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外企收購中國企業
中國目前最大的危險是外資正不斷吞並(並購)中國企業,這不僅嚴重削弱了國家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將嚴重削弱共產黨的實權,過去中央很多好的政策無法真正落實到地方或者阻力重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正是因為外國收購並控制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石——國有企業和民族產業!這等於捆綁住了國家的手腳,後患無窮!而且國企被外國並購重組必將架空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想想過去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反常事情就明白了。在將來,我國坦克的零部件由外國控制的中國企業提供,在戰場上會莫名其妙地出故障;飛機發動機由外國提供,在戰場上會莫名其妙地熄火(我國武裝直升機的發動機居然由美國提供);美國凱雷並購徐工,中國重型裝備由美國參與製造,到時候就不僅是炮彈里摻沙子的問題了......另外在將來,難道讓我們的下一代吃的食品由外國提供、喝的飲料由外國提供、治病的葯品由外國提供、臉上擦的化妝品由外國提供......一旦外國看中國的某項政策不順眼,就會「不慎」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葯品安全事故......
我國企業竟然向外國同業競爭者融資,這豈不等於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競爭者的手中,任人宰割嗎?大家請想一想,當代大學生讀了多年書,最後只能爭著給洋人打工, 爭的是頭破血流,最後洋人的企業還挑三揀四的不要你呢!我們的民族工業最後都落在外國人的手中,我們中國人還有什麼好日子過嗎?
還有以下這些令人心痛的事實:
▲英國聯合利華「租借」中華牙膏:
中華牙膏是中國最早、最具知名度的牙膏品牌之一。1994年初,英國聯合利華公司取得了上海牙膏廠的控股權,並採用品牌租賃的方式經營「中華」牙膏。隨後,中華牙膏的銷量一直未能增長,如今,中華牙膏在市場上的份額已少得可憐。
▲ 法國達能收購樂百氏:
位於廣東中山的樂百氏曾是中國飲料工業十強企業之一,中國最著名的飲料品牌,其「樂百氏」奶曾連續六年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2000年3月,法國達能收購樂百氏92%的股權,成為其最大的股東。此後幾年,這個曾經與娃哈哈一起爭雄的著名飲料生產商一蹶不振。
▲ 德國美潔時收購活力28:
原為湖北沙市日化公司所有,曾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日化品牌。1996年,沙市日化與德國美潔時公司合資,「活力28」品牌由合資公司使用。現在,「活力28」這個知名品牌已經難覓其蹤。
▲ 法國歐萊雅收購小護士:
小護士創立於1992年,曾是中國市場三大護膚品牌之一。2003年12月,法國歐萊雅集團全資收購了小護士,隨後該品牌被雪藏。5年後的今天,小護士在市場上已幾乎銷聲匿跡。
▲ 百事可樂收購天府可樂:
天府可樂誕生於重慶,曾經的國宴飲品,曾以高達75%的市場份額風靡全國。1994年,天府可樂以區區35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賤賣給了百事可樂。幾年後,「天府可樂」品牌便被雪藏,現在早已在市場上消失。
▲ 美國庄臣收購美加凈:
原為上海家化集團旗下知名品牌,一度佔有國內日化市場近20%的份額。1990年,上海家化與美國庄臣公司合資成立了露美庄臣有限公司,美加凈品牌由庄臣全面管理。隨後「美加凈」商標被擱置,銷量一落千丈。上海家化於1995年出巨資購回了美加凈商標,但已經錯過了發展的寶貴時機。
▲ 美國吉列收購南孚電池:
曾佔有國內電池市場的半壁江山。自1999年起,南孚先後引入摩根士丹利等戰略投資者,後股權被數次轉讓,2003年,美國吉列取得南孚72%的股權。吉列曾是南孚主要的競爭對手,其「金霸王」電池進入中國市場10年,始終敵不過南孚。而南孚被吉列控制後即退出海外市場,一半生產能力被閑置。
▲ 美國強生收購大寶:
大寶化妝品公司成立於1999年,其「大寶」品牌一度在國內化妝品品牌中銷量第一。2007年初,大寶開始掛牌出售,雅芳、強生、聯合利華等國際知名企業紛紛介入。2008年7月,大寶成為美國強生的全資子公司。近幾年,大寶業績逐年下滑。
▲ 美國凱雷並購徐工:
江蘇徐工集團是中國工程機械的行業排頭企業,其「徐工」商標是行業內首個「中國馳名商標」。2005年,美國凱雷投資集團意欲洽購徐工;2006年,就在凱雷收購徐工機械等待管理層審批的關口,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在自己的博客內發起了對此項收購的反對戰。面對壓力,凱雷方面逐步把收購份額由85%下降到50%,後來又將為45%。既便如此,該收購還是陷入了曠日持久的僵著之中。至2008年7月,雙方有效期三年的認購協議到期,該案不了了之。
▲ 法國賽博收購蘇泊爾:
蘇泊爾是一家位於浙江台州的家族企業,中國炊具行業最知名的品牌之一,占國內壓力鍋市場40%的份額。2006年,世界小家電頭號品牌法國賽博宣布欲控股蘇泊爾,引發了炊具行業的激烈抵制。2007年初,此並購案獲商務部批准,當年12月,法國賽博集團以3.27億歐元的價格獲得蘇泊爾52.74%的股權。
像樂百士、小護士、活力28這些原本耳熟能詳的國產品牌,在被外資並購後全軍覆沒,都悄然消失於市場。還有美加凈,在上海家化從美國庄臣手裡買回來之前,已被雪藏10年。目前中國日常用品的國內品牌幾乎已經全軍覆沒。另外大家都認為青島啤酒是中國的著名品牌,但是大家還認為青島啤酒還是中國企業嗎?告訴大家一個數字,青島國資局控股僅僅30%,但是第二大股東是誰呢?來自美國的安海斯——布希公司控股27%,只要它再多買4%的H股,中國的青島啤酒就會在一夜之間變成外資企業!
我國為什麼非要將原本屬於中國的企業賣給外國?我國連神舟飛船這樣的高技術裝備都能研製成功,難道還經營不好那些民族產業嗎?!更何況那些民族品牌曾經擁有輝煌的業績,但被賣給外國後一蹶不振銷聲匿跡,作為中國的炎黃子孫難道不覺得痛心嗎?!
我國反壟斷法第27條雖然規定了商務部在審查的時候必須考慮六個因素,但是卻沒有量化的具體標准,導致很多人幾乎不可能根據這些標准來預測外國是否會吞並中國企業。最終一個個民族品牌悲壯的倒下了......
⑵ 徐工收購案
破譯徐工收購案:從問題到主義
編者按:徐工收購案的風頭能壓過四年一度的世界盃足球賽,多少讓人感到意外。但和娛樂為主旋律的足球賽不同的是,徐工案讓國資管理部門在民營企業崛起和外資大舉進入開放的中國市場的背景下,看到了大型國有企業進退維谷,最終淪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尷尬處境。在對外開放的新形勢下如何制定國家重點產業的發展政策,國有資產如何保值增值,以及如何正確認識保護民族產業和對外開放的關系,如何正確評判外資的作用等應該如何給出新解,這是徐工案讓我們重新思考的問題。
三一重工,
高唱經濟愛國主義為哪般
■王青松
股改前還是默默無聞的三一重工,如今可是出盡了風頭。不但上市公司三一重工成了股市新星,其董事長和執行總裁更是「出落」成明星中的明星。
一年前,三一重工領1300家上市公司之先完成股權分置改革;一年後的今天,G三一非流通股股東所持有的1093萬股禁售期正式結束,拉開了G股非流通股股東限售股解禁的序幕。
一年前,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憑借「豬論」一夜成名;一年後的今天,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因攪局徐工並購案而名震天下。
由誰來打響股改頭炮並不重要,因為即便不是三一,也總會有「四一」「五一」來承擔,而「豬論」和以博客發起並購戰就不同了,這顯然需要超出常人的「大智慧」。目前看來,似乎也只有梁穩根和向文波能擔此重任了。
梁穩根「大豬拱食小豬別鬧」的言論,可謂「感天動地」。他稱:「一頭大豬帶著一群小豬,牆上掛著一桶豬食,如果大豬不把豬食拱下來,小豬就一點都沒得吃。現在,大豬將豬食拱下來了,一群小豬就開始鬧意見,要求得到更多,這怎麼行?」言外之意,沒有他這頭大豬的拱食,中小投資者什麼都得不到,頗有睥睨天下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
相對於梁穩根的直白,深得博客之道的向文波則要藝術得多。在博客中,向文波表示:「現在我的問題是:全盤接受凱雷方案,並加價30%也就是26億人民幣,三一能否收購徐工?」其後,向文波繼續撰文稱三一集團願再加價1億美元,以4億美元收購徐工。
向文波用一連串的反問來抒發自己的拳拳愛國之心:「優勢產業是中國經濟參與全球競爭的資本,如果弱勢的不能生存、優勢的又被賣掉,中國經濟的前途在哪?強國夢靠什麼實現?!」「難道我們要想靠外國人來為我們的現代化提供裝備?幫中國創造先進武器?為中國人集聚先進技術嗎?」
看到以上這些文字,相信是中國人都會被感動。在為向先生的愛國情懷感動的同時,私下裡覺得有一個問題還是必須得弄清楚:在當年三十多家徐工改制參與者中報價處於倒數一二位的三一,選擇目前這個時機向徐工高調高價發起敵意收購,這到底是一場真正的並購戰,還只是為了吸引國人的注意力而導演的一場肥皂劇?
向文波的「異動」立刻引發了徐工科技的反擊,也受到了外界的不斷質疑。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的話說:「給已達成的交易攪局,從而削弱像徐工機械這樣處於巨大轉變關頭的對手,這符合三一重工的利益。」該報甚至表示,目前中國國內對外資收購著名中國企業存在反對力量,向文波的言論是想要設法利用這股力量。
孰是?孰非?這是個問題。
經濟愛國主義主要指運用國家力量阻止外國企業並購本國的大企業,推而廣之,也泛指一些公司和個人的類似行為。近年來,歐美等國經濟愛國主義很有市場,尤以法國為甚,阿賽洛收購米塔爾鋼鐵和百事收購達能便遭遇了強硬的經濟愛國主義的阻撓,中海油洽購尤尼科時也遭遇過美國的經濟愛國主義。
筆者以為,在民族和國家利益面前,適當的、有選擇的經濟愛國主義是必須的,在特定的戰略性部門和領域必須限制外資進入。但同時,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經濟愛國主義實質是狹隘、片面的本國利益的體現,它阻礙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合作、雙贏才是正確的策略選擇。
向文波投出的武器無疑是重量級的:「徐工可以由外資參股,但不能由外資控股」、「徐工不能賤賣」。這不能不讓人想起去年下半年盛極一時的「銀行賤賣論」,客觀地說,「銀行賤賣論」當時在吸引人們關注的同時,確實在金融改革進程中造成了一定的思想困擾。
理性地看,不管承受「賤賣論」重壓的商務部最後如何裁決凱雷並購徐工案,不管向文波最終使出何種撒手鐧,在外資入股國企的問題上,關鍵還是在於如何在安全和效率間尋求最佳結合點,關鍵還是如何使國企通過並購重組獲得最大的發展動力。
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將一樁正常的市場行為動輒上升到國家和民族的高度是不可取的,在一場正常的競購戰中無限上綱上線也是不可取的。當然,如果盜用愛國主義的旗幟只為謀求一己私利的最大化,就更加不可取了。
目前而言,尚無法判斷向文波的真正意圖何在,也無法判斷三一是否如徐工所言「在說謊」,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向文波博客風波乍起之時,限售股即將解禁的G三一股價隨之狂飆猛進,在股市行情不穩之時獨領風騷。
領教過「豬論」的輕慢和矜持之後,再來審視眼前的一幕幕,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徐工科技,
怎麼你就握不住命運的手
■馬世新
對於上海今年高考的作文題目《我想握住你的手》,徐工集團的高管和徐州市國資部門的官員或許會百思不得其解,毫無疑問,和他們一樣困惑的還有國際著名的投資集團凱雷,以及以挑戰面目出現的三一重工,他們的作文題目都是:《徐工,我想握住你的手》。
近期本無懸念的凱雷收購徐工案因三一重工執行總裁向文波的博客言論引起軒然大波:指責徐工國有股被賤賣以及凱雷收購可能危及國家戰略產業安全,並表示要全盤接受凱雷的收購條件且額外加價30%收購徐工集團。更有消息稱,該收購可能遭遇政策狙擊。
作為全國最大的工程機械企業和徐州市國有獨資企業,徐工集團最終淪落為群雄爭相吞食的命運,發人深思。作為全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龍頭,徐工集團在做大的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財務危機,尤其是在最近幾年,主導產品被國內競爭對手超越,加之宏觀調控的影響,很多下屬工廠經營狀況日趨惡化,產品和業務轉型慢,不適應市場變化,甚至已經拖欠工資。在此背景下,各大商業銀行被迫對其進行債轉股。但,集團仍有大量不良債權,經營難以為繼。這恐怕是徐工集團不得不賣的最直接的原因。
徐工集團的子公司徐工科技(000425)在證券市場形象欠佳,難以繼續融資,使得徐工集團只能自賣求生。徐工科技的背後一直有南方證券和德隆的影子,其股價曾長期被操縱,並以大量送股的形式來稀釋股權,其K線圖和南方證券操控的哈葯集團及德隆老三股走勢如出一轍,並最終經歷股價雪崩。徐工科技由業績優良變成巨額虧損,實在有業績造假的嫌疑。上周,徐工一副總稱德隆曾以2.2億美元收購徐工國有股,亦表明確實公司曾與德隆有染。如果是傍上德隆,那麼患上德隆病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試圖要收購徐工的三一重工只是一家銷售規模只及其1/3的民營企業,著實讓人感慨。為何民營蛇屢屢吞食國有象?這也非常值得國資管理部門反思。同樣,一家國家戰略產業龍頭企業被外資收購可能對整個行業造成不良影響也應值得推敲。
但是,我們認為,最值得反思的卻是,像徐工集團這樣的行業龍頭為什麼不能自己握住命運的手,而要求助於外資或中小民營企業呢?
我們無法了解全貌,但從一些片段中,也許可以看見端倪。徐工集團向收購者開出的首要條件竟然是:要求收購完成3年內保留現有高管不變,不得進行裁員。我們不清楚凱雷投資答應這些看是無理要求的真正原因。企業經營出現問題,現有高管應該承擔主要責任;經營戰略轉變,同樣需要人力資源重組。
也就是說,即使是凱雷收購了徐工集團,公司在未來3年內也不會有大的改變。3年以後呢?也許會轉手賣掉,因為凱雷畢竟只是投資公司,利益最重要。據說,最可能接手的是徐工的最大競爭對手卡特彼勒。對後者來說,未來徐工的經營成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消滅了競爭對手,僅僅付出一點收購費用的代價是可以承受的。
這讓我們想到了徐州的另一家大型國企徐洗的命運。這家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生產海鷗洗衣粉聞名的全國洗滌劑行業龍頭被洗滌劑巨頭德國漢高收購75%股權後,基本銷聲匿跡了,已更名為徐州漢高的該企業目前年產量已不足以前的1/10,虧損嚴重,甚至漢高也有意退出,打算將其出售給聯合利華。
漢高救不了徐洗,凱雷或卡特彼勒難道就一定能拯救徐工嗎?我們不知道。
像三一重工這樣的民企能救徐工嗎?徐工的高管顯然對其自稱有這樣的能力不屑一顧,盡管向文波信誓旦旦。
徐工也許應該再努力自救。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徐工松開了命運的手。
⑶ 回答滿意+200(2006年至今)企業並購中關於財務風險的案例
2008年7月23日,為國內外財經界廣泛關注的凱雷徐工並購案歷時三年之久,終於塵埃落定。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和凱雷投資集團共同宣布雙方於2005年10月簽署的入股徐工的相關協議有效期已過,雙方決定不再就此項投資進行合作,徐工將獨立進行重組。
2005年10月,徐工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徐工科技曾公告稱,凱雷將出資3.75億美元現金購買徐工機械85%的股權。2006年10月收購方案進行了修改,凱雷的持股比例下降至50%。2007年3月,凱雷再次將收購方案的持股比例減至45%。
在經歷三次修改後,凱雷入股徐工機械的方案仍然沒有獲得商務部的批復。其間,國內工程機械類企業代表和專家、學者紛紛就外資並購徐工是否危及國家產業安全、徐工國有資產價值是否被低估展開了激烈辯論,商務部兩度召開聽證會,充分聽取各方意見。
7月23日徐工、凱雷共同發布的聯合聲明再次表明雙方合作的原委:「初衷在於藉助凱雷的國際專業技術和網路,幫助徐工進行全球擴張及提升其行業領導地位。」
然而時至今日,雙方的合作意向最終未能實現。聯合聲明表示:「基於發展進程中市場環境的重大變化,合作雙方一致認為對徐工而言,當前的最佳策略是盡快進行企業重組,打造一個高度整合、精簡的機構從而更有效地進行全球范圍的競爭。」
聯合聲明還表示:「盡管目前雙方不再進行此項投資,我們珍視彼此建立的強有力的合作關系。雙方堅信徐工的拓展將為與凱雷和旗下投資公司進行合作創造良好的機會。」
2)公共討論促進徐工發展
徐工、凱雷的聯合聲明發布後,我國最大的工程機械行業民營企業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向媒體表示,凱雷與徐工的聯姻失敗在意料之中,希望徐工並購案的結束成為賤賣國資的句號。
「我們已經在恪守並購雙方保密協議的前提下,對當初確定的徐工機械資產估值情況作了最大限度的澄清和說明,而且已經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審核並作出結論。」徐工集團新聞發言人劉慶東說,「作為工程機械行業龍頭企業,我們要盡職盡責做好企業層面的基礎工作,更要服從和執行國家的戰略決策和最終意見。」
「國內外市場環境和我國的外資並購政策的確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資深證券評論家袁劍說,「與三年前相比,我國資本市場的定價能力已大大提高,能夠更好地發現企業價值,因此徐工、凱雷現在的選擇,是合乎邏輯的,也更加有利於徐工發展。」
「然而,我們不能用今天正確的選擇,去證明三年前就是錯的。」袁劍說,「客觀地看,徐工當年也就是那個價值。」
「激烈而漫長的公共討論,不僅沒有耽誤徐工的發展,反而成為徐工加快發展的動力。」劉慶東說,「這三年是徐工職工凝聚力最強的三年,也是徐工發展最快的三年。」
三年來,徐工集團銷售收入平均增幅為33.4%。2007年徐工集團銷售收入達308億元,利稅達2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2%和78.5%。
「空前的公共討論使徐工品牌聲名遠播,這兩年我們到很多國家開拓市場,一說我們是徐工的,人家都說知道!你們很搶手!」徐工進出口公司總經理沙先亮說。2008年上半年,徐工集團工程機械出口額達4.27億美元,增幅達60.1%。
3)徐工獨立重組計劃全面啟動
「此次徐工、凱雷正式宣布合作意向結束,事實上是為徐工獨立重組計劃全面啟動拉開了大幕。」劉慶東說。
數周來,徐工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徐工科技連續發布公告,徐工獨立重組方案逐漸浮出水面。
相關公告披露顯示,徐工集團目前已基本完成資產重組預案編制,集團絕大部分優質資產將進入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徐工重型機械公司、徐工進出口公司、徐工專用車輛公司、徐工液壓件公司等7大主營業務相關資產和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擁有的相關注冊商標所有權,收購資產范圍大大超過原市場預期。此外,徐工機械已於近日完成重型卡車業務收購,並計劃拓展發動機業務。
「徐工科技將由此成為我國業務線最全的工程機械上市公司。新公司收入規模也將超越現有的中聯、三一重工兩大工程機械巨頭,成為中國工程機械第一股。」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分析報告這樣認為
⑷ 中國巨頭正崛起,差點被美國30億收購,如今怎樣
在2019年公布的中國500強企業名單中,有三家重型機械類企業出現在其中,分別是三一重工、徐工集團和中聯重科。作為國內機械行業的領軍企業,三一重工是全球10強企業名單中的常客,在2019年全球50強機械企業榜單中,三一重工排在第7位。讓人比較意外的是,徐工集團也出現在榜單中,並且比三一集團的排名還要高一位,位列第6名。
不管是三一重工還是徐工集團,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硬實力,保持創新的能動力,在跟世界強企的競爭下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⑸ 徐工並購案是怎麼一回事
「我現在很坦然。」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3月19日對記者說。2006年下半年,美國凱雷集團收購徐工集團旗下徐工機械85%的股權一事,成為國內財經熱門話題。這個話題具備了所有熱門話題的必備要素:黑幕交易,國有資產賤賣,威脅國家產業安全。而王民是這些「陰謀」的主要策劃者之一。
此事涉及的雙方,也容易讓人興趣倍增:徐工,中國裝備製造業的龍頭。凱雷,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股權投資基金,由於有多名國家領導人在該基金擔任要職,是一個有「總統俱樂部」之稱的投資機構。
揭發「陰謀」的是徐工集團競爭對手三一重工總經理向文波,他在博客上表示,中國機械行業將因這場並購而危機重重,他沒料到,這將引發一場席捲中國的大討論,最終的結果甚至扭轉了中國傳統對待外資的態度。
緣起
2004年3月王民隨徐州市政府官員一同到香港做徐州經貿洽談推廣會的時候,沒有想到在兩年後,這場招商會中的一個項目會變成一顆炸彈。
在香港的洽談會結束後,4月,徐工集團在《香港經濟日報》刊登了一個全球「招婿」的公告。徐工集團為徐州地方國有企業,想通過引進投資者的方式進行改制,或者簡單說,徐州政府想賣掉徐工集團這一當地最大企業的大部分股權。
或許是老國企的通病,徐工集團也進行了債轉股,以降低公司沉重的銀行貸款產生的負擔,輕裝上陣再圖發展。引進新的資金和投資方,無疑是加速發展的方式之一。
中國華融等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在2002年接管了公司的債務,並轉成了相應的股權,這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通過類似方式解決了很多國有企業的銀行債務沉重的問題。
這筆股權曾經擺上了四大管理公司轉賣的議事日程,但徐工集團又通過貸款的方式,將這筆占徐工約48%的股權,用6.8億元「贖回」。某種意義上,徐工集團這筆交易非常「聰明」,按照可計算口徑,這筆「贖回」的股權將以3倍左右的價格賣出。然而在2006年大賤賣的聲討中,徐工這筆升值國有資產的交易,未被提及。
陸續有投資機構來到徐州,考察徐工,洽談收購事宜。「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先後來了30多家機構。」徐工集團副總經理王岩松3月19日回憶道,他是收購中的徐工方的主要談判人員。這30家中,有凱雷、摩根大通等國際投資基金,有卡特彼勒這種同行業的世界巨頭,也有中國的行業巨頭三一重工。三一重工是中國民營裝備製造商,發展迅猛。「冤家」正是在此時結下的。三一重工的執行總裁向文波在2006年的夏天通過自己的博客引爆了凱雷收購徐工的大討論。
大約在2002年,私人股權基金悄悄潛入中國內地。彼時,國內對私人股權投資基金的認識尚淺。驚動朝野的凱雷收購徐工的大討論,讓以前一直低調行事的私人股權基金擺上前台。
當時的國人只是通過某公司納斯達克上市製造了中國年輕富豪的方式,知道了風險投資基金(英文簡稱VC)能點石成金。然而私人股權投資基金(英文簡稱PE)與VC完全不同,PE的投資方向大致是成熟企業,通過債務重組、引入先進的管理機制、引入好項目等方式讓「老樹發新芽」,VC則是冒著巨大的風險在早期投資或許能成功的企業。兩者同屬私募基金,但性質截然不同。此次被牽入討論的凱雷收購徐工的基金,即屬於PE. 2004年至2005年10月份,主角全出場了:要賣股權的徐工集團,凱雷,三一重工。這場大戲進入高潮,則是在主角全部亮相後的8個月。
發難
2006年6月6日的一篇博客文章,讓徐州市政府主導的一場「招婿」行動成了大事件。此前事態平穩,未見多大波瀾。這篇博客是向文波寫的,文中表示願以凱雷的價格加價30%替換凱雷做此交易。這是他討論凱雷收購徐工的第一篇博客。
根據2005年10月25日雙方在南京草簽的收購協議,凱雷將以20多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徐工機械85%的股權。
隨後,向文波在博客里逐漸將事件豐富起來:三一重工很早就與徐州方面接觸,但失去了進入下一輪被選擇的資格。進入第二輪的7個機構,全為國際財團。
這一說法,徐工方面做了回應:三一出價太低,第一輪就淘汰出局。
向文波還認為,選擇凱雷或許是一個安排好了的「局兒」。有數據支持他這么想,因為他獲得了一份同是凱雷競爭對手摩根大通基金的出價:31.98億元人民幣。很顯然,這個數字直觀上比凱雷方面要大方許多。
但徐州方面給「招婿」設置了很多無法簡單用金額衡量的門檻兒:能否帶來新項目新技術,在退出時徐工方面有一票否決權以防止被產業資本控制,徐工品牌的保留等等復雜的條款。綜合評分凱雷最高——這是徐州市政府及徐工集團的判斷。這些不透明的所謂評分,是給凱雷量身定做的——這是反對者向文波的判斷。
基於這種迥然不同的判斷結果,這個平穩運行了已近8個月、正等待國家管理部門批準的收購案,隨著向文波的發難,演變成了一場大戰。
到2006年的6月24日,18天的時間向文波已經在其博客發表了14篇文章,篇篇打擊要害。在他的博客中,原本沒有被披露的很多交易細節及數字被披露了,而徐工方面就細節問題,沒有做任何正面回應。
於是,參與討論者的觀點開始一邊倒:通過黑幕交易以確定賣給凱雷,賤賣以讓凱雷通過這個中國的地方國有企業獲得暴利,這同時也將極大地傷害中國在裝備製造業的產業安全。
凡此種種,逐漸凝聚成了民族精神,賣徐工就是賣國的邏輯關系也漸漸成立。
類似的以改制之名賤賣國有資產、中國企業被外資收購後品牌打入冷宮失去了競爭力等痛苦回憶在這場大討論中被不斷刷新,特別是讓中國的網民們感受到了刻骨銘心之痛。
一面是向文波的咄咄逼人,另一面是徐工和凱雷的緘口迴避,從行為上也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在2006年6月開始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輿論一邊倒。
徐工有口難辯,國際慣例是,這種收購本就是商業秘密,核心數據不可能公布。「你可以不相信我們,但這些文件在監管層面是完全透明的,管理部門可以隨時調審這些文件,你說我敢不敢說假話?」2006年7月6日,王岩松曾對本報記者說。
此時段,網路上也出現了一個徐工方面的博客,與向文波的博客觀點針鋒相對,雙方文來文往,刀光劍影。網民們搖旗吶喊,民間藏龍卧虎顯現無遺。
在這個熱鬧的6月,還有一件疑惑眾生的事件:徐工集團的總經理付健在月初接到了市政府的調任令,任徐州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該公司主要進行公共設施投資為主的業務,在2006年6月26日付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這種轉型對我來說有點大,我更喜歡做企業」。
由於付健反對將徐工賣與外資,這個關鍵時刻的調任,無疑是火中澆油。
每一個不能從正規渠道得到解釋的事情,都成了標識事件進展的符號,而這些符號,被不同方賦予了不同的意義。參與討論各方的智商得到了嚴峻的考驗。
一個月後,這場討論驚動了上層。
⑹ 徐工挖掘機的市場分析希望大家合作愉快。
退出合資公司 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10月,是中國第一家生產高等級液壓挖掘機的合資企業。當時,徐工集團與卡特彼勒共同投資8200萬美元,雙方持股比例為4:6。根據約定,合資企業成立後,徐工集團將不再生產挖掘機。經過多次增資擴股,目前,徐工持有卡特徐州公司15.87%的股權。 現在,卡特徐州公司已經成為卡特彼勒全球第二大液壓挖掘機生產基地、亞太地區最大的生產基地以及生產多種產品和零部件的製造中心。 據王民透露,徐工集團此次有意將卡特徐州公司的股權悉數轉讓,然後新成立徐州徐工挖掘機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暫定5000萬元,首期投資2億元,計劃年內生產出400台小型挖掘機,3年內實現10億元銷售額。據透露,徐工與卡特彼勒已就今後零部件生產等方面合作達成共識。 同時,徐工集團還計劃在年內收購國內一家重卡企業,以彌補其在重卡方面的空白,打造工程機械成套生產的格局。 此外,歷經改制波折的徐工依然希望引進國際資本,通過改制打開其邁向國際化的通道。王民透露,凱雷與徐工的合作依然值得期待。他同時表示,如果和凱雷的合作最終失敗,徐工還會考慮引入金融資本或產業資本的其他方案,但會首先考慮國內機構,前提是徐工必須控股。 卡特彼勒希望繼續合作 針對徐工的退出,卡特彼勒公司新聞發言人表示,卡特與徐工有著悠久而成功的合作歷史。目前,雙方正在就今後如何繼續合作以及合作方式進行討論。卡特希望,與徐工的合作關系繼續成為卡特彼勒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位新聞發言人指出,卡特徐州公司已經成為徐州當地社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公司現在的總經理就是一位徐州人。過去14年來,卡特彼勒持續向徐州公司和其他15家在華企業追加投資,這體現在生產規模的擴大、新產品的引進、以及致力於本地人才的培訓和發展。公司希望確保卡特徐州公司的不斷成長和發展。 目前,卡特彼勒在中國擁有16家合資或獨資企業。卡特彼勒將包括物流、融資租賃、培訓、市場營銷和研發活動的綜合服務業務引入中國。這位發言人說,卡特彼勒將是中國市場上的長期投資者。公司將不斷在中國進行重要的新投資舉措,以便為中國用戶提供全球最佳的產品和服務。 小挖市場景氣高漲 徐工此次高調進入挖掘機行業,這與近年來國內日益高漲的挖掘機市場需求是分不開的。 近年來,我國道路和市政設施的修繕保養及城市工程項目增多,其工程業務量占社會施工總量的比重越來越大,並且需求由東部向中西部地區擴展。據統計,2006年我國履帶式挖掘機總銷售量達到33685台,佔全球總銷售量的27%。 與此同時,國產自主品牌挖掘機的市場份額逐步擴大。當前,國產自主品牌挖掘機的市場份額已從2000年的5%上升至2007年的27%,柳工、山河智能、中聯重科等公司的產品均佔有重要市場。其中,小型挖掘機的國產化速度則更快。 徐工集團此次集中力量打造的小型液壓挖掘機正是市場快速增長的細分品種。2005年,我國13噸以下的小挖銷量為1.2萬台,占液壓挖掘機總銷量的40%;2006年,這一銷量達到1.75萬台,同比增長45%,但佔比卻下降至38%。若扣除出口,這個比例只有25%左右。據統計,在2004-2007年的四年間,我國的小型挖掘機年均銷量增速達到100%。盡管如此,小挖的銷量在挖掘機中的佔比仍然明顯低於發達國家的50%。有研究員預計,假設2010年國內小挖的銷量占挖掘機總量的比例提高到40%,按照挖掘機2010年總銷量12萬輛計算,預計屆時中國小挖的國內需求量將達到4.8萬台左右,未來四年復合增長率在30%左右。如此看來,徐工的小挖戰略正好踏准了市場的節拍。
⑺ 徐工集團的現狀,是否已被收購
沒有,仍然是國之重器,國企的中流砥柱。
2017年9月18-19日,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美國設備製造商協會、韓國建設機械製造商協會主辦的「2017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大會暨50強峰會」在北京召開。峰會發布了「2017年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排行榜」,徐工穩居全球前10強,位列第7位,連續數年成為唯一進入前10位的中國企業。同時,徐工作為中國裝備製造業的領軍企業,已連續28年位居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
徐州工程機械集團簡介
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3月,25年來始終保持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排頭兵的地位,中國500強企業第150位,中國製造業500強第55位,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規模最大、產品品種與系列最齊全、最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地理位置
徐工集團位於江蘇省徐州。徐州是東隴海線第一大城市,淮海經濟區第一大城市,蘇北第一大城市,也是鐵路樞紐,江蘇省的「北大門」。徐州是國家重要的交通要道、軍事戰略要地,享有較高的歷史地位和政治地位。同是省內重要的工商業、金融和對外貿易中心。
發展戰略
徐工集團秉持「嚴格、踏實、上進、創新」的企業精神,按照以工程機械為核心的多元化發展戰略,建立了以國家級技術中心為核心的技術開發體系,不斷開發出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新產品。主要產品有工程起重機械、路面機械、壓實機械、鏟土運輸機械、混凝土機械、高空消防設備、建築機械、特種專用車輛、液壓件、工程機械專用底盤、驅動橋、回轉支承、駕駛室、柴油機、齒輪箱、齒輪泵、工程輪胎等系列工程機械主機和基礎零部件產品,其中70%的產品為國內領先水平,20%產品達到國際當代先進水平。
主要產品
徐工集團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規模最大、產品品種與系列最齊全、最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集團,主要產品分類有:工程起重機械、鏟土運輸機械、挖掘機械、築路及養護機械、路面及壓實機械、混凝土機械、樁工及非開挖機械、鐵路建設裝備、高空消防設備、重卡及特種專用車輛、專用底盤、發動機、液壓件等主機和工程機械基礎零部件產品,徐工產品已銷售到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9類主機和3類關鍵零部件市場佔有率居國內第1位。5類主機出口量和出口總額持續位居國內行業第1位。
以上內容摘自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官網http://www.xcmg.com/
⑻ 徐州重工是不是已經被美國'"凱雷財團"收購
2005年10月26日,新華社從徐州發了一條專電,「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25日在此間宣布,徐工集團當日與美國凱雷投資集團簽署協議,出售其全資子公司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85%的股權。
該交易總價值約3.75億美元,交易完成後,徐工集團將保留徐工機械15%的股權。該交易已獲得徐州市政府的批准,待江蘇省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後,將按照有關程序向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報批」
徐工機械董事長王民說,引入凱雷投資將使徐工集團獲得高新技術、發展資金和新的項目,加快徐工機械做強做大、走向國際化的步伐。
從當時徐工董事長的表態,我們可以看出當時中國製造業的一些心態,認為企業出售可以「獲得高新技術」,獲得「發展資金」,獲得「新的項目」,「做強做大,走向國際化」。
可見新技術和資金,對當時徐工的吸引力。
徐工機械被收購事件自此謝幕,中國保住了徐工機械的所有權。
實際上,徐工機械的母公司徐工集團,2017年預計實現銷售收入接近1000億元人民幣。
2017 年 9 月,「第四屆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大會」發布的「 2017 年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 50強排行榜」,中國企業徐工集團位列第 7 位,連續數年成為唯一進入前 10 位的中國企業。
⑼ 三一重工收購徐工集團的動機和可行性分析
徐工集團不能賣給凱雷,理由如下:
從徐工集團的角度來講,把徐工集團賣給凱雷或許可以得到更多的實惠.畢竟凱雷的資金實力更強.但是假如把徐工集團賣給凱雷,獲益的可能是徐工集團的高層,缺乏監管的國有企業高層在談判的過程中有可能被人家收買賄絡,壓低徐工集團的價值.而底層員工可能不會獲得什麼額外的收益,他們只有失去.無論價錢賣的怎樣,徐工集團高層的利益是跑不掉的,賣的越低他們的收益或許越高.而底層員工獲得的不會超過他們應該獲得的.
從凱雷的角度來講,由於凱雷是資本運作性的公司,不是機械類的公司,它買了徐工集團以後肯定把徐工集團轉賣給卡特彼勒,叢中賺取數額可觀的差價.而卡特彼勒控制徐工後,鑒於徐工集團在國內機械領域中的實力和地位,卡特彼勒實際上消滅了它的一個主要競爭對手.徐工集團的實力將漫漫下降,因為這符合卡特彼勒的利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君不見吉列收購南浮電池後南浮電池的命運嗎.到那時,我們將不得不目睹前輩辛苦創立的徐工集團凄慘命運.而日子最難過的將是徐工集團的普通員工.
⑽ 中國製造就是講的中國製造業的問題嗎(回答好還可奉送50分)
中國製造和中國製造業內容重點不一樣
中國製造,指一般在中國生產、加工的外國產品(可能是國外的工業、工藝技術),或銷售到國外的產品;
中國製造業,講的是中國自己的工業、工藝技術的發展情況;
以上是個人意見。
所以我認為:將中國製造業的資料放到中國製造中是不對的,
《「中國製造」面臨的主要問題研究》,
1.環境污染問題;
2.資源開采浪費對中國以後的發展影響問題;
3.製造、開發、貿易,而中國做的是製造,利潤很低(勞動成本廉價)
讀下面的資料:
當全世界都在把中國稱為「世界工廠」,而中國也正積極地融入全球化,向世界敞開大門的時候,外資也加快了搶灘中國的腳步。在這當中,外資對中國製造業的並購尤其令人關注。製造業,尤其是裝備製造業對中國這樣的大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外資並購是否會給中國帶來潛在危害,如何能夠趨利避害,這是我們需要作出解答的問題。否則,誰能肯定「世界工廠」的主人還會是中國呢?
凱雷入股徐工引發一場風波
據媒體報道,近日,凱雷亞洲投資基金(下稱「凱雷投資」)入股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下稱「徐工機械」)的新方案已在北京簽署,且正在上報有關部委。10月16日,商務部正式聽取了徐工集團有關方案的修改意見。
時間倒轉10個月:
2006年1月,國際資本大鱷凱雷集團(以下簡稱凱雷)並購徐工集團(曾經的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製造」,以下簡稱徐工)的方案已通過了江蘇省國資委審批,商務部和證監會的最終批復通過也指日可待,歷時三年的徐工改制將塵埃落定。誰知天有不測風雲,這場並購在隨後不久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3月,1997年4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120家試點企業集團,是國家520家重點企業,國家863/CIMS應用示範試點企業,2005年實現營業收入170億元,是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開發、製造和出口企業。(摘自徐工集團網站)
凱雷收購徐工的方案一出爐,立即在業內引起了巨大反響。「需要警惕的是跨國公司對我國裝備製造業的強勢滲入。」廈門廈工董事長王昆東認為,以跨國巨頭圖謀的不僅是中國市場,而是從全球產業鏈的角度「整合」中國市場和資源,把中國的裝備製造業納入其全球產業鏈,確保其在全球市場的絕對優勢。「如果不積極應對,那麼我們的裝備製造企業將淪為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加工車間。」三一集團總裁向文波更是言辭激烈,多次發表言論質疑這一並購,
商務部出台《外資並購境內企業的規定》
《規定》指出,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應遵守中國的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遵循公平合理、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不得造成過度集中、排除或限制競爭,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和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得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應符合中國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對投資者資格的要求及產業、土地、環保等政策。依照《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不允許外國投資者獨資經營的產業,並購不得導致外國投資者持有企業的全部股權;需由中方控股或相對控股的產業,該產業的企業被並購後,仍應由中方在企業中占控股或相對控股地位;禁止外國投資者經營的產業,外國投資者不得並購從事該產業的企業。
五部委調查組赴洛軸 反對外資並購呼聲漸漲
外資斬首式並購席捲河南 國資出售存隱憂新規施行能否遏制外資並購「斬首行動」
從食品、日化行業到裝備製造業、服務行業,近年來,外資並購事件在我國屢屢發生。
吸引外資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發生在我國境內的外資並購份額也日益擴大。並購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大領域:一是能源生產、基礎材料工業領域的並購。二是機械製造領域的並購。近年來,軸承企業、工程機械製造企業的收購,以及目前沸沸揚揚的徐工收購案,就都發生在機械製造領域。三是具有巨大市場規模和長期增長潛力的食品、消費品生產領域。四是新技術服務和正在逐步兌現加入世貿組織承諾走向開放的商業、金融服務業領域。
在並購的諸多模式中,有一種模式被形象地稱為「斬首行動」———選擇弱勢行業里的龍頭企業,通過並購獲得其控制權,控制該行業某一個地區甚至全國的生產。這一跨國並購模式正引起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有專家指出,一旦越來越多的中國行業龍頭企業被跨國公司並購,中國經濟的競爭力將明顯下降。如果聽任跨國公司的惡意並購自由發展,中國將會出現核心技術缺乏症。
外資並購制度亟待明晰相關細則法律探討中
向文波:徐工賤賣 價不如「鍋」
外資並購中國國企時表現出的強勢地位與所提出的苛刻條件,已經引起了國人的警惕與擔憂。如果將外資的這類表現稱作「狼性」,則我們更多的不應是停留於對「狼性」的批判,而應該對外資形成「狼性」的根源進行反思。
「斬首」式外資並購是國人對外資並購行為痛加撻伐的一個主要依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最近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中國已開放的產業中,每個產業排名前5位的企業幾乎都由外資控制;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
外資在並購中表現出的強勢地位與強悍作風,也令國人在感情上難以接受。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就跨國公司在華投資方式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總結出三個「必須」———必須絕對控股、必須是行業龍頭企業、預期收益必須超過15%。這三個「必須」是一些跨國公司目前在華並購戰略的基本要求。
在對外資的「狼性」表示反感與警惕的時候,也許我們更應該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外資的口味會如此之刁?為什麼外資如此之刁的口味仍能順利得到滿足?
資本的逐利性本無可厚非。假如我國資本到國外開展並購,在相同條件下,我們自然希望並購當地最優秀的企業,而不是那些垃圾公司。這是一個基本的理性選擇。但是,如果當地政府將那些優秀企業的並購條件設置得足夠高,也許我們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為了進入當地市場暫且並購在行業內並不十分突出的企業。再進一步,如果並購次一等企業的談判成本足夠高,也許我們會選擇直接投資而不是並購。
上述過程也可以反過來進行推導。最初,某國政府提出給予外資高於當地資本的優惠待遇,並且使我們的資金能獲得比在本國投資更高的收益,於是我們到那裡去開展直接投資,成為當地的「外國投資者」。然後,當地政府向我們開放了並購市場,允許我們對該國國有資本經營不善的企業進行並購。在並購成本不超過直接投資成本的前提下,我們一定會選擇盡可能好的企業予以並購。隨後,當地地方政府為了吸引我們的投資,以完成「國企改制」任務和實現任期「政績」,將處於該國行業龍頭地位的企業也向我們開放,並且在並購價格、稅收政策、土地出讓等方面給予我們足夠多的優惠,使我們並購這些企業的成本甚至比先前並購次一等企業的成本還低。這時候,我們將毫不猶豫地扔下次一等的公司,轉而攫取「龍頭」企業,並對當地政府希望我們並購的企業提出類似三個「必須」的苛刻條件。
在外資「狼性」逐步煉成的過程中,我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以及具體操作層面的一些問題被暴露出來。有關專家指出,地方政府的行為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外資並購的行為模式。隨著《外資並購規定》的實施,外資並購我國重點企業的審批權將從地方政府收歸中央。這將大大削弱地方政府(主要是省級政府)在外資並購活動中的主導地位,從而有望改變因地方與中央利益取向不一致而導致「外資泛濫」的局面。
中國製造不好的方面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