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傳統農業的市場調查

傳統農業的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2022-08-24 12:36:02

Ⅰ 傳統農業如何向現代農業轉型 列舉四到五個方法

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方法:

一、要區域化布局,大力發展農業的特色、主導產業;

二、要推動龍頭引領,大力提升產業的規模、品牌化、「基地+農戶」等組織化程度;

三、要促進一二三產融合,樹立「農業+互聯網」思維,發展以認種認養為形式的共享農業,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經營方式的變革;

四、要加強農業科技攻關和應用,嚴把質量安全關,實施品牌化和走出去的戰略,打響農業品牌,大力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五、要建設美麗鄉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以農旅集聚區建設為重點,推進旅遊村、景區村建設和觀光農業的發展;

六、要切實加強領導,爭當鄉村振興的排頭兵,努力使天台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走在全省、全市前列。

(1)傳統農業的市場調查擴展閱讀:

傳統農業轉型現代農業的6個要素是:

、哪些項目是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

干農業選項目至關重要。也就是確定種什麼、養什麼、干什麼的問題。那麼,該如何選項目呢?一般來說,要選擇國家以及當地政策鼓勵支持並有很大發展前景的項目,比如三產融合項目,現在鼓勵的米改豆、糧改飼,都是政策發展的方向。選擇農業項目前,先弄懂當前政策是很有必要的。

二、土地該如何規劃才能降低成本,提高盈利?

干農業離不開土地。很多人第一件事就是流轉土地,其實流轉土地這筆錢完全可以省去,比如採用土地託管或土地入股的形式與農戶合作,不僅節省成本,還有利於與農戶建立良好關系。

三、經營組織如何管理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合作社從事的可以是生產、加工、流通、服務業務,甚至可以涉及到內部的金融業務,是一種側重於資源整合的組織形式,既可以從事農業生產,又可以進行生產前端的生產資料和產品研發以及生產環節之後的流通、加工等增加農業附加值的環節。

四、如何第一時間掌握國家政策?

農業是政策性行業,第一時間掌握政策,明白政策方向,看到政策背後的商機,對干農業十分重要。可通過農業部、財政部以及國務院、發改委等部門的相關網站,或到當地相關部門詢問及時了解政策。

五、如何關注市場?抓住市場的商機?

市場一直被許多農人忽視,但其實卻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項目很好,但從事的人過多,市場趨於飽和,那麼其盈利空間也就有限。在選項目的同時,還要抓住市場,做好市場調研,然後根據市場反饋去定位你的客戶人群。

六、最重要的——如何拿到國家支持資金?

通過內部資金互助,籌到資金再用到產業中,不僅解決了資金問題,而且有利於合作社有效發揮帶動作用,也有助於拿補貼。

(1)傳統農業的市場調查擴展閱讀:網路—現代化農業

Ⅱ 傳統農業的基本特徵

基本特徵

1、技術狀況長期保持不變

2、農民對生產要素的需求長期不變

3、傳統生產要素的需求和供給處於長期均衡狀態

(2)傳統農業的市場調查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農業延續的時間十分長久,大約在戰國、秦漢之際已逐漸形成一套以精耕細作為特點的傳統農業技術。在其發展過程中,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盡管有很大的改進和提高,但就其主要特徵而言,沒有根本性質的變化。

中國傳統農業技術的精華,對世界農業的發展有過積極的影響。重視、繼承和發揚傳統農業技術,使之與現代農業技術合理地結合,對加速發展農業生產,建設農業現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Ⅲ 急!!求一篇關於農產品的調查報告。

我國加入WTO已超過八周年。隨著入世保護期和後過渡期的結束,我國農產品市場已成為世界上最開放的市場之一。加入WTO對我國農業的影響和挑戰逐漸呈現,面臨國際競爭非常激烈。農產品進口貿易的壓力明顯加大,出口貿易的壁壘日益增多。在貿易自由化趨勢下如何進一步發展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如何提高農業對外貿易質量和水平,是我國發展農業經濟亟待解決的課題。本文就我國農產品市場開放的現狀及其進一步發展對策問題作一粗略的探討。

關鍵詞:農產品市場;開放現狀;發展對策

一、入世後我國農產品進口貿易的作用及其影響

農業問題是世界貿易談判的焦點問題之一。烏拉圭回合將農產品貿易全面納入世界多邊貿易體制,多哈回合使農產品貿易自由化獲得實質性進展。多哈回合後,我國堅持兌現農產品市場准入的承諾,突出的標志就是大幅度降低關稅。

入世前,農產品關稅平均為23.2%。2001年入世後大幅度降低關稅,20D2年降到15.8%,2005年降到15.3%,2006年降為15.2%。在人世後5年的過渡期內,關稅從23.2%降到15.2%,降幅為8個百分點,其幅度之大是世界少有的。現在,我國農產品關稅水平已遠遠低於世界農產品平均關稅62%的水平,成為世界農產品平均關稅水平最低的國家之一,為國外農產品湧入我國市場打開了方便之門。據統計,2005年,我國農產品進口總額為271.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7%。

國外農產品的進入對增加國內市場供應和發展我國農業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正由於農產品進口的增加,解決了國內市場一些產品供需的缺口,填補了一些市場空白。例如,近幾年,我國一些大宗農產品如棉花、大豆、小麥等存在較大的供需缺口,進口這些農產品對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是必要的,僅廣西口岸2006年進口食用植物油就達12.1萬噸,價值5335萬美元,比2005年分別增長13.1%和15.7%。同時,一些農產品的進口也促進了市場競爭。由於發達國家農產品具有先進技術和現代化規模等優勢,迫使我國進行農業技術改造,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集約化、現代化進程,努力提高農產品技術含量和經濟效益。這有利於我國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技術水平、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國際競爭力。

但是,農產品關稅下降也使我國農產品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發達國家農產品由於補貼,使其具有價格優勢。據統計,進口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農產品的到岸價格,比我國國內市場價格一般要低20%~30%,這些農產品進口使我國農產品顯然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另一方面,外國農產品進口,增加了市場供給,直接影響了農民收入和農民就業。據農業部測算,如國產大豆717.8萬噸被進口大豆替代,替代面積為5790.73萬畝,由此減少827.25萬個農民就業機會,總收入就損失111.34億元人民幣。

還必須看到,隨著農產品進口加快,還會直接增加農業貿易不平衡。鑒於我國農產品供需結構和農業資源稟賦的實際狀況,農產品對外依存度比較高,今後對農產品進口增加還不可避免。糧食、棉花、食糖、羊毛、棕櫚油等農產品的關稅配額數量還維持在較高水平上,配額使用率會提高,進口仍呈擴大趨勢,農產品貿易逆差可能經常發生。僅2004年農產品貿易逆差就達83億美元。

綜上所述,人世以來由於關稅降低提高了我國農產品市場開放程度。外國農產品進口既對我國市場保證供應、填補空白、促進競爭等方面起著積極作用,又對我國農業帶來較大的沖擊、加大市場風險等嚴峻挑戰。對此,我們要充分認識、正確對待。不能把我國農業面臨的某些困境歸咎於農產品進口,相反,它提示我國農業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科技水平、深化農業改革,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二、入世後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發展特點及其原因

1.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的特點自入世以來,我國農產品出口在面臨國外技術壁壘影響和生產成本上漲壓力的環境下,由於發揮了其特有優勢,使之增長迅速,呈現如下特點:

第一,農產品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勢頭,據統計,2006年1月~10月,我國農產品出口達245.6億美元,同比增長12.7%,全年達到300億美元。

第二,農產品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目前,蔬菜、水果、淡水魚類、園藝產品、畜禽產品等出口增長較快。2006年,深加工出口額已佔農產品出口總額的47%。

第三,農產品出口市場格局出現新變化。對歐盟、美國、東盟、韓國、中國香港市場出口保持較穩定增長,對中東、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的出口也有一定發展。

第四,農產品出口價格穩定上漲。商務部質量監控的30種出口商品中,2006年有19種產品價格上升。2006年1月~10月農產品價格指數比上午同期上升4.8%。

2.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的原因近幾年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出現上述特點,主要原因是:

第一,國家近幾年連續出台支持農業生產、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有關農產品出口的優惠政策,為農產品出口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第二,各有關部門,積極提供農產品公共信息服務。例如,推出歐盟等6個市場指南,茶葉等4個產品指南,啟用「農產品貿易專題」的新網址和標識,形成以商務部政府網站為平台,以政策發布、市場指南、產品指南、進出口統計數據、行業預警、海外快訊、市場動態為主體,以駐外機構、多地商務部門、行業組織、科研單位等渠道的農產品出口信息服務體系。

第三,各有關部門,行業組織和出口企業主動應對國外技術壁壘和貿易爭端,積極發揮四體聯動應對機制,建立農產品貿易預警機制,加強政府、行業協會及其農戶間的信息溝通,做好貿易摩擦和預警工作,積極拓展新興市場。

第四,各地加快改變外貿增長方式,推動農產品出口,例如,加大科技投入,推廣先進農業技術,增加農產品技術含量;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減少穀物、食用油、棉花等土地密集型不利於產品出口的種植面積,增加市場前景較好有利於出口的農作物種植面積;在東南沿海地區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附加值高的農產品生產,推動農業產業化、集約化、現代化進程,從而擴大了農產品出口。

三、入世過渡期後我國農產品貿易面臨的新環境及其對策建議

(一)我國農產品貿易面臨的新環境

隨著我國人世過渡期的結束,農產品市場開放程度的提高,發展農產品貿易面臨著既有利又不利的新環境。

1.發展農產品貿易的有利環境從國際看,世界經濟貿易將保持平穩增長時期,世界農產品貿易將保持較快增長。據各經濟組織預測,今後世界經濟增長率將保持在4%左右,世界貿易量將增長7%左右,這顯然有利於農產品貿易。

從國內看,政府為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制定了一系列促進農業現代化的政策措施,各部門也先後出台支農惠農政策,商務部近年來研究制定了農產品出口發展規劃及其配套措施,這對發展農產品貿易是十分有利的。

2.發展農產品貿易的不利環境從國際看,發達國家對農業高補貼、高保護所形成的不公平的國際農產品貿易的環境沒有改變,而我國已承諾對農產品不再使用出口補貼。這在農產品進出口成本和價格上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同時,國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技術壁壘制度化,反傾銷不斷出現,也加劇了我國拓展農產品出口貿易的難度。

從國內看,分散的小規模的傳統農業經營方式和農業技術低在短期內難以改變,農產品出口成本由於化肥和勞動力等價格上漲而上升,影響競爭力和出口的效益。

(二)發展農產品貿易的對策建議

發展農產品貿易是我國發展農村經濟、帶動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大舉措,對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重大意義,必須採取有效措施,推動其又好又快的發展,建議採取的對策措施主要有:

1.充分合理利用WTO農業規則,加強對農產品進口的調控由於我國農產品存在供需結構矛盾,今後農產品進口貿易依存度還會提高。為增強農產品進口的有效性,避免盲目性,做好農產品進口的宏觀調控工作十分必要,這就需要充分合理利用WTO農業協議中關於市場准入的規定,嚴格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制度,調整農產品關稅結構,完善進口關稅配額管理。2006年國家對進口關稅配額作了一定調整,如取消豆油、棕櫚油、菜籽油3種農產品的關稅配額,對凍雞等產品繼續實行從量稅、復合稅,並根據進口平均價格的變化適當調整從量稅。通過對關稅配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實現農產品進口調控,使之既保證國內市場需要,又保證它穩定健康發展。

2.充分運用惠農支農政策,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加大農業支持力度,符合WTO農業協議規則。我國農業支持力度要進一步加強,深化和拓寬惠農支農政策。主要包括:(1)繼續加大農業投入,對關鍵區域和主要產品生產給予補貼,重點支持;(2)繼續推進「公司+基地」的生產經營模式,鼓勵農產品企業加強自有基地建設,實現農業產業化、專業化,標准化,全面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安全水平;(3)加大農業技術投入與開發,提高農業科技推廣與應用的支持,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4)鼓勵龍頭企業充分利用國外農業資源,開展跨國投資經營,制訂海外營銷支持計劃,積極開拓國際市場;(5)建立和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擴大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的承保范圍,探索農業保險與出口信用保險相結合的風險防範機制。

3.認識和正確把握國際農產品市場狀況,積極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國際競爭力要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國際市場上農產品供求狀況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據預測,小麥、粗糧和大米貿易今後將有一定增長,水產品、園藝、生鮮蔬菜和畜禽產品出口雖存在技術壁壘和質量安全問題的障礙,但前景總體看好。從我國實際看,糧食雖不是我國比較優勢產品,但糧食生產不能放鬆,要積極調整其結構,增加優質品種生產。在不放鬆糧食生產的同時,要積極發展農業優勢產業的優勢,培育我國比較優勢產品,可以適當減少穀物生產,增加蔬菜、園藝、水果、水產、畜禽等產品生產,在優化農產品出口結構上下工夫。同時,要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增加出口產品附加值,增加深加工產品和名牌品牌產品出口。

4.充分發揮公共信息服務體系作用,提高服務助農水平要使我國農產品貿易持續健康發展,有必要建立和完善農產品出口信息服務體系,並充分發揮它的積極作用。這就需要整合信息資源,跟蹤監測重點市場動態,建立有效的信息發布機制,及時發布市場指南、產品指南、進口的統計數據,行業預警、海外快訊等信息。同時,要繼續加大投入,豐富信息內容,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更好地為農產品貿易服務。

5.利用和熟練掌握WTO有關條款,積極應對貿易爭端入世以來,我國農產品出口不斷受到有關國家或地區的貿易救濟調查。據統計,至今有11個國家或地區共發起15起調查,涉案金額約5億美元,占同期總案件數和總涉案金額的比例分別為5%和6%。隨著國際農產品貿易的日益發展,競爭日益加劇,各國從自身利益出發,採用反傾銷和各種貿易壁壘來限制進口的爭端還會增加。應對日益嚴重的農產品爭端,政府部門要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四體聯動機制,發揮農產品預警機製作用,加強政府,行業協會和農戶之間的信息溝通。同時,建立WTO農產品要求的質量標准體系,安全體系和認證體系,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堅持以質量取勝。此外,出口企業要積極協助政府部門收集貿易爭端信息,參與商會,協會組織應對貿易爭端,提升應對能力。

對外貿易是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農產品貿易是發展對外貿易的重要內容。我國一定要抓住機遇,發揮農產品貿易具有的自身比較優勢,沖破國外設置的各種貿易壁壘和障礙,使我國農產品市場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穩定健康地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積極貢獻。

Ⅳ 關於農村的市場調查報告(2000字)

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必須給農民生產生活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而農村社會化服務程度就是一根理性標尺。最近,做了個調查。調查情況真實地反映了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服務狀況、農民的社會心態、服務業的變化,具有普遍性、時代性和針對性,農村社會化服務任重而道遠。 (一) 。 技術服務合力難成。一項技術可以致富一方百姓,農業科技應該是農業結構調整的「發生器」。接受農業技術,農民喜歡現場指導和發放技術資料的方式。在技術推廣上,不是農民不願接受,而是工作合力存在問題。農業大縣往往是財政窮縣,鄉鎮一級的農技、農機、畜牧水產等工作服務部門經費堪虞,在工資無法保障的情況下(2006年,鄉鎮農技站人平經費只有3700多元,「既無錢養兵,又無錢打仗」,基層推廣機構基本上處於「線斷、網破、人散」的一種狀態),技術服務日顯窘境,服務方式創新舉步維艱,社會化普及性服務無法開展,服務缺位與農民群眾的要求形成強烈反差,難以適應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新農村的客觀需要。科技含量低的農業生產必然導致農民從事種養業收入水平在一定時期內處在一個低水平狀態。人均年收入在1000—1500元之間的農戶,逼近溫飽線,都很渴望有優良種子、種苗和技術指導,幫助其盡快致富。 信息服務張力有限。農民對農業信息主要反映有不知道向誰打聽、信息不及時、信息不準確、信息量太少等問題,客觀地反映了農村社會信息的不通暢。農業信息應該是覆蓋在農村社會之中的一張大網,有自上而下的傳遞,也有自下而上的反饋,良性互動才能形成社會層面的張力,為農業生產准確定位。泉湖鎮農民胡有樂認為,農業信息對農民來講,要靠農民主動去找,沒有專業的服務機構,有時打聽到的信息難以判斷,對自己的農業生產安排無法進行信息對接,農業生產品類與市場需求難以融合。 農資服務動力不足。農民從事農業生產需要種子、種苗、農葯、化肥等農用生產資料,由於市場放開,經營自由度擴大,購買自主權分散,形成了多元化經營和不同層面需求的農資服務格局。在農資服務中,農民特別看重的是種子、種苗。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經營新的種子、種苗時,農民很希望看到示範樣板才有信心進行變換品種。在選購農資時,農民只能靠經驗辦事,不敢冒然一試,因為農資坑農、害農事件總是存在於農村社會的某個角落。經銷商由於利益驅動、同行業帶動、競爭性互動,經營農資只求賣出去,售後服務無從談起,沒有服務動力和積極性。特別是個體戶,一旦農資出現小問題,迴避矛盾,轉嫁責任。農民對農資的價格偏高和質量信用度有爭議,糧價漲,農資也漲,農民種養的純收益被農資流通環節剝離一部分。 (二) 現階段,農民生活水平有較大幅度地改善,新農村建設的春風將溫暖億萬農民。在問卷調查中,農村生活服務的重要性排序中,教育被擺在第一位,醫療衛生位居第二,而與其對應的滿意度,農民群眾卻很難認同,出現了重要的生活服務不滿意的現象,農村生活服務需要不斷充實和提高。 (三) 農村服務業的發展情況是農村社會化服務的晴雨表。對服務機構的調查,涵蓋了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方面,有經營性質,也有技術推廣性質,從調查情況看,農村服務業發展需要政府支持和市場規范。 發展不規范。農村服務業是一個弱勢行業,在培育過程中,各種問題和矛盾比較突出,造成行業運作不規范,給經營性服務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服務方式合拍。在農村社會化服務中,農民要求服務機構和人員上門服務。服務業競爭法則促進了服務方式轉變,為農村社會化服務提供了一條現實的有效途徑。 政府投入不足。搞好服務,經費是保障。無論在經營層面,還是在技術、公益性層面,政府都應為農村服務業的發展注入活力,投入必要的經費。在影響農村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性排序中,政府的投入位居第二。對農村經營服務業,政府應制訂可操作性政策,改善農村金融信貸環境,加大投入;改善市場環境,不要只收費不規范化管理,各級政府應制訂一個長期的發展規劃,減少人為的隨意性,使農村服務業發展有章可循,有規可施。而現階段,政府投入嚴重不足,已成為農村服務業發展掣肘的一個關鍵因素。 (四) 農村社會化服務是一項系統工程,是農民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種生產關系,是促進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增長的一個重要手段。當前,農村社會化服務網路還不健全,服務業發展還不規范,需要政府導向、政策導航、農民導演。 當好服務主角。政府的工作就是服務,農民的要求就是政府的工作責任,農村社會化服務需要政府統領和協調。政府服務農村社會,要一手抓技術性、公益性服務,一手抓經營性服務,使兩種服務互為融合、互為促進。在技術性、公益性服務層面上,鄉鎮一級的農技、教育、農機、醫療、畜牧水產等工作部門是主體,政府應加大經費投入,保障工作經費,教育新一代,推廣新種苗、應用新技術、提供新信息,成為農村經濟發

Ⅳ 為什麼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

現代農業是與傳統農業相對而言的。傳統農業,與歷史發展階段緊密相聯,更著眼於它的生產和經營方式,著眼於它的生產和經營目的。從生產目的來講,傳統農業是「糊口農業」、產品農業;現代農業是商品農業、市場農業。從手段來看,傳統農業往往技術手段落後,物質裝備落後,生產方式還是主要以人力、畜力和各種手工工具為主,勞動率低下,基本上還處於靠天吃飯的局面。而現代農業是用現代物質技術武裝起來的農業。科技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不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而且改變了落後的生產經營方式。

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了,現在講求的是快節奏,高效率,現代化生產方式發展能極大的提高生產力,節省時間。現代化生產方式可以集中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杜絕過多的人力和資源浪費。

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所以,傳統農業要向現代農業轉變。以上內容是我從勇先創景網站上看到的,推薦給你,希望能幫助到你,你若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你可以到勇先創景網站上去看。

Ⅵ 傳統農業的優缺點

傳統農業發展模式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而進步,有歷史悠久、經驗豐富、低能耗、低污染的優點,是我國主要的營銷方式,然而隨著人口激增、土地短缺、生產力水平發展,傳統農業已逐漸不適應生產力的迅速發展;進入現代注重市場分析、產品質量、營銷手段的特色農業經營方式。在《遠景設計研究院—白泥壩區現代農業規劃》新農業相比傳統農業優勢有很好的體現。

Ⅶ 原始農業 傳統農業 現代農業的不同點!!!!

1、時期不同

(1)原始農業:大約在距今12000年前,中國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階段出現了原始農業的雛形,進入原始農業的重大技術突破是馴化野生植物和動物,標志是稻穀和陶器的出現。

(2)傳統農業:在歐洲是從古希臘、古羅馬的奴隸制社會(約公元前5世紀-6世紀)開始,直至20世紀初葉逐步轉變為現代農業為止。

(3)現代農業:萌發於資本主義工業化時期,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才形成的發達農業。

2、技術不同

(1)原始農業:生產工具簡單落後,以石刀、石鏟、石鋤和棍棒等為主;

(2)傳統農業:金屬農具和木製農具代替了原始的石器農具,鐵犁、鐵鋤、鐵耙、耬車、風車、水車、石磨等得到廣泛使用;畜力成為生產的主要動力;

(3)現代農業:機器體系的形成和農業機器的的廣泛應用,使農業由手工畜力農具生產轉變為機器生產,如技術經濟性能優良的拖拉機、耕耘機、聯合收割機、農用汽車、農用飛機以及林、牧、漁業中的各種機器,成為農業的主要生產工具。



3、基本特徵不同

(1)原始農業:生產工具簡單落後;耕作方法原始粗放,採用刀耕火種;主要從事簡單協作的集體勞動,獲取有限的生活資料,維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需要。

(2)傳統農業:技術狀況長期保持不變;農民對生產要素的需求長期不變;傳統生產要素的需求和供給處於長期均衡狀態

(3)現代農業:具備較高的綜合生產率,包括較高的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農業成為可持續發展產業;農業成為高度商業化的產業;農業生產物質條件的現代化;農業科學技術的現代化;農民素質的現代化;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


Ⅷ 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的差異有哪些

1、傳統農業是在自然經濟條件下。採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鐵器等為主的手工勞動方式,靠世代積累下來的傳統經驗發展,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的農業。是採用歷史上沿襲下來的耕作方法和農業技術的農業。傳統農業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徵,在當今時代依然發揮重要作用。
2、現代農業是指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的社會化農業。在按農業生產力的性質和狀況劃分的農業發展史上,是最新發展階段的農業。
差異主要在技術和管理方法上。

Ⅸ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

我國總體上已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期,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加速農業產業化與現代化進程,最終要依靠農業科技的進步與創新。現代農業園區作為農業技術組裝集成、科技成果轉化及現代農業生產的示範載體,是我國新階段推進新的農業革命,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必然選擇。近年來,我國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規模不斷增長,截至2010年,我國各類農業科技園區已達4000多個,農業園區用地面積已經達到1180萬公頃左右。
但目前我國農業園區建設用地規模占農業用地總規模的比例還不到2%。作為促進我國農業和農業科技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的載體,廣東、浙江等多數省市地區都已經出台了促進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的相關政策,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加快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步伐,增強農業創新能力,推進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我國現代農業園區發展面臨良好的機遇。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現代農業園區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報告通過對大量一手市場調研數據的前瞻性分析,並根據對現代農業園區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現代農業園區未來的發展前景做出審慎分析與預測;是現代農業園區投資、開發及運營商准確了解行業當前最新發展動態,把握市場機會,做出正確經營決策和明確企業發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閱讀全文

與傳統農業的市場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慈善促銷方案 瀏覽:406
德芙的品牌營銷策略 瀏覽:813
網路營銷調查問卷實訓報告 瀏覽:669
市場營銷需要的素質 瀏覽:365
濟南網路營銷培訓哪裡好 瀏覽:183
火鍋店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28
銀行活動策劃方案總結 瀏覽:842
應急業務工作培訓方案 瀏覽:680
縣師德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7
電子商務地區差異 瀏覽:499
學校食堂工人培訓方案 瀏覽:766
訥河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 瀏覽:484
星巴克具體營銷戰略和方案 瀏覽:722
電子商務認證法律制度 瀏覽:275
市場營銷課總結 瀏覽:735
金生水起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646
市場營銷創業策劃書200字 瀏覽:768
活動策劃方案學校雙旦活動 瀏覽:123
北京電子商務創業園 瀏覽:851
免費下載小學校本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