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廣州邊界營銷策劃有限公司怎麼樣
廣州邊界營銷策劃有限公司是2018-01-22在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內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容),注冊地址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大石街大維村工業路自編16號146(自主申報)。
廣州邊界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0101MA5APF731T,企業法人陳克,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廣州邊界營銷策劃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廣州邊界營銷策劃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⑵ 誰是中國營銷策劃界第一人
簡營銷第一人李常建認為中國營銷策劃界第一人可能是葉茂中吧,他做策劃很早了!
⑶ 有誰知道中國營銷策劃界有哪些牛人
第一代策劃人:何陽、陳放等人,老百姓俗稱點子公司,活躍於80年代90年代初;內
第二代策劃人:葉茂中、朱玉童等容人,做傳統營銷策劃的,以廣告起家,實施上做的還是廣告;
第三代策劃人:沈坤、陳墨、孫自偉等人,個性化營銷階段,或利用新媒體新技術幫助企業快速成長。
⑷ 策劃三雄在策劃界地位如何他們的主要業績是什麼
中國策劃界「策劃三雄」是指葉茂中、李光斗、徐大偉,他們在策劃界都擁有雄厚的實力,地位不容小視。以下分別介紹一下他們。
葉茂中
中國著名營銷策劃專家和品牌管理專家,與李光斗、徐大偉並稱 為21世紀中國廣告界的策劃三雄。葉茂中陽剛如火,善於廣告定位,堪稱策劃之霸。他是中國營銷策劃十大風雲人物及中國廣告十大風雲人物、中央電視台廣告策略顧問、清華大學特聘教授、碩士生導師,2006年榮獲「中國廣告25年突出貢獻獎」。 2004入選影響中國營銷進程的25位風雲人物,2003年入選十大廣告公司經理人。代表作品:《廣告人手記》、《新策劃理念》、《創意就是權力》。
李光斗
中國品牌第一人同時是中央電視台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華盛智業·李光斗品牌營銷機構創始人。自1990年開始從事市場營銷和品牌策劃工作,先後擔任伊利集團、蒙牛乳業、廣日電梯、民生葯業、古越龍山、招商銀行、長虹、德爾惠、喜臨門集團等全國數十家著名企業的常年品牌戰略和營銷廣告顧問,親歷了改革開放後中國品牌發展的歷程,具有豐富的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經驗,榮獲中國策劃業傑出功勛獎。並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等EMBA品牌學特聘教授。李光斗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曾任復旦大學研究生會副主席,1988年代表中國大學生參加在新加坡舉行的亞洲大專辯論會,榮獲冠軍。
徐大偉
山東煙台人,當代著名營銷策劃專家、北京徐大偉廣告有限公司董事長、新浪博客商界英才推薦人物、中國廣告界「策劃三雄」之策劃之俠、2010年中國十大營銷策劃家、民間流動圖書館館長、中國十大營銷策劃人、中國十大策劃案例金獎獲得者、京城「國學四大才子」之一、品牌中國產業聯盟專家委員會成員、我學網(開復學生網)成長顧問、被媒體稱為「民意達人」、「廣告良心」、「公益策劃先行者」。其個人專著:《老徐的100個策劃》、《老徐的100個創意》被業內人士奉為營銷策劃必修課程。
2005年,徐大偉主持策劃了海爾葯業海名威全國肝病防治慈善救助中國行活動,被《市場圈》、中國策劃研究會、中國策劃網聯合評為2005年經典策劃案例。從而開創了中國慈善營銷的新篇章。
⑸ 高春光是誰是那個做營銷策劃的回國的人嗎 葉茂中、李光斗、高春光被稱做廣告界策劃營銷大師
高春光,男,1971年12月生於山東省五蓮縣。大專畢業後於1995年進修於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版系作家班。曾任山東省日照權市文聯《金海岸》刊物編輯、《日照法制》編輯部副主任、《法制日報》山東版日照采編部副主任等職。現任中國文聯出版社、中共日照市委宣傳部《海曲華章》編委會委員,日照作家編撰中心副主任、總編輯。迄今為止,共著有文學作品及社科文獻約計120萬字,系中國地質作家協會會員。
⑹ 營銷界有哪些名人想找一些他們的書籍來學習一下
1、盧泰宏:
中國營銷泰斗,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營銷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中國營銷與消費者行為、品牌管理、營銷傳播與廣告菲利浦.科特勒國際營銷理論貢獻獎獲獎者,歷屆中國營銷界"金鼎獎"評委曾為摩托羅拉、TOM.COM、香港貿發局、香港招商局集團、海爾集團、TCL集團、青島000、美的集團、春蘭集團、樂百氏集團、科龍集團、廣東移動、平安保險、廣州城建集團、新華聯集團、雙匯集團、南方航空、中央電視台等幾十家著名企業咨詢或培訓著作:《解讀中國營銷》、《中國消費者行為報告》、《行銷中國》等
2、餘明陽
深圳大學傳播系主任、華中科技大學品牌研究所所長、教授,復旦大學管理學博士後、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後先後被評為"中國十大策劃人"、 "中國企業策劃傑出貢獻獎"、 "中國十大策劃風雲人物"、 "中國首屆十大廣告學人"服務企業有長安、德力西、樂百氏、華中電力、上海金穗、一致葯業等多個大型企業集團並擔任山東、四川、新疆、浙江等省市政府顧問
3、孔繁任
奇正奇正沐古(中國)咨詢機構董事長,《銷售與市場》總策劃,中國傑出營銷人"金鼎獎"活動暨中國營銷論壇總策劃及執行委員會主席,1997年當選為"中國十大策劃人",2000年被國務院發展中心《中國經濟時報》評為"中國21世紀不可忽視的十大企業人物",2001年當選為"2001年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營銷人物",著有《攤牌——做品牌就是做生意》、《孔繁任「賣」品牌》等專著,先後主持了大自然地板、生活家巴洛克、富得利、TOB陶板、梅花味精、紹興文旅、青島啤酒、紅石樑啤酒、重慶啤酒、朝陽輪胎、正泰集團、越王珠寶、藍天六必治、上海故事等兩百多家企業的營銷咨詢業務
4、李光斗
中國十大策劃人,北京華盛時代廣告有限公司總經理,影響中國營銷進程的風雲人物,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自1990年開始從事市場營銷和廣告策劃工作,先後擔任全國十幾家著名企業的常年營銷廣告顧問,具有豐富的中國廣告和市場營銷經驗李光斗全程參與了中國VCD和乳業的營銷大戰,幫助"伊利"、"蒙牛"從區域性品牌發展成全國強勢品牌在營銷理論方面,李光斗最早在國內提出了強勢媒體的概念,並在國內首創"品牌競爭力"研究體系,創新性地為競爭力經濟學研究領域開創了一門專門的學科分支,形成了第一部闡釋中國企業如何提升品牌競爭力的專著《品牌競爭力》、《卓越品牌七項修煉》
⑺ 想找一些營銷界策劃名人的書籍,有誰讀過好的
國內幾大知名策來劃人的書籍自一覽表:
《新策劃理念》,葉茂中著。
《孔繁任賣品牌》,孔繁任著。
《解讀中國營銷》,盧泰宏著。
《品牌競爭力》,李光斗著。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畢竟做營銷也要符合中國國情嘛,也不能什麼都照搬國外的吧
⑻ 營銷界的PCR理論是什麼
應該是它了:)
4P (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營銷策略自50年代末由JeromeMcCarthy提出以來,對市場營銷理論和實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被營銷經理們奉為營銷理論中的經典。而且,如何在4P理論指導下實現營銷組合,實際上也是公司市場營銷的基本運營方法。即使在今天,幾乎每份營銷計劃書都是以4P的理論框架為基礎擬訂的,幾乎每本營銷教科書和每個營銷課程都把4P作為教學的基本內容,而且幾乎每位營銷經理在策劃營銷活動時,都自覺、不自覺地從4P理論出發考慮問題。
4C理論取代4P步入現代。
然而,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媒介傳播速度越來越快,以4P理論來指導企業營銷實踐已經「過時」,4P理論越來越受到挑戰。到80年代,美國勞特朋針對4P存在的問題提出了4Cs營銷理論: 1、瞄準消費者需求。首先要了解、研究、分析消費者的需要與欲求,而不是先考慮企業能生產什麼產品。 2、消費者所願意支付的成本。首先了解消費者滿足需要與欲求願意付出多少錢(成本),而不是先給產品定價,即向消費者要多少錢。 3、消費者的便利性。首先考慮顧客購物等交易過程如何給顧客方便,而不是先考慮銷售渠道的選擇和策略。 4、與消費者溝通。以消費者為中心實施營銷溝通是十分重要的,通過互動、溝通等方式,將企業內外營銷不斷進行整合,把顧客和企業雙方的利益無形地整合在一起。
4C理論也留有遺憾
總起來看,4C營銷理論注重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與市場導向的4P相比,4C有了很大的進步和發展。但從企業的營銷實踐和市場發展的趨勢看,4C依然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4C是顧客導向,而市場經濟要求的是競爭導向,中國的企業營銷也已經轉向了市場競爭導向階段。顧客導向與市場競爭導向的本質區別是:前者看到的是新的顧客需求;後者不僅看到了需求,還更多地注意到了競爭對手,冷靜分析自身在競爭中的優、劣勢並採取相應的策略,在競爭中求發展。二是隨著4C理論融入營銷策略和行為中,經過一個時期的運作與發展,雖然會推動社會營銷的發展和進步,但企業營銷又會在新的層次上同一化,不同企業至多是個程度的差距問題,並不能形成營銷個性或營銷特色,不能形成營銷優勢,保證企業顧客份額的穩定性、積累性和發展性。三是4C以顧客需求為導向,但顧客需求有個合理性問題。顧客總是希望質量好,價格低,特別是在價格上要求是無界限的。只看到滿足顧客需求的一面,企業必然付出更大的成本,久而久之,會影響企業的發展。所以從長遠看,企業經營要遵循雙贏的原則,這是4C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四是4C仍然沒有體現既贏得客戶,又長期地擁有客戶的關系營銷思想,沒有解決滿足顧客需求的操作性問題,如提供集成解決方案、快速反應等。五是4C總體上雖是4P的轉化和發展,但被動適應顧客需求的色彩較濃。根據市場的發展,需要從更高層次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企業與顧客之間建立起有別於傳統的新型的主動性關系。如互動關系、雙贏關系、關聯關系等。
營銷理論的最新進展——4R理論
針對上述問題,近來,美國DonE.Schultz提出了4R(關聯、反應、關系、回報)營銷新理論,闡述了一個全新的營銷四要素:
1、與顧客建立關聯。 在競爭性市場中,顧客具有動態性。顧客忠誠度是變化的,他們會轉移到其它企業。要提高顧客的忠誠度,贏得長期而穩定的市場,重要的營銷策略是通過某些有效的方式在業務、需求等方面與顧客建立關聯,形成一種互助、互求、互需的關系,把顧客與企業聯系在一起,這樣就大大減少了顧客流失的可能性。特別是企業對企業的營銷與消費市場營銷完全不同,更需要靠關聯、關系來維系。建立關聯的方式很多,各類企業不盡相同,現舉幾例: ——與用戶關聯。利用系統集成的模式為用戶服務,為用戶提供一體化、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建立有機聯系,形成互相需求、利益共享的關系,共同發展。 企業本身可以為顧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但這個服務不一定是完善的,很難保證每項服務都是最優秀的。解決辦法是為客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然後在更大范圍內系統集成和優化組合,這樣可以保證方案和各個集成部分都是最好的,從而形成整體最優。如上海貝爾,作為製造業來說經營雖然越來越難,但他們改變思路,採用集成方式,著重提供最好的方案,而采購其他廠家的產品,為客戶提供一攬子服務,因而業務發展很快。康柏採取這種模式,做解決方案提供商,扭轉了產品單一、經營困難的局面。海爾的星級服務實際上也是一種系統集成服務。這樣,通過提供一攬子方案,幫顧客做得最好,企業與顧客就建立起了互需、互求的長期、牢靠的關聯紐帶。 ——與產品需求關聯。提高產品與需求的對應程度,提供符合客戶特點和個性的具有特色或獨特性的優質產品或服務。其具體做法是: 首先產品分核心產品、外在產品和附加產品三個層次,需求分為使用需求、心理需求和潛在需求三個層次。企業必須把產品和需求的層次對應起來,對應越准,關聯性越強。其次是採用「大規模量身訂制」式生產方式。網路經濟的發展徹底改變了傳統經濟下無法大規模集結市場特殊需求、只能小批量生產特殊款式產品、「量身訂制」意味著特權價格、高費用和超額利潤的局面,使得「大規模量身訂制」式生產方式成為可能。任何過去無法開通流水線生產的特殊款式的產品,通過網路進行全球范圍的市場集結都可以形成「批量」,可以由特殊轉化為「常規」,從而可以按照相應的規模經濟要求進行流水生產。而且更重要的是集結這一全球市場所需要的費用正以網路經濟的擴展速度迅速下降。所以,企業必須搶占網路先機,在充分了解顧客需求的基礎上,為其量身訂做合其所用的物品與服務,如針對企業特殊需求的各種電子商務服務和軟體服務等,這樣可更有效地鞏固和吸引客戶。
2、提高市場反應速度。 在今天的相互影響的市場中,對經營者來說最現實的問題不在於如何控制、制定和實施計劃,而在於如何站在顧客的角度及時地傾聽顧客的希望、渴望和需求,並及時答復和迅速作出反應,滿足顧客的需求。目前多數公司多傾向於說給顧客聽,而不是聽顧客說,反應遲鈍,這是不利於市場發展的。當代先進企業已從過去推測性商業模式,轉移成高度回應需求的商業模式。面對迅速變化的市場,要滿足顧客的需求,建立關聯關系,企業必須建立快速反應機制,提高反應速度和回應力。這樣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抱怨,穩定客戶群,減少客戶轉移的概率。網路的神奇在於迅速,企業必須把網路作為快速反應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及時反應方面日本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鑒。日本企業在質量上並不一味單純追求至善至美,而是追求面向客戶的質量,追求質量價格比。他們並不保證產品不出問題,因為那樣成本太高。而是在協調質量與服務關系的基礎上建立快速反應機制,提高服務水平,能夠對問題快速反應並迅速解決。這是一種企業、顧客雙贏的做法。
3、關系營銷越來越重要了。 在企業與客戶的關系發生了本質性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搶占市場的關鍵已轉變為與顧客建立長期而穩固的關系,從交易變成責任,從顧客變成擁躉,從管理營銷組合變成管理和顧客的互動關系。與此相適應產生5個轉向:(1)現代市場營銷的一個重要思想和發展趨勢是從交易營銷轉向關系營銷:不僅強調贏得用戶,而且強調長期地擁有用戶;(2)從著眼於短期利益轉向重視長期利益;(3)從單一銷售轉向建立友好合作關系;(4)從以產品性能為核心轉向以產品或服務給客戶帶來的利益為核心;(5)從不重視客戶服務轉向高度承諾。所有這一切其核心是處理好與顧客的關系,把服務、質量和營銷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與顧客建立長期穩定的關系實現長期擁有客戶的目標。那種認為對顧客需求作出反應、為顧客解答問題、平息顧客的不滿,就盡到了責任的意識已經落後了。必須優先與創造企業75%~80%利潤的20%~30%的那部分重要顧客建立牢固關系。否則把大部分的營銷預算花在那些只創造公司20%利潤的80%的顧客身上,不但效率低而且是一種浪費。 溝通是建立關系的重要手段。從經典的AIDA模型:「注意—興趣—渴望—行動」來看,營銷溝通基本上可完成前三步驟,而且平均每次和顧客接觸的花費很低。
4、回報是營銷的源泉。對企業來說,市場營銷的真正價值在於其為企業帶來短期或長期的收入和利潤的能力。一方面,追求回報是營銷發展的動力;另一方面,回報是維持市場關系的必要條件。企業要滿足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價值,但不能做「僕人」。因此,營銷目標必須注重產出,注重企業在營銷活動中的回報。一切營銷活動都必須以為顧客及股東創造價值為目的。
綜上所述,4R理論有4大優勢:
(一)4R營銷理論的最大特點是以競爭為導向,在新的層次上概括了營銷的新框架。4Rs根據市場不斷成熟和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著眼於企業與顧客互動與雙贏,不僅積極地適應顧客的需求,而且主動地創造需求,運用優化和系統的思想去整合營銷,通過關聯、關系、反應等形式與客戶形成獨特的關系,把企業與客戶聯系在一起,形成競爭優勢。可以說4Rs是新世紀營銷理論的創新與發展,必將對營銷實踐產生積極而重要的影響。 (二)4Rs體現並落實了關系營銷的思想。通過關聯、關系和反應,提出了如何建立關系、長期擁有客戶、保證長期利益的具體的操作方式,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三)反應機制為互動與雙贏、建立關聯提供了基礎和保證,同時也延伸和升華了便利性。 (四)「回報」兼容了成本和雙贏兩方面的內容。追求回報,企業必然實施低成本戰略,充分考慮顧客願意付出的成本,實現成本的最小化,並在些基礎上獲得更多的顧客份額,形成規模效益。這樣,企業為顧客提供價值和追求回報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客觀上達到的是一種雙贏的效果。當然,4Rs同任何理論一樣,也有其不足和缺陷。如與顧客建立關聯、關系,需要實力基礎或某些特殊條件,並不是任何企業可以輕易做到的。但不管怎樣,4R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是經營者和營銷人員應該了解和掌握的。
4P好,還是4C好?
現代營銷理論的發展可謂是快,幾乎是一夜間就從傳統營銷過渡到現代營銷了,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以產品為中心的4P到以消費者滿意為中心的4C;於是乎就有人大言4P不管用了。那麼,4P真得過時老化了嗎?4P和4C之間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系,它們的區別和共性在哪裡?又該如何使用呢?
一、 解析4P
對於由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組成的營銷4P組合,是相輔相成的策略組合。這一來自西方的營銷理論的本質是什麼呢?其實它的本質是讓營銷過程理性化,以便於更好地操控營銷行為。營銷的本質是銷售產品的工具,而它的目的就是銷售以獲得企業生存發展所需的利潤。既然目的明確了,那麼達到目的的方法也就可以有很多,因此,後來又出現的一些「P」,如公關活動、電話等營銷方式,這些營銷方式本是4P中的輔助工具,之所以能稱其為一種營銷方式,原因就在於它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能發揮重要的作用,起到有效地促進銷售的效果,以4P為其表現方式是因為這幾個工具在其英文中有相似的字母開頭,為方便易記而已。4P只不過是眾多營銷工具的代表而已,將來還會有其它的某某M、S等營銷工具,而現在流行的4C就是新的營銷工具的代表。
那麼4P是過時了嗎?是到底是昔日黃花?還是商戰中的常規武器?
分析一種工具是否過時,第一是要看它是否被充分利用;同樣一把小刀,有人能游刃有餘,百步穿楊;有人卻望刀興嘆,更多的人卻只能拿刀耍一耍而已,為何?功力不夠,不能夠真正理解「刀」的本質和特性。對於後者來說更簡便的手槍便用起來從心理上來說是方便又好用且安全,但是對於槍法如何卻又是另當別論。
第二,是要看它是否已有更多的競爭對手,即被替代性的大小。這將影響人們對這一工具的使用習慣和忠誠度。當一種工具使用不得要領,或不能出成果時,人們便會考慮其它新的工具。
綜上所述,我們再看所謂傳統的4P是否過時——
其一,對於4P中的產品,從營銷的角度來說它是一切營銷行為的開始。沒有產品,一切都將無從談起。我們說產品營銷過時的真正原因在於我們沒有找到生產出消費者需求旺盛的好產品;而再究其深層原因,更多的是由於我們的產品在基本的品質方面都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導致消費者對產品更新所產生更多的期待。那就是說我們的產品從實質上來說並沒有做好,在很多細節上我們的產品輸給了外來產品。
伊萊克斯冰箱能享譽歐洲,就是因為它能保證十五年品質如一;德國菲仕樂炊具等國際著名炊具能盡享高端的豐厚利潤,還是一個品質問題,盡管國內也可以產出同類型的炊具;眾多國內產業所遭遇的品質信任危機等等就是對產品營銷最好的解釋。
此外,實際上消費者還是跟著市場走的,市場上賣什麼產品,消費者就消費什麼產品,只是產品能否極大地滿足眾多消費者共同的顯性需求而已。說產品營銷過時其時就是說產品的研發過程過時,其實質是研發人員是以什麼樣的思考方式去研發產品。就產品的研發而言,並非研發人員脫離實際,因為從本性而言,研發人員和我們一樣是有自己思想的人,都有滿足需求的心理,只是能否換個角度從更廣的思路去把產品做得更加完美而已。
其二,對於4P中的價格,企業自己定價本身也是多方面考慮的結果,成本,競爭對手,營銷環境等,而現實卻是一個企業如果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它將永遠都是處於競爭中的劣勢。現在許多人認為企業自己定價的方式過時,其實質是企業定價時所採取的思考方法問題,加之中國市場一窩蜂而上導致的市場價格戰現象,使得很多企業對價格策略產生了不安心理,那就是該如何定價呢?是踏實地做好降低成本來增加實質上的優勢?還是玩一些定價尾數中的數字游戲?對於價格在市場中所出現的消費者意見問題,更多的問題在於我們沒有給予消費者一個接受這一價格的理由。
其三,對於4P中的渠道問題,現在商業中素以「渠道為王」來形容渠道的重要性,渠道的本質是產品從廠家走向消費者的市場過程。現在認為4P中渠道過時,是因為現有渠道不能向以往一樣帶來更大的銷售促進,其根源在於市場競爭阻力的加大和渠道的多樣性等而產生的迷茫。
不是現有渠道觀點或方式不重要,只是沒有找到快捷有效的渠道關系以及管理掌控渠道的方法。現有的傳統的渠道關系都沒有做好做踏實,走捷徑並不是最好的辦法,因為這要牽涉到一個企業銷售管理的「基本功」問題。不論多麼好的渠道方式最終都是要「落地」,通過各種商業終端形式或方式體現才行。
其四,對於促銷,促銷的方法很多,有策略性的,有戰術性的,有隨機性的等等,表現形式也很多,各類廣告,降價買贈、捆綁銷售等促銷活動,公關活動等等。作為營銷的最後一個環節,促銷的本質在於促進和消費者的溝通,擴大消費者的隨機購買率和重復購買頻率,縮短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時間,以達到銷售的提升。
說促銷觀傳統過時,更多的是因為我們促銷的設計及執行上的脫節,俗話說「三分策劃,七分執行」就是如此,再好的促銷方案最終要落地在執行上,執行力上的欠缺,是多數促銷不完美的最終原因。而當我們對促銷的付出不能和所渴求的銷售提升成正比時,我們理所當然地就會發問:到底怎麼做促銷?
總的來說,4P作為我們最先接觸的營銷理論,也許在西方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中稍顯老化,但是對於中國新興的市場經濟環境來說,不能以老化過時來看,因為畢竟我們的基礎還沒有踏實。
http://hi..com/dongfung/blog/item/d715552475a55038c89559d0.html
⑼ 策劃界經常遇到的問題有哪些呢
誤區之一,策劃是「包治白病」的良方
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企業在經營與管理中遇到的難題也越來越多,一些管理者就把解決問題的希望幾乎完全寄託在某些策劃者的策劃上。這是極其錯誤和危險的。首先,企業自身練功是最重要的。把希望寄託在策劃上不是解決企業長期發展的最根本問題。任何一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首要任務是苦功本身內功,企業自己的綜合素質和領導者的綜合素質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毛澤東同志說過:正確的路線確定之後,幹部是決定因素。這里的幹部對於企業可以理解為領導者的素質和員工的素質,是企業成敗的決定因素。因此,作為企業應該首先是圍繞自己本身如何加強整體素質的提高,如何加強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核心競爭能力,把眼光盯在自己。其次在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的前提下,適時引進「外腦」。學習他人的經驗和智慧成果,達到內外結合,融入升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科技進步,社會化分工越來越細。而企業本身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個領導者的能力也是有限的,為了應付市場的快捷變化和激烈競爭,適時引進人才和他人的成果來增加競爭的能力,增強應對的措施,誠然也是無可非議的,這和完全依賴外援是本質上的不同。事實上,任何一個企業離開了管理者自身管理能力的修練和營銷水平的提高,都無法取得市場競爭的勝利。
誤區之二,策劃是誤人子弟的東西,是一些花樣文章、吹牛
持這種觀點的人,確實不少。筆者經常深入企業調研,發現不少企業對市場營銷策劃的看法不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改革開放初期,不少自吹自擂、功底不深的策劃者,抓住人們對突如其來的改革和市場經營不知所措的心理,到處兜售自己的所謂點子、策劃方案。不少方案並未給企業帶來效益或度過難關,甚至有不少反而坑害了企業,無疑給整個策劃業的形象抹了黑,導致有不少企業談「策」色變,對策劃者和策劃方案嗤之以鼻。另一方面,雖然有不少企業並未引進過策劃,但他們看到或聽到市場中關於策劃的評介,也隨之產生了誤解、恐懼。看不起策劃,不重視策劃。這並非是策劃的過錯,也並非策劃本身不行。策劃作為一種行動指南和戰略方案本身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是一種有嚴密的邏輯和操作程序的邊緣應用型綜合技巧。策劃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是建立在多門市場理論和管理理論的基礎上,並隨著市場實踐的探索而不斷完善、發展,策劃的效果並不因為某些失敗或過錯的案例而否定。反而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和市場競爭的激烈,策劃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多,引世人注目,大到總統競選、軍事部署、政治活動,小到企業和個人的聚集活動,無處不需要策劃。企業的經營活動與管理活動更是需要認真地策劃,為企業的競爭和發展指明方向,為決策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因此,某些策劃者的策劃方案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果,甚至還耽誤了市場契機。諸如此類問題的發生,可能是個別策劃者的短期利益行為,確實是策劃缺乏價值;也可能是執行者沒有貫徹實施好。凡此種種,不能就此否認策劃,說策劃無用。
誤區之三,策劃是瞎吹
它們依據前些年某些點子大王之類的策劃者的表現,就斷定策劃是策劃者瞎吹,是策劃者為了私利賺錢。以此認為策劃無須真才實學,只要會吹就能做策劃。這是對策劃的一種莫大的誤解。首先,策劃本身是一門藝術性的科學,是由多學科構成的邊緣性綜合應用型科學。策劃的原則、方法、理念等基本理論都有著深厚的理論淵源,程序有著嚴密的邏輯關系。因此,策劃不是瞎吹,是建立在科學理論之上、運用科學方法進行操作的一門學問。其次,對策劃者本身也有很高的要求,不是誰都隨便就可以做好策劃的。作為策劃者,既要有事業心、責任感,又要有相當敏銳的觀察能力和相當技巧的分析能力;有實踐經驗,又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既是一個思想家,又是一個雜家、戰略家。由此可見,真正能做策劃的人,要求還是非常之高。
誤區之四,有實踐經驗就可以做好策劃
這也是一部分策劃者的誤解。有些人在企業營銷一線的實踐經歷時間比較長,有豐富的行業營銷管理經驗,甚至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市場營銷還有一定的研究,因此就認為自己可以做好策劃了。實踐證明:有實踐經驗是做好策劃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也就是說要做好策劃,做一個優秀的策劃者,一定要有市場營銷的實踐經驗,沒有實踐經驗,不了解企業的營銷運作,不了解行業動態的人。可能會是憑空瞎吹,是很難做好策劃的。但反過來,有了實踐經驗的人,也並非就能成為優秀策劃者。這是因為,策劃者除了具有實際工作經驗外,還需要有其它的保證條件。因此,有了實踐經驗也並不一定能成為優秀策劃者。
誤區之五,有專業知識就能做好策劃
也有一部分人專修過市場營銷的相關課程,或者是科班出身,就自認為有了一定的經濟理論知識、營銷理論、策劃理論的培訓經歷,就能做策劃,就能做好策劃。這也是一種莫大的誤解。執業策劃,是需要淵博的知識,這一點是肯定無疑的。從事策劃並非一定要高深的理論學習,但一定要涉獵廣泛,知識面越廣越好。因為策劃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許多方面的知識,對這些知識如果不了解,當然無法做好策劃。
然而,有了較多的專業知識,也不一定就能做好策劃。其原因是,專業知識對策劃而言是必需的,而不是充分條件。作為一名策劃者所具有的素質是多方面的,具備了某些方面的素質能力仍然是不夠的。因此,有了專業知識訓練,也不一定能做好策劃工作。
誤區之六,會出「鬼點子」就能做好策劃
有些人腦子靈活,「鬼點子」多,也就自認為可以做好策劃工作,就能做出好的策劃方案。這樣的人還不少。這里涉及到點子與策劃的關系,點子是策劃的一種方法。在戰爭年代,有時一個點子就可以制敵於死地,市場中一個點子也有可能挖到一桶金。然而,策劃是按照一定邏輯程序進行創意的系統方法。因此,策劃並不等於點子。並非是幾個鬼點子那麼簡單。自從99年點子大王何陽被抓之後,人們對策劃產生了更深的誤解,對點子產生了恐懼感。還有一些人對點子、策劃也分不清了。因此,我們一定要正確看待策劃與點子之間的區別、關系。策劃是一種高智慧的創意,誠然要出一些點子。但作為策劃方法來說,它要按照一定程序,經過嚴格的邏輯思維設計之後,才能完成。即策劃要復雜得多。
誤區之七,策劃方案可以模仿著做
這實際上是對策劃的核心的誤解,策劃的核心是創意。也就是說,每一個策劃方案都是一種新的思維的表現,是贏得競爭勝利的先決條件。在市場競爭中,市場的形勢復雜多變,作為企業要獲得競爭的優勢,就必需要對自己的競爭手段進行創新,這樣才能戰勝對手。如果策劃方案可以模仿,這樣的方案不能叫策劃方案,也沒有力量去戰勝對手,甚至還可能貽誤先機,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因而,策劃方案是不能模仿的,一定要從創新基點出發來構思策劃方案,對於每一次策劃都是對營銷理念和營銷手段的創新,也只有這樣才能體現策劃方案的價值。
誤區之八,策劃是未來營銷決策的依據
隨著市場營銷實踐的發展,不少企業對未來市場的發展趨勢十分關心。因此邀請一些人來研究、預測未來市場走勢,策劃一些方案。但他們認為策劃是對市場後市的未來決策,這也是一種誤解。事實上,策劃是對未來市場發展作出了當前的行動對策。企業經過調研分析,已經找到了今後市場的發展方向。那麼,未雨綢繆,企業要解決的是當前怎麼辦?因而就要通過策劃。為了應對未來的變化,早作準備,早作對策,制定策劃方案。
誤區之九,方案寫得好就是好策劃
有些人認為一個好的策劃就是要方案寫得好。這是牽涉到策劃的效果問題,策劃的效果,要由實施策劃方案後所產生的營銷效果來決定。營銷效益好,當然可以說策劃方案好。中國生產力學會策劃專家委員會秘書長雷鳴先生說:不是每個成功的策劃都有好的結果,但每個好的結果肯定都有一個好的策劃。這句話對策劃的效果進行了高度的概括。
策劃方案寫得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些人善於寫作,看過幾本營銷理論書,但並無策劃經驗或根本沒有去認真做過策劃,也能憑妙筆寫出生花的文章來。這樣的策劃方案是中看不中用,甚至還有可能誤人子弟,貽誤戰機、商機。另一種情況是,縱使是下過真功夫的、有實用價值的策劃方案,如果沒有很好地執行,也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
誤區之十,策劃方案一經確定,就要不折不扣地執行
這種情況所反映的是策劃方案的實施與控制問題。對於企業來說,你所委託的策劃者,按照要求策劃,將方案交給你之後,你在實施方案時,還有兩種可能:一是策劃者沒有考慮到的情況在實踐中暴露出來了;二是市場條件發生了變化,針對這種情況變化,策劃方案當然要進行糾偏、修正。在實施策劃方案的過程中,無疑還要檢驗方案、關注變化,適時補充、完善、修正方案。這樣才能使策劃方案發揮理想的效果。
誤區之十一,方案交給你,我就完成任務了
這是一些人的看法,他們忙於到處拉策劃業務,到企業游說。等到策劃業務到手了,卻又不去認真地調研和構思,而急於將方案交出,與企業結算費用之後,就再也不去過問策劃方案的實施與否,實施中出現問題與否,實施效果如何等。認為方案交給企業了,企業也認可了,策劃者的任務也就完成了。這是當前一部分策劃者的想法和做法,這是很不對的。首先,從策劃方案本身來說,即使交方案時企業認可了,但方案應該怎樣實施,實施中如何,市場情況出現了變化又需怎樣適時調整方案,實施中如果某些環節發生了偏差又怎麼樣發現和糾正?等等。這些都需要策劃者繼續指導、跟蹤,這既是策劃的要求,也是一個策劃者的責任。其次,從市場營銷的發展來看,市場局勢瞬息萬變,競爭非常激烈,競爭手段也不斷翻新。對於一個策劃方案,無疑需要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而及時調整對策,力爭使自己的策劃方案發揮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