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國際大豆市場營銷分析

國際大豆市場營銷分析

發布時間:2022-06-06 17:17:24

⑴ 大豆期貨的國際狀況

根據美國農業部1月11日公布的全球油籽供求預測,全球12/13年度油籽產量預測為4.658億噸,較上月預測增加280萬噸。全球大豆產量預計2.694億噸,上調170萬噸,其中美國和巴西產量增加僅部分被阿根廷產量下調抵消。
因巴西種植面積和畝產增加,預測巴西大豆產量增加150萬噸至紀錄水平8250萬噸。由於中部種植區雨水過多,畝產下調,預測阿根廷大豆產量為5400萬噸,較上月預測減少100萬噸。美國大豆出口銷售量持平於13.45億蒲式耳,12/13年大豆期末庫存預計在1.35億蒲式耳,較上月預測增加500萬蒲式耳。
下面圖表是USDA2006-2012年度全球大豆供需報告圖表(單位:百萬噸)。從圖表中可以看到,大豆產量與消費量自2008年以來總體在上升,大豆產量與消費量呈交替超越格局,需求量上升較為平穩。預計12/13年度全球大豆產量為26941萬噸,高於消費量。預計期末庫存為5946萬噸,較去年有所上升。預計全球大豆供給超過需求。從國際需求供給狀況來看,不支持大豆價格大幅上漲。

⑵ 今年大豆的收獲怎麼樣

黑龍江今年大豆種植面積受進口影響將再減10%受國際豆價略升及春播延遲影響,今年黑龍江省大豆(3825,-78.00,-2.00%)播種面積下降的趨勢或得以緩解,但產業基本面仍不容樂觀——

4月30日,始於去年12月1日的本輪國家大豆收儲落下帷幕。「蟄伏」一冬的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紛紛隨行就市掛出自己的收購價格。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調查顯示,企業收購價每斤普遍降了7分錢左右,加之國際大豆價格近來小幅上揚企穩,之前豆企大面積停工的狀況有所好轉,約有半數企業又動了起來。

壞天氣也成了利好消息。由於春播延遲,一部分玉米(1927,-1.00,-0.05%)和小麥(2287,-10.00,-0.44%)田不得不改種大豆,一些豆農轉產水稻的計劃也在冬雪春雨中「泡了湯」,種大豆是無奈的堅持。

種植大戶「移情別戀」

「預報明天有中到大雨,今晚必須把水埂子搶出來,要不15號插秧還得往後拖!」

5月5日下午,富錦市二龍山鎮集民村村支書韓士東帶著20多個僱工在自家的地里忙碌著。他去年種了230垧大豆,上月末以1.78元/斤的價格處理掉了九成,就是個保本。今年他鐵了心全改種水稻,但前一段地里被雪水泡著下不去腳,打埂來不及,只好留了1000來畝地仍種大豆。

韓士東說,往年全村670戶家家種大豆,村裡80%的地塊是大豆田。而今年僅20%的農戶願意繼續種植大豆,面積還占不到1/5。

富錦市2002年被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命名為「中國大豆之鄉」,屬國家大豆振興計劃示範縣,大豆年播種面積維持在250萬畝左右。大豆之鄉的種豆大戶,怎會「移情別戀」呢?

比較效益低是關鍵。二龍山鎮黨委書記吳寶清給記者算賬,一垧大豆收4000斤,按1.8元/斤算,毛收入7200元,扣除3500元成本,凈賺3700元;而一垧水稻凈賺則在8000元以上。當地農民以往願意種大豆,主要是沿襲多年的種植習慣。大豆種植成本低,管理比較粗放省心,「見苗後基本就可以收工了」,「遇到好年景,也不少賺」,農戶們至今對2007年最高達3元/斤的好行市津津回味。

但這種種植慣性正遭遇越來越大的阻力。

2008年來,國際大豆價格持續低迷,目前浮動在3000元/噸的水平線上,已經低於國內大豆的生產價。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照新認為:「從絕對收益來看,大豆價格沒有達到豆農的期望值;從相對收益來看,種植玉米要比大豆的收益更大。」

3月底,二龍山鎮新興村的「全國種糧能手」孫聖海把去年276垧地產出的300多噸大豆一次性出手,僅賣到1.64元/斤的價格,賠了60多萬。今年春耕,他全改了水稻,大豆「一根壟都沒種」。

而對於該省北部黑河地區,豆農根本不可能像孫聖海那樣瀟灑轉產。由於地處高寒地帶積溫受限,約有近千萬畝耕地只能以種豆為主。黑河市遜克縣邊疆鎮豆農曹雷說,當地種小麥怕旱、種玉米產量低,他今年准備試種些中草葯,如果成功明年就轉產。

黑龍江省農委3月公布的一則農情調查顯示,2010年全省大豆種植面積預計下降到6500萬畝,減少560萬畝,跌幅迫近10%。進入4月,受50年最大暴雪及持續低溫等因素影響,該省春播普遍推後,部分作物面積只能改種大豆,多少緩解了大豆種植滑坡的情形。

加工企業再陷「休克」

過去的小半年,在進口大豆沖擊下,黑龍江的豆企遭遇了2008年以來又一次嚴重的停工潮。

金正油脂有限公司4.8萬平方米的廠區一片沉寂。六棟標准儲藏罐內那1萬多噸大豆何時能上生產線,沒人知道。「春節後到4月中旬一直沒開工,170多名員工大部分都放假了,每個月給300塊錢生活費。」董事長金壯辦公桌的電腦屏幕上,實時顯示著芝加哥和大連期貨市場的大豆價格。他感嘆,往年的4月是春耕前收豆的忙季,而今年只有零星農民來打聽價格,「有價無市」。

一個月前的情況的確讓人寒心。進口大豆的到港價格只有3400元/噸左右,和國家規定的大豆最低收購價3740元/噸之間,存在300多元的價差,「扣除國家每噸160元的補貼,加工一噸我還得倒貼150元!」金壯說,按每斤1.7元收購才合適,豆農卻不肯賣,企業只有停產。看著一百多號人成天無所事事,金壯心裡很不是滋味,他甚至想轉產搞玉米烘乾。

據業內人士介紹,我國以進口大豆為原料的加工企業已佔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近年來,國內大豆壓榨企業紛紛興建擴廠,而廠址大都選在沿海地帶,逐漸放棄了東北大豆渠道。

為防「豆賤傷農」,國家自2008年起實施臨儲計劃和最低收購價政策,農民利益有了保障,但壓榨企業卻陷入尷尬。2009年,國家把部分壓榨企業納入了收儲補貼范疇,但面對進口大豆的價格差,補貼顯得有些杯水車薪。

至今年3月,黑龍江省68家規模以上的大豆加工企業絕大多數停產,並全部停止收購大豆,總開工率甚至跌至兩成以下。個別仍堅持生產的企業,消化的是去年「臨儲轉地儲」的大豆。

去年底,國家安排黑龍江將150萬噸臨時儲備大豆,定向銷售給大豆加工企業,補貼標準是每噸210元。一位油脂企業負責人抱怨,「本想拿著國家補貼的大豆能得點實惠,卻沒想到吃了個啞巴虧。」

「我們降了8分錢,現在掛出的收購價是一塊七毛二。」金壯5日告訴記者,進入農忙時節,賣豆子的少,目前加工的仍是之前享受國家補貼的豆子,估計能堅持到5月10日,之後還得停工。他把收豆的希望寄託在6月中旬農忙以後。

振興提高仍有潛力

豆農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美國、阿根廷、巴西的大豆漂洋過海運到中國,價格卻比國產大豆還低那麼多?

業內人士分析,症結在三個方面:種植方式不同、產業結構不同以及補貼等政策機制不同。

中國大豆多為散戶種植,每戶平均只有3.5畝生產規模,專業大戶也只有150畝左右,而美國、巴西、阿根廷的生產規模平均在2200畝左右。兩相比較,外國大豆成本平均每噸要低100—200元。

國際大公司還建立了從種植農場、貿易公司、港口、船隊、加工廠甚至期貨公司等覆蓋「全產業鏈」的商業體系,占據了市場營銷的頂端優勢。此外,進口大豆的價格優勢,還得益於政府的高額補貼。

與外資「航空母艦」般的產業鏈比起來,東北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和散兵游勇似的油脂加工企業,形同「小舢板」。

對於如何促進大豆產業健康發展,黑龍江農科院大豆專家劉忠堂建議,首先要提高單產,實行規模化種植、企業化管理。黑龍江省農墾系統的畝產接近340斤的國際先進水平,而農戶種植畝產僅200多斤,「這裡面有極大的潛力可挖」 。其次,要建立保護豆農和企業的價格體系。此外,國家應加大在水利設施、農機裝備、農田基本建設、大豆科研和品種改良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中國大豆協會副會長劉登高說,還可設立大豆產業發展基金,從產業和金融政策等方面引導主產區大豆加工企業的聯合。

近日,黑龍江省農委、發改委、財政廳等部門正著手研究制定該省大豆產業發展振興規劃,以期促進該省大豆產業多元化發展,增強對大豆市場的調控能力。

延伸閱讀

■豆油(7434,-174.00,-2.29%)是我國最主要的食用油,約占國內食用植物油消費的40%;豆粕(2834,-53.00,-1.84%)是重要的飼用蛋白原料,占國內飼料工業蛋白原料的60%左右;豆製品是我國主要的傳統植物蛋白食物。

■改革開放以來,包括大豆在內我國油料生產持續快速發展,面積不斷擴大,單產大幅度提高,總產量成倍增長,產品質量明顯改善。

■到2005年,全國油料播種面積達到21476.6萬畝,比1978年擴大12143.1萬畝,增長130%,年均增加450萬畝;平均畝產量達到143.3公斤,比1978年提高87.4公斤,增長156.4%,年均增加3.2公斤;總產量達到3077萬噸,年均增加94.6萬噸。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支持大豆產業 保障農民利益

本報記者 朱 雋

確保國家整體糧食安全

確保農民利益

確保市場和價格穩定

發揮競爭優勢和資源優勢

程國強說,我國對大豆產業的支持政策亟待完善和強化,但政策的根本出發點必須是保護農民利益。今後支持大豆產業發展,應堅持確保國家整體糧食安全,確保農民利益,確保市場和價格穩定,發揮競爭優勢和資源優勢。

據了解,大豆產業鏈相對較長,涉及生產、油脂加工、食品加工、養殖業、醫葯、化纖等多個行業,更是關乎約數千萬農民的利益。程國強說,近幾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一直保持在1.4億畝左右,產量穩定在1400萬—1600萬噸。盡管今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豆油、豆粕需求將繼續呈迅猛增長勢頭,但受農業資源短缺、糧油作物比價、不同油脂油料產品相互替代等因素的影響,國產大豆很難突破現有水平、將始終呈有限供給態勢,我國繼續從國外進口大豆將不可避免。

程國強認為,促進我國大豆生產的穩定發展,最根本的就是要保護和提高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由於耕地面積有限,不同糧食作物與大豆的比價收益關系,將直接決定農民種植大豆的意願。拿東北產區來講,多年的實踐表明,大豆與玉米的合理比價應該保持在2.3∶1。若大豆價格太低,將使農民放棄大豆種植,轉向玉米或者水稻生產。這是今年初東北地區農民大豆種植意向下降的根本原因所在。

程國強分析,2008—2009年,我國實施大豆臨時收儲政策,最基本的出發點是保護農民利益。「從實際效果看,起到了托市保價、促進農民增收的作用,對保持大豆生產穩定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但程國強坦言,臨時收儲政策也給主產區壓榨企業帶來一定不利影響。下一步政策調整時應努力減少市場扭曲,兼顧下遊行業利益。企業也應進一步發揮優勢,整合加工資源,提高效率,抓緊建立向上拓展、向下延伸的產業鏈體系,著力提升核心競爭力。

程國強建議,從戰略上看,東北產區應制定目標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確的大豆發展戰略,特別要注重充分發揮獨特的非轉基因大豆和食用大豆的資源優勢和競爭優勢,進一步完善和強化政策支持、技術支撐與產業保障,促進大豆產業穩定發展。

⑶ 大豆的銷售市場好嗎

大豆產區收購市場動態

3月10日,黑龍江寶泉嶺地區大豆收購價格繼續上揚。目前,當地毛糧收購價格為3.06~3.08元/公斤,較上日上揚了0.02元/公斤;當地九三油脂到廠收購價格為3.20~3.22元/公斤,對質量、水分要求較嚴。大豆貿易商稱,現階段當地大豆剩餘數量估計為產量的25%左右。另外,由於車皮緊張,大豆外運具有一定困難。

近期,黑龍江哈爾濱阿城地區大豆收購價格較為穩定,其中毛糧收購價格為3.24~3.26元/公斤;食品級大豆車板交貨價格為3.30~3.32元/公斤,水分含量為15%~16%。據悉,盡管目前當地食用大豆的收購量較大,但豆農手中的存貨卻越來越少,貿易商一般前往三江地區收購大豆。

食用大豆銷售價格繼續上揚

3月10日,由於貨源緊張,國內食用大豆市場銷售價格繼續走高。東北地區:哈爾濱地區大豆價格達到了3.31~3.33元/公斤,比前期上漲了0.20~0.30元/公斤;長春地區大豆價格為3.42~3.44元/公斤,上漲了0.30~0.40元/公斤;沈陽地區價格為3.46~3.48元/公斤,上漲了0.30~0.40元/公斤。華北地區:北京地區大豆價格達到了3.52~3.54元/公斤,上漲了0.60~0.70元/公斤;石家莊地區價格為3.52~3.54元/公斤,上漲了0.40~0.50元/公斤。華東地區:南京地區大豆價格達到了3.62~3.64元/公斤,上漲了0.30~0.40元/公斤;上海地區價格為3.59~3.61元/公斤,上漲了0.20~0.30元/公斤;杭州地區價格為3.60~3.62元/公斤,上漲了0.20~0.30元/公斤。西南及華中地區:重慶地區大豆價格達到了3.59~3.61元/公斤,上漲了0.10~0.20元/公斤;長沙地區價格為3.61~3.63元/公斤,上漲了0.10~0.20元/公斤;昆明地區價格為3.65~3.67元/公斤,上漲了0.20~0.30元/公斤。華南地區:福州地區大豆價格達到了3.69~3.71元/公斤,上漲了0.80~0.90元/公斤;廣州地區價格為3.67~3.69元/公斤,上漲了0.30~0.40元/公斤。

中國入世後壟斷著國際大豆貿易的國際糧商們,已將觸角伸到了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中國進口約佔全球總進口量的三分之一。一方面是美國政府對大豆的巨額補貼,一方面是國際糧商通過大量參股中國的大豆壓榨企業,逐漸控制大豆渠道。他們的戰略明確:低價買入南美及享受巨額農業補貼的美國大豆,再高價賣給中國的壓榨企業,賺取壟斷的貿易利潤。而留下的,則是中國壓榨行業的低利甚至虧損,以及中國本土大豆的滯銷。

外資「控盤」中國大豆產業遭遇危機

外資基本完成了在中國的戰略布局,在控制了中國大豆60%的實際加工能力後,國際糧商同時控制了中國大豆的進口,ADM、邦基、嘉吉和路易·達孚四大糧商已經控制了中國80%的進口大豆貨源

有關中國農業在加入WTO後將受到進口農產品沖擊的憂慮,在入世後的5年終於成為現實。不過與最初預想的不同,沖擊中國農業的並不是國外農產品的質優價廉,而是美國對豆農的巨額補貼及國際糧商在全面控制中國農產品加工、貿易環節後,向中國傾銷農產品。中國的大豆產業已經成為中國受到境外資本擠壓的產業「樣板」,民族大豆加工業面臨全軍覆沒的風險,國產大豆價格暴跌,銷售困難,豆農苦不堪言。

本土壓榨企業覆沒

在三年前就曾擔心中國大豆出現「拉美化」現象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程國強說,自2004年大豆危機以來,跨國糧商正在形成對中國大豆加工業的壟斷布局,形勢嚴峻。拉美國家作為全球大豆主產國,大豆產業已經被國際糧商牢牢控制。

據《第一財經日報》調查,中國目前的大豆壓榨能力已經超過7000萬噸,日壓榨能力為19萬噸左右,實際開工量在3500萬噸左右。現在全國正在開工的大豆壓榨企業共有97家,其中有64家為外資參股的企業,其日壓榨能力為12.1萬噸,也就是說,中國大豆實際壓榨能力60%以上目前都屬於外資企業。另外,外資還在興建一些大的榨油企業。

實際上,中國大豆加工業的外資企業,絕大多數屬於ADM、嘉吉和邦基三大跨國糧商,他們已經掌握了中國近三分之一的大豆加工能力。目前,ADM在中國已經參股了13個加工廠,總加工能力約1500萬噸,同時今年擬通過其控股的托福公司收購華農集團30%的股份;嘉吉已在東莞、南通等地投資建廠,總加工能力約250萬噸,今年還擬收購其他工廠;邦基已經收購山東三維。

外資基本完成了在中國的戰略布局,在控制了中國大豆60%的實際加工能力後,國際糧商同時控制了中國大豆的進口,ADM、邦基、嘉吉和路易·達孚四大糧商已經控制了中國80%的進口大豆貨源。

程國強預測,跨國糧商初步完成了在中國的戰略目標,今後2~3年內,跨國糧商將可能完全壟斷我國大豆產業的布局。

國產大豆無優勢

國際糧商控制了中國的大豆壓榨產業,大量使用進口大豆。就榨油來說,中國本土大豆沒有競爭優勢,國產大豆銷售困難,農民利益嚴重受損。

據《第一財經日報》了解,大豆壓榨企業收購東北大豆的資金成本非常高,以黑龍江為例,黑龍江收購的大豆,壓榨企業每噸的平均利息成本達到了70元,因為黑龍江的大豆只能一次性收購,不能迴流,一個大型油脂企業每年的資金周轉只能達到2.8次。但是如果在沿海買進口大豆,壓榨企業每噸豆的支出成本只有20元,兩者相差50元錢。所以企業從資金成本考慮不會用國產大豆。

國產大豆的收購成本非常高,黑龍江的榨油企業收購農民的大豆,裝卸、驗收、收購人員的成本和場地租用費等平均收購成本是75元/噸。在沿海,一艘大豆進口貨船靠上碼頭,從船到車間的平均成本只有約18元/噸。另外黑龍江省是產區不是銷區,把黑龍江的大豆運到大連或者上海,運費約70元/噸,而這70元費用市場是不承認的,只能由榨油企業負擔。

幾項費用加起來,合計達到177元/噸。也就是說中國的大豆只有比美國的大豆低177元/噸的時候,才能與美國大豆具有一樣的競爭力。另外,東北大豆的水分比進口大豆高,黑龍江的平均水分達到14%,而進口大豆為12%。大豆價格即使按照2000元/噸計算,兩個水分就相差40元錢。所以實際上國產大豆價格至少比進口大豆價格低217元/噸,壓榨企業採用國產大豆的壓榨利潤才能與進口大豆持平。

一位榨油企業老總說,以前都認為進口大豆質優價廉,那是認識誤區。美國和阿根廷大豆的出油率、蛋白率都與中國大豆相差無幾,只是巴西大豆高油高蛋白,但是色澤不好。美國大豆的競爭力就在於它是依靠巨額的補貼進來的,而我們的豆農沒有補貼,怎麼能和進口大豆競爭。

國產豆銷售困難農民苦不堪言

隨著外資對中國大豆壓榨企業的滲透,外資企業越來越多地採用直接從原料產地采購大豆的方式,中國的大豆貿易商生存困難。

受國際糧商控制中國大豆壓榨能力影響最大的就是中國的農民,外資榨油企業更多的使用進口大豆,中國大豆進口量日益龐大,據預測,2005/2006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將達到創紀錄的2700萬噸。沿海外資榨油廠基本以進口大豆為主,中國大豆僅僅作為「備用」。目前主產區面臨嚴重的賣豆難問題,中國大豆邊緣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據中國大豆網總經理劉兆福介紹,目前黑龍江農民手中還有20%的大豆沒有出售,比往年高了一倍,部分地區的比例更高得驚人。黑龍江佳木斯地區的一位鄉鎮黨委副書記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目前他們鎮的農民手中還有60%的大豆沒有銷售,現在價格越來越低,農民苦不堪言。

商務部國際經濟研究院一位研究員表示,在最初加入世貿的時候,我們擔心國外低價農產品沖擊中國農業,現在看來不全是這樣,我們的大豆價格低,還是沒有人要。中國加入世貿時我們擔心的農產品競爭力弱的問題,現在已經開始顯現,這不單單是表面的國際市場低價農產品對我們的沖擊,更是下游加工業被控制後,對中國農產品的排擠。從大豆產業可以看出這樣的問題。

⑷ 國際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1我認為應該沿用中檔產品品牌,實施統一品牌決策。企業應當先把長遠利益放在首位,企業最內終都要以世界知名容品牌為目標,但是就要暫時放棄低檔產品市場,不能在低檔產品市場收益。反之,如果再開創一個新的品牌,雖然可以拓寬市場,增加低擋產品這塊市場,但是,低檔產品的品牌企業也會比自己新開創的品牌更具競爭力,收益不會很大。
2市場細分沒有做好,針對不同的消費人群銷售不同定位的產品,要了解宗教信仰

⑸ 大豆生意如何做

1、查看大豆市場行情,了解消費者對大豆需求量
2、大概分析大豆的營銷環境,主要針對各大超市和大型農貿市場,企業等
3、分析需求消費心理
4、大豆市場細分與定位,主要是哪類人在消費和大豆作用
5、大豆的營銷策略,價位,利率等,大力宣傳
6、開始出售,可以找小型超市、小型企業、菜市場、農貿市場等合作

⑹ 國內大豆市場未來的發展如何

中國大豆未來前景不是很好!因為現在種大豆的農民主要是靠國家補助,賣糧不掙錢還要陪錢,沒有宣傳的那麼好,種植者的利潤太低了,都讓中間商給掙去了,老農民不好過,你想想如果大豆比玉米掙錢誰還願意去種玉米!

⑺ 現在大豆價格為什麼下滑這么多有經驗的朋友幫哥們分析一下,以後價格我有200多噸 不知道咋整

現在大豆價格處於低線迷惑期,很多收購大戶在猶豫觀望.姑計在價格小幅上升後會有很大的交易量,大豆價格會有所好轉.但是,價格受國際大勢影響不會有太多的上升.

閱讀全文

與國際大豆市場營銷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抵用券策劃方案 瀏覽:38
中國電商企業網路營銷現狀 瀏覽:914
西安交大市場營銷學下載 瀏覽:378
市場營銷復習思考題 瀏覽:83
華為的市場營銷與銷售 瀏覽:678
上海上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75
上海電子商務外包服務 瀏覽:943
英語培訓學校續費方案 瀏覽:167
春季促銷活動動員大會領導發言 瀏覽:51
水吧開店方案策劃書 瀏覽:338
市場營銷參考答案 瀏覽:476
汽車品牌推廣策劃方案 瀏覽:903
景區娛樂節目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58
火鍋宣傳方案策劃書 瀏覽:974
市場營銷在職博士 瀏覽:830
美容美妝營銷方案 瀏覽:102
市場營銷期末A卷 瀏覽:774
煙草品牌文化營銷 瀏覽:431
生鮮肉類促銷活動 瀏覽:431
對外促銷活動方案文字 瀏覽: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