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摩拜單車有發展前景嗎
總體來說,行業競爭激烈,但前景看好。目前市場上已有近30家共享單車公司在爭奪市場,已投放的共享單車總量超過300萬輛,進入的城市超過50座。摩拜已進入全球34個城市,也投放100多萬輛單車。
據《2017-2022年中國共享單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以來,共享單車投放量超200萬輛,但2017年一年投放總量將接近2000萬輛,業內人士表示,來自共享單車廠商的產能需求甚至有可能突破3000萬輛。
在政府規范和指導下,共享單車或將經歷一次大的波動,優勝劣汰,整個行業將更加規范有序。
❷ 摩拜占共享單車市場6成是真的嗎
2017年,綠色出行理念開始深入人心,共享單車市場也由此迎來了黃金發展時期。蓬勃發展的市場,引得各大品牌的競相角逐,全球頂級智能共享單車品牌摩拜從中脫穎而出穩居行業NO.1。速途研究院《2017年第一季度國內共享單車市場調研報告》顯示,摩拜占據了共享單車市場56.56%份額,遙遙領先於競爭對手。
不過,摩拜的黑科技之旅並沒有止步於此。在接下來的發展過程中,它不斷刷新著人們對於共享單車的認知。尤其是AI人工智慧運維平台"魔方"的出現,更讓世界知道了--原來共享單車還能這么玩!收集騎行數據,匯總梳理分析,得出城市交通動態結論,對未來騎行進行預測,進而精準投放適宜數量的單車,摩拜成功掌握了用戶的出行規律,為其配備了合適數量的單車。
❸ 摩拜單車和小黃車等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於以摩拜和OFO的共享單車們來說,因為人們的騎行需求是存在的且高頻的,所以最基本的租車費就是最基本的盈利方式。
我沒有騎過摩拜單車,也沒有騎過OFO,因為這2家共享單車還都沒進哈爾濱,但我騎過哈爾濱本土的兩個共享單車:的拜單車和QFO。
除了用戶側,還可以向上游拓展,搞定供應鏈甚至成為供應鏈,然後做出口自行車的生意……
總之呢,賺錢的路子是足夠多的,只要你有足夠的錢燒,像滴滴一樣先把這個市場燒下來,否則你只能被收購被整合甚至被淘汰出局。
❹ 摩拜單車是怎麼定位的
======推薦====== 主流共享單車對比 摩拜單車找車教程 摩拜單車退押金教程 ======閱讀正文====== 摩拜單車不怕被偷嗎 摩拜單車被偷了怎麼辦?摩拜單車跟ofo或者其他共享單車一樣都屬於共享單車,那他們不怕被偷嗎?被偷了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大家都知道摩拜單車跟其他單車一樣,車身上都有GPS定位系統,所以我們才能在摩拜單車app上找到它的位置。摩拜單車如果長時間停在一個地方不動的話,工作人員會根據gps定位找到這輛使用率很低的單車,並且把他放到使用率高的地方。 如果有人把摩拜單車房到家裡面的話,相信摩拜單車或者ofo其他單車顯眼的外觀會讓你打消這個想法,畢竟大家一看外觀就知道是摩拜共享單車。 如果有人拿去賣的話也是要受到法律的懲罰的。 如果有人想當私車用的話,這個還是得看個人自覺性了。畢竟現在社會在進步,共享經濟肯定需要大家的高素質來支持。
❺ ofo、摩拜等共享單車未來的前景如何
再說前景如何情況下,我小說共享單車的現狀,首先就是單車押金問題,雖說這是單車的一種自我維護手段,但是很多人會害怕自己的押金被吞,所以更多的人都選擇ofo,卻沒有使用摩拜,而且押金高,很多人就會想不去買一輛了,使用者也就少了。其次就是維修問題,想想這么多車,一天壞幾輛,沒人修,一個月也能堆一堆了,而且現在大城市到處可見壞了的單車,這些沒人修,沒人用的單車就成了市容垃圾,可是又不好清理。最後嘛,就是單車放置的問題,可以說這個問題可大可小,也是目前單車最大的問題,你說你騎到哪放哪,你方便了,但是很多地方未必可以放置啊,而且還不能給車子擋雨,防曬,那車子不是壞的更容易。
現在我說說前景,車子使用起來,可以說是比較方便,如果真的可以確定押金的保障問題和金額問題,那麼使用者肯定會越來越多,畢竟對於現在的交通,騎車會安全快捷。還有這個維修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嚴重,畢竟車子太多,分布廣泛,車子又不是自己的,很少有人願意修,我覺得應該盡快建立共享單車專門的維修站,這樣有利於車子的維護,保養,回收等等問題。停放這個問題其實不好解決,畢竟城市規劃在先,不可能輕易改變,但是並不是特別影響共享單車的前景。
所以我覺得共享單車,只要解決了押金和維修護理的問題,未來發展肯定會越來越廣泛。
❻ 摩拜與ofo這場單車共享戰的關鍵點是什麼
10月10日,ofo共享單車宣布完成1.3億美元C輪融資,包括兩周前滴滴出行數千萬美元的C1輪戰略投資,以及美國對沖基金Coatue、小米、中信產業基金等領投的C2輪投資。
這距離競爭對手摩拜單車9月30日完成1億美元融資的傳聞剛過去10天。據稱摩拜的C輪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紅杉資本。
這是一場新的出行流量入口的爭戰,那麼這場戰爭的關鍵點是什麼?單車共享市場其他創業者還有機會嗎?能否從細分領域和區域市場切入,比如旅遊景區單車共享等。
單車共享市場的關鍵點
單車共享是流量入口,這是資本大鱷和行業巨頭願意沖進來的原因,它們看到了後面無限延展的可能性。
每個熱門市場都有它的關鍵點,就像每個戰爭都有它的關鍵點一樣。解放戰爭,最關鍵一戰就是錦州戰役。如果國民黨拿下錦州,傅作義的華北軍團就可以繼續增援東北,廖耀湘軍團就不會覆滅,國民黨在東北就可以佔住主要城市。東北當時有大量的工廠和礦產,可以規模生產武器彈葯。如果林彪先拿下錦州,基本上就可以把關外的國民黨軍隊一網打盡,把關內的國民黨軍隊擋住。
早年團購市場里,美團個提出過期退款。之前其他幾家團購,都是靠過期退款獲得收益。美團個提出「過期退」就獲得了用戶的信任,覺得我存在裡面的錢,只要不消費就可以退回來,美團就佔了先機。
單車共享市場同樣存在關鍵點。如果一個單車共享項目的創業者,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只要有一個城市能占據,我相信有VC願意投你千萬美元級別的錢,因為你有投資價值。這四個城市的用戶最願意嘗試新生事物,使用場景最多,最願意傳播朋友圈。離開這5個城市先去成都、武漢等城市爭奪區域性市場沒有意義。資本市場看不到你的成果,大部分資本集中在北上廣深杭,做調研也是在這些城市街頭調研。所以要持續融到大錢,一定要在這五個市場上做爭奪,這是制高點。
中國是一個統一性的市場,很少能出現偏安一隅的機會。互聯網時代早期,南京有西祠胡同,杭州有19樓,成都有天府社區,但越往後,這種區域生意模式變得越來越難。
中國市場確實很殘酷,如果你不能夠從中取勝,前面的很多投入都會打水漂,但是一旦取勝,任何很小的領域里都可能誕生幾十億美金(估值)的生意。這是中國作為一個巨大市場的魅力所在。
作為一個創業者,生在這個時代,生在中國是非常幸運的。如果是在韓國、新加坡這種地方,哪怕再努力、做得再好,它最終只是一個非常小的市場。現在只有中美兩個國家的市場足夠龐大。美國是把全世界當作它的狩獵場,創業者的眼光是直接面向全世界,一開始做就是多語言版本,比如Google、Facebook已經把全世界當作它的數字殖民地。中國一開始做一定要有全局的觀念,步想好做哪幾個高地,第二步要殺到哪幾個市場上,根據用戶的接受程度不斷進入新市場。但是也要清楚,你做到哪一步資本會有什麼認可、合作夥伴有什麼認可,得到更多資源再去做下一步。我認為,單車共享不像汽車共享,滴滴完全一家獨大,這個市場有可能出現幾家差不多大小的玩家。
但節奏很關鍵。你不能以「年」為單位,必須以季度,能夠以月為單位規劃自己的進度。我們曾投了一家公司叫趣分期(校園分期),2014年3月份開始做,不到一年時間完成三輪融資,剛談完這一輪融資,緊接著就談下一輪融資。市場擴張速度上,從一個學校到十個學校就一個月,從十個學校到一百個學校三個月,從一百個學校到七百個學校七個月,只能是這樣的速度,沒有辦法說等到什麼都完善以後再擴張,很多問題只有在發展中才能解決。
入口級產品想一開始賺到錢是很難的,比如網路、今日頭條、微信,一開始都要先做到規模化。規模化以後就會衍生出很多其他的模型。微信如果只有100萬用戶怎麼賺錢?沒法賺錢。但是到1000萬用戶的時候可以有廣告,1億用戶的時候所有的模式都來了,包括支付、電商、游戲等。所以做這種模式不能只考慮單個商業模型,比如1輛車每天騎5次才能回本。我相信,紅杉、高瓴不會這樣算賬,它們會算,這個團隊多久能夠覆蓋某個城市,多久能夠取得領先,用戶每天會打開(App)多少次,能占據用戶多少時間,而不是用戶為你花了多少錢。
單車共享定價只能往低定,定高了潛在用戶覺得你貴,不會選擇你。單車共享只有高速轉起來才有價值,用戶每天用摩拜(ofo)5次,每次1塊錢和每天用1次1塊錢,這兩個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因為跟用戶接觸點不一樣,接觸點越多,占據用戶時間越多,其他的業務模型才能成立。
單車共享這個生意最後拼的就是規模跟資本,最後形成用戶口碑。
單車共享不適合初創團隊進入
單車共享目前是一個熱門的投資領域,作為初創團隊適不適合進入呢?我認為這種超熱門的領域,初創團隊應盡量躲開。除非你是最早去嘗試這個模式的人,可能資本會認為你有一定的先發優勢,如果別人都已經到一定量的時候,資本更願意選擇能夠跑到前三的,或者明星創業者,比如雷軍離開金山做小米,資本願意砸,覺得他有號召力,有明星效應,資本願意賭。像小牛電動,我們肯定願意投錢,因為李一男有號召力,能夠整合供應鏈、渠道。
如果創業者想從細分市場切入單車共享市場,譬如旅遊景區單車共享,它的商業模式有幾個問題:一是慢,二是規模小,三是低頻。
我們想像一下,三年後,中國出現一個投放500萬輛車,覆蓋50個或者100個城市的單車共享巨頭,某個創業者做的景區單車共享公司,在全國景區擁有十萬輛單車。不管是廈門、大連,還是別旅遊城市,巨頭要進入景區市場是沒有什麼門檻的,甚至沒有護城河可以抵擋。
團購火爆時,餐飲團購為什麼是體量的?因為餐飲頻,一旦成規模高頻打低頻相當於外星人打地球人,維度不一樣。所以做低頻的團購,比如美發團購,都是不成立的,最後都會被高頻打掉。一般人外出旅遊,高頻的一年5、6次,低頻的一年1、2次。這種特點要讓用戶下載一個APP的難度很大。
規模效應同樣是需要考慮的問題。為什麼滴滴在汽車出行市場上一統天下,不管是計程車、專車,還是順風車、巴士(當然巴士做的不好,它覺得在裡面補貼太大了)。因為它抓住了頻的領域、最有規模的領域、跟用戶接觸最多的領域。
當然,不要想著滿足用戶的所有需求,只能先抓住的需求。摩拜(ofo)很多做法是經過深思熟慮研究的,雖然車的成本高,也沒有籃子,但它就是滿足用戶短距離出行。
如果創業者現在還想殺入單車共享市場,有差異化:一是引入不同目的的合作夥伴,比如樂視。它可能為了推樂視會員願意殺入這個市場,甚至可以買樂視會員免費騎自行車。二是引入不同目的的資本,摩拜單車和ofo進入的資本還很有限,還有大量的資本沒有找到可進入的領域。三是引入不同的自行車廠商,譬如、飛鴿、吉安特等這類還未入場的自行車廠商。計程車市場是個存量市場,如果滴滴把計程車簽完,別的玩家再去簽就沒有車了。單車共享市場不存在這個問題,它的供給是完全由新進入方提供的,別人不能阻礙你的供給就有獲得再進入的機會。這個市場很難排他性,它的供給是投入方供給。
熱門的領域更多的是定義差異化、定義打法,整合什麼樣的資源,能不能快速規模化,能不能比別人融到更多錢,而不在於單個模型算下來經不經濟。
把這個事情想清楚並不是壞事。昨天看了一個段子說一個學生上北大經管學院知名教授的課程,講的課程叫投資學。老師在課間的時候說,經管學院有一筆錢讓他做基金賺錢。老師說我也不知道怎麼賺錢,第二天學生就退學了。學生說這種不知道怎麼賺錢的老師還講投資學?
每個人應該嚴肅對待創業,創業是個挺消耗人的精力、財力,甚至創業者是需要花掉陪伴家人的時間。所以,在選擇創業路的時候,能避開不適合自己的方向就是一種成功。
創業最怕的是,從某個細分領域切入,做到四五年後發現這不是你的菜,機會成本很高。
❼ 「共享單車」是如何根據具體的細分變數進行細分
按照傳統經典商業理論,行業大體會經歷四個階段,培育期、高速發展期、成熟期、衰退期!
在競爭慘烈的成熟期,行業各細分市場潛力大部分被挖掘,細分市場領先的品牌,大多經歷跌跌撞撞,不斷試錯、修正、與對手殘酷競爭.....最終獲得來之不易的領先地位!
其過程,必然伴隨著全行業大量的社會資源及環境資源的浪費!
而也有鳳毛麟角的優質企業,自行業培育期就開始制定精準的細分市場戰略,以較小的代價取得巨大成功!
比較典型的如手機行業裡面的oppo與vovo!一眾曾經大吃風口紅利的品牌因為同質化競爭焦頭爛額、甚至衰退、出局!
而這兩家,已經牢牢把控住自己能夠盡可能資源效率最大化利用的最肥美的細分市場!而現在才眼紅其市場的大多數欲圖染指之品牌,幾乎看不到勝算!
本文試圖前瞻性的將細分市場理論作用於目前熱度很高的共享單車行業,以期對共享單車行業企業決策者有所參考,並期待可以減少目前共享單車行業已經出現的資源浪費!
細分市場理論運用於實際操作的成敗關鍵在於細分市場模型的建立以及確定進入哪些細分市場!
一、細分市場模型的建立
有很多方法可以建立細分模型,比如根據使用人群(收入、年齡、職業...)、購買人群、地理區域、接觸途徑、客戶主體行業等等!
而建立適合自身行業的科學細分模型有大致3個原則:
1、細分市場規模夠大
2、該細分市場用戶需求特徵明顯
3、具備足夠可開發商業價值
按照這些原則,不妨將共享單車市場做個細分:
1、旅遊景區市場(遊客)
2、高校市場(學生)
3、市區短途出行市場
下面分別就這幾個市場做幾個緯度的簡短分析:
1、景區旅遊市場
a、原有短途出行解決方案多為價格很高的景區內部企業服務或者外租戶提供,本身價值空間很大
b、此類車可單獨設計綠色,接近大自然,也便於管理(此特殊制定的顏色,在非景區出現,一目瞭然)
c、可以配備簡易飲料、創可貼等簡易裝備,
d、景區遊客還有可開發剛性需求,比如飲料、食品、紀念旅遊品、特產等等,而且此類服務多是顧客需求痛點,傳統解決方案有被顛覆、整合的可能性
e、車輛運營管 理辦法參考設計:只針對該景區出行半徑,不針對其他市場投放、根據景區設立駐點、可建立綜合生態場景
f、涉及到景區相關利益,可考慮聯合開發
g、融資可考慮有旅遊背景的投資方,如投資攜程的投資方,可資源共享 此細分市場完全可以造血生血,甚至做消費者生態開發!由於核心資源要素有限及有必要設置進入壁壘,資金可考慮對核心資源要素做排他性搶占!
2、高校市場
a、學生出行場景分析
A校區內上課、自習及短時間代步:高頻、時間短
B放學後騎行:休閑、鍛煉、社交
C周末出行:到地鐵口、公交站或者說騎車出行
b、學生群體需求屬於高頻,而且該市場的管理相對更有效;校區外的駐點就考慮高校附近、地鐵口或者說公交站
d、外出騎行要求須騎回駐點,這個應該難度不大
e、單獨設計車輛顏色,比如金色,可考慮配備簡易飲料、學生需求頻率高的小產品
f、經常組織相關活動,比如比賽、公益;
g、針對學生群體開發生態,與景區細分市場聯動
h、可與高校社團合作,比如勤工儉學,讓學生參與
此細分市場含金量也很高,自我生血造血功能很強!
3、市區短途出行市場
目前各種單車大多集中在此市場血拚,競爭慘烈、商業盈利模式難以開發、佔有公共資源較多、管理難度非常大!
二、最佳細分市場的選擇
如何選擇最佳的細分?一般從以下幾個維度來綜合選擇:
A市場規模多大
B增長潛力
C商業價值可挖掘大小
D該細分行業競爭力度
E自身把控該細分市場能力!
以經典的oppovivo細分市場戰略分析:
蘋果占據的高端機市場規模夠大、利潤夠高,但是這個對手實力太強大,該領域還有虎視耽耽的三星,而自家實力很長時間內難以匹敵!
那首選細分只有階段性放棄該細分!
而政商細分市場,本身有蘋果三星的壓力,當初還有耕耘很久的金立、酷派(8848、華為是後來進入此細分市場),同樣競爭激烈,對手也不弱!
再看低端機市場,ov實力把控綽綽有餘,規模也足夠大,對手實力也難以說強過ov。但是該細分進入門檻低,消費者可開發商業價值含金量低,而且是價格戰的高發地,所以對於ov來講,首選細分市場也先排除!
而ov自己最後選擇的細分市場是年輕時尚群體,這個市場規模大,可挖掘商業價值大,之前還沒有對手深度挖掘開發此市場!
而且居然有很大比例屬於吃第一口奶的嬰兒(新用戶紅利),而這個細分領域,ov自MP3時代到進入功能機就在埋頭耕耘且效果奇佳,信手拈來!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不難對共享單車的三類細分市場做出選擇:暫且避開慘烈的城市短途出行市場,挑選市場規模夠大、更容易開發商業價值、競爭較弱的景區及高校市場!並且針對性的為這兩類市場制定獨特的產品、服務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突破,設計更貼切、完善的各種經營活動!
很多企業都渴求獲得相對競爭優勢的高速發展窗口期,大體通過三類方式獲得:
1、革命性技術突破.引領行業發展趨勢,蘋果三星為代表,不過三星更多靠硬體創新突破。
2、顛覆性商業模式.比如谷歌、網路。
3、細分市場領先戰略.根據自身資源整合以及行業競爭,結合細分市場目標客戶需求痛點,率先提供領先的需求解決方案,快速搶占該細分市場核心資源要素以及與目標群體形成高粘性關系!
獲得細分市場領先地位的品牌,往往具備一定天然的防禦空間以及後發優勢!
由於高粘性,當新技術或者說突破商業模式出現,原有用戶不會立刻就接受或者倒戈,而這個緩沖期就是市場領先品牌的天然防禦期,採取跟隨戰略抓緊跟上,原有客戶的高粘性依舊!
以蘋果為例,當年遲遲不推出大屏幕手機,而三星率先推出大尺寸屏幕手機對蘋果占據的高端市場發起強有力的挑戰,一時風光無限!iphone6系列推出後,蘋果又輕易守住地盤!
到目前為止,快充、大容量電池紅利已經被絕大部分廠家吃透,而蘋果目前為止還沒有推出,說蘋果技術不具備可能誰都不會相信!
率先精確制定細分市場戰略的企業,往往會以最低代價取得對該細分市場的領先地位,當對手跟進模仿的時候,事倍功半!
就如很多文章分析oppo、vivo的成功關鍵,居然是普天蓋地的廣告、海量的終端渠道、人海戰術等等,這就如古話所雲: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那些技戰術無非是配合戰略精確設計的經營活動!盲目倉促同質化復制這些技戰術,除了造成資源的更多浪費,幾無勝算!
結語:目前國內眾多行業,逐漸都已經或者即將進入本行業競爭慘烈的成熟細分市場階段。
可以預見,越來越多的採用細分市場戰略的品牌會取得成功,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行業發展初期就率先制定細分市場戰略取得成功!
火爆的共享單車行業,會不會出現筆者所言的率先制定細分市場戰略並且踐行、獲得成功!讓我們拭目以待
❽ 摩拜單車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做了簡單的商業模式畫布分析如下,歡迎大家補充完善:
我經常說所有的企業現在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金融,畢竟離錢最近的東西就是錢。摩拜單車的信用體系已經開始搭建。芝麻信用的威力大家都看見了,去年就有朋友利用芝麻信用分作為信用擔保在美國與猶太人合作做房地產貸款業務了,國內開始借鑒使用的都稍稍晚了一步。
在未來沒有什麼比信用更重要,或許現在你所理解的信用只有自己的個人誠信,在大數據的今天,整個信用體系會越加龐大。不管摩拜單車的信用體系最終是獨樹一幟還是成為更大的信用體系的一個分支(個人更傾向於後者),這才是資本投資者最看重的東西。
❾ 目前為止共享單車誰占第一是摩拜還是ofo
不得不承認,通過用戶角度看這個問題是很不全面的。
我們從頂層數據上來看一下目前用戶情況。
通過公開工具可以查到兩個APP安卓渠道的新增數據。
OFO 目前的安卓日新增大概在13W➕,而且近三個月的數據基本保持不變
16年9月份膜拜的月活用戶已有120W+
16年第四季度mobike也新開通很多城市。通過新增及留存,
預計情況大概會在250W+
因為ofo的單車成本低,所以從用戶端來看,線下的車的量要大於mobike,而最近北方天氣冷,出地鐵站還有寫字樓能看到很多很多的車,單從線下來看,ofo表面上車的數量大於ofo,但是真正用於量來看,通過公開數據平台,ofo應該還沒有趕超過mob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