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三部電影分析電影營銷

三部電影分析電影營銷

發布時間:2022-08-11 19:52:43

㈠ 一部電影是怎樣營銷的從哪些點切入

1、電影本身永遠是最先考慮的。
說到營銷,總不免有些所謂的成功學灌輸類似於」沒有賣不出去的產品」」營銷與產品無關」這樣的論調,從道德層面講,這是很可惡的。把不好的產品賣給人們享用這種事本身就不僅僅是忽悠那麼簡單,那是實實在在的危害消費者。所以,在談到電影營銷時,作為產品的電影本身,永遠都應該放在首先要考慮的位置。我們在做電影營銷時,第一步不是談怎麼做,預算多少,而是在簡短寒暄後直接看電影成片。認真看完之後,不管客戶講得如何,心中都已經有個標尺,好與壞先做判斷,然後再決定是否進行營銷推廣。在這一點上,金錢誘惑往往起到很大阻礙的作用,但為了對觀眾負責,我們基本上只選電影質量至少合格的做,這是原則,對觀眾負責,很重要。
2、選擇營銷平台,主要以新媒體為主。
由於無法和4A公司競爭,也不好和公共機構拼,傳統的預告片和廣告鋪蓋以及發布會等公關活動都不參與,專注於新媒體領域,以微博、微信以及社交網路平台為主陣地,展開創意策劃,執行營銷戰略。目前選擇的主要平台為新浪微博、微信、豆瓣小站以及部分論壇。這些被稱為新媒體的平台很適合主體觀影人群的接受品味。
3、研究電影本身,挑亮點和槽點。
你經常在微博微信上看到的某部電影的精彩片段、台詞、幕後故事等之類的,都是有經過精心挑選和策劃的。比如我們在挖掘出一部好萊塢大片中諸多富有哲理的台詞後,通過製作話題以及長微博,集聚所有打動人心的台詞,在微博上擴散傳播。在影響力沒有到位的時候,通過微博意見領袖的輔助發聲,迅速讓話題得到迅速擴散,實現大量的曝光,增加了電影曝光後,直接讓票房大幅提升。當然,也不局限於亮點,電影不是十全十美,必然有不足之處,把它揪出來,通過策劃以及完美的文案表現,將槽點製作成全民討論和吐槽對象,輔之以微博大號的協助推廣,形成廣泛傳播。總之,所有的料都圍繞電影本身挖掘,不管電影內容還是主創還是幕後甚至競品,有料就有聊,策劃和創意跟進後,進行平台傳播。
4、事件營銷熱點跟進,讓電影大面積亮相。
微博上每天都有層出不窮的熱點事件,有正能量的有負能量的有無可奈何的有輕松搞笑的,這些熱點吸引著網友的眼球,是一個巨人。我們的工作就是巧妙的把自電影元素和熱點事件結合,站在巨人肩膀上。類似於郭美美這樣的娛樂事件,是電影最好結合的對象。站好位置取好角度後,積極參與到網友討論中,發出有特點的聲音,從而吸引眼球。實在沒有合適的事件結合時,那就創造事件,製造輿論討論。比如在推廣某大片時,同事模仿電影人物造型,形成有趣的模仿熱潮,再通過大號的助推,形成自製的微博熱點。
5、有節奏的配合電影上映和發行安排,藉助資源進行助推。
在關鍵節點,一定要配合電影整體的宣傳計劃,大量微博意見領袖和微博大帳號草根大號微博紅人等資源的運用,往往使營銷事半功倍,覆蓋粉絲比廣告位更具效果。
6、關於水軍和僵屍粉。
不是不用,但一定是有節操的使用,這是一種必需,微博和豆瓣等平台的屬性決定了某些策略的產生。當然,所有的前提都是電影本身質量過硬。如前所說,一切都要建立在電影本身。
先回答這么多吧,才疏學淺,資歷不深,不到位之處,請多拍磚指正!
【Ronnie Xiao的回答(5票)】:
我覺得電影營銷最有趣的地方在於營銷的產品本身,他是文化娛樂產品,但是他不同於類似唱片,書籍(不管是電子書亦或是實體書)或者影碟(影碟的營銷和電影營銷應該是區別開的)或者游戲,因為在影院看電影是一次性的消費,而上述的都還可以重復使用;同時他也不同於類似演唱會,話劇,音樂會或者戲曲等現場演出,因為除了首映會之外的多數演出都不具備在現場觀演所有的「看明星「或者是在演出同時你無法在其他演出場所看到的當下的專屬唯一性。
而電影產品一次性的消費特色,更讓購買沖動顯得重要,同時其中也暗藏著(只要把觀眾先騙進電影院,看過後悔不退票,錢也賺到的這種心態)。所以在做電影營銷的時候,就是要通過各種方式,將影片的賣點,關注度,話題性,粉絲效應(針對導演、原著和明星)以及優勢無限放大。
目前針對電影營銷的主要渠道無外乎傳統的預告片(但是預告片的播放媒介選擇很重要),一些片花和具備病毒效應的視頻(主要通過視頻和社交網站傳播),傳統的平媒以及戶外的平面宣傳(主要就是海報和各色物料),影片的首映會,合適的新聞點製造和媒體公關稿,通過負面新聞製造關注度(類似緋聞、不和、意外等)。隨著現在國內專業化影迷網站和電影網站的成熟(類似時光網、豆瓣),以及社交類網站產生的新型信息傳播方式,所謂口碑營銷(就是水軍)在現下的一段時間也將是各大片方需要攻克的重點,不過由於被開發過渡,目前口碑營銷的作用在網民群體里的引起的反抗效應也頗強。

㈡ 一部電影在營銷過程中如何市場細分

你好 電影營銷 我給你抄舉個例子:你看過《泰坦尼克號》吧,傻子都知道是愛情片,但是有一天我看見一個文章講《泰坦尼克號》中蘊藏的管理學知識(文章這么說的,在工作中公司遇到小危機了沒有在意,結果小危機只是更大危機的前兆,輪船撞冰山那一段,船長認為是一個小冰山,其實下面冰山一角,就這個意思),這個很重要,愛情片一般是年輕人看的比較多,當視角轉換後,不光年輕人去看這個電影了,從事管理或者工作的人去看了,這樣錢就賺多了。懂嗎??有很多的方法,自己製作搞笑的視頻或者圖片,引發病毒營銷,那就最好了

㈢ 電影如何向觀眾推廣自己

營銷是電影工業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電影圈內流傳一句話:影片質量決定了電影能飛多遠,營銷則決定了電影能飛多高。
海報、預告片和電視廣告是傳統的電影營銷方式。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它們逐漸淪為配角。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的電影觀眾與互聯網受眾在人群結構上有很高的重合度,因此,電影營銷必然要選擇互聯網作為營銷陣地。
互聯網行業發展速度很快,目前跟電影營銷的互聯網產品大概有社交網路、門戶網站、視頻網站、購票平台、電商、音樂播放平台、社區網站(如豆瓣、知乎)等。選擇哪個互聯網產品做電影營銷,營銷什麼內容,需要結合電影的具體情況做分析策劃。
一般來說,互聯網電影營銷大致有以下幾種方式:
社會化媒體營銷
社會化媒體營銷分為兩類,一是話題炒作,二是意見領袖主導。
自中國電影市場化開始,話題炒作一直是常規手段。隨著互聯網向移動化、社交化發展,話題營銷也逐漸碎片化,強調互動。比如,可以通過電影官方賬號、導演、演員等相關人的賬號發布電影花絮,海報,宣傳片等,吸引粉絲關注,還可以關注輿論熱點,跟隨炒作話題。
比如,韓寒在電影《後會無期》拍攝及上映期間,在微博上製造了很多熱門話題,比如發布女兒照片,創造「國民岳父」風潮;公布電影台詞「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成為網路熱語等。以至到後來,韓寒隨便發條微博,都可以輕輕鬆鬆登上熱門榜。作為微博大V,韓寒深諳網路傳播規律,他通過發布微博,成功激起網友的圍觀及參與興趣,讓民間的高手們為他的營銷添磚加瓦。
趙薇的《致青春》則是意見領袖主導的好案例。這部電影7.2億票房的背後,是近20個微博大V賬號的4億粉絲。在電影的宣傳和發行過程中,主創趙薇、韓庚、佟麗婭、趙又廷、韓紅和鄭愷,另外加上何炅、楊瀾、韓寒、黃曉明、徐崢、小沈陽、王菲、王長田等20多個微博大V都積極為影片搖旗吶喊。他們的粉絲加起來共有4億。這4億粉絲,即便每20個人中只有1人走進影院,最終的觀影人群也有2000萬,按中國平均電影票價36元計算,票房至少有7.2億,剛好等於現實的票房。
視頻營銷
媒體的發展趨勢除了移動化和社交化,還有一個趨勢是視頻化。因此視頻營銷也成為電影營銷的一個重要渠道。視頻營銷的內容主要包括病毒視頻,網劇植入以及在線視頻訪談等。
2014年的熱門電影《催眠大師》在上映前先後推出「催眠檔案」和「徐錚展催眠術」等病毒視頻,視頻不僅仔細描述了「催眠」這一全球風靡且略帶神秘色彩的行為,同時也將影片片段巧妙地連接在視頻中,將徐錚主演的「國際知名催眠導師徐瑞寧」這一角色與世界級催眠大師進行比較,增強了視頻的代入感,同時也將《催眠大師》這部影片打造得富於奇幻懸疑色彩,引發了觀眾強烈的好奇心。
鄧超導演的《分手大師》則是通過同名網劇提前預熱,製造口碑,形成觀影期待。此外,在電影上映前,《分手大師》影片主創人員開始接受視頻網站訪談,比如騰訊視頻的《首映禮》欄目等。視頻網站流量大,分享度高,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參加視頻網站訪談在短時間內形成關注和分享熱點,強化電影在觀眾心中的形象,為提高票房做沖刺。
主題曲營銷
當下,主題曲營銷已成為電影工業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一首與電影契合的好歌不僅會在電影上映時輔助影片傳達情緒、打動觀眾,也有可能增大電影的推廣傳播力度繼而推動票房。
如果要評選2014年中國歌壇的最有影響力的歌曲,那麼《小蘋果》肯定是一個重要的競爭者。作為一個電影的主題曲,它不僅登上春晚,而且兩位主演登上全美音樂獎舞台。從電影營銷角度看,這首歌的走紅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營銷。
《老男孩之猛龍過江》的片方最初比較頭疼電影的推廣,因為主演名氣並不是很大,很難上娛樂版頭條。於是,他們劍走偏鋒,把營銷重點放在主題曲推廣上,所以就有了《小蘋果》。這首歌在網路上線後,片方陸續推出40餘款提前拍攝的「病毒式」引導視頻,製造爆發式傳播。當《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在一個半月後上映時,超過90%以上的觀眾都表示聽說過《小蘋果》。最終這部投資僅3000餘萬的小成本電影在全國各大影院一通狂掃,上映4天票房即過億。
除此之外,《匆匆那年》、《後會無期》、《狼圖騰》、《左耳》等熱門電影都選擇了在電影上映前發布人氣歌手演繹的主題曲,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電影片方之所以對於主題曲如此重視,主要還是因為其對影片前期營銷預熱的貢獻巨大。以《狼圖騰》為例,據片方提供的數據統計,電影主題曲發布三天後,網路熱搜指數增長3倍,微博熱詞搜索指數增長10倍。主題曲對於電影的關注度與影響力有如此顯著的營銷,也就難怪電影片方對其提起高度重視。
與購票網站、電商合作
購票網站和電商合作是最近兩三年才有的現象。從2011年開始,網路購票已經慢慢成為電影觀眾購票的主要渠道。2014年296.39億的總票房中,有40%是觀眾通過手機APP或者電腦網站購買的,而前年的比例還只有25%。網站購票未來在總票房中所佔比重還將進一步擴大。電影在線購票網站包括:美團貓眼、網路糯米、大眾點評、格瓦拉、時光網、微信以及萬達影城、金逸影城的線上電影訂購平台。
目前,影片與網站合作的主要模式是活動影票、低價票和秒殺票。
2015年的婦女節,原本並不算電影檔期,卻因電商的加入單日票房登到1.2億,是2014年3月8日6000萬元的2倍,成為首個票房破億的「三八檔期」。三八節的幾個月前,淘寶就同多家院線敲定,包下8大城市近300家影院,請用戶看電影。隨後,網易商城、網路糯米也加入混戰,推出3.7折電影票等多種優惠。電商的加入讓電影營銷方式更加靈活多樣。從目標群體來說,電商的用戶群和如今電影市場的消費主力軍,都是喜歡使用互聯網的年輕人,所以產業邊界的逐漸模糊也是必然趨勢。
電影主題相關APP營銷
移動互聯網時代,各類APP通過細分領域分別吸引了一些用戶群體。根據相關性,如果電影可以跟某些知名APP深度合作,則可以實現共贏。
比如趙薇導演的《致青春》與游戲APP《找你妹》合作推出的《找你妹致青春》,通過推出《找你妹》游戲特別關卡,實現電影與手游的跨界合作,關卡在製作過程中與電影元素緊密融合——關卡人物「導演」手持打板,引發用戶對青春時光的懷戀,同時把游戲用戶引流到電影院。
眾籌營銷
阿里巴巴和網路在2014年分別推出了娛樂寶和百發有戲,從金融眾籌的角度切入電影產業。這種模式的本質是通過金融眾籌讓網友參與電影製作,同時獲得娛樂權益,比如劇組探班、明星見面會、電影周邊等。
看起來,娛樂寶和百發有戲是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但其本質是電影營銷工具。首先是電影行業真的不缺錢,尤其是好電影;其次是娛樂寶和百發有戲推出的電影眾籌資金太少;最後是通過眾籌營銷帶來的電影消費者其實比較有限。
「娛樂寶」每部電影項目融資額度在1000萬左右,只佔一部電影的5%-10%,對於成本動輒上億元的電影成本來說杯水車薪。而一個用戶最高投資1000元,一年的收益也只有70元,從收益角度看,意義也不大。整個項目的投資者數量最多隻有10萬,他們能帶來的觀眾也就20-30萬,對一部電影來說,是一個小數目。
但從粉絲營銷的角度看,如果一個用戶對電影的某位主演明星,或者電影IP本身有極大的關注度,那麼他會有強烈的意願通過投資眾籌產品獲得娛樂收益的動力。另外,他也能從中獲得強烈的參與感。
所以,從票房的真正意義來說,通過與「百發有戲」、「娛樂寶」合作的電影營銷價值更大於實際價值。
總的來說,花樣翻新的營銷手段都是為了製造一個讓消費者走進電影院的理由,它們發揮的是「錦上添花」的效果。電影要保證取得高票房,不能完全依賴於營銷手段,還是要靠過硬的質量。

㈣ 高票房電影都用哪些套路

這是一篇特別不要臉的帖子(壞笑臉)。
我打算嘗試一下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做了公眾號之後覺得自己的臉消失了。
再也不用擔心臉被自己打腫。

縱觀了幾年的票房排行榜。
如下這幾張圖。
歷史消息:
1,回復」變身「可以查閱《零基礎變身運營小達人》,講述電商基礎知識
2,回復」電影營銷「可以查閱《史上最全電影營銷玩法拆解》
3,回復」婚禮「可以查閱《婚禮策劃自己策劃自己的婚禮》
4,回復」活動策劃「可以查閱《一張圖教你學會活動策劃》
5,回復」微商「可以查閱《如果你想自己做個淘寶店或做微商,該如何掙錢?》

關注【夏狐狸說世界】公眾號
我會定期分享營銷知識,
並拆解時事和電影營銷的案例,
幫你學習營銷的基礎邏輯。
微信號搜索「Sylar54」

王偉晨,不定期分享營銷干貨知識,時常拆解電影營銷案例,公眾號:夏狐狸說電商和電影營銷

㈤ 《瘋狂的石頭》是怎麼進行電影營銷的

你是通過這部影片入式廣告、贊助等方式來展開營銷活動還是指電影自身的營銷?電影營銷的市場定位-策略-目前現狀分析-電影營銷的對策—整合營銷--關於電影營銷的思考這里粘一下,哪裡貼一下,哈哈 班長加油了。。我在瞎( ^_^ )/~~拜拜!</SPAN></p>

㈥ 分析電影三大環節的經濟規律及其經營策略

1、考慮目標人群

即廣告主的目標消費者與影視劇或節目的目標受眾分析有沒有交集,這一點是採用植入式廣告時優先考慮的問題。在一部以家庭婦女為目標受眾的電視劇中植入IT類產品顯然是不合適的,目標受眾群的分離將造成廣告的無效或低效投放。

2、考慮品牌特點

雖然植入式廣告是一種有效的信息傳遞方式,但是並不是任何一種產品使用此種方式都會取得良好的信息傳播效果。因此要先從產品自身的特點出發,來判斷其是否適用於植入式廣告。首先,因為植入式廣告是一種較隱蔽的信息傳播方式,因此這種方式比較適合處在企業產品生命周期中後期的老品牌,不太適合那些處在品牌導入期的新品牌。當品牌處在導入期的時候,消費者對該品牌比較陌生,可能根本不會注意到被植入的該種品牌產品;而當品牌處在品牌生命周期的中後期時,品牌已經深入消費者內心,通過植入式廣告可以鞏固消費者對該品牌產品的記憶和認識。

3、考慮電影植入廣告的難點

需要同時滿足劇情和營銷傳播的要求。過分遷就劇情傳播,可能會影響電影廣告的傳播質量,導致信息偏離營銷傳播的協調性,與整合營銷傳播的要求相悖。反之,強調營銷信息又可能影響劇情。植入式廣告就是在「被情節干擾」與「干擾情節」的夾縫中誕生。在這種情況下信息整合是成功的關鍵所在,贊助商應與編劇、導演充分溝通,廣告植入的痕跡越少,與劇情結合的越自然,傳播的效果也就越好。

㈦ 推薦一部適合做市場營銷案例的電影

以《人再囧途之泰囧》為例探討國產電影的專營銷策略
http://wenku..com/link?url=ty6RvIJg-hC6xQhH4lutvvC6Z_0luoE3IP-8O

㈧ 電影營銷的營銷模式

「整合營銷」模式即在信息搜集、論證、實施、反饋的循環網路的支配下把各個相關產業環節鏈接起來,形成一個密集高效的產業鏈運作模式。具體到電影業,也就是要把制、發、放及相關產業領域整合起來,以電影作品為中心,建立起多支點的盈利模式和資本回收渠道。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美國著名學者唐·E·舒爾茨提出了一種現代營銷方法——整合營銷傳播(IMC),成為備受推崇的現代營銷模式。「IMC從理論上脫離了傳統營銷理論中佔中心地位的『4P』 理論,強調『4C』理論,企業營銷傳播思考的重心從『消費者請注意』轉變為『請注意消費者』倡導真正的『以消費者為中心』。」 IMC理論的發源地——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組把IMC定義成: 「IMC把品牌等與企業的所有接觸點作為信息傳達渠道,以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為目標,是從消費者出發,運用所有手段進行有力的傳播的過程」。
首先我們要搭建現代客戶導向型組織架構,成立高效的客戶管理團隊——IMc中心。整個管理模式為客戶——基層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高層管理人員的倒三角型模式,並且IMC中心直屬最高決策者領導,保證信息傳遞的時效性和准確性。這樣便可以通過社會統計學的數據搜集和分析來預測消費者與潛在消費者的消費慾望、滿意度、忠誠度以及一系列的市場指數,為整合營銷傳播模式提供堅實的運作基礎。對消費者資料庫的分析和以此做出的市場預測應該貫徹到電影產業運作的各個環節當中去,所以接下來我們要帶著IMC中心提供的最新數據進入到劇本的編寫階段,即根據目標市場選擇適當的題材和故事,確定影片的主題、風格和類型,結稿後,報企業集團決策層審議,決策層可以根據政策風險評估、投入產出預測、資金運營現狀等來確定是否付諸攝制該影片。一旦影片投入拍攝,就應該按照「輕」「重」「緩」「急」的策略制定一套科學化的宣傳計劃,如採取捆綁推廣宣傳、產品贊助、電影素材拍攝廣告、聯合促銷等方法。在這方面,《英雄》可以稱得上是個典範,在前期策略階段採取了「封鎖消息」、「推出《緣起》」、「沖擊奧斯卡」、「抵制盜版宣傳」的手段,在中期策略階段採取了「包機首映禮簽約儀式」、「人民大會堂首映禮」、「內地音像版權天價拍賣」的宣傳攻勢,在後期策略階段主要採取的是「影院營銷」、「打擊盜版」等方式。最後,需要強調的一點就是整合營銷模式是一個循環的綜合體,在營銷的最後階段要搜集營銷信息,並及時反饋給調研、咨詢部門,以更新已有的消費者資料庫,完善信息監控系統,這樣就完成了整合營銷的一個循環。
電影整合營銷模式的理論建構和市場檢驗需要在模仿和借鑒中逐漸展開,同時也離不開硬體和軟體的支持:即要解決體制層面上「兩個制度」的問題——建立現代產權制度和現代企業制度;經營管理設施現代化,加強硬體的建設,如計算機化管理系統的完善;具有現代化的經營管理人才,為整合營銷模式提供智力支持。 因此,引入整合營銷觀念,建立立體交叉的盈刊模式和超穩定的經營結構,是當前電影業發展的切入點和重點。
幾年前,「營銷」對於中國電影業來說還是一個很陌生的詞彙,是《英雄》讓人們感受到了「營銷」的魅力,接下來《十面埋伏》、(2046)、《功夫》、《天下無賊》等影片的比拼更是讓營銷迅速升值。不過,縱觀世界電影營銷的現狀,中國的電影營銷只是進入了啟蒙的時代。與好萊塢電影的營銷相比,差距是很明顯的。「好萊塢的營銷策劃是建立在科學運作的基礎上,他們不是憑感覺和經驗進行咨詢,而是通過嚴密的市場調查和信息分析,設計出一個完備的營銷方案。而我國電影業的整體營銷水平還不高,很多電影企業的營銷行為的隨意性強而科學性弱,還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電影營銷策劃。」

㈨ 以一部電影為例分析電影的市場營銷

你是要考我們學校管理系的研究生嗎?

㈩ 無極的營銷策略

調動期待心理、衍生產品跟進、聯手新興媒體 《無極》走出中國電影營銷新路

近日從中影集團發行分公司傳來消息,《無極》的拷貝數量已達470個,突破了歷史紀錄。

作為迄今為止投資總額最高的國產大片,《無極》受矚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對觀眾來說,它的吸引力來自大導演、大明星陣容;對尚未成熟的中國電影市場來說,它意味著國際合作的大投資與20億的預期回報;對電影產業來說,這是好萊塢電影模式是否能本土化的試水。集中到一點,《無極》最成功的地方在於,通過一系列的電影運作,打造出一艘中國電影營銷「航空母艦」。

前期低調拍攝 後期高調宣傳

《無極》的拍攝製作時間長達三年,在宣傳造勢上如何始終成為焦點?對電影營銷來說是一次挑戰。前期,劇組故意低調拍攝,對角色造型嚴格保密,成功調動起媒體與觀眾的期待心理。而當影片進入推廣階段,《無極》則高調出擊:戛納推介會一擲千金、官方網站高調啟動、演員造型全面亮相、代表中國電影出征奧斯卡、成都點映安檢嚴密、小說改編權花落郭敬明、反盜維權誓師會、海選影迷參加首映式……密集宣傳猶如海浪,一個浪頭未息,下一個浪頭又涌來。觀眾的期待一次次被調動,好像大壩蓄水,單等12月15日公映時,觀影熱情如同開閘泄洪,轉化為巨大的票房利潤。

衍生產品同步上市 既博眼球又增利潤

「從《定軍山》到《無極》百年電影再創輝煌」主題郵票的發售,僅僅是《無極》後產品開發的冰山一角。該片後電影產品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並不是等電影火爆後才開始推廣,而是在電影製作過程中同步推進。

除了已開發的游戲、圖書、郵票、玩偶等項目,百老匯的歌舞劇公司已經看中《無極》,將它改編成音樂歌舞劇。另外,由陳紅講述的幕後故事《一望無極》已經出書,今日正式發售,此前各地媒體紛紛轉載。8集紀錄片《走向無極》也開始在電影頻道的黃金檔播出。這些相關的衍生產品不僅「搜刮」了電影的周邊利潤,反過來也為電影本體的宣傳推波助瀾。

網站手機博客 一個都不能少

最早與《無極》聯手的新媒體是網路,專為電影開通的網站將劇情、海報、劇照、視頻以及新聞報道、網友評論合成在一起,並專設了無極論壇供網友「指點《無極》、激揚文字」。《無極》還與國內手機娛樂網站空中網聯手,推出首家電影WAP官方網站。最近火爆的博客也為《無極》首推「電影博客」概念,將一直封鎖的《無極》全場景圖文分析,分10次連載。

正如片方所說:「影片最終作為一種工業商品必須要進入市場。任何一個導演拍攝任何一部影片,商業、市場元素一定隱含在產品的血液當中,無論專家們如何評價影片、觀眾喜歡與否,都不能把電影藝術本身與市場一刀切開,這也是電影運作中的本質。《無極》的意義在於:電影市場不僅可以爭奪,還可以製造。"

《無極》營銷十大誤區

文 ∣ 唐朝

如果從投營銷的角度看陳凱歌執導的《刺秦》,賠本賺吆喝似乎比票房慘敗更體面一些。一直希望能夠咸魚翻身的陳凱歌在投資3000萬美元的美國商業影片《致命溫柔》似乎也沒有讓投資人滿意。該片由於裸露鏡頭過多,不僅沒有收回投資,還在美國上映時被定為限制級。擔任東方英雄(北京)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總策劃多年的筆者認為,陳凱歌這部對外號稱投入1億元宣傳費用的《無極》,存在著明顯的十大營銷誤區。

第一,沒有確定精準的目標觀眾:

一部影片和一個產品一樣,都要有自己的目標客戶。我的片子是拍給哪些人看的?這些人的欣賞口味有什麼特點?這些人的文化差異有哪些?這些人的消費特點有哪些?針對不同區域不同文化的目標觀眾應該制定什麼模式的營銷策略?

沒有確定精準的目標觀眾,並制定出一個適合這個群體的營銷計劃是《無極》在營銷上的一個重大失誤。

《競報》記者在北京西單時代影城、王府井新世紀影城對100名觀眾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56%的觀眾不喜歡《無極》,32%的觀眾回答說看了沒感覺,覺得電影很一般,只有12%的觀眾喜歡這部電影;73%的觀眾認為《無極》的故事一般,表示無法被電影感動。94%的觀眾認為台詞「很差」,剩下6%的觀眾給了「普通」的評價。

第二,沒有系統的營銷規劃:

一部影片的成功在於:在適當的時間把適當的信息傳遞給適當的人。

現在回頭再看《無極》的宣傳,各式各樣的新聞確實不少。但是,每輪的新聞要傳遞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樣傳遞?這樣的傳遞會對已經確定精準的目標觀眾起到什麼作用?怎樣才能保證所要傳遞的信息能夠准確無誤的傳遞出去?什麼時候由誰出面講話?講哪些話?

由於《無極》宣傳上沒有系統的營銷規劃,所以才造成不能有效針對已經確定的目標觀眾宣傳。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觀眾和媒體紛紛指責《無極》「過度營銷」。實際上不是「過度營銷」,而是根本沒有系統的營銷規劃。

第三,重眼球輕內容:

《無極》的幾位主要演員:日本的真田廣之、韓國的張東健、香港的張柏芝、香港的謝霆鋒、 中國大陸的劉燁顯然大都屬於偶像派演員。而導演陳凱歌恰恰是位能夠很好地駕馭演技派演員的導演。

真田廣之、張東健、張柏芝、謝霆鋒、劉燁雖然能夠吸引眾多影迷,以及媒體的注意力。但是,一直靠內容取勝的陳凱歌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偶像演員似乎很難滿足成熟型目標觀眾對影片內容和表演上的要求。而這一點突出反映在影片公演以後,大量媒體尖銳的批評報道不但讓許多目標觀眾銳減,還直接促使許多看過影片的成熟性觀眾轉化為批評者,使影片的本來就混亂的營銷模式雪上加霜。

「《無極》在台灣陽明山舉行首映會,導演陳凱歌陳紅夫婦和電影中的男女主角謝霆鋒,真田廣之和張柏芝在十度不到的嚴寒中出席。張柏芝今天都被台灣的攝影記者埋怨,因為攝影記者在寒風下苦等了兩個小時,好不容易等到張柏芝等人出現了,但是張柏芝讓攝影記者的時間拍照卻不到十秒鍾,張柏芝把外套穿起來後,頭也不回匆匆的步入會場,讓攝影記者們覺得張柏芝很不夠意思。」這則新聞的就充分說明,細節和內容比眼球重要的多。

「我們的導演口口聲聲學習好萊塢的商業製作,為什麼他們總不肯學習人家講故事的本領?他們什麼時候才能明白,錢多並不意味著一切!」著名資深律師劉家眾也非常認同這名觀眾的觀點。

第四,緋聞扭曲正面宣傳:

客觀地說,《無極》在宣傳上還是花費了一些心思的。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由於沒有很好地認識和控制緋聞傳播,再加上「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新聞規律,直接造成本來和《無極》內容並無多少關系的負面緋聞報道極大地沖抵了正面信息傳播。

「今天是我3年來最氣憤的一天。昨天我聽到一個消息,吳君如在香港一家電台做《如果·愛》的宣傳時,說到《無極》如何不好,我真是不明白,香港藝人說來內地掙錢也好,發展也罷,既然看好內地的市場,還要這樣不負責地說話。」 陳紅在大連舉行的《無極》媒體見面會上的這番話,不但讓媒體和觀眾感受到《無極》製片人不大氣,同時也讓大家對《無極》的形象大打折扣。

「他(陳凱歌)真是個可愛的老公。非常可愛!他是一個憨厚人,簡單、沒有任何心眼。有的人為了賺錢,寫書把他描繪成喜歡年輕漂亮女人的負心郎,是那種拋棄夫妻關系而有了外遇的男人。但事實上,他並沒有過書里寫的那個婚約,他對那些女人沒有愛情,我非常了解他。這只能說明出書的人沒有魅力讓這個男人愛上她。」如果說陳紅指責吳君如是出師有名的話,那陳紅暗諷倪萍的這些話就讓人感到無聊了和故意炒作了。

第五,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成比例:

張柏芝、謝霆鋒這對曾經鬧的沸沸揚揚的分手戀人在《無極》知名度的提高上立下汗馬功勞、韓國明星張東健吸引了大量「哈韓」的觀眾、日本影星真田廣之在中日關系緊張的時候出演中國影片也為《無極》吸引了眾多人氣。

如果這些知名度能夠通過營銷手段轉化為美譽度,就能直接拉動《無極》的票房。而《無極》在公演以後也就不會遭受大量「不和諧」新聞報道。陳紅在影片公映前後幾次對傳媒不理性的講話,直接造成知名度迅速轉化為負面知名度。而負面知名度的通常意義就是「臭名遠揚」。

「《無極》的台詞都是用一種陰陽怪氣的語調說出來,讓人聽了很不舒服。」這名觀眾的看法說明:《無極》的知名度可以做到將觀眾吸引到電影院,而《無極》的美譽度則要靠內在的東西獲得觀眾認可。

第六,事件沒有起到營銷的目的:

無論是陳紅、陳凱歌的當眾激情熱吻,還是眾星長城上「不到長城非好漢!」,大家都無法猜測到它要傳遞給目標觀眾的信息是什麼?

如果單純是為了吸引眼球而秀的話,李敖曾經給阿扁的創意是「裸奔」!

事件營銷的大眾傳播效果確實很好。但是,事件營銷是為了要傳遞想要傳遞的信息而設計的,並不是毫無目的。「激情熱吻」、「不到長城非好漢!」從事件營銷的設計上顯然屬於小新聞。

如果事件營銷沒有起到營銷的目的,那就是個失敗的案例。

第七,投資沒有公信力:

《無極》一直號稱投資3.5億元,是國產電影目前投資規模最大的國產電影。但是,不少觀眾離開影院時卻對《無極》的製作水準表示懷疑,一位觀眾尖銳地問:「我很想知道,3.5億,這么多錢到底花在哪裡了?」

「很多電影投資額都是誇大的。」 去年夏天陳紅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的這番話預示著什麼?

美國《綜藝》雜志的報道顯示,《無極》出售版權時宣稱投資額是3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8億元。這種令人反感的數字游戲又說明什麼?《無極》這3.5億元到底有多大水分?

不是一部影片對外宣稱投資了多少億觀眾就買帳!相反,如果「投資3.5億元」這個概念會遭受相當一部分目標觀眾置疑,這個概念完全就是一個失敗的營銷策略。

第八,票房沒有號召力:

中影發行放映總公司副總經理翁立稱,盡管還有一兩個影院數據尚未統計出來,《無極》截至12月25日6時許,兩周來的總成績應該是1億3490萬元。其中,首周票房是7452萬元,而第二周票房竟然逼近首周票房,大約6000萬。

非常意外的是:陳紅12月14日當晚在上海宣稱的「中影統計為1100萬元人民幣」,第二天突然縮減為向全國媒體通稿中公布的「超過800萬元」。大家對「注水豬肉」的感覺怎樣,對這種說變就變的虛高票房的反感就怎樣。而這些反感會直接通過口碑的形式削弱《無極》的營銷效果。

據《大連晚報》報道:眼下我市各影城雖然門庭若市,但其火爆勢頭卻不及去年。新城市影城的劉歌經理透露,去年靠著《天下無賊》和《功夫》,新城市影城兩天晚上4個廳的通宵場還是爆滿,而今年他們只在23日、24日開了一個通宵場。

第九,品牌定位模糊

一個具有豐富市場滲透力效果的品牌,除了具有記憶點以外,還有能夠讓目標客戶理解品牌價值的精神內涵。

「無極」是什麼?

直到現在為止,《無極》方面也沒有人出面公開解釋過「無極」究竟是什麼意思。

「電影看到一半,我總算看出了眉目,這部片子,可以改名叫《一個女子和三個嫖客的故事》。」這名觀眾的觀點雖然偏激,但是,這個現象恰恰說明陳凱歌「孤芳自賞」的魔幻概念觀眾並不完全認同。

「如何讓像《無極》這樣形式大於內容的影片寵壞的觀眾,回頭支持更多中國導演拍攝投資不大但值得一看的電影,這成為考驗許多找不到3億元投資的中國導演必須攻克的課題。」 《無極》重要投資方代表——中影集團總經理韓三平的這番話是要提醒更多的導演今後要加強影片的品牌定位。

第十,概念性錯誤隨處可見:

「我比較有把握的是,這是能夠在情感上提供給觀眾幸福感的電影」 在《無極》公映前,陳凱歌非常自信地說。

這是陳凱歌自己為《無極》設置的又一個營銷陷阱。「每個觀眾對幸福的理解和認識各不相同,上帝和佛主都無法讓每個人的幸福感相同,陳凱歌怎麼可能讓成千上萬的觀眾看完《無極》就有幸福感呢?」

當你賦予產品或者電影精神寄託的時候,消費者和觀眾自然希望有所收獲。正是由於每個觀眾對幸福的理解和認識各不相同,所以沒有感受到幸福感的觀眾自然要傳播不利於《無極》的信息。

「整個電影真是又散又長又教條。好不容易有點想法了,馬上借演員的嘴說出來。演員在哭,台下都在笑。一個商業的片子,膚淺一些可以,但連樣子都沒有,就太不像樣子了。」 暢銷書作家韓寒的觀點具有很普遍的代表性。

「看到的《無極》和之前聽說的相距甚遠。」很多觀眾花80元看完《無極》之後卻有一種被「涮」的感覺。

客觀地說,《無極》能夠有今天的成績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是,善良的觀眾們之所以要「橫挑鼻子,豎挑眼」就是希望陳凱歌能拍出更好的影片,陳紅在下一部影片的營銷上的誤區越來越少。

閱讀全文

與三部電影分析電影營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慈善促銷方案 瀏覽:406
德芙的品牌營銷策略 瀏覽:813
網路營銷調查問卷實訓報告 瀏覽:669
市場營銷需要的素質 瀏覽:365
濟南網路營銷培訓哪裡好 瀏覽:183
火鍋店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28
銀行活動策劃方案總結 瀏覽:842
應急業務工作培訓方案 瀏覽:680
縣師德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7
電子商務地區差異 瀏覽:499
學校食堂工人培訓方案 瀏覽:766
訥河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 瀏覽:484
星巴克具體營銷戰略和方案 瀏覽:722
電子商務認證法律制度 瀏覽:275
市場營銷課總結 瀏覽:735
金生水起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646
市場營銷創業策劃書200字 瀏覽:768
活動策劃方案學校雙旦活動 瀏覽:123
北京電子商務創業園 瀏覽:851
免費下載小學校本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