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李寧營銷戰略失敗分析

李寧營銷戰略失敗分析

發布時間:2022-08-18 09:01:46

⑴ 求解答辯老師會問的問題 論文題目:李寧運動品牌面臨的營銷困境及對策分析

首先你抄要對你的論文很了解,很熟,答辯問的問題都來自論文。
特別是SWOT ,機遇挑戰什麼的,你的一手二手數據,不知道的要老實說
提問會結合你的ppt ,PPT要做的重點突出,並且把你原創部分體現出來
一般問三個問題,前兩個回答上來就差不多了,答辯只是過場,主要看你論文的深度。

⑵ 「李寧」新媒體營銷方法分析

當然可以,畢竟李寧的品牌價值仍然很大的,關鍵是資金、操盤手、模式和版產品。權

但從市場營銷的角度,會有所偏,畢竟一個品牌走下坡路,要分析和了解根源,正常情況下,根源問題都在企業內部,當然,市場是第一入手點:

第一步,看市場:

1、通過同行、客戶了解優劣勢;

2、通過國內外同行的產品、人才結構、商業模式、營銷策略,分析優缺點;

第二步,看自己:

1、分析曾經的成功經驗和失敗經驗;

2、分析現有產品、品牌、人才結構、模式、營銷策略的優缺點;

3、從供應商開始一直到零售終端,一條線的所有問題;

第三步,找突破;

1、尋找對比同行,市場,自己,總結走下坡路的原因;

2、每個環節去對比和分析(從材料到零售),尋找每個環節的突破口,不能是一個,一定是多個;

3、分析可行性

第四步:怎麼做

找到了問題,怎麼做,就比較容易了;

第五步:誰可以做

這個,是核心關鍵,不一定是同行做的好的就可以的,要分析深層次的原因,最好多方對比。

第六步:.....

個人觀點:無論做何種改變,一定要有高度、有深度、挖到根,看到天下,然後著眼腳下,一般都可行。

⑶ 舉出國內失敗的企業一個,請你從戰略管理角度分析其失敗的原因

李寧品牌重塑戰略的失敗在國內企業界是一個經典案例。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可以說業界對於李寧公司啟用新的品牌標識、宣傳口號「Make the Change」(讓改變發生)和90後李寧概念毀譽參半。李寧這個具有先天優勢的品牌雖然在2008年奧運會出盡風頭,並在2009年以83億人民幣的銷售收入位居中國體育用品業第三名。
然而到了2010年5月前後,李寧品牌在經歷20年以後確實危機四伏。長期以來李寧品牌個性模糊不夠突顯,目標消費群的老化,再加KAPPA、PUMA、銳步等一批國外勢力的挑戰和安踏、361等國內小兄弟的雄心……這些因素一直不斷動搖著李寧「老三」的位置。

李寧品牌重塑戰略正是在此境況下應運而生。只可惜,一年來的事實說明一點,就是除去LOGO與廣告語的簡單更換,李寧品牌更有被「90後」幻象迷失的趨勢。記住:一個品牌重塑問題的關鍵不在於LOGO的好壞,更不在於廣告語的好壞,而在於對品牌與消費者關系的認知與建設。

一.李寧品牌問題的三大原因

原因一:品牌個性的酷炫不足

2008年李寧公司在市場調研中發現:大多數消費者認為李寧品牌給消費者的感覺是一個「可靠的、溫和的、可值得信賴的、積極向上的」。我們先來看看一段流傳甚廣的三巨頭間的對話:耐克說:「我就是老大,大家想做什麼就做什麼——Just do it(想做就做)」,阿迪達斯說:「別以為你是老大,我做老大也是可能的——Nothing is impossible(沒有什麼不可能)」,最後,李寧弱弱的說了句:「是的,尤其在中國,Ever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這反應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與「激情、勇敢、銳氣」等運動品牌應具備的特質相比,李寧實在沒脾氣與個性。

原因二:品牌目標的群體偏移

成立於1990年的李寧公司在早期主要是憑借李寧本身的社會感召力迅速成為中國體育用品市場的領軍品牌之一,即使到今天,在中年人群體中仍有一大批消費者簇擁在李寧周圍。但對於體育用品企業來說,14-25歲的年輕人群是最為理想的消費者群體,不過今天的90後有幾人知道李寧個人的輝煌歷史?因此,2008年調查中發現李寧整體用戶群年齡偏大就不足為奇了,35歲到40歲的人群居然超過50%。

原因三:品牌國際化的形象缺乏

自從2004年在香港主板上市之後,李寧公司就逐漸明確了企業國際化願景,2005-2008年專注國內市場,2009-2013年為國際化做准備,2014-2018年全面國際化。到那時國際市場份額希冀佔到公司總銷售的20%以上,李寧公司要成為世界前5位的體育用品品牌公司。但最近幾年李寧的核心市場集中於二、三線城市,上有阿迪、耐克的打壓,下有安踏、361和特步的追擊,這就是李寧面對的市場現實。今天耐克、阿迪在中國本土化就是國際化,李寧公司認為品牌國際化就是要在國外市場的本土化,從鎖定本土年輕消費群開始,就是要先「國際化」後「國內化」。於是,品牌重塑的整套計劃急吼吼的出爐了,其品牌形象是什麼,不清楚,結果是可能想像的。
二.李寧品牌重塑的關鍵是怎樣(全面)認識「90後」特徵及其與之關系建設

今天李寧品牌重塑是針對內外環境變化的最好回答,但品牌重塑不是為標識、口號尋找一個簡單載體,更不能把載體的極端瞬時特徵作為品牌重塑的方向。一年來,「90後李寧」大有被「90後」幻象迷失方向的趨勢,更可惜的是,討好的不買賬,買賬的沒討好。李寧品牌問題究竟錯在哪裡?

「90後」毫無疑問是李寧重塑的核心依據,各類訴求中毫不吝嗇對「90後」的溢美之辭。暫不論做法是否可取,在對「90後」的贊美中,李寧品牌存在三大誤區:

一是90後僅是極端個性的體現。作為「80後」的派生詞,「90後」內涵的演變與前者如出一轍,不外乎以各種極端事例作為其某種特徵的例證,不外乎以個別神人作為這一群體的代言人。李寧品牌也將此發揮到極致,只有T台上才出現的90後形象確實很跩,在他們與林丹、伊辛巴耶娃、巴郎戴維斯神出鬼沒的對話後,觀者終於知道了,「自己確實不了解90後……」。這是品牌重塑者臆想出的90後,不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的90後。現今流行的90後描述不外乎以下:「好奇心強,有一技之長;自信又脆弱,敏感且自私;偶爾來點古怪愛好,還特別會裝;張揚個性不用說,還要否定別人等等,但這一切在品牌重塑上則顯得格外空虛。然而如何生活化的、正向的體現90後特徵,讓現實中的90後感到有模仿的可能性,這方面在李寧品牌塑造中並沒有很好地表現出來。

二是品牌核心訴求的缺失。新推出的系列廣告中,李寧最強調的莫過於「Make the Change」、 「你不了解的90後」 、「90後李寧」等,但這又能改變什麼呢?90後究竟是什麼樣?90後李寧又是什麼?都沒有回答,如同平地一聲雷,前後無牽連,里外沒內涵。比較對手,耐克在70年代面對反叛的一代,毫不猶豫的開始編織健身文化並構築體育精神,把品牌忠誠演變成一種新的信仰,打造「世俗宗教」。面對咄咄逼人的耐克,90年代的Adidas在重振品牌之路上,表現的自然、平和、收斂而真實,淡淡的給出了句「A make your own B」(Adidas 只是你身體Body的部分)。今天的李寧也處在品牌發展的轉折點,不應只是粗暴的告訴消費者「做出改變」,而應當明確你的新的品牌精神,告訴對象怎麼改變,改變什麼。

三是在對比「傷害」中凸顯「90後」。有人反駁「『90後李寧』討好了『孩子』丟了『老子』」,認為「哪個『老子』都是打年輕過來,90後青春的陣痛,『老子』也經歷過,都會有共鳴」。這其中有兩處謬誤:一是特立獨行90後的年少經歷(2000-2010)和父輩的青春浪漫(1980-1989)相比較,誰敢說有相同之處,有共鳴的可能;二是在大多數家庭中,估計沒有多少人會為一個體育品牌而大動干戈?今天是「老子」的最愛,明天就一定是「兒子」的首選,沖突之下,更可能的是一笑置之,選擇更換品牌。

基於上述分析,首先我們主張將「90後」還原為一種精神訴求。如誕生於70年代的耐克,面對即使是極度反叛的一代,也沒有大張旗鼓的打出「70後」,而是在80年代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造神運動,84年與喬丹訂下終身,讓後者成為「Just do it」的頭號傳播者。幾十年來,耐克創造出品牌神話,只因成功的打造了世俗宗教,造出了神。回看李寧,一個志向高遠的大品牌不應該局限於市場細分(90後)的小視野,李寧缺少一個神,缺少一個讓青少年崇拜的神。當然更重要的是,那個神嘴裡說的那句話,能讓消費者在崇拜中得到指引。

其次要正視尷尬,追求最廣泛的共鳴。在足球、籃球、網球等能引發消費時尚的體育項目中,李寧沒有絕對優勢;在國內一線城市增長乏力,二、三線市場遭遇國內外品牌下沉;拋棄成熟穩固的中年群體,另起爐灶收效甚微;上調價格,喊出十年打造出世界品牌前5和中國體育品牌第一的口號,卻無法拋棄對品牌發展貢獻巨大的國內中低端市場。

這是李寧式的尷尬,所以我們強調提供崇拜的重要,就是要能團結盡可能多的人,在崇拜偶像中與品牌溝通,並產生共鳴,才能化解尷尬產生的精神基礎,才能校準所有營銷策略的方向。

再次品牌重塑要從品牌理念宣傳入手。李寧的重塑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認為對」90後」的認識是重塑品牌的核心。針對現狀,李寧急需在兩方面做出調整:一是在廣告創意與表現的改變,從「Everything is possible」(敢為)到「Make the change」(敢變),李寧設想的是品牌內涵的傳承,但訴求對象卻是從70後為主,80為輔到全以90為核心的斷裂。因此,「敢變」在留給消費者滿是疑惑的時候,未必是一個好的發展方向。不管是造神運動,還是純粹理念訴求,關鍵要能成為目標群體的精神引領者,也許「敢裝」留給「90後」無限自主的同時,更能引起共鳴。

二是對其他措施失誤的警醒,一度稱霸國內的李寧在品牌重塑的初期,即去年年底就迎來了寒冬,甚至在兩天內市值蒸發了近50億。其中渠道之殤尤為顯眼,李寧以店中店的形式增加第六代店鋪的新開和整改,直接與耐克、阿迪展開肉搏。整合業績不好的門店,重構分銷體系,通過提高單店銷售收入促進業績增長初衷。但事實證明目前看來,此法未能有收效。

另外李寧還有溢價之痛,在新的品牌內涵尚未完全成熟,貿然提價,結果只能陷消費者於尷尬境地,讓品牌頂上不義之名。陣痛之後,也許李寧眼下更應繼續強化二三線市場領先地位,在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占據有利位置,抽出部分資源推進海外市場擴張。品牌重塑中的陣痛並不可怕,這甚至是必然要經歷的。

「90後」不是李寧的起點,更不是終點,因此,擁有大志向的李寧不應再拘泥於表面上的「90後」,而應深入挖掘時代精神成為一種宗教崇拜,即只有品牌精神或品牌形象符合消費者所追求的精神偶像,那麼擁有這樣產品就會成為他們精神依賴。如今天蘋果產品就是這樣。李寧品牌只有這樣,其國際夢想才能早日實現。

⑷ 李寧的4PS策略分析報告

在遭遇成長的上限之後,李寧公司開始激活業已老化的品牌,使自己的品牌成為一種被高度認知的價值承諾:它提供的決不僅僅是體育用品,而是一種生活品質和生活境界。李寧重塑品牌的一系列動作可圈可點,但要有效地激活一個老化的品牌,還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本刊特約記者原燕飛一個個普通的男孩女孩,出現在很平常的馬路、天橋、空地、天台、胡同,沒有專業的運動場地,沒有觀眾,沒有喝彩,他們正在跑步、踢足球、打籃球、打羽毛球……一切看似平常……他們都身著李寧服裝,眼神里流露出對運動無盡的專注與陶醉—
—他們好像已經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小院里晾著衣服,他們站在兩邊打網球;胡同中的鐵門上劃上一個白圈,就成了投藍板;屋子裡,一個孩子以一個標準的投藍動作乾脆利索地關了燈鈕……最後,畫外音響起:「只要你想,一切皆有可能」。

這是李寧公司新的廣告片呈現的情景。廣告在世界盃期間投入播放,長達一分鍾。

一位一直關注李寧公司的廣告從業者說:「這個廣告跟以往的李寧廣告的風格完全不同,讓人耳目一新。定然有高人指點。」成功的廣告可以稱為「意義的快速注射」——用精心營造的場景,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最豐富的意義傳達給受眾。曾經為諾基亞、寶潔、微軟、SAS等公司做過廣告策劃的托馬斯·蓋德(Thomas Gad)認為,一個成功的品牌應該有四個維度:功能效用、社會身份認同、情感的享受和心靈的感召。與之相應,一個成功的廣告要讓其目標受眾迅速地產生對產品或服務的認知,意識到這種品牌給予自身的身份歸屬感,體驗到一種使用同類產品或享受同類服務時難以體驗到的感受,最後——也是最難達到的,是感受到一種生動的生活信念和生活境界。

如此看來,李寧公司新推出的這個廣告是相當成功的。與它以前推出的廣告主題(「我運動我存在」,「運動之美,世界共享」,「出色源自本色」)相比,「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給LI-NING品牌的定位精準得多。在年輕、充滿活力的人面前,外界的限制都形同烏有,一切都剛剛開始,一切都可以從無到有,「一切皆有可能!"。它以生動可感的畫面,向觀眾強烈地暗示一種價值承諾:擁有李寧牌產品,不僅僅是擁有一種生活用品,而是擁有一種生活質量人生境界。

這非同尋常的「一分鍾」透露出一個重大的信號:LI-NING牌將會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它標志著李寧公司謀劃已久的重大工程——重塑LI-NING——全面啟動了。

成長的上限在中國的體育用品市場上,李寧的銷售收入是8億多,位居第一,相當於耐克和阿迪達斯在中國銷售額的總和。(圖一)

但這些年從來都沒有超過10億。(圖二)

這是任何一個公司都可能遇到的難題:在經過成功的快速擴張後,企業成長的速度驟降,直至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企業上下都感覺到,有一種近乎魔障的東西在阻止企業的規模、效益無法再向上增長。

在李寧公司總經理張志勇的眼裡,這一切意味著李寧品牌已面臨著危機。張進入李寧公司已有9年,去年3月份接任北京體育用品公司的總經理。在此之前,他先後做過財務會計、財務主管、財務部經理和財務總監。

財務出身的張志勇天生對數字敏感,喜歡從數字中發現問題。他把李寧與耐克、阿迪達斯在不同的城市的銷售額作比較,發現李寧在對品牌不太敏感的二類城市售額一直都不錯,而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品牌充斥的大城市,李寧的銷售額總是上不去。這可以自然地得出一個結論:李寧的品牌號召力已經停滯,或者在衰減,公司已陷入品牌老化的困境,雖然這種困境還沒有到毀滅性的程度。

2001年4月,張志勇請蓋洛普公司為李寧品牌做了一次全面的消費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出李寧牌的種種問題:

一,目標消費者不清。李寧公司管理層定位的目標消費者是:年齡在14到28歲之間,學生為主,大中城市,喜愛運動,崇尚新潮時尚和國際化的流行趨勢。但真正購買李寧牌體育用品的核心消費者的年齡在18到45歲之間,居住在二級城市,中等收入,非「體育用品的重度消費者」。(圖三)

二,品牌面臨被遺忘的危險。品牌的忠誠度很高,但忠誠的消費者是崇拜李寧的那代人,更加年輕的新生代並不知道李寧是誰,對新生代追逐的流行時尚,李寧品牌是隔膜的。(圖四)

三,品牌的個性不鮮明。在真正的消費者眼中,李寧牌的個性是與李寧本人的形象連在一起的,是具「親和性、民族的、體育的、榮譽的」,並非是李寧公司最近幾年奮力打造的「年輕的、時尚的」品牌個性。(圖五)

四,李寧牌的產品線不斷的擴張,很難搞清楚他的「旗艦產品」是什麼。更多的產品會使得消費者無法弄清楚「李寧牌」到底是什麼概念。

著名的營銷專家戴維·奧戈爾維說:「任何一個傻瓜都會做成一筆生意,然而,創造一個品牌確需要天才、信譽和毅力。」李寧過去是現在仍然是一個品牌,但它的「品牌力」在悄悄衰減。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品牌重塑,李寧公司或許會成為一個在一些品牌意識不強的地方做成一筆筆生意的公司,而在成熟的市場中,這個品牌可能會逐漸淡出。一個沒有強大品牌號召力的公司,將會在市場上遭到兩面夾擊:一面是深入人心的品牌產品(如耐克和阿迪達斯),一面是沒有品牌力但具有價格優勢低檔產品,而它自身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兩類產品會像兩個無形而巨大的吸盤,將李寧公司已有和潛在的顧客吸過去。

所以,品牌重塑勢在必行。

不要再提類似這樣的口號了——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李寧。也不要再提李寧要國際化了。注意,最棘手的事情是,如何取得新生代對李寧牌的信賴,如何解決品牌老化的問題。

重塑李寧新品牌定位品牌老化問題給張志勇非常大的壓力。張覺得關鍵是建立一個組織機構,來負責品牌的整體規劃。但是,因為體育產業在中國尚未成熟,這個行業的從業者很多都是經驗型的,沒有張需要的那種人才。所以,這個團隊只能「從天面降」,「李寧需要快速建立完整的Marketing體系,引進一種方法論,至於體育行業的經驗,可以在做的過程中不斷體驗。」2001年10月,李寧公司組建了營銷部門,下面分為市場部、銷售部和營運支援部。全力負責重塑李寧牌的工作。

營銷總監王鸝,來自於班尼路,是第一批為班尼路作市場的元老,開始進入班尼路時做銷售部經理,離開的時候是班尼路的總經理。王鸝2000年來到李寧公司,開始做的是銷售部。在組建這個品牌重塑的團隊的時候,王被提升為營銷總監。

王鸝把自己在班尼路掌握的零售終端方面的經驗引進到李寧公司來。「產品是一件件被人賣出去的,因此生意很大程度取決於終端的水平,這是連鎖經營的優勢和前提。這方面有一些做的不錯的品牌,象班尼路、佐丹奴這樣的公司,它們的終端很厲害,它們像麥當勞一樣的標准,對生意有非常直接的控制和幫助,我們也希望我們的零售終端做到這一點。」王再一次強調零售終端的重要性。

市場部經理是在可口可樂做了6年多市場部經理的徐偉軍。徐大學畢業以後一直都在可口可樂。徐非常謹慎,對他來說,對李寧品牌重塑的壓力很大,徐認為每一個決策都必須謹慎而行。

首先,他進行公司內部的訪談,跟基層的銷售人員和各個部門的經理溝通,得到很多關於品牌的片斷的認識。

接下來,徐在市場部進行頭腦風暴,盡可能激發李寧牌的品牌聯想。最後初步選定的是「時尚和運動」、「潛能和運動」這兩組聯系。

然後他又做了32場消費者座談,挖掘出消費者對李寧牌的想法。經過定性和定量的研究,他發現消費者更加看重的是運動和潛能的關系。

通過對消費者的調研,一個關於李寧牌的新的品牌個性漸漸浮現出來了。李寧要做成一個運動時尚的體育品牌,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李寧牌應該是親和的,魅力的,時尚的。李寧牌應該給消費者兩個利益支持點:功能性的利益和體驗上的利益。而對於體育用品來說,其功能性與體驗性是天然相通的。這兩者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

「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概念就這樣被挖掘出來。

新的定位出來以後,整個公司立即開始以這個定位來統一公司對外的口徑。公關及品牌經理張慶說:「『一切皆有可能』是一個品牌精神,如果這個品牌精神融入到消費者心目中的話,那我們的品牌是無法戰勝的。」

廣告代理商接下來要做的事是選擇一個好的廣告代理商來負責品牌管理。公司邀請國際著名的5家4A廣告公司參加廣告比稿。為了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廣告公司來傳達新的品牌定位,公司決定精挑細選。

評價廣告公司的標准有三點。第一,能否提出一個關於李寧公司長遠的品牌策略和營銷策略;第二是能否製作出一個符合新定位的廣告片。第三是報價。

廣告片出來以後,徐偉軍把廣告片拿出去測評。被邀請來測評的觀眾,有李寧的消費者,也有非李寧的消費者,公司讓他們評選出一個他們最喜歡,也最能夠刺激他們購買慾望的廣告片。

最後,經過細致的評選,代理寶潔、麥當勞的李奧貝納的方案勝出。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廣告,的確是出自高手。

品牌形象店張志勇當然看重廣告的效果,但他更看重的是跟消費者的直接溝通。他要探求一種新的、可行的品牌溝通的模式。

他說,「蓋洛普的調查顯示,李寧牌給消費者印象最深的是李寧的體育贊助和眾多的專賣店。但專賣店是一把雙刃劍,店多可以使銷售額增加,但消費者反映李寧的專賣店服務不好、店面形象不佳。這給我壓力的同時,也給了我一個機會,如果我做得好的話,就會與消費者有直接的溝通。」「做得更好」的專賣店就是品牌形象店。他決定把品牌溝通的工作交給營運支援部去做——開形象店。目前,品牌形象店正在籌劃的過程中,第一個試點計劃7月份在亞運村開業。

在營銷學上,與著名的4P理論相提並論的,是4C理論。4C即顧客的慾望和需求(Consumer's Wants and Needs)、滿足慾望和需求的成本(Cost to Satisfy Want and Needs)、方便購買(Convenience to Buy),以及與消費者的溝通(Communication)。李寧開設品牌形象店,正是對4C理論的實踐。

但作為一個成熟的經理人,張志勇決不會僅僅因為一種理論來做出重大的商業決策。他還有更多的考慮。

銷售公司產品的主力不可能是這些品牌形象店,而只能是大量的經銷商。但經銷商很難達到琴瑟和弦的程度。如何才能使廠商與經銷商實現「無縫連接」,這是高層經理人必須用心解決的問題。他想把先期開辦的品牌形象店辦成一個為公司培養一批得力的銷售骨乾的「黃埔學校」。張志勇的想法是為經銷商提供更多的店長,同時幫助經銷商做促銷,提高經銷商銷售額的同時業提高李寧的銷售額。

李寧公司目前有700個認證店和200多個經銷商,但是對零售在行的人員非常缺乏。張看到,如果不給經銷商提供服務的話,再大的零售網路也無法對自己的銷售額有所幫助。

王鸝對此非常認同,她說:「零售這塊完全交給經銷商是不行的,經銷商對生意的理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雖然公司有統一的標准,但也只是把握一些硬體,軟體是很難把握的,經銷商的觀念,經常會偏離公司的初衷。如果我們給他們提供培訓基地,給他們實踐的地方,一切都會好辦得多。」經銷商和製造商存在著一定(有時甚至是相當大)的利益沖突,李寧公司為經銷商提供培訓是為了避免這個沖突,避免經銷商對品牌的損害。另一方面,跟經銷商合作,在經銷商賺錢的同時,賺到屬於自己的那部分。王鸝說:「對公司和經銷商,都是一個雙贏的過程。」營運支援部的人員進來半年多,正在籌劃工作,他們初步選定在北京的王府井和上海的南京路來開自己的品牌形象店,這樣的地方適合與全國的消費者以及國外的消費者進行溝通。

品牌策略聯盟2000年5月28日,李寧公司和朝華科技在北京硬石餐廳(Hard Rock)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與朝華科技下屬公司——朝華數碼(ZARVA)結成「運動數碼盟軍」。

對於這次合作,李寧公司品牌資產以及公關經理張慶說:「『運動數碼盟軍』是一個品牌策略聯盟,因為雙方合作的基礎是雙方有重疊的潛在目標消費群體。基於運動的數碼和數碼的運動,可以引導一種全新的消費時尚和品牌聯想。這個品牌策略聯盟可以更好地詮釋我們新的品牌概念——『一切皆有可能』。」雙方都認為,這樣的合作會整合資源,形成時尚和運動的互補,會創造出1+1>2的效應。當然,對更多的人來說,這還是一個未知數,雙方的合作會像麥當勞和可口可樂、肯德基跟百事可樂一樣珠聯璧合嗎?

競爭品牌「在中國市場上,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耐克和阿迪達斯,它們也把我們看成競爭對手,這點我們的看法都一致了,據我了解,現在耐克成長非常快,阿迪略微的慢一點。」張志勇這樣描述李寧公司面臨的競爭格局。

耐克與阿迪在產品的功能性和時尚性的結合方面,在運動資源上,在把握產品形象上,以及市場的推廣上,遠遠地優於李寧。

當然,有一點張沒有提到,耐克和阿迪達斯的品牌,是李寧牌遠遠比不上的。

張認為李寧對他們來說,最主要的優勢是分銷,第二是定價的優勢。雖然李寧的價位相對於這些國際品牌來說是很低的,但是體育行業不是高檔產業。耐克和阿迪在1999年的時候,曾經做過200塊錢以下的鞋子,最後全面失敗。張說功利性的因素制約了李寧,也制約了耐克和阿迪達斯。

但是更多的因素是可能轉化的,經濟大環境對體育行業的影響一直都很大,如果人們生活好了之後,價格的優勢因素會不會轉變?
「可以說,我們長遠的優勢是在分銷上,但是如果國際品牌意識到這點,他們也來做的話,那情況就會有進一步的變化。目前大家還沒有到短兵相接的地步。」看得出來,張志勇在盡可能做到「知己知彼」。最重要的,他清醒地意識到,如何利用短兵相接沒到來之前的這段時間,如何在自己尚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不要與耐克和阿迪達斯等品牌短兵相接。

耐克的個性是叛逆和張揚(它的廣告詞是just do it),對於普通人來說,好像有點高不可攀。阿迪達斯,讓人更多想到的是30多歲的成功男士,其個性是穩健。而張志勇為首的李寧的管理團隊希望人們談到自己的品牌的時候,會用親和的、時尚的、魅力的字眼來描述。很明顯,他們面對的是不同的目標消費者。

別忘記,以安踏、三興為首的福建晉江造牌企業也在威脅著李寧的市場。目前安踏每年運動鞋的銷售量是300多萬雙。李寧目前鞋與服裝的比例是4:6。營銷總監王鸝說:「安踏進步得很快,但它只是一個短期的戰術對手,我們的實力、品牌、知名度、管理水平和開發能力是它們沒有的。安踏的現象給我們一個警示,李寧不能放棄低端市場產品,至少必須牢牢地把握住相當的市場份額,以前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承認這是我們前期戰略的失誤。」李寧對安踏的戰術反擊是首先推出針對低端市場的產品,例如今年的「舒適裝備」,價位是100多塊錢。舒適裝備賣得非常好,現在已經斷了貨。

李寧的第二個戰術是開20平方米以下的鞋店——叫「起跑線」鞋店。張慶說,「過去,我們忽視了安踏,我們有全國最大的分銷網路,但事實上,我們開的專賣店是大動脈,毛細血管被它們佔了,今後我們會用20-30平方米的『起跑線』鞋店來阻擊它們。」徐偉軍對耐克、阿迪達斯以及安踏有自己的價格策略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他認為價格因素制約著李寧的同時,也在制約著他的競爭對手,耐克、阿迪達斯在高處下不來,安踏等品牌在低處上不去,相比之下,李寧公司恰好找到了一個獨有的利基(Niche)市場。

結局尚未明朗營銷總監王鸝說到未來的增長目標時雄心勃勃,她定下的目標是今年達到10億,三年達到增長百分之百,即達到15億,到2008年達到20億。

然而李寧公司在中國入世,市場壁壘降低或消失的產業生態下拓展生存的空間並非易事。在耐克和阿迪達斯長驅直入,安踏等企業造牌意識覺醒的情況下,重塑後的李寧品牌能否獲得廣泛的認知和接納?答案決非簡單明了。

一個品牌的持續的生命力來自於兩方面:持續的創新與完善的營銷。以耐克為例,它的極其強勢的營銷容易讓人忽略一個事實:耐克公司每年投入巨額的研發費用並卓有成效地對研究進行管理。星巴克的CEO霍華德·舒瓦茨認為,以寶潔公司為代表的傳統的品牌推廣模式(即「寶潔模式」)——「以大規模分銷和鋪天蓋地的廣告來佔領市場,然後再集中全力從你的競爭對手中搶奪市場份額」,正成為過時的模式。「一個耗資數百萬美元的廣告計劃並不是創立一個全國性品牌的先決條件,即它並不能說明一個公司有充足的財力就能創造名牌產品」。

我們前面提到的托馬斯·蓋德認為,品牌不再僅僅是營銷部門的問題,而是一個涉及公司上下各個部門的問題。良好的營銷至多是一種「生長激素」,而品牌的本質是「公司DNA」。「公司DNA」決定了公司未來的生長形態,公司的壽命,公司的品格。與品牌關系更密切的,不是公司在外部打造的形象,而是公司內部的一種無形而可感的文化,通俗地說,它是一種深厚的「內功」。比廣告和銷售網路更重要的,是公司的「內部市場」(如海爾內部的「市場鏈」);比訴之於消費者的外在品牌更重要的,是深藏於公司員工心裡的「內部品牌」。只有在高層經理人和所有員工心中建立了一種清晰的、引以自豪並自覺維護、全力改善的品牌後,品牌才可能強有力地在外部市場上迅速擴散。

對李寧來說,關於品牌,還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說,一個好的品牌必然有好的品質在,很多的消費者購買李寧的產品都是因為他的設計雖然土了一點,但是質量是非常值得信賴的,更多的消費者希望可以從李寧那裡得到質量放心的產品。

如何加強品控,張志勇給出的解釋是,李寧一直都在加強產品質量控制,強化質量標准。但消費者是用腳投票的,他們可能會有更大的發言權。

總之,只有在李寧公司內部,所有的員工都確信「一切皆有可能」後,「一切都有可能」的李寧品牌才會在未來的市場上創造驚人的業績——「一切皆有可能"

⑸ 李寧公司的問題究竟在哪裡

李寧公司的問題似乎是庫存和營銷無力造成的。或者說是戰略不清晰造成的,又或者是由單店盈利能力下降下降的。從這些角度來看,似乎所有人的觀點都是正確的,因為它的確揭示了李寧公司的某些問題。
從宏觀層面來看,李寧公司遇到的問題是中國宏觀經即發展模式的模式。一直以來,企業都以生產、終端建設+單純性品牌建設為主的粗放型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其實是以前30年的發展模式相適應的。但當市場環境發展變化時,單純性生產、單純性終端、單純性品牌無法發揮協同效應,市場從編輯遞增效應逐漸轉向邊際遞減趨勢,此時,李寧公司應當逐漸開始實施新的營銷模式,但是,新戰略未能切合市場趨勢,所以,李寧公司的首個問題便形成了。市場宏觀環境的變化造成了李寧公司發展的窘境。
其次,李寧公司在實施轉型和創新發展的關鍵時候,缺少關鍵的人。這是李寧公司的真正的關鍵問題所在。他現在的團隊和過去的團隊中的高層無法勝任市場升級轉型過程中的驅動企業創新發展的經驗和研究。因此,李寧公司無法實現戰略目標,也無法實現公司轉型發展的目的。
雖然,李寧重回到公司,但他也依然存在這個問題。即是否有能力重新驅動李寧公司創新發展,建立與未來30年宏觀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企業發展體系。從單純性生產、單純性終端建設、單純性品牌建設逐漸過渡到引領和創造新需求的消費時代。
所以,李寧公司的發展並不是換幾個高管的問題,更不是關幾家店鋪的事情,重要的問題是建立創新發展的新商業體系。如此,在李寧公司才能重新煥發新光彩。

⑹ 李寧實行多品牌戰略為什麼失敗了

呵呵,不說排位。
就決策而言,放棄2008年的奧運會,導致安踏藉此上位是敗筆之一;
貿然將整個品牌的定位鎖死尚未成熟的90後,導致老用戶喪失歸宿感其為敗筆二;
多元化試水定位不明確其為三;

⑺ 李寧公司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體操王子」、李寧公司的創始人李寧喜歡用「囧」字來形容公司的困局。繼2011年銷售營業收入、毛利和凈利潤等三項指標同比大幅下滑並且痛失國內運動品牌第一的王座之後,今年李寧公司業績繼續惡化。據最新公告,今年上半年李寧公司鞋產品的訂單金額按年計呈雙位數下降之勢,服裝產品年跌幅則超過20%。至此,在內地五家赴港上市的體育用品公司中,李寧公司凈利潤已掉至隊尾。

藉助於李寧以「空中飛人」的方式點燃北京奧運聖火所營造出的強大營銷策略攻勢,李寧公司的產品一度將國際強勁對手阿迪達斯拉下馬來,坐上了國內市場營銷額的頭把交椅,但接下來所發生的改變卻讓李寧公司遭遇到了轉身劇痛。北京奧運聖火熄滅之後,李寧公司發布了以「品牌重塑」和「渠道變革」為主要內容的轉型戰略。人們看到,李寧公司廣告口號由先前的「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ispossible)改為「讓改變發生」(Makethechange)。李寧公司品牌重塑的意圖非常明顯,即大幅度提升品牌價值,並利用「90後」新知新覺的消費特徵來直接獲取品牌心智佔位,完成從成本驅動型商業模式到價值驅動型商業模式的華麗轉身。與品牌重塑相對應,李寧公司的渠道變革戰略思路也非常清晰,即通過整合規模較小、效益不佳的經銷商,以規模化來提高運營的專業度和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公司由垂直式增長到水平式增長的轉變。

資料顯示,李寧公司有129個經銷商及超過2000餘名分銷商,其中約有1700名平均只經營1家門店,大多數空間形象無法達到標准店的陳列水平,銷售服務水平亦低,很難對商品及時歸並和降解,貨品周轉速度也非常不理想。按照李寧的設想,經銷商的整合將以每年約500或600家的速度進行。但兩年以來李寧公司戰略調整的實際效果,卻是改變未成身先衰。

現在看來,在更換標志和口號的同時,李寧公司重新定位顧客群體,把目標鎖定為「90後」,可以說是在錯誤時點上的錯誤決策。多年來,李寧產品給予消費者的視覺印象,一般是款式設計較為保守,而對國內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一代來說,如果買得起外國品牌產品,大多並不願意花差不多的價錢去購買國內品牌。更何況,一項市場調查結果表明,李寧品牌產品主流消費群體集中在二、三線城市,平均消費者年齡為35至40歲。顯然,李寧在試圖迎合「90後」消費市場偏好時,遺棄了原本忠誠的顧客群體。

除了品牌重塑戰略無形之中構成了對原有顧客忠誠度的損害之外,由於急於從價格市場向價值市場尋求轉變,李寧公司還做了一個風險性極大的決定:通過提價來拉近與國際運動品牌的距離。資料顯示,過去兩年,李寧公司的鞋類和服裝類產品先後三次提價,其中鞋類產品提價幅度累計達25.9%,服裝類產品提價幅度累計達36.5%。提價後李寧牌產品與耐克和阿迪達斯等國外品牌價差不斷縮小,但由於李寧品牌的主要客戶群體集中在二、三線城市,更由於產品的款式、體驗以及營銷手段沒有同步跟進,連續的提價行為使得李寧系列產品原有的性價比優勢盪然無存,那些本來就對價格相當敏感的消費者遂轉向了安踏、匹克等性價比較高的國內運動品牌。

渠道變革戰略同樣也出現了敗筆。無疑,由於終端銷售能力仍是本土品牌企業制勝的關鍵,因此李寧通過推動有實力的經銷商實施兼並重組並最終提高零售網路的管理水平方向是對的。但是,由於一些經營門店較少、營業面積較小的分銷商被上級經銷商兼並,這難免會讓一些分銷商產生抵觸心理;同時,一些舊有的渠道商往往存在著行為慣性,他們對原有的消費者非常了解,為了防止老客戶的流失,一般來說他們會很難選擇超前的款式,或者秉持觀望態度。

不僅如此,在李寧作出如此巨大的渠道管理變革動作之後,可能還會引致一些渠道商的「反水」,這不僅可能影響銷量,而且一旦經銷商轉投他人,還可能讓競爭對手有機可乘。

為打破市場「囧」局,李寧公司眼下正擺開「突圍」的架勢,如大規模裁員、增設工廠店和折扣店、吸引世界領先私募投資公司TPG的入盟等等。但縱觀李寧公司的糾偏路徑,目前更多地還停留在「外科手術」之上,而較少從治本的角度考慮,將更集中的注意力轉移到內部再造上來。據全球知名的民意測驗和商業調查咨詢公司蓋洛普為李寧品牌所做的調查結果,消費者認為「李寧」像他們身邊一個性格不鮮明的朋友,很親切,很熟悉,但就是缺乏鮮明的個性。可見在品牌個性訴求定位上,李寧公司太缺火候。如果不盡速改變模糊定位的局面,依舊在產品功能性定位上搖擺運動與休閑之間,那既無法抓住顧客群體,更談不上培養忠誠的消費者,不僅破不了市場「囧」局,恐怕還會更「囧」。

⑻ 李寧營銷策略的得與失有哪些

由於來進入市場時間較晚 李寧主要依源靠收購凱勝這個老品牌來實現入行的第一步 巨大的前期投入使得李寧需要在短期獲得大量的李潤 在這一背景下 標價1980 2000+的天價球拍橫空出世 專賣店的銷售策略結合原本的快銷策略的新策略也橫空出世了 有很多球友抱怨李寧不公布鑒別真假的方法 很多商家抱怨李寧專賣店折扣價格遠遠低於他們的進貨價格 其實這些也都只是專賣店銷售策略的一部 打壓小商家 使得商品價格在非打折時期不會價格過低 不會影響專賣店的銷售 不公布真假鑒別方法 使得沒有自信能夠買到正品的消費者只得去專賣店購買 這樣的策略看似不厚道 卻都是利潤最大化的體現 加上折扣實質上非常低 還是比較惠民的了 主打的只有N系列的球拍以及005 469這孤零零的少量的商品 基本只是一個點式的銷售策略 這種策略下能夠很快的收回成本 加上只有代理商能夠拿到足夠有優勢的價格 這種策略在短期內獲得資金的能力的非常強大 卻並不能在廣大各個階層的球友里樹立品牌意識 不過對於新入行的品牌 這樣的策略也不失一種高明

⑼ 李寧的swot分析

網路一下

⑽ 李寧怎麼了它犯了哪些錯誤致使其將國內運動品牌第一寶座讓給了安踏

呵呵,不說排位。
就決策而言,放棄2008年的奧運會,導致安踏藉此上位是敗筆之一;
貿然將整個品牌的定位鎖死尚未成熟的90後,導致老用戶喪失歸宿感其為敗筆二;
多元化試水定位不明確其為三;

閱讀全文

與李寧營銷戰略失敗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慈善促銷方案 瀏覽:406
德芙的品牌營銷策略 瀏覽:813
網路營銷調查問卷實訓報告 瀏覽:669
市場營銷需要的素質 瀏覽:365
濟南網路營銷培訓哪裡好 瀏覽:183
火鍋店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28
銀行活動策劃方案總結 瀏覽:842
應急業務工作培訓方案 瀏覽:680
縣師德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7
電子商務地區差異 瀏覽:499
學校食堂工人培訓方案 瀏覽:766
訥河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 瀏覽:484
星巴克具體營銷戰略和方案 瀏覽:722
電子商務認證法律制度 瀏覽:275
市場營銷課總結 瀏覽:735
金生水起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646
市場營銷創業策劃書200字 瀏覽:768
活動策劃方案學校雙旦活動 瀏覽:123
北京電子商務創業園 瀏覽:851
免費下載小學校本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