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想問一下美國的餐飲行業是如何發展的(發展歷史如何)
美國的情況則比較特殊,土地廣闊歷史短而且有一百多個國家不同種族的人移民到美國,現 在的總人口約二億八千萬,其中西班牙語系居民約有四千三百萬,黑人約三千六百萬,亞洲來的移民也已經超過一千萬,這么龐大的外來族裔在美國成家立業落地生根,美國是世界人種的大熔爐,美國食品菜餚的形成也是來自「大熔爐」。
美國菜的形成及特色
由於受到早期移民(英國清教徒及美國拓荒者)的影響,傳統的美國菜 就如同傳統的美國人,它的特色是「粗獷實在「,使用新鮮的原材料, 不含添加劑、調味料,食物保持原汁原味,烹調的過程不拖泥帶水,無 論是烤、煎、炸都沒有繁雜的工序,也不講究細火慢燉(除了少部分的 地方菜餚),沒有太多的花哨裝飾,放在盤子里的食物都能吃下肚裡, 痛痛快快、實實在在地吃個飽。美國食物的主要結構是一二三四制,如 同三角形狀,最主要的一是「牛肉」、二是雞魚、三是羊豬蝦、四是面 包、馬鈴薯、玉米、蔬菜。
19世紀末,隨著美國文明的發展與經濟的逐漸富裕,加上資訊與交通的 發達,美國人對吃的要求也逐漸提高,特別是從1965年開始美國放寬了 移民政策,各層次各行業的人士從世界各地大批地湧入,這些龐大的新 移民對於美國社會及文化結構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深遠的影響。新移民 帶來的烹飪方式及菜餚特色如同燎原的星星之火,使美國家庭和餐館的 餐桌上出現了豐富而多元化的食物。
毫無疑問的,美國人都承認歐洲菜是美國菜的祖先,美國菜是以歐洲菜 為「根」,再經過自己培育、發芽長出枝葉,逐漸茁壯茂盛,樹立了自 己的主體甚至還播種接枝,傳播到世界各地。美國西部有豐富的太平洋 海鮮及各種河鮮,全美品質最新鮮、品種最繁多的蔬菜水果,有著名的 加州菜(California cuisine)及具有亞洲菜特色的融和菜(Asian Fusion Cuisine);南部有墨西哥特色的德州菜(TexMex Cuisine), 具有法國、西班牙、非洲特色的留易斯安那菜(Louisiana Cuisine) ;中西部有德國、荷蘭及北歐特色的芝加哥菜、賓州菜(Midwestern Cuisine);東部有英國、法國、愛爾蘭特色的新英格蘭菜(New England Cuisine)及紐約菜(New York Cuisine),還有大洋洲東部 島嶼、菲律賓、葡萄牙及日本特色的夏威夷菜(Hawaii-Polynesian) 等。
美國餐飲行業的蓬勃發展 近年來,高科技行業突飛猛進,美國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經濟收入增加 ,工作壓力也隨之增加,因此更重視休閑與美食。尤其是晚餐這頓飯願 意花鈔票享受輕松的美味佳餚並挑選香醇的葡萄美酒相搭配。由於市場 需求強烈,各種類型的餐館,不論是一般消費的快餐店或是中等消費的 家庭餐廳,抑或是高級食府,如雨後春筍般在全美各地迅速開張營業, 掀起美國餐飲業的一股股浪潮。 美國餐飲行業能迅速發展,有兩個主要的成功支柱,一是注重研發 (Research),一是講求效率(Efficiency)。美國企業願意投入大量 的資金聘用專家學者,不但把牛、羊、豬、雞、鴨、水產品、農產品等 各式各樣的原材料加以品種改良,提高養殖與種植的技術,提升產量與 質量,同時將世界各國暢銷的食品菜餚用客觀性的標准配合地域性的需 求給予適度巧妙的改變,注入品牌文化再配上歡樂時尚的包裝,有計劃 地推出物美價廉、品種與口味均具特色的產品,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另一方面美國人非常重視效率,特別是商人,他們把質量提升與市場 推廣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又採用科學化的方法把產品質量與管理方式加 以規格化,用精準的行銷手段推廣到各地,形成了區域性連鎖、全國性 連鎖甚至全球性連鎖的加盟式超級企業。每個加盟店都有一個內容詳盡 的管理手冊,全店的每一位員工都有明確的分工與職責,廚師也必須遵 照手冊中的規則烹制食品菜餚,除了講究品質美味還要懂得控製成本、 追求利潤,增強企業的生命力。這套經營方式配合人性化的管理是值得 學習的。
連鎖經營成為美國餐飲業擴大全球營銷的主要手段
在美國,連鎖經營在餐飲業佔主導地位。從發展歷史看,特許經營主要在中低檔餐飲市場,快餐主要實行特許經營。餐館主要實行直營連鎖和管理合同。相對而言,管理合同比特許經營費用高一些,提供的服務也廣泛得多。
(一)特許經營。特許經營是連鎖經營的一種重要形式,被稱為「20世紀最成功的營銷理念」。美國眾議院小型企業委員會認為特許經營是「未來的浪潮」,在世界的任何國家和地方,任何一種經濟環境和文化背景下,特許經營方式都能發揮重要作用。從本質上講,特許經營是品牌餐飲企業(授權方)和餐飲業主(業主)之間的一種協議。對於授權方來說,特許經營是為其資本擴張的一條低成本、高利潤的途徑,有助於提高消費者的品牌認同和顧客忠誠。但是,特許經營對授權方也有風險,主要是公司失去了對企業日常運營的控制,會發生在服務、質量、整潔度等方面的控制問題。對於業主來說,可以從集團的廣告、采購安排、定期檢查、業務建設中獲得利益。授權方提供運營手冊和程序、員工培訓手冊和音像資料,以及行之有效的運營方式和產品銷售方式,這些優勢給業主降低了商業投資風險。同時,業主要向授權方交納一次性加盟費和品牌使用費,交納費用程度一般按營業收入的百分比來決定。此外,還要支付廣告費、標志租售費以及購買辦公用品和食品費用。在美國,不是所有的特許經營協議內容和收費標准都是相同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比較通用的業務模式特許經營允許業主使用授權方的設計、方法、程序、預訂、集團廣告、促銷及采購項目。授權方會經常性地提供市場營銷、日常經營、可行性研究方面的建議。同時要求業主有義務遵守授權方對運營和質量控制使用的要求,以維護品牌聲譽。業主也可以要求在地理區域內獨家使用特許經營品牌的權利。目前,美國快餐業的特許經營已取得了巨大成功。麥當勞在全球近3萬家餐廳,60-70%是特許加盟店
(二)管理合同。這是餐館連鎖的主要形式。餐館管理合同本質上是品牌餐館(運營方)和業主之間的一個協議。其中運營方含有運營餐館並管理餐館業務的責任;業主不做出經營決策,但要承擔籌集運行資本、營業費用及償還貸款的責任,承擔向運營方交納管理費。管理合同方式主要是五個方面:
1.運營方提供的服務。一般包括:可行性報告和市場營銷調查;提供在規劃、設計、建築和內部裝修方面的建議和技術支持;提供設備的挑選、布局和安裝等方面的建議;簽訂契約、采辦和建設方面的協議;起始階段的運營及開業;市場營銷、廣告和促銷;員工招聘及培訓;秘書工作、財務管理工作、控制和匯報職能;技術咨詢;采購;預訂服務;運營餐館的管理人員;總部督導和控制。這些服務可以一攬子提供,也可單項提供。
2.管理費用。運營方所提供的服務,由業主以一定的費用進行支付。大部分管理費用的構成是基本費用和獎勵費用。基本費用一般按營業收入3-4%,獎勵費用一般按營業毛利潤5-10%。在美國,除了管理費用以外,業主還要支付三項費用:一是運營者系統費用,包括系統的營銷、廣告、銷售、財務、培訓、采辦、預訂等方面的費用,以及相關管理人員到現場指導的旅行、住宿和膳食費用,一般佔到營業收入的1-3%。二是技術支持費用,包括可行性研究、建築風格、內部裝修、機械設備安裝、餐飲設備布局、建設過程監督,以及能源系統、娛樂設施、安全及財務方面的監督,這些費用一般佔到項目總投資的2%。三是開業費用,包括招聘培訓員工、安裝運營系統、市場營銷、采辦供應品及存貨等,開業預算一般為項目總成本的1.5-1.9%。
3.運營權的控制。主要是三方面:一是總經理和高級管理人員的選擇。按慣例,高級管理人員由運營方擁有最終的決定權,但是在決策前,也要聽取業主方面的建議。二是預算計劃。這是業主控制、監控餐館運營的重要工具。餐館運營有三種預算:營業預算、更換支出的計劃儲備金、用於改造擴建的計劃資金。一般講,業主擁有批准和否決支出項目的權力,但各種預算支出主要還是依靠雙方的磋商。三是日常運營。運營方希望得到餐館運營的完全控制權,業主希望參與到關鍵性的管理決策中,以便保護他們的權益投資。在美國,運營者被授予了對日常運營進行控制的權力,而業主通過其駐店代表保留了對大政方針控制的權力,以保護投資並批准資本支出及其他大額采購支出。
美國餐飲業突出創新發展
創新是餐飲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包括新菜品的引進,新技術的採用,新市場的開發,新理念的應用,新業態的推廣。美國餐飲業創新主要在五個方面:
(一)快餐特許經營。美國快餐特許經營企業的發展對餐飲業的巨大影響是空前的。以漢堡包為主要品種的麥當勞、漢堡王、溫迪快餐連鎖公司,以特許經營為工具加快向國際化擴張,在全世界家喻戶曉,替代了美國長期存在的路邊餐館,改變了全球飲食方式,成為國際流行的飲食文化。隨著快餐特許經營的發展,一方面高速公路兩旁的汽車通道快餐店發展迅速,有些汽車通道快餐店可以同時為兩部通過的汽車提供快餐服務。另一方面,快餐連鎖公司之間的並購更加普遍,市場營銷策略更加新穎,快餐業經營方式的創新推動了餐飲業全球化的發展。
(二)餐館菜品創新。美國的餐館經營主要是飲食和酒水服務兩項內容,無論是中餐館、西餐館、便餐館還是賓館餐飲,都在不斷創新。一是引進國外的美食佳餚,牛排館、蟹肉館、龍蝦館、燒烤店都在不斷推陳出新,舉辦俄羅斯美食節、法國美食節、巴西美食節,滿足顧客好奇的消費需求。二是發展綠色美食,這是現代餐飲業的一個發展趨勢,主要是在餐館經營中把安全、健康、環保問題放在重要位置,實現餐飲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少餐館以綠色為口號,發展具有保健功能的健康美食成為消費時尚。在美國,綠色飯店的餐飲,比一般餐館要高出20-30%,更受到具有健康理念消費者的歡迎。三是發展民族餐飲,引進世界不同民族的美食文化,開發不同民族的菜品,把兩個或更多的民族菜組合成新菜,開發新市場。
(三)品牌聯合擴張。在美國,不少方便食品店和快餐店供應的食品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飲食,營業時間普遍從早晨到深夜。美國的方便食品店主要出售即食食品、自助沙拉、三明治、各類快餐和其他飲食。這些飲食可以帶走食用,也可以在店內食用。隨著快餐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方麵食品店引進快餐店的品牌和品種,與知名品牌的快餐店共同經營,出售快餐食品,快速改變公眾對方便食品店出售食品的種類和質量的認同。不僅如此,一些超市、百貨店、機場、學校、酒店也在採用這種形式,推進品牌聯合,擴大餐飲市場份額。
(四)送餐。在美國,送餐是個巨大的新興市場,人們可以享受到這樣的送餐服務,送餐員首先取走你的預訂,然後根據你的預訂去相應的餐館訂制菜品,之後把做好的菜品送到家中。有些還提供用餐服侍和餐後洗碗服務。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傳真機和電子郵件增加了新的訂餐方式,消費者可以用這些新技術直接到餐館訂餐,按時到餐館取餐或請餐館送餐。一些餐館還提供跨越國界的餐飲郵遞服務。不少城市網路餐廳、虛擬餐廳也在逐步興起。
(五)家庭廚房和外賣餐飲食品。替代家庭廚房已成為餐飲業拓展新領域的一種強勁發展趨勢。消費者在尋求簡便而又省錢的家庭膳食烹飪方法,餐館和超市在激烈的競爭,要佔領這一市場。目前,餐館和超市都能夠提供預制食品,包括即食食品和速熟食品。這類食品成為家庭餐飲的主要內容。越來越多的餐館發展外賣餐飲食品,開發真空包裝的美食佳餚和烹飪製作的半成品,通過超市進入家庭,使繁忙的人們在家中可以享受各類餐館美食,而無須烹調和清潔廚房。
美國餐飲業重視人才培養
隨著現代餐飲業的高速發展,人才成為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美國的經驗證明,發展現代餐飲業,關鍵是具備一支優秀的餐飲管理隊伍。在餐飲人才需求的推動下,美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合理的餐飲人才教育培訓體系。
(一)建立了多層次的餐飲專業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職業教育等多個層次。許多著名的高等院校如美國康奈爾大學、夏威夷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威爾士大學、佛羅里達州國際大學、內華達大學等知名學府都設置了酒店管理學院,形成了相當規模的研究生教育體系和本科生學位教育。
(二)在美國飯店和餐館協會的組織和倡導下,全面開展餐飲業職業教育、職業培訓和職業資格認證。把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掛鉤,有本科學歷職業教育、大專學歷職業教育、中專學歷職業教育,並且每一門課都提供教材和學歷證書。在職業培訓方面,協會提供相應專業的學員用書、培訓錄相帶、電腦光碟、教師指導用書等。在職業資格認證方面,職位從總經理到普通員工,包括餐廳服務員、送餐服務員、吧員、廚房清潔工、雞尾酒調酒師、宴會服務員、宴會擺台員,以及餐飲業安全管理師、營銷師、財務管理師以及餐飲業職業經理人。這些資格的認證,都有嚴格的標准,經過考試獲得相應資格,從事相應餐飲業工作。美國餐飲業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已經在全球40多個國家通用。
(三)連鎖餐飲企業建立教育培訓中心。在美國,連鎖餐飲企業保持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育培訓體系的支持。全球最大的麥當勞餐飲集團,自己有漢堡大學,座落在芝加哥的麥當勞總部,於1984年建成,佔地80多英畝,耗資4000多萬美元,每年培訓近5000名學員,主要對象是麥當勞的店經理和區域經理。這些學員除了在本企業按麥當勞培訓手冊進行300多課時的基礎培訓外,在漢堡大學要進行5.5天的強化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是麥當勞的運營管理。麥當勞除了漢堡大學之外,在日本、德國、巴西、香港等地都有區域培訓中心。實踐證明,重視人才培養,是現代餐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
② 美國有機農業和轉基因農業知多少
為美國鄉村提供了更多工作機會美國農業部部長湯姆·維爾薩克在近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專業有機超市Whole Foods(全食) 總結了美國農民向有機轉型的策略主要分四種,避免農用化工品污染有機田地,農業部旗下的可持續農業研究與教育項目出版了《有機農業轉型:包括處理,其中在美國國內有50多家認證機構。 1完善有機認證與監管體系以保證有機產品的誠信 在我國,以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的基本標准為基礎,聯邦政府在扶植有機農業上的財政支出都大幅提高(注? 在2014年,設立了國家有機項目來確保有機認證體系的執行,用法律來處罰違規行為。 對我國有機農業與食物體系發展的啟示 據2016年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與有機農業研究所報告。表現為在部分轉型有機的同時保有一些土地以常規生產模式來生產,國家出台對有機農業生產。盡管如此。我們應考慮借鑒美國的做法。我們應加強監管體系。美國在80年代有多家機構提供認證並採取不同有機標准。 農民與加工商可以從農業部授權的認證機構中任選一家來申請美國農業部有機產品認證標簽、實踐推廣與數據收集 我國還應加大在有機農業,一個管理著從「田間到餐桌」的重要政府部門、補助以及數據收集的總財務支出超過了1,對推動可持續農業,近年來; 牲畜,為更多消費者提供富含營養價值與無毒的高質量有機食物,決定是否頒發有機認證標識。世界有機耕作面積排名第一與第二的國家是澳大利亞與阿根廷。 美國政府意識到,從而可對有機生產和貿易進行長期評估。雖然目前有機食物消費僅佔美國所有食物消費的5%。 分開轉型、消費者對有機食物市場需求,有機農業對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恢復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農葯等的不當使用,對有機食物的需求在美國急劇增長。表現為一塊田一塊田的向有機轉型,幫助農民從化學農業向有機農業轉型,占所有美國農業土地面積的0,以強有力的認證體系來保障有機食物的誠信、大豆與棉花。 逐步轉型,到第三年可獲得有機認證、水果,出版了《向有機農業轉型》報告。 2實施政策來激勵生產者向有機農業轉型 由於我國有機農業生產的高標准、投入品的來源(如種子的來源),基於當地利益相關者的主動參與,如切碎包裝的食物,對有機市場發展的戰略規劃做鋪墊,將食物的生產者與消費者相連,美國食物生產者向有機農業轉型的動機主要有。 現在,有機生產者都需要再次遞交更新的有機生產系統方案,倖免於癌症而意識到食物是最好的葯),全部獲得有機認證,有機生產者的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也隨認證標准和認證費用的提高而增加,美國有機農業得以快速發展,美國是發達國家中為數不多的走轉基因路線的農業大國,幫助農民從化學農業向生態農業轉型。 我國還應收集有機生產與市場數據(如有機食物價格),研究他們向有機農業轉型的動機。同時每年再次檢察已認證有機產品的農場與加工商、無公害食物標志,需要詳細撰寫在何處種植何種作物、提供農民有機認證程序的資源、高殘留農葯,每次違規最高罰款11000美金,並可能吊銷有機認證;西方發達國家比如法國正開展著全國生態農業項目。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允許使用農葯和化肥。盡管有嚴格的認證體系。因為食物生產者與消費者並不相識,銷量增長遠趕不及國內有機食物的供給,有作假造假的現象,通常與逐步轉型策略合用,並同時保證有機高標准與有機食物的誠信度,提供更多機遇),加強生態有機農業生產模式的科技研究與經濟研究,最後由認證機構來決定是否延續有機認證標識:包括糧食,美國國家有機項目提供經費給全美14個組織和項目,適用於本地化的小農戶。每年,當周邊的農民都主要用化學耕作。 美國農業部如何扶植有機農業。有機產品標准無疑是三種中最高的,唯有依靠認證標志來了解食物,並同時保證有機生產的高標准與有機食物的誠信度、以及農民對轉型有機農業不斷上升的興趣,佔全美國種植面積的一半。一般為直接購買長期未耕作的國家保護性耕地。因此,直到最後所有的田地都轉為有機,並收集研究數據。對有機農業的財政補貼一般會歸納為「農業環境保護補貼」,以滿足國內對有機食物不斷增長的需求,美國農業部,追蹤並為生產者與消費者提供長期數據信息。提交的申請報告中包括有機生產系統方案,降低進入者和生產者的交易成本,我國目前有機農業土地面積為192,在現有的有機農業的發展基礎上、文化障礙等,認證機構會派出檢察員前來檢察場地運營以及農場的所有投入與支出記錄等信息、轉型過程的農場收益預測工具等等、收集有機農業種植情況數據、策略,存在一些漏洞,建立國家有機標准.6%),其使命之一是確保有機農業生產體系的發展,對有機從業者尤其是處在向有機轉型的生產者給予適當的直接補貼和認證費用補貼,並提供了向有機轉型的實用工具:包括用來食用與作為加工原料的各種動物,但對用量和殘留量的規定通常比無公害標准要嚴格。 報告顯示,意識到有機農業對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的恢復作用、控制雜草。在最近三次的農業法案中。 全部轉型。這種轉型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在轉換有機與非有機的田地時必須每次都得清洗生產器械,收集轉型期的數據,可獲得更大的盈利空間,也遇到不少挑戰與障礙,對已經取得認證的產品再次認證來延續其有機產品認證標志。這些第三方認證機構包括州政府的農業部門,包括轉型計劃方案工具。參與保障體系結合本地化的社區支持農業;恢復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例如土壤與水源),許多國家和組織認為中國的有機農業生產標準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標准之一;在國內頻頻發生食品安全丑聞的背景下。 美國有機認證產品分為四類。 美國農民在向有機轉型的過程中、如何降低獲得有機認證的花費和難度,美國國家有機項目授權全球80多家第三方有機認證機構。 如何從化學農業向有機農業轉型: 農作物、大規模的有機農業與有機農業產業鏈(如超市中所售的有機食物),商業化,由認證機構所派的檢察員檢察,但不能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高毒、蔬菜:美國農業法案約每五年制定一次)。 2015年、保持土壤肥力的管理計劃等等,可以與大學合作,同時存在欺詐作假現象。 美國有機認證體系的框架與流程 在商業化的市場模式下,在最近的一次2014年農業法案中,建立公共信息平台。 從常規農業(化學耕作方式)轉型到認證的有機農業需要經過三年的轉換期,唯有嚴格的認證體系才能保證消費者對有機食物的信任、遇到的困難與建議、本地經濟與食物體系的安全與健康有著重要意義、牧民與食物企業家提供了向有機轉型的詳盡策略,因地制宜地與有機生產者合作推廣有機農業,才能保證有機農業生產體系的發展,因工業污染以及農業種植中化肥,所有經美國農業部有機認證的全球三萬多家有機農場與加工商以及其認證的有機產品都可以在這個面向大眾的公眾資料庫系統中查到、罐頭包裝的湯等,在轉基因道路上行走了二十多年的美國正在大力扶植有機農業、認證等環節的補貼政策,以財政與技術支持來扶植我國有機農業,交納申請費(申請費的75%可由國家有機項目的有機認證分攤項目報銷)。在滿足糧食安全的同時。 放眼世界,但目的略有不同,針對有機農業的研究、私營單位與外國政府部門,為了恢復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幫助更多農民向可持續的生態有機農業轉型。 然而、教育:無需人種植的植物,有機農民會收到不少另類目光、加工和包裝的食物,有機農場數目與有機種植面積逐年上升,導致消費者失去信任,使供銷商和消費者可以查詢並核實有機產品標志的真實性.6億美金: 立即轉型; 野生作物,但因政府的大力支持。 3加大生態有機農業的科研投入、加工。即自申請起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有機標准進行生產? 美國農業部負責設置有機標准,可從改善環境質量的角度提供補助以激勵農民向有機農業轉型,對農戶生產模式進行評估,來研究如何讓美國有機農業認證體系更易理解、提供技術與財政支持幫助向有機農業轉型的農民恢復土壤肥力等; 加工食物,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占所有農業土地面積的0,不易引起進口國的反補貼調查和關稅壁壘、更容易和更便宜地獲得有機認證。 美國國家有機項目在2014年提供資金給全美14個組織和項目來研究如何讓美國有機農業認證體系更易理解,10億畝的美國土地上種植著轉基因玉米,這份報告為農民; 價格與盈利目的(有機食物價格更高、改變對農業體系的認識,我們應意識到化學農業對土壤的污染以及其不可持續性,因此1990年聯邦政府頒布了《有機食物生產法案》.4%,則視違規嚴重程度、非營利組織或教育機構,尤其需要有機認證與監管體系來保障有機食物的誠信。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允許使用農葯和化肥,建立有機誠信資料庫。其次,每一年都要重復一次,屬於WTO規則中「綠箱」政策的范疇:一份給農民。 美國農業部與明尼蘇達大學等合作的有機農業轉型項目通過四年時間對向有機農業轉型的農民與牧民進行調研、動物飼料(如乾草): 恢復環境; 健康與食物安全(如因播撒農葯對自己身體健康擔憂、加工原料(如棉花)等各種農作物,自1990年以來有機食物需求激增了30多倍,認證機構審核報告與申請材料後。 過去多年來,也佔世界轉基因種植面積的40%,撰寫檢察報告,但在實施上。需要注意的是。表現為將所有牲畜養殖與農作物種植一次性的轉為有機生產方式,以上有機認證申請程序。對有機農業的研究與實踐、綠色食品標志,導致消費者對市場上的有機食物信任度不高。它可以作為第三方認證的輔助手段,可持續的生態有機農業是未來農業走向——為了人類與萬物的健康。也就是說每一年,已使得中國大片土壤被污染。包括轉型所遇到的風險,僅次於美國(美國為217,是世界有機耕作面積排名第四的國家,參與保障體系作為一種局域性的質量保證體系。 若獲得有機認證的有機生產者出現違規情況。同時可借鑒美國,美國都要向國外進口大量的有機食物與有機動物飼料、利用哪些農產品投入品; 道德倫理原因。比如,因此可以立即得到有機認證。 我國現有三種標志區分食品等級。同時進行有機與非有機生產確保了在轉型期間可同時有常規生產所帶來的收入.5萬公頃,考慮到有機農業對環境恢復的作用,而有機耕種面積僅增長了五倍,以嚴格的有機認證與監管體系與蓬勃發展的有機農業來滿足消費者對誠信有機食物不斷上升的需求。然後:有機產品標志、可持續農業的研究與推廣方面的投入:「有機生產是美國農業中最快速發展的一部分。 有機誠信資料庫2016年4月4日向公眾推出.8公頃; 個人追求與成就感,正是農業部對有機農業的大力支持使得有機農場與加工商數目不斷增加。 2012年我國修改了有機農業生產標准。」 眾所周知、牧民與食物企業家的商業計劃》報告
③ 無數美國人為食物而發愁,因為什麼
感恩節雖然使得美國上下洋溢著節日的喜慶,但還有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為食物而發愁,在這個一年一度的重要日子中,因為沒錢購買食物,他們必須要靠救濟才能實現自己飽餐一頓的夢想,由於特朗普政府一直沒能就新冠疫情展開有效的控制,美國經濟遭遇了嚴重的打擊,這直接引發了各式各樣的危機,其中就包括了飢餓危機,而且隨著病例的增加和假期的臨近,這一問題完全沒有得到改善,局勢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不明朗。
④ 食品添加劑的未來發展趨勢是什麼
調研分析報告—
雖然食品添加劑行業發展勢頭強勁,但仍存在明顯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一是產能增速過快遠大於國內外市場的需求;二是節能環保後續任務較重;三是質量和安全監管尚需加強。
而從其發展趨勢來看,未來五年食品配料新的增長點,主要為鹹味食品、功能食品、少數民族食品。預計應用於肉類製品、方便食品和快餐、早餐穀物、酒吧,和餐飲等部門的風味性配料銷售額將佔38%左右。
所以對於我國行業和企業而言,在未來幾年中,在加強行業協調,防止盲目建設的同時,要發揮每個企業各自的特色和優勢,互相取長補短,不搞同質化競爭。依託自主創新,採用膜技術及色譜分離技術,進一步提高產品的純度質量,降低成本,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循環經濟的發展道路。
〖 報告目錄 〗
第一章 食品行業概述及食品安全分析
第一節 食品行業概述
一、食品行業定義
二、食品行業分類
第二節 食品安全分析
一、食品安全的定義及監管
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三、中國食品安全現狀
四、食品安全環境分析
五、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
六、發展安全食品的對策
七、解決食品安全的科技對策
八、加強中國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措施
第二章 2009-2010年食品添加劑行業國際發展概況
第一節 產品定義及綜述
一、產品定義
二、品種分類
三、來源功能
四、安全評價
第二節 國際行業市場發展概況
一、國際市場概述
二、國際市場現狀
三、國際市場特點
四、未來發展趨勢
第三節 主要國家產品市場概況(包括各國准入規則/政策分析)
一、美國市場現狀(包括本國食品添加劑標准、監管力度及措施、對於國外產品進入該國所採取的措施等)
二、中東市場現狀(包括區域主要國家食品添加劑標准、監管力度及措施、對於國外產品進入該國所採取的措施等)
三、歐盟市場現狀(包括區域主要國家食品添加劑標准、監管力度及措施、對於國外產品進入該國所採取的措施等)
第三章 2009-2010年食品添加劑行業宏觀發展環境分析
第一節 經濟環境分析
一、國際經濟形勢運行分析
二、國內經濟形勢運行分析
三、國內外經濟對行業的影響因素
第二節 政策環境分析
一、國際上對行業影響深遠的政策法規分析
二、國內主要政策分析
第三節 技術環境分析
一、國外技術環境分析
二、國內技術環境分析
三、國內外技術發展趨勢
第四章 2009-2010年食品添加劑行業市場供給及區域發展
第一節 產品生產能力現狀
一、國際市場生產能力
二、國內市場產能擴張狀況
三、近年國內市場產品產量
第二節 產品進出口貿易情況
一、行業進出口現狀
二、行業進出口趨勢
第三節 產品消費發展現狀
一、區域市場分布
二、區域消費現狀
三、決定消費的主要因素
第五章 2009-2010年食品添加劑行業市場競爭析
第一節 食品行業競爭現狀
一、食品行業競爭現狀
二、食品行業競爭特點
三、影響行業競爭的關鍵因素
第二節 食品添加劑行業競爭力分析
一、食品添加劑競爭現狀及特點
二、影響食品添加劑行業競爭因素
三、食品添加劑行業競爭五力分析
四、未來幾年食品添加劑行業競爭態勢
第六章 2009-2010年食品添加劑行業市場營銷分析
第一節 食品行業營銷現狀與分析
一、食品行業營銷現狀
二、食品行業營銷特點
三、影響食品行業營銷因素分析
第二節 食品添加劑行業營銷現狀
一、行業營銷現狀
二、行業營銷特點
三、影響行業營銷因素
四、未來行業營銷趨勢
第三節 食品添加劑營銷渠道及策略
一、行業營銷渠道(包括渠道種類)
二、行業營銷策略(包括市場品牌等)
第七章 2009-2010年食品及食品添加劑優勢企業分析
第一節 世界食品企業
一、世界食品企業發展概述
二、世界食品企業品牌發展現狀
三、世界500強食品企業排名統計
第二節 中國食品企業
一、中國食品企業發展現狀
二、中國食品企業品牌發展現狀
三、中國食品企業排名統計
第三節 食品添加劑企業
一、企業性質分析
二、企業規模分析
三、企業區域分布
第四節 2009-2010年食品添加劑優勢企業
一、寧波王龍集團有限公司
二、山東省禹城市東方集團總公司
三、青島和美飼料有限公司
四、濰坊英軒實業有限公司
五、青島扶桑精製加工有限公司
六、丹尼斯克(中國)有限公司
七、山東省濱州港友發水產有限公司
八、浙江鑫富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九、吉林不二蛋白有限公司
十、黑龍江省富華集團
第八章 2009-2012年食品添加劑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第一節 國際、國內市場規模
一、2009-2012年國際市場規模預測
二、2009-2012年國內市場規模預測
第二節 2009-2012年國際、國內市場趨勢
一、2009-2012年國際市場趨勢分析測
二、國內市場趨勢分析
第三節 2009-2012年產品競爭方式預測
一、產品競爭方式
二、價格競爭方式
三、品牌競爭方式
四、服務競爭方式
第四節 市場集中度分析
一、2009-2012年市場佔有率變化預測
二、2009-2012年品牌集中度變化預測
三、2009-2012年主要產品滲透率預測
⑤ 美國市場特點
美國是世界上最為開放的市場之一,每年的商品貿易進口總額超過11000億美元。美國是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現在每年由中國製造進入美國的產品已超過1000億美元,這些產品大多是消費品,大多是通過許多中間環節進入美國。中國很多工廠的生產與市場是脫節的,對國際市場缺乏了解。這就要求企業更多地了解國際市場。
美國消費品市場具有的五大特點:
1.美國市場容量大
美國市場容量世界最大,美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品市場。首先是因為美國人消費能力強,美國人人均年收入超過3萬美元。其次是美國人消費意識強,美國人不但較少儲蓄,而且超前消費,許多人都擁有信用卡,甚至有好幾張。第三是美國人對消費品的更新快,很多日用品使用都不超過一年,他們往往不是因為舊的壞了而買新的,而是因為「喜新厭舊」,遇到新鮮時髦,或節假日商品打折都會引起他們的購買意願。最後是因為美國勞動力成本高,政府規定每小時工資高於5美元,有的地區與行業每小時工資高於10美元,因此,美國勞動密集型的消費品生產多已轉移到其它國家和地區。所以美國國內市場上所需要的日用消費品主要靠進口,而且進口需求量相當大。如市場上的服裝、鞋類、箱包、禮品、小家電,以及傢具、卧具、燈具、文具、工具、玩具、廚具、餐具等等,很多都是進口的。而且這一趨勢還在上升,不太可能轉變。美國經濟的景氣指標可能會影響高檔商品的銷售,但不會減少大眾百姓對中國製造、價廉實用的日用消費品的購買。
2.美國市場接納性強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美國社會又是一個民族大熔爐。美國2.8億人口中,大多是來自不同國家與地區,不同民族的移民,或是他們的後裔。他們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美國人口結構的多元化決定了美國消費品市場的多樣化。在美國的移民,既習慣於使用本民族及傳統的商品,也對世界上其它民族的商品很有好奇心與新鮮感,因此美國大眾消費者對市場上各種商品的接納性很強,極少排斥。其次,由於美國貧富差別較大,高中低收入階層構成了不同層次的消費群體和不同層面的特定市場,而且規模都相當可觀,因此,來自世界各地的高中低檔次產品在美國均有很大的需求。第三,美國人較現實,購物消費只重視個人喜歡或方便,不太考慮別人怎麼看,社會上也很少有人對他人消費進行議論。因此一些較高收入的人也常到折扣商店買便宜貨,甚至逛逛9毛9商店或跳蚤市場。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美國中等收入人數的增加,美國中等收入階層如今已成為消費品市場的主體,是商界追逐的主要對象。因此,中國生產的商品要重視提高檔次,爭取這一消費群體,獲取更高的商品附加值。
3.美國市場法規健全,行業協會左右市場
美國的市場經濟比較成熟,政府對企業的經營范圍與經營方式很少限制,但對各行各業產品進出口,以及批發、零售均有極為詳盡的法規與執照要求,而且執法十分嚴厲。尤其在商標、環保、安全、稅務、勞工方面。因此在美國從事商務不但必須學習了解,依法辦事,而且最好請專業人士來處理,千萬不可自以為是,套用在中國大陸的習慣。企業在美從事貿易要聘請律師作法律顧問,也要有會計師幫助處理公司稅務,以免誤觸法規。
此外,美國各行各業都有協會,美國的行業協會作用相當大,可以左右政府決策與市場。他們為保護本行業利益,游說政府制訂有利的政策,為行業發展舉辦各類研討會,為開拓市場組織展覽,出版雜志,向會員提供市場資訊。美國一些行業性法規也往往都是這些協會提出與起草的,比如很多產品的反傾銷法案。因此,中國企業與產品要進入美國,不但要研究對應的行業協會,還應該加入這些行業協會。參加美國行業協會很容易,交納會費就能享受相應權益。美國行業協會對會員的服務意識很強。對一些企業而言,成為行業協會會員表示是這個圈子內的人,比較容易被客戶認可,尤其是一些歷史比較悠久的著名協會。
4.美國市場重質量,講品牌,尤其重視產品安全
美國市場對產品質量的含意已擴展為廣義的,並不局限於一般的產品用途,技術指標與規模,他們認為這些是產品進入市場本來就應該符合質量標準的。他們還將產品的包裝質量、產品使用說明質量、尤其是售後服務質量也納入質量含意之中。而這些往往正是中國企業不太重視的。因此,中國企業對產品質量的要求應該有更深的認識。此外,按美國市場的慣例,美國大零售商都接受顧客退貨,只要有發票,即使包裝已拆開、商品已被使用,也可退換,而且不用作什麼說明。因為退貨的損失並不是由零售商承擔,所以進口批發商更要對產品質量嚴格把關。當然,這樣做可以保證假冒偽劣產品進不了這種大商場,商場的信譽也自然可以提高。
美國消費者對產品品牌的認可度極深,因為品牌包含了他們對質量概念的理解,而且也比較准確地表示了自己的消費層次,所以他們較多購買有品牌的產品,也願意付更多的錢。但是,有品牌的產品並非一定高價,美國產品的品牌往往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一般由品牌就可知道其價位,如Macys(梅西)屬於中檔,Wal-Mart(沃爾瑪)則是較為便宜與大眾化的。
美國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經銷商還要對其商品承擔責任險,商家稍不注意就會吃巨額賠償官司。所以,美國對產品的質量要求都非常嚴格,各種產品的標簽、包裝、說明都要符合美國市場要求,以分清責任。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安全標准,如電子產品要附合UL標准,打火機要防止兒童開啟發生火災,玩具零件不能脫落而被兒童誤吞,對各類食品進口的安全要求就更嚴格了,也不允許一些商品隨意標明有醫葯功能。
5.美國市場銷售季節性強。
美國消費品市場對各種商品的需求均有較強的季節性,通常分春季(1—5月)、夏季(7—9月)和節日季(11—12月)。每個季節都有商品換季的銷售高潮,如感恩節(11月底)開始便是美國人冬季節日購物的季節,特別是聖誕節,是美國商品全年銷售旺季,通常要佔全年銷售額的三分之一。美國進口商進口訂貨均是根據其國內銷售季節來組織的,如錯過銷售季節,這些商品就難以銷售,意味著這一年度退出美國市場,甚至被競爭對手長時間排除在市場之外。這就是為什麼一些中國企業如果未能按合同日期交貨,不但拿不到貨款還要被罰款的原因。
此外,美國有許多節日,如情人節、母親節就是商家銷售禮品的良機。美國作為移民大國,各個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傳統節日,這些傳統節日也就形成了為數眾多的消費市場,商家都想方設法利用這些傳統節日來促銷。
⑥ 零食市場分析及市場定位是
1、休閑零食門店迅猛發展,渠道向個性化變革。近幾年來,休閑零食門店發展迅速,不僅創新了渠道,還大大推動了各地休閑食品行業的發展。
休食門店的零食產品較為豐富,不僅客單價高,潛在顧客的轉化率也很高,100-200平方米左右的休閑零食店每日流水都在1萬-2萬元之間,甚至超過2萬元。
2、中西菜品的口味,影響著休閑零食的品類與口味。如今的休閑食品企業擅長從餐廳流行口味中尋找消費者的味蕾風向,從而推出獨特口味的新品,如好麗友派清新抹茶味、樂事香芝一刻和香蔬一刻、上好佳宮保雞丁薯片以及各種品牌的番茄醬、甜辣醬薯條等。
近年來,由菜餚轉化而來的薯片口味豐富了樂事的產品線,產品創新也為百事公司在過去3年內帶來了8%的凈收入,獲得了快速的業績提升。
3、城市烘焙產業愈加發達,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需求。流行於各地的烘焙餅屋深受我國台灣烘焙行業的影響,近兩年高速發展。
4、跨境電商和電商平台蓬勃發展,進口食品將迎來高速發展期。據美國食品工業協會預測,到2018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口食品消費國,屆時進口食品市場規模將高達4800億人民幣。
休閑食品的發展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進口食品市場總額年平均增長率仍高達15%。據美國食品工業協會預測,到2018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口食品消費國,屆時中國大陸進口食品市場規模高達4800億元人民幣。
休閑食品行業在規模增長的同時,品種和類別也大幅度增多。市場上大行其道的休閑食品共有以下幾大類:穀物膨化類、油炸果仁類、油炸薯類、油炸穀物類、食糖類、肉禽魚類、干制果蔬類等。
但中國休閑食品產量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相距甚遠,尤其同世界休閑食品消費大國美國相比,中美兩國人均消費差距約為150倍。
⑦ 看看美國政府在有機農業發展上都做些什麼事
美國農業部部長湯姆·維爾薩克在近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有機生產是美國農業中最快速發展的一部分,正是農業部對有機農業的大力支持使得有機農場與加工商數目不斷增加,為美國鄉村提供了更多工作機會。」
眾所周知,美國是發達國家中為數不多的走轉基因路線的農業大國,10億畝的美國土地上種植著轉基因玉米、大豆與棉花,佔全美國種植面積的一半,也佔世界轉基因種植面積的40%。盡管如此,近年來,對有機食物的需求在美國急劇增長,自1990年以來有機食物需求激增了30多倍,而有機耕種面積僅增長了五倍,銷量增長遠趕不及國內有機食物的供給。每年,美國都要向國外進口大量的有機食物與有機動物飼料。因此,美國農業部,一個管理著從「田間到餐桌」的重要政府部門,其使命之一是確保有機農業生產體系的發展,以滿足國內對有機食物不斷增長的需求。
美國政府意識到,有機農業對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恢復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在最近三次的農業法案中,聯邦政府在扶植有機農業上的財政支出都大幅提高(註:美國農業法案約每五年制定一次),在最近的一次2014年農業法案中,針對有機農業的研究、教育、補助以及數據收集的總財務支出超過了1.6億美金。雖然目前有機食物消費僅佔美國所有食物消費的5%,但因政府的大力支持、消費者對有機食物市場需求、以及農民對轉型有機農業不斷上升的興趣,美國有機農業得以快速發展,有機農場數目與有機種植面積逐年上升。
美國農業部如何扶植有機農業?
美國農業部負責設置有機標准、提供農民有機認證程序的資源、收集有機農業種植情況數據、提供技術與財政支持幫助向有機農業轉型的農民恢復土壤肥力等。
有機誠信資料庫2016年4月4日向公眾推出,所有經美國農業部有機認證的全球三萬多家有機農場與加工商以及其認證的有機產品都可以在這個面向大眾的公眾資料庫系統中查到。
美國有機認證體系的框架與流程
在商業化的市場模式下,唯有嚴格的認證體系才能保證消費者對有機食物的信任。美國在80年代有多家機構提供認證並採取不同有機標准,同時存在欺詐作假現象,導致消費者失去信任,因此1990年聯邦政府頒布了《有機食物生產法案》,建立國家有機標准,設立了國家有機項目來確保有機認證體系的執行。
現在,美國國家有機項目授權全球80多家第三方有機認證機構,其中在美國國內有50多家認證機構。這些第三方認證機構包括州政府的農業部門、非營利組織或教育機構、私營單位與外國政府部門。
美國有機認證產品分為四類:
農作物: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動物飼料(如乾草)、加工原料(如棉花)等各種農作物;
牲畜:包括用來食用與作為加工原料的各種動物;
加工食物:包括處理、加工和包裝的食物,如切碎包裝的食物、罐頭包裝的湯等;
野生作物:無需人種植的植物。
農民與加工商可以從農業部授權的認證機構中任選一家來申請美國農業部有機產品認證標簽,交納申請費(申請費的75%可由國家有機項目的有機認證分攤項目報銷)。提交的申請報告中包括有機生產系統方案,需要詳細撰寫在何處種植何種作物、利用哪些農產品投入品、投入品的來源(如種子的來源)、保持土壤肥力的管理計劃等等。然後,認證機構會派出檢察員前來檢察場地運營以及農場的所有投入與支出記錄等信息,撰寫檢察報告,認證機構審核報告與申請材料後,決定是否頒發有機認證標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有機認證申請程序,每一年都要重復一次。也就是說每一年,有機生產者都需要再次遞交更新的有機生產系統方案,由認證機構所派的檢察員檢察,最後由認證機構來決定是否延續有機認證標識。
若獲得有機認證的有機生產者出現違規情況,則視違規嚴重程度,每次違規最高罰款11000美金,並可能吊銷有機認證。
從常規農業(化學耕作方式)轉型到認證的有機農業需要經過三年的轉換期。即自申請起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有機標准進行生產,到第三年可獲得有機認證。
如何從化學農業向有機農業轉型?
在2014年,美國國家有機項目提供經費給全美14個組織和項目,來研究如何讓美國有機農業認證體系更易理解、如何降低獲得有機認證的花費和難度,並同時保證有機生產的高標准與有機食物的誠信度。
2015年,農業部旗下的可持續農業研究與教育項目出版了《有機農業轉型:一份給農民、牧民與食物企業家的商業計劃》報告,這份報告為農民、牧民與食物企業家提供了向有機轉型的詳盡策略。
美國國家有機項目在2014年提供資金給全美14個組織和項目來研究如何讓美國有機農業認證體系更易理解、更容易和更便宜地獲得有機認證,並同時保證有機高標准與有機食物的誠信度。
美國農業部與明尼蘇達大學等合作的有機農業轉型項目通過四年時間對向有機農業轉型的農民與牧民進行調研,研究他們向有機農業轉型的動機、策略、遇到的困難與建議,收集轉型期的數據,出版了《向有機農業轉型》報告,並提供了向有機轉型的實用工具,包括轉型計劃方案工具、轉型過程的農場收益預測工具等等。
報告顯示,美國食物生產者向有機農業轉型的動機主要有:
恢復環境;
價格與盈利目的(有機食物價格更高,可獲得更大的盈利空間,提供更多機遇);
健康與食物安全(如因播撒農葯對自己身體健康擔憂,倖免於癌症而意識到食物是最好的葯);
個人追求與成就感;
道德倫理原因。
美國農民在向有機轉型的過程中,也遇到不少挑戰與障礙。包括轉型所遇到的風險、改變對農業體系的認識、控制雜草、文化障礙等。比如,當周邊的農民都主要用化學耕作,有機農民會收到不少另類目光。
專業有機超市Whole Foods(全食)
總結了美國農民向有機轉型的策略主要分四種:
立即轉型。一般為直接購買長期未耕作的國家保護性耕地,因此可以立即得到有機認證。
全部轉型。表現為將所有牲畜養殖與農作物種植一次性的轉為有機生產方式。
逐步轉型。表現為一塊田一塊田的向有機轉型,直到最後所有的田地都轉為有機,全部獲得有機認證。
分開轉型。表現為在部分轉型有機的同時保有一些土地以常規生產模式來生產,通常與逐步轉型策略合用,但目的略有不同。同時進行有機與非有機生產確保了在轉型期間可同時有常規生產所帶來的收入。這種轉型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在轉換有機與非有機的田地時必須每次都得清洗生產器械,避免農用化工品污染有機田地。
對我國有機農業與食物體系發展的啟示
據2016年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與有機農業研究所報告,我國目前有機農業土地面積為192.5萬公頃,占所有農業土地面積的0.4%,是世界有機耕作面積排名第四的國家,僅次於美國(美國為217.8公頃,占所有美國農業土地面積的0.6%)。世界有機耕作面積排名第一與第二的國家是澳大利亞與阿根廷。
過去多年來,因工業污染以及農業種植中化肥、農葯等的不當使用,已使得中國大片土壤被污染,我們應意識到化學農業對土壤的污染以及其不可持續性,意識到有機農業對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的恢復作用,在現有的有機農業的發展基礎上,以財政與技術支持來扶植我國有機農業,加強生態有機農業生產模式的科技研究與經濟研究,以強有力的認證體系來保障有機食物的誠信,幫助更多農民向可持續的生態有機農業轉型。在滿足糧食安全的同時,為更多消費者提供富含營養價值與無毒的高質量有機食物;在國內頻頻發生食品安全丑聞的背景下,以嚴格的有機認證與監管體系與蓬勃發展的有機農業來滿足消費者對誠信有機食物不斷上升的需求;恢復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例如土壤與水源)。
1完善有機認證與監管體系以保證有機產品的誠信
在我國,參與保障體系作為一種局域性的質量保證體系,以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的基本標准為基礎,基於當地利益相關者的主動參與,對農戶生產模式進行評估。它可以作為第三方認證的輔助手段,適用於本地化的小農戶。參與保障體系結合本地化的社區支持農業,將食物的生產者與消費者相連,對推動可持續農業、本地經濟與食物體系的安全與健康有著重要意義。
然而,商業化、大規模的有機農業與有機農業產業鏈(如超市中所售的有機食物),尤其需要有機認證與監管體系來保障有機食物的誠信。因為食物生產者與消費者並不相識,唯有依靠認證標志來了解食物。
2012年我國修改了有機農業生產標准,許多國家和組織認為中國的有機農業生產標準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標准之一。盡管有嚴格的認證體系,但在實施上,存在一些漏洞,有作假造假的現象,導致消費者對市場上的有機食物信任度不高。我們應加強監管體系,用法律來處罰違規行為。同時每年再次檢察已認證有機產品的農場與加工商,對已經取得認證的產品再次認證來延續其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同時可借鑒美國,建立有機誠信資料庫,使供銷商和消費者可以查詢並核實有機產品標志的真實性。
我國現有三種標志區分食品等級:有機產品標志、綠色食品標志、無公害食物標志。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允許使用農葯和化肥,但不能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葯。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允許使用農葯和化肥,但對用量和殘留量的規定通常比無公害標准要嚴格。有機產品標准無疑是三種中最高的。
2實施政策來激勵生產者向有機農業轉型
由於我國有機農業生產的高標准,有機生產者的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也隨認證標准和認證費用的提高而增加。我們應考慮借鑒美國的做法,國家出台對有機農業生產、加工、認證等環節的補貼政策,對有機從業者尤其是處在向有機轉型的生產者給予適當的直接補貼和認證費用補貼,降低進入者和生產者的交易成本。其次,考慮到有機農業對環境恢復的作用,可從改善環境質量的角度提供補助以激勵農民向有機農業轉型。對有機農業的財政補貼一般會歸納為「農業環境保護補貼」,屬於WTO規則中「綠箱」政策的范疇,不易引起進口國的反補貼調查和關稅壁壘。
3加大生態有機農業的科研投入、實踐推廣與數據收集
我國還應加大在有機農業、可持續農業的研究與推廣方面的投入,可以與大學合作,因地制宜地與有機生產者合作推廣有機農業,並收集研究數據。對有機農業的研究與實踐,才能保證有機農業生產體系的發展。
我國還應收集有機生產與市場數據(如有機食物價格),追蹤並為生產者與消費者提供長期數據信息,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從而可對有機生產和貿易進行長期評估,對有機市場發展的戰略規劃做鋪墊。
放眼世界,在轉基因道路上行走了二十多年的美國正在大力扶植有機農業,幫助農民從化學農業向有機農業轉型;西方發達國家比如法國正開展著全國生態農業項目,幫助農民從化學農業向生態農業轉型,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可持續的生態有機農業是未來農業走向——為了人類與萬物的健康,為了恢復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⑧ 高分!急求一片《食品市場營銷策略》的論文 3000字 參考文獻大於5篇
綠色食品營銷策略
一、綠色食品營銷環境分析
(一)綠色食品營銷的國際環境
隨著世界綠色浪潮的興起,綠色食品(國外為有機食品)營銷的國際市場環境已經形成,初步具備了營銷的組織基礎及法規、市場觀念和社會需求環境條件。
1.組織基礎。綠色組織的建立最初始於美國。70年代,美國成立了數百個青少年環保組織,發起了保護地球生態平衡的「地球日」活動。此後,各國綠色組織紛紛成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還成立了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宗皆的社團組織---綠黨。1991年日本成立了「再生運動市民工會」,1992年在法國成立了「有機農業運動國際聯盟」,現已有近100個圍家參加,遍及世界各大洲,成為國際性的綠色組織。國際性綠色組織的出現,對綠色食品的國際營銷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法規環境。在國際性綠色組織建立的同時,西方發達國家已從行政、立法、經濟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環保規范。目前,世界上已簽署的與環保有關的法律、國際性公約、協定或協議多達180多項。同時,國際標准化組織的IS09000、IS014000(即國際貿易商品在技術、安全、衛生、環保等方面的質量保證體系)系列標淮和1995年4月起實施的IS01800 (即國際環境標准制度)等協約,協議上限制甚至明文禁止了許多產品的國際貿房。烏拉圭回合貿易談判簽署的最後文件中,不僅包括製成品,也包括農產品等納人了世界貿易組織體制,呈現出明顯的「綠色印記」。西方發達國家都已建立了環境標志制度,環境標志已成為出口產品進入這些國家市場的通行證。至此,有別於傳統非關稅的國際貿易技術壁壘——「綠色壁壘」已形成。
3.社會實踐基礎。近年來,以農產品生產過剩和農業補貼負擔過重為契機,歐美國家紛紛進行農業轉型。美國從1985年開始實施「低投人持續型」農業政策。在農業生產中減少農葯、化肥的使用;歐共體從80年代後期開始推行新農業政策,改變以往大量投人化肥、農葯的粗放型農業經營政策;日本也正積極推動「環境安全型」新農業政策。其宗旨是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滿足人們日益增加的對有機食品的需求。新農業政策的實施無疑為綠色食品營銷奠定了社會實踐基礎。
4.市場觀念環境:隨著國際上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乃至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都發生了變化,人們對不污染環境的產業及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甚至有些團體提出了「綠色消費主義」, 為國際市場帶來了綠色消費熱。在國際消費市場上,綠色產品標志是取得消費者信任有競爭優勢的主要條件。據美國的調查顯示,有79%的美國人表示一個公司的環境信譽會影響其購買決定;歐共體進行的調查表明,76%的荷蘭人和82%的德國人在超市購物時會考慮環境污染的因素,英國的購物者大約有半數會根據對環境和健康是否有利來選擇商品;在日本對家庭主婦的調查時,91.6%的消費者對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感興趣,覺得有安全性的佔88.3%。綠色、有機食品市場消費觀念已基本形成。
5.社會需求環境。近年來發達國家對有機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長,並以20%的年遞增率增加。預計再過十年,其消費量將是現在的5倍,這種需求大有超過其本國生產和供應能力的趨勢。目前,西歐是最大的有機食品需求市場,消費量最多的是奧地利、瑞士、英國和德國等,其供求矛盾已日趨明顯,而其國內生產能力有限,在相當程度上只有依靠進口。由此可見,有機食品供求矛盾的出現,逐漸成為企業一項主動的生產和營銷策略。生產者、經營者更明確地意識到開發有機食品可增加其利潤和競爭力,將成為農產品國際商戰中攻守皆宜的利器,成為影響農產品國際市場供求關系的重要因素,成為21世紀國際市場上一項更重要的促銷手段,而獲得了綠色標志的有機食品也就掌握了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二)綠色食品營銷的國內環境。隨著國際有機食品營銷環境的變化,國內人均生活水平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1990年國家提出發展綠色食品,並在十年的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國內組織、法規、技術、社會實踐及市場需求基礎,使綠色食品營銷的國內市揚環境基本具備。
1.組織基礎。農業部成立了「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和「中國綠色食品總公司」,並由該中心注冊綠色食品標志,負責推行和管理此標志,同時制定了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及申請使用綠標的審核程序,並在30個省(市)建立了相應機構負責綠色食品的監督管理等,為國內綠色食品營銷奠定了組織法律基礎;
2.法規、技術基礎。我們已經制定並頒布了有關綠色食品方面的法規及其規章制度,制定了綠色食品的產品或產品原料的生態環境標准,綠色食品種植業、畜禽養殖、水產養殖及加工的生產技術操作規程,以及最終產品的質量衛生標准等,形成了綠色食品營銷的技術基礎;
3.社會實踐及市場需求基礎。截止目前,我國已開發了包括糧油、蔬菜、果品、飲料、畜禽蛋奶、水產酒類等14大類2400多種的綠色食品,建成了千餘家綠色食品企業和100多個綠色食品生產示範基地,以及百餘個生態農業示範縣的建設,形成了綠色食品營銷的社會實踐。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國東部沿海等發達的大中城市,人們對自然、無污染的食品的渴望程度相當高,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消費群體,這也就是綠色食品的市場需求基礎。
二、綠色食品營銷戰略
綠色營銷是指企業在整個營銷過程中充分體現環保意識和社會意識,向消費者提供科學的、無污染的生產和銷售方式,引導並滿足消費者的有利於環境保護及身心健康的消費需求。企業選擇並實施綠色營銷戰略,在其經營活動中採用現代營銷模式,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因此,綠色營銷作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無疑成為現代企業,尤其是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市場開拓的必然選擇。針對綠色食品營銷存在的主要問題,即:綠色食品市場開發相對滯後、綠色食品營銷網路尚未形成,綠色食品企業廣告宜傳力度不夠,假冒偽劣綠色食品擾亂市場,綠色食品的科研和技術推廣體系較為薄弱,我國環境污染形勢嚴峻與綠色食品產品對環境要求的嚴格性之間存在矛盾等,應採取如下4P策略。
(一)制定綠色營銷戰略計劃,實行大市場營銷策略。(PLAN)
實行綠色營銷戰略管理計劃是關繫到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性措施。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只有制定明確的綠色營銷戰略,才能正確實現綠色食品的市場營銷管理。大市場營銷是針對企業進入具有貿易障礙的市場而設計的,企業實行大市場營銷時,在策略上要協調地運用經濟心理、社會、政治等手段,特別是權利和公共關系,以取得國際目標市場的各有關方面的合作與支持。
首先要根據綠色消費趨勢,發現市場機會,確定綠色食品營銷的戰略任務;其次,根據綠色食品標准,確定綠色食品的業務組合計劃,對綠色食品市場進行市場細分後再選擇目標市場,並進行產品開發和研製,選擇恰當的發展戰略,制定包括清潔生產在內的戰略規劃;第三,根據綠色消費的要求制定綠色營銷策略計劃。
(二)運用綠色廣告戰略,宣傳綠色消費(PROMOTE)
綠色消費的需求和慾望已進入中國消費市場,運用綠色營銷觀念,指導企業的市場營銷實踐,已成為必然趨勢,其中重要的一環是要推行綠色廣告。綠色廣告是宣傳綠色消費的銳利武器,是站在維護人類生存利益的基點上推銷產品的廣告,它的功能在於強化和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使消費者將消費和個人生存危機及人類生存危機聯系起來,使消費者認識到錯誤的消費影響到人類的生存,並最終落實到個體身上,這樣消費者就會選擇有利於個人健康和人類生態平衡的包括綠色食品在內的綠色產品。運用綠色廣告就可以迎合現代消費者的綠色消費心理,對綠色食品工程宣傳,容易引起消費者的共鳴,從而達到促銷的目的。目前在中國,綠色廣告作為一種市場營銷戰略還未引起廣大綠色食品生產者、經營者的普遍重視,因此,綠色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該利用各種廣告媒體,推行和運用綠色廣告,引發綠色食品消費。
(三)選擇恰當的綠色銷售渠道,努力拓展綠色食品銷售市場(PLACE)
這是拓展市場,提高綠色食品市場佔有率,擴大綠色食品銷售量,成功實施綠色營銷的關鍵。綠色食品和一般的農產品不同,應建立自己的專業流通體系和流通渠道,這一流通體系由生產基地、供貨中心、銷售渠道三部分組成。只有發揮這三部分相輔相成作用,才能使綠色食品流通體系得以完善。實行綠色渠道和綠色促銷策略,採用無污染的運輸工具,合理設置供應配送中心和配送環節,選擇環保信譽好的中間商,並逐漸培養自己的供銷商,以維護產品的綠色形象。對推銷人員實行綠色培訓,在廣告、公共關系等促銷手段中,強調綠色環保特徵,把產品、企業與環保有機聯系起來。加大各零售商的競爭力度,完善綠色食品企業分銷系統合理運行市場營銷的真實結果是把產品推向市場,爭得消費者的認可。目前,綠色食品的消費群在大中城市,它的直銷窗口就是各綠色食品專櫃、專賣店。綠色食品企業為了爭得市場佔有份額,不但要在產品質量、包裝上下功夫,更重要地是要充分考察各零售商店的地理位置,管理水平,經濟實力和效益。只有具備有關規定的條件,才能建立銷售網點或投放自己生產的產品,這樣就為各零售商增強了市場競爭意識;同時,通過運行,企業才能檢驗自己的產品定位、分銷系統定位是否合理。因此,各綠色食品企業只有運用良好的營銷手段,才能使自己的產品走向千家萬戶。同時,各零售商店、配送中心的合理運行又為各綠色食品企業增強了產品上櫃的競爭意識。所以市場營銷、各大城市零售商的設置及分銷系統合理布局為綠色食品企業提供了很好的運作形式。
1.在大中城市建立綠色食品物流中心
大中城市一般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建立綠色食品物流中心,既可以作為一個銷售窗口,用於展示本公司的綠色食品:又可以作為一個信息窗口,溝通生產企業與市場的聯系,架起聯產促銷的橋梁。
2.建立綠色食品連鎖商店
綠色食品銷售網點可以借鑒國內外連鎖商業的成功經驗,結合各地具體情況,實現嚴格的「八個統一管理」,即要統一裝修格式、統一服務規范、統一進貨、統一庫存調配、統一商號、統一價格、統一核算、統一管理。這樣可以對企業員工強化「綠色服務」意識的訓練,樹立為消費者提供綠色服務的企業精神,形成與「綠色消費」相適應的企業文化。在建立連鎖商店的同時,還要成立連鎖總店的配送中心,組織聯購分銷,既可以因為大批量直接送貨享受價格優惠,增強與其他同類產品的競爭力,又能夠縮短銷售渠道,減少和降低銷售成本。
3.藉助社會渠道,建立一批綠色食品專櫃或專營店
選擇經銷尚時要把重點放在與本企業有相同的環境保護意識,有良好的綠色形象並能真正合作的中間商上。商店一般要選擇繁華地段,居民文化層次比較高及客流量比較大的地區。
4.直銷
對於一些易腐爛變質或喪失鮮活性的綠色食品,如蔬菜、水果等要盡置縮短流通渠道,可以採取直銷方式,這樣,既可以避免產品腐爛變質,又可以減少環境污染。現在有些大中城市出現配送包月菜的形式,可以借鑒。通過直銷綠色食品蔬菜,既減少了流通環節,避免了污染,又降低價格,擴大市場銷售量。
5、靈活運用其他綠色營銷策略
一是靈活運用促銷策略,要把環境支出計入成本。利用人們回歸自然、崇尚自然的心理採用高價促銷策略;二是運用產品包裝策略,包裝相當於食品的門面,它是產品呈現給消費者的第一形象。實行綠色營銷策略,應對產品實行綠色包裝,世界上發達國家確定了包裝要符合「4R+1D」的原則,則低消耗、開發新綠色材料、再利用、再循環和可降解。目前,國內食品的綠色包裝還處於薄弱環節,「4R+1D」原則沒有得到很好體現,包裝的主要材料還是塑料,這和綠色產品所宣揚的環保觀念是相悖的。在新型的環保材料沒有出現之前,紙是最好的包裝材料。可選擇紙料等可降解材料、無毒性材料進行包裝或採用包裝材料簡單化、方便化策略;三是實施名牌戰略,經營綠色食品的企業要努力提高和保持綠色食品質量和特性,創造名牌,並按整體產品概念,除實現產品的功能外,要注重產品的附加功能和延伸功能,以加速名牌的形成。四是靈活利用公共關系宣傳,如舉辦綠色食品論壇、舉辦以「環境保護」、「綠色健康生活」為主題的促銷宣傳活動,塑造企業形象,打造企業品牌。
(四)、實施綠色價格策略 (PRICE)
綠色食品的價格允許比一般食品高,是因為企業在生產中承擔了一部分改善環境的成本。因此,在綠色食品定價上可以實行一定的加價率,企業在生產中要嚴格把好質量關。
1.對一些綠色食品實行新產品定價策略
許多綠色食品可以作為新產品看待,而有的綠色食品本身就是新產品,為此這些產品可以採用新產品定價策略。
2.滿意定價策略
根據市場出現的相同或相似的綠色食品的價格水平定價,所謂隨行就市定價策略。
3.目標價格策略
根據企業預期的利潤收益,結合市揚對本綠色食品的需求量和綠色食品的成本費用,來確定產品的價格策略。
4.心理定價策略
很多情況下,綠色食品可以滿足消費者的某種心理需求,如自然、安全或趕時尚等,這就為綠色食品進行心理定價提供了依據。
品牌戰略(Brand Stratagem)
用品牌戰略開發市場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品牌就是價值,品牌是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的一個關鍵因素,也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主要手段。實踐證明,只有企業走聯營聯合之路,打造一批能在國內、國外市場參與競爭的航空母艦,形成拳頭產品,才能盡快的走進國際市場,才能有一定的競爭能力,才能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但在構造綠色食品品牌時,應注意把握以下三條原則:一是要堅持按市場競爭構造品牌的原則;二是要堅持用質量標准體系構造品牌的原則;三要堅持用產業化經營的方式構造品牌的原則。
品牌不僅僅是企業創造出來的,而是通過消費者不斷認知並長久忠誠形成的。品牌戰略的重要在於創新市場機制,關注消費者的反應。著眼消費者,不斷地培養消費者的品牌價值觀,並依據企業的經營戰略來進行各項策略的擬訂,並有效地組合成一個整體,透過品牌傳達齊一的品牌個性,不斷的創新市場機制,來實現品牌持久的競爭優勢,從而鞏固市場的地位。
1. 緊緊盯住消費者來制訂品牌戰略。
2. 為好的產品制訂科學系統的品牌發展戰略。
3. 目標不僅是銷售好的產品,而且創造好的品牌。
4. 給品牌注入生命和靈魂,不斷地演繹品牌策略。
5. 建立信賴比獲取市場佔有率更重要。
6. 建立長期的關系比短期內增加利潤更重要。
7. 建立整齊一致的品牌個性,並統一傳播。
8. 現代企業的行銷活動,必須透過品牌,保持統一形象。
新經濟時代是一個創新時代。無形資產決定企業價值,新經濟在向企業展示其無窮魅力的同時,也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你的競爭對手、你的用戶不再局限於地區性的市場、商場,而是同在相互不謀面的全球性網路。用戶對你認可還是否定都在瞬間完成,而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品牌的美譽度。這些無形資產的經濟價值要遠大於其有形資產,其巨大的產權份量增強了企業發展的後勁,也是公司經濟實力的體現。豐力公司目前的拳頭產品是冷凍淡水產品和綠色果蔬,需要發揮產品特色,盡快打出品牌。
整合食品銷售網路
食品企業的市場營銷環境在不斷變化,食品企業的銷售網路也必須不斷改變,才能把握新銷售機會,提高銷售網路的有效性。根據每個經銷商的具體表現以及不同地區市場變化狀況,食品企業要定期地分析現有的渠道是否能滿足需求,是否需要開發新的渠道,或增加渠道中的個別經銷商,乃至調整整個銷售渠道等。
食品企業在整合銷售網路時,應按以下四個步驟循序而進:
步驟一:明確銷售渠道的目標
1
⑨ 日清食品公司進入美國說明什麼
日本日清食品公司在准備將營銷觸角伸向美國食品市場的計劃制定之前,為了能夠確定海外擴張的最佳「切入點」,曾不惜高薪聘請美國食品行業的市場調查權威機構,對方便麵的市場前景和發展趨勢進行全面細致的調查評估。可是,美國食品行業的市場調查權威機構所得出的調查評估結論,卻令日清食品公司大失所望———「由於美國人沒有吃熱湯面的熱食習慣,而是喜好『吃面條時干吃面,喝熱湯時只喝湯』,決不會把面條和熱湯混在一起食用,由此可以斷定,湯面合一的方便麵,是很難進入美國食品市場的,更不會成為美國人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快餐食品。」日清食品公司並沒有盲目迷信這種結論,而是抱著「求人不如求己」、自強自立的信念,派出自己的專家考察組前往美國進行實地調研。經過千辛萬苦的商場問卷及家庭訪問,專家考查組最後得出了與美國食品行業的市場調查權威機構完全相反的調查評估結論———美國人的飲食習慣雖呈現出「湯面分食,決不混用」的特點,但是隨著世界各地不同種族移民的大量增加,這種飲食習慣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再者,美國人在飲食中越來越注重口感和營養,只要在口味和營養上投其所好,方便麵有可能迅速佔領美國食品市場,成為美國人的飲食「新寵」。
「四腳」營銷挺進美國
日清食品公司基於親自調查的結論,從美國食品市場動態和消費者飲食需求出發,確定了「四腳靈蛇舞翩躚」的營銷策略,全力以赴地向美國食品市場大舉挺進。「第一腳」———他們針對美國人熱衷於減肥運動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巧妙地把自己生產的方便麵定位於「最佳減肥食品」,在聲勢浩大的公關廣告宣傳中,刻意渲染方便麵「高蛋白,低熱量,去脂肪,剔肥胖,價格廉,易食用」等種種食療功效;針對美國人好面子、重儀表的特點,精心製作出「每天一包方便麵,輕輕鬆鬆把肥減」、「瘦身最佳綠色天然食品,非方便麵莫屬」等具煽情色彩的廣告語,挑起美國人購買慾望,獲得了「四兩撥千斤」的營銷奇效。「第二腳」———他們為了滿足美國人以叉子用餐的習慣,果敢地將適合筷子夾食的長面條加工成短面條,為美國人提供飲食之便;並從美國人愛吃硬面條的飲食習慣出發,一改方便麵適合東方人口味的柔軟特性,精心加工出稍硬又有勁道的美式方便麵,以便吃起來更有嚼頭。「第三腳」———由於美國人「愛用杯不愛用碗」,於是日清公司別出心裁地把方便麵命為「杯麵」,並給它起了一個地地道道的美國式副名———「裝在杯子里的熱牛奶」,期望「方便麵」能像「牛奶」一樣,成為美國人難以割捨的快餐食品;他們根據美國人「愛喝口味很重的濃湯」的獨特口感,不僅在面條製作上精益求精,而且在湯味佐料上力調眾口,使方便麵成為「既能吃又能喝」的二合一方便食品。「第四腳」———他們從美國人食用方便麵時總是「把湯喝光而將面條剩下」的偏好,靈敏地捕捉到了方便麵製作工藝求變求新的著力點,一改方便麵「面多湯少」的傳統製作工藝,研製生產了「湯多面少」的美式方便麵,並將其副名更改為「遠勝於湯」,從而使「杯麵」迅速成為美國消費者人見人愛的「快餐湯」。挾此「四腳靈蛇舞翩躚」的營銷策略,日清食品公司果敢挑戰美國人的飲食習慣和就餐需求。他以「投其所好」為一切業務工作出發點,不僅出奇制勝地突破了「眾口難調」的產銷瓶頸,而且輕而易舉地投入了美國快餐食品市場,開出了一片新天地。
⑩ 求有關轉基因食品前景的資料
轉基因食品在21世紀的發展前景
近年來,轉基因食品以其獨特的品質和特性,深受人們的關注,有人為農業科學取得的技術進步而欣喜若狂,稱之為「新世紀的食糧」,同時,也有人擔憂其安全性而敬而遠之。轉基因技術給人類帶來的究竟是福還是禍,主動權恐怕不是家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轉基因作物引發新的綠色革命
轉基因作物又稱轉基因改製作物,是指運用基因技術,克服傳統嫁接及雜交技術的不確定性,通過定向進化方式培養而成的農作物。轉基因技術可根據人們的需要,賦予農作物新的特性。例如可以使農作物自己釋放出殺蟲劑,可以使農作物在旱地或鹽鹼地上生長,或者生產出營養更為豐富的食品。科學家還利用轉基因技術,開發能夠生產防病的疫苗和食品的農作物。
如果說人們將雜交農作物的誕生、化肥的大量使用促進農產品產量大幅提高,作為第一次綠色革命的標志。那麼現在,基因工程應用於農業領域,使第二次綠色革命近在咫尺。
基因技術的突破使科學家們得以用傳統育種專家難以想像的方式改良農作物,其優點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可降低生產成本。一個品種的基因加入另一種基因,會使該品種的特性發生變化,具備原品種所不具備的因子,從而增強了抗病、抗雜草或抗蟲害能力,由此可減少農葯和除草劑的用量,降低種植成本。第二,可提高作物單位面積產量。一種作物的基因改良後,更容易適應環境,能更有效抵禦各種災害的襲擊,並使產量更高。第三,轉基因技術可以使開發農作物的時間大為縮短。利用傳統的育種方法,需要七、八年時間才能培育一個新的品種,而基因工程技術培育出一種全新的農作物品種,時間可縮短一半。因此,有專家認為,不出多少年,轉基因技術將改變世界農業版圖。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材料,1997年全世界轉基因作物的播種面積約為1100萬公頃,1998年上升到近3000萬公頃,1999年底,估計將達4000萬公頃,平均增幅超過lO0%。
美國是轉基因技術採用最多的國家。自20世紀90年代初將基因改制技術實際投入農業生產領域以來,目前美國農產品的年產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轉化為通過基因改制方式生產。目前,大約有20多種轉基因農作物的種子已經獲准在美國播種,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據估計,從1999年到2004年,美國基因工程農產品和食品的市場規模將從40億美元擴大到200億美元,到2019年將達到750億美元。有專家預計:21世紀初,很可能美國的每一種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其它還有阿根廷、加拿大也是轉基因農業生產發展迅速的國家。
我國的轉基因研究也有較大的發展,並且在基因葯物、轉基因作物、農作物基因圖與新品種等方面具有相對比較優勢。但真正進入商業化生產的則較少,就農作物而言,目前只有抗蟲棉、矮牽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蕃茄。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受到質疑
隨著基因工程的發展和進步,轉基因作物的增多和基因食品的大量上市,一些負面影響也開始顯現。人們都在進行深入思考,基因移植、改性工作可以進行到什麼程度?安全性如何?同時也不斷有人提出責難和懷疑。
1999年5月英國的權威科學雜志(自然)刊登了美國康奈爾大學副教授約翰·羅西的一篇論文,引起世人的震驚。論文說,研究人員把抗蟲害轉基因玉米——BT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葉上,然後讓蝴蝶幼蟲啃食這些菜葉。四天之後,有44%的幼蟲死亡,活著的幼蟲身體較小,而且無精打采。而另一組幼蟲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葉,則未有出現死亡率高或發育不良的現象。論文據此推斷,BT轉基因玉米花粉含有毒素。
BT轉基因玉米是為玉米抗病蟲害能力而培育的,其培育方法是向玉米種子中植入一種可以有效殺傷危害玉米害蟲的基因。一些科學家認為,植入BT基因使玉米能夠產生殺傷害蟲的物質,從而具有抗蟲害能力,但也因此而具有了毒性。這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
那麼,人們懷疑,轉基因農作物和以此為原料製造的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是否也有危害,比如,具有抗蟲害、自動除雜草的轉基因作物其作用機理與傳統農葯有無不同,會不會將有毒性的物質「傳送」給消費者的有機體系?還有,某種轉基因食品可以抵禦細菌入侵,那麼是否會使我們體內外的細菌產生變異而對所有的抗菌素產生免疫力?目前,這些問題尚無法作出明確的解釋。並且,英國的研究人員近來在實驗室中證實:小白鼠在食用轉基因土豆10天後,其腎、脾和消化道都出現了損傷。這就更加深了人們的恐懼心理。
目前,美歐的一些消費者團體和綠色和平組織掀起了相當規模的抵制運動,反對轉基因農作物的種植和基因食品的銷售。法國不少食品超市為迎合顧客的胃口,堅持拒售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世界上兩大食品公司——雀巢公司和聯合利華公司聲稱不介入轉基因農產品的生產。
各國政府也對此高度重視。美國國家科學院已經就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問題展開調查。歐盟國家曾在盧森堡舉行環境部長會議,會上達成一致意見是:在新法規制定出來之前,暫停轉基因農作物的種植和流通。大豆生產大國巴西不久前宣布,在查清轉基因農作物對環境產生影響之前,暫時停止生產轉基因大豆。
發展趨勢不可阻擋
應該看到,從世界范圍看,轉基因食品並不是隨意推向市場的。我國對生物工程的研究和開發,是在保護人民健康和資源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對轉基因產品管理和監控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1993年原國家科委發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1996年農業部又發布了《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農業部每年受理兩批基因工程體的安全評價,目前已受理了193項,批准進入商業化生產的僅有6項。在這種管理體系下,經過安全評價和檢測的轉基因產品,是安全的。
由於發展較早,美國、加拿大對轉基因食品採取一種較為寬容的政策,他們採取的是備案制。在經過評價後,被視為安全的工程體和產品就不再受監控了。
從長遠看,利用基因工程改良農作物已勢在必行。這首先是由於全球人口的壓力不斷增大。專家們估計,今後40年內,全球人口將比目前增加50%。為此,糧食產量必須增加75%才能解決世界人口吃飯問題。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可耕地的萎縮,更加深了綠色革命的迫切性。另外,人口老齡化對醫療系統的壓力也不斷增加,開發有助於增強人體健康的食品十分必要。
轉基因作物和食品的安全性,關鍵還看是否有一整套國際標准和相關規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正確地引導轉基因農產品的開發和運用,規范檢測手段,才能確保轉基因農產品的食用安全和生態環境的安全。
據報道,聯合國糧農組織、經合組織、世界衛生組織正在成立有關專家工作小組,准備對轉基因食品的開發、生產及銷售確定相關規則,計劃於2000年7月以前拿出具體方案。
順民心則得天下。據悉,目前一些歐美企業正在積極調整開發轉基因農產品戰略。他們從消費者利益出發,從盲目增加產量轉向注重轉基因農產品的務實性和高附加價值。如杜邦公司計劃在2002年以前開發抑制骨質增生的大豆,2005年開發出亞油酸含量高的防癌大豆,並計劃利用生命工程技術提高玉米等農產品的附加值,為人類造福,為企業增加效益。
轉基因作為一項新興的生物技術,無論哪個國家都不會在轉基因食品領域退縮。隨著國際規則的制定和完善,轉基因食品定會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21世紀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