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伺服電機的市場有多大,國內有那些廠家做的比較好市場量最大的是那個用那個品牌。
伺服電機市場有多大?怎麼回答才好呢,一下我引用下周恩堂的《2010年大陸交流伺服系統市場剖析》把這篇分析報告看完,你想要知道的在這裡面就應該都能找到。
2010年大陸交流伺服系統市場剖析
作者:周恩堂,北京捷孚聯合咨詢有限公司
交流伺服系統作為現代工業自動化與運動控制的支撐性技術之一,由於其高速控制精準、調速范圍廣、動態特性和效率高,廣泛應用於機床、印刷設備、包裝設備、紡織設備、橡塑設備、電子半導體、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以及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等領域。
1999年,國產交流伺服電機及其全數字式伺服驅動器基本自主開發成功,但產業化方面比較滯後,尚未形成商品化和批量生產能力,國內對精密交流伺服電機控制系統的需求還主要依賴進口,如日本三菱、松下、富士和德國西門子等。但近幾年,隨著國內電機製造能力的空前提升,交流伺服技術也逐漸為越來越多的廠家所掌握,加上交流伺服系統上游晶元和各類功率模塊的不斷推陳出新和智能化,促成了國內伺服產業在短短的不足十年時間里實現了從起步到全面擴展的發展態勢。比如數控系統企業中的廣州數控,電機和驅動企業中的南京埃斯頓、桂林星辰、東元、珠海運控、和利時電機,運動控制相關企業中的深圳步科、杭州中達,乃至以變頻器為龍頭產品的台達、匯川等都已紛紛投身伺服產業並實現了批量化生產。與此同時,國外交流伺服廠商在大陸巨大的潛在市場需求刺激下,大舉開拓國內市場,陸續在國內設置工廠或辦事處,招募代理商,利用本地資源,批量生產和銷售各種規格的交流伺服系統產品。大陸交流伺服市場競爭愈加激烈。
從基本結構來看,交流伺服系統主要由伺服驅動器、伺服電機和反饋裝置、接線電纜(含插頭)及濾波器、電抗器、電阻器等相關配件組成。其中,伺服電機和驅動器是伺服系統的核心部件,占整個伺服系統成本的90%以上。在北京捷孚聯合咨詢有限公司(JFUnited)於2010年4月推出的《2010大陸交流伺服系統市場調查報告》中,該報告研究的「交流伺服系統」研究范圍包括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及上述配件,但以伺服電機和驅動器這兩個核心部件為主要研究內容。在上述定義的基礎上,捷孚聯合(JFUnited)從交流伺服系統的整體市場、細分應用市場和主要供應商表現等三個方面,對大陸交流伺服系統市場進行了相應的研究分析。
金融危機下,大陸交流伺服系統市場仍然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2009年市場容量超過45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23.9%
根據北京捷孚聯合咨詢有限公司(JFUnited)最新調查報告《2010年大陸交流伺服系統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大陸交流伺服系統市場規模達45.78億元人民幣,市場規模同比2008年增長23.9%。金融危機下,大陸交流伺服系統市場仍然呈現如此「繁榮」景象,主要得益於國家四萬億元投資計劃及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對宏觀經濟的推動。隨著中國經濟整體形勢的好轉,伺服系統重點應用行業如機床、電子半導體、紡織、包裝、印刷、新能源等積壓訂單迅速得到釋放,2009年下半年以來,多數交流伺服系統生產企業的銷售呈現較快增長趨勢,其中松下、施耐德、路斯特等供應商的交流伺服系統業績增長幅度甚至超過了100%,而安川、富士、台達、東元等廠商的交流伺服系統業務增長速度也達到20%或者更高。
目前,交流伺服系統產品供不應求,許多供應商排產緊張,產品缺貨嚴重,市場對2010年增長預期普遍比較保守
2009年大陸交流伺服市場高速增長的態勢,使伺服行業諸多廠商准備不充分,上游晶元原材料等供應不足,許多供應商排產緊張,產品缺貨嚴重,其中日系品牌如富士、三菱、安川等,缺貨程度最為嚴重。另外,2010年,特別是下半年的國家宏觀政策和經濟走勢還不明朗。因此,大多數供應商對市場前景的預期也傾向於保守,相比2009年的整體市場實際增長有大幅下降,捷孚聯合(JFUnited)預計2010年大陸交流伺服系統的市場增速約為16.1%;而2010年之後大陸交流伺服系統的發展趨勢難以預計。
大陸交流伺服系統市場集中度比較高,西門子、安川、松下繼續保持市場的領導地位
根據捷孚聯合(JFUnited)調查數據來看,2009年大陸交流伺服系統供應商前10家企業占據了市場份額的67.9%,其餘企業占市場份額的32.1%。其中排名前三的西門子、安川、松下的銷售額均在4億元以上,共占據29.3%的市場份額,繼續保持市場的領導地位。這三家企業自身定位和優勢不同:西門子定位於高端應用行業,產品技術性能優越,以整體解決方案的項目為主,在數控系統領域優勢非常明顯,數控領域的優勢帶動了西門子伺服產品的銷售。安川、松下同為日系品牌,均定位於國內中端應用市場,產品性價比優勢明顯,對大陸客戶的吸引力較強。
大陸交流伺服市場以外資品牌為主,國產品牌整體市場份額較小,而且與國外先進技術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大陸交流伺服市場以外資品牌為主,市場份額的前四名都被外資品牌占據,2009年外資品牌市場份額達到80.9%;大陸品牌數量較多,但多數企業規模偏小,整體市場份額只有19.1%。在外資品牌中,日本品牌和歐洲品牌表現突出。而台灣品牌、大陸品牌及其它品牌雖然也各有特點,也在努力跟進和開拓市場,但差距仍然不小。
日本品牌:在大陸市場早期,日系品牌憑借較好的產品性能、較低的價格在大陸市場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代表性品牌有安川、松下、三菱等。日系品牌與上位機構的聯系多採用脈沖方式,與早期的數控兼容性較好。
歐洲品牌:大陸交流伺服市場中歐洲品牌的企業數量較多,品牌定位於中高端市場,產品價格較高;多數歐系品牌伺服電機各功率段產品比較全。從銷售規模上講,西門子、博世力士樂等企業的市場份額相對較高,另外施耐德憑借近兩年快速的發展,也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其它的歐系品牌(如倫茨、路斯特等)市場份額相對較小。
台灣品牌:台灣品牌以台達與東元為代表,產品設計理念主要來自於日系品牌,在價格上更具優勢。台灣品牌主要定位於大陸中低端市場,近兩年大陸對台灣品牌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台灣品牌的市場前景也相對較好。
大陸品牌:大陸品牌目前市場規模普遍偏小,只有廣數憑借其在數控系統方面優勢獲得了較高的市場份額。大陸品牌憑借低價格和本土化售後服務策略,在中低端市場佔有較大比重,但在高端數控市場的佔有率不高,高端數控市場仍然被西門子、發那科等外資品牌佔領。在技術方面,6軸、7軸聯動伺服、機器人伺服等高端應用,以及通訊匯流排介面技術的創新與發展,與國外先進水平至少還有20-30年的差距。
其它品牌:除上述品牌外,目前大陸市場還有一些其它的品牌,如韓國品牌等,但是這些品牌的市場規模都比較小。
機床、印刷、紡織、包裝是大陸交流伺服系統的重點應用行業,機床、電子半導體以及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對交流伺服的需求增長較快,不同細分領域的競爭格局差異較大
現代交流伺服系統最早被應用到宇航和軍事領域,比如火炮、雷達控制等,後來逐漸進入到工業領域和民用領域。工業應用伺服用量最大的行業依次是:機床、印刷、紡織、包裝、橡塑、電子半導體、電子半導體和風電太陽能,合計超過87.4%。
機床:在機床領域,市場份額排名靠前的廠商在數控系統領域有較大的影響力,並且在數控系統方面的優勢有助於其交流伺服產品市場份額的進一步擴大。這些企業早期的數控系統基本上可以與其它品牌的伺服系統兼容,但最近幾年各數控系統生產企業開始重點推廣整體解決方案,與數控系統搭配的伺服系統主要為自身產品,對其它品牌伺服系統不再兼容。近兩年大陸數控機床的產量變化幅度較小,隨著大陸宏觀經濟的回暖,數控機床領域的增長潛力比較大,伺服系統的需求增長預期也比較高。
印刷:目前大陸印刷機械的市場集中度較高,高端設備主要集中在幾家領先企業,這些企業比較注重品牌,對價格的敏感度相對較低,其採用的交流伺服系統多為高端品牌。其它中小企業則比較注重價格,以採用中低端品牌為主。印刷機械行業的需求主要來自於印刷機械產量的增加和無軸印刷設備等新產品的發展方面。
紡織:紡織行業採用變頻器、PLC等產品較多,因此,在變頻器、PLC等領域影響比較大的企業,其伺服產品更易於在紡織行業有效推廣。紡織行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大,2009年行業發展基本跌到谷底,2010年隨著宏觀經濟的好轉,行業發展將有大的提升。另外,目前大陸紡織機械行業正面臨產品升級,低端的紡織機械逐漸被淘汰,高端紡織機械(能夠提高紡織質量的紡織機械)逐漸增多,交流伺服系統的用量也會逐年增大。
包裝:包裝機械是對交流伺服系統需求最具潛力的一個行業。目前國內包裝領域採用的高端設備以進口產品為主,國產相關設備與進口產品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可提升的空間較大,而設備的改進將會大量應用伺服系統。
電子半導體:電子半導體設備如打孔機、插件機等主要採用200W、400W等小功率的伺服系統,歐系企業在小功率電機領域的價格比較高,競爭力較弱。因此,該領域主要為日系、台系和國產品牌。2009年,中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實現內銷產值2.1萬億元,同比增長15.8%,電子半導體行業應用市場成為大陸交流伺服市場增長的一個亮點。
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當前中國面臨著巨大的資源、環境和能源的壓力,國家已經明確提出發展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的戰略規劃。風電場葉輪的變槳控制、太陽能電池板的角度調整等都需要應用到大量的伺服控制產品,而且對伺服的安全防護性能和精度、穩定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領域成功打開市場的僅有西門子、路斯特等少數幾家企業。2009年,大陸風電裝機容量不斷增加,並且保持了較快增長。伺服系統在風電領域需求量的增長與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的增速基本相同,因此伺服系統在風電領域的需求前景比較看好。
② 國外數控機床的現狀與發展綜述(重點是國外的)
數控機床的現狀 目前,中國機床工業廠多人眾。2000年,金切機床製造廠約358家(20.6萬人),成形機床製造廠191家(約6.5萬人),共計549家(27.1萬人)。其中生產數控金切機床的約150家,生產數控成形機床的約30家,共計約180家,占廠家總數的1/3。2001年金切機床產量19.2萬台,內數控金切機床17,521台,約佔9%。 總的來說:數控機床產量不斷增長,2001年為1991年的3.6倍;進口量增長較快,達29倍,出口量有所增加,但數目較小,為4.8倍;數控機床消費量增加較快,達7.9倍。產量滿足不了社會發展的需求。 從金額上看,2001年數控機床進口17,679台,計14.1億美元,出口2,509台,計0.44億美元,進口額為出口額之32倍。進口大、出口小。 中國發展數控機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國於1958年研製出第一台數控機床,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兩大階段。在1958~1979年間為第一階段,從1979年至今為第二階段。第一階段中對數控機床特點、發展條件缺乏認識,在人員素質差、基礎薄弱、配套件不過關的情況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終因表現欠佳,無法用於生產而停頓。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盲目性大,缺乏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第二階段從日、德、美、西班牙先後引進數控系統技術,從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奧、韓國、台灣省共11國(地區)引進數控機床先進技術和合作、合資生產,解決了可靠性、穩定性問題,數控機床開始正式生產和使用,並逐步向前發展。 在20餘年間,數控機床的設計和製造技術有較大提高,主要表現在三大方面:培訓一批設計、製造、使用和維護的人才;通過合作生產先進數控機床,使設計、製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技術的差距;通過利用國外先進元部件、數控系統配套,開始能自行設計及製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軸聯動加工的數控機床,供應國內市場的需求,但對關鍵技術的試驗、消化、掌握及創新卻較差。至今許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動化刀具、數控系統依靠國外技術支撐,不能獨立發展,基本上處於從仿製走向自行開發階段,與日本數控機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缺乏象日本「機電法」、「機信法」那樣的指引;嚴重缺乏各方面專家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缺少深入系統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數控系統不配套;企業和專業間缺乏合作,基本上孤軍作戰,雖然廠多人眾,但形成不了合力。 中國加速數控機床產業發展之路 中國今後要加速發展數控機床產業,既要深入總結過往的經驗教訓,切實改善存在的問題,又要認真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沿正確的道路前進。建議切實做好以下幾點: 中國廠多人眾,極需正確的方針、政策對數控機床的發展進行有力的指引。應學習美、德、日經驗,政府高度重視、正確決策、大力扶植。在方針政策上,應講究科學精神、經濟實效,以切實提高生產率、勞動生產率為原則。在方法上,深入用戶,精通工藝,低中高檔並舉,學習日本,首先解決量大而廣的中檔數控機床,批量生產,佔領市場,減少進口,擴大出口。在步驟措施上,必須使國產數控系統先進、可靠,狠抓產品質量與配套件過關,打好技術基礎。近期重在打基礎,建立信譽,擴大國產數控機床的國內市場份額,遠期謀求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大步走向世界市場; 必須狠抓根本,堅持「以人為本」,加速提高人員素質、培養各種專家人才,從根本上改變目前低效、落後的狀態。人是一切事業成敗的根本,層層都要重視「培才、選才、用才」,建立學習型企業,樹立企業文化,加速培育新人,培訓在職人員,建立師徒相傳制度,舉辦各種技術講座、訓練班和專題討論會,甚至聘請外國專家、顧問等,盡力提高數控。300家機械廠技術改進 數控機床需求高 《中經BP社( 日期:2005-06-13 09:52) 根國家計委投資研究所預測:「十五」期間,我國固定資產總投資額達到22萬億元,年平均增長幅度為37%。按以往固定資產投資與機械市場消費之間的互動關系推斷,「十五」期間,我國機械市場所孕育的商機高達320~400億元。 據預測,至2010年: 汽車市場將達4400~8000萬輛規模,其中轎車產量每增加1%,機械市場可增長0.54%; 交通方面,「十五」期間僅西部鐵路開發就將投入1000億元,未來10年西部交通則將投資7000~8000億元,車輪車床、勾舌銑床、2m大型鋸床、螺旋焊管擴徑機械等專用設備大有用武之地; 水利工程未來5年將投資5300億元,環保一期投資1888億元,二期投資2600億元,相應機械設備需求巨大; 300家機械廠商將進行技改,求購數控機床數量十分可觀。 目前,國內有模具廠1.7萬家,年產值約220億元,預計到2005年產值將達到460億元,所需的機械偏向於高精度、高效率、高速化銑削設備、虛擬軸機床、復合加工機及慢走絲切割機等。 國產數控機床市場佔有率下滑即將有轉機。 隨著世界科技進步和機床工業的發展,數控機床作為機床工業的主流產品,已成為實現裝備製造業現代化的關鍵設備,是國防軍工裝備發展的戰略物資。數控機床的擁有量及其性能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加快發展數控機床產業也是我國裝備製造業發展的現實要求。 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組織用戶調查表明,航天航空、國防軍工製造業需要大型、高速、精密、多軸、高效數控機床;汽車、摩托車、家電製造業需求高效、高可靠性、高自動化的數控機床和成套柔性生產線;電站設備、造船、冶金石化設備、軌道交通設備製造業需求高精度、重型為特徵的數控機床;IT業、生物工程等高技術產業需求納米級亞微米級超精密加工數控機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等傳統製造行業的產業升級,特別是民營企業的蓬勃發展,需要大量數控機床進行裝備。 目前我國數控機床的數量和品種,尚不能完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總幹事長吳柏林(右圖)近日透露,《國家數控機床產業發展專項規劃》草案已經制訂完成,目前正由國家發改委修改,修改完成後,將報國務院領導審閱批准,然後正式施行。據了解,《規劃》施行以後,困擾我國機床工具業發展的數控機床產業化和自主開發能力偏低的問題將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國產數控機床國內市場佔有率連年下滑的局面將被扭轉。 國家政策扶持數控機床產業化基地建設 按照《規劃》,未來5年機床工具行業將營造20個數控機床產業化基地和為之配套的10個基礎功能零部件產業基地,基地企業將享受國家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規劃》中明確指出,數控機床產業化基地企業所開發生產的新產品和高檔數控機床產品實行增值稅返還政策。當問及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中已經實行了消費型增值稅的大連和沈陽的企業是否會因此享受雙重稅收優惠時,吳柏林給予了肯定的回答。東北地區增值稅改革以後,全國其他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增值稅轉型的呼聲很高。《規劃》實施後,東北以外地區的數控機床產業化基地企業很可能率先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從而也得到雙重稅收優惠。 事實上,國家已經對機床工具行業的部分企業給予了增值稅返還政策,只是力度太小,新政策有望加大力度。但是吳柏林認為,應該按照企業生產新產品和高檔數控機床產品銷售額的比例進行返還,並且返還比例在3%~5%。 吳柏林還談到了進口關稅問題。「做功能部件,需要進口一些零件和散件,目前零件和散件的進口關稅還是很高,這就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但是另一方面,整機進口關稅卻可以大幅度地往下降,甚至可以免稅。」他說,「在若干關稅政策方面還有待調整。」 另據了解,《規劃》還將對進入產業化基地的企業給予國債項目資金的支持。對企業技術開發中心和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的初期建設,以及首台、首套新產品,也將給予一定的風險補貼。 調整產業結構 加強功能部件開發製造能力 中檔數控機床產業化程度低是《規劃》要解決的問題之一。「中檔數控機床我們能做,但是我們做出來的東西,從質量、交貨期,到售後服務,都缺乏市場競爭力。」吳柏林說,「不要說跟歐美比,就連中國台灣我們現在都比不過。他以中檔數控機床中典型的普通立式加工中心作例子:2004年內地約消耗了1萬台,但是大陸所有企業加起來共生產2000台左右,而只有八九個生產加工中心工廠的台灣竟向大陸銷售了3300台。這說明我們的競爭能力差,產業化水平低。」 在發展專業化生產方面,吳柏林認為,提高產業化水平,從政府導向來說,還是要大力提倡專業化生產。「搞機床,尤其是普及型或經濟型機床,大而全、小而全的生產方法是不行的。」 他還特別提到我國機床產業結構中的一個問題,就是主機廠多,關鍵功能部件專業生產廠少且弱。以數控系統來說,我們的數控系統80%以上是進口的。不僅價格高,進口周期也不能滿足主機廠的要求。而且,使用進口的東西組裝起來的機床,可靠性和質量也會受到影響。 吳柏林因此認為,提高產業化水平,首先要調整產業結構,加強功能部件的開發和製造能力。其次,企業的技術改造也要加強,而這方面過去企業欠賬太多。「製造高精度的機床,用低精度的普通機床去做,難度是很大的。」 提升高檔數控機床開發能力 如果說中檔數控機床我們還能做,只是產業化水平低的話,那麼在高檔數控機床方面,開發能力不足的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規劃》明確了以企業為主體提高開發能力的方針。吳柏林提到有希望進入國家數控機床產業化基地的企業,像大連、沈陽、北京、上海、濟南、秦川、齊齊哈爾的幾家企業,都具備一定的水平,而且這幾年發展勢頭很好。「如果國家再扶持一下,它們可能很快就能上來。」 但是,提高開發能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拿數控系統來說,現在西方大的公司對我們採取封鎖加傾銷的市場戰略。首先是封鎖,封鎖不成就傾銷。其數控系統在中國市場以十分昂貴的價格出售,獲取了高額利潤。一但中國企業開發出同樣產品,他們就立即大幅降價,甚至降到中國企業的成本價以下。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就更要給國內企業以扶持,就像當初美、德、日等扶持本國企業那樣。 另一方面,吳柏林提醒企業也要從主觀上重視開發的投入。「前幾年國內機床企業多數處於虧損狀態,無力進行科研和技術開發,現在過上了紅紅火火的好日子。但是你不能只顧生產那些萬元一台的小機床。那樣的話,幾百萬美元、幾百萬歐元一台的機床你永遠都開發不出來。」 專家指出,機床企業如欲進入產業化基地,其技術開發投入不得低於產品銷售收入的5%。如果達到了這個指標,將可每年享受國家給予的一定程度的補貼。按照《規劃》的目標,到「十一五」末期,國產數控機床以銷售額計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將提高到50%以上,同時,國產全部機床產品的國內市場佔有率也將提高到60%以上。
③ 什麼是數控技術它對以後的社會發展多大
數控技術及裝備的發展趨勢淺析
--------------------------------------------------------------------------------
2005-10-31 10:31:46 【文章字體:大 中 小】 列印 收藏 關閉
本文介紹了數控技術的發展趨勢,對我國數控技術及其產業發展進行了基本估計,並且在戰略和發展兩個方面對我國數控技術和產業化發展進行了展望。
數控技術是用數字信息對機械運動和工作過程進行控制的技術,數控裝備是以數控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對傳統製造產業和新興製造業的滲透形成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即所謂的數字化裝備,其技術范圍覆蓋很多領域:(1)機械製造技術;(2)信息處理、加工、傳輸技術;(3)自動控制技術;(4)伺服驅動技術;(5)感測器技術;(6)軟體技術等。
一、數控技術的發展趨勢
數控技術的應用不但給傳統製造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使製造業成為工業化的象徵,而且隨著數控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領域的擴大,他對國計民生的一些重要行業(IT、汽車、輕工、醫療等)的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為這些行業所需裝備的數字化已是現代發展的大趨勢。從目前世界上數控技術及其裝備發展的趨勢來看,其主要研究熱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高速、高精加工技術及裝備的新趨勢
效率、質量是先進製造技術的主體。高速、高精加工技術可極大地提高效率,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檔次,縮短生產周期和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為此日本先端技術研究會將其列為5大現代製造技術之一,國際生產工程學會(CIRP)將其確定為21世紀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
在轎車工業領域,年產30萬輛的生產節拍是40秒/輛,而且多品種加工是轎車裝備必須解決的重點問題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業領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為薄壁和薄筋,剛度很差,材料為鋁或鋁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況下,才能對這些筋、壁進行加工。近來採用大型整體鋁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來製造機翼、機身等大型零件來替代多個零件通過眾多的鉚釘、螺釘和其他聯結方式拼裝,使構件的強度、剛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這些都對加工裝備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從EMO2001展會情況來看,高速加工中心進給速度可達80m/min,甚至更高,空運行速度可達100m/min左右。目前世界上許多汽車廠,包括我國的上海通用汽車公司,已經採用以高速加工中心組成的生產線部分替代組合機床。美國CINCINNATI公司的HyperMach機床進給速度最大達60m/min,快速為100m/min,加速度達2g,主軸轉速已達60000r/min。加工一薄壁飛機零件,只用30min,而同樣的零件在一般高速銑床加工需3h,在普通銑床加工需8h;德國DMG公司的雙主軸車床的主軸速度及加速度分別達12*!000r/mm和1g。
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來,普通級數控機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級加工中心則從3~5μm,提高到1~1.5μm,並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開始進入納米級(0.01μm)。
在可靠性方面,國外數控裝置的MTBF值已達6 000h以上,伺服系統的MTBF值達到30000h以上,表現出非常高的可靠性。
為了實現高速、高精加工,與之配套的功能部件如電主軸、直線電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應用領域進一步擴大。
2. 5軸聯動加工和復合加工機床快速發展
採用5軸聯動對三維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幾何形狀進行切削,不僅光潔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認為,1台5軸聯動機床的效率可以等於2台3軸聯動機床,特別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銑刀進行高速銑削淬硬鋼零件時,5軸聯動加工可比3軸聯動加工發揮更高的效益。但過去因5軸聯動數控系統、主機結構復雜等原因,其價格要比3軸聯動數控機床高出數倍,加之編程技術難度較大,制約了5軸聯動機床的發展。
當前由於電主軸的出現,使得實現5軸聯動加工的復合主軸頭結構大為簡化,其製造難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數控系統的價格差距縮小。因此促進了復合主軸頭類型5軸聯動機床和復合加工機床(含5面加工機床)的發展。
在EMO2001展會上,新日本工機的5面加工機床採用復合主軸頭,可實現4個垂直平面的加工和任意角度的加工,使得5面加工和5軸加工可在同一台機床上實現,還可實現傾斜面和倒錐孔的加工。德國DMG公司展出DMUVoution系列加工中心,可在一次裝夾下5面加工和5軸聯動加工,可由CNC系統控制或CAD/CAM直接或間接控制。
3. 智能化、開放式、網路化成為當代數控系統發展的主要趨勢
21世紀的數控裝備將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統,智能化的內容包括在數控系統中的各個方面: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質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過程的自適應控制,工藝參數自動生成;為提高驅動性能及使用連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饋控制、電機參數的自適應運算、自動識別負載自動選定模型、自整定等;簡化編程、簡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動編程、智能化的人機界面等;還有智能診斷、智能監控方面的內容、方便系統的診斷及維修等。
為解決傳統的數控系統封閉性和數控應用軟體的產業化生產存在的問題。目前許多國家對開放式數控系統進行研究,如美國的NGC(The Next Generation Work-Station/Machine Control)、歐共體的OSACA(Open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Control within Automation Systems)、日本的OSEC(Open System Environment for Controller),中國的ONC(Open Numerical Control System)等。數控系統開放化已經成為數控系統的未來之路。所謂開放式數控系統就是數控系統的開發可以在統一的運行平台上,面向機床廠家和最終用戶,通過改變、增加或剪裁結構對象(數控功能),形成系列化,並可方便地將用戶的特殊應用和技術訣竅集成到控制系統中,快速實現不同品種、不同檔次的開放式數控系統,形成具有鮮明個性的名牌產品。目前開放式數控系統的體系結構規范、通信規范、配置規范、運行平台、數控系統功能庫以及數控系統功能軟體開發工具等是當前研究的核心。
網路化數控裝備是近兩年國際著名機床博覽會的一個新亮點。數控裝備的網路化將極大地滿足生產線、製造系統、製造企業對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實現新的製造模式如敏捷製造、虛擬企業、全球製造的基礎單元。國內外一些著名數控機床和數控系統製造公司都在近兩年推出了相關的新概念和樣機,如在EMO2001展中,日本山崎馬扎克(Mazak)公司展出的「CyberProction Center」(智能生產控制中心,簡稱CPC);日本大隈(Okuma)機床公司展出「IT plaza」(信息技術廣場,簡稱IT廣場);德國西門子(Siemens)公司展出的Open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開放製造環境,簡稱OME)等,反映了數控機床加工向網路化方向發展的趨勢。
4. 重視新技術標准、規范的建立
(1) 關於數控系統設計開發規范
如前所述,開放式數控系統有更好的通用性、柔性、適應性、擴展性,美國、歐共體和日本等國紛紛實施戰略發展計劃,並進行開放式體系結構數控系統規范(OMAC、OSACA、OSEC)的研究和制定,世界3個最大的經濟體在短期內進行了幾乎相同的科學計劃和規范的制定,預示了數控技術的一個新的變革時期的來臨。我國在2000年也開始進行中國的ONC數控系統的規范框架的研究和制定。
(2) 關於數控標准
數控標準是製造業信息化發展的一種趨勢。數控技術誕生後的50年間的信息交換都是基於ISO6983標准,即採用G,M代碼描述如何(how)加工,其本質特徵是面向加工過程,顯然,他已越來越不能滿足現代數控技術高速發展的需要。為此,國際上正在研究和制定一種新的CNC系統標准ISO14649(STEP-NC),其目的是提供一種不依賴於具體系統的中性機制,能夠描述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統一數據模型,從而實現整個製造過程,乃至各個工業領域產品信息的標准化。
STEP-NC的出現可能是數控技術領域的一次革命,對於數控技術的發展乃至整個製造業,將產生深遠的影響。首先,STEP-NC提出一種嶄新的製造理念,傳統的製造理念中,NC加工程序都集中在單個計算機上。而在新標准下,NC程序可以分散在互聯網上,這正是數控技術開放式、網路化發展的方向。其次,STEP-NC數控系統還可大大減少加工圖紙(約75%)、加工程序編制時間(約35%)和加工時間(約50%)。
目前,歐美國家非常重視STEP-NC的研究,歐洲發起了STEP-NC的IMS計劃(1999.1.1~2001.12.31)。參加這項計劃的有來自歐洲和日本的20個CAD/CAM/CAPP/CNC用戶、廠商和學術機構。美國的STEP Tools公司是全球范圍內製造業數據交換軟體的開發者,他已經開發了用作數控機床加工信息交換的超級模型(Super Model),其目標是用統一的規范描述所有加工過程。目前這種新的數據交換格式已經在配備了SIEMENS、FIDIA以及歐洲OSACA-NC數控系統的原型樣機上進行了驗證。
二、對我國數控技術及其產業發展的基本估計
我國數控技術起步於1958年,近50年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58年到1979年,即封閉式發展階段。在此階段,由於國外的技術封鎖和我國的基礎條件的限制,數控技術的發展較為緩慢。第二階段是在國家的「六五」、「七五」期間以及「八五」的前期,即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初步建立起國產化體系階段。在此階段,由於改革開放和國家的重視,以及研究開發環境和國際環境的改善,我國數控技術的研究、開發以及在產品的國產化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第三階段是在國家的「八五」的後期和「九五」期間,即實施產業化的研究,進入市場競爭階段。在此階段,我國國產數控裝備的產業化取得了實質性進步。在「九五」末期,國產數控機床的國內市場佔有率達50%,配國產數控系統(普及型)也達到了10%。
縱觀我國數控技術近50年的發展歷程,特別是經過4個5年計劃的攻關,總體來看取得了以下成績。
(1) 奠定了數控技術發展的基礎,基本掌握了現代數控技術。我國現在已基本掌握了從數控系統、伺服驅動、數控主機、專機及其配套件的基礎技術,其中大部分技術已具備進行商品化開發的基礎,部分技術已商品化、產業化。
(2)初步形成了數控產業基地。在攻關成果和部分技術商品化的基礎上,建立了諸如華中數控、航天數控等具有批量生產能力的數控系統生產廠。蘭州電機廠、華中數控等一批伺服系統和伺服電機生產廠以及北京第一機床廠、濟南第一機床廠等若干數控主機生產廠。這些生產廠基本形成了我國的數控產業基地。
(3)建立了一支數控研究、開發、管理人才的基本隊伍。
雖然在數控技術的研究開發以及產業化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高端數控技術的研究開發,尤其是在產業化方面的技術水平現狀與我國的現實需求還有較大的差距。雖然從縱向看我國的發展速度很快,但橫向比(與國外對比)不僅技術水平有差距,在某些方面發展速度也有差距,即一些高精尖的數控裝備的技術水平差距有擴大趨勢。從國際上來看,對我國數控技術水平和產業化水平估計大致如下。
(1) 技術水平上,與國外先進水平大約落後10~15年,在高精尖技術方面則更大。
(2)產業化水平上,市場佔有率低,品種覆蓋率小,還沒有形成規模生產;功能部件專業化生產水平及成套能力較低;外觀質量相對差;可靠性不高,商品化程度不足;國產數控系統尚未建立自己的品牌效應,用戶信心不足。
(3) 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上,對競爭前數控技術的研究開發、工程化能力較弱;數控技術應用領域拓展力度不強;相關標准規范的研究、制定滯後。
分析存在上述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認識方面。對國產數控產業進程艱巨性、復雜性和長期性的特點認識不足;對市場的不規范、國外的封鎖加扼殺、體制等困難估計不足;對我國數控技術應用水平及能力分析不夠。
(2) 體系方面。從技術的角度關注數控產業化問題的時候多,從系統的、產業鏈的角度綜合考慮數控產業化問題的時候少;沒有建立完整的高質量的配套體系、完善的培訓、服務網路等支撐體系。
(3)機制方面。不良機製造成人才流失,又制約了技術及技術路線創新、產品創新,且制約了規劃的有效實施,往往規劃理想,實施困難。
(4) 技術方面。企業在技術方面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的工程化能力不強。機床標准落後,水平較低,數控系統新標准研究不夠。
三、對我國數控技術和產業化發展的戰略思考
1.戰略考慮
我國是製造大國,在世界產業轉移中要盡量接受前端而不是後端的轉移,即要掌握先進製造核心技術,否則在新一輪國際產業結構調整中,我國製造業將進一步「空芯」。我們以資源、環境、市場為代價,交換得到的可能僅僅是世界新經濟格局中的國際「加工中心」和「組裝中心」,而非掌握核心技術的製造中心的地位,這樣將會嚴重影響我國現代製造業的發展進程。
我們應站在國家安全戰略的高度來重視數控技術和產業問題,首先從社會安全看,因為製造業是我國就業人口最多的行業,製造業發展不僅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還可緩解我國就業的壓力,保障社會的穩定;其次從國防安全看,西方發達國家把高精尖數控產品都列為國家的戰略物質,對我國實現禁運和限制,「東芝事件」和「考克斯報告」就是最好的例證。
2.發展策略
從我國基本國情的角度出發,以國家的戰略需求和國民經濟的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我國製造裝備業綜合競爭能力和產業化水平為目標,用系統的方法,選擇能夠主導21世紀初期我國製造裝備業發展升級的關鍵技術以及支持產業化發展的支撐技術、配套技術作為研究開發的內容,實現製造裝備業的跨躍式發展。
強調市場需求為導向,即以數控終端產品為主,以整機(如量大面廣的數控車床、銑床、高速高精高性能數控機床、典型數字化機械、重點行業關鍵設備等)帶動數控產業的發展。重點解決數控系統和相關功能部件(數字化伺服系統與電機、高速電主軸系統和新型裝備的附件等)的可靠性和生產規模問題。沒有規模就不會有高可靠性的產品;沒有規模就不會有價格低廉而富有競爭力的產品;當然,沒有規模中國的數控裝備最終難以有出頭之日。
在高精尖裝備研發方面,要強調產、學、研以及最終用戶的緊密結合,以「做得出、用得上、賣得掉」為目標,按國家意志實施攻關,以解決國家之急需。
在競爭前數控技術方面,強調創新,強調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為我國數控產業、裝備製造業乃至整個製造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來源:中國機械資訊網
④ 淺析數控機床的發展進程及趨勢的開題報告怎麼寫
設計題目:數控機床的發展及應用 學生姓名:xx 專 業:機電一體化技術 指導教師:xx 填表 時間:201x 年xx月xx日
畢 業 設 計 開 題 報 告
1.本課題的研究意義: (1)了解數控機床的出現到現在信息時代的發展歷史;以及數 控機床未來發展的趨勢。 (2)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數控機床以廣泛應用於工業製造中,是工業製造中不可缺少的生產工具。我國的數控機床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探究其尋求發展的途徑,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2.國內外研究現狀(文獻綜述):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我國的製造業高速發展,數控機床被廣泛應用於生產造業中,而且隨著數控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領域的擴大,數控機床在製造業佔有不可缺少的位置。但我國數控機床的生產起步晚,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因此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 盛伯浩在《我國數控機床現狀與發展策略》一文中指出:我國數控機床產量持續高速增長,工具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趨勢。應重點推進高效、精密為核心的數控機床「μm」級工程,加強發展高性能、高可靠性數控功能部件,積極開展復合加工機床、超精密機床和可重構造系統工程化研究等相應的關鍵技術。 製造業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現代化水平的一個只重要指標。數控技術是先進製造技術的基礎,隨著製造業的轉移,我國正在逐步成為世界加工廠。我國機床行業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數控
化率穩步提高,但機床消費和生產的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目前,國內對中高檔機床的需求量逐漸超過低檔機床。但國產數控機床以低檔為主,高檔數控機床絕大部分依賴進口。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數控機床處於數量多,而高精度機床少的現狀,發展高技術數控機床迫在眉睫。 3.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根據所選的論文題目展開,查閱相關資料,與國內外數控機床的發展現狀以及面臨的難點相比較,我主要是淺談數控機床的發展、生產中的應用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4.本課題的重點和難點及預期目標 重點:數控系統,未來發展的趨勢。 難點:數控機床系統的應用及未來的發展。 預期目標:通過調查深入了解數控機床,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和發展趨勢。從而提高自己對數控機床的認知!
5.設計(論文)進度計劃 201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開題報告 201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論文初稿 201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論文終稿 201x年xx月xx日 匯報PPT、列印 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 xx 所在專業審查意見: 專業負責人: 院部審查意見: 院部負責人:
⑤ 開發數控系統需要准備哪些方面的東西
.1 數控系統的開發要多開發一些經濟實用的功能 在開發數控系統時,要考慮到數控系統的實用性。既要有必須的數控功能,不能缺少,同時也要避免片面追求過高的性能指標,以免使用率不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數控系統的開發要考慮客戶的實際操作需求。客戶就是上帝,我們的開發只有緊跟客戶需求,才能投入市場後得到客戶的認可,謀求市場的一份之地。在新的系統開發中,要注意如下幾個實用功能的加強。 程式的任意行開始加工。從一些客戶數控培訓及行業調查情況來看,客戶對此功能的需求非常高。在一些優秀的系統上,如Sodick公司的LN2X系統,程序的游標放在哪兒,就可以從哪裡開始執行NC程序。台灣的某控制系統,可以在起始行的輸入框中輸入自己想開始加工的行號,程序將從指定行開始加工。此功能的優點是當程序執行一部分時,再繼續加工可以不必冊除程序,只需記住停止時的行號或程度代碼,輸入行號或將游標置於斷點處即可重新開始加工。 暫停後的操作。在台灣某系統及FANUC系統中,都能做到暫停後的操作。也就是正在運行的程序暫停後,主軸依然旋轉,此時手輪可以操作,相對坐標可以設定。此功能對於去除毛邊非常有用。因為數控加工時,常常有毛坯與程式不太對應的情況。對於一些小的毛邊、殘餘量可用手輪推平,按下繼續加工鍵繼續加工,而不必關掉程度或再編新的程式去除殘餘量。 現場會話編程功能。盡管不是所有的工件都能在現場編程解決,復雜的工件還是得用專業的CAD/CAM軟體編輯NC程序。可如今流行於機床上的現場會話編程功能卻是非常實用。在高端的控制系統上如美國的赫克控制器。它的特點就是採用開放式的系統架構,有對話式編程模式,同時也能運行標準的NC程序。目前赫克控制器結合了菜單會話式的程序編寫方式,運用大量的圖像和數據計算軟體,能利用系統功能,編制加工程序,並模擬實際加工中的三維效果,使操作員能直接通過手上的零件圖或DXF文件來完成一般性的加工任務。在中低檔上有台灣的某控制系統,也有同樣的功能。該控制系統可在NC程序與圖形對話中自由切換修改。此種功能非常重要,又很實用,並不是簡單的幾個代碼就能完成。系統開發商應該重視。不能以非專業人員來完成。應由專業的軟體開發人員參照一些書籍及其它系統功能來完成,把此功能做好做精。 手輪模擬功能。在NC程序編制好後,是否正確,可用手輪來模擬。這也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功能。在一些數控系統上都有這一功能,有此功能後,對於一些手工編制的NC或現場會話編制的NC可做提前驗證預警,減少出錯。 1.2 控制器的開發忌盲目抄襲仿造而無自己的個性特點 新的控制器開發要盡量保持與原有產品相同的特點,對於采購商可以減少原有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的培訓費用和時間,因操作不當造成的損失也會大大減少。開發商保持控制器的原有共性,能維持品牌能力,使以前優秀的功能繼續保留,讓老客戶不會因感到陌生而放棄新的系統。在新的系統開發中,不能一味地追求仿製,不要把自己原有系統的優良性拋棄掉。 在數控培訓中可以看出,客戶對新的數控系統的功能菜單劃分較為關心。常常是需要某種功能時不知到哪兒去找。不明白這個模塊有哪些功能。為什麼這個功能放在這個模塊而那個功能又放在那個模塊。這個功能與加工有關系嗎?客戶提出這樣的疑問。在優秀的系統中,操作簡單明了。一些功能選定就不會改變。而有些系統中,完成加工准備的過程需要切換很多的模塊,常常是手忙腳亂。優秀系統也為操作者提供了很多便捷的加工准備代碼,讓操作者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加工准備過程。 1.3 數控系統的開發人員也應了解數控系統的使用方法及行業發展狀況 數控系統的開發人員也應了解數控系統的使用及行業發展狀況。俗話說得好:只有充分了解敵人,才能戰勝敵人。而且敵人是很多的,不是一個。在新的系統開發中,不僅要學習單一的名牌系統,更要學習市場上有著美好前景的系統。學習它們的界面,學習它們的菜單設計,學習它們實用新穎的功能。數控系統開發人員還要熟悉數控機床的操作過程與加工情況。只有了解它的操作過程與加工情況,才能開發設計出實用的數控功能,進而造出優良的數控系統。不然,所做的功能,所做的設計,就有可能造成在實際應用中脫節,得不到客戶的認可,所做的作品很有可能是我們想像出來的產物,而不是客戶需要的產品。數控系統是數控機床的「大腦」,只有功能實用,外型美觀,操作方便的控制器,才能佔有數控機床的更多份額,立於不敗之地。 2 關於數控機床開發的思考 2.1 數控機床的開發忌急於求成 在一些公司早期的開發中發現:數控機床的開發忌急於求成。有些公司,一個月就造出了一台數控機床,並推出市場,結果在使用中才發現,出現的問題實在太多。還有的公司,與一些製造廠商盲目合作。開發中需要住意,如數控機床的密封性,特別是有粉塵的電極加工機,還有自動換刀時增壓缸位置的放置,線覽的布置是否合理,這些在後期的更改中將極為困難。 2.2 數控機床的開發要重視需求的調查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數控機床的開發要重視需求的調查。在展會及在調查中發現客戶是這樣來評價機床:進口機床精度高、速度快,可價格較貴;台灣機床,絲桿傳動,經濟實惠,但有些體型太大,落地不穩,加工時抖動得歷害且沒有密封,加工時油霧揮散得歷害。從空間上來看,機床的行程過長,佔地面積過大也是問題,一般公司購買數控機床都希望佔用空間較小。 2.3 數控機床的開發要注重功能的配製及選型 數控機床的開發要注重功能的配製及選型。新開發的機床用於什麼地方,需要做多大,用於模具加工還是零件製造。配製什麼主軸?選用何種刀庫?都必須通過精確的計算和廣泛的調查才能得出。不能電極加工機卻無法加工石墨,鑽銑中心卻無法鑽孔攻螺紋。在機床的功能選配及選型上做好文章,才能有的放矢,生產出客戶需要的機床。 3 關於評測人員工作的思考 評測人員需要多多學習別人的控制器或機床,找出優點。才能評測好自己的機床或控制器。新開發的機床或控制器需要進行多次調試,並進行總結,積累機床的加工數據。如使用什麼樣的刀?鑽什麼樣的孔?用刀的方法如何?等。只有摸透自己的機床,才能在後繼的設計開發中加以改良。
⑥ 當今世界數控技術的發展趨勢有哪些
1、數控技術逐漸趨向高速化發展[2]
隨著高速加工技術的普及.數控機床在運行方面的速度也在不斷提高,經調查,車床主軸的轉速在幾年前是3000—4000r/min,近年來已經發展到8000—10000r/rain,提高了一倍之多。而且在速度提高的同時.還注重加速度的提高.重力加速度由過去的0.5G提高到了如今的1.5-2.0G,提高了三到四倍左右。
2、五軸聯動加工和復合加工機床快速發展[3]
採用五軸聯動對三維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幾何形狀進行切削,不僅粗糙度低,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認為,1台五軸聯動機床的效率可以等於2台三軸聯動機床,特別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銑刀進行高速銑削淬硬鋼零件時,五軸聯動加工可比三軸聯動加工發揮更高的效益。但過去因五軸聯動數控系統、主機結構復雜等原因,其價格要比三軸聯動數控機床高出數倍,加之編程技術難度較大,制約了五軸聯動機床的發展。當前由於電主軸的出現,使得實現五軸聯動加工的復合主軸頭結構大為簡化,其製造難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數控系統的價格差距縮小,因此促進了復合主軸頭類型五軸聯動機床和復合加工機床(含5面加工機床)的發展。
3、高柔性化
柔性是指數控設備適應加工對象變化的能力。數控機床發展至今,對加工對象的變化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並在提高單機柔性化的同時,朝著單元柔性化和系統柔性化方向發展。在數控機床上增加不同容量的刀具庫和自動換刀機械手,增加第二主軸和交換工作台裝置,或配以工業機器人和自動運輸小車,以組成新的加工中心、柔性製造單元(FMC)或柔性製造系統(FMS)。如出現了PLC控制的可調組合機床,數控多軸加工中心,換刀換箱式加工中心,數控三坐標動力單元等具有柔性的高效加工設備和介於傳統自動線與FMS之間的柔性製造線(FTL)。
4、生產系統智能化
生產系統智能化是製造技術的發展方向由於市場多變和用戶個性化要求增多,很多工業產品都是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模式,即使是大批量和平的汽車工業,也要經常變換型號。因此,製造商為降低生產成本,對機床的柔性、自動化程度要求越來越高。
5、綠色製造更加普及
在EM02005展會上,與機床配套的環保產品很多,各類冷卻潤滑劑都有綠色標記,空氣、油霧、煙霧等濾清裝置性能改進,過濾效果更好。干切削工藝得到推廣,展會上演示干切的也不少。總之是製造系統的環保要求日趨嚴格,環保技術和環保產品增多。
6、數控系統開放化
長期以來,數控系統都是在專有設計的基礎上完成的,是一種封閉式的系統。這種封閉體系結構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生產的變革,不適應未來車間面向任務和定單的生產模式。因此,開放式數控系統應運而生。開放式數控系統具有模塊化、標准化、平台無關性、可二次開發、適應網路操作等特點,它面向機床廠家和最終用戶,使其可以自由地選擇數控裝置、驅動裝置、伺服電機等數控系統的各個構成要素,並可方便地將自己的技術訣竅和特殊應用集成到控制系統中,快速組成不同品種、不同檔次的數控系統。目前開放式數控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方興未艾,已成為數控機床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美國、歐洲、日本都在進行開放式數控技術的研究,並制定出各自的開放式體系結構。但由於技術等方面的限制,要在短期內完全實現這種理想的開放式體系結構,還有不少困難。目前開放式數控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發展基於PC的數控系統,也就是第6代數控系統。以PC為平台的數控可共享PC迅猛發展的眾多成果,為數控系統的標准化、模塊化和開放化奠定了硬體基礎。數控系統的PC化正成為開放式數控系統一個潮流,代表了數控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
7、小型化
蓬勃發展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對CNC裝置提出了小型化的要求,以便將機、電裝置揉合為~體。目前許多CNC裝置採用最新的大規模集成電路(LSI),新型TFT彩色液晶薄型顯示器和表卣安裝技術,實現三維立體裝配,消除了整個控制邏輯機架。如同本FUNAC的18i$N2li系列CNC裝置採用高密度352球門陣列(BGA)、專用LSISH多品片模塊(MCM)微處理器技術,兩項產品都是一個單電路卡,安裝在乎板顯示器背後,整個CNC裝置縮小成一塊控制板。這類CNC裝置將控制器尺寸縮小了75%,成功地把具有8軸控制功能的CNC印刷電路板凝縮為只有一張名片火小,並把它安裝在液品顯示器的背面,成為世界上最薄的CNC控制器。
8、機床產品的模塊化發展更加突出
為滿足用戶日益增多的個性化要求,各製造廠把產品的模塊化設計作為一個有效措施。在EM02005展會上的許多產品都呈現模塊化檔勢。機床的許多功能部件也已經標准化,甚至Magerle公司的磨削中心也是模塊結構,可按具體工件的磨削工藝過程擴裝相應部件,准確重構一台適用的磨床。機床的模塊化昭示著可重構生產系統有了堅實基礎,必將得到快速發展。
⑦ 數控技術就業前景如何
很好!
長,珠江三角洲好找工作!
一、數控人才市場需求
在發達國家中,數控機床已經大量普遍使用。我國製造業與國際先進工業國家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機床數控化率還不到2%對於目前我國現有的有限數量的數控機床(大部分為進口產品)也未能充分利用。原因是多方面的,數控人才的匾乏無疑是主要原因之一、由於數控技術是最典型的、應用最廣泛的機電光一體化綜合技術,我國迫切需要大量的從研究開發到使用維修的各個層次的技術人才。
數控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的企業和地區:
1、國有大中型企業,特別是目前經濟效益較好的軍工企業和國家重大裝備製造企業.軍工製造業是我國數控技術的主要應用對象.
杭州發電設備廠用6000元月薪招不到數控操作工。
2、隨著民營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如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數控人才更是供不應求,主要集中在模具製造企業和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
具有數控知識的模具技工的年薪已開到了30萬元,超過了「博士」。
二、數控人才的知識結構
現在處於生產一線的各種數控人才主要有二個來源:一是大學、高職和中職的機電一體化或數控技術應用等專業的畢業生,他們都很年輕,具有不同程度的英語、計算機應用、機械和電氣基礎理論知識和一定的動手能力,容易接受新工作崗位的挑戰。他們最大的缺陷就是學校難以提供的工藝經驗,同時,由於學校教育的專業課程分工過窄,仍然難以滿足某些企業對加工和維修一體化的復合型人才的要求。
另一個來源就是從企業現有員工中挑選人員參加不同層次的數控技術中、短期培訓,以適應企業對數控人才的急需。這些人員一般具有企業所需的工藝背景、比較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是他們大部分是傳統的機類或電類專業的各級畢業生,知識面較窄,特別是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和計算機數控系統不太了解。
對於數控人才,有以下三個需求層次,所需掌握的知識結構也各不同:
1、藍領層:
數控操作技工:精通機械加工和數控加工工藝知識,熟練掌握數控機床的操作和手工編程,了解自動編程和數控機床的簡單維護維修。適合中職學校組織培養。此類人員市場需求量大,適合作為車間的數控機床操作技工。但由於其知識較單一,其工資待遇不會大高。
2、灰領層
1)數控編程員:掌握數控加工工藝知識和數控機床的操作,掌握復雜模具的設計和製造專業知識,熟練掌握三維CAD/CAM軟體,如uc、ProE等;熟練掌握數控手工和自動編程技術;適合高職、本科學校組織培養。適合作為工廠設計處和工藝處的數控編程員。此類人員需求量大,尤其在模具行業非常受歡迎;待遇也較高。
2)數控機床維護、維修人員:掌握數控機床的機械結構和機電聯調,掌握數控機床的操作與編程,熟悉各種數控系統的特點、軟硬體結構、PLC和參數設置。精通數控機床的機械和電氣的調試和維修。適合作為工廠設備處工程技術人員。此類人員需求量相對少一些,但培養此類人員非常不易,知識結構要求很廣,適應與數控相關的工作能力強,需要大量實際經驗的積累,目前非常缺乏,其待遇也較高。
3、金領層
數控通才:具備並精通數控操作技工、數控編程員和數控維護、維修人員所需掌握的綜合知識,並在實際工作中積累了大量實際經驗,知識面很廣。精通數控機床的機械結構設計和數控系統的電氣設計,掌握數控機床的機電聯調。能自行完成數控系統的選型、數控機床電氣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和維修。能獨立完成機床的數控化改造.是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搶手人才,其待遇很高。適合本科、高職學校組織培養。但必須在提供特殊的實訓措施和名師指導等手段,促其成才。適合於擔任企業的技術負責人或機床廠數控機床產品開發的機電設計主管。
⑧ 國內外數控機床的發展情況分析論文
當今世界,工業發達國家對機床工業高度重視,競相發展機電一體化、高精、高效、高自動化先進機床,以加速工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長期以來,歐、美、亞在國際市場上相互展開激烈競爭,已形成一條無形戰線,特別是隨微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數控機床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加速發展,各方用戶提出更多需求,早已成為四大國際機床展上各國機床製造商競相展示先進技術、爭奪用戶、擴大市場的焦點。中國加入WTO後,正式參與世界市場激烈競爭,今後如何加強機床工業實力、加速數控機床產業發展,實是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
數控機床的技術特點及其發展條件
1948年美國空軍部門為製造飛機雜零件,提供設備研經費,由G&L公司與MIT合作研究四年,於1952年試制出世界第一台數控銑床,立即生產100台交付軍工使用。在成果上顯示了它是社會需求、科技水平、人員素質三者的結晶;在技術上則顯示出機電一體化機床在控制方面的巨大創新。
數控機床的技術特點
數控機床具有以下三大突出的特點:
利用二進制數學方式輸入,加工過程可任意編程,主軸及進給速度可按加工工藝需要變化,且能實現多座標聯動,易加工雜曲面。對於加工對象具有「易變、多變、善變」的特點,換批調整方便,可實現雜件多品種中小批柔性生產,適應社會對產品多樣化的需求。但價格較昂貴,需要正確分析其使用的經濟合理性;
利用硬體和軟體相組合,能實現信息反饋、補償、自動加減速等功能,可進一步提高機床的加工精度、效率、自動化程度;
是以電子控制為主的機電一體化機床,充分發揮了微電子、計算機技術特有的優點,易於實現信息化、智能化、網路化,可較易地組成各種先進製造系統,如FMS、FTL、FA,甚至將來的CIMS,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業的生產率、勞動生產率。
數控機床發展的條件
任何事物都有其特點與發展條件,人們掌握後才能加速其發展。數控機床的發展條件主要包括:
它是機、電、液、氣、光多學科各種高科技的綜合性組合,特別是以電子、計算機等現代先進技術為基石,必須具有鞏固的技術基礎,互相配套,缺一不可。如不齊備,則數控機床難以順利發展;
數控機床是由主機、各種元部件(功能部件)和數控系統三大部分組成,還需先進的自動化刀具配合,才能實現加工,各個環節在技術上、質量上必須切實過關,確保工作可靠、穩定,才能保數控機床工作的精度、效率和自動化,否則,難以在生產實際中使用;
它是社會需求、科技水平和人員素質三者的結合,缺一不成。如果人員素質差、科技水平達不到,則難以滿足社會需求。人是一切活動的主體,需要各種精通業務的專家、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否則,數控機床難以順利發展。
工業發達國家發展數控機床的主要經驗
數控機床出現至今的50年,隨科技、特別是微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美、德、日三國是當今世上在數控機床科研、設計、製造和使用上,技術最先進、經驗最多的國家。因其社會條件不同,各有特點。
美國的特點是,政府重視機床工業,美國國防部等部門不斷提出機床的發展方向、科研任務和提供充足的經費,且網羅世界人才,特別講究「效率」和「創新」,注重基礎科研。因而在機床技術上不斷創新,如1952年研製出世界第一台數控機床、1958年創制出加工中心、70年代初研製成FMS、1987年首創開放式數控系統等。由於美國首先結合汽車、軸承生產需求,充分發展了大量大批生產自動化所需的自動線,而且電子、計算機技術在世界上領先,因此其數控機床的主機設計、製造及數控系統基礎扎實,且一貫重視科研和創新,故其高性能數控機床技術在世界也一直領先。當今美國不僅生產宇航等使用的高性能數控機床,也為中小企業生產廉價實用的數控機床(如Haas、Fadal公司等)。其存在的教訓是,偏重於基礎科研,忽視應用技術,且在上世紀80代政府一度放鬆了引導,致使數控機床產量增加緩慢,於1982年被後進的日本超過,並大量進口。從90年代起,糾正過去偏向,數控機床技術上轉向實用,產量又逐漸上升。
德國政府一貫重視機床工業的重要戰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植。特別講究「實際」與「實效」,堅持「以人為本」,師徒相傳,不斷提高人員素質。在發展大量大批生產自動化的基礎上,於1956年研製出第一台數控機床後,一直堅持實事求是,講求科學精神,不斷穩步前進。德國特別注重科學試驗,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基礎科研與應用技術科研並重。企業與大學科研部門緊密合作,對用戶產品、加工工藝、機床布局結構、數控機床的共性和特性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在質量上精益求精。德國的數控機床質量及性能良好、先進實用、貨真價實,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數控機床。德國特別重視數控機床主機及配套件之先進實用,其機、電、液、氣、光、刀具、測量、數控系統、各種功能部件,在質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如西門子公司之數控系統和Heidenhain公司之精密光柵,均為世界聞名,競相採用。
日本政府對機床工業之發展異常重視,通過規劃、法規(如「機振法」、「機電法」、「機信法」等)引導發展。在重視人才及機床元部件配套上學習德國,在質量管理及數控機床技術上學習美國,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日本也和美、德兩國相似,充分發展大量大批生產自動化,繼而全力發展中小批柔性生產自動化的數控機床。自1958年研製出第一台數控機床後,1978年產量(7,342台)超過美國(5,688台),至今產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2001年產量46,604台,出口27,409台,佔59%)。戰略上先仿後創,先生產量大而廣的中檔數控機床,大量出口,佔去世界廣大市場。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進一步加強科研,向高性能數控機床發展。在策略上,首先通過學習美國全面質量管理(TQC),變為職工自覺群體活動,保產品質量。進而加速發展電子、計算機技術,進入世界前列,為發展機電一體化的數控機床開道。日本在發展數控機床的過程中,狠抓關鍵,突出發展數控系統。日本FANUC公司戰略正確,仿創結合,針對性地發展市場所需各種低中高檔數控系統,在技術上領先,在產量上居世界第一。該公司現有職工3,674人,科研人員超過600人,月產能力7,000套,銷售額在世界市場上佔50%,在國內約佔70%,對加速日本和世界數控機床的發展起了重大促進作用。
中國數控機床現狀及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數控機床的現狀
目前,中國機床工業廠多人眾。2000年,金切機床製造廠約358家(20.6萬人),成形機床製造廠191家(約6.5萬人),共計549家(27.1萬人)。其中生產數控金切機床的約150家,生產數控成形機床的約30家,共計約180家,占廠家總數的1/3。2001年金切機床產量19.2萬台,內數控金切機床17,521台,約佔9%。
總的來說:數控機床產量不斷增長,2001年為1991年的3.6倍;進口量增長較快,達29倍,出口量有所增加,但數目較小,為4.8倍;數控機床消費量增加較快,達7.9倍。產量滿足不了社會發展的需求。
從金額上看,2001年數控機床進口17,679台,計14.1億美元,出口2,509台,計0.44億美元,進口額為出口額之32倍。進口大、出口小。
中國發展數控機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國於1958年研製出第一台數控機床,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兩大階段。在1958~1979年間為第一階段,從1979年至今為第二階段。第一階段中對數控機床特點、發展條件缺乏認識,在人員素質差、基礎薄弱、配套件不過關的情況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終因表現欠佳,無法用於生產而停頓。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盲目性大,缺乏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第二階段從日、德、美、西班牙先後引進數控系統技術,從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奧、韓國、台灣省共11國(地區)引進數控機床先進技術和合作、合資生產,解決了可靠性、穩定性問題,數控機床開始正式生產和使用,並逐步向前發展。
在20餘年間,數控機床的設計和製造技術有較大提高,主要表現在三大方面:培訓一批設計、製造、使用和維護的人才;通過合作生產先進數控機床,使設計、製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技術的差距;通過利用國外先進元部件、數控系統配套,開始能自行設計及製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軸聯動加工的數控機床,供應國內市場的需求,但對關鍵技術的試驗、消化、掌握及創新卻較差。至今許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動化刀具、數控系統依靠國外技術支撐,不能獨立發展,基本上處於從仿製走向自行開發階段,與日本數控機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缺乏象日本「機電法」、「機信法」那樣的指引;嚴重缺乏各方面專家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缺少深入系統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數控系統不配套;企業和專業間缺乏合作,基本上孤軍作戰,雖然廠多人眾,但形成不了合力。
中國加速數控機床產業發展之路
中國今後要加速發展數控機床產業,既要深入總結過往的經驗教訓,切實改善存在的問題,又要認真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沿正確的道路前進。建議切實做好以下幾點:
中國廠多人眾,極需正確的方針、政策對數控機床的發展進行有力的指引。應學習美、德、日經驗,政府高度重視、正確決策、大力扶植。在方針政策上,應講究科學精神、經濟實效,以切實提高生產率、勞動生產率為原則。在方法上,深入用戶,精通工藝,低中高檔並舉,學習日本,首先解決量大而廣的中檔數控機床,批量生產,佔領市場,減少進口,擴大出口。在步驟措施上,必須使國產數控系統先進、可靠,狠抓產品質量與配套件過關,打好技術基礎。近期重在打基礎,建立信譽,擴大國產數控機床的國內市場份額,遠期謀求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大步走向世界市場;
必須狠抓根本,堅持「以人為本」,加速提高人員素質、培養各種專家人才,從根本上改變目前低效、落後的狀態。人是一切事業成敗的根本,層層都要重視「培才、選才、用才」,建立學習型企業,樹立企業文化,加速培育新人,培訓在職人員,建立師徒相傳制度,舉辦各種技術講座、訓練班和專題討論會,甚至聘請外國專家、顧問等,盡力提高數控。300家機械廠技術改進 數控機床需求高
根國家計委投資研究所預測:「十五」期間,我國固定資產總投資額達到22萬億元,年平均增長幅度為37%。按以往固定資產投資與機械市場消費之間的互動關系推斷,「十五」期間,我國機械市場所孕育的商機高達320~400億元。
據預測,至2010年:
汽車市場將達4400~8000萬輛規模,其中轎車產量每增加1%,機械市場可增長0.54%;
交通方面,「十五」期間僅西部鐵路開發就將投入1000億元,未來10年西部交通則將投資7000~8000億元,車輪車床、勾舌銑床、2m大型鋸床、螺旋焊管擴徑機械等專用設備大有用武之地;
水利工程未來5年將投資5300億元,環保一期投資1888億元,二期投資2600億元,相應機械設備需求巨大;
300家機械廠商將進行技改,求購數控機床數量十分可觀;
目前,國內有模具廠1.7萬家,年產值約220億元,預計到2005年產值將達到460億元,所需的機械偏向於高精度、高效率、高速化銑削設備、虛擬軸機床、復合加工機及慢走絲切割機等。 國產數控機床市場佔有率下滑即將有轉機。
隨著世界科技進步和機床工業的發展,數控機床作為機床工業的主流產品,已成為實現裝備製造業現代化的關鍵設備,是國防軍工裝備發展的戰略物資。數控機床的擁有量及其性能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加快發展數控機床產業也是我國裝備製造業發展的現實要求。
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組織用戶調查表明,航天航空、國防軍工製造業需要大型、高速、精密、多軸、高效數控機床;汽車、摩托車、家電製造業需求高效、高可靠性、高自動化的數控機床和成套柔性生產線;電站設備、造船、冶金石化設備、軌道交通設備製造業需求高精度、重型為特徵的數控機床;IT業、生物工程等高技術產業需求納米級亞微米級超精密加工數控機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等傳統製造行業的產業升級,特別是民營企業的蓬勃發展,需要大量數控機床進行裝備。
目前我國數控機床的數量和品種,尚不能完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總幹事長吳柏林(右圖)近日透露,《國家數控機床產業發展專項規劃》草案已經制訂完成,目前正由國家發改委修改,修改完成後,將報國務院領導審閱批准,然後正式施行。據了解,《規劃》施行以後,困擾我國機床工具業發展的數控機床產業化和自主開發能力偏低的問題將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國產數控機床國內市場佔有率連年下滑的局面將被扭轉。
國家政策扶持數控機床產業化基地建設
按照《規劃》,未來5年機床工具行業將營造20個數控機床產業化基地和為之配套的10個基礎功能零部件產業基地,基地企業將享受國家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規劃》中明確指出,數控機床產業化基地企業所開發生產的新產品和高檔數控機床產品實行增值稅返還政策。當問及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中已經實行了消費型增值稅的大連和沈陽的企業是否會因此享受雙重稅收優惠時,吳柏林給予了肯定的回答。東北地區增值稅改革以後,全國其他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增值稅轉型的呼聲很高。《規劃》實施後,東北以外地區的數控機床產業化基地企業很可能率先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從而也得到雙重稅收優惠。
事實上,國家已經對機床工具行業的部分企業給予了增值稅返還政策,只是力度太小,新政策有望加大力度。但是吳柏林認為,應該按照企業生產新產品和高檔數控機床產品銷售額的比例進行返還,並且返還比例在3%~5%。
吳柏林還談到了進口關稅問題。「做功能部件,需要進口一些零件和散件,目前零件和散件的進口關稅還是很高,這就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但是另一方面,整機進口關稅卻可以大幅度地往下降,甚至可以免稅。」他說,「在若干關稅政策方面還有待調整。」 另據了解,《規劃》還將對進入產業化基地的企業給予國債項目資金的支持。對企業技術開發中心和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的初期建設,以及首台、首套新產品,也將給予一定的風險補貼。
調整產業結構 加強功能部件開發製造能力
中檔數控機床產業化程度低是《規劃》要解決的問題之一。「中檔數控機床我們能做,但是我們做出來的東西,從質量、交貨期,到售後服務,都缺乏市場競爭力。」吳柏林說,「不要說跟歐美比,就連中國台灣我們現在都比不過。他以中檔數控機床中典型的普通立式加工中心作例子:2004年內地約消耗了1萬台,但是大陸所有企業加起來共生產2000台左右,而只有八九個生產加工中心工廠的台灣竟向大陸銷售了3300台。這說明我們的競爭能力差,產業化水平低。」
在發展專業化生產方面,吳柏林認為,提高產業化水平,從政府導向來說,還是要大力提倡專業化生產。「搞機床,尤其是普及型或經濟型機床,大而全、小而全的生產方法是不行的。」 他還特別提到我國機床產業結構中的一個問題,就是主機廠多,關鍵功能部件專業生產廠少且弱。以數控系統來說,我們的數控系統80%以上是進口的。不僅價格高,進口周期也不能滿足主機廠的要求。而且,使用進口的東西組裝起來的機床,可靠性和質量也會受到影響。
吳柏林因此認為,提高產業化水平,首先要調整產業結構,加強功能部件的開發和製造能力。其次,企業的技術改造也要加強,而這方面過去企業欠賬太多。「製造高精度的機床,用低精度的普通機床去做,難度是很大的。」
提升高檔數控機床開發能力
如果說中檔數控機床我們還能做,只是產業化水平低的話,那麼在高檔數控機床方面,開發能力不足的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規劃》明確了以企業為主體提高開發能力的方針。吳柏林提到有希望進入國家數控機床產業化基地的企業,像大連、沈陽、北京、上海、濟南、秦川、齊齊哈爾的幾家企業,都具備一定的水平,而且這幾年發展勢頭很好。「如果國家再扶持一下,它們可能很快就能上來。」
但是,提高開發能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拿數控系統來說,現在西方大的公司對我們採取封鎖加傾銷的市場戰略。首先是封鎖,封鎖不成就傾銷。其數控系統在中國市場以十分昂貴的價格出售,獲取了高額利潤。一但中國企業開發出同樣產品,他們就立即大幅降價,甚至降到中國企業的成本價以下。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就更要給國內企業以扶持,就像當初美、德、日等扶持本國企業那樣。
另一方面,吳柏林提醒企業也要從主觀上重視開發的投入。「前幾年國內機床企業多數處於虧損狀態,無力進行科研和技術開發,現在過上了紅紅火火的好日子。但是你不能只顧生產那些萬元一台的小機床。那樣的話,幾百萬美元、幾百萬歐元一台的機床你永遠都開發不出來。」
專家指出,機床企業如欲進入產業化基地,其技術開發投入不得低於產品銷售收入的5%。如果達到了這個指標,將可每年享受國家給予的一定程度的補貼。按照《規劃》的目標,到「十一五」末期,國產數控機床以銷售額計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將提高到50%以上,同時,國產全部機床產品的國內市場佔有率也將提高到60%以上。
⑨ 數控機床行業的發展空間如何
近年來,受益於國家振興裝備製造業的大環境和強勁的市場需求拉動,國內機床工具行業出現了技術長足發展、投資熱情高漲的局面。「十二五」規劃已將振興裝備製造業作為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要內容,數控機床則成為振興裝備製造業的重點之一。未來,我國將重點發展高速、精密、復合數控金切機床;重型數控金切機床;數控特種加工機床;大型數控成形沖壓設備及數控機床的相關部件等。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數控機床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生產機床109.84萬台,實現工業總產值6606.5億元,同比增長32.1%,其中數控機床27.21萬台,增速達15.26%,數控機床已成為機床消費的主流。尤其是高檔數控機床屬於高端裝備製造業,具有高技術含量、高技術附加值的特徵,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著力點,未來高檔數控機床市場巨大。
當前,用戶對數控機床的高端產品需求較為強烈,突出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數量快增。數控機床占機床總消費的比重上升到60%以上,且「十二五」期間仍將繼續快速攀升。
另一方面是需求檔次不斷提高。十二五」期間,隨著振興裝備製造業關鍵領域的高水平新產品的發展,每個領域都對數控機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發展大型火力發電和核電機組、製造大型化工設備、開發大型海洋運輸船舶、研製大型薄板冷熱連軋成套設備、發展高速列車、新型地鐵和軌道交通車輛等,都需要大批高速、精密、高效和專用數控機床來加工製造。新一代武器、艦艇、飛機、衛星、導彈的發展,對數控機床同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控機床行業研究小組表示,中國目前已經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機床市場,數控機床已成為機床消費的主流,未來數控機床市場巨大。粗略估計至2015年,我國數控機床行業資產總額將有望突破2400億元,銷售收入突破1800億元,利潤總額達到120億元,其年均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
同時,我國數控機床的技術也將得到較大提升,到「十二五」末,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專項將實現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總體技術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屆時,主機、數控系統、功能部件「中檔規模化、高檔產業化,中國將研製出一批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關鍵裝備,進口量大的高速、精密立卧式加工中心、數控車床等產品市場佔有率將有明顯提升。
總體來說,我國數控機床行業前景非常良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⑩ 數控機床行業怎樣
通俗說來,機床是工業的基礎工具,基礎設備之一,各種設備的製造離不開他,所以需求一直有的。其次,根據我國的產業結構來講,加工製造業的比重不是短期內可以大幅降低的,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基礎設置需求量大,機床的製造加工有繼續發展的空間,結合我國最近的十二五計劃等,機床的升級改造刻不容緩,升級改造後的數控機床將迎來更高端的發展。我國已連續幾年成為世界最大的機床消費國和機床進口國,是世界第三大機床生產國。
取消進口設備免徵增值稅的政策也使國內機床行業的市場空間擴大,替代進口進程將加快。我國中高端機床產品大量依賴進口,國內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一直偏低,根據國家規劃,2010年前後,我國機床的國產化比率將達到60%以上。因此,未來兩年進口替代將是機床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中國機床行業投資分析
2009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4014.2億元,同比增長16.1%。機床工具行業產品銷售產值3922.5億元,同比增長18.7%。機床工具行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7.7%,比2008年同期提升2.1個百分點。
2010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5536.8億元,同比增速達到40.6%,中國機床行業的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2010年我國機床工具產品進口總額為157.2億美元,同比增長62.0%,國內機床進口額與歷史最高的2008年同期相比還增長了27.8%,創歷史新高。
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提高,特別是來自汽車製造、高速鐵路建設、高速公路建設、綠色能源建設、工程機械、大型飛機、支線飛機以及船舶製造等行業快速發展的拉動,國內機床消費量還會有巨大的上升空間。在「十二五」期間,我國機床產業發展將出現重大的趨勢性變化。國內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為機床製造業展開了一個廣闊市場。「走低碳環保之路」成為機床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兼並優化重組成為機床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手段。
2011年中國機床行業調查報告
本次行業調查是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CIMT2011)期間,就中國機床行業的需求情況、投資力度、國內外機床比較、技術發展趨勢、行業預期等問題展開的。
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以參展商38.1%、專業觀眾30.6%、采購商11.9%為最多,顯示出本次展會的專業性。
受訪者來自20餘個行業,其中排名前5位的分別是工程機械26.3%、其它23.8%、汽車及零部件產業13.1%、儀器儀表6.3%、模具5.6%,機床的幾大行業用戶均已囊括在內。
技術趨勢明顯智能化將成行業主流
本屆展會以「科技創新迎接後危機時代」作為主題,凸顯了在後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機床行業對科技創新的重視和期待。在此次調查中,57.5%的受訪者認為展會上「有很多新的技術和產品」,展示出機床行業在應對世界金融危機中呈現的強大活力與豐碩成果(詳見圖1)。
調查顯示,在回答「您認為以下哪種機床工具行業的技術發展趨勢會成為行業主流」的問題時,受訪者將智能化(24.5%)、精密化(15.4%)和高速加工(13.1%)排在前三位(詳見圖2)。其中,智能化最受被訪者關注。在本屆展會上,國內機床企業展出了眾多智能化的機床產品。例如,沈陽機床的vmc25100U立式加工中心作為智能化的代表,具有自適應控制功能,能夠運用內部專家系統進行分析處理,實時確定最佳的進給速率。
數控機床科技重大專項備受關注
在本屆展會上,「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重大專項(04專項)圖片展」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國家設置「04專項」,是為了逐步提高我國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的自主開發能力,滿足國內主要行業對製造裝備的基本需求。在對「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重大專項的評價調查中,認為「有很大作用」的達69.4%,「作用一般」的為26.9%,「沒起什麼作用」的為3.7%(詳見圖3)。這表明,國家對數控機床行業的政策支持,得到了大多數行業人士的認可。
「04專項」的執行過程也備受業內人士關注。希望「驗收手段應該更加嚴格」的受訪者達到了38.0%,位居該調查項目的第一位,這顯示出受訪者對專項的後期執行更為關注。另外,認為「申報程序應該更加簡化」的受訪者達29.8%,認為「申報的信息應該更加公開化」的受訪者則為28.7%(詳見圖4),這表明國家有關部門審批專項時在程序和信息公開方面還值得改進。
中外機床產品的差距依然巨大
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統計,2010年我國機床工具產品進口總額為157.2億美元,同比增長62.0%,國內機床進口額與歷史最高的2008年同期相比還增長了27.8%,創歷史新高。進口的增長迅猛表明國內機床與國外機床的差距依然很大。本次調查報告顯示,中外機床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加工精度(25.2%)、可靠性(18.8%)、機床內部電、氣、控等配置(16.5%)。緊跟其後的是加工速度和外形方面的色彩、精美程度等,均佔13.1%(詳見圖5)。由此可見,技術尤其是對精準度和可靠度是國外機床領先國內機床的優勢來源。另外,對外形的關注也是近年來客戶在使用方面出現的一種新口味。
在本次調查報告中50%的受訪者認為國產機床與國外機床的差距縮小了一些,認為差距縮小了不少的受訪者也佔到了17.5%(詳見圖6)。國內機床行業取得的巨大進步有目共睹,本次展會展出的十二類專項產品正是對國內機床行業成果的一次重大展示。
在對國產功能部件的市場調查中,50.0%的受訪者表示可以考慮採用國產功能部件,44.4%的受訪者更表示採用國產功能部件(詳見圖7)。在走向機床強國的過程中,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越來越成為其中的掣肘,如何加快功能部件的國產化步伐,成為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調查顯示,許多的主機廠對國產部件還處於觀望階段,國產零部件企業需要加強產學研配合度,促進產業化進程,以實現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機床行業將持續高位發展
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數據,2010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5536.8億元,同比增速達到40.6%。2011年,處在後危機時代的全球經濟將呈現出緩慢增長的態勢,中國的機床行業又將面臨怎樣的發展趨勢?
調查數據顯示,40.0%的受訪者認為我國目前機床行業的投資「大體上飽和,但還有投資空間」,33.1%認為「不飽和,還需要加大投資力度」。(詳見圖8)該結果表明,三分之一的被訪者認為機床行業還有投資的空間,加上那些認為投資空間很大的比例,有超過一半的人認為機床行業還應該增加投資,業界對機床行業的預期由此可見一斑。
在眾多的機床行業投資者中,政府充當著一個重要角色。調查顯示,63.1%的受訪者認為國家對機床行業的「投資力度很大」(詳見圖9)。
據了解,2011年機床行業還有很多的投資新項目,如沈機集團昆明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和雲南CY集團有限公司正計劃建設數控機床裝備製造業基地,瑞遠機床集團有限公司機床專用數控系統生產基地(浙江瑞遠航天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也正在抓緊建設中。
據年初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的預測,2011年機床行業總體增幅將大於10%。從本報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業界對行業的增長預期要比協會方面直接和樂觀許多,有61.3%的受訪者認為,多年來高位運行的機床行業「能繼續高速發展」,而持「不能」態度的人僅佔2.5%(詳見圖10)。
本世紀以來,中國機床行業就一直處於高速增長之中,已連續9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機床消費國和第一大機床進口國。在2009年和2010年,中國機床行業的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中國又成為世界第一大機床生產國。加上十年期間國家對裝備製造業特別是高檔數控機床的支持,機床行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為機床行業制定的「十二五」是:到「十二五」末,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000億元,中高檔數控機床將成為「十二五」發展重點。中國機床行業未來的發展,已經不是要如何做大,而是怎樣更好地做強的問題。
3解讀機床行業「十二五」規劃
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布的統計數據,2011年上半年,中國機床工具行業一般貿易上半年共完成進出口貿易92.89億美元,同比增長54.64%,其中進口總值為65.27億美元,同比增長62.92%。
而2010年我國機床工具產品、金屬加工機床、數控金屬加工機床的累計進口額和月度進口額全部創出新高。其中,全行業產品累計進口額突破150億美元,機床超過90億美元,數控機床接近80億美元。
數控機床進口數額高居不下,表明中國國內對數控機床需求仍很旺盛,尤其是高端數控機床,仍需要大量進口。因此加快高檔數控機床產業化,是滿足航天航空、船舶製造、汽車、發電設備以及新型戰略產業的需求的必要前提。
強調自主創新 擺脫技術依賴
技術創新是支撐產品結構調整的動力,也是獲得持續競爭優勢的主要源泉。自主創新是指一個國家在不引進和依賴外部技術的情況下,依靠本國的力量獨立開發新技術,進行技術創新活動。自主創新是一個全新的理念,它至少包含三大特性:在技術突破上的內生性,在技術方面的首創性和在市場方面的率先性。
在過去20餘年間,通過合作引進使得我國數控機床的設計和製造技術有了較大提高,也可以自行設計及製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軸聯動加工的數控機床,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但對關鍵技術的試驗、消化、掌握及創新能力卻較差。至今許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動化刀具、數控系統仍依靠國外技術支撐,不能獨立發展,處於從引進走向自行開發的階段。
機床工具行業作為國家基礎性和戰略性產業,在「十二五」規劃中,已明確將自主創新戰略作為最主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著重強調了要以技術創新工程來支撐和引領行業發展。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的發展必須立足於自主創新,通過自主研發原始創新、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集成現有技術創新等方式,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構建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堅持加大研發費用投入;加強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的研究,力爭在基礎和共性技術(如:高速高精運動控制技術、動態綜合補償技術、多軸聯動和復合加工技術、可靠性技術、智能化技術、高精度直驅技術等)攻關上有所突破,提高產品開發技術水平。
從2009年我國已開始實施「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計劃到2020年實現航空航天、船舶、汽車、發電設備製造所需要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70%~80%立足國內。目前部分項目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科技重大專項以及國家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一系列方針政策的實施,為高檔數控機床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兩化融合促發展
目前,機床的數控化已經成為一大常態,機床產品的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更多地體現在其他方面,例如,在機床單機產品方面,表現為數控機床運行狀態的數據採集、在線監控和遠程故障診斷方面;在組合機床或由多台機床組成的生產系統方面,表現為成套裝備或系統的信息自動採集、自動報警、自動報表生成、系統集成、系統監控等方面。
機床工具行業「十二五」規劃已將兩化融合戰略作為實現目標的四大戰略之一。規劃中提到,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是新型工業化的必由之路。要以信息技術提升研發設計、加工製造、企業管理及營銷服務等集成應用水平,重點要提升產品的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和網路化水平,實現產品升級換代,提高競爭力。
根據機床工業產業當前現狀,兩化融合戰略主要內容是要推動主要製造企業數字化、信息化改造,實現兩化融合,充分發揮現有資源作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全面提升中高檔產品的製造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為實現高端產品產業化創造條件。關鍵製造設備形成柔性製造系統供應能力,提高快速供貨周期適應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