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從小米離職可惜嗎
他是中科大計算機專業的高材生,畢業後加入華為,在華為工作三年,稅後年薪達到40萬。朋友是北方人,又是家中獨子,在上海華為積累了幾年之後,便產生了回北方的想法。恰好2017年的夏天,一位獵頭聯繫到他,邀請他到北京加入小米。起初他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一方面小米開出的工資並不高,只有行業平均水平的70%左右,另外小米在2016年銷量大幅下滑,看衰小米的聲音不絕於耳。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加入,因為小米承諾給他期權,且小米已經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上市。
作為多年的老友,得知他要到北京,我十分高興,他來到北京後也是我第一個給他接風。雖然我倆都不愛飲酒,但見面後還是開了一瓶36°的某品牌二鍋頭。酒過三巡,我問他為何選擇降薪加入小米。他跟我透露雖然工資下降了很多,但他可以得到一筆期權,按照當時估值水平(小米2014年融資時估值為450億美元,2017年市場預期小米估可以達到1000億美元),這筆期權至少價值100萬人民幣,考慮小米的成長性,未來這筆期權的價值可能更高,他的「綜合收入」並沒有降低,反而還提高了。看到朋友對新工作充滿期待,我著實替他高興。
小米確實是一家優秀的公司,2017年之前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在手機銷量下滑後重拾增長態勢,但小米做到了。在提升了供應鏈效率之後,受益於境外市場擴張和高端系列MIX機型的火爆銷售,小米2017年賣出了0.91億台手機,銷售均價達到了881.3元,雙雙創下歷史最好成績。
量價齊升之後,小米完成華麗轉身,從被人看衰的硬體廠商變為炙手可熱的超級獨角獸。有接觸過小米IPO項目的投行人士透露,小米內部對公司估值預期比較高,接近1000億美元。市場中的傳聞更是誇張,有流言稱雷軍認為小米的合理估值是2000億美元,引發吃瓜群眾大辯論,爭論小米是否值2000億美元。
筆者當時站在了「小米不值2000億美元」的一方,倒不是不看好小米的發展,而是真心覺著2000億美元太貴了,即使是1000億美元也是太貴。2018年春節後我請我的朋友吃飯,我們聊起了小米的估值,他認為小米的估值至少在1600億美元之上,而我認為合理的估值只有500億美元。我拿出蘋果的市值做對比,彼時蘋果的總市值是8000億美元,我認為小米的市值不應當超過蘋果的1/16。因為蘋果每年的手機銷量是小米的2倍以上,蘋果手機的售價是小米的5倍以上,蘋果手機的毛利是小米的2倍以上,蘋果使用了自家的處理器與操作系統,假如每項劣勢讓小米相對蘋果的估值減少一半,這4項劣勢算下來剛好是1/16,對應小米的估值是500億美元。朋友聽後臉色鐵青,直言「不聊這個了」。
除了估值的爭論,那時大家還在爭論另外一個問題,即小米到底是互聯網公司還是硬體製造公司,而這也是影響小米估值的重要因素。小米自然希望市場能夠把自己當作一家互聯網公司,在流出的Pre-IPO融資材料中,小米披露了自己的日活用戶數量和月活用戶數量,這個指標是互聯網公司最重要的經營指標。不過這個數據一流出就遭到了網友質疑,手機作為生活必需品,日活和月活數據的意義不大。我傾向於認為小米是硬體公司,因為小米的互聯網收入佔比並不高,不足公司總營收的10%。
B. 《慶余年》的火爆,是真好看,還是刻意營銷所致
我比較喜歡看,在裡面有范閑這樣的主角,但是,我更加喜歡看這些配角,一個眼神就可以殺人的慶帝,還有一看就是老謀深算的監察院院長陳萍萍,還有言若海,這個計謀老道的老狐狸,還有監察院的小文書王啟年,更有精明干練的范若若,還有單純的聖姑,正是因為這些配角,將這個電視劇撐起來了,要是僅僅靠這些主演肯定是不行的。
《慶余年》播放的時候,豆瓣評分還是很高的,我看電視劇一般是在豆瓣評分高的時候才看,精英律師一開始還是不錯的,現在太差了,就不看了。你覺得慶余年怎麼樣?