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試述一份標準的教育調查報告應該包括哪些具體內容 解析
您的調查報告題目想好了沒?調查報告准備往哪個方向寫,老師對這個選題同意了沒,有沒有先寫個大綱給老師看一下?具體有什麼要求呢 調查報告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能直接幫到你,最後真心希望你能順利通過。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關於××××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一、 選題 選擇與調查相關的內容進行調查。 二、 調查報告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調查目的 2、調查對象及其一般情況 3、調查內容 可以列舉一下問卷詢問的內容分析。 4、調查方式 一般為問卷式。 5、調查時間6 i 調查結果 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7、調查體會 可以是對調查結果的分析,也可以是找出結果的原因及應對辦法等。編輯本段問卷調查報告撰寫的意義問卷調查報告是問卷調查研究成果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通過文字、圖標等形式將調查的結果表現出來,以使人們對所調查的問題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和認識。問卷調查報告撰寫的意義歸納起來有三點:1、 是調查所有活動的綜合體現、是調查成果的集中體現。問卷調查報告是調查與分析成果的有形產品並將調查研究的成果以文字形式表達出來。2、 通過問卷調查分析,透過數據現象分析數據之間隱含的關系,使我們對事物的認識能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更好的指導實踐活動。3、 問卷調查報告是為社會、為企業、為各部門、為各行業管理服務的一種重要形式。一個好的調查報告,能對企業的市場活動提供有效的導向作用,調查的結果為企業作決策提供依據。
⑵ 寫一篇關於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
教育調查是指調查者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各種方式方法,了解、考查教育工作中的某一方面的情況,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探求其本質和規律。
一、教育調查的對象、范圍和內容
教育調查的對象主要是實習學校的各項組織和廣大師生,以及實習學校的辦學條件和主要基礎設施。調查的范圍一般應在實習學校內部進行。如果調查內容需要,也可以擴大范圍,進行對比性調查。調查的內容可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了解實習學校的基本情況、歷史和現狀、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教育教學改革情況。
調查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及教育教學經驗。研究學生德、智、體諸方面值得研究的問題。
二、教育調查的步驟
圍繞選定的研究課題,確定調查的目的、任務。
選定調查的對象、范圍、內容和方法。
擬定調查提綱,安排調查時間。
提出調查提綱,徵求各方面的意見,送交指導教師審閱。
按計劃開展調查,收集並分析研究調查材料。
寫出調查報告。
三、教育調查的方法
根據調查對象和范圍的不同,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如普遍調查法、抽樣調查法、個案調查法、跟蹤調查法等。為了使教育調查能全面反映客觀現實,獲得比較真實可靠的材料,在實際調查中,可以多種方法綜合使用。
四、教育調查的基本方式
教育調查可以採用各種方式,如書面材料分析、調查會、問卷調查、談話訪問、實地觀察等。在調查過程中,可以幾種方式並用。
五、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一般包括導言、正文、結論和建議三部分,此外,還可以附錄重要的文件、表格、數據、繪圖等資料。調查報告的內容要真實具體,文字要簡明扼要。調查報告一般應該在實習結束之前寫好,盡可能徵求被調查者的意見,以便及時修改。
⑶ 關於教育的調查報告怎麼寫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中指出:「在現代社會里越來越需要教育為培養個人的判斷力和責任感做出貢獻。」為此,我們選取了這一課題,探索強化責任感教育的新路子,為進一步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培養適應新世紀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作一點努力。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課題調查的具體目標是:
(1)了解學生責任感狀況;
(2)探索當前學生責任感狀況的特點;
(3)探索強化責任感教育的措施,以提高責任感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根據以上目標,我們採用的調查方法主要是:問卷調查方法與訪談法。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多角度地了解學生的責任感現狀。
問卷設計內容的考慮,從責任感的表現(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及責任感個性品質構成的四因素:責知、責情、責意、責行等方面設問,共設選擇題15題。同一時間向我校初三、高三兩個年級的學生發放問卷,共發問卷750份左右,回收有效問卷達93%以上。
二、調查結果分析——學生責任感狀況及特點
1、從對自己的責任感表現看:
人生的自我責任是在人的自愛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自愛指愛惜自己的身體、人格、名譽。作為社會性行為責任的自愛,它廣泛地包含了自我作為行為主體對作為客體的自我的身與心的愛護。每一個學生都必須認識到,一個人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應該在合理的范圍內,讓自己好好地生存下去,並獲得發展。即使當自己碰到任何困難的時候,也應當不斷地激勵自己,勇往直前,堅持到底。這就是對自己負責。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學生中經常運動來保持健康的佔33.75%;不經常運動來保持健康的佔66.25%;從這組數字看,讓人擔憂,學生中不少人運動與保健意識方面的責任意識有待加強。
<2>、學生中對自己的人生有所規劃的佔33.3%;對自己的人生沒有規劃的佔66.7%;認為自己是可靠的人的佔44.93%。認為自己不可靠的佔有15.36%;學生中因為缺乏自信,沒有辦法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規劃。
<3>學生中學習遇到挫折時,毫不猶豫放棄的佔2.3%;想放棄又不甘心的佔61.37%;迎難而上的佔26.33%。做作業時,隨便完成的佔14.42%;自己專心完成的佔19.12%;需要參考別人答案完成的佔63.32%。回答「想當學生幹部的主要原因」時,為大家服務的佔9.93%;可管同學接近老師的佔8.15%;鍛煉自己的能力的佔84.22%。從這三項來看,學生要求自我發展的責任意識還是比較強的。
2、從對他人的責任感表現看:
人生於世,不能老想著自己,心中要有他人,不僅要對自己負責,更要對他人負責。每個人都存在於一張社會關系網中,與他人發生著或近或遠的關系。作為朋友,忠誠、互助、互諒、解危濟困對於我們義不容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做錯事或對不起別人時的態度,認為沒什麼了不起的佔8.99%;覺得慚愧的佔24.24%;主動認錯道歉的佔63.43%。當朋友委託做事時,會拖拉著辦甚至不辦的佔4.06%;虎頭蛇尾的佔11.8%,很認真親自完成的佔82.97%。當朋友甲抵毀朋友乙時的做法,把甲的話告訴乙的佔3.34%,把甲的話告訴乙以外的人,希望別人提供是非論斷的佔9.93%,把自己對乙的看法告訴甲,為乙說幾句公道話的佔86.1%。從這三組數字看,絕大多數學生對朋友是非常真誠的。
<2>若你的同學或親戚吸毒,你會:認為這是別人的事,不過問,至好奇,有機會也想嘗試的佔9.61%;勸說他不聽的話也就隨他去的佔25.7%;立即制止,若無效則送去戒毒所的佔65.2%。對異性朋友或異性同學]的交往,你的態度是:只和同性朋友交往的佔8.68%;
只需和他們中談的來的個別人交往的23.09%;尊重他們,他們有困難主動幫助的佔65.52%。若遇到別人不慎溺水,你會:認為不關我的事,走開的佔3.66%;立即下水救人的佔32.5%;找警察來救人的佔48.9%;圍觀,找機會救人的佔15.88%。從這三項來看,學生中絕大多數人是樂於助人的,對朋友有較強的責任心。
<3>假如你發現你最好的朋友考試舞弊且沒有被老師發現,事後你會: 為他慶幸的佔46.5%; 不理睬他羞於與他為友,並告訴老師來批評他的佔5.95%;勸告他今後不能這樣做的佔46.81%。從這組數字看,不少學生不懂得幫助的意義涉及到批評,作忠誠的諍友,即使措辭激烈一些,也是對朋友負責的表現。
<4>你認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最起碼應具有:
出眾的才華佔19.96%;較高的社會地位佔4.81%;擁有大量的財富佔3.66%;較強的責任感佔60.08%。從這一組數字看,多數學生對人應具有較強的責任感的基本素質是認同的。
3、從對家庭的責任感表現看:
作為家庭的一位成員,不應單方面要求得到家庭的保護,而必須對家庭負責、對父母負責,使家庭美滿幸福、父母愉快健康。我國古代思想家主張的所謂「齊家」,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要求人人必須具有對家庭的責任心。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你父母及家人因病卧床不起時,你會: 因學習緊張幾乎不管的佔4.08%;心裡難受,經常看望一下,但不知如何做好的佔40.96%;照料他們的生活的佔54.65%。當家庭氣氛不太和協時,你的態度或想法: 心裡害怕,想說又不知怎麼說,盡量避開的佔46.18%; 找其他親戚或朋友來勸說,解決家庭矛盾的佔5.64%;自己盡力勸說讓大家開心、和好的佔47.34%。從這兩組數字看,學生對自己的家人有愛心,但解決家庭問題能力不強的人數不少。
<2>下雨了家裡的衣物還在外面露天晾曬,這時你有空,會怎做: 裝著沒看見的佔1.57%;
要大人提醒才收進來或叫別人收進來的佔9.51%;自己主動收進來88.92%。你正要出門,發現家裡沒人但電視機還開著,你見到了:心想不是我開的,讓它繼續開著的佔1.88%; 很不情願地把它關了的佔4.7%;心想太浪費電了,主動關掉電視機的佔89.55% 。假期你在家,父母上班或出外辦事中午才回家,你會:等父母回來煮飯炒菜或去餐館一個人吃的佔38.04%;煮好飯等父母回來炒菜的佔28.21%;做好飯菜等父母回家吃的佔31.77%。假期你在家裡幫助家長做了什麼:也不幫做,只做自己的事的佔25.91%; 照看弟妹老人或外出打工補貼家用的佔20.9%;其它雜事的佔48.17%。對做家務,你認為:理所當然應該父母做的佔6.69%;是幫父母做的,父母應該付錢1.57%,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是應盡的義務77.85%。從這五項來看,學生對家庭事務負責的意識較強,但責任能力有待提高。
<3>每次外出是否跟家人說明去哪裡:沒有說明的習慣,也不想讓家人知道自己的去向的佔12.33%;有時說,有時不說的佔36.57%; 每次都說明的佔47.13%。出門在外,臨時決定不回家吃飯,你會怎麼做:不告訴家人的佔10.97%;等到吃完飯回到家後再告訴家人的佔10.24%;馬上打電話告訴家人的佔78.27。從這兩組數字看,學生出門在外有相當一部分人心中沒有想到家人在牽掛他,不懂得讓家人減少一些牽掛也是他應有的責任。
<4>在商場你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但價錢不便宜,你的想法是:一定要家長買或想辦法借錢買的佔6.79%;考慮家裡的經濟承受力後再向家長提出要買的佔32.92%;不是急需的就不要求買的佔60.81%。每年所得的壓歲錢,你:拿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要父母干涉的佔24.45%;徵得父母同意後買自己所喜歡的東西的佔13.58%;交給父母處理或用自己的名字存入銀行58.62%。從這兩組數字看,學生大多能對家庭經濟抱負責任的態度。
4、從對學校、班集體的責任感表現看:
我們立身的集體,需要每個成員去過問、關心,為其良好發展出謀出力,作為學生應在班級體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以自己為集體的努力與犧牲而自豪。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你代表學校參加全市學科競賽,你會: 認為我是被選出來的代表,成績好不好是我個人的事,不關任何人的事的佔5.44%; 感到十分榮幸,有點飄飄然,十分自傲的佔10.14%;有壓力,感到自己代表了學校的榮譽的佔83.07%。參加集體合唱團時,你會:動口但沒聲音的佔5.64%;怕喉嚨痛或怕唱得不好勉強唱出聲音的佔21.22;按要求歌唱的佔73.15%。周六班上組織一次郊遊,剛好你與朋友約好周六齣去玩,此時:心裡明白參加集體活動是大家的義務,但還是跟朋友一起出去了24.97%;帶朋友一起參加班集體活動的佔30.3%;對朋友說明情況,放棄與朋友的約會,參加班上的郊遊活動的佔33.44%。你班與鄰班舉行球賽,當班幹部號召同學們前去為本班吶喊助威時,作為不是球員的你會:因不喜歡看球賽或要做作業不會去的佔13.69%;因喜歡看球賽會去的佔20.17%;作為班集體的一員我一定會去的佔66.98%。當你所在的集體獲得很好的成績並受到別人的贊揚,你內心感受:覺得那是假的、虛偽的佔4.81%;沒什麼感覺,無所謂的佔17.45%;高興、激動、自豪77.85%。你所在的宿舍被盜竊,你會:不關我的事,少說少問或知情不敢說的佔9.62%;知道情況,及時向學校反映的佔69.17%;不知情,但會積極配合學校破案的佔34.69%。假如你是班幹部,而你班自習課的紀律不太好,你會:沒辦法管,免得得罪同學的佔16.82%;將情況匯報給老師的佔14.42%;與其它班幹部協商解決辦法的佔69.07%。實驗課中,你所做的實驗完成,你會:四處走動,跟同學聊天看其他同學完成得如何,並「指導」的佔22.25%; 收拾自己的東西,准備下課的佔18.81%;
收拾儀器並清潔器具,做實驗報告或小結的佔54.86%。從這八項來看,多數同學對集體的責任意識較強,但少數同學的責任心態也是讓人擔憂。
<2>當你值日搞衛生時: 能偷懶則想辦法偷懶的佔5.31%;既不積極也不偷懶,
如果有老師和同學的監督會搞得干凈認真些的佔54.97%;既然是值日就應該盡自己的能力把衛生搞好的佔40.13%。學校正在進行衛生大檢查,而你卻發現走廊上有一張紙,你會:
知道自己應該撿起但懶得去撿,假裝沒看到因為不是我丟的佔17.14%;因為是衛生大檢查我會將廢紙撿起,若是平時則不一定撿的佔59.56%;不管是不是衛生大檢查,我都會將廢紙撿起的佔24.03%。在集體活動中,你除了做好自己份內的事,你還會:一般只做好自己的份內事,能不幹的則不幹的佔34.78%;為集體做事要看我的心情如何的佔18.81%;樂意為集體做事並盡力去做好的佔46.08%。從這三項來看,學生中不少人是知與行分離,真正自覺主動為集體服務的人少了點。
5、從對社會、國家的責任感表現看:
我國古代思想家主張「治國、平天下」,就是指對國家的責任心而言,每個人對自己的祖國,都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是全部人生責任中最崇高的一種責任。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1>你對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觀:認為這種人是傻瓜的佔1.89%;我做不到,但我佩服這種人,希望多點這種人的佔62.07%;人應該這樣活著才有意義的佔26.23%。你認為人生最大的樂趣是:享受的佔5.54%;能達到自己的每一個目標的佔64.4%; 做好本職工作,為祖國為社會多作貢獻的佔6.22%。若有機會出國留學,學成之後,你會:外國生活水平高,堅決不回國的佔1.04%;看情況而定的佔42.42%;爭取回國,報效祖國的佔34.69%。你認為現在在校讀書的目的:報答父母的佔6.27%;上大學或找份好工作的佔53.18%;增長知識,提高素質,將來服務社會的佔41.59%。你對十年後你的理想事業的考慮是:太遠了,不必要這么早去想的佔4.49%;經常想東想西,但有時會發揮想像力想些異想天開的事業56.74%;有堅決的信念,想成為某一行業的出色人才38.35%。從這五項來看,學生中不少人出現國家意識淡化,社會責任感減弱的傾向。
<2>你對服兵役的態度是: 想方設法逃避的佔6.37%;
中國人多未必需要我,最好不用我參軍,但國家徵集到我,我會參軍的佔66.66%;這是公民應盡的義務,應積極報名參軍的佔29.47%。若你已有選舉權,你會:別人選誰我也選誰或棄權的佔12.33%;選自己的好朋友的佔4.91%;認真投好神聖的一票的佔82.44%。對於公益性捐款,你的態度是:不予理睬的佔2.61%;隨大流,大家捐我也捐的佔24.03%;樂善好施,但希望加強捐款的使用監督的佔67.92%。你對義務獻血的看法:獻血對自己身體健康不利,不要獻血的佔4.91%;獻血無所謂,獻也行,不獻更好的佔30.09%;義務獻血利人利已,應主動獻血的佔54.65%。對交通規則你是:遵守太麻煩,還是方便一點好的佔4.18%;有警察就遵守,沒警察就賴得遵守的佔14.21%;遵守,這是對自己負責,也對社會負責的佔70.53%。碰上路人被人搶劫你會:又沒搶到我的頭上,不去多事的佔10.03%;先旁觀,待有人進行救援時才協助的佔18.39%;見義勇為或報警,協助捉拿搶劫者的佔71.78%。去風景名勝區參觀旅遊,見到有人亂扔亂寫,你會:仿效別人亂扔亂寫的佔2.29%;看不慣這種行為,但自覺無力勸阻,管好自己就行了的佔66.25%;報告管理人或好意勸阻的佔29.67%。去餐館就餐,看到用瀕臨滅絕的動植物做的菜,你會:別人能吃,我也照吃不誤的佔18.6%;自己不吃但也不出聲的佔43.99%;說服餐館人員或立即報警的佔36.99%。你對黃色書刊及黃色音像製品的態度:好奇,會偷偷看或認為能增長見識,想方設法借來看的佔32.6%;現在年齡小,不看的佔29.57%;堅決抵制,並會舉報的佔36.47%。從這九項看,學生中社會責任意識時強時弱,對社會應負的責任認識時清時糊。
總之,對學生調查結果分析顯示,我校學生責任感狀況的主流是好的,但確實存在不少問題。呈現出如下特點:
1、對家庭、對朋友責任感意識強一些,對自己的責任意識模糊。
2、在朋友圈子裡責任意識強一些,在朋友圈子外,對陌生人的責任意識較少一些。
3、對班集體的責任感意識強一些,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意識淡化。
4、責任認知強過責任行為,不少學生可以判斷出負責與不負責的是非,但不能把正確選擇付之行動。
5、 責任情感強過責任能力,學生中不少人對一些事情,有心盡責,而無力盡責。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進一步加強中學生責任感教育的對策建議
責任感的形成是一個非自發的過程,它需要通過教育、培養,依賴於外部的導向和內在的自教自律、自我體驗而形成。強化責任感素質教育力度對策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開拓外部導向與自我內化的統一。
對策之一: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應堅持正確的理論導向,做到道德理論知識教育與道德責任行為教育的結合,實現知行統一。
學校德育工作中,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必要的理論教育是責任感教育不可逾越的初級階段。通過教育,使學生知道:熱愛生命,維護尊嚴,修身養心,發展自己,實現自我價值——這是對自我的責任。平等待人,樂於助人,善意批評,真誠合作,寬容大度——這是對他人的責任。養老撫幼,孝敬父母,維護家庭和睦,承擔家務勞動——這是對家庭的責任。履行義務,奉獻集體與社會,遵紀守法,參與社會活動——這是對集體、對社會的責任。熱愛祖國,維護國家統一和國家尊嚴,保持民族氣節,履行保衛祖國的義務——這是對國家的責任。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美化、綠化、凈化環境,節約能源——這是對自然的責任。認識社會、自然知識的價值,廣泛學習知識,靈活運用知識,以便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是學習的責任。通過教育使學生明白社會賦予每個人的神聖使命,明白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是不可推卸的,明白神聖使命的完成必須立足於社會個體的高度責任感。
在德育工作中只重視道德理論知識教育而忽視道德責任行為教育,就會出現知行脫節。要解決知行脫節問題,必須把道德理論知識教育和道德責任行為教育有機結合。重視道德責任行為教育就是要在道德認識的基礎上,把整個社會倡導的道德規范內化為主體的道德義務,並自覺履行這些義務。它的核心是「內化」為主體的道德義務,它的最終表現為自覺的道德行為。它可以通過教學、共青團、學生會組織的活動、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校會、班會、班主任工作等多種活動形式來開展教育。
對策之二: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應注重養成教育。
責行是責任感的外化,是責任感的最終歸縮。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必須重視個人的實踐活動和養成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把「責知、責情、責意」變為客觀現實的「責行」,不至於淪為「口頭上的將軍,行動上的矮子」。養成教育必須從小事做起,從點滴開始,如互助學習活動、參加家務勞動、學校勞動值日、志願者行動等。學校可建立家務勞動制度,根據學生不同情況,要求學生承擔相應的家務勞動,家長給予具體安排落實,學校定期的監督和檢查,並在校園里定期開展家務勞動競賽和表演活動,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逐步具有集體、社會責任感。有人建議學校和社區聯合建立學生義務社會服務制度,要求學生通過寒暑假、雙休日、法定節假日,逐步累計完成共計6個月義務社會服務工作,作為合格畢業生的條件之一。我們認為這一建議是進行責任感素質教育具體可操作性的措施,是強化責任感素質教育力度的一個有效途徑,有利於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素質。
對策之三: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應做到學校、家庭、社會的整合。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學校是培養責任感的重要園地。與其他兩個環境相比,學校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學校教育的環境具有明確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內容與活動計劃、有系統的組織和特殊的教育條件,對個體的全面發展具有加速作用。但是,實踐證明,單靠學校一方努力,是很難將教育的效能延續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個人的性格、道德意識的形成與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有著密切關系,家庭氛圍、家長的為人處事態度等都會影響孩子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行為,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學校要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這種溝通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如: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書信交流、電子郵件等。這種溝通的內容應是教育方法的探討,不應僅僅是成績單的報告。社會是人生的大舞台。在這個大舞台當中,人們的責任感得以展現、得以評價、得以檢驗。社會對個人責任感的影響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現實生活中的人們的道德取向和責任感狀況會極大影響新一代人的道德取向和責任感狀況。充滿著責任感的社會和一個不負責任的社會給新一代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個人對責任感的堅持,依賴於社會對其行為的評價。外界對個人富有責任感的行為是贊揚還是譏笑、是肯定還是否定都會嚴重影響個人的責情責意,其中社會對不負責任行為的寬容甚至贊賞就是對責任感的否定。整個社會尤其是各級政府應該樹立一個正確的符合社會實際情況的價值導向,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一個積極向上、遵紀守法、富有正義和責任感的社會風氣和氛圍。一個正確的評價機制,一定要讓「正氣壓倒邪氣」,否則就會使學校變成一個沒有意義的道德說教場所,嚴重削弱學校教育的威信與力量,十分不利於中學生責任感的培養。
對策之四: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應強化責任感教育的滲透性,建立良好校園環境的激勵。將責任感教育滲透到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課所要承擔的任務,就是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有關社會科學的知識內化為觀點,解決學生的政治導向、理論導向、價值導向以及道德導向等問題,在實施德育方面較之其它德育途徑具有更大的優勢,在進行責任感素質教育方面,也是其他教育途徑不可替代的。它通過課堂教學,以知識為載體,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教育、法律意識教育、國情教育、馬克思主義經濟、政治、哲學等理論教育,使學生了解、明確社會賦予每個人的神聖使命,並將其內化為自我體驗,增強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集體、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感。因此,思想政治課應是進行責任感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應當仁不讓地承擔起對學生進行責任感素質教育的重任。教師應充分挖掘思想政治課教材內容,突出責任感教育。將責任感教育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是進行德育教育和培養中學生責任感的基本途徑。過去有人認為,培養學生責任感主要是德育教師或政治教師的事情,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德育教育和責任感教育應貫穿在學校所有學科的教學中,應該貫穿在整個學校教育工作當中。如,通過心理教育、生理衛生、生物等課程的教學,強化熱愛生命、維護尊嚴、修身養心、發展自己的教育,從而增強學生對自我負責的意識。通過歷史、地理、自然、物理、化學等課程,強化熱愛祖國,愛護自然的教育,從而增強對社會、對國家、對自然的責任感。將責任感教育滲透到學校制度文化環境中。處幽蘭之室,養高士之德。人具有從眾心理,輿論導向,他人的行為,對學生行為選擇的影響是深刻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良好環境本身就是人們責任感素質培養和教育的一種力量。優化責任感素質教育的良好環境,還須建立一套獎懲運行機制,建立保護盡責者利益的機制,同時建立約束、懲罰失職者的機制。對盡責者給予肯定和鼓勵,對失職者以輿論譴責、行政處罰,必要時給予法律制裁,揚善抑惡,真正形成盡責者光榮,失職者可悲的校園環境,以推進責任感素質水準提高。此外,還須滲透到管理服務的過程中。
對策之五: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還需要結合普法教育來進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行為不僅是缺乏責任感的表現,而且還是違法行為。因此,培養中學生責任感教育應與中學生的普法教育結合起來。
對策之六: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需要中學生個人的自省和意志努力。任何事物的發展總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家庭、學校、社會等只是培養責任感的外部因素,個人主觀努力才是培養責任感的內部因素和決定性因素。任何好的措施、手段、方法,如果不與學生的自省內化相結合,則言與行不一、思與為不一。因此,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應以人為本,貫穿人本主義思想,一切從學生自身實際出發,立足於學生思維特徵、認識能力,注重教育效果的及時反饋,讓學生明白,任何說教是否有效,主要通過學生自己的自我認識、自我反省、自我認同、自我修正、自我提高才能達到。必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堅定目標,塑造美好品性。當今社會人們的思想日漸多元化,而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期,是塑造力、模仿力最強的時期,因此,要培養責任感還必須提高個人的鑒別力,能排除社會、家庭、乃至學校給個人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把「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之一,把「責任感」作為最美好的品性去追求,不斷完善自我。
⑷ 教育調查報告
中學教育科研現狀的調查報告
蒲江縣教育局教研室 呂德雄
一、調查目的
教育科研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門話題。順利開展群眾性教育科研活動,是我們教研管理部門需要研究的工作策略。
我們開展中學教育科研現狀的調查活動,旨在了解目前我縣中學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態度、教育科研知識掌握的程度、參與教育科研的情況、對教育科研的困惑、期望等;了解中學開展教育科研的認識、組織、管理以及教育科研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等方面。通過調查求得第一手原始資料,再對原始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從而對問題進行歸因分析研究,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提出工作建議,為我縣「十五」期間中學教育科研的深化發展提供指導、服務、管理決策等方面的參考。
二、調查內容及方式
開展中學教育科研現狀的調查活動,主要是對我縣中學教師對教育科研的認識觀點和參與行為,以及學校倡導教育科研,推行教育科研的情況作調查了解。因此,調查主要圍繞下面幾個方面設計內容和方式。
(一)、調查的內容
1、教師對教育科研意義的基本認識
調查教師對科研意義的基本認識,其目的是要了解中學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態度和認識水平。態度決定行為,認識決定動力。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態度和認識水平是開展教育科研的基礎,是教師需求與教研管理部門服務有機結合的前提條件。
2、教師對教育科研常識的掌握程度
教育科學研究有其自身的規律性。認識教育科研的規律、按照教育科研的規律開展活動,教師必須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識。了解多少教育科研常識,明白多少教育科研原理,直接影響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信度和效度。教師具備的教育科研知識達到什麼程度,是教研管理部門普及教育科研活動必須掌握的基本情況。
3、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組織和管理方式
教師開展教研科研活動除了教師自覺的行動外,更需要學校對教育科研的倡導、對教育科研活動的肯定、對教育科研成果的獎勵。否則,教師的積極性得不到保護,追求價值得不到承認,教育科研活動就會偃旗息鼓、半途而廢。這就涉及到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組織和管理機制。了解目前學校在這方面的關注程度、存在什麼樣的問題,教研部門才能更好地開展指導和管理工作。
4、學校和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迫切希望
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學校是主陣地,教師是生力軍。了解學校和教師對教育科研的希望,滿足他們的需求,充分發揮學校和教師實施教育科研的潛力,教育科研活動才會蓬勃興旺、充滿生機。教研部門開展教育科研的服務和管理,這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調查的方式
1、調查形式
從調查的廣泛性和調查操作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考慮,擬定本次調查主要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工作。問卷題項除充分考慮其合理的內涵和外延外,主要根據一般經驗和預測來設計所選問題及數量。題項語句的設計盡量簡單明確、具體實在,避免含混不清或隱含某種誘導。行文盡可能.注意語氣委婉,避免引發反感而影響調查的客觀性。問卷的題目設置包含限制性和開放性兩個方面。限制性題目共設置十九個,每個題目四個選項,要求做單項選擇。開放性題目只設置一個,要求被調查者按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認識提出兩個方面的希望和建議。
2、調查的范圍和對象
本次調查從學校和教師的區域和層次的代表性、以及調查者本身工作的職責考慮,調查的范圍擬定為全縣所有初中(含九年制學校)、高中(含職中)課程的學校。調查對象為各學校隨機確定的領導及任課教師。
3、調查樣本的確定
本次調查共印製問卷三百份。擬定樣本為完中共一百一十份、初中共一百四十份、九年一貫制學校共五十份,總計取樣三百份。問卷投放根據各個學校教職工人數的大致比例分發,請各學校教導主任主持答卷和回收問卷。經過統計整理,回收到有效問卷共二百六十九份。問卷樣本為教師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參加工作1-5年的教師為84人,佔31.23%;參加工作6-10.年的教師為60人,佔22.3%;參加工作11-15年的教師為63人,佔23.4%;參加工作16以上的教師為62人,佔23.05%;教師群體類別比達到科學調查要求的基本規范,樣本信度比較可靠。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教師對教育科研與常規教學工作的關系認識
這部分的內容包含在問卷中第2-6題中。其涉及的內容有責任、態度、觀念、認識、興趣等方面。這些方面的內容主要反映的是教師的理念和開展教育科研的內動力情況。從統計來看,比例較大的選項有
1、認為「開展教育科研是每位教師都應該嘗試的事情」佔83.46%;
2、對教育科研「願意參與的」佔36.4%,「覺得太難」的佔29.37%,「確定不了課題」的佔25.65%,「缺乏信心」的佔14.87;
3、認為教師搞教育科研「主要是為了提高自己理論水平」的佔79.63;
4、認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最主要的問題是「缺乏專項經費」的佔29.7,「不懂教育科研方法」的佔23.05%,「時間安排不過來」的佔35.96%;
5、認為開展教育科研首先應該考慮的是「鑽研科研知識」的佔33.8%,「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的佔22.3%,「參觀學習」的佔26.39%。
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意義認識是比較深刻的,對教育科研是比較感興趣的。這比較充分地證實了我縣各中學開展教研科研濃厚氛圍已經形成,教研科研已成為當前大家相當關心的熱門話題。廣大教師不僅僅有了教育科研的意識,而且在開始琢磨教育科研的切入點了。教育科研對廣大教師來說還是新鮮事,對新鮮事總免不了這樣那樣的疑慮。教師們集中反映出的「覺得太難」、「確定不了課題」、「缺乏信心」、「不懂教育科研方法」「時間安排不過來」等等,說明教師們還對教育科研抱有神秘感。因為神秘,就難以涉入,未曾涉入其事,當然就難以知道該具體從那下手。這使我們教研部門應該注意,在提倡導教育科研的具體工作中,要研究怎麼來引導教師鑽研教育科研知識、怎麼從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來確定教育科研的切入點。
(二)、教師對教育科研本身的理解程度
這部分的內容主要是要了解教師對教育科研本質的初步認識和理解程度。其內容在問卷中第7-9、15-17題中反映。各題統計比例較為突出的選項如下。
1、認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方向應該是「教學實踐研究」的佔72.4%;
2、對自己承擔課題研究所擔心的是「理論知識欠缺」的佔47.21%,「不知怎麼提煉成果」的佔28.62%,「影響教學」的佔20.82%;
3、認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成果價值在於「教學成績有較大提高」的佔34.2%,「學會了怎麼去研究問題」的佔28.25%, 「有了教育科研的體會和感受」的佔26.77%;
4、對教育科研的知識「了解一些」的佔65.43,「比較熟悉」的佔12.64,「很陌生」的佔14.5%;
5、認為常規教研活動和教育科研活動是「有一定聯系」的佔44.61,「各有側重的」的佔27.51%,「一回事」的佔13.88%。
6、認為教育科研課題應該是「改進教學方法的問題」的佔51.67%,「解決工作問題的策略」的佔24.54%,「有關大綱教材的認識問題」的佔17.84%;
從這部分數據作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本質認識和理解,反映出了中小學教育科研應該立足於教育實踐研究的特點,這表明了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最感興趣的選題類別,是與教學工作密切相關的課題。教師對教育科研的價值評判不僅僅是在於教學成績提高,更在於教育科研的感受和體會、學會怎麼去研究問題。這表明教師開展教育科研,不是單純著眼於課題本身的成果大小,而是更看重於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帶來的觀念、思維方式的進步。這種結果,正是普教科研的根本意義所在。
(三)、目前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狀況
這部分內容主要通過問卷中的第10-14題來了解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結症反映。各題統計選項比例較大的情況如下。
1、 認為學校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會使「教師深入學習教育理論」的佔70.26%;
2、認為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關鍵是「教師的自覺行為」佔33.46%,「學校的組織管理」的佔27.88%,「上級的指導」的佔15.61%;
3、認為要使學校的科研工作得到深化應該「完善激勵機制」的佔55.76%,「領導帶頭」的佔26.02%,「注重物質獎勵」的佔14.5%;
4、認為學校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的主要問題是「沒有合適的問題」的佔35.32%,「沒有上級的支持和指導」的佔33.83%,「教師沒興趣」的佔21.19%;
這部分數據間接反映出,目前學校已將教育科研納入議事日程,教師們有了嘗試教育科研的沖動,意識到了教育理論學習與解決問題之間的關系。但是,學校的教育科研的管理還不能滿足教師的需要。教師對教育科研的價值取向需要學校引導、教育科研的熱情和過程操作需要學校的肯定、怎樣將自己工作中的問題上升為課題研究更需要有人點撥和指導。忽視這三方面的問題,就不容易讓教師將課題研究與自己的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就不容易使教師注重過程研究,教師就不容易保持持久的動力。建立完善的激勵評價機制是學校目前開展群眾性教科研的突出問題。
(四)、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期望
這部分內容安排在問卷第18-20題,主要了解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迫切需求。其統計反映如下。
1、認為教研部門指導幫助學校開展教育科研工作應該側重「學校實際問題的剖析」的佔50.19%,「理論知識講座」的佔22.68%,「案例分析」的佔15.99%,「監督考核」的佔11.15%;
2、認為我縣對於教育科研的工作應該「設立單項基金」的佔39.03%,「列入對學校的綜合考評」的佔23.42%,「著重成果獎勵」的佔17.1%,「加強宣傳」的佔16.73%;
3、對開展教育科研工作傾向性的希望和建議如下。
(1)希望:傾向性的是「教科研培訓、教育理論專題講座、專家指導、參觀學習的機會、案例分析、提供資料、參與課題組研究活動」等。
(2)建議:傾向性的是「設立相關獎勵政策、學校設單項考核、改善環境條件」等等。
從統計分析來看,教師對這一部分的總體反應是希望從自己身邊做起,希望找到自己科研的切入點,希望獲得教育科研的體驗。對於看中成果獎勵的教師並不多,這與前面「教師開展教育科研,不是單純著眼於課題本身的成果大小,而是更看重於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帶來的觀念、思維方式的進步」相互印證
四、工作建議
(一)、領導應從辦學理念和學校的發展來研究課題
領導是學校各項工作的關鍵。領導對教科研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課題研究的發展。領導應當關注課題研究的工作。但是一年四季領導頭緒繁多,不可能只考慮教育科研的事情,也不可能花多少精力專門來做課題。但是,領導不能迴避教育科研,要從推動學校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來考慮新的工作方式。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發展,這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領導搞科研,重在研究課題與辦學理念的關系、課題與學校的發展的關系、課題目標內容與教學改革的直接和間接的關系。考慮這些問題實質上就是課題研究的一部分,研究這些問題也就是把握學校課題研究發展方向的關鍵所在。
(二)、做課題的過程中培養教育科研骨幹
目前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在沒有專設教科室的情況下,一般是教導主任來擔當。教導主任對教育科研方面的認識相對普通教師來說要充實得多,看到的問題和對問題的本質分析也要深刻得多。但是,教導主任不可能自己一個人來解決問題,必須要依靠骨幹教師帶動廣大教師一道來解決問題。學校要培養科研骨幹,只有讓骨幹教師承擔課題,在做課題的過程中學習教育科研的方法,在做課題的過程中提高理論修養、提高研究水平。我們常常聽到很多主任感嘆教師不會教育科研,學校沒法開展課題研究工作,什麼時候讓我們的教師學一學教育科研。其實,與其說「學」教育科研,不如說「做」教育科研。學的目的是會做,但學的時候是不可能做的。不做,學的東西就有距離。做就會遇見問題,有問題就得去學,這時候的學就沒有距離感,就學得實在、適用。學會了再做,和在做的過程中學,那一種更適合學校的需要,這自然是很明白不過的了。
(三)、足現實條件搞課題
教師在做或者是准備要做課題的時候,往往是抱怨學校條件和環境差,沒有現成的資料。學校對於教師的不滿有很多苦衷,本來就是經費不足,條件差,資料設備欠缺是不足為怪的。對於教師的要求,學校往往很棘手,不回答不行,回答也不行。教師的不滿和學校的棘手,都在於潛意識里將教育科研與高科技聯在了一塊,將教育科研神秘化了,認為科研就是高設備高條件的產物。其實,學校教育科研主要是解決教學工作中所產生的困惑和問題。這些困惑和問題是常規教學工作方式下的產物。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一般是轉變觀念、改進方法、增添措施等。這些途徑完全是可以在現有條件下存在的,或者是不難提供的。明確了這一點,我們選題更多的考慮就是自己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搞研究考慮更多的就是怎麼充分挖掘潛力。這樣一來,我們就會完全立足於現實條件搞課題,搞課題也就有了生命力。
以上三個方面的建議,主要側重於教育科研 「做」的認識觀念。對於怎樣保證「做」,使「做」更有動力,這是學校和教育部門常規管理能夠解決的問題,這里不再贅言。
⑸ 教育調查報告
你這報告不好寫的
中間有段時間 是沒有教育的
你還是寫十六大以後吧。
具體的數據 上教育部網站上有
每年都有白皮書的。
一、教育調查報告的涵義
調查報告,顧名思義,一是調查,二是報告。教育調查報告是對教育現象中的客觀事物或問題進行深入細致地調查研究之後,將獲得的成果寫成的書面報告。它是教育調查研究成果的概括和總結,是反映教育調查研究成果的一種文體。
二、教育調查報告的作用
教育調查報告具有以下作用:
(一)如實地將教育調查的基本情況,准確地系統地反映出來,提供數據和材料,作為制訂教育政策的依據,作為從事教育理論研究的資料。
(二)及時地提供教育實踐中的典型經驗、典型事例,作為指導教育工作、解決問題的現實依據,發揮榜樣的作用,推動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通過調查材料,將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映出來,引起有關方面的注意。
三、教育調查報告的特點
教育調查報告具有如下特點:
(一)針對性
針對性是教育調查報告的靈魂。教育調查報告的寫作通常都有明確的針對性和目的性,或者是總結推廣某一個典型經驗,以帶動整個「面」上的工作;或者是對某方面的工作或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為制定方針政策提供依據;或者是收集情況,加以必要的分析綜合,以供有關部門決策時參考;或者是對有關的教育現象進行理論探討,即分析各種教育現象間的相互關系和因果關系,以及通過對實地調查資料的分析或歸納,達到檢驗理論和構造理論的目的。盡管教育調查報告的寫作應該從實際出發,但是,調查的目的越明確,針對性越強,調查報告的作用也越明顯。
(二)指導性
教育調查報告的指導性主要表現在:教育調查報告不只是客觀教育現象的敘述,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現象的分析和概括,對於教育現象的內在規律的探求。因此,高質量的教育調查報告能夠深入揭示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對教育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四、教育調查報告的分類
調查報告的運用廣泛,形式靈活,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根據在進行教育調查以及在分析調查所獲得的材料時所使用的研究與描述方法,可以將教育調查報告分為兩類,即定量調查報告和定性調查報告。
(一)定量調查報告。如果在調查研究和在分析調查所獲得的材料以及描述調查的結果時採用的是定量研究的方法,則此類型的調查報告稱為定量調查報告。從典型意義上說,定量調查研究報告是用數字和量度來描述對象,而不是僅僅用語言文字。
(二)定性調查報告。如果在調查研究過程中以及在分析調查所獲得的材料和描述調查的結果時採用的是定性研究的方法,則此類型的調查報告稱為定性調查報告。與定量調查報告相反,從典型意義上說,定性調查研究報告是用文字來描述現象,而不是用數字和量度。
應該指出的是,在實際教育調查研究中,絕對的、純粹的定性調查研究或定量調查研究是不多的,更為常見的是,在調查研究中,常綜合運用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兩種研究方法,而以其中一種方法為主。相應的,純粹的定性或定量調查報告也是不多見的,一般是綜合運用文字和數據及量表來描述對象,而以其中一種方法為主。實際上,它們通常是相互支持的。
五、教育調查報告的寫作程序
撰寫教育調查報告,一般應遵循以下程序:
(一)明確調查目的,編制調查計劃
明確調查目的,是搞好教育調查研究的基礎;編制調查計劃,是開展教育調查活動之前的一項重要准備工作,也是搞好教育調查研究的有力保障。調查計劃的內容一般應包括調查目的、調查對象、調查步驟、調查項目和調查方法等。
(二)搜集資料,初步分析
在開始教育調查之前,調查人員應圍繞調查目的,多渠道地搜集有關資料,以熟悉和掌握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並通過初步分析,確定教育調查的重點和主題。
(三)作好准備,實地調查
根據不同的調查方法,作好充分的准備工作,如採用訪談方法所採用的訪談提綱或訪談表格等,然後進行實地調查,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情況。
(四)資料匯總,分析研究
在大量地全面地佔有資料的基礎上,進行認真的匯總分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並以一定的理論或思想為指導,深入研究,得出結論。
(五)撰寫調查報告
把調查研究的結果寫成調查報告,這標志著調查研究的結束,但又是整個調查研究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沒有調查報告的產生,就無法體現調查的目的,無法反映調查的結果,也不可能發揮調查報告所具有的指導作用。
⑹ 教育教學調查研究報告
對某種教育現象調查後,對其結果整理成的文字材料,就是教育調查報告。其作用是就某一科研課題搜集材料、羅列現象,在整理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經過分析、歸納綜合,揭示出事物的本質,探索事物內部聯系及其規律,找出解決總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調查報告一般都包括總提、主體、結論這三個「老三段」的基本格局。調查報告結構有以下幾個組成部分:
(1)題目。應以簡練、概括、明確的語句反映所要調查的對象、領域、方向等問題。題目應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導言。(亦即引言、總提、序言、前言)。簡短扼要地說明調查的目的、意義、任務、時間、地點、對象、范圍等。要注意將調查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必要性交待清楚,使讀者了解概況,初步掌握報告主旨,引起關注;調查方法要詳細說明,要寫明是普通調查還是非普通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是隨機取樣、機械取樣、還是分層取樣,調查方式是開調查會、還是訪問或問卷……,以使人相信調查的科學性和真實性,體現調查報告的價值。
(3)主體。這是調查報告的正文部分。這部分要把調查來的大量材料、經過分析整理,歸納出若干項目,條分縷細地敘述,做到數據確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觀點明確。數據如能用圖示的形式表示,可以增加說服力,一目瞭然。
寫作安排先後有序、主次分明、詳略得當。大致有如下幾種寫法:①按調查順序逐點來寫;②按被調查單位的人和事的產生,發展的變化的過程來寫,以體現其規律性;③將兩種事物加以對比,以顯示其是非、優劣,找出其差異性;④按內容的特點分門別類逐一敘述。這種安排較為常見。最後,要寫清楚調查的結果。
(4)討論或建議。依據正文的科學分析,可以對結果作理論上的進一步闡述,深入地討論一些問題,亮出自己的觀點,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教育論文在線 http://www.lw26.com
(5)結論。利用邏輯推理、歸納出結論。即交待調查研究了什麼問題、獲得了什麼結果,說明了什麼問題。
(6)列出參考資料。即在寫調查研究報告過程中,參考、引用了哪些資料(篇目名稱、作者、出版單位、日期),目的在於對所寫報告負責,並對讀者提出信息,也是表示尊重資料作者的勞動。
⑺ 2020在線教育行業分析調研報告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在線教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中顯示,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我國在線教育行業滲透率顯著提升,行業再次成為資本關注的焦點,各大互聯網巨頭也加速入局,瓜分這塊蛋糕,行業加速洗牌。
2020年10月29日,位元組跳動宣布啟用全新教育品牌「大力教育」,作為位元組跳動旗下首個公開發布的業務獨立品牌。位元組跳動也成為繼騰訊、網易、網路、阿里之外又一位布局教育行業的互聯網巨頭。互聯網巨頭紛紛加速布局在線教育行業,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各大機構加大營銷推廣優惠力度以吸引新用戶搶占市場,行業洗牌加速。
技術驅動在線教育行業迅猛發展
在線教育是指通過應用信息科技和互聯網技術進行內容傳播和快速學習的方法。近年來,硬體設備、在線實時傳輸技術以及AI智能技術的發展驅動在線教育迅猛發展,目前在線教育的技術以互動平台和智能系統為主,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技術應用於在線教育平台,優化平台的教學體驗與效果,推動在線教育行業產品服務升級。
⑻ 市場調查報告的調查結果和結束語有什麼不同該怎麼寫需要注意什麼(是關於教育培訓機構的調查)
首先調查報告的調查結果是對調查過程中的情況、數據、格局、結果等進回行統計答和總結。例如教育培訓機構的調查在闡述了調查經過後,在發布結果中應集中敘述通過走訪多少學校或學生家庭,召開幾次座談會,發放XX張調查問卷,電話訪問XX個用戶等,取得了「參加本次調查的班次多少,學生多少,學生家長多少;對有參加本機構培訓意願的多少,選擇觀望的比例,有通過溝通工作可能前來的多少,拒絕培訓機構的比例,等等。而最後的結束語,則是依據調查結果,提出工作改進目標、完善計劃、提升措施、發展方向等。兩者的區別是調查結果著重於實際情況、數據比例,結束語重在修善計劃、發展措施。需要注意的前者必須數據說話,完整准確;後者要措施具體,目標具體! 供參考如可行請釆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