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全國最大的雜糧批發市場在哪~
如果是想進貨的話,建議直接去產地找相關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不建議去從搞批發的供貨商或者農產品批發市場那裡進貨。
朔州市平魯區,農產品主要有集營養、保健、食療、益智為一體的名特優小雜糧,倍受市場青睞,久享盛譽,被確定為全國小宗雜糧商品基地區(縣)。
甘肅慶陽,素有「隴東糧倉」之美譽,盛產小麥、玉米、油料、蕎麥、小米、燕麥、黃豆等特色小雜糧久負盛名,備受推崇。慶陽是甘肅優質農畜產品生產基地。
遼寧朝陽市建平縣朱碌科鎮,聞名全國、影響海外的雜糧集散地。全鎮現有4萬畝雜糧被確認為有機雜糧繁育基地。
濟南市南山綠色雜糧專業合作社建有無公害果蔬基地、優質雜糧基地,小雜糧系列產品一直暢銷不衰,有很強的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湖南邵陽灘頭鎮,千畝雜交制種和雜糧種埴基地。不過我還是覺得西北的雜糧種植比較有優勢!
怒江州蘭坪縣,雜糧基地、中葯材基地、蔬菜生產基地、芸豆生產基地
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全縣有耕地106萬畝,主要農產品有玉米、水稻、小麥、穀子、莜麥、胡麻、馬鈴著、各種豆類等,是全國玉米商品糧基地縣,雜糧雜豆基地縣。
山西省山陰縣,在素有「小雜糧王國」之稱的山西省境內,這里是小雜糧生產最佳適宜區域之一。
你可以從中選擇一下,聯系比較一下,小雜糧基地應該還有很多,不過這些都是全國各地的,因為不知道BZ是哪裡的,所以搜了好多,希望可以幫到你!我沒有找到比較好的批發市場,不好意思!
⑵ 劉鳳蘭的發表的論文
1、山西省農業結構灰色系統回歸預測研究,《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7年第2期。
4、山西省農業結構調整的數學模型與對策,《乾旱地區農業研究》,2006年第1期。
5、山西省農業結構發展趨勢的灰色系統分析,《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5年第4期。
6、農業自然資源灰色綜合評估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對策,《資源調查與環境》,2004年第3期。
7、臨汾市農業自然資源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4年第3期。
8、臨汾市農業自然資源灰色關聯聚類分析,《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4年第3期。
9、臨汾市農業氣候資源灰色關聯第類分析,《中國農業氣象》,2004年第2期。
10、山西省農業結構態勢分析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對策,《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4年第1期。
11、臨汾西部山區農業自然資源灰色綜合評估與可持續利用的對策,《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3年第2期。
2、山西小雜糧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食品科學》,2006年第10期。
3、山西省生態經濟發展問題及對策芻議,《中國農學通報》,2006年第1期。
12、設施土壤養分和鹽分累積狀況研究,《中國農學通報》,2007年第4期。
13、化學調控物質浸種對乾旱脅迫下小麥根苗生長的影響,《農業系統工程研究新進展》,2006年。
14、La(NO3)3浸種對NaCl脅迫下紅小豆幼苗生長的影響,《武漢植物學研究》,2009年第4期
15、La(NO3)3浸種對鹽鹼脅迫下紅小豆幼苗生長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09年第4期
⑶ 山西省的糧食生產特點及其成因
1.我國糧食分布特點
我國糧食種類繁多,由於各種糧食對自然條件和技術、經濟條件的要求不同,其分布布局也各具特色,主要糧食的分布特點如下:
1.1稻穀
稻穀主要分布於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長江流域和華南各省區,播種面積佔全國95%左右。稻穀作為首位糧食主要分布的省份有:上海、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且播種面積約19600千公頃佔全國68%左右。我國稻穀播種面積最大的省份是江西,最小的是西藏。除此之外,稻穀在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也有散布,北方稻穀播種面積佔全國稻穀總播種面積的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主要分布在以下三個水源較充足的地區:東北地區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遼河沿岸;華北主要集中於河北、山東、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兩岸及低窪地區;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銀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綠洲地區。
1.2小麥
小麥栽培編輯全國。作為首位糧食主要分布於長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區和長城以南,六盤山以東,秦嶺淮河以北地區,如:新疆、甘肅、青海、寧夏、河南、山東、安徽,且這些省份的播種面積約13000千公頃左右佔全國55%。小麥播種面積最大的省份是河南,最小的是廣東。除此之外,小麥在西南和華北地區也有分布。
1.3玉米
玉米是我國最主要的雜糧,在糧食作物中僅次於水稻、小麥,居第三位。玉米作為首位糧食主要分布於東北、華北和西南山區,如:內蒙古、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雲南,且這些省份的播種面頰約11000千公頃左右佔全國38%。玉米播種面積最大的省份是黑龍江,最小的是青海。
1.4穀子
穀子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直至黑龍江的克山地區。主要分布的省份有河北、山西、內蒙古,其他地區播種很少。且在各省的糧食播種比重都非常小,比重最大的山西省也僅為7.6
1.5高粱
高粱在我國分布很廣,以東北平原最為集中,其次為黃河中下游和淮北平原一帶,如,內蒙古、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四川、貴州。其在各省的糧食播種比重小於穀子,比重最大的遼寧也僅為2.72
1.6其他穀物
其他穀物作為首位糧食只分布於西藏,其次為青海。
1.7豆類
豆類在全國分布很廣,主要集中在東北松遼平原和華北平原。豆類作為首位農業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其播種面積約4100千公頃佔全國3.5%。
1.8薯類
薯類分布廣泛,主要集中在四川、山東、河南、河北以及安徽、江蘇的淮北地區,其次為廣東、廣西、福建及長江中游的丘陵地區。薯類作為首位糧食主要分布於重慶和貴州,其兩省的播種面積約1468千公頃佔全國18%,播種面積最大的四川有1104千公頃。
2甘肅糧食生產特點及其成因
2.1生產特點:
一是糧食生產出現了「兩個逐年減少、兩個基本穩定、一個穩步提高」。「兩個逐年減少」是:耕地面積、糧播面積逐年減少。 「兩個基本穩定」是:近兩年糧食總產量基本穩定在78億公斤,人均佔有量基本穩定在300公斤左右。「一個穩步提高」是:平均單產穩步提高。
二是糧食生產內部結構發生了積極變化,夏糧面積調減,秋糧面積基本穩定,糧食生產區域化格局進一步顯現。同時,糧食生產的區域化格局進一步確立,定西市的馬鈴薯播種面積約佔全省的40%,中部和隴東地區的小雜糧面積佔全省的90%以上,蠶豆等作物基本集中在高寒陰濕區。
三是糧食生產的優質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高產、高效糧食作物的種植比重明顯擴大,糧食生產的質量和水平日益提高。全省優質專用小麥面積2003年達到537萬畝,佔小麥總播種面積的37.2%;優質專用玉米2003年達到315萬畝,占玉米總播種面積的42%;優質、專用馬鈴薯2003年達到320萬畝,占馬鈴薯種植面積的41.7%。
四是糧食生產基礎條件得到較大改善,水利建設增多,為農田灌溉提供了條件。
五是糧食作物地域分布廣泛,而又相對集中。
2.2成因
甘肅糧食生產特點的形成,有如下一些原因:
2.1.1土地遼闊,但可利用面積比較少。全省耕地面積5227.78萬畝,其中旱地70%以上,水地不到三分之一,是典型的山地型高原地區。
2.2.2氣候類型差異較大,日照比較充足。甘肅境內地形復雜,山脈縱橫交錯,海拔相差懸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從東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亞熱帶濕潤區到高寒區、乾旱區的各種氣候類型。總體上是氣候乾燥,氣溫日差較大,光照充足,太陽輻射強。年平均氣溫在0~14℃之間,由東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氣溫為4~9℃,祁連山區0~6℃,隴中和隴東分別為5~9℃和7~10℃,甘南1~7℃,隴南9~15℃。無霜期一般為48-228天。光照充足,光能資源豐富,年日照時數為1700~3300h,自東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時數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區;隴南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區;隴中、隴東和甘南為2100~2700h。
2.2.3水資源貧乏,自然災害發生頻繁。全省人均水資源量1150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7%。年均降水量只有302毫米,且時空和區域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從東南到西北遞減,年蒸發量1000—3000毫米。氣象災害的種類繁多,災情也比較嚴重。主要的氣象災害有乾旱、大風沙塵暴、暴雨、冰雹、霜凍和乾熱風等。乾旱是甘肅省最主要的氣象災害,出現頻率高。按出現時間劃分,影響甘肅省的乾旱有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大風和沙塵暴災害也較重,大風日數每年有3~69天,沙塵暴日數為1~37天,大風和沙塵暴主要危害河西和隴中、隴東北部。此外,暴雨、冰雹、霜凍和乾熱風也是不可忽視的氣象災害,各地每年均有發生。
2.2.4生物資源豐富。甘肅自然條件多樣,農業栽培歷史悠久,農作物品種資源十分豐富。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馬鈴薯、豆類、穀子、糜子、蕎麥、高粱等30多種。
2.2.5農業生產地域差別較大。河西走廊灌溉農業區,是我省乃至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制種基地和高原夏菜基地;隴中、隴東旱作農業區,是我省乃至全國重要的洋芋、中葯材、小雜糧、羊羔肉及肉牛生產基地;隴南地區是我省重要的特色農業基地;甘南及河西牧區是我省乃至全國重要的牛羊肉生產基地和細毛羊基地。
2.2.6全球氣候變暖
2.2.7政策支持,科技支撐
⑷ 山西小米特點有哪些
主要特點
山西盛產的小米稱為「白馬掌小米」,大致有兩個新品種,一種叫東風亮 ,一種叫硃砂紅,營養成分豐富,所含脂肪和蛋白質都高於大米和小麥。「東風亮」小米也叫 「東方亮」,在夏商時期就開始種植,因為它的谷穗形狀像小茅草,所以又有個「毛尖谷」的綽號。白馬掌小米的特點是米色金黃,有光澤,米粒飽滿,蒸煮皆宜,米味香甜,熬成的稀飯黏度恰到好處,米粒溶脹飽滿,稀飯與米粒渾然一體、香甜可口。
山西是小米的故鄉,山西夏縣西陰村的古代遺存中就發現了距今約5萬年的穀粒化石。《山西小米研究》記載,太行山以西、太岳山以東的地區,歷來是山西小米的主產區,也是優質小米生長的地方。
山西因特殊的地理環境,培育出了眾多品質一流的特色雜糧。而山西小米以其突出的品質、品種優勢,成為山西現代特色農業的一張「黃金名片」。山西被譽為「小雜糧王國」,小米尤為著名,素有「中國小米在山西,山西小米數第一」之美譽
2019年12月23日,山西小米入選「中國農產品百強標志性品牌」。
⑸ 小雜糧的小雜糧分布
小雜糧種類很多,我國栽培面積較大的有蕎麥、糜子、穀子、高粱、燕麥、青稞、綠豆、小豆、豌豆、蠶豆、豇豆、芸豆和小扁豆等,在世界6大洲、30餘個國家有種植。由於中國地處溫帶和亞熱帶地域,又是作物起源中心之一,不但種類多,而且佔有份額大。在20多種小雜糧中,蕎麥、糜子面積和產量都佔世界第二位,蠶豆占生產量的二分之一,綠豆、小豆占生產量的三分之一,燕麥、豇豆、小扁豆是主產國,故我國有「小雜糧王國」之稱。
小雜糧在我國分布很廣,各地均有種植,但主產區相對比較集中。從地理分布特點看,主要分布在我國高原區,即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從生態環境分布特點看,主要分布在我國生態條件較差的地區,即乾旱半乾旱地區,高寒地區;從經濟發展區域分布特點看,主要分布在我國經濟不發達的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從行政區域看,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雲南、四川、貴州、重慶、西藏、黑龍江、吉林等省區。
⑹ 品牌對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有什麼意義和作用
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是緊密相連的,而品牌對於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能直到直接的促銷作用。這里以山西小米和土豆為例做一闡述。
一、農產品品牌化案例
三、品牌助力合作社經營,促進生產銷售一體化
品牌就是個名字,有好聽的,也有不好聽的,客戶信了,這個品牌就是個好品牌。在品牌基礎上,若做不好生產和銷售,終會是一場空。
不管是小米,還是土豆,在統一品牌下進行種植管理,這是比較難的一件事。質量如何穩定,產量如何提升,價格如何確定,市場如何把控,都是一個體系。而當前應運而生的種植專業合作社正給這個作物管理蹚出了一條路。
種植專業合作社與大戶合作,或者與小眾農戶合作進行農產品種植,保證期間的農資產品供應,統一進行作物病蟲害管理,統一進行農產品收購和銷售,使農民可以專心種地,不用擔心銷售的問題。而合作社也同時與政府取點互信,解決資金問題、銷售渠道問題,這一個產業鏈就基本形成了,與大品牌的靠攏就更近了。現在一些合作社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利用地域和資源優勢,將農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共同分享經營成果,與政府形成合力,共同享受品牌紅利,這對於農產品發展有非常大的作用,起到了合作社的紐帶作用了。
以上拙見,農產品在種植和銷售過程中,利用大品牌的優勢,創造自己的小品牌利於滿足生產的需要,同時完成了銷售的難題。所以我們說,品牌的優勢可以大幅度地給種植帶來機遇,也給農業產業化帶來解決辦法。合作社經濟的實施為農產品品牌化創造了可行性。”農資人實錄“為您解答,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有問必答。
⑺ 山西忻州被稱為小雜糧之都,都有哪些小雜糧
2014年忻州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命名為「中國雜糧之都」,有超過14個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
忻州地處山西中北部,與省會太原只有80多公里的路程,著名的忻口戰役就是在忻府區的忻口戰斗的。忻州所屬14個縣區,也是山西佔地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並且橫貫山西東西兩側,西與陝西省接壤,東與河北省接壤,並有佛教聖地五台山在其中,這樣就好理解了,這里一定是海拔非常高的地區,而正是這一特點,使得忻州有非常好的條件來種植各種小雜糧。
看了經上介紹,您感覺忻州還算得上小雜糧之鄉嗎?也歡迎各地朋友來忻州旅遊,看看深山裡的小糧食,嘗嘗小雜糧做成的飯,那才叫喜人呢。
⑻ 有誰能告訴我陝西、山西小雜糧的集散地在哪裡嗎如能提供加工情況將不勝地感激!
山西省
侯家溝村是呂梁臨縣一個山區小村,也是山西典型的「小雜糧村」
陝西省
陝西延安雜糧市場
陝西寶雞雜糧市場
陝西渭北糧油市場
⑼ 山西盛產什麼五穀雜糧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山西南部盛產小麥,晉中、晉東南盛產穀子、玉米、高粱、黃豆;晉北及其他高寒地區盛產莜麥、蕎麥、大豆、土豆。正如一首民歌唱的:「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穀香。」這些五穀雜糧,為山西麵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物質基礎。
雜糧中含有人體所需蛋白質、氨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礦物質,是其他食物所無法取代的。為進一步推廣雜糧食品,我們收錄了39種雜糧食品,可以說具有代表性,基本涵蓋了山西所有地區雜糧品種的製法和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