同時在資金運轉上也不如連鎖賣場便利,一旦資金鏈上出現問題,就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導致全面癱瘓。
通過SWOT分析了解到,與外資零售企業相比,廈門本土企業雖然在資金實力、技術等方面存在著差距,但仍有著得天獨厚的文化、地域等優勢。因而,如何挖掘自身的優勢、尋求市場競爭的著力點是企業的首要思量。

10.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請分析聯合利華在中國市場實施的品牌策略

聯合利華的中國戰略
數據編號:K7-F5755

2001年11月中國正式加入WTO,本土企業在新的市場營銷環境下,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適應——創新。跨國公司在20世紀主導世界經濟,在21世紀將主宰世界經濟。從十幾年前寶潔(P&G)等最早進入中國市場到今日跨國公司全面進入,跨國公司已在中國市場做了大量的跨國行銷活動,其市場戰略、營銷策略為本土企業學習如何適應WTO後國際市場競爭提供了生動的、近距離的、鮮活的啟示。
「中國是聯合利華未來發展戰略中最重要的地區,它的重要性使其成為惟一在聯合利華全球策略中被明確提到名稱的國家。」
「在持續高速發展的經濟大潮中,聯合利華和其合作夥伴將以更為強有力的姿態拓展其業務,以期在中國這個競爭激烈的廣闊市場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中國會成為聯合利華全球增長的重要發動機,一顆20世紀20年代播下的種子開出了21世紀的花。」
上述這些言論,出自全球著名消費品企業聯合利華總裁之口,我們分明可看出並確信它的「中國戰略」。
早在1923年,聯合利華的前身利華兄弟公司就在上海建造了肥皂廠,於1986年重返中國後,先後建立起14家合資企業,正銷售旁氏、力士、夏士蓮、奧妙、潔諾、金紡、立頓、和路雪、蔓登琳等近20個品牌。
事實上,聯合利華在重返中國後的初期道路並非平坦。那麼現在呢?聯合利華顯然已度過了「磨合期」,找到了中國戰略的執行策略。雖然聯合利華在華銷售額僅占其在全球銷售額的2%,但它對中國市場極為看好,其在中國的目標是到2003年使現有業績再翻一番。
一、聯合利華中國業務概況
1999年,聯合利華對中國地區原有的14家合資企業進行資產重組,形成了三大主要業務:家庭及個人護理用品,食品及飲料,冰淇淋。同時,果斷退出一些非主營業務領域,以重點突出主業。這次重組增強了聯合利華在中國的投資和發展能力,強調了中國在聯合利華全球策略中的重要地位,不僅使聯合利華在中國產品的分類生產更加明晰、銷售得以統一、品牌推廣更有針對性,而且減少了內部各公司間的內耗,避免了無序競爭,提高了競爭效率。
二、全方位的本土化戰略
1.人力資源本土化
員工本土化的組成,為聯合利華深入了解各地迥然相異的消費文化、消費需求和生活習慣提供了有益的幫助,為公司拓展中國地區的業務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聯合利華堅信啟用本土的經理人員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外籍員工的人數已由1998年的100多名降到目前的30多名,公司的最終目標是由中國人領導在華業務體系。今年以來,公司在大幅裁減外員的同時,提拔了很多本土經理人員,力爭使中國經理級員工占總管理人數的95%。同時公司還每年招收130名應屆大學畢業生,對他們進行國內外的培訓,以提高人力資源的整體素質。
2.采購本土化
目前,聯合利華在中國的本土采購已達到90%。業內人士評價說,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聯合利華對中國傳統的中草葯、天然植物之道已非常熟稔。作為在烏發領域的市場創新者,「夏士蓮」已佔有該領域市場的最大份額——洗發水總份額的5%。而在沐浴市場,由於近年致力於對本土自然材料的研發,「夏士蓮」香皂市場佔有率節節攀升,目前已佔據中國沐浴市場70%的份額。而這些含有天然材料的洗護用品,其原料的采購幾乎完全在華完成。
3.資本運作本土化
自「中國將試行允許外資企業國內上市」的消息公布後,聯合利華中國公司方面就表達了希望在中國A股上市的想法。據業內人士分析,聯合利華有望成為中國第一個在A股上市的外資企業。今年6月30日,聯合利華中國公司向中國證監會表達了在華上市的意向,其新聞發言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旦證監會的有關法規和實施細則出台,公司將擇時向證監會遞交有關上市材料。
在聯合利華看來,能在中國國內上市有三大好處:一是跨國公司本土化的表現之一,通過證券市場把公司自身的發展與當地消費公司產品的公眾緊密地聯系起來,能夠產生最直接的反應。二是有助於通過推出股票期權的激勵和留任本土員工,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按照公司最高領導的說法,目標是兩三年後,讓聯合利華的所有員工有能力——如果他們願意的話——參股或持有聯合利華的股票,讓他們成為企業的所有者。三是有助於提高公司的知名度。
4.形象本土化
以前,消費者通過產品品牌認識聯合利華。為了與中國消費者更加直接有效地溝通,聯合利華認為有必要發展有中國特色的新的企業標識。2001年4月12日,聯合利華(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了盛大的新聞發布會,宣布在中國啟用新的企業標識。新標識的口號「有家,就有聯合利華」,不僅是對聯合利華進入中國後發展的總結,更重要的是表明了聯合利華今後對中國市場和每個家庭的承諾——幫助他們提高生活質量,將美好和幸福帶給每一個家庭。新標識中新增添的小房子更使人感到溫馨、舒適和浪漫,充分體現了聯合利華重視中國市場,關愛中國家庭的初衷。這是聯合利華全球第一次以本土形象面向本土市場。
5.研發本土化
聯合利華每年用於研究發展的費用約為10億美元。今年2月28日,聯合利華在上海成立了其在全球的第6個研發中心。該中心投入資金1.66億美元,今年年底在此工作的中國科研人員將達150人,今後每年的運行費用6000萬元人民幣。這一研發中心將全部僱用中國科學家,他們將有機會接觸到聯合利華全球研發網路的資源,這是聯合利華實施本土化戰略的一個重要標志。研發中心除了致力於產品的技術開發和技術更新外,同時注重將中國傳統科學倡導的天然成分引入到產品中,以不斷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從而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6.品牌本土化
聯合利華在把它的全球品牌帶到中國的同時,也不斷收購中國當地有影響、有潛力的本土品牌,並對之在技術、研發、形象和推廣方面加大力度,使它們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要。
三、品牌管理
聯合利華有著豐富、成熟的多品牌管理經驗。從全球角度看,它是採取了集中品牌戰略,壓縮品牌數量,並保證一線品牌的增長率;從當地戰略看,它力求在發展全球品牌的同時,保護和發展本土品牌。總體上,使公司擁有的品牌處於動態最優狀態,這有力地說明聯合利華滿足當地消費者需求的決心。
1.集中品牌戰略
如何迅速提高、保持企業高速發展,一直是許多國際型企業非常關注和急需解決的問題。同樣,對於業務量龐大、人員及機構眾多的聯合利華,提高企業發展速度也並非易事,所以公司於1999年提出了全球戰略:即增長之路。增長之路主要包括:與消費者再聯系、集中優勢品牌、探尋新的銷售模式、分銷方式、建立世界級的供應鏈、業務結構簡單明了、構築良好的企業文化,他們希望用5年的時間,經過一系列的調整,到2004年公司的年銷售額增長率達到6%、利潤率達到16%(目前聯合利華每年的銷售增長率為2%,利潤率為10%)。目前增長之路雖然剛剛開始,但是在公司的財政報表上已有所體現,2000年第三季度的銷售增長率為5%,亞洲新興市場的銷售也從21%增長到35%。
集中戰略主要體現在行業、產品類別和品牌三個方面。聯合利華認為,衡量公司是否健康發展的標准有兩個:一個是一線品牌的增長率;一個是它們在所有業務中所佔的比例。到2004年,一線品牌應該佔到全部業務的90%~95%,年增長率必須達到5%~6%。目前,它們的業務佔有率是80%。
聯合利華壓縮品牌規模是從2000個品牌中選出400個品牌,其根據是80/20規律。那麼,如何在眾多的品牌中選擇出400個品牌?聯合利華的標準是看「是否有潛力成為有吸引力和有規模的品牌」。當然,沒有被選擇的品牌並非全部賣掉,有些會根據業務的調整重組到現有的400個品牌結構中。
2.全球品牌與當地品牌並舉
聯合利華在華的近20個牌子幾乎都是同類產品的佼佼者。力士與夏士蓮在洗發水和沐浴類產品中位居前列;中華牙膏是牙膏市場的老字型大小;奧妙洗衣粉在去年降價30%後,迅速成為城市洗衣粉市場的領導者;立頓紅茶的市場佔有率超過80%;和路雪在冰淇淋市場的地位無人可替。
保持如此驚人的市場佔有率和知名度,與聯合利華的品牌運作密切相關。對全球品牌,聯合利華進行本土化改造,使其符合本土消費者的需求;對本土品牌,聯合利華對之注入國際經驗、資源和技術,一方面充分繼承和發揚品牌特色,另一方面不斷推陳出新,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和內涵。這一品牌策略帶來的是超過50億元的銷售額和每年兩位數的增長業績,這證明聯合利華將本土化和全球化相結合的努力已獲得成功。事實上,很少有跨國公司像聯合利華這樣並不一味推廣自有品牌,而是善於收購本土品牌並提升為國際品牌。
3.品牌創新
「品牌要發展就要不斷的創新」,這是聯合利華推廣品牌的一個重要原則。每年聯合利華花費60億美元推廣自己的品牌,使之成為世界上廣告花費最多的公司之一。
聯合利華將品牌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要保證品牌生存所要具備的基本生存能力,如需要有產品的配方和廣告以及分銷和營銷的改良;第二個階段是品牌要有新的形式,品牌要不斷以新的形式創造新的價值,如過去的洗衣粉和洗衣液,現在公司發明了一種洗衣葯片,洗衣葯片放在洗衣機中具有洗衣粉和液體的功能,品牌正是要通過其他形式創造價值;第三個階段是要讓品牌有突破,如聯合利華目前推出的速食湯,它是一種投幣購買食物,類似於從投幣購買機購買可口可樂。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過去47年裡,「中華」一直是中國人的、有著悠久歷史的品牌,給人這樣的感覺:質朴、平和、成熟、穩重,但多少顯得有些老化。作為聯合利華中華專業口腔護理中心全新技術的成果,中華牙膏推出了一款創新型產品——中華草本抗菌牙膏。它是目前市場上惟一能夠「去火抗菌雙保護,牙齒牙齦都健康」的牙膏產品。
聯合利華對中華牙膏的創新不僅在技術和配方上,同時也在外包裝和形象上。絕大多數消費者覺得中華牙膏整個標識的設計過於陳舊,因此自2001年5月中旬,聯合利華重新設計了中華牙膏新形象。它由消費者在數百種設計方案中挑選出最後結果:包裝圖文分明,標識醒目,色彩時尚;採用復合管,輕便耐用;在保留「中華」堅實的品牌內涵的同時,更賦予品牌創新、現代、專業的附加價值。品牌標識中固有的三個元素非常令人難忘:華表、「中華」繁體字樣和天安門圖形。新標識保留了這三個特有的元素,同時注入了新的內涵——創新、專業精神和現代感。形象和內涵雖然改變,但中華產品的定位不變:它永遠是中國人的大眾化家庭性口腔消費用品。
四、社會營銷
作為中國現代公民的一員、中國社會結構的一部分,聯合利華認為有責任滿足這個國家和所在社會人們的需求,這僅僅通過提供產品來完成是遠遠不夠的。公司所選擇的公益項目並不注重商業回報或宣傳價值,卻力求所作所為能為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做出積極的貢獻。公司的公益活動包括兩大主題,一是」希望家園」——加強環境保護意識,推行可持續性發展,保護水資源,以及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機會;二是」溫暖家園」——慈善捐贈活動。
針對中國森林覆蓋率僅有13.9%的現狀,聯合利華於2000年6月正式推出 「聯合利華中國綠水青山行動」,整個行動持續5年。第一年已投入約700萬元人民幣,致力於在全國范圍內植樹造林,涵養水土,改善生態環境;同時還將資助青少年環境教育及環境宣傳項目。
在教育方面,通過「聯合利華希望之星」項目,資助來自貧困地區的優秀學生,如在青海建造了7所小學;在復旦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設立了多項獎學金;贊助中歐工商管理學院和清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幫助中國培養更多的經理人才;資助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以促進中國培養更多的政府和公共事務人才。
五、營銷渠道策略
營銷渠道的建立和管理成為跨國公司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聯合利華公司的營銷渠道覆蓋全國1800個縣的1500個,覆蓋鎮達全國總數的1/3,在其每一個區域單位中都有專門的人員在從事聯合利華產品的銷售工作。聯合利華的銷售渠道不僅覆蓋率高,而且對渠道的管理和激勵水平也比較高,使總部的營銷意圖在經過多層的傳遞後仍然通暢。這種渠道戰略的確成為公司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
和路雪自行分銷的網路幾年間已經遍布70多個大、中城市,除了和路雪自己,沒有人知道這個企業確切的銷售情況,但業內都知道和路雪是國內銷售最穩定的冰淇淋生產企業。 2001年3月,和路雪又開始嘗試建立自己的品牌直銷店——和路雪冰吧,定位是時尚青年的休閑場所,價位低於哈根達斯、DQ等品牌冰淇淋的直銷店。也許這正是走批發渠道的即食產品性市場趨於飽和使然,零售店應該是和路雪找到的一個新市場空隙。
六、市場推廣
聯合利華的廣告策略體現了每個品牌的特性,形成了互動效應。雖然聯合利華對廣告投入費用諱莫如深,但它的確是中國市場上的第二大廣告投入商。
據悉,對於剛剛進入市場的產品,聯合利華的廣告投放毫不吝嗇,投入額甚至佔到銷售額的50%。例如今年僅為京華茶葉的推廣,聯合利華就投入了幾百萬元的電視廣告。而對已深入市場的成熟產品,聯合利華也會至少拿出50%的銷售額去鞏固更新其市場形象。以旁氏為首的幾大護膚品品牌,其一年的廣告投入就超過億元。在冰淇淋方面,聯合利華的和路雪2001年在中國市場投入1億元用於品牌推廣與產品創新,並首次在央視投播30秒廣告。
聯合利華極力塑造自己的主流品牌形象。比如奧妙的廣告從一開始的「污漬油漬,不留痕跡」,變成「越洗越鮮艷」,現在則熱播一套廣告——「有她不怕臟,孩子快成長」,聯合利華廣告的主體思想已從對產品功能的單一介紹,轉變到了對於品牌形象的再塑和維護。
通過廣告成功傳遞各品牌信息,同時烘托聯合利華整體形象,使聯合利華成為在中國運作最為成功的日用消費品提供商。
七、中國市場的特殊對策
1.價格戰
雖然聯合利華、寶潔等跨國公司都不承認自己在打「價格戰」,但降價策略已越來越被諸多跨國公司所熟諳,而互相矛盾的說辭恰恰表明跨國公司的兩難:在洗衣粉和冰淇淋等進入門檻不高、利潤空間有限的行業中,不降價,市場份額不保;降價則有損品牌形象。早在1999年,聯合利華第一個在行業內發動降價,400克奧妙洗衣粉的價格從近6塊錢一下直逼3.5元,相當於當時主要對手價格一半左右。由於奧妙精心營造的高檔形象已深入人心,老百姓突然能夠買起以前買不起的奧妙洗衣粉了,市場由此洞開,奧妙也一躍成為洗衣粉市場的領導品牌。月銷售量大幅度增加,整整比原來增長了4倍以上。
在中國冰淇淋市場上,低價也成一大特點。和路雪和伊利本來分別把守著冰淇淋的高檔和中檔價位,特別是和路雪一直占據著高檔即食性冰淇淋銷售的一半以上市場份額,而經過一系列調整後,兩個品牌有相當一部分產品在中檔價位重合。2000年末至2001年初,和路雪多次進行「夢龍」等高價品種買一贈一的促銷活動,力圖使自己的產品價格與主要國內品牌拉齊。和路雪中國區總經理孔澎韜曾明確表示,中國這個市場是個開放的競爭激烈的市場,每年都會有價格戰,但和路雪並不懼怕價格戰。其實所謂不怕價格戰最好的辦法就是融入其中,和路雪近來推出的新品大多保持在2元錢左右的中低價位。
聯合利華並不否認價格手段給他們帶來的好處,他們甚至認為自己對於價格的運用恰到好處。「如果價格長期背離市場需求,產品就必將被消費者所淘汰。」
然而,面對洗滌市場越來越多國內外品牌的擠軋,聯合利華又開始大聲呼籲,大家降價不要以犧牲質量為前提,而要注重質量以及塑造品牌形象。其復雜的心情顯而易見。
2.打假
聯合利華公司在中國市場每年因假貨損失3.5億元人民幣,為了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和企業的自身利益,聯合利華公司已將打假列入議事日程,決定每年花費1000萬元人民幣,組建專門的打假隊伍,遏制假貨的蔓延。
3.定位雙刃
聯合利華盡管一直堅持其全球品牌與當地品牌並舉的戰略,但仍無法迴避中外品牌共存中的經營矛盾。其結果是,2000年上海牙膏廠有限公司依據有關合同,果斷收回了美加凈牙膏的商標使用權。這個創建於1962年、出口量曾占據全國牙膏出口總量70%的老牌,被合資企業獨家有償使用了6年。合資後的前3年,美加凈品牌的市場地位和年銷售量一直處於上升狀態。但是不久,聯合利華對美加凈採取了一項措施:把美加凈的價格從4.5元壓到了3元一支。這迫使合資公司改動美加凈的配方,換成比較低檔的原料,使得原來處於中高檔的美加凈品牌下跌檔次,於是大多數從美加凈上游離出來的顧客成了聯合利華中高檔品牌「潔諾」的用戶。這個經營策略最終使得美加凈牙膏在國內外市場的地位每況愈下,銷售情況嚴重滑坡。1994年雙方合資之初,美加凈年銷量6000萬支,但收回時年銷量卻只有2000萬支。
在不動聲色中,「改變」或者說「破壞」國產品牌的市場定位,動搖它對固定消費者的長期承諾,是否是跨國公司征戰中國市場的又一「高招」呢?
那麼,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聯合利華對前述發展「中華」牙膏的舉措,是否會有新的認識呢?

閱讀全文

與國際零售企業在華營銷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濟南網路營銷培訓哪裡好 瀏覽:183
火鍋店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28
銀行活動策劃方案總結 瀏覽:842
應急業務工作培訓方案 瀏覽:680
縣師德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7
電子商務地區差異 瀏覽:499
學校食堂工人培訓方案 瀏覽:766
訥河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 瀏覽:484
星巴克具體營銷戰略和方案 瀏覽:722
電子商務認證法律制度 瀏覽:275
市場營銷課總結 瀏覽:735
金生水起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646
市場營銷創業策劃書200字 瀏覽:768
活動策劃方案學校雙旦活動 瀏覽:123
北京電子商務創業園 瀏覽:851
免費下載小學校本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504
答謝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52
合作贊助策劃方案 瀏覽:949
月餅營銷方案人情消費 瀏覽:607
雷勵中國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