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海爾國際化營銷戰略分析

海爾國際化營銷戰略分析

發布時間:2021-09-08 13:29:02

❶ 請分析一下海爾和格力各自的營銷戰略

海爾的營銷戰略:

1、先難後易:先抓「客戶」 後攻「對手」。

海爾總裁張瑞敏多年來的每個成功,其最根本依靠的一條是,永遠不對顧客說「不」,永遠把邁克爾·波特競爭模型(它包括「對手」即同行、潛在競爭者,替代品競爭者、供應商和客戶五個競爭對象)中的「顧客」奉為「上帝」;視作最重要的、第一位需要攻下來的「敵人」。因為只有「攻佔」了客戶的心,才有可能戰勝「對手」。

2、先難後易:先攻佔制高點再及其它。

在作為被攻佔的客戶、客戶群市場選擇上,海爾同樣實施「先難後易」的策略。這就是,在深入有效市場調研、市場細分基礎上,先進攻最難攻打的「客戶群」,待「最難客戶群」攻打下來之後,再攻較容易攻打的客戶群。在全國范圍內先攻打上海、北京、廣州,然後再攻打其它市場。在國際范圍則先攻打德國、美國市場,然後再拓展到其它國際市場,其優越性是顯然的。因為大體說來,消費時尚亦有一個梯度傳遞效應。

3、先難後易:先把握戰略樞紐再及其它。

毛澤東在總結勝利經驗時指出:要打勝仗,應當從戰略樞紐上把握戰役;從戰役樞紐上把握戰斗動作。張瑞敏之「先難後易」實質上正是這樣把握事物之樞紐、大系統,然後再攻具體細節、子系統的。比如,按照他的3個1/3大戰略思路,第一個是先在美國實現了國際化,即在這樣一個國家打造了包括設計、製造、銷售三個中心在內整合為一體的「美國海爾」。這一舉措的實質在於,它最先抓住了現代市場化、資本化經濟最發達,企業市場化機制最完備的因素;抓住了海爾走向國際化的當代最高戰略樞紐,具有空前重大的意義和作用。這樣做:(1)有利於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源配置;(2)可以最及時、有效而科學地抓住當地信息流、資金流、物流;(3)有利於最早抓住新的業態形式,加快向信息化跨越的步伐。

4、先難後易:先抓「能力」,後抓規模。

經驗一再證明,干企業,一個極其重要的道理必須明了,這就是企業能力(尤其是核心能力)是買不來的;能從市場上買來的,只能是資源。而企業之能否生成,長大,又主要是靠能力,而不是靠資源。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提出的一個重要的論點是:向上的東西表現在質上;向下的東西表現在量上。「先難後易」作為張瑞敏的卓越思維模式尤其表現為在其長期的戰略發展思路上,始終堅持先抓人的素質、企業能力,尤其是核心能力的升級換代;後抓企業發展規模,即先「抓強」而後「抓大」。

5、先難後易:先抓「心勝」,後抓「物勝」。

要贏得客戶,第一位的是「心勝」,即在心理上讓人折服。而要心理上的真正折服,那就不僅只是一般的產品質量好些,或者技術水平高些就可以達到的事情;它必須是從產品質量,到服務,到品牌等等在同客戶互動關系中,所有要素之整合令顧客滿意,才能達到。海爾從一開始就貫徹張首席的「賣信譽不賣產品」的營銷宗旨。而其核心之點在於,時時刻刻以贏得人心作為首位的准則,而其關鍵就尤其體現在服務上。

格力的營銷戰略:

在家電領域,很多品牌在市場上躊躇不前,而格力卻是逆勢而發,不僅實現了銷售的大幅度增長,而且拉大了與其他一線品牌的距離。因而,不論是其他企業,還是行業輿論,都在尋找格力成功的原因。而多數企業以及媒體都把格力的成功歸結於格力模式的成功。

因此,一些企業據此就急急忙忙調整市場策略,把格力模式作為學習的樣板,也開始組建自己的各個區域銷售公司。一時間似乎有一種扎堆兒學格力的勢頭。

不可否認,格力在行業整體陷入調整之際,還能夠保持較高速度的成長,與其渠道模式不能說沒有一定的關系。正是格力在渠道上的優勢,敢在眾多廠家面對不平等敢怒不敢言之際站出來向國美叫板,從而堅定了傳統經銷商與格力合作的信心。

格力空調的銷售模式並不神秘,關鍵存在三點成功的因素,第一點,淡季貼息返利、年終返利,甚至不定期返利政策,能夠很好的穩住經銷商。第二點,是格力的「股份制區域銷售公司」模式,通過相對清晰的股份制產權關系,很好地解決了利益的創造和分享的問題。第三點則是一個以朱江洪、董明珠為主導的誠信踐諾、制度嚴謹、執行到位的企業文化的張力,能夠聚攏到一批大戶經銷商一起打拚市場。

既然實踐證明格力模式是一個很好的營銷模式,現在又有那麼多的企業表明要學格力模式,那麼是不是說只要學了格力模式,就能夠像格力一樣在市場上縱橫捭闔?回答是:不一定!格力模式不是一種包打天下的靈丹妙葯。
從本質上講,營銷模式不過是企業整體營銷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知道,企業的經營除了營銷模式,還受制於企業的發展戰略、產品規劃、品牌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等諸多方面,最主要的還是解決好發展戰略問題。
格力穩定的發展戰略是最有特色的,很值得力圖趕上或者超越的企業學習。在發展戰略上,除了格力一貫塑造的專業形象外,最突出的一點莫過於對品牌建設的持之以恆,不像有些品牌那樣急功近利。另外與營銷模式相比較,產品似乎更為重要。格力之所以在國內市場上能夠持續處於強勢地位,領先同類競爭品牌,最基本的是產品的過硬。

其實,在國內這樣一個地緣廣大、層次多樣、消費能力差別明顯的市場上,營銷模式也應該是多樣性的,適合格力的未必適合其他企業。格力模式也未必能包打天下,切合自己的實際才是最好的。海爾的專賣店加大連鎖,美的的區域代理加直營,志高的兩條腿走路,格蘭仕「為你而變」的多種模式並存,都不失為有自己的特色。為什麼非要套搬格力的營銷模式呢?弄不好「畫虎不成反類犬」,得不償失更麻煩。

❷ 海爾的國際化戰略是什麼

海爾的國抄際化是國際化海爾的一個基礎,只有先做到了海爾的國際化才能去做國際化的海爾。我們在做海爾的國際化的時候,就是要海爾的各項工作都能達到國際標准,主要是三方面:一是質量;二是財務;三是營銷。質量要達到國際標准;財務的運行指標、運行規則應該和西方財務制度一致起來;營銷觀念、營銷網路應達到國際標准。我們自身具備這種素質就可以進入國際市場去,所以「出口」是針對海爾的國際化而言。

但國際化的海爾就不同了,「海爾」已不再是青島的海爾,中國的海爾也將成為整個國際化海爾的一個組成部分,還會有美國海爾、歐洲海爾、東南亞海爾等等。國際化的海爾是三位一體的海爾,即設計中心、營銷中心、製造中心三位一體,最終成為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具備在當地融資、融智功能的本土化海爾。

選擇在美國建廠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我們自找苦吃,因為在美國建廠要求非常高,但是如果在美國市場可以成功的話,就可以取得非常寶貴的經驗。另外,美國市場非常大,我們在美國市場已經銷售了幾十萬台,如果不設廠,就會有很大制約,如運費問題。

❸ 海爾企業戰略分析

名牌戰略階段(年—1991年)特徵:只乾冰箱一個產品,探索並積累了企業管理的經驗,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結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多元化戰略階段(1992年—1998年)特徵:從一個產品向多個產品發展( 1984 年只有冰箱, 1998 年時已有幾十種產品),從白色家電進入黑色家電領域,以「吃休克魚」的方式進行資本運營,以無形資產盤活有形資產,在最短的時間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規模做大,把企業做強。

國際化戰略階段(1998年—2005年)特徵:產品批量銷往全球主要經濟區域市場,有自己的海外經銷商網路與售後服務網路, Haier 品牌已經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譽度與美譽度。

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2006年—2011 )特徵:為了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運作全球范圍的品牌,從2006年開始,海爾集團繼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階段之後,進入第四個發展戰略創新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國際化戰略和全球化品牌戰略的區別是:國際化戰略階段是以中國為基地,向全世界輻射;全球化品牌戰略則是在每一個國家的市場創造本土化的海爾品牌。海爾實施全球化品牌戰略要解決的問題是: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企業運營的競爭力。與分供方、客戶、用戶都實現雙贏利潤。從單一文化轉變到多元文化,實現持續發展。

❹ 海爾獨具特色的國際化戰略對中國企業的發展有何啟示

從海爾的國際化到國際化的海爾 ——--- 從逐鹿國際市場到融入在地文化。

我國的一般的企業就如同海爾一開始,只是想進入國際的市場,並沒有深思何謂國際化。

我國企業的國際化簡單地說就是我們的各項標准都能符合國際標準的要求,而且成為中國很有競爭力的出口商,產品在國際上很有競爭力(特別是在成本價格上),而且要打自己的品牌。這個就好像以往國與國間的戰爭征服,至少佔領了份額,但是並沒真正融入文化。

但是國際化的海爾就不再自得於一方之霸的概念。吸納所有的地方的特質,創造自己的優勢,不是只以價格決勝,學習在一個大系統下進行地方的差異化,淡化中國因素,融入當地特色,一個國際化的公司是沒有疆域的限制的。這個也是現在所有國際級公司的特色。比如麥當勞/IBM/ 可口可樂/ DELL/ 等。。 也是我國企業需要學習努力的吧。

海爾國際化實行摘要:
- 1998年前,採用國際化戰略階段:「先難後易」,一定要創造自己的牌子
- 1998年後,設計了三位一體的本土化的營銷模式,就是在當地設計,當地製造,當地銷售,在三位一體的前提下,實行當地融資,當地融市,和當地文化相融合,最終目的就是創造本土化的海爾

❺ 海爾的國際化戰略是什麼

1.品牌戰略與先難後易

海爾在進入歐洲和美國之前,產品主要出口中東和東南亞地區,雖然能夠在這些地區賺取一些外匯,但無法在這里創造世界性的品牌。

海爾認為,要想達到品牌競爭的最高境界,海爾就必須進入到名牌林立的歐美地區,因此「先難後易」就成為海爾在全球范圍實施其品牌戰略的必然選擇。

海爾要做的是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品牌運營商,創國際名牌是海爾的重要目標。宣傳海爾品牌是海爾在美國的一項重要任務。過去海爾在美國市場上的宣傳比較低調,除了在幾個主要機場的手推車上打上「Haier」商標外,基本沒有什麼廣告宣傳。

但近來海爾加強了其品牌戰略。海爾將在美國採用一些新的廣告媒體,包括廣告牌、汽車站和電視。海爾最新的DVD同麥克爾·喬丹的影片宣傳聯系在一起的電視廣告已經在電視上播放。在洛杉礬、紐約、華盛頓的大街上,都可以看到海爾巨大的廣告牌。

海爾美國貿易公司的售後服務中心開通的免費熱線電話服務已覆蓋全美。海爾在美國的品牌宣傳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國是世界上進口家電最多的國家,世界所有家電名牌無不在這個市場上競爭,以通用電氣、惠爾浦為首的美國家電企業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

能在素以艱難著稱的美國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等於向世界其他市場發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信號——海爾已經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家電廠商之一。

2.企業文化的移植與當地化戰略

如何使海爾特有的企業文化融入海爾的當地化戰略之中,成為海爾國際化戰略能否成功的最大挑戰。作為一個跨國經營的企業,不但要回答如何跨越文化差異進行管理的問題,還要結合所在國的具體情況進行管理,進而解決如何進行創新和企業內的知識共享問題。

從一些企業的實踐來看,不同市場的文化差異,經常困擾著企業海外經營的決策及其執行。即使企業奔赴海外開拓業務的決策是正確的,也不一定能保證獲得預期的經營結果。

海爾一向是個重視企業文化的企業,而正是由於將企業文化成功地移植到海爾的海外企業,海爾的當地化戰略才取得了成功。

❻ 海爾獨具特色的國際化戰略是怎樣實現的

二.海爾集團的國際化發展過程
海爾從最初的引進國外技術設備開始,逐步發展到產品出口和對外直接投資,其國際化程度在不斷提高。其國際化發展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1.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實施名牌戰略(1984-1991年)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家電行業冰箱廠蜂擁而起,海爾集團的前身青島電冰箱總廠瀕臨倒閉,管理混亂,缺乏競爭優勢。為擺脫虧損,取得有利的競爭地位,青島電冰箱總廠決定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冰箱生產技術,生產世界一流的冰箱,創冰箱業的中國名牌。1985年,青島電冰箱廠與原西德利勃海爾工程有限公司簽訂合同引進利勃海爾電冰箱散件,生產琴島—利勃海爾電冰箱。這一階段,海爾狠抓質量管理,1988年獲得了中國冰箱行業歷史上第一枚國家級質量金牌,標志著名牌戰略初步成功。1992年,海爾獲得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成為中國家電行業第一個通過此項認證的企業。
2.相關多元化發展戰略(1992-1998年)
所謂「相關多元化」發展戰略,是指企業進入成本鏈相關的多個業務。相關多元化使企業在各業務之間保持了一定的統一,技能轉移和成本分擔使多元化企業獲得比獨立運作時更多的利潤,產生協同效應,從而節約成本、提高效率、促進技術轉移,並成為競爭優勢的基礎。
90年代以來,海爾著手實施多元化戰略,以加強在家電行業的競爭地位。1991年底,海爾兼並了青島電冰櫃總廠和空調器廠,經營范圍也隨之由電冰箱擴大到電冰櫃和空調器。1993年9月,海爾先後收購了青島紅星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萊陽家電總廠,經營范圍擴大到洗衣機、微波爐、熱水器。1997年9月,海爾與杭州西湖電子集團合資組建杭州海爾電器公司,生產彩電、VCD、傳真機等產品。1998年6月,海爾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美國C-MOLD公司合資組建「北航海爾軟體有限公司」,進入電腦信息行業。目前,海爾已經成為中國家電行業產品范圍最廣、銷售收入最多的企業。
這一時期,海爾國際化的活動主要是建立海外市場網路,初步嘗試海外建廠,以及實現產品設計的國際化。
(1)建立海外市場網路
產品出口是海爾實現跨國經營的第一步。海爾在一向重視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取得一系列國際公認的產品質量認證,這些質量認證成為海爾產品通向世界市場的通行證。目前,海爾品牌產品已先後進入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市場。海爾集團已形成了有效的海外營銷網路,在海外發展了31家海爾專營商,經銷點達8000餘個,並建立起售前宣傳、售中安裝、售後服務的全方位營銷體系,為海外建廠打下良好基礎。
(2)初步嘗試海外建廠
1996年12月,海爾集團在印度尼西亞投資建廠,建立海爾莎保羅有限公司,首次實現海外投資跨國生產。1997年6月,菲律賓海爾LKG電器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8月,馬來西亞海爾工業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2月,南斯拉夫生產廠成立。
(3)產品設計國際化
為了實現本土化設計、本土化生產,海爾集團堅持「市場設計產品」的經營理念,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市場信息,使產品設計緊跟市場變化。自1994年海爾在東京建立了首家海外設計分部以後,先後在洛杉磯、矽谷、阿姆斯特丹、蒙特利爾成立海外設計分部;在漢城、悉尼、東京、洛杉磯、矽谷、阿姆斯特丹、維也納、蒙特利爾、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等城市設立了信息中心。
3、跨國經營(1998至今)
1998年以來,海爾集團明確提出「國際化的海爾」這一戰略目標。海爾的國際化戰略由三部分組成:質量國際化、科技國際化、市場國際化。
(1)質量國際化
質量保證體系認證、產品國際認證以及檢測水平的國際認可是海爾集團使其產品質量水平與國際接軌的重要內容。目前海爾集團共有冰箱、冷櫃、空調、洗衣機、微波爐、熱水器六大產品經過ISO9001認證,是國內通過該項認證產品最多的企業。在國際上,海爾產品獲得德國VDE、GS、EMC、TUV,美國UL、ETL、DOE,加拿大CSA、EEV,美洲NRTL/C,澳大利亞SAA,日本S-MARK,歐盟CE,沙烏地阿拉伯SASO,俄羅斯GOST,國際CB,南非SABS,菲律賓PBS,韓國安全認證等共18類產品認證,產品可暢通無阻進入87個國家和地區。同時海爾的檢測水平也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是國內同行業首家獲得加拿大EEV、CSA「分享認證」、CSA「全權認證」和美國UL用戶測試數據認可的企業。

❼ 海爾如何實施國際化戰略及其國際化戰略的特點

海爾是國內企業較早走出去的企業,早在中國加入WTO之前。這種模式是中國企業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生產基地,直接建立和推廣自己的品牌,樹立當地企業形象,以便更好地更多銷售自己在當地和中國所生產的產品,避免更多的關稅壁壘等,如海爾在美國、巴基斯坦等國所建立的生產基地。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容易獲得所在國消費者的信任和歡迎,提高銷售,可以迴避關稅,但挑戰是成本較高。
海爾國際化戰略,可以追溯到1991年。當年,海爾開始大量地把家電產品出口到海外,其所採用的策略,就是在美國、德國等當地建廠,直接在當地打品牌。對於這種國際化思路,張瑞敏曾解說:「首先要讓(當地)消費者認識有這么一個品牌,然後再進一步通過質量、產品創新、當地設廠,讓他們認知海爾,了解到我們產品的內涵。」
張瑞敏在總結海爾國際化經驗的時候只用了很平實的語言:「海爾運用了三個走出去的戰術:第一個就是產品走出去、第二個是品牌走出去、第三個是人才走出去。而支持這三個戰術的戰略基礎是創新和創牌,這三個走出去的關鍵對海爾來講就是品牌走出去和持續創新能力;同時三個走出去之間又環環相扣、相輔相成:產品走出去是品牌走出去的基礎,而人才走出去又是品牌走出去的一個保障。」但是,僅僅把其中的「持續創新能力」、「環環相扣、相輔相成」和「15年」聯系起來,就可以想見其間無數的艱辛、智慧與執著

❽ 海爾swot分析(從營銷環境方面分析)

優勢:
海爾公司自1984年成立以來,以其強勁的勢頭成為中國家電行業第一名牌。目前已擁有包括白色家電、黑色家電、米色家電在內的10000多個規格品種的產品群,產品已遠銷世界各地。自1998年以來,出口創匯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長,是中國家電業出口創匯最多的企業。22年的創業之路,每一步,都獲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不僅在國內,在國際上也受到了高度贊譽與評價。海爾針對不同層次的消費者,制訂了不同的價格,通過製造差別化產品來滿足差別消費人群,制訂差別的價格歧視。從而使企業形象在提升,銷售量在增長,市場份額在擴大。到目前為止海爾集團已在國內建立營銷網點數萬個,海外營銷網點38000多個。產品已銷往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0年實現出口創匯2.8億美元,自1998年以來,出口創匯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長,是中國家電業出口創匯最多的企業。在山東省,海爾超過專業外貿公司成為進出口額第一的企業。海爾集團經過19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個有冰箱輻射到空調、洗衣機彩電熱水器乃至手機的龐大家電產業群。這個產業鏈從青島出發,一直延伸到個大洲的疆域,形成一條黃金產業帶。規模促進上下游企業發展,產業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製造鏈湖動區域經濟發展。
技術優勢:海爾有9種產品在中國市場位居行業之首,3種產品在世界市場佔有率居行業前三位,在智能家居集成、網路家電、數字化、大規模集成電路、新材料等技術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在國際市場彰顯出發展實力。"創新驅動"型的海爾集團致力於向全球消費者提供滿足需求的解決方案,實現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雙贏。
創新優勢:目前,海爾累計申請專利6189項(其中發明專利819項),擁有軟體著作權589項。在自主知識產權基礎上,海爾還主持或參與了近百項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其中,海爾熱水器防電牆技術、海爾洗衣機雙動力技術還被納入IEC國際標准提案,這證明海爾的創新能力已達世界級水平。
(3)管理優勢:海爾探索實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場鏈"管理及"人單合一"發展模式均引起國際管理界高度關注,目前,已有美國哈佛大學、南加州大學、瑞士IMD國際管理學院、法國的歐洲管理學院、日本神戶大學等商學院專門對此進行案例研究,海爾"市場鏈"管理還被納入歐盟案例庫。海爾"人單合一"發展模式為解決全球商業的庫存和逾期應收提供創新思維,被國際管理界譽為"號准全球商業脈搏"的管理模式。
(4)企業文化優勢:企業文化的長期熏陶;員工素質的相對較高;多年規范化管理相當好的基礎;真正把信息化作為一把手工程,難得有一名老總能夠對信息化分析得如此透徹,闡述得頭頭是道;觀念轉變在前,流程再造在後,二者相輔相成,交互前行,從張瑞敏砸冰箱開始,首開海爾觀念轉變之先河,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才有現在的海爾等等。
劣勢:
(1)產權不清晰.與跨國公司相比,資金、技術、管理等等方面仍有較大差距。泛濫化的品牌延伸,缺乏時代感的品牌運作。未來接班人的困惑,內在的脆弱,海爾文化與國際文化的匹配問題。作為中國企業的特殊性,自身的建設問題。核心技術的開發,人才的把握,自身的定位準確與否。
(2)海爾在聘任機制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只注重對技術和知識的考察,而忽略了對個人能力的考察。海爾員工是創新主體,還十分重視對人才的培養,他實行「賽馬不相馬」的動態管理機制,目的在於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平台,促進人才的發展環境,實現能者上,平庸者下。對於海爾員工來說,逐漸建立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機意識,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在集團內部形成了人人爭先,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氛圍,推動了海爾的不斷前進。但同時,它只注重了技術的培養,忽視了對員工能力的培養。
(3)在電腦方面,海爾略顯力不從心,產品開發和技術的創新都有待進一步的提升。海爾集團旗下包括電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電腦、熱水器、手機、家居集成等,其中最為出名的是海爾冰箱和海爾洗衣機,曾唄國家質檢總局評為首批中國世界名牌。但在電腦方面,海爾集團卻顯示出其較為弱勢的一面。
(4)海爾的外部信息,尤其是與國內供應商、分銷商的電子數據交換,一直處於兩難境地,采購和分銷成本的降低仍然難以徹底實現,它希望它的供應商和分銷商的信息化水平都能夠跟上它自己,但實際情況與預計卻是大相徑庭,沒有人能跟得上海爾的步伐,海爾最終是孤掌難鳴。試問有哪些家能夠真正與海爾實現網上訂單?個別用戶的點菜式訂貨究竟是不是新聞噱頭?國情所限,方法必須變通,結果仍然是回到原來的電話、傳真訂貨流程去,「信息化」徒勞無功。外部環境的不配套、不同步,是導致海爾外部信息化不成功的重要原因。
(5)海爾雖然已經進入了國際市場,企業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但是在與世界級大企業交手時還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國際競爭力依然不強. 海爾的國際化到了一個關口,正遭受國外競爭對手的狙擊。中國企業希望通過海外並購來解決產能過剩和產業升級的問題。而反過來,由於產能過剩和產業升級問題沒有解決,中國企業缺乏真正的競爭力,並因此在海外並購中陷於被動。

機會:有13億龐大的人口做後盾,在「中國的就是世界的」口號下,具有中國品牌優勢的消費類概念的海爾近年來的走勢特別牛,家電行業作為大宗消費品,在逐漸富裕起來的農村正在迎來消費升級換代的背景下即將迎來較大的發展機遇.國家的支持,國際市場的開拓。中國市場經濟的日趨成熟,中國加入WTO所帶來的機遇。

威脅:目前,海爾仍然面臨著很多威脅,伴隨著家電企業的不斷興起,技術的不斷完善,海爾必須不斷的提高科學技術創新水平,進而提高自己的優勢。此外還而應該向多產業方向發展,以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面對海爾的信息化,國內同行們大約是一邊看海爾外部信息化的熱鬧,一邊加緊自身內部信息化的推進,這就是海爾所面臨的威脅,競爭對手的虎視眈眈使海爾如芒刺在背,敢於吃螃蟹的也許是英雄,但不一定是成功者。海爾外部信息化的停滯不前,也給國內的信息化產業當頭一棒;可以預見到,一旦外部信息化的時機成熟,從技術角度上講,誰也不會比誰慢多少;倘若撇開這些年來的海爾品牌宣傳效應不談,海爾競爭對手們外部信息化的成長也只是旦夕之間。

❾ 海爾STP 4p分析目標市場營銷戰略

海爾的營銷策略:海爾集團在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確立的名牌戰略指導下,先後實施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和國際化戰略,2005年底,海爾進入第四個戰略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創業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爾品牌在世界范圍的美譽度大幅提升。2007年,海爾品牌價值高達786億元,自2002年以來,海爾品牌價值連續6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榜首。海爾品牌旗下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熱水器、電腦、手機、家居集成等19個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其中海爾冰箱、洗衣機還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為首批中國世界名牌。2005年8月,海爾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中國十大世界級品牌」之首。2006年,在《亞洲華爾街日報》組織評選的「亞洲企業200強」中,海爾集團連續第四年榮登「中國內地企業綜合領導力」排行榜榜首。海爾已躋身世界級品牌行列,其影響力正隨著全球市場的擴張而快速上升。
據中國最權威市場咨詢機構中怡康統計:2007年,海爾在中國家電市場的整體份額達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額第一;尤其在高端產品領域,海爾市場份額高達30%以上,其中,海爾在白色家電市場上仍然遙遙領先。在智能家居集成、網路家電、數字化、大規模集成電路、新材料等技術領域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創新驅動」型的海爾集團致力於向全球消費者提供滿足需求的解決方案,實現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雙贏。
截止到2007年,海爾累計申請專利7883項(其中發明專利1736項);僅2007年,海爾申請專利875項(其中發明專利502項),平均每個工作日申請2項發明專利。在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上,海爾已參與9項國際標準的制定,其中3項國際標准即將發布實施,這表明海爾自主創新技術在國際標准領域得到了認可;海爾主持或參與了152項國家標準的編制修定,制定行業及其它標准425項。海爾是參與國際標准、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最多的家電企業。
在創新實踐中,海爾探索實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場鏈」管理及「人單合一」發展模式引起國際管理界高度關注。目前,已有美國哈佛大學、南加州大學、瑞士IMD國際管理學院、法國的歐洲管理學院、日本神戶大學等商學院專門對此進行案例研究,海爾「市場鏈」管理還被納入歐盟案例庫。
2008年,海爾實施全球化品牌戰略進入第三年;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突飛猛進,海爾開始了信息化流程再造。海爾通過從目標到目標、從用戶到用戶的端到端的流程,打造卓越運營的商業模式。海爾的信息化革命,意味著 「新顧客時代」的開始。海爾通過流程機制的建立和卓越商業模式的打造,創造和滿足全球用戶需求。海爾已經啟動「創造資源、美譽全球」的企業精神和「人單合一、速決速勝」的工作作風,通過無邊界的團隊整合全球化的資源,創出中國人自己的世界名牌!

閱讀全文

與海爾國際化營銷戰略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景德鎮旅遊電子商務 瀏覽:879
2018年扶貧業務培訓方案 瀏覽:47
招商廣告策劃方案及推廣 瀏覽:187
伊利推廣策劃方案 瀏覽:707
悅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951
實用市場營銷核心英語 瀏覽:136
2016市場營銷論文選題 瀏覽:788
市場營銷專碩考什麼 瀏覽:341
家裝網路營銷提成 瀏覽:427
國際市場營銷學史建軍 瀏覽:405
小學高年級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652
台州市起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7
超市6月份促銷活動主題 瀏覽:649
電子商務線上線下是什麼意思 瀏覽:854
教師培訓基地學校培訓方案 瀏覽:332
電子商務在我國的現狀 瀏覽:527
買衣服怎麼做促銷活動 瀏覽:343
策劃方案的基本要素 瀏覽:75
上海飾搭電子商務 瀏覽:995
幼兒園師德師風培訓自查方案 瀏覽: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