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城中村改造市場定位

城中村改造市場定位

發布時間:2022-06-26 18:10:21

『壹』 2021上半年城市更新發展總結與展望

2020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首次寫入我國五年規劃,「十四五」時期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城市更新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關政策也進入密集出台期。本文系統梳理2021年初以來中央及地方出台的城市更新相關政策,總結上半年中央層面及地方層面城市更新政策特點,並對重點政策進行解讀,通過政策方向挖掘未來城市更新業務機遇,為城市更新服務商的業務布局提供參考。報告結構如下圖所示:

總結與展望

整體來看,2021年初以來,在中央城市更新戰略方向之下,我國各地進入城市更新的快速發展期,但由於不同城市的發展程度不同,規劃定位不同,各地對於城市更新的頂層設計和實施細則都有較大區別。具體到土地政策、審批流程、主管機構、實施方式也都存在明顯差異。各地政策的推進情況將直接影響到城市更新的發展速度與規模。

未來,城市更新政策將呈現出三大趨勢。第一,出台城市更新政策的城市仍將不斷增多,特別是一二線城市,政策的出台將首先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城市群;第二,模式分化,但整體更加強調市場化運作,南方城市城市更新普遍市場化程度更高;第三,規劃、土地、資金等支持性政策更加落地,部分城市力度較大,為房企參與城市綜合開發運營提供了新的契機。

政策風口之下,對市場主體的發展影響深遠!雖然不同的城市城市更新實施模式差異較大,企業能夠參與的程度也不一樣。但無論哪種模式,都將釋放巨大的投資空間。目前,在二級開發領域具備強大優勢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已經成為參與城市更新的重要力量,多數品牌房企結合自身的資源及能力優勢已不同程度進入城市更新領域。而從過去的實踐來看,廣東省的三舊改造讓深度參與其中的房地產企業實現了自身價值增長與城市復興的共贏。在這一輪的政策風口之下,具備集團產業資源、資金優勢、商業運營能力、物業服務能力的企業,更應該積極開展不同類別的城市更新業務,實現既有業務與城市更新業務的緊密互動。

『貳』 老城區改造工作先進典型事跡材料

一、基本市情
鄭州市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接黃淮平原。現轄6個區(包括金水、二七、管城、中原、惠濟、上街)、1個縣(中牟縣)、5個縣級市(包括鞏義、滎陽、新密、登封、新鄭)和2個國家級開發區(包括鄭東新區、高新技術開發區)、1個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即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總面積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10.3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724.3萬,建成區面積294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約354萬人,除鄭東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外,建成區內共有124個城中村(共228個自然村),佔地約70平方公里,約占建成區總面積的1/4,村民人口約30萬。
鄭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文案中國編輯整理)、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城市。早在8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和發展。5000年前,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這里出生、創業和建都,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根基。3600年前,成為我國商代早中期都城,享譽世界的商文明從這里起步。嵩山文化,黃河文化,黃帝文化,商都文化等是鄭州歷史文化的主要內涵,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華夏文明的創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鄭州景觀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有以少林寺、中嶽廟和國家森林公園、世界地質公園中嶽嵩山為主的嵩山風景名勝區,以黃河風景名勝區、大河村原始村落遺址為主的黃河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區,有浮戲山、軒轅黃帝故里、北宋黃陵、河洛匯流、康百萬庄園等名勝古跡,嵩山少林寺以佛教禪宗和少林武術聞名海內外。
二、城中村改造進展
鄭州市城中村改造的提出是在1998年,在鄭州市人大代表會議上,部分人大代表對城中村存在的臟、亂、差現象及影響城市形象和發展的諸多弊端,表示了高度的關注,並建議對城中村實施改造。但由於當時的歷史條件和各相關方面對城中村以及城中村改造的認識有一定的局限性(文案中國編輯整理),也沒有相應的政策支持,所以未能得到推行。直至2003年,鄭州市政府才正式將城中村改造提上了議程,在考察借鑒一些城市城中村改造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時實際,研究制定了《鄭州市城中村改造規定(試行)》(鄭政[2003]32號)文件,對城中村土地、規劃、拆遷管理以及村集體經濟轉制辦法做了初步規定。2004年,市政府成立了「鄭州市城中村改造指揮部」,並再次組織考
察外地經驗,出台了《鄭州市城中村改造土地規劃拆遷管理實施辦法(試行)》(鄭政[2004]35號)文件,對2003年32號文件進行了細化,並在市內各區推薦的基礎上,確定了17個村(組)為改造試點單位。2005年,根據鄭州市委、市政府「保護改造中心城區、加快建設鄭東新區、抓好中心城市建設」的戰略部署,我們在總結17個試點改造村(組)經驗的基礎上改造工作全面啟動。2006年,為加大對城中村改造的領導與協調力度,成立了「鄭州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統一組織協調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同年,共批准了30個村(組)實施改造。
2007年以來,在總結以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國家法律法規以及我市實際,市政府研究出台了《進一步規范城中村改造的若干規定》(鄭政[2007]103號)文件,對2003年32號、2004年35號文件的部分條文進行了修改,部分條文進行了細化,並形成了一套強而有力的工作機制。在具體實施中,為解決推進中的一系列問題,充分發揮城中村改造的綜合社會效益,市政府根據工作實際,不斷完善相關配套政策,這些政策涉及城中村改造的工作程序、村民的安置補償、拆遷施工現場管理以及解決低收入人群和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問題等方面。
總的來說,經過一個較長時期的探索,鄭州市城中村改造的相關政策逐步得到了完善,並切實形成了一套具有鄭州特色的工作機制。市內各區、鄉(鎮、街道)、村(組)嚴格按照有關政策操作,克服種種困難,大膽實踐,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有效推進了全市城中村改造的發展進程。
截至目前我市共批准95個村(組)(含144個自然村)實施改造,其中已實現集體土地轉國有的有46個村(組)(含69個自然村),已完成改造規劃編制工作的有38個村(組),已通過招拍掛出讓改造用地的有19個村(組)(含34個自然村)(文案中國編輯整理)。通過土地招拍掛,共盤活建設用地約7243畝,已簽訂土地儲備協議面積約3208畝。全市在建房屋總建築面積約1382萬平方米,其中在建安置房約731萬平方米,在建配套開發商品房約651萬平方米,在建用於解決低收入人群和外來務工人員住房問題的廉租住房約22萬平方米,在建醫院、學校、幼兒園等公益性設施用房約1.2萬平方米。總投入資金約166億元。
三、主要做法
近年來,我市城中村改造一直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群眾自願、區級負責、成熟一個,改造一個」的基本原則,在具體實施中,我們著力建立一套強而有力的
工作機制、著力激發村民與開發企業兩方面積極性、著力抓好三個關鍵環節、著力落實四項推進措施。
(一)著力建立一套強而有力的工作機制。城中村改造是一項十分復雜而又艱巨的工作,由於觸及各方利益,被村民稱之為第二次土地革命。為確保城中村改造工作順利進行,市委市政府把這項工作擺上了重要位置,給予了高度重視,作為加快城市化進程、不斷改善民生的「重頭戲」來抓。一是加強領導。成立了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領導小組,主管副市長任組長,抽調市建委、規劃、國土(文案中國編輯整理)、房管、土地儲備中心、拆遷辦等單位專業人員組成辦公室,為城中村改造工作提供政策指導和協調服務。各區分別成立了城中村改造工作機構,建立了與市領導機構相銜接的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二是明確責任。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統一負責城中村改造工作的組織領導、政策制定、方案審批和指導協調,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城中村改造相關工作的復核、審批、考核、督導等;明確各區政府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直接責任人,具體負責本區范圍內城中村改造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及改造方案的申報、拆遷安置及建設管理等組織實施。三是完善制度。我們制定了主任辦公會議、每周工作例會、改造方案聯合會審、以及信訪舉報、監督檢查等項制度,為城中村改造順利推進提供保障。四是上下聯動。在市政府統一領導下,建立了以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為中心,各區、街道辦事處、村組城中村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為支點,上下貫通,步調一致,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四級組織領導體制,為全面推進城中村改造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著力激發村民和開發企業雙方積極性。首先,加強宣傳動員,贏得群眾擁護和支持。一是逐級召開動員大會,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任務,堅定信心;二是藉助電視、報紙、廣播、板報等宣傳載體廣泛宣傳,張貼公告、懸掛條幅營造濃厚氛圍,印發《給村民的一封信》、《致商戶、承租戶的一封信》、《政策問答手冊》宣傳政策,發動群眾。三是組織宣傳隊伍深入村組、深入一線,面對面、心貼心向廣大村民宣傳城中村改造的目的、意義、補償安置政策,並從兌換面積的單價、居住房屋的性質、周邊環境的改善、經濟收入的增加以及綜合效益的提升等方面幫村民算「升值帳」、「收入帳」和「環境帳」,讓廣大村民切身感受到拆遷為他們帶來的好處和切身利益,贏得了村民的極力擁護和大力支持。為了健康、快速推進改造工作,市政府本著政府讓利、村民受益、企業有利的基本原則,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文案中國專業寫作),出台了一系列惠民讓利政策。為最大限度地保障村民合法利益,我們依法合理制定補償安置標准。被拆遷人選擇貨幣補償的,補償金額根據被拆遷房屋的面積、區位、用途等因素
確定,原則上三層以下(含三層)的合法建築,按市場評估價給予補償。被拆遷人選擇產權調換的,原則上三層以下(含三層)的合法建築,按拆一平方米還一平方米的標准給予安置。對開發企業,我們及時研究出台優惠政策,保障其在城中村改造中有合理的利潤空間。比如對土地出讓金政府收益部分我們規定,除國家、省規定不得減免的部分,其餘全部返還,用於該城中村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在國際金融、經濟形勢異常嚴峻的情況下,我們又對相關規費進行了緩繳、減、免;同時,我們經常深入村(組)、開發企業調查研究,或召開各種類型的座談會徵求意見,提出建議,切實幫助他們解決改造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充分調動開發企業參與城中村改造的積極性。
(三)著力抓好三個關鍵環節。實踐證明,規劃編制、土地出讓、拆遷補償是城中村改造的三個關鍵環節,對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周密部署,克難攻堅,全力突破。一是堅持規劃先行。統一規劃、科學規劃、超前規劃,著力建立一個層次清晰、科學合理的規劃體系。強調規劃的整體性、前瞻性和科學性,要求彰顯地方特色,凸現功能定位。為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味,強化產業培育,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必要的技術保障。高度關注村民的醫療、健身、休閑、教育、就業等需求。在具體實施中,要求合理規劃和建設停車場、公共綠地,以及中小學、托兒所(文案中國編輯整理)、幼兒園、社區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盡力為村民的生活便利、生活愉快著想。已完成土體招拍掛的19個村(組)共規劃中學7所,小學20所,幼兒園43所。還要高度重視城市低收入家庭、外來務工人員和來鄭大中專畢業生的住房問題,為他們提供經濟、適用的住房房源,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保持城市經濟活力和競爭力的必然要求。我市在城中村改造時,規定開發企業原則上要從開發建設總面積中,提供5%的小戶型簡裝修住宅,村集體原則上也要從安置的村集體辦公也經濟用房總面積中,提供5%的小戶型簡裝修住宅,按照每月每平方米5元的租金標准,出租給轄區政府,租用期為5年,作為過渡性廉租住房和周轉房房源,由區政府統一管理。我市城中村改造項目在建廉租住房約22萬平方米。二是堅持依法供地,著力創造更加公開、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場環境。村(組)使用的土地,經村民(股東)大會或代表大會同意,區人民政府審核確認,按土地利用現狀依法集體土地轉為國有,並依法確認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辦理國有土地使用證。村(組)使用的土地,以村(組)為單位,一次性全部按《土地登記規則》規定的程序辦理申請和登記發證手續。對安置用地,我們明確由村委會以自辦出讓方式辦理手續;對配套開發用地,我們堅持走招拍掛程序,通過土地招拍掛選擇有實力的開發企業參與城中村改造。目
前我市已出讓改造用地的村(組)有19個,其中一個村是通過土地拍賣方式出讓,其餘18個村(組)均是採取掛牌方式出讓。三是堅持依法補償,和諧拆遷。逐戶與村民簽訂《補償安置協議》,及時為村民發放搬家補助、臨時安置補助等費用,對在規定時限內搬遷完畢的村民,除其他正常費用外,給予一定的拆遷獎勵;幫困扶弱,抽調部分幹部組成幫扶組,幫助孤老、殘疾、患病等村民尋找臨時居住房,義務搬家。對於生活困難的貧困戶,為其發放生活補貼,幫助其順利渡過拆遷安置過渡期;對拆遷工程招投標、協議簽訂、資金補償、垃圾清運等各個環節,實行陽光操作,堅持透明公開,力求以公開求公正,以公正得人心,廣泛接受社會各界監督;設置舉報電話、村民咨詢和上訪接待站,組織人員24小時值班,及時解決拆遷中村民反映的各種問題,化解矛盾,確保拆遷工作和諧、順利進行。
(四)著力落實四項推進措施。一是採取集中培訓與重點教育相結合的辦法,針對不同群體,分類、分層次開展培訓工作。對城中村改造工作人員,重點採取舉辦培訓班、召開培訓會等形式,宣講土地管理法、城鄉規劃法等相關法律和政策,以及我市城中村改造的政策、程序和工作方法,不斷提高城中村改造幹部和工作人員執行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對村(組)幹部,重點採取集中學習(文案中國編輯整理)、參觀考察、座談等多種形式,宣講我市城中村改造的政策、程序以及群眾工作方法,提高村(組)幹部運用政策開展工作和處理村民糾紛等問題的能力。二是以「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為主線,多種模式並舉,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對於有一定集體經濟實力且領導班子戰鬥力較強的村(組),鼓勵和支持其成立股份制公司,自行籌集資金進行改造;對於村民和村集體自行改造積極性較高,但集體經濟實力不足於滿足改造需求的村(組),支持其與房地產開發企業或有實力的周邊單位成立聯合開發公司,共同實施改造(文案中國編輯整理);另外,對於區政府經濟實力可以滿足城中村改造需要,且城中村村民同意區政府組織對本村實施改造,鼓勵區政府會同相關部門統一組織進行拆遷改造,集中一定的力量,做好土地確權、控規編制等前期工作,鼓勵和支持以凈地招拍掛出讓,按照有序競爭的原則,招大商、上大項目。三是堅持從實際出發,分步、分批實施改造,做到條件成熟一個,審批改造一個。綜合考慮各城中村區域位置、村民對城中村改造的積極性、村(組)領導班子狀況等因素,優先考慮積極性高的、城中村問題突出的和處於重點地段的村(組)實施改造。同時,堅持快速推進與綜合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既快速推進城中村改造,又兼顧房地產市場、房屋租賃市場及市政管理的承受能力。四是實行一村一單責任制,量化目標,明確責任,倒排工期,強力推進。根據城中村改造工

『叄』 棚戶區改造如何定位房子是棚戶,不是的話如何補償!

棚戶區改造的優勢在於,國家有很大的補貼政策,在土地價格、審批環節上有優勢。
在此基礎上,通過政府組織、市場運作的模式進行土地收儲、上市;同時進行安置房建設。
針對個人的環節,就是以房換房,或者以錢補房。
如何界定棚戶區?棚戶區的關鍵是區域,不是放。指的是類似城中村、底下踩空等因為長期發展,歷史遺留下來的居住區,大多是平房,面積不大,關鍵是因為沒有整體規劃,水、電、氣、熱等設備無法入戶或者管道老化。再加上私搭濫建,違法建設,人民生活環境非常差。
此區域范圍,為棚戶區。不管你的房子如何。
補償合理性,一是當地政府是否按照國家政策執行。二是:你是否改善了居住環境。棚戶區改造,是民生工程,不是商業開發,不是天上掉餡餅。給予一定的補償是必須的,但不要抱著一夜暴富的心態。

『肆』 舊城改造的策略建議

不同類型舊城改造項目的比較研究
類型一:城市中心區——功能多元,高端引領
通常一個城市的發展大多圍繞中心城區展開,城市中心承載著城市功能與活動的主要部分。在城市經濟發展的推動下,其市政配套和功能結構一直處於更新與再開發之中,所以城市中心往往成為舊城改造的重點區域。中心舊城區內通訊、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非常完備,學校、醫院、金融和商店等配套設施也相對集中,並且城市中心區擁有核心區位與交通樞紐優勢。但弱勢在於建築密度大,公共綠地少、生活環境質量差、停車場以及停車泊位少等。
城市中心區改造存在的一系列矛盾,諸如商業活動減少、居住環境惡化以及周末和夜晚成為死城等,是開發企業無法迴避的難題。由於拆遷成本與容積率的要求,城市中心改造需要邊際利潤更高的商業項目,但開發企業不能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對承接大面積舊城改造的企業而言,需要注意改造區域內的功能調節。
城市中心改造的項目不能減少街道的數量和面積,以保證人們接觸的機會,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保留部分不同品質的建築,在滿足區域視覺整體性的前提下,盡量提供針對不同經濟能力消費者的多樣化功能需求,滿足經濟能力不同的功能需要,以增加不同時段內區域人口的密集度。下面提供幾種城市中心改造產品和改造實例供開發企業借鑒。
高端商業——休閑購物是除居住功能之外最能吸引人氣的功能結構,但是私家車的增多,郊區地產以其較低密度居住環境,日漸成熟的內外配套,正不斷吸納從舊城中心遷出的居民,市中心改造的商業要同郊區購物中心直面競爭,就不能再沿用同質的商業產品。從國外城市的經驗來看,高端商業從事最好的商業形態,在保證邊際收益的同時又能帶動整個片區的住宅品質。
步行系統——很多情況下,舊城自帶的商業項目已經擁有固定的購物客群,但是其往往同時擔負著城市幹道的職責,加上傳統設施營業場所腹地過於狹窄,容易造成商業流與人流混雜。但是,如果簡單加以拓寬,將造成較大規模的拆遷,使開發成本劇增。因此,建議在舊城內的商業項目添加步行系統,如步行街與天橋系統,改變人車混雜的交通危險性,並增強購物的舒適性,通過網路把與平行的零售和服務設施連接起來。
上述可以發現,無論是局部調整商業品質還是拆除重建,成功的商業中心改造都需要耗費極大的成本,如果不能將商業中心的消費檔次以及物業租金提高,投資成本根本不可能收回。由此,商業中心改造應該慎之又慎,分階段分地域逐步改造。與此同時,在保護歷史建築與景觀風貌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利用商業以及公共空間,不是簡單地開發客源市場購買力,而是要引導甚至重塑整個市場的消費趨勢。必要的話將周邊的舊城區用地分二期、三期開發,這樣可以降低單位開發成本,如果商業中心的帶動效應明顯的話,後期的住宅利潤將更為可觀。
類型二:歷史文化區——維系文脈,挖掘價值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遺址,比如北京的四合院、西安的鍾鼓樓、南京的夫子廟、黃山的屯溪老街等等。城市歷代古城建築真實地記錄了城市個性的發展和演進,是城市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也是城市底蘊和魅力所在,更是城市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早先的開發改造規劃由於對其風貌保護不夠重視,導致城市歷史瀕臨絕跡。例如在舊城改造的實施過程中,許多古城門和城牆因為被定位於阻礙城市交通發展而遭到拆除;或者為了單純的經濟效益而盲目改建,例如大量私家園林被改造成高級招待所。對城市古建築、歷史街區進行的大拆大建,其實質無異於殺雞取卵,損害的不單是開發企業的長期利潤,更是一個城區的人氣與商業競爭力。
類型三:混合居住區——配合政府,統籌操作
混合居住區通常位於城區的中間圈層,是早期規劃短視的產物,由於歷史原因,混合居住區內集中了居住、商業、工業、市政設施等多種土地類型,道路狹窄、建築密集,區域內人口購買層次低,無力承擔改善居住置業的成本,且混合區內工業以小型企業居多,徒增拆遷難度。根據國家關於舊區改造的原則,開發商必須對道路進行拓寬或翻修,增設公共配套設施,這樣一來改造費用大大增加,加之有許多地塊多出於偏街僻巷,市場運作升值空間小,風險非常大。
房地產開發企業對於這些居住密度高、區位條件差、資金難於平衡的地塊,通常避而遠之,但是政府為了實現統一規劃,通常混合區與區位好的土地捆綁推出,成片改造。所以想要參與大面積舊城改造的企業必然會遇到混合區改造,同時出於對提升改造地區的品位和開發檔次,房地產開發企業也要顧及到混合區對於其單體項目的影響。
類型四:城市邊緣區——城鄉一體,建管並重
城市邊緣區是近50多年來因城市擴展所包圍的原城邊村居。所以許多城市邊緣區一般仍有集體經濟與行政合一的組織機構,建築雜亂密集,而其中最典型的形態當屬城中村。由於二元體制的慣性,這種「都市中的村莊」仍舊實行農村管理體制,因此在建設規劃、土地利用、社區管理、物業管理等方面都與現代城市的要求相距甚遠,甚至出現管理上的真空。目前,北京、深圳、珠海、廣州、南京、杭州、西安等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都已紛紛啟動,其中深圳漁港村的改造方式值得許多開發企業研究。
類型五:工業聚集區——依託基礎,發揮特色
在每個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工業企業的布局因為城市規模增大、城市功能調整而變得不再合理。從國外工業化城市發展的歷史來看,幾乎都經歷過工業廠房的調整改造。由於工業區產權結構與建築結構簡單,且容積率較低,拆遷量相對住宅片區要小很多。此外工業區供電、供氣、給排水設施的容量優於普通住宅,所以工業區改造往往免除大規模的市政投入。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工業聚集區改造不是簡單的廠房拆除和產業置換,而是牽涉到更深層次的產業設計與廠房再利用。特別是牽扯到當地支柱型工業企業的改造,由於該工業區攸關整個城市的發展,必須慎重。在具體更新進程中,工業集聚區的改造一般又可以分為小型工業區的產業置換、混合工業區的漸進改造和大型工業區的產業升級。
小型工業區的產業置換
區域特徵: 城市傳統產業的工業聚集地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而呈現與城市環境格格不入的景象。這些規模小,空置率高,同時土地產出效應較低的工業區或者成片的工廠,區域內的工業項目現狀與周邊的居住、商業極不協調。比如嚴重污染的舊工業區,需要通過規劃調整以及有關措施將工業用地置換為居住、商業、綠地或其他城市功能。
改造策略: 隨著城市的發展,舊工業區已失去了往日重要的工業用途,其中部分建築的形象也與新出現的高層建築不相協調,以往舊企業搬遷後,對於舊工業廠房最簡單的也是最通用的做法就是「推倒重來」,這樣就等於夷平了城市的工業文化遺產。在國外,對工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再利用已成為一種潮流。通過綜合使用功能的再創造,賦予舊建築全新的功能新概念。
區域特徵:指在一些工業區內,存在工業、辦公、商貿等共同發展,工業聚集地規模較大,已經形成一定的集聚效應。混合區往往具有如下特點:區位條件通常較好,已形成一定的商業氛圍,通常是工業生產和商貿以及辦公活動均很活躍的舊工業區,面臨調整產業結構、疏散中心城區人口、解決環境污染等多重壓力。但其產業和生活環境標准尚未下降到既不能吸引新的工作和商業,也不能維持正常城市生活功能的程度。通過採用某些扶持政策或提升產業與生活環境標準的措施,仍有望繼續吸引新的投資等。針對這些工業區,需要考慮到區域內已經形成的功能布局,彈性地改造。
改造策略:混合區的形成緣由是城市居住及商業區域被無序擴大,對其的改建應首先分析原有土地的容量情況,如果可以增加容量的,則可以在改善居住環境的前提下,適當提高容積率。如果居住區出現交通、配套均需要重新修建的舊區,可根據社區鄰里原有的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根據其不同的老化程度,分別採取維護、局部整治、拆除重建等多種改造方式。如果區域內用地結構不合理,則需要對用地性質作重新設計,增加更多的商業用地,以提高土地利用的邊際效益。
大型工業區的產業升級
區域特徵:這類工區集聚區雖然工業出現某些衰敗,但是土地產出效應高,或者區內工業是當地的經濟支柱產業,對區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一定時期內不適合大規模的產業置換。
改造策略:該區域通常採用工業升級模式,該模式強調維持工業區原有的以工業為主的功能和性質不變,改造重點在於產業的重塑,以鼓勵同類或者關聯度高的企業進駐,再次形成產業集群效應,這一方面國外的工業城市可以提供不少的借鑒。比如德國魯爾工業區、美國中西部地區的「銹帶」、日本北九州地區等世界著名的工業城市都曾經歷過這一過程。升級工業區的關鍵是要將工業產品向出口外向化與附加值提高化發展。

『伍』 聶村什麼時候拆

計劃2019年6月完工,一般要是有拆遷計劃的話,相關部門是會發布拆遷公告的,到時可以注意一下。
到你所在政府門戶網上查查2021年工作重點中有沒有計劃,如沒有,就說明早了。
聶村城中村改造二期回遷安置工程項目位於新建北路東側、匯豐街北側,包括:1#商業樓、2#住宅樓、3#住宅樓、4#住宅樓、5#住宅樓、6#商業樓、7#住宅樓、8#住宅樓、9#住宅樓、10#住宅樓、11#商業樓、12#商業樓、13#商業樓、門房及地下車庫共計14個單位工程,總建築面積160392.26m',地上建築面積133203.38m,地下建築面積27188.88m';住宅樓基礎為筏板基礎,地下車庫為獨立基礎;住宅樓為剪力牆結構,商業樓、地下車庫為框架結構。
【拓展資料】
晉中市天地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正在蓬勃發展的,以房地產綜合開發為主,兼營房屋銷售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公司成立於2015年3月,位於山西省市晉中市榆次區北山路東,
目前,公司正著力打造「聶村城中村改造二期回遷安置工程」項目,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商住兩用,現處於施工階段,計劃2019年6月完工,並努力使之成為本地標桿性項目。
公司自成立以來,本著「打造精品社區,引領住宅潮流」的經營理念和市場定位,用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守諾擔任,共同發展」指導各項工作,立志成為「客戶滿意開發商」
近年來,公司在領導的帶領下,全體員工齊心協力、奮力拚搏,企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整體實力和發展後勁。今後,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指導思想,以先進的開發理念,成熟的開發經驗,城實守信的經營作風,同心協力,開拓創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浪潮中,乘風破浪,努力把公司建設成為我們本土最具競爭力的房地產企業之一,為改善我市的住房條件和美化城市面貌作出更大的貢獻。

『陸』 濟南城中村有哪些

目前濟南市二環以內的城中村還有33個,二環兩側的有77個,比如
西十六里河村,市中區後龍窩村,天橋區沃家莊,工業南路上的丁家莊,高新區舜華路街道的草山嶺。。。。。
------------------------------------------------------------------------------------
濟南計劃將現有的309個城中村整合建設成106個集中居住社區。5日,記者從濟南市規劃部門了解到,濟南近日已出台城中村改造相關規劃,計劃將現有城中村整合為50個成片改造項目和5個重點建設片區。

濟南現有城中村309個

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

據悉,濟南市現有城中村309個,人口約54.9萬、村居住宅佔地7660公頃、人均約140平方米,大致可劃分為兩類。

第一類城中村位於建成區內或邊緣,多數已沒有農村戶口和農業用地,但在生產生活方式、管理體制等方面仍保有農村特徵,尚未完全納入統一的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體制,整體環境滯後於城市發展。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建築質量差,安全隱患大。第二類城中村分布在建成區外,處於城市遠期發展潛在區域,預計十年左右土地將被城市建設徵佔。目前,土地產權多屬農村集體所有,村民以土地為生,村居零散自然分布,各種生活配套設施落後,村莊建設缺乏統籌協調,土地價值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以軌道交通建設帶動城中村改造

打破村居地域界限統一開發

根據濟南最新確定的城中村改造思路,將突出重點區域和重要功能片區的帶動作用,突出城市綜合體和重點工程的帶動作用,突出鐵路、軌道交通、主要道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帶動作用,找准突破口,推動城中村改造科學有序進行。

濟南的城中村改造,將實現由「單純改造城中村」向「推動城市化進程」的轉變、由「單純村(居)分散改造」向「推動區域整體協調發展」的轉變、由「單純的安置村民」向「推動綜合性社區建設」的轉變、由「單純房地產開發」向「推動城市功能產業統籌發展」的轉變。

遵循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濟南城中村改造將重視規劃的引導調控作用,以重點區域發展和重點工程建設為帶動,高點定位,統一規劃,打破村居地域界限,統籌配置各類資源,突破「單村改造」的局限和制約,實施連片開發、整體改造,突破當前城中村改造的瓶頸,避免出現「拆掉舊村建新村」現象。

將新建106個集中居住社區

現有城中村整合成55個建設項目

根據濟南市規劃部門最新出台的《中心城城中村改造引導規劃》,省城現有城中村將整合為50個成片改造項目和5個重點建設片區,建設106個集中居住社區。

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將妥善處理村民利益與城市發展整體利益的關系,加快出台相關政策,統一組織社區建設,完善社區管理體系,解決好「村民」轉「居民」的生活保障問題。

在新建集中居住片區時,將進一步統一安置保障、配套建設標准,提高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水平,實現城市功能、人居環境、城市形象的全面提升。圍繞西部新城、濱河新區等重點區域發展,結合城中村改造,促進商務辦公、商業服務、文化休閑和配套居住等產業發展,擴大聚集效應,增強綜合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能力。

城中村改造不再以村為主

村民不宜再按人均用地補償

濟南市規劃部門公布的信息顯示,濟南的城中村改造,將由各投融資管理平台負責組織相應區域內的改造項目運作,其餘范圍由各區政府負責,改變以往以村為主的實施方式。

根據新思路,濟南市城中村改造採用多村整合、連片開發模式後,將借鑒棚戶區改造規劃運作經驗,由相關平台或區統一負責村民安置房建設,進一步統一安置補償標准,採取按人均建築面積標准安置或貨幣安置的方式,不宜再按人均用地標准安置。其用地納入政府儲備,進行市場化運作。

至於目前涉及城中村的違法建設,大多為六層以下,建築質量較差,配套設施不完善,且與新建安置房建設標准不統一,原則上應一律予以拆除。若確實與規劃無矛盾、且建築質量較高,可結合具體情況具體處理

『柒』 地方兩會釋放2020年樓市信號:「穩」字當頭 發力舊改

經過一輪密集的「兩會時間」,除雲南和四川兩省外,目前中國已有29個省級政府召開地方兩會。記者梳理發現,在房地產方面,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至少釋放三大信號。
「穩」字當頭
早在去年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對今年樓市政策進行定調,重申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隨後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明確,長期堅持房住不炒,著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穩」字貫穿官方2020年房地產調控主基調。
在此定調之下,各地也紛紛將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作為樓市政策的主要出發點。
如: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0年,要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住不炒,進一步完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
浙江省提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發展住房租賃業,完善住房保障體系。
重慶市則強調,防範化解房地產領域風險,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長效管控機制,逐步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推出的「限價」「限購」等「限」字頭的政策不同,此番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穩樓市」政策更多地從增加供給、推動老舊小區改造、改善居住條件等民生領域出發,房地產政策的著力點也更多回歸到解決居住問題上。例如:上海提出,今年將持續改善市民居住條件。
發力「舊改」
今年,老舊小區等的舊房、舊城改造是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當中的「高頻詞」。不少地方對老舊小區改造開工項目和加裝電梯數量等均有具體規劃。
如:北京市提出,今年大力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實現新開工80個項目,老樓加裝電梯開工400部以上、竣工200部以上。
上海也提出,完成55萬平方米、2.8萬戶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繼續花大力氣推進舊住房綜合改造和里弄房屋修繕保護。
河北省表示,實施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加強電梯、管網、消防、停車場等配套建設,改造城中村192個、城市老舊小區1369個。
湖北省也表示今年完成4.7萬套棚戶區、2737個老舊小區改造。
此外,河南、山西、甘肅、新疆、重慶、安徽等多省(區、市)也表示今年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作為重點工作之一。
為老舊小區建設水電氣路及光纖等配套設施,有條件的加裝電梯等改造,一方面可以大幅改善居住條件,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拉動投資和消費。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指出,今年盡管各地棚戶區改造和新建住房投資增幅預計有所下降,但城市更新、舊房改造會接續增長,房地產投資也存在接續的可能。
放寬落戶限制
此前,官方發布《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其中明確,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
今年的省級地方兩會上,放寬落戶限制也出現在了不少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例如:廣東明確提出,放開放寬除廣州、深圳以外的城市落戶限制。
新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強調,全面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按照中央文件要求,300萬人口以下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建立城鄉有序流動的戶口遷移政策,全面落實居住證制度。
甘肅提出,全面放寬省會城市落戶條件,全面放開中小城市落戶條件,實現居住證制度全覆蓋。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2019年各地針對人才的放寬落戶政策頻出。目前看,全國除了京滬,大部分城市落戶難度已經不大,放開落戶政策,有利於已經在城市生活的群體獲得城市的公共資源,同時也這意味著房地產市場有了穩定的市場需求。

『捌』 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 有沒有哪個學者提出政府應該承擔什麼責任啊

當前,鄭州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城中村改造為樓宇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和機遇,如何更好地利用城中村改造這個舞台,強力推進樓宇經濟發展,繼而實現城區經濟跨越式發展,推動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7月19日,在鄭州市城中村改造與樓宇經濟發展研討會上,來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社科院、省政府發展研究中
心、省社科院、鄭州大學、河南財經學院等部門和單位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就此相關問題進行了全面分析和深入探討。

加強調控 避免盲目建設

市委常委、副市長穆為民:樓宇經濟發展有較強的依託性,是在一定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基礎上產生的,必然依託於周邊基礎設施、公共設施或其他產業、服務設施的配套。從目前鄭州市以及城中村改造實際來看,有著非常有利於樓宇經濟發展的優勢和條件。

首先,城中村區位交通優勢明顯,為樓宇經濟的孕育和發展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其次,城中村改造可以促進城市功能的完善,為樓宇經濟的發展創造基礎條件。再次,城中村改造可以促進現代化商業、服務業的發展,為樓宇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結合近年來的工作實戰以及目前鄭州市的實際,我認為應該從「四個強化」入手。

一是要強化市場定位。樓宇經濟空間雖然是城市效益的高地,但數量並非越多越好,規模也並非越大越好,應摸清全市需要建多少、已建多少、在建多少、還需建多少商務用房,在科學分析與規劃的基礎上確定樓宇經濟發展空間及規模,進行適度合理規劃,避免盲目建設。

二是要強化規劃調控。可將樓宇經濟發展規劃納入城中村改造的規劃。對處於黃金商業區的城中村,可以建設規格較高、規模較大的高檔樓宇,主要面向大公司、大企業,同時還能形成一批標志性建築,提升城市品位。對於城市邊緣的城中村,可重點開發中小寫字樓、宜商宜居型樓宇,以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而對那些處於中心城區以外,周邊自然環境較好的城中村,則可建設一批宜商宜居、花園式的樓宇,建成大公司或大企業的研發總部或培訓基地。

三是要強化政策引導。可以採取稅費適度減免政策進行引導,對於規模較大、輻射帶動力強的樓宇經濟項目也可以根據村莊土地狀況,適度提高其用地的容積。

四是要強化招商引資。以商務樓宇做載體,加大現代物流、電子信息、廣告中介等現代服務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吸引世界500強、全國50強等國內外知名大企業、大集團入駐,並以這些龍頭企業為核心,有針對性地引進相關產業企業群,逐步形成一批區域性現代物流樓、中介樓等特色商務樓宇。

改造和保留之間保持平衡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辦公室副主任趙暉:城中村改造有四個目的,首先就是人居環境的改善;第二,要提高土地集約率的水平;第三,要保護原村民的合法利益;第四,要解決外來務工人員的居住需求。

城中村改造要注意三個問題:首先,要注意改造前和改造後原村民利益調整問題,這是城中村改造的核心。其次,要注意公共利益的保障問題。應該把城中村改造放在整個城市建設的一個大環節來考慮。最後,要注意保持改造與保留之間的平衡。

打造都市型工業樓宇集聚區

省社科院哲學與中原文化研究所所長劉勇:對城中村改造,我建議:刻意打造一些特定的服務功能區和產業帶;要通過城中村改造,打造都市型工業樓宇集聚區。

這幾年鄭州市在都市型工業發展上比較緩慢,我們知道,樓宇經濟的產業基礎不僅僅是商業和服務業,還有都市型工業,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產業基礎。

目前,很多城中村居民的文化程度並不高,需要通過都市型工業來吸納、安置這樣一些居民,使他們能夠在一些都市型工業中間解決就業問題。建議鄭州市先做一個示範園區,同時,打造節能樓宇、智能化樓宇、綠色樓宇的集聚群,營造一個特定的園區生態體系。鼓勵開發商開發智能化商務樓宇和結構合理、配套設施比較好的樓宇,加強商務樓宇居住區域環境整治和生活服務設施建設;加強和改善商務樓宇的物業管理;加強與樓宇開發商、業主、物業公司、入駐企業四方的樓宇聯席會;圍繞樓宇經濟的發展,鼓勵和支持樓宇開發商、業主和入駐企業、物業管理公司創新工作模式。

開辦公司 一定要進商務樓

河南財經學院工商管理系主任李曉峰:鄭州市城中村改造當中,發展樓宇經濟要依託中小企業。怎樣讓這些中小企業進入城中村?住宅禁商就是一個很好的措施。我覺得住宅禁商是目前鄭州市在可操作的空間內,通過政策是可以實現的,把分散在鄭州市各個小區住宅樓里的公司,從住宅小區里擠出來,從而,讓它進入到城中村樓宇當中。

我國目前有大量的公司在住宅樓里辦公,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目前,武漢、杭州等一些城市已出台了一些相關措施,通過這些措施促使住宅禁商,開辦公司一定要進商務樓、寫字樓。

合理開發 兼顧保障性住房

鄭州市規劃局副局長許振:在城中村改造規劃中應注意三方面問題:

第一,規劃要合理控制開發強度。國家規定,鄭州地區居住區容積率最高為3.5。但在實際建設中,由於城中村統計的拆遷安置量過大,拆遷安置與開發建設建築面積比例等原因,導致城中村改造規劃容積率過高。因此,要科學合理的規劃容積率,依地據實審批。

第二,要注重公共設施的配套建設,在規劃管理中優先保障中小學、幼兒園、醫院、游園用地。

第三,要兼顧保障性住房建設。為解決鄭州約有100萬外來人員租房問題,市政府明確要求,參與城中村改造的企業要從開發建設總面積中提供5%的小戶型簡裝修住宅,作為過渡性廉租房房源。

根據規劃 發展特色產業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王永蘇:我覺得發展樓宇經濟也好,城中村改造也好,就是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聚集發展。鄭州要改造城中村以後發展樓宇經濟,就要發展特色產業。應根據城市的總體規劃,綜合研究定下來你這個地方發展什麼。

鄭州把城中村改造和發展樓宇經濟結合起來,使之相互促進,不僅對鄭州,對全省,甚至對全國都有價值。

發展樓宇經濟要提高服務水平,優化發展環境,增強吸引力、輻射力、競爭力。對於城中村改造,如果要搞樓宇經濟,根還在經濟上,還在產業發展上,產業發展成功了,全盤皆活,否則全盤皆輸。

最後,作為鄭州市管理這一塊一定要有戰略眼光,規劃建設管理還得要進一步解放思想。

從「三滿意」轉變為「四滿意」

省社科院副院長劉道興:關於城中村改造和樓宇經濟發展,我想談三點看法:第一,科學把握城中村改造的力度和進度。第二,城中村改造的目標應該從「三滿意」轉變為「四滿意」。除了要做到讓村民、開發商、政府「三滿意」外,還要力求讓在城中村租房居住、租房經商的新市民滿意。第三,把城中村的改造與城郊村莊的管理結合起來,城市規劃要超前一些,把郊區村莊的基本建設納入管理范圍。

推廣樓盤 招商引資是關鍵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城市中心經濟室主任劉治彥:城中村改造和發展樓宇經濟實際上是互惠互利的。

如何做好樓宇經濟?首先,要考慮到基礎設施的擴容,要適應這種聚集經濟帶來的最大的壓力。第二,要形成一個很好的發展格局,一定要做好特色的分區和規劃。第三,搞好樓宇經濟的關鍵是招商引資,把樓宇經濟跟招商緊密結合,作為一個主打品牌推出去。第四,要有一個好的制度環境。最後,要提高村民的自身素質。

統一規劃 全市一盤棋

鄭州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杜書雲: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要把村民的就業問題以及社會保障問題以制度化的方式納入進來。

鄭州市在發展樓宇經濟的過程中,一定要全市一盤棋,做好樓宇規劃。我建議把鄭州的產業規劃,放在中原城市群這個大的框架下,在產業定位的基礎上做樓宇規劃。同時,要把樓宇的深度利用和樓宇的建設結合起來。最後,要把現有商業樓宇的存量部分給它深度利用,然後再進行有效的新的開發建設。

加大宣傳 提升城市知名度

河南新田置業董事長田太廣:我就加快樓宇經濟發展提幾點個人建議:第一,從政府角度加大對鄭州市的宣傳,提升城市知名度。第二,出台政策文件,對相關項目進行規劃調控,保持適度彈性。第三,針對國內外知名企業及品牌,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的入駐,制訂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招商優惠政策。第四,對新興樓宇經濟項目前期重扶持,多引導,尤其要注意打造樓宇經濟產業鏈。第五,引入市場機制,允許高水平的國際物業、商業管理公司適當浮動收費標准。

政府主導 調動開發商積極性

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立:如何加快樓宇經濟發展?第一,要確立政府主導、市場培植、企業參與的指導思想,充分調動房產開發商和業主發展樓宇經濟的積極性。

第二,堅持市區聯動,以區為主,市裡主要負責樓宇經濟的發展規劃、制訂政策、搞好協調和考核等項工作,區里負責樓宇經濟發展的各項具體工作。

第三,搞好招商引資,完善招商機制,建立樓宇招商信息化,大力開展各類招商活動。

第四,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積極培育新型城市經濟業態,加強空間規劃調整,促進同類業態相對積聚,形成一批以創意、軟體、金融、電子商務、物流等為主的特色樓宇園區。

第五,搞好政策扶持,有針對性地制訂新的扶持措施,對重點樓宇要在招商引資、稅收、管理費用等方面給予優惠、支持入駐企業的發展。

另外,要為樓宇經濟項目建設留下空間,使之形成城中村改造與樓宇經濟相互支撐、互為前提的雙贏發展局面。

『玖』 發改委:發布《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

4月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印發《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的通知。
以下為全文:
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直屬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全國工商聯,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經城鎮化工作暨城鄉融合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共同確定並報告國務院,現將《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為「十四五」發展打好基礎的關鍵之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現提出以下任務。
一、總體要求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快實施以促進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提高質量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實現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和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圓滿收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二、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
以深化改革戶籍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為路徑,打破阻礙勞動力自由流動的不合理壁壘,促進人力資源優化配置。
(一)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督促Ⅱ型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含設區市和縣級市)堅決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全面取消落戶限制,進一步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公安部、發展改革委、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二)推動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點人群落戶限制。督促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其他超大特大城市和Ⅰ型大城市堅持存量優先原則,取消進城就業生活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城的人口等重點人群落戶限制。推動Ⅰ型大城市探索進城常住的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應落盡落。鼓勵有條件的Ⅰ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超大特大城市取消郊區新區落戶限制。(公安部、發展改革委、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三)促進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城市便捷落戶。鼓勵各城市政府簡化戶籍遷移手續,加強落戶政策宣傳,開通線上申請審核系統,大幅提高落戶便利性。推動超大特大城市和Ⅰ型大城市改進積分落戶政策,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公安部、發展改革委、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四)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未落戶常住人口。出台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准。提高居住證發證量和含金量,推動未落戶常住人口逐步享有與戶籍人口同等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運用信息化手段建設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平台,加快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進度,完善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制度,做好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方便人口流動。增加學位供給,健全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入園政策,使其在流入地享有普惠性學前教育。以解決新市民住房問題為主要出發點,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公安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健康委、教育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市場監管總局、醫保局、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五)大力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就業能力。深入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加強對新生代農民工等農業轉移人口的職業技能培訓。支持企業特別是規模以上企業或吸納農民工較多企業開展崗前培訓、新型學徒制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並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六)加大「人地錢掛鉤」配套政策的激勵力度。提高城市政府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積極性,加大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支持力度,加大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與吸納落戶數量掛鉤力度。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不得強行要求其轉讓上述權益或將此作為落戶前置條件;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探索其轉讓上述權益的具體辦法。探索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各城市城區常住人口等的常態化統計機制,為政策制定提供支撐。(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發展改革委、統計局、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三、優化城鎮化空間格局
完善和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增強經濟發展優勢區域承載能力,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空間格局,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
(七)加快發展重點城市群。加快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全面實施城市群發展規劃,推動哈長、長江中游、中原、北部灣城市群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支持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實施聯席會議制度落地生效,推動蘭州—西寧、呼包鄂榆等城市群健全一體化發展工作機制,促進天山北坡、滇中等邊疆城市群及山東半島、黔中等省內城市群發展。(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生態環境部、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八)編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加快推進規劃編制實施,促進重慶市、四川省通力協作,加大成渝地區發展統籌力度,發揮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加強交通、產業、環保、民生政策對接,共同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培育形成新動力源。(發展改革委、重慶市和四川省有關部門等負責)
(九)大力推進都市圈同城化建設。深入實施《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建立中心城市牽頭的協調推進機制,支持南京、西安、福州等都市圈編制實施發展規劃。以軌道交通為重點健全都市圈交通基礎設施,有序規劃建設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推進中心城市軌道交通向周邊城鎮合理延伸,實施「斷頭路」暢通工程和「瓶頸路」拓寬工程。支持重點都市圈編制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生態環境部、國鐵集團、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十)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優化發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重要節點城市等中心城市,強化用地等要素保障,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完善部分中心城市市轄區規模結構和管轄范圍,解決發展空間嚴重不足問題。(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十一)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印發指導意見,明確發展目標和建設任務,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抓緊補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暴露出來的短板弱項,推進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市政公用設施提擋升級、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產業配套設施提質增效。(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十二)規范發展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強化底線約束,嚴格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防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嚴控「房地產化」傾向,進一步深化淘汰整改。強化政策激勵,加強用地和財政建設性資金保障,鼓勵省級政府通過下達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設立省級專項資金等方式擇優支持,在有條件區域培育一批示範性的精品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強化正面引導,制定特色小鎮發展導則,挖掘推廣第二輪全國特色小鎮典型經驗。(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體育總局、林草局、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十三)推進邊境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在邊境地區推進潛力型城鎮以產聚人、戰略支點型城鎮以城聚產,打造以內陸鄰近的大中城市為輻射源、邊境縣級市及地級市市轄區為樞紐、邊境口岸和小城鎮為節點、邊境特色小鎮為散點的邊境一線城鎮廊帶。推進興邊富民行動,改善邊境一線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沿邊抵邊公路。實施守邊固邊工程。(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十四)推進大型搬遷安置區新型城鎮化建設。順應大型搬遷安置區轉向新型城鎮化建設新階段的發展要求,加快推進搬遷人口市民化進程,強化產業就業支撐,幫助搬遷人口盡快解決穩定發展問題,適應新環境、融入新社區。(發展改革委、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十五)優化行政區劃設置。統籌新生城市培育和收縮型城市瘦身強體,按程序推進具備條件的非縣級政府駐地特大鎮設市,有序推進「縣改市」「縣改區」「市改區」,穩妥調減收縮型城市市轄區,審慎研究調整收縮型縣(市)。全面完成各省(區、市)設鎮設街道標准制定工作,合理推進「鄉改鎮」「鄉(鎮)改街道」和鄉鎮撤並。(民政部、發展改革委、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四、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著眼於增強人口經濟承載和資源優化配置等核心功能,健全城市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提升城市發展質量。
(十六)補齊城市公共衛生短板。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健全公共衛生重大風險研判、評估、決策、防控協同機制,完善重大疫情預警、救治和應急處置機制,強化重要物資儲備,推動城市群、都市圈內城市建立聯防聯控機制。整治城市環境衛生死角,建立嚴格檢疫、定點屠宰、冷鮮上市的畜禽產品供應體系,健全污水收集處理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應急管理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十七)改善城市公用設施。健全城市路網系統,完善公交專用道、非機動車和行人交通系統、行人過街設施。完善市政管網和排水防澇設施。健全停車場、智能快件箱、社區菜市場等便民設施。擴大普惠性養老、幼兒園和托育服務供給。實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全民健身提升工程、智慧廣電公共服務工程。(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衛生健康委、商務部、體育總局、廣電總局、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十八)實施新型智慧城市行動。完善城市數字化管理平台和感知系統,打通社區末端、織密數據網格,整合衛生健康、公共安全、應急管理、交通運輸等領域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支撐城市健康高效運行和突發事件快速智能響應。(發展改革委、衛生健康委、公安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應急管理部、交通運輸部、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十九)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改造一批老舊小區,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引導發展社區便民服務。改造一批老舊廠區,通過活化利用工業遺產和發展工業旅遊等方式,將「工業銹帶」改造為「生活秀帶」、雙創空間、新型產業空間和文化旅遊場地。改造一批老舊街區,引導商業步行街、文化街、古城古街打造市民消費升級載體,因地制宜發展新型文旅商業消費聚集區。改造一批城中村,探索在政府引導下工商資本與農民集體合作共贏模式。開展城市更新改造試點,提升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質量。(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民政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二十)改革建設用地計劃管理方式。推動建設用地資源向中心城市和重點城市群傾斜。鼓勵盤活低效存量建設用地,控制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修改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並完善配套制度,分步實現城鄉建設用地指標使用更多由省級政府負責,將由國務院行使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審批權以及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35公頃、其他土地超過70公頃的土地徵收審批權,授權省級政府或委託試點地區的省級政府實施。探索建立全國性的建設用地、補充耕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二十一)改革城市投融資機制。在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合理處置存量債務的前提下,完善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相匹配的投融資工具。支持符合條件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用於新型城鎮化建設項目、城鄉融合典型項目、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項目等。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和職能定位,對投資運營上述項目的企業進行綜合授信,加大中長期貸款投放規模和力度。(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財政部、發展改革委、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二十二)改進城市治理方式。推動城市政府向服務型轉變、治理方式向精細化轉型、配套資源向街道社區下沉。加強和創新社區治理,引導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等參與,大幅提高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提高國土空間規劃水平,順應城市發展邏輯和文化傳承,落實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新時期建築方針,加強建築設計和城市風貌管理,提高城市綠色建築佔新建建築比重。(民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五、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突出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促進城鄉生產要素雙向自由流動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
(二十三)加快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改革探索。指導試驗區分別制定實施方案。推動試驗區在健全城鄉人口遷徙制度、完善農村產權抵押擔保權能、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台等方面先行先試,引導縣級土地儲備公司和融資平台公司參與相關農村產權流轉及抵押,加快探索行之有效的改革發展路徑。(發展改革委、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人民銀行、有關省級部門等負責)
(二十四)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直接入市。出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指導意見。允許農民集體妥善處理產權和補償關系後,依法收回農民自願退出的閑置宅基地、廢棄的集體公益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按照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經營性用途入市。啟動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二十五)加快引導工商資本入鄉發展。開展工商資本入鄉發展試點。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國家城鄉融合發展基金作用,支持引導工商資本和金融資本入鄉發展。培育一批城鄉融合典型項目,形成承載城鄉要素跨界配置的有效載體,在長江流域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允許符合條件的入鄉就業創業人員在原籍地或就業創業地落戶並依法享有相關權益。(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公安部、農業農村部、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二十六)促進城鄉公共設施聯動發展。推進實施城鄉統籌的污水垃圾收集處理、城鄉聯結的冷鏈物流、城鄉農貿市場一體化改造、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城鄉公共文化設施一體化布局、市政供水供氣供熱向城郊村延伸、鄉村旅遊路產業路等城鄉聯動建設項目,加快發展城鄉教育聯合體和縣域醫共體。(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教育部、衛生健康委、文化和旅遊部、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六、組織實施
(二十七)強化部際協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依託城鎮化工作暨城鄉融合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強化統籌協調和指導督促,並總結推廣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等典型經驗。各有關部門要細化制定具體措施,調動本系統力量扎實推進。
(二十八)壓實地方責任。省級發展改革委要牽頭會同省級其他有關部門,結合實際做好組織調度和任務分解。市縣級政府要將各項任務落實到事,確保任務落地生效。

『拾』 廣州:大力推動城市更新,今年重點推進百個老舊小區微改造

1月21日,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市住房城鄉建設局2020年工作總結和2021年工作計劃》。
對於2020年的工作,廣州市住建局指出,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2020年全年新開工棚戶區改造住房11053套,基本建成棚戶區改造住房8857套,基本建成公共租賃住房3805套,發放租賃補貼15791戶,超額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同時,全力推進國家完善住房保障體系試點工作,形成多項廣州經驗。出台《廣州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辦法》,推出供應第一批市本級共有產權住房1366套。加強人才住房政策支持,組織實施高層次人才住房補貼工作,支持在穗高校和科研機構盤活利用自有用地籌建人才住房。
與此同時,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運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雙統籌」和「六穩」「六保」工作部署,持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通過推動房地產行業復工復產、允許房地產開發企業憑商業銀行保函申請劃撥預售款專用賬戶資金、支持房地產中介企業開展線上中介服務、提升網簽服務水平等措施,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住房租賃市場方面加快發展,租賃管理體制機制逐步健全,出台全市首部房屋租賃管理法規《廣州市房屋租賃管理規定》。推進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和中央財政獎補試點,租賃住房供給向軌道交通沿線、中小戶型傾斜,結構持續優化。支持房屋租賃企業發展,不斷激發租賃市場主體活力。
城市更新方面,「三舊」改造取得新成效。2020年舊村改造項目新開工 20個、完工1個;舊廠改造項目新開工19個、完工7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新開工155個、完工139個。全市城市更新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6億元,超額完成年度1000億元投資目標。老舊小區微改造成效明顯,惠及32.7萬戶家庭104.6萬居民,社情民意調查顯示86.2%的市民對改造成效滿意。
對於2021年的工作計劃,廣州市住建局指出,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完善推進房地產長效機制,重視防範和化解市場風險,加強市場監測分析,持續開展房地產市場專項檢查,保持市場平穩運行。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構建多層次人才住房工作體系。以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發展試點為契機,多渠道增加租賃住房,優化供給結構,提升租住品質。
同時,大力推動城市更新,全面落實「1+1+N」政策文件,統籌推進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按照「儲備一批、審批一批、建設一批」原則,加強「三舊」改造、「三園」轉型、「三亂」整治等重點工作的橫向對接。加快項目推進落實,在城市更新項目基礎數據調查、片區策劃方案審批、項目實施監管、產業導入等方面加強監管服務,為項目順利開工創造條件。推動成片連片改造,重點推進中心城區83條城中村、100個以上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試點推進南洋電器廠及周邊連片更新改造等舊城混合改造項目。加快推進白雲國際機場、廣州南站、白雲新城等重要交通樞紐、重大功能平台、重點商圈周邊城市更新項目。

閱讀全文

與城中村改造市場定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譽遠品牌營銷總監 瀏覽:51
網路營銷站點策劃 瀏覽:304
怎麼能查到酒店的促銷活動 瀏覽:642
教研電教培訓方案 瀏覽:871
翼支付線下推廣活動方案 瀏覽:414
學市場營銷學心得體會 瀏覽:525
市場營銷研究哪些內容 瀏覽:904
市場營銷學吳健安業務戰略 瀏覽:9
學校食品安全宣傳培訓的方案 瀏覽:167
雙11購物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36
農產品網路營銷量 瀏覽:119
書店網路營銷策劃活動 瀏覽:177
2016電子商務政策法規 瀏覽:11
北京方圓品牌營銷機構概況 瀏覽:695
慈善促銷方案 瀏覽:406
德芙的品牌營銷策略 瀏覽:813
網路營銷調查問卷實訓報告 瀏覽:669
市場營銷需要的素質 瀏覽:365
濟南網路營銷培訓哪裡好 瀏覽:183
火鍋店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