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文化樂游市場調查

文化樂游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2021-09-08 17:26:08

⑴ 請問市場調查的選題報告都要求有哪些內容

第一,消費者需求方面的情況。

顧客的需求應該是企業一切活動的中心和出發點,因而調查消費者或用戶的需求,就成了市場調查的重點內容。這一方面主要包括:服務對象的人口總數或用戶規模、人口結構或用戶類型、購買力水平及購買規律、消費結構及變化趨勢、購買動機及購買行為、購買習慣及潛在需求,對產品的改進意見及服務要求等。

第二,調查生產者供應方面的情況。

這方面的調查應側重於與本行業有關的社會商品資源及其構成情況,有關企業的生產規模和技術進步情況,產品的質量、數量、品種、規格的發展情況,原料、材料、零備件的供應變化趨勢等情況,並且從中推測出對市場需求和企業經營的影響。

第三,調查銷售渠道的情況。

主要是調查了解商品銷售渠道的過去與現狀、包括商品的價值運動和實體運動泫經的各個環節,以及推銷機構和人員的基本情況、銷售渠道的利用情況、促銷手段的運用及其存在的問題等。

第四,調查新產品發展趨勢情況。

這主要是為企業開發新產品和開拓新市場搜集有關情報,內容包括社會上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發展情況,新產品與新包裝的發展動態或上市情況,某些產品所處的市場生命周期階段情況,消費者對本企業新老產品的評價以及對其改進的意見等。

第五,調查市場競爭的有關情況。

這方面主要是為了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而搜集的有關的情報,主要包括的內容有:同行業或相近待行業的各企業的經濟實力、技術和管理方面的進步情況;競爭性產品銷售和市場佔有情況、競爭者的主要競爭;競爭性產品的品質、性能、用途、包裝、價格、交貨期限以及其它附加利益等,還可以懼先進入市場的企業的一些經濟技術指標、人員培訓法、重要人才進出情況、新產品的開發計劃等情報,加以對比 、借鑒或參考。

⑵ 求一關於大學生精神文化消費的市場營銷調查報告

關於大學生文化消費調查報告
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學生的生活日益豐富多彩,消費方式也愈來愈多。文化消費作為大學生日常消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佔的比重也越來越高。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生力軍,精神食糧的吸取是其自我發展與完善的最好途徑,文化消費則是獲取精神食糧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合理的文化消費行為與正確的消費觀念是優秀大學生所應具備的素質之一。因此,對大學生文化消費進行調查,全面的分析他們在文化消費方面的現狀,探明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合理的建議,引導他們在文化方面合理健康的消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調查基本情況
為了了解和掌握大學生文化消費的基本情況,本人設計了一套調查問卷,對本地大學生群體(主要是身邊的大學生)進行抽樣調查。
調查採用網上調查方式,回收有效問卷共43份。
大學生文化消費調查基本情況:
共有43人參與了調查,其中男生所佔比例為67.44%,女生所佔的比例為32.56%。
選項 小計 比例
男 29 67.44
女 14 32.56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43
每個月生活費用支出情況如圖一:300元以下的僅有一人;300元到500元的有13人;500元到100元的有24人,1000元以上的有5人。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文化消費不斷增長
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學生用於文化消費的數額在不斷增長。大多數學生的文化支出佔到生活費支出的15%左右,甚至有些學生把主要的開銷都用於文化消費中。
(二)文化消費內容豐富
構成大學生文化消費對象越來越多,既包括文化教育、繪畫、書法、攝影、閱讀圖書、報刊、看電影、電視,欣賞音樂、戲劇、聽廣播或演講等,也包括上網學習、聊天、玩游戲、通信、交際聯絡,還包括旅遊、健身、下棋等。這說明當代大學生的文化生活是多姿多彩、豐富多樣的。
(三)文化消費的層次呈多樣性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學生的文化消費具有多樣性,既有消遣型、娛樂型、享受型的文化消費,例如看電視電影、聽音樂、打牌等;也有社交型、發展型的文化消費,例如上網、聽講座、繪畫、舞蹈等。
(四)文化消費地位越來越重要
多數學生認為文化消費非常重要,並表示經常參與文化活動,文化消費已經成為其個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消費追求個性
大多數學生表示消費的主要因素是個人愛好,文化消費帶有較強的個人色彩,帶有表現自我,追求個性與獨立的特點。
(六)消費目的不同
多數學生參與文化消費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素質,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再者,目的是為了放鬆自我,縮減壓力。也不乏有學生進行文化消費純粹是追求時尚和打發時間。
(七)消費滿意度不同
調查結果表明,多數學生多目前的文化消費滿意程度一般,有將近28%的學生不滿意現有的文化消費條件。
三、揭示了所存在的問題
(一)娛樂性的消費多於發展性的消費
多數學生進行文化消費多從自身愛好出發,較少考慮社會的發展和職業的規劃所要求的綜合素質。他們追求休閑、享受快樂,更願意去網吧而不是圖書館,更願意看電視電影而不是聽講座••••••
(二)存在層次比較低的文化消費
有些學生沉迷於網游,主要花費用於購買游戲幣。甚至有些學生反映存在打撲克、打麻將等賭博現象。
(三)缺少與身體健康有關的消費
在調查中發現,很少學生願意花錢去健身或去參加體育活動。許多學生表示下課後更願意呆在宿舍上網。
(四)存在非理性的消費
文化消費中,有些學生存在攀比心理,過於追求潮流,盲目消費。有的學生為了達到享受某種消費的目的,甚至開通了幾張信用卡,透支消費。
(五)學校對學生在文化方面的消費缺乏引導
有些社會的文化消費產品過於追求經濟利益,消費環境有待改善。而從學校層面來看,缺少文化設施建設力度,沒有擴大文化消費的現實基礎。
四、建議
(一)自身建立健康的消費觀念
學生進行文化消費之前,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從個人職業發展及素質的提高出發,制定好消費計劃。克服從眾的思想,不應存在攀比的心理。要注意利用好閑暇時間,相對於中學階段來說,大學生擁有較多的閑暇時間。如何利用這些閑暇時間,直接關系著大學生的精神文化消費,在文化消費中,有的學生礙於面子,怕他人說自己「不合群」,於是隨波逐流,把精力消耗在無休止的消遣娛樂之中。克服盲從心理,應重點強化自律能力。通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等方面的活動,如演講辯論、座談討論、讀書匯報、思想自省等等,自覺培養思想觀點能自辨、行為情緒能自控、工作學習能自主、生活服務能自理的「四自」能力,真正提高自身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覺走出文化消費的誤區。
(二)學校要灌輸積極的消費觀念
文化基礎設施是作用於人的精神世界,造就生活力第一要素的現實基礎。充分利用校內的學生社團、文藝團體、興趣小組、科技協會,利用校內的社會實踐基地,組織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科技類活動,吸引更多的同學參與,要在校園建立與之相匹配的具有一定文化品位、風格的文化產品和服務設施,如雕塑、科普和文化長廊等,以此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進一步滿足文化消費需求。要讓大學生在參與中能夠學有所長、閑有所樂。
(三)社會要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文化消費需要引導,需要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社會各界要進一步重視青少年學生精神文化消費問題。整個社會應該通過積極擴大文化消費需求以推動文化產業加快發展,通過科學培育和合理引導文化消費大學生這一最大的文化消費群體形成健康的娛樂追求,從而不斷形成文化消費熱點,實現物質消費與精神文化消費的同步發展。
大學生精神文化消費的目的和功能,從大學生的個體來看,則是大學生為了滿足成長的需要而進行的消費活動;從學校和社會的角度來看,其目的和功能則是為了再生產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從教育學的意義來說,則就是為了培養人、塑造人、教育人、提高人的素質,為社會造就合格的建設者和管理人才。因此,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精神文化消費觀念,學校、社會也要創造合理並適合當代大學生精神文化消費的需求,並加以教育引導,不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重要意義。

⑶ 文化市場的現狀和前景的調查問卷

級別:新手
2004年12月15日 我覺得你是想說文化產業吧……要麼是產業發展或是整合????

尋找文化產業的中國論說認為:新世紀的一切並不都是新的,然而,盡管不大可能像上一個世紀初那樣醞育出一場"五四"運動,但由新的社會情境和技術手段所帶來的產業化趨勢確實預示了中國文化的新動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是"文化產業"是當代中國最為扎眼的文化場景,其通俗性、商品性和可復制性正在改變著我們傳統的文化觀念、體制和生產/消費方式,它不僅要從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政治緊身衣中掙扎出來,也要叛離歷數千年之久的"文人"傳統。理所當然地,也引發了無數的肯定與否定的議說。對於當代中國文化界來說,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論說此一在中國正在崛起而在西方早已說了千言萬語的新型文化。

其實,在建設市場經濟的中心任務和全球化的歷史潮流面前,發展文化產業已不是要不要、應不應當的問題,而是怎樣才能發展得更快更好的問題。迄今為止,幾乎全國各省、各大城市都制定了自己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有的甚至把文化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作為當代文化系統的一種類型,文化產業的生產與銷售可以從潛在的大眾市場獲取利潤,對它來說,投入產出、供求關系、消費市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直接與盈利這一可見的目的相關;同時文化工業以高新技術為生產手段和傳播媒介,電視、電影、廣播、報紙、書刊、錄音、錄像、光碟、電腦網路、信息高速公路等傳播媒介建立起以都市為中心的范圍幾乎不受限制的傳輸網。巨大的經濟效益與高新技術的參與,使文化產業擁有自我擴張的內在動力和勢頭,可以突破任何延擱與約束而擁有一個廣大的前景。
然而,這決不意味著有關文化產業的一切都是自明的,無需討論的。至少有兩個問題,就緊緊纏繞著中國文化產業:

第一,與其他產業相比,文化產業或直接或隱晦地具有價值與政治意義。原則上,它並不一定與現行的政治規范相沖突,但因為它取得了一般商品的形式,因而與長期以來以文化為意識形態、以文化為政治服務的觀念及一整套與之相應的文化體制、文化政策有尖銳沖突。從而,在現行的制度框架下,文化的產業化應當不應當受到一些限制?意識形態的規范與文化市場的要求是否會通?近年來有不少文章是從政治上、意識形態上批判文化產業的。比如1998年《文藝報》開展的有關文化工業的討論中,劉潤為《文化工業論》一文就把文化產業與美國資產階級的腐朽生活方式聯系起來。這種觀點或許極端,但對文化產業的持疑慮和謹慎態度的人卻比較普遍。一種較有代表性的說說是:"大眾文化是通俗文化,它是由大批生產的工業技術生產出來的,是為了獲利而向大批消費公眾銷售的。它是商品文化,是為大眾市場而大批生產的,它的成長意味著:任何不能賺錢,不能為大眾市場而大批生產的文化,都很少有地位,如藝術與民間文化。"(1)我們不能說這樣的判斷沒有學理和事實的根據,我們不能用思想僵化、觀念落後來打發這些論者。

第二,與傳統文化相比,文化產業的復制性、模式化的生產方式及其商品性、市場性必獎顛覆我們長期以來建立的文化標准和結構。面對文化產業的強勢擴張,以個體創造為特徵、以文學藝術為範例的文化觀念和行為至少在規模和效益上根本無法與之抗衡,文化領域發生著空前的結構重組和理想置換,這理所當然地引起以人文精神的護衛者自居的知識界的批判。而且,從近年來的不少翻譯論著來看,當代西方文化理論的主題之一就是對文化產業的批判,它把大眾文化帶進學術和思想的視野時,又將其作為問題重重、價值可疑的對象來處理。比如有人指出:"大眾文化是一種標准化的、公式化的、重復和膚淺的文化,它贊美淺薄的,多愁善感的,當下和虛假的快樂,犧牲了嚴肅的理智的,時代賦予的和本真的價值。"(2)工業化的生產方式當然不僅只有這樣的產品,但就目前中國不少文化產品的現狀看,我認為絕不能說上述評價是精英分子的保守偏見。因為文化產業確實需要通過媚俗來擴擴展市場,商品邏輯之於它顯然是第一位的。如果我們認為文化的某些領域、某些形式是不可能產業化的,那麼它們之間如何劃界、劃界之後又如何保護受到文化產業挑戰的文化領域和形式等等,就是我們在發展文化產業的同時不能不認真對待的。 全面建設市場經濟必然導致文化的產業化,文化的產業化又必然引起從價值觀到人文精神方面的反彈,這就是文化產業遭遇中國的症結所在。可以肯定,隨著文化產業的蔚然發展,有關文化工業的爭論在中國還會繼續下去。我的看法是,進一步的討論要有一個論說方式和思維境域的轉換,從對文化產業的外部評價轉移到文化產業的內部批評,即以文化產業的合法性為前提進行文化產業時代的文化批評?quot;在文化產業迅速發展為當代經濟體系的一部分,在獲得政府認可並支持的背景下,全面否定、拒絕文化工業的觀點至少是越來越沒有市場。而文化資本的內在動力、文化工業的巨額利潤,都會成為文化工業強力發展的保證,使文化工業在不久的未來實際上成為中國文化領域的霸主。在文化工業肯定會急劇擴張的現實情勢下,對文化工業的合理的批判、審慎的矯正,反倒是難能可貴、相當需要的了,這是一種有意義的對抗而不是簡單的拒絕。要健康地發展中國文化工業,就必須注意反對的聲音,不斷地進行自我調整。"(3)簡言之,面對全球化的挑戰,政府應加快文化立法和文化管理體制的改革,把文化生產的很大一部分交給市場,給文化產業以必要的通行證;文化生產單位也應以市場為生產導向,徹底打破依賴思想,在競爭中尋求自我發展。雖然目前還遠離這一目標,但照發展的勢頭看,這只是時間問題。真正困難倒是另一方面:如何通過正常的文化批評來校正產業化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偏至,以維護文化應有的精神關懷和價值導向,保護文化系統中不能直接商品化/產業化的文化行為和產品。也就是說,不能因為文化產業在目前還受到限制就拒絕對文化產業的批評,重要的是通過文化領域的內部批判而不是外部的權威壓制來達到政治要求與市場訴求、精英標准與大眾導向的平衡。


然而,中國文化產業還缺乏這方面的理論資源,因為有關文化產業的批評從來就不是純粹的文化批評。20世紀有關文化產業(有時被稱作"文化工業"、"大眾文化"、"通俗文化""媒體文化"等等,此處暫不加區別)的理論,最重要的是以馬克思主義為起點的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和以伯明翰學派為代表的英國文化研究,雖然它們的思路、方法、結論有很大差別,但它們據以觀察、分析文化產業的視角卻有驚人的一致,概括地說,不是政治的,就是美學的。 首先是強烈的政治意識。法蘭克福學派人物眾多,但除本雅明外,包括扭轉了批判理論的"大拒絕"態度和悲觀主義的哈貝馬斯,都對文化工業都持嚴峻的批判態度。正如該學派的領袖霍克海默說的:"家庭逐漸瓦解,個人生活轉變為閑暇,閑暇轉變成為連最細微的細節受到管理的常規程序、轉變為棒球和電影、暢銷書和收音機帶來的快感,這一切導致了內心生活的消失。"(4)在另讀者熟悉的阿多諾和馬爾庫塞等人的論述中,文化工業產品具有同質性和可預見性,比如電影一開始,有經驗的觀眾就可以猜到它的結局;只要聽到通俗歌曲的前幾個音符,聽眾就可以想到隨之而來的旋律。文化產業的可復制性、平面化、模式化等通過提供一定的滿足手段,把大眾的視野局限在那些能夠在現存體制內獲得實現的政治和經濟目標上,阻礙大眾政治想像力的形成,為現存秩序再生產"順從一致"。在他們看來,文化產業基本上等同於法西斯主義那種控制大眾意識的效果,阻礙著社會生活中導向自由和幸福的潛力能。

英國文化研究的起源較為復雜,它對通俗文化的"細繹"來自其老師利維斯,其意識形態概念來自馬克思主義。伊格爾頓評論說:"它審視物質媒介和意義之間的關系,並因此人間從意識形態批評家對形式的關注中學到東西,它把唯物主義直接帶入敵入的領域,也就是說帶入首先被看作唯心主義建構的'文化'之中,因為辯護者們把文化看作這個墮落的世界的最後一個精神'堡壘'。這樣就使馬克思主義批評更加銳利。"(5)早期的湯普遜、威廉斯、霍加特等人都特別強調通俗文化中的"感覺結構"是如何與統治階級的文化觀念對立的。湯普生的《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中具體論證,工人階級的出現不再是經濟力量的消極反映,而是積極的、富於反抗的"文化過程"。20世紀70年代後,法國新馬克思主義者阿爾都塞的影響波及英倫。據阿爾都塞看來,意識形態既不是某一階級特有的信仰系統,也不是與真實、科學的知識相矛盾?quot;虛假意識",而是"個人同他所存在於其中的現實環境的想像性關系的再現。"是人們可以藉以"闡釋、感知、經驗和生活於他們置身其中的物質條件裡面"的思想構架。也就是說,意識形態是我們意識與經驗的基礎,它從外部建構了我們的"本質"或"自我",所謂"主體性"不過是意識形態塑造的結果。此一觀點迅即被伯明翰學派運用於文化研究,"文化研究是關於意識或主體性的歷史形態的,或者是我們藉以生存的主體形態,甚或用一句危險的壓縮或還原的話說,是社會關系的主觀方面。"(6)比如廣告就被認為是意識形態,它不斷地告訴我們,真正重要的不是以我們在生產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為基礎的階級差別,而是在某些特殊商品的消費方面所形成的差別,因此社會身份就不是我們生產什麼的問題,而是秩消費什麼的問題。廣告產生了各種主體,這些主體又反過來隸屬於廣告的各種含義以及廣告的消費模式。

雖然以意識形態為分析大眾文化的基本模式,但在如何評價大眾文化的意識形態功能上,英國文化研究又發生了一次重要的變化。阿爾都塞的觀點象一切結構主義一樣,過分強調"結構的整體"而犧牲了過程和具體經驗的復雜性,忽視了文化生活中的人的作用。注意及此,"葛蘭西轉向"隨之發生,它一方面避免德國批判理論以及法國結構主義的中難以忍受的對大眾文化的傲慢態度;另一方面又克服了初期文化主義的大眾主義。葛蘭西的"文化霸權"概念所欲描述和解釋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文化與饈緞翁

閱讀全文

與文化樂游市場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景德鎮旅遊電子商務 瀏覽:879
2018年扶貧業務培訓方案 瀏覽:47
招商廣告策劃方案及推廣 瀏覽:187
伊利推廣策劃方案 瀏覽:707
悅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951
實用市場營銷核心英語 瀏覽:136
2016市場營銷論文選題 瀏覽:788
市場營銷專碩考什麼 瀏覽:341
家裝網路營銷提成 瀏覽:427
國際市場營銷學史建軍 瀏覽:405
小學高年級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652
台州市起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7
超市6月份促銷活動主題 瀏覽:649
電子商務線上線下是什麼意思 瀏覽:854
教師培訓基地學校培訓方案 瀏覽:332
電子商務在我國的現狀 瀏覽:527
買衣服怎麼做促銷活動 瀏覽:343
策劃方案的基本要素 瀏覽:75
上海飾搭電子商務 瀏覽:995
幼兒園師德師風培訓自查方案 瀏覽: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