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幹細胞的研究進展
幹細胞是人體內最原始的細胞,它具有較強的再生能力,在幹細胞因子和多種白細胞介素的聯合作用下可擴增出各類的細胞。在99年末的年度世界十大科技成果評選中,"幹細胞研究的新發現"榮登榜首。幹細胞研究有不可估量的醫學價值。分離、保存並在體外人工大量培養使之成長為各種組織和器官成為幹細胞研究的首要課題。當前,對幹細胞的分離和培養技術獲得了重大進展,利用單克隆免疫吸附能識別細胞類型或細胞譜系的表面抗原,其分離純度和細胞活力都很高。99年以色列魏茨曼科學院將白介素-6與幹細胞內的受體分子合並研製出一種新分子,可使幹細胞在維持原本特性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增殖且細胞壽命也有所延長。在臨床運用中,造血幹細胞應用較早,在五十年代,臨床上就開始應用骨髓移植來治療血液系統疾病。到八十年代,外周血幹細胞移植技術逐漸推廣。美國StmlellsCsliifornia公司用血液幹細胞在小鼠體內培育出成熟的肝細胞。胚胎幹細胞目前許多研究工作都是以小鼠胚胎幹細胞為研究對象,神經幹細胞的研究仍處於初級階段。
我國現已掌握了臍血幹細胞分離、純化、冷凍保存以及復甦的一整套技術,並開始在上海籌建我國第一個臍血庫。在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細胞治療中心也正在籌建全世界最大的異基因臍帶血幹細胞庫,計劃到2002年完成冷凍5萬份異基因臍帶血幹細胞,為全世界華人患者提供臍帶血幹細胞做移植用。2000年初,我國東北地區首例臍血幹細胞移植成功。
我國在"治療性克隆"研究領域獲得重大突破,"治療性克隆"課題被列為國家級重點基礎研究項目。此課題分為上、中、下游三塊,上海市轉基因研究中心成國祥博士負責上游研究,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盛惠珍教授和曹誼林教授分別主持中、下游的研究工作。其整體目標是,用病人的體細胞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細胞內,經過一定的處理使其發育到囊胚,再利用囊胚建立胚胎幹細胞,在體外進行誘導分化成特定的組織或器官,如皮膚、軟骨、心臟、肝臟、腎臟、膀胱等,再將這些組織或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利用這種方法,將從根本上解決同種異體器官移植過程中最難的免疫排斥反應,同時還使得組織或器官有了良好的、充分的來源。目前,由上海市轉基因研究中心負責的上游研究工作,即把病人的體細胞移到去核的卵母細胞並經一系列的處理發育至囊胚取得成功。這個中心創建的三種技術路線方法,即"體細胞克隆哺乳動物的制備方法"、"獲得治療性克隆植入前的制備方法"以及"用於治療性克隆的人體細胞組織器官保存方法"均已收到國家知識產權局同意專利申請的受理通知。
為了一個人的形成,單個受精卵將產生數以億計的細胞和250多種不同的細胞類型。幸而,直到最後一個細胞和器官發育形成之時,所有的一切仍未結束。貫穿於整個生命的,是大多數組織繼續產生新的細胞以替換損耗的老細胞或滿足新的生命活動的需要。比如,當運動員在高海拔地區進行訓練的時候,循環系統中血細胞的數量相應增加以滿足運輸更多氧氣的需要。很顯然,在諸如皮膚,毛發,骨骼,骨髓,腸這樣的組織中,細胞再生能力已得到證實;但這種現象很可能在所有器官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包括大腦在內,而慣常的觀點是,神經元是不可再生的。
組織更新和修補自身的能力來源於稱為幹細胞的小細胞團。幹細胞存在於生命的全過程,在體內微環境中被專門的「看護」細胞緊密包圍。「看護」細胞提供生長因子和信號分子保持幹細胞的特性――分化能力,以及在特定生命周期中分化為特化細胞的同時又能自我復制的能力。矛盾的是,幹細胞的自身分裂十分有限,而它們的子細胞在最終形成特化細胞的過程中,有非凡的繁殖力。
幹細胞以及他們能維持一定數量的能力一直深深吸引著生物學家們[1],如今更為狂熱。由於人們意外的發現成熟組織中的幹細胞可以重新程序化,即使效率極低,但仍然可以分化為其他來源的細胞。[2]比如,在正常情況下,成年鼠的少數造血幹細胞可生成肌肉組織,神經系幹細胞可生成血液。這些報告使得將來受損組織用同一個體內其他組織的殘余幹細胞來修復成為可能。
懸而未決的問題
另外兩項研究也引起了科學界和公眾的廣泛關注。去年,有兩個研究小組宣布他們從人類胚胎和胎兒的生殖細胞中分離出了多能幹細胞(pluripotential)――可以分化為多種細胞類型的幹細胞。緊跟著,就是眾所周知的來自成熟體細胞的克隆羊多莉(dolly)及克隆鼠的誕生。
這些有著巨大新聞價值的研究層出不窮,引起了世界性的關於道德和倫理規范的討論風暴,而且到現在還在爭論。比如在美國,公眾的反對迫使NIH停止對人胚胎幹細胞的研究提供資助。這些爭論使許多研究人員開始意識到,他們必須就一些基本問題與迫切的公眾和立法者進行有效的交流,其中包括「人的生命何時開始?」「成為人意味著什麼?」「什麼是胚胎,它在什麼時候變成人?」。
科學家們是否能回答這些復雜的問題還有爭執,這里我不打算繼續深入討論。我只想確定這個事實:在回答另一個更重要的基本問題「我們怎樣才可能把幹細胞用於醫葯領域?」之前,我們的確還需要更多的信息。
採取哪種方法?
最基本的,我們必須進一步研究人體所有組織的幹細胞。第一步,我們需要確定分子標記,它們能將寥寥無幾的幹細胞從他們龐大的子細胞中區分開來。此外,還需了解幹細胞與所處的微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微環境如何對機體的需求作出反應。我們僅對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的相關信息有一定了解,這將有助於在臨床治療中增加受損組織中殘留的幹細胞的數量。現在,我們已經能夠培養少量造血幹細胞以重建人的血液系統。
設定一個最壞的狀況,一個慢性病患者失去了某種組織的大部分幹細胞,必須要用替代療法才能生存。如今,最可行的方案是採用另一個體相應組織的幹細胞來補充。但是,這種方案也相當危險,由於捐獻者與患者沒有遺傳上的相容性,移植很快因免疫排斥而失敗。
一種改進方案是用所謂「自體同源幹細胞(autologous stem cells)」的幹細胞來進行治療,這種幹細胞與患者的基因型完全相同。雖然目前還不可行,但是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設想。一種方案是分離、培養患者的另一組織的幹細胞,比如骨髓或皮膚的,再把這些成熟幹細胞在體外重新程序化。為了了解怎樣才能重新程序化幹細胞,我們需要一系列的實驗,來研究沉默基因的重新激活,以及激活基因被關閉的機制。例如「早期胚胎細胞分化為不同細胞系的機制研究」就會給我們相當的啟示。如果我們理解了遺傳基因控制正常發育的實現過程,我們將更容易地在實驗室里進行有目的地控制基因表達和細胞分化的方向。
另一種方法是用來源於囊胚期的胚胎的多能幹細胞。囊胚期是指卵子剛剛受精但尚未種植到子宮的階段,此時胚胎稱為胚泡。胚泡大約由100個細胞組成,其中包含一些特化性較少的幹細胞,可在培養中不確定地誘導分化為多種細胞形式(如圖)。最早的人類多能幹細胞是從體外受精的臨床病例中得來的多餘胚泡。這個里程碑式的事件是James Thomson領導的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的實驗室在1998年的成果。另一個在澳大利亞的Monash University的實驗室最近宣布了相似的實驗結果。現在這兩個小組正在進一步研究這些多能幹細胞和子細胞的特徵。
這些工作為人類胚胎早期發育中基因功能研究提供無價的數據資料。不幸的是直到現在,我們對這一領域知之甚少,部分由於聯邦經費對胚胎研究的限制。盡管胚胎發育在進化中高度保守,但是脊椎動物胚胎發育中一些細節上的差異,足以證明鼠和人之間並不是所有的基因都具有相同功能。因此,在模式動物研究中得來的信息不能充分體現出我們在人類幹細胞中研究中的問題。
公眾眼中的幹細胞
用人類多能幹細胞進行研究引起爭議是由於他們來自人類的受精卵,在某些人認為人的生命始於受精。那麼在理論上,用體細胞核轉移的方法生成自體同源幹細胞引起的爭議會少一些。這種方法是把成熟細胞的細胞核轉入一個去核的未受精卵細胞中,在實驗室里,這個卵細胞發育成胚泡,研究人員可從中分離培養多能幹細胞系。最近,Monash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用這項技術在小鼠上取得了成功。他們在1000多個轉移基因標記的細胞核的去核卵細胞中,獲得一個胚胎幹細胞系。如果這種「治療性克隆」能夠在效率上更提高一些,那麼這對人類幹細胞的研究同樣有意義。
既然實驗用的卵細胞是去核和未受精的,無不同個體的遺傳物質融合,從而未發生受精過程,所以用這種方法製造的幹細胞在道德和倫理上將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此外,由於胚胎幹細胞不能獨立發育成胎兒,所以他們不是胚胎。然而,從理論上講,體細胞核轉移產生的胚泡不僅只用於幹細胞的產生,把這樣的胚泡移植到婦女子宮中也有可能克隆人。嘗試此類研究與現行道德准相駁,也是違法行為。另外,這樣的行為會使許多不負責任的人們有所企圖,無法控制倫理道德標准,而且有可能使人為的和有目的地製造畸形嬰兒成為可能。
這些爭議對一些更極端的反對者來說還不是關鍵,他們認為只有對於一個已經去世的人,體細胞核轉移技術才可以接受。往往在聯邦經費資助人類幹細胞的科學研究之前,一個基於相互尊重的信仰的公眾討論就已經開始,無論這種研究是以治療人類疾病為目的還是以基礎研究為目的。
可以認為這種爭論本身,是一個好的事情,因為它激發了公眾對生物學和復制的興趣及關注,這些內容以往在學校里不能有效的傳授給學生。(克隆青蛙往往不能象克隆人類自己那樣使高中的學生們產生興趣,而且人類肢體再生的案例就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有關人類肢體的形成和哪些基因產生手臂而不產生腿之類的討論,象這樣的說法未免太牽強了一點。)
無論怎樣,幹細胞研究的前提是將會得到新的實質意義上的治療方法。因此,科學家們必須十分謹慎,避免媒體對基因治療過分誇大的報道,否則會失去公眾的信任和信心。在應用人多能幹細胞時,也必須十分留心。就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對公眾中的某些人來說,這些細胞的來源相當於破壞人的生命。事實是在我們確切知道幹細胞治療的實際用途之前,還有許多障礙要跨越。當我們向前繼續探索的每時每刻,我們必須誠實.
http://www.39.net/nursing/03gxb/hgyzw/21352.html
㈡ 幹細胞發展前景
市場前景:幹細胞醫療應用空間廣闊
相比於其他治療方法,幹細胞的同種異體移植的安全性很高。因為幹細胞是一種未分化未成熟的細胞,其細胞表面的抗原表達很微弱,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對這種未分化細胞的識別能力很低,無法判斷它們的屬性,從而避免了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應及過敏反應等,只有極少數病人有發熱、頭痛等輕微症狀。
幹細胞治療目前已經在90多種疾病中進行了臨床研究,包括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肢體缺血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分泌系統疾病、外科疾病、腫瘤和免疫系統疾病等。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幹細胞醫療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㈢ 幹細胞行業未來怎樣
幹細胞基本概況
幹細胞又叫做起源細胞、萬用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潛能的細胞。幹細胞的用途非常廣泛,涉及到醫學的多個領域。幹細胞是具有自我復制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是機體的起源細胞,是形成人體各種組織器官的原始細胞。
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或組織器官,醫學界稱其為「萬用細胞」。幹細胞治療是把健康的幹細胞移植到病人或自己體內,以達到修復病變細胞或重建功能正常的細胞和組織的目的。幹細胞療法就像給機體注入新的活力,是從根本上治療許多疾病的有效方法。
全球幹細胞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幹細胞醫療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幹細胞市場規模為635億美元,到了2016年會達到789億美元,預計到2018年全球幹細胞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美元,達到1195億美元。預計在2020年全球幹細胞市場規模將會達到1745億美元。
全球幹細胞治療市場規模統計分析
2010年全球幹細胞治療市場規模達109億美元,2017年全球幹細胞治療市場份額增長至512.6億美元。
全球幹細胞治療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預計到2024年全球幹細胞治療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945.6億美元,占同期全球幹細胞治療市場份額的53.8%。
幹細胞治療占幹細胞市場一半份額
幹細胞治療目前在全球開展了多項臨床實驗,覆蓋了140多種疾病。在全球幹細胞總市場中,細胞治療占據半壁江山,並有進一步擴大趨勢。整體來看,幹細胞技術的應用前景廣闊,同時幹細胞治療所佔的比例也將進一步擴大。
㈣ 在全民健康的大背景下,幹細胞作為保健的市場前景怎麼樣
幹細胞產業獲國家經費支持 產業化發展迎來利好
幹細胞產業獲國家經費支持 產業化發展引來利好
近日,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布了《關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2018年度項目安排公示的通知》(下稱《通知》),2018年度,「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擬立項項目共計30個,總經費5.85億元,項目周期均為2018-2022年。
業內普遍觀點認為,幹細胞作為再生醫學領域的重要技術,除國家經費支持外,近年來政策不斷利好,市場潛力巨大,眾多企業已開始搶灘布局。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幹細胞醫療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幹細胞產業收入已達3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50%。預測到2020年,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800億元左右。
不過,
相比2017年的43個項目及9.4億元總經費,2018年度「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擬立項項目減少13個,總經費縮水37.77%。對此,6月5日,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項目就是這么安排的。
「項目是有周期的,上一輪該支持的都支持了。」對於資金縮水,一位生物醫葯公司研發總監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說:「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幹細胞已經在向產業化轉移,行業質量標准已發布,臨床實驗基地也批了一百多家,後面重要的是做產業化的事。」
近日,博雅控股集團(下稱「博雅」)董事長許曉椿亦表示,2015年以來,國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支持幹細胞行業發展,我國正處在幹細胞研究向產業化的過渡階段。「不過,我國幹細胞基礎研究的臨床轉化和產業化仍面臨瓶頸,需要進一步突破。」
獲國家經費
根據《通知》,上述獲得中央財政經費支持的項目共30個,項目牽頭承辦單位既有醫院,如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又有高校和研究所,如中山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單個項目經費支持在92萬元到2981萬元不等。
早在2014年底,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對科技部、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門管理的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進行整合,形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被列為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之一。
2016-2017年,「幹細胞及轉化研究」已獲得了兩次中央財政經費支持。2016年,25個擬立項項目(包含青年科學家項目)獲得了約4.88億元的經費支持;2017年,43個擬立項項目則獲得了9.4億元的經費支持。
在業內人士看來,除經費支持外,近年來,幹細胞領域政策也不斷利好。許曉椿就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15年以來,國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支持幹細胞行業的發展,頻發支持政策。
如2017年5月10日,科技部印發了《「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提出要重點加強幹細胞的應用基礎研究和轉化研究,強化幹細胞、生物醫用材料與組織工程的交叉融合,引導我國生物醫用材料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細胞治療等新治療手段的規范化臨床應用。
同年6月,科技部、國家體育總局、原國家衛計委等6部門聯合發文表示,要開展胚胎幹細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等幹細胞定向誘導分化、規模化培養等基礎與臨床研究。
而幹細胞之所以能獲得政策青睞,重要原因或在其廣泛的醫學價值。幹細胞被認為是繼葯物治療、手術治療外的另一種疾病治療方法,有望引領再生醫學革命。廣證恆生研報表示,由於幹細胞的復制、分化能力,其應用前景不可估量,可用於美容、器官移植、生物修復和疾病治療等領域。
在政策支持和潛在的醫學應用價值下,幹細胞產業被給予了較高的市場期待,多家機構預測,2020年,全球幹細胞產業規模將達4000億元,目前中國幹細胞市場規模已超過4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50%。
搶灘布局
潛在的市場規模,引來了眾多企業布局幹細胞產業。
幹細胞產業由上游的幹細胞採集與存儲、中游的幹細胞制劑生產研究和下游的幹細胞臨床治療與應用三部分組成。目前,上游的採集與儲存則是我國幹細胞產業較為成熟的領域。
「臍帶血是造血幹細胞的重要來源,造血幹細胞的確是目前臨床應用最為成熟的幹細胞,對於血液系統疾病及部分免疫系統疾病有治療作用。」許曉椿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中源協和亦在2017年年報中表示,國內幹細胞行業的上游是最成熟的產業化項目,根據 Market Research&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 估計,目前全國整體幹細胞存儲率比例仍不足
1%,地區儲存率也不平衡,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參考發達國家,我國幹細胞存儲市場預計規模超過 300 億元。
以為人熟知的臍帶血存儲為例,多家上市公司已有布局。如查閱南京新百2017年年報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這家曾主要從事百貨業務的公司在2017年2月1日,以34.2億元正式取得山東省齊魯幹細胞工程有限公司76%的股權,後者是一家以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存儲為主營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
此外,中源協和主營業務為細胞制備和存儲服務、基因檢測、體外診斷試劑的銷售、美容抗衰老等。其2017年細胞檢測制備及存儲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92億元,同比增長16.98%,毛利率達到82.7%。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幹細胞上游存儲市場雖已發展成熟,但中下游產品的應用才是企業競爭的主要領域,相關企業在幹細胞產業中下游也逐步布局。
中源協和在2017年年報中提到,幹細胞存儲占整個產業的份額從2010年的20.9%下降至2018年的15.2%,全球幹細胞產業逐步向葯物研發製造等下游應用市場傾斜。
「在產業下游的臨床應用領域,博雅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合作進行的幹細胞治療早衰症的臨床實驗是全球首例通過胎盤幹細胞逆轉衰老的嘗試;博雅的幹細胞治療已經在美國進入Ⅱ期、Ⅲ期臨床,Ⅲ期臨床的幹細胞治療是針對外周血管炎導致的下肢病變。」許曉椿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
產業化待推進
許曉椿指出,從目前國內的臨床發展現狀來看,幹細胞葯物研發重復性大。幹細胞在臨床領域面臨高投資、高風險但是低回報的風險。並且,近年來國家投入偏向於科研院所,而幹細胞行業的發展需要的不僅是財政撥款,更加需要落地轉化,要實現幹細胞再生醫學的持續發展,不在於科研機構和醫院,而在於企業。
在上述研發總監看來,幹細胞目前明確朝葯物開發推進。「行業質量標准已發布,臨床實驗基地也批了一百多家,後面重要的是做產業化的事。」
「最近幾年,我國幹細胞行業的發展出現了好兆頭,國家頻發支持政策,行業也逐步朝規范化方向發展,幹細胞作為葯物申報的標准也得到了明晰——我國幹細胞葯物獲得臨床批件不會太遙遠。」許曉椿亦認為,幹細胞產業化迎來了利好。
就在5月,中國醫葯生物技術協會發布公告,截至2018年5月,繼第一批7家機構的8個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備案之後,又有10家機構的12個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按照《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完成備案。
根據上述公告,備案項目包括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銀屑病的臨床研究(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狼瘡性腎炎的隨機盲態平行對照多中心研究(南京鼓樓醫院)等12個臨床研究項目。
此外,2017年12月,原食葯監總局發布了《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對細胞治療臨床研究分期設計以及試驗數據方面做出了新指導原則,被市場認為有利於產品臨床試驗所需時間,加快上市步伐。
不過,許曉椿以上市產品為例,2009年至今,全球已經有十多款幹細胞葯物獲批上市,但是國內尚未有幹細胞葯物獲批上市。不過最近幾年,國內通過備案的幹細胞臨床研究機構已經有一百多家,通過備案的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20項左右,增長速度很快。
對此許曉椿指出,我國幹細胞治療研發水平不比國外差,但基礎研究的臨床轉化和產業化面臨瓶頸。「從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制約產業化發展的因素可從技術層面以及政策層面來考慮。技術層麵包括缺乏原創性科研成果、規模化標准化制備、質控要求高等,政策層麵包括政策監管與產業化進程不能同步等。」
㈤ 我國幹細胞治療、幹細胞臨床研究到什麼程度了
近年來幹細胞已經被應用至多種疾病的臨床研究中,這些疾病大多數都是當前臨床治療十分有限的病種,例如漸凍症、老年痴獃等。未來,多種過去無計可施的疾病將在幹細胞新葯的幫助下得到救治。
文匯網上的新聞曾經談到,「黃斑變性、糖尿病、帕金森病、脊髓損傷等疾病,既是困擾醫學界的難題,也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痛苦,能帶來突破性治療進展的,非幹細胞治療莫屬。」
目前,國內治療糖尿病足、骨關節炎的幹細胞新葯的臨床試驗已經獲得批准,治療牙周炎如慢性牙周炎所致骨缺損、移植物抗宿主病、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的幹細胞新葯的注冊申請也通過了監管部門的受理。同時治療急性心梗、小兒腦性癱瘓、帕金森病、失代償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黃斑變性、卵巢早衰等疾病的幹細胞臨床研究也正在進行中。
相比前幾年,國內幹細胞治療正朝著更加規范的方向發展,也朝著離造福人類更近的方向邁進。
國內幹細胞葯物研發現狀
自2009年國際上首款幹細胞葯物獲批上市以來,至今全球共有十餘款幹細胞葯物上市,涉及的適應症包括急性心梗、退行性關節炎、移植物抗宿主病、克羅恩病、赫爾勒綜合征、血栓閉塞性動脈炎等。歐洲、美國、加拿大、韓國、日本均已有幹細胞葯物上市,細胞來源包括不同組織來源的自體間充質幹細胞、造血幹細胞等,異體來源細胞較少。而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仍待填補。
目前,圍產組織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已經被應用到多種疾病的治療研究中,如早衰症、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征等等。截止到2019年11月,國內62個完成備案的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中超過半數使用圍產組織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同時國內已經有2款圍產組織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新葯獲得了臨床批件。
展望
幹細胞的研究和發展對於人類健康和生命將會是一個顛覆性的變革。幹細胞已經被廣泛應用到了諸如帕金森、老年痴呆、老齡化導致的肌肉萎縮等機能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不孕不育以及意外損傷等疾病的治療研究中。隨著幹細胞新葯研發的發展,人類醫學的發展也將進入全新的階段——一些過去無計可施的疾病有望結束「病無所醫」的臨床困局。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回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望採納!
㈥ 幹細胞技術在醫學上的應用前景
干細
胞即起源細胞,是指尚未發育成熟的細胞,它具有多分化潛能和自我復制的功
能。在特定條件下,可以分化成不同的功能細胞,形成多種組織和器官。醫學界
期望能夠用幹細胞來修復那些壞損組織或器官,因此稱其為「萬能細胞」。干細
胞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醫療技術,正逐漸展現出其誘人魅力,市場應用前景非常
廣闊。
幹細胞研究的重大突破在於:1998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科學家成功
地在體外培養和擴增了人體胚胎幹細胞,為利用幹細胞治療疾病提供了細胞來
源;1999年,美國科學家發現小鼠肌肉組織的成體幹細胞可以「橫向分化」
為血液細胞。隨後科學家證實並發現,人類成體幹細胞具有可塑性,為幹細胞的
臨床應用拓展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1999年,美國《科學》雜志推舉幹細胞為21世紀最重要的十項研究領
域之一,且位居第一,領先於家喻戶曉的「人類基因組測序」。2000年,干
細胞再度入選《科學》評選的十大科技成就。2001年年底《科學》又將其置
於2002年值得關注的六大熱門科技領域之首。
通過幹細胞研究,人們相信,絕大多數疾病,包括神經性疾病、糖尿病、慢
性心臟疾病、腎臟病、肝臟疾病、癌症和艾滋病等,都可望藉助幹細胞技術得到
康復。同時利用幹細胞及其產物細胞,還可以結合基因治療、組織工程及葯物開
發等進行醫療或研究應用。
骨髓移植手術可說是幹細胞應用的一種,骨髓接受者先經化學及放射線治療
後,再移植捐贈的骨髓,其中所含的幹細胞,將會分裂分化,再重新組成骨髓內
的各種血液細胞,達到治療的目的。
幹細胞除了直接使用之外,將來還可能配合基因修飾,提供原有幹細胞不具
備的功能,或是運用培養技術,使其成為人造器官組織的來源。目前器官移植來
源有限,因此幹細胞的潛力備受期待。另外,利用人類幹細胞或其衍生的組織、
器官測試各種葯物的葯效、毒理特性,也會比用其他動物更能反映人體狀況,可
能發展成為一種新的葯物篩選模式。
幹細胞應用於臨床治療,最大的挑戰在於穩定的細胞來源、足夠的移植細胞
量,以及能維持細胞活性的保存技術。目前幹細胞的分離、純化與收集技術,可
說是取得治療材料的關鍵,而生物體外細胞工程與選殖、細胞株的增生培養,以
及治療產品的製造,也都是此一治療所需的重要相關技術。英國胚胎幹細胞庫的
建立將為提供幹細胞來源作出貢獻。
目前雖然幹細胞產業仍處在萌芽階段,但其應用前景十分廣闊,蘊藏著巨大
商機。據估計,2001年幹細胞治療相關市場值約為3.3億美元,2002
年則有4.5億美元,今後年平均增長率約在30%左右,將於2007年達到
19億美元。
包括美國、英國、德國、瑞典、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中國大
陸、韓國以及中國台灣地區等,均正積極進行幹細胞治療的研究,並取得了可喜
成果。
皮膚組織修復目前在組織工程中發展最快速,其相關產品為第一個取得美國
食品和葯物管理局的批准並上市,人工皮膚可用來治療皮膚潰瘍、燒燙傷、手術
及美容等,目前所取的細胞來源有來自新生兒的包皮、或者病人本身的毛囊,上
市產品如AdvancedTissueSciences公司的Dermagraft-TC、Organogenesis公司
的Apligraf及瑞士公司ModexTherapeutics的EpiDexTM等。
硬骨再生的研發目前也非常熾熱,主要分三個技術層:合成移植物、脫礦骨
基質(demineralizedbonematrix;可用來做骨組織工程所需的三度空間支
架)、及促進骨生成的蛋白質(bonemorphogenicproteins)。
日本信州大學醫學系佐佐木克典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最近利用從美國威斯
康星大學進口的人體胚胎幹細胞,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用100個人體胚胎干細
胞成功製成了8個能在培養皿中搏動的心肌細胞,其成功率高於美國研究小組。
這在日本國內還是第一次。
日本慶應大學醫學系岡野榮之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最近用老鼠胚胎幹細胞
生成因早老性痴呆症而喪失的腦神經細胞獲得成功。據稱,如果能使這種細胞增
殖,並提高其記憶機能,早老性痴呆症則有望治癒。
整體來看,幹細胞治療現在仍受限於安全性及其治療效果,還沒有普遍應
用。若要利用幹細胞進行研究與產品開發,仍需要熟悉細胞培養,了解細胞分化
機制,這有賴廣泛的科學研究來提供相關理論基礎。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確
認,多能成體幹細胞具有高度應用價值。將來也許能避開胚胎幹細胞研究引起的
倫理爭論,並應用於細胞療法、組織工程以及再生醫學,帶動幹細胞產業的發
展
㈦ 國內幹細胞的研究現狀怎麼樣
由於幹細胞研究的關鍵技術獲得突破僅有十幾年時間,而中國本身的研究水平並不差,所以中國和西方國家幾乎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在這一領域,中國最有可能完成科學上的原創性貢獻。事實上,中國的幹細胞研究和應用確實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中國就開始了骨髓移植研究;到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臨床骨髓移植治療血液病陸續開展;上世紀90年代以來,除骨髓移植外,外周血和臍血幹細胞移植也逐步普及應用於治療血液病和腫瘤。
2009年,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產業化項目在江蘇省泰州市中國醫葯城正式開工建設,江蘇省幹細胞與生物治療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江蘇省幹細胞庫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儲存業務同時啟動。該產業化項目由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江蘇省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建並負責全面運營。
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產業化項目,是在江蘇省幹細胞庫的基礎上進行產業化的擴大建設,包括幹細胞技術轉化中心、檢測中心、江蘇省幹細胞庫二期工程、幹細胞臨床技術服務中心四大中心,是集幹細胞技術轉化、幹細胞儲存和應用於一體的綜合性幹細胞產業化基地。其中江蘇省幹細胞庫二期工程將嚴格按照 GMP 及美國 GTP 標准進行建設,建成後設計儲存量將達到100萬份,成為亞洲最大、世界一流的綜合性幹細胞庫。該庫將會進一步擴大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等多種來源的幹細胞保存業務,並在iPS細胞方面持續投入大量的研發力量,為幹細胞應用於臨床、治療多種難治性疾病提供高質量的幹細胞源,為廣大民眾的健康提供強大的保障。
㈧ 幹細胞屬於生物醫葯產業嗎,前景如何
全球幹細胞治療發展迅速,預計2020年達到4000億美元
幹細胞產業鏈包括上游的採集、制備、存儲,中游的分化、增值、制劑開發和下游的臨床治療和應用。全球幹細胞產業鏈,上游穩步增長,下游發展最為迅猛,已步入臨床治療的高速發展期。全球幹細胞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根據IMS預測到2020年達到4000億美元。我國幹細胞產業基礎研究位列世界前列,幹細胞專利約2500項,為世界第二,產業起步相對較晚,但是發展較快,預計到2020年規模達到1200億人民幣。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幹細胞醫療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㈨ 中華幹細胞網的幹細胞行業前景
科學界一致公認,21世紀是生物技術在科學和社會經濟中佔主導地位的世紀,生物技術將直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在生物技術領域,幹細胞工程技術是並駕於基因工程技術最受人們關注的兩大學科之一。
近年來,幹細胞技術科研和臨床技術發展迅速,已經成為一種有廣闊前景的實驗和治療手段。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幹細胞治療技術在疑難雜症、器官移植、康復保健以及減輕老化等領域的應用取得了可喜的發展與進步。尤其在神經系統一些損傷性疾病(腦癱、腦萎縮、脊髓損傷、腦外傷後遺症、中風後遺症等),糖尿病、肝硬化等疑難雜症上,幹細胞移植治療技術在臨床應用上相對於傳統葯物治療,突顯出細胞治療的神奇功效。
㈩ 2012-2016年中國幹細胞醫療市場潛力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你需要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