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海爾市場定位分析

海爾市場定位分析

發布時間:2020-12-05 21:12:28

❶ 海爾STP 4p分析目標市場營銷戰略

海爾的營銷策略:海爾集團在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確立的名牌戰略指導下,先後實施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和國際化戰略,2005年底,海爾進入第四個戰略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創業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爾品牌在世界范圍的美譽度大幅提升。2007年,海爾品牌價值高達786億元,自2002年以來,海爾品牌價值連續6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榜首。海爾品牌旗下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熱水器、電腦、手機、家居集成等19個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其中海爾冰箱、洗衣機還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為首批中國世界名牌。2005年8月,海爾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中國十大世界級品牌」之首。2006年,在《亞洲華爾街日報》組織評選的「亞洲企業200強」中,海爾集團連續第四年榮登「中國內地企業綜合領導力」排行榜榜首。海爾已躋身世界級品牌行列,其影響力正隨著全球市場的擴張而快速上升。
據中國最權威市場咨詢機構中怡康統計:2007年,海爾在中國家電市場的整體份額達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額第一;尤其在高端產品領域,海爾市場份額高達30%以上,其中,海爾在白色家電市場上仍然遙遙領先。在智能家居集成、網路家電、數字化、大規模集成電路、新材料等技術領域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創新驅動」型的海爾集團致力於向全球消費者提供滿足需求的解決方案,實現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雙贏。
截止到2007年,海爾累計申請專利7883項(其中發明專利1736項);僅2007年,海爾申請專利875項(其中發明專利502項),平均每個工作日申請2項發明專利。在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上,海爾已參與9項國際標準的制定,其中3項國際標准即將發布實施,這表明海爾自主創新技術在國際標准領域得到了認可;海爾主持或參與了152項國家標準的編制修定,制定行業及其它標准425項。海爾是參與國際標准、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最多的家電企業。
在創新實踐中,海爾探索實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場鏈」管理及「人單合一」發展模式引起國際管理界高度關注。目前,已有美國哈佛大學、南加州大學、瑞士IMD國際管理學院、法國的歐洲管理學院、日本神戶大學等商學院專門對此進行案例研究,海爾「市場鏈」管理還被納入歐盟案例庫。
2008年,海爾實施全球化品牌戰略進入第三年;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突飛猛進,海爾開始了信息化流程再造。海爾通過從目標到目標、從用戶到用戶的端到端的流程,打造卓越運營的商業模式。海爾的信息化革命,意味著 「新顧客時代」的開始。海爾通過流程機制的建立和卓越商業模式的打造,創造和滿足全球用戶需求。海爾已經啟動「創造資源、美譽全球」的企業精神和「人單合一、速決速勝」的工作作風,通過無邊界的團隊整合全球化的資源,創出中國人自己的世界名牌!

❷ 海爾集團產業選擇的分析

海爾集團產業選擇的分析:海爾作為一個多元化發展的企業,對於目標產業的選擇進入都有自己獨特的理念和方式, 一個企業能否成長,第一個決定性因素就是主持這個企業經營的企業家是否具備足夠的素質、知識和能力,或者說第一決定性因素就是這個企業能否擁有一個具備足夠素質、知識和能力的企業家。東方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說:「一個企業的興衰,70%的責任在於企業家。」西方管理學宗師德魯克說:「一個企業組織只能在企業家的思維空間之內成長。」正因為這樣,人們總是把克萊斯勒的復興、GE的強大歸因於企業家艾科卡和韋爾奇。總之,一個企業倘若要成功,首先必須擁有一個卓越的、志存高遠的企業家。
目前階段,中國企業還無法形成組織化的結構系統,沒有一個自身良好運行的system;巴菲特看重的不是一個公司里有沒有天才企業家,而是有沒有一個system、組織效率。中國只能靠企業家個人英雄打天下。這源於各自的經濟結構不同。
西方的企業家不那麼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西方有成熟的經理人市場可以隨時替代。但是中國沒有經理人市場,企業家往往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中國看一個企業有沒有未來應該重點觀察它的企業家。
企業家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和能力呢?這是一個永遠都無法定量檢測的問題,更多地只能依賴於定性描述。
美國管理學協會花了5年時間,對4000名企業管理者進行了分析研究,從中選出了1812名最成功的管理者,發現一個成功的管理者一般應具備以下20種能力:
(1)工作效率高;
(2)有主動進取精神,總想不斷改進工作;
(3)邏輯思維能力強,善於分析問題;
(4)有概括能力;
(5)有很強的判斷能力;
(6)有自信心;
(7)能幫助別人提高工作能力;
(8)能以自己的行為影響別人;
(9)善於用權;
(10)善於調動別人的積極性;
(11)善於利用談心做工作;
(12)熱情關心別人,建立親密的人際關系;
(13)能使別人積極而又樂觀地工作;
(14)能實行集體領導;
(15)能自我剋制;
(16)主動果斷;
(17)能客觀地聽取各方面的意見;
(18)對自己正確估價,能以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19)勤儉刻苦和具有靈活性;
(20)具有技術和管理方面的知識。
以上20條,有的屬於才能,有的屬於個性,還有的則屬於處理人際關系方面的社會能力。
在日本,則有企業家需要具備「十項品德」和「十項能力」的說法。其中,「十項品德」包括:
1、 使命感。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有完成任務的堅強信念。
2、 信賴感。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保持良好關系,互相信任與支持。
3、 誠實。在上下級和周圍關系中,都能真心真意,以誠相待。
4、 忍耐。具有高度的忍耐力,不隨便在群眾面前發脾氣。
5、 熱情。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同事與下級體貼關心。
6、 責任感。對工作敢於負責任,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7、 積極性。對任何事情都要主動,以主人翁的態度去完成。
8、 進取心。能在事業上積極上進,不滿足於現狀,始終保持勇往直前的精神。
9、 公平。對人對事都秉公處理。
10、 勇氣。對於危險的工作能親自動手,有向困難挑戰的勇氣。
企業家最不可或缺的素質和能力應該是:雄心壯志、膽識、決斷力、號召力、統馭力和體力。
C(Capital)——資本
企業的組建與誕生,需要有資本的投入。企業的持續成長,需要有持續的資本供給。一個企業從誕生到分階段地一步步成長,再到最後成就為大型公司,必定是一個 「融資——投資——再融資——再投資」的規模不斷放大的資本循環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伴隨著大量收購、兼並、重組、合資、戰略結盟等活動的資本擴張過程。在企業成長的任何一個階段,只要資本供血中斷或出現資本短缺,企業都有可能在走向成功的過程中而前功盡棄、中途夭折。而那些已經成為藍籌公司的大企業,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大規模的資本吞吐。惟其能維持大規模的資本吞吐能力,它們才能維持其在產業競爭中的領導性地位。實證研究表明,一個企業能否或能以一個什麼樣的速度成長成為一個大藍籌企業,一個很重要的制約因素就是它動員和吸納資本的能力和效率究竟有多大。大多數大型公司的成長史,實質上就是持續地和大規模地動員和吸納社會資本的結果。惟其能夠持續地和大規模地動員和吸納社會資本,它們才得以形成足夠量級的資本規模去追逮或承接大型的產業機會(比如工業革命時期從事遠洋貿易和鐵路建設的機會,今天進入航空航天和石油化工產業的機會等,都極其倚賴資本規模)。亦惟其能夠持續地和大規模地動員和吸納社會資本,它們才得以以過人的資本優勢培植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吞並或擠垮競爭對手、通過收購兼並等手段先佔性地控制產業資源。
在ECIRM模型中,「C--資本」要素的質地優劣可以歸結為三點:(
1)資本規模,即資本量的大小,包括公司的存量資本多少、市值規模大小、需要時候可望實現的融資額多少等。
(2)資本成本或資本價格,即公司佔用的存量資本成本和增量融資成本。
(3)資本生成的速度,即融資的時效性。努力做到資本生成規模大,成本低,速率快,應該是所有公司在改善資本要素的品質方面所致力於追求的目標。
人們也可以依據這三個指標來衡量一個企業的競爭優勢和成長質量。
圍繞資本生成的「規模-成本-速率」要求,我們傾向於從下列幾個方面來考察一個特定公司之「C--資本」要素的質地優劣:
公司現有的或存量的資本實力(含存量資產和現有資金)。
公司的資信質地,比如資產的質押能力強還是弱,財務報表情況是否符合資本提供者的要求,公司是否具備上市條件等。
公司的融資渠道,即公司在銀行信貸、證券市場、商業信用和風險投資等方面的融資渠道是否暢通。
公司的信譽。
公司的資本運作能力,比如相應的專業人才、經驗、膽魄、執行力等。
&資本的贏利模式:是收取固定收益還是分享剩餘收益,是分享經營利潤還是尋求資本增值?總之,成功的公司或者競爭為王,或者壟斷制勝,終究離不開源源不斷的和大規模的資本供給。一個致力於成為現代公司的企業,必須確立資本信譽,擅用金融工具,廣開資本通路,拓寬金融渠道,擴大資本規模,擅長資本運作,努力構建起一個可持續、大規模和有效率的資本吞吐體系。
I(Instry)——產業
一個企業能否成功還與它所在或所選擇從事的產業或產品領域緊密相關。邁克爾·波特說:「制定戰略很重要的一步,是企業家必須花心思好好界定企業所經營的產業。」產業選擇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這種重要性至少體現在兩方面:
首先,產業的盈利能力制約著產業內廠商的盈利水平。邁克爾·波特著名的競爭戰略理論早已揭示,一個產業的長期盈利水平最終是由五種力量制約的:買方的侃價能力、賣方的侃價能力、進入壁壘、替代品的威脅和業內廠商的競爭結構。該理論認為,當產業內競爭者、替代品、潛在進入者、供應商和客戶這五種競爭力量強大的時候,產業競爭將必然趨向激烈,激烈的競爭將使產業贏利能力下降。因此,企業為追求滿意的贏利,就應該找出最佳的產業定位,以期能對抗這些競爭力的作用。資源戰略學派的重將、哈佛商學院教授科利斯指出:「產業選擇對於企業戰略獲得長期成功是至關重要的。公司績效的最好預報器就是公司賴以展開競爭的產業的獲利能力……公司賴以展開競爭的產業的基本經濟狀況在公司績效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工具性角色。」
其次,產品市場總量和產業規模決定著企業的成長空間和規模極限。有的產品,市場總量小,產業規模不夠,局限於該領域的企業,即便競爭為王成了該領域的壟斷性企業,也不足以成就藍籌規模。為了說理,我們無妨往極端里說,如果是賣茶葉蛋、做打火機,那麼無論如何是做不成一個藍籌企業的。能夠成就為藍籌公司的企業,在產品和產業選擇上,要麼是選擇一個產品或產業具備足夠大的規模(比如石油、飛機製造、麥當勞式快餐、航空航天、鋼鐵、電力等),要麼是企業的戰略能力和系統能力足以能夠把多個產業多個產品有效率地納入自己的事業領域。當然,企業的成就也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它們的產品或產業選擇不是一步到位的。通常情況下,企業成長的一個其典型路線往往是,從一個產品做起,然後是多個相關產品,然後是由多個相關產品組成的一個產業,然後是進入相關產業,最後甚至進入非相關產業,最終發展成為從事多個產業、擁有n個產品的巨型公司。
一個特定公司在ECIRM模型中「I--產業」要素的質地優劣:
(1)產業規模,即產品市場及其利基的總量大小。
(2)產業的競爭結構和產業吸引力。
(3)產業盈利模式。
(4)產業政策:包括產業的結構政策、產業的組織政策、產業的技術政策、產業的布局政策、本國產業與國際產業關系的政策、產業促進和限制政策等。
(5)公司業務組合中多元產業之間的協同效應狀況。
(6)公司經營特定產業的效率優勢。
一個志在長遠的企業所從事的產業或業務應該經得起下列問題的檢驗:
(1)公司所在或擬進入的產業,其市場和利基規模足夠大嗎?產業趨勢是增長還是衰退?
(2)產業的競爭結構和長期盈利水平合適嗎?演變趨勢如何?公司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良產業的競爭結構和長期盈利水平?
(3)公司所在或擬進入的產業有現實的盈利模式嗎?公司掌握了這個盈利模式的成功要點嗎?
(4)政府的產業政策有利於產業的發展和本公司的成長嗎?公司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產業政策或利用產業政策?
(5)公司所擁有或所准備擁有的多元產業或多元業務之間能夠產生協同效應嗎?這種協同效應足以抵銷增加的管理成本嗎?
(6)本公司是該項業務的最佳擁有者嗎?或者說,本公司能以最優效率從事該項業務嗎?如果不是,則意味著:第一,本公司從事該項業務沒有最後的競爭優勢;第二,其它公司可以以比本公司更優的效率從事該項業務,所以如果本公司出於某種因素(比如為了配套其它業務)確實需要該項業務,它可以以更低的成本通過市場交易的方式獲得(即從效率更優者那裡購入)。
總之,企業在產品和產業選擇上,必須進入或必須創造條件准備進入那些市場足夠的大型產業,而且必須有能力創造產業利基,主導產業秩序,領導產業升級換代。
R(Resource)——資源
資源是指一個企業從事某一特定產品或產業的經營所必須具備的那些有形的和無形的生產要素、條件、技能(Skill)和能力(Capabilities)。這些資源,可以粗略地分類成: (1)天然資源:比如礦藏、土地、水利、景觀、氣候;
(2)物質資源:產品、技術、裝備、資產—甚至是存貨;
(3)人力資源:團隊、技工、熟練工、低成本勞工等;
(4)市場資源:品牌(產品、人力和資本市場)、營銷網路、客戶、供應商;
(5)公共關系資源;
(6)從事特定產品或服務的企業經營所必備的要素等。
首先,資源決定著企業能做什麼,即企業的業務范圍。一切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都是一個投入資源然後轉化為產出的過程。企業只有資源才能生產經營,擁有什麼樣的資源就從事什麼樣的生成經營。
其次,資源決定著企業能做多大,即企業的成長空間。企業的成長總是受資源約束的,在一定的生產函數或技術水平下,企業所能達到的成長極限是被其所擁有的資源量限定的。有多少資源,只能做多大的企業。存量資源的多少決定著企業所能達到的經營規模大小,獲取或積累增量資源的速度,制約著企業的成長速度。
再次,資源決定著企業的競爭優勢。
基於資源的公司戰略觀認為,公司戰略的立足點在於開發並利用內部的資源和能力來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其要點有三個方面:
(1)選擇能夠利用公司的主要資源和能力的戰略。戰略不能偏離自身資源和能力的基礎。
(2)確保公司的資源和能力能被充分利用並使贏利潛力發揮到極致。
(3)建立公司的資源基礎,填補資源缺口。當然我們也注意到,由於資源具備耐久、專業化和非流動的特性,將約束公司的行動方向。擁有寶貴資源的公司將從中獲取源源不斷的利潤。競爭環境的變化可能降低現有資源的價值。環境一發生改變,現有資源即可能讓公司陷入行動慣性的陷阱。塑造了公司現有戰略框架、流程、關系和價值的資源,通常是使公司陷入行動慣性的元兇。
在ECIRM模型中,我們傾向於從如下幾個方面考察一個公司之「R--資源」要素的質地優劣:
(1)資源保有量。
(2)基於資源對產業機會和競爭優勢的貢獻看資源的價值性、稀缺性和不可模仿性。
(3)公司獲得資源的規模、成本和速度。
(4)公司所處的資源環境。
總之,任何一個產業,都有著其特定的資源要求。從事任何一個產業的經營,都必須佔領、控制、擁有或培育出與之相適應的產業資源。否則,企業家再能幹也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貨幣意義上的資本再充裕也無法轉化為現實的生產過程。
M(Management)——管理
當資本和資源都為著特定的產業經營而聚合到一個企業體之後,如何保證企業組織在運營上的有效,從而使這些資本和資源能夠得到有效率的使用,就成為企業經營中的致命問題。在ECIRM戰略模型中,「管理」是一個促進組織結構合理和保障組織運營效率的要素。細分言之,ECIRM模型中的「M--管理」,包括(1)公司治理結構,(2)決策體制,(3)組織結構,(4)機制和流程,(5)責權利體系的安排和落實,(6)績效考核和薪籌體系,(7)企業文化和(8)企業信息化等等足以影響組織運營效率的所有方方面面。
企業人都知道,上述管理體系中的任何一個層面或環節失當、失效或失靈,都將導致企業組織的整體無效率。比如企業信息系統的失靈將誤導管理決策,企業組織結構的錯誤將造成企業整體運行的低效率,業務流程的失當將導致成本居高不下,企業文化的失敗將造成客戶滿意度下降,考核不當和激勵不足將導致人力資源流失等等。在現實中,我們很容易觀察到這樣的企業:它們有著豐厚的資源和充裕的資本,占據著重要的產業位置,但是因為體制、文化、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整個企業管理落後、效率低下,造成資本閑置,資源浪費嚴重,市場競爭力缺乏,最終不能於產業變遷和市場競爭中立於不倒。總之,要成為藍籌公司的企業,必須具備良好的管理,確保組織運行效率。ECIRM——企業家、資本、產業、資源和管理,是成就企業不可或缺的五大要素。從過程看,一個公司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地優選企業家,持續地聚集資本,佔領最有規模和最有盈利能力的產業,整合和控制相應的產業資源,持續不斷地進行組織變革和管理改進的過程。在這個成長過程中,任何一個要素的短缺或滯後,都將造成企業成長的停頓甚至導致企業整體的失敗。從結果看,綜觀國外成熟市場經濟體里的那些著名公司,它們每每從事著不同的行業有著迥異的企業個性,但在這五個方面卻有著高度的一致,即:
(1)企業家——優秀的企業家;
(2)資本——良好的資本信譽和可持續的、大容量的、高效率的資本通路;
(3)產業—— 市場規模巨大和行業贏利能力不俗的產業位置;
(4)資源——良好的甚至是獨占性的產業資源;
(5)管理——足以成為世界范圍內企業標桿的優秀管理。這五者中任何一個方面出了問題,都將動搖其已經晉身其中的藍籌地位。
一個企業能否成功,取決於:
1、ECIRM戰略版圖里每個要素的量級和品質;
2、五個要素之間的適配性;
3、五個要素在各自改進和發展過程中的彼此協同性。
4、五個要素構成的企業整體,作為一個系統,對外部經濟環境演變的適應性。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
第一,企業家、資本、產業、資源和管理等五個語匯的概念內涵是因應不同的語境而有著不同所指的。尤其是「產業」、「資源」和「管理」三個概念,岐義叢生,人們在使用中總是依據特定的語境而有特定的所指。同樣是資源戰略學派,不同的學者往往有著不同的資源內涵界定;同樣是「管理」一詞,在不同的管理學家和管理者心目中包含著不同的內容。在我們的ECIRM模型中,五個要素的概念內涵也是特定的,與其它語境下的概念內容有出入。
第二,現實中的企業成長過程,往往不是五個要素並駕齊驅、齊頭並進的,而更多的時候總是表現為某一個或某幾個要素「先行」而後其它要素跟進的勢態。比如說,可能是先有企業家後找資本然後再選擇產業、整合資源,可能是先有資本後找企業家然後再選擇產業、整合資源,可能是先有資源後有企業家和資本的加入然後再做實了相應的產業,也可能是先有了很好的產業位置和資源稟賦然後再吸引了資本和企業家的加入,等等。各種情勢,不一而足。沒有哪一個企業是天生地五要素完整適配的。企業的成長永遠是一個五要素動態平衡的過程,五要素之間的平衡是階段性的,不平衡是永恆的。
造就大公司,需要致力於五方面的戰略行動:
其一、立足長遠,致力於構建ECIRM戰略的完整版圖,而不是只專注於企業的眼前盈利。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藍籌型企業家與一個普通生意人的分水嶺。普通生意人追求的是發財賺錢,藍籌型企業家追求的是基業長青和領袖型產業地位,在他們的思維里,穩定的企業盈利是企業長治久安和產業地位的自然結果。一個致力於造就藍籌公司的企業或企業家,應該致力於構建起ECIRM戰略的完整版圖,從企業家、資本、產業、資源和管理五個方面進行有系統的努力。當我們判斷一個企業是否可能成長為藍籌公司的時候,主要依據不在於它的中短期盈利多寡,主要判斷標准在於這個企業是否具備足夠的能力和效率構建起完整的ECIRM版圖並保持它們發展的可持續性。五個要素中,缺失任何一個或若干個,企業都將行而不遠。
其二、持續提升ECIRM戰略里每個要素的量級和品質。
1、企業家:永無止境地追求企業成長是企業家精神的魂魄,企業家的能力與才幹是企業成長的大限。一個致力於成為藍籌公司的企業,必須致力於營造一套優選企業家的機制和文化,或者能促使在位企業家持續改進其素質和能力,或者能以優替劣地實現企業家的有序更新和過渡。
2、資本:全方位構建和疏通企業吸納資本的渠道,在資本規模、資本成本、資本增值率和資本循環的可持續性等四個方麵塑造企業的資本強勢,營造企業的資本競爭力。
3、產業:盡量淡出規模不足的行業,集中資源佔領總量大、利基厚、盈利能力強的產業,而且要十分注重踏准產業生命周期和循環周期的節奏。
4、資源:不遺餘力地發育、整合和控制產業資源,擴大資源的規模,改善資源的品質。
5、管理: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優化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塑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持續提升管理水平,促進企業運營效率。
其三、努力促進五要素之間的性質適配和功能藕合,推動五要素的結構優化。任何一個企業的ECIRM五要素都形成一個特定的結構,這個結構的形成或者因為天然的原因,或者因為歷史的原因。一個致力於成為藍籌公司的企業,必須因應發展的需要,隨時檢視自己ECIRM五要素的適配性,並持續地推動五要素的結構優化:或者基於資源重組業務和發育能力,或者基於業務重組能力和整合資源,或者基於能力發育資源和重組業務。
其四、保持五個要素在各自改進和發展過程中的彼此協同性。ECIRM五要素中的任何一個要素,都會有其自主的演進軌跡和發展進程。有的往這個方向演進,有的往那個方向演進;有的發展快些,有的發展慢些。企業在需要保證五個要素之間性質適配的同時,還需要確保五要素之間演進方向的一致和發展速度的協同。否則,過量的要素將形成閑置和浪費,不足的要素將成為「短板」而制約企業的總體效率和發展。在改進五要素的努力中,補長短板的邊際效果最大。所以,企業要致力於保持五要素各自發展過程中的協同性,重點是發現「短板」、補長「短板」。
其五、對外部經濟環境變遷作出適時反應,或者引導環境朝有利於自己的方向改變,或者改變自己以適應環境演變的新態勢。在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企業更多地是適應環境和利用環境。在成長成為產業領袖之後,大公司往往有著足夠的產業勢力,這時候公司可能主導產業的秩序和業態,領導產業的走勢和方向,就是說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環境。

❸ 海爾是如何進行市場定位

中國的海爾一直都被奉為是市場營銷成功的經典,但從現在來看,它的一切擴張手段都似乎是在戰術上的,其產品的定位始終瞄準的是大眾市場,這在世界營銷專家看來還是缺乏戰略眼光。如今的海爾甚至已經開拓出了海爾葯業,海爾住宅設施。站在戰略的高度,一個品牌的戰線不宜拉得過長,不宜過分多樣化,因為這樣會減弱整個品牌的影響力,而且會使整個品牌缺乏焦點市場。海爾是個大品牌,雖然看起來很熱鬧,品牌延伸的領域很寬廣,可這樣做一定要十分小心,一旦其中的某個產品出了問題,對整個品牌的影響將是十分巨大的。

海爾的這些策略接近於三星,在低、中、高檔市場都有所涉及。而SONY就不一樣,它從一開始就被定位於影音領域的高端市場,只專注於一個目標市場就使得SONY能夠游刃有餘並且利潤不菲。因此,在企業進行市場開發之前就應該為自己定位,且這種定位決不是低檔次的市場。

市場定位之後,企業將面臨國家化的競爭和與國際知名品牌搶灘市場。對此,科特勒提出,今天,全球的商業環境主要呈現出兩種形態:一些國家正在逐步由以往的市場保護轉向對外開放,像中國、墨西哥、智利和歐盟國家都是這樣。在這些國家中,企業所要面對的挑戰就是迎戰那些正在進入其市場的、強大的全球性品牌,保住他們原來就備受保護的品牌。對這些本土企業而言,最為重要的戰略問題是,抵制住來自品質優良且資金雄厚的全球品牌的強大壓力,留住現有的客戶並爭取更多的客戶份額。對本土企業的最大挑戰是要成為營銷一流的公司,並致力於為其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而不是僅僅充當跨國公司在本國的左右臂。必須為提高你客戶的忠誠度而戰,但要選擇擁有最高價值的武器。因為只有「最高價值」才是消費市場及商業市場的客戶最關心的事情。

科特勒認為在上述商業環境下實現此目的有五種重要戰略。1.為了阻擊國際品牌搶灘本國市場,維持自己在本土市場的主導地位,國內企業必須走出國門,建立全球品牌。因為,在開放的市場經濟中,如果企業不能在本國之外加強自己的力量,就難以保持在國內市場的強勢。海爾就是通過建設全球品牌而保持在國內的競爭優勢的極好例子。2.集中精力在你所選擇的最佳目標市場上。通過品牌擴張,企業並不能贏得國內為數眾多的市場,因為那些國際競爭者在你所想進入的市場中,其產品勢力太強大了。所以,企業要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最具有盈利和增長潛力的市場上。3.加強分銷網路和市場後勤系統。這應該是本土企業的傳統優勢所在,因為外來競爭者在這方面的工作不得不從零開始做起。所以,企業要和經銷商分享利潤,並加強對經銷商的服務,不要對他們任意妄為,以致把經銷商趕向你的競爭對手。4.為了形成更強大的客戶價值觀念,要捨得在消費者研究方面投資。記住:品牌,品牌,還是品牌!5.不要把特級市場拱手讓給跨國公司。要投資創新,否則,就得忍受商品競爭及價格戰的磨難。

❹ 海爾的定位(客戶群,價位,理念),市場份額,文化與品牌的歷史發展

海爾在目標市場選擇上可以說是很成功的。在07年前海爾走的路線是中低端,追求的是市場銷量第一。從07年開始,追求的是市場份額第一。海爾從日本,韓國請了很多設計專家,開始走高端路線。洗衣機海爾發布了Lu xu r ii·凈界高端戰略。冰箱發布了卡薩帝系列高端產品。空調發布了08奧運風。液晶發布了寶籃系列。可以說主打產品在一二級城市的高端佔領了份額第一。這策略是相當成功的,提高了企業的利潤。而不是低價、高份額、低產出。而在三四級城市,海爾經過了一年試水後,全面進入三四級城市。藉助其強大的專賣店,專門為縣城、鄉鎮設計了直供和專供機型,這是價位不高而且質量不錯的產品,其品牌拉力為海爾帶來很高的份額,而且三級城市的專買店還負責開發四級鄉鎮網店,現在大部分鄉鎮已有了海爾的專買網點,而海爾的08、09年的目標是鎮裡面的大的鄉村五級市場也有其網點。就海爾的主打產品來說。海爾的洗衣機和冰箱可以說沒什麼缺點的,產品款色、高中低系列都齊全,而電視來說在三四級市場份額不夠象TCL、海信之類專業品牌比。價格比專業品牌貴,而且款色少,性能也不見好到那裡去。空調也是價格貴,款色少。而且款色很難看的,好看的如鮮風寶、奧運風又太高價。全國份額排名第二,但三四級市場就不一定了。電熱水器憑其防電牆技術,份額也是佔了老大,現在是淡季,不好評介
希望採納

❺ 市場定位分析什麼是市場定位

市場定位可分為對現有產品的再定位和對潛在產品的預定位。對現有產品的內再定位容可能導致產品名稱、價格和包裝的改變,但是這些外表變化的目的是為了保證產品在潛在消費者的心目中留下值得購買的形象。對潛在產品的預定位,要求營銷者必須從零開始,使產品特色確實符合所選擇的目標市場。公司在進行市場定位時,一方面要了解競爭對手的產品具有何種特色,另一方面要研究消費者對該產品的各種屬性的重視程度,然後根據這兩方面進行分析,再選定本公司產品的特色和獨特形象。 市場定位的內容 1、產品定位:側重於產品實體定位質量/成本/特徵/性能/ 可靠性/用性/款式/- - - 2、企業定位:即企業形象塑造品牌/-員工能力/知識/言表/可信度 3、競爭定位:確定企業相對與競爭者的市場位置 如七喜汽水在廣告中稱它是「非可樂」飲料,暗示其它可樂飲料中含有咖啡因,對消費者健康有害。 4、消費者定位:確定企業的目標顧客群 另一種說法是產品定位,目標市場定位,競爭定位

❻ 海爾的企業定位是什麼

2020年,海爾正式開啟了生態品牌戰略階段,打造物聯網生態第一品牌,打通行業邊界版,以生態鏈群的形權式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實現生態增值。在「人單合一」的思維方式中,以「場景」為核心,圍繞用戶打造全場景智慧家庭生態。

❼ 海爾集團採取的市場定位策略是什麼

目前海爾的定位策略是:營銷在最後一公里。
主要是針對家電下鄉的,就是要在送內貨及時、服務周到容,要在終端把對手甩到後面去。
而這個目標或者戰略靠的是:客戶即需即供的零庫存和按單生產。
以上是白電產品的市場戰略,而對於黑電和工程產品則為:網路營銷(網單)戰略和精品工程戰略。
(我是海爾內部的培訓老師)

❽ 分析海爾洗衣機的細分、目標市場與定位

別對這太迷信
在這些白熱化的競爭行業中,很難用具體寫說有什麼細分,定位之類的。
因為這已經沒什麼技術優勢,斗的是價格,功能,品牌,外形。
要是說只能說:他以高中低劃分市場,目標是所有能付出1千以上的人

❾ 海爾選擇的目標市場策略是什麼

營銷策略 :產品定價、定位及其品牌戰略。

(1).定價定位 「要麼不幹,要干就要爭第一「,海爾堅定地實施品牌戰略。

(2)品牌戰略海爾有句格言:「質量是產品的生命,信譽是企業的靈魂,產品合格不是標准,用戶滿意才是目的。」海爾品牌策略的核心是凸現服務優勢和強調技術與創新。海爾品牌的獨特性,除表現在產品質量、服務、信譽等方面外,更重要的是它獨特的成長過程。

1、海爾品牌策略經歷了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它們分別是--名牌戰略階段、品牌多元化戰略階段和品牌國際化戰略階段 。海爾憑借其高質量、人性化、「真誠到永遠」的服務贏得了廣大用戶的尊重和忠誠。

2、其理念的領先合水平的差距,也造就了海爾品牌與其他家電品牌的差距和差異。海爾的品牌戰略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它的文化性。

3、銷售特色 與消費者之間零距離,隨時了解他們的想法,及時跟蹤服務,把服務向全方位拓展,這就是海爾的服務精神。在國內,用戶打一個電話,45分鍾就可上門服務。

(9)海爾市場定位分析擴展閱讀:

集中性市場營銷策略:

1、實行差異性營銷策略和無差異營銷策略,企業均是以整體市場作為營銷目標,試圖滿足所有消費者在某一方面的需要。集中性營銷策略則是集中力量進入一個或少數幾個細分市場,實行專業化生產和銷售。

2、集中性營銷策略的指導思想是:與其四處出擊收效甚微,不如突破一點取得成功。這一策略特別適合於資源力量有限的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由於受財力、技術等方面因素制約,在整體市場可能無力與大企業抗衡,但如果集中資源優勢在大企業尚未顧及或尚未建立絕對優勢的某個或某幾個細分市場進行競爭,成功可能性更大。

3、集中性營銷策略的局限性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市場區域相對較小,企業發展受到限制。

二是潛伏著較大的經營風險,一旦目標市場突然發生變化,如消費者趣味發生轉移;或強大競爭對手的進入;或新的更有吸引力的替代品的出現,都可能使企業因沒有迴旋餘地而陷入困境。

❿ 分析海爾洗衣機的細分、目標市場與定位.各位大哥大姐啊,幫幫忙啊!

繼續上一回答
沒什麼定位可言,只能在外型上弄弄,這都同質化產品,沒內含的區別。
具體是以人群的喜好,和收入來劃分市場。重要的是1渠道(所以想買的人都能買到)2至少一種吸引的特點;可以是價格、外形、功能

閱讀全文

與海爾市場定位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記者體驗游泳策劃方案 瀏覽:252
演藝活動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452
文化館七夕節策劃活動方案 瀏覽:476
舞蹈培訓一周年方案 瀏覽:587
體育彩票點營銷方案怎麼寫 瀏覽:52
工業遺址旅遊項目策劃方案 瀏覽:324
就任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59
蘇寧易購網路營銷特色 瀏覽:143
奶茶店網路營銷策略 瀏覽:436
健身房10月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10
東風汽車營銷行動方案 瀏覽:845
理療店營銷方案視頻 瀏覽:565
綠色旅遊市場營銷策略 瀏覽:379
培訓機構課消方案 瀏覽:795
電子商務21世紀 瀏覽:457
酒店形象設計實施推廣方案 瀏覽:485
深圳雲集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84
餐廳網路宣傳推廣方案 瀏覽:938
國土資源局執法人員培訓方案 瀏覽:733
宣傳營銷方案模板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